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演讲稿范文
时间:2023-03-22 00:2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普演讲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演讲人:游南嘉
演讲日期:2010年5月30日
演讲地点:武汉市少儿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江岸区育才一小二年级(8)班的学生游南嘉,(范_文_先_生_网)我的演讲主题:树。非常高兴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学习并分享关于“树”的知识。树,大家司空见惯天天都能看得到,但是,大树是如何成长的呢?大树是怎样为人类做贡献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什么是树
树是木本植物的通称,又称乔木。通常树比较高大,在距离地面较高处分枝。像所有的植物一样,树的生长离不开空气、水和阳光。
一颗树由树干、树枝、树叶和埋在土壤中的树根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作用,都很重要。
树干——树干是树的主体部分,覆盖着树皮,分枝形成树枝。树皮的外层由死去的组织形成,对树干起着保护作用。树干每年都会长高,长粗。
树枝——树干分枝形成树枝。树枝朝各个方向生长。每年树上都有新的树枝长出来。
树叶——树叶长在树枝上,和树枝构成树冠。树叶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树木生长需要的能量。
树根——树根通常生长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水是树木生长的必须物质。树根还起着将树木固定在土壤中的作用。
1.树的一生
树是有生命的。和所有的生命一样,树的一生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即使是参天大树也是由一粒小小种子长成的。
①一颗新树诞生于一粒从树上落下来的种子。这粒种子也许是某只动物,也许是风、也许是水流将它带到这里的。种子萌芽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要求一定的温度。
②种子萌发后,长出胚根。胚根扎进土壤,吸收水分。随后幼芽上长,顶出土面,吸收阳光,为小树的生长制造养料。
③小树又叫树苗。树苗在阳光、空气和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④小树长成了大树,随后开花、结籽。
2.树的种类
各种树木的形状和大小差别很大,主要可以分为针叶树、棕榈树和阔叶树三大类。
针叶树——针叶树的树干高大通直,叶片细长如针或呈线性。针叶树耐低温,主要生长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大部分针叶树属于常绿树,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针叶树的种子藏在松果内。松树、冷杉、雪松和巨大的红杉都是针叶树。
棕榈树——棕榈树茎干直立,没有分枝,叶子很大,像羽毛或扇子,簇生在茎的顶端;棕榈树的果实中包着种子。有些棕榈树的果实可以食用,如椰子和海枣都是人们喜爱的水果。
阔叶树——阔叶树的叶片通常比较阔大,绝大部分乔木都是阔叶树;阔叶树阔大的树叶能吸收更多的太阳光,当然也更容易失去水分。一些阔叶树冬季树叶会落光。例如,橡树、枫树、白杨一到冬季,树枝就变得光秃秃的;有些阔叶树属于常绿树,如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冬青树和橘子树。常绿阔叶树一年四季保持有绿叶,叶片通常厚实,形状多种多样;阔叶树都是开花植物,都要开花后才能结籽。一些种子被风吹到远处安家落户,还有一些种子藏在果实中被动物们带到了其他地方。
阔叶树品种众多,橡树、橘子树、杨树、梧桐树??????等都是阔叶树种。
3.树是怎样“喝水”的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树木生长。水是怎样从根部到达大树顶端的呢?
让我们来做个试验。
准备材料:
新鲜的西芹
玻璃杯
食用色素(最好是红色)
操作步骤:
①将一颗带叶子的西芹的根切除。
②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食用色素,把西芹浸在其中。
③将玻璃杯放在阳光下静置15分钟。
④将西芹的茎切开,观察剖面是否有颜色。
4.树会呼吸吗
植物通过叶片上的小气孔呼吸,这些小气孔通常位于叶片的背面。
让我们来看看植物是怎样呼吸的。
准备材料:
新鲜的大树叶子
浅盘子
放大镜
水和太阳光
操作步骤:
①挑选一些绿色的大树叶子。
②在一个浅盘子中倒一些水。把绿叶背面朝上放进盘子里。
③将盘子在太阳光照下静置15分钟。
④仔细观察绿叶,你看见了什么了?
啊!实验观察结果,经过太阳光照,浸在水中的绿叶上不断冒出气泡来,这是绿叶在利用自己背面的小气孔,进行呼吸哦!绿叶呼出的每个气泡中都含有氧气。
5.树是氧气“制造工厂”
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绿色植物就是地球上的氧气“制造工厂。”
大树是怎样生产出氧气的哪?
首先,大树通过叶片上的小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其次,叶片里的一种叫叶绿素的物质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篇2
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开展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入试点专业,生源是中职毕业生。从生源来看,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学过高中物理,物理的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从高考的分数来看,数学基础知识也不扎实,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意义下的大学物理的教育将是非常困难,因此,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技巧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四年制高职本科《普通物理》课程建设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课程定位
《普通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普通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2.课程目标
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
(1)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公式和图象的物理意义,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物理结论。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既重视定量计算,也重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3)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物理过程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既重视科学家的发现,又重视发明家的发明。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课程内容和要求
为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同时兼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课程主要内容有物理学导论、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恒定电流、稳恒磁场、电磁感应和物理专题等教学单元。对每个教学单元从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教学情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专题讲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课程教学方法
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考虑所授学生是中职起点的高职本科,没有学过高中物理,高等数学基础为零,而大学物理中应用到微积分与矢量分析法,是学生感觉最难的方法,为使学生能顺利学习,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第一教学单元为物理学导论,引导学生建立“微元”的概念,将“微元”概念贯穿到整个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以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教学中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重在理解,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浙江省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才开始,四年制高职本科《普通物理》课程建设研究需要高职院校的物理教师不懈地努力,针对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不断地积累经验,努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彭振生,王桂英等.论大学物理课程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 宿州学院学报2013.10:66~67.
篇3
对老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我只愿做那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虽然它没有水晶的纯静,没有宝石的艳丽,没有钻石的光芒。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我们的新一代走在我们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前方,奔向四方,奔向远方。
初执教鞭的我站在讲台上,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面对着孩子们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在颤动。尽管这已不是第一次站在这里,以前的几次实习令我已经有了将近三个月的教龄。但面对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的心仍禁不住微微颤动,我的嘴角仍禁不住微微上扬,溢出了一丝微笑。那四十多双眼睛里传递着好奇,信任与敬佩。这一切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先前的担心一扫而光。然而我很快发现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之窗中也藏着狡诘,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上课时有的挤眉弄眼,有的指手划脚,做起了小动作。对此我当然是恕不可遏,将他们几个狠狠地训了一顿,此后我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泯灭,我的心又禁不住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了"灵丹妙药",熟知孩子心理的她告诉我,其实小孩子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和老师亲近,希望老师能注意他的心理,而在你忽视他时,他便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你的注意。 哦,原来是这样,多可爱的孩子!我释怀地笑了,心头的阴郁一扫而光。 慢慢地我从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爱心去和学生交朋友。我还使用一系列奖励措施:发小博士记分卡,名字上光荣榜,谁是总冠军等等,尽量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怎能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很快我与孩子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在工作上我也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天提早到校,晚上摸黑回家,将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家! 平时做到主动听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龊每魏蟮恼记工?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我在业余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除了阅读自己订阅的杂志之外,我还大量翻阅学校现有的教育杂志,并认真做好理论笔记,不断积累,不断给自己充电,扎扎实实打基础,为做了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而努力。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
篇4
论文摘要: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省20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体育学分制情况等8项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反映了目前我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选项课可选性一般、与体育学分制的实施联系并不密切,致使体育学分制的实施流于形式而无内实质等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可开设多方位、多层次体育课目,以便于为体育学分制的实施斌予实质性内涵等初步建议。
1问题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培养“宽口径,实基础,重个性,善创新”人才模式的需要,同一学科中的不同课目之间,同一课目中的不同层面之间、跨校区、跨学科乃至跨学校选课是开放式教育等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在选科制、选课制的基础上,学分制是目前国内外高校较为普遍采用的、相对科学合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也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主导模式。高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高等教育思想和实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校学分制的进一步推广实施,高校实行体育学分制也将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省高校实施体育学分制的状况如何,体育课程设置、场地物质条件、师资力量等是否与高校体育学分制的实施相协调,是否有利于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己成为高校有关部门巫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体育学分制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和实施学分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省20所普通高校为调查对象,对涉及学校性质、类型、规模及隶属关系等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调查,本研究指标设计均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逻辑推理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选项课选项方式与可选择性、选项课编班方式、是否采用体育学分制以及采用体育学分制的类型、计量评质方式、实施背景等八项指标进行研究,数理统计运用SPSS(6.0)统计软件包完成。
3结果与分析
3.1我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体育学分制等内容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高校体育课程泛置以一年级基础课、二年级选项课的模式为主,占52.6%,主要课目有篮球、足球、健美操、排球、武才、网球和体操;选项课选课方式主要通过体育行政岁在任课单元内选择,占57.9%;有77.8%的体育人师认为学生在体育选项课方面的可选择性一般有80%的高校实施了体育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占73.3%,完全学分制占13.3%;在实施体育学分制户:高校中有40%实施了绩点制。
3.2影响我省高校实施体育学分制的王要因素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影响我省高校一施体育学分制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体育场地设施、师资能力、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的安排。
3.3不同学校对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一育学分制等因素的影响
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在体育学分,实施的背景方面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综合性大学与非综合性大学在编班方式、学分制类型及实施背,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学校规模与体育课程设置及毛用体育学分制方面没有差异(见表1)。进一步分行表明,不同性质、类型、规模的高校在是否采用体;学分制上也不存在差异。
3.4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体育学分制情况等因素间的关系分析
体育课程设置与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有密切关系,而与选课方式、编班方式、关系不密切,反映了目前我省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尚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选课方式对编班方式、课目的可选择性有直接影响作用,课目的可选丁:二性与学分制的类型关系非常密切,完全学分制可上性更强。其调研结果见表2。
4建议
4.1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大多采用一年级基础课、二年级选项课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绝大多数高校多实施了体育学分制,以学年学分制为主。
4.2进一步分析表明,目前我省高校存在体育课程设置、选课方式等和体育学分制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反映了我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选项课可选择性一般以及学分制管理只流于形式的现状。
篇5
读书伴我成长演讲稿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中可以找到“宝藏”,可以找到:“黄金”。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小时候,我连书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居然迷上了书。我最早读的书,当然是《安徒生童话》了。那本书的
由来,在我的记忆中已经很模糊了,似乎是在家里发现的。起先是被它那美丽的封面和插图所吸引,可当我翻它时,里面的故事,像磁石一样深深的吸引着我。从此,脑海中便有了这么一个记忆: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一个春天的午后,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看书,静静地坐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收起那最后一抹美丽的光彩。
长大了,书仍然是我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学海无涯,我坐在小舟上慢慢欣赏。书是海,我是快乐的小鱼,自由自在地在书海里畅游;书是天空,我是快乐的鸟儿,在天空翱翔。从《西游记》到《红楼梦》,从《女生日记》到《淘气包马小跳》,从《爱的教育》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实用文摘》到《儿童文学》……我读得津津有味,正是因为书的帮助,将我单调的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书,我吮吸着,享受着。她似美酒一般让我陶醉,让我沉迷。我拜倒在她那难言魅力之下。我没有任何力量来抗拒书对我的诱惑,没有任何勇气来抗拒阵阵油墨馨香。
读书伴我成长演讲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书,打开了我心灵的窗口;是书,给了我丰富的知识;是书,让我认识了许多动漫人物;是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是书,让我了解了世间的喜怒哀乐。书是我形影不离的朋友。
我三岁时,爱看那些小小的漫画书,虽然不识字,但是那些图片也看得津津有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哆啦A梦》。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猫型机器人,它的口袋里有许多宝贝,什么东西都拿得出来,那小小的袋里竟能装那么多的东西,真是太神奇啦。每次一看到它,我就特别羡慕,也常常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喜欢上了童话书,书中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常常让我牵肠挂肚。妈妈见我喜欢童话,就给我买了许多本,每天只要手上有书,我就顾不上吃,顾不上睡。书占用了我生活中的一大半时间。这些童话故事,有的让我如醉如痴,有的让我泪落如珠。记得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对,它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看了许多的书,在小学三年级时,我的作文在班上是名列前矛的。
后来,童话一类的书已经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发现在学校附进有一个图书馆,每天一放学,我就奔向那里。其中有几本书是我的最爱:《水浒传》《刘胡兰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这些书我看了好几遍都不厌倦。看着看着,我开始研究其中的好词好句,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
转眼间,我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除了喜欢各种书籍外,我还喜欢上了英语。英语书中的图片,人物,单词,我都觉得很有趣。老师没有教,我就尝试着自学。嘿,一些音标,单词,我居然自己就会读了,真有趣!
年龄在变,人也在变,兴趣也会变。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将来当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
读书伴我成长演讲稿
书是类指挥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我从呱呱降生开始便与书有着不解之缘:哺育我们的婴儿教育书;父母讲的故事书;哑哑学语的 未来是我们的 识字书;学龄前的连环画;上学时的课本;课外的各种散文、作文选、科普书、历史书和许多名著。
可以说书在我的成长中是比不可少的。 为崛起的中国喝彩 因此,我分外喜欢读书。尤其爱在傍晚和清晨读书。晨曦初露,斜椅桌边,任窗外黄叶如花,离 愁飘挂,我的新却固守着与书的约定。 读书活动之名人名言 或在傍晚,独坐窗前,听窗外西雨如诗,看书中人生如戏,“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 无奈抉择,“卧薪尝胆数十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韧毅力,“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怎样阅读中外名著 的绝代风华,无一不让我惊叹!行行文字仿佛片片美丽的音符,奏出一曲曲深邃而悠远的天籁。 日复一日,我就这样在一片书香中体味着作品的精髓,艰深的文字不再是理解的障碍,读书对于 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需要, 而不是一种负担。 上小学前,我已可以独立看一些故事书了。 低年级时候,我识字已经很多了,便迷上了课谱书籍,妈妈就帮我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 厚厚的几本,宇宙气象,人类文明,世界地理,这些知识书上都有。
每书中的每个问题都说得非常详 细,真使人爱不释手。在如饥似渴阅读同时,我家又住进了一位新朋友——《新实际中国少儿十万个 为什么》。这套书又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一次,老师在《美丽的海底世界》时,让我们自己更具体地介绍海底生物,我回忆起了在《新世 纪中国少儿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的海龟生活习性,便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同学们听。当小老师的滋味 真好,但这还得归功于我的书朋友呢!!
现在六年级了,我当然回更注意的去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作文集、从文章中我不仅积累了许多好 词好句,也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渐渐地,我的文章已不再只有春花秋月、夏晓残冬了,飘忽的文笔中也多了几分沉稳、包容,学 会了如何在多变的生活中使自己拥有超然而豁达的气度,有人惊讶于我的转变,而我的回答仅是淡淡 一笑:“都是书的功劳。” 逝呢?靠的只是自己抓,抓住了 知识,抓住了今天,你就抓获了生命,抓住了未来。
书将继续伴我 成长,伴我生命之光环。
读书伴我成长演讲稿
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毫无疑问,读书是我们青少年获得全面成长的第一课。我们共同读书,与书为伴,与经典为友,开拓视野,从而享受读书与生活的快乐。
我从小喜欢读书,漫游在故事的海洋里。比如说我很喜欢读《木偶奇遇记》和《鲁滨逊漂流记》,里面讲了老人做的木偶不好好学习,逃了以后的事,还讲了鲁滨逊在一个无人的荒岛上怎样生存的故事,学习到勇敢顽强的精神,都很有意思。我还喜欢读《神奇校车》这套漫画科普书,讲了弗瑞斯小姐带领她的学生们到海底、地下、蜂窝、人体这些神奇的故事,而且乘坐的校车也会变各种各样的形状,有昆虫、鱼、飞机等等,这部书我十分喜爱,而且通过它,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让我知道要刻苦读书,让我懂得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在我成长上学的时候,我买了一本跟语文书配套的拓展阅读,里面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生命的壮歌,其中的《生命桥》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年轻羚羊在悬崖中间时,蹬了一下老羚羊的背,飞跃过去,老羚羊自己却坠入山间,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少知识。
我的生活中总离不开读书,因为我发现,读书比我以前玩的电脑游戏有趣多了,我不仅在故事的海洋中漫游,更能在其中获得很多的知识面,了解很多道理,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伴我成长演讲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啊,一本好书,带给我的是快乐和幸福。从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要从别人的身上找出优点来学习,找出缺点来改正。孔子也在处处践行自己所说的话,他拜小孩项橐为师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孔子作为一位学问大家,有疑惑时还要向别人请教,我辈更应如此。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可贵精神。我要让这些话长记在心,让它们激励我、督促我。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乐羊子妻劝学》这个故事。写的是乐羊子外出求学,中途弃学回家,乐羊子妻剪断织机上的布,劝诫丈夫做学问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和做事要专心致志,只有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是啊,做一件事必须要坚持到底,学习也应如此。暑假期间妈妈给我报班学习电子琴,开始的几天我兴致很高。等新鲜劲一过,我决定放弃不学了,觉得练琴很乏味也很辛苦,妈妈便讲这个故事给我听,我受其启发,咬牙一挺坚持了下来,三十多天的学习愣是一天没误,最终还受到老师的表扬,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呀。
篇6
2、正文
大家好!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人们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我们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每个同学。“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我们迅速将书包顶在头上“嗖”地往外窜,每个同学都不想落后,发疯似的往操场上跑去,老师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维我们还要多看防震减灾的书籍。把防震减灾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地震来到时,人人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防震意识。
篇7
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59岁,平均年龄65岁以上的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在各省市的中小学和高校,乃至政府公务员群体的认知中,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已成一个品牌,是如今社会上开展科普宣传的一支活跃的队伍。作为该团的创始人、第一任团长、现任荣誉团长,钟琪老人回首建团路,如今说来还是心潮起伏。
刚退休就接了一个大难题
现年76岁的钟琪老人,是中国科学院的退休老专家,用她自己的话说,退休10多年,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组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
时间回到1997年的春天,钟琪老人刚退休不久,一个艰巨的任务又落在了她的肩上——搞科普。那时候,书店里满是复习提纲、升学指南之类的书,科普书却少得可怜。科普怎么搞?是个大难题。接了任务,钟琪找了两个朋友帮忙,一位是老领导陆绶观,一位是条件局副局长王永乐。我们3人一般用星期天开会,地点通常是我家客厅,天气好时就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畔。钟琪和几个老朋友讨论了一次又一次。“为什么不成立一个科普演讲团,让科学家用演讲的方式与听众面对面?”——一个想法从钟琪的脑海中跳了出来,就这么办!就这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应运而生,这在当时是一个崭新的创举。它的成立,让很多老科学家们开始了充满欢乐的科普新旅程。
建团初期,演讲团的科普重点放在中学。由于缺乏经验和必要的联系,开始时连中学的大门也摸不着,后来干脆买了部北京市电话号码本,照着上面的学校地址一个一个邮寄去科普演讲团的简介。因为我们对科普演讲没经验,又没什么书可参考,不敢在北京全市推开,所以选择先在北京市海淀区试点。为了在北京市海淀区推动这项工作,争取海淀区教委的支持,当时年近6旬的钟琪骑着自行车去找海淀教委的办公楼。不久海淀区教委有个会有20多位校长参加,会后给了钟琪10分钟介绍演讲团的情况,这就是演讲团的第一次宣传活动。钟琪说:“我们就这样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地开始了在海淀区各中学的科普讲座。由此,从第一位专家试讲,第一次科普团的宣传活动,第一次的正式报告,到第一次去外地做科普报告,演讲团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挑团员比挑女婿更严格
在采访中,年逾古稀的钟琪对创建之初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5万元启动资金,没有办公室和任何办公设施,中国科学院老年科普演讲团就这样起家了。钟琪与陆绶观、王永乐共同研究了目标、宗旨、对象、成员资格与“入团”的评审办法,开始组建队伍。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从建团开始,钟琪团长就制定了一系列遴选团员的标准,光有学术水平还不够,哪怕你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著作等身,还要看你课讲得是否深入浅出、通俗生动。
首先是要热爱科普事业,还要人品好、有深厚扎实的科技背景、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没有口音、有团队精神。团员遴选也有严格的程序,在由个人申请或他人推荐后,演讲人要经过拟定科普演讲提纲、聆听学习老团员的科普报告、准备科普演讲PPT、试讲、多方代表评议、大家帮助修改、再试讲等环节,合格者才能最后走上讲台。有的人虽然试讲通过了,但是在学校正式做报告时,团里还要有人去听,再提意见,使之不断改进。如果讲了四五次效果仍不行,就淘汰了。科普有其自身的特点,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
因此,每当有人“申请入团”,钟琪团长提出要求,新成员要进团讲科普,就需要“过三关”:第一步审查演讲提纲,第二步在演讲团内试讲,第三步是到中学给教师或者学生试讲,只有这三步通过,才能成为正式的团员。
每一位能通过严格“考核”的科学家都不简单。在央视夕阳红节目的访问当中,主持人戏称钟团长挑“团员”比挑女婿还严格。“不论留下或是淘汰,凡是来参加试讲的专家,我们都十分敬重,因为他愿意为了做科普报告而来接受严格的评审,表现了他的气度。即使被淘汰了,也不失为一个有胸怀的专家。”钟琪说。
演讲团有了不少回头客
中国科学院老年科普演讲团从建团之初就提出了“科普报告要出精品”的目标,是要让听众感觉听科普报告是享受而不是负担。我们力图改变两种看法,一是科普不过是随便讲讲,谁有点知识都能讲的看法;二是听众认为科普没意思、太枯燥的看法。我们认为,科普工作不搞则已,要搞就要高质量,这样才能长期持续下去。科普对一个民族十分重要,只有高质量,才会有真正的、长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追求“精品”。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转基因、遥感、航天等高新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这就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同时,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孩子们运用互联网等手段拓宽了知识面,但对一些科学现象并没有深入了解,这就需要专家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演讲中不断增加前沿科技,让他们能更加全面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钟琪老人说。
为了满足更多听众的需求,专家们从内容到讲课形式不断地进行了完善。要求每位团员做到演讲内容年年更新,专家一年至少要修改两次演讲稿,把特色放在“新”字上,紧跟科学发展的前沿。比如我们在讲授遥感知识时,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这个学校的遥感照片,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事例,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经过专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努力,现在,中国科学院老年科普演讲团的演讲质量越来越“精品化”,听众们对科学的兴趣随之越来越大,做科普,也就成为这些专家们的最快乐的事情。其实,演讲团的目标并不在追求场数和人数,我们只追求质量。为了讲好每一堂课,我们还要求听讲单位限制人数,每场不超过500人,以二三百人为宜。“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西部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等系列活动,面向全国做讲座,由于讲座质量高,很多省市成了演讲团的“回头客”。
钟琪团长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严把质量关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升学压力大,能抽出时间听科普讲座是顶着学校和家长的层层压力的,同时,一场好的科普讲座会给青少年开启科学的大门,而一场劣质的讲座会断绝孩子们以后再听科普报告的可能。团员们都在努力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手法来阐释复杂深奥的科技问题,使科技知识能飞出“象牙塔”,“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创办至今,演讲团几乎走遍全国,无论是戈壁大漠,还是偏远山区,无论听众是几百人还是几个人,只要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将最精彩的报告献给听众。仅2010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就做了1079场报告。
播撒科学的花种
钟琪老人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播下一粒花种,迎来整个春天。我们没有这么奢望,但有一个信念是绝不动摇的——今天播下的种子,总会发芽成长的。”正是凭着这样的理念,一批批科学家走进演讲团,为公众播撒下科学的花种。
在建团之初,演讲团锁定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因为人们世界观的形成是在中学,中学时期对整个人生很关键。
“以前,对我个人而言,科学是庄严的、严肃的,因而也是乏味的,科学家也是如此。但是中国科学院老年科普演讲团的潘厚任教授用既风趣又通俗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太空人的衣食住行,从他那充满感彩的语言中,流露出他本人对科学工作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唤醒了无知的我……”
写下这段话的是宁夏灵武中学的一名普通高中生。在钟琪老人一个厚厚的记事本上,类似的来信摘抄还有很多。
“我对生物这门课不了解,学起来有种迷茫、无力的感觉,一直没有兴趣。就在这个时候,孙万儒教授给我们作了生物技术的报告,讲了国内外关于‘克隆’的历史、未来以及将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等问题……我深深爱上了生物,并且对孙教授非常崇拜,我立志将来也一定要为生物科学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宁夏西宁的学生说:“这是我上学以来参加过的最好的课外活动!”“西部学生的经济条件差,但是求知欲并不差!希望你们再来!再来!再来!”
山东诸城繁华中学高三学生说:“繁华中学做的最大好事是把你们请到繁华来。”
钟琪对记者说:“做科普对社会是很有意义的,我自己的人生观就是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我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对我一辈子都有用。所以我也希望科普教育可以影响我们现在的青少年,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真正成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
钟琪认为,如果你的科普报告做得好,让学生们信服,他们就很想了解你在人生观方面的看法。这时候,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才会逐步显现。
钟琪对记者说:“我们做科普,就是要让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青少年从小就意识到我国的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从小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钟琪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事例:有统计资料显示,在一年中,全国学生车祸死亡的有2889人,而这些人中85%是由于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是这些学生不知道交通规则么?当然不是。这些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社会秩序,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知识,而是缺乏科学素养。
其实,在平时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随地吐痰、乱丢口香糖、长时间地放水洗澡……
“我们做科普工作,不但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于现代人来说,科学素养太重要了。我希望我们科普演讲团专家们的真知识、真学问、真人格可以实实在在地感染一批年轻人,能感染几个是几个。”
“《读者》上曾有这样一段话: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素质,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当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质。”钟琪借用这段话描述了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本质所在。
一生事业的延续
“老科技工作者其实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有空闲的时间、丰富的经验,还有对社会充满热情的责任感。”钟琪说,这些以科技传播为己任的“高龄科普明星”们,无疑为中国科技界的科普工作做出了表率。
谈及科普事业,钟琪从不认为这是一个负担,除了收获了感动,他们也收获了健康的心态。一个人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名利的追求,就会很轻松;背着包袱走路,当然很累。钟琪老人说:“我们团提倡的是讲奉献、讲育人、不讲条件、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夕阳人干朝阳事业,自有一番激情在。”没有名利的拖累,大家心态平和,团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发牢骚,只讲高兴的事。一出差,大家一路欢声笑语。心态好,确实有益于健康。为了做好报告,团里特别强调报告的新颖性,要求大家更改专题最新的科学研究动态。于是,他们不断上网查资料,还要经常去书店、图书馆,不断修改完善报告内容,这就使脑功能不会退化。报告做得好,听众高兴,专家也高兴,听众兴奋,专家也兴奋,一兴奋,免疫力就提高了,所以大家的身体都不错。用钟琪的话说:“参与科普演讲,专家们不仅能保持大脑的活力、快乐的心态,也能提高专家们的免疫力。”
篇8
曾经,铁血男儿奋勇杀敌的怒吼;曾经,“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迈宣言;曾经,“坚持改革开放绝不动摇”的铿锵之声;每一个音符都让我们中国人豪情澎湃。今天,当沈浩精神传遍祖国大街小巷的时候,我们寻找到了属于这个时代凝心聚力的最强音。
沈浩光辉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部创先争优的生动教材。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国的农村基层干部,各级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都进一步向沈浩学习。学习他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责任、对待人生;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学习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作为新农村的工作者,我们深知,为大浦的腾飞奉献青春和汗水是我们的无尚光荣。我们也深深懂得,工作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崇高。正是有着这种全心全意为新农村服务和为集团当好助手的宗旨,我们加倍努力,不敢停息,面对工作中的种种矛盾,从不轻言放弃;面对重重压力,从不怨天尤人;面对各类风险,从不懈怠回避。“创先争优”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工作之中。
作为新农村的工作者,我们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深知,现在的工作岗位来之不易,这里有党的培育,有上级领导的关心、信任和支持;有工作伙伴的帮助、理解和关怀;更有自身的坚持不懈、拼搏奋进。因此,我们必须懂得惜岗、爱岗、敬业,学习和发扬沈浩精神,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让自己的青春年华闪光,要有立足眼前,放眼长远,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准备。
作为新农村的工作者,我们明白创先争优,从我做起。要在任何艰难困苦的长河中,坚定信念,不屈不饶,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始终相信一座不跨的大厦,必定有坚定的栋梁,正如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必有如沈浩这类高大光辉的形象支撑着。而在我们的大浦,同样也涌现出大批这样的模范工作人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把自己的奋斗目标融入到建设大浦乡村世界的伟大事业当中,一丝不苟地干好每天的工作。他们不在乎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因为他们坚信,真正的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在平凡之中他们也一样伟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日新月异的大浦新农村,在生机勃勃的科普植物园,在环境优雅的大浦绿洲,在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体验中心、北岛酒店、生态洗浴等一项项特色景点的建设之中,我们献出了辛劳与汗水,献出了无悔的青春!
夏季的科普植物园,地表温度高达60度,室内45度,我们仍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现场值班,忍耐酷暑。葡萄成熟之际,由于园内设施不完善,我们自己动手临时搭建工作台开展采摘活动,引导游客进行田园采摘体验,连续几月未休息的我们仍兴致高昂,尽最大努力克服有限的条件办好采摘活动。而作为负责园区接待工作的我,更需多肩负一份使命与责任,随时待命,为来园的每一位游客进行讲解,提供最优质服务。
创先争优,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有创先争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具体到每位工作人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张扬,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以新的观念、良好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的胆略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精神。
篇9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致力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的水务企业。作为集团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想就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述一下我心中的水务文化。
我想,在集团公司,每一个人都被我们“勇创大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所深深感染着。回想几年前,集团公司刚刚组建时,面对着7个不同体制的供排水企业,600多名员工,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我们的领导和前辈们没有丝毫胆怯,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过度的劳累使多少青丝变成了白发,多少脸庞爬上了皱纹。但是,正是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顺利地实现了体制理顺、干部配备、人员分流、资产重组、工资改革、规章制度和环境建设的七个一步到位,为集团公司后来的发展扎下了基础,确定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在集团公司刚组建不久,我市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杨家滩河的过河主管道被洪水冲断,造成了全市大面积的停水。危急时刻,我们的创业者没有丝毫的犹豫,硬是手挽手、肩并肩用人墙挡住洪水,将管道成功对接。在抢险期间,多少人几天几夜未曾合眼,多少人晕倒在抢险一线。这就是伟大的创业精神,是我们水务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必将被我们这一代乃至后来的水务人发扬光大。
在集团公司发展过程中,我们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敢为人先、唯旗是夺、追求卓越。在设施配备上,以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为例,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国内外一流水准这个定位,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就以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建设效率,高标准建成了第三污水处理厂。现在,第三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全市的环保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园林基地,成为全国公用污水处理行业的一大亮点。在信息化建设上,集团公司高标准建设了水务网站等信息网络系统,使办公、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几乎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和信息共享,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从一张白纸大步跃升至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在行风建设上,高标准建设了热线呼叫中心、营业网络收费系统、行业审批中心服务窗口、威海水务网站四个服务平台,提出了电话预约、用户征询、层级回访、内外监督和便民延伸等五大服务措施,实行全过程、立体式的快捷化和亲情化服务。集团公司行风排名由刚组建时的系统倒数第二名跃升至连续两年全市最佳,这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事例都充分说明了卓越是集团公司永远的追求,我们正在创造一项项卓越的业绩,也正在创造一个卓越的时代。
篇10
缘 起
南方都市报承办这个论坛,是其成长的一个必然产物。经过10年的发展,南方都市报已经成长为一个主流大报:自2003年的孙志刚报道后,南方都市报迅速成长为一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自2003年首家开辟都市类报纸时评版以来,其时评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舆论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当下的转型中国,一个负责任的主流大报,其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就是启迪民智、监督政府,而这不仅表现在每天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方面,也体现在自己实际的公民行动中,南方都市报举办这样一个公民讲坛就是最好的公民行动之一。
因此,在2007年5月,广东省委宣传部一位部门负责人找到报社领导,说省委宣传部及广东省社科联主办的“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已经举办了93期了,问南方都市报愿不愿意接手承办?因为他们认为,“社科普及工作要有生命力,关键在于传媒的参与”。报社领导当即拍板接下这个论坛,由报社承担邀请嘉宾、场馆费用等所有运作成本,由评论部及战略发展部来具体操办。这样,从2007年6月份开始,我们就正式接手承办这个论坛。
在我们给嘉宾的邀请函中,对论坛的定位有这样的一个描述:“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是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科联主办、南方都市报承办的一个公民大讲坛。它是一个面向全体市民的开放式公益论坛,目的在于培养城市公民、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而所谓现代公民,就是懂得常识并能用常识去思考的人。公众论坛的具体举办模式如下:在确定了每个月的嘉宾人选及演讲主题后,我们会在南方都市报社论版上发一个预告,然后就由听众自行前往,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嘉宾的演讲再由天涯论坛在网络上做预告和直播,演讲稿最后在南方都市报的评论版上全文见报。我们接手承办后的第一期就是由南方周末资深评论员笑蜀开讲的《博弈时代的新媒体》(2007年6月9日)。
成功的背后
在我们接手之后,公众论坛很快就火爆起来,成为市民和网民追捧的周末思想盛宴,也成为广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后来我们总结,公众论坛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以报纸时评版面为依托,关注当下的重大热点话题,形成一个现场讲坛、报纸刊载及网络直播的全方位联动。举一个最近的例子。4月12日,我们邀请著名学者秦晖来公众论坛开讲《城市化与贫民权利》。这个题目其实秦晖教授此前已经在其他一些地方做过数次演讲,但讲过后没有引起大家过多的关注,而这次在公众论坛演讲后,不仅引发媒体、网民对贫民区问题的热烈讨论,而且,北京学者还专门为此召开会议研讨此话题(5月10日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梁治平主持),最后,还惊动建设部出来回应(在2008中国南京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新闻会上,针对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关于深圳应兴建贫民区的观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从来没有想过建“贫民区”来解决住房问题)。演讲文章在4月13日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见报后,秦晖与陶短房又就这个问题在南都时评版上几次论战。秦晖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希望关于‘贫民区’的讨论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入下去。”
像城市化与贫民区这样的话题,本身已经是讨论过无数次的非热点话题,而秦晖的这个演讲此前也做过数次了,但都未能成为热点话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因为市民和网民的高度关注,公众论坛本身已经具备了炒热话题的能力。其他的各场演讲,比如2007年12月5日朱学勤开讲《激荡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2008年3月25日梁文道开讲《从“艳照门”看公众人物的定义与责任》、2008年5月10日徐友渔开讲《家乐福事件与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等等,都曾在公共舆论中制造出大大小小的热点话题。
论坛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南都时评长期积累的人脉资源。自南方都市报接手承办公众论坛以来,请来了一个又一个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登台开讲,而这些学者本身就是南都时评的专栏作者。尤其是今年4月份我们创办评论周刊以来,每期用两个版刊登演讲的主题内容,更是把公众论坛融合成为南都时评的一部分。这就为公众论坛与南都时评之间的协作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公众论坛的下一步发展和走向,其实也是南都时评下一步的发展和走向:我们的嘉宾视野能否更为开阔,从内地学者扩展到港台乃至海外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者?我们关注的话题是否能更为多元化,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如何兼顾?我们能否成为更为中立的一个意见平台,尽可能地排除自己思想倾向的制约,从而成为各种思潮互相激辩的一个公共平台?我想,所有这些都还有待继续尝试和摸索。
论坛搭建了公共表达空间
转眼间,我们运作这个论坛一周年了。在这一年的操作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其实是参与论坛的那些普通市民。
由于是开放式论坛,完全由市民自发前来参加,所以,论坛的参与者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既有前面说到的从增城骑车来听讲的民工兄弟;也有政府官员――上次论坛刚结束,一位听众上来和我交换名片,我仔细一看,“××市委组织部”;还有成功的企业家――今年1月5日茅于轼来论坛开讲,结束后我送茅老师去深圳,路上收到一位现场听众发来的短信,大意是“我是×公司董事长,得知茅老师的富平保姆学校出了事,愿意捐款1万元,以示支持!”大约过了1个多小时,我又收到他的短信,“已让秘书把钱汇到茅老学校的账号上,请查收!”
现代社会需要一个社会各阶层平等交流的公共空间,而当下中国恰恰缺少一个公共表达、公共交流的公共空间。我想,公众论坛的成功,一个原因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里,社会各阶层济济一堂,这里没有穷人、富人之分,也没有官员、平民之分,他们都是平等的讲坛听众,连座位都是“先到先得”,他们都是平等的公民,他们平等地在这个讲坛里听讲、提问和表达。如果问中国的公民社会在哪里,这就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吧!
在这个讲坛里,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切身感受到现代公民的理性。经常上网,尤其是经常浏览一些知名论坛的朋友肯定知道,茅于轼老师在网络上是饱受愤青们攻击的,因为他那篇坚持经济学常识的《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在中国,在网络上,坚持常识,常常就要挨骂。所以,当茅老来公众论坛开讲《制度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时,我非常担心现场会有愤青来闹事。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茅老刚进科技馆报告厅,满场听众突然集体鼓掌,向茅老致敬;在茅老演讲的过程中,听众先后鼓掌几十次;随后的提问环节,提问者与茅老之间也完全是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与辩论。后来我一直在思考,网络和现实,怎么区别就这么大呢?仔细一想,在网络上骂人,所谓“成本低、见效快,而且还不用负责任!”很多人在网上骂人,常常根本没看对方说了什么,只是看个标题,竟然“替富人说话”,就开骂了,完全没有理性可言。而在公众论坛,在周六上午,能够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一大早起床赶车来听讲的听众,自然会花时间详细阅读及思考茅老文章提出的问题,即便有不同的意见,那也是理性的批评,而非简单的谩骂和人身攻击。论坛的这种公共表达和公共交流本身,也会对参与者的理性提出要求:你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你也要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理有据,因为你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演讲结束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时,作为主持人,我都会提醒提问的听众控制提问时间,简单地提出问题,但常常提问者一拿到话筒就放不下来,甚至会争夺那个话筒,把提问变成了自己的演讲。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恰恰说明,这些普通人,他们有多么强烈的公共表达的欲望,却又缺乏公共表达的空间,因此,他们把论坛的提问变成了自己的演讲。
公民们听的,是这样一些表面上与他们的生活不搭界的大问题、大叙事――《国富国穷――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茅于轼)、《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朱学勤)、《消费社会的精神颓废与改革困境》(任剑涛)、《回望1917――俄国十月革命90年》(金雁)、《回归常识――关于现代化道路中的几个误区》(资中筠)、《俄罗斯知识分子给人类的启示》(王康)……但是,就是在这样一道道的思想大餐中,在一次次的聆听、提问与辩驳中,市民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在潜移默化地滋长。
广州市民陆伯是南都时评的忠实读者,也是公众论坛的铁杆粉丝,几乎每期公众论坛都能在固定的位置看到这位70多岁的老人(可见他来得多早)。陆伯不仅来听论坛,还经常送书送材料来报社,给我们这些编辑们,“这个材料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看!”过段时间他还会打电话过来,“何编辑,上次送的书看完了吗?有什么心得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