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1 23:4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篇1

2012年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南山举办的第21期“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交流会。通过几天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收获颇多。所见所闻所感归纳有三:感动、感叹、感恩。

首先,我想说的是:四十多年来参加的会议不可计数,经过的培训也不胜枚举,大多是这样一种景象:满眼看去会场里睡觉的、打电话的、看小说的、聊天的、空座位的比比皆是。考虑再三归纳如下:讲座不够精彩,服务不够到位,组织者与参会人员极其陌生。

而这次的学习班组织形式是空前的,服务态度是空前的,义工们身体力行的影响力是空前的,讲座老师的感召力是空前的。

感动-----来自于义工们的微笑服务与忙碌的身影。

记得第一天来到南山银都度假村的情景。车门打开,走下车的那一瞬间感动便扑面而来。我的皮箱在我还没跨下车的时候被一位记不起模样的义工接过去拎到了餐厅接待处。从没遇到的热情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但我相信我的感觉,我遇到热心人了,我只这么想……

在第七组报到处我见到了仪态端庄的李姝仪老师,登记完之后又是另一位义工带我来到了后来几天成为我“家”的宾馆。房间一尘不染,与穿着印有“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字样衣服的义工们开始平凡接触:门打不开、没带拖鞋、需要被子、需要暖宝宝……我惊诧于他们的彬彬有礼,惊诧于他们的体贴入微,惊诧于他们竟然不只是对我好的热心人而是真正把我当成了自家人,当成了兄弟姐妹……就在那个下午我真真切切在家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家的感觉,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就像会议议程表中写到的那样------23日,迎亲人。

我感动,感动教室里给我们端茶倒水的身影,感动为我们掀起门帘儿的白发苍苍却慈祥可亲的老阿姨。感动厨房里为我们精心准备营养餐的和蹲在六大盆水边为我们洗刷碗筷的忙碌身影。更感动于卫生间内为我们准备的贴心小护垫。

在这之前不管出门到哪里,随身携带的卫生用具要多全有多全,总嫌宾馆床上、卫生间、桌子上哪哪都是大肠乙肝小肠艾滋病。这次一样,床单、被套、一次性桌布啥的都带齐了。该铺的铺,该不用的绝对不碰。(学习心得 )可就从第二天中午起,我就开始为我所做的一切由脸红到自责到感觉自己的内心好肮脏——亵渎了义工们无私的爱与亲亲的关怀。被子铺的整整齐齐,睡衣叠得棱角分明,马桶盖上多了两包我急需的东西,洗手池的台面上滴水不沾,洗漱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那种温馨、干净、整洁绝非是宾馆服务员所做的表面工作,只有家人才可以为你做到。干净的让你那么放心舒心开心。我真幸运,在这个天寒心冻的季节来到了这个空气清新,纯净美丽的没有杂质的“世外桃源”,感受到了天堂的人享受的礼遇。我和我的同伴们被深深感动了。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魅力吧。

感叹-----来自于所有隔屏授课的老师们。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第一次端身正坐地学习《弟子规》;第一次一天听10个小时的课却身体快乐,心里快乐。短短五天,我懂得了:“人生天地间,百善孝为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真正含义。授课的老师们言谈中无不渗透着幸福快乐,而他们的快乐幸福感又无不因为泛爱、亲仁而得来的。分享着他们的喜悦,分享着他们的泪水,也分享着他们的收获。这些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能带给人快乐的快乐生活,真不虚为“幸福人生”交流会之名哪。是啊,该到让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见情见爱见真纯的时候了。该到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认祖归宗的时候了。我感叹于我们的至圣先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

感恩-----来源于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去感恩自然,感恩祖国,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感恩父母。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没嫌我们脏过,吃我们剩下的饭菜,洗我们拉在裤子里的屎尿。 当我们长大以后无论我们美与丑,富贵与贫穷,在他们心里我们依然是他们的牵挂与最爱。如今他们老了,我们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在我们因某个节日或纪念日渴望得到鲜花、礼物的时候,在每每感叹人生时告诉自己“女人,要对自己好点的时候”,在周末或无由头的与朋友与爱人相聚餐厅酒吧举杯碰撞着祝福的时候……

感恩,不该是猛然想起的;感恩,不该是转瞬即忘的;感恩,更不该是“等以后再说”的借口或理由。

《弟子规》----"入则孝"中云: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们不曾对照检查过。

我感恩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诲,感恩义工们无言的示范,感恩身边一切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篇2

彭银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德育存在着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方式上强调知识灌输的问题,使德育出现单一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倾向,教育效果不太理想。2012年以来,党的十有关文件和多次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此,2013年3月,肇庆市政府提出要在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市教育局制定了《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德育改革,传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效地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青少年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刚才您谈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现在全国很多区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请问,肇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样的优势?

彭银祥:我们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势一:建立了政府强力推进的运作机制。2013年肇庆市工作会议和201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要在全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任务,由市委市政府倡导这项工作,在全国应该是首例。

优势二:准备充分,试验先行。我市的课程决策至少经历了四年多的试验和准备。在多方听取意见,多次进行调研、咨询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优势三:教学内容更具导向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我市目前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既较好地体现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又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以儒家经典“四书”和《礼记》为重点,兼及《道德经》和《周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如此明显的优势,想必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一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彭银祥:是的,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日渐凸显。

首先是形成了立德树人“知行结合”的课程运作模式,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教”的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全覆盖―扩面提质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行动方案,推荐若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学典立德”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通过知行合一外化学生的行为,达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学典立德”教学模式,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落地”问题。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规范化要求,一方面突出经典教学对于学生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注,总结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拓展延伸(领悟和实践经典)―背诵经典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孔子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竹文化”“玉文化”“花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扩展了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多个抓手,其中课程是最基本的保证,肇庆是如何整合这方面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的?

彭银祥:我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问题。一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课程中去。三是教育环节全覆盖,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来说教育人群的全覆盖。我市目前从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经费这“四有”上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落实。从幼儿园到高三,每班每周一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安排专任教师上课,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使用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使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年级至高二着重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道德经》《礼记》,高三主要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出每部(篇)经典的独立精神,又能兼顾系列经典的整体关联,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好地遵循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再说说学科课程的全覆盖。我市各学校结合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利用课前五分钟、早午读、大课间和升旗礼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樱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和传世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全方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来谈一谈教学环节的全覆盖。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进校园到进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社团活动作延伸,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为拓展,县(市、区)主题活动为窗口,各中小学通过周末大讲堂、研究性学习、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理解和理性认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辐射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更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肇庆做了哪些工作?

彭银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指导引领。我们成立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制订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组织指导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有力推进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强化教师培训。市教育局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组织各类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参加中华书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举办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培训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三千余人次。各县(市、区)和学校也纷纷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为老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研提升。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造一批骨干教师,锤炼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也通过举办教学比赛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以传经、教研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搭建展示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规划和教案共享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展演、演讲比赛、教师素养比赛等活动,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引导教师创新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和专业成长。

健全激励机制。市教育局每两年评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打造出一支热爱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家校合作。请您谈一谈,肇庆是如何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彭银祥:一方面强化家校互动。要求各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肇庆市中小学生传统美德行为指引》和低年级教材印发到学生手中,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传统美德“五个一”实践活动;通过评选“经典诵读家庭”“美德之家”等途径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创设交流平台。市教育局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讯》,开设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和新浪、网易博客平台,及时全市各地各校教育动态,报道各地各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心得,开辟“锦言录”专栏,反馈分享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肇庆教育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彭银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根据我们的访校记录和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城区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已经能熟读或背诵相关经典选段,学生通过诵读和吟诵,熟悉经典、领悟经典,培养了学习兴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尊师行孝等行为有明显的改善,日常行为更趋规范,涌现出一批“美德少年”和“美德之星”。在公布的2015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测评中,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分以高于第二名15分的压倒性优势取得了广东省五个城市中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测评组的高度评价。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市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面向全市教师进行了“示范教案推荐”和“优秀课程规划与教案征集”,评选出25部优秀课程规划和203份优秀教案,并向全市推广使用。此外,在由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录像课、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我市教师获得三个项目的特等奖,有27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奖总人数达51人,获奖档次之高,覆盖面之广,令人瞩目。

全市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学校教育辐射整个社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市教育局还接到家长表示赞扬和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电话,一对耄耋之年的退休大学教授,听说学校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专程到学校听课。如今,传统文化经典亲子阅读、创建“书香家庭”、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在肇庆蔚然成风。

:正所谓努力耕耘结硕果。四年播种,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和变化,但实施的过程中必定有苦有甜,请您谈谈这中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彭银祥:确实如此,我想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认识是先导。同样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县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校内班级之间,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不均衡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管理层以及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差异。帮助全体教育工作者觉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导性问题。

师资是关键。能否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给学生,老师是至为关键的因素。我们通^骨干教师培训和结合实地观摩的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传统文化教学“种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扩大培训的范围,调动教师自我进修的积极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3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1

  教师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我们下洼二实特别注重对师德的规范和培养,通过对师德主题教育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一种责任。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要为人师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比如: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来说情,学校的纪律是严肃的,学生是平等的,可面对家长,我们得尊重,得给面子,我们需要他们支持,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因此,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工作,我们教师可以退一退,让家长释怀,有面子,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胸怀宽广的一面,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家长是学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走投无路。因此,教师处处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更多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四、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2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等多重角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大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道德品质还处于提升时期,辅导员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改进学生理想信念缺乏、判断力不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不足,进而达到教育的目标。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倡导学生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管理与人文相结合、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学习与修养相结合、疏导与管理相结合、全面与个性相结合六个层面来进行多角度分析。

一、创新与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能否真正地发挥优势和特色,其关键在于能否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价值吸收。树立献身医学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是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学生行为坚定的心理源泉。只有建立在民族自尊心基础上的批判与继承、摒弃与创新,利用方法和途径的创新把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充分调动和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助手作用,依托团组织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乐于知识创新,勇于思想创新,敢于理论创新,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打造仲景文化品牌,通过“仲景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育人氛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多形式、多内容、全方位的志愿者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以社团活动为支撑,寓教育于活动中,以实践为中介,不仅检验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具有吸引力。

二、管理与人文相结合

学生的问题出自行为,行为源自心理。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折射出学生心理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的产生有不同原因,应对自然也各有不同的方法,深入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特殊心理因素, 从而找出干预和疏导的有效方法, 才能找到契合学生个体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一定要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 使学生在人文关怀的氛围下学习与成长。我们一直说, 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要努力贴近学生心灵, 了解学生在想什么,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明白了学生在想什么, 也就明白了学生的需要。了解了学生的需要, 才能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和载体来实现教育目的, 满足学生的需求。人文关怀是一种手段, 要让学生感受到在集体中被关心、关爱的温暖。

当然,在学生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并不是一味地迁就或简单地嘘寒问暖, 而是在明确自身的教育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 以人为本, 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 将教育的内容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从而健康成长。

三、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学生的现实问题,包括经济、学习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扰。通过现实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要勇于立志实现自我, 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 还要注重健全人格培养和思维能力训练。

同时,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更应该体现在解决学生过去的问题上, 让学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消除过去生活的负面影响,解决过去成长中遗留的困惑。一个优秀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学生同样常常来咨询, 他并不一定要找到确切的答案, 而是寻求一个被倾听的机会, 寻求更多的看法和方向。其实, 很多选择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 我们给予的只是思路的指引和信息的提供, 至于怎样符合学生的兴趣, 怎样符合学生长远的打算, 要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四、学习与修养相结合

传统文化确立和倡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强调通过社会教化和自我修养,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体现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中,“术”是指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业务能力,是报效国家与社会的本领。专业素养的提高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从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标,自觉性强,态度端正,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然而,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把专业教育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学习活动为支撑,倡导学生诵读《伤寒杂病论自序》《大医精诚》等医学名篇,通过自学、撰写心得体会、集中讨论交流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让亲近经典常态化,使之成为学生读书生活的一部分,更有利于他们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再创造中汲取国医精华。

五、疏导与管理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疏导环节实际上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形式。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管理实践来看,一年级新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这些才出中学校门的学生,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不同程度地都会遇到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模式的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地了解这些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分析和心理辅导,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分析学生的心理背景, 从心理层面入手, 找到症结, 进行有效干预,准确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走出误区,树立信心,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六、全面与个性相结合

活用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以有的放矢地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预期的效果。《尚书》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价值观塑造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庄子说:“通于天地者,德也。”正身、自律的道德准则是青年学生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具体体现,是古今教育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学生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专业素养、认知水平、社会认知度和自身的特点均有所凸显的时候才算成功。对于学生所凸显的“个性”,是指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理想,能脚踏实地;有自己的规划,不恣意妄为。个性不再是简单地逃课,而是别人爱玩游戏,自己却享受图书馆阅读的乐趣等。个性就是这样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上,而他们大的理想也应该从这些点滴选择中开始,他们个性的思想根基也在于此。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以“仁、德、志、术”为基本要求,营造校园文化,提高专业水平,打造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秉承医圣精神的仲景学子。仁在心,德在行,志贵恒,术贵精,这正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品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引导我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中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使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必将引领一批又一批的仲景学子昂首走出校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程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王兴祥,陈玉林.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成长[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5,(1).

篇5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大班的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大班人数均为150人,他们年龄相仿,专业相同,具有可比性。从2017年1月至12月,学校择优挑选两名本课题研究人员作为实验班儒家文化教育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护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和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对照班护生没有配备相关指导教师,没有进行有组织的儒家文化教育活动。1.2教育实践过程。1.2.1编写《儒家经典语录读本》。在对实验班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活动之前,课题组编写了《儒家经典语录读本》,作为对护生实施儒家文化教育的教材。该读本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儒家经典语录按主题进行编排,分为“仁爱篇”“礼仪篇”“立志篇”3章:“仁爱篇”重在介绍儒家的仁爱思想,旨在引导护生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分为“以人为本”和“仁者爱人”两部分内容;“礼仪篇”重在介绍儒家礼仪文化,旨在引导护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分为“修身为本”和“待人以礼”两部分内容;“立志篇”重在介绍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旨在引导护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分为“义以为上”和“内圣外王”两部分内容。在每章开篇部分,先用几段简短但充满力量的话语阐述主题,再用儒家经典具体表达。正文由原文、注释和解读三部分构成。原文普遍篇幅不长,多为简洁的语录,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注释主要选择重点和难点的字词、短句,用现代文进行翻译;解读是用现代文先把原文整体翻译,再拓展原文的意义,把儒家经典与护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护生用儒家文化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将来的护理工作。1.2.2开展必修课课堂教学。由于专科护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专业学习任务重,不具备开设传统文化专门课程的条件,因此,我们将儒家文化思想精华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和护士人文修养这两门必修课中,在实验班开展课堂教学。思修课是护生进入学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这一点上与儒家文化完善人格修养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该课程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及规范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基本法制教育4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中都融入了儒家文化教育。例如,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儒家文化主张人生在世应该有所作为,这正是对思修课“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育内容的具体解读。护士人文修养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将社会学、文化学、美学、人际关系学等内容应用于护理学科的一门课程。我们在该课程的护士伦理道德修养、护士职业礼仪修养、护士人际关系修养3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儒家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伦理道德修养”中的“护士职业道德”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融入了对儒家仁爱思想的讲解。儒家强调仁爱之心是人之异于其他动物根本的规定性,人应懂得自爱,应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都要有一种爱心。这种仁爱之心正是护士对患者履行四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思想基础。儒家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完善护生的人格修养,而良好的人格修养不是灌输的,要通过引导、启发帮助护生主动构建。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借鉴了儒家教育理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情境启发、讨论启发等手段调动护生学习儒家文化的积极性。譬如,在学习儒家“修身”论中“自省”这一修身方法时,教师不仅向护生介绍相关知识,还引用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等儒家名言,讲述了“周处自新”(《世说新语》)等儒家经典故事,借助名言、典故创设意境,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让护生感同身受、受到启发。在学习儒家义利观时,教师先组织护生讨论“你为什么选择护理专业?”引导护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引入儒家义利观来分析这一问题,让护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提高认识,在讨论探索中寻找答案。1.2.3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首先,在实验班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我们将一年的教育实验期分为3个阶段,每4个月为一个阶段,每一阶段设立一个儒家文化活动主题:第一阶段以“仁爱”为主题,第二阶段以“礼仪”为主题,第三阶段以“立志”为主题。每一阶段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活动主要借助班会和黑板报开展。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围绕相应主题,结合护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轮流组织经典书籍推荐、影视剧展播、演讲赛、小品排演等活动,并通过每周的黑板报对本周活动进行宣传与总结。其次,推动实验班参加校级文化活动。我校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有利于加强护生对儒家文化学习的活动,要求实验班150名护生全部参加。例如,通过参加《弟子规》诵读比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促进护生对儒家经典的诵读;通过参加“思辨青春,感悟人生”辩论赛、刘大飞等优秀校友先进事迹报告会帮助护生加深对“仁者爱人”“义以为上”等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理解。1.2.4推进社会实践。儒家强调孝悌是实现“仁”的根本,“爱人”要从孝顺父母开始。我们组织实验班护生开展了“百善孝为先”活动。我们要求护生利用寒假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在家庭之中、亲人之间践行儒家孝道精神。比如,与父亲进行一次敞开心扉的交流、帮母亲打扫一次卫生、给父母做一顿饭……之后,再将自己的孝心孝行写成心得体会、拍摄成照片拿到班级中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护生予以表彰。儒家倡导人生在世不能只顾追逐个人私利,应该树立经世济民的远大理想。我们组织实验班护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益实践。比如,无偿献血活动、送健康送文化下乡活动、关爱残疾儿童活动、照顾孤寡老人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护生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意识,也坚定了学好专业、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1.3评价。1.3.1评价指标。在借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3]基础上,本课题组结合本校护生的实际设计编制了《专科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将护生人文素质分为6个一级维度,即道德素质维度、文化素质维度、审美素质维度、法律素质维度、科学素质维度、环保素质维度,每个一级维度分为意识、常识、行为3个层次,形成18个二级维度。在18个二级维度层级下,设计相应的观测点,根据不同的观测点设计相应的问题,共计60个问题。1.3.2评价标准。实验班和对照班护生分别于2017年1月、12月接受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前测、后测各一次,每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问卷题型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误题,针对每一个题项,答对得1分,答错得-1分,不答得0分;另一类是趋势题,对于每一个题项,选择计1分,不选择计0分。每份问卷均统一编号,然后按照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对两组资料进行了实验前及实验后的t检验。

2结果

2.1两班护生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前后人文素质的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前两班护生人文素质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班各维度得分较实验前均有提高,且都高于对照班实验后各维度得分,除法律素质外,其余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日常表现上,经过一年的儒家文化教育后,实验班护生在道德修养、礼仪礼貌、专业学习热情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班。实验班护生与同学、教师、家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专业课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护生越来越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护生越来越多,护生的专业学习成绩也有提升。2.2儒家文化教育推广效果。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们将儒家文化教育模式在护理系其他班级推广运用。在推广的一年时间里,我校护理系在提升护生人文素质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护理系“守护夕阳,天使有爱”敬老项目被共青团益阳市委评为优秀工作项目,护理系“天使之翼,康复我帮你”助残项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护理系选送的经典诵读作品《诗经里的家国情》在益阳市2019年新春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护理系学生刘婉玲获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读书心得优秀奖及“阅读推广大使”称号,护理系学生何春梅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护理系学生徐静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篇6

一、用信念燃放激情,使队伍鼓足斗志。中心抓住管教民警这个关键,针对成立初期部分民警工作信心不足、畏难情绪较重等情况,中心科学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强化“践行使命、求实创新、矫治育人、打造和谐,追求卓越”核心理念,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员,只有不称职的教官”,“进来一个,变好一个,成功一个”雄心壮志,凝聚民警士气,激励队伍斗志。教育管教队伍做到“三心三真”,即对学员谈心教育耐心,观察学员思想变化细心,解决学员问题有爱心;帮助学员掏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激励队伍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和爱心转化为学员教育转变的催化剂,自觉消除思想上的误区和杂念,广泛形成不做“功亏一篑,贻误人生”之人,愿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的良好风气。

二、用温情融化心结,帮学员找回自尊。为解决问题少年普遍自尊心受损、心结难以解开的心理难题,一是做到“三对待四知道”。要求教官们对学员像父母对待子女,像医生对待病人,像老师对待学生;知道学员基本情况,知道学员主要违法犯罪事实,知道学员社会关系,知道学员文秘杂烩网现实表现,用真情抚慰学员心理伤痛。二是搭设了两座“心桥”。中心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在学员和社会之间搭起了“连心桥”和“爱心桥”。4月以来,通过省电视台、南国都市报和南海网公开征集20多人爱心志愿者走进中心开展帮扶;1名没有监护人的学员得到爱心人士的亲情认领和安抚;市司法局和市检察院7名女干警、农垦社区4名退休女职工组成“爱心妈妈”帮教组,坚持每月2次到中心进行帮教,帮学员消除心理阴影。三是推行人性化管理。推行学员称民警为教官、辅导员,减少了抵触情绪,拉近了心灵距离;统一免费配发了服装、被褥等全套生活用具;定期安排家长和监护人与学员吃亲情餐;组织教官为学员缝补衣服;组织医护人员每天定期对学员进行巡诊;教官每晚巡房为学员添衣掖被,不断增进学员亲情感、认同感和归宿感。

三、用文化孕育心智,教学员学会自强。为培育学员心智,树立自强理念,一是普及文化教育。成立了文化教育组,对学员开展扫盲教育,普及文化科技知识。二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邀请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的8名老师每周1天连续两个月组织学习《弟子规》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学员。三是开展“六个三”活动。通过开展写三封信、唱三首歌(《生命之河》、《感恩一切》)、《跪羊图》、读三本书、写三篇感想、做三件好事、写三本日记六项活动,每个学员都写出了感情真挚的悔过书,有6名学员积极提供线索并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案件15宗。四是创办特色学习教育园地。定期出版《阳光地带》教育报刊,建立集心得体会、电视知识等于一体的学习宣传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五是开展兴趣培养。作家原上草自愿到中心帮教,重点对爱好写作的学员进行引导培养。六是动员全社会提供学习教育保障。全市政法系统开展“我为挽救未成年人捐一本书”活动共捐书2380册;市教育局免费提供了100套课桌椅和100套校服;市劳教所从有限行政经费中预借了20万元管理教育经费;省综治办林捷主任、市政府刘庆声副市长等领导分别亲自向中心捐款1000元,市司法局组织全局干部开展“为挽救失足少年献爱心捐款”活动,共捐款20000多元,积极为学员创造和改善学习教育环境条件。

四、用法理矫正行为,促学员守法自律。为解决学员守法自律意识普遍不强的难题,一是实施一守则两规范教育。让学员熟知中心的各类规范性制度要求,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二是实施法纪教育。组织学员有重点的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禁毒法》等电视法规知识,强化电视意识。三是开展以案析理现身说教。结合学员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开展思想互动交流,组织曾经是失足少年的爱心人士朱先生进行现身说教,使学员在寓教于乐中明辨是非,认错悔过。四是实施心理矫治。与海口经济学院心理学康乔、李丽慧教授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问题少年心理矫治方案,逐个建立个体心理档案,结合问题少年心理特点,每周安排3个课时,连续8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传中、王海玲等老师每周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并与省团委办的“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挂钩,为问题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省营养家协会共同组织“心理破冰”拓展训练,使学员通过亲身体验,重塑自我,全方位矫正不良行为。

五、用劳动锻造良习,让学员成长自立。为激励学员热爱劳动,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生存能力,一是培育自理能力。按照准电视化的要求安排每周一天的队列训练,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执行意识;从教叠被子、洗衣服、整理个人内务做起,坚持每日做到内务管理四个统一,四个定位,从行为举止上培养学员好的养成。二是组织习艺劳动。从海南艺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引进了制作手链的习艺技术,每周安排学员进行一定时间的习艺劳动,让他们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培养用劳动创造价值意识,摒弃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等恶习,塑造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培育生存技能。海南花仙子美容学校爱心人士孙女士,专门指派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容美发师,到中心向学员免费传授美容美发技术,并承诺可为优秀学员提供就业岗位。省企业家协会也派人到中心为学员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努力让学员各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 农村中学 因地制宜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基础建设、环境建设、师生身心与能力的发展、心性与精神修养的积淀。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凸显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实际存在的城乡差别而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且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也会创出自己的特色,收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象湖中学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1.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优美的人文和自然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虽然象湖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但校园的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历任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大力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和维护,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经过多届师生的参与规划和建设,如今校园内有11颗参天大树,有4个美丽的花圃;有2道150米跑道,在跑道圈内,修建了标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在跑道的外圈,还有跳高、跳远、铅球、单杠、双杠等场地和设施,这一系列体育设施至少可以保证200名学生每天开展1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宣传栏、科普栏、评比栏、团队栏、学习栏、报刊栏、榜样栏、廉政栏、价格栏等设施宣传校园文化,以书法、绘画、摄影、图片等形式开展安全、救生、禁毒、礼仪、健身、励志等宣传教育,极富感染力,收效明显。

教室文化氛围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悬挂规定的国旗和名人画像之外,每个班级的班训标语由学生自己撰写、学校统一制作。学生对自己提出来的口号比较有认同感,自己就会努力去实践,避免了对说教式空洞口号的漠视。班级学习专栏、图书角、黑板报是同学们交流学习成果、展示个人才艺、开展文明交际的园地。2009年暑期,象湖中学投入近5万元巨资将教学楼、办公楼的内外墙粉刷一新,更换了门窗、桌椅。此后,再也没有学生在桌面上涂黑,爱护和保护美丽的教室、维护美丽的校园环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开展校园活动,展示师生风采

根据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创造性地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以活动为平台,让广大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活动表现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1 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从2004年开始至今,象湖中学结合元旦、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了“国庆”、“元旦”校园文艺汇演,参与人数多,文化气氛浓厚,发现了一批文艺特长的学生,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

2.2 强化学科课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农村特色的校园英语朗诵、合唱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贺卡制作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作业书法比赛等,展示了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特色和成果。语文科经常配合党和国家的时政大事开展“专题作文比赛”、“专题演讲比赛”,提高写作和演讲水平,同时渗透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理、化、生”生活常识竞赛、“政、史、地”常识竞赛等活动,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生活,学会科学思考,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以书法、绘画、摄影、手工作品等杰作,把校园生活和乡村景物绚染得像一个童话世界,表达他们对美的理解、追求、创造和憧憬。

2.3 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除了规定的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之外,每学期1次的登山活动、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第六届学校田径运动会更是学生体能和竞技水平的大展示,有13名学生打破10项学校田径运动纪录。课外体育活动增加了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增强了活动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展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顽强拼搏的意志。

3.挖掘乡土素材,加强德育教育

城市里的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学生无法方便地享用这些资源。但是 ,农村学校的周边也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素材,这些乡土文化素材是青少年德育活动得天独厚的资源库,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知识的补充。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象湖中学地处漳平市东南部,距校园不远处有福建著名的“奇和洞”,有充满感恩故事的感化溪,《象湖人,家乡事》的出版,象湖人网站的建立,学校充分挖掘、利用这些乡土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去考察“奇和洞”,写心得体会;为了增进学校师生对家乡“奇和洞”遗址的了解,2011年11月17日晚,象湖中学邀请了福建博物院范雪春研究员到校给师生作一场关于象湖“奇和洞”的考古、考察报告。范研究员从地理位置、发现经过、考古发掘情况、发现的主要文化遗物、距今年代及反映的生态环境、价值和意义等六个方面向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乡土历史课,让师生知道了北有“山顶洞”人,南有“奇和洞”人等历史知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师生爱乡、爱国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并制作光盘,派学生到漳平参加第三届“金利德”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比赛等系列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又如,利用感化溪名字和易鸿杉见义勇为题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象湖人,家乡事》一书中的象湖人成才例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等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同样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8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于2013年春季开始执行。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和本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区域性整体推进书法教育。

2.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要加强书法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研学《指导纲要》,把握其基本要求,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书法教育能力。

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书法教师的专长,指导和引领学校全体教师提高书写水平,为整体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教学水平创设条件。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学校可以聘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3.提供必需的保障。学校图书馆要为书法教育置备相应的碑帖、挂图、书籍、电子出版物等必需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专用书法教室。

4.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要配备专职或兼职书法教研员,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及时组织经验交流,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5.加强督导评估。书法课开设情况要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教育行政部门不组织、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书法考级活动。

6.要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普通高中书法选修课教材须经教育部审定通过后使用。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的书法教育学生用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后使用。现有未经过审查的学生用书逐步退出使用。

附件: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制定本纲要。

一、基本理念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1.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

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

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目标与内容

(一)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

1.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3.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二)硬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1.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学习正确的运笔方法,逐步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感觉,逐步感受硬笔书写中的力度、速度变化,逐步体会铅笔、钢笔书写的特点。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懂得爱惜文具。

2.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

(三)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小学三至四年级

1.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

2.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3.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尝试集字练习。

小学五至六年级

1.继续用毛笔写楷书。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在临摹或其他书写活动中,养成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

3.学习欣赏书法作品。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

4.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初中阶段

1.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了解篆刻常识。

2.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作品。学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

3.愿意在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及家庭生活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高中阶段

1.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书法学习成果,继续用毛笔临摹经典碑帖。

2.结合语文、历史、美术、艺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认识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提升文化修养。

3.可以通过书法选修课深入学习,发展特长;可尝试书法作品的创作。

三、实施建议与要求

(一)教学建议与要求。

1.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2.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基本方式,临摹过程包括读帖、摹帖、临写、比对、调整等阶段。在临写的初始阶段,要充分发挥习字格在读帖和临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位置和比例关系。在临摹的过程中,养成读帖的习惯,形成“意在笔先”的意识。学生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部分书写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尝试较准确的背临。

3.重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和保持书写环境整洁进行指导,严格要求。

4.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小学生初学书写首先学用铅笔,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学习使用钢笔和毛笔。书法教学要以书写笔画为起点,一般应从结构简单的字到结构复杂的字,从单字练习到篇章练习,从观察例字、描红、仿影、临帖到独立书写。教师要科学、合理、系统地安排教学进程,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不断提高书写能力。硬笔书写教学要贯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全过程。

5.强化书写实践。要通过课堂练习、书写作业和各学科书面作业等多种方式保证学生的书写实践活动。各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书写实践的指导,对日常作业要有明确的书写要求。努力把练字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6.明确书法教学中文字的使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定,硬笔教学应使用规范汉字,毛笔临帖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

7.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各科教师都要在板书、作业批改和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榜样。

8.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书法教学可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鼓励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

9.重视课内外结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书法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还可开展校际、地区以及国际书法教育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要发挥评价的发展,旨在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

2.评价重点。小学低、中年级的书写评价,要重视对基本笔画、结构的正确把握;关注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小学高年级还要关注书写的美观与流利。中学要关注书写练习的坚持和书写水平的持续提高。

3.评价方式与方法。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应结合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圈点法、批注法、示范法以及作业分析法,也可以采用展示激励、反思总结以及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方法。评价过程中要综合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提倡在各学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

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三)教学用书编写建议。

1.中小学书法教学用书包括学生用《书法练习指导》和教师用《书法教学指导》。教学用书的编写应该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中语文、美术、艺术等相关课程标准和本纲要的有关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要体现书法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规范性。

2.义务教育阶段《书法练习指导》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书写练习为主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的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容量适当,难易适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低年级《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要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4“基本字表”,参考同学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

小学中、高年级《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以硬笔楷书、行楷和毛笔楷书为主体,重视书写练习,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书写技法的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初中《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篇9

一.研究背景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而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有很多施恩不图报的感人事例,但种种令人遗憾的知恩不报的事例也屡有发生。这严重腐蚀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感恩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通过诸如“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最美乡村教师”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形成当今社会思想阵线的主流,社会需要更多类似的活动,需要更多的人为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努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而开展感恩教育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研究内容

为扎实推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自治区文明办批准,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实验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建设于2010年3月10日正式启动。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成为西乡塘区第一批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实验学校之一。学校结合“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思想道德教育与建设方面形成了以感恩教育为核心,构建了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三级德育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确定了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说的“感恩”,是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学校和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中包含勇担责任和乐于奉献。精心培育学生“感恩文化”,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时刻做到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思想,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强调学校感恩教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把感恩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推向家庭和社区,加强学校、家庭、社区间的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培育学生感恩美德中发挥各自最大效能。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使学生受教育,家庭、小区、社会更和谐。

为此,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探索、实践、总结。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在德育教育中各自的责任、方法、作用和规律,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各自在不同环境背景中对共同的对象进行感恩教育,发挥整体育人的优势,让未成年人从中受到教益,学会感恩,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明显加强。

2.研究意义:研究有效推动了感恩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加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之间的统筹与协调,有利于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育人资源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立体化”教育新模式和新平台,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感恩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相逼互促的德育发展局面。

四.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成绩

(一)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制订实验方案

课题组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感恩为他人、感恩为学校、感恩为家庭、感恩为社会、感恩为祖国”的现状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广泛深入讨论制订了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分年度制订了实验研究的计划和课题实验制度,以确保实验研究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健全组织,明确目标

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社区领导、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的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立体化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还制订了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立体化德育会议制度,主题班会制度等,同时还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职责和德育目标。

(三)营造育人环境,创建“感恩”特色学校

2009年,学校制定了《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2009-2012德育发展规划》,规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社区资源和我校学生家庭背景复杂的特点,确立了“德育为首,育人优先”的办学原则,提出了以感恩教育为核心,以好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为主的三级德育目标体系。

围绕三级德育目标体系,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坚持“感恩”主旋律,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标。学校注重环境育人,积极创建浓郁的“感恩”校园文化,形成了“感恩教育”的办学特色。

(四)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丰富德育内涵

1.举办社区、家庭专题讲座,对未成年学生的家长开展专题培训。多次聘请广西教育学院专家、广西心理教育专家、精神文明建设讲师团到学校,到社区,对教师和学生,对家长们进行专题讲座,以真实生动的案例,风趣幽默的话语吸引打动学生。

2.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班主任进社区、家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活动。通过与社区、家庭联办“感恩教育”“家庭总动员”和“赞扬、鼓励教育”三个环节为主的感恩活动,教会孩子们学会关心和感恩。

3.组织学生开展以“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和爱心卡、手抄报制作比赛和征文评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学校每月定期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由政教处统一指导,各班级具体实施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感恩意识。

4.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年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全体成员、社区领导、家长代表共同参加,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凝心聚力鼓干劲;强化感恩教育的持续性;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感恩报恩促工作。

五.研究的主要成效

1.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一是学校校内注重营造育人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注重家校结合,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加强亲子感恩活动;三是化优社区德育环境。学校与南棉社区结对子,通过开发利用社区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建设成就资源、社会人力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德育效能,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的格局,社区育人环境得到了改善,社区德育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

2.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在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的引领下,学校多角度抓内容定位、多形式抓活动开展、多方面抓环境建设,活化德育工作,使“感恩教育为核心、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办学理念得到了有效体现。其一,变德育内容上的封闭型为开放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道德认识,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其二,变德育方法上的说教型为情境型、体验型。通过以“听、看、做、悟、评”多渠道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特定的情境,使其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领略学校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活动教育交给了教师一把启迪学生美好心灵的金钥匙;其三,变德育途径的单一化为立体化、全方位。打破过去学校德育单打独干的局面,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新格局,使学校德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了德育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

3.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现在“学会感恩,心存感激,勇担责任,乐于奉献”已成为学校、家庭、社区的思想共鸣。学生们树立了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意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德的公民道德意识;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不说大话假话的诚信意识。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学会了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校园内环境卫生整洁、秩序井然、学生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勤学创优等良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5.促进了学校其它工作的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顺利开展,有力地带动和推进了其它工作的开展,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焕然一新。给学校、家庭、社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第一,转变了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家长们认识到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区(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又是人生中首要的基础的教育,懂得子女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法制、人生观等全方位的教育。过去一些家长对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愿配合,现在都主动协助学校开展工作了。

第二,改变了学生。在学校,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多了,冷漠自私的少了;在家庭,孝敬体贴父母长辈的多了,指责埋怨亲人的少了;在社区,友好团结和谐相处的多了,忌妒欺诈的少了;在社会,守法重德的多了,违法乱纪粗暴蛮横的少了。

第三,促进了教改的发展,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化解矛盾,增进理解。过去,学生出了问题,教师和家长相互埋怨的多,现在相互理解、配合、支持;过去重智育轻德育,现在是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过去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批评指责多,现在是互相沟通,研究对策。

六.创新点

在本项研究中,最突出的是感恩德育特色:

1.感恩教育活动特色。首先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分结合和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有关感恩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开展活动,以让学生在了解感恩的前提下去认可和接受感恩教育。其次,通过感恩活动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只有在生活中贯穿感恩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再次,感恩教育的中心是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最后,感恩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让这些未成年人知恩图报。

2.感恩教育主要围绕五大环节开展,即:“一比、二思、三看、四悟、五干”。一比:历史对比宣传,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一堂课、感恩活动进班级、感恩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宣传近年来国家、南宁、城区、社区学校发生的变化。二思:思源思进讨论,通过座谈会、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组织开展思源、思进讨论。“思源”就是让学生饮水思源,追根溯源,使大家正确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源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强大,使大家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使大家更爱祖国爱人民。三看:看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各班通过文化墙、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社会充满爱,人人需要爱,人人都可以奉献爱,知道学会感恩才能得到感恩。四悟:悟感恩认识、组织开展谈感恩认识、想感恩措施、定感恩计划为主的感悟活动,通过内心感悟主题教育活动,自主的意识、自发的醒悟、自身的要求和自觉的行动。五干:开展感恩行动评比,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总结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总结经验,正确引导学生敢于超越自己,使“我为人人”的“感恩”思想成为校园思想主旋律。

3.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开展活动。如成功举办“亲子感恩”主题活动、“小小商品拍卖会”、“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广西师范学院08级应用心理专业班、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烈士陵园、南棉社区、各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活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都得到了教益。

七.推广应用效果

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以网络为根本,以家庭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以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几方面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感恩教育的熏陶和浸染下,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提升了,人格更完善了,人际关系更和谐了,责任心更强烈了;家长们乐于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当中,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学校获得的成绩显著,并注重把相关成果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1.社会不良的风气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应该说,整个社会的大气候是好的,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着学生人生观的变化。如把金钱看得很重要,自私心、功利心比比皆是,社会上又有一些人眼高手低,把感恩、奉献看成是傻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学校的感恩教育的效果对这些学生而言大打折扣,使学生扭曲的心灵很难摆正,如何更有效扭转这一局面?这是我们今后德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

2.部分家长的思想极端。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工作。但部分家长总是推卸责任,抑制活动,使本项目开展碰到一些困难。

3.评价需要不断创新。课改以来,学校建立了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也重视结果,如期末评选各种优秀,确实应把德、智、体、美、劳,综合衡量,客观公正地进行评选。这种德育评价激励性机制的建立,对全体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篇10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动手实操能力非常重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实践周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更多社会实践相关内容推荐

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0篇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寒假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大学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500字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1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向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20__年暑假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进取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本事,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本事。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景,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一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

其资料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资料上划分,有期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团体组织。

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

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

暑期不仅仅中小学放假,并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忙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

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进取帮忙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

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

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

组织学生进取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

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进取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资料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景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料、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团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一样资料和形式,具有必须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进取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构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进取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2、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把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在食宿、安全及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为大学生供给各种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院注重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与地方开展长期结对合作,把扶贫工作、科技服务、文艺下乡等活动与大学生理解锻炼、成长培养紧密结合在一齐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3、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提高。

经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帮忙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虽然是短短的二十天,可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同学们在向社会供给服务的同时,使自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本事,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大一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学习如何与人合作等知识。实践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锻炼着、成长着,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采访做着准备,但我们是快乐的!

通过这次部分地区汉服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实践,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汉服的历史文化以及旅游价值。在杭州丝绸博物馆我们知道了从那剥茧抽丝到制成华丽飘逸的汉服的步步艰辛,在西湖湖畔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旅客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然而,让我最受益匪浅的是: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使我更好的了解社会的点点滴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这无形中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还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我们小队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分工合作,有条不紊进行着任务。从分配工作到完成工作,我知道了只有大家都做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觉得在团队合作中,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他人,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才能把工作做好。团结是一个优秀团队的灵魂。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加深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很大程度提升了自己办事能力。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的经验与知识让我用一生。社会实践引导着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我们要抓住这个培养锻炼才干的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3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的腐朽的清朝,我们的社会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激烈的竞争也摆在我们的面前,当今社会已不再是单单需要知识型人才,它更需要的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的人才,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工作总结:双休日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这种被时代所赋予新意义的复合型人才不但要能够驾驭新科技,也要具有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将科技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只是禁锢在象牙高塔中,不能只是捧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抱着愚昧无知的做着日后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白日梦。我们应该打破以前的束缚,走在时代的尖端,打破我们教育中的缺陷,走出中国教育的象牙塔,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双休日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近距离接触,通过实践,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等等。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历练,我体会到了在课堂中无法学到知识与交际技巧。在社会实践中我与同组的成员一起相互合作,一起团结一致,一起在合作中完成分配的工作,在这双休日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都充分的认识到社会实践与我们课本中知识的差别,课本中的知识是死板生硬的但社会却是变化万千的,它是变化万千的。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在社会中成长,可以增长社会历练,让你以后进入社会中不会迷茫。

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以后在社会中更加应付自如,不会胆怯,不会害怕。这次实践,我想我们的每一个成员都清楚这一点——我们是一个紧密的团队,我们需要互相合作,才可以完成目标而且这样可以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当然一个好的团队是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同时它也需要我们这些成员的精心准备与实践的完美安排,并且要在大家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将我们组的任务完成好。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选择所做的事情中去,并且学会在做事中学习、得到经验。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并不是十分顺利,我们不仅要面对天气所带来的困扰,也要面对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所带来的阻挠,心中的滋味并不是很好。天气不好总会是我们的调查变得十分棘手,虽然如此,我们从未放弃过,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我们要学会相信,它是我们互利互信的基础和桥梁。

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不断努力才可以完成。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些之前无法体会到的东西。做调查问卷最困难的应该就是如何去找人填问卷了。填写问卷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并不是因为被访问者不愿意填写问卷,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去问路人,不敢张开自己口,有些害怕自己被拒绝。有时因为问卷太过繁琐,有的被访问者因为没有耐心就会放弃填写问卷,在这时,我们会因为自己缺乏经验而式问卷作废。有时因为我们所选择的被访问者台过集中化,没有区分性,这已使我们的问卷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我们更能有所感发。

正是因为这样恶劣的环境,使我参加双休日社会实践的决心更加坚定。我想看一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口才和行动去完成任务,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想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与世界接轨与社会接轨,让自己更加具有实践性。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的良好平台,它可以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们得到全新的价值观念,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而不是关在象牙塔中的人一样,只是一只井底之蛙。我们要时刻与时代接轨,这样才可以说明我们是一个合格的21世纪的大学生。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4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进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进取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本事,帮忙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我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引导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事,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

1)赏识活动:即经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能够帮忙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我、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本事、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本事。

2)学会关心: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经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文化活动体系。

3)主题教育:经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

4)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本事、增强社会职责感。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此刻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我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期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学校,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我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经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到达的。所以,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资料、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礼貌道德系列、防震减灾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5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我校活动情况做一总结。

第一、宣传启动

1、搞好了宣传动员。

班主任利用班会的时间进行宣传发动。做好班级内部宣传。

2、举行启动仪式。

结合学校要求安排,组织每位学生回家后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实行家庭文明承诺,共建和谐家庭。

第二、落实活动

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推行校园文明,坚决不乱丢垃圾。倡导文明举止,积极营造文明氛围。设立“文明监督岗”,由中队辅导员担任“文明监督员”,加强监督检查。同时把身边讲文明、讲公德的人物和事情写成文章,向墙报、手抄报、小广播投稿,营造讲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掰玉米和刨地瓜等活动。活动中队员们,不怕苦、不怕脏,场面十分感人。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号召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家长积极劳动。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眼中的秋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秋的变化,秋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书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与学具》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