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范文

时间:2023-03-21 02:1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篇1

蜗牛与蛞蝓同属软体动物,然而蜗牛却多了一座“房屋”。你知道蜗牛这个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吗?嘻嘻,其实很简单,因为蜗牛的头上生着一对触角,很像牛角,所以得名“蜗牛”。

在小的时候我经常捉蜗牛来玩,甚至和别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蜗牛跑得快。可是我一直感到奇怪: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沿线?为了找到答案我一直在观察蜗牛,把蜗牛翻过身,甚至把蜗牛取出壳外。我就这样痴迷的观察了整整一个多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得到了结果。

通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蜗牛头上的触角顶端有一对眼睛,但在强光下看不远,只能在弱光下才能看见远一点的东西。所以它总是在黄昏和夜间出来活动。蜗牛的身体很软弱,爬行时从足腺中不断分泌出一种滑腻腻的粘液,以减轻足部与路面的摩擦,这样有利于加快足部的移动。这种粘液于空气接触干燥后,在光线照射下闪闪发亮,所以蜗牛爬过的地,总留着一条亮晶晶的痕迹。

发现了蜗牛秘密让我感到很开心,因为从中让我知道:只要对事情有信心,有耐心,那么就可以从中发现很多秘密。

篇2

星期天的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爷爷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便在我的脑中浮现。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采取“用各种食物品实验乌龟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找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面对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便给吃光了,这下可断定,蜗牛是大害虫。接着,我又进行第二个实验:“蜗牛爬行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首先把它抓上高处,等它的头伸出壳来时,去摸它的大盘,可是我的手还没摸着它,它又缩回去了,心想,这蜗牛真是“胆小鬼”!我弄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真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事情还没做成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从我的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用一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壳,抽出那块肉,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见下面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子,再拿来个差不多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大触手有眼的作用,小触手有鼻的作用。

通过这一连串的实验,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篇3

我对此颇为淡漠,可是听筒里外公的声音却越来越兴奋:“你知道我怎么发现这窝鸡蛋的吗?早上起来,我照例去屋子旁边的树林里闲逛……”他兴致勃勃的叙述被我扼杀在起始状态,我知道如果不适时止住他的话题,他能没完没了地在电话里讲个几小时。

在挂掉电话的一瞬间,他显然还意犹未尽,听筒里隐隐传来“这事太妙了,我居然发现了一窝鸡蛋……”的声音。我能想象他此时满脸笑容,露出洁白假牙的样子。

其实,我的外公是个可爱的老头,外婆老是说他长不大,像个小孩儿。小时候,我住在他家。有一天我睡得正酣,外公突然叫醒我:“快起来看,我发现了一只大蜗牛。”我睡眼惺忪,但听到他的叫喊后一骨碌起床了。那确实是一只大蜗牛,足足有酒杯口那么大。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蜗牛,惊喜得整个人都要飞起来。外公就更加激动了,他在村里奔走相告,村里人很快都围了过来。外公像个导游,自鸣得意地向村人介绍自己发现蜗牛的经历。

我很快忘记了这件事,但外公脸上的兴奋却足足持续了两三天。几天过后,他还会在吃饭时聊起那只蜗牛。

外公是个容易快乐、容易满足的人。诸如一朵花开了,一棵树发芽了,竹林里长出一株笋了,哪棵树上垒了一个鸟窝了,都会让他高兴一阵子。

无独有偶,我同事也是这样的人。有一次,她在电梯上遇到一位朋友,朋友给了她一个红彤彤的苹果。她接过苹果,脸上乐开了花。她步履轻盈地走进办公室招呼我们:“我朋友真好,给了我一个这么红的苹果。”说着她拿出抽屉里的水果刀,把苹果切成了四份,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还不忘说一句:“好心情大家一起分享。”

过了一会儿,我登上QQ,看到了她刚更新的个性签名:与朋友在电梯里相遇,她给了我一个红红的苹果,我与同事们分享了,一天的好心情就这样开始了。

她是个喜欢碎碎念的人,每天都会跟我们分享自己的一些小幸福。买菜时,菜农便宜了她两毛钱;周末逛街时买了套新衣服;儿子在班里的名次又进了两名;老公洗了一次碗;散步时碰到了久违的老朋友……

篇4

回到家,我在妈妈新买来的白菜上找到了一只蜗牛。我取过一片塑料,把蜗牛放在上面准备做实验。

当我端着盐走向蜗牛的时候,蜗牛似乎知道自己要面临一场灾难,迅速地把头缩进自己的壳里。我静静地在一旁等着,就这样大约过了4分钟,蜗牛又探出头来。只见它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并未发现敌情,于是便大胆地伸出头来。说时迟,那时快,我趁这个机会,飞快地将一勺盐撒在了蜗牛身上。只见蜗牛立刻发生了异状,身体扭曲、变软,慢慢地开始溶化。看到它那痛苦的情景,我真不忍心,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还是又撒了一勺盐在它身上。慢慢的,蜗牛一动也不动了,再看看蜗牛身边的盐,被润湿了一大片。看来蜗牛真的能化成水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很是吃惊。

第二天科学课上,科学老师问:“怎么样,蜗牛化成水了吗?”我大声的回答:“化了。”有同学讲:“我在《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看到一集动画片,也讲了蜗牛不能碰到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后来,还是老师帮我们解开了谜团。原来,蜗牛表面(除了壳)有一层黏液,这有利于蜗牛的运动和皮肤辅助呼吸。当被撒上盐后,蜗牛运动和呼吸能力降低。同时,蜗牛身上的水分从盐分低的体内渗透到盐分高的体外。这样,蜗牛赖以生存的黏液被盐大量吸干,蜗牛迅速脱水,细胞缺水,最终死亡。所以,更准确地说,水不是蜗牛遇盐后变化出来的,而是被盐“吸”出来的。

那蜗牛会完全化成水吗?当然不会!当蜗牛身上的水分被盐吸得差不多后,蜗牛的身体会萎缩,但并不会完全消失。

科学真奇妙!那蜗牛遇到糖、味精、醋、香油等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有兴趣的话,你也试试看吧!

蜡烛怎么变少了?

钱科亦

蜡烛在燃烧时会流下蜡油,蜡油干了后又会凝固成蜡。以前,我错误地认为,蜡烛点燃熔化,蜡油遇冷凝固,就像水遇冷结冰,冰遇热化水一样,蜡烛本身不会有任何损失。直到最近,我才明白,原来我的想法是错误的。

前几天,我买了几支装在漂亮玻璃杯中的蜡烛。我点着了其中一支,过了5分钟后我把它吹灭,突然发现蜡烛上蜡油好像少了许多。少的油哪去了?一个个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蜡烛外有容器,熔化的蜡油应该不会流走的,难道容器下方有孔洞?我把装蜡烛的玻璃杯翻过来仔仔细细地看个遍,也没有发现任何缝隙。

我转念又想,是不是固体蜡烛中有气泡等空间呢?说不定是生产厂商生产蜡烛时偷工减料了呢。为此,我想办法把蜡烛从玻璃杯中拿出,并拦腰切开,可我并没有在蜡烛中发现气泡、空洞等。看来,我的猜想又落空了。难道少了的蜡油是被传说中的外星人“吸”走了?

我正在遐想时,爸爸走了过来,看我一脸的迷惑,便问道:“怎么了?又遇到什么难题了?”于是,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爸爸认真地听我讲完,笑着说:“小傻瓜,蜡烛之所以会燃烧,是因为蜡烛是由石蜡做成的。它的化学成分是可燃的。你将来上化学课时,老师会具体教你。现在简单告诉你,蜡油与酒精一样,燃烧后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减少的那部分蜡,就是被燃烧掉了。那些只熔化了但还没来得及燃烧的蜡油,在遇到冷的情况下,才会凝固成蜡。”

爸爸还告诉我,因为蜡在常温下呈固态,稍微加热即可熔化,而且蜡还有不溶于水的特点,所以,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好助手呢。例如,某些中药丸,就是用蜡油密封,避免药丸与空气接触,防止它变质。

后来,我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燃烧的时间越长,蜡油少得越多。蜡油的温度还很高,如果将燃着的蜡烛上的蜡油滴到手上,还会被烫伤。如果用手去碰触蜡油,片刻工夫后,蜡就会在手中结一层“皮”。

瞧,生活中的科学多有趣啊!

火柴火柴慢慢烧

唐馨

放假时,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农村老家。在那里煮饭时常常要用到火柴。有一次,我觉得好玩,就去帮大人们烧火。可是,我用掉了好多根火柴,也没有把柴火点燃。因为火柴刚擦着不久,火柴棒就烧完了。“唉!如果火柴棒再长点,或者火柴燃烧得再慢些就好了。”我不禁自然自语。

妈妈看到我笨手笨脚的,一直在边上偷笑。等看我真的点不着了,才把火柴拿过去,说:“你的方法不对。瞧我的,我就能使火柴燃烧的时间变长。”

只见妈妈一手拿着火柴盒,一手拿着火柴,轻轻地一擦,红红的小火苗就出现在火柴棒的顶端。妈妈轻轻地捏着火柴,就像捏着一个小小的火炬。不一会,柴火就烧着了。

除了妈妈手法熟练外,我真的感觉到这根火柴燃烧的时间长了一些。可区别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在妈妈的引导下,我发现了我和妈妈操作中的不同:妈妈点着火柴后,火柴头是朝上的,这时火苗不大,但燃烧的时间比较长:而我点着火柴后,喜欢把火柴头朝下拿,这样火焰相对大一些,但不一会火柴棒就烧完了。

后来,经过多方查找,我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火柴燃烧的时候,产生的气体比空气轻,所以火苗总是向上的。当我们把火柴头朝下时,火苗很快就会把后面的火柴棒点燃。当把火柴头朝上的时候,向上的火苗点燃下面火柴棒相对困难些,火柴燃烧的速度也就自然慢了下来。

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便能更好地使用火柴了。

梦话消声器

篇5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语言;发展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而艺术领域的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特殊的艺术形式。美术活动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把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以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语言和美术活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指出:互相渗透的各领域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艺术活动中同样蕴涵语言教育的价值,“让艺术作品说话”也是培养幼儿语言的重要方式。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如在开展主题意愿画《春天的秘密》活动前,我就带领幼儿来到户外,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去发现春天里花、草、树等植物的变化,去寻找蜗牛、蚂蚁、小鸟、蝴蝶等动物的轨迹,去观察田地里的人们都在忙碌着什么。观察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幼儿进行谈话。并以启发式的提问带给幼儿思考:“春天来了,春天的秘密很多,你发现了春天的哪些秘密。”话音刚落,幼儿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并纷纷用语言进行描述。陈君垚说:“杨树上的毛毛虫掉下来,落在了草地上。”刘与非说:“我家窗台上草娃娃长出头发啦。”罗立言说:“我看见农民伯伯在播种。”王又平说:“春天的太阳暖洋洋的,我们可以去放风筝咯。”在这样的谈话活动中,幼儿毫无顾忌、尽情地用完整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以“春天的秘密”为题,进行主题意愿画,让孩子把观赏到的大自然美景用图画表示出来,既提高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主创作,并用语言来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已经有了浓厚的创作欲望,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来表述。在巡回辅导幼儿的时候,我积极地和每一位幼儿交流,与他们谈论自己的作品,给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如在泥工“小鸡的一家”活动中,我启发幼儿说说想捏出怎样的小鸡。孩子们就一边动手一边和老师及同伴交流:“我捏的小鸡有圆圆的身体、尖尖的嘴巴。” “我的小鸡在大树下捉虫吃,鸡妈妈在花园里散步。”“我的小鸡躺子在窝里睡懒觉”……孩子们纷纷用语言描述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丰富的语言大胆讲述作品内容。在幼儿自由创作后,我会给每个孩子互相介绍自己作品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作品的内容,运用丰富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想象讲述出来。如在绘画《我眼里的夏天》活动中,有的孩子说:“夏天来了,火辣辣的太阳晒在我的身上,真热呀。”有的孩子说:“听,知了在树上唱歌。”还有的孩子说:“小鱼在池塘里游来游去,青蛙跳在了荷叶上。”在这样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孩子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提高了语言的完整性及连贯性。

四、引导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并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指南》解读中提出,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幼儿自主的感知、想象与感受。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所见到的物品,鼓励并尊重幼儿用语言的、身体动作的、表情的方式表达,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一)欣赏名画作品时,引导幼儿用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如让幼儿欣赏徐悲鸿的马,韩林的狗,凡高的向日葵等这类作品,感慨名画所体现的神韵,惊叹油画所表现的色彩,各类绝美的作品,无不给人以美感。一次名画欣赏时,我选择了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星空》,它以简单的色彩,通过点线来构图,抽象地表现了夜晚星空的神秘,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和表现的欲望。首先,在一段舒缓的音乐声中,我引导幼儿想象夜晚天空的景象,并用语言来表达。一个孩子闭上了眼睛,静静地说:“晚上,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星星眨着眼睛。”另一个孩子说:“月亮婆婆出来了,我们踩着月光去捉迷藏。”还有的孩子说:“夜晚的天空静静的,我听见蟋蟀在唱歌。”在幼儿想象与表达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从点、颜色、线等方面来欣赏画家的作品《星空》,并启发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熊一心说:“在一个美丽的夜晚,星星们在快乐地跳舞。”谢逸轩说:“月亮姐姐静静地欣赏着星星们的舞蹈。”徐浩然说:“我看见一个大哥哥高高地举起双手,他在干什么呢?”旁边的睿睿回答说:“他看着满天的星星,是在和星星说悄悄话吧。”在这样自由、轻快、无拘无束的谈话中。幼儿尽情的表达着自己的感受,形成了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欣赏幼儿的作品时,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美感体验。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喜爱的美术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幼儿自己和同伴创作的作品,这类作品的作画技能与技巧稍显粗劣,但却想象丰富,富有创造力,充满了童真、童趣。如,在《红红的新年》的主题环境下,一群孩子围在一起,指点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并兴奋地谈论着:“看,这张画里的小朋友在挂灯笼吔,红的、黄的、彩色的,真漂亮。”“咦,小动物在草地上放气球,他们也在过新年吗?”“呀,他们在放鞭炮,一串、两串、三串……谁画的呀?”“快来看,小伙伴们在院子里捉迷藏,这是琪琪,这是,这张画是我画的。”“这些窗花是我剪的,你们觉得可爱吗?”就这样,孩子们滔滔不绝地分享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体验着成功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