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5 02:1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中教育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为人类传承文明、树立新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朴实就是其中的一种。也许是因为朴实显得平淡了些,以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几乎被淡忘了。人们好象觉得除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能够给人带来实惠外,其它的说也是白说,还不如不说,因为说了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合时宜,不合社会需要,除了招致过多的非议,往往会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朴实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显得格格不入,人们已经看惯了不良恶习,认为既然存在,管它是否合乎道德规范,管它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伴随着经济浪潮的冲击,受利己主义价值观念的侵蚀,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被扭曲,更甚者有一些人竟然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沦丧了,一旦好的观念被抛弃,而能够比抛弃了的更好的观念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观念断层带来的思维混乱和缺失效应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现在谁能够对不良风气说不,人们第一个反映恐怕就是这人怎么处处和社会作对?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往往会觉得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傻瓜,放着自在不自在,简直就是自找麻烦、自寻烦恼!对此,我们还能够说什么,我们只能够说,尽管经济是最实惠的,但并不是万能的,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作人准则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精神财富的缺失将会让人们倍觉惨淡,也将会割裂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亲情和友情,使人将感觉不到人与人之间应该更注重精神的交流与升华!
如果人人都认同了不良风气,单纯认为存在的就有理,而不论其是否合理的话,才是最大的社会悲哀!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难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应该树立合理的才是正确的观念。那么,只有社会上的好人多了,坏人才难以猖獗;而一旦好人少了,坏人就甚嚣尘上了!
世事万象中,最美是朴实。所谓朴实,词典里的解释就是质朴踏实,还有平淡、自然的意思。朴实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是一种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体验。只有当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实际行动去实践,才能感受的到它的美妙之处。
朴实因为其淳朴而真实,让人会产生可信度:政治上朴实了,人们会感到安然;经济上朴实了,人们会产生诚信;文化上朴实了,能够消除成见、共享文明;科技上朴实了,能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单纯的朴实也许显得太无能为力了。但朴实却能够让我们活的自在、活的舒坦、活的坦荡。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朴实为人,就会少一些欺诈;朴实处事,就会少一些陋习。
朴实是一种美,这种美因为其纯朴而真实。一个人只有在政治上朴实,人们就会感到安然;在经济上朴实,人们就会产生诚信;在文化上朴实,就能消除成见、共享文明;在科技上朴实,就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朴实虽无华,却能使万事万物趋于和谐、实现互补;消除隔阂、和平共处。在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和谐的重要,而朴实则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生命线。
朴实是一种美,这种美是需要发现的。它可以让我们不迷惘,可以让我们不昏醉。它能使我们坦坦荡荡处事,明明白白做人。它不在于多么高贵,也不在于多么伟大,而在于一种心境,一种氛围的营造。于是,当我们在清晨睁开惺忪睡眼的时候,迎着高原春天的朝阳,我们还能在婉转的鸟鸣中找到那份恬静与淡然,当我们在黄昏的林荫道中蓦然回首,见到那一轮夕阳挂在贡布日神山之上,我们就会发现,朴实真的很美。
篇2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和工作安排,我认真学习了有关陈继峰严重违法违纪警示教育,暨以案促改方面的文件和材料,查摆了自我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对照自我在平时工作中的实际情景,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经过学习和剖析,我进一步增强了防范意识、自省意识,切实强化“红线”意识,做到敬畏规矩,守住底线,从而深刻感受到了只有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做人,身体力行,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不断走向胜利。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当今社会,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我们不但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努力做一个有德有才的大家认可的职工,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二、对照要求,检查不足。透过学习,对照机关干部员工作风整顿实施方案,找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对症下药,锐意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完善自身工作。透过对照检查,我感到自己存在理论学不深入、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等问题。必须要透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
三、要有锐意创新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此刻从事的工作,会面临许多新资料、新矛盾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同时要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新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争创一流。
篇3
关键词:体育课;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33-02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既要完成教育任务,还要实现教育目标。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教育功能上,体育课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自身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实践性强,整体性强,社会性强,差异性大,复合性明显以及交叉性明显等。基于该特点,可以看出体育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表现为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身体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为学生观察和发现各种复杂的体育现象提供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体验创新带来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本文根据体育课及体育教材的特点,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望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出的人才当属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体育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置于重要位置,贯穿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本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寻求多种途径及方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内容价值。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因此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当即的记忆、反复的想象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体育学科教材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不仅应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2.有意识地增加左侧肢体的练习。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二者是有明显分工的。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可以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机能的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3.引导学生自选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应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和体操、武术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组合编排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设置少量供学生自选的技评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少量体育考核项目供学生自选。让学生任选有兴趣、有特长的体育项目进行技评考核。自选技评项目考核,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体身体素质,扬长避短、满足兴趣和表现欲望,发展特长,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教师也可用发展的观点来因材施教,指导评价这种个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5.大胆增加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外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可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营造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旦提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如在学生立定跳远时,教师提出影响远度的因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判断,去体会。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影响立定跳远远度的因素,让学生通过验证实践来提高立定跳远成绩。
2.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景教学法。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
篇4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 整合应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已成为迫切需要研讨的课题。笔者就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特别是理论课,多以讲授为主,挂图、幻灯、录像、绘画等常规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在备课时感到信息量有限,且编辑、处理各种信息较难。(如有些很好的文字、图片资料不在教科书上,要板书或展示图片都及不方便。一些影像资料和教材联系不紧,要剪辑或编辑需要的设备多,技术难度大,效果又不是很好,就只好忍痛割爱了)。而且常规媒体在使用时不方便、不灵活,速度慢,信息量少等,对教学情景的设定,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教科书上的理论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如果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的话,学生肯定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二、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当它引入课堂教学后,虽然教师的一部分作用将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比如,将单凭教师的讲述改为多媒体的演示;将教师与学生的语言问答改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等等。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将起主导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还因为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于教师。可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起主体作用,媒体仍起中介作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没有改变。多媒体只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更为先进的的媒体,主要用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三、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水平
随着计算机正走进学校课堂,我校已建一间教师电子备课室、一间学生电子阅览室和多间多媒体教室,这便为体育教师利用电脑备课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像交互技术,使得在极短的时间内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片、动画乃至录像信息等显得轻而易举。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1.采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PowerPoint、Flash、MPG等,利用软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还有我们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联系在一块,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看到立定跳远、蹲锯式跳远的空中动作,短跑、中长跑的途中跑动作以及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项练习的方法等等,我们可以深刻分析每个动作瞬间,学生也喜欢看,也很好掌握。像上述这些具体的体育动作,如果只是根据传统的教师讲以及不太正规的示范,一个动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好,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动作定型,我们教师的动作再正确也不如全国、奥运会上运动员所做的动作准确、美。我们何不利用他们的动作资料让学生看到运动员相对正确的动作技术,让学生在我们制作的课件中学到正确、规范的东西,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数字摄像机来获取学生的动作,把这个动作加到我们制作的课件中去,让学生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动作的美与不美的比较,使学生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这样还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对学生以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与帮助。
2.教学内容分层显示和科学原理推敲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运动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基本原理通过巧妙的方式体现出来,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讲解支撑跳跃动作时,可根据动量定理,利用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分析助跑速度、踏跳和推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动作质量的影响;在讲解前滚翻时,可以将有关离心力、向心力的知识用图象等形式体现于课件之中。
3.利用多媒体使讲解和示范更直观、生动、形象、准确
(1)讲解不仅要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而且还要能够运用术语和口诀进行讲解,以达到确切地表达动作技术结构和要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动作的印象,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2)讲解还要生动,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掌握语言技巧,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进行教学,才能使讲解生动、形象、具体。
(3)讲解还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对动作的讲解,还要根据动作训练的三个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和区别地进行讲解。
要做到以上三点,仅凭“一张嘴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形式配合动作技术的分析进行讲解,就显得更简单得多,而且更直观、形象、有效。多媒体独特的动画技术和音像剪辑、粘贴组合技术,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强烈的逼真情景中领悟动作要领。应该说,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必将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跳远,利用粘贴组合技术、音像剪辑和慢动作处理合成的。配合类似的直观形象的图像进行讲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韵舞教学时,集体舞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的站位,我就及时调出师生在花红草绿的校园里围成双圆跳集体舞的生动场景,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就能很快分成四组,自找伙伴,围成双圆,进行练习。
4.开阔视野、拓展教材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关注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都应该成为体育课的教学,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在进行有氧耐力的训练时,教师可在网上提供多种练习的方案,如:耐久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有氧健身操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选择练习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校园体育网和体育资源库,让他们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如让学生了解网球、橄榄球、独轮车、壁球、板球,旱冰、攀岩、蹦极等项目,进而使这些项目走进学校,从而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无限的魅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这些项目请进我们的课堂,将丰富体育课的教材内容。
五、思考与建议
多媒体技术的确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合理、正确的处理好体育课中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多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意义。它只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不能只顾欣赏多媒体课件上的精彩内容,而忽略了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
2.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应放在理论课上进行,也可在进行实践课之前,但要注意在时间上的控制,因为体育课主要还是在户外进行实践,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要在学生最需要获得大量技术、技能信息的时候来进行。
3.多媒体教学最好在体育馆里进行,因为户外的光线强,大大限制了如Microsoft PowerPoint(幻灯片)等的使用。
4.体育教学课件极为匮乏,应进一步开发制作课件。由于研究人员对体育科目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对开发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工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编制者除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外,还需有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即有运动生理学、某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以及体育常识和对我国各个学生年龄段身体水平情况的了解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懂得体育教学,力争多方面努力开发制作完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胡卫红,钟亚平.体育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4:107~109
[2]龚平.探讨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8
[3]杨华灵.提高体育信息化水平问题的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1~93
篇5
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B层为中等生(对计算机只有简单操作水平,不能熟练操作),C层为后进生(对计算机很不了解,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由于在计算机机房授课,安排座位时先让C层学生坐在中间位置(方便教师经常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B层学生挨着C层学生,坐在靠中间的位置,A层学生坐在两边的位置。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与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备课分层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意味着教师在备课上要投入更多的心思,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和作业,让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完成并有所收获。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深浅知识的搭配,尽量在一节课中有比较简单的使用操作,也有一定深度的知识拓展内容。例如对于EXCEL的数据计算,在简单讲解较容易操作的∑按钮的使用外,也提示SUM函数的用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慢慢加大学习的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既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也实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学习的目的。
3. 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后,更要做好“放”、“引”、“扶”。所谓“放”是指对A层学生要大胆放手,多让他们自己探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 “引”是指对B层学生要注意引导,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突破学习难点。“扶”是指对C层学生要注意扶持、帮助,令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不断进步。例如在EXCEL条件格式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讲解示范例题,让学生模仿练习例题操作,再给出在难度上有梯度的三道题目。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提示做得较快的A层学生帮助其他同学,然后重点关注C层学生的操作。
课堂练习设计。设计分层次练习,使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练习的题型可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使学生的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饱”。还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综合题。
4. 辅导分层
学生练习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鼓励后进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然后给与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培养他们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也可以设立优等生对后进生 “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这样既能使优等生的所学知识在帮扶过程中得以巩固运用,进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使后进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5. 评价分层
篇6
一、以深化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完善“全覆盖”廉政教育机制。各地不断深化当前开展的“重品行、讲操守、增本领、提效率、转作风”专题教育活动,将机关中层干部作为重点对象之一,集中开展针对性教育。同时,将加强机关中层干部教育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运用多种形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完善中层干部廉政教育机制。一些地方通过开展“重品行、讲操守、转作风”专题教育月活动,成立廉政宣讲团,编发案例通报和制作专题教育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专题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努力形成对中层干部廉政教育在对象、内容和时间上的“全覆盖”。
二、以实施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着力完善“全流程”权力制约机制。在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所有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完成行政许可职能归并的职能科室向行政服务中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权力制约。部分县(市区)加快工作进度,已在全市率先完成改革任务。同时,积极推进电子监察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市本级已经完成审批平台的初步改造工作,已有19个部门212个行政许可项目进行网上审批,将力争市直34个部门304项行政许可项目全部实现网上审批,实现审批五环节全过程电子实时监察。通过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努力形成对中层干部权力运行的“全流程”制约机制。
三、以拓展监督检查渠道为手段,着力完善“全方位”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拓展监督检查渠道,全方位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动态监管。市本级继续努力办好“百姓热线”,组织部门领导上线受理群众对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投诉,对违反规定“吃、拿、卡、要”的严肃处理、公开曝光;深入开展明察暗访活动,继续实施效能监督员联系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新聘请了39位效能监督员联系40个项目和企业,在基层一线构筑严密的监督网络。一些市直单位和县(市、区)也加强了内部监督检查,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科室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中层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中层干部廉政谈话制度、派驻部门纪检组与所在单位中层干部廉政约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不断完善对中层干部的全方位动态监管机制。
篇7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体会。
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以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由于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
在《紫藤路瀑布》一文的教学时,笔者就尝试了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手段。用大屏幕投影系统播放配乐的课文朗读,学生被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与逼真的语音所征服,陶醉其中。在利用多媒体所进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每次都提前来到教室,上课专心致志,下课依依不舍,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极佳。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高峰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
2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创新教育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面对未来的学习化社会,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就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的人将来走上社会必会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获取知识、选择信息、积极探究等自主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在更大程度上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例如,在讲《游褒禅山记》这首诗时,笔者在课前就搜集了一些有关王安石的材料,并借助多媒体提供给学生。同时这些内容集成在Power-point课件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深层次地了解了王安石,而且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习惯也得到了充分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开发了潜能,培养了学习责任感,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中,学习不再是麻木被灌输的苦差,而是一件充满想象、发现、创造、快乐的事情。
3 运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信息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程。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学生智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更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如笔者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给学生放了话剧《皇帝的新装》的精彩片段。在播放多媒体前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他们仔细观看,找出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并思考作者改编的目的。观看过后,有学生说道:“老大臣怕皇帝说他不称职,为了看到本来不存在的布料,竟然掏出放大镜,且放大镜由碗口大换成坛子口大,甚至换成脸盆那么大,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具有幽默感,增强了讽刺意味,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看到学生情绪高涨,笔者又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到讲台前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小片段表演,其他学生进行现场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需要说明的是信息通道并不是越宽越好、传递速度越快越好,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能接收的程度为准。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信息的浪费或干扰。
篇8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我都是通过口头表述来组织教学,难以展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别说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从而有所发现,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材要求统计某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通过我的表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营造学习氛围的,于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见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现了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地投入到了学习中。看到学生兴奋的样子,我也为信息技术优化了我的课堂教学而深深感动着。
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进行发现学习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又是动态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将静止的知识动态化,可以使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
譬如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并乐意学数学,使学生获得对于这些现象的体验并对知识进行组织,如椭圆、抛物线概念等等。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借助几何画板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篇9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合理的教学情境起到了关键作用。俄国教育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趣味性的特点,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好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出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式接受教育的模式,使其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素质教育真正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平行线一节中,为了引出课题,一位数学教师收集了铁轨、双杠和电梯等图片,使得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平行线产生了直观的认识。又如二元一次方程一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小动画片,看上去仅仅是给课本中的引例配了音,却使学生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境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当中,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突出教学重点与突破难点
严谨的数学教师在几何教学中,会一板一眼地用规范的作图,引导学生一起来研究、思考,而大多数教师会徒手作图,前者时间多用在作图上,好学生会觉得上课“吃不饱”,后者好像省了时间,但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见得真正理解、掌握。事实上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利用几何画板作图准确的特点,如图l所示,正确引导学生的有效思考,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由于学生动手作图、想象力有限,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的功能可以开展数学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促进新知的探索
传统的探索新知,是教师讲,学生听,有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光靠教师的讲解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有关的形象,不利于进一步的探索,而信息技术的直观、形象,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此时就派上用场了。例如,在八年级的勾股定理一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割”或“补”的方法来计算以直角三角形斜边为一边的正方形面积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清楚地向学生展现出来,并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比较方法的异同,如图2所示。
这正是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知识的难度,而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乐于接受。
四、使数学练习形式多样化,反馈、矫正更及时
根据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容量,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合理地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及时的方式。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稳定性差,缺乏耐心,练习形式的改变,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从而使其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信息技术的优点在于化被动为主动、抽象为具体,通过带有趣味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己学知识,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减负的目的。如在练习中编制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用Authorware,Flash编制软件或通过Moodle平台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及时矫正巩固。
五、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
专家指出;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手段得以转变t教学内容得以拓展,由此引起教学观念的变化,推动教师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与改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信息资源的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与管理,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教育过程从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的过程。这就使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方式为师生、生生平等对话提供了可能,它改变了过去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或通过小组学习及伙伴关系下的汲取等合作过程,使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网络教室里进行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的教学时,可以先由教师确定研究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出合适的课件,并将课件分发至学生电脑上或放在师生都能连接到的网页上(如Moodle平台);课堂上。学生分成小组,(以3~4人为一个小组),根据课件及教师的引导,分工合作、自主操作,完成作图、连线、计算等操作。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过于依赖它,以致矫枉过正,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协调兼顾好资源建设和利用之间,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学生认知规律与教学媒体之间,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之间,感性学习与理性思考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服务于教育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多多学习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育传播媒体与教育理论结合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要求,克服和纠正一些意识偏差和操作缺陷,用好、用实现代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但教师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避免用机器单纯替代人的现象,防止“人机互动割裂人际交往”。充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让机器为学生服务,为他们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要正确认识网络资源的作用和优点,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有的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课件,而不能及时作出修改和调整,造成学生的“水土不服”,效果并不见好。事实上,网络上的资源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必须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开公开课时,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打开了多媒体课件,可是整节居然就那么一两张幻灯片,这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多多学习,努力克服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装饰和点缀”的形式主义。
篇10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莫旗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中小学老师暑期继教培训,所有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无论是年长者还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并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研讨中,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暑期中小学数学继教培训心得体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说到这里,您一定对我们的培训内容特别感兴趣吧,那就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
本次培训分三期进行,每一期培训老师都设计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师对“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进行讲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时间各个研修团队进行备课、交流,第三天由培训老师进行检查验收。可以说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研员崔老师非常的辛苦,她不仅要关注整体,还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指导得特别到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大有所获。
“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训练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案。可以说通过本次培训,我在这六大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教材处理深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倡导“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整合”,从而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我们不具备大城市那些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优越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但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说到这里,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点滴经验,本节课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间隔”,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没有具体介绍“间隔”一词的含义,而它还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我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玩拍手的游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不就是间隔吗?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只小手,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字?”生答:“5”。我说:“你们说的很对,我们一只手的确有五个手指。可老师除了发现你们说的5以外,还发现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一时全用诧异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我知道了,是手指间的缝隙。”我称赞地夸奖那个同学:“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于是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间隔”这一词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就像新课程倡导的我们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仅是个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 上一篇:亮剑精神心得体会
- 下一篇:素质拓展训练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