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31 14:4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

篇1

首先我作为一个才走出学门到工作岗位的人,分配到学校做教师,可以说是瞬息而变的事实——学生的身份变为教师。然而,真正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说要有一个过渡过程,而实际工作又希望每位老师要缩短过渡时间,尽快成熟。听过专题讲座后使我受益非浅,让我体会做一位高等学府的好教师,是党和人民,也是学校,我们先辈和学生对我们的希望和要求,也将是各位老师“严以律己”的必然结果。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做好一名高校教师的感想:

一、 大学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

大学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的特殊的作用是: 其一,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起骨干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昌盛,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整体进步,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又取决于大学教师的工作。

其二,大学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递者,又是文化科学的创造者。历来对人类社会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活动家,不少是荟集于高等学府或当过大学教师。人们往往把大学教师这一职业同文化发达、科学昌盛、政治民主、人类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学者“、“专家”来称呼大学教师,把大学教师的声望作为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标志,把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作为一面文明建设的镜子。

其三,大学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社会活动家,以其专家、学者的身分,对科学、文化、经济、政治的远见卓识,参与社会活动,直接为社会服务。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学教师对社会改革的高见,对重大事件的评论,在报刊电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

由此可见,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就其实质来说,不是人为规定的等级,而是由其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决定的。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人民对于教师,怀着素朴的崇敬感情。硕学宏儒,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因为他们代表着学问道德。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即使是剥削阶级最高的统治者帝王,对于自己的老师,也不得不“执弟子礼”,所谓“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以表示对教诲自己的师长的尊敬。

二、 大学教师的任务

高等学校一般有三个基本职能,第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第二发展科学;第三直接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要实现这三个职能,主要依靠广大教师。

大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是通过教学形式。因此,教学工作是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每位教师必须努力教书育人。根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认真备课以及编写讲义教材,有计划地进行教学,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关系的规律,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大学生的智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从事教学工作的大学教师还必须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科研的成果可丰富教学的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科研课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通过科研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见,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是相互促进的,对于专任科研工作的教师也应提倡兼做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为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学校不可忽视的职能。现代的大学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许多高科技研究在大学里进行。许多新的科技开发来自大学,然后转到生产部门进行生产。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主要也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实现的。

大学教师直接为社会服务,有利于深入了解实际、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与科研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教师这三个任务,只要安排得当,必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对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大学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因而对大学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应有较高的要求。

(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因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只能靠教师来掌握。所以,必须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要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有动力,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而奉献毕生的力量。

(三)要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友爱的情感,要全面关心大学生,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没有爱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

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结合科研或者注意搜集本专业本学科的新成果,了解其发展趋势。认真备课,经常修改讲义,精益求精。多数教师是在职进修,结合科研和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学质量,有条件时可脱产进修,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五)要团结协作

在高等学校里,不论是培养人才或科学研究,都要靠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大学教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十分重要。在教学方面,互相通气,避免重复疏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在科学研究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需要多种学科协作,仅靠个人的力量,许多课题是很难完成的。必须组织许多校内教师,甚至校外专家,能力合作,才能完成。社会服务方面也一样,有许多项目也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大学教师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里,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问题。教师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起“为人师表”的榜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

三、

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职责和修养

(一)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

高等学校的三个职能确定了大学教师的三方面的工作任务,形成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传授高深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经常注意本专业本学科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以及社会服务效果,以较高的学术水平影响学生,并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良好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必须兢兢业业地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除了精通专业之外,还要求有比较广博的知识。这是需要长年累月地刻苦钻研的。教师必须具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还表现在他们治学严谨,严以律己,既要为人师表,又要善于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大学教师要参与社会上各种学术团体的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工作,吸取新的科学信息,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因此,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开放的特点。

五、大学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关系到办好大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从一般的规律来看,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求大学的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和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必须尽快培养与提高大学的师资队伍。就我国当前的特殊情况来看,大学的师资队伍面临“青黄不接”和“断层”的情况。因而培养与提高大学的师资队伍的任务更显得十分紧迫。

六、大学教师与大学生的关系

篇2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求职;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14-02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在2008年总理就曾经强调中国政府必须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摆在首位。不容置疑的是一直以来,在择业方面,女大学生常常处于劣势。这一劣势在工科女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招聘单位“男生优先”的原则不知阻碍了多少优秀工科女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如何开展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她们增强主体意识,开拓美好前程,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培养高素质工科女性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工科女大学生的一些特点,试分析影响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对高校进行工科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一、影响工科女大学生求职的因素分析

1.性别的歧视

用人单位常常用“只要男生”和“优先录用男生”等话将工科女生拒之于门外。同时他们对此还做出了类似的辩解:绝非歧视女性,只是考虑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某岗位要求员工经常出差或需要干一些较为粗重辛苦的工作,女生不合适也不方便。用人者看似出于爱护、照顾妇女的良好动机,事实上却是男强女弱、女不如男的偏见,并且在客观上给工科女生就业设置了障碍。

2.传统观念的束缚

据西北某高校对女生的一个调查――如果可以嫁给成功人士,是否愿意放弃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结果超过一半的女生选择了放弃自己职业的发展,甘做全职家庭主妇。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让部分女大学生在求职时给自己定下家庭为主,事业为次的框子,导致相当部分女生较男生而言,事业进取心、自信心、社会责任感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也欠佳,这些无形中束缚了她们事业上的发展。

3.专业的原因

根据调查,不少工科女生当初并非主动进入了工科专业的学习,很多女生事实上对这些专业没有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扎在一群男生堆里,硬是把四年的工科课程啃下来了。即使这样,她们并不热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在择业时,她们又觉得放弃自己的专业,另外择业很可惜。

4.以貌取人的社会偏见

尽管很多工科业务岗位和容貌的美丑实在毫无关联,可是用人单位却人为地在招聘时对女性求职者的美丑特别挑剔,他们倾向于忽视女性的真才实学,以女性作为工作环境的点缀品和工作氛围的调节剂。这对于并不擅长修边幅的女生而言,社会给她们的求职路上又多设了一道容貌的门槛。某高校在针对女生求职的访谈中,不少女生感叹:女生长的漂亮在找工作时还是很重要的。

5.实践经验的缺乏

根据调查显示,在工科女生成绩往往优于男生,但最后就业时却不一定比男生满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男生喜欢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锻炼,而女生则更多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而动手能力、实践经验往往是用人单位看重的。

二、工科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大一):自我了解,认知职业生涯

自我了解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学是学生接触的一个小社会,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一个通道。在这个小型社会中,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知,对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技能、兴趣、人格等多方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这一阶段,女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本身的特质以及周围客观环境对自己的限制(如专业难以改变等),对自己有个大致的职业定位。在明晰自己对将来职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之后,要了解职业特别是所学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初步了解自己可能涉及的职业的现状和前景。同时大致了解这些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选择自己在大学校园内应该参加的活动或社团,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2.第二阶段(大二):确定方向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磨炼,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渐渐明晰,通过周围同学对自己的反馈,以及自我的反思,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需要给自己订立一个详实地科学发展方案。通过参加校级或院级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可以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要坚持,最好能在课余时间长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性地辅修其他专业以充实自己。

3.第三阶段(大三):充分准备阶段

如果是准备就业,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用人信息方面。在撰写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搜集工作信息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毕业的校友交流沟通,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4.第四阶段(大四):分化阶段

绝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的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进行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情况;最后要预习或参加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进行演练。

三、工科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措施

考虑性别差异,按照上述四阶段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取得未来职业生涯成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配合课改,根据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职业心理指导课程,尤其是结合女生自身特点,对女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进行整合,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第一阶段(大一)

搜集工科女生相关专业信息,通过与同专业学长学姐的交流会等形式来帮助她们更好地了解专业,增强大学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培养专业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将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同时学校可完善女大学生人才测评机制(如对个体职业发展潜能、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方面的测试等),帮助个体全面客观认识自己,寻求自己的最佳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大学的初级阶段,可要求工科女生参加学校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职业规划课程,并写出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方面作以备份。

2.第二阶段(大二)

通过课程以及游戏活动等形式,帮助女大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初步确立自己所想从事的职业。一旦初步确定了目标,可通过搜集信息等方式协助她们了解自己所期待的职业要求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她们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充实自己。

3.第三阶段(大三)

制定明细规划,充分准备。这一阶段重点是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如果学生选择就业的话,应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培养独立实践能力。如学校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实践工作;学校应加强和已毕业的校友联系,建立成熟的人脉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开展求职工作心得体会的交流会活动,传授写简历、求职信的小技巧,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等。同时,学校应充分鼓励工科女生时刻保持与男生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使自己在择业时更有竞争力。

4.第四阶段(大四)

调整和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一个分化期,这时可指导女大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其次,开设就业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对工科女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开设面试礼仪、化妆课堂等;最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职业选择。

诚然,目前各高校都把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且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组织志愿者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帮扶,为招聘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快职业规划课程的建设;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全方位地给大学生以就业指导;联合心理咨询中心,完善针对大学生的人才测评机制等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针对女工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各方面工作目前还是很不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侯丽萍,邓思清.新形势下优秀工科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案例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2]张姝,陈彤.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杨霞.试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7,(36).

Analysis on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of femal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ZHENG Xiang-guo

(Xian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China)

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广大毕业生应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

一、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的重要意义

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当前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希望达到的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们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希望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其进一步了解自我、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与趋势、了解各种职业的特性与要求、拟定出符合自身特质、条件与需求的职业发展规划,并能够得以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实现其人生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萨帕(D.E.Super)提出,职业发展具有五个阶段,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5~24岁)与确立阶段(25~44岁),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认识不同的职业,不断改变对职业的期望,并将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试图把它作为终身职业。同时,大学生又具有很大的潜力、很强的可塑性,在其学习生活过程中,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实现自我的准确定位,尽早地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提高自己,有利于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实现个人与职业的统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有利于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问题

近几年,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受近几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因为在校大学生缺乏科学、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少就业准备,导致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困境。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薄弱

当前,就业难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为了达到和追求高的就业率,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想尽办法提升就业率。在一味关注就业率的同时,部分高校并不关注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学生真正的职业需求,这就出现了一种学生不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而频繁跳槽的现象。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因迫于一些压力而盲目签订就业合同后毁约的不正常现象,这说明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缺失。许多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质量的高低,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和落实,从而造成了高校无论在教育硬件设施上还是软件的配备上都较为不足。也有高校认为这种课程的教育可有可无,即使部分高校用心地做了也会由于多种原因使这种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2.高校大学生自我认知模糊,职业定位不明确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不能系统地认知,也不了解自己所喜欢职业的从业要求。许多高校学生对自身专业有抵触情绪,毕业后不愿主动从事一些岗位的工作。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开始就存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矛盾的现象。

3.学校和社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很多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都没有开展。如教学部门与就业部门的沟通不够,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学生培养与指导;学校和社会在财力上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很多好的创意或活动不能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理论基础薄弱,大多数高校存在教学条件不具备,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不够,师资缺乏等问题。

三、促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1.加强认识专业要求,明确职业方向

高校要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专业的知识结构、发展前景、目前所面对的社会需求形势和就业分配状况,让学生对所在学校和所学专业逐步进行深入了解,培养和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同时利用相关专业测评系统,开展职业测评工作,根据职业测评和咨询结果,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自我认识和定位,从而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合理的设计,进而制订学习目标、确立职业目标。

2.转变观念,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校应转变思想,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机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各高校要形成由校领导牵头,学工部门、就业指导教研室和教务处等部门具体分工实施,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加大经费支持,增加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硬件支持、专业人员的培训进修工作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另外要整合多方化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推动者不仅仅限于学校的专兼职教师,还应该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各个行业服务机构企业等部门。因此,学校要打开视野,至少要学会利用和开发好社会资源,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以及校友的沟通与联系,充分整合和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合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3.加强大学生求职训练,成就职业理想

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求职锻炼和求职实践。这就需要在具备专业知识等基础条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求职能力的训练,重点开始求职准备,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和面试,交流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检验;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创业大赛等训练,充分准备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成就职业理想是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目标体系的核心目标。

4.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实践指导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进基层社区村镇活动、大学生进企业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基层和企业中总结实践经验,增强与社会的接触,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不仅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还让他们就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更重要的是对将来可能要从事的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自己今后的努力指明方向。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起步较晚,专业师资力量缺乏,课程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论肤浅、教学手段落后,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应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为此,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团体辅导法和实践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自我和职业的认识;通过实践接触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与所从事的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实现专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未来从事职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篇4

程序员,是个“朝阳”职业,他们的职业适用年龄大都被局限于30岁之内,属于“吃青春饭”的职业。程序员的工作是枯燥的,他们整天面对的是计算机,机械化地使用26个英文字母和其它相关符号编程;程序员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有趣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编的程序赚钱、娱乐甚至捉弄别人。

《爪哇夜未眠》是一位Java程序员的工作生活随笔,里面有学习经验、有职场分析、有人生感悟。诙谐、戏谑的笔触,从技术到工作再到生活,以程序员写给程序员看的角度,清新自然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思,让读者在分享到作者喜怒哀乐、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产生共鸣。本书中一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年轻的程序员们来自同龄人、同行的经验指导与激励。此外,书中部分文章还以轻松的风格介绍了学习Java技术时的一些常见问题,介绍了一些优秀的Java书籍,能够帮助读者兴趣盎然地学习Java技术。

作者蔡学镛,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年轻资深Java程序设计师。本书的内容是作者在网上发表文章的汇集,因此全书并没有一条从上至下的主脉,作者以相近原则把全书共分为“生涯篇、程序设计学习篇、REBOL篇、牢骚篇、励志篇、系统篇、软件工程篇、杂感篇、图书篇”九篇内容。其中,当以生涯、牢骚、励志三篇最为精彩,较为吸引眼球。

在生涯篇中,作者浓墨重彩地讲了“程序员的生涯规划”及“认证”两部分。现实中,业界有个“程序员生命界限”之说,把“30岁”定为一位程序员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岔路口。作者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成了一个公式类的步骤,首先要先“认清自己的个性”,然后可将“创业”定为职业发展的一个参考目标,将“自我行销”和“差异化”作为提高效率的办法,最后要遵守“阶段性”(分阶段才不会好高骛远)和“多样性”(可以分散风险)。毕竟,作者的年龄就是处于职业选择的岔路口阶段,作者以切身的感受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剖析,文章大有看头。“认证”部分主要是根据已兴起数年的业界“考认证证书”现象展开的。相信很多IT人士或曾经、或正在、或将要考取某个或某几个IT认证证书,作者从“认证无用论”及“认证有用论”正反两个方向论证出“认证是一种荣誉,而不是一张保命符”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对于已取证的朋友来说也许完全是废话,但这个结论绝对可以给正在考或将要考证书的朋友一些指引。

“励志篇”里,作者告诉读者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是“写程序,好好玩”。作者写出了一些自己关于编程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对于从事编程,尤其是应用Java技术的程序员来说,这些均是轻松不枯燥的学习性文章。

篇5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根据其心理特点、各个年级学习任务与职业发展任务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其走出就业误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心理特点;职业发展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09601

1引言

根据美国学者罗斯威尔(Willian J. Rothwell)的定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规划的实质在于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包括“为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委派所采取的步骤,以及为达成目标所需要使用的资源以及其他要素”。高职高专学生,如何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提高就业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独特性,在不同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准备,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2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2.1思维特点

(1)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高职学生对各种问题一般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成熟,独立性也不完全,思考问题时经常受到舆论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批判性。

2.2自我意识特点

(1)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矛盾分化,自我认知不正确。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两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分化。

(2)自我意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大学这一学习环境为学生自我认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职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解的社会现象更多,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

(3)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高职学生很早就开始思考走向社会后从事什么职业、怎样成就自己的事业、能为社会作什么贡献等,对自我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自觉和主动。

2.3学习心理特点

(1)强烈的失落心理。高职学生由于高考失利,不得不选择进入职业类学校学习,他们在心理上处于失落状态,甚至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信心。

(2)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学生进入大学后,从高度紧张的学习环境进入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让他们在高中应试的思维模式下无法迅速转换。

(3)恐学厌学,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学生与其他一些考入名牌大学、本科院校的同学相比,自觉矮人一截,倍感失落和茫然。对学习“感到无趣”或“厌烦学习”,奉行“60分万岁”,学习态度消极。

2.4情绪情感心理特点

(1)情绪焦躁不安,易冲动。对高职学生来说,由于理想受挫而产生自卑,使其心理更加敏感脆弱,情绪更易焦躁不安。

(2)对异性情感强烈,但倍感迷茫和困惑。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渴望接触异性,向往美好爱情。但由于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倍感压力,产生了情感迷茫和困惑。

(3)对人际关系和感情处理感到茫然。由于年龄增长、环境变化,感情也进一步复杂化,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高职学生,平衡这些矛盾的能力未得到提升。

2.5择业心理特点

(1)就业情绪心理障碍。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这种现状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就业恐惧感。

(2)就业认知心理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存在追求高学历的普遍现象,致使部分无明显从业优势的高职学生产生了一种“我比别人差”的自卑感,而有自傲择业心理的学生在就业中单方面考虑自己的择业理想,对用人单位提出有关工资、福利待遇、办公条件、工作环境等种种要求。

(3)就业行为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谨小慎微,以至于怯弱退缩。毕业前一些学生因主体需要不能满足或有强度较大的挫折感,可能发生各种问题行为。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案

要想很好地引导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应以年级为阶段分步骤进行。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3年,在每一学年中,学生的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学生可以按学年为阶段设置阶段目标,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从入学开始分阶段、分重点进行。

3.1大学一年级:探索期

[阶段目标]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

[实施方案]本阶段是“知己”教育阶段,重点:适应生活,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转变角色,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再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探知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

大三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最后,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培养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注重英语、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在这一阶段,可以借助一些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专业测评工具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气质类型等,并且还可以利用SWOT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发掘自身优势,了解自身不足,以便在将来选择职业发展道路时扬长避短。

3.2大学二年级:准备期

[阶段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

[实施方案]此阶段为“知彼”教育阶段,重点:培养职业兴趣、优化职业个性、确立职业价值观。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勇于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以此来煅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将来早日适应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做准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假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如果决定“升本”,也要做好复习准备,并注意了解招生考试资讯。

3.3大学三年级:冲刺期

[阶段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使学生顺利就业。

[实施方案]此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重点:训练求职技能,掌握求职技巧。要让学生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与法规、求职的各种程序,学会制作个人简历、书写求职信、打造个人职业形象、收集并甄别就业信息、训练应对面试的技巧、做好心理调整等,进入择业、就业程序。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在参与毕业实习或撰写毕业论文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岗位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根据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及早、全程、动态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尽早明确专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个人兴趣及潜能,在了解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定正确的职业发展策略,制定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付出实际的行动。它不仅完全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而且更能彰显“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Willian J. Rothwell & Henry J. Sredl, Professiona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oles & Competencies[M].2nd.,Massschuetts:HRD,Press,1992:8.

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范式研究

中职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校

教育的各个阶段,它的有效实施不是靠哪个部门或某

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而是强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

生开创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

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创业教育范式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为萌芽期、培育

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展开。

一、萌芽期:以文化熏陶式为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文化熏陶式(MCM)是指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价值观转变,形成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创业理念和创业信念。

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是决定创业效果的客观

因素。此阶段主要针对初入学学生,其实现途径主要

有:通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把创业理想、创业激情和思想火花转变为周密的创业行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创

业热情和创业信心;开展“创业论坛”和“创业大讲堂”等活动,邀请成功企业家来校讲述创业经验和心得体会,增加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开展创业座谈会,举办“创业沙龙”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引发学生对创业的向往,消除畏惧心理。

二、培育期:以课程融合式和专业实践式为主,丰富创业知识与技能

专业实践式(MPP)是指学生围绕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突破点开始创业实践的一种形式,这种模式使学生

在校期间就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实践中进行运用、检验和发展,它是课程融合的延伸,是理性到感性、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专业实践的实现途径主要有:

1.课外科技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

2.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通过组队、项目筛选、培训、市场调查、计划书、答辩等过程,同时邀请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点评和

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使学生明白创业的艰辛及感受。

4.情景模拟性实践

通过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情景体现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使学生在比赛中熟悉创业程序,储备创业知识,接触了解社会,对创业进行模拟实验。

三、成熟期:以产学研合作式为主,提升创业能力与心理品质

此阶段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其实现途径主要有:

1.产学研共生态合作平台

通过这个互动平台将已经创业和准备创业的学生,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同时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

2.参与科研活动

其形式可以多样化,有的是推行项目参与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开发性合作项目;有的是实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学校划拨专项基金支持学生科研立项,教师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有的是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科技服务等。

3.创业成果转化

开展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将获得的成果通过技术市场或其他场所进行成果转让,或者以专利技术作为出资,自行成立公司或入股公司在技术市场进行成果转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地方高校;酒店专业;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96-02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本地区、本行业输送优秀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艰巨任务。年轻的酒店专业正培养出大量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问题在于,酒店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对口就业后离职率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对于酒店专业教育管理者来说探寻出一种强化学生专业认知度和职业认同度的合理性职业规划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酒店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认知度不高,职业规划欠缺。很多大学生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模糊、自我认知不足等问题。进入大学不少学生填报志愿或是跟风热门专业,或是父母意愿,往往自己对所选专业知之甚少。其中不少学生即使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对酒店专业仍存在片面的、错误的理解,认为酒店专业以后的出路就是端盘子,为人服务,低人一等。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尽管学校也开展了相关的职业规划的辅导课程,举办了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许多学生还是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认为这只是一门需要应付一下的课程,缺乏足够的热情参与进来。大学四年就在没有计划中平静地走过来,临到毕业又无所适从。

2.培训愿望强,学习缺乏方向感。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00万人,再创新高。在校大学生就业紧迫感在加强,他们通过努力考证让自己在就业时多一份保证。所以盲目跟风,花大量财力和精力在考证上下工夫。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考证率已达93%,为了深造准备以及学校要求的仅占到7%和14%,其余的79%全部是在就业准备上。而且2/3的大学生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学习以外的考证准备上,严重影响了本专业的正常学习。

3.职业认同度低,对口就业率低。酒店专业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很大程度是受酒店职业客观特征的影响。在他们看来,酒店工作是服务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不高;尽管酒店工作环境好,可是酒店职业劳动强度大;酒店就业机会多,可是酒店职业工作稳定性较差;工资福利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与其他行业相比也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再加上社会对酒店职业,尤其是女生从事这个行业的评价虽然有所改善,依然评价不高。

4.职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稳定性差。调查显示,在酒店就业的酒店专业学生,由于工作强度大,薪酬较低等原因,容易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加之思想不稳定,晋升机会不明朗,与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相比,就业心态失衡,职业兴趣减退,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再择业的心理倾向,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更容易想到放弃。

二、酒店专业学生合理性职业规划思路

1.建立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辅导制度。如何提高酒店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指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关乎酒店专业的未来发展。高校应该分年级设置专业认知教育任务,培养出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通过“工学结合”等校企合作模式来完善拓展职业规划的内容。(1)设置不同年级的专业认知教育任务。对于大一新生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校可以通过让高年级优秀学生分享心得体会让新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和学习观念,通过请行业专家讲座的方式使新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2)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一般由公共课老师来承担,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不深,缺乏针对性。为了给酒店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职业辅导,应由酒店专业的教师来施行,因为他们对于酒店行业的一般特点、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比较了解,熟悉酒店的用人标准。所以可以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的培训,使其成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就业指导的双料教师。(3)拓宽校企合作。酒店专业行业内就业率低不仅影响到学校的专业发展,更是关系着酒店业内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因此学校和酒店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深化彼此的合作。常态的合作包括邀请酒店经理人到学校进行专家型讲座,酒店专业的教师为酒店进行专业化的理论性授课。更进一步的包括订单式的合作方式,让学生毕业即就业,酒店省却了频繁招人的麻烦。

2.进行自我评估,准确职业定位。认识自我是确立自信、实施科学决策、迈向成功的基础。只有通过客观实际的自我评价,才能挖掘自我潜能,制订正确的目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估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评价客观。无论选用哪一种评价体系都要注意客观准确地评价,避免个人主观臆断。②评价全面。综合性的评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要结合老师、同学、朋友的评价,准确找寻自身的优缺点,客观评价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③与时俱进。职业规划要充分体现在观念上的时时更新,对自我素质的评价也要以不断更新的时代标准为参考。

3.探索职业信息,深化了解。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帮助其探索职业信息。在学生实训、实习环节要灌输准职业人意识,根据酒店职业生涯发展的一般路径(也就是从基层服务员逐步向管理岗位晋升需要的环节)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定位,提升其酒店就业意愿。要促进学生的酒店就业及稳定从业,需要向学生灌输任何职业都有个体可以取得成功的职业成功理念,并请酒店成功人士特别是从学校毕业的前辈来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来激励学生对这一行业的真实认知,促进其就业定向以及稳定发展。

4.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目标的树立与实现需要循序渐进来努力。在学校要注重养成训练的培养,大多数时候学校注意的是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一上来就是眼高手低,看不上基层工作,只盯着管理岗位。在一个酒店至多待上一年,感觉自己上不去就跳槽,跳来跳去时间就浪费了,职位也没上去。所以要培养学生愿意做小事的素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值。

参考文献:

[1]刘喆.旅游专业学生在星级酒店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6).

[2]刘芳.酒店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职教探索,2010,(3).

[3]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6,(S1).

[4]曾磊,谷冠鹏,张健英,田靖娅.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与就业意愿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9).

[5]李璞,郭朝辉.大学生职业设计与职业发展[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篇8

论文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政治辅导员 学生问题 教育对策

作为一名政治辅导员,我看到了大学生入学初的多种形态,有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较差,过多的参与到校院的各种学生组织当中,不能良好的安排学习与课余活动的时间,荒废了学业,直到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才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有的学生来到大学后,依旧沿袭初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课余活动,失去相应的锻炼机会,不能够满足大学教育中的德育要求,最终导致综合能力的匮乏。面对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辅导员应通过多与学生谈话、开展座谈会、班会、深入寝室、开展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在新生入学之前,应当及时通过录取信息熟悉每个学生的姓名、特长和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班会、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发现学生的特长,科学合理的发挥学生特点。作为辅导员,在带领新生军训歌咏比赛训练时,从中挖掘到几名有声乐、指挥、琴艺特长的学生,并在比赛中让他们承担领唱、指挥等工作任务,现在几名学生已经成为了校院和班级的主要干部力量;同样在竞选班级干部时,我给了班级每位成员自我上台推荐的机会,在锻炼大家胆量,了解学生实力的同时,挑选到了得力的班级干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避免了学生产生孤独感,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面对部分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生活自理等问题,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让学生彼此介绍生活窍门及经验,作为辅导员,也要鼓励学生在寝室和班级互帮互助,给自己设定跨越生活障碍的阶段性目标。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更使学生逐渐养成互助友爱,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

第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面对学生提出对未来定位矛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耐心结合自身经验,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帮助分析;另一方面,还应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教育和引导。从参与我院的品牌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就业技能大赛”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生应尽早通过职业规划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适宜的工作类型,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避免未来定位矛盾,出现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的情况。

第四,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管理亦要依靠学生。作为辅导员,一方面,在生活中要多深入到学生寝室,关心学生的衣食冷暖,使学生信任自己,出现问题才能够第一时间和老师交流。另一方面,要培养班级和寝室的心理宣传员,定期开展座谈,了解班级和寝室同学的生活学习情况,做到学生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及早解决,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更多关心,经常谈话合理开导,如果自身不能解决,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带至心理咨询中心。我在做辅导员工作的两年间,经历了六名心理问题的学生,但通过心理咨询员和班级干部的及时反馈,做到了及时交流发现问题,并立即反馈给校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学生家长,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其中三名病情较为严重的学生由家长陪同办理了休学手续,而另三名通过谈话、时时关心等方式,现在已经基本摆脱心理困扰,正常在校生活学习。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低年级时严格管理,高年级时多做感情交流,从而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

第五,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多有感恩之心,家中亲人含辛茹苦供自己上大学,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学校对学习好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奖励制度,是对学生在校生活的一种补贴和鼓励,要了解学校的苦心,对得起自己的辛苦所得,不要铺张浪费;学生贫困认证过程中,助学金的获得,是班级同学的推选,老师的推荐,学院学校的帮助,才使得大多数贫困学生度过难关;一些学生入学时,否定自己的专业,否定自己的学校,没有认识到是学校学院的接纳才使得这些学生得以跨入大学校门。以上的这些,要讲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他走过的路是通过多少人的帮助和扶持才得以成就,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一年都有着不同的心态转变,每一年都会有更新的择偶标准,如果恋爱关系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不良事故。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在恋爱前明确目标,并且要自重自爱,共同进步,才能为未来组成家庭奠定良好基础,避免为了搭伙而产生不当的恋爱关系,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七,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学生干部良好的服务心态。学生干部也是从学生中来,更多的要服务于同学,不能官位主义,要妥善处理同学关系。学生干部遇到工作阻力时,要耐心帮助分析问题原因,在每一次解决班级矛盾的同时培养学生干部工作的信心,从而成为老师的得力帮手,建立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篇9

一、什么是执行力?

例子:①军队的命令,袁连长:“限何带领部长在今晚19:00前攻下110阵地。”“是!保证完成任务!”

②企业的指令:“王组长,今天SONY公司来单5万,明天下午交贷,请安排完成该订单。”“啊,明天是情人节,能不能延后一天,再说这种产品装配特别难,可能有问题!”

由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执行力:把战略、决策转化为结果与满意度、精确度和速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管理的不断升华、是文化的建设与演进。

二、什么是团队?

①有着共同目标、共同行动口号和共同名称的一个组织。

②团队建设的四个维度:

人:队伍、形:结构、势:士气、精神:企业文化。

三、什么是团队执行力?

一个组织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和气势!

如:海尔集团如何拓展海外营销市场。

四、团队缺乏执行力的四个核心病因:

人员、流程、士气、企业文化

①人员态度问题:(主要为能力和心态问题)。

a.凡事找借口:(不能主动去想办法解决、反馈、改善);

b.推责任专家:(中国人的恶习,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c.清高:(自命清高,不愿做具体劳动);

d.绝不吃亏:(毕业分配到新疆工作实例说明);

e.绝不认错:(中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实例说明);

我们要有主动承担责任的信心:“对不起,这是我的错,以后不再重犯!)

日本人武士道精神及鞠躬礼仪证明日本人谦虚和坚强自立的特性。

五、团队共愿景的四道关:

1.勉励关、人格关、精神感召、信赖;

2.利润关、管理关、肚皮关,(利润奖金);

3.产权关、财富关、财富分配、人力归属;

4.文化关、价值关、人生观、企业价值。

六、员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不了解或不明白我在企业中目前的位置,经过努力后能达到什么位置,得到什么报酬和福利,以制二课员工晋升渠道为例说明,同时建议推行:(以下数置做参考而已)

500元

D级员工

600元

C级员工

700元

B级员工

800元

A级员工

850元

一级班长

900元二级班长

950元

三级班长

1000元

一级线长

1100元

二级线长

1200元

三级线长

1500元生产助理

1800

一级课长

2000

二级课长

以上等级为工作技能和工作表现的最终评定结果,当然各等级受到的奖惩程度随着等级划分亦有区别。

七、几个观念:

1.双50管理理论:50%的时间在做沟通、50%的管理问题是沟通不了;

2.管理理论:破窗效应;

3.部门文化:主管品质的延伸,企业文化:老板品质的延伸;

4.思想工作天天做、心态培训周周做;

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目前已形成了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形象与环境文化、校园阵地文化、校园企业文化、校园专业文化五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架。在此基础上,围绕校企合作的诸多途径,深刻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将之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提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五个方面的融合,即精神文化的融合、环境文化的融合、制度文化的融合、专业文化的融合、阵地文化的融合,从而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一、精神文化的融合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包含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办学特色的综合体现,外在表现为“一训三风一歌”,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校歌。在解读“一训三风一歌”时,要借鉴和吸纳企业精神文化,与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立志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则可以结合相关企业的精神文化,结合企业的历史,从创业到现代化管理为学生进行解读。比如,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都有着艰难的创业史,有着在改革开放中历经挫折的历程,有些企业的发展历程还被搬上了大银幕,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通过这一系列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优秀的符合企业标准的人才,企业就是他们今后为之服务、为之奋斗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感。

二、环境文化的融合

校园文化中的环境设计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熏陶。学院从校园园区文化建设,橱窗、走廊文化建设,教室、实习场地文化建设及生活、活动场所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着手,结合企业特色、行业特色,处处突出“技能立业”的特点。

在校园内树立有关鼓励学生创新的标牌、标语、灯箱,在走廊、门厅悬挂技术能手、优秀企业家照片等。如标语——总书记的“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就能激发学生成为新型技工的雄心。

在教室、实习场地张贴著名企业家的经典语论、本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图,用展示柜展示学生生产、设计的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所学专业,树立短期目标,从而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打下基础。在冠名班里,则直接将企业标语、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等张贴在墙上,以宣传企业文化,使学生犹如置身于企业环境氛围中。

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学院中德技师学院引进了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其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专业教室就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了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学院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师生到企业参观,特别是通过参观大型工作场地(如船体焊接)、无尘工作车间等平时无缘一见的企业生产实景,使学生对企业生产一线的体验更直接,感受更深刻。

三、制度文化的融合

制度文化是一个单位维持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的作用,无论是学校或是企业均是如此。现代企业对员工最看重的是“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和“两种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员工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因此,技师学院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涵,注意培养学生与企业员工统一的行为规范。

1.军训

通过军训,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主义精神、服从意识和过硬的作风,使学生仪态、仪表、精神风貌、生活习惯、时间观念等方面都有所改观。

2.劳动和拓展训练

通过组织义务劳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集体主义的观念、团结协作的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等。在劳动和拓展训练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念。

3.行为规范

学院建立并完善了系统的学生行为规范和制度、行为素养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如成立了课题组,针对技师院校学生行为特点和就业要求,编写了《职业素养》一书,涵盖了从个人行为规范到职业道德规范,从法律法规到生活、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毕业时“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在实习实训车间,引入企业的5S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在实训车间统一穿工作服,佩戴工卡上岗操作,甚至在车间内必须按规定路线行走,不得超越警戒线,不许擅离岗位和大声讲话。在课程实习内容上还引入了企业的考核机制,让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岗位的角色,模拟企业的工资测算、中期考评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企业中的竞争机制。学生被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进行角色塑造,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内涵。

四、专业文化的融合

1.课程改革

(1)冠名班。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企业委托学校培养技术人才,企业把培养模式和要求通过协议告知学校,并提供相关专业的最新信息、技术支持、师资培训和实习就业安置。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创设教学环境和条件,组织实施教学,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将企业文化渗透给学生。这种订单式合作使校企双方的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2)工学交替。采用与企业互动的培养模式,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专业理论课学习后,到企业完成一定课时量的生产实习。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并派专业人员承担和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到企业或企业提供的实训实习基地进行实训、实习,在企业生活(食宿均在企业),如此交替进行,整个工学交替的实习作为一门课程记入学分。此模式有利于学生深入企业体验生活,了解工作流程,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3)引智型。聘请相关企业专家参加院系专业指导委员会,请他们对学院的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培训;邀请企业家、专业人士到校为师生作专业报告、专题讲座等。这些都有助于学院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

2.专业展示

通过橱窗、展板、壁画、网站等媒介,对优秀毕业生、优秀作品、比赛成果、活动剪影、荣誉奖项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产生信心,并主动进行职业规划。此外,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让企业也能够全方位地展现自己,招揽自己急需的毕业生,也让学生在了解企业文化的同时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

3.技能竞赛

举办企业冠名的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由企业委派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和评委,学生设计的作品企业优先采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设计活动与企业和市场更为贴近,在获得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

五、阵地文化的融合

1.引领进步、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

在学院团委的领导下,学院目前有计算机社、动漫社、博闻社等二十余个学生社团。各类社团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活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式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影视、网络等传媒手段,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时事与动态、东西方文化与人文科技等,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节

船舶专业的“海”文化艺术节,紧密结合专业、行业特色,使学生大开眼界;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基本上都融入了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等相关内容;摄影比赛,让学生从自身的视角了解企业,展示企业文化;举办电影节,播放展示海尔公司发展历程的影片《首席执行官》、反映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影片《志愿者》、反映大学生创业题材的电影《花开》、反映团队精神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等,让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寓教于乐地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团队文化。

3.异彩纷呈的联谊活动

学院将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与大型企业开展合作,举办校企联谊活动。

4.催人奋进的表彰会

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同召开表彰大会、颁发奖学金、评选优秀员工等活动,使学生深受激励和教育,尤其是企业优秀员工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触动比较大。这种双赢共建的活动模式,使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交上了朋友,大大拉近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距离。

5.贯穿始终的人生规划

学院通过开展职业能力测评、模拟面试、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自己的学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逐步推进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全员化和全程化,从而推进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校园的全方位、立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