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9 07:3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协助学校,协助教师共同教育孩子,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现在的孩子很难管理,独生子女多数,在家中受宠爱,任性,并且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出现滑坡,可能表现在行动上,也有些孩子心理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应该怎样教育、启迪、引导他们,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自己的孩子怎样教育,更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我们可以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这样便于我们更好地实施教育。2005年起,潍坊市全面启动家长学校课堂,使百万家长进学堂,这是教育发展的一大举措,这样的课堂,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可以在给家长授课的同时,更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家长们更是学到了教育孩子的科学、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作为一位教师,又是一个孩子的家长,应该更清楚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他心理健康,意志坚强,将来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身体力行,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让孩子开心、健康地成长。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甄教授通过大量的图片,详细的资料,具体的事例,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向我们说明了举办家长学校的意义。有的家长以旧有的简单粗暴的办法对待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长以诱导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难以说服他们;其次,孩子的内心世界越来越难以进入,这都需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由此可以看出,举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孩子方面,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正逐渐增多,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说明了开设家长学校课堂是社会的需要。对我们教育者来说,使我们步入家长教育先行者的行列,利于我们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成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家长课堂可以促进亲子、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作为家长,我们知道,没有不成材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的家长,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发展的内驱力,研究他们的内在需要,使我们的课堂有生命活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我们要尊重家长的人格,考虑他们的现状,因为他们的观念、知识、个性等方面皆有差异,因此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
篇2
一、完善家长学校组织建设,加强家长学校组织管理
一所健全的家长学校,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和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学校校长,由副校长、副书记任家长学校的副校长,由班主任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的班主任。家长学校为教师和家订教材。在每学年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时,家长学校工作以最为重要一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并全面落实。家长学校发展规划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长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如,我们学校制订了:《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学校教师备课制度》、《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优秀家长评比表彰办法》等。学校需要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工作会议、家长委员会会议;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家长学校活动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活动、有记载、有档案。家长学校工作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项目。
二、改善家长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家长学校保障措施
学校确定教室作为家长学校的中心办学地点,教室要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教师必须使用课件。改善家长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后,也提高了家长学习的兴趣。学校组织退休教师、班主任、优秀家长、骨干教师为家长学校教师队伍主要成员,按教学计划、进度,安排授课内容和主讲教师。领导、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家长学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在每学年都要收集优秀家长学员汇报材料和家教成果展示材料。表彰一部分优秀家长,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家教图书等作为奖品,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家长学校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家长学校教学管理,提升家长学校办学质量
每学期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都要召开专题会议,依据教师和学员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安排和计划,确保每次授课都有内容、有方法、有效果。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
我们学校结合清河区的特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定期组织家长学校教师培训,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学员特点和社会动态等相关因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组织教师分组进行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进行综合评析,多提建设性意见,要求有针对性,确实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学校领导必须提高对备课环节的认识,认真组织教师备课。要求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不让家长无获而归。
加强领导听课评课。每位领导分别带领一个教研组,对任课教师进行指导,督促其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提高上课水平。推行家长自学活动。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都要有针对性的留一些自学作I,并教给其自学方法,指导家长进行自学。
四、注重家长学校办学效益,促进家长学校特色发展
我校每学期保证至少两节授课,每次授课家长到课率均达到90%以上。越来越多的家长积极地学习家教知识,坚持书写心得体会,认真地做好家教经验总结,在总结反思中提高育子水平。
篇3
一.农村小学的现状
(一)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我国西部某乡镇50人以下的学校有4所,这些学校的存在,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成了制约全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寄宿制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些学校撤并后,学生上学确实有很大困难,可能会因路途遥远而辍学。
(二)部分学校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学校有一些规章制度,但落实的力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有的学校教师工作分配不尽合理,有人浮于事的现象,使部分干工作多的教师心理不平衡,有意见等。
(三)教研活动开展不力。有专家说:“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教研活动在农村小学还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还没有大范围地开展起来。有不少教师还将教研看成是负担和累赘,工作出于应付,流于形式,个别学校不能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研活动,教学与教研“两张皮”。“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法陈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家长学校没有发挥作用。由于家长缺少培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难接轨,对教育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思路的几点思考
(一)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在建好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彻底解决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教师行为。建立健全《教师量化考核细则》、《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拟晋升高、中级职务人员评分标准》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规范教师行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严格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教师的职务晋升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大兴教研之风。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负责制定《教研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建立健全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辅导员为组长的教研工作领导机构,辅导员统筹安排每学期全乡教研活动,设立中心教研组,选拔兼职教研员,按照全乡教研工作计划确定的教研时间和教研内容,负责活动材料准备与整理,收集各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讨内容,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学年对一至六年级全学科的质量进行质检和分析,找出差距,实行奖罚,以提高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不断严格校本学习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其尽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规定各校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校本学习时间,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记录,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各校业务学习开展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检查评估。
(四)从开好家长会开始,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每学期最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基本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学生在上、放学路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力求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明白:学生的进步和家长的关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单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也应该积极地配合起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家校合一。各种方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配合,努力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
【关键词】教育 学校 幼儿园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210
教育是一项持久、艰巨的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同时担负着对人的教育责任,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幼儿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配合,以及家长的家教能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密切配合,增进家园沟通与协作,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模式,创造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挖掘家长学校的潜在功能,提高家长的素质,才能营造有利于广大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一、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
1.成立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学校成立了由园长、副园长、保教主任、优秀家长代表、各年级组长、专职教师组成的家长学校委员会。每学年不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汇报工作计划及取得的成绩,听取委员会成员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一些针对性讨论研究,从幼儿的生理到心理;从学习到生活,成功的、失败的教育经验,剖析身边典型案例,影响所有家庭,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家教水平,努力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办好优秀家长学校,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家长行为规范》《家长学校教师行为规范》《家长委员会职责》《好家长评比条件》,使家长学校办校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家长学校工作具体化。家长学校每学年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安排到月,并具体落实到每周,由分管家长学校工作的副园长、保教主任组织实施,园长进行检查督导。这种层层深入的管理体系是落实家长学校工作的有力保障。
4.档案资料规范化。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对家长学校的工作进行全面记载,包括学校办学宗旨、组织建设、会h记录、教学进度、计划、讲课教案、讲稿、总结材料、图片资料、摄像资料、反馈意见等。使家长学校资料更完善,管理更规范。
二、扎实开展家长培训活动是基础
针对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教观念比较落后,家教方法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首先聘请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来园授课,积极解决了家园共育中的“架桥”问题,有力提升了办学水平。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1.丰富家长育儿知识。
家庭是人类性格和能力的加工场。“产品”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家长的追求和品位。因此,我们每学期制定培训计划,并且以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聘请儿保专家讲理论、叙经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变重幼儿园教育、轻家庭教育的观念为家园共育。家长培训以《幼儿家长读本》《园本教材》为专门的培训教材,兼或临时根据需要定主题内容。每学期组织两次班级家长会等对不同年龄班的家长进行培训,学期后进行家教知识测试。培训活动有计划性、连续性、针对性,培训效果非常显著。讲座内容有:《伴随孩子一起成长》《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幼儿生理特点及保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做一个勤劳俭朴的人》《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幼儿园课程设置》等。培训活动深入、扎实,帮助家长提升了家教理念,丰富了育儿知识,让所有的家长,带着一颗挚爱的心、责任心、体谅的心,收获真情和友情。
2. 开办父母体验工作坊。
面对富有时代特色和新鲜体验的孩子和家长们,我们开幼儿教育之先河,办起了“父母体验工作坊”,“父母体验工作坊”课程设置融入国际潮流、融合先进理念,采用体验式培训,让家长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经历一次次特殊的旅行。忘不了“过电网”时,家长们的大彻大悟;忘不了“爱住我家”令全场家长声泪俱下的感动,这是孩子端着小碗一勺一勺地喂父母吃饭来报答父母的情景,一行行热泪滴在小手上,流淌出的是亲情融融,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感动。还有体验活动《爱的代价》、《心灵之旅》等让我们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王楠楠的妈妈有感:当孩子轻轻抚摸着妈妈的手时,孩子问:“妈妈,你的手怎么有硬硬的东西呀?”妈妈说:“都是妈妈洗衣服、做饭、工作磨出的茧子。”“妈妈,我长大了帮你洗衣做饭、挣了钱天天给你买好吃的。”女儿认真的语气犹如幼年的我自己。此时此刻,我突然明白:其实天下父母都一样,没有谁会奢求儿女回报什么,只要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平安的成长,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体验场上,家长眼里闪耀着明亮的光芒,那是生命“重生”之光。有位家长体验后动情地说:“我是一个冷酷的人,十几岁就和妈妈不和,只会在社会上拼杀,心灵深处柔软的东西变得麻木、坚硬,今天的课程,让我‘重生’”。她紧紧拥抱着张园长说:“谢谢您们,您们让我学会了爱与感恩,学会了智慧地生活”。每个参加培训的家长也都涌起了生命感动的波涛,生命随之丰满起来。
三、多途径的家园沟通与交流网络是关键
沟通与交流是建立家园合力的基础。只有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多渠道、多途径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才能实现家园共育。
1.坚持家长学校工作常规化,让家长学校工作成为幼儿园工作的一部分。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学校委员会,商讨家长学校工作;每学期两次家长会,交流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及幼儿阶段性的表现;每学期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全面展示幼儿园教育教学与特色教育工作;每学期一次家长问卷调查和至家长一封信;每学期填写一次家园联系册,教师和家长互相反馈幼儿每月在园和在家的表现;每月更换一次家教专栏,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每周更换一次家园园地;每日与一个家长直面交流、约谈,解答家长疑难困惑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和在家表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每学期的园本教研中,都有获得优秀班主任的老师介绍经验,组织家教经验交流活动,或请家长现身说法,交流成功的家教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激励全体家长争做合格、称职的家长。
2.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家长互动交流。幼儿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以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符合网络用户阅读口味的内容、形式、语言,第一时间权威、实用信息。积极利用新平台,集家长意见及建议、架起了一座幼儿园与家长沟通交流互动的“新桥梁”,打开了家与园的“新窗口”,树立了幼儿园形象、权威声音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为加强沟通交流的力度、广度,各个班级又通过校讯通、班级网站、微信平台、QQ等,利用现代媒体传播信息快捷、简便的特点,开启了网上家长学校,完善家园互动栏目,教师在网上班级的通知、信息、班级论坛、班级相册、教学安排、毕业留言、班级公告、精彩视频、背景留言等。公示每周文明宝宝、教学内容,并与家长互动交流或留言,反馈幼儿生活与学习情况,家长可随时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一位在报社工作的家长说,你们的校讯通内容非常好,涉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家长十分受用。另外,以观察记录的形式反馈幼儿情况,也是我们进行家园沟通的一大特色,深受家长欢迎。比如教师每天细心观察幼儿在生活和学习各环节中的表现,然后每周以观察记录的形式反馈上来;每日的教师交接班记录,上面要详细记载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做到了幼儿园里无小事,家长们都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师;除此之外,还有教师的三检记录,记录孩子的健康情况,有对个别幼儿进步或反常现象的关注;也有教师在教学或保育方面的交流共享。每天接送幼儿时,家长都要驻足观看记录,及时了解孩子情况。通过这种形式,使家长对我园的教育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对教师更加信服。
四、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根本
1.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亲子活动。
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增进家园、亲子之情,我园积极开展把家长请进来的各种活动。如每学期一次的常规家长开放日和庆“六一”“元旦”家园联欢,每学期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制作“亲子环保废物制作户外运动器材”、趣味运动会中的亲子游戏等。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与教师一起分享教育的喜悦,同时也加强了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而且还增进了家园、亲子之间的感情。
2.创设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家长学校本着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放大德育教育资源,让幼儿园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孤岛走向开放的社区原则。近几年,我们利用家长小组开展了丰富的社区活动。如:采摘草莓活动、去大拇指蛋糕房参观学习;利用地域优势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活动,直接带孩子去消防支队参观,听消防叔叔的讲解,体验安全的重要性等,都使家长和孩子受益匪浅。系列幼儿园与社区互动的教育活动,让幼儿走出校园,融入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信息,实现家庭、社区、幼儿园的良性互动。
3.亲子阅读让书香弥漫校园。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我们以幼儿园和家庭为幼儿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开学初,老师们就在为班级的环境布置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园内外环境实现了美化、净化、亮化、儿童化。做到了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处都能成为生动的课堂。同时,我们还把班级特色的文化空间还渗透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除了班级走廊环境、班级区域环境、操作材料、幼儿作品展示栏等外,我们还专门为孩子创设了阅读区。让每一个走进教室的人都感受到浓厚的班级特色。
其次,我们给家长发放亲子阅读活动倡议书,制定亲子阅读活动方案,有计划有总结,并评比出阅读小明星,收集整理家长心得体会等。另外,老师指导家庭亲子阅读。避免家长理解不到位、材料选择不到位、时间投入不到位、方法指导不到位等,给家长建议要为宝宝创造一个舒适、色彩鲜明的阅读环境。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只要孩子能走得到,够得着的地方,放上一些书籍,堆上几册画页等等。使亲子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求。
4. 趣味亲子运动会。
魅力四射的趣味亲子运动会,改善了亲子关系和生命样态,增强幼儿体能,丰富生命智慧,让孩子在快乐中生活,在健康中成L。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宗旨的幼儿园亲子趣味运动会为家园共育构建了平台。
一位家长说道:今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重新拾起儿时的快乐,和孩子一起学习,感受成长,体验快乐!
5. 主题活动:蛋宝宝的一天。
通过蛋宝宝的活动,孩子感受到了“受爱”与“施爱”,了解爱的真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心体验,用心表达。他们由被爱而知爱人。
篇5
学习 感悟 反思 提升
东山小学 张生太
7月13日至20日,我参加了在中科大组织的宽高卓越教育校长培训。聆听了十多场高屋建瓴的专家报告,感触很深,收获颇丰。在聆听报告的同时,与学校实际工作对照结合,进行了反思。新学期,新起点,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工作向纵深发展,学以致用,现将学习心得、反思感悟及工作打算作简要总结汇报:
1、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奠基之石。
从专家报告和成功名校案例中可以看出,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导向和支撑。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 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的根本。它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一种理性目标的形式陶冶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马石庄教授主张的青少年的责任、使命、奉献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林肯辉所长讲得学生家庭、学校正向角色定位问题,是学生生命教育及自我管理的理念。钟子俊校长讲得"承包到户、责任到人"的治理策略是学校治理的一种理念。河北衡水中学的责任教育核心理念,办负责任的学校、当负责任的教师、做负责任的学生,可谓责任教育理念的典范。人大附中提出的"解放心灵,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奠定了根基。宽高教育负责人王金战从自身成长经历,阐述了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设计,即人生规划教育,更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反思东山小学近几年的发展,虽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但不够科学,定位不高,干部教师的执行落实不力,阻碍了发展。新学期,学校将进一步梳理总结:充分考虑教育改革的时展,定位要高;充分考虑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方向要明;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空间的建构,视野要宽;充分考虑教职员工的工作目的,责任感要强。提出关于"责任教育"的具体科学的办学理念,并形成办学思想、办学策略、办学措施、办学特色、办学目标一系列办学思路,全校师生内化于心,凝心聚力,形成组织的共识,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教育行动的思想先导,以此为出发点,推动学校向纵深发展。
2、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领导力。
在现代学校的发展中,学校课程领导力是学校领导力的重要甚至是关键的一部分。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东山小学虽然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一点探索和实施,但还没形成体系建设,特别是课程评价方面做得不够。下一步,从学校四个方面着力去做:一是形成自己的课程思想,并用这个思想去引领全体师生及家长建设自己的课程;二是进行课程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每一门自行设计的课程改革方案和标准;三是学校强化课程执行,好的课程设计,关键在于执行。四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自我评估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评估对学校课程进行调控。课程建设的原则要尊重国家课程。切忌在课程建设中取一些标新立异、稀奇古怪的名字,把国家课程作为"独创"的课程体系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很不严肃也不科学的。
3、凝心聚力、责任担当、狠抓落实、追求卓越。
干事创业需要担当。学校的发展,需要干部教师队伍凝心聚力、担当责任、狠抓落实、追求卓越。特别是钟子俊校长提出的"、责任到人"管理理念和操作流程,我们很受启发。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调整治理结构和职能,把目标任务细化到人,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和办法,强化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效能;强化干部为老师和老师为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强情感交流,凝聚人心,营造一家亲的氛围,凝心聚力,用心倾力,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局党委部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注重家庭教育,完善家、校、社合作协同机制。
篇6
具体来说,我们在本学期采取了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师德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队伍。新学年新学期,校领导及时添加了德育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网络。认真抓好师德建设,组织全校教师在暑假进行班主任技巧、班级建设等德育专题培训,政教处,教科室、教务处、办公室等相关负责人都做了专题讲座,广大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在学期当中,在教师例会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开展“三爱”教育、积极开展师德讨论,举办师德演讲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校德育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好每学期的德育工作会议,与班主任、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期中以后,政教处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小结,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成长记录册等形式了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德育薄弱环节进行了重新安排。
三、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为向家长反馈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传授德育信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本学期,德育处组织了七、九年级两期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同时加强了教师与家长在德育工作上的配合。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强化了德育效果。
四、 开发校本课程、举行德育主题教育观摩会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我校在初一年级开展了养成教育、初二年级开展诚信教育,初三年级开展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为提高全校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级段的德育工作的特色,本学期分别组织各年段开展德育主题系列主题班会。本次德育主题班会教育观摩活动准备较为充分,教育主题较好:文明礼貌教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安全教育;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勤俭节约;呼唤诚信。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体现了阶梯性。充分展示我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实效性。教育内容丰富:教育选取的角度小,从学生身边小事出发,如两个学生闹矛盾了怎么办,马路上踢球安不安全等,教育有针对性,所以教育效果也相当明显。有的班级由学生来组织,学生们发言积极,气氛较好,全校班主任教师分别观看了本年级的班会课,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次德育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是学校德育组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的一次积极尝试,开出的观摩课以年段为主,各班主任群策群力,互相合作,既减轻工作压力,又提升教育质量,教育面广。观摩活动的成功举行,为学校今后如何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经验。
五、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为平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总结得失,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是自管会领导小组遵循的宗旨,本学期,政教处加大对自管会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将学生能做的都教给学生去做,将对各班级,对学生、包括对班主任的考核的一些事宜都交给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学生干部去执行,让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整中得到自我提升。一学期下来,自管会学生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广大教师、班主任的好评。丹阳教育电视台对此做了专门报道,江苏省现代化合格学校的专家领导评估验收小组的专家对我校自主管理委员会在德育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活动中教育,这是德育教育的特色,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德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在本学期通过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巩固了学校德育效果。
1、
成功举办我校第七届国庆艺术节及国庆文艺汇演
9月底,自管会组织举办校国庆艺术节,展示了一系列学生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举办国庆文艺汇演。本次艺术节,从节目组织、活动安排、到节目演出的过程,全部由我校自管会学生承但。借此机会,校德育处既展示了大型活动的较好组织能力,又通过小主持人培训、活动组织、舞台监督、演出监控等过程,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自主管理特色。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2、加强班级黑板报评比活动
学生的黑板报刊出能力培养,这是我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本学期,德育组共组织了四次班级黑板报刊出评比活动,每次黑板报评比有主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定内容,自已排版,自已抄写,自己美工,黑板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黑板报工作已成为我校德育传统活动之一,通过黑板报评比,学生的书写、绘画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
3、作好共青团员主题意识教育活动
根据团市委的统一安排,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在教育中,我校有200多名团员受到了教育,团员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为团旗争光添彩。
4、举行全校广播体操比赛、举行初一年级学生拔河比赛、初二年级学生篮球比赛等,以籍此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集体精神。热闹感学生在活动中得以不断进步和成长。
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更多的是在总结中发现了工作中有许多应该做而未做的事情,相信在新的学期开始以后我们会克服以前不利的因素,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7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新课程的具体实践者,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没有实施新课程的主体能力和品质,再理想的课程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也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始终强调要抓住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契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师主体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机会和条件,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主体创造力,在不断实施国家课程改革实验既定目标要求的同时,着力培养建设一支具有课程开发和管理能力,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以保证课程改革实验健康运行,保证大连的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
一、精心制定与落实课改政策,提供教师参与实验的机会和条件。
课程改革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了使更多的老师能及早聆听课改的声音,享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充分激活每一个参与者的主体性、创造性,我们采取了“区域分科联动,滚动发展”的推进策略。即将本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涉及到的绝大多数科目实验任务分散到7个区,每个区分别承担2~3科实验任务,然后逐步辐射,推动全市实验的全面实施。与此同时,我们将课改实验的管理权限下放给各区,各区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实验质量,完成自己的责任分工,同时为下一步课改实验的推广奠定基础,采取“实验学科带动、区域整体实施”的措施,把没有承担实验学科任务的学校、教师都纳入实验的组织与管理中,并从区级层面有效统整所有人力、物力资源,协调一致地为教师提供条件保障。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实验学校采取实验学科引路,非实验学科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措施积极开展课改实验,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进行实验的空间和条件,使教师迸发出了极大的改革热情,发挥了应有的创造性。
下放权限,不等于放手不管,市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根据实验进展情况,注重提供各区实践经验让全市共享,努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对各区教师在课改实验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比如教学资源的开发问题等,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市级层面予以解决,以高效地保障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条件。
二、给教学管理松绑,尊重和保护教师主动探索的热情。
新课程价值的充分体现有赖于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高涨的参与热情,尊重并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实践,保护和激励教师的改革热情是引导教师“愿意课改、喜欢课改”的法宝。所以,我们在实验前期,要求教学管理部门要进行教学松绑,不要为教师定条条、设框框;不提供所谓“优质”、“样板”课;不限制教师教案书写的格式。教学评价中,不管是教育行政人员,还是教研、科研人员,都必须与教师平等合作,坚决反对那种“权威式”的、居高临下的评价。
在尊重教师主体设计和创造的前提下,我们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由于没有了固有模式的限制,教案本成了教师描绘课堂教学蓝图的草本,不再是只为应付领导检查的“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活页夹式的教案、共备互用的教案、网络化的备课方式和网络版的教案都应运而生。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没有了“优质”、“样板”课的影响,教师失去的是可资模仿的无灵魂的影子,得到的却是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体验,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成功后的自豪。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保障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心态。
课改实验在给教师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心理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压力,而这个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家长。要保证教师始终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课改实验,就必须使课改的社会认同度高,特别是来自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市在广泛利用报纸、电台、广播等媒体向社会进行课改宣传的同时,由市教育局下发了《大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社会动员方案》,具体部署了社会动员工作,启动了家长“走进新课程与子女同行”活动。我们先后对全市初中和小学的647名校长,1255名班主任教师进行了“如何向家长宣传课改”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全市成立了551所家长学校,初中、小学开始陆续对起始年级学生家长进行新课程的培训和宣传。据粗略统计,全市约有13万名家长参加了新课程前3个单元内容的培训。学校通过开展课改开放周、家长恳谈会、课改公开课、请专家为家长讲座、征集家长培训后的心得体会、小案例等活动,使家长真正走进课改,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而教师在作为培训者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对课改的理解,激发了热爱教育的内心情感。
篇8
年,教育系统的法制宣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区法宣办的工作要求,通过深入细致、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质,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意识和用法保护自己和他人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不断拓展普法宣传的成效,为教育事业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一、加强法制理论学习,提升教育系统教职工素质
通过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讲座和学习活动,进一步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提升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养。
1、党委中心组学法。深入开展党委中心组学法活动,做到每季不少于一次,09年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宪法》、《行政许可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全局带头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
2、机关干部的法制教育。机关干部的法制教育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年内组织两次专题法制教育辅导讲座;认真完成“市干部在线学习城”公务员法制教育培训课程;新增执法人员参加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的执法人员培训班,已有执法证的人员继续参加区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3、各学校、直属单位法制学习。继续举办校长书记法制教育培训班;充实、完善教师法制培训教材内容。各直属单位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水平;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案例分析会、写心得体会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依法治教意识。
二、建立项目引领机制,有序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设立法制宣传年度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内容、制定项目进度表,有序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1、法律知识渗透学科项目。继续推广和巩固法制教育向学科教学渗透模式,举办法律知识渗透学科课堂教学大点评活动,在全区教师中开展法制教育学科渗透教学研讨和学习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法律素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巩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向学科教学渗透”工作成果。具体安排为,3月份,以《区法制教育学科渗透优秀教案选》印发为契机,举办《区法制教育学科渗透优秀教案选》首发式暨法制教学课堂大点评启动仪式,4至11月开展评比活动,12月总结、表彰和展示。
2、社区学校法制教师、教材、课程落实项目。为全区各社区学校配备2—3名兼职法制教师,确定法制课程教学计划、充实调整法制教材,建立终身法制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法氛围。
三、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丰富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
以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工作,丰富法制教育模式,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1、立足课堂教学活动。各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在校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接受事物的能力程度,通过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午会课等,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2、积极开展校内、外法制教育活动。各学校要通过宣传栏、学校广播、学校网站、中团队活动等阵地,以区法制宣传月、“6.26”禁毒日、“11.9”消防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采取灵活多效的方法和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市禁毒网上知识竞赛、区“合理消费,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五五”法制宣传教育摄影比赛和法制宣传教育成果征文活动,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3、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继续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为中小学校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开展校外法制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法制教育具体化、形象化,有效地防止和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四、试点预防犯罪工作,提升青少年法制教育内涵
篇9
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可以从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间接的原因。因此,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相互配合,发挥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合力,是使心理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现有研究看,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比较多,研究者们也找出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有效途径,如专题心理素质训练、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等。随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了家校教育资源。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教育方法粗暴等。
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学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教师和同伴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的优势,但也存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学,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心理的全面认识。
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好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推进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家长素质,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家校合作教育不只是使学生受益,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使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从而更多地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也就是说,家校合作也会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改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我们的研究发现,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是紧密联系的。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在智力、创造力、抱负、独立性、坚持性、求知欲、自制性、自尊心、责任感等因素上与学业优秀学生有极显著的差异:学业优秀生在各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明显优于学业不良学生。这说明,学业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优于学业不良学生。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具体说来,如果父母经常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学习,那么孩子往往会从两个方面受益: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一些科目的学习成绩;第二,如果父母与学校合作得比较好,他们的孩子会更加重视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取得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看,目前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时,我国更多地注重学校的训练与教育,而对作为学生重要生活场所和心理环境的家庭却比较忽视,更没有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助推作用有机结合,更好地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机制。
(一)家庭与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的加强,大多数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多数家长教育能力不强,教育方式不科学,仅以孩子考高分为目的,以高分作为考好学校、找好工作的资本,不懂得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二)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和互相配合
教师与家长虽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但是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平、业务水平均持不信任态度。教师对家长的认同情况要略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而且,教师与家长均缺乏一种一贯的、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愿望,双方各自长期“孤军奋战”,不能有效挖掘合作教育的资源,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这种合作愿望才相对强烈。
(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操作逐步规范,但实效性低
由于学校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许多学校逐步重视家校合作资源的开发,如举办家长例会、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教师家访、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家长会、家长学校已逐步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但是这些组织在执行、督促、检查上还存在疏漏,如联系方式不当、联系频率不高、联系面狭窄、联系内容偏、联系制度和组织名不副实等,同时活动周期长。
(四)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偏颇,且缺乏协调、统一
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集中在孩子学习方面,这反映了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高度重视。但是,有些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却陷入狭窄,即只重视分数;有的则只注重孩子是不是守纪;至于身体方面、审美方面、劳动方面的交流内容却非常少。交流内容的偏颇,易造成孩子畸形发展,并使教育实效性降低。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开设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影响。举办心理素质教育的家长培训班,可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增强家教能力。有经验的学校将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的学习内容规定为:学习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以身立教”;改变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熏陶教育等。具体的方式可以采用发放家教指导手册、组织各种亲子活动、时常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定期开展家教讲座等。通过交流、指导等方法,使家长增长家教知识,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同时利用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帮助家长发挥家庭个别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家校联系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发挥教育作用的好形式。为此,学校必须和家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加强家校互访。教师应加大家访频率,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定期开家长会,及时对家长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取得一致;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共同商榷教育方法;设立热线电话,耐心解答家长咨询的问题。
座谈、交流。以家长会、家长—教师讨论会等形式开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措施,总结家教经验,树立家教典型。
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让家长参与心理素质训练课。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心得体会,感受心路历程。家长开放日制度还可以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拉近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子女的心理距离。
此外,还应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学生情况(如发放材料、通电话、通信、设立网络论坛等),评价激励家长(如评优秀家长、优秀家庭,为其他家长树立榜样等活动)等。
(三)聘请家长辅导员
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可以聘请一部分家长作为学生的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在社区的活动。家长辅导员们一般是邀请有文化、有耐心、再就业的家长担任。学生们在社区的活动,包括少先队体验活动和体育运动等,一般应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定出方案后,再由家长辅导员提出意见。通过这些活动,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增强孩子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
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曾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形式分为低层次的参与、高层次的参与和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低层次的参与是,信息传递(双向沟通)和参与子女学习;高层次的参与是,应邀参加学校活动和培养对学校的兴趣;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是,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家长委员会就起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的作用。可见,家长委员会是家校合作的最高组织形式。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可以是家长们自发组织的,但主要应有学校发起和组织。一般来说,家长委员会可以有十多位家长代表组成。为了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学校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中还应有3名学校管理人员或教师参加。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监督,并经常性地提出建议,督促学校提高管理能力、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并参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决策等。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湖南桃源县文昌中学(简称我校,下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五个阶段为工作流程,形成的“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实验中学,桃源县进修学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组建成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全校4000多名学生,近300名老师。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优势,需要共同的校园文化凝注人心、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现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多,针对中小学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共有文献17000多条,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只有86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的深层次研究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如何促进办学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课题的切入点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过程,以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突出特点和风格。我校办学特色的定位是:“德能双馨、和谐发展”。“德能双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学生道德品质好,文明程度高,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誉满三湘。“和谐发展”是指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3.探讨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4.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2.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4.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校师生。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践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开展原三校校园文化调研,引发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查阅三校管理资料,调查走访三校的管理人员,对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
(2)开展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引导启发制度文化定位。先后与桃源县九溪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讨,到常德市几所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学习和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在全省名优校长论坛上,就“如何唤起老师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订、宣传、学习与实施,实现制度文化的引导、体验与认同。让师生参与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制度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景观彰显“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如富有“万众一心,远航”诗意的中心花坛,文化氛围浓郁的勤思园、笃行园、修身园,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谐,高低层次和谐,布局疏密得体的树木花草,整个校园显得优美和谐、生机盎然。
(2)校园宣传展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学校给每栋教学楼安装了一条精铜雕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型标语,每栋教学楼每层的楼道墙壁上均贴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楼道提示语。学校在办公楼前建立了极具艺术色彩的两块大理石墙,墙上雕刻了铜底大字的校训,即“基础扎实,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美术和书法作品用精美镜框固定在墙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简介和创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专业技能开展教师德能文化建设。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奖励与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外优质课观摩、参加校内外教学比武、承办教学研讨会、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德能双馨教师、教学骨干的奖励宣传等,营造重师德、重教学能力、重教风、重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德能双馨”成为教师的追求,成为我校的师风。
(2)加强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
首先,以规范引领学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规范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其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与训练。运用榜样激励,开展周送喜报、月评小明星、期末评“三好”、班风评比等活动。利用校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与训练。
再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还在各班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
(3)校园文学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指导学生走进名家,品味经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为阵地,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出版校园文化专刊,弘扬以四大主题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再次是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最后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
(4)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艺体特长班,组织音体美特长培训,实施了“8个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管乐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其次,将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将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开发,编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大课间活动等传统活动。校艺术节,我们力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节目。大课间活动,每天35分钟,包括体操、武术、舞蹈等活动。
(5)家校协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每年对家长进行2次面授,创办2期家长学校简报,组织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家长完成2次面授作业。评出优秀家长、优秀教育理念。家长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写信等交流方式与教师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师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师生器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才能突出;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突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学生道德品质好,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优校长论坛在本校召开。学校的艺体特色突出,“8个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课间操”在全市推广应用。
3.探明了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基本过程。
(1)校园文化的形成机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
(2)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变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发,通过宣传、理论引导和外校经验启发,使新的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并被师生所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新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体验和成功实践的校内外正强化,实现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最后通过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4.探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校园文化是如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
(1)结构——功能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激励——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文化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同化——顺应机制。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校园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因为有些校园文化可直接纳入办学特色中,成为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办学特色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主动改变办学特色,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谓顺应。
(3)文化引领机制。人的行为是由观念引起的,观念决定一切。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形成相应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促进行为规范和学校个性的形成,最终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了发展性。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结论
1.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阶段。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推行“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文化引领机制。
5.“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实效性,明显促进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韦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