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31 06:3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慕课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慕课心得体会

篇1

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是为了考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帮助驾驶人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培养自己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本章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总体概括,通过学习可以增强道路安全行车的意识,熟悉设置道路交通信号的种类和作用,了解道路通行等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机动车驾驶人的行动指南,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科目一考试有指导作用,是机动车驾驶科目一考试的依据。

01.分类练习

对考试内容采用归纳法进行分类,这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学习时可采用排除法,即对一看即懂、即会的知识作标记排除;对模棱两可、不容易记忆的问题作为多看多记的重点。

02.重点练习

随身携带本书,当您在乘车途中、休闲之余,可以随时翻阅,充分利用有限的宝贵时间,对重点内容延长学习时间,反复加深记忆,以便加快学习进度。

03.综合练习

当对本书附赠的模拟试题中内容的掌握程度达到70%以上时,可以在相关驾考类网站上进行网上答题,进一步了解考试的内容。上网答题时,输人“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科目一”,然后选择您所在的城市,再选择您要考试的车型,如Cl,C2等,点击开始进人答题。答题时,对拿不定主意的习题,可以随手翻阅本教程进行对照,以加深印象;考试时间到了会自动交卷。答题结束后点击交卷,成绩自动显示,然后对考试的内容进行查阅,对做错的习题进行对照,以便在下次答题时纠正。网上答题要多做,多练,不厌其烦。当您的合格率十拿九稳时,即可以参加培训驾校的模拟考试,为正式参加科目一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1)学员通过电脑操作进行答题,题目为100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45min。考试成绩90分以上(含90分)为合格。

篇2

随着近年来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原1997年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的要求。为了实现会计标准与财政制度改革的有机衔接,更好的实现政府信息公开,财政部新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本文仅以资产类科目为例,对新旧制度中下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具体核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 新旧制度下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比较

财政部对1997年7月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以下简称旧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2012年12月19日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资产类会计科目变动较大的主要有存货类以及资产折旧(摊销)类。

1、存货类科目的整合

新制度下统一使用“存货”科目取代旧制度下的材料、产成品和成本费用科目。

2、资产折旧/摊销概念的引入

新制度引入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同时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财务管理提供财务数据支持。

3、基建账并账处理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制度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前提下,需定期将基建财务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因此,增加了“在建工程”科目。

4、新增了资产盘点损溢处理

对于资产损溢的过度处理,新增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作为过渡科目。

二、 核算方式和内容的变化

1、 存货科目。

存货科目主要是整合了旧制度下的材料、产成品和成本费用科目,在记账上统一作为“存货”入账。在核算方式和内容上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属于变化比较小的科目。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固定资产标准比原《规则》有所提高,即:通用设备(原一般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因此,由于固定资产科目概念的变动,部分在旧制度中计入固定资产的,在新制度下由于单位价值标准提高,应计入存货科目。相应的固定基金应转为事业基金。

2、 资产折旧及摊销

(1) 资产价值的确定

对于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账外资产长期游离在会计账之外等问题,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则。如果某项资产没有相关凭据、同时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取得的情况下,要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即可以按照“1元”的名义金额入账。但同时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

这些规定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2) 累计折旧及摊销

旧制度没有对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的概念,新制度则引创新引入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但在计提折旧/摊销时不同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提处理方式。对于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制度上的计提处理是借记支出。但在新制度下,则是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同样,对于累计摊销,在企业会计制度下是借记支出,贷记长期资产,直接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但在新制度下,则是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贷记“累计摊销”。

3、 在建工程

旧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与单位会计“大账”长期分离,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核算的同时,应定期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单位会计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但是新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的具体期间,比如按月、季还是半年,或者是按照工程完工程度等标准,新制度都没有予以明确,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可能更多还是单位在会计制度大原则下,自身灵活制定会计处理方法。

同时由于基建账的核算是基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其使用的会计科目和核算内涵与新制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并账会计处理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国家相关财政部门应尽快根据新制度对原有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相应修改,提供实际操作规范的指引。

另外,新制度将在建工程分为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分别规定了会计处理方法。

篇3

6月12日护理学院安排侯XX、董XX两位青年教师,到长沙参加"全国医学院校MOOC(慕课)与医学教育研讨会",通过中山大学王XX教授、中南大学XX医学院的何XX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卿XX老师的讲解,会后与参会高校老师进行交流学习,让我们对MOOC(慕课)教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颇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 MOOC(慕课)的起源、发展及关联注意学习

从2012年,Harvard、Stanford、MIT等名校掀起了MOOC(慕课)热潮,给21世纪的教育带来了一场划时代、颠覆性的革命。

MOOC(慕课)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 科米尔和不赖恩 亚历山大提出的,M-Massive大规模的、O-ope开放、O-Online在线、C-Courses课程,就是没有门槛,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在线学习,MOOC(慕课)是教育史上的第。

2011年美国斯坦福出现第一个MOOC(慕课)XX台;2012年哈佛、麻省;2013年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MOOC(慕课)XX台,我国2013年由清华大学推出,2014年中国医学教育MMOOC(慕课)成立。

MOOC(慕课)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由2008年,加拿大学者开设,它是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念,其主要观点就是,信息是节点、知识是连接、理解是网络的突出特性、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意义构建"对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和协商。

二、MOOC(慕课)的教学特征

MOOC(慕课)是一种课堂模式,有较完善的课程结构,包括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协调人、讨论话题、课程进度、时间安排、课后作业、考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及时反馈系统;MOOC(慕课)将知识传授课程放到教室外,可以说是翻转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课内完成作业讨论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先教后练,课内讲授课外练习的学习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创造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帮助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开放式教学模式没有时间、人数、地点的限制,资源开放,通过网络XX台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课程被切分成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将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课前学生通过XX台观看微视频10分钟;课堂上将问题、作业和老师共同讨论,也可通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课下在线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在线互评。这种模式其优势就是能够因材施教,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10分钟微视频可以防止学生"走神"现象的发生,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在线练习,差生是差的积累形成的,用练习来消除这种积累。而教师可以从后台评估检测系统知道每一位学生看了什么内容、看了几遍、多长时间、作业怎么样。通过这种辩证教学模式,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讨论对课程材料进行辨证地评估,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自己想法和解决方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三、MOOC(慕课)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传统护理教育模式特点多已接收模式,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的问题:

① 教学性形式机械: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于接受、继承知识。无论是教室还是病房,除了听教师讲课就是看教师操作,处处以教师为中心。

② 教学内容单一:护理课堂内容多限于知识的讲解,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似,教学内容偏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护理思维局限。

③教师观念滞后: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讨论互动学习较少,把学生当作灌输对象。

④忽略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学生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绝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不爱问"为什么"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

基于MOOC(慕课)的医学教育模式,护生应应用MOOC(慕课)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前浏览护理学专业课程内容与安排,获取教师在学习网站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料,包括课程及操作的文档、视频;在课中,进行积极讨论与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从大量医学信息过滤知识;在课后制作个人学习资料,如音频视频等,进行分享,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工具,如微博、博客、社交网站的开展互动学习,建立学习网络,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积极练习操作并分享心得,定期参加教学医院实习计划。

今后护理教师基于MOOC(慕课)所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不通,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角色,而非课堂主导者;设定学习主题、安排医学专家互动、推荐学习资料,促进分享和协作;使用"MOOC(慕课)"的优质在线资源,与自己的护理教学相结合,设计混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课下进行视频内容的学习、练习操作与交流心得,课堂上进行护理专业学习内容的重点分析、知识总结,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解答护理叫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评价;增强了师生交流与个性化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效。

MOOC(慕课)首先给大学教师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失去知识垄断性的教师们职业生涯怎么过?我的建议是应该切实转变角色,从单纯的讲师变成"教练",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或者说,教师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学习服务。

与大学流行的全程MOOC(慕课)不同,美国许多中小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课前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这样老师就可以在面对面课堂上集中答疑和讨论问题。此类网上、网下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倒是值得大学去大力推广的。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做好准备迎接信息化教育的挑战。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源;二是转换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三是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篇4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晋城市教委组织的微视频制作培训。短短两天的培训却让我感受到了微课的无穷魅力和对教学的巨大的辅助作用。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由市教育局电教馆张彩云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她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微视频制作专家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我市教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微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老师们说,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现在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方莹老师平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习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习,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2:

我参加了由相城区教育局组织的201X年相城区微课制作培训活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对微课、微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听了金陵馆长的讲座后,对微课、微课程的了解还是表面上的,对于“微课”,具体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还是模棱两可的。通过此次培训,我进一步了解了微课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也看到了优秀教师的微课作品,惊叹的同时也在思考:怎样把微课很好的利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呢?

在此之前,也曾在学校的安排下制作了一个微课,当时的自己并不知道制作了这个微课有什么用,在制作时也是很粗糙的,就简单的录了一下视频,也没做什么修改。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考虑的明显是不周到的,很多也都是粗线条的。在听了刘穿石老师的《信息素养与微课教学——新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改革》讲座后,开始从一些实例中去了解微课教学的意义与本质,明白了微课设计方面的一些注意点,更新了观念,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的徐国明作了《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讲座,从他一开始给我们演示的《瓜果的想象》就把我们带入了微课的世界,也被他的执着与努力深深吸引;而南京市金陵中心的黄皓燕老师更多的是教给我们一些微课制作的方法,还给我们分享了制作微课的一些工具,很实用,很有帮助。

培训过后,也看了一些老师制作的微课,使我感受到很多老师都在用心的制作微课,也使我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因此,自己也尝试着再制作一个微课,从选题到备课到制作课件,再到微课的录制,已经没有那么的手忙脚乱,也开始学会录好了以后把视频修改,使之精益求精。虽然还达不到很优秀的程度,但是看到自己制作出的微课,内心还是有些许小激动,也希望自己的微课能帮助到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

或许,微课还没有被大多数老师使用,然而,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欢迎、悦纳的态度来接受它,同时结合我们的传统教育,我想,我们的教育会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我现在想说:给我一点技术,我就可以翻转课堂。不过,微课的道路还很长,我想,只有坚持,才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3:

两天半,我在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心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该培训是以尤学贵馆长、陈明书记、于海平主任等领导组成的送培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穿石博士带领的团队主讲。

通过认真聆听各位培训专家的讲座,让我饱尝精神大餐,受益匪浅。

微课是指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如对单一主题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频演示。制作微课首先是选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是另辟蹊径的难点剖析,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是授业。接着是撰写教案,环节要详细,条理要清晰。要有自己的见解,准备好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的素材。下一步是制作ppt,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也有的微课是用纸、笔等直接录制),最后一个环节是录频拍摄,录制软件黄老师推荐的是录像大师,录完之后必要时进行视频编辑,美化、完善微课。同时注意微课转化的文件格式最好是flv格式,公认的格式,是常用的网络视频播放格式。并且各种格式可以通过“格式工厂”、“狸窝视频全能转换器”等工具软件转换。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辨率,标清的分辨率为800*600,高清的分辨率为1280*720。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中,不能超过10分钟;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用语,可用“你”“咱们”;视频画质清晰、流畅。

录制微课的模式,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进行选择,它可以是一种模式,也可以是混合模式。比如DV拍摄的视频,可以整合到ppt课件中;在ppt播放过程中,用手写板进行必要的板书。

另外,在这两天半的培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有一个词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一种,还有慕课、电子书包、个人信息终端等。微课在翻转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是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即学生在家看微课学习,白天到学习做练习的学习形式,也有学者称之为“颠倒课堂”,先学后教。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先自学,也可与朋友讨论交流,课堂中就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解决还没弄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课后教师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也可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习题来巩固或拓展学生的学习。

“翻转”体现在教学顺序的翻转、学习方法到应用方法的翻转、理解层次的翻转、学习习惯的翻转、教师素养的翻转、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的翻转、评价教学的翻转、思维水平的翻转等,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观念翻转。

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我国的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蒋集九年制学校、山东潍坊昌乐一中、扬州市八里小学等正在进行微课教学改革实验。

学习了这么多的微课原理、微课资源、微课教学与微课设计,真的是有着太多的收获。可是如果在做好这完美的一切准备后,录制的微课并没有自己想像中的效果,该怎么办呢?在此,在23日下午—24日上午一天的时间中,培训的内容是关于微课的制作,涉及到微课录制软件,如何录制、编辑、美化等。

篇5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育的基石,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学生的知、情、意、行,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一切教学改革的成败,以至于教育界公认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何谓教师专业发展,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1.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辨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充实。毛伟霞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培养个人知识、技能、专长以及作为教师的一切特点的任何活动,包括自学反思以及正式的课程学习。可见,这一定义涉猎内容颇广,但主要包含了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1]。车军从教育学、法规政策、行动研究三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化进行了阐述。从教育学看,教师专业化应熟谙“教什么,如何教”,“育什么,如何育”;从法规政策看,提出应有规范系统的教师聘任、进修等政策;从行动研究看,教师应注重知识更新与重构、情感策略的管理和行为规范的修炼[2]。可见,他的这三个维度不仅涉及了教师课上课下所应具备的组织教学的全部技能,而且还涵盖了政策制度。在此基础上,他指出教师专业性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专业知识指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专业能力指来自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经验。专业品质包括职业道德,也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等[2]。车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就业指导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专业化发展绘制了明晰的路线图。

2.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早在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就得到了法律的规定。教师是专业性较强的一种职业,随着知识的更新、科技的发展,其职业的专业性属性势必产生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动力。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有力地促使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的提高,是就业指导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直至达到优质教学的源泉,是确定就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身份与地位的前提。利好专业化发展政策势必唤起就业指导教师内在生命价值,影响就业指导教育水平的效果,关系到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前景。质量高、专业性强的就业指导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其认知、开启幸福职业,掌握、经营自我美好人生叩开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之门。

二、慕课带给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慕课集全球名校名师、以海量信息华丽诞生,慕课平台正以开放、免费、大规模、足不出户在线学习揭开名校、名师的面纱,展示名校名师的风采,传播名校名师名课的理念、知识。慕课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慕课对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慕课平台当作跨学科、跨校、跨国、跨地区的国际教研室,加快慕课时代自我专业发展的步伐。主要从三个方面应对慕课的机遇与挑战。

1.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在专业能力上,就业指导教师都面临着慕课的冲击。就业指导教师应首先作为一个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升现代信息素养。其次就业指导教师要从专业教学的角度观摩慕课视频、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技术及策略理论。最后就业指导教师要从实践的角度参与制作慕课,对照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2.职业化观念有待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专业品质,其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源泉。纵观慕课名师课程,以及目前我国举办的首届微课竞赛视频,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师有着较强的敬业精神、开放心态及创新意识。就业指导教师只有自身首先形成职业化观念,才能找准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3.专家化魅力有待形成。魅力散发无穷力量,吸引他人追随寻访。慕课时代,在学生轻易获得海量就业指导相关知识、教学视频音像的情况下,就业指导教师地位何在,作用何在?笔者认为,就业指导教师急需形成专家化的魅力。也就是说,在学生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无所适从的时候为其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在学生获取新知却依然茫然的时候给予他专家化的智慧启迪,在学生陷入职业规划及就业实践的现实困境中,给予其职业化的个性化帮助。

三、慕课时代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勇于创新,是慕课时代对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应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方面不断提升,达到较高的境界,积极借力、学习、利用慕课,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知识,反思提升自我的教学技巧,通过科研,反哺专业后续发展,练就独特教学智慧,促使专业技能精益求精。

1.与时俱进,勤奋好学,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慕课时代,就业指导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己拥有一桶水,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一桶水应来自更广阔的江河湖海之精华。慕课平台资源丰富,视频短小精练,汇集名家名课,就业指导教师应善于学习慕课优质的教学资源,把慕课平台当作自己获取新知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注册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乃至审美学等广博的知识,为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笔者了解到,除国外慕课平台,中国自有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爱课程、超星慕课、果壳网、智慧树、C20慕课联盟等近十几个,在这些慕课平台上涉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面试技巧》、《创业实务》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其质量非常高,不同的讲授者以独特的理论视角进行精彩亮剑,如清华大学金蕾莅博士开设了《职业探索与大学准备》,北京大学庄明科老师开设了《职业素养提升》,南京大学顾雪英教授开设了《就业创业课》,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的碰撞启发创造力,观点的融合促发新飞跃。就业指导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不断优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2.善于观摩,勇于实践,反思提升自我教学技巧,练就独特教学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萧枫在《教师的一生修炼》中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适应期,教师面临如何融入环境。成长期,教师面临如何磨砺与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成熟期,教师面临如何继续前进。高原期,教师对自我教学能力进行评估与调整。超越期,教师对自我进行超越[3]。对于就业指导教师来说,应理性认识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有的放矢,规划发展。同时运用诸如观摩反思、协作研讨、同侪互训、培训、示范教学、经验分享、课题研究等策略,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4]。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其本质是教学理解与教学实践的对话,是教学现实与教学理想的沟通。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根本的机制[5]。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等分享讨论教学心得体会及教学视频,促进自己的教学改进;通过名师的示范作用,模仿迁移知识与技能,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聚百家之优点,练就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

篇6

关键词:教学效果;金属学原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25-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运营而生,如基于慕课(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1]教学方法,让人目不暇接。然古人有云:大道至简,法无定法。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在教学中也没有固定之法。教学过程中最忌固定呆板,墨守成规。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谓因材施教,笔者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根据学习的主体――学生施教,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二是根据不同的“材”――知识特点进行教学。本文根据本教学团队近五年来在《金属学原理》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一些教学效果的探讨。

一、《金属学原理》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

金属学原理课程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既是引导学生进入本专业领域的入门课程,又是使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2]。本课程的内容决定了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架构雏形,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金属学原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其基础理论来源于对生产实践经验或规律的总结,主要阐述金属与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3]。本课程的抽象概念及专业术语多,课程内容繁杂、散乱,初学者很难理解其中概念并掌握规律。且作为电子类高校的“冷门”专业中的既基础又生涩难懂的课程,对学生很难产生吸引力,因而对本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我们教学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首先,重视本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用教师的热爱感染学生。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学最重要的是育人,以求真、求实的人格魅力润物细无声地激励学生。教师的热爱不但是对学生的爱,更是对本专业的热爱,这份热爱能让学生感受到专业与本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其次,把控好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不但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快乐地学,自发地学。因此教师需把控课程节奏,针对不同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程安排,并根据学生学习情绪、学习特点进行及时、合理调整。金属学原理课程内容丰富、杂乱,抽象概念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消磨掉,对此我们采用以下几点:(1)利用课本知识去解释生活、生产中熟知的一些概念、自然现象,分辨热门话题、传言的真伪,使学生对金属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理解更深刻,比如介绍铁碳相图时,把生铁、熟铁、球磨铸铁、白口铁、灰口铁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区分,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趁热打铁”。如讲到晶体形核长大知识点时,利用水的过冷去阐述,如冰冻室还未结冰的水,取出后摇晃一会为什么变浑浊了。讲到铁碳相图时,引导学生思考磁铁能否吸引不锈钢是否为判断钢的标准,炮弹钢可否直接用来做菜刀等。(2)把课程内容与材料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前沿方向相结合。一方面金属学的发展常常带来人类文明的转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比如根据中国钢铁发展的历史说明中国为什么是蒸馒头,西方是烤面包,古代中国冶铁技术的进步与军队之所以强悍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当今科学技术前沿相结合,不断为本课程引入新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金属材料在我国航母、隐形飞机、发动机、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尺寸KDP晶体制备与我国神光Ⅱ号工程之间的关系。(3)与实验、实践相结合讲授课程知识。结合生产生活中的例子讲授相关课程知识,如相图在区域提纯、轴承材料选择中的作用。(4)与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艺术设计,在视觉、听觉享受中学习相关知识。比如用周杰伦青花瓷的音乐,改编歌词,将铁碳相图的知识点贯穿其中,使学生在音乐中记住生涩难懂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绘画的制作当中,寓教于乐。

第三,在金属学原理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互动交流,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所谓互动交流不限于课堂交流,知识交流,更重要的是课下交流,感情交流。本团队利用更丰富的平台如微信、QQ、电子邮件等,更利于参与到学生中去。但同时我们发现,互动交流主要是课程知识的答疑,没有进行学科兴趣的引导,没有解决学生对课程认知的疑惑。因此我们在获得教学过程评价的同时,有意地引导学生对课程情感的反馈,不断进行教学调查,并以此进行教学改进和反思,最终做到唤醒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最后,教师本身要注重自我提升,并进行科学研究,做到科学研究与教学相长,对此本教学团队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1)组织教师互相学习,加深对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必须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关注科技动态,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充实到教学中去,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去,训练其科研素质,加深其对金属材料的了解。(2)学习心理学、教育学,了解学生需求,举行师生交流活动,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发问,以让老师无法解释的问题为最佳问题,并制定激励措施。(3)提高自身艺术水平,组织参观各地博物馆,观看艺术演出,丰富教师的知识面。

三、结束语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教师的主导不仅体现在教学进程、对知识点的把控,更包括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把控。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去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本课程重要性、实用性的认知是前提,利用适当的教学技巧、方法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关键,教师对课程知识的认知水平,能否做到化难为简、化抽象为生动,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建立科学逻辑的知识架,并利用所学知识获得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黄虹,魏宸,邹长伟.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以环境评价课程为例[J].现在教育技术,2016,(10):86-92.

[2]冉丽萍,李昆,黄劲松.提高《金属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3):109-110.

[3]崔忠圻,覃耀春.金属学与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Principles of Metallography

SU Kun-peng,WANG Hai-ou,CHEN Ting-ting

(College of Material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

篇7

【关键词】网络课程MOOC;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

1引言

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食品、环境、医学、工业等,并与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发酵等息息相关。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目前很多高等学校针对食品类专业结合微生物理论教学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验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进行编写,做到尽可能让学生感兴趣并得到实践能力的教材。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以教学质量为前提共设置微生物学实验15个课时,主要有细菌简单染色与显微镜的使用、革兰氏染色法及细菌形态特征观察、菌落形态及特殊结构观察、大肠菌群测定等。课时与课时之间紧密安排,培养学生结合理论课所学内容深入探究,温故知新,联系实际生活独立思考问题并形成创新性思维。

2传统的微生物教学的弊端

在学习微生物学实验这门课程以来,我觉得目前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由教师上课前一个小时讲述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这就使学生缺乏上课兴趣,只是在老师讲述完重复实验操作,无探索过程,具体的劣势有以下几点:(1)学生无法参与完整的实验过程,由于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在教学上的特殊性,课前需要很多时间去准备实验材料,以及长时间的杀菌过程,这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的,比如酵母菌的培养,但是一般会有专业的实验操作员根据授课教师要求提前准备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试剂和材料等,这就导致我们不了解实验的整体流程,从而降低对实验结果真实性的探索。(2)实验课在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每次时长三个小时左右,在“观察不同菌落的菌落形态”实验课中,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就耗时近一个小时,然而我们自己在动手操作时,还是一头雾水,只是按照老师讲述的实验过程,机械化的重复操作,在显微镜下没有方向的寻找一些不知名的细胞形态。两个同学一组,共用一台显微镜,这就导致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观察,这种形式的教学和时间安排并不利于我们发展独立思考和探索实验过程的能力,致使教学结果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3)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时,我们只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甚至有同学去抄袭别人的数据,对实验结果不加以分析,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思考与反思。

3线上线下同步优化教学

3.1线下,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工具

随着手机功能多样性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食堂一边吃饭一边追剧、走路时还盯着手机、睡觉前还不忘刷刷抖音等等这些现象,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深深中了手机的“毒”,据报道,以一节课45分钟算起,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20分钟,试问一下,有多少人是用于学习的呢?如果一个星期不让你用手机、没有网络你会怎么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也算是教育界的悲哀吧,那我们何不利用手机线上学习,合理利用手机呢?结合MOOC课鼓动学生自主学习。MOOC也称为“慕课”,具有在线播放和课后缓存等特点,MOOC要求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每节课时间以15min左右视频录制,然后于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MOOC不限制观看人群和上课时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课程。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已经开设了慕课,其中包括微生物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技术等实验,共8个实验,24个学时。我们可以在慕课平台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反复学习,不受时空、次数的限制,基础弱的同学也能提前学习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这样教师在课上授课的时间就节省一些,留给我们更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实验,完成实验,启迪我们的创新思维,也能促进我们的学习兴趣。

3.2线上,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教学体系

我们应该知道,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和时间分配不同于理论教学,以一节课3个小时来讲,如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实验占用1个小时左右,那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还剩多少呢,有些实验因为细菌培养时间长,暂时不能得到结果,等再过一两周结果出来以后,很多学生已经忘了自己当时做了什么实验了,也就不在乎实验结果,只是应付性的记录数据完成老师的作业而已,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让学生操作为主,把时间都留给学生,减少对学生“灌输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和反复实践的能力。

3.2.1调整课堂授课模式

在实验操作课程开始前一天左右,教师可以先布置我们在慕课上进行自学,通过了解实验目的、观看操作视频,让我们先有一个大致的实验流程和观看实验时存在的疑惑,带着疑惑做实验会让我们专注实验并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找答案。在实验课前,由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以及分享观看慕课实验操作的心得体会,这样教师就不会占用过多时间去讲实验,而是把课堂时间都交给学生,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及时对个别学生实验操作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参与度。

3.2.2合理分组与合作式教学

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我们学生应该是教学主体,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实验课应该采取分组式教学,每个班以3-4个人为小组,男女比例平衡,并分配小组长,由团队协作进行实验,有问题互相帮助,及时解决,并与每节课下课前半个小时进行小组实验结果总结。这样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参与度,也能获得一种成就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给予我们敢于动手的勇气。

4以实验操作为重点,完善考核方式

在我们微生物实验考试中分为理论考试笔试20分、动手操作50分、平时成绩30分,不得进行重考。我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应该赋予学生主动权和自由探讨的空间,单一的考试不能公平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设置平时成绩为70%,期末考试占30%,考核时应考虑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是否善于思考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另外,实验报告也可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从实验报告书写、数据处理、课后思考等不能重复,否则,抄袭者与被抄袭者的实验报告成绩记为0分,并重新补实验报告。这样成绩评定的标准会很大程度的减少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过于依赖搭档、懈怠和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海水化学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要求的主要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渔场环境综合实验》是天津农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由海水化学实验、环境监测与保护实验以及养殖水域生态学实验组成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该课程讲授水质分析过程中的化学分析以及仪器分析方法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环境化学研究中的样品采集、预处理、贮存方法、分析检测以及数据处理等,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针对《渔场环境综合实验》中海水化学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探讨。

1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时效性、系统性有待改善

目前,海水化学实验课时为30学时,共计10个单项实验,以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为主,课时分配为:滴定分析占比4/5,而仪器分析仅占1/5。鉴于当前水质组分日趋复杂,常规化学滴定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水质分析需求。且这种课时占比导致学生对于滴定分析技术比较熟练,但对仪器分析技术掌握不足,对于今后从事水质检测分析的相关工作十分不利[1]。此外,现有的实验内容缺乏完整性,多以验证实验为主,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较少,课程实验结束时,学生仅仅是做完了某门课程的实验,而对实验课程的缺乏总体认识,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1.2实验教学模式和手段多样化有待加强

海水化学实验现采取的教学模式为:课前预习(超星学习通学习理论知识、观看操作视频,撰写预习报告)、课堂讲授包括:①实验原理解析;②实验步骤、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示范、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实验要点)以及课后实验报告。实验相关内容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每次课程所需试剂和仪器均由实验教师在课前完成配制和调试工作,学生只需“照方抓药”,缺乏独立思考的环节,在实验结果出现不准确数据后不知如何分析原因,起不到应有的综合能力培养。此外,海洋渔业与技术专业水环境化学理论课是本专业的选修课程,部分未选学该课程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实验的理解浮于表面,无法与实践相结合;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较大,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这些个体差异问题。

1.3考核体系合理性有待优化

目前,实验教学考核出勤率占10%,实际操作占10%,预习、实验报告占10%,期末考试占70%,笔试考核占主要部分,平时成绩主要依赖于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只要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学生就容易获得较高的成绩,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甚至为此“借鉴”他人的实验结果。而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恰恰主要体现在实验过程中,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在实际操作中对正确的实验操作规程的严格要求,不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2-3]。

2海水化学实验改革的探索

2.1优化实验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海水化学实验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水质分析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操作技能,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4]。因此,实验内容设置上要建立逐级递进、由理论到应用实践的三大模块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5-7]。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包括对玻璃仪器洗涤、药品称量、试剂配制、移液与定容等最基本的操作规范的培训,到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以及电位分析等方法的掌握,通过强化这些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综合性实验模块:将单项渐进式实验教学改为平行式多项实验教学,在现有实验室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同一实验室内除分小组进行实验的传统方法之外,同时开展多项水质分析实验,合理安排好实验项目和操作顺序,交叉轮换,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能掌握各个单项实验技能,又有助于了解各个实验项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实验课的效率。设计性实验模块:为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拟定实验方案,实行组长负责制,经教师审核后开展实验,在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方面,充分考虑与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如选择各类养殖用海水、污染水以及校内砚池、荷花池等天然水来对比检测。设计性实验模块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认真思考,选取最适合的检测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8]。

2.2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实验

2.2.1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

将微视频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海水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腾讯视频会议、微信、QQ等平台,使实验课程更具活力,从而提高育人水平。针对该课程理论部分为选修课,部分学生为选择该课程的情况,在课前要求全体学生在学习通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后预习实验,观摩实验慕课,了解学习实验方法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完成预习习题和预习报告,成绩合格者才能参加实验,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9-11]。

2.2.2自主设计——将“一讲课二巡视”转变成“一扶二送三放手”

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和助教采用示范操作、微视频教学等,综合性实验模块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再送一程,设计性实验模块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质疑进行引导。

2.2.3自主实验——改变“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开展“学生助教”制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课上辅助老师做指导工作。①实验分组:按照自愿原则分组,每组3~4人,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负责与教师沟通海水化学实验相关事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海水化学实验共10个实验,每个实验由2组同学负责相关准备工作。②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使用安全、仪器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组长根据实验具体要求进行分工,完成试剂配制和仪器调试等准备工作。而后在实验教师指导下进行预实验,所有过程均由学生来完成,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的难点、疑点、注意事项有充分的了解[12]。③“学生助教”制的实验课:教师集中讲授和示范后,由“学生助教”来讲解实验中试剂配制以及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其他同学对本次实验课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有初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遇操作不熟练或不规范的学生,“学生助教”可以指导示范,协助指导老师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④实验结束:实验后由“学生助教”指导学生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检查清理使用过的仪器,整理实验室,排除水电隐患。实验报告的规范化处理也是实验课程的重要部分,每节课后,教师和学生助教指导学生规范化处理实验数据,要求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必须以个人的实验为依据,据实列出实验中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报告必须体现出原始数据,详细写出计算方法,滴定分析法分析水质指标时必须先计算出标准溶液的浓度,仪器分析分析法分析水质指标时必须先建立标准曲线,这样不断强化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2.3考核方式优化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水化学实验课程注重实际操作技能,测定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对课程的评分标准进行调整,对实验过程实行动态考核,全方位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单次实验评分标准中包含了3个部分:课前预习20%(完成学习通中理论知识视频、PPT和实际操作视频、在线习题及预习报告),课堂学习50%(包括出勤率5%;实验技能35%;助教加分10%),课后学习30%(实验报告:包括结果与讨论分析是否全面、有无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思考题的解答和归纳)。这一综合评价标准获得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改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著。

3结束语

多年来,我院水环境化学教学团队在实验项目选择、教学大纲制定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开放实验不断探索和改革,对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海水化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设计能力等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睿,吕芳,李勤,等.将慕课应用于《免疫学》“金课”建设的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21):2656-2659.

[2]铁娆娆.“金课”理念下高校艺术通识类慕课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以“西方现代艺术赏析”课程为例[J].国际公关,2019(9):92-94.

[3]王淑静,王文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探索研究——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J].居业,2019(2):133-135.

[4]耿萍,徐志爱.基于“立德树人”的仪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1):163-166.

[5]杨云涛,关贞珍.全开放条件下“3自”模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20(11):42-45.

[6]肖冬,何龙飞.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3):248-250.

[7]刘爱丽,沈燕,刘楠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7):122-123.

[8]禹丽娥,何川,彭青林.水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1):61-65.

篇9

关键词: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它将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一一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通过课程建设可以推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

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首批5门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质量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6年11月,第二批7门基础课程(大学化学、电工电子基础、工程制图、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生理学、生物化学)质量建设工作也己启动。一年多来,基础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一、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现状

大学新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首先要接受的是通识教育,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课程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必备基础与工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对学生的成才及终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或者一定类别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体育等课程,通常称为“大课”。之所以称其为“大课”,一是上课人数多,几乎全校都要修,涉及范围广;二是课程学时数多、学分多,难于组织调度。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十分重视其课堂教学成效,关心教学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成果状况。

1.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当前,我校有不少基础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师为主讲人,以学生为听众,教师通过讲述“满堂灌”的方法。多数教师皆习以为常,甚至还会“感觉良好”,认为这是完成繁重教学工作量的“最有效”的办法。但是随着网络遍及校园,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老师讲得好,他感兴趣的就会用心听;讲得不好,“照PPT宣科”的就不感兴趣、不听了,在课堂上低头做自己的作业,或者倾情于“玩手机”。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三中心,是一个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交流机会少、讲课方法单调的“教”的教学系统。

为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习固有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但目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大多陈旧,缺乏时代气息,难以满足时代要求,这与公共基础课程志在发展学生素质、塑造学生能力的初衷是有偏差的。由于班级人数动辄两三百人,主讲教师没有配备助教,教师难以采用较为灵活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公共基础课程学生的“翘课”现象频发。多数教师虽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质量担忧,但没有找到更好的大班授课教学方式,所以多数教师依然沿用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课堂教学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重要的地位。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绝对应该是主体,通过主动学习而不是靠教师的灌输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和培养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愿望,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师生关系应是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学要求情境教学、个性化教学、有效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2.繁重的教学任务,基础课教师已后继乏人

由于基础课程学时多,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教师每人每学期要承担4~5个大班的教学任务,每学年工作量普遍达到350~400学时。担任大学物理课的教师,由于单一、繁重的教学任务,失去从事科研实践的机会,并不断远离科研一线,从而越来越偏离于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同时,学校职称提升中,重科研业绩、轻教学工作的政策导向,造成基础课程教师队伍中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使得近年来引进的新教师往往首选加盟专业团队,愿意参加学科建设,而不愿意从事大学物理、大学数学、大学英语等大面积公共基础课的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工作,以致基础课程师资队伍新生力量补充困难,后继乏人,整体水平不高,处于衰落的状态。

当前,基础课程中的青年教师,虽然都为博士、博士后高学历,但都没有经过助教的历练,以致多数的新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怎样备好n,怎样讲好一堂课),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缺乏教学研究意识和方法,缺乏对课堂教育教学环节调控能力。亟须培养他们善于从基础课程的教学反思中,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发展教学能力。

3.课程建设乏力,课程资源开发落后

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偏少,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师一般很难申请担任校级(更不用说省级)教改项目的主持人,缺项目、缺经费就必然缺乏发展的动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已经能熟练使用PPT、视频等信息化教育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过度依赖于PPT,导致省略了在黑板上的推导与板书,缺少了讲理与分析。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无法解决学生的能力培养,无法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学生特别是拔尖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得自主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内容组织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加上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忽视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往往依靠考前获得老师的PPT课件,或者查找课程的历届考试题,就可以通过考试。以至于多门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首批5门基础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科教学在高等学校中的基础地位,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重要作用,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2014年4月组织有关人员调研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在优化基础课程基层教学组织、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创新举措。2015年8月及2016年10月,选派了38位长期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分两批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接受教学培训。通过专题报告、随堂听课、交流研讨、实地参观等环节,体验世界一流大学独树一帜的本科教学理念与特色,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反思自身课堂教学状况。返校后开展心得体会与感悟、未来教学实践中应用设想等方面的交流,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为了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之壁垒,促进“课堂”向“学堂”的转型,一年多来,5门基础课程着力推进了以下改革。

1.设立课程改革专项,提高基础课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

为贯彻落实西安交通大学《加强基础类、核心类n程质量建设实施办法》(西交教(2014)119号)的要求,充分调动一线基础课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立了基础课程改革校级重点项目,每门课程经费资助30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2015年9月-2017年9月)。5门基础课程38个子项目主要集中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在线课程开发、实验课程建设、过程考核优化、演示实验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5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设立,大大提高了广大基础课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方法,促进了对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2.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高等学校学习环境的网络化、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从2014年3月起,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了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社会进步,提高自身信息化教育素养,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行专家报告会,召开专题研讨会、午餐研讨会等共计12场,推动微课、慕课、SPOC等创新教学模式进入第一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014年11月,西安交大举行首届微课比赛,有80名教师参与,共评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14名,优秀奖19名。2015年1月,组织教师参加了第二届陕西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我校12名教师的作品在全国比赛中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5项,获奖数量名列前茅,并获得全国比赛和陕西省比赛优秀组织奖。通过微课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强化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扎实推进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微课、慕课,实施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在基础课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上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1)翻转课堂。“大学英语”课程中心教师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在小班课堂讨论中进行师生互动和同伴学习的特点,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新闻英语”课制作了5个微课课件,“英美文化”课程制作了4个知识点的微课,学生在课外自觉学习微课课件,上课时主动参与交流与讨论。

(2)微课制作。“大学物理”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课程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在微课建设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刘丹东副教授己制作微课5个,他主讲并由课程组自行制作的“弦线上的驻波”微课2015年荣获陕西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王雪冬制作完成了“如何调整分光计”“示波器的基本使用”两个微课视频,在2015-2016第二学期开课前上传至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epc.xitu.edu.ca),点击人数大约1万次,约300人观看了视频。

(3)大班授课、小班辅导。赴境外培训的基础课老师注意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量基础课教学中,“大班授课,小班辅导”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大班授课时,学生上课规模可十分庞大,500~1 000人的日常课堂并不鲜见,但大班所占用的学时并不多。以“微积分课程”为例,每个大班每周只进行3个学时的大班授课。在有限的授课时间中,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介绍和讲解并非重点,而是精选抽象问题提问,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以及师生互动,教师只是整个过程中问题的策划者和总结者。小班辅导时,学生相对集中,一般由25人左右构成,每个小班所占用的学时同样不多,主要内容是开展习题课,授课教师一般不参与此环节,由博士生助教进行讲解,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助教直面交流,具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后所不解的问题。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都积极尝试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试点改革,在鼓励和培养有较高需求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在锻炼学生科研实践方法和能力方面,以及在锻炼学生的学习心得表达和交流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MOOC建设。“高等数学”课程于2015年2月启动高等数学SPOC课程建设工作,己完成视频的全部制作并于2016年2月上传“爱课程”网站。2016年3月启动了高等数学SPOC测试题库建设,现已完成测试题库建设及在“爱课程”网站上传工作。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对现有精品资源课程的转型升级,建设了“大学计算机(面向工科)”和“计算机程序设计(c++)”两门MOOC课程,均己在“爱课程”网上成功上线。除我校学生使用该资源外,近30所兄弟院校的学生参加学习,课程受益面广,注册人数合计超过5万人。学员中除大学生外,还有研究生、中学生和企业员工等各类人员。

“大学计算机”在线课程开发与混合式教学理念密切结合。项目负责教师吴宁副教授在“大学计算机MOOC”建设的基础上,面向非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大、小班教学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探索,并将MOOC资源逐步转化为面向校内学生的SPOC,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性设计、学生学习行为跟踪、过程管理等方式保证了学生学习效果,实现SPOC、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在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对比中,学生的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均有提高。

4.探索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篇10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与学让学生由莫生到熟悉再到喜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本学期教学的重点就是打好基础,抓重点——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初二会考为指针,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初一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6个课时。小学升上来的学生对地理完全莫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月一考,作业方面做到单独面批和与小组长检查相互结合的办法,来缓解班级数量太多,作业积压的程度。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针对考试抓重点。

  3、更多注重平时读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地球的运动及现象,海陆变迁;

  (2)气候与天气。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 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七年级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 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措施

  1.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在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课堂上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

  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

  3.课时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强化作业、单元考试制度的落实。落实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单次作业布置要适量,内容要精当,针对性要强,热点问题要准,批阅要及时,矫正要彻底。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标学生、弱科学生作业的面批。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在发挥自己专业所学的同时,应不断完善个人业务水平。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但面对高考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对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继续学习和提高将会被社会所淘汰。针对这一要求,我对自己本学年工作、学习制订以下计划:

  1、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

  2、我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加强课外阅读,关心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努力提高对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3、作好教学后记反思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和板书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

  4、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每学期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5、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工作,总结、归纳和提升教学经验。深入学习贯彻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经验出发寻求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方法,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科学安排学生一日活动,合理制订计划,活动中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结合学校教育特色,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加强教育。

  6、认真参加参与教研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调整。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在本学期5月份《畅游重庆滨江路》课题展示,6月份完成资料归档。

  新学期开始了,本班决定在新学年里,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继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向上、互助”的优良班风,从严治班,深化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实现本班:一个改观、三个突破(即班容班貌有所改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所突破的新目标),把本班办成一个人见人慕的优秀班级。

  具体安排如下:

  一、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小学,不少学生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开学第一周,开一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规范两操,有专门班干部进行检查,同学间互相监督。班长作好每天的行为规范检查,教室、公共场地由各负责人分配指导一日三扫。体育委员负责好眼保健操的检查工作。语文科代表或英语科代表负管理好晨读。及时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

  二、壮大班干部队伍

  努力进行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培养好班干部,让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前提。班干部不但能帮助老师管理班级,还能在同学们中间形成了一定的威信。本学期,我决定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当上班干部来管理班级。一方面可以减轻每个班干部的工作,同时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自觉地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使更多的同学们在受到锻炼、增长才干的同时,体会到了当小干部的难处,更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的好作风,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1、期初每个学生给自己确立本学期的目标。

  2、做好期初家访工作,特别是对调皮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3、渗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中的思想精神,要求学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加强礼仪教育和训练,引导学生对己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

  4、狠抓学习风气,进行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提高。学生要以学为主,抓学习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在班集体中,要养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5、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建立一帮一小组,平时加强辅导。

  四、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