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思想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22 02:5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备思想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备思想汇报

篇1

今天下午,我参加了预备党员的转正大会。虽然,这个会议长达了三个多小时,但是,我却感受到这不是一次单纯的转正大会,而是一群初次离开校园、初次踏入社会在外工作的青年的人生百味交流会。

会议没有开始前,我坐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们。他们彼此间热烈的交流着,眼神和肢体语言都流露出此时此刻他们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复杂心情。短短的几个月不见,他们的变化是如此明显。

大会开始了,老师让他们每人用五分钟时间汇报一下这一年里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情况,我本以为他们可定五分钟左右差不多可以讲完,因为上次参加转正大会时,整个会议只用了五十多分钟。但是,听了几个学姐、学长的陈述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

如今,他们心中的酸甜苦辣,这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短短的几个月,在外的生活,让他们有花上几天几夜都讲不完的故事和感受。

听到他们讲的工作经历之后,听到一位学姐说平均一天被顾客骂三次,被保安从楼顶追到楼底,而她已经过了四个月这样的生活,我想到了自己,我也问了自己,如果是我面对那样的情形,我会是什么样呢?这需要多么坚毅和强大的心啊!

现在的我们在学校生活着,仅仅面对学校生活带来的一些问题,我们常常都觉得不满。面对学习的困难,又是我们就会想到退缩,面对考试的失败,我们就时常失去信心,我不禁觉得自己好幼稚。但他们呢,在寒冷的冬日,每天天没亮就出门,天黑了还没有回家;在炎炎夏日,他们上班下班时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每天面对着大堆大堆的工作,忙完一天的工作在回到在六楼的小屋,但是她们不能好好整理了一下了,好好休息,她们还要整理一下工作,总结一天的工作。当别人问她们为什么要如此的艰辛,她们说:“因为我们的理想。”是啊,多么有震撼力的一句话啊,想想我们,理想到底有多么的明确和坚定。

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同样的身躯,但她们的肩上扛起的是我们所没有的,他们对理想的执着,面对困难时的坚持,让我感受到了无比的愧疚和对她们身上精神的敬佩。

她们走到哪里,都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要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她们努力、严谨;在生活中,她们勤俭、乐观;在学习上,她们不断充实自我;在理想上,她们对始终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更加优秀。

篇2

在刚过去的大二第一学期,我在努力之下,一扫之前的学习上的颓废状态,真真正正地认真学习起来。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单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起亦有点吃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显得相当重要了。但除去学习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临时的工作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干扰了原来计划好的学习进度。如果是大一时的我,我肯定不会有任何弥补措施,想着,少学了一会就少学了一会,反正又不想学。但如今的我已经不一样了,每当出现突发事件占用了本来安排用来学习的时段时,我就会想办法从其他的地方将时间补回来,比如说少看一部电影就可以多出一至两小时的时间,早半个小时起床又可以多半个小时的时间。反正就遵循着一定要完成基本的学习计划的强烈观念,强迫自己去挤出时间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虽然平时的要求不是很高,对课程专研的并不是很透彻,理解上也有不少有偏差的地方。但即使这样,也大大有利于期末的复习。而且,在结束所有社团的工作后,复习起来也比以往更加用心。想以前,复习期间经常是一觉睡到第二天10点才起床,洗刷完毕后稍微看一会书就到了吃饭时间,吃完饭有叫嚷着要休息一下,玩下游戏或者看下电影,然后又到了中午睡觉时间……这样一天下节目,但却是在持续专心学习一段时间以后,真正做到了学和玩的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最后的考试中,虽然每科的难度较以往都有提升,但成绩却也较大一时有不少进步,可谓欣慰。

再谈一谈这一学期在社团工作中的认识吧。我大一时加入了管理学院学生会网络部,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有着良好的表现,大二继续留任网络部担任副部长一职。

这一个学期下来,接触到的层面完完全全是与大一做干事时不一样的。大一时总是部长下任务让我们去完成,总以为部长们没却忙的不可开交,挺不爽的。当一年之后,自己站在了曾经自己仰望的那个位置上时,却发现以前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部长一职绝不是轻松的活。同样也有上面交给我们的任务,不仅需要自己完成,同时也需要安排好工作让干事们完成。在工作之余,还要保持好和干事们的关系,搞好部门的内部建设,还真是不简单啊。

想起刚开学迎新那时,刚刚就任部长的职位,还不能完全地从干事的角色中拔身出来投入到部长的工作中,许多工作思考的角度都不对路,结果使得那一段时期的工作并不顺心,成绩不如人意,对自己也颇感失望,心情大为失落。但在经过自己的反思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指导下,又重新站了起来,改变了对工作的态度,改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才使工作逐渐地走上了正轨,慢慢地地有了起色。

篇3

敬爱的当组织: 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是由政治学研究院的俞思念老师带来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彩课程,他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他还认为,中国还要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种种疑难,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俞老师在充满激情的讲课中,他的手机铃声还曾响起了两次,但他每次都是非常果断地掐掉电话,继续讲课,这种敬业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预备党员们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虽然课堂的音响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大家都表现得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了某些精彩片段。

原本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一些概念化、符号化的认识,但听完俞老师的课程之后,我在思想上经历了一场特别的洗礼,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的坚持,就是真正的坚持社会主义,中国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仍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方向。在这面大旗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还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不搞私有化和多党制,让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只是我一些基本的想法,我们还应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求知和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是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成熟。

篇4

深夜,龙婷的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着,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笑容。她可不是在随随便便聊QQ,而是带着学生在网上过组织生活。

龙婷是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她还是学生时,就开始接受“青年红色根据地”的熏陶。后来,她留校成为辅导员,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龙婷说,现在要当好辅导员,已经离不开这块“根据地”了。

类似于“根据地”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在高校并不少见,但以宏观指导见多。而重庆工学院的“根据地”,却具体、实在,既有静态的理论知识,也有动态的论坛区,是一块真正的根据地。最初提议创办该网站的蹇福阔向记者介绍说,“根据地”建有组织生活专区、理论学习专区、素质拓展专区等,从2005年6月开始运行后,以实名和学号登陆的注册用户,已超过1400人,网页浏览量已超过633万次。

“当我把思想汇报挂在网上后,压力更大了,那些背后盯着我的眼睛,促使我前进。”周息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5级的学生,她现在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每一个月都会把思想汇报挂上“根据地”的思想汇报专栏。

以前思想汇报材料只写给老师看,老师事务繁忙,不可能细看,偶尔写写大话、套话,老师也不会批评,思想汇报,形同思想“编”报。周息宇说,自从把思想汇报挂上网络后,那可“掺不得假水”了。在“根据地”上,老师和同学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同学们朝夕相处,自然会把你说的和做的进行对比,稍有假大空,就会受到别人的非议。

2007年6月2日,周息宇把5月份的思想汇报贴上网络。一个小时后,同学陈鹏就在后面跟了一帖:“加油,周息宇,05933班的同学永远是最棒的!!!!!”辅导员龙婷也发表意见:“从你每次的思想汇报都能感觉到你的进步,你自我要求很严格,这点一定要坚持,但关键还是在落实哦,加油!”陆陆续续地,老师和同学们也针对周息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周息宇说:“这样的建议总会收到很多,我会在一段时间后,把这些建议归纳起来,进行一次总结。”

去年毕业的李静典是“根据地”的创办者之一,他特别推崇在网上过组织生活这种方式:“以前过组织生活,难免说套话、走过场,大家都很被动,现在在网络上过组织生活,很方便,只要开着电脑,在天涯海角都可以和老师同学咫尺相隔。同学们可以随意发言,老师还时不时回帖给予引导和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你静下心来思考和接受,精彩发言还可以时常回顾。”李静典说,大四那年,他们在湖北十堰中国二汽实习时,十几个党员同学,都是在网吧过组织生活,在网络上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虽然离学校很远,但离老师和同学们却很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效果相当好。”

篇5

一、常规工作:

1、4月进行党务工作,发展预备党员。

2、承办团日活动竞赛,继续完善党务系统。

3、5月份开展了五四评优工作。

4、一部分积极分子参与了探访福利院活动。

5、每月做好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团支书月报表的收取工作。

6、5月份进行团员的信息统计,即团员、党员、预备党员的人数。确实交纳团费时间。

7、6月初负责管理团费收缴,团费清点,团证管理,团员统计,办理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团费交纳:(1)团费金额每月1元。(2)06、07、08级收取去年12月至今年6月的团费,其中06级还要收取实习期间的团费。

8、定期召开组织部会议,进行干部与干事之间的交流。同时也积极协助各部门开展工作。

9、认真完成学院交办的任务,做好五四评优的工作,积极进行学院团日活动竞赛,成功开展初赛、复赛、辩论赛和决赛。

二、特色活动

1、团日活动竞赛。

2、五四评优工作。

三、工作感想

篇6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工作 管理系统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高校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加紧建设高校管理系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建立,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起步较早,鉴于信息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各高校所建立起来的系统差别较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Office办公软件。

这种管理方式就是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办公软件,主要是Excel电子表格软件,部分还使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来处理各类学生信息。

2.C/S管理系统。

该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个部分,这种架构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软件更新不方便,如果不安装客户端,就不能使用该系统。

3.独立的B/S管理系统。

一些高校已经开发或购买独立的B/S管理系统,学生各管理部分之间无法建立联系,数据无法共享,应用不能集成,没用统一接口,数据标准不一致,这样就产生了“信息孤岛”。

二、系统需求分析

在进行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无缝连接其他应用系统,管理多种数据类型。

目前学校存在其他各类应用系统,如办公OA等,学生工作管理系统需要无缝连接。

2.系统设计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因技术的落后而需要进行大规模调整,同时系统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能太高。

三、系统简介

高校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都运行在IIS环境中。底层完全基于一个关系数据库,由Microsoft SQL Server实现,系统由WEB服务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后台管理系统提供系统管理和系统维护功能,当然后台也基于WEB形式。

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系统的安全性,我们采用了目前使用较普遍Microsoft IIS作为Web服务器,系统的ADO数据源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动态网页则采用编程效率较高的来完成。整个系统基于Windows2003+IIS6.0++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架构,采用“学生―学生管理者”的用户体系,包括前台的学生查询界面和后台的学生管理界面。

四、功能模块设计

1.思想教育。

包括培训信息、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

2.评奖评优。

包括评奖评优基本参数设置、奖学金申请、荣誉称号申请、奖学金荣誉称号审核、综测信息维护、查询统计分析等。

(1)基本参数设置。主要是对各种奖学金荣誉称号的人数设置、金额设置、学生奖学金荣誉称号申请时间、评奖评优和各种限制条件的设置。

(2)评奖评优申请与审核。由学生从网上申请奖学金荣誉称号,由院系审核,再到学工处审核或由系统根据设置条件自动审核。

(3)证书打印。选择要打印的学生与证书模板,系统提供单个证书打印或证书连打功能。

(4)统计分析。提供多种分析图表类型选择,如直方图、3D直方图、饼图、3D饼图、拆线图、区域图。

3.学生资助。

包括项目维护、人数设置、项目申请、项目审核、结果查询、贷助管理等。

(1)项目维护。可以维护资助项目相关信息,增加外设资助项目,设置项目基础流程等。

(2)人数设置。可以设置项目在评奖周期内的通过审核人数上限。

(3)项目申请。学生进入系统后,可以查看项目设置中开启的资助项目。

(4)项目审核。统计用户有资格审核全部项目的具体人数情况,然后选择具体项目进行审核。

(5)结果查询。学生或老师可以查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相关信息,进行相关的报表打印导入导出的工作。

(6)贷助管理。学生贷款、还款流程的相关数据维护和协议打印。

4.勤工助学。

主要包括学校审核岗位。

5.心理健康。

包括心理测评数据维护、心理健康其他数据维护、心理困惑学生信息维护。

(1)心理测评数据维护。从专业心理测评网站获得测评结果,从调查问卷中获得数据。

(2)心理健康其他数据维护。包括心理健康协会信息维护、心理健康辅导员维护、学生信息维护。

(3)心理困惑学生信息维护。包括心理困惑学生信息,心理困惑学生访谈记录。

5.违纪处分。

包括违纪处分信息维护及查询统计分析等。

篇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如何处罚,不仅关系到少年犯的前途,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意义远远超出事件本身。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法学理论界一直把审判机关的活动作为研究的重点,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的条件,怎样从轻或减轻处罚,却很少触及检察机关如何适用不权。

根据刑诉法的规定,不有三种情形:绝对不(无罪不)、存疑不(证据不足不)、相对不(轻罪不)。所谓相对不,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的决定。”笔者认为,对部分犯罪的未成年人适用相对不,具有较好的社会效果。在本文中,笔者拟就未成年人犯罪相对不谈谈自己的浅显看法。

一、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相对不力度的必要性

1.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体现出从轻的特点,是世界法制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我国坚持并在世界上首先明确倡导了综合治理犯罪问题和整个社会治安问题的方针,针对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所制约和影响而产生的加剧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我国更是强调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无疑是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宏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工程。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中,正确适当的刑事治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要认真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处罚,甚至未成年人的年龄差别也应体现在处罚轻重上。世界上有的国家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例如,1974年联邦德国青少年刑法中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少年)犯罪,最高刑为10年监禁,而已满十八岁不满二十一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最高刑为15年监禁。再如,1956年泰国刑法第七十五条和七十六条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二十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都减轻处罚,但对已满十四岁不满十七岁者要比已满十七岁不满二十岁者减轻的幅度大。我国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一贯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根据刑罚与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和刑罚目的的要求,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上贯彻了从宽对待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又具体化为两条重要的处理原则:一是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不适用死刑的原则;二是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宽处罚的原则。

2.更有利于改造和教育犯罪的未成年人,而且也充分体现诉讼经济的原则。笔者认为,将未成人犯轻罪的案件交付法院审判的做法,不能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主义的原则,相反,还会带来些负面的影响。主要有:(1)不利于少年犯的教育改造。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不完备,可塑性较强,如果将其投入监禁机关,就会使他们脱离社会,不能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正常教育,他们会觉得被社会遗弃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破罐破摔”、仇视社会的情绪。况且,如果教育措施不得力,还会“交叉感染”,本身的恶习尚未得到矫正,又学到其他少年的不良习性。(2)不利于少年犯的日后发展。虽然,法院在未成年人案件的开庭程序中,有一特殊的教育程序,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但是,作为未成年人来讲,在审判过程中的精神压力是巨大的,尤其是一旦法院对其定罪,即使是免刑、缓刑,对其及其家庭将会带来很长时间的消极影响。(3)造成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把一些属于刑诉法规定,本可以由检察机关审结的案件到审判机关,无疑会增加许多工作量,就不能体现司法效率原则。

3.我国现在法律制度足以保证相对不的健康适用。相对不其本质,就是对本已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但检察机关为了求得刑事追诉的最佳目的和最佳合理性,仍然可以根据法律赋予的一定自由裁量权,而决定不。但从司法实践一些情况看,目前相对不的适用率极低,许多省市控制在4%、5%左右,相当多的检察院实际适用率连1%都不到,甚至有的检察院根本就没有适用过。应当说是检察人员执法理念存在一些偏差,造成一些案件应当适用相对不而没有适用。由于相对不不仅具有诉讼程序的效力,而且从实体上讲,它是一种无罪的处理决定,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往往担心适用相对不可能会放纵罪犯,所以宁愿将案件到法院,也不愿作相对不的处理决定,以确保对犯罪分子惩罚的“万无一失”。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传统的强烈追究惩罚犯罪,而忽视人权保障的指导思想的遗留,是与当今世界各国注重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历史潮流相违背的。此外,在司法实践中,上级检察机关为了防止滥用相对不,人为地设置相对不的适用率,并且在刑事诉讼法之外,各地方各自规定了严格的适用程序和适用条件。如在程序上,除了提交本院检察委员会讨论之外,还需向上一级检察院进行汇报等等;如在适用的条件上,规定了共同犯罪的同案犯罪嫌疑人不得不;被害人不同意的不得不等等。因此,一个可以,也可以不的案件,如果作出相对不决定,办案人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而且相对不案件多了,甚至往往容易被人误认为“有徇私枉法嫌疑”。于是有些办案人员为了减少麻烦、图省事,对某些应当适用相对不的案件往往也不愿适用。

其实,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刑法的规定足以保证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程序的健康运行的,具体表现为:1.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不的,应当将不决定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不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作出不决定的人民检察院进行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2.被害人不服不决定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3.被不人如果对于人民检察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出的不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复查决定,通知被不的人,同时抄送公安机关。这些规定足以制约人民检察院正确履行不权。

二、未成年人犯罪相对不的适用

未成年人犯罪相对不的适用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适用的条件

1.法定条件: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规定的十余处可以或者应当“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中,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涉及的有:(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5)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7)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8)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9)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10)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1)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酌定条件: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的酌定条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主观条件。关键是分析其主观恶性程度,其犯罪的动机、犯罪的手段、时间、环境条件、对象和损害结果;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主犯、从犯、胁从犯、自首、立功;平时一贯表现,有无前科劣迹,是否是聋哑人、盲人,以及犯罪后认罪态度,能否主动坦白、如实交代罪行,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并具有痛改前非的决心。(2)客观条件,主要指社会家庭条件。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能否被社会接纳,这是个社会问题,要求各基层组织能妥善安排其就业,如果是在校生,能否让其继续学习;作为监护人应有一定物质基础,自身具有一定文化层次,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有帮孩子重塑自我的决心。

(二)操作步骤

1.确立暂缓期。根据刑诉法规定,刑事案件在审查环节的办案期限为一个月,必要时还可以延长半个月。另外,检察机关认为需要退回补充侦查的,以二次为限。因此,是否可以与公安机关协调,在法律允许的期限内,确立暂缓期限。在这期间,检察机关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社会对此案的反响,有被害人的案件还应倾听被害人的意见。在期限届满时,根据上述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并作出是否不决定。

篇8

一、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职能

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新《刑事诉讼法》将多年来分散于《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整合,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作了专章规定,彰显了立法以人为本及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与保护。

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以及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的缺失,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处于高发态势,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年上升,且犯罪类型多样化。二是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再次犯罪率较高。三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四是团伙犯罪严重,犯罪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五是未成年人犯罪多为激情犯罪。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不具备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御能力,在刑事诉讼中往往处于更为明显的弱势地位,且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健全,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可塑性较强,对其教育、改造成效更为明显。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未成年犯罪人改过自新、早日回归社会,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

二、相关规定及公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创设了详尽、具体的规定,为在公诉工作中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实践中,公诉部门在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益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办案指导方针和原则

根据国际公约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遵循“社会保护与少年保护有机结合、少年保护优先”的双向保护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6条首先明确规定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应当加强说服教育工作,促使犯罪的未成年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罪行的社会危害,促使其悔罪服法,重新做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是指对于涉罪未成年人要坚持教育和矫治为主,不能机械强调处理结果与犯罪轻重相适应,而应当尽可能采用非刑罚化的处理方式,以利于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

长期以来,公诉机关在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时与成年人犯罪没有严格区别,难以体现出对未成年人适用了不同于成年人的轻缓刑事政策。由于案多人少等因素,一些办案人员在审查和庭审阶段没有很好的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开展释法说理和心理教育、疏导工作,未能较好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二)社会调查制度

社会调查制度,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不仅要查明案件事实和证据,还应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等与犯罪和案件处理有关的信息和情况作全面、细致的调查;必要时还应进行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方面的鉴定,并根据调查的结果选择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我国《刑事诉讼法》吸纳了近年来司法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在第268条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

但是,对哪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必须进行社会调查、哪些可以不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报告由哪个机关操作、具体内容、制作程序及其证明效力等等仍不明确,以致影响社会调查的实际效果。同时,《刑事诉讼法》未确立强制性的社会调查制度,而仅仅规定办案机关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查,这与《北京规则》规定的“应当对少年生活的背景和环境或犯罪的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查”以及国际社会通行的“必须”、“尽快”、“务必”进行这种调查存在明显差距,容易导致实践适用的随意性。

(三)逮捕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69条的规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适用逮捕措施,应当严格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必要情形内,即能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尽量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目前,我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前羁押率仍然过高,使得未成年人与家庭、学校相隔离,容易产生被社会抛弃感。尤其是审前羁押易引发交叉感染,重新犯罪机率增大。侦查监督部门审查批捕的时间只有7天,无法更好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同时案件的证据体系尚不完备,也无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羁押后能否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判断。因此,由公诉部门在审查阶段对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十分必要。

(四)附条件不制度

《刑事诉讼法》第271条规定了附条件不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第272、273条分别规定附条件不考验期内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附条件不的考验期、起算时间以及撤销情形。附条件不制度有助于对那些主观恶性不大、偶尔失足且涉嫌罪行较轻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人格矫正,促使其悔过自新、尽快回归社会,同时也符合诉讼经济、程序分流的目的。

《刑事诉讼法》对附条件不制度适用的条件、范围、考察期限及后果规定的比较具体,但就如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规定不明确。对公诉部门承办人而言,附条件不要经过复杂的内部审批程序,半年以上的监督考察期也需要承办人付出极大的心血。某些检察机关内部考核机制不合理,对不率作了限制,使得一些原本符合不条件的未成年人案件被“一诉了之”。

(五)“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在刑事诉讼中对未成年人隐私给予特殊保护,对其犯罪记录予以封存,避免给其贴上罪犯标签,有助于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为此,《刑事诉讼法》第275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但是,这一制度涉及户籍、学籍、档案等多项制度的改革,而《刑事诉讼法》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很难操作。同时,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诉讼公开原则和社会化帮教制度存在冲突。例如,审判时未满18周岁的人不公开审理,但是宣判是公开的;犯罪时未满18周岁审判时已满18周岁的审理是公开的;不决定的宣告也是公开的,这时再封存其犯罪记录,已经失去实际意义。而且,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矫治需要社会化帮教,如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不诉帮教、缓刑社区矫治等等,都离不开社会力量和学校、社区等单位的支持配合,这就不可避免地扩大了知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人员范围,这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要求是存在矛盾的。

三、公诉工作中强化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设想

做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在检察工作中,检察官要牢固树立人权意识、程序意识和公正意识,在公诉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工作措施,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以人为本,推行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公诉方式

1.实行人性化的讯问制度。审查中,公诉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和个性制定讯问提纲,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讯问方式,可以设置专门的谈话室。在讯问未成年人时,应通知律师在场,直观了解其犯罪动机及心理状态,也可以安排其与法定人、近亲属“亲情会见”,减少其抵触情绪和心理压力。司法意味着中立和冷漠,但少年司法却必须将情感融入其中,需要检察官“弯下身”来与孩子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释法析理工作。

2.对羁押必要性严格审查。对已被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公诉人要重点对其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有无妨碍诉讼顺利进行、是否具有教育改造空间及重返社会可能性进行认真审查,确无逮捕必要的,及时撤销或变更逮捕措施。对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尤其是当事人已经相互和解、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案件,进入快速办理通道,合理适用非羁押强制措施。

3.全面推行未成年人案件分案制度。《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羁押的被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制度。但该制度未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分案、分案审判问题。实践中,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涉嫌犯罪的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往往出于忌讳,不敢在庭审中指证其罪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案制度,更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教育、挽救、感化工作,更加准确地追究同案的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对这类案件应当实行分别关押、共同侦查、分别移送、同时审查、分别、分别审判、分别判决的分案处理制度,建立由公诉机关为主导的未成年人案件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4.完善社会调查制度。审查阶段,社会调查报告有助于公诉人全面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以便因势利导地进行思想教育、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作出或不的决定。因此,应当尽可能的制作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实践中由社区矫正机构、社会调查员、司法所等专门机构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家庭背景、学习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及社会交往等情况进行社会调查。这样既可以保证调查的中立性,又可以减轻公诉部门的办案负担。

(二)适用轻缓刑事政策,完善不制度

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积极适用轻缓刑事政策,慎用少用刑罚制裁,不断完善不制度。

1.扩大相对不适用范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检察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以及对被教唆而犯罪的未成年人犯,可以依法免除处罚。”“犯罪情节较轻”可以参照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被教唆犯罪的未成年人,公诉部门应当考虑作出相对不决定;对于犯罪较重,但具有免除刑罚情节的,如具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等情节的,也可以适当考虑作相对不处理;对于主观恶性不深,真诚悔罪,无再犯罪可能性或可能性很小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可以适当考虑作相对不处理。

2.完善附条件不制度。建议将附条件不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同时,要加强公诉部门力量配备,简化不案件内部审批程序,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逐步扩大未成年人案件不适用范围。并且,对附条件不的监督考察可以由公诉部门委托社会观护体系、社区矫正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并定期向案件承办人报告。

(三)强化庭审效果,完善量刑建议制度

提起公诉后,公诉人承担着举证、质证、指控犯罪、法制宣传等职责。在庭审中,公诉机关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意义重大。一要强化庭审氛围。在法庭调查中,特别是举证阶段,公诉人要对被害人陈述、被害人亲友证言充分论证,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带给他人和社会的危害,促使其认罪、悔罪,使司法机关的教育、感化在庭审肃穆的气氛中更具说理性。二要在中充分行使量刑建议权。通过对案件事实、情节的综合分析,建议法庭对社会危害不大、人身危险性不强的被告人从宽处理,促使其悔过自新。

(四)加强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完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为了落实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特别保护,应当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一是缩小犯罪记录保存的范围。规定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不再进入未成年人的档案,只能由公安司法机关保存,其他任何单位不得非法获取和保存。二是限制查询。一般情况下只能查到一个人18周岁以后有无犯罪情况;如果确需查询未成年时的犯罪记录,必须经过特别授权并专门审批手续。三是明确查询单位的范围。如机关、部队等涉及国家安全稳定的单位可依法查询,一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则不具有查询资格。四是尽量缩小公开的范围。对于一些必须公开的诉讼活动,如公开审理、宣判、宣布不,除非案件特别具有影响力,一般不允许太多人参与。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社会帮教的,应当告知参与人所应承担的保密义务及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