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10 18:1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容摘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园要密切配合,巩固发展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儿童观 教育观 教育 环境渗透 心理辅导 家校配合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爱是相互的,只有教师给予孩子们爱,孩子们才会去爱别人。)
二、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在活动场内,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活动室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稳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我们还创设了科学游戏室,小学生获得许多感性经验。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是自己非常生气时也应该有所克制,不能够说一些伤害孩子们自尊的话,也许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小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种形式更适合他们,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如学生通过玩方法“学做解放军”、“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培养了 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戏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收拾玩具,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
在生活活动中,通过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
四、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方法。)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小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如小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五、家 校 配 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视。)
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使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篇2
一、学习体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逐步加大,很多人不仅在身体方面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心里方面也是如此,通过学级心理咨询课程后,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变化:
(一)提升了自我的生活品质,增强了自我内涵
通过系统的学习心理咨询课程后,我自己逐步认识到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重要性,逐步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去与人交往,去与人沟通,同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更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阳光、向上的心态,提升了自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自我的内涵。
(二)提高自我的职业素养,提升了职业技能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如何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使自己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通过科学的途径排泄自我的压力,缓解自我内心深处的疑惑,保持昂扬的斗志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系统的学级心理咨询,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自我在心理咨询方面的技能,更提升了自我的职业素养,增加了自己职业竞争的软实力,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实际的案例分析,让我感触到了心理咨询巨大的魅力,它是一种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它更使人们脱离阴霾,脱离阴影,走向健康、阳光、幸福,因此,学习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咨询的技能,不仅能够反映提高自我,更能够帮助身边的人,助人、助己、完善自我、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二、对心理咨询发展的一点认识
目前,心理咨询行业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前景也十分广阔,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在快速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很多职场中人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问题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希望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注重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这一市场需求,为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此,加强心理咨询教育的普及,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三、个人未来打算
心理咨询是一项系统、严谨、科学的学科,不仅需要系统的学习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沟通技巧,同时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个人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要努力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学习力度。
一是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通过参加关于心理咨询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努力提高自我的理论知识,夯实自我的理论基础,同时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今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
篇3
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 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步去学习 ,看了视频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
篇4
一、团队初成长
作为一个刚成立不到3个月的新团,由最起初的陌生到彼此信任最终的团队荣誉感集体感。起初陌生来自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由于坐席紧张,各团队员工基本是"见缝插针",与调度做好沟通,作为新人团安排在一起,给到员工环境安全感,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除了讲问题就是生活聊天,使团队中人与人融合起来。作为团队经理要主动与员工建立美好关系。休息时组织大家一起去爬山,在这个过程中互相扶持互相鼓励,让员工有家的感觉。前两步让员工打开心门,最终团队荣誉感集体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那么团队中出现的尾端员工,优秀员工就会主动去帮扶,尾端员工会自觉性的找我培训提升,但严重拉低指标者要果断剔除,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健康发展,最终成熟。
二、团队员工关注度
作为团队经理,要时刻统筹大局,把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为员工谋取福利,多聆听每一位员工的声音。员工上班公司给钱天经地义,但对于90后的员工,挣钱已不是全部所需,对于她的关注度可能更有利一些。换了发型买了新衣服,大榜排名提升了一名等等,适时的赞美,表达出来你对他的关注。在班前班后会把每一位员工的优点大声的讲出来,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团队的有用之处,鼓励员工积极向上发展,参加骨干员工等其他竞聘培训,从而为咱们项目的长远发展培养新的人员,注入新的血液。只有时刻关注员工,关注他在工作中的情绪变化,关注他在生活中的点滴,及时为员工解决烦恼,试问在这样的团队当中,又有哪一位员工想走呢?
三、团队及个人目标
要时刻关注整个团队在项目中的"地位",例如每周、每月、每个季度,我们的排名以及目标达成情况,随时掌握目标达成进度,及时做出工作调整。团队有目标,员工个人才会有目标。团队赢个人赢。没有目标的团队,是一盘散沙,每个人只会自顾自的,没有团队意识团队荣誉感。开运营例会,很重要的一点是本月各团队需要完成的任务量,各团已经完成多少,由团队大目标分解到员工小目标。如此工作才有劲头,不是吗?试想每天工作无所谓,混一天是一天,又有什么意思呢?而且90后的员工,一直是在质疑声中,你需要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感,达成目标的时候会让他们更有斗志,团队会形成向上的劲头。
四、团队激励
篇5
关键词:法 正义 法理学
相对于以前本科时学法理学的感受而言,研究生课程中老师给我们讲授的法理学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法理学无论从宏观上的架构,作用,目的,现实中的窘境,还是从微观方面对某一具体制度的分析都使我们有更深一步的认知和感悟。
法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法学分支学科,涵盖极广。由于本人对法与正义比较感兴趣,故本文就以法与正义为视角来谈自己重读法理学的心得体会。
一、正义的概念
1、正义概念的历史分析
何谓正义,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法学家、哲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正义作了不同的界定。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第一次对正义概念做出了定义,表述如下:正义乃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西塞罗也曾把正义描述为:使每个人获得的其应得的东西的人类精神取向。谈到正义,就不能不提及亚里士多德、罗尔斯。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讨论正义的思想家,但他的正义观念却是古代最具有影响力的观点,他对正义所作的分类,即分为“分配的正义”与“矫正的正义”,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以“善”为出发点,他把“善”看作一切追求的终极,善又表现为美德和正义。正义是善的一个组成部分。正义是“关心他人的善。因为它是与他人相关的。”在他的伦理学中,详尽阐述了自己的正义观。他认为正义是一种中庸,一种完全的德性。另一方面,又将正义与平等联系起来,这是他正义观的最显著特征。在他看来,正义寓于“某种平等”之中。“简言之,正义包括两个因素――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大家认为平等的人就应该配给到相等的物”。亚氏的平等观念是以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为前提的。他说的平等是指平等的人受到相同的对待,不平等的人则根据具体情况得到不同的对待。可见,他的平等观念中容忍了不平等,由此他所阐述的正义实质上仍是奴隶主阶级的正义。他的正义观在历史上的影响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这与他将平等视为正义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后世的思想家在讨论正义问题时,都毫无例外地将正义与某种程度的平等联系在一起。然而,他的理论也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首先,他的平等观念中容忍了不平等;其次,一个社会在分配权利义务和利益时,仅仅根据均衡平等原则,做到以相同的方式对待相同的人,将相同的事物分配给应该得到相同待遇的人这一点是不够的,还应该保证社会上每一个人拥有基本的自由和安全保障。而这正是现代正义观念的核心。
约翰・罗尔斯以其《正义论》而誉满世界。他所阐述的社会正义论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正义理论。”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和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①罗尔斯认为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是首要的正义。所谓社会基本结构是指政治结构和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安排,即指一整套的主要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罗尔斯提出作为一种正义理论,必须首先提出并证明一套公正的与社会基本结构必须符合的正义原则,然后将这些正义原则适用与社会基本结构问题。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原则不是先验的,是人们选择的结果,人们于“无知之幕”背后所选择的。正义原则主要有两条。第一原则涉及基本自由的分配问题,指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基本自由且这些基本自由应尽可能广泛即“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原则又包括“差别原则”和“机会公平均等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结合现代社会的社会状况而提出的。它强调自由的优先性,并且有别于以边沁为代表的古典功利主义。罗尔斯反对边沁的功利原则,强调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他的正义论还反映了一种对最少受惠者的偏爱,一种尽力想通过某种补偿和再分配使一个社会所有成员都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的愿望。总之,在罗尔斯看来,自由是第一位的,而平等又是不可缺少的。罗尔斯的第一原则讲的是对自由的分配,这多多少少带有亚氏的分配正义的影子;而他的第二原则实际上讲的是平等,即通过一定的方法纠正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尽可能地达到平等,这又有点类似亚氏的矫正的正义。
2、正义概念的建构
当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法与正义时,笔者的大脑一直就不自觉的在想如何定义正义,我认为,正义概念是一个双层模式(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永恒不变的方面即静态方面):正义概念包含自由、平等和差别三原则。其中自由是就个体(个人)内部而言的,平等是就个体之间而言的,而差别是结合了个体内部及之间的关系。第二方面(现实实践中即动态方面):每个时代,每个时期,每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正义概念和标准都不完全相同,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它,相反,而是应与具体的历史背景相联系。
二、法与正义的关系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具体体现为以下方面:
正义是衡量法的尺度之一,对法起积极推动作用。法本应该体现正义,但并非所有的法都是正义的。如果法本身体现了正义并与人们心目中的正义理念是一致的,法就将得到人们的有效遵守;如果法与当时社会的普遍正义相悖,那么它就不被人们所接受而束之高阁。因此,法律要接受正义的评价。
正义是法的理念,又是其基本价值目标。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对不正义的惩治是实现正义的手段。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通过复仇式的惩罚来满足人们对正义的维护。当人类跨入了文明社会后,法律制度被确立起来以实现对不正义的惩罚,对正义进行维护。
法是实现正义的保障。正义主要通过法律体现。原因在于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普遍性和国家强制性。首先,正义观念转化为法律观念,然后用法律观念指导法律规范的制定。通过立法来规定社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利益进行合理配置。这就完成了“分配的正义”原则的具体化。同时,法律还确定了一套和平和公正解决冲突和纠纷的程序和规定,亚里士多德将这些规定称为“诉讼的正义”,将其与“分配的正义”并列。
三、正义是法理学的永恒追求
从法的产生看,“人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固有的评价导致了习惯和惯例的发展,后来导致领导者和国王决定的发展,最后导致规定特定范围行为的原则和规则的明确的说明的发展。”从法的本质来看,无论是强调阶段性还是社会性亦或国家意志性的观点,均与相应的时代、特定的国家对正义的评判分不开。从法的特征看,权利与义务是法的主要特征,而正义是一个以权利为基础的价值目标。正义要求我们确保每个人获得他所应得的权益,正义还要求我们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应的待遇,使每个人各得其所。因此,在立法上应体现正义,司法上要保证正义。
立法应充分体现正义的要求。任何国家的存在及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都必须以广泛的立法为前提。立法是将一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成为规范性文件。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定的正义要求被提升的过程。由于人们是否接受、是否遵循一种法律规则体系,主要取决于人们自身对正义价值的理解和追求,取决于法律规则体系自身所企图建构的社会秩序状态是否包含着人们所理解的正义精神,所以,立法者在制订法律时就不得不考虑人们的正义价值观。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群,他们的正义要求是有区别的。吕世伦教授认为:“认识和协调利益是立法的核心内容,法是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的产物,作为社会制度最核心组成部分和最广泛表现形式的法,如果从其产生根源、发展动力、调整对象的角度看,实质上就是利益制度,即保障和维护利益的制度。任何个人、集团、阶层、阶级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在人类追求正义的历程中,无数圣贤哲人也曾力求设想在法中体现所有这些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所以,作为立法者在立法时要充分体现各个法律主体的利益的公平分配和利益的终极保护。
司法上应切实维护正义。法的正义价值主要体现:一是法的制定正义;二是法的实施正义。立法的正义并不会自然地转化为实施中的正义。一般情况下,法律实施是落后于法律的制度,要实现社会正义,关键是法律实施过程中是否能保障正义的实现②。法律实施包括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前者指只要人们不有意识地规避和违反法律,法所追求的正义就实现了;而后者则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立法正义是适用法律正义的基础,司法正义是立法正义的切实保障。
四、结语
叶塞亚曾说:我们的正义就像一件肮脏的外衣。但是对我们而言正义毋宁是美好的追求。正义是永恒的,尽管它在历史变迁和时代进步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变化着。人们要求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尽管不可能绝对实现,但经由一代又一代努力地认知自身和改造世界而追求着这个祟高美好的目标。
①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②何家弘司法公正论中国法学,1999(2)
参考文献:
[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出版社,1999.
篇6
用地规划科副科长 罗玉华
听完陈慧丽同志先进事迹汇报,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江岸国土资源和规划分局系统每个干部职工心中。特别是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她展现了一名国土规划人对事业孜孜不倦的精神面貌,向社会传递了无限正能量。她就在我们身边,她是我们大家的骄傲,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舍小家 为大家 争创一流服务
慧丽姐的敬业精神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目前各界高度评价她为 “纸条姐”,有为她的“公仆”意识鼓掌的,有认可她“零距离”工作模式的,大家都一致称赞她件件小事暖民心,将平凡的本职工作做到了极致。见到这些评价,再想想身边的朋友们办证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慧丽去”,我们衷心地为她感到欣慰!
工作中,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有一次,她居然在单位摔倒,导致左臂骨折。作为她的几位好姐妹,我们晚上去看望了她,并心疼地抱怨她怎么这么不小心。听完她解释,这才知道她是匆匆忙忙从窗口赶回分局,又急急忙忙趁午休间隙找分局领导签档案时摔的。就怕耽误群众的事儿,心一急,脚一滑,竟自个儿摔楼梯上了。哎,我们也不好意思责怪她了,就安慰说:“领导对你很关心,窗口现在也已经派人去了,你先养好身子,别太操心了,好好休息吧!”结果她答:“真不放心,这段时间任务量大,我给领导同志们添麻烦了!”我们当时真是感动,自己为工作摔了一跤,还想着工作,还想着别人。果真,不到一周,她手臂打着绷带又上窗口去了!当时,就在想,她还真是爱上了窗口,把群众当亲人,不见还想得慌,就是忘记了想想自己,这份责任心可真了不起!
现在,慧丽姐更忙了,忙着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忙着介绍她心爱的窗口工作,忙着展示着她奋斗的足迹。做为国土规划基层公务员,她已经成为一面旗帜,通过窗口架起了党与群众心心相映的桥梁,展示着国土规划人为人民服务,践行党群众路线不变的宗旨!
二、树榜样 学榜样 当好人民公仆
我们规划国土人更应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学习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她一直坚守“窗口”工作第一线,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情系百姓、服务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根本出发点,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务实进取,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我一定要以她为榜样,争做一名踏踏实实、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基层公务员。
学习她爱岗敬业的扎实工作作风。对通过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她十年如一日在窗口勤奋工作,10年写下万张便民纸条,工作时把好关,但同时在办事人角度“不懂拒绝”,带伤率团队提前完成“超常任务”。我一定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胸怀全局、服务群众的大局意识,争创一流、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克已奉公的工作本色。
学习她争创一流的团队意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从调动全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入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紧紧团结和带领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精、敬业精神佳、服务意识强的队伍,并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增强队伍活力,不断争创佳绩。我一定要以她为榜样,增强大家与团队共荣辱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提升团队力量,在团队中求进步求发展。
三、学先进 赶先进 再创工作佳绩
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通过学习身边先进人物,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要更加鞭策自己,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围绕分局的工作目标,立足本职岗位,用力、用心、用脑,尽职尽责地干好工作。工作不只要求过得去,还要求真、求细、求效果,自觉向高标准、严要求看齐。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仅自己分管的工作要高标准完成,还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作开展的多方面能力。
篇7
关键词: 基护教学 有备而教 教无定法 教有所得
1 教而有备
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1]。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护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护生的准备主要在于对书本的预习,预习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教师在上节课结束前必须布置好预习工作,让学生在课前先熟悉好教学内容,将自己无法弄懂的内容圈出,以待课间提问,这样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知识和培养其自学能力;作为护基老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适当加入自我见解,找出重点、难点和考点,分配好有针对性讲和泛讲,调整好预期授课的时间分配,理清大概的提纲,同时翻阅大量信息材料,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病例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配备与课堂内容相适合的教具。
1.1 按年制和护生掌握能力备课
现在护理的教学年制分了好几大层次,就我校来说,便同时存在中专、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这三种学制,细化后又包括初中毕业起点和高中毕业起点。根据学龄层次和基础的不同,护生对理论知识操作的掌握也略有差别。故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点,学龄层次低的备课得更加详细、分析清晰、逻辑合理,导课生动、叙事活泼、投其所好,学龄层次高的备课则可有所收敛,在解惑之余着重开发护生的举一反三和自学归纳能力。
1.2 按执照考试要求备课
护士执照考试对护生来讲是一个可预期的难关,尤其在2008年新的护士条例颁发以后,分数线的设置和考生的范围扩大更加重了护生的心理负担。于是有目的性的教学对护生而言无疑像注入一针兴奋剂,极大地提高护生对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护基老师要参考每年执照考试的大纲,针对性的分析考点,让护生有备而学。
以上是关于理论的备课,主要体现在个体方面。而实验教学的备课最好是全体教师集体备课,掌握实验课实验内容如概念、目的、用物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规范操作流程和方法,让护生不会因为每个老师示教的手法不同而有疑问。
2 教无定法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
各种教学方法在护基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胜枚举,常见的有提问教学、案例讨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课后作业教学等,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比如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具展示教学、投影仪教学和当下热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在护基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多样,教学手段必须灵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选择。切忌墨守成规,也切忌乱无章法,最好将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的揉和在一起,如下面这堂理论课:方法上先以提问为导入课程,吸引护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后在叙课的中间插入相应的案例,给护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慎重(如腰穿后未予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后发生脑脊液外漏后的严重后果),若有演示性质的课程(如入院和出院护理)可让护生上台演示,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并安排一段自学内容让护生堂下学习后进行总结概述,在课程结束前将本堂课的整体内容进行一下归纳,当场出题考察护生掌握该课的程度,并布置课后作业给护生加以巩固,同时指明复习和预习的内容;手段上既采用多媒体教学,在重点部分又同时借助板书教学以及教具展示,必要时超链接网络信息、视频等充实教学。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不断改良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为目的,教学用语专业化,在课程中辅以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充分将理论结合实践。
注意学生的互动,在每次实验教学结束前都予以总结及抽查,并让学生自述该项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操作步骤,加深其印象,对掌握一项操作起到了很好的巩固记忆作用。教学操作中严于律己,做到操作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及三查七对操作原则。在分组练习时巡回查看,对操作有误的学生及时予以指导,绝不允许有学生经过操作学习后还无法掌握的现象发生。在教授学生操作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学生专业理念,让她们养成严谨慎独、吃苦耐劳的品格。教学上一般采用的是示教—分组练习—指导—小结模式,但这些模式不要固化,需要经常改变,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比如让护生先试着操作一次,由其他学生讨论指出问题,并就此予以指导;或者加入竞赛机制,让护生更有动力反复的练习操作;再或者由一个护生口述一遍操作流程后,由另一护生立刻按此操作一遍,由此鼓励了护生的自主能动性。上述种种不管如何应用,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比如理论教学主要培养的是护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而实验教学则主要培养的是护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
篇8
人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因为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可以触发灵感。这里的学习,不仅指从书籍中,还有他人的讲话,外出考察等方式。12日上午,我参加了全县小学教研工作例会。会议上,教研室宋主任,教育局黄局长,高屋建瓴地向我们介绍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形势,介绍了参观杜郎口中学的感悟。其中,黄局长介绍的杜郎口中学班级管理的一些细小做法,使我深受启发。
一、杜郎口校园环境印象
黄局长介绍说:走进校园,我们看不到地面上有一团纸,一片树叶,能用一尘不染来形容;走进教室,窗明几亮,教室里没有一点杂物;学生做操,服装统一,井然有序;学校外面有一间很大的厕所,进去后闻不到一点难闻气味,反而有一丝香气。他只是例举了这几个例子,相信,走近杜郎口中学,会发现更多。这样的教学环境,难道不是我们向往和追求的吗?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喊了许多年,也做了许多年,但是,一直以来,问题仍然是问题,什么原因?
二、杜郎口班级管理的细微做法
原来,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注重细微,把每一件细小的事做到极致。第一,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采用网格化管理。所谓网格化,就是把学校、教室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块儿。比如:教室内的每一套桌椅,就是众多网格中的一个格子。这个格子内的卫生,指定有一个学生负责。教室内的空调、窗户,都是格子之一,卫生、开关有专门的学生负责。操场里的卫生区域,也有指定的班级、指定的学生负责保洁。因此,走进校园,你可能看到有些学生在操场里捡拾纸屑,有同学在教室里擦洗窗户。这种网格式的管理,使班上的学生都成为主人翁,具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使得校园、班级洁净明亮。第二,制订细致入微的班规班约。每个班根据本班的实际,主要针对本班存在的具体问题,由学生自己商量制订班规,大家都要遵守。这些班规十分具体,比如:不准给他人起绰号、上课不和同学说与学习无关的话等等。通过班规的约束,使得一些学生不良习惯得到纠正,最终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纪。第三,管理体现严格。学校对班级的管理十分严格,学生做广播操,值班的领导、学生会的干部都要认真检查,操做完了,当场通报,每周考核,奖罚分明。正是因为管理者的严厉无私,才形成了整齐划一的校园风景。
三、带给我的思考
篇9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转贴于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篇10
关键词:教材内容 师生关系 教学方式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基础学科,学生从初中已经开始了对它的学习,可以说,对高中的物理教学是有利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要求都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了解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过程与方法,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和今后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立足课堂,准确定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求由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结果,更要过程,发挥课程教学的效益,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为、所思、所想、掌握课堂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课改工作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善于诱导,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三、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要和学生共同在“渔”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和成功感,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建议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活动,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实验探究、科学世界等,。物理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提出的各个教学目标,深刻领会编者在教材上设计每一项内容、每一个活动的出发点和意图,改变物理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努力实现物理教学的三个转变:
1、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
重视结论的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直接作用,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解题乱套公式,形成“高分低能”的趋势。而重视过程教学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的途径。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现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把物理概念和具体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重视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抽象、实验、概括等探索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2、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必要的解题训练是学会初步应用的基本需要,但过于强调解题训练,热衷于题海战术,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保持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亲近和热爱,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勇气,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物理原理。物理教学不仅教会学生解题,更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探索兴趣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定向思维的培养,而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中必须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问难,使学生品尝到标新立异的乐趣,从而保持终身的探索兴趣。
四、善于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的自主化,变“学会”到“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