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校园范文
时间:2023-03-17 10:5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建和谐校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2、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3、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4、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兴办人民满意教育。
5、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把门关上。
6、让聪明与我们相拥,让可爱与我们相依。
7、和谐——唱响生命之歌;文明——点燃心灵之窗。
8、和谐与文明携手,健康与美丽同行。
9、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校园春风。
10、拐弯处,人生的转折点。
11、文明用餐,保持好心情。
12、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3、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14、微笑是彼此沟通的桥梁。/转载请保留
15、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
16、跟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17、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18、礼貌是人类文明共处的金钥匙。
19、留心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20、好少年=文明+价值+爱心+力量。
21、学生快乐成长,学校繁荣和谐。
22、健康校园,携手打造,文明风尚,同声倡导。
23、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24、温馨的家园智慧的学园成长的乐园美丽的花园。
25、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26、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再哭泣。
27、传承校根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28、让健康与我们相随,让懂事与我们相伴,
29、向不文明的行为说:”no!”
创建和谐校园标语(二)
1、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共处。
全员发展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和谐发展
2、善于创新,善于协作,追求卓越 和谐发展。
5、明天的成功是今天迈出的每一步。
2、养德养心,步步高升。用我们内在的潜力,激情成就新学年的辉煌!
3、新学期,新举措,师生共进,撒汗才能收获。
4、高目标,高要求,教学相长,拼搏方可成才。
5、潜心求知,踏实工作,促管理,牢记自身职责。
6、稳步推进,和谐发展,抓特色,再创五中佳绩。
8、用严谨的态度做工作,用宽容的胸怀待同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学习的精神强素质。
10、崇尚一流,高目标定位,争创省市优质学校。追求卓越全身心敬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1、开拓争先,新理念治校,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深化课改,教科研引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3、新学期、新起点、新高度、新挑战、新希望。
14、竖幅:追求真善美的教育构建现代化的校园
篇2
【内容提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校园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体现在上课质量和授课态度上。学生尊敬老师,也体现在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成果上。师生关系这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内涵。本文将从辅导员工作与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和谐校园;相互尊重;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一、 前言
师生关系如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先知与后学的区分。作为求知的学生,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既是古训也是常识。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就是对老师的最大尊重;作为施教的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且循循善诱,把自己最好的才学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就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自然也就会得到学生的敬重。
面对90后的学生,师生关系增加了新的内涵,不仅是授业解惑,我教你学,还要对学生引导与沟通,与学生平等相待、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为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构建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首当其冲,如何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于日常工作中,首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兴趣、爱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注意工作方法和语言的灵活使用。
二、当代大学生特点
今天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出生的,他们生长的环境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形成,民营经济已有半壁江山,物资供应极其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沿海和中心城市,富裕起来的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对自己充满自信,富有理想。大多数学生的家长不愿意子女再受他们受过的苦,因此,总是想方设法让子女得到好的教育,过好的日子,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可以说90后出生的学生是没有吃过苦的一代,因此如何教育富裕起来的年轻人,是学校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进入民办院校就读的孩子,家境好的较多,管理起来就更应该注意。尽管他们充满自信,但内心较为脆弱,经不起事与愿违的打击。他们富有理想,但不知道实现理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法制建设已初见成效,法律意识渐渐深入人心,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的人越来越多,90后的大学生大多都懂得用法律维权。但是,法律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合法权益并非所有的权益,因此维权时时常受限,会产生受约束之感。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都会主动使用,不少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使用媒介容易失控,上网成瘾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危害较大。
大学生都渴望同伴间的友谊,由于性格的差异、经济条件的差异、处事方法的个性化以及缺少经验,常常会在同伴间产生很多矛盾。同时,他们亲近教师,对教师要求颇高,并正在打破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去挑战老师,有的还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互联网,他们有机会拓宽思想,知道许多老师不知道的或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总的来说,90后出生的年轻人大多具有热情、乐观、争先向上、思路开阔等特点,较少传统道德的束缚,对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要求高,追求个性与自由和个人价值的体现等诸多特点,这些都是很好的,也存在着与和谐社会相悖的因素。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开启心扉的法宝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这不仅仅是法律规定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与学生沟通、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工具。“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院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人格、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的主体、地位、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等,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3)因此,辅导员面对学生,首先是尊重。尊重是对等的,你尊重学生,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懂得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辅导员就是要与学生有效地沟通,只有有效地沟通才能将教育方针和领导的意图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尊重学生应该包括下面的内容: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社会上不论人的地位的高低,知识的多少,分工的差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是与人相处,都有一条底线,那就是“人格”。要是做出了有损对方人格的事,不管对方多么柔弱,都会奋起反抗,产生敌对情绪,只有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避免敌对情绪的发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不同学生自尊心的表现方式又不一样,辅导员的工作之所以复杂,就在于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学生,因此必须用心去做,与每一个分管的学生交朋友,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那么就为与学生沟通打下了基础。
尊重学生的隐私也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都有不愿为人所知的小秘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私。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自然包括学生的个人隐私。对学生的隐私做到不打听、不传播,在任何场合不拿别人的隐私做文章,那么就为取得学生信任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彰显了自己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找不到各方面完全一样的人。但在现代学生管理体制下,教师、辅导员面对的是整班的学生,他们在性格、气质、动机、兴趣、需要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有些学生可能在性格方面与教师本人相似,有些可能完全相反;有些活泼、开朗、外向、合群、善于与他人交往,有些则可能孤僻、内向、沉默寡言、沉溺于内心的活动;有些沉着、稳重、遇事冷静,有些则急躁、鲁莽、遇事冲动;有些粗心、马虎、不拘小节,有些则细心、谨慎、一丝不苟;有些勤奋努力、学习自觉,有些偷懒取巧好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不排除对某些学生有好感,因为教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感、有取向,而做工作是本着理性而为,不是凭感情用事。因此,千万不能分亲疏,与自己性格相合者亲近,相悖者疏远,这样,只能自取其败。我们尊重个性差异,就是要发扬学生中积极向上的一面,遏制因性格差异而产生的不和谐,对可能影响校园安定团结的源头做到心中有数。
3.尊重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造精神
现代教育有赖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组成学校的主体。作为教师,应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参与性、创新性。
学院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凡是学生参与的或是学生组织的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因为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如果课堂教学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出现崭新的局面。在这方面我院的教师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提出了讲课时应该有问题意识,拓展延伸意识,研究意识,形成课上课下良性互动。“教学方式体现多样性,是指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采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其他教学方式。比如,在课堂之上,除了教师讲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甚至可以让学生登台讲课。再比如,在课堂之外,可尝试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让学生参与其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但是,不排除有些教师上课从头讲到尾,不管学生的感受,不看学生的反应,更谈不上学生的参与,学生上课睡觉或逃课就再自然不过了。曾经有一位担任班干部并且平时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上学期某门课程考试作弊了。谈起为什么要作弊,该生说:“反正这门课过不了就拿不到毕业证书,搏一搏说不定还过了”。因此,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的全过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4.构建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5)。这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师生关系。打破了带有专制色彩尊卑关系、长幼关系、师徒关系,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主张师生平等、教学相长。课堂上有问有答有讨论才是生动教学,有互动有沟通才是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是体现在教师的上课质量和上课态度上。你能拿出最好的东西教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且循循善诱,就是对学生的最大负责和尊重,自然也就会得到学生对你的敬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间才能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也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思想活跃,心情舒畅,对学习充满喜悦和快乐。也只有师生平等才能使教师体验到对每个学生的责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和谐共处。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民主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使用正确的语言是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工具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与学生沟通时语言很重要,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特别是对待90后的大学生,他们知得多,见得多,又敏感,做工作就要很注意,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语言就成为沟通的艺术。
1.言语得体
言语是讲话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的展现,也是将意愿传达给受话者的交流过程。因此,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任何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词不达意,或者有损对方尊严,都会妨碍相互间的交流。今天的大学生追求的是“尊敬、尊严和自我实现”。90后的大学生就是这样的群体。语言得体就必须了解这个群体。中国女子跳水领队周继红,谈到如何管理好这批小队员时说:“有的队员年龄比我儿子还小,对待她们不能直接下命令,首先必须讲清道理,讲清楚了也会按要求去做”。与90后的大学生沟通,讲清道理就是一种尊重。蛮干是不能服人的。
语言得体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讲道理也要注意言语分寸,说到对方能接受就够了。表扬学生,要实事求是,不说过头话,更不要含挖苦、讽刺的意思。如一个学生学习有了进步,表扬他“成绩有了提高,希望你继续努力”就够了,千万别说如何“才华出众”,“聪明能干”之类的不实之词。说了,就变成“挖苦对方了。又如某同学做了一件明显吃亏的事,你赞美他说:“你的风格真高,实在难得!”这种赞美,往往适得其反。既是真诚地赞美别人,又何必加上一句“实在难得”呢!人们常说某人会说话,指的就是说话得体,有些人到老都不会说话,说话就伤人。
2.言语真诚
其实言语得体也是出于真诚,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能说不真吗?然而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粉饰雕琢,失去心理的纯真自然。绕弯过多,礼仪过分,反而给人“见外”的感觉,显得不够坦诚。
与学生交流,谦逊礼让是完全必要的,不会失去教师的尊严,反而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坦率真诚,为学生着想,是怎么样,就怎么说,还事物以真面目,直言不讳,诚恳待人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语言技巧。千万不要说大话、套话,今天的年轻人不吃这一套,更不能讲假话。只要讲过一次假话,那么,这个人就将失去信任感,今后就很难与学生心对心的交流了。
3.言语委婉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说话有时要直率,有时则要委婉,还要注意语气,视对象而定。除了语气还有用词,如果运用得好,批评的意见可以使对方听得舒服,同样的内容可以使对方乐意接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和热情,其作用往往超过一般的直言快语。然而,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事总会发生,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它需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和丰富的汉语知识。但是,也不用裹足不前,工作还得做,语言是一生修炼的事。只要抱有真诚的意愿,善良的心,努力地工作,理解包容就成了沟通的桥梁。
五、结束语
90后的年轻人,在变革的环境里成长,传统与现代的交割,理性与个性的较量,有益于自由思想的形成。年轻是资本,年轻也是缺陷。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教会他们如何思想,如何独立,拥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懂得人与人间的相互理解、包容,相互尊重,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加优秀。
我们也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理念来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把学生引入通向成功的轨道。
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语言修炼,加强与领导和学生的沟通,为创建健康文明、稳定和谐校园,培养合格人才出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四款
(2) 广东培正学院辅导员工作守则
篇3
一、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树立全新德育理念
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一定要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原则、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保证公平客观。完善校园管理,保证校园安宁有序,激发师生活力,使他们心齐气顺。通过努力达到教育管理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育竞争的和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教师要明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内涵,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想到空洞的政治教育和形式化的政治活动。其实德育的内容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要素在内,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简而言之,德育就是要着力构建在和谐的校园教育中、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在和谐的校园生活氛围中,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的工作。在当今信息时代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特征,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他们生长在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年代,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容易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产生困惑,甚至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少数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主流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每个教师都要始终牢牢把握育人这个根本,将“德育为首”和“育人为本”确立为教育的核心,树立因材施教,正视差异,求真务实,克服形式主义做法,要处处体现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主导者,引领学生树立奋斗的目标,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好和特长,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操和高远宽美的人格。
二、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培养德育工作团队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最直接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要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过得硬的思想工作队伍,完善的思想工作体系,以保证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大了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一是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上,挑选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担当班主任,并积极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日常工作研究会、阶段工作总结会,学习管理理念,交流德育经验,并将报刊、杂志登载的优秀教师的事例以及自己身边的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我们学习追求的目标,不断地提升德育管理水平;三是建立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考核奖励制度,将学生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作为教师成长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激励和增强广大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全校教职工的职业培训,特别是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意识;五是以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的警句时时勉励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从自己的言谈举止,衣着装扮都以最佳的形象展示于学生面前。对于教师自己不顺心的事,我们提出:不管多难,在学生面前要面带笑容,充满活力与朝气,因为我们是教师。同时我们还要有一双锐眼,及时发现那些写在学生脸上的心理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三、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改善德育教育的方式
据调查,当代小学生在接受学校德育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主要表现是一是学生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愿接受训导式的唯书、唯上、唯长的教育,乐于以平等、探讨式的态度接受教育;二是喜欢独立,求实精神大大增强,不喜欢机械、抽象空洞的说教,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三是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发展兴趣和特长,不愿接受乏味的、教条的伦理教育;四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但自立能力明显不足。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优化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否则,对学生文化知识传授的任务难以完成,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塑造更无从谈起,和谐校园的形成将会是一句空话。
(一)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形成具有真正内涵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可以通过组建各学科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篮球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校史教育、教师节尊师月、母亲节等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彰显特长,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思考、诉说、娱乐、增知、益智、健体为一体的活动中去感悟“对与错”、“优与劣”、“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味”、“坚强与懦弱”等行为意识,从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顽强拼搏、文明好学、求实上进的道德品质。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良好的教师风范对学生学习做人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敬业精神也是校园靓丽的文化,教师的人品和学识,教师对学生教育目标的高与低,对各类学生教育的全与偏,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知识的量度与宽度,以及教育方法和手段组合的优与劣,教育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调配等等,都对学生有举足轻重影响。同时,通过树立学生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个性培养个性。
(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学校的德育过程,既要坚持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同时,也要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德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的作用,加大力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办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班级墙报、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并支持组织合唱队、器乐队、体育代表队、美术兴趣小组等团队,让学生开展班级轮流值周、班风班容评比、读书征文比赛、朗诵、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广泛雄厚的基础。
篇4
第一,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是校园和谐的关键。首先,校长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校长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因此,走上校长這个工作岗位以来,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利益着想,合理安排学校的经济开支。作为校长,我用宽广的胸怀、诚信的品质、负责的行为去帮助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我认为,校长宽容了教师,也就等于善待了自己。所以,我总是用一颗宽容的心与教职员工谈心、交流,加强沟通。我充分尊重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重大事情必先提交教代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付诸实施。這种民主的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许多工作都开展得比较顺利,校园的和谐风貌也在逐步形成。
其次,要用心塑造良好的班子形象。一方面,我注重工作作风建设,要求班子成员必须做到“务实高效,令行禁止”,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我注重制度建设,从实际出发,组织班子成员修订和制订了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案,及时召开教代会表决通过并汇编成册,全体教职工人手一册,认真贯彻实施,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通过不断努力,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能根据形势发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能对挂钩联系的学校加强指导和督促。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逐步形成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氛围,塑造了团结和谐、务实高效、敬业奉献的班子形象。
第二,教师之间和睦相处是校园和谐的根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全体教师和睦相处,是保证校园和谐的根本。2009年到任之初,我针对中心学校年龄偏大,配备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的师资队伍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邀请有关专家和教授到校开设讲座,面对面地指导校(园)长们做好学校文化建设。中心学校要求各所小学和幼儿园针对自身实际,制定校训、校风、校规,形成严谨、求实、探索、奉献的校园文化和浓厚的育人氛围。
其次,学校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公开课活动。此外,为了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做好笔记,学校持续开展以“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工程”活动,每年都评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和心得,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再次,用心开设讲座,增进教师的情感交流。我带领班子成员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主题为《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共同努力》的讲座,与教师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约谈个别教师,努力解开心结,希望他们珍惜在一起工作的缘分,多谦让、少计较,共同创建和谐校园。
篇5
关键词:为人师表;师允Ψ纾缓托承T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29-01
教育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推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和谐校园是育人的最佳环境,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怎样才能创建和谐校园?笔者有如下几点不成熟思考。
一、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实质,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缘母本要求,也是师缘闹匾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是建和谐校园的保证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师宰钪匾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规律、强化修养是师德师风的精髓,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温暖,学生就会尊重教师,热爱教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关爱学生,实现后进生的转变,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起点。
一个人如果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不会把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投入进去。教师职业是个良心职业,良心对教师内心的职业道德有特殊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是教师应当效仿的。只有敬重本职工作,才谈得上乐业,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服务对象,进一步为之献身,才能达到有所奉献和创造。
篇6
1.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关注学困生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在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我们要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因为他们是学校群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有些人教育观念的严重畸形:对“优生”,我们只看到他们优异的成绩,有时甚至可以忽视他们的一切缺点。初中教育时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的,是奠基的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打好走进社会的基础。学校要负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与人交往和共同生活的能力。中国自古就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所以我们可以把卫生习惯、公共场所、同学交往、爱护公物等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密不可分的素养纳入学生评价标准,并作为重要的指标。经过一个学期的宣传、倡导、实施,学生回明显重视各方面的修养,教师改变了评价学生的的标准,学困生有了受表扬的机会,打扫卫生、拾金不昧、诚实、勤俭等栏目一个个鲜红的“√”让他们的学生成长记录报告里有了优秀,让他们在班级里抬起了头,让他们也尝试着举起了回答问题的手,只能“受表扬”的“优生”面对着几个黑色的“×”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2.给学生多点儿自主的空间
每一道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解决方法比较简单,直入主题,和老师的标准答案一样,有的解法比较的繁琐,还有的解法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讲解的时侯,学生能讲的教师别抢着讲,就怕学生讲不全,其实,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全,可叫另外的学生补充,若需要重复一遍可由另外的学生来复述,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为了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个体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有独立的思维,也有团结协作的技能
学习很多的时候需要独立的思考,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成功的合作学习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开放题教学时,利用合作学习,能使每个同学都能从同组其他同学那里学到不同的想法,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学数学的过程也就是学交往、学合作的过程。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这时如果听老师讲,效果不太好,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对自己的看法说说理由,问题越辩越明白,容易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进行4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但一定要在最佳时机开展这种学习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学会倾听
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后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不论学生说对还是说错,问题提得是否合理,都认真听取,作出正确的评价,再指出不足之处。当同学发言正确时,常常让另一同学来复述刚才那个同学的发言;说错了,请另外一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并做出改正或补充说明。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学生不仅要埋头学习还要抬头看路,在学习中不断的总结与创新,对于思维活跃不循规蹈矩的学生要正确的引导,在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发挥学生的特长,教师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中品味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健康地成长。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5-02
一、基础分析
我校从2000年起实施青少年法制教育,“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法制教育促特色,法制教育促发展”是我们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办学目标和办学举措。
“四・五”普法期间,学校努力探索,建立稳固的、独具岩小特色的“八个一”,“二走进”法制教育模式,树立了学校办学特色。“五・五”普法期间,努力创新,谋求发展,在传承深化原有法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益智游戏相结合,让学生“乐学法、学法乐”,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持续发展。我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法律示范学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柳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校”。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办学特色业已形成,但未能较好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办学成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扩散,实现“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办学目标。
二、方案制定
通过对自身特色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把握,经过城区、市级专家组的指导,特别是受到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校长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组专家提出“学校特色建设需有界定、有理念、有路径”的指导意见启发,我们形成了“立足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建设基础,回归行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和谐思想”的特色建设思路。
有界定:将“法”的内涵界定为行规习惯、法律法规、方法规律;将法制教育拓展至“尊规守法”、“讲究方法,尊重规律”教育。
有理念: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
有路子:创新养成教育课程、法制教育课程、书韵课程、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推动以我们对“法”的内涵界定为主题的各课程教育内容的有机联系建构。
2010年10月完成学校“法治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特色建设方案制定。
三、工作开展
依照学校特色建设方案,以“统一规范+个性创造”、“内核牵动+团队发展”为工作策略,全面启动特色建设各课程。
(一)扎实基础――养成教育课程全面实施。由德育部门和各年级组长组成专项工作“智囊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常规工作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以“微笑问好、卫生保洁、军事化出操、快乐阅读”四项行为习惯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制定“四大行规”养成教育课程方案。
组织开展奖章设计、展示、评选系列活动,在奖章的设计创作、欣赏评选中,对四大行为规范的内涵要求形成思考和把握。举办隆重启动仪式,将行规要求用文艺节目展演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编写出“行规要求”、“名人遵规故事”、“行规童谣”等板块组成的“四大行规”课时教材。将行规要求编成简洁上口的童谣,以《手册》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背诵学习。制作四大行规规范图解、行规表现教学光盘,实现教学直观化。印制奖章、创作“岩小娃”形象,形成激励引导学生的课程形象符号,让教育生动有趣、富有儿童气息。
设置梯级评价机制,确定目标激励。设置铜、银、金质奖章,每月进行评比,激励学生持续达标;设置阳光少年、形象代言人奖项,每学期进行评选,激励学生深度达标,较好地解决行规养成过程时间长、易反复等问题。学生面貌、校园风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优化核心――打造法制教育课程主阵地。传承活动课程,寓教于乐。继续实施“八个一”(一个模拟法庭、一份法制校报、一个法制宣传室、一节法制班会课、一台法制文艺节目、一个法制主题网站、一节法制课、一套法制教材),“二走进”(走进家庭、走进社区),“两结合”(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法制漫画童谣创编活动;法制教育和益智游戏相结合的法制棋谱创作活动)法制教育活动课程。“法制棋”系列活动获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研究课堂教学,拓展阵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法制教育也不例外。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法制课堂教学研究,首先利用课程方案中的校本课程课时,每周安排一节法制课,调整师资,法制课执教由班主任兼任到由政教部门人员和信息技术小组老师专门任教,更利于保证老师的教学精力,形成研究力量。法制课执教老师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法制教师培训”活动,定期开展法制课校本教研活动,采用《小学生法制教育》和《法制教育课本》进行教学和相关研究,打造了三节法制精品课,在柳州市司法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录制了教学光盘,逐步向市级推广。探究法制课教学基本环节、模式,着手从我校法制教育新内涵出发,对现有教材进行选取、整编,形成我校法制教育的教材。
(三)追求提升――寻求书韵课程连接纽带作用。书香教师培养以教师“漂书”活动为载体,每学期完成一轮教师漂书活动,简短的阅读眉批、小小漂书交流卡在教师中传递阅读的收获体验。此外,利用学校论坛,开展阅读交流;组织专题总结活动,分享教师阅读收获。
实施“书韵童年”课程,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读书小报制作、读书卡制作、班级读书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进文庙”、“开学第一诵”、“农历节日经典诗词诵读”等活动。
重新完善“书韵童年”课程方案,对必读和选读书目进行调整,设立与“规”、“法”、“和”教育主题相衔接的书目,发挥阅读在各课程有机联系建构上的纽带作用。每两周设立一节阅读课,为阅读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保障。
(四)综合渗透――建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为课堂。建立全校层面以一二年级为内核,各年级团队发展;班级层面以班主任为内核,科任老师团队发展的工作模式。通过《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让教师明确需要培养的各项习惯及其达标特征,规范课程内容。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为评价方式,以问题追踪、阶段反馈为引导手段,推动教师行为课堂建构水平提升。前一阶段,基本完成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引领,促进学生良好“听”、“说”、“读”、“写”习惯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教师课堂经典评价语言收集。将工作重点确立为“学习习惯培养与学科素养落实有机结合”的研究,通过优秀课例展示、分析,对“行为课堂”特征进行描述,让教师明确方向。组织开展“行为课堂建构”专题赛课活动,推动有效行为课堂的建构。
(五)全面覆盖――彰显法治文化。组建部门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各子课程实施项目“智囊团”,参与课程方案制定、活动策划;组织寒、暑期专题培训活动;进行特色建设工作师生问卷调查分析,促使最大范围的学校成员深入思考学习、理解把握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理论、策略。
在校园、楼道建立“四大行规”课程、习惯养成课程、法制课程、书韵课程等特色教育主题宣传板块,营造环境文化。实施“一班一特色”工作,班级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同步。班级环境文化“三角”、“五台”体现四大特色支柱课程内容,并通过指导班主任撰写工作手记,提升教师实施特色课程的能力。
篇8
一、提升道德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公民的道德素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一个学校师生的道德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扎实有效地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道德水准,是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五爱立校,让德育穿越时空
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充分挖掘学校长期积淀的德育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把“五爱”作为学校至高的境界和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既是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在平时,学校坚持不懈地抓好传统教育活动,从未间断过对师生的校史教育。最近,学校发动老师走访校友、家长和学生,编写了41课“五爱教育日”校本课程教材,每逢星期三晨会课,由班主任有计划、有选择地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学校还建立了“五爱教师”“五爱少年”的评选制度,2008年学校评出了十位“五爱教师”,2009年“六一”又表彰了十位“五爱少年”,这些学生、教师都成为了全校师生身边学习的榜样。学校还针对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点,在学生中经常性开展富有时代气息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如五年级的“拍卖陶艺献爱心”、二年级的“爱心小天使在行动”、三年级的“小小感谢卡”、六年级的“我与名人同成长”等,无不体现了“关心别人、快乐自己”这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2.回归生活,让生命绽放美丽
当前,社会、家庭乃至学校尚存在片面追求“应试教育”的倾向,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学生主动、自由、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从社会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师生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理解生活。为此,从2000年起,学校又开拓性地开展了“共处德育”的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当前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学校及时聘请心理专家来校作心理辅导,通过互联网与我校赴四川震区支教的两位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们的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几年来,学校通过边行动边反思、边提炼边矫正的方式,成功地建构了“共处德育”的理念和方式,受到国内专家的关注和重视。
3.活动历练,让心灵展翅飞翔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环节,让师生获得具体、直接的道德感受和体验,增强他们与社会的相融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地进入社会角色。近几年来,我校广泛组织动员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校学生自发组织了“童言”文学社,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社长和工作人员,自己与有关儿童文学作家联系,邀请他们与同学们见面、讲座;自编《五爱少年》校报,积极参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文艺征文创作活动。我校文学社的活动及创作成果,获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的各种奖项,一批文学爱好者逐渐成长起来。受“童言”文学社的启发,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内涌现,像纸趣社团、厨艺社团、棋类社团、航模、车模社团、空竹社团、十字绣社团等校级社团就有十多个,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需求,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二、拓展课程文化,让课堂成为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师生一起探究、合作、开发,把课改实践打造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1.“小班化”教育创新意
九年前,学校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教师们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师们以生为本,运用“阳光普照”的教育理念在“小班”中实施“阳光教育”。他们的目标是“课课洒满阳光、人人收获阳光、天天充满阳光”,也就是说通过“小班”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充满自信,让所有学生的每一天都能收获知识、真理和向善的阳光。九年来,学校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小班化”教育一直坚持到现在。实践证明,“小班化”教育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了广大家长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2.校本课程显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热爱家乡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出发,为了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弘扬民间文化,开发陶艺教育”的教育研究。十多年来,美术组的教师对无锡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等民间泥塑进行了系列整理、开发和教学,建立了校外教育活动基地,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丰富和发展了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自编并正式出版校本陶艺教材四套,出版有关著作、作品集两部,获得国家级奖项三项,学生陶艺作品分别在京、穗、湘三地四次展出,学校为此获得了教育部“成就未来”学术奖的殊荣。
3.和谐教育谱华章
“和谐教育”在我校已进行了四轮为期21年的研究。20多年中,老师们经历了一个艰辛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和谐教育”的成功实践,促进了学生个性心理的和谐发展,鼓舞了学校教师的改革信心,激活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精神。如今,学校的“和谐教育”研究已深入人心,不仅在无锡市,乃至全省、全国均有较大影响。2004年,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和谐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正是依靠科研兴校、强校的办学策略,才得以持续发展,不断超越自我。
三、发展教师文化,让智慧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源泉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发展学校文化的奠基工程。教师文化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校文化的主体。鉴于此,学校把“发展教师文化,重塑教师形象”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1.搭建学习平台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必须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研究机制。为此,学校通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了一整套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并促使全校老师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的有效路径。平时,学校经常采用名师引领、沙龙探究、校本论坛、自省反思、网络交流等形式,积极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学校的各种培训活动中去。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在市教研中心和北塘区教育局的指导和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支持、关心下,得到了迅速成长和发展,不仅被评为“优秀教研组”“五一文明岗”,2008年还被省教研室评为“省课改先进集体”。
2.构筑成长舞台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学校要求教师们做到以德立教育人、师德风范感人、专长教风引人、情感丰富怡人。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共同体课堂”的研究和探讨,强调“课堂民主”“心理沟通”和“师生平等”,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处处凸显学生的本位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生的个性意识,抓住教学过程中前、中、后三个阶段,自觉地为自己确立三个课改标杆,也就是备课时立足两个要点,上课时做到“三个沟通”,课后做到“四个反思”。让校园、课堂处处浸润在关爱、宽松、自律、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之中。
3.强化校园管理
篇9
一、学校职责:
1、将创和谐校园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工作中,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2、领导加强对创和谐校园工作的指导,帮助检查、督促。
3、根据考核标准,组织创和谐领导小组成员,对创和谐校园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二、教师职责:
1、结合班级情况,制订方案,措施具体,有可操作性。发动学生查找校园及班级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
2、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利用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用电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3、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每周设立班级“安全教育日”,对学生进行安全自护自救教育,并注意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建好“路队”,选好路队长,每天关注路队情况。
5、在班级中设立“安全监督员”和“班级安全记录本”,每天利用晨会课等时间,了解和掌握班级各路队情况、学生课间、午间纪律、课外活动秩序等情况。
6、班主任每天必须确保本班学生准时放学。
7、组织学生在校内外活动前,做好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在交通、饮食、防电、防火和活动场所的安全,如出现伤亡事故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因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发现教室门、窗、电器开关等损坏,应及时上报。
三、责任追究
1、制定本责任追究制的目的在于提醒各位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始终把学生的平安放在工作的首位,保证校园和谐平安。
2、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防范不力,导致发生事故,根据事故大小的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3、凡是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未能认真恪尽职守,直接造成不良后果的,应承担责任。
篇10
关键词:履行职责;创建和谐校园;提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55-01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部门是教导处。总务、德育等其它部门理应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和宜人环境。教导处工作涉及教育教学方方面面,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常规考核督查、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等等,乃至教学安全、育人,无所不及,更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教导处工作者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敬献一份绵薄之力,笔者认为切实履行教导职责,创建和谐校园,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非否之策。那如何切实履行教导职责呢?
一、改管理为引导,彰显公共服务行业本职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给了教师形象上最光彩的表象。教师都是知识分子,头脑聪明,思维敏捷,也较容易受社会及他人言行左右,表现出不满情绪和消极情绪,管理者应心知肚明。教导处又是一个出力不能及时见回报的部门,教师理解少,抱怨多。任何人都是三分热度,教师也一样,刚走上工作岗位,立志要在教育行业干出一番事业,汗洒三尺讲台,激情高涨。一年、两年、三年,薪水不见起色,环境不见改变,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的热情就开始退潮了。跳槽、外调或随意的、经验性心态开始萌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与教师业务最直接的教导处管理人员,若以管理者自居,不冷静思考,以批评、责备或乱加指责的心态对待,不仅造成同事的不和、更会造成校园不和谐,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业乃公共服务行业。教导处管理者该管理为引导,彰显公共服务行业本职,不仅会营造和睦相处、共同探究的职业研究氛围,更会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绝对会提高的。我校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每学期都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对教学常规(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新课程理念等进行不定期的专题培训,帮助提高业务水平;教科室强化校本教研指导,探究有主题的常规教研活动,指导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让随意型、经验型的思想向研究型方向转变,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自信心;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请进来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如举办高中课改年级县级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赛、初中县级毕业研讨会)。等等措施,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今年中考优生率超过城区学校15个百分点。受到社会及上级各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优化常规督导,促成教师自觉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督导环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综合评价板块之一。优化常规督导,会不自觉的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平时对教师的常规考核公示来看,教师是对常规考核是十分看重的。但是,作为教导处管理者,“打铁还得身子硬。”强化自身常规约束,督导公平、公正、公开应是基本原则。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推门听课,及时指导,精心研究,主动自觉学习、自觉研究一项校本小课题,堪为教职工榜样,按制度督导,教师养成习惯,自觉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同事和睦、校园和谐,社会好评价。学校开展了集体备课探索,按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三定”原则,实施集体备课,培养教师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研究意识,优化了备课常规,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学校举行了高初中校级赛课,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平台,让同事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彰显上课、听课、辅导、评价常规优化。注重校本培训,强化教师业务提升,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感受学习的重要,感受新理念的魅力。走出去,感受了城市与农村的教学差异和缺陷,请进来,体验同等对象下,教育教学方法的贵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动力。强化教师考勤,专人考核,公平、公正、公开落实,关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促成教育教学的安全保障。所有这些,笔者认为教导处管理人员做到勤、公、督、导,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认识到教师这个行业,应该去做好,即使在有时思想消极时,也会还想着自己的课没备、自己的作业没改,放下邪念,自觉去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
三、强化校本培训指导,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