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文章范文
时间:2023-03-16 06:2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生活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向干部职工亮家底,做活思想文章
几年前,福山区乡镇卫生院没有一个盈利的,多数经营不善,靠赊欠药款勉强维持“生计”,举步维艰,亏损最多的达到15万元,濒临倒闭。在这种攸关存亡的节骨眼上,卫生院干部职工却浑然不觉,相当一部分职工得过且过,守摊子、混日子,经常是上班时间找不到人,找到了也是态度冷淡,推三推四。职工没有压力,卫生院就无法生存下去。为了让干部职工认清现状,警醒振奋,同舟共济渡难关,福山区卫生部门负责人带队深入到各镇街卫生院,坦诚地向干部职工亮家底,分析当前卫生院的窘境和面临的严峻形势,讲明实施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干部职工的思想受到了强烈震撼。不少人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觉得坐一天班拿一天工资是天经地义的事,真没想到卫生院的日子过得如此艰难,我们的工资挣得这么不容易。”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明显增强,为卫生院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二、建立健全分配机制,做活改革文章
福山区卫生系统按照彻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总体思路,大刀阔斧地在各镇街卫生院推行了“以收定支、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改革。根据按劳分配、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原则,重新调整了经济指标,制订了新的工资分配办法——全额浮动的绩效工资制。根据各卫生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以各自原来的业务收入为基数,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初步测算出各自达到收支平衡时的业务指标,然后将指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科室和个人,年终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奖惩,使工资待遇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必然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一出台,不少干部职工特别是效益较差卫生院的干部职工抵触情绪严重。为此,福山区卫生局负责人及时奔赴各卫生院,面对面地做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靠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了较好效果。高疃镇卫生院干部职工在改革当月拿到的工资仅相当于改革前的一半多一点,这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深刻认识到,这次改革绝不是走过场,而是要动真格的。思想的大转变带来了工作作风的大变样,以前上班“坐不妆乱窜科室、想方设法“推”、“躲”病号等不良现象不见了,吃拿卡要等问题也迎刃而解,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不但自觉加班加点,还主动深入各村(居)上门服务“抢”病号,卫生院的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当年业务收入就增长了
59.6%。
三、打造卫生服务品牌,做活特色文章
改革使各乡镇卫生院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医院有没有生命力、吸引力,不仅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服务态度的好坏和服务质量的优劣。要想在村卫生室和市区大医院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求得持续稳定地发展,坐等患者上门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突破传统保守的思想束缚,积极主动地大胆创新思路,“上门”搞服务,卫生院才有希望,才有出路。为此,他们注重从小事着眼、从点滴做起,倾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营造良好服务氛围,各项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一是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增设到15处,服务项目逐步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XX年以来,共接待来诊病人6万多人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5000多份,设立家庭病床450多张。二是开设特色门诊。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突出特色,错位经营”的思路,自XX年起着手增设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诊”,巧打“特色专业牌”,靠人性化优质服务吸引群众。目前,全区80%的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自己的特色科室,床位使用率比没有专科时提高了10个百分点,彻底改变了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的“小而全,技术无特色,大病治不了,专科城里跑”的被动局面。回里镇卫生院因地制宜地增设了胃病专科门诊,还义务开设糖尿病防治专题讲座,解答群众疑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就医患者较XX年增加20%以上。三是挂靠市区大医院念好“引才经”。主动与市区各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有经验、技术水平高的医务人员来院坐诊,不仅提升了卫生院的档次和知名度,而且大大节省了群众的就医费用,切实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高疃镇曲家村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病重需要手术治疗,本打算到市区医院就诊,当地卫生院得知后,经过多方联系,请来了烟台山医院的主治大夫专门为其治疗,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而且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5000多元。另外,他们还非常重视医后、术后的跟踪随访工作,不定期走访病人,及时掌握患者医后、术后康复情况,对病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做到了随叫随到,此举使1500多例手术患者受益;规范的服务用语、无“不”字回答,代病人取药,进门一声问候一杯水,扶病人上楼梯等等,从入院到出院“一条龙”服务活动的开展,让患者感到心里暖融融的,既感动了病人,也留住了病人。正是靠着一系列周到细致的个性化、人性化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和经营活力的不断增强。
四、更新医疗设施,做活环境文章
各乡镇卫生院在狠抓软件建设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硬环境的建设和改善,靠自我“包装”精心塑造形象,不断增强对外吸引力。仅XX年就投入资金580多万元
,用于改善各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器械,是前两年资金投入总和的2.6倍。重新装修了病房,硬化、绿化了院落,购置了饮水机、消毒杯、方便袋、空调,新上了篮球尝草坪、喷泉等便民设施,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整洁、温馨的就医环境,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进一步增强了对患者的吸引力。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卫生院的诊疗水平,他们又先后购置了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器等医疗设备,并在两处卫生院建立了手术室,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范围,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和潜力。
五、几点启示
1、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搞好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基矗实践证明,只有抱着对农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带着感情去做好乡镇卫生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乡镇卫生事业改革才有出路。福山区乡镇卫生院改革之所以进展顺利,主要缘于该区的卫生部门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能够灵活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院、市尝病人三者之间的合理对接和运作方式,通过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以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着力完善卫生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膨胀规模服务优势;增设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致力培植新的农村卫生增长点。靠着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福山乡镇卫生院才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也赢得了市常
2、强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搞好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强化管理,从严治院,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使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服务逐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是乡镇卫生院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为此,福山区在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推出的同时,制定出台了《医疗质量考评标准》、《医疗卫生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卫生院分配制度改革与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行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医务工作。同时,自
篇2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观察不等于观看,除了要求准确之外,还要强调新鲜、独特,反映个人的审美情趣、理想抱负,更要有感觉、想象、思维等的参与。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做到“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但是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操作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下笔写作时,常常感觉为难,比如:写日记无话可说或是乏味无意义;命题作文粗糙概括而不细致;选材有从众心理和懒惰思想,往往抓住老师举的事例或是换汤不换药,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题材,宽泛、空洞、缺乏表现力,不善于标新立异写出与众不同的或是符合自己情况的作文……出现这种现象有各方面原因,但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缺少“发现”,观察事物的目的性不明确,观察内容不系统、不精确、不深刻。只有多留心,细观察,才会有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写文章才有话可写。
观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观察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正如赫伯特・斯宾塞所说:“如果一个人要在写作上有所发展,就应该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周围的人、事、物。”如校园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创造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创设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情趣性的情境,结合作文训练要求和学校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利用校园里的一切活动,引导学生描绘生活,赞美生活,组织学生集体观察与学生自由观察相结合,赞美校园的美景,表达小主人的自豪感。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阅读以外,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用好素材,多写多练
用好素材,积极投入写作中去。首先,作文题目要在“趣”字上下功夫,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才会童心闪烁,文采飞扬,焕发生命的活力。教材的作文题目比较普通,我们可以更换题目,练习写人写事,有趣的话题自然引起学生探寻的欲望。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脑里装着道不尽说不完的奇思妙想。给孩子们一个话题,他们的思路就会向外扩展,以活跃灵动的想象,海阔天空的思想,创造出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空间。如我们可以以一些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作为题目,让他们发挥想象。
三、持久观察,积累作文素材
教师要把校园生活点滴体会运用到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之中,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但仅此还不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不及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就只能剩下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笔记,记下一段有趣的对话,或是瞬间的感想,能促使孩子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养成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积累生活素材,而记观察笔记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练笔。这样,学生才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四、诱发写作动机
篇3
这个暑假,我认真读了肖川著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书。本书是作者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理性上的阐释,并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
1.对良好教育的诠释。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是啊,我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从今往后,我会时刻反思,我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了吗?我是否在引导我的学生都能成为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了呢?由此,我一定会找到教育的价值,体会到教育的乐趣,收获教育的成功。
2.对校园生活质量的思考。校园是我们现代人熟知的生活场景,校园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校园生活则伴随着他们的职业生涯。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主要可以从如下三个维度来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身心愉悦意味着心灵的舒展,没有疲惫感,也没有压抑感,以及身体上的放松和舒适;内心充实意味着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空虚感和无聊感,有日渐明确的生活目标,对自我和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了更为丰富、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成就感意味着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快慰,强化了积极的自我评价。乐于与人打交道、热爱儿童,善于表达自我的资质,都是影响教师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经变得十分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我苛求这样的校园生活质量: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能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体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师生关怀问辩,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浸于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朗、博大的氛围之中。在这里,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彼此接纳与宽容,自由交流成为常态。教育就是要营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深潭,让人沉醉于其中,使人神清气爽。为此,需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任重而道远。
无庸质疑,这是一本值得研读的教育类好书。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自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从心底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每每与书相偕,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美的生活。
篇4
一、根据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实际情感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的情感融于教学,教学的内容又植根于生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实际生活,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便于教学内容的实际化。尤其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源于生活,同时也紧扣文章背景。这样,学生在教学情境之下,切身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并且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学生发生“想学、去学、乐学”的改变,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再现情境的方式,将语文拉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初中文言文教学,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恐惧感,学生无法根据当时的背景理解文言语言知识,总感觉像在云里雾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大纲,再现语文知识的背景,便于学生理解。而且,情境的再现,拉近了学生与文学之间的距离,生活化的文学知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社戏》,教师就可以再现当时的背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让学生去接触鲁迅的文学,了解鲁迅的文学造诣以及作品的文学价值。同时,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根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对于小伙伴们看社戏的诸多情景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根据学习更加积极,而且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丰盛”,拓展了教学内容。
二、根据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文学创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创作的素材来自于生活。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严重制约了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师应该将教学置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地捕捉作者的生活素材。这样,根据实践活动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更加真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基础知识讲解,培养语文素养,还需要基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素材,尤其是基于自然和生活的文学元素,是学生真实学习语文的基础。
植根于教材的语文教学,在语言及情感的表达上,注重文学语言的阐述。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实践活动,感受课堂文学的素材,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体验相联系,了解和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所要阐述的文学意义。例如:在教学《松鼠》,文章对松鼠的叙述非常精彩,但对于未见过松鼠的学生而言,不便于他们理解文章,其描述的诸多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相脱节。对此,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动物园,现场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在了解了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再来看文章的描述就如感同身受,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营造人文环境,提供生活化的教学平台
篇5
1、校园是现在唯一没被污染的净土,步入社会,尔虞我诈,人心难测;
2、社会生活压力很大;
3、校园生活是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在学校里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社会上用得着;
4、步入社会,人际关系相对更复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 键 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社会性发展;道德判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5-0056-02
品德与社会课程将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视为课程的基础,关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因此,教师应当从课堂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捕捉鲜活的素材,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从而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引领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一、捕捉课堂生活细节,引领道德认知
作为儿童主要的生活场域,课堂上孩子的诸多言行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此,我们要将课堂教学本身视为一种生活,善于捕捉课堂生活细节,因势利导,引领孩子的品德发展。
例如,在教学《做一名地球卫士》(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家庭垃圾知多少”环节。课前,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调查表,记录家庭一天的垃圾种类和数量。课上,反馈交流调查表,并由此延伸至班级、学校和社区,乃至城市的垃圾数量,帮助学生意识到垃圾日益成为地球的沉重负担。之后,教师请学生观察家庭垃圾记录表,从中找一找哪些垃圾可以减少,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在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时,教师留意到有孩子将调查表随意一揉,准备扔掉。于是,教师调整了问题:“上完这节课,这张纸大家准备怎样处置呢?”孩子们纷纷说道,“可以用来折纸飞机、纸船”“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卖掉”“它的反面是干净的,可以打草稿”……准备扔掉纸片的孩子悄悄收回了手。此时,无须多言,“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的意识便走进了孩子心灵深处。
课堂上孩子随手扔掉废纸的行为并不鲜见,孩子们也容易习以为常,其中却隐含着环保意识的教育因子。品德与社会课程将教师视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如此才能及时调整教学,引领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二、激活校园生活事件,发现成长意义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校园生活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场域,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用校园生活事件丰富课堂素材,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新的成长意义。
例如,在教学《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版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邀请清洁工冯阿姨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话校园生活。孩子们对冯阿姨并不陌生,却也很少关注她的工作。当冯阿姨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时,孩子们逐渐发现,原来洁净的校园正是源自冯阿姨每天的辛勤劳动,而这种劳动却常常被大家所忽视,甚至总有人不珍惜这种劳动。此时,教师请冯阿姨讲述前段时间发生的厕所堵塞事件:冯阿姨发现学校厕所被堵,脏水四溢,导致师生无法使用厕所。她赶忙使用工具疏通,但无济于事,情急之下,冯阿姨将手伸进肮脏的粪管,徒手一点一点掏出了堵塞物。厕所堵塞事情虽小,却给师生当天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班上一些急于上厕所的孩子更是深有体会。
根据冯阿姨的描述,堵塞物正是由于孩子乱丢垃圾造成的,而冯阿姨为了方便师生,不怕脏的精神更是深深感动了孩子们。一些孩子想到自己乱丢垃圾的行为,惭愧地低下了头。此时,有孩子动情地说:“冯阿姨,能让我摸一摸您的手吗?”孩子们争相与冯阿姨握手,向这位朴素而忙碌的保洁员表达深深的敬意。此时,无须多言,孩子们自然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的劳动。孩子们纷纷表示:“我以后再也不会从草坪上踏过去了”“我以后上厕所一定要跨前一步”……平凡的校园生活事件激活了孩子们的情感,引发了孩子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改进。孩子们在熟悉的风景中发现了劳动者之美,这必将引领孩子们逐渐学会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不断实现社会性发展。
三、辨析社会生活现象,提升道德判断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课堂应当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在教学《我们生活在一起》(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以工程师、清洁工、服务员等为例,引导孩子们谈一谈对周围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认识。三年级孩子对身边的行业已有初步认识,争相发言。此时,有孩子说:“我家附近在盖楼房,妈妈说那里有许多农民工,有些人会偷东西。”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纷纷。于是,教师请孩子们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农民工?”有孩子说听到父母议论过,认为农民工素质低,给城市治安带来混乱;有孩子则反驳道:“小偷难道都是农民工吗?”……孩子们争相发言,还各自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师趁势引导:农民工工作非常辛苦,有了他们的劳动,高楼才能平地起……在交流碰撞中,孩子们认识到农民工凭自己的劳动赚钱,为城市建设贡献着力量;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劳动者。
篇7
1、玩家成为日本樱花校园之中的一个女高中生,开启个人校园生活。
2、玩家可以自由地探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室。
3、还可以聆听老师们讲解的各种知识,积极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等。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25―0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近万年来民族特质和风貌的结晶,其有力地见证了先贤前辈们对生活改善的步伐、对自然世界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姿多彩,是我国一笔宝贵而又丰富的资产。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更多地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致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虽然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及“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等战略性理念的提出,中华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中小学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道德滑坡的现象。学校教育承载着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质的重要使命,在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中有着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创设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也要自觉服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并突出符合时代要求和校园精神。大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庄浪县的本土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力争使“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石能说话”,全面创设从物质到精神,从地面到墙壁,从静态到动态,从表面到内涵的立体式文化平台。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培养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中华民族健康的传统文化心态。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框架、价值体系和道德信念的一部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并以之指导实践。
二、 营造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载体,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始终贯穿传统文化的味道。精巧别致的文化橱窗,富有创意的学生板报、各类励志、修身、求知等名言警句遍布学校每个角落,让学生们“处幽兰之室而染其香”。开放的图书室、阅览室,课间操和课前的经典诵读,并通过“阅读”、“网络”等非课堂渠道向学生传送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渠道在实践中学生较易接受,同时既能呼应课堂输送,又能对课堂教育形成有益补充,有力地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让传统文化真正与个体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际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项活动。重视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系统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还要有身体力行的机会,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且从参与的各项服务活动中,体会个体在社会中地位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能积极关心别人、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才能通过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四、利用当地有益的传统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不仅为学校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还有真实、生动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中体验人生价值,升华道德情感。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手机APP;手机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208-01
1 研究背景
1.1 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数字化校园是指将数字化信息与网络作为基础,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存储、收集、整合、处理、传输和应用教学、管理、科研、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的校园信息,其可以让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使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现今我国高校发展的一个必然目标是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校园,这是彰显高校实力以及体现现代化的一个最好的舞台。
1.2 APP客户端的发展
在计算机之后,我们迎来了IT界的第三次浪潮,那就是移动互联网。当今,移动4G网络已逐步成熟,并且伴随着移动设备硬件技术的进步,不同种的移动终端用户人数有了很大的增加[1]。移动设备是一种新的中介,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逐渐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同时,APP作为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用户更加关注APP的发展,也有人有把移动互联网APP化的想法。现今APP已变为互联网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受到了国际上很多企业的青睐。
2 校园手机客户端开发的意义
建设手机客户端可以为企业,个人以及团体进入移动互联网提供最便捷的方式,有效强化校园的网络沟通能力,还可以实现电子商务功能,在线各项消息,最终形成数字化校园的立体服务,这样才是符合校园网络化的发展目标。
2.1 适应信息时代的多元化发展
现今数字化校园能够提供多元化网络课堂、主动或协助学习模式。在传统网络课堂学习模式下,手机移动终端还能够协助教学,成为其中重要的助力,所有的一切都不受固定地点、时间的局限。在利用网络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与他人相携手,协同学习,主动去探索知识。
2.2 教师为主导以及学生为主体
我们国家的大学数字环境建设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怎么完全利用已经建好的网络资源就变得格外重要。现今,为了帮助孩子们可以更加认真地学习、找到并获取资源,可以学会运用使用手机来设置定时提醒以及每日学习任务。
2.3 丰富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的显著特点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提供便捷有效的教学组织模式给师生,扩展了教师教学活动的空间以及时间。开发并应用大学手机客户端软件能够加强高校教学的信息化,可显著提高管理层次,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为大学的管理、交流、服务等提供其应有的功能。现在学生通常都会随身携带手机,能够及时把学校与院系部门的新闻宣传、通知公告以及其他的便捷信息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所以,建设手机客户端软件也能够有力补充平台的数字化教学,最终建立成包涵各种访问人口的立体化数字校园网络系统。
3 移动校园手机客户端设计
就高校如今建设数字化的实际情况,可以把手机客户端分成三大模块,这些模块涵盖了新闻资讯、课程资源、校园生活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种服务[2]。
3.1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功能包含很多内容,像是校园地图服务、课表查询、教学日历、校园周边服务等众多方面。还可以依照实际情况,扩充该模块。课表查询与教学日历需要提供给师生学校的各种教学信息以及当天的课程等一般教学信息,还能够给孩子们提供空的自习室来查询信息。校园地图服务能够利用当前已有的地图街景,还可直接定位在校园平面地图上,同时可提供周边服务。校园周边一般是提供校园周边餐饮、购物、二手交易等信息,还有联系方式可提供,这可以在最大层面上丰富高校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3.2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模块一般包括实验课程索引以及理论课程功能。该模块数据可定期进行更新,其数据能直接从网络课程平台或校园精品课程中获得。除此之外,该模块还可以直接检索慕课、网易公开课等课程,为师生提供对外访问的入口与链接。
3.3 新闻公告
新闻查询这一模块是指查询学校与管理部门的新闻资讯以及通知公告。很多信息都能直接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中调取,相对应的部门可对相关信息进行维护,每日在客户端定时进行抓取。同时素质拓展以及学术讲座还能够提供学术自动上传与录入资源的功能,管理员要对其进行审核,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学术讲座、素|拓展的功能可以把讲座原文及宣传资料刊登在网上,还可提供更为快捷的筛选信息的服务。
4 结语
当今,我们的大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强,思维也十分活跃,还具有创新能力。而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手机客户端更需要不断的开发研究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手机APP校园客户端为高校校园数字化的建设添入了新的发展方向,从而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更加完善。从一定的角度来说,高校校园信息融合的重要希望就在于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手机客户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紧贴学生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已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注重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开放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我还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地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儿童由“无话”到“有话”,由“怕写”到“乐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涌现”。
二、引导儿童交际
小学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达训练,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是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要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向人家介绍一件事情或一位人物,表达自己一定的情感。要强化学生的“作者”意识,在写前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我的文章写给谁看?怎样写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进而能打动人,使读者身临其境。站在这样的预防交际的角度上构思写作,文章便容易倾注作者的情感。写完后我让儿童把习作读给别人听,或征求别人意见,或与听者一道分享美词佳句的快乐。让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倾听别人的习作,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每一次写作的过程都是一次语言交际的过程,使学生感到写作文不仅是提高自己运用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而乐写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