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31 13:3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个人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炎炎夏日,39位语文人齐聚咸阳师范学院,在董晓雅、曾静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教学能力培训。这五天,是令人心潮澎湃的五天,是令人思绪万千的五天,是启人心智的五天。这五天里,聆听了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欣赏了二位培训老师各具特色的微型课市教课,领略了39位一线老师风格各异的微型课展示。可以说,这五天收获满满,令人倍感充实的鼓舞。正如一位老师所说,这五天培训胜教十年书。现总结汇报于后:
一、本次培训的收获或感悟
1别再做“井底之蛙”,做一个“探索者”。本次培训,正说明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39位学员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幽默,有的睿智,有的活泼……令人耳目一新。从学科教学角度而言,有的重视学法指导;有的追求至善至美,情之所至令人心动;有的专业素养极高,可谓真正的“语文人”。总之,这39节展示课,真可谓一次真正的语文大餐。
2.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作为一个一线语文老师,要时刻牢记:观念决定一切。教学工作中,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观念,就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要经常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课堂改革意识,学习专业只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惟有如此,你才不会落伍,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3.要活到老,学到老。培训期间,魏奇老师关于团队意识与能力的精彩报告,是我们懂得团队合作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薛翰明老师关于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的报告,使我们掌握了语文命题的要义,两位培训老师精彩上网示范课更能受益匪浅。这一次培训告诉我们,要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4、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5、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做一个学习型的人。
二 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
五天的培训,既使人有所获,更使人有所思。反思以往的教学工作,更让人感慨万分。
1. 要切实改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课程改革意识,并努力践行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思想武装头脑,用思想指导行动。
2. 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一个语文人,要时常不忘学习,锤炼基本功,用过硬的教学能力去组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要坚持经常走出去,吸收新鲜血液,向专家学习,向名师学习。绝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并把自己的所得所获与同事分享交流,期待共同提高。
4. 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我们教师对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5,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三 对本次培训工作的评价
五天的教学能力培训,让我收获的是幸福,是满足,是蜕变。但愿这样的培训能经常化,而且深入到农村边远地区,让那里所有的老师都能收获很多。
1.培训内容恰当合理。这次培训,既有专家做的关于团队工作的报告和关于语文命题工作的研究,又有两位培训老师精彩的各具特色的示范课,还有39位参训老师面对面的切磋、交流、研讨。
2.培训方法科学严谨。这次培训,示范与实战相结合,立足于课堂,针对性很强,能切实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培训组织严谨有序。两位培训老师严格考勤,39位老师自觉自愿,不畏酷暑,按时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实在难能可贵,他们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
四 对本次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篇2
一、策划
策划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组长带领下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在这个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分工上,应提倡“长善救失”。一方面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在小组中承担起适当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信息技术,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或摄影,可以建议他们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学习成果等。另一方面要利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机会,发展潜能。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可以有意让他去做社会调查,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写字不佳,就请他去搜集班上或校内的优秀写字作业等。
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加以指导。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制订好后,要在全班交流,可以采取在教室里张贴等形式,要求小组之问相互学习和评议,吸取其他小组计划的优点,完善本小组的计划。
二、实施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搜集歇后语、成语、生字词……;第2组找出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材;第3组搜集作者写作特色,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第4组出示相关小片断要求来课后练笔。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教学条件,集中进行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每个阶段小组活动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在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上仍然有自主性。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取“并进式”学习流程;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虽然很多教师都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是小组成员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有的是依赖于少数“优生”。相对后进的学生只是“观众”和“陪衬”。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交流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既能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又能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全班采取哪种形式交流,既要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程度。教材中提出的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人有事做并充分反映小组合作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组全体成员分工汇报或推举代表汇报。
交流和汇报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一个片断,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有关精品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再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这一组的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这些做法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此外,像举行“语文知识竞赛”,不仅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如果这种竞赛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组织和主持,活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语文知识和能力也能明显提高。
四、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但更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有几种类型,而我采用的是“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收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面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小组和教师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小组评价要强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学会赞赏他人。教师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评语。这种过程型成长记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综合性的学习评价,既评价个人,也要评价小组,关注小组的合作态度和每个小组成果的参与程度。为此,可以在综合性学习结束时评比优秀小组,凡是合作有效的小组都可以评为优秀小组。
篇3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所有教师都不陌生,甚至都有所尝试和探索。然而,真正做好,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技能,小学生肯定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老师长时间耐心的、细致的、不间断的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步形成。那么,从哪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呢?
一、培养和训练独立学习的技能
小学生喜欢热闹,老师一说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他们便一窝蜂似的凑到一起说这说那,看是积极,实际上说不出个子午卯酉。因为每个同学还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怎么会有好的讨论探究效果呢?所以老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学习任务时:
(1)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2)条件有哪些?
(3)从哪里入手?
(4)只有一种办法解决吗?
(5)想出办法后动笔用最简单的办法记录下来,便于交流。
独立学习还包括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学习资料、材料的收集、整理等,都需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形成技能。
二、培养和训练两个人交流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同桌或小组中“小对子”的两个人的交流,交流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做到:一个同学先说,说出自己在独立学习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个同学仔细倾听。当一个同学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倾听的同学,要肯定这个同学说正确的地方,同时提出不正确或不确切的地方。然后两个同学调换角色,重复前面的过程。
三、培养和训练多人交流的技能
作为小学生来说,正确交流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如果两个人的交流还能进行的话,那么两个人以上,多个人的交流驾驭起来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就特别需要教师长时间耐心、细致的培养与训练。
(1)培养和训练出合格、胜任的小组长。教师要经常树立小组长的威信,要求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要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和指挥;小组长要以身作责,树立为小组所有成员服务的思想,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歧视、不放弃小组内任何一个成员。
(2)培养和训练小组长组织多人交流的技能。在小组内多人交流的过程中,小组长能从容、熟练的安排小组内每“个小对”子的代表,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安排记录员简要记录下主要内容,整理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注意问题等。
(3)培养和训练记录员记录的技能。小学生缺乏记录和整理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长时间耐心、细致地培养与训练记录员这方面的技能。让他们慢慢学会用简要的文字,记录下大家说的主要内容,并学会对记录下的内容进行整理,以便交流展示之用。
四、培养和训练汇报展示技能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汇报展示环节是亮点,是检验各组同学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所以训练和培养好小学生的汇报、展示技能尤为重要。
(1)让学生逐步熟悉汇报、展示的基本形式:一个人代表小组汇报、展示;两三个人代表小组汇报、展示;小组全体成员集体汇报、展示;有时在座位上汇报、展示,有时到黑板前黑板、展示。
(2)汇报展示时声音洪亮,从容、大方、自信。如果说学校是个小社会,那么班级就是一个微型社会,教师要在这个微型社会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做到:在众人面前从容地、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没有胆怯,没有恐惧,声音洪亮,有条不紊。说易做难,所以教师要不放过任何一次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机会,不达标准绝不放过,哪有问题纠正哪里,哪怕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下节课再补上)。持之以恒必有效果。一旦学生形成了技能,形成了自然,形成了品质,也就形成了班风。
(3)语言流畅,概括性强。学生在汇报和展示时只有精气神还不够,还要在语言表达上提出要求。除了做到语言轻松流畅外,还要做到尽量不说废话,不说重复话,不说多余的话,句句说到要害处,句句说到点子上。
(4)粉笔字工整且有一定的速度。写粉笔字是教师的长项,然而小学生展示汇报时通常都要有板书,所以教师要经常培养和训练小学生书写粉笔字,让他们经常写,天天写,经常调动小学生写好粉笔字的积极性,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个同学粉笔字写的又工整又快。一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小学生的粉笔字如果写得过慢,会严重影响课堂的进度,当然也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培养和训练评价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环节非常重要,他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倾听习惯、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这里的评价主要指的是小组对小组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教师对小组和学生的评价等。比如,一个小组汇报展示结束之后,其他小组的成员要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汇报展示做出评价,包括肯定赞许的评价,包括不足方面的评价,包括质疑和追问,包括建议和意见等。上述技能均需要教师从零起步,耐心、细致的培养和训练。
六、培养和训练课堂上“谈收获”的技能
篇4
关键词: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分组互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67-02
一、引言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采矿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采矿类人才培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1],它是一门主要讲授矿井内各种巷硐及采煤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及各种矿山灾害预测、防治方法的课程,具有力学基础要求高、内容抽象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2],教师要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出发,既要讲授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入当前本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指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未来发展的方向[3],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
目前,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倾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都很高。一方面,教师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技巧,并具备一定水平的教育学知识,能够会引导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另一方面,学生必须要喜欢所学专业,对所学的专业课程重视并有足够的兴趣。通过两年来的教学体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1.不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到课程内容上来。那些喜欢所学专业、认真听讲的学生基本都坐在前排,能较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对专业兴趣不高、不想听讲的学生多坐在后排,专心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能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由于现在多为大班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2.学生上课走过场。由于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成绩占70%甚至更高,有些学生上课抱着走过场的心态,只为获得平时成绩,看似出勤率很高但学习效果不理想。
3.实验课流于形式。“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的实验课由于多用到相似材料模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设施搭建模型,观察模型的变化,学校没有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参与,这就使得实验课变成了参观课,学生只是跟着实验室的教师参观一遍早已搭建好的模型,缺少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产生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上课内容和最终考试的内容在课本上90%以上都能够找到,只要考试前突击复习,是否认真听讲、做笔记对于最终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实验教学不计入考试成绩,难以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
总体说来,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成为教学的主体,大部分学生仍然是“让我学”而不是“我要学”。这一现象不仅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这一门课上存在,在其他专业课上也时有发生。要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分组互动教学法
分组互动教学法是通过分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由原来的单个被动接受转变为团队合作的主动学习。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小组,改变原有的学生各自学习的状况。课程中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实验问题都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分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分组互动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分组设计。学生通过分组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分组人数在4~6人为宜,人数过少会缺少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过多则不能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问题的研讨中。分组后小组推选出组长,组长的任务是记录小组成员在小组课题研讨中所做的贡献。
对学生进行分组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团队问题研讨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有些学生对自己不够自信,不敢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怕说错遭遇别人的耻笑,而作为一个小团体成员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他们可以在小组中积极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想法,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有助于得出更加有创意的结论来。
2.问题设计。“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可设计的小组研讨的问题类型很多,主要有基础理论类、实验设计类和案例分析类三种。基础理论类是指围绕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找出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发展的历史和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工程实践的具体案例。例如,对于巷道锚杆支护这一知识点,可以提出“锚杆支护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对工程实践案例分析”这一问题,让学习小组成员通过文献检索整理成报告文件。实验设计类是指对于某一工程问题提出实验方案。工程问题的背景材料可由教师提供也可以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的实验方案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搭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案例分析类是指对于某工程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给出解决方案。教师结合现场一些工程问题整理成背景材料交给学生,由学习小组给出解决方案。上述三类问题都需要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2~5周的时间形成报告文件和课堂汇报的PPT材料,并从学习小组中随机挑选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除了这类需要长时间来完成的题目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讲授完巷道矿压显现规律这一章节后,在课堂上利用15分钟的时间,让各学习小组讨论绘制一幅关于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因为关于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的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加简单直观,有助于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头脑风暴”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一个人的想法总是不如一个团体的想法多,“头脑风暴”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掘学生们的创意,最后很可能得出出乎大家想象的奇妙结论出来,让学生们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3.教师作用。在分组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原来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提问者和评判者。教师不再在课堂上按照课本的内容用大量的时间讲授基础知识,只是把重点内容进行介绍,更多的时间是将这些基础知识转变为一个个研究专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学习小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主动学习。当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归纳提出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做小型汇报后,教师再对研究报告和汇报内容进行点评。
在分组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讨中来,避免出现学习小组只关心自己小组分配到的问题而不关心其他小组的问题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在学习小组汇报后随机提问其他学习小组成员,在答疑时间让学习小组成员汇报自己在研讨问题中承担的工作和进度等方式来解决。
4.课程评价方法。分组互动教学法的课程评价方法是以学习小组平时成绩为主,兼顾实验成绩,期末考试为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突击的现象。
分组互动教学法的课程评价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构成:平时成绩(30%)、学习小组成绩(3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20%)。
(1)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问题的参与程度等组成,需要教师做好平时记录。
(2)学习小组成绩:主要包括本小组互评、外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本小组互评是小组成员对除自己外的其他组员根据其在问题研讨中所做工作的情况进行打分;外小组评价是其他小组根据汇报小组的汇报材料、汇报PPT制作情况以及汇报内容情况等对汇报小组进行打分;教师评价是教师对汇报小组进行打分。各部分的权重可以由教师自行掌握,在第一堂课时公布。
(3)实验成绩:由实验室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室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给出。
(4)期末考试成绩:试题内容侧重解决工程问题的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减少名词解释等概念题。
四、结论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分组互动教学法的实践后,学期末,学生们普遍反映采用此种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习到更多、更广和更深的专业知识,并增强了文献检索、问题分析等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希望以后能够继续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分组互动教学法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王超.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4):247.
篇5
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最基本的室内外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使学生具有效果图制作、施工图制作、材料与工艺的辨识等多方面的能力,并且了解具体工程施工的相关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能够更多地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创作出更多的可供项目化教学实践的用武之地,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通过对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发现,要想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熟悉具体的设计流程,并且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完成在不同环节中的任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在项目化教学中得到巩固与应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大学阶段得到全面发展。
二、项目化教学应用的思路
(一)项目考察
在项目化教学开展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考察技巧,提高后续的设计能力。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前期的调研与考察,结合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保证设计效果的关键。在前期项目的考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考察,并且对每个小组都要指派相关的人员进行负责工作。在考察时,要对于现场的一些具体请进行记录。前期考察阶段,是引入项目化教学的第一阶段,也是让学生进入状态,提高自身想象力和空间感受力的关键阶段。项目考察的过程,是让学生真正地走出理论的教学范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项目构思
在完成前期考察之后,学生要对于原有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分析,并且将相关的测量结果与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分析。教师要组织学生与项目化教学中的甲方进行沟通,并且结合相关的资料进行构思和初步汇报。在项目构思的环节中,小组要对于设计的风格、理念与创意进行制定,并且通过PPT的形式和班级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汇报。在初步汇报的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考察,并且了解学生设计能力。项目的构思阶段,也是设计理念的确定阶段,这也是学生创意和自身能力发挥的重要环节。在汇报的过程中,台下的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构思与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并且课堂教学过程也更加趣味化。
(三)项目设计
在完成前期的相关工作之后,学生就要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且让学生对于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细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的课堂时间,并且掌握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教师要进行解答和引导,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习惯。设计的过程是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并且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在这个过程汇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同时大量的图纸工作也是很好的锻炼。小组成员间反复交流和沟通,让设计循序渐进,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前期所学的基础课程,例如设计素描、三大构成、电脑效果图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工程学等相关的基础课程,从而使这些基础课程的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挥。
(四)项目汇报
在完成项目设计之后,教师可以采取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于自身的设计成果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并且让学生了解自身设计中的不足,并且总结他人设计中的亮点和经验,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完成自身设计水平的成长。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PPT、三维动画等形式来对于自身的设计内容进行阐述。在阐述介绍的过程中,根据个人设计和小组设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汇报形式。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记录,总结每一个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在课后,教师要结合记录内容对学生进行点评和引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新模型及教学控制体系的设计重点
(一)合作能力培养
在进行教学控制体系设计上,要关注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并且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具有较强的自我性,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对某一观点有着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交流过程中,互相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理念和合作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是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审视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对自身设计作品进行审视,并且反复分析,通过对自身观点的阐述和交流,让学生的审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是提高学生整体设计水平的重要保证之一。
(三)空间感想象力培养
在长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基本设计能力。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感和审美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锻炼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
(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教学控制体系的设计上,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的训练,学生可以在现场进行模拟汇报,从而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设计师,学生自身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自身的设计理念进行表达,并且更好地得到认可。
四、结语
篇6
笔者创建的《中国的疆域》教师支持材料,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形式。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1.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是开篇之作,是学习整个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更多学习地理的方法,我把学生支持材料、学生演示文稿、学生成果汇报表格融进这个教师支持材料里,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参考材料自学或课堂师生课件学习。
2.学生此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纬度的判读、简单的幻灯片和网页制作、进行网上搜索及多媒体操作等。
3.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工具使用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差异,材料除了做超链接,还按照使用的顺序整理编辑,方便学生观看、交流。
4.材料不但支持师生课堂学习,还支持课前预习、课后作业与拓展。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了解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根据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了解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并使用中国政区地图的能力。能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南北两端的直线距离。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部分: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引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对父母的热爱。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爱升华为对伟大祖国的关注和发展。
教师指导:这里提供一份学生支持材料: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有关本课的资料搜集、整理或制作演示文稿。所谓学生支持材料,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持结构,帮助他们组织和支持自己的调查或探究过程。学生支持材料可以是文档、模板、表格等。
表格里“要解决的问题”是笔者提出的本课题的内容问题。内容问题是指向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性技能的问题。内容问题和以下提到的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构成框架问题。
1.第一小组:展示演示文稿《我国的位置和四至》。
2.第二小组:用表格汇报他们的成果。
3.第三小组:展示演示文稿《我国的海域》。
4.第四小组:用表格汇报他们的成果。
第四部分:师生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学们都完成了课前所提的问题,有很多同学在思考现在最热点的问题并作为新问题提出。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单元问题):
1.我国与哪些邻国有领土(包括领海)争议,为什么?
2.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3.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这里笔者再提供两份学生支持材料,要求学生讨论为本课题设计的单元问题。单元问题是与单元具体情境直接相关,旨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问题。
教师建议:
1.同学们的讨论意犹未尽,大家课后思考这个问题(基本问题):怎样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辽阔的国土和海洋?
2.可以再继续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有关中国问题的网站,然后师生相互观看、交流。
篇7
课题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大多数青年教师是第一次参与,往往会有不少困惑,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达成“轰轰烈烈开题,踏踏实实研究,轻轻松松结题”的目标,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促进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抓手,现对一些课题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策略。
一、课题名称缺乏规范性,建议用语准确、表达简洁
课题名称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通过名称能了解要研究什么,也决定了研究的内容。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的课题名称中可以没有研究方法。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交代清楚;第二,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第三,名称要简洁。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用。课题名称一般不超过20 字。在一些研究题目中常出现比较随意的现象,有的过大,让人把握不住方向。如“职业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从题目知道研究的是数学中的分层教学,但具体研究分层教学中的什么内容,不免让读者难以琢磨,如果要真正了解研究的内容就要看其研究内容了。“ 把握歌曲的二度创作———提高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实践研究”,题目中的破折号不知道作何用途?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还是起到副标题的作用?如果改成“把握二度创造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实践研究”是不是更好?题目中的副标题能不用最好不用,让标题更加简洁、有说服力,实在要用,要能起到说明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不够明确,建议条理清晰、内容具体
课题研究内容是对课题所要具体解决的主要问题的描述。研究内容部分要把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内容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让课题评审者对课题研究内容有直接的把握。研究内容的写作要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课题一般先看题目,再看研究内容,从研究内容就可以知道你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不少青年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研究内容的重要性,研究内容的设定比较随意,有的不能说明研究什么。其实,研究内容的确定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题目确定了,你要研究什么都应在研究内容中有所体现,研究内容应该明确、具体。如课题“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的研究内容如下:
1.现状研究:学生体能与技能差异状况分析。
2.价值研究:差异教学策略对不同体能与技能类别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作用研究。
3.挖掘差异教学资源,丰富并优化差异教学策略体系的研究。
4.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
这则研究内容的拟定紧扣研究题目,第一条是对现状的调查分析,这是很重要的,基于现实研究很有必要,又不脱离现实。第二是价值研究,最主要、最重要的研究。第三条和第四条也非常明确、具体,让人通过研究内容对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可行性等做出判断。
三、成果不能体现过程,建议过程扎实、追求实效
确定了研究内容,课题组应该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扎实的课题研究过程必然会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出现,这种成果是论文还是其他,论文是否发表,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有成果形式表达出来,如研究反思、读书笔记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呈现。这足以证明研究的扎实与有效,未必是发表或获奖了论文才能显示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用某种载体或物质形式表现出来。常见的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形式有:
1.事实性成果。如各种观察、调查、实验的资料汇集,个案、事例、考察记录等。
2.工具性成果。如规划、方案、制度、标准之类,以及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等。
3.经验性成果。如教师的各种经验总结、反思笔记、教育随笔、典型案例等。
4.理论性成果。如课题研究报告、研究专著、研究论文等。
5.其他形式的成果。从载体的角度,还可以有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教学录像等。
其中,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等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在不同的研究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反思、教育教学案例等可进行适当的梳理,上升到学术论文的高度去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评比与投稿,还是有很大机会获奖与发表的。在一些课题的中期评估中,因为研究的时间比较短,评比的机会与投稿的时限等因素,可能不会及时获奖与发表,这也没有关系,也能作为研究成果在课题中呈现。这些研究成果足以反映课题研究是否扎实、有效,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过程应该以全面的资料呈现研究的过程,如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了课题研究,研究应有通知、有活动、有总结,并有一定的成果。
四、成果主题衔接不够紧密,建议明确方向、把握关键
大多数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都是课堂,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往往是通过一些活动或公开课,而不少青年教师错误地认为上公开课就是展示研究成果,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参与研究了,无论是自己开展的校内课还是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只是研究的形式而已。有青年教师在汇报课题成果时,把一些公开课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汇报来展现,能说明什么?研究课只是过程。
对于课题成果一定要明确哪些可以归结为成果,哪些不能归结为成果,明确了这些,在汇报时就不会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的研究成果是课题的衍生物,是与课题紧密联系的,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的所有成绩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有的课题放了不少个人荣誉,有的开了很多公开课,有的发表了与课题并没有关系的论文。我们知道,个人荣誉即使没有课题研究,教师也能获得,它也不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即使是论文也应是课题相关的,而不是什么论文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应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与课题有紧密的联系,有的是直接产生的,可以称之为直接成果,也有的论文是因为教师的理念与意识关系在论文的某个部分涉及相关内容,这也可以作为课题成果,是间接产生的,叫作间接成果或叫派生成果。
五、反思缺乏及时总结,建议深化研究、加强投入
课题研究要靠平时的积累与维护,并要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研究过程中会不断地有成果出现。有的青年教师认为,课题就是这样,轰轰烈烈开题,开了题就等着中期评估。在一些课题评估中我们发现一些课题缺乏内容展现,思考的深度也不够。真正深入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不断有成果出现的,无论是反思还是经验总结,即使没有,通过一些过程性材料也要能看得出来。不少青年教师在汇报时内容空泛,不能展现自己扎实的研究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临时拼凑。
对于课题报告的撰写,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来说,模仿比较成功的课题研究案例的格式非常重要。无论是课题期评估报告还是结题报告,都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采取的研究措施、取得的研究成果、问题与思考等。在梳理研究过程时,对于研究内容在中期评估时可根据自己的总结与反思进行一定的修改,因为一些情况在开题时思考不够深入,可做适当的调整使之趋于完善,这样写出来的报告更扎实,研究方向与内容也更加准确。
六、网站建设应付差事,建议注重积累、资料翔实
随着课题管理的不断完善,现在的课题研究都需要开通网站,网站建设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应该是同步的,平时开展了什么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等都应该及时上传网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课题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这样的课题研究过程才会是扎实的、有效的。但在一些课题网站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课题都是在课题评估之前搞突击,有的课题的点击率非常低,内容也是东拼西凑,可以看出教师有应付之嫌。完善的研究过程一般有计划或通知,研究课应该有上课简况,再贴上一些上课的照片或文字说明来体现研究过程,与此相关的教案、总结反思等也应及时撰写与上传。这样积累起来的课题过程资料才是丰富的,课题网站建设更符合课题研究与管理规范的。每次活动都有完善的过程,并形成文字上传课题网站,再加上一些平时的反思总结,这样的课题研究才真正做到了资料翔实。
七、课题汇报不着边际,建议明确关键、把握要点
篇8
一、引起关注(Raiseconcern):智慧活动来激趣,唤醒旧知做铺垫
引起关注是RLPR教学模式的第一个步骤。在本步骤中,教师可通过智慧教学技术来设置唱歌、游戏、猜谜等多种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醒学生的相关旧知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在学习深圳牛津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2Unit6“Myparents”时,在本步骤教师可基于趣味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设计如下智慧活动:1.歌曲导入。教师播放通过智慧课堂的网络互联功能在互联网搜索家庭成员相关歌曲“Thefamilysong”,引导学生齐唱歌曲。设计意图:歌曲优美的旋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气氛,同时歌曲的相关内容也和本节课的主题相同,起到了唤醒旧知为新知铺垫的作用。2.猜猜他是谁。教师在智慧显示屏上展示一个家庭的模糊剪影,学生通过人物体型衣着直接猜测,也可以点击触屏使人物做出简单的动作再对人物身份进行猜测。此环节为小组派代表比赛,看哪个小组猜得快猜得准。S:Shehaslonghair.Sheisthinandtall.Sheiscooking.Maybesheisamother.T:Bingo!Youareright!Youwin.设计意图:猜谜的过程就是学生Brainstorm的过程。比赛的设置,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学生在看到人物剪影或动作后头脑中迅速激活相关的mother、father、sister、brother等词汇。这样的活动,既复习了已学词汇又为新知的出现搭建了桥梁。
二、学习新知(Learn):智慧情境来呈现,直观教学易习得
学习新知是RLPR教学模式的第二个步骤。在此步骤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智慧教学技术手段的颜色绚丽、声音逼真、画面多变、图片视频使用便捷等优点,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转变图片式口述式等静态枯燥的呈现形式,采用微课、游戏、思维导图、探究合作、文本重构或拓展等多种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习”转化成“我要学习”。仍以“Myparents”为例,教师可在上一个环节(Guessquickly)的最后一组人物呈现时,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动作来猜测人物的职业,并由此过渡转向了解班上其中一名学生Lily的家庭成员的职业:T:Whoishe?Whatishedoing?Guess,whatdoeshedo?S:Maybeheisafather.Ithinkheisafireman.T:Yes,heisafireman.Heisputtingoutfires.Lily’sfatherisafireman.Let’swatchavideoaboutLily’sfamily....在视频的观看过程中,老师嵌入问题引发学生和Lily的问答:S1:Isyour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a...?S2:Whatdoesyour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do?Lily:My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isa...设计意图:从人物家庭成员的身份猜测转换到人物职业的猜测,新知自然引入。视频呈现的学生家长的职业环境、制服、工作内容和对社会的贡献,为学生学习职业名称创设了真实而直观的情境,视频播放过程中的问题嵌入让学生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这也充分体现了RLPR模式的针对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
三、练习实践(Practice):智慧互动来操练,反馈及时有效度
练习实践是RLPR教学模式的第三个步骤。在本步骤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智慧课堂教学技术的互动性强、反馈即时等特点,设置竞赛、游戏、歌曲、对话、小组合作等趣味性的互动练习,进行新知操练,也可以采用竞赛、调查、任务测评等为下一步的汇报发表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行为、反应是否及时等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纠正和鼓励。同样以“Myparents”为例,教师可根据复现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设置梯度分明的游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是否正确理解及掌握程度如何。1.游戏。在检验学生的单词和句子认读情况环节,教师可采用智慧教学平台的聚光灯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随着聚光灯的移动争先恐后地读出相应的单词;对于学生认读情况不理想的单词,教师可让聚光灯停留,并让学生重新跟读英语词典的发音及教师的示范朗读。在单词的词形辨识环节,教师可利用图片的拖拽功能,让学生把图片拖到对应的单词旁边,如果做错了,游戏会自动弹回选项,配上音效,十分36有趣。设计意图:从音到形,从词到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正确与否配以不同的音效,聚光灯随时出现,拖拽错误的自动回弹,让本环节充满了趣味,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在玩中学,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随时纠正错误,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得到了操练和巩固,本环节预设目标顺利达成。2.谈话。在本环节,教师请学生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呈现自己家人的照片,并通过智慧平台的录音功能介绍自己的家人的外形特征、职业等。其他学生可以点击收听别人的介绍,并留言沟通。系统自动统计每位学生的发言数量,对于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系统自动给予星级奖励。教师可随时通过教师端了解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设计意图:从词句的跟读辨识到语言的运用,遵循了练习的层次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在智慧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完成了口头表达的操练。依托与智慧教学平台的互动形式,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时反馈成为现实,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和操练面,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了语言准备。
四、汇报展示(Report):智慧任务来汇报,多元评价助提升
篇9
一、充分准备――有效探究的金钥匙
科学课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很多的材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要开展的课题,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并准备好相关的各种材料,或是布置学生以个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例如在教学《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时,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杯清水、一个马铃薯和一个简易的弹簧秤、少许盐巴。这些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学生容易收集,容易操作。而作为教师还要准备一个钩码、一个量筒、一个天平、酒精、一杯糖水等,除此之外,课前,教师要亲自实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途径有许多,向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材料,让他们从这些材料中整理出上课要用的并加以操作,才能保证课堂上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掌控――动手操作的掌舵手
1.激发学生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没了精神压力,没了心理负担,能从内心深处去研究喜欢的事物。
例如在教学《造一艘小船》时,我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船的种类、性能等,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各说各的,课堂上就像一个热闹的菜市场。即使是这样,学生还是学得有滋有味。
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尽可能让学生去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问就问,想说就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有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这样,学生的兴趣上来了,会自觉地做好探究的工作。
2.给予充足的时间
在科学课上,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才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传统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教师讲了,学生只能无条件接受,学生只能是认真听、认真记。
例如,上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后,教者留出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继续探索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能否让它继续浮在水面上。这时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交流、实验、观察、记录,教师只是在旁边适当地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的各项活动,切实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在整节课中担当的就是引导、启发、总结的角色,要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实验、观察、记录。探究时间充足了,学生的结论丰富了,教学效果也达到了。
3.多样的评价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应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来反映学生的实际状况,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方式也应是多样化的。
例如,在教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时,我让学生将带来的材料进行探究,并做好记录,及时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到的都说出来。在汇报正确的结论时,一句“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研究做得很棒!”等等都让学生对探究有了更大的兴趣。教师及时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及时的表扬不但是对学生劳动付出的一种肯定,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课外延伸――自主探究的消化剂
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科学探究不仅来自生活,它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实用的。因此科学课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外,更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进行科学探索。
如教三年级《观察小动物》这一单元,教师可先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蜗牛、蚂蚁等大部分学生能观察到的小动物,然后引导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详细记录自己观察过程中的发现与疑问,课堂上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获取的知识远比课堂上的观察丰富、有趣。
篇10
一、选题背景
黄龙溪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川西古镇,其中小吃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少餐饮业、食品厂受利益的驱使,地沟油、潲水油、腐烂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成都火锅店潲水油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广大市民对部分经典川菜和小吃的质疑;曾经让四川引以为豪的火锅、川菜、小吃已经身陷泥潭。因食用不健康食品,中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42%,而四川省近年来因此导致胃癌发病率激增4倍,成为全国胃癌发病率较高的省份。在其他省份,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些都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触犯着消费者的权益。基于此,学生希望能到四川特色小吃相对比较集中的黄龙溪古镇开展实地调查探究。
黄龙溪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距离学校只有30公里的路程,为该校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探究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黄龙溪作为全国闻名的古镇之一,其中的小吃更是为学生普遍感兴趣,这也是学生能积极主动深入开展探究的源动力。
该校经过几年的实践,每年到黄龙溪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学校和当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
二、目标确定
通过本项目的调查探究,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了解黄龙溪特色小吃的发展状况,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小吃,同时也为黄龙溪小吃业更好地发展提出建议。正确认识小吃业与黄龙溪旅游发展、经济建设、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宣传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三、探究内容
围绕本项目,学生主要探究解决如下问题:
1.全面了解黄龙溪小吃的种类,并按一定的原则合理分类。
2.了解部分特色小吃的历史文化背景;
3.了解几类经典特色小吃的制作工艺或者制作流程。
4.分析总结特色小吃的特色。
5.调查探究小吃店主及食客对某一特色小吃的意见或看法。
6.条件允许,部分学生可在父母协助下尝试模仿制作小吃。
四、成果呈现形式
1.各小组合作完成成果汇报PPT。
2.全班合作完成项目探究成果汇编。
3.编订一本《黄龙溪特色小吃图文导读》宣传册。
4.各小组分别制作一张“黄龙溪特色小吃”主题手抄报。
5.收集整理课题探究过程资料包(主要包含:采访笔录、调查问卷、实物、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五、人员分工
根据项目探究内容或者方向,坚持“学生自愿组合,教师协调安排”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各组讨论安排每名同学的具体活动任务。
六、活动期限及步骤
活动期限:第2~15周。(按该校校历时间安排。)
第2~4周:前期准备阶段。(宣传动员,背景介绍,分组及分工,时间安排,资料准备。)
第5~6周:小组长实地踩点考察阶段。(组长踩点,协商调整探究方向及内容,完成学生探究课题。教师指导方案,完成学生小组子项目探究方案。)
第7~8周:活动实施阶段。(部分资料收集,交流讨论。)
第10~11周:外出实地调查探究。(每位学生按照预先安排,带着任务认真深入开展活动并做好原始记录,记录全过程并保存好各类资料。)
第12~14周:资料整理阶段。(各组汇总各类资料,分析归类,形成成果。)
第15周:汇报展示交流阶段。(汇报本项目学习全过程,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活动心得,分享活动快乐。)
七、活动过程
(一)问题与思考
1.你知道黄龙溪主要有哪些特色小吃吗?
2.你知道黄龙溪某种特色小吃的历史渊源吗?
3.如果你到黄龙溪,你最想吃什么特色小吃?为什么?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黄龙溪及其特色小吃的相关文字、图片或视频介绍。
2.学生选题、分组及人员分工。
3.小组长到黄龙溪古镇实地踩点考察,返校后协商调整探究方向及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子项目探究方案。
(三)实践与探究
例一:特色小吃大搜罗
黄龙溪特色小吃品种繁多,大致可以分为油炸烧烤类、面食糕点类、糖果干杂类。这众多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是否很诱人呢?你是否也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那就选择几种你最喜欢的,去深入探究一番吧。
个人活动调查表
调查人: 调查日期:
例二:特色小吃大调查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种特色小吃(如一根面、搅搅糖、波斯糖等),再找几个和你有共同爱好的“吃货”组成小组共同商讨,制订探究计划。
(四)成果整理
1.材料数据的整理:如对数据的统计,问卷的分析,记录的摘要,图片的编辑等,重点是服务于课题探究的需要。
2.材料缺失及补充:通过材料的整理和探究的反思,看看现有材料对探究内容是否充足完善,想想探究方法及过程是否存在漏洞,若材料缺失,简述如何进行补充。如:是否第二次外出?带上哪些问题?
3.成果形成与展示:要用详实的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实证子项目提出的探究问题,要能切实反映探究的实效与深度,最终形成真实并有说服力的结论,并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学生要完成相应作品,如资料集、探究报告、手工制作流程要领、手抄报、课件视频、图片展览、汇报演出等。
(五)形成成果
以小组合作编写《黄龙溪特色小吃图文导读》宣传册为例,小组协作,按步骤实施。
1.温馨提示:
(1)如何设计封面?
(2)需要哪些材料?
(3)如何分工合作?
(4)小组活动,商讨板式设计。
3.作品展评。
(六)交流与评价
1.你在调查探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2.你主要调查探究了哪种特色小吃?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3.你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如何?
(七)拓展与创新
结合本次项目学习活动所了解到的黄龙溪特色小吃相关知识,请在家人的配合下,选择你最喜欢的或者你认为最方便制作的一种小吃进行制作尝试,并把你做的小吃分享给你周围的人。
(八)活动总结
(九)成果汇报与学校考核评定
教师指导学生筛选、整理活动获得的资料,形成成果,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各小组利用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以合适的汇报形式进行集中汇报展示。学校组织相关领导、教师对本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观摩与考核评定。
汇报的形式为:一人主讲,其他成员补充。汇报时按课题的产生、活动前期准备、实施过程、成果整理、交流展示、总结反思的顺序进行。小组汇报完毕,该组成员需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的答辩。
八、收获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而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以项目学习方式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
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坚持四大原则:一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学生周围的课程资源开发项目;三是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学习;四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从学生的兴趣点、实施的可行性和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出发,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在本次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既不是“旁观者”和“局外人”,也不是主宰者和操作者,而是指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活动的起始阶段,指导学生对项目的探究方向、内容、方法及预期成效进行选择和设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主要体现在心理、方法、价值等方面。如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合作,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明确目的、遵循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等。在活动的后期,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和整理并形成成果,对活动进行评价、总结与反思。笔者认为,项目学习的方式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活动新模式,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条新途径,就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新理念。
本次活动,让学生离开课堂,直接走向社会,以成都黄龙溪古镇特色小吃探究为项目,以采访、搜集、整理、感悟、讲解、制作等为手段,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合作,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展示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