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信仰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31 01:0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看信仰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篇1

3月15日,老百姓们期盼着一天,因为这一天能让人们更加了解如今的社会状况,不盲目投资,上当受骗;更是人们倾听受害者们的心声,好好反省自身,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央视315晚会观看心得体会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1央视315晚会观看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参阅。

央视315晚会观看心得体会一每每谈论起315这个话题,不免让人感触万千,思绪也不能一下子平静下来,从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以来,这一伴随全世界消费者的节日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我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后,也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至今也过了20_年。回顾这走过的20_年历程,我们从最初的舆论引导、新闻曝光等宣传形式,逐渐发展成目前铺天盖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系列主题活动,人们已经从最初的了解逐步转变成维权的倡导者和执行者,成为关注社会的主体。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自身的衣食住行中逐渐接受这一节日的,也在全年的365天都能找到你为维护权益而倾诉的窗口。大多数人从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那几乎随时都存在的个人权益侵害,那些你不得不警惕并加以防范的消费陷阱。我们有时候为自己的一日三餐而感到迷茫,因为在我们购买的过程中,你不得不要留点神,在你选择那些绿色食品的时候,也会被一些冒充的假货所干扰。“您吃豆芽了吗?”“您家的装修污染大吗?”等等,您在生活中会经常被他人询问。看到报道中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假冒产品的生产过程,你不仅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质疑,你不仅要高呼:“打假!”最近的软体饮料事件、一大批食物中毒等事件充斥了媒体,人们对那些为了私利而利欲熏心的制假、造假者已经深恶痛绝。当然,我们期待315,更期待每一个公民每时每刻都为之发出呐喊,为创造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惊喜的发现,近年来,315维权活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网上维权、维权热线、维权机构的维权公益活动、维权晚会等都已家喻户晓,人们随时随刻都感受到国家贴心的关怀。约会315,说出你的心声,保障你的权益,是这些主题活动的宗旨。

315晚会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一大批触目惊心的侵权事件将公诸于世,我们将因造假制假者受到重罚而拍手称快。

央视315晚会观看心得体会二转眼又到3月15日,这一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这一天,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就是守在电视前观看央视每年的315晚会,这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场盛会。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已过去数日,在这个被广大消费者视为“打假”盛宴的特别日子里,央视315晚会披露了一系列的不合格商品和一些失信企业,从家具家电、日用百货到酒店餐饮,再到医疗用品,可谓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的各行各业,真是让人忧心忡忡。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诚信建设也不能只靠“315”。与其“315”当天大肆曝光不法企业和商家,倒不如平日里让这些商家成为“过街老鼠”。如果每一天都成为了“315”,平时不法商家就无处藏匿,消费者就不用等到“315”时再狂欢,合法权益也不愁得不到保障。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得从制度建设入手:首先监管务必要严,把严管的口袋扎紧了,企业和商家就无漏洞可钻。其次要畅通举报渠道,当消费者的权益受了损,要让他们知道去找谁,而且找了就得有人管。再次要建立不诚信档案,商家一旦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就要广而告之让其“臭名远扬”,这远比罚款更让商家“肉痛”。

我认为这些制假人员之所以铤而走险,都是因为这产业下的高额利润,促使他们不顾纲纪,不顾法律的制裁。要想彻底根治,首先需要国家出台更严格的监管制度,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鼓励消费者,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时,要及时举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央视315晚会观看心得体会三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与国际接轨,3月15日也定义成了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日。日常消费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过少,往往容易掉入各种误区与陷井,为了维护消费者权利、曝光不法黑心厂商、彰显媒体的责任与公信力,315打假晚会自1991年在我国应运而生。30年的积累和沉淀,3月15日俨然已成为一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商家小心翼翼,民众满心期待。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315”不仅是消费者的盛大节日,更是消费者权益的“提醒日”。我们广大消费者也需要主动维权、积极维权,捍卫自己神圣的权利。宪法与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公民就有责任维护好、行使好,“永不放弃”就是责任担当。公民的维权,是捍卫公民权利的尊严,是捍卫市场秩序的尊严,同时,还能够“倒逼”市场监管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具体到“网络诚信,消费无忧”的主题上来说,就是要从自身提高意识、注意风险。在使用、存储、分享个人信息时,及时鉴别和防范各种可能的危险源,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一旦个人信息遭泄露,网民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唯有如此,才能使互联网真正成为让公民放心的安全之网,才能让每位消费者都能放心消费,才能让公众都享有“稳稳的幸福”。

总之,消费者权益还需要宣传与普及,不能只在315这天强调消费者权益,要让消费者认识到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消费者权益不能单单只靠政府部门的力量,还需依靠群众,曝光更多通过欺诈虚假宣传从中获利的企业,呼吁更多人关注、提倡、重视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们能会用、懂用、善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向不良商家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说不。

央视315晚会观看心得体会四在以往的年份里,315晚会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看315晚会的过程,会不自觉经历好奇、震惊、愤怒、畅快四种情绪体验,看到黑心厂家包括一些知名企业被处罚、取缔,除了感觉解气、过瘾外,也激发出了自身满满的正能量。

近几年,“315”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维护权益的狂欢日,政府、媒体、商家及普通消费者都会将目光集中到全民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上来,各种维权消息集中曝光,央视“315晚会”更是端上一盘快意恩仇的打假大餐。这一天,各地“315”打假宣传热火朝天,“12315”举报热线电话忙不停,各级执法人员也是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准备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315”之所以会成为全国人民的关注焦点,归根结底是因为平时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大家才会把打击售假、维护权益的希望寄托在“315”。这一天,各大媒体会明察暗访做专题、政府部门会全力普法宣传、商家也会格外热情体贴,在这样的环境下,消费者是真正做了一回上帝,即使真的遇到侵权事件,维权部门也会热情接待,及时解决。

当“315”不再是一年一度的狂欢,当每一天都像“315”一样打假,当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所有商家时时敬畏的准则,不仅消费者会充满获得感,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会更健康。

央视315晚会观看心得体会五3月15日,又一次这么认真地观看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每年315都会看到一些令人气愤的信息,也不例外。

315晚会,这些无良商家真无耻,完全没有诚信可言。过期食品更换包装,nikon600相机质量有问题,最可恨我们手机预装很多无法卸载软件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315晚会曝光了一些面包厂采用过期原料:发霉、生虫、过期食品流入身边面包房,记者卧底一家供货商公司,拍摄到,有的原料过期两年之久,有的甚至爬满虫子,而这只需撕标签就可改头换面重新上市。这样的问题食品竟堂而皇之一路绿灯地进入面包新语、浮力森林、可莎蜜儿等多家烘焙企业!这人心得黑到什么程度才能干出这事。这样的企业应该重罚!

明明是药品,药品鱼肝油竟变成了针对婴幼儿销售的普通食品!浙、粤、鲁的生产经营者透露,是通过打擦边球,套用标准来逃避监管,违规生产成婴幼儿食品。良心、诚信、责任各种缺,各种哎、唉、哀……谁让那么多人为钱是图了?

每年315中国特色,独立自主“产权”?什么时候能在中国“彻底消失”?那么多的食品安全,那么多的产品质量,那么多的监管权利部门,那么多的企业人员在看,请问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

篇2

《荒野求生》这套书告诉了我很多生存方法,比如:造床不能造在地上,要不然会被地上的虫子咬伤的,要找人的踪迹可以看脚印的方向和被踩过的树枝来辨别,还有赤脚过河只能有十分钟,要不然会体温太低而死亡……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观看贝尔野外生存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观看贝尔野外生存心得体会1在我的大书库里,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有令人伤感流泪的,还有教会你人生道理的书,而我最喜爱的书是贝尔·格里尔斯的《荒野求生》。

当我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它时,我就买了下来,以前在电视上也喜欢看有关荒野求生的节目。所以,当发现有关求生方面的书我就义无反顾买下来。《荒野求生》这本书作者贝尔·戈利亚斯是不仅仅是一个探险家,他的历险包括攀登珠穆朗玛峰,围绕着英伦岛屿玩水上电单车,乘坐小艇跨越结冰的北大西洋,以及攀登被艾德蒙。他的这些经验对人们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年轻和最成功的励志演讲家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主持人。而《荒野求生》这本书讲的则是他年轻时的经历。 贝尔的爸爸是军人,和贝尔一样都喜欢探险,贝尔自幼胆大,喜爱探险,常常跟朋友去探险,长大后,他去了SAS空兵,他经历了严酷的考验,终于入了团,但是因一次任务失败,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得不退出。后又四处探险,带着他的一些“哥们”攀登珠穆朗玛峰,1998年成为英国最年轻的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活着下来的人。 贝尔经常探险,教给我们野外遇到危险时该如何保护自己,怎样逃出困境,他甚至自己跳进去给我们示范。贝尔说:“在我探险时,我会带3样东西,打火石,刀,还有藏在鞋底的家人照片。”因为,为梦想而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还要照顾好家人和朋友。贝尔还说过:“只有狂妄自大的人才会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带。”在《荒野求生》这本书后面,有着名家写给贝尔的一句话:贝尔简直就不是人,他是种信仰。 贝尔不平凡的经历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受益的莫过于梦想,或是兴趣,贝尔没有太多规矩的学校学习,但是喜欢探险。当我看完这本书时,贝尔在危险时决不放弃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几遍无法把它变成你的生活,也不要完全放下。还有他的品质、自律、坚持、谨慎!

观看贝尔野外生存心得体会2在美好的童年中,各种书籍伴随着我们成长,如果把不同种类的书比作不同的色彩,那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色彩斑斓、多么的丰富啊!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有一些书激励着我,有一些书让我幻想遥远的未来,有一些让我眼界大开……,这些书的颜色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红色,代表着探险。求生大师贝尔?格里尔斯的杰作《荒野求生》就是探险类的代表。这一套书讲述了贝尔在野外遭遇种种困难,可是他并没有后退,而是用自己积累的求生经验一一地去化解它,让这些困难变成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套书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学会随机应变,同时也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蓝色,代表着科普。充满着奇幻色彩的《神奇校车》让我爱不释手,它讲述了“卷毛”老师的校车可以变成各式各样的东西,她常常带着学生们“腾云驾雾”去各地了解各类知识,如火山、地壳、太空等等,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议?“卷毛”老师就是这么牛,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让我体会到了科学是要去验证的,不能在实验室里埋头死干,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让科学焕发它的光彩。当然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是这个道理。

灰色,代表着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东西,却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我知道了“管鲍之交”中的兄弟情谊,知道了“退避三舍”的诚信义气,知道了“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知道了“七擒孟获”的聪明机智……,这些故事很有意思,既让我了解历史知识,又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可以说获益颇多。

我的童年还有各种颜色,粉色的童话书,橙色的励志书,绿色的世界名著……这些书让我的童年充实而多彩,也让我在书中渐渐的体会到了更多的东西。

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少年的强弱对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要多读书,读好书,长大以后用读到的知识为国争光,为中国梦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看贝尔野外生存心得体会3今天我开始阅读《荒野求生》这本书,这个系列是由世界顶级的野外生存大师贝尔?格里尔斯写给儿子的求生秘籍。给我特别印象的是这个系列中——猛虎火山的生死逃亡。文中主人公贝尔告诉了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如何在野外活下来!

“永远保持微笑,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这句话引领着我们在危险环境中镇定自若、险境求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虫子大餐”这一章。一看标题就把我吓了一跳,虫子大餐?虫子?吃虫子吗?光是想想就让足以让人反胃!生存大师贝尔告诉我们,在野外生存,不能够挑三拣四,有什么就吃什么,否则就要被饿死、累死。书中的两位年轻的主人公被困印度尼西亚雨林中,那儿可吃的食物并不多,但他们跨过重重困难和危险,寻找食物和水?如果确实找不到食物,他们就不得不吃——虫子!还别说,这虫子的种类千奇百怪,有甲壳虫、棕榈蛆、狼蛛、蜘蛛、蠕虫、蝎子,还有白蚁等!

贝尔显示了他惊人的生存能力,他置身绝境时能够激发本能、突破极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既要培养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强烈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又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它,战胜它,不被困难所吓倒,那么你就是生活的强者!你就是生命的强者!

观看贝尔野外生存心得体会4贝尔·格里尔斯,他是一位野外生存专家,去过许多地方:冒险、生存……

写过《户外强身运动》、《荒野求生:贝尔自传》……贝尔·格里尔斯,一九七四年六月七日出生于英国怀特岛本布里奇城,是探险家、主持人、作家、演讲家。别名:贝爷。因为贝尔食用的东西太过惊人,所以被称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曾几何时,在中国的热带雨林跳出惊人一跃;曾几何时,在沙漠中生存许久,并抓住走私者;曾几何时,与世界各种恐怖生物做你死我活的斗争。他去过丛林、沙漠、大海、冰川……冒险。

勇敢!与世界万物作斗争,给各种危险生物致命打击,他不怕任何恐怖的地点。昆虫是他的食物,生存是他的游戏,困难是他的快乐。勇往直前,前仆后继。

智慧!霸王何等英雄!他用丰富的生存知识,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下一个又一个生存希望,创下一本又

一本让他儿子终生自豪书籍!关键时刻,用他渊博的生存知识来创造希望。学富五车、智慧过人!

执著!一个人无数次的生存成功源于他的坚持不懈。“永远不要失去希望,这是生存基本技能的基石。除此之外,野外生存第一条法则就是要保持微笑,只要你活着就还有希望。”这是生存专家——贝尔的名言,三十岁的贝尔胸中仍然勾勒四个字:“创遍天下!”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天底之下,勇闯天涯!

有一天,我与同学们去野外露营,回来时掉队了,当时体力不支的我迷失了方向。心想:这种恶劣的环境根本不可能走出去,失去了生存希望。这时,突然想到了贝尔的野外生存的精神和智慧:“永远不要失去希望,这是生存技能的基石,一定要活着!”于是提了提神,咬着牙,流着汗,冲出种种障碍,用了5小时,最终回到了队伍!

他是我心中永远的贝尔,时时激励着我前进……

观看贝尔野外生存心得体会5“睿睿,你睡着了吗?嗯……什么!你又躺在床上看书,还拿手电筒!快把书交出来!”妈妈怒气冲冲地对我吼着,我惊慌失措地把手中的《荒野求生》扔给她,躺下之后,却久久不能入睡。

《荒野求生》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了。这是一本冒险家传记,书中介绍了哥伦比亚雨林、阿拉斯加山脉、撒哈拉沙漠、印度尼西亚雨林、南非草原、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世界自然风光,单这些地方环境恶劣、令人恐惧,而书中的主人公贝克却在世界上最险恶荒凉的地方,面对未知的危险奋力寻求生存,其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跨越”这些险境,因为他有自己坚定的信念---生存。

其实,这套书跟我们生活也是息息相关。让我明白了面对生活,要保持微笑,只要有信心,生活总是充满希望。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

妈妈曾经给我看了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地震中,有三名中年男子被埋在了废墟中,他们是同事,被掩埋后,三人随即开始自救。他们一直不断扒土,用尽各种办法,凭自己的力量让生命延续,他们喝完了身边的矿泉水后,三名男子居然喝自己的尿。七十五小时后,终于被救出来了。看完纪录片以后,我不禁震撼了!是什么让他们有了如此顽强的勇气,哦,那是对生命的勇不放弃的信念。

我还知道当贝多芬感到自己耳朵听不见的时候,他几乎绝望了。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事情了。但后来贝多芬战胜了困难,他对音乐的不离不弃和坚持,让他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了《第三交响曲》和《英雄交响曲》等等世界名曲。敢于跟苦难命运作斗争,真是个不平凡的人。

篇3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教育和督促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执教、以德治教的理念,规范从教行为,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修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唐河县教体局利用暑假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

一、切实加强领导,动员部署到位。今年春期以来,唐河教体局局长曾鑫带领局班子成员、股(室)和局直单位负责人及各高中、乡镇(街道)中心学校负责人,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制约唐河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明确了“打基础、抓质量、求突破、保稳定”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决定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自7月11日开始至8月15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分为学习动员、分析检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活动方案。各单位、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整个教育活动得到蓬勃有序开展,形成了比学习、定目标、议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营建浓厚氛围,宣传发动到位。各单位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专题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积极营建全社会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局活动办先后编发了活动专期简报11期,及时报道各地活动动态,弘扬先进典型。该局教育信息网和各单位、校园网站也及时活动信息,纷纷展示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扎实开展。

三、丰富活动载体,学习认识到位。注重选准学习载体,采取研讨交流、专家授课、观看影片、专题报告等形式,对广大教师进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县教体局文件精神,记录学习笔记,书写心得体会,通过集中学习、个人学习、理论测试等形式,深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有效地转变了工作作风。马振抚中心学校举办了4场爱岗敬业、提升师德、珍爱生命、关爱留守儿童的专题报告;祁仪中心学校组织教师认真观看党史影片《信仰》;实验高中、少拜寺一初中、城郊一初中、县一小等校长带头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努力将学习效果转化为自觉履行职责的具体行动。

四、深入查摆评议,分析检查到位。广大教师认真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师德问题,纷纷撰写自查报告、剖析材料。各单位通过召开由教职工、家长、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举行教师宣誓仪式、师德承诺签名活动、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教师自评、互评等方式,在深入进行查摆、剖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检查报告。县四小以“打造四小新形象”为主题,开展“复兴唐河教育”全员签名承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举办报告会、分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五、强化活动监督,督导检查到位。县教体局成立了活动督导组,多次深入基层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各中心学校也选派人员划片督查指导,有力推动了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8月初,县教体局组织42名机关干部分成21个督查组,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综合检查,并召开了由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30人以上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倾听、收集和整理社会各界对提升教育质量、复兴唐河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为局党委的工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篇4

1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2

今年,我参加了“赤峰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学习了培训内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教好,让学生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可以了。可通过研修,我的认识有了转变,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通过研修感觉自己受益匪浅,首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完善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通过网络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几周的网络教研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简单教书型教师向学习、研究型教师转变”,而网络教研却帮助我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二、 网络教研活动的过程,是我学习、反思过程。以前我总对自己的教学感觉良好,认为备好课,讲好课,学生就都学会了。但看了别人的课,听了别人的见解,才深感自身的不足。

在上《找春天》这课时,我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文中写到“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作者通过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欣欣向荣的春天。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发问:“同学们,还有哪些事物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这时的孩子们已经打开了想象的大门,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她在风中跑啊跑。”有的说:“她在柳树下跳啊跳。”还有的说:“她在小鱼的嘴里吐泡泡。”等等优美的句子。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唱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的是教师的发现与开发。我们必须蹲下来,走近学生,溶入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情感。这样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三、网络教研活动,为我搭建了教学研究的平台。当我认真、反复观看每一节课例后,我总是围绕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探讨,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结合课例,开展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与同行、专家共同探究,使我倍受启发。 这次学习,我明白了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总之,这次研修是我们一个良好学习的平台,因此,在今后的行动实践中,观念上要更新多一点,实践体验深一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探索多一点。让课改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

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 、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篇5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廉政意识牢固占领税务人员的思想阵地。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质,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在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设计上,我们注重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党员干部对廉政文化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奠定基础。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观念。围绕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为主要内容,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弘扬三种精神,推动跻身百强”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

“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廉政文化理念,形成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着力在“四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上下功夫,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感、学有所为,引导广大地税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名利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打牢立身做人的思想基础,增强为国聚财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树立做人民公仆、为地税奉献的思想。

2、强化思想道德观念,增强廉政意识。将党风廉政教育纳入税收整体工作进行部署,大力宣传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及时发现、总结、树立身边勤政廉政先进典型,通过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上的廉政先进典型事迹的学习宣传,使广大地税干部职工感觉到先进就在身边,真正使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通报、学习、讨论、深入剖析系统内外的违法违纪反面典型事例;邀请市局和纪委、检察院领导作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分析党风廉政形势,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看待反腐败形势,增强反腐败必胜的信心;适时组织地税干部到劳改农场参观学习,通过参观监区、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组织内部讨论、写心得体会文章等形式,用活生生的事例净化地税干部的思想灵魂。通过讴歌先进、鞭挞丑恶,着力清除一些人对反腐败存在的疑惑、悲观、排斥情绪,清除“”、“贪图钱物”等腐朽文化,在地税系统内部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廉政文化氛围,努力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居安思危,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格调、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作风。

3、强化遵纪守法观念,增强文化素养。定期组织税务人员学习《宪法》、《刑法》、《》、《党的两个条例》、税务干部“十五个不准”、“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盐城市地税系统“六项禁令”等党纪条规,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水平,做到知法知纪,努力锻造人格的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保证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以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文化素养为抓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通过开展读书思廉活动、举行精神文明演讲、廉政文化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理论培训班等形式,让地税干部在分析对比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让廉政文化从情感上、心理上控制、支配和决定地税干部的言行,占领地税干部的思想阵地,做到以正压邪,激浊扬清,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积极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完善“大宣教”格局,发挥“大宣教”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共同参与廉政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生动活跃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在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全体公民中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良好社会环境。

坚持把教育与娱乐相结合,没有教育性,廉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和方向;没有娱乐性,教育也就显得枯燥乏味,很难引人入胜、深入人心。我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跃、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特点,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在讨论、上党课、先进事迹报告会、知识竞赛、组织 测试等传统学教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演讲、观看反腐倡廉电视片、组织晚会、演唱比赛、歌舞表演、电影电视展映等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税务干部职工踊跃参加,使他们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目的。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构建网络廉政文化。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廉政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全面性、有效性,是廉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工作加大科技含量的具体体现。我局利用网络传递信息迅速、快捷的优点,依托__地税网站建设

“廉政建设”专栏,通过设立在线咨询、网上测试、廉政动态等形式,深化内容,增加信息容量,增强交流互动;联合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通过手机信息平台,向广大地税干部发送廉政短信息,进行经常性提醒教育,丰富和完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手段。

三、加强廉政文化渗透,扩大廉政文化的教育覆盖面。

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跟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廉政文化“三进”步伐。一是结合家庭美德教育,将地税廉政文化送进每户税务干部家庭。加强对税务干部家属贤良廉洁、崇尚文明、遵纪守法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教育他们当好廉内助,自觉把好家庭廉政关,维护家庭的幸福和安宁。通过地税人员及其配偶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提高,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二是结合税务职业道德教育,把地税廉政文化建设融进企业,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为企业凝聚力量,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劲。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监督作用,定期召开纳税人、党风廉政监督员座谈会,征求社会各界对地税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税企联建为载体,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地税干部依法行政、廉洁从税意识。三是结合社会公德教育,把地税廉政文化推进社区。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改进机关作风、创建文明行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建民情联系卡、结对帮贫扶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广泛进行亲民、爱民、为民教育,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树立地税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1、要提高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先进的廉政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当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形势还不容乐观,在地税部门内部少数干部廉政文化素养差,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利用手中的权力,以税谋私、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地税机关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形成;有利于巩固地税机关的思想阵地和先进文化阵地。所以,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的要求,用科学的文化理念,指导地税机关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增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文化含量,提高地税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2、要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领导干部既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也是实践者,要带头倡导和实践廉政文化,自觉地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具体举措,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来抓,要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行为来激发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参与廉政文化活动的热情,引导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地税干部职工不断看到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不断听到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信息,不断参与到反腐倡廉的行列中去,只有干群携手,共同参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廉政文化建设才会出现勃勃生机,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篇6

摘要:

作为人类文化范畴中的精华,敦煌壁画因见诸视觉的外在特征而极易被当作纯艺术的产物,蕴藏其中的兼具精神与世俗双重层面的本质因此而被忽略。事实上,“道德、伦理”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在敦煌壁画的组成成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这个部分投以关注并加以探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特定区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变迁,又可以一定限度地还原敦煌壁画作为敦煌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敦煌壁画;佛教艺术;道德绘画;艺术伦理

当今,不同的学科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敦煌壁画不断作着这样或那样的解读。各种不尽相同的理解在诠释着敦煌壁画所包蕴的多元含义,展现着其潜藏的多重价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敦煌壁画的本质特性不断淡化,尤其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将音乐、舞蹈,以及绘画之类的视觉艺术与敦煌壁画之间做最大限度的对应之后,敦煌壁画的生成根源,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更为深层和长远的意义渐渐淡化。实质上,绘画搭台、道德唱戏,在一定意义上才体现了敦煌壁画的本质性。

一、敦煌藏经洞遗书揭示敦煌壁画

伦理内涵生成的基础被誉为“沙漠图书馆”的敦煌藏经洞中所存的遗书都是公元4—11世纪的抄本和印本,这些距今千年被长期搁置的中古文献,包含了占大多数的汉文写本佛教经典,传统的经、史、子、集文献以及官私文书等;此外,还有回鹘文、古藏文、梵文、于阗文等域外文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写本,这些存在于“人类文化”总体称谓下的典籍为我们展现了文化的真实含义。相比于完整的人类“文化”,整个敦煌藏经洞遗书可以整体性地被认为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个文化片段,存在于这个文化片段中的道德伦理内容也理所当然地贯穿于这个文化片段的全部,并通过以下三个部分得到了相当完整的体现。

1.“雅”的部分包括佛教经典作品,吐蕃、回鹘以及粟特、龙家等民族的民族史料、《尚书》《老子》《庄子》《春秋》等传统的经史子集文献。作为人类总体性的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代表了人类社会相应历史阶段和特定地区主流知识阶层的所思所想,反映了特定时代和区域总体的知识水平,此类内容在藏经洞遗书中获得了非常充分的展现。因为这一“雅”的部分产生的根源就是人类对于自身精神世界的不断探求与总结,因此无论是借助何种方式、具体的执笔者是谁,由纸面所透射出的产物的实质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然而,“雅”的部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以抽象思维借助同样具有抽象性的文字记录下来的,其内容因双重的抽象性而比较难以走近公众,故选择恰当的方式反映人与人本质上平等的伦理理念。

2.承“雅”启“俗”的部分这部分改变了“雅”的部分因深奥和抽象而极易被束之高阁并最终湮灭于历史尘埃的命运,使之能够以浅近和具象的面目融入世俗生活且获得永恒,而这种“融入”与“永恒”对于人类群体来讲意味着道德伦理作为一种近乎遗传基因的成分,被一代又一代潜移默化地传承。对于个人来讲,则表现为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于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先验性的认识。因此在关注既有结果的同时,更有必要关注将“雅”化“俗”的方式。从敦煌藏经洞遗书这个特定的视点来看,大致在于两个方面:首先,通过生动的故事来通俗明了地解说典籍内容。虽然依旧是通过文字这种抽象的符号式元素进行记录,但相对浅白的故事内容毫无疑问能使更多世人理解、接纳且融化于日常生活———例如“舜子至孝成帝”“孔子项璃相问书”等故事就颇富代表性;其次,借助壁画形式,用直观的视觉语言对于公众进行传播。由于生动直观性而使公众受到尽可能全面而彻底的道德伦理的影响———例如应用回鹘文记载的“善恶两王子”的佛教故事,就借助壁画这种视觉方式,直观地反映了故事本身的伦理主旨。

3.“俗”的部分这里所讲的“俗”,是大众化、具有现实流行性的意思,它与现实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因基于对日常生活规律性的挖掘与总结,故既对日常生活构成指导,又反过来需要以日常生活为参照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婚葬、礼仪、饮食、禁忌等就是这一范畴中的具体内容[1]14-15。这些内容填补了“雅”的部分站在知识阶层的立场过分强调主流文化,忽视世俗生活的欠缺,完善了对于伦理道德在精神与世俗双重层面的记载。在作为“俗”的载体的敦煌壁画中,这类社会生活的题材或借助佛教主题得到适当的表现,与佛教题材相辉映,在传达宗教主旨的同时展现了世俗的现实生活状态,由于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而在本质上强化了宗教主旨的现实意义;或以独立的画幅讲述世俗的故事,诸如文化、政治、历史等颇具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内容,因而得以适度、有效地宣扬和存留。较有代表性的有初唐•莫高窟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晚唐•莫高窟186窟的军队场面以及晚唐•莫高窟85窟的富家宅院等。上述三个部分既可以作为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分类标准,又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人类文化延展与传承的方式,同时,立足于理论与实践对应的视点,它无疑会对包含敦煌壁画创作在内的视觉艺术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使我们对于敦煌壁画的认识理解能够不囿于以往的模式,在整体全面的前提下获得有关敦煌壁画以及敦煌艺术的更为本质的认识。

二、敦煌壁画伦理内涵的学理解析

上述三个分类之间所具有的紧密关联,为我们透过视觉层面逐渐整体而本质地领略敦煌壁画的内在含义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保证。作为人类精神世界与物质化社会高度结合的产物,敦煌壁画的存在很好地体现了中庸的原则:既摆脱了纯粹的精神层面的抽象晦涩,又避免了完全物质化层面的低俗浅白,在借助世俗化的元素表达精神世界的内容,以使之尽可能获得更广泛人群接纳和认可的同时,也激发出世俗层面对于“美好”范畴中的诸多内容的追求,从而在一定的意义上达成人类在非物质语境下的和谐,由此来看敦煌壁画,可以获得如下认识:

1.因信仰的存在而使无所适从转化为有所追求从敦煌壁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在早期的壁画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域外风格,这类照搬套用的作品,可在思维表层形成两方面结论: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佛国的佛教思想借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传入中国。该思想所具有的独特性与极富有异域特色的艺术形式这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呈现出对立与融合并存的情况[2]53;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壁画创作受域外艺术的直接影响,从题材的选取、表现形式的应用、绘画技法的借鉴到最终视觉效果的营造,都充分反映出这种影响的深重,直至随后中国西部相应的佛教题材的绘画表达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出相应的历史余韵。作为—种历史的产物,敦煌壁画所呈现出的这种见诸视觉的外在特征极易被当作其全貌,蕴藏其中的本质的部分却由于所具有的非物质的特点与物质社会难以完全对应而被忽略,这反映出人类思维意识水平局限性的客观存在,以及无法在现阶段实现对现有水平的超越。这种非物质成份的存在在证明人类个体思维具有超越群体普遍水平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同时代其他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它为我们认识并接受人类共性化的道德伦理提供了一种前提。首先,壁画生搬硬套的表现风格,不能简单地视为对域外艺术借鉴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而应将负载于其中的有别于中国本土的道德伦理内容纳入对于这类行为的考察与衡量之中。这种精神范畴中的内容,是具体艺术形式生成的根本,也是具体艺术形式能够跨越地域限定走向本土之外的保证,更是其能够打破历史的疆界而为不同时代人类凭吊与品鉴的基础。借敦煌壁画这种形式所传播的佛教思想实质上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道德标准的思考以及在相应的实践中尝试将其加以推广和完善的总体思路。这一情况在中国西北的敦煌,被具体地与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内容相对应;而更广阔的范围中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以及道德伦理观又与之一同构成了佛教思想在中国本土传播所无法回避的客观因素,这既是它遭遇的挑战,又是其自身获得完善与发展的机遇。这种情况对于佛教来讲亦然。例如佛教所宣扬的通过个体戒除自身一切欲望的苦修方式来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张,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倡导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伦理主张紧密对应,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外合璧的新伦理思想;而抛弃俗世的一切出家修行的主张,以及对于父母终老之事的考虑与处置,在显出与中国传统孝悌思想相悖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外在生命伦理这一问题上的本质差异:一个是全程陪护照顾,直至生命的终结;一个是在生命尚未终止之时即已停止应有的关怀与照料,即使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宣示相关的宗教思想,其所形成的任由父母在坟墓中独自等待死亡降临的结果也因异于传统的有关理念而无法被中国人真正理解并认同,否则就不会在描绘这类场景的时候,出现与将死者的安详形成鲜明对比的家人的悲戚神情[3]14。由对“孝”这一命题的不同解读,反映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凸显良知与道义的真实状态,为我们指明了人类在伦理道德的实践中所无法回避的因种族、地域、时代等要素存在所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因封闭而加剧,因开放而削减甚至消失,人类社会的伦理水平因此而获提升。此类极富地域性的伦理道德标准因敦煌壁画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地域影响,这种影响远远超出其原生地域的范围。相对而言,异域的伦理道德标准虽不足以成为本地区伦理道德的主导,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这些新的伦理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却无法被完全忽视,这使实践本身无法摆脱新旧伦理相互交叉的特质:对于异域的伦理道德所秉持的态度充满着“探索”的意味———通过道德实践的环节,将本土和异域两者的伦理道德相比较,以获得现世情况下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指导思想;对于本土伦理道德则充分体现出“扬弃”这一哲学的内涵: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或改之或弃之。总的来看,本土现世的伦理道德标准因“探索”和“扬弃”双重因素的作用而渐趋体系化和明晰化,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不容忽视。敦煌壁画作为一个参与者,为实现不同地域伦理道德思想的融通搭建了不可或缺的平台;同时,它也作为一个守望者,无声却又忠实地见证着敦煌壁画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完善与发展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其次,多种风格的并存,在反映本土艺术向域外艺术借鉴学习的同时,也凸显伦理道德方面的悖结与融通,在特定区域内人类整体的伦理道德水平因这种交锋碰撞而获得提升[4]83。伦理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道德准则的外在化反映,它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作出种种规定,以协调整个群体内部的关系,达成和谐有序的理想化的人际关系。从现实社会及人类群体的角度来看,道德与伦理从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不可避免地相互联系、互相影响:道德为伦理提供体系化和理论化的保证,使之能够成为现实实践的依据和指导,伦理则充当了道德实践者的角色,为道德思考提供必不可少的现实案例,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二者之间转换的必然性,现实条件下的转换往往通过如下渠道达成:(1)以语言为载体进行最简单的劝导;(2)以文字为载体进行最系统的说教;(3)以图画为载体进行最直观生动的传播。第三种方式效果最为显著,它完全体现了人类“眼见为实”的信息接收习惯,在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社会阶段,为最广泛的公众群体接受特定的信息提供了保证(敦煌壁画无疑可以视为这种情况的具体体现)。当我们审视达成道德与伦理之间互通所依凭的绘画手段时,地域特征和时效特征在我们头脑中树立了有关它的最直接和最突出的印象,因此,地域性和时间性就成为评价和品读相关作品的最客观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表面化的说法背后牵涉到对于道德之类意识形态领域内容的思考以及这类内容与现实社会结合的尝试,诸如现实社会中的伦理观,实践中的伦理标准等内容就必然地存在其中,并通过视觉化的手段展现出来。表面上的多种表述方式,在实质上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思维活动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就敦煌壁画而言,多样风格与题材或并存融通或对立相悖,事实上恰恰说明了多样化的道德伦理观的存在,这种并存的事实使区域性的道德伦理因争鸣而突显自身的局限,因等量齐观的展示而促成了现实人类对于见诸视觉的道德伦理观差异的辨析,以上述作为前提,特定区域的道德伦理水平因常辨而常新,因常辨而得以不断获得优于以往的道德伦理认识。

2.市井风情展现敦煌壁画对伦理道德的全面鼓吹壁画中大量存在的有关市井生活的描绘不是单纯(无目的)地为了表现社会生活,而是基于对以佛教教义为具体表述内容的人类道德伦理的宣传和弘扬。其目的是为了让有关的思想理念因浅近、生动而被世俗领悟接纳。从现存最早的北凉时代的275窟3间石窟中的壁画来看,敦煌壁画从一开始就是将对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置于首位的:以救人于水火的弥勒菩萨造像和以佛祖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为题材所创作的《出游四门》,以及《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的本生故事画,就分别构成了对安定的生存状态向往,对人与人之间真切关怀、真诚友善相待的朴素伦理要求的观照。这种伦理要求作为一种基础和一条主线索,使敦煌壁画从创始的那一刻开始,就已被明确了教化社会公众、鼓吹弘扬普适的公共伦理的使命。在其后的时代,更是不断获得强化和凸现———自北凉肇始,历经北魏、西魏、北周直至隋唐,这一使命在不断地演进中形成表层—中间—内里这样三个层面:表层呈现出由世俗与佛理冲突、中国本土的神仙信仰与佛教信仰的对立到逐渐合流所构成的脉络;中间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佛教教义的由相悖到融通;内里则是人类必然而又必须遵从的爱人原则,这既构成了整个演进过程的第三部分,又毫无疑问地成为整体的硬核。如果缺失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那么中土与域外文化交汇融合、东西思想的碰撞对接就都将难以达成。对于伦理道德的宣扬借助佛教题材的壁画作品不断在意识形态层面得到深化,在视觉表现层面获得拓展,并最终在—个特定阶段突破了佛教的表现框架,非常纯粹地表现现实环境中具有历史性的一些人物和事件。例如,晚唐开凿的第156窟中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就以连环的长卷式壁画的形式反映了唐末河西地区的历史人物张议潮及其夫人出行的历史场景。类比以往,这种情况可以视为与佛教壁画作品中出现的世俗题材一脉相承,是此类题材的延续与发展。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敦煌壁画中的世俗题材的出现,反映了俗世的人借佛的名义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大同世界,现实无法实现的幸福通过视觉手段的运用而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实现,虽然只是一种非常虚幻的图像,但也聊胜于无,至少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程度较低的安慰,给并无太多趣味的现实生活增添了一些难得的亮色。

3.敦煌壁画的“伦理、道德”窗口作用透过敦煌壁画这一特定的窗口,不难发现作为人类实践内核的“道德、伦理”,在现实条件下充分地与社会的全体成员相联系,践行并贯彻了伦理应建立在全员平等的实践基础之上进行考量的基本原则。首先,佛教的宣示作用,借助壁画这一视觉有形化的手段,在深度和广度上构成了对公众的教化及对社会秩序的强化。一方面,佛教所宣示的内容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抽象性阻碍着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对此的理解和接纳,为了能够获得广泛人群的普遍认同和接纳,选择恰当的表述方式将其主旨加以具象化、通俗化的表达,成为相关人员需首先考虑的;另一方面,将佛教义理与现实社会中通行的道德观念及伦理标准对应,以实现现实社会认同,又必然会使适合现实社会视觉观赏习惯的表现形式大量出现。两者作用下产生的这些具有现行艺术作品特征的产物在实质上已经脱离了艺术的窠臼,被赋予了“新思想载体”的含义。通过壁画艺术的搭台,佛教义理得以堂而皇之地登上世俗社会的大舞台,利用视觉化的手段所作的相应工作无疑具有最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世俗社会既有的伦理观以及道德标准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这也成为世俗社会道德标准得以完善,伦理观获得修正的客观前提。其次,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壁画创制者,非自觉地将自身所处阶层的生活元素和意识形态带入壁画创作和绘制过程中,通过作品诠释着“文化”的内含。敦煌壁画由于与佛教之间所具有的直接对应性,使相应的佛教思想得到了非常完善的视觉表述,其前提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现世社会中的可视性要素,借实物和实景来说理论道。人类“眼见为实”的信息接收心理在事实上已使包含意识形态范畴在内的一切信息从产生那一刻开始就同视觉有形化发生了无法回避的关联,且随着群体内部的交流而日渐显著,该现象凸显人类对于所处环境中有形化物质的关注逐渐增长,并不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器具用品,以此实现现时段生活优于以往的跨越,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观作为这一部分的核心成分,使人类的生活具有了神性的色彩:以此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将心得体会内化充实、升华为纯个人化的道德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文化”,其实就是在伦理意识和道德观相互影响之下的人类自觉实施的各类实践行为及产物的总称。这在根本上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在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背后所无法忽视的共性———自觉地将纯属个体性的道德不断现实化为公共性的伦理,这种转化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涉及到最为本质的层面,人类共同体内部因此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相互间的平等并呈现和谐的景象[5]160-162。

三、敦煌壁画伦理成分在艺术表现层面的探究

从学理层面对于敦煌壁画的伦理价值进行探究,体现了有关敦煌壁画的认识所应具备的高度和深度,使“敦煌壁画”摆脱了仅仅属于绘画艺术的认识误区,还其以学术的本来面目。以此为基础,对于敦煌壁画作品本身进行观察分析,就具备了勘验以往人群的伦理状况,以供给学理层面的伦理探析之需的含义,这种连接学理与实践两个部分的工作使我们获得了有关敦煌壁画广义与狭义的双重认识。事实上,存在于敦煌壁画中的通过连续性、故事性的表现手法,持续而又直观地表现伦理道德内容的做法,已凸显如下含义:

1.写意与达意交融提升道德伦理主张的表达水平与摄影不同,敦煌壁画很好地体现出写意与达意的双重属性。“写意”作为中国绘画传统而又重要的表现原则,普遍存在于“文人”和“世俗”两个层面的绘画实践中,在两者看似不尽相同的视觉表象背后,却隐含着一些相似的特点:以抒写胸臆为实。见诸视觉的形、色等造形要素仅仅是为达成这种“实”所需的载体而己。既然是“抒写胸臆”,其所含的实质就是极为个人化和个性化的,并非—定要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与理解,这种纯属个体感受范畴的产物之所以能够产生、存在且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绘画原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充分发挥使然:不论对象物如何,“我”完全按照“我”的主观来表现的做法,体现出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思想。在与自然进行不间断地沟通的过程中,人类内心的自我意识不断地随之而强化,逐渐由低于自然、等于自然,直至高于自然。这种变化对于人类来讲,既不分地域与人种,也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是非常具有普遍性的,这可视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广泛体现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讲,“写意”作为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现实表征,是通过人类共同体的总体性的艺术实践而获体现的,是在共性前提下的个性化反映(至少在“视觉产物”这一特定的前题下,此说法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写意在成为绘画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过程中,既是通过一定的理论而获得体系化的成果,又是借助相当数量和水准的作品来践行相关的原则和思想。这两个部分虽说是由人类群体中的成员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但在不同的社会层面针对上述情况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文人、士大夫之类“社会精英”作为“有闲”阶层,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及衣食无忧的生存状态,早在客观上使之远离了人间烟火,对物(景)感伤于他们而言,是再自然而又真实不过的。正是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写意手法体系化的形成以及向理论层次的迈进;民间工匠作为世俗层面的艺术实践主体,在现实的艺术创作中首先是以谋生为目的,其创作对于社会流行趋势和雇主好恶具有绝对的依赖,这种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意味着他们的作品不可能绝对化地以自我为中心。然而,绘画实践本身又不可能完全地将作者的自我意识过滤掉,尤其受到文人之类社会精英的影响,在不过分违背雇主意图的前提下,适度地自我表现既完全可能,也较为普遍;此外,画工受到自身的绘画造形能力的局限———因无法精准地表现而造成视觉上的变形,在客观上产生了“写意”的效果。精英层面的影响与画工自身造形能力的欠缺,共同为我们展现了世俗层面有关“写意”手法形成的真实原因。由此也反映出社会整体性地对于“写意”手法所具有的认可度。这种认可度作为使“写意”手法成为绘画与佛教思想相对应的重要前提的同时,也客观反映出社会整体绘画鉴赏水平的提升。虽然“精英”与“世俗”在“写意”手法上所具有的差异,使“写意”在“世俗”范畴中以“普适”作为标准,最大限度地摒弃了自说自话和孤芳自赏,得以由狭小的纯个人空间走向广阔的群体空间,但事实上由绝对的真实到相对的抽象,还是一定程度突出了个人的感受。例如对伦理道德这一意识形态范畴中的内容进行视觉表现,就不可能不杂以个人的理解,其作品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公众与工匠一定程度上思想交流的载体,公众的群体思想水平因相互间的碰撞而提升,作品所负有的内涵又不断启迪着公众对于今后作品所含丰富内涵的期待。可以这样认为:“精英们”的“写意”是为了单纯的抒情,“世俗”的“写意”则是在达意同时的抒情,其本身是为了群体的信息传递而存在,这就要求针对这一目的而存在的方式必须通俗简易,以适合群体的整体需要。这并不是说作者的个性化内容遭到了遏制,而是强调针对公众层面所必须考虑的寓意性、现实性以及流行的审美情趣等内容的重要性,它们整体的构成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2.多元视觉表现形式构成对道德伦理直观生动的解说敦煌壁画从佛龛式的表现形式到整块石壁完整描绘的表现形式,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艺术匠师广泛吸收多种养分,在不间断的艺术实践中融汇创新,使信息的加工、传递更具整体性,比较突出地表现为挖掘绘画平面性的表现潜力并借鉴雕塑艺术的长处,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在强化信息传递效率与效能的同时,壁画的艺术表现性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首先,技法创新。在技法上既应用传统的平面绘画的表现技巧,也借鉴域外之风,更借鉴同时服务于相同目标的雕塑,相比于绘画,雕塑的立体感和真实感更容易在观众心目中产生震撼。就佛教而言,这种震撼更容易造成观众(信徒)对佛陀的敬畏,惟其真实,才会以视觉的观看引发内心的虔诚。勿庸讳言,雕塑的缺点正如它的优点一样明显:相对单调而单一的姿态,绝对化的静止状态,即使再高明的雕塑也难以达到一壁壁画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因此在以壁画映衬雕塑形成共生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将雕塑技法中的堆、贴、塑等方法转化为壁画的表现方法,形成新的视觉效果,则是对于不同门类的造形艺术形式相结合思想的大发展。其次,材料创新。在材料创新上,一方面使用传统的矿、植物色,保持壁画总体作为绘画中的具体类别的属性;另一方面,则大胆使用金银这类金属色,使二者相互映衬,产生含蓄而高贵的视觉效果。再次,题材创新。在题材的选择上,敦煌壁画从根本上打破了雕塑单一性的佛像题材,将风景、风俗等与现实生活紧密对应的内容纳入壁画的表现范畴,形成义理与情境的交融,体现出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最为直观而有效的宏扬与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