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8 22:1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deteriorating today,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he curr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and humanized design, feasibility and desig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The humanized design; The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景观设计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人文化和生态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1、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广义上讲,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称之为景观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它随着时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2]。

何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 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3]。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4]。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5]。

2、生态化设计

2.1生态化设计概念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⑴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⑵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满足人类需求。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使其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

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2.2生态化设计原则

2.2.1地方性原则

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由于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环境获得日常生活和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设计应考虑当地人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1]。

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应该设计不能局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另外任何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设计时应根据基址特征进行具体的对待;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第三,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宏大的气势和英雄气概,要因地制宜,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

2.2.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大规模的景观设计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林地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景观对能源和物质的耗费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即材料的选择、施工建设、使用管理和废弃过程。为此,材料选用原则应以能循环使用,能降解再生为主,而且应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

2.2.3整体性原则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7]。

现代景观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广场、街景、园林绿化,从城市到牧野都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美好的景观环境既是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忆,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8]。

3、人性化设计

3.1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3.2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系

3.2.1物理层次的关怀

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3.2.2心理层次的关怀

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次上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

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现阶段我们要不断的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园林设计时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只注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忽视建筑的人文性。保持设计的艺术感与美感,使人们从设计中更多的感受到人文气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0

[2]魏晗.浅谈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表现[J].小城镇建设,2003(8):52-53

[3]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

[4]Newton,N.T.Design on the L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1971

[5]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Sim Van der Ryn and Cown, Stuart.Ecological Design. Island Press Washington.D.C,1996

篇2

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景观,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即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反映了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字:景观设计;形式美

当代城市景观风貌变化显著,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

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

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造型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调和是指保持差异的同时强调共性,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对比与调和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样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缺少对比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缺乏美感,可是过分的强调对比变化就会失去景观的协调一致性,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可以使各种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活泼生动,而又不失于完整。在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手法的一种运用方法。西安盆景园中有一处大草坪,草坪上只有一株红枫,在绿色的草坪上红色的枫树纸条细柔斜出,使空间顿时明亮起来,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形成独特的意境,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在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动与静、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等要素中都要巧妙的结合。

5、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一切设计艺术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称构成的造型要素具有稳定感、庄重感和整齐的美感,对称属于规则式的均衡的范畴;均衡也称平衡,它不受中轴线和中心点的限制,没有对称的结构,但有对称的重心,主要是指自然式均衡。在设计中,均衡不等于均等,而是根据景观要素的材质、色彩、大小、数量等来判断视觉上的平衡,这种平衡给视觉带来的是和谐。对称与均衡是把无序的、复杂的形态组构成秩序性的、视觉均衡的形式美。

西方古典园林及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也就是规则式均衡,一般是指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整个布局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以静感为主导,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中国皇家园林故宫也是典型的对称格局。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但是对称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处理不好就会显得呆滞、单调,均衡则弥补了对称状态的单一化,使景观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变化美。自然式均衡则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6、主从与重点

每个整体都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自己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总有主角和配角,如果每个景观要素都突出,即便排列整齐,很有秩序,也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有主与从的关系。

景观设计中,视觉中心是极其重要的,人所注意的范围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这样才能造成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突出这个视觉中心重点,使它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艺术家经常提到“趣味中心”这样一个词汇,也就是指整体中最引人注意的重点,对这一部分重点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是景观整体有朝气,强调这个中心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景观的主题上来,但趣味中心有一个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如果太多,就会显得过于松散,从而整体的统一性就会荡然无存

结语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形式美规律对景观设计一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多样统

一、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利、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主从与重点等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赋予自己的景观作品以灵魂,是景观作品在自然美、建筑美、环境美与使用功能上达到有机统一。新晨:

参考文献:

【1】周冰、许楗,设计基础之平面构成[M]。西安:陕西人民美书出版社,2005。

【2】姜桦,平面构成课题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O5。

篇4

一、基于生态理论的旅游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融合旅游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生态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原理,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应用生态理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首先是自然优先原则,维护自然自身的景观特征是生态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其自然原有的景观面貌保留下来,例如古文化遗址、森林等。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次是生态持续原则,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常在旅游景观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该原则,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防止损坏旅游景观内的生态系统,保证旅游景观的稳定性,再生性;最后还要遵循综合效益原则,在选择旅游景观的材料等方面,应当对旅游景观的经济效益、综合生态效益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减少对景观的改变产生的负作用。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稳定。

二、生态思想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

不同的旅游景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于是在材料方面应用生态理念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从而在使用建造技术、景观材料、人造景观建筑等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并根据这些不同的影响形成旅游景区的地域特点。于是在利用当地的材料、适应地理环境的时候,能够对旅游景观的地域特色的要求实现满足,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而在建设旅游景观的时候通常是需要大量的。大规模的使用材料,为了保证旅游景观建设时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降低旅游景观建设成本,应当对地方的自然资源进行使用,减少使用其他地区的资源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使用本地材料也是节约经济成本的重要手段。如使用当地的廉价材料石材、土等,耐压性是石材的重要特征,在旅游景观设计时将其设计景观中,与生态理念向符合,有利于提高旅游景观的稳定性。

2.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栖息地、生物系统、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等自然环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生态理念在大自然的整体性中则充分的体现。旅游景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中对旅游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利用有力的景区资源进行旅游景观设计,则设计的景观环境将适应景区的自然因素。另外依照人文特征、当地情况,对旅游景区的整体空间系统进行构建,从而满足旅游景观设计的功能方面的需求,以此来建立整体性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同时为了应用生态思想,还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将地域特色文化展现出来,传承当地的文化,发展生态理念。

三、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方法

1.尊重生物多样性

首先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当合理搭配。由于植物的种类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阳光等特点,于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在植物设计上要依照其生长特性,选择互相补充的植物进行搭配,减少多种植物在生长中的竞争。同时在搭配的时候也要注重视觉美感效果。例如将低矮的灌木与高大的乔木设计在一起,形成一组和谐的植物景观,减少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的直接的空间竞争。同时也可以给游客们一种高矮相间的视觉效果。其次在选择植物选用方面要选用一些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依照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的树木间的生态效益也存在差异性,例如大叶黄杨、刺槐、国槐、柏树等树木可以对有毒气体进行吸收,在旅游景观中使用这些树木可以提高空气的质量。或者将耐水性较强的柳树等种植在湿地,将耐干旱的仙人掌等种植在旱地等,从而发挥其生态效益,维护旅游景观的生态平衡。最后在搭配植物的时候可以模拟自然群落,针对旅游景观的环境特征,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从而形成新的自然植物群落,使其能够平衡稳定的发展,各个植物景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存在,保证景观系统结构的功能健全,另外减少人为管理植物景观的经济成本。

2.遵守自然和谐发展

首先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当保证生态优先,在旅游景观设计时要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进行遵守,对原有的自然景观的结构格局进行保持,减少对原有景观格局的改动,降低干扰,保证旅游景观的生态系统和整体环境的和谐共生。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就应当发挥人类的职能引导自然发挥其力量,为人们提供利用和服务,并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人们在吸收氧气之后就会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一定的氧气为人们所利用。通常情况下一些有毒气体可以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进行恢复,维持生态的稳定,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结合自然的功能,合理的设计旅游景观。其次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等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的限制,有很多系统结构不能够深入的了解,这时在景观设计时就需要尊重这些景观的系统结构,主要是由于这些景观在无序到有序的周期演变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组织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然生态的这种能力使我们可以欣赏到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观,所以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要利用其功能,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可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从而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最后在旅游景观设计时要将自然景区的自然演进过程显露出来,让游客们可以通过自然景观感受到自然,例如通过观看树叶的摇摆可以感受到风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在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四季的更替等等,以此来真切的感受自然生态。

3.遵循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自然景观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设计旅游景观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特点,在基于旅游景区植被、河流、地貌等生态框架之上,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修复,保证其整体性。而在人工景观建造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要素。其次要对旅游景区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每个地区都有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特征,在设计旅游景观的时候,需要找出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文脉,总而将其设计成为可视化的符号,并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引入,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设计元素,创造当地鲜明的历史文化景观环境,另外还可以设计具有生态理念标志性景观。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养老地产;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29-02

1 研究背景

我国从2000年开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亿人,占总人口的9.7%。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1%,65岁以上老年人1.4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53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

随着老龄化越发严重,老龄事业及养老服务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当前养老地产快速发展,然而却多重硬件轻服务,在结合中国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将尊重老年人的生活及保持其生活常态化的观念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的迎接让父辈们能幸福长寿的老龄化时代。老年人渴望户外活动,乐于交流,户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远超普通住宅地产,因此,养老产业要注重享老,以使用者为导向去设计,通过养老地产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老年人对自然的渴求和回归田园的期望。

2 养老地产景观设计必要性分析

2.1 促进环境整合,因地借势

养老地产用地应选择在城郊,可借景周边河流、坡地或田园乡野风光。通过景观设计整合基地内外资源,发挥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优势,将内部景观空间串联外部山林或农田,拓展游憩网络,形成更为高效的养老休闲游憩系统。

2.2 利于形象塑造,空间加值

优秀的景观设计能够提升地产品味,塑造高端的环境形象。景观可以让平凡无奇的空间营造成主题鲜明、生机盎然的场所,通过宜人的环境创造持续体验的情境,迎合老人渴望悠游林下的心理诉求,从而获得家属的认同,增加地产运营价值。

2.3 迎合养老定位,主题突显

养老地产定位老年客群,通常关注健康养生、医疗服务等主题。绿色生机突显生命的延续和循环,景观融合生态环境、四季时节,在健康养生、休闲游憩等方面,相对建筑来说具有多元的表现力,更能整合身心享老的多重需求。

2.4 强调情境体验,身心享老

养老地产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中,逐渐从产品类型的优化、服务内容的延伸,发展到主题情境体验。养老地产与休闲农业融合的运营模式也随之兴起,纳入亲子农场、养生餐饮等功能,结合生态景观的游憩网络,不仅符合老人“卸甲归田”的休闲理想,同时利于真正实现“5+2”的养老模式,吸引子孙在假日前来参与体验,一家三代其乐融融,无形中强化了老人与家属间的亲情纽带,提升了身心享老的生活氛围。因此情境导向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2.5 提升经营效益,利基创造

养老地产景观可纳入多角化经营的理念来增加营收,例如在周末或假期家属探亲时段,通过休闲景观的延伸经营提供文娱休闲服务,如庭园咖啡、温室餐饮等。城郊养老地产大量开放空间的景观处理,如果融合休闲旅游功能,可通过弹性收费提升经营效益。

3 养老地产景观设计方法

3.1 无障碍设计

道路设计是养老地产景观设计的骨架,大多采用自然流线形式,人车分流,车行道和步行道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养老地产的道路系统,应简洁明了的把各个空间串联起来,方便老人外出活动的同时也能为整个空间创造良好的景观视觉流线。老年人腿脚不灵便,所以养老地产景观注重无障碍游径设施。缓和处理地形高差,室外路径避免设置台阶,可由缓坡代替,并且留设一定宽度,便于轮椅及看护通行回转。除了强调延续、平坦、防滑外,可以采用不同触感的铺装材质,提示分区转换、道路对接等信息。养老景观应与时俱进,如游径道路植入传感器,虚实共构服务体验情境。由于高龄人行动缓慢,在景观的设计中融入栖息角,在路边设置提供休息的座椅坐墙。针对视觉障碍,在整个景观的设计中,层次偏向中近景,注重细致的微景观体验。

总之,人性化养老景观设计不只是配置一些无障碍设施,保证轮椅通行,就能标榜完全适老设计的。将体贴身心的关怀服务融入到老人的动态衰退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根据项目的在地情况、老人的情感认知和使用行为,设身处地考虑、模拟可能的互动情事及信息情报,具体转化为适宜、高效的场所设计。

3.2 空间设计

3.2.1 集体活动空间设计

老年集体活动空间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主的动态空间,用于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此空间要求视野开阔、地面平坦,周围配备亭廊、花架、座椅等设施,通过植物配置形成树荫,营造舒适宜人的活动场所。

3.2.2 小群体空间设计

营造小群体聊天、活动交流环境,空间尺度不宜太大,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被外界干扰,一般以容纳4~6人为宜,为老年人三五好友切磋棋艺、弹唱鼓曲、闲唠家常等提供舒适的环境。要求夏季阴凉,冬季阳光充足,景色宜人。

3.2.3 私密静态空间设计

有的老年群体喜欢独处、思考,私密静态空间最好设置在风景优美且安静的场所,距离人流较多的集体空间较远,结合人文景观点缀空间,四周要有灌木遮挡,给人以安全感。

3.2.4 亲子娱乐空间设计

亲子娱乐空间是结合老年人活动空间和儿童活动空间的特点,配备丰富的儿童娱乐设施,形式多样,色彩明快,并适当的配置老年人锻炼的设施。在设施的周围,要设计高度不同的座椅,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休息,座椅视野要开阔,方便老年人照看儿童。

3.2.5 园艺活动空间设计

老年人向往田园生活,设计一个供老年人动手的园艺活动空间,播种、施肥以及采摘,有助于老人增强体质,与他人多交流合作可以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同时收获的果实可以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实现自我价值。此空间适宜封闭或半封闭空间,配备座椅以及存放工具的场所。

3.3 植物景观设计

绿色植物能够调节小气候环境,释放氧气、水土保持。设计应以乡土植物为主,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形成空间连续、起伏有序、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效果。设计中合理配置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比例,营造四季皆有景的景观。

3.3.1 低视角景观

老人有的视力退化有的乘坐轮椅,视角较低,在景观层次方面,偏向低视角景观,细致的微景观带给老年人舒适的感官体验。植物种植器皿的高度也必须满足老年人体工程学的相关规范。

3.3.2 近距离体验

养老地产景观的植物配置,接近游径、休憩点序列安排,宜选择色彩丰富,散发芳香气味,可接触无碍的植物。同理,养老社区里无需过大的水体,带有淙淙流水声、略有水雾的小型水景,更符合老人近距离体验的需求。

3.3.3 自然型植栽

人的晚年返璞归真,更在乎的是生活的质感和生命的价值。所以养老地产往往采用大巧若拙、回归自然的生态景观,展现生命欣欣向荣、永续循环的喜悦,最忌讳干枯、寥落、引人伤感的景观,以团块式的景观群落更受欢迎。

参考文献:

[1]王琳琅,冯志坚,翁殊斐.基于康复花园理念的广东省中医院环境景观分析[J].广东园林,2014(3).

篇6

关键词:岐江公园 现代设计 道家文化 返璞归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的变革中,人们在深刻剖析工业文明带给城市的利弊和失衡后,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对待当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如何构建适宜人居住的新型环境问题,这是人类生存与环境变革共同进化的一种必然选择。

广东省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占地面积为11公顷的休闲式公园,是由北京大学景观规划中心主任俞孔坚主持并设计的。岐江公园在原粤中造船厂旧址改建而成,粤中造船厂是20世纪近50年来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山由一个农业小镇发展到中型现代化城市的历程。因此,俞孔坚提出保留其造船厂的一部分建筑和器械,并对一部分生硬、陈旧的工业遗迹进行整理、提炼,并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具有休闲性和观赏性。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与中国道家文化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道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道”,“道”是一种拥有丰富内涵的思想。首先,“道”的概念具有虚无性(即抽象性)。正是由于其含义的不确定性,最终使得人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文化对事物进行阐述,也正是这种人人都能够使用而人人无法界定其内涵的思想,使得“道”这一观念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被人们普遍地运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去。同时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包容性,使“道”成为了解读中国艺术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设计是一门具体到如何去操作、如何去使用的学科,因此,在探寻设计的时候,要把人放在第一位,而“道”这一概念能够把人和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岐江公园的设计风格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或多或少具备着中国传统设计思维。笔者就从道家的“有无相生”“审曲面势”“天地材工”“返璞归真”等观念出发,对岐江公园的道家思想进行阐述。

一、有无相生,各随其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这些生活中极为普遍的语言词汇包含着许多辩证的思想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如果将这些思想引入设计中,我们就可以创造出许多想象丰富的空间设计作品。

在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中,“有无相生”的思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为突出的是公园中的万杆柱阵(图1)。在保留下来的铁轨的两侧,安置了许许多多的钢柱林,钢柱群整齐排列成一个个方阵,虚实相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完整的交换空间。而其中的虚空间看似是一个无形之境,却又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独特匠心,正是笔锋未到而意境已至,既保存了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特征,又使人联想到生态循环的空间形式。

“有无相生”或许是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实际存在的实物;“无”,可看成是一种无相无象的抽象的存在。“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形成一个辩证性的观念,发展至设计艺术中,便是有容乃大的“空白”。“空白”就是设计者按照设计画面反向思维的特点所形成的一种想象空间,它具有实际的愉悦性、错视性、想象的投机性等。在空间设计中,虚空间是一种无形的却又真实存在的一种气场,我们可以看成是文章中的言外之意或者音乐中的弦外之音。

二、审曲面势,各随其质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道德经》

“审曲面势,泝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这是张衡《东京赋》中的诗句,指工匠做器物要仔细察看曲直,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材料。要依循自然之材的性质和形状,加以发挥和利用,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换取最大的功用。

在岐江公园原址上,有许多原粤中造船厂所遗留下来的建筑和物件等,在设计的时候对这些物件并不是一味地拆除或重建,而是通过不同的环境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如内湖的两个船坞(图2),其中一个入当代膜结构设施,而另一个仅仅刷了一层漆。这两个船坞形成了强烈的新旧对比,这就是审曲面势的典型。老子讲究顺其自然,“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对事物进行最少的改动就能发挥最大的功能,这就是道家文化中的重点思想之一。(转第7页) 转贴于

(接第30页)

三、天地材工,各随其宜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考工记》

早在古时,人们就对设计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天有时”代表着天气以及时机,“地有气”彰显着地域文化特点,“材有美”强调着设计材料的质量,“工有巧”讲究的是设计者的能力。每一个成功的设计除了考虑需要优秀的材料、设计者的能力以外,还要顾及时机与地域文化。对于历史的研究或许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揭示这段历史背后所蕴含的思想。

岐江公园在设计风格上可谓是集百家之长(图3)。首先是运用丰富的岭南植物和园艺所产生的含湖环境,其次,在整体格局上借鉴了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中山作为一个著名的侨乡,在公园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几何图案之美的景观。再者,借鉴现代西方环境主义对于旧城改造的思想,把公园中的许多建筑形式都进行保留,并在这一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手法加以重现。那高低错落的树林、内湖和岐江的呼应,钢构件和芦苇丛的交替,其中透着复杂与简单、对比与和谐、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在这里被巧妙地融合成了一体。这种新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和时代文化的传导,同时也彰显了岐江自己的个性。

四、返璞归真,各随其境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

道家文化一直都主张保持人性的自然本真,反对用礼仪束缚人性。在中国的设计艺术史上,一直都十分推崇“淡”,在中国画中,“淡”代表着简淡、清淡,正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所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古代文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是一直都没有停止的。

岐江公园有着许多的景观设计,都在追寻着道教的返璞归真的简约之境。如在公园的内湖有着栈桥式湖岸(图4),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乡土植被、芦荟、荷花等,轻轻走近犹如进入了大自然一样,胸襟突然被一种平淡所代替,这就是诗意的“淡”。而竖立在岐江边的双塔,由两个旧水塔改造而成,一个是包着玻璃外衣的“琥珀水塔”,是一个能够吸收太阳能而发出荧光的灯塔;而另一个是脱去水泥外衣后的“骷髅水塔”,这是一种完全由钢筋所围合而成的塔柱,没有任何其他装饰,以其严谨的结构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这是工业的“淡”。

以上内容是笔者对岐江公园景观设计所领悟到的一些关于道家文化思想与景观设计之间的一些想法,道家文化在内容、形式以及审美观念上都对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应该在保持自己特点的情况下与其他文化进行交融,发掘具有自己特点的观念系统,从而形成真正的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形式。

参考文献

[1]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篇7

关键词:绿色景观 生态设计 可持续发展 乡土植物

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尊重传统文化、乡土知识和当地人文历史,一个适宜于场所的景观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人和关系的设计。

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绿色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威斯敏斯特小屋是1996年由设计师爱德华.卡里南设计的,是一系列回归家园建筑中最新的一栋。小屋的平面是一个圆环,玻璃顶的公共区域,四周围绕着一圈房间。屋顶覆有绝缘体和草皮,一

个圆形的屋顶灯照亮了中央区域。结构上使用的是细木料,除了玻璃之外,几乎完全是由天然的材料构成。它的外形了回归自然的意识,展示了一座树屋、鸟巢的森林图景。

二、地表水循环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使其作为水景创作主要资源,尽量避免硬质材料作为地面铺装,最大限度地让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形成良好的地表水循环系统,以保护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对硬质地面,如主要道路或水泥铺装地面,利用透水铺装材料、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渗透口使雨水均匀地渗入地下。对半硬质地面如镶草卵石、块石铺面,雨水直接渗入。而屋面雨水大部分(60%~70%)通过屋面绿化储存起来,经过蒸腾作用向大气散发,其余部分则经排水管系统向地面渗透或储存,并为水景创作提供主要的水源。在美

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制定的各项环境法规的指引下,美国景观设计师正在努力探索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创新举措。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利用雨水之美来营造城市生活的宜人之处。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在这些地方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够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

停车场地面上的雨水没有流入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而是通过“雨水花园”收集到名为“生态池”的专门排水系统中,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植被、滋润土壤或补充地下水。由于“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因此特别是在降雨量大、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它们有效地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有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雨水花园”位于波特兰,紧邻俄勒冈会议中心。它由梅尔・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主要收集5.5英亩(约合2.2公顷)屋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蜿蜒流入一些石砌浅水池中,仿佛山间潺潺的溪流一般。“雨水花园”几乎吸纳了会议中心屋顶上所有的雨水――堪称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保护和恢复原则

2005年5月1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该公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复利用、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使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得到了初步的保护和恢复。

四、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本地植物,形成多样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景观。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绿色设计的更深层的含意就是营造生物多样性的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对这一问题,绿色景观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即: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的及多种演潜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和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以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通过绿色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末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结束语

绿色景观,绿色所指的是绿色廊道系统,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交换通过所在系统里植物、水、阳光、土壤、动物、微生物等自己来维持平衡,而不是通过人工来维系平衡关系,也就是自然做功。具体措施包括雨洪利用、乡土植物和材料的应用、自然风、水和光的利用,避免使用化学和农药,材料的可循环性等等。绿色景观设计不是一种

奢侈,而是必须;绿色景观设计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产品来源于自然,融入自然;同时绿色景观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绿色设计应该是经

济的,也必须是美的。绿色设计是以后设计中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景观设计;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S342.2

1.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分类

1.1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什么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中对城市湿地公园如下定义: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的一种典型,因其处在城市边缘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更易被人类接近,所以具有更加突出的生态审美、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休闲等价值。

掘区域湿地文化,在湿地保育区以外建设的具有生态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适宜公众游览的以湿地为主题的游憩空间。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公园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和污水净化需要。城市湿地公园按其功能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2.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与意义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3.A湿地公园概况

某城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立湿地公园有其重要的几点原因:

1).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脆弱,森林覆盖率低。区域生态环境在近几年内连续恶化,病虫害、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改善环境已迫在眉睫。建立生态湿地将成为城市的“城市绿肺”,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

2).旅游资源丰富,但大多集中在人文及历史景观上,开发湿地性质的现代综合性公园,将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度假胜地。

3).作为占有重要位置的湿地将更加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为城市吸引投资,激发城市活力,彰显城市魅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带来必备条件。

4.总体规划和景观特色

项目总用地规模为90公顷,结合基地原有河道和湖形态,成山环水绕的聚气形态。

配合城市新行政中心的建设,将原有公园北湖、南湖水域进行整合,打造一个激动人心并具辐射力的生态风貌区。利用现代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手法,对水域的天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恢复和改善,同时保留城市传统文化特色。并妥善处理红线范围外用地功能和红线范围内规划区域的联系。从功能、空间、建筑、景观、环境、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湿地公园的整体定位。创造一个成功、现代、独具本土特色的湿地公园。

5.景观设计分析

5.1设计策略

充分利用基地现有水资源,构建一系列不同尺度和特征的天然或人工湖泊,并设置干渠雨水收集和场地雨水收集系统。利用自然风向,通过地形、水位高差的变化,设置跌水、螺旋型水道等工程促进水系循环流动。实现区域内水系统的良性平衡,针对区域气候特点,将湿地状态分为丰水期和枯水期,并结合这两种状态设计出不同体验的湿地景观。

利用成功的开放空间系统对水岸和场地空间进行塑造,创造独一无二的空间流程体验。建立完整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形成湿地、湖泊、森林、活动空间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参观者在体验栖息空间的同时能充分认识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保留原有良好植被,植物配置以结合原有植物为基础,除营造特殊景观外,尽量采用乡土植物。

5.2功能分区

篇9

【关键词】住宅景观;万家星城;生态;人性场所;人居环境

0.引言

一个高品质的住宅小区的建设要求参与者用全局的观念和全部的努力解决和协调,优化与设计各个专业难题。“设计以人为本”,住宅景观环境设计应该从自身场地条件入手,真正认识一个小区的使用者是社区居民。“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思想已深入人心,景观作为项目的前廊,用来连接建筑和城市的肌理,使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

1.项目特色

(1)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性气候,考虑更多的人文关怀。结合地形设计,保持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2)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以现代住宅和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为主题,结合原始地貌,修建大型人工水景,合理的建筑空间,环保的建筑材料.协调的建筑风格,为住户打造了优美的居住环境。

(3)设计灵感,灵感来源于现代人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充分考虑将周围景观引入住宅景观。

2.规划原则

(1)园建,不同的材质.肌理.色彩的物质相互融合.呼应,形成相互依存的场地空间。

(2)水景,水景作为一个重要的造景要素,不仅自身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增强住宅的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意和情意,丰富了空间环境层次,给住户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

(3)绿化,植物景观规划上追求主题和档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违背植物生态学习性,以长期效果和生态效应为主,兼顾实时景观。

(4)环境设施,规划顺应场地本身肌理,利用原有高差和山水条件加以巧妙改造,展现最自然的景观面貌;充分考虑人性化原则,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品味人群的各类景观要求。

3.配套与交通

交通设计上,实现人车立体分流,为最大限度降低噪音干扰。宅间绿地与组团绿地,营造幽静深远的居住氛围,为步行者和运动者提供舒适.静谧优美的环境与场所。

4.滨江万家花城住宅景观方案典型案例

4.1项目概况

小区简介:

万家星城一期以“水景”为主题,设计沿袭了古典园林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创造一个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空间丰富,自然舒适的豪华住所。

项目毗邻规划中百万方都市综合体——杭州市创新创业新天地,是未来下城北核心商业中心,东南角为东新东路与长大屋路交叉的黄金交易中心“十字金街”(规划中),北面是杭州家私市场,南面靠经济适用房东新园成熟社区。

4.2人性空间设计

走进园区,只见挺拔的高层建筑在3个近万方的花园之间穿插,视线完全被高低错落的翠樾清荫占据。

4.3设计理念

关注人的行为.物质环境以及居民对环境的期待三大要素,以场所作为物质的载体,打造多级交流场所。

小区的整体风格和景观的连贯性:

总体规划:在布局上,项目通过建筑沿园区地界大空间围合的设计手法,营造出景观主题园区:泳池区 .主入口区.次入口区.宅间组团.建筑结合四大主题园区,以弧线和直线形为单元进行开敞式布局,实现每栋建筑景观均好性,使每户拥有开阔的观景视野。细节上,景观与建筑在设计上进行了多处的配合,材质的颜色相呼应,架空层的通透设计,将景观完全延伸到内廊;而对部分景观堆坡设计,使建筑一.二层更接近人的尺度;巧妙的设计配合,使地面景观与地下室之间有更好的过渡,增加了景观的竖向层次,又更好的改善了地下室的光引导性。

4.4细节亮点

(1)景观与建筑:万家星城住宅小区建筑的外立面用的都是国内最高档的爱和陶面砖,架空层的墙地面多以大理石和花岗岩铺贴,沿街商铺和裙房全以天然石材铺贴,给人特别厚重典雅的视觉效果。小区以中央水景为主,将各个区的景观串联成一个整体。走在园路中,你看不到一个窨井盖;建造者通过路面微小的高差,可以将雨水引入路缘的集水沟,集水沟上铺上漂亮的黑色鹅卵石,平添了自然的趣味。

(2)入口道路:入口对称式处理方式,将形象主义对山水的形态抽象化,让入口充满凯旋感和华丽大气之美。线条自由流畅的景观泳池作为小区的核心组团,欧式亭、景墙跌水、艺术球、特色花钵……丰富的元素冲击每个人的视觉。主入口广场的处理除了符合交通、管理的要求之外,其景观风格处理与总体特色相呼应。主入口由叠水及喷泉、硬质铺装组合形成广场空间,大气而不失精致,使空间营造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社区氛围。欣赏景观的最好方式,不是俯瞰,而是深入景观之中,从入口道路开始,将车分流至地下,留给眼睛和脚步诗般意境。

(3)广场:园区内置的公共休闲广场,可供业主漫步其中,广场内设有座椅等休闲设施,配合各色景观小品、喷泉,不同的细节风景主题相辅相成。

(4)地下室垂直出入口:万家星城在东、西园林中心区块设计了三个地下室与地面连通的垂直通道,不仅增加了地下室的采光,业主也可以停好车后,直接从这个出入口来到庭院,一路欣赏美景回家。打破了大面积地下室给人的压抑感,对居住者起到了很好的心理舒缓作用,结合种植绿化,令地面景观得到全方位的立体演绎,从而增加了社区园艺的立体享受亮点。

(5)水系。水系是整体景观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了宜人的视觉景观。中央水池是景观的一大亮点,实现了水景与园景的和谐。园区内多处水系,造就生态水景、低密度建筑、大面积植物和谐相契,水景内碧波荡漾、暗草浮动,体现出水景特有的动静之美,别致、幽雅、高尚的社区生活环境浑然天成。你几乎不可能再在一个普通楼盘里找到这么多的水景。碧藻沈泓的平静水面无疑让人心旷神怡,蔚蓝的曲线型大泳池,更是园区欢乐的中心。

(6)植被。整个区域内植物景观层次分明、丰富,采用立体绿化手段,栽植各种乔木、植被,修剪别致、整齐、美观;草坪及植被覆盖完好,绿地干净整洁,树冠饱满,姿态优美,整个绿化生态系统完整。营造的还有温馨细腻的生活氛围。

4.5设计原则

小区空间分布上遵循“核心景观——组团景观——入口景观”的空间结构,主入口景观轴线与小区主园路汇聚于核心泳池前大水景,组团各具特色,草坪、趣味水景、廊架、儿童活动场、景观亭……等等;为居住着的进出及活动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游憩、娱乐,健身场所,活跃的景观元素与建筑的现代风格既协调又有对比,传达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功能空间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地形,再加上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高低起伏而又不失顺畅的道路系统从而给居住者更加便捷地驻足于各个空间,同时可以欣赏丰富的景观。

篇10

0引言

人居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人居环境的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整体环境的优劣,关系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引入现代生态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理念、积极开展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智能化试点,对深入“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节约资源、尊重原生态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可凭借设计手法的创新,建立自然生态的居住环境。本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视角,选取生态住宅小区中的规划、绿化、水景设计三个方面作了论述,以期构建一个生态的住宅小区环境,改善和提高居民的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1现状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尤其是日渐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的加剧使人们逐步领悟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不可分割,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才能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在现代城市的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好地利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人居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同发展。坚持资源利用综合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生态住宅景观作用显著,住宅景观既要现代美观,又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生态住宅”的生态理念已经逐渐被广泛认可,生态住宅设计是对生态学、美学、建筑学等学科门类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构造更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空间。

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2.1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型住宅小区既要重视舒适、健康,又要体现出生态效益,并从外在上呈现出一种新的人居生活方式,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提高绿化率。环境绿化率的提高并非简单的移栽花草,而是结合生态学、建筑学、生物工程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美学、地理学、水资源等综合性学科,妥善处理环境的生态平衡,并充分利用绿地资源。②节约土地资源。重视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约土地资源。归还有限的土地使用面积,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造福当代和后世子孙。③节约水资源。水资源是生态住宅小区开发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水是生命之源,而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我国对于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回收利用,落后于西方先进发达国家。根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25年水危机空前爆发,不要等到危机爆发时才研究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到时为时已晚。④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在小区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概念,由于每一生态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和物质能量循环方式及路径,在通常情况下,稳定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在设计中满足住宅生态平衡。如充分利用太阳光和热能,室内设计采用系统化的节能光源等,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⑤垃圾实行分类处理。此项工作虽然不属于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它有利于绿色环保、住宅物业管理工作。

2.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功能作用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具有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的功效,主要体现在:①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内容涵盖生物物种、遗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住宅小区能够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的整体性、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变化的阻力,改造当前的生态环境,同时可为生物提供最适宜的生存和繁衍环境。②调节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能够有效利用墙面、窗台、阳台等多层次空间,移栽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可达到增强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和水体,调节环境的温湿度,改善区域环境的功效;亦可以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吸收空气中的微粒,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一言以蔽之,住宅区绿化率提升,不仅有利于降低空气、噪音、水土污染,而且能提供清新的氧气,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住宅区区域性气候,提升住宅区的舒适性。

3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构思

在现代的繁荣热闹的都市里,人们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的现代建筑所阻碍,想要回归绿色田园心灵休憩的生态家园,成了都市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田园生活情结。本文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阐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理念,进而营造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自由漫步式家园生活方式。

3.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

在选择居住区地理位置时首要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居住区空气清爽、日照充分、通风良好、交通便利。居住区规划时应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段优势,与外界环境有机的融合。居住区区域应以居住为主要功能,根据实际需要综合合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设施。

3.2住宅小区景观中的道路设计

住宅小区道路是组织和关联小区各项绿化地块的纽带,也是居民日常出行、生活的必经之路,因此,极大地影响着住宅小区的绿化面貌。小区绿化地块有利于通风,区域性气候的改善,减少交通噪音,保护路面,同时起到美化街道的效用。道路设计作为联结纽带,要引人入胜,引导小区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此外,以少量的用地,增加住宅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易于认知的优美道路线、明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组织与路面铺装,更加体现了居住环境质量。

4生态型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绿”和“水”是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绿色”已从狭义的色彩元素转变为广义的环保和生态意识理念。绿色不仅仅指色彩,更蕴涵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返璞自然的设计理念。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具材也!水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协调作用。水不仅能给人带来愉悦、轻盈、灵动、柔和的感受,而且具有调节环境湿度、净化空气等显著的环保作用。因为有了“绿”与“水”的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良好的环境协调效应,又能实现生态环保的生态理念。

4.1住宅小区绿化设计

住宅小区绿化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物质生态上来讲,还是从视觉形态构成上,绿化景观所发挥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区绿化设计中既要合理利用植物对环境的生态作用,又要对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等进行搭配设计,创造出赏心悦目、环境舒适的物境感受供人们欣赏。在对小区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过程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持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在绿化植物物种的搭配模式上,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合理搭配种植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这不仅符合自然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又有利于住宅小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空间位置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形成高低错落有序的组合,层次分明的观赏效果。协同住宅墙面和长廊上的藤本植物,就形成色彩鲜明、高低层次错落有致的景致。第二,注重植被配置的生态性。生态景观中植被的绿化更应注重植物造景生态化,做到多种类型综合种植设计。科学地进行选择、配置和种植,尽量选择本土植物,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在时间上,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前考虑景观植被的后期维护,采用易于维护和管理及后期能源消耗少的植物,多因素综合考虑设计。第三,强调绿化的多面性。在城市供地日趋紧张的现状下,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多面绿化是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明智之举。

通过多方位地面绿化、建筑墙面绿化及屋顶绿化,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地面绿化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阳光、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结合棚架绿化、阳台绿化、阳台景观绿化,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绿化效果。建筑墙面绿化是以藤蔓类植物为主的对竖向空间绿化,与乔木、灌木等植物结合的竖向绿化可起到减低噪音和减轻紫外线强度的效果。屋顶绿化是以建筑屋顶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覆土并营造景观的空间绿化模式,屋顶绿化种植土层相对较薄,植株的选择上应选浅根的植株,多用灌木草本类。第四,注重植物的季节观赏性。不同的植物有其不同的生长周期,其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周期各不相同。在利用不同植物观赏期差异的绿化景观设计时,将不同生长周期植物交叉搭配种植,可展现出不同审美效果。根据不同植物季节变化的气候特征,营造四季常青的优美宜居环境,呈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优美居住环境。

4.2住宅小区水体设计

水体是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设计一类是借助自然水体丰富小区景观;另一类是将区域内原有的水塘进行整理加工,或者将城市内江河湖泊水源引入住宅小区,结合人工造景,使用其他设计手法来代替水景。在设计中,对水体的利用应以节约为原则,避免水景的闲置与浪费,采用生态设计手法进行阐释,并最大限度发挥美观和生态效应。住宅小区水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尽量以自然水景进行造景,或者将城市内江河水源引流至住宅小区中,自然水景为活水,自身具有清洁和净化的功能,充分利用自然水景的自然风貌,发挥其生态优势,引入住宅小区景观之中,展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水景,降低运行投入成本,提升小区水景的生态性。

第二,秉承着节约水体原则,构造节约型的水体景观。旱地喷泉作为引进的新型水景设计,主要应用于小区公共活动的场地,不开启时,公共场地可作为休闲广场,满足亲水活动需求;由鹅卵石或碎石铺砌成的浅溪驳岸和底面,展现原生态自然景观效果,既能给人们不同的景观体验,也起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环保作用。

第三,运用生态设计手法处理小区里的人工水景,防止水质恶化。当前,大多数小区的人造水景为封闭静止水体,水体植物种类单一,水体自净和恢复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此类小区人工水景设计中,应依据水体流量大小设计相应的循环水泵,水景后期维护管理中,需定期补水稀释有害污染物浓度,在投入化学制剂去除藻类净化水体过程中,配合清淤净化水体,并对水生植物进行合理配植,增强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第四,水景驳岸采取生态处理方式。水景驳岸是指水面和地面交接的地方,在设计中,依据不同的水体类型采取驳岸处理方式亦不相同,常用的处理方式有自然原型驳岸、多孔型驳岸以及生物有机材料驳岸。自然原型驳岸采用自然土壤与植物,搭配叠石、置石处理驳岸方式,结合水生和湿生植物,达到保持水土与净化水体的功效;多孔型驳岸以多孔型铺装材料来铺设路面,既能保证透水性,又能增强护岸能力;生物有机材料驳岸是采用可降解再生的材料来设计驳岸路面,景观效果别具一格。

4.3国内生态住宅区景观设计实践

北京镜之谷山间别墅小区坐落于古檀峪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内,小区总体布局呈现三角形结构,地势东边高西边低,东北两方向空间上靠近山体,东南方向首尾连接壁崖,南面邻近河流。小区自然地表规划布局与建筑物形体与区域小气候相适应,在城市中保持有机的小生态圈,创造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体系,让森林进入城市。潺潺而动的溪水将小区中央主景呈现在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不同元素之间相互影响,有机关联。结合地理优势,可从山中引入泉水,东南侧小壁崖处,依据天然高差设计而成三层叠水的壁泉,向外伸展拓宽了居民嬉水乐园的空间。别墅屋顶绿化大都以藤蔓植物为主,曲折盘旋,串联起两侧浓稠绿意和自然美景。搭配以乔、灌、草、花相结合,实现四季观花四季有景的水平布局与垂直布局植物群落,在情调色调和空间形态上更具灵动性。小区果蔬种植区以碧绿的菜畦为独具一格的特色。家庭既可成片栽植,也能够小面积分区种植蔬菜瓜果或者爬藤类蔬菜,使业主的差异化需求得到满足,揭示出“归园田居”的意境。在果蔬种植区种植蔬菜瓜果,减少外界物质与能量的供给,更加低碳绿色环保。沿着山体与小区的相连的地区多种植以多层次、多高度、高密度屏风隔断植物,一是能够构建绿色屏障以抵御春季风沙,二是屏风植物融合成为园中景观,大景与小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结语

生态化住宅小区的建设,能够使城市住宅小区及城市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提升城市住宅区的居住环境质量。于开发商视角而言,景观生态环境优美的居住区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于大众消费者选择而言,人们更乐意选择景观生态环境优美的住宅。因此,居住区开发策划的重点是构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市场销售中至关重要的卖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实践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注重生态环境环保是当今住宅开发的主题,亦将是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滔,李启明编著.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中国的发展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

[2]夏云,夏奎,施燕编著.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威编著.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2.

[4]陈易,张靓编著.生态居住社区的概念与设计原则[J].中外建筑,2005.

[5]孙鸿野,田伟编著.浅议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生态人性化空间问题[J].山西建筑,2008.

[6]秦柯,李利编著.关于生态与设计的综述[J].现代农业科学,2008.

[7]张凯编著.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邬建国编著.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