科技创新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4 00:1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创造性 校本课程 研究能力
当前,世界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改进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扎实,而国外先进的教育考虑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是离开了老师也能够学习、思考的能力,而我们的科技教育还不能完全使学生有效地产生问题,进入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要有效的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创造地学习。
一、挖掘整合本校资源,编写生命校本教材
(一)科技创新教育校本教材的定位
1、开放的建构空间。
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建构空间,走进教材情境场中的师生不是看客,不是观众,而是生活者、参与者和建构者。教材要为学生的建构提供一些基础:知识的准备、探索方向、探索范例等。
2、教材洋溢科技创新的气息。
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把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的规则意识教育之中。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千万不要把科技创新教育变成说教。
3、校本课程的品位
回归生活不等于使课程肤浅化,“繁难艰深”和“肤浅幼稚”都不受学生的欢迎。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不能老停留在传统和常识水平,应该反映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最新成果,比如关于时间、关于集体、关于游戏、关于科学、关于礼仪、关于倾听等这些都是我们教材中应涉及到的问题。
二、强化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举办校园“科技节”。
在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中,我们把科技创新教育通过主题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等形式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的研究实践方式。
(一)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1、生物资源考察。2.古代遗址考察。3.厂矿企业考察。
(二)举办校园“科技创新大赛”
1、活动内容
校园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部分内容:
(1)竞赛活动――有优秀科技创新项目(小发明、小制作)、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小论文、科技创造小发明金点子征集等内容。
(2)展示活动――学生优秀作品成果展。
2、组织实施形式
(1)成立××中学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审查和评选。
(2)各班级要建立相应的科技小组,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及时将活动进展与指导师沟通。
(3)本届大赛评出各单项比赛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给予表彰和奖励。
(4)评选一些优秀指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获奖学生的成绩是优秀指导师评优重要依据之一。
(5)对此次大赛组织良好、参赛作品优秀的班级和兴趣小组进行表彰。
三、几点体会
首先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要有保障。学校领导重视并支持研究工作;活动设计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保证切实可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要有始有终,抓好开头,做好总结。
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开设尚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确定,制定出一套更完整、更系统的实验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开设实践活动的方法和课程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验。
学校需要培养更多科技教育专职教师,保证课程的有效开设。同时我们通过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调研,发现我们高中学生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普遍负担较重,大多学生把课余时间都放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时间没有保证。
参考文献:
[1]崔允著《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篇2
1.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动力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首先要思考“为什么”的问题,即谁是提升的动力。就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而言,主要是因应以下三个方面的诉求。
1.1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举世瞩目。但是,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很薄弱,“西方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大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及中国对西方的了解。”[1]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创新文化要求高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进本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1.2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内部环境来看,由于历史传统、院校性质等原因,多数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以及科研机构之间,学术研究失去创新的空间。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体制障碍,高校与科研院所自成体系,虽然也有各种合作,但基本上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急需打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系统改革,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2],形成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和各具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为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搭建良好的平台。
1.3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先后出台了《科技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旨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措施。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数量众多、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事实。主要表现在:在研究群体方面,研究者大都习惯于“单打独斗”;研究团队多数以本学科领域人员为主,缺乏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的动力。在研究方法方面,缺乏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即使是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在学术观点方面,相当多的研究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缺乏新观点、新发现,亟需推进跨学科研究。
2.协同创新理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启示
协同理论最早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内部,如果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能够协同配合,那么就能产生1+1>2的“聚变反应”,产出协同融合的“聚集成果”。反之,整个系统必然陷于混乱无序状态。“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并提供了如下重要启示。
2.1创新研究方法是学术创新的前提
协同创新理论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互相借鉴彼此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认为,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积极借鉴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这对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2.2多元学术评价机制是学术创新的土壤
协同创新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构成创新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必须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以提升创新的绩效。从长远来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在注重专著、论文、项目等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更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探索建立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切实将质量导向、分类评价的要求和标准体现到学科评审、人才评价、教学评估、项目评审、成果评奖、机构评定等各个方面,贯穿于评价活动的各个环节[3],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和激励机制,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创新的土壤。
2.3学科交叉研究是学术创新的途径
协同创新理论认为,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新的学术领域,科学上的一些重大突破,大都由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不同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而产生,并被历史的经验所反复证明。例如,政治学家奥斯特罗姆凭借自己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就是“社会科学知识综合运用与相互融合”的结果。整合现有研究资源,加强跨学科研究的力度,进行多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和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3.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路径
借鉴协同创新的理念,我们认为,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高校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宜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改进科研评价体系,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根据协同创新理论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要以创新质量、解决需求和实际贡献为导向,改变以往单纯以期刊论文、成果获奖为主的单一评价标准,摈弃依靠论文数量、项目经费和科研获奖的评价模式,代之以创新质量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作为评价标准。
3.2打破学科藩篱,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科学的时代,“现实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往往带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集成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无法很好地解决和应对”,也很难出标志性的成果。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已成为新形势下科研创新的基本要求。协同创新要求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协同起来,通过学科交叉,一方面以多元化的视角切入研究问题,另一方面在学科的交叉点发现新问题、开拓新领域,从而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使创新能力的提升。
3.3注重环境育人,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
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会在无形之中塑造人、感染人。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过程,要真正使不同利益追求的创新主体形成合力,必须打造一个使各方都能认同的文化基础。首先,要在协同创新体营造一种自由、宽容互相尊重的团队文化,使相关创新各方实现有机结合和高效互动,使具有不同个性的优秀人才找到实现价值的平台。其次,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积极开展有利于师生协同意识培养的创新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激发各种创新潜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融入师生的思想。
注:本文为天津市社科理论界“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基层调研项目立项“天津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调查研究”(项目编码:ZZG-13280)的阶段性成果;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科研规划2013年度科研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码:13YB35)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东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2
[2]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Z].2012-5-7
篇3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课堂;培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27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笔者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教师应该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去解决、去创新。
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1. 分清学生的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2.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关注和赞许。
3.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篇4
中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或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学生一般都喜欢去问逸事,那在枯燥的数学公式推导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或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成长的轨迹以及数学在当今科技进步中的一些发明或贡献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还带动了学生对数学发展历程中那些探索、创新精神的学习和培养。
二、挖掘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创新性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如何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学生的创新来自于教师的创新,如果说教师不知道怎样去创新的话,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空穴来风。因此,数学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教学内容当中的创新因素,如果没有创新性教学目标作统帅,数学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创新,确定一个创新性教学目标,可把内容进行分解,找出能代表内容的关键词;也可把过程进行分解,找出每个过程要学习的内容及可能使用的方法,在要学习的内容和使用的方法中找出创新的生长点。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和书本的权威。
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而不是盲目的“复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问一个是怎么得来的,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把展示自己作为一次挑战,引导学生不迷信于教师和书本的思考方式,不迷信于教师的想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某一教学环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
要鼓励学生自由畅谈,任意想象,尽量发挥,鼓励想法越新奇越好。对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能阻拦,即使是极端幼稚、错误、甚至荒唐的想法,不能也不得给予驳斥,要追求设想数量之多,不苛求设想质量之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要相互激励、相互诱导、相互启发,找出各自的优点。数学教学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能力与创新在知识获得的过程当中生长,没有过程就没有创新。对于某一问题解决的具体策略,引导学生能否从其他领域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横向或纵向思维,使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得到了发展。
(四)让学生对某一已解决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举一反三,从中找出思考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寻找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补充和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自我反思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深刻性。给出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或某一情景,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在想象中寻找到不同的解释或某一问题的设想,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使思维的独创性得到了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三、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时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新需要时间,创新需要机会。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离开学生的思维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教师要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探索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给学生创新的机会。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独特策略和最佳策略,才能把创新的潜能开发出来。否则,只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学生就不可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二)数学教学过程和其他语言类教学相比看似死板乏味,实质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只是对知识的理解角度不同而已。
篇5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心得体会怎么写?心得体会的写法
心得体会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标题
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心得体会
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双行标题的形式,大标题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标题是在XX活动(或X 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例如:
从小处着眼,推陈出新
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心得
正文 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
(1)开头 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2)主体 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而人的认识往往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在心得体会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上,常常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发展、情感变化为中心线索,组织材料,安排层次。具体的安排方法主要有两种:并列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
A.从不同角度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成几个不同的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即:
体会(一)
体会(二)
体会(三)
。。。
在每一部分内部,可以采用先从理论上总述,再列举事实加以证明的方法,使文章有理有据,不流于空(华考
B.递进式结构比较适合于表现前后思想的变化过程,尤其是针对以前曾有错误认识,经过活动(或工作)有所改变的情况。
在层次安排上,递进式结构应先简述以前的错误认识,再叙述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然后集中笔墨介绍经过活动所产生的新的认识和感受,重点放在过去的错误与今天的认识之间的反差,以此证明活动的重要意义。
(3)结尾 心得体会的结尾一般可以再次总结并深化主题,也可以提出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也可以自然结尾,不专门作结。
(4)署名 心得体会一般应在文章结尾的右下方写上姓名,也可以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
参考范文
参加xx银行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怀着期待与好奇,终于迎来了建设银行XX分行XXXX年新入行员工培训。从小到大,我们学习了无数课程,历经十年寒窗,参加了多少培训多少考试,但这次的岗前培训对我们的意义是空前的,它作为一个过渡,一个桥梁,让我们从学习走向实践。我们收获的远比想象中的丰富。
参加完培训,我最深刻的感触就是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这个培训班是建设银行XX分行有史以来举办的最系统化全面化的一次。人力资源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聘请到专业人员给我们进行拓展训练和礼仪指导,同时又请到了区分行多位经验丰富的领导以及优秀员工,短短的十几天内,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学习了银行的基本情况,融入了建设银行这个大集体中。作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经过大规模财务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再造业务流程、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些列股改环节,最终成功上市,这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行成功上市的经验对中行和工行等上市都极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证明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功的认可和对其未来充满着信心,而对于我们刚入职的新行员来说,刚从学校毕业就能进入这样一个规范化、国际化的大型商业银行,是多么的荣幸啊。有人说:小胜靠个人,中胜靠团队,大胜靠平台。而建设银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将与建设银行共同发展,把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建设银行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共同实现腾飞。
人力资源部的领导和同事们对这次培训做了相当合理的计划。我们首先迎来的是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时间虽短,相信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九州方圆拓展训练营,而接下来的训练,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轻松。开营仪式过后,我们迅速组成了四个团队。接下来的任务是用几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团队组建,包括选出队长、队秘,绘制队旗,确定队名队训和队歌,最后再排练出一个有团队代表性的展示。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大家立刻融入到团体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把我们的团队展示搞得有声有色。接下来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个项目:信任背摔。挑战队员站在1.5米高的台子上,背对着队友摔下去。
要求台上的队员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而接应的队员在接应的一刹那,则向我们展示出了最好的值得信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办好。当我们背对着大家时,心里总会产生本能的恐惧,但是当听到队友鼓励的呐喊声,心里的信任与感激之情战胜了恐惧,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想法:尽量笔直的摔下去,为队友减轻负担。简单的一个动作,难以克服的是心理障碍,我们战胜了自己,挑战成功,摔下那一刻的感觉是那么幸福,这种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在极其优秀的团队中才能感受的到。在接下来的训练项目中,无时不刻地笼罩着团队协作的气氛,从一人触电,全体重来的超级电网,到二人相互托举、提携,团队后方支援的天梯,从群策群力,迎难而上的团队营救,到众音合则成乐,众人合则成邦的瀚海求生,没有一种是离开团队的。
即使在天桥这样的单人挑战项目中,也是全体队员一起为同伴加油鼓励,没有一个人漠然视之。在分享心得时许多队员感慨地说:今天如果不是有队友的鼓励,我不可能完成这个项目。因为团队精神的作用,我们完成了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尽管我们没有在体力上帮助同伴,但团队精神使他增添了勇气和力量。翻过毕业墙的那一刹间,队员们、战友们的眼里都滚动着泪花,我们用我们的勇气、魄力、关爱、协作、智慧以及奉献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挑战自我,熔炼团队。
紧张而充满挑战的拓展训练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宾馆,开始了为期八天的银行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宽敞的会议室,舒适的坐椅,桌子上的姓名牌、矿泉水,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区分行领导们对新员工的关爱,体现着建设银行的以人为本。如果说拓展训练培养的是一种工作精神,那么业务学习培养的是我们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基本操作才能开展好银行业务。
在第一堂课上,人力资源部的樊总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建设银行的历史沿革,从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宣告成立,到今天中国建设银行成功上市,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反复,在这期间,建设银行曾控制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进行的每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资金。
作为一名建行人如果不了解建行历史,就如同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国旗国歌一样可悲,不论我们今后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了解建设银行史,伴随着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成功的伟大历史阶段,把我们的事业融入到这短辉煌的历史中。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学习了建行主要产品、个人金融发展战略、银行相关法律知识、员工行为规范等理论,对银行几个主要部门的业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作为一名建行员工,我们每天要以金钱和数字为工作对象,这需要时时处处的细心谨慎、诚实守信、守法合规、勤勉尽职、对每项工作负责到底。
同时作为一名新行员,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加强风险防范。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争夺市场,建设银行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这除了要制定相关法规外还需要每个行员以热情饱满的精神对待每天的工作,以灿烂的笑容面对每一位客户。培训课上,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包括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这是我们大部分人入职后要从事的工作,两位前辈总结她们多年的经验为我们编制教材,制作幻灯片,把枯燥的流程用精炼的语言讲述出来,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引领了道路。
篇6
意识就是人在头脑意念中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德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就学校而言,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是培养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等种种心理意识,从而让学生的意识正确地支配自己的言行活动,逐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重点要作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德育活动的内容要体现计划性。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是指导督促开展好德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意识、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我校每年的德育计划都把三月份定为植树绿化美化活动月,四月份定为普法教育活动月,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活动月,十月份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十二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每年都根据计划,按不同月份公布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2.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例如:中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3.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4.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5.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看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篇7
教师对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执行文化。近日,我校党委组织学习代省长xx在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重要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普及水平;要大力发展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社会信用建设;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最后强调,要努力加强政风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坚持深入基层和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把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的关键环节,各项工作都要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我们还学习了《说境界》、《说共事》等文章,文章明确地阐述了做人的境界和原则,从多种角度和不同标准去理解和解读“境界”的含义,深刻地概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再次,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我们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我觉得老师和学校是共存的,是相互依赖的,一个好学校离不开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努力,每一位老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一个学校只要有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教师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授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孩子们人生教育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乃一生。所以我们要想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应他们学习、娱乐、成长的好环境,就必须从我们自己抓起、做起,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修养、良好道德,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诚实、勇敢、有礼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绪、态度,分分秒秒提醒自己要用爱心去面对所有的孩子。爱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却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才会对教育、对孩子充满爱的情感,孩子也才会回报你更多的爱。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孩子心灵窗户的烛光,孩子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孩子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先用爱心播下花的种子,然后再用十倍爱心去浇水锄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篇8
本学期学校开展“青蓝工程”活动,我有幸与皇仓名师王老师“师徒结对”,通过一学期的结对学习过程,我收获不少,深深体会:这是一个师徒相长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教学相长”,在师徒共同教研教学过程中,师父与徒弟也共同获得大提高。下面我就从徒弟这个角度谈谈我的收获:
一、我听师傅的课
每一周,我都会听王老师的语文课,从开始的被动听课,后面的主动听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青蓝工程”的任务而听课,而是被王老师精彩课堂所吸引。她上课形象、生动,语言精简,问题分析透彻,一些复杂难以理解的题目她能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她专业知识功底扎实,能从一个知识点延长到另一个知识点,对教材研究透彻,对高考方向把握很好。王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特别容易理解,课堂气氛也很好,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王老师的课堂设计也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目标,课前都安排不同一名学生上台讲解试题,学生自己讲解前一定会把这道题目搞得非常清楚,这样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终生成长。
二、师傅听我的课
王老师一有空也来听我的课,给我指点备课的难点,教我把握重点,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师生互动如何开展等方面。在她的教导下,我的备课更加认真了,每次我都会查很多相关资料,注重了教学细节,主动掌握学情,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
我上的是信息课,王老师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她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还是给我很多指导。她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辅导每个学生的工作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今后我也将以求实、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上好信息技术课。
三、师傅点评我的课
王老师给我评课时,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她指出我的上课还可以更生动,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实际结合,让信息技术课更科技感、实用性,最好能让信息成为我们工作学生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王老师还强调,让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科技创新、中小生电脑制作等方面活动。
三、对我的帮助
篇9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二
本学期以来,XX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秉持“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用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教研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辩证的思维反思各项活动的每一个过程,用公平的态度评价教师们的成长效果,最终使得各项工作顺利结束。
一、管理规范。
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还得看是否有一支务实创新的科研队伍,而在长江小学,教研组长的中坚作用在教科研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期伊始,教科室分别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和“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会议,以“宁静致远,勤学善思厚底蕴;淡泊名利,甘做绿叶扶红花;求真务实,中流砥柱显身手;充当心桥,上传下达巧当家”的总要求规范管理这一中层组织,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次的教研活动。学期中,每月配合教务处组织的常规教学检查,召开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各组的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
二、活动有序
教育科研工作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而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因此,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提高,本学期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1、以“调研”抛砖引玉,促进教研与教学的和谐发展。
20xx年X月,全州四年级数学调研考试分析会在恩施召开,我校教师代表巴东农村中心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做了专题分析,并糅合全州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实例分析,在本校数学组加以说明,使之明白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加有效的辅助学生的想“学”。
2、以“课例”研究课堂,促进有效英语课堂的生成。
XX月X日,XX镇英语课例选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妥善的安排了本次比赛活动,并按照要求将相关资料收集和发放,体现教学研讨“讲、听、说、评、比、改”的特色。
XX月XX日,全县XX区英语课例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县教研室,从“食宿、时间、分班、会场布置、资料收集整理成册等”各方面使得竞赛活动顺利进行。显现了本校各个处室协同一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受到与会老师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3、以“主题”突出目标,促进常态课堂显现超常的作用。
20xx年xx月x日,全县小学数学主题研究交流会在茶店小学召开,我校数学组长谭玉波就本组进行的“有效建构空间观念”的主题进行了交流,效果良好,本次活动中所展示的五节数学课使我们受到启发,也更好的指导了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促使我们不断的针对常态课堂进行研究和改进,使之发挥超常态的作用,体现“以研促教”的研究目的。
4、抓“常规”落实,促进教师成长“学研”一体化。
本学期以来,我校各个教研组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学习研讨活动,语文组重点进行了阅读教学的研究;数学组重点进行了“空间与图形”的主题研究;英语组针对xx老师的两次参赛课进行了课堂指导;综合学科组针对小科目教学的“备、上、听、说、评、改”各个环节进行了逐项落实;电教组针对资源应用和整合进行了专题培训;综合实践组针对环保教材的编制进行了反复的修订。抓学习促使教师开拓教研视野;抓培训促使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与转变;抓课堂促使教师反思层次的上升;抓写作促使教师教学理论的形成;抓整体评价促使学校浓厚教研氛围的营造和保持,总之,各项常规研究活动的落实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使教师在教学技艺和研究水平上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成果丰实
1、学校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1)、个人课题有序铺开,
本学期,我校六名教师申报的州级个人课题得到正式立项通知,然后,各个课题在教师个人的合理安排下,正在按计划进行研究之中。
(2)、留守课题成果结集
在全校教师的通力合作之下,我校国家级“留守生的转差与培优”课题得到顺利结题,其结题资料汇集了各个研究阶段的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已被印刷成册。
(3)、环保课题资料完备,等待结题。
自20xx年开题以来,我校环保课题组从环保活动的开展和环保校本教材的开发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经过多次课题组成员会商定和布置,环保课题的各项过程性资料已经整理装订成册,环保教材经县教研室各位领导的审核通过,结题所需的主件和附件材料已经装订完毕,将在下学期初正式申请结题。
2、成果展示综合实力增强。
在这一学期中,各教研组共展示优质课20多节;XX老师的英语课获得镇级一等奖和县级二等奖;XXX老师参加州级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由环保课题组承担并实施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县级一等奖,并送州参评,荣获州级一等奖;教师在省校本研究网上上传文章1000余篇,使得本校在网上排名跃居全省第七位,极大的鼓舞了教师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了本校的教育科研良性发展。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
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篇10
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实践特色。要积极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保持增长、结构调整、改善民生、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用认识、发展、民生、创新、制度等5各方面的成果来检验、展示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用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形成重要的认识成果。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坚持经常解放思想、不断与时俱进。要深化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真正用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要深刻检查剖析,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争当学习实践活动的先行者、引领者,争做推动科学发展的带头者、模范者。要深系实际,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创新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应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思路措施,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推动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
用科学发展观高点定位、破解难题,形成重要的发展成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在学习,最终要落脚到实践,必须紧扣实践来深化学习,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在发展理念上,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思路上,更加突出区域联动、项目带动、科技拉动、环境推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整体推进,同步跨越;在发展水平上,既要有经济体量总量的快速扩张、增量指标的攀高跃强,更要注重质量效益的大幅提升,坚持对照先进找差距,振奋精神促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用科学发展观服务百姓、改善民生,形成重要的民生成果。坚持把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根本尺度,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紧密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要求,深入排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门别类,列出单子,明确责任,逐一抓好落实。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努力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做好教育、卫生、城市困难居民住房、困难群众生活等涉及民生的实事项目,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 上一篇: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
- 下一篇:工程造价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