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02 10:4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

篇1

辉南县第二实验小学何艳玲

开展好" 结对子" 、" 师徒" 帮带活动不仅可以完成学校" 以老带新、共同发展" 活动的任务,而且可以迅速加强我们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校师资水平,还可以促进教师的团结与融洽,更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优良传统,加强教育教学科研,使我们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在师徒结对的两年中,我努力践行着做为师傅所应尽的责任。赵娓与娄佳老师非常好学,在教学中肯钻研,肯动脑,上进心很强,一个问题非把它"吃透"为止,这种钻研精神令我感到佩服,所以在帮助她们的同时,我也在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有了一定的提升。作为一名新教师,她们深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上,能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常翻阅各种优秀教案及参考资料,关注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认真开展好日常工作。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得到及时的充电。平时很虚心地向同学科教师请教教学中的问题。赵老师与娄老师是位聪颖、充满睿智的老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她们,经常要求主动听课,虚心学习,勤学勤问,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加上她的努力,进步很快,已经能较好的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常规做法。她的努力也换来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肯定,赢得了众多老师的好评。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博客的内涵与特征、博客和知识管理的关系,并阐述博客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优势,最后分析了博客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1.博客与知识管理

博客(Blog)起源WebLog,意思是网络日志。1997年由JornBarger提出。1999年,PeterMerholz(http://www.peterme.conr)首次使用缩略词“Blog”,成为今天通用的术语。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TraekBack)和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用户可以以网络日志的形式简单快捷地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日常记录,轻松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示。博客大量采用了内容聚合(RSS)技术,对读者来说,可以通过内容聚合订阅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博客,及时得到该博客最近的更新。对博客作者来说,内容聚合则可以使自己的文章易于被计算机程序理解并摘要。

“博客中国”发起人方兴东认为。博客的核心特征有六点:一是个人性,博客纯粹是一个自由状态的人的自发行为;二是即时性,博客是一种习惯,经常甚至每天更新,不断积累,是博客文体有别于其他个人文章、著作的关键;三是开放性,博客是要把自己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收获都奉献出来,心胸不够开阔,思想不够活跃的人,很难成为合格的博客;四是拿来主义,博客的优势就是,不断搜索提炼信息,不断学习和思考,博客文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链接,链接是博客最有力的武器,没有链接就没有活力;五是交互性,“读者比我知道得更多,比我能够表达的更多”博客与读者的交流是关键,没有交互博客就没有生命;六是可信度,要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博客,必须以自己超一流的水平建立长期的权威性。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用个人或企业本来已经拥有,但可能不被察觉甚至彻底遗忘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如漂浮的冰山,大部分都隐没在水面下。只有少部分显露出水面,而人们经常忽视这些“隐没在水面下”的隐性知识。有效的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地利用,防止知识遗漏,促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博客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它的作用体现在知识收集、知识提取、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等过程中。博客过程实际上也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并特别注重于挖掘其中的隐性知识内容,提倡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

2.博客的优势

2.1博客体现了知识管理两大策略的融合

知识管理的实现有两大策略:法典化策略与人格化策略。法典化策略是知识与人剥离,使知识独立于人而存在,并将知识储存在知识库中反复使用;人格化策略是通过人与人互相接触、沟通、学习,实现知识管理。一般来说,企业若实现知识管理,这两种策略都需采用。法典化策略更适合显性知识的采集与运用;人格化策略更适合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总体来说,企业运用更多的还是人格化策略。这相对隐性知识来说对企业更相匹配。在知识管理概念尚未提出之前,人们就通过相互学习、沟通提高技能,历史悠久的师傅带徒弟其实就是如今所说的实现知识管理的人格化策略。

2.2博客有利于隐性知识管理

目前,知识管理界对知识较权威的分类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那些可以通过某些载体(文字、图表、声音等)表现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指那些难以言传与表达的知识,例如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隐性知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捕捉到它,用知识管理的术语来说我们很难将隐性知识进行编码。目前企业界与理论界都在努力进行相关探索。IBM发明了“讲故事”的方法,他们这样描述到:“故事中充满了信息,因为它们携带了比表面看到的更丰富的含义。一个故事能够‘吸引’人们的思想参与,让听众或阅读者能够把自己的很多知识和信息同样融入到其中,因此有亲身体验的故事往往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参与者的知识反馈。”这种方法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实践。但是在哪里讲故事?什么时候讲故事?讲给哪些人听?是否要配备专门的人采集故事?是否要组织人员在固定的时间集中汇合听故事等等这些问题都增加了该建议实施的难度。BLOG就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让人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故事”,而别人可以在方便的时间阅读这些故事。

2.3博客促进知识共享

ArthurAndersen公司将知识管理表达成:KM=(P+K)S,其中。K是指组织中的知识,P是组织的成员,“+”是指技术,而S是共享。这个公式所要表达的是“知识管理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共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可见知识积累、信息技术和组织人员是知识管理的基础,而只有知识共享才可以使知识管理达到乘数效果,才能使知识创造价值,由此可见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博客的定义中,知识共享是博客的功能之一。可见,知识共享是博客与知识管理的共同特征。

2.4博客可以作为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博客作为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主要有四大功能:纪录功能、连接功能、订阅功能和回访功能。

3.博客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知识源白于这些个体。博客的个人主体和开放性特征,恰好满足了企业的知识管理要求。个体的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财富,是企业获得竞争能力的来源,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在于如何建立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实现企业的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利益。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博客技术进行知识管理。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的博客社区,为每个员工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企业提倡员工在工作中及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通过博客与其他员工所共享,这样促成了企业知识的形成,催化了企业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提高了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博客通过以下4个过程,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3.1知识收集。博客的知识收集主要通过搜索引擎、超文本链接和RSS(Rich Site Summary,站点摘要的缩写)信息聚合器实现。RSS正成为博客网站的基本特征,这种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的信息聚合方式。对于大量零散的隐性知识,能通过这种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收集,使之显性化,从而变得更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3.2知识提取。博客对知识收集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筛选和过滤。这个过程,一方面是知识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由此形成的知识更加系统和全面,知识的可操作性更强;另一方面,也是由知识从显性到隐性的转化过程,博客者头脑中对所提取的知识进行过滤消化,去伪存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深度。

3.3知识共享。经过知识收集和知识提取后,博客者获得知识上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得体会,又可以通过博客文章,传递到博客网站上,完成从隐性到显性的知识转化。网站是互联网中的一个节点,博客文章中一般包括关键字和摘要,这为人们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知识共享提供了方便,其他人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评论和引用,好像开网上会议,所有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形成广泛的知识共享。

篇3

【学生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范文一】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门人生必修课,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除了基础知识功底深厚外,还需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应付突发故障的能力,还要求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思考。另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坚强的毅力。这短短的在杭州下沙两个月实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我获益匪浅。

一、关于实习公司

我所实习的杭州丽伟电脑机械有限公司,是在国内最著名的数控机床制造商之一,它经过20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其产品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杭州丽伟生产的产品系列有:1、 v 系列立式加工中心(线轨),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零部件、模具行业。2、mv-i 系列立式加工中心(线轨)3、t-系列高速化精致化数控车床(线轨)和车铣复合式车削中心机等系列产品。

二、实习的内容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正式走进丽伟始了实习工作。由于我是应届毕业生,本身对企业的机构等都很陌生,公司让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我的日常实习。在我师傅的热心指导下,我对机床装配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大学所学确实有用。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跟公司同事一样上下班,协助同事完成部门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我心里明白我要以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来适应公司的工作,完成公司的任务。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

在公司我主要的工作是协助师父装配一些机床,由于缺乏经验,我在期间还弄坏了一些工具,也走了很多弯路,给师傅及同事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我们师父他没批评我,而是让我继续认真的把事情做好,我很受鼓舞,同时也很努力的去把事情做好.自我鉴定

三、实习的提高与收获

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提高的方面很多,但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是动手能力的进步。毕业实习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我们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的能力,如何学以至用,给我们一次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各种书面以及实际的知识,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自走进丽伟开始我本着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机床装配,并对企业公司结构的熟悉,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公司,发挥自己特长.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

实习收获。主要有两个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机床装配的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动手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学生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范文二】 一转眼实习生活过去了,回首最大的感受 : 收获 + 喜悦 。 这短短的实习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因为他们使我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高。

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敢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文秘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

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单位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对实际的文秘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交往,怎样处理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就是我这几个月在公司心得体会:

1、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自主学习

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你所要作的只是区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你工作中所应该做的事。

2、我们必须拥有一颗能让自己积极进取工作心。

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在实习过程,我们实习生并不像工作很久了的老员工那样熟悉作为收派员的一切流程。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实习生的我,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工作麻烦。

比如说不清楚什么是航空违禁品、什么地方是不收送范围、什么是异地收送等等一切问题。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我必须主动的像老员工询问,这样才能解决工作的问题。避免自己给公司带来不必要是损失。

3、我们必须学会在社会上的为人处事

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在这次实践的日子里,有了很多在学校里根本不可能有的感受;如在学校我们每天都享受着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老师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而我们因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早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在实践中,将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些,你必须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要学会自己主动的去做,而且尽量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学校,毕竟是学习的场所,没有在社会中这么多的尔虞我诈。

而在工作中,你就必须要努力学会更多的知识,同时更要学会怎样去做一个人。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收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学生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范文三】 时间飞逝,离校实习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也算是初步踏入社会。静下心来回想这次实习真是感受颇深。我们知道实习是大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渐渐地我喜欢上这个专业,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新的想法。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也是丰硕的。这次的实习,所在公司主要是机械制造,而我负责的是关于机械加工图纸的整改和绘制。这次的实习经历我对设计这个专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由第一天的拘谨,对什么事情都充满着好奇,转而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做事情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次的实习,让我懂得了许多,知道了许多,大学文凭其实只是一块敲门砖。进入工作单位后,大家都是从头开始,凡事都要自己去摸索,没有人会手把手教你。

所以,我们有必要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虽说大学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但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却仍是你就业时的重要筹码。首先是学习成绩,用人单位认为成绩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你学习能力的强弱,所以,学习成绩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一点。因此,我们首先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其次,他们看重的就是就是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一点就要看我们平时的实际动手及操作能力。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作为在校生,我们不管到哪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立刻给工作我们做,一般都是先让我们熟悉公司的工作环境,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或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会产生离开的念头,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

第二,要勤劳,任劳任怨

我们到公司去实习,由于我们不是正式职员,所以公司多数是把我们当学生看待。公司在这个期间一般不会给我们什么重要的工作去做,可又不想让我们闲着,因此,他们会交给我们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自己主动找一些事情来做,从小事做起,刚开始也只有这样。

第三,要虚心学习,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肯定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有很多是我们所不懂的,不懂的东西我们就要虚心向同事请教,当别人教我们知识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虚心地接受。同时,我们也不要怕犯错。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工作中第一次做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知错能改。

第四,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并端正自己的态度

平时,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就像我们到公司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

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多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通过本次的实习,我还发现自己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并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会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这次的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使我们及早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以便以后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篇4

    为推进我国的英才教育,搭建数学课程平台,2014年1月19日~20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学英才教育数学课程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承办此次会议.会议成立了北京市数学教育研究中心,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杰任主任,同时成立了北京市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任主任,南开大学侯自新、华东师大王建磐、西南大学宋乃庆等任副主任.来自巴黎第七大学、悉尼大学和中国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名中小学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虽然会议标题为英才教育的数学课程研讨,但是与会代表更关心数学英才的课程建设,因此会议主要就数学英才课程设置与实施作了专题报告并开展研讨.来自巴黎第七大学、曾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主席的Michèle Artigue教授,就法国英才教育的概况作了专题报告.

    一、中学英才教育数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办,是我国当代英才教育起步的标志性事件,之后全国各地中学在英才教育方面纷纷作出实践探索.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学校在数学英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及心得体会,其中提到我国中学阶段的三种英才教育形式.

    (一)设立特殊班级

    一种是不缩短学制,组建在课程实施进度、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区别于其他班级学生的特殊班级,这是英才教育的常见形式.目前,已经有学校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进行了走班制的实践探索.例如,北京十一学校的枣林村书院的做法是:改革班级授课制,取消行政班级的划分,采取学科分层走班的模式;改变学科的课程结构,自主编写教材,增设大学选修课;根据学生专业发展需要,为学生量身设计课程,选择教师,学生可参与到课程设计当中;专业课采取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公共课则是十人以下的小班教学,以辩论、案例讨论、聊天、实际操作等为主要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用随班上课.还有一种是将学制缩短.例如,北京八中与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联合创办了中学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学制为四年,招收具有四年级以上知识水平,年龄在十岁左右的智力超常儿童,经过四五年(弹性学制)的培养,使他们完成普通学生八年完成的学业,达到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水平,与正常的高中毕业生一同参加高考.

    (二)实施培养项目

    21世纪以来,北京、上海等地创办并实施了一些培养人才的项目计划,打破中学内部独立培养英才的局限,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资源培养数学英才.例如,200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起的“翱翔计划”,让优秀高中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指导教师、基地申报校指导教师、生源校指导教师的“三导师制”,共同实现对翱翔学员的培养.2010年上海地区也实行了“上海中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通过名家讲座、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指导他们进行课题研究.此外还有陕西省教育厅开展的“春笋计划”、天津市科协与教委联合启动的“朝阳计划”等,都是特定项目计划,采取中学与大学联合的方式培养英才.

    (三)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实施有助于英才教育的校本课程

    大多与会代表认为,多年以来,我国的数学课程在升学选拔标准的指挥下,很难突破固有的课程结构,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一些中学已经开始探索建构新的数学课程体系.与会代表介绍了一些做法.

    1.丰富和改革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课”

    北京四中数学课程的设置包括必修课、小组课以及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学习内容,小组课专为在数学学习领域处于“两极”的学生,即学优生与学困生设置.可操作空间最大的为选修课.数学选修课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数学知识与方法、数学思想与理论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不同层面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这些课程的设置在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英才教育,为这类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有学校在选修课程中融入了AP国际课程,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AP微积分内容代替数学选修2-2的学习,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2.构建个性化校本课程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构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为英才成长提供足够的课程支撑.该校打破了国家材的体系和结构,自主编写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其课程结构为:核心基础课程、模块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校特色课程、个性特长课程)、专题研修课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选修课及校本课程上也作了有益探讨.该校数学组设置的选修课包括两大模块,模块一是国家选修,模块二是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主要包括数学竞赛、大学先修、课题学习以及早培研修四类.对属于数学英才教育的早培班学生(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对英才进行培养),在课程设计上更加体现校本化课程的特色,包括数学兴趣课程系列;数学应用课程系列以及数学高级课程系列.其中的特色课程有“数学物理理论与实验”“博弈论与趣味经济学”“从几何到拓扑”以及“走进SAT”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得数学学科内的课程结构更加多样化,为在数学学习上有天赋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为了构建适合数学英才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还开发了新教材,并聘请数学家授课.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编写的《初等数论初步》,成为北师大版的新课标正式教材;北京景山学校编制了九年一贯的数学课程教材以适应学校的弹性学制;北京十一学校教师对教材传统的编排格局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变,将传统内容、大学先修内容、中学和大学都没有出现的内容,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与行列式矩阵、集合间的关系过渡到代数结构等融入高中的教材之中.师资方面,以北京地区为例,王昆扬、张英伯、冯克勤、郇中丹等数学家都走进了中学,成为 部分中学生的导师,并在培养数学英才的数学课程中承担一定教学工作.

    二、中学英才教育数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虽然国内部分中学在英才教育的课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会专家学者也指出,我国英才教育的课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的设计与制度保障

    我国并没有从国家层面对英才教育加以规划与设计,相关教育法规也未对中学英才教育作出明确的规定.没有国家制度保证,学校在课程研发与改革方面的权利也受到限制,造成部分数学英才潜能受到遏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原校长王本中在会上提出,教育过程公平应该是因材施教,教育结果的公平应该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英才教育无论从过程上还是结果上,与教育公平都是不违背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要求不一样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准备同样的考试,在史宁中等学者看来是对学生的不公平,更是对英才生的不公平.中国教育体制里面太过分强调普及,对英才教育的关注不够,数学英才有时因为公平问题而埋没.

    (二)缺乏英才培养的课程资源和学术研究

    “中国目前没有英才教育的环境,功利的教育目标与英才教育相违背;没有英才教育的机制;没有英才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以竞赛数学代替英才教育教材的现象很普遍;没有鉴别英才的方法;等等.归根到底,我们的教育体系不是开放的,没有给英才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渠道.”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原主任章建跃对我国英才教育的总结,简短的发言道出了我国英才培养的诸多症结.

    首先,缺乏完整的英才教育课程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基础教育实践落实得并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与该理念配套的课程方案.京沪两地一些重点中学虽然在英才课程建设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但不能掩盖全国在英才教育方面的问题.另外,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未必是中学英才所需要的理想课程资源.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郇中丹建议,在高中讲授一些大学先修内容,不是把大学课程“放录像”似的直接搬到高中,而要结合中学情况予以重新创建.

    其次,课程标准与教材无法满足学生需要.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克正在发言中指出,现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存在“避难就易”倾向.这一观点也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在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项调查中也指出,课程标准中“数学知识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必须具有大众性和实用性”的提法具有相当的片面性,因为它不仅忽视了数学知识的特点,而且把大众性和实用性等同于大多数学生的要求.[1]这样的结果就是:课程设计单纯强调面向大众,面向生活,并相应降低教学要求;数学课程过分强调数学的工具性、生活性,而忽略英才学生对有挑战性的数学课程的诉求.

    最后,对数学英才及其培养的学术研究存在欠缺,在英才培养方面往往基于经验或者简单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既然数学教育研究认同以生为本,那当然也要以数学英才为本,但关于数学英才的研究很不够.如基于数学英才学习的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就存在严重不足:数学英才的心理机制、元认知、学习策略、非智力因素和数学学习素养等心理特征研究还较少,如何基于心理特征鉴别和界定数学英才,数学英才的心理特征需要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关于数学英才的心理特征对于数学课程研制有什么特殊要求等心理研究更是不足.

    (三)英才培养的趋同化、功利化

    在国际数学竞赛中,中国的金牌数、奖牌数总是领先,这充分说明我们不缺乏数学英才,但是我们却缺乏一流的人才.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用培养奥林匹克运动员的方式来强化训练参加奥数的学生,数学竞赛越来越多的功利性使我们偏离了英才教育.[2]同时,许多地方的高中实践中对英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导致了人才培养的趋同化、标准化.许多学生从进了高一实验班开始,就参加竞赛课程,以期通过获奖,赢得高考中保送、加分的机会,导致一些英才功利目的实现后,后续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研究动力不足.英才成为人才是兴趣使然的结果,缺乏兴趣驱动的功利化教育难以造就一流的人才.英才是多元化的,但有些学校简单地将数学应试成绩优秀生和数学英才画等号,将数学英才培养与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画等号,使得一些有创新潜能的数学英才没有被发现和培养.

    三、建立英才教育的培养系统

    社会舆论对公平教育理解片面,往往认为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是公平合理的,而满足英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则是违反公平合理原则的.[3]宋乃庆也在会上指出,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数学英才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对这些超智儿童需要特殊的课程和培养环境.实施英才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振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英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我国迫在眉睫的是建立英才教育的培养系统.

    第一,推动立法与政策制定,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给予英才教育以全面的制度保障是世界各国英才教育共同的特点.[4]借鉴各国在英才教育政策与立法方面的经验,从政府管理、财政支持、英才甄选程序、课程开发、教师培训、项目评估等各个方面,对我国英才教育政策作出整体的规划,是英才教育课程实施的政策保证.同时,还要推进制度方面的改革.史宁中在会上提出,数学英才教育要想达到培养目标,首先要改革考试制度,把学生从应付考试的训练中解放出来.

    第二,培养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为英才教育的数学课程实施提供师资保证.数学英才对师资的要求更高.北师大张英伯提出,数学英才的培养应该主要依靠中学教师,而不能依靠大学教师.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数学教师也是英才教育课程的重要保障性工作.Michèle Artigue教授在她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培养与资格考试是法国数学教育的强项,在法国获得教师资格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只有20%.即使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仍然要在有资质的大学进行一年时间的国家教师招聘准备.还要有一年时间的实习,以保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在法国,一些拥有数学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中学教师工作,而且法 国的数学教育历来有数学家参与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Michèle Arigue的话语对我国的启示是:培养数学英才的师资,专业化水准应该更高,理解数学应更深刻,既要洞悉和能够开发培养数学英才的数学课程,还要理解数学英才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