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双培工程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8 19:1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双培工程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26-02
作为一个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陵科技学院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与实践过程中,立足南京,大力推行“南京战略”,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双十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要具有“双师”教师素质,因此培养和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的认定
近几年来,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解释,较为常见的有以下3种说法:
1.“双证”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
2.“双职称”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必须既具有教师系列的职称,又具有工程系列的职称。
3.“双能”或“双素质”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必须既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或素质,又具有实践教学的能力或素质[1]。
第1种类型,会存在盲目考证的现象,有些教师考取的证书与其专业并没有直接联系,这样的评判意义不大。第2种,双职称意味着教师同时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的经历,往往兼职教师居多,这样教师队伍管理难。如果要建立和培养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我校目前的情况看,本课题组认为,我校更倾向于第3种“双能”或“双素质”,也就是我校的教师必须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或素质,同时具有实践教学的能力或素质,尤其是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
建立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外引”+“内培”。“外引”,学校可以引进一部分“双师型”教师,这种优秀人才可遇不可求,并且花费大,不能作为主流途径;“内培”是关键,我校教师有700余人,其中青年教师占大部分比例,这样年轻的教师队伍可塑性较强,通过制定一定的保障和鼓励政策,培养建立一支全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多赢局面。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存在的困难
现实中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
1.教师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首先,教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不明确;其次,学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重要性了,但是没有配套的政策,不管是评职称或是福利待遇都没有体现双师教师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对于双师能力的具备没有积极性,不重视,宁愿将时间花在对评职称有直接作用的课题研究或者撰写论文上。
2.实践的机会不多,锻炼的针对性不够。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出现时间不久,企业认识度不高。一些企业虽然接受了少数教师到其企业内挂职锻炼,但大多数关键技术、关键岗位不愿对教师开放,使实践过程流于形式,锻炼项目不具针对性。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的思路
1.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是关键。建立和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的面也广,因此首先应该从学校层面,对各学院的教师队伍情况进行调研与讨论,制定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培养、聘用、管理等方面专门的政策,从而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性政策,在“双师型”教师职称晋升、工资与福利待遇等方面实行倾斜,提高广大教师尤其是具有一定专业特长、有丰富科研成果的优秀教师的积极性。
2.以项目为形式,开展选拔制。我校立足于南京本地,主动对接南京发展,明确提出要把学校早日建设成南京发展需要的“以软件为主导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目前学校有13个学院700多名教师,全部培养成“双师型”教师,不太现实;对新进教师硬性要求,不太人性化。可以将教师的双师能力培养工作项目化,考虑按立项的方式进行,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切入点进行试点培养,譬如:信息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机电工程学院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等,在校内公开选拔教师,在学校与教师双方自愿的情况下,择优选取教师进行试点培养。
3.校企深度合作,科学制定培养计划与方案。对教师主要的培养形式有:①专题讲座法;②课题研究法;③导师带教法;④网络式在线培训法等,这几种方式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专业理论技能的提高,专门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然需求具备更高实践能力的教师,特别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这就促使了教师必须深入到企业现场,面向企业,吸收企业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最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为了保证教师挂职锻炼的效果,首先,学校及各院部应该积极搭建互惠互赢的校企合作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多数专业与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推动作用。其次,学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做好需求分析,了解企业的需求,使教师的锻炼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务实性。最后,根据教师的情况,协同合作单位,确定教师预期应达到的能力与实际能力的差距,再结合专业实际特点,共同制定详细合理的锻炼方案。
4.注重培养过程的监控。教师的挂职锻炼,不能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学校要管理、要评价。①要管理。立项锻炼的教师应该服从企业的管理,并定期回学校进行每个阶段的学习汇报。②要评价。教师锻炼的效果要评价,但是必须区别对待,需与企业共同制定标准,一定要量化,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
5.培养成果的及时转化和示范作用。教师经过锻炼后,要注重成果的及时转化,要对学校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优化,使实践教学直接面向企业,积极调动学生对实践知识的学习热情。各学院的教研活动,应该让参加锻炼的教师多进行经验交流,吸引其他优秀的教师参与到锻炼当中去,以点带面,形成教师团队,达到一种良性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立言.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樊涛.从人力资源视角看如何推进高校教师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3]王海波.高校实验教师队伍激励机制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
[4]林杏花.影响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称评审因素探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1).
篇2
2020年是矿大银川学院具有战略高度关键的一年,也是我们后勤保卫处具有挑战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动力维修中心在后勤保卫处各级领导正确指引和细致缜密的工作安排下,在学校各位领导、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在工作态度、工作专业化和团队共同团结、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下,能够稳步提高,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全力做好综合维修工作。为更好的完成本年的综合维修工作,维修班全体人员矜矜业业不怕吃苦的完成了本年度维修任务,本年度处理各类突发维修事故7处,维修人员义务打捞掉入便池手机、钥匙等物品30多次,得到师生的好评。维修校园广场地砖、南大门墙面砖、彩砖道、外墙文化砖280平米。广场石球重新安装加固12只。拆装各楼宇棉门帘32处、封闭窗户200余扇。拆装更换窗纱1000余扇(含B4宿舍410间抢修)及B4浴室进行抢修恢复洗浴保障迎新。暑期对B4、B3女东450多间宿舍进行大检修。对B4宿舍楼、图书馆、行政楼公卫中水管进行检修更换控制阀。协助环卫公司对校园内外排污设施进行大清理抽吸排污。拆装更换B5B6太阳能玻璃管100余只及维修集热器上下水管路。清洗自备井中水、自来水蓄水池2座1000立方。对污水强排池车间管道及钢结构进行除锈防腐喷漆处理保养。安装图书馆增压泵房轴流风机排风扇2台,全年清理强排池污物隔离栅去除杂物并填埋。
二、尽心尽责做好日常维修工作。全年疏通各类下水管道、便池、马桶堵塞980余次。更换修补各类管道10次20余米,打管卡40余处。维修供暖分水器16处,更换锈蚀严重的分水器4套。更换锈蚀便池进水管(DN32PPR)35根,橡胶皮塞35个。更换安装洗面盆、蹲便池16台。 维修各类锁具1000余次,维修更换大自闭阀600余只,小自闭阀100余只。维修更换洗面盆各类水龙头700余只,上水三通阀500余只,钢丝软管600余只,洗面盆下水器500余套及下水软管300余只。更换双活接铜球阀200余只,其它各类阀门、活接、速接120只。更换各类滑轮滑道合页上万件。供暖工作开始后对师生反映不热房间进行排查测温并做好解释工作。降温后对校园内所有公共区域安装棉门帘及公共区域卫生间走廊窗户进行封闭保温工作。常年应急保障水源地蓄水池正常蓄水增压供给。
三、强化责任做好电力保障工作。电工班暑期校园内路灯维修改造B5B6东西向70米原有线路铝芯电缆绝缘老化烧坏及更换灯具5盏。A1至A6教室、公共区域及卫生间照明灯具:LEDT8支架灯具360套、灯管480根。针对餐厅、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各中心15间配电室维护检修。针对暑期电力改造7项外包工程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保障后期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配合施工方针对一期二期高压进线的合拢。全年维修更换各类灯具数量:LED净化灯184套、灯管670根、灯泡125余只,灯片160个。维修更换五孔插座96个、16A插座150个、LED办公灯70套,单联开关67个、双联开关53个、三联开关38个,平板灯具83套,断路器60A15个,T5灯架30套。图书馆北门一层加装LED射灯1盏,方便师生出行安全。应急处理恢复学校突发停电事故3起,在问题处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思路清晰,完成一次性供电正常。每天严格完成一期二期中心配电室的巡回检查制度。
四、细致谨慎做好蒸汽保障工作。锅炉班全年及暑期维修保养各类阀门188个,共维护检修各类阀门80余次,调试锅炉附属设备零部件达100余次,蒸汽锅炉排污、冲洗水位计显示共计1430余次。完成暑期各项计划维保工作。如配合外包人员检修调试6台燃气锅炉机头,更换两台75kw供暖循环增压泵及配套变频控制柜,更换地埋锈蚀排污管道等安装调试安全运行工作。供暖期,完成各项供暖前的准备工作。如严格执行打压注水、测试管网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等细节规范工作等。接手二期新锅炉前的准备工作。如打压注水、测试管网是否漏水及设备运行是否安全到位,并及时汇报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配合安装厂家进行故障排除,以保障二期锅炉设备正常安全经济运行。
回顾这一年本中心共接到各类保修9500余张,电工班日常报修维修单4000张、应急电话报修2100余次。锅炉班全年保障蒸汽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和开水的安全供给及开水房卫生消毒工作外,配合管道维修班在停暖后的校园各类管网检查井118个,维修保养各类阀门398台。全年严格保障电梯安全经济零故障运行,水电双控做好节假日长明灯的设置及节后的恢复工作。根据学生用电需求查明用电明细并保障每月基础水电量的正常计入。正常完成每月各经营户水电抄表核算,协助财务部门对水电费进行月报年报正常缴费工作。配合教务处、再继续教育学院做好每学期上下课铃声及考务铃声设定恢复工作,做到无一纰漏。
五、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完成水电耗能统计。针对各经营户每月“水、电、气”抄表核算工作及各施工现场用电、水的抄表核算工作。保障水、电、气、暖设备正常运行、正常巡检及设备保养,遵守24小时值班制度。完成各类突发事故的迅速解决,有效保障校园供给工作。认真对待相关监督检查职能部门提出的相关整改意见,组织协调整改并根据相关行业规范参加培训学习考核。本年度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学期内各教学区域上下课铃声及学校承接各类国考考试铃声的及时检查、维修、调试工作落实到位。严格配合电梯公司及监督部门做好学校5部电梯的每15天的定期维保和年检工作及协助做好签订维保合同工作,并做好电梯每两天一次的自查、自检及突发应急处理工作,有效的保障电梯安全经济运行。循序渐进完成每天早上网络OA和微信报修的摘录工作,严格保证每天的报修修复工作,共计摘录报修5000余张,并电话落实不明情况和落实到位的解释工作。协助做好各班组每月考勤、抄表核算、材料领用网上审批和每月上报材料计划细致工作。协助相关部门签订各通信公司用电协议及核算电费工作。做好节假日学生宿舍长明灯的设置及每月基础电量下发核实。
六、严谨务实的完成各类改造项目。认真完成各类维修改造项目的立项报修审批及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严格做到专业化、合理化、具体化。项目完成后的协调组织验收及出具验收报告。积极参加配合学校相关基建项目的审定、审核及市场考察工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七、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参加掌握行业规范学习培训考核。本年度动力保障维修中心派出2人次参加自治区水利厅、教育厅、节水办关于全国节水行动大型会议学习,学习了解国家战略性节水工作实质性工作开展。为下一步节水工作入校园从我做起奠定牢固基础。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存在着不足之处:1、加强培训学习、及时掌握行业新规和工作规范,本人通过次特行压力容器管道短培,深刻体验到以制度管人、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培训学习。2、加强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更好的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3、更好的提升应急抢修保障能力,加强动力设备运行保障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更好的完善管理制度。4、经常组织大家多交流、集思广益、不断创新。
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及合理化建议:
1、水、电、暖、气设备运行供给保障及日常维修工作服务更具备创新意识。
2、积极配合做好学校各职能部门交付的相关工作,深刻了解在学校二期扩建设备安装运行和装修改造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遗留问题,杜绝重复问题出现在以后的保障工作中。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教育 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75-02
教师是学院教学、科研的主体,是学院发展的人力资源,是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继往开来、实现学院再创辉煌的使命,是学院发展的生力军,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了解学院青年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健康成长,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 江西信息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现状的总体分析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西信息学院),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考试招生至今,教师总数大幅度提升。20世纪80年代,学院前身南昌气象学校以每年新进二十人左右的速度扩大教师队伍总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进人数量大减,至90年代后期停止了新教师的录用。直到学院升格后,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对原有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升的同时,开始了新教师的招聘。2006年招聘三十四人,成为学院年度招聘人数之最。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以规范录用工作和要求,年年吸纳新人,以加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一批老教师相继退休,据推算,以后十年中,有将近七十人退休。届时,学院现有的中、青年教师将成为学院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目前,学院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近1/2,这些青年教师大都具有硕士学位,理念新,朝气足,活力强;在政治上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决策持积极态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在工作上踏实、苦干、追求上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在个别青年教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想信念淡化,对学校和个人前途缺乏信心;自我修养不够,思想境界不高,师表意识淡薄;主观意识强,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奉献观念单薄,受不良风气影响,追名夺利,患得患失,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有的虽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工作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有个别青年教师甚至还存在缺乏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等现象。
很显然,这些现象如果任其继续蔓延下去,必将会直接制约学院的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改变这种现象,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成长起来,以切实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良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流的团结、奋进、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2 江西信息学院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1 加强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按照党指引的方向成长发展。学院各支部、团委积极探索青年教师思想工作方法,在规范程序、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控制总量的总要求下,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在青年教师中的群众基础。
2.2 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培训,用正确思想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提高其防范错误观点、错误思潮影响的免疫力。组织青年教师广泛开展“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活动、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帮扶帮困献爱心活动、学习师德模范活动”等师德师风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激发青年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进而表现为自觉行为,为之拼搏、奋斗。使青年教师在丰富而实在的活动经历中真正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
2.3 加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
引导青年教师关注国情、省情、民情、社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责任胜于能力”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中,认真负责,踏踏实实,时刻做一个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有责任心的人。
2.4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
要求新进教师一年入门,两年达标,三年胜任,以引导、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健康成长。
2.4.1 三个“一”的教育、培养模式
对新聘(调入)教师,进行一次上岗培训,一次实践锻炼,安排一个老教师进行指导培养,以加强基础业务的培养教育,使其达到教学岗位要求。
(1)进行一次上岗培训。
新进教师入校一年内,进行一次入岗教育,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原理、教师职业操守及学院的各项规定、制度、办法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明确职业职责,适应岗位,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方法,基本能有效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有关活动。
(2)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新进教师入校两年内,必须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至少一次的锻炼实习,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到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了解市场发展现状和专业发展前沿;了解企业需要何种人才,何专业的人才,何专业技能的人才;进行自身专业技能实践,结合市场进行教学设计、实训实验、课程设计开发、指导学生等。
(3)实行“一带一”导师制,开展“传、帮、带”。
教育能力是直面实践的能力,既有规律性更有具体性,传、帮、带是最具有针对性的。各系为新教师配备一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骨干教师,指导新教师进行课程分析、备课、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分析等各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管理工作,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以“结对帮教”模式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2.4.2 对进校两年后的青年教师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
(1)加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改善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
继续教育是教师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升的追加教育,继续教育能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提高自身学历程度,在提高学院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同时,加强公共课的学习和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
(2)加强青年教师的素质拓展教育。
青年教师每年除必须完成省人社厅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必修的公需课程的教育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学院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各项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以提高综合素质,包含:政策、法规、素质、能力的教育培养和学习。
(3)加强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根据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规划,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本专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不断充电,拓展、补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每个教师培训、学习、实习、实践每五年至少一次。各系、部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青年教师脱产或半脱产或利用暑期学习、培训;到企业和公司实践锻炼、调研。要求学习实践的教师做好学习、培训、实习、实践日志,学习、培训、实习、实践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含图、表及数据,并有案例分析及有关企业、公司的专业技能要求等材料),并在本系或全校教师中进行汇报,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5 完善学院团队协作机制和梯队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学院教学团队、创新团队机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团队建设,参与团队承担的教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个人协作意识,挖掘个人潜力,营造团队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院级微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说课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在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激励青年教师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操作技能。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竞争能力。
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采取送培、委培、出国学者、进修、高级研讨、压担子、给任务、给待遇等方式,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专业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教师。从而由骨干教师带动其他青年教师,促进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
2.6 以人为本,完善保障机制
大力建设“凝聚力工程”,将政策、待遇、环境等硬条件和事业、感情、风气等软环境相结合,保障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2.6.1 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与评聘工作监督制约机制
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管理,利用政策杠杆,发挥激励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涵盖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业绩的教师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2.6.2 建立青年教师关怀机制
重视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待遇;在青年教师攻读学位、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政策上的支持;在青年教师家庭、子女等方面的困难给予帮助;关心指导青年教师,解决疑惑,促进身心健康,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幸福指数。
篇4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信息化是推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区《静安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等六个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作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78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88台,教师计算机30台,生机和师机比例分别为6:1、2:1。我们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和学习用书,打破借阅的常规,我们学校还在总部新建设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学校为上校本课程的教师人人配备了一个64MB的闪存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一年级二期课改全面推广,学校又为一年级每位语、数教师购买了教学软件,以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达上万元(初步统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新江宁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教学资源建设人员职责及评比办法》、《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黑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的门户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育学院的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和区“赛马场”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一年级四个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学校门户网站和科学院特色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科技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电子黑板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表格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 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教育学院,现在学院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 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师里配备了实物投影仪、手提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小学信息科技》和《IT》课,又有学校性课程—研究所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上体现出来。就拿今年的信息科技的测试来说,我们学生的合格率达93%多,高于区的2个百分比。学生制作电脑小报、个人网页,教师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的质量和数量正在稳步上升。
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行政举办了的课件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参与区的课件评比和信息技术整合,五位教师、两名学生获得了等弟奖。学校网站也曾被评为区优秀网站。上学期,教育局组织的“赛马场”活动,学校几乎每门学科都有教师参加。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 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还“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 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