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6 15:2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丿慕樱彩”为你整理了这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新丰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广东省《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和饶平县《关于上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启动村的通知》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我镇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进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

一、第一阶段,选取八个启动村进行“三个三”工作

选取八个行政村作为第一批启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环境整治任务的启动村,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分别选取我镇的溁西村、大光村、扬康村、下葵村、汕水社区、中联村、锡康村和泮洋村八个村作为启动村,八个村都属于省级卫生村,共涉及65个自然村,惠及6226农户。

截止至2018年年底,我镇八个启动村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各村累计自行投入资金170.7万元(其中中联村7.5万元、溁西村45.6万元、下葵村28.5万元、锡康村10.65万元、扬康村42.098万元、大光村15.141万元、泮洋村11万元、汕水社区10.2万元),工作共计清理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99处,合计559.5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45处,合计4235吨;沟渠池塘溪河淤泥90处,合计1050吨;漂浮物和障碍物45处,共计118吨;拆除危旧房418间,共计16446平方米;拆除露天厕所、茅厕15间,共计189平方米;拆除废弃牛猪栏259个,共计3204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间,共计45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27处,共计13平方米;整治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路480米。

目前,八个先行村即将进入“三个三”的工程验收工作,届时我镇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验收工作。

二、申报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关于申报2019年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通知》(饶委农工办〔2019〕23号)文件精神,经由各村级党支部委员审定后向镇申报,我镇政府经过认真筛选,将符合条件的溁西村、下葵村及锡康村3个村,列入我镇2019年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已向上级申报,并等待下一步工作安排。

篇2

一是深入扶贫一线盯任务、抓落实。在听取驻村工作队关于帮扶工程推进情况的电话汇报后,王炳南主任再次带领相关班子成员和处室负责同志来到蓝田县厚镇北峪村开展驻村调研,在村委会认真听取了镇党委书记关于合并村有关情况和驻村工作队近期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了河堤加固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要求驻村工作队要进入脱贫攻坚冲刺状态,以今年脱贫验收为契机,持续推进三项在建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关心关爱贫困户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并按照中省市县镇要求及时整改完善脱贫攻坚各类资料,确保不出任何问题。确保按期保量完成既定脱贫任务。会后,王主任实地查看了河堤加固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情况,要求驻村工作队要紧盯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保量完成脱贫攻坚工程项目建设。

二是协调有关部门送产业、增收入。工作队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在多次考察村里的然环境的基础上,把中蜂产业作为继核桃、奶山羊等传统种植养殖产业之后的又一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通过拟定帮扶计划提交办领导协调有关部门,为帮扶村困难群众赠送中蜂养殖箱140个(价值14万元),加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地拓宽致富渠道,提高村民收入。送产业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把送技术同步实施,专门邀请市农林委中蜂产业有关专家,到村里手把手教中蜂养殖技术,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帮助贫困户掌握科学养殖方式方法,确保村民能够养的住蜂,产的出蜜、挣得了钱。

三是狠抓危房改造送物资、促保障。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坚持把危房改造这一民心工程作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积极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驻村工作队定期上门督促施工队加快危房改造建设进度,时刻监督危房改造建设质量,在前期为贫困户赵仓良家增送了水泥20吨、沙子20方、石灰500公斤等所需建筑材料基础上,还专门邀请社会爱心人士为他们捐赠了床、沙发、餐桌、椅子、衣柜等家具,并帮助贫困户安装了防护栏杆,彻底解决了楼梯和房顶安全防护问题。目前,该贫困户已入住新房。

四是动员社会力量献爱心、送温暖。6月1日,在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通过驻村工作的积极请示和协调,王炳南主任安排专人赴蓝田县厚镇北峪小学,为11名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15600元的步步高点读机和四大名著书籍,并送上了真诚的节日祝福,留守儿童专门为我办慰问代表佩戴了红领巾,全体师生对我办长期以来的真心、真情关爱表示衷心感谢。6月10日,驻村工作队又按照办领导部署,联系西安高新国际小学,共82名师生、家长一同来到北峪村小学,开展“同一蓝天下,公益在我心”联谊活动,为北峪村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5100元的运动服和学习体育用品,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联谊互动活动,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真正把社会温暖带给了困难群众,受到了北峪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篇3

桥梓镇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紧紧围绕“振兴乡村战略 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桥梓”为目标,始终以“三精一美”、“五三一”工程为重要抓手,按照市区两级具体指导和监督下,全力以赴抓落实,现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垃圾分类的总体情况  镇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铁路社区, 面积面积112.62平方公里,1.05万户,2.3万人。垃圾分类收集小屋6座,智能回收设备8台,垃圾地箱115个,保洁员及垃圾分类300多人,垃圾运输三轮车辆100余台。

严格落实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先后赴浙江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镇实际,形成“以户为主,户村结合”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模式。2015年,在口头、北宅、后桥梓三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试点村垃圾数量减少80%左右。2017下半年镇域辖区内的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村(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都基本达到100%。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层层落实。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经过深入调研,确定分类减量模式,制定《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进指导意见》,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三年全面推开”的目标,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同时,建立镇12名二级班子成员及所有科室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包保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管理,互相监督。一是建立“镇村每周巡查”的督查体系,出台了《镇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并纳入绩效考核。二是各乡镇设立专门机构,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划分管理责任区,对街路巷道、广场公园等落实监管责任人。包村的乡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三是制定村两委成员、保洁员、包保人员等责任制度,明确任务职责,形成长效管理制度。  

(三)加大投入,健全保洁队伍。一是由镇政府为每个试点村垫付1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垃圾桶,印制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单,并拨付3万元的垃圾治理经费。二是要求各村(社区)按照100户配备一名垃圾分类员的标准,落实保洁员负责村内街路巷道、公园广场的日常保洁,重点要对农户门口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清运,对应该由各村进行处理的垃圾,及时外运处理,对应该由农户进行分类处理的垃圾,提醒并交由农户进行处理。各村原有的垃圾房、垃圾转运站由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类,不可回收的垃圾及时运送到填埋场(点)处理。  

(四)广泛宣传,发挥主动性。一是通过在电视台、报开设专栏、在乡村张贴悬挂宣传标语、设立温馨提示牌等多种形式向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镇驻村及村干部深入农户,手把手示范分类,面对面宣传引导,达到家喻户晓,人人会分类的良好氛围。村干部、党员率先在自家开展垃圾分类,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三是选择典型示范村,组织现场拉练,介绍经验作法,促进和推动垃圾分类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落实还不到位。个别村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虽制定了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制度、评比奖励制度。但有的村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下制定了方案,并没有严格抓好落实,有的工作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具体。  

(二)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村民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要在短期内纠正村民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一定难度,还需加强宣传,加以正确引导,提高村民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是部分乡镇和行政村垃圾处理设施比较简陋,还需加大投入。二是由于要求垃圾收集、填埋等场所要远离人群,运输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还需加大治理力度。  

四、下步工作安排  围绕明年的工作目标,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协调持续推进。镇政府作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讲评、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工作扎实推进。镇政府环境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分工,走村入户,加强指导、宣传、督促和检查。各村(社区)要抓好各项责任制度的执行,按制度实施奖惩,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大保障经费投入。镇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统一管理各村垃圾治理经费支出,保证专款专用。  

(三)继续抓好“五三一”工程落实。实施农村“五三一”工程,即:“五是村边、路边、河边、地边和山边;三是三条精品胡同;一个绿地微公园”,从而打造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督促检查严格考核。镇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和村进行检查,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包保干部的实绩考核力度。    

篇4

(一)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市政、园林建设工程按计划做好刹尾工作,各项精神文明工作做好检查验收的准备,力争各项工作取得先进。

(二)抓好园林城市创建拿牌工作。及时跟进创园评审、授牌的最终环节,确保拿牌万无一失。

(三)抓好年度内部考核结账工作。认真做好全系统内部结账考核工作,严格按内部责任制结账。

(四)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认真做好系统预算编制和内部单位预算平衡方案,严格按标准执行津补贴,加强财务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确保“三公”经费下降15%。

(五)做好明年工作计划。主要抓好2014年市政园林重点工程计划安排,12月底完成2014年各项工作计划。

(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好重庆沔商协会成立工作,完成中房集团投资项目的合同签订工作。

(七)做好二级单位班子成员谈心活动。全面了解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情况。

(八)抓好维稳工作。重点排查改制企业和农民工欠薪等遗留问题,确保十三中全会和元旦期间安全稳定。

(九)做好全省燃气安全会议接待工作。重点抓好向市政府汇报、与省厅衔接以及会议接待工作,确保会议圆满成功。

二、各位主任2013年十一月、十二月的工作任务

副主任:

1.负责做好2013年度全市职能考核迎检和委属单位全年目标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2.负责做好2014年度报刊杂志征订工作,11月份完成;

3.负责抓好住建系统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管理工作,继续抓好2014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协调工作;

4.牵头抓好“四城同创”及城市管理工作。

副主任:

1.组织开展全市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年度检查,12月份完成;

2.负责做好省政府对重点镇“禁实”工作的迎检准备;

3.负责做好全省质量安全大检查迎检准备工作,12月份完成;

4.负责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重点抓好标准化手册的宣贯及培训工作。

副主任:

1.做好迎接组、纪、宣等对口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年终检查考核准备工作;

2.负责抓好十三中全会期间及元旦节前的维稳工作;

3.继续抓好改制企业维稳工作,重点抓好水泥厂19名退休职工医保手续补办工作,12月份完成;

4.继续做好战线第八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的提案答复工作,11月份完成;

5.继续抓好2013年度建筑工程专业高、中、初级职务评审材料的报送工作,12月份完成;

6.抓好机关及委属各单位新一代社会保障卡的办理工作,12月份完成;

7.组织开展住建系统党风廉政和预防腐败教育培训,11月份完成;

8.抓好委属各单位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党建工作等责任制考核结账。

副主任:

1.配合省住建厅抓好全省燃气安全会议的筹备工作,11月份完成;

2.组织开展燃气行业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12月份完成;

3.负责做好公交南城线路和老城区车辆更新工作;

4.继续做好城中村改造有关督办、协调工作。

副主任:

1.抓好青渔湖路道路绿化工程建设,12月份完成;

2.抓好2012—2013年绿化工程投资评审工作,12月份完成;

3.拟定2014年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方案,11月份完成;

4.抓好市政广场绿化景观设计完善及土建工程招标工作,12月份完成;

5.抓好以冬季修剪、防寒防虫为重点的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工作,12月份完成;

6.抓好苗圃冬季施肥和苗木补栽工作,12月份完成;

7.抓好2013年财政决算以及2014年财政预算工作;

8.抓好年终各项迎检及工作总结。

副主任:

1.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各项工作,重点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副主任:

1.组织召开2013年村镇建设工作会议,11月份完成;

2.督促抓好彭场镇“四化同步”示范镇试点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3.督促抓好示范带(干河、胡场)立面改造工作,12月份完成;

4.负责做好2013年村镇统计年报工作,11月份完成;

5.认真抓好村镇建设年终检查考核工作,12月份完成;

6.迎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工作,12月份完成;

7.完成全省传统村落申报工作,11月份完成。

党组成员:

1.负责抓好已办理《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的工程竣工档案移交整理工作,并督促建设单位对进馆审验的工程资料进行补充完善;

2.进一步完善招标备案管理,对已公告的10个工程项目,做好招投标监管工作;

3.负责做好新造价定额的发行及宣贯解释工作。

总工程师:

1.抓好南城新区建设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

2.抓好仙桃食品产业园建设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

3.抓好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

4.负责做好2014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方案草案编制工作,12月份完成;

5.负责抓好2013年10月底已竣工验收工程的决算资料送审工作。

工会主席:

1.继续抓好汪洲河景观带建设工作,重点完成沔阳公园施工合同签订工作;

篇5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工作。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杜绝超标农产品、食品流入市场造成危害。同时,对农贸批发市场,蔬菜、水果市场和摊位实行全面检测。今年以来,每月例行检测50余个样品,并把检测数据整理、书面总结存档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通过结合检测工作进行宣传、培训,提高了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居民安全消费意识。二是切实抓好上级惠农政策落实。配合区农业、财政部门,积极做好良种补贴面积核实工作,做到各项数据真实,材料上报及时,确保了各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认真抓好富民工程实施。2013年筛选上报富民项目7个,其中养殖项目3个,种植项目3个,生态旅游项目1个,累计完成投资4200万元。三是推进“三品”认证工作。以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引导和帮助各种植专业合作社做好“三品”认证。今年上半年,组织辖区5家种植合作社参加市内检员等各项培训2次,参训人员15人次,为下一步认证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林业工作。一是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利用辖区树多林密的优势,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林区养殖户已遍布济军基地一团三分厂、四分厂、五分厂、二团九分厂及林科所等区块,据初步统计,林区养殖鸡鸭鹅等禽类达到3万多只,猪、羊等畜类超过2000只,养殖品种不乏珍珠鸡、灰天鹅,孔雀等名贵禽类。二是扎实做好白蛾防控和森林防火。新建白蛾综合防控区3处,安装杀虫灯30盏,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预期防控目标。通过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并加强调度和巡查,有效防止了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了林区安全。

(三)水利工作。一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同社区管理中心,济军生产基地的沟通协调,督促各责任单位定期做好城市河道、排沟的清障,疏浚工作,确保河道畅通。同时严格落实好防汛值班责任制,确保了度汛安全。二是圆满完成了基层水利组织建设迎检。按照市、区水利主管部门要求,整合辖区资源,从硬件配置,资料准备、现场安排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顺利通过了省水利厅检查验收。

(四)生态旅游。一是完成了承担的“槐花节”、“帐篷节”相关任务,确保了活动的顺利举办。二是认真做好了“美丽乡村”申报工作。三是完成了西韩村土地收回工作入户调查摸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扶持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是帮助养殖户做好各级关系协调和政策争取工作,实现林下经济扩规增效、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二是做好美国白蛾防控。立足早部署,早行动,争主动,在做好镇政府管辖区域白娥防控的同时,协调好济军基地、孤岛采油厂、孤岛社区管理中心,做好各自责任区的防控工作,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三是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同社区管理中心,济军生产基地的沟通协调,组织做好防汛演练和河道、排沟的清障,疏浚工作,确保不出问题。

篇6

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加强计生文艺宣传工作汇报

 2012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的工作部署,强化措施,真抓实干,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依据本部门的职责,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年初,我局把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组织创作计划生育文艺节目,采取戏曲调研,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作广泛的社会宣传,列入“三下乡”活动重要内容,并配合宣传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出文艺节目,开展“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在城区、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活动,为广大群众展示近年来全市涌现的小品、相声、三句半、戏曲等优秀计生节目。市直文化单位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创作、排演了现代戏《山东汉子》以及《关爱》、《惊喜》、《我爸我妈》、《光荣证》、《甜甜的心愿》、《欠条》等计生小品,其中《山东汉子》先后获省计生委、省文化厅颁发的山东省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国家计生委、文化部等七部委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金奖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舞美设计、最佳男、女演员奖等六个单项奖,《关爱》、《惊喜》、《我爸我妈》参加我市第三届人口文化节文艺调演演出,《关爱》获一等奖;《惊喜》、《我爸我妈》获二等奖。2011年12月至2012年元月份,承办了由市计生委、市文广新局主办的“计划生育百场戏曲乡村行”演出活动,演出覆盖我市八县一区各大乡镇,演出100余场,受益群众超过50余万人。2012年,戏剧院启动“送戏下乡”活动准备再次与市计生部门联手,继续开展“计划生育百场戏曲乡村行”演出活动,在为当地百姓送上精彩节目的同时,也把党的计生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市博物馆举办了《暑假里的笑-全市少儿书画大展》,组织社区育龄妇女前来参观。参展作品有的构图严谨、格调高雅;有的创意新奇、色彩奔放;有的拙朴可爱、童趣横生;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充分显示出我市少年儿童良好的艺术素养。广大育龄妇女看后由衷感叹到:“还是只生一个孩子好!”为了丰富全市广大妇女的文化生活并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博物馆和市妇联联合举办了《庆“三八”全市妇女书画作品联展》,全面展示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风貌 。市群众艺术馆于4月份、9月份相继在大剧院广场举办文化汇演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大型文艺展演,活动期间编排、穿插了如《说娃娃》、《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群众喜闻乐见计生节目,参演人员近千人,演出形式有戏剧、曲艺、音乐、民间艺术等,观众达2万余人;全年举办少年儿童古筝、二胡、笛子等学习班,于每年7、8月份组织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专业技术人员,举办音乐器乐考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的提高全市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为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市艺术研究所为更好地开展计生工作,单位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演出活动,如山东琴书演员演唱的《新风曲》、《王大瓜休妻》等,深受群众喜爱。***艺术学校组织二十几位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了戏曲《只生一个好》、《独生子女不孤独》、《尊老爱幼我当先》、《我是一个孝顺娃》等,先后到九九敬老院、刘庄社区、佃户屯敬老院演出,观众达300余人、共演出六场,受到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计生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市直文化各单位通过直接多样的形式、生动鲜活的内容,极好的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我局要求各县区文体局在广泛开展文艺宣传的基础上,还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图书借阅活动,在图书馆阅报栏中设计布置了计划生育有奖问答,并在每年一度的大型有奖猜谜活动中,溶入计生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读者的学习热情,使读者在看书读报和休闲娱乐中能够学习到计划生育政策和计划生育知识,自觉贯彻落实计生政策,遵守计生法规。如:牡丹区组织文艺创作人员集中创作了反映计划生育内容的小品,如《打工归来》、《生男生女都一样》、《关爱》、《查体》、《我是女孩》、《三厢情愿》等,在送文化下乡活动及重大节庆日开展的各种广场活动、社区活动中演出。元月份以来,分别在万福、吴店、皇镇、黄罡等乡镇办事处放映了计划生育题材的故事片《新甜蜜的事业》、《美丽的音符》和科教片《生男生女都一样》等,共放映100多场。此外,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作用,不定期在牡丹体育广场中心舞台播放共享工程资源中的《新生儿疾病与防治》、《孕期保健ABC》、《预防畸形儿:孕妇必须增补叶酸》等专题片。巨野县精心筛选了豫剧《劝儿只生一孩》、三句半《基本国策架金桥》在春节晚会中播出,我们组织创作、编排戏曲小品《生男生女一样好》、《歪打正着》、两夹弦《臭妮子变成了香姑娘》等节目,组织排练戏曲节目坚持不断的下乡演出。县梆子剧团骨干及业余团体,先后创作排练坠子《谁说女子不如男》、《亲家误》、《花木兰出征》以及琴书《流与留》、《算账》等戏曲节目,先后到全县各个乡镇等60多个村开展演出活动,在城区演出15场,既活跃了群众生活,又提高了婚育意识;郓城县文化馆、剧团排演的计划生育折子戏《孙子迷》、小品《虎口脱险》在全县巡回演出100余场,推动了“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的开展。图书馆购置计划生育图书2000余册,接待读者1000余人次。文化馆创作的《夫妻夜话》、《只生一个好》、《男女一样》等计划生育题材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文化馆还举办了“关爱女孩”大型书画精品展,展出书画精品120余幅,历时三天,接待观众2000人次。成武县组织演员排演计生题材的四平调戏曲《悔心泪》、《传孙楼》、《娶鬼认妻》结合送戏下乡在每个演出点上演,小型戏剧《小两口算帐》,在全县共上演120次,观众达8万人次。东明县在1月6号配合宣传部举办大型民间艺术汇演时,张挂计生宣传条幅50条,参与计生节目2个,散发传单1000份;1月16号举办送文化下乡活动中,编排演出计生节目《计生宣传员到我家》、《儿大不由爷》、《家和万事兴》等5个;1月7号与计生局联合举办了大型计生元宵节灯谜活动,其中计生谜面300多个,散发宣传画800余张,发放奖品2000余件;单县组织文艺创作人员编排《巧遇》、《南柯新梦》、《计划生育春满园》等曲艺、小品类文艺作品7个。鄄城县图书馆在繁华地段举办无偿阅读有关计划生育内容的图书展销活动;文化馆在“三下乡”活动中小品《投亲路上》、戏曲小段《建立文明幸福的家》、琴书《抓阄》及有关歌曲在全县农村群众中受到普通好评。定陶县结合县计生局,在举办的“计生宣传”月,县文化馆编排节目戏曲联唱《计划生育就是好》等13个,全县共演出100余场;县剧团为全县40个行政村,每村演出新编计生题材剧目《国策情》15场,散发计生宣传材料30000份。

我局把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与文化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共同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O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篇7

关键词:客家;乡村旅游;旅游产业;梅州

2006年,“乡村旅游”成了我国旅游年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注重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走马观花式的组团游,走向深入山村水乡、注重身心体验的深度游、自由行和生态游。“乡村旅游”作为主题年,为我国旅游产业做出指标性的定位,极大释放旅游产业作为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能量,让最多农村人口享有和参与旅游产业开发,并从中获得红利。也很好地引导大众休闲从猎奇奔波中行走转向重视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感受和清闲恬适的乡村情趣生活回味,突出自然、生态、环保和原汁原味生活的回归。“乡村旅游”有两种替代名称,即agritourism(亦称农业旅游)和rural tourism (乡村旅游)。前者是指农民或乡村居民出于经济目的,为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而提供的广泛的活动、服务和令人愉快事物的统称。后者指乡村旅游者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且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不论是哪种表述,乡村旅游的从业者是农民或住在乡村的居民。农民或乡村居民不但是从业者,还是旅游产品的构成因子,通过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展现,提供原汁原味、富有乡土气息、蕴含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观众。出于旅游休闲目的,有的还让旅游者参与乡间劳作或定居乡间生活,在与村民的沟通交流和亲历体验中,感受旅游的乐趣。这是一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注重感受、获取新知的最好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原生态为背景的旅游方式,凭借当地原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投入少、收益快的特点。发展乡村旅游,不但加大了乡村从封闭走向开放,还能增加农民或乡村居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因此,现在乡村旅游已成为各地各级政府认真推动的“绿色经济”产业之一,有的甚至成为当下政府进行地域文化品牌宣传与推介的重要工具。作为粤东梅州,地处珠三角经济区的边缘,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还是富有汉民系分支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客家人聚集地,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开展“乡村旅游”确实是经济发展的一把最好的钥匙,非常值得积极开展与广泛推广。

一、梅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具备优质的自然牌。梅州市是一个山多地广,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3%以上的生态良好的城市。粉墙黛瓦的客家村落点缀在花岗岩、变质岩和丹霞山地之间。清澈的韩江从这里流过,串珠状的盆地人烟相接,水面、流泉和飞瀑不少,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蓝天白云、空气清闲,鸟语花香,成了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一片清新净土。

2.拥有特色的文化牌。梅州是“世界客都”,非常完整地保存和展现客家乡村特有的自然与文化气质。客家民居、客家艺术、客家名人名居、独特的方言、崇文尚武及多样的、客家特产佳肴,处处体现客家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客家人的勤劳节俭、谦虚好学、热情好客、与邻为伴,能让旅游者有宾至如归、平和家居的感觉,也是探究良性人口迁徙文化很好的地方。

3.坐拥殷实的经济牌。梅州有广东省及珠三角经济区的“后花园”之称。随着珠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的压力增大,厚实的资本积累、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人们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追求,为梅州的乡村旅游提供消费扎实的经济基础。随着节假日生态游、自驾车休闲游和家庭日常消费增加成为时尚,为梅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4.远近合适的区位牌。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南岭山脉南侧,是三省交流与沟通的中转站。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条件,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今梅州至广州、深圳、汕头、赣州、厦门周边城市全部都在旅游区位4小时左右舒适的时间范围内,十分适合人们在节假日旅游和日常自驾车旅游的时间要求。

2009年,梅州开始打造“广东文化特色旅游区”品牌,提出“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口号,梅州的旅游有了飞快的发展。“客家乡村游”作为梅州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得到假日游和自驾游游客的青睐。随着大量旅客深入到梅州的山村田间,很多久藏深闺的客家古村落、客家民风民俗和客家美食,开始为人所知,得到推广,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梅州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尽管乡村旅游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对梅州乡村自然环境的优化美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保护,乡村旅游资金的加大投入,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和注重优质旅游产品的规划与推介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1年10月,梅州市入选“2011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成为广东唯一的获选城市。

二、乡村旅游对梅州旅游产业的影响

(一)乡村自然环境得到优化

“乡村旅游”的从业者是农民或乡村居民。他们长期居住在乡村,日常的生活状态和大众的自然环保意识,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村民安逸的生活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与观念,日常展现出的天人合一,就是乡村旅游美学的最佳境界。2002年,梅州市政府提出“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四个梅州”的发展战略,并把旅游当作重点发展的产业。经过十年的努力,“生态梅州”建设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梅州紧紧抓住“绿”字上做文章。利用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和“绿满梅州”大行动,鼓励全市人民义务植树,提出“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林”及城区绿化、公路和高速公路绿化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让该“绿”的地方都种上树,现在已是“绿满梅州”。

开放改革之后,大量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乡间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大量乡村房屋都疏于管理和保护,出现不少的破败崩塌。随着珠三角环境问题和全面推进产业转移,梅州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外人知晓,节假日源源不绝的客流开始涉足极富乡土气息的客家乡村,寻找新、奇、美的游人脚步踏到不少比较边远、相对偏僻的村落。随着旅游客人到来,闲居乡间的村民才发现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保存原有的风土民情,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样,大量年久失修的老屋和族群共有的宗祠得到了重修,以前不愿久居老房子的村民回到祖辈曾经住过围屋,过着传统而又新潮的乡村生活。

如梅县的茶山村,原本只是一个黄姓小村,拥有30多座房龄上百年、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建筑群,具备比较完整多样的客家乡村旅游古村落。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生计,不少茶山村村民离开了农村,出外谋生,曾经热闹非凡的乡村很快寂静下来。除春节之外,其他时间乡居的人口比较少,不少老屋和黄氏祠堂没人看管,得不到维修,出现不少问题。不想有人发现这个僻静的小山村,确实是旅游的好去处,从此游客纷至沓来,引起村民和出门在外的宗亲注意,很快还得到政府和旅游管理相关部门的重视。为了更好推广,梅州市和梅县县政府与茶山村村委会一起,组织和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全村的旅游整体规划,梅县县政府拨款、发动本地村民及外地生活的宗亲认捐,加大资金投入,开始修缮年久失修的老屋和黄姓宗祠,完善村道和旅游标志牌等相关旅游设施,邀请客家民俗专家挖掘古村落原有的文化,加大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2009年还成功申报“广东省古村落”。为了开发和管理更完善,根据全村皆为黄姓宗亲的情况,选定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村干部和在家有一定影响力的黄姓长辈组建起古村落保护领导小组,设立古村落维护修缮基金会,给每座围屋指派在家居住的村民作为兼职屋宇管理员,做好接待游客、介绍围屋历史、讲解大屋发生过的故事等工作,定期检查和汇报房屋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请领导小组和基金会进行修缮和保护。

梅州市政府还要求全市村村道路必须硬底化,很好地改善了乡村的交通条件。如今,只要自驾车行走在梅州乡村道路上,点缀在绿意昂然的低山丘陵之间的客家村落,整齐别致、粉墙黛瓦的客家围屋,堂前屋后的绿树繁花,水田旱地上的春耕秋作,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深得外来者及乡村游客的好评。

(二)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1.开始重视和维持原有古村落环境。客家围龙屋的建造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定按照传统的风水格局进行建制。风水“就是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类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乡村旅游的介入,为了满足游客的要求,最好能够完整保存和展示客家围屋原有的自然环境布局。当村民明白完整保存环境的重要性后,不少当地村民自主自愿地参加一些保存完好、具备一定旅游开发价值的古民居保护。特别一些区域较大、很具规模的古村落,在政府的引导下,采用整体性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民居建筑与周围环境按原貌保存修复。

如蕉岭的南磜镇土楼古村落。以树德楼为中心,涵盖周边10多座面积巨大、楼高三层的方形土楼为核心保护区。土楼周边包括村中的老戏台、水水相通的池塘群、土楼门前的禾坪(打谷场)、全村相连相通的排水系统、间隔在楼与楼之间的农家菜园、鹅卵石铺成的村中巷道等原样保存。村子包括周边山头及 村头水口的茂密风水林、绕村而过的小河、小河上的石拱桥、前山山顶的瞭望塔,进村出村的曾走过的老村道以及村口三百多年的老榕树,并入规划保护。通过“整体性保护”,将整个村落的原有环境完整地保存下来。村民还一致约定,如果哪家想拓宽居住环境,一律采用不影响村落景观的他地另作新建。由于土楼周边环境保存得很好,当游客到来之时,从远山近水到楼宇的布局,村中的取水排水到村民的果蔬农活,处处都能很好体现出客家土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为了节约土楼的保护费用和土楼建筑群更好地保存下来,土楼人家采用“居民第一,旅客第二”的原则,让喜欢居住在老屋的村民住进了土楼,平日在土楼中间的天井树阴下养鸡养鹅,下棋闲聊。当有旅客到来时,端茶送水,接风招待,并作为土楼的专职导游,介绍土楼的故事及客家民风民情。在不影响土楼保护的前提下,允许村民在土楼里设点销售自家生产的客家土特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树德楼还住着一位顺口而出、风趣幽默的山歌手,只要旅客到来或有所要求,就能随唱随答,生动有趣,很好地展现客家乡村及客家人日常生活的生活状态。通过土楼乡村旅游开发,不但解决了村中原住人口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收入,还提升了土楼旅游的文化品质。经过认真规划和村民的良好服务,来到土楼的游客游兴很浓,流连忘返,还能满载而归。

2.传统乡村文化得到弘扬与再现。尽管经历过沧桑变化,现在的梅州乡村仍保存有不少围龙大屋及连成一片的古村落。在这几十上百年建起的村子里,曾经发生过数不清的故事。随着旅游的发展,村民希望能让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乡村展示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为此,不少古村落、大宗族开始认真整理族谱,记述曾经流传的故事,修缮破败了的宗祠、寺院和庙宇,恢复了传统的节日,按传统的风俗要求规范举办盛大而光鲜的宗族祭祀。之中,尽管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腐朽东西出现还潮,但对传统客家文化来说更是一次弘扬和复兴。

外来游人的到来,需要乡村展现浓厚的客家文化气息,这样更直接地刺激了优秀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客家菜肴、客家山歌、客家节日广场表演、汉剧等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关注,选定了文化传承人和文化保护梯队,从此后继有人。不少濒临失传的如口传文学的客家五句板,各村各堡的年年一二回的走古事,各宗各姓的春节大祭拜,规格严谨、富有传道教化的婚丧嫁娶仪式等也得到规范纪录和整理,开始得到民俗专家的重视与研究。随着“文化梅州”的建设,不少客家文化旅游资源都以博物馆、民俗公园和意象表演的形式进行综合展现。元宵节的烧火龙、节日打对台的采茶剧、提线木偶戏,鲜活有趣的席狮舞,还有带妆出游的骑竹马、挑花篮,现在也变成各村各落、一年一节的新时尚。通过多层面,更广泛整理、研究和再现,提升了客家文化行为与文化内涵的档次和品质。通过民风民俗的发掘和展现,活跃了村民生活,增加了大众凝聚力,促进了传统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旅游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的教育功能众所皆知。不论旅游者还是从业者,在实施和完成旅游过程中都得到良好的学习和教育。对于参与客家乡村旅游的游客来说,通过深入客家乡村,可以看到美丽的乡村环境、漂亮的围龙屋建筑,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乡居生活和感受到厚重的客家人文气息,从中得到良好的感观刺激和心灵享受。对于客家地区来说,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让外面的人更多接近客家,了解客家人的历史与现实,扩大社会影响,促进优秀客家文化更多的关注与传承。最主要的是长期居住在山区的客家人,因为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经济特性、宗亲聚居和围屋建制等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特色,在漫长的形成历史中,避免被当地土著及外部环境的同化淹没,持久而完整的保留下来的南方汉民支系的优秀传统,会随着游客的到来,在开放与保留突出中,凸显客家人对自己的文化抱着强烈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今天,相对传统的客家古村落,为了开展乡村旅游,必须打开封闭的山门,推开厚重的围屋大门,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开放的新鲜与传统保护的并存中,明白了经历漫长历史沉淀下的传统文化就是真正的瑰宝,在自信与淡定中展现客家人的大气与包容。尽管村民从旅游开放初期的新鲜到后来自然而礼貌地接受,用传统的谦和热情,让客人在客家的乡土上感受做客的温情与温馨。随着村民的经济意识觉醒,明白了本地文化和乡村原生态就是改善生活的最好摇钱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现,很快成为村民的自主行动。更大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乡村。不少具备良好旅游发展潜力的乡村的村民和村委,主动配合政府推进古村落旅游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关注乡村环境的优化与整合,并外请专家学者帮助规划策划,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论证与宣传,积极申报市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古村落。由于村民的主动参与,乡村旅游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这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很好地提升了乡村的人文意识与服务质量,促进乡村的和谐发展。有些大型的古村落,随着申报各级文化区或古村落,从县、镇到村各级干部积极投入,吸引或提供更多的物资或资金整修古建筑周边相配套的道路、门坪、围墙、馆所。指定古建筑内部的工作人员还主动参加进修和业务培训,做好旅客的接待、服务和讲解工作。在专业文史研究人员的帮助下,还重新做好古建筑的早期建造、住户、名人及村落现状等材料的整理和建档工作。随着乡村建设得越变越美,外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古村落和古建筑又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热闹非凡。在“我爱我家,我爱我业”中收获幸福和快乐,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随着外来游客对乡间风景的大加赞赏,也提醒村民更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乡村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美了自己,也美了别人,促成乡村旅游资源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三、结语

粤东客家乡村游,美了乡村、富了村民、好了游客,不但很好地促进了梅州绿色经济的腾飞,还对广东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及客家传统文化保护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促进粤东客家地域文化发展与梅州旅游产业提升必然产生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宗清.旅游环境与保护[M].科学出版社,2011.

[2]陈章和,廖运生.生态梅州建设的战略思考[M].科学出版社,2004.

[3]2011年梅州旅游十大亮点[N].中国旅游报,2012-02-17.

[4]李黛岚,柳云.客家风水民俗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4(11).

篇8

(2018年1月)

**镇现辖26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共7489户31306人,耕地面积5.3万亩,支柱产业为林果、劳务、商贸,是供应市区的“果盘子”和“菜篮子”,也是我市西城区建设的主战场,2016年我镇有贫困人口330户1466人,贫困人口分布在*、*、*、*等14个行政村,*村是我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一、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效

2017年我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紧盯全面小康目标和贫困人口,积极抓好省上“1+17”方案和市、区“1+18”方案的落实,着力在攻坚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求突破。并围绕年度目标任务,采取清单式管理模式,对照年度考核项目,全力抓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全年实现稳定脱贫62户269人。完成D级危房改造56户,其中贫困户2户。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及“双助贷”资金680余万元。积极争取扶贫项目,投资42万元建设庞*村巷道硬化4250㎡,文化广场硬化1000㎡;投资41.59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2668㎡,道路硬化0.45km;投资175.36万元,建设*村道路硬化0.46km(配套5孔过水路面1处,修筑3米高挡土墙180米和0.36km的边沟1处),巷道硬化10785平方米,4米高梯形断面堤防180米;投资81.42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6326㎡,文化广场硬化1700㎡,过水路面1处;投资196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14010㎡,道路硬化2.4km;投资6.4万元,建设席范村文化广场800㎡;投资82.75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8844㎡,文化广场硬化1500㎡;投资90.62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1065㎡,梯形排洪渠448米,2.5米高堤防100米,矩形渠道1640米。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部署

一是抓责任落实。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严格落实“3342”责任体系,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镇长黄永辉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镇14村精准扶贫业务指导和协调保障工作。并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坚持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动,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包抓落实,镇村两级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白+黑”、“五+二”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二是抓业务培训。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涉及行业和部门多,是一项非常具体系统的工作。为此,我镇把贯彻落实区上会议精神,做好扶贫攻坚主力军的学习培训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今年共召开镇村干部会议16次,业务骨干培训会议15次,要求干部政策吃不透不填报,疑点不解决不填报,户里情况不明不填报,做到工作忙而不乱,抓主抓重,有序推进,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抓安排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区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及时组织召开镇党委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并结合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和市、区“1+18”精准扶贫方案,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抽调了4名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专门负责精准扶贫业务承办和指导等工作。

(二)紧扣任务,聚焦重点,夯实基础

一是做好贫困人口的脱贫退出验收工作。依据国家扶贫标准和省、市、区贫困户建档立卡有关要求,严格按照“12345”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组织人员入户核查农户收支情况,详细了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严格对照贫困户退出验收的“两不愁、三保障”等11项指标脱贫指标。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等程序确定62户269人为2017年脱贫户。

二是紧盯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平台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建设有关要求,抽调了15名计算机操作熟练、责任心较强的干部配合驻村干部,腾出15台电脑集中对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所有数据进行了数据核对和清洗,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真实性。

三是充分发挥干部帮联作用。联系帮扶我镇贫困户有区水务局、区公安分局、***3个单位的241名干部联系帮扶*等14个村的408户贫困户。241名帮扶干部累计入户3000人次,宣讲政策3000次,组织开展义诊活动3次,组织劳务培训300多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多件,解决急事难事80多件,帮办好事实事150多件。

(三) 强化支撑,扎实推进,确保成效

一是富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产业及资源优势,按照“四产齐抓、果业当家”的原则,统筹发展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唱好“林果戏”,念好“蔬菜经”,打好“劳务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017年完成旱作农业种植7000亩。在庙子、韦家沟等村新建果园5000亩,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流转土地2000亩;栽植生态林和行道树15000株。在田家庄栽植侧拍、塔柏等苗木22050株,在*栽植油松1500株。畜禽饲养量已达37.8956万头(只),新增规模养殖户(场)5个。落实防疫经费10000元,全面完成了春季、秋季防疫任务。完成劳务输转7237人,创劳务收入13000多万元。在西山坪青杏沟举办了***原生态槐花文化节暨***清寨谷生态园乡村旅游周。

二是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紧扣新城区建设和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加强项目争取和建设及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夯实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目前,唐家窑丁家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经建成群众全部入住。平峪特色小镇*安置区3#、4#楼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3#、4#、5#、6#、7#、8#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累计完成投资8000万元。此外,2017年共争取到各类项目32个,其中扶贫项目17个,水利设施工程2个;道路维修和养护资金25万元,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500万元;民政项目2个,总投资125万元;“一事一议”项目7个,总投资300.486万元。截止2017年12月底,*道路硬化工程及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太京敬老院改造工程、*灌溉管网改造工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程、*文化舞台建设工程等所有实施项目均已完工,并通过了镇上和相关部门组织的验收。

三是项目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围绕*新城规划建设,积极做好市、区重大项目协调保障工作。2017年先后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棚户区改造等多个市、区重大项目的征地和拆迁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各个项目顺利有序推进。**段共征用土地950多亩,拆除242户。市三中建设项目拆除7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拆除18户。*监狱家属区建设项目与1户企业签订了腾退赔偿协议。北山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征地275亩,拆除47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征地50亩。*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完成了300亩的土地丈量。*段征用土地24.477亩。协调保障*热源厂建设铁塔49座。

四是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强化。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创建和全面落后河长制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及考核、督查制度和河长名录,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先后悬挂横幅20条,设立固定宣传牌4个、印发致群众的一封信7000余份,在66个自然村张贴倡议书66张,制作河长制公示牌17块,并投放宣传车1辆,每天到各村巡回宣传。回填大小水坑砂坑40多个,投放垃圾桶150多个,动用铲车及车辆800余台次,动员发动群众5000多人次,清运各类垃圾600多吨,清理沟渠50多条40多公里,拆除违建2万平多平方米,整治藉河河道13.8公里(整治后播撒了苜蓿籽进行生态修复),整治藉河支流河道35公里。同时,组建了80人的专业保洁队伍。对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的34户养殖户下发了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搬离或关停。

五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抓好各项惠民实事和民生实事落实,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实施民生工程,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2017年共发放粮食直补238.96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资金53.8875万元,发放天保林和公益林资金42.63万元。发放天然草原补贴3.9384万元。发放医疗救助34人次29.612万元。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讲座10期,完成健康体检3322人,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59对,登记办理全面两孩生育392例。补充镇文化站和各村农家书屋图书19953册。经清理整顿,共确定低保户375户1420人,其中一类24户54人;二类160户533人;三类191户833人。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达99%,续保率达95%,截止2017年12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有4878人,资格认证率达100%。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卡300多张,全年报销区外住院234人次,报销门诊55409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较困难。部分贫困户发展能力不足,虽然经过政策扶持可能脱贫,但是脱贫后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有的贫困户稍遇天灾人祸可能就会返贫,所以,巩固扶贫成果还是不容易。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还是比较薄弱。近些年来,我镇虽然不断加大贫困村的投入力度,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与城区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看病就医、上学读书、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差距还较大。

篇9

乡镇环保自查报告范文(一)我镇围绕打造“生态”司门前、“旅游”司门前这一发展目标,以强化环保宣传为先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以加大环保执法为手段,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实施环保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环保违法行为,在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干群认识提高

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载体,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形式多样,环保宣传教育。各社区(村)以横幅、板报、宣传单位等宣传媒体对城镇广大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镇党委专题召开了会议,对全镇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开展了专题环保宣传,向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环保意识得到增强,给党委、政府开展环保工作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对各种环保违法行为进行积极检举。

二、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在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中,我们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对环境保护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我镇制订了专项执法方案:组织人力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检查,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与限期治理等措施,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现有的采矿点进行打击和摧毁。二是开展了对工业企业执行环保情况专项检查。我镇今年对招商引资的三家工业企业,按照县里要求督促其办理环评手续。三是与县国土、矿管、安监等部门积极配合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活动。打击非法采砂和非法洗砂的行为,通过整治有效维护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保证了一都河的河水清亮。四是开展了乱开荒地,破坏生怂环境违法行为整治活动。与国土、公安、等部门成立了联合执法大队,通过电视、广播广泛宣传治理乱开荒地的必要性,公开办事程序和举报电话,使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能源,在全镇推广使用沼气池这一清洁能源,二是加强镇城区范围内的垃圾处理工作,镇财政增置了1000个垃圾桶放置于城区收集各居民生活垃圾,配置了全市乡镇最先使用的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城区管理实行社会化管理,公开招聘,城区管理人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5人,环卫清扫人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0人,清扫面积覆盖整个城区,日清运垃圾5吨,并设置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垃圾堆放场。三是4月下旬开始,由四大家领导带队深入社区将城区划分为四个区域,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集社区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以恳谈会的形式上门征求群众改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镇电视台、宣传车进行了宣传,上门上户发放限期整改通知,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及城镇市容宣传手册1000余份,张贴通告160张。

4月、6月上旬,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机关及镇属有关部门、村(居)委会干部职工近百人在城区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城镇市容集中整治、摊担入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清运卫生死角垃圾10余吨,规范营运车辆停放30台次,纠正违规车辆80余次,规范摊点摆放300余处。四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使“清洁家园,美丽乡村”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专门组织全镇干部及村(居)固补干部到邵阳XX区寒梅村取经学习,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全镇41个村(居)划分三个类别,一类村为8000元,二类村5000元,三类村2019元,对所有的村(居)进行季度考核月评比,每季两暗访一明查并将考核的结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张榜公示,通过活动的开展,乡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真正做到了路净水洁。

五是落实了新建项目环评制度。对镇范围内的所有招商引资项目,都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估法的有关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五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魏源故居、魏午庄故居、魏源温泉,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作“两魏”文章,努力发展旅游经济这一“无烟工业”。

四、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产业政策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在新建工业企业中,坚持先通过环评审批,才能实施建设。今年,全镇对招商引资的三家企业按要求督促其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没有按要求办理的坚决不予生产。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县环保局的指导帮助下,我镇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项目建设中存在未批先建或边建边批现象,新建项目主动办理环评率还比较低,事后补办环评手续的现象还是有。二是由于受资金制约,生态建设、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全民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人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乡镇环保自查报告范文(二)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业务指导下,乡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县委48文件精神,提高环境保护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探索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突出重点,严格管理,圆满完成了200x年度环保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我乡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以王素庆乡长为组长、经贸委主任商会民、纪检书记张立法、主管农业副乡长郜金花任副乡长,党政办、企业办等有关人员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商会民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乡环境保护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是环保宣传教育不断深入。以提高全乡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主要内容,通过集日发放宣传材料、制做宣传展牌等形式,开展了3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环保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保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能力,保障和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二是重点抓好夏秋两季秸杆禁烧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原则,坚持秸杆禁烧与建设“文明生态村”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方面防控与重点清查相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扎实推进全乡的秸杆禁烧工作。实现了工作目标:全乡农作物秸杆得到有效利用,对积存在路边、地边、村边、渠边、坑边的农作物秸杆得到全部清理,焚烧隐患得到彻底清除,杜绝焚烧秸杆和烧燎地边、地头杂草现象发生,全乡达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提高了环境保护水平。三是集中整治榆底工业区污染问题。多次专题研究榆底新上企业污染问题,通过上设备消除污染和污染赔偿相结合,抓好污染整治工作。在个别企业没有达标的前提下,配合县环保局,对四家铁厂进行了关闭。

三、建立机制,长抓不懈

篇10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文化具有广泛和长远的影响力,不仅影响师生个人的一生,而且波及到家庭、社区,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在推进师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有力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下面就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把精神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打造“师生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学习乐园。

1、校长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被广大教职工接受,并付诸行动。校长们带头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写有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注重提高政治思想敏锐性和端正办学方向。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不包含于我校核心价值观“有心、用心、热心、痴心善待每一天”之中。“有心、用心、热心、痴心”四心之间既是逐层递进,也是相辅相成,“有心”是基础,“用心”是态度,“热心”是提升,“痴心”是境界,全体师生领略学校文化魅力、接受学校文化熏陶,进而达到忘我工作、忘我学习、身心和谐的目标;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善待每一天”则表明了我校全体师生小处着手,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天,打造快乐幸福的人生,去实现自己的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这与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和校门口的学校寄语:“用心善待每一天善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善待每一堂课和每一份精彩,用心给自己和未来架起一座美丽的桥”的相一致。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创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培养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创新,尝试成功”;办学特色是“美丽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育人目标是“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无不折射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进了芦小门,就是芦小人”,在芦湖学区中心小学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师生人人自主发展,人人得以发展。校长们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带头示范做好干部、教师们的表率;在干部会、全体教工会上,时常强调、提及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把学校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教师的思想之中。干部们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加强学习,厉行“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今日始”的工作作风,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被全体教职工认同,并落实到日常工作学习之中。

2、学校重视“三风”建设,打造“民主、和谐”的人文校园。去年年底,我校在原来的“三风一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经过校委会全体成员的反复推敲,接受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学校新的“三风一训”。校风是“厚德博学和谐 务实”,教风是“敬业 爱生 求实 创新”,学风是“乐学善思 合作 探究”,校训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进入教学楼的大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悬挂着“三风一训”的巨幅匾,每天都在影响着师生自觉把“三风一训”内化到工作学习之中;为增进师生对“三风一训”的记忆和内化,学校组织了教工“三风一训”默写比赛、学生“我与学风”演讲比赛;每天早上,各班合唱班歌、校歌,焕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自豪感。

3、学校在规范制度管理的同时,努力解决教工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学校管理体现人性化,为教师生日点歌,使大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教职工的红白大事、生活困难、重大疾病以及困难学生,学校主要领导都必到场慰问关怀。2007年9月,46岁的孙慧铭老师身患绝症,自身承担不起高昂的医药费,学校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医院探望病情,并帮助解决治病资金不足问题,我校“爱心基金会”向全校教职工发起了“让生命继续”爱心捐助活动,全校教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累计达一万余元  。孙老师去世后,学校也多次到其家中探望,尽全力解决实际困难。这份关爱,慰藉了教师遗属,感召了全校师生,温暖了整个社会。一份关爱就是一份希望,一份关爱就是一份和谐的因子。目前,我校干部之间的理解信任、合作互助,为学校整体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层之间讲团结,干群之间讲理解,工作管理讲人文,我校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一年两次的干部测评满意率均达100%。

4、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学校制作芦湖学区中心小学发展史展板、地方教材引进课堂等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了我校毕业生中涌现出的张进生(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孙宝江(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处处长)、赵志成(原三甲赵村党支部书记、省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增进了师生学校办学历史的了解,培养了广大师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持续发挥学校文化的统领作用,学校制定了长期学校文化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方案并有计划地逐步实施,促进了校园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

5、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教指导,邀请家长进校参观指导教学,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提高他们的办学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家访,走进学生家庭、进入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成就学生,收到较好效果。期中诊断性评价结束后,学校举行首届少年宫活动成果展示会,邀请学生家长到我校观看,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孩子们的成长状况,以增进家校的沟通,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建立了家长培训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完善校本地方课程教材,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走向街头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6、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力行《弟子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发挥学校文化对社区、家庭的影响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学校通过学习力行《弟子规》这项系统、长效的活动,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熏陶审美情趣,培养读书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孝亲尊师的善良本性,带动家长爱读书、孝敬父母、父慈子孝,促进“家和”,形成“万事兴”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与时俱进,适时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1、学校的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中层干部、级部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分口把关,一级对一级,层层确定目标、落实责任,靠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规范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了稳定实用的校园管理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人本与科学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警钟长鸣,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学校建立了“人防为先、物防为辅、制度保证”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拆除原实验院、厕所等危房,购置了消防设备、防暴器械,修补了防护围墙,增设专职保安,2010年9月2日县综治委对我校在人防、物防、机防、消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全县最高分。

2、重视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赋予教工发言决策的权力:召开全体教工会,给每位教工提供献计献策的机会,修订完善综合考核方案、教职工奖惩条例;增强校务公开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力度,实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业绩教师说了算”,充分体现了对全体教工的尊重,理顺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学校凝聚力,推动了学校工作和谐发展。

3、学校重视规章制度的宣传解读及执行的监督检查,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得到全面落实。对教室、办公室、楼道、以及少年宫各辅导室内进行统一布局,制作统一的各种教育法规、制度牌匾上墙,便于师生学习。学校在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反馈会后,由原来的只是干部、班主任参与的值班检查,变为现在的每天由一名干部带领四名教师全员参与教学值班、班主任值班、行政值班的模式,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形成。

三、重视课程开发,实现教学相长,突出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今年,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整体教学成绩提升一个名次,教研成绩总分列全县第一名。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立乡村少年宫,挖掘师生潜能。我校认真落实市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自上学期设立乡村少年宫,为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空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少年宫活动实施方案,规划了少年宫建设的具体和长期目标,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教师发挥特长,学生充分自愿”的原则,开设了书法、棋艺、足球、国学诵读等15个活动小组,每周二、四下午开展各项活动。外出学习后,专门设立学校特色表演项目班:国学诵读班、竖笛班。对我校的国学诵读班、足球队进行了服装统一。学校的辅导教师辛勤指导,学生们勤学苦练,天道酬勤,我校在高青县中小学足球赛中,获得第三名,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县国学诵读比赛中,荣获全县第一名,并代表县中小学参加市国学诵读比赛,获得第三名。成绩的取得增强了师生的自信心和进一步搞好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决心。在少年宫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寓教于乐,融洽了师生感情;同时培养了师生的第二项技能,增强了师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满足了师生共同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注重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激发广大师生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这样的学校文化才有生命力。

芦湖学区中心小学非常注重在师生中牢固树立和谐意识,树立优良的团队精神,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在制定“三风一训”、学校标准字、标准色和建筑物命名等过程中都反复征集师生意见,通过共同讨论后才确定。通过这种形式,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不仅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还让校园成为寄托师生情感的精神家园。在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学校在统一区域规划好相应的板块,内容则由师生自己动手制作,学校不指定、不包办,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发挥和创造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为学校文化不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力量和源泉。

2、创造健康身心的条件,提供舒心工作环境:开设了教工之家,结合“三八”、“五四”、“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传统节日,组织庆祝活动;为每位教师赠发《给教师的健康枕边书》,时时呵护教师身体健康,彰显学校人文关怀;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系列活动的举办,缓解了师生工作学习压力,使之保持身心健康,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今年5月,我校取得高青县教工篮球比赛第一名:比赛中,以李希勇老师为代表的芦湖学区中心小学代表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精神,取得全县乙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展现了全校教工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2010年暑假期间,我校组织了“学希勇同志事迹报告会”,鼓励教师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校注重师德建设,提升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自身修养,为每个教师制定了桌牌,内容为“三风一训”和教育宣言,时时激励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

利用校园网络、公开栏、黑板报等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利用暑假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抒写教育宣言”活动。通过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抒写教育宣言,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好进取精神,从而形成引领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氛围。

3、打造专业成长的平台:国庆节期间,为每位干部布置了课题研究作业,并进行交流,提升了队伍素质;积极为教师征订刊物,全体教师享受学校补贴,各级骨干教师享受特殊优惠;为便于教师工作,学校达到了人手一机,提高了办公效率;为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结成了帮扶对子,减少了探索弯路;积极为教师外出学习和业务交流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 2007年我校支持6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能力;学校克服资金困难,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西去杜郎口、中心路小学、高城中学、樊林中学、花沟中学、二进高阳,于3月19日,二赴丈八丘联小学习;10月15日,骨干教师一行10人到省庄二中学习,开展校际联动,开阔了教师视野;提高了教师文化层次品位,转变了教师育人观念,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4、组织“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创立校刊,把教师们的研究成果编辑成册,既体现对教师的研究成果的尊重,又积累了资料。学校组织了“人人一堂公开课”、“优秀教案展评”,开展了“星级教师”评比、“素质教育成果展”、“课堂教学达标”比赛等活动,调动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引导教师成长。打造精品高效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成材奠定人生基础。

5、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一向主张尊重学生,要求教师善于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实行自主管理。通过推荐、民主评议、考察等形式选举产生了学生管理委员会,由学生管理委员会委员组成执行小组,负责学校的学生出勤、胸卡佩带、两操情况及纪律、卫生、日常礼仪、就餐的监督检查工作,从而使学生们在参与管理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领导、管理、计划、组织等多方面的才能。学校对学生管理委员会采取不定期轮换的办法,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管理锻炼的机会。成立了“芦湖文学社”,邀请音体美报记者到校进行校园小记者培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学生定期出芦湖校报、黑板报,培养学生编辑能力,增强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芦湖之声”广播站每天早、午、晚定时开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情操。

6、注重把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素质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是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素质教育等日常工作紧密联系互促发展的,是学校工作一个重要方面。芦湖学区中心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把学校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邀请武装部、司法部门、公安干警进校园对学生进行国防科技教育、法制报告、交通安全讲座等,规范学生言行;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组织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象庆祝教师节“队形队列演排”、庆建国六十周年合唱比赛、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清明节纪念烈士扫墓活动,近期举办了经典诗文朗诵会活动、学生应知应会内容比赛、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为全面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体质和艺术修养,2010年4月30日我校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艺术节活动。通过体育艺术节使广大学生更好地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生活中茁壮成长。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浓厚了学校的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增养了班级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学校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展。随着学校班级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不断丰富,班级管理、文学社管理、餐厅管理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

五、坚持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机制,为师生打造优良的校园环境。

1、校园事事皆教育,处处皆文化。只有充分利用空间,才能使学生手之所触、目之所接都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学校非常注重校园立体空间的利用,行走在芦湖学区中心小学的校园里,到处都能感受到学校文化对思想的冲击。来到芦湖学区中心小学的校门口,就能看到大门右侧的“赵店中学”四个行楷大字、“三风一训”和学校寄语以及“孩子能自立,家长请放心”挂牌。进了大门口就是名字叫“砺志路”的学校主路,行走在宽阔平整的大道上,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砥砺意志、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大路的北面是成长楼、南面是启智楼,国旗周围的花池叫“百草园”,花池内的巨石上刻有“和谐”,这是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学校的标准色是浅蓝色,标准字是行楷。学校大门口的“赵店中学”四个大字,就是使用的标准字体,启智楼、成长楼西墙上的经典内容就使用了标准色。启智楼楼顶上是学校的校旗,卷帘门正中央是学校的校徽,光彩夺目,是学校的标志和象征,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东面的乒乓球训练基地的标语牌上写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可谓目不暇接,就连砺志路边的白蜡树都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树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走过了六个春秋,被评选为校树。校树白蜡树是诚信进取的象征,意为芦湖学区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团结进取,阔步向前,与校歌、校训相得益彰;校花是砺志路西边的高雅尊贵的海棠花,意在全体师生自尊自强,通过以文“化”人,提升师生人生境界,塑造高雅尊贵的品格。全体教工统一着装,提升教师的职业形象,更好体现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学生统一校服,减少了学生之间攀比风气,树立了良好形象。

2、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打造师生成长乐园,彰显以文“化”人。在教学楼、实验楼的墙壁上设立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弟子规》内容,秋实园设立了内容为“如果不能成为大树,就做一棵小草……”的展牌,时时提醒激励学生做天天进步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在宣传栏、乒乓球训练基地及启智楼内张贴着“三风一训”,悬挂名人名言,设置标语牌、班级文化展示板,及时更新教室、走廊文化内容;各班设置了特色教室门牌,门牌的内容包括富有个性的班名、教师寄语、班级目标等,在每一个角落都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学校文化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美好向上的激励,塑造良好的学习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顽强拼搏精神,继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各班设置“教室图书角”,购置了花盆,增添浓浓书香和花香。学生课后随时借阅,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设置教室祝福角,温馨的话语、良好的祝愿,潜移默化滋润着学生,使大家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4、学校坚持严要求、高标准、高配置的原则,先后投入万余元为实验室配置了各种配套设备。今年4月8日,高青县学校科学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上,各乡镇的八十余名领导实地参观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及充分肯定。

5、加强食堂管理,成立师生餐厅,为师生统一安排营养套餐,清除垃圾食品,确保师生吃上“放心饭” 保证了师生的身体健康。。走进师生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感念词,四周墙壁上悬挂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教育格言,培养感恩意识、节约意识;厕所也是进行文化教育的良好阵地:设立大小便警戒线,张贴“走近一步靠近文明”标语,保持厕所卫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6、绿化美化学校环境,安装供水压力罐系统,解决教学楼的卫生问题,为师生提供舒适、干净的学习工作环境。安装了电子眼安全系统,门卫24小时值班,并新换高档路灯,为打造平安校园奠定了基础。

六、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宣传的工作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