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活动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8:0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活动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活动作文

篇1

一、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引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如何激趣,首先要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1、角色游戏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1、谁演得像?2、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运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同时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如何培养挖掘?在教学《春天来了》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2、拼拼摆摆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们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3、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如:(1)盼秋游;(2)发生在汽车上的事;(3)祭扫烈士墓;(4)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5)我终于登上了山顶;(6)野炊啦;(7)我遇到了难题;(8)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即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动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以不同的动机参与活动,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活动。

1、动动做做在教学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扭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训练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更是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

如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再如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2、作文评析“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评析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品析原文优缺点,提供修改方案,小到标点,大到结构选材,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了作文审美能力。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发现自己的错误,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篇2

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来的小难忘小学生活东

娇艳的朝阳,已从东边群山背后跳了出来,万屡红霞四溢,和山谷中缓缓升腾的晨霭交融,变幻着五光十色的光环。难忘小学生活东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剂网购电话: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星期天,我去排队买米。在我前面的是一个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够健壮的了。圆圆的脸庞上,两道细眉,一双大眼睛,配上稍小了点的鼻子,也还算匀称。就是嘴唇厚了点,像非洲人似的。,感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素质培养;作用

校园文化由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部分组成,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其对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职责,为大学生素质培养提供环境氛围的支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既体现着历史的文化积淀,又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书记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展现个人风采、抒发政治热情、相互交流的有效平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渠道。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理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方法和形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随之带来了人们思想、道德及价值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而校园文化活动正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先锋,它通过孕育和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其“成才”;德育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道德品质,完善其人格修养,教育其“做人”。

二、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才创新素质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谐的校园文化正是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通过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开展各类课外学术活动、科技文化节,举办或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等。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教育效力,它能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影响其个性成长与发展,引导其意识、思维和行动,帮助其确立正确的创新目标,培养他们为达到此目标而应具有的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灵活变通,突破常规,促使他们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研究成果。校园文化活动还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素质培养、专业知识学习等活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他们自我设计、自我服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三、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包含活动文化和心理文化,它对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影响最大。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身体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和谐、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为校园文化创造条件,使其更先进、更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2005.

篇4

应用文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应用写作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能力,是面对就业竞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提高应用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整体水平低,达不到教学要求

应用文写作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相当广泛,但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整体水平低。很多学生连最常用应用文都写不规范。笔者曾在学生中作过调查,很多大学生对抒情散文、小说的写作信手拈来,却对通知、邀请函、申请报告这种最基础的应用文写作束手无策,这成了当前大学生的通病。

现在是经济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应用写作水平高低对就业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专业水平,却因文字能力不足让用人单位大感失望,因为他们写出的求职信往往出现逻辑不通、格式错误、病句多等问题,这种现象也极大地限制了毕业生职业空间的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也认识到应用写作能力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但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要求,究其原因,除了有文体上单调枯燥的因素外,也有教师教学方法的程式化因素,最关键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对应用文写作学习欲望,认为自己的目的是学习专业,应用文写作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太大帮助,有些内容与己无关,学无所用,因而缺乏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习欲望的关键是学以致用的写作实践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因为现实需求极易转化为行为的动机”。要教会学生写应用文,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由于应用写作所学的文种,有许多是工作以后才用的,写好应用文需要有必要的写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在校的大学生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对应用文的使用程序和写作技巧很陌生,这就给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趣味性,既要注重理论更要加强实践。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三、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增强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性

应用写作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学科,直接传授的理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真正领会。??南宋诗人陆游有这样两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变封闭式的模仿为开放式的实际操作,以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的不足。

校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种资源,增加学生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增强应用写作教学效果。

1、根据学校文化活动,制定相应教学计划

教师在学期伊始与各组织及科室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了解本学期学校将要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及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调整章节顺序,制定符合学校文化活动进程的教学计划,为写作实践做好准备。

应用写作课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作为新生,学校班级都会开办欢迎晚会或班会,让学生为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写欢迎词,作为新生要写答谢词。那么教学计划中可以把欢迎词、答谢词排在前面;新学期开始学生要写学习计划,参加各种社团要写申请书,参加干部竞选要写竞聘报告,在开学初期很多学生需要用到这些文种,根据需要提前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写作,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会大大增强。再如“总结”定在期中;“调查报告”在放假前教授……这样安排教学计划能让应用文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针对性强,学生比较欢迎,教育质量有把握。

2、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写作实践性,学以致用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这些社团开展活动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文书,比如,学校运动会的前两周,教师开始策划讲授相关文种,如开幕词、闭幕词、班级运动员入场词、新闻采写、运动会广播稿、板报宣传,再比如科技文化艺术节、篮排球比赛、健美操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等,需要写作通知、海报、倡议书、活动方案、工作计划、总结等,要求学生在将要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写作。这样应用写作教学配合校园文化活动来开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外,让他们运用课内的理论知识自行解决现实问题,应用写作能力得到检验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学以致用的的乐趣。

3、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考核学生应用写作水平,增强学习自主性

利用考核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期末要求学生根据校园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每人选择一个活动写出多种应用文种,参加考核。比如:跳绳比赛是新生班级常见的体育活动,针对这个活动,可写出通知、广告、活动方案、简报、消息、总结等等文种。考核时不仅要进行文字考核(即上交的应用文),还要进行口头考核,让学生讲述所写文种的写作知识。这样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就会提高,从而能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

篇5

一、转变学生作文的心理状态

从作文心理来说,作文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一般来说,主动作文,是学生出于自觉的要求,有材料可写,有感而发,这好写,也容易写得好些;而被动作文,是学生没有写作的要求,感到无材料可写,这就不好写,也不容易写好。有的学生说:“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作文,我希望今后的各种考试都没作文这个项目就好了。”这些都是被动作文心理的反映。

为什么不少小学生不喜欢作文呢?可以概括为“没有东西写”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作文教学过程,是要变学生被动写作心理为主动写作心理的过程。使学生从没有什么可写到满怀激情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而又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

从客观方面来说,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的,与口头语言有很大不同。口头语言是在面对面的交际活动中进行的,可以借助于手势、语调、表情、动作等来补充其思维的不足,因此,允许简缩,逻辑顺序也不要求那么严格。而写文章是从小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接受成人语言(口头和文字)开始,按逻辑要求,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后,转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的复杂过程。对小学生而言,作文比口头语言的要求高、难度大。从主观方面来说,低年级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还不充分,知识经验也很缺乏,掌握词汇还不多,思维的形象性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命题作文,而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口头造句、书面造句、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等的写作基础训练。因此,教师要掌握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十分重视对儿童口头叙述的训练,为他们将来进行命题作文作必要的准备。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水平有了较高的发展,相应地,写作活动也进入了命题作文的阶段,但是这阶段写作的各种水平还是不高的,需要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经过专门的、科学的训练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因而,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害怕作文,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要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心理。首先要解决教师的命题。小学生的作文是先有题目后写文章。理想的新颖的题目要从学生中来。来自小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爱好、心理活动内容都是命题的依据。对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就是说,让他们通过作文把自己的经历过的有意义的生活、思想,围绕着一个中心,按着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重现出来。

二、奠定写作基础,丰富写作的心理内容

从学生的作文实践来看,他们感到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无话可写,而且,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观察力,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其实,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细心观察应该是他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冲破学校课堂狭小的天地,在社会大课堂中去感受时代的脉搏,接受新鲜事物,从中丰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的知识。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较多是考虑 怎样写的指导,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小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叶圣陶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教学偏于形式……是一种弊病。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并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才能丰富学生作文的心理内容。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学生只有对生活中的事物细心观察,如对象的形体、色调、质感、美感等都十分了解,动笔才有内容可写。因此,语文教师要像“有心人”,一方面要注意在语文分析中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领会优秀作品的写作,学习别人是怎样以观察各种人物、各种事物为基础,从而写成内容丰富的文章的。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创作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课内容的模仿、借鉴范文学习写作。因此,作文教学时必须以课本内容为依据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一切细心观察,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少年儿童的观察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再由有意性、目的性向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并逐步形成较全面深刻的细致的良好观察力。教师应了解学生观察力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教学途径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三、重视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消除恐惧心理

文章是表达思想、表现感情的。刘勰说过,“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兴趣,没有领略到作文的乐趣,因被动写作而没有情感的投入。

学生作文,多喜抒情。尤其是记叙文,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感而发、且能动人以情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怎样才能使文章感人呢?很重要的是写出真情实感。小学生在《我童年的小屋》里写道:“搬进三室一厅的单元楼已一年多了,但我却依然留恋着那间只有15平方米的小屋,小屋摆满了家具,显得拥挤不堪;小屋只有两扇朝西开的窗户,显得昏昏暗暗;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在那里我度过了九个春秋,小屋留下了我童年的快乐”。

篇6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本文提出了几点看法:可以在平时作文中,及时批改多加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积极获取更多素材;要求学生长期坚持写日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还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水平 提高

作文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成为作文教学中的难解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及时批改多加鼓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至关重要。不能激活小学生的兴趣,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受到制约,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无法提高。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是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小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经常鼓励小学生写作文,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尤其是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让小学生充满自信。有些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比较一般,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可能有一些特长,教师应该及时找到小学生写作的某个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加以鼓励,更多地给予其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小学生作文评价得一无是处,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自己难以“登堂入室”。

二、更多角度观察生活,积极获取更多素材。

小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这个基础,作家的创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所以生活体验就是写作的好材料。许多小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平常,没有可写的素材。因此要解决小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首先要让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每天,他们身边都会有形形的人,这些人的喜怒哀乐,生活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无一不是观察的对象。只要教师善加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告诉学生要观察,没告诉他们如何观察,因此,有的学生即使看了也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所以要告诉小学生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认真观察,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校内外活动,放风筝、跳绳、拔河、故事演讲会、参观名胜古迹等各种有趣的活动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在家中所做或所发生的事及心理感受,走在路上看到街边的变化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多彩的生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获取丰富的素材。

三、长期坚持写作日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生写日记,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智力因素,而且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新鲜的题材可写,就是因为没有养成日记的习惯。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问题是能否善于观察、思考,并能把转瞬即逝的材料记录下来。日记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或一个场面,或表现人物特征的一个动作、神态等,只要是小学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并且能连贯地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不要求遣词造句、不要求布局,只要让小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就可以,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天天练笔,他们就会下笔自如,文字流畅,写出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进而提高写作本领。教师要提醒小学生注意持之以恒,坚持每天记日记。在写日记时,内容要写得集中,不要记成流水账,教师再定期和小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发现更多、更新、更好的素材。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腹有诗书气自华美。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时期,所思所想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写作时经常觉得无话可说。所以,我们要让小学生多阅读,引导他们加强词汇的积累,特别是积累最基本、最活跃的语言要素。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阅读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所以小学生要扩充作文素材,进行广泛阅读。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课内阅读精彩文段,动笔圈点勾画,鼓励小学生坚持背诵积累。不但能培养学生记忆力,对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在以后写作中自由地驾驭好词佳句,并创造出符合语言环境的新句,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教会小学生去阅读、感受、思考,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培养小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经常提示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这样才能有深刻的印象,知识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且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整理,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

要想让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教师应先解开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和捆绑,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做到先观察后写、多积累多练笔,树立起他们的写作信心,启迪他们的心灵,开掘他们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快乐地写出内容充实、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只要教师引导方法正确,小学生们就能轻松快乐地写作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64-01

一、命题作文教学设计

命题作文由于作文题目事先给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但它依然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命题作文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升学生的审题、构思与组材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写好命题作文,教师应按如下步骤操作:(1)确定题目,审题立意。教师确定作文题目,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明确写作的对象与内容。(2)深入议论,选取材料。在明确写作对象与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材料,通过师生、生生共议,丰富学生的素材,拓宽选材的范围。(3)拟订提纲,确定思路。教师可要求拟订写作的简单提纲,并引导学生在交流提纲中确定文章的详略。(4)限时成文,自我修改。要求学生围绕提纲,快速成文,并在初稿宪成后抓紧时间进行修改。

在教学命题作文时.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半命题,提升学生作文的自由度。为克服命题作文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与全命题作文相比自由度更大的半命题作文,以扩大选材范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2)重视审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命题作文中的审题训练可分四步走:首先,弄清写什么,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其次,弄清题眼,如《我的爸爸》的题眼是“爸爸”,《我爱爸爸》的题眼是“爱”。第三,弄清写作的范围,在时间、地点、字数等方面有无要求。第四,明确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写。教师可以采用辨析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提高审题的能力。(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把回忆写具体。命题作文一般都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的事情。对学生来说,能回忆起来的生活往事往往是模糊的、粗线条的。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的回忆由模糊走向清晰。可以采用的方法:一是谈话法。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抛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忆过去的生活,使逝去的生活清晰起来。二是自我暴露法。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像“导火索”一样,能够点燃学生记忆的火花,使原有的生活影像在学生的大脑中得到浮现。三是事件回放法。教师可展示记录经历的图片、文字、视频,唤起学生的点滴回忆。四是借鉴法。教师可以出示他人撰写的相关文章,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回忆,再现自己的生活场景。

二、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活动作文教学包括以下基本环节:参与活动、叙说活动、撰写活动、练习拟题与交流评议。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会发起一项活动,邀请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活动的过程,及自己在活动中的心理感受。接着进行拟题训练,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拟订作文题目;然后,把所想的记录下来,写成文章,最后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评议,进行自改或互改作文训练。当然,这几个环节并不是线形排列,教师可按活动类型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灵活的选择与运用。在活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活动。活动是活动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活动是否有趣、能否吸引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思维的活跃程度。(2)鼓励表达体验。学生在活动中会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但是,这些直接经验并不直接等同于外部语言。只有在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中,它们才能逐渐地清晰起来。所以,在活动作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模糊的经验清晰化、结构化。(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离开了感性的活动场面,让他们说说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往往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活动作文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面要广,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把事物看仔细、看全面。

三、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教学是由教材提供一个话题或一个讨论的范围,让学生从中寻求可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并把讨论中获得的认识写成文章的作文教学形式。话题作文教学在立意、选材、表达等方面留给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生活经验,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话题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1)紧扣话题,审清题意。虽然话题作文较之命题作文在审题上无严格的限制,只要能扣住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减少了束缚并不意味着可随便挥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把握话题的内在要求,防止在写作时发生不必要的失误。(2)符合实际,拟好文题。作文的题目好比人的眼睛,“拟好题目作文就完成了一半”,这说明了拟好题目的重要性。教师应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与话题出发,切忌题目拟得过大、过空。(3)围绕生活选择材料。教师还应当让学生明白,在结合自己的生活选择写作材料时,要从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个角度入手。唯有从小处选材,写出来的习作才生动、形象。(4)明确写作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写作方法,要在叙写上多用笔墨,把重要或精彩的部分写具体,表达方式要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吴立岗.打好语文基础让学生作文放飞[J].小学语文教学,2005(03).

[2]张海峰.谈小学话题作文的编制及指导[J].小学教学参考,2008(10).

篇8

一、微课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1.点拨写作

微课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起着点拨的作用。由于作文练习时间长,并且枯燥、乏味,难以掌握学习重点,因此,小学生通常认为写作课程很难,会出现厌倦的情绪,而微课资源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微课教学有时间的限制,约为5~8分钟,所以在教学内容中选取一个突破点,明确目标、统一主体。微课资源的运用主要是以点带面,通过零散的知识点将知识构架串联起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有利于推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传统整体式的教育模式下,降低了教学效果,课堂效率受到一定影响,而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开展,更为注重学生个体化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态度专注,削弱了客观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注意力集中,另外,学生还可以按照个人实际情况,对学习进度进行调解,遇到难题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小学作文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1.开发贴合教材内容的微课资源

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结构严谨、语言精美的文章作为微课资源,可以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词句对人物动作和形态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如实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描述季节和环境等。教师可以将此类素材分类整理,再加入图片、音乐等情境,制作成写作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续写、仿写、缩写、扩写等方式使自身写作水平提升。

2.活动视频结合微课资源的运用

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和休息多以有趣的游戏为主,并且在教师的组织下,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演讲比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通过便携设备记录此类活动,对视频进行剪辑作为微课资源。将活动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另外,真实案例可降低学生的陌生感,更为具体和形象,学生易于接受,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段演讲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正反双方的观点,并让学生观察和体会辩手发表观点时的表情、内心活动,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创设真实情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关于季节、自然美景等题材,因小学生缺乏阅历,并且多数学生未对四季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所以在写作时,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写作内容局限于电视中出现的场景或阅读中的范文,所以在微课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将季节的交替和不同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切身感受,例如:冬季结冰的河水、匆匆的行人、飘落的雪花等;春季发芽的种子、清脆的鸟鸣等;夏季炙烤的太阳、蝉鸣等;秋季成熟的果实等。将此类场景以动画、图片、影像等形式向学生们进行逐一展现,并配以音效形成微课资源,增加学生的画面感,使其真切感受到季节的交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身感受,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感受后乐于抒发内心情怀。

4.将学生生活实践融于微课资源

微课素材多来自于生活实践,小学生的作文素材往往也来自于生活实践。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例如:扶老人过马路和做简单家务等,并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将自身感受记录下来,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可适当将把学生个人实践经历融入其中,把学生的生活实践转变为学生共同学习、写作水平的提升的素材,帮助小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学习和生活。

篇9

关键词:培养兴致;轻松写作;快乐入门;扑捉信息

学生们生活在广袤的乡间土地上,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还是非常丰富的,在他们周围发生的事、出现的人、各种建筑、山间田野的风光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可有的学生写作时就犯愁,无的可写。原因在于学生在平时缺乏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不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不会把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作文中优美词句。语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致,教学生轻轻松松写作事关重要。

一、启发学生写作快乐入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又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致是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写作兴致的着眼点应放在放在学生生活之中。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一)熟读成诵,积累词句。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朗读和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背诵能发展学生思维,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又能从中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

(二)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的青山绿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

(三)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必定能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譬如写《一件有趣的事》时有关“老鹰捉小鸡” 的游戏片段,我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场面,回想老鹰、母鸡、小鸡的神态,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如“张开、闪、扑、躲、抓”等,再带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学生在紧张、兴奋又快乐的气氛中领会到老鹰、母鸡和小鸡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然后再开始写作,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内容充实,语句生动条理分明。真可说是学中玩,玩中学,寓写于乐,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启发学生自由选材

(一)教学生写真人真事。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通过一两件事写某个人”的文章时,我是这样从几个角度去指导学生选材的。首先,这个人既可以是你的亲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邻居;这个人既可以是你的“老熟人”,也可以是与你有“一面之缘”的人。从情感角度看,你对这个人可以是钦佩、喜欢,也可以是鄙视、厌恶……在明确了取材范围、确定好想写的人后,再启发学生思考,想想在跟“这个人”交往过程中,他(她)的哪一两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让你对他(她)会有那种情感。

(二)教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小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从生活中求真、养善。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学科间互动、课内外统一、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引导小学生去关注社会,在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运用学到的方法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真正的观察是伴随着思考进行的。提醒小学生带着思考去观察,留心那些他们以前没有观察到或观察不仔细的地方,这样更容易寻找到观察的重点,捕捉到与众不同的写作信息。

(三)让作文融入多彩的生活。

让作文融入多彩的生活,即教师引导小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关注、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表现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写作。小学生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生命的无穷宝藏,世界的奇妙无比。当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不拘形式地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叙述独特的家庭生活,描绘多彩的社会生活,就会妙笔生辉。

三、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一)表达有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打破原有作文教学序列,其根本目的在于呼唤作文的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古人也说,“立言”以“立人”,没有语言的个性,就没有个性的人!汉语言凝练、深远,文化意蕴丰厚精妙。人们在写作时,同样的意思可以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在汉语言文学艺术的宝库中,不就是因为有了个性鲜明的作家、风格各异的作品才使之光芒四射、魅力永恒吗?应该说,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富个性化的部分。

(二)感受有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于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其中使用的10多个“自己”和“独特”,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在习作里写真话、实话、心里的话、自己的话。我们应该以此为导向,创造条件让学生高扬起天马行空的个性化行文的理想。凡率性而作,无所粉饰、无所遮掩、任思想恣意挥洒、让心声自由吐露的文字,皆无不可;让学生个性化地思考、个性化地体验、个性化地表达,无所不能。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体现强烈个性色彩的创造活动,而且有无创造个性直接决定着作品的质量,因而个性化作文教学将成为作文教学发展的必然。写作走进个性化既是激励学生写作兴致,实现轻松写作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堂 作文教学

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受陶老创造教育思想的启发,再结合其生活教育理念,我觉得现代的创新型作文教学,就是要求孩子写的作文(作文内容)应该是标新立异的、新颖而出众的;老师教的作文(教学方式)应该是独具匠心的、创新而显成效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新呢?受启于李白坚教授的一次讲座,以下作文训练方法既有新意,又能吸引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已初见成效。

一、全方位观察法

我们都知道,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是来自于对一个生活小现象的观察重视。苹果落地,见者甚多,不同的是,见就是见,没有下文;而牛顿,在详细的观察后有研究,有思考,所以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发现。可见,观察在这伟大发现背后的作用多么重要!

其实,观察也是作文的前提,观察得是否具体到位,是决定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致,他们的观察经常会不得要领,或不得方法,给观察后的写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正确使用“五员大将” :眼、耳、口、鼻、舌,摆脱孩子平常观念中的观察就是看的片面理解,培养全方位的观察能力,提高感受生活的水平。如:让学生观察最熟悉的“喜之郎”果冻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观察果冻的形状、大小、外包装外,还可引导学生将果冻放在手里,掂量一下、撕开后用鼻子闻闻,用舌头舔舔等,以这些感官的所得来充实观察的内涵。

二、模仿训练法

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复制。模仿应是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 ,那么,他的思维已经达到新的高度。但是,一般的作文教学中的模仿训练,往往只停留在对课文典型句、段,内容或形式上的模仿,或称仿写。其实,在新型作文观念影响下,模仿的方式、方法,还可更为灵活多样、甚至幽默、离奇些。如指导学生如何在习作中写好侧面描写时,可运用模仿,进行训练。以大家都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投篮为例,可通过观看两段录象,在比较中得出:篮球明星姚明完成一个投篮动作仅用了24秒,在卡通片《灌篮高手》中,流川枫却用了189秒来完成同样的动作,这是由于动画片与姚明的现场录像有所不同。动画片中,在放流川枫投篮动作时,插了很多关于观众、其他队员、对手、场面环境等的多个画面,所以延长了投篮动作的时间。这些用来延长投篮动作时间的画面,如果用在作文中,用语言来描写,便是侧面描写。此外,说书先生之所以能把“小姐下楼”这短短几分钟的动作,说上两个星期之久,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将这种方法活用在作文里:我们在描写某个动作时,便也能模仿着这种延长时间的方法,利用侧面描写、场景烘托等,便能使所写动作更具体、更生动、更真实丰满了。

三、联想训练法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同时期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作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然而,能将这种潜能开发出来的,便是启发联想。联想,总是由此及彼的,它是在模仿基础上的新发现。它先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然后,从中引出新现象、新认识和新结论。

举例来说吧。在指导学生写一个活动(如拔河、甩大绳……)时,可趣味化地运用做哑剧游戏的方法,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首先告诉学生: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哑剧,表演拔河,既然是哑剧,就不许说话,谁说话谁就犯规。学生欣然点头,在这种特设的情境下,教室顿时鸦雀无声(这可是平时搞活动时很难有的安静场面)。然后,老师用空手做动作,示意学生:老师已将绳子拿出,让学生(无声地)上阵做好准备拔的姿势,紧接着教师又用手势等肢体语言无声指挥着学生安静地“拔”着“河”。还故意设好结果:一轮是十男拔十女,要男生赢;一轮是十男拔一女,要女生赢。要求学生联想平时真实拔河的场面,表演出不同的状态。只见学生全然参与,表演得投入而逼真。此时,“拔河比赛”进行得正当火热,可教室里却是寂静一片,纪律绝对好!这在平时的现场活动中是绝对做不到的啊!其实,研究表明:学生愿意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却不愿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更可贵的是,此刻的学生由于完全沉浸在“拔河”的情境之中,游戏至此,他们多想说一说,想一想啊!可由于不敢违犯游戏规则,所以他们强忍着,始终不语。当老师把学生的语言、情绪憋到时,老师终于宣布:“现在哑剧表演结束,可以讲话了!”学生一身轻松,长长吁了口气。老师接着说:“现在,你想不想说啊?”学生大声齐答:“想!”见时机成熟,老师便说:“那就用你手中的笔畅快淋漓地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吧!”试想,此时学生的作文怎还会无话可说呢!其实,这一切效果的产生,是情景联想在其中发挥着神奇无比的作用。

四、求异训练法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往往重视其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从而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在进行作文的审题训练时,我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打开思路。如习作《我的老师》审题时就可以这样指导:除了可以写真正在教室里给你上课的老师外,其实只要给过你知识、教过你本领,让你获得过启迪、明白过道理的其他人,也是可以的;甚至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它们都可以是“我的老师” ,都可以成为习作的内容。而对于苍蝇、蚊子、蟑螂、猪、老鼠……这类一般眼中偏厌恶的事物,在以其为作文题材时,可以《我的朋友》《我的伙伴》等为题,以第一人称来介绍其“朋友” “伙伴”。用这种富于童趣的身份来介绍这写小东西,学生顿减了平时那种厌恶情绪,兴致倍增,描写得也绘声绘色,自然流畅,习作语言的趣味化,活泼性也体现其中。

五、发散训练法

此法是对事物各个侧面、不同层次的具体阐述。这种训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敏锐地发现某一对象可有各种说(写)法,而尽兴地说(写)出来。

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辩论或知识竞赛。 国标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4,要求学生写对生活中某一现象的看法。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就“小学生上网到底好不好” 等话题,进行辩论赛,由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使得大家在激烈的辩论中全面地认清上网的好坏、得失,也便于以此为据,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理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