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8 21:3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肺炎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设立社区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起因。
由于××分会地处××市××新区,消费投诉压力很大,其中年消费投诉案件达近*件,如何减轻责任区干部消费投诉调解压力,充分发挥消费维权站点工作职能,一直是该所探讨的话题。经过反复讨论要求,该所认为,要充分发挥消费维权监督站的职能,开通社区网上维权工作站不乏为一种好的举措,使其成为消费维权站点的有益补充,成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前哨站,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宣传站,加强社会监督,及时传递社区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意见、要求、建议。为此,××分会根据有关要求,由责任区责任人,对××原有的消费维权站点进行实地复查,并按照上级“五进”要求,对各种类型联络站进行初步排查,确定××社区为网上工作站试点单位。由于××社区是国家级小康住宅示范区,又位于××市××新区繁华地段具有区域优势其维权站联络员又有熟练电脑操作技术,××社区现有的网站(××××.com)在辖区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社区共有住房*户,人口*万,共有各类经营户*户,社区内经营户以商业、餐饮、娱乐、服务业为主,以前××社区每年的消费投诉量占总量的30%左右。通过与社区沟通联系,讨论,并经市消费委的指导,设立了社区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
二、具体做法
××街道××社区(××××*.com)
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工作站开辟了五个子栏目包括凤荷消费维权站的基本情况、工作站基本职责、消费警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维权信息。主要的功能是网上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听取网民对工作站等相关意见和建议。××社区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网上联络员及时调解简单消费纠纷,对较复杂案件及时上报本级12315处理,对网上工作站收集到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可能或已经危害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制售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指导消费者举报或直接向当地12315中心通报。
三、取得成效
××社区12315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在市消保委会与××分会的支持下,虽然成立时间还不长,但经过探索和实践,已经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1、方便社区居民投诉,解决了消费维权难问题。随着消费维权网络逐步建立与完善,它将遍布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维权站点的现场调解,及时处理与化解消费纠纷。疑难复杂的案件也可以通过站点及时向上级汇报,争取帮助支持,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避免矛盾激化。把消费维权站建在社区网站上,就是把消费维权站建在社区居民的家门口,使社区居民的投诉不再成为难事。无论事情大小,案件难易,只要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都能在网上投诉及时受理,及时调解终结。真正做到投诉不出门,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这样既降低了维权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社区居民孙某位于××社区的新房在装修好搬进新家时发现地上的抛光砖有色差,在与经营者沟通却得不到合理的答复,听到××社区有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并尝试利用家里的电脑进行网上投诉,把自己的消费及沟通经过用文字进行详细的表达。××社区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联络员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赶到来到投诉者家中了解相关情况,同时与经营者和厂商联系,第二天消费者和经营者及厂商达成协议,同意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元。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联络员调解的成功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赞许,群众说:“咱社区的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还真管用”。自××社区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成立以来,共接受咨询*起,共举办各类消费安全宣传*次,受理投诉*起,结案*起,挽回损失*元,接到举报*起,立案*起,同时有些纠纷投诉不出社区就已经解决了,减轻了××分会调解投诉的工作量。
2、着力调解消费纠纷,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建立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时就“把消费投诉解决在家门口”,把矛盾消灭在基层,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目标。建立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是提升消费维权网络建设的新举措,它不仅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经营者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和转变经营方式的有效手段,而且对化解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3、树立了工商形象,推进了作 风建设。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作为12315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监督联络站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成为工商执法与消费维权就有了很好的联系平台,也使社区居民对工商执法职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工商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分会和××消保委真心实意地帮助指导消费维权网上工作站开展工作,又为社区居民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社区干部和居民增进了对我们的工作了解。理解工商、信任工商、支持工商,我们的工作环境更好了,群众基础更扎实了。
篇2
一、工作安排
(一)做好会议组织筹备工作。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做好领导小组会议、专题会议、工作例会等相关会议的通知、会务、宣传、督查等各项组织筹备工作。
责任单位:党政办、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办公室
(二)做好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做好领导讲话、汇报材料、工作方案、宣传稿件等重要文稿的起草、审核、整理工作。向上报送和向下印发的文件材料必须经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同意后,方可上报。
责任单位:党政办、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办公室
(三)做好重要事项调度汇总工作。调度汇总领导小组下设的其他9个专项工作组,每天工作内容和进展情况,并将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组长。对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推动。
责任单位:党政办、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办公室
(四)做好防控信息分析研判、搜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对疫情防控工作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搜集、统计、整理,上报每天上报上级部门要求上报的信息,必须经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同意后,方可上报。
责任单位:卫生院
(五)做好其他日常事务工作。负责做好领导小组及组长、副组长交办的其他日常事务工作,做好综合协调组组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责任单位:党政办、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办公室
二、工作要求
(一)务必高度重视。做好综合协调工作事关全乡疫情防控工作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一项责任感、紧迫感非常强的重点工作。各责任单位、相关人员,按责任分工迅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注重工作实效。做好疫情防控综合协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各责任单位、相关人员要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标准,接到任务后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落实,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及时沟通联系。各责任单位、相关人员要确定1名专职联络员,负责相关工作的沟通联络,各种信息及时利用电话或微信群沟通联系。
三、领导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篇3
据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白领患有不同程度的“办公病”,咽喉炎就名列五大“办公病”之首。有专家认为,白领作为咽喉炎的高发人群,有如下几个原因,其一,办公室四季空调,极少开窗通风,极易滋生细菌,呼吸这样的空气必然会刺激鼻腔和咽部,还有地铁也是咽喉炎高危地点。其二,污浊空气刺激外,白领长时间面对电脑,大部分都有颈椎问题。如果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也会间接引起咽部发炎。其三,压力造成抵抗力低弱,同时,频繁的聚会、应酬,甚至过量饮酒也是主要病因。
咽喉炎成因
人体的口腔与咽喉内常潜伏着致病菌,常见的有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及一些厌氧菌。它们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病,但当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如着凉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菌群间的平衡被打破,潜伏的条件致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咽喉受到感染,出现红肿、充血、发干、疼痛等症状,即为咽喉炎。
徐小姐:物管公司的行政人员
主述症状:咽喉痛、痒及咳嗽
推荐药物:溶菌酶含片(湘北威尔曼制药)
使用心得:溶菌酶含片口味较好,更适合都市时尚一族。
前一段时间,感到咽喉发痛、发痒,开始没把它当回事,可没想到自己竞时不时地咳嗽起来,甚至嘴中还发出难闻的异味。以为自己感冒引起喉咙发炎了,赶紧去药店买了止咳药和消炎药。可几天后,不仅未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糟糕的是,正好那段时间我参与了单位的一个投标项目,在陈述过程中由于咽喉痒得要命,只好不时地停下来咳嗽,一紧张还少说了一部分内容。
后来我还是去了医院,医院诊断为咽喉炎,给我开了溶菌酶含片,没想到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咽喉炎京痊愈了。我服用的是湘北威尔曼制药公司出品的溶菌酶含片。
篇4
一、加强对内预防,确保守土有责
疫情发生后,经信局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检验,切实加强领导,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成立迅速领导小组。从大年初二全局全体干部职工放弃休假,参加防疫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经信局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局长李炳波为组长亲自抓,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具体抓,全面强化战疫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积极投身防疫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领导小组股室成员保持在岗在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立足经信职能研究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保证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突况及时处置。及时制定《关于成立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科室、局属单位具体任务分工,严格落实好疫情摸排、疫情报告、防控宣传、企业复工等各项防控措施。
三是成立工作专班。根据新型肺炎应对指挥部的工作部署,成立以经信局牵头的市复工复产服务组,加强对全市工业企业和各行业复工复产指导。市经信局第一时间成立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梳理政策要求,积极指导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
二、加强信息互通,强化宣传引导。
一是加强信息宣传。全面梳理并认真宣传落实中央、省市经信领域疫情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通过“新型工业化”微信群、“经信局微信公众号”“之窗”等渠道各类宣传资料80份,参与宣讲视屏录制1部,对企业进行线上服务和培训;制作企业复工复产“五五”法视屏短片1部,为企业科学防控进行技术指导;向企业印制发放《致企业家的一封信》3000余份、《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策汇编》200余份,制作简报127期,累计派发宣传单5600余份。协调运营商累计发送疫情防控信息2049.0108万条(卫健委96.141万条,卫健委1815.23万条,卫健局137.6398万条)。我局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并倡导避免到人流集中区域活动,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应对新型肺炎疫情。
二是积极提供保障。协调电建抢修供电故障1处、华润抢修燃气管道1处;协调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安装监控设备100余套(防疫)、巡检线路20余处;累计处理通信投诉267起,排除通信故障250起。
三是做好通信保障。协调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对所有网络电视直播频道、互动点播内容实行免费开通和服务,各公司为群众在应急响应期间新增免费影视上千部。
三、突出重点群体,严格管控。
加大对企业员工排查服务力度,重点关注从湖北武汉等疫情地区的返乡农民工。
一是做好督查劝返工作。通过督查,各企业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了重视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复工复产企业严格按照《关于做好全市各类企业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什冠肺指〔2020〕—20)要求建立了《生产经营场所清洁卫生和消毒杀菌台账》、《员工信息排查登记台账》、《员工健康状况监测台账》,落实了外来人员等登记制度。按照《关于做好分区分类防控工作的通知》(德防指〔2020〕7号)精神,对工业企业返岗(什)人员中,采取分阶段动态统计监测,均按要求较好地落实了集中或居家隔离观察要求。
二是牵头落实工业企业隔离观察点。确定集中医学观察点为宝利丰有限公司后,经信局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制定管理办法并上报指挥部。设综合保障、医疗救治、安保、维稳处突、心理干预及劝返送达6个工作组,负责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日常运行及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人员、物资到位。
三是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对有工业生产物资、销售产品运输需求的各工业、交通运输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并严格审批程序。通过签发运输申请表等方式,为部分企业产品物资提供车辆运输服务。截止目前,累计签发81家企业、2077辆车、2360名货运人员。
四、制定复工要求,稳定复工复产
一是制定复工复产政策。我局召开专题会研究制定解决企业返工复工问题初步方案,参照省、市对企业复工复产相关要求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制定了《工业企业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了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申报程序和复工复产企业防疫工作等要求,并由指挥部发文《关于做好全市各类企业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拟定并由市政府发文《关于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的实施意见》(什府发[2020]-1)。拟定并由指挥部发文《工业企业复产复工工作的通知》,用《市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五五法”》及补充通知,“省十条”“十三条”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二是强化指导服务。坚持实施工业企业网格化暨全员联企服务机制,按照“一企一组”、“一企一策”的要求,做到主动上门对接,加强政策解读、综合协调、防控指导等服务指导工作,未复工企业尽早复工。我局按照文件要求,走访防疫物资生产企业3家,同时,已对全市200余家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及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现场核查,通过查看现场、查阅台账、听取汇报等,了解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复工复产情况,并现场提出指导意见。
三是多措并举,加速恢复企业产能。一是提高返岗率。强化宣传,打消部分员工对过度紧张,怕感染,不愿上班的错误认识;重点解决省外员工,特别是企业高管、技术骨干返什工作存在的种种困难。二是协调防控物资采购。与经开区对接,收集企业防控物资需求,多渠道采购,帮助企业解决口罩、额温枪等防控物资缺乏,打消企业复工复产后顾之忧,助推企业全面提高产能恢复。
到4月30日,我市工业企业开复工484户,共计到岗39996人。规上企业复工216户(在库223户,4户保留同期数,3户因经营问题早已停产),共计到岗29736万人,规上企业复工率达100%。
四是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市级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中、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意见》(什府发〔2020〕20号)。以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稳岗政策、电费补贴、企业加班补助等各项政策,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采取“对上积极争取,对企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向复工复产企业宣传,让各项惠企政策真正能落实到企业,降低企业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带来的成本增加,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帮助企业共度难关。
五、收集、发放物资,提供保障
一是协调防护物资。协调镇江化工捐赠工业副产物次氯酸钠库存15吨,每日出产的约4吨也将全部无偿捐赠给市政府。次氯酸钠按照1:40稀释,可确保每日供应约160吨消毒液,用于全市公共场所及办公区域等范围的卫生消毒,首批2.5705吨已组织运输,已移交给市防冠指物资组统一调配;通过与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关于加强管理和正确使用镇江化工生产的防疫消毒次氯酸钠的函》,加强对次氯酸钠的使用规范。从市经信局、烟厂等地协调口罩66130余只、13桶次氯酸钠、消毒液18桶、酒精8桶、900套防护服、300个护目镜、116个额温枪移交给市防冠指物资组。二是向企业提供保障。向移动、联通、电信、镇江化工等企业防疫一线职工分发120余只口罩,7瓶消毒液,2只温度枪。我局从市防冠肺指调拨医用灭菌无纺纱布60箱,该批防疫物资已陆续发放给我局服务的企业,支援企业疫情防控。同时,已向防疫物资领取企业提供口罩的制作、使用视频教程,指导其规范制作、正确使用。市经信局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对我市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电费补贴和加班补贴等惠企政策逐一落实,已安排临时电费补贴和加班补贴等资金1300万元,应急物资保障补助资金玉鑫药业195万元和恒邦远大147万元。完善企业原材料、生产设备、资金、水电等要素保障,引导防疫物资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指导企业生产防疫物资。带领玉鑫药业、远大纸业、圆周实业三家有意向生产口罩的企业负责人来到广汉市内友邦企业有限公司就口罩生产进行参观学习,目前三家企业均正常生产口罩,保障市场供应。
六、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
截止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随着全国疫情的好转,我市工业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出现新的变化,按照《市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市经信局认真落实责任,落实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
一是分片走访。市经信局以局长为总牵头、各分管领导包片的方式,成立5个工作专班,负责我市各镇(街道、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疫情常态化工作和企业复工复产期间政策咨询、要素保障等各项服务工作。一是各工作专班以召开会议、实地检查等方式将市防指相关精神传达到各乡镇(街道、经开区)工业企业防疫负责同志和各规上企业;二是各工作专班定期开展规上企业防疫检查,特别是疫情出现新变化期间,督促企业加强疫情防控力度,特别是外出人员管控和外来人员排查等工作;三是结合市经信局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对企业安全环保检查、项目推进和生产要素保障等工作开展的同时,对企业进行防疫政策宣传和指导企业完善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督促企业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防控方案预案,明确疫情应急处置措施与流程。;四是充分利用局微信公众号和规上企业微信群等平台,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和公布高(中、低)风险地区信息等内容。
二是做好复工复产各项服务工作。按照“一手抓防控工作,一手抓生产发展”的总体要求,各工作专班在检查、督导企业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复工复产的各项服务工作。一是宣传各级各部门的惠企政策,让企业充分领会并指导企业积极申报享受;二是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困难,收集问题20余个,目前已基本解决完成;三是协调生产要素保障,包括企业用电、用气和生产运输等,积极协调电力、燃气等公司优先保障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做到生产要素不“卡脖子”。截止目前,我市规上企业复工率100%,复产率已近90%。
篇5
一、项目管理概况
1.申报新建省级科技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个,根据《财政厅科学技术厅关于预下达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的通知》,5个示范基地项目均被省厅支持立项:领军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香猪规模化养殖产业项目》,县极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高原特色有机大葱高效栽培和示范项目》,佳源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高原特色药材羌活产业技术集成与科技丹巴县示范基地项目》,理塘县下木拉乡马岩村农副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极地果蔬香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德格县医院(医药研究所)承担的《德格县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项目》。每个项目立项资金10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项目实施期为2年。2.在省厅下达项目资金到州财政后,我局立即与州财政局对接,4月29日联合州财政局发文《关于下达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的通知》(甘财教〔〕28号),及时下达了省级第一批科技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其中包括省级科技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个,资金500万元,同时督促县(市)科技局做好资金拨付、管理、使用和监督工作,确保专款专用。3.我局严格按照省科技厅《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监督工作暂行规定》、《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调整规程(试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进一步优化升级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等管理办法,管理示范基地项目,组织开展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督促项目单位按目标任务实施项目,要求县科技局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4.根据《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度农村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期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8-9月,以自查、州县联动检查的方式对5个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一是开展项目自查,发文《关于开展新建省级科技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年度中期检查的通知》给5个项目承担单位,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任务合同书约定的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和相关自查材料;二是开展州县联合检查,委托县科技局通过现场查勘、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督查,结合平时日常监管情况,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打分;三是开展问题梳理,按照省科技厅要求,通过查阅资料,梳理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意见。
二、项目总体执行情况
(一)项目任务合同书签定情况
按照省科技厅要求,5个项目均在资金下达后及时与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单位签订了项目任务合同书,约定了项目绩效目标和考核目标,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明确了经费预算、拨付进度。
(二)项目实施进展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5个项目均按照任务合同书既定的两个半年进度要求组织实施,基本完成进度要求完成的考核指标好阶段目标,但受1月以来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项目任务进展缓慢。
(三)项目资金到位、管理和使用情况等
1.香猪规模化养殖产业项目
一是资金到位情况,立项经费100万元全部到位,到位率100%,自筹经费50万元,到位25万元,到位率50%;二是经费管理情况,提供的财务资料、相关附件不全,无法判断财务管理情况;三是经费使用情况,立项经费预算100万元,执行数44.2541万元,预算执行率44.25%,自筹经费预算50万元,执行数25.1万元,预算执行率50%。
2.高原特色有机大葱高效栽培和示范项目
一是资金到位情况,立项经费100万元,到位100万,到位率100%,自筹经费50万元全部到位,到位率100%;二是经费管理情况,从提供的财务资料来看,项目经费使用合理,实行专账核算制度,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严格经费审批支出全县,均有项目单位财务负责人签字监管监督,根据项目资金管理规程,制订了10个经费支出内控制度;三是经费使用情况,立项经费预算100万元,执行数58.65万元,预算执行率58.65%,自筹经费预算50万元,执行数20万元,预算执行率40%。
3.高原特色药材羌活产业技术集成与科技丹巴县示范基地项目
一是资金到位情况,立项经费100万元,到位100万,到位率100%,自筹经费100万元全部到位,到位率100%;二是经费管理情况,从提供的财务资料来看,无法体现经费建有专账;三是经费使用情况,立项经费预算100万元,执行数40.25万元,预算执行率40.25%,自筹经费预算100万元,执行数52.08万元,预算执行率52.08%。
4.极地果蔬香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一是资金到位情况,立项经费100万元,到位70万,到位率70%,自筹经费50万元全部到位,到位率100%;二是经费管理情况,从提供的财务资料来看,无法体现经费建有专账;三是经费使用情况,立项经费预算100万元,执行数70万元,预算执行率70%,自筹经费预算50万元,执行数50万元,预算执行率100%。
三、示范基地建设成效
5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面积653亩,为当地引进木香、波棱瓜、香菇、羌活、大葱等新品种7个,推广新技术11个,开发新产品9个,同时配备帮扶科技人员82名开展产业技术指导,开展产业技术培训13场次,培训农牧民477人次,通过基地的科技示范引领,助力贫困村产发展,帮困村20个,项目实施精准带动贫困户138户,直接参与精准贫困人口325人,吸纳精准贫困人口200名就业,带动精准人数345人增产增收。
四、检查发现问题及对项目提出的整改建议
经梳理,科技专项督导在项目中期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1.组织管理方面,应受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等原因,部分项目实施进度较慢,执行期内部分目标任务未按进度完成。部分项目存在调整,但未按照省厅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及时履行项目变更手续。2.经费管理使用方面,存在专项经费、配套经费资金到位拨付率低、预算支出执行慢,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项目未建专账。3.项目总结力度不够,部分项目目标任务佐证材料及财务资料不全,如,未提供材料费、加工费、劳务费等支出应附的合同协议,以及临聘人员合同等佐证材料。4.科技项目精准凸显力度不够,部分项目带贫减贫效果不明显。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发挥科技项目资金实施成效,助力项目验收总结,根据以上问题,现提出总体整改建议如下,供省厅参考。1.项目单位应做好项目组织管理。应督促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按照任务书目标任务进度有序推进。若项目存在调整,应督促项目单位及时履行项目变更手续。2.项目单位加强经费管理使用。应督促县(市)科技局做好专项经费拨付,各项目单位要将配套经费要落实到位,加快预算支出进度,要建好项目财务专账,加强财务规范管理。3.加强项目总结。加强对项目单位项目管理业务指导,督促项目单位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材料、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佐证材料、财务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项目验收材料收集。
五、对省厅工作建议
1.建议可参考州科技局发现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向各承担单位书面提出整改意见通知书。2.加强对项目的实地检查。3.今年1月以来,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一直对项目实施进度有所影响,建议延长项目实施时间。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6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思维模式 电视大学英语 任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电视大学英语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改变电视大学英语课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更灵活的“引导式”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而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任务型学习活动,提高电视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任务型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是中国全新的促进学生朝着独立自主、全面方向发展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1.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简述
1.1任务型英语教学的概念
任务型英语教学(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研究英语语言理论和英语交际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任务型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科学地设计和引导,使学生利用英语完成一系列的真实的生活、工作及学习等任务,从而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具体的任务作为载体,要求学生以完成交给的任务为动力,从而能够使学生将英语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作为英语教学课堂的主体,就要学会用英语做事,这样就可以在做事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应用运用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是我国近几年教育改革中提出来的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一种比较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充分体现出我国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论。
1.2任务型英语教学的主要特征
1.2.1在学习交际活动中,强调用目标语进行交互作用的活动。
1.2.2引入的英语学习情景必须是真实的语篇。
1.2.3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集中在语言上,另一方面集中在过程本身上。
1.2.4丰富学生的经历,并且能够将这些经历当做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2.5促进英语课堂语言的学习和课文语言的激活紧密联系起来。
1.3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其他的语言教学模式有非常大的区别,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设计出非常明确的目标“任务”,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加独立自主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使语言学习者无论是在真实生活的目标性任务方面,还是在实现目标性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性任务方面,都能够促使他们具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3.1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
要求所教的语言材料必须真实,在任务设计上要提供给学习者详细、准确的语言信息。
1.3.2形式功能性原则
在实际任务时,需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两方面内容的结合,从而在帮助学习者充分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还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习者灵活运用语言功能的能力。
1.3.3任务相依性原则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每一项任务中得到发展,呈现出教学阶梯式的递进方式发展。
1.3.4在做中学原则
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不能仅限于教师的讲解,学生更多的要通过具体的任务活动学习、体会,从而灵活运用。
1.3.5脚手架原则
教师要充分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所以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2.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电视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1外语学习的条件
就目前电视大学英语的学习情况而言,学习英语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英语的语言环境,要求有大量而又真实的英语语言的输入;二是提供使用英语语言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提供使用英语语言进行做事和信息交换的机会;三是具有使用英语语言(主要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各类活动形式)的动机;四是加强对英语语言形式机会的提供。具备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就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电视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提供了相应的基础条件。
2.2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站在电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角度思考,以全新版的电视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6 Text A “The Last Leaf”这节内容为例,详细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这节内容是欧亨利的名作:在身染肺炎的约翰西看来,当窗外藤蔓上的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她就会死去,但经过狂风骤雨后,那片叶子仍顽强生长。不屈的叶子点燃了约翰西对生命的渴望与信心,而画出那片叶子、用美丽的谎言挽救了约翰西的贝尔曼先生却因冒着严寒作画永远地去了。
2.2.1任务前(pre-task)(课堂导入阶段)
在该环节,主要做的就是将主题介绍清楚,然后将任务巧妙地引进去(lead in),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讨论什么样的主题,自己要做什么及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等。在话题引入时,要充分利用好文中角色的一些精彩对白,从而非常自然地引进去,然后以此为主题布置相应的任务,提出相应的问题。
一般来说,任务前的知识技能主要分为两小步进行准备:一是将旧知识激活,即围绕此主题和任务,将跟其相关的知识背景进行激活,将作者欧亨利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进行相应的介绍;二是将新语言的知识呈现出来。把新的语言材料在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之前输入进去,从而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将课本最后的短诗Kyra’s We need each other朗读出来,要求学生将这首短诗的内涵写出来进行发言。
2.2.2任务环节(task-cycle)
在该环节,教师必须将任务明确好,从而在任务的驱动(task driven)环节,积极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促进新语言知识融入任务中,促进任务顺利完成。教师要在该环节站在整体故事的基础上,将the last leaf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说出来,叶子就跟神医一样,给约翰西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叶子就像一面镜子,将贝尔曼先生善良的内心映照出来;叶子就是贝尔曼先生最杰出的一幅画,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感动和震撼。
2.2.3任务实施(while task)
学生在完成设置的任务时,要充分利用教师对任务的指导,运用任务呈现阶段获得的一些知识进行。
(1)What was,at first,Johnsy determined to do if the last ivy leaf should fall?
(2)What did she decide to do when she Saw the last leaf still cling to the vine after two nights’rain and wind?
(3)How was it that the cold fierce wind did not blow away the last leaf?
(4)Why did Sue call the painted leaf Behrman’s masterpiece?
2.2.4计划和汇报(plan and report)
电视大学的英语教师将本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再让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就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汇报。
2.2.5评价(assessment)
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以鼓励和肯定学生为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受。另外,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以温和的口气,指出学生在该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的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语言聚焦阶段有的放矢。
2.2.6语言聚焦(1anguage focus)与语言分析(1anguage analysis)
这两部分主要是对上一阶段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在语言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详细分析。
语言练习(1anguage practice),就是要求教师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巩固性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熟悉、掌握和灵活运用。
2.2.7后任务(post―task)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作用就是巩固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学生可以自行进行组合,将课本改变成舞台剧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表演,要求表演的内容必须跟课本内容一样,而表演的形式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从而促使学生在愉快的表演活动中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
3.结语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任务”这一概念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方式、效果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对任务设计的影响。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讲究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教学途径,本文结合电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任务型教学思维模式怎样在电视大学英语课堂中灵活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例;食管良性狭窄2例(年龄16~37岁);食管癌16例(年龄54~74岁),分为颈段,胸中、上段食道癌,其中鳞癌13例,腺癌3例。
1.2 手术方法
1.2.1 1例颈段食管癌行颈腹部二切口,6例行颈胸腹三切口,其余11例均行胸腹二切口胸顶吻合完成手术操作。
1.2.2 7例以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的横结肠行顺蠕方向吻合。11例以中结肠动脉供血,其中6例行顺蠕动方向吻合,5例行逆蠕动方向吻合。有残胃的移植段肠管均自胃后径小网膜孔上提与食管行端端吻合,结肠与胃前壁行端侧吻合,升降结肠行端侧吻合,同时置入胃肠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
1.3 结果
术后并发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3例,腹部切口感染4例。本组无住院死亡。15例随访(失访3例),良性狭窄2例均良好,食管癌13例平均生存16±1.5个月。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因担心手术创伤大、费用高、今后生活质量等而表现出日益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甚至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和食欲下降。护士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争取亲属在心理、经济上的积极和配合,解除患者后顾之忧。耐心讲解手术和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案、大致过程,并教会患者对可能遇到问题的应对方法。提供舒适的环境,是患者尽快适应。鼓励患者与有同样经历的病友建立关系。介绍一些能缓解焦虑的松弛方法,如听音乐、读书看报、呼吸练习等。必要时可配合使用药物治疗。
2.1.2 营养支持
大多数食管患者因吞咽困难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术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饮食,改善营养情况,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尚能进普食者,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对吞咽困难较明显者,术前应给予高蛋白流质饮食,兼以鲜果汁等;对高度梗阻,不能进食者,需从静脉补充营养,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有明显贫血者,可酌情输血。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
2.1.3 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是食道的门户,口腔内的细菌可随食物或唾液进入食道,在梗阻或狭窄部位停留、繁殖,易造成局部感染,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故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漱口,并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2.1.4 呼吸道准备
对吸烟者,术前应力劝患者戒烟、加强排痰、使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训练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和腹式呼吸,预防术后肺部、肺不张。坐位咳嗽时,身体稍向前弯腰盘腿。侧卧位时取屈膝侧卧位[1]。
2.1.5 肠道准备
术前3d进全流质无渣饮食,口服抑制肠道细菌的抗生素,如灭滴灵、庆大霉素及缓泻剂如番泻叶等。术日前一天晚和术日晨分别行清洁灌肠,并留置胃管和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24h密切监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率过快、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2 呼吸道管理
术后6h,患者麻醉清醒后,协助其坐起,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并进行胸部体疗,鼓励患者将呼吸道分泌物咳出,自主咳嗽不满意时,按压胸骨上窝处的气管,刺激诱发咳嗽反射,将痰液排除,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
2.2.3 正确处理术后疼痛
术后24h内切口最疼痛,48h后即会明显减轻,若疼痛严重时应进行适当的治疗,对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护士需耐心教会患者或家属使用方法,无镇痛泵的患者遵医嘱术后使用止痛药物,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2.2.4 各种管道的护理
患者术后流置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中应注意:保持各管道固定通畅,协助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防止引流管脱落、移位,并每天观察及记录引流液量、色、性质。若术后胃肠减压管内吸出大量血液或咖啡色样液并伴全身中毒症状,应考虑代食管的结肠袢坏死,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若胸管术后引流量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3h以上,并且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考虑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汇报医生。
2.2.5 饮食的护理
①术后常规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1周,术后第2天经由营养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无不适后次日可滴注能全素,量可逐日增加至液体量满足需要。待胃肠蠕动恢复正常,排气,即可停止胃肠减压。拔除胃管后先饮少量温开水,无不适后拔除营养管可经口进食稀糊性食物,并观察进食后的反应,原则是少量多餐,由稀到稠,食量逐渐增加。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避免进食生、冷、硬的食物。②部分患者因损伤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误咽,以上两种情况均出现饮食呛咳,应训练患者每日做吞咽动作以增进吞咽协调性。指导患者多饮用稠糊状食物,以减轻误咽。③术后因防止反流的生理结构被破坏进食后易发生反流或误吸,所以嘱患者进食时保持坐立姿势,进食后2h内不要平卧,睡眠时取半卧或把枕头垫高,以防止食物反流、误引起吸入性肺炎。因结肠逆蠕动,患者常嗅到粪便气味,向患者解释原因,并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一般此情况于半年后能逐步缓解。
3. 并发症的预防
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肺部感染及乳糜胸,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其发生率高达15.7%~43.7%[2],病死率高。①预防肺部感染:护士在术后第2d开始督促患者坐起拍背,咳痰,引流,鼓励其深呼吸,拍背时手掌呈杯状型,从下往上,一直到肩部,效果不明显,超声雾化气道2次/d,必要时吸痰,刺激其咳出肺底部的痰液。②乳糜胸:护士须严密观察胸腔引流液量、色、性质并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悸,血压下降等情况,如出现上述症状诊断成立应协助医生做好相应处理。必要时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准备行胸导管结扎术。③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手术有关,其次是吻合口周围感染、低蛋白血症、进食不当等。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热,认真观察伤口及胸腔闭式引流瓶有无胃液流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
篇8
二、卫生应急联络员制度
三、卫生应急信息管理制度
四、卫生应急工作报告制度
五、卫生应急值守制度
六、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七、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制度
八、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九、卫生应急监测预报制度
十、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制度
十一、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度
十二、卫生应急检验检测制度
一、疾控中心主任和分管副主任职责
二、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职责
三、疾控中心疫情信息人员职责
四、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值班人员职责
五、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调人员职责
六、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检验检测人员职责
七、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现场采样人员职责
八、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疫区(点)消杀人员职责
九、疾控中心应急储备物资保管人员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与标准
几种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与接触者观察期
从临床症状入手寻找病因线索的步骤
按临床综合征划分的疾病特征
急性不明原因中毒相关体征的甄别
不明原因疾病样本采集表
各类食物中毒特点及处理要点
灾区饮用水水源选择、保护及消毒方法
传染病防控现场消毒方法
自然灾害后灾区病媒生物监测与评价
化学物中毒常用特效解毒剂
疫苗免疫程序
突发事件防护用品装备及使用目录
XX区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一)XX区疾控中心成立卫生应急事件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卫生应急事件。
(二)在卫计局应急办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建立本单位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各类人员相对固定,如有调动,须经单位同意并及时补充。当发生卫生应急事件时,接受卫计局应急办统一安排,开展对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
(四)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包括采样器材、检测试剂、消杀药品、个人防护装配等,以满足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的需要。
(五)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六)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卫生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技术方案的制(修)定、队伍装配采购等方面,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七)针对不同种类卫生应急事件相关特征,组织制定XX区疾控中心调查、处置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
(八)组织本单位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配合市应急办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
(九)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相关规范开展工作,遵守组织纪律和保密制度。
(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从区卫计局应急办统一协调和指挥。
(一)XX区疾控中心办公室设一名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联络员必须为本单位在编在岗人员,联络员在疾控中心分管应急工作领导的指导下下,负责本部门卫生应急联络和协调工作。
(二)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必须熟悉卫生应急工作业务,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备一定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和事务协调处理能力,有一定卫生应急工作经验。
(三)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应及时报告本部门卫生应急工作信息,按时参加卫计局应急办组织的会议,向本单位分管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汇报会议精神,提出改进卫生应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单位领导要支持卫生应急联络员的工作,为联络员开展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五)每年向卫计局应急办报告一次联络员基本情况,以便卫计局应急办及时更新联络员信息。
(六)联络员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不能承担联络员工作,其所在科室(所、办)必须重新确定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并及时报本单位应急管理科室备案。
(一)XX区疾控中心应急办负责卫生应急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汇总统计,由专职人员及时填写卫生应急相关信息处置单,并及时根据卫生应急信息性质确定分流科室,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由相关职能科室归口处理,相关职能科室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将处置单反馈到中心应急办。
(二)对需要上报区卫计局和上级疾控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或相关信息,由业务处置科室拟定报告,经中心应急办审核,报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应急办上报,同时将情况及时报告中心领导。
(三)对专题报告的重大突发事件,由主管科室拟定报告,应急办会签后,送分管领导审核,最后呈报疾
控中心主任签发,以正式文件专题上报区政府、区卫计局。(四)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范围、标准、方式、时限和程序,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月报和年报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情况、特点分析、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六)突发事件处置中要及时向区卫计局应急办进行工作汇报,包括工作简报,事件的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结案报告,并随时报告重大线索、异常情况或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
(七)XX区疾控中心任何科室、部门和个人不得直接对外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八)实行信息报送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信息报告责任人签字制度,对瞒报、缓报、漏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卫生应急工作实行报告制度。XX区疾控中心每年制定本部门卫生应急工作安排和计划,半年、全年进行总结,年底形成年度卫生应急工作报告,报区卫计局备案。
(二)不得隐瞒、谎报、迟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迟报卫生应急事件及相关信息。XX区疾控中心具体承担卫生应急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管理和指导任务。
(三)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
(四)设置专门的举报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应急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对公众举报的卫生应急事件,经调查核实确认,按规定程序上报。
(五)报告范围:传染病暴发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有害生物与化学播散,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六)报告程序:获得卫生应急事件信息后,应在2小时以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区卫计局报告和上级疾控中心报告。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做出事件进程报告。
(七)报告内容:首次报告应尽可能说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累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及控制情况及时进行事件的进程报告及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或存在的隐患、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内容。
(八)XX区疾控中心及时对报告的卫生应急事件信息进行逐条审核,及时订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九)卫生应急事件报告的有关原始记录和表格、调查分析报告、汇总分析总结等文档应定期整理归档,有关电子文档和数据要硬件备份,保存完整。
(十)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泄露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个人信息。
为提高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卫生应急信息传递快捷,应急处理工作迅速高效,制定本制度。
(一)XX区疾控中心每天安排一名疾控中心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行政和卫生应急值班。正常工作时间由疾控中心应急办工作人员负责值班,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由疾控中心各有关科室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中心办公室负责制订值班表,报疾控中心领导审批后执行。
(二)卫生应急队伍各专业组,每天必须保证有1-2名成员在科室值班,节假日不得离开城区,并保持通讯畅通,如遇卫生应急事件能随叫随到。
(三)行政值班实行坐班制。应急值班人员如果值班期间没有卫生应急情况,实行电话值班,如遇卫生应急事件,必需在办公室或应急办值班。
(四)值班期间,负责行政值班的工作人员,接卫生应急信息后,应立即告知当日值班的卫生应急值班人员相关情况。负责当日应急值班的工作人员,在交接班时必需到疾控中心值班室做好应急值班交接班记录,手机在值班期间必须开机。
(五)值班期间发生的卫生应急情况,应急值班人员应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按领导要求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六)值班期间,不按要求值守或通讯不畅,由疾控中心领导给予批评或行政处罚。因个人原因擅离职守,造成相关卫生应急事件报告不通或造成一定后果的,疾控中心将根据情况移交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置。
(一)XX区疾控中心根据业务性质,结合单位实际,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卫生应急队伍”。
(二)卫生应急队伍选择年富力强、有高度责任心、吃苦耐劳、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由流调组、检验组、消杀组及疫情信息组组成。
(三)要健全应急队伍成员库,建立基本资料库,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卫生应急事件处理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
(四),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培训,开展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根据培训目的、对象,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组织培训教材和培训师资,根据需要采取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模拟演练等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和演练。
(五)卫生应急队伍每天有专班值守,要保证个人防护用品、应急箱及专业材料等处于应急状态,要确保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
(一)按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的要求,结合应急队伍职能和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
(二)根据耗损和需求,上报本年度装备采购申请,报疾控中心领导审批后,制订年度采购计划,按有关程序采购。
(三)做好应急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情况。
(四)专业人员要熟悉使用各类装备的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专人维护保养后入库。
(五)及时汇总在应急工作中所耗损的物品,并及时上报,随时采购补充入库。
(六)对装备的物品应有专人定期维护保养。
(一)根据“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储备计划”,制订本单位“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应急物资配置方案”。
(二)卫生应急物资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放射源隔离、防护用品及应急设施等,实行分类管理,按保存条件分别存放。如消杀灭药由消杀科、应急生物制剂由免疫规划科、检验相关用品由检验科、应急箱由应急办保管。
(三)应急仓库确定相应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专账。每年年初根据上年度“储备物资清单”编制当年采购计划,上报中心领导购置。每年年底清点储备物资,及时清理过期失效物品,做好“储备物资清单”登记工作,并及时补给更新。
(四)储备物资需领用时,应填写“储备物资领用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发放。储备物资被领用后,应按照“应急物资配置方案”及时采购补充。
(一)XX
区疾控中心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开展相关卫生应急事件监测,及时向区卫计局提出卫生应急事件预警建议。(二)建立卫生应急事件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实验室监测系统以及卫生应急值班电话等。
(三)卫生应急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由专职人员及时收集、核实、分析与反馈,并对信息定期分析,对下一阶段发展趋势开展监测预报。疾控中心应急办专人负责会签后,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审核,报区卫计局应急办。
(四)健全卫生应急事件预警反应制度,通过预警监测发现异常症状、疾病聚集性信号,即启动现场调查,核实原因,开展科学处置。
(五)及时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数据质量及成本效益比例等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监测系统。
(一)对疾病爆发和流行病等卫生应急事件开展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以尽快明确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
(二)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等专业,必要时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参加调查),充分准备现场调查所需资料、物品。
(三)现场调查与处置由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现场调查工作,组成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四)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同时开展。根据制定的方案或计划,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并针对事件发生的有关因素,确定并落实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或控制措施。
(五)收集卫生应急事件动态与控制措施相关信息,对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开展过程评估与最终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形势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场调查、修订或调整预防控制措施。
(六)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及防治措施效果评估,及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七)及时报告或反馈调查处置的进展,做好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八)现场工作必须服从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和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一)定期开展各类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各类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的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和方案。
(二)开展应急演练需求调查和分析,制定本辖区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年度演练计划,报市卫计局应急办备案。
(三)编制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工作的实施技术方案,内容包括:演练目的、组织、参加人员、演练内容与形式、时间与场地安排、评判要点、保障支持、经费预算,工作要求、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四)以实战要求对待模拟演练,认真做好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规范、物资准备、部门配合、媒体沟通等。
(五)实行演练现场评估制度。对演练过程要进行现场点评,确保演练达到设计要求,在演练结束后,通过问卷、集体座谈和现场评讲等形式开展演练评估和总结,完成演练评估报告。
(六)使用的物资在演练结束后要及时归还入库,不足部分要及时补充。
(一)疾控中心检验科准备充分的卫生应急检验检测试剂,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妥善保存,发生卫生应急事件能随时调用。
(二)检验人员受卫生应急领导小组领导,每日必须保证有2人以上检验检测人员随时待命,发生卫生应急事件后,随时出发。
(三)根据卫生应急事件的性质、危害可能波及的范围和程度、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先期处理的情况等,检验科人员确定检验检测试剂和方法。
(四)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须一人一针一垫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操作前尽量保持手的清洁。
(五)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及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各种器具(血管钳、消毒罐)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样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使用后的培养基应高压灭菌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七)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八)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应的医学记录。
(一)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二)建立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立上下联系制度和沟通制度。
(三)组织制定专业范围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技术方案。
(四)组织开展卫生应急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
(五)组织开展专题卫生应急演练,并积极参加多部门的应急演练工作。
(六)依法组织和协调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七)为正常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
(八)副主任协助主任完成卫生应急工作任务。
(一)组织制定和完善各专业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二)组织制定卫生应急装备与物资储备目录,建立健全应急装备与物资管理制度。
(三)在疾控中心领导的指导帮助下,组织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和演练。
(四)发生卫生应急事件时,及时组织协调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
(五)随时追踪卫生应急事件进展及处置工作动态,及时汇总分析,呈报疾控中心领导和相关部门。
(六)完成疾控中心安排的其他卫生应急工作。
(一)依法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网络报告和管理工作。应急状态下疫情信息人员根据需要随时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直报工作。
(二)疫情信息人员收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报告后,认真核对有关信息,完整地形成报告。
(三)定期对传染病和卫生应急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领导或相关科室反馈,按上级或领导要求完成专题分析报告。
(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辖区内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
(五)传染病及卫生应急事件信息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一)认真落实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确保传染病和卫生应急事件及相关信息流通渠道通畅。
(二)值班人员应按时到岗接班,值班期间要坚守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脱岗、离岗,若因故迟到或早退,必须与值班领导或接班人员做好沟通,不得留有空岗。
(三)接到卫生应急事件报告,首先应问清并记录报告人的姓名、可靠联系电话、单位及详细地址,并立即向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或发生卫生应急事件的单位进行电话核实,问清并记录事件涉及人数、症状、出事地点、就诊医院及病区、可疑致病原因或中毒物品或疑似诊断等。
(四)立即向当日值班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按指示向区卫计局电话或传真报告接报信息。
(五)接到疫情举报电话,应首先进行电话核实,并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处理。
(六)值班人员要爱护值班室设施、设备和物品,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和环境整洁。
(七)值班人员必须及时、
准确、详细、清晰地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记录,内容包括疫情报告情况、处理情况、待办事项及值班室设施、设备、物品完好情况等。(一)积极参加应急培训和演练,学习并掌握各类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和方法。
(二)开展卫生应急事件监测工作,了解各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相关因素,及时进行卫生应急事件预警和预测。
(三)做好各类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应急准备工作。
(四)随时待命,接到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调任务安排后,立即做出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五)在现场指挥部门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根据现场危害源、危害途径以及危害因素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措施。
(六)及时对现场应急调查处置工作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应急处置措施。
(七)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反馈调查处置的进展,结束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流行病特征、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评价、以及今后的工作建议等方面,及时进行分析与总结。
(八)现场调查处置过程中,服从指挥,积极配合和协助其它部门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一)学习应急检验检测业务,熟练掌握各种快速检测方法,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检测。
(二)负责突发疫情相关试剂器材准备,保证有足量的个人防护设备、采样器材、检测试剂耗材储备并及时补充,确认检测试剂在有效期内。
(三)负责突发疫情相关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四)卫生应急检验检测值班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工具通畅,接到通知后半小时内到达实验室或指定地点。
(五)根据疫情需要,必要时参加现场采样工作。
(六)做好标本的登记、收样、保存工作,保证样品运送无差错,样品质量不改变,感染性物质无外泄等。
(七)检测快速、准确,及时报告。
(八)实验过程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相关规定,确保生物安全。
(九)做好实验后消毒工作,按照有关标准处理废弃物。
(十)遵守保密制度,不违规泄漏相关检测结果。
(一)做好应急采样器材准备,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合格,随时可用。
(二)所有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
(三)按照相关技术要求选择正确、有效的采样方法。
(四)做好标本的编号标识,认真填写样品送检单,保证相关信息完整。
(五)采样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规定进行,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六)样本的包装和运输严格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进行。
(七)做好采样后的现场清理工作,对废弃的采样器材、防护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八)按正确的运输保藏条件将样品及时送交相关实验室。
(一)积极参加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演练,熟练掌握相关消杀技术。
(二)加强对消杀药械的储备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药械及检测工具,保证消杀药械可以随时调用。
(三)出发前,应检查所需的消杀器械、消毒剂、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四)到达疫区(点)后,按照技术方案或规范开展消毒、杀虫或灭鼠工作,指导居民搞好环境卫生。
(五)在消杀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
(六)在现场消杀处理后,对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进行最终消毒。
(七)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械,及时整修和补充。
(八)及时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一)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保管及分发规定,保证发生卫生应急事件时的应急工作所需。
(二)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入库验收制度,做到应急储备物资的名称、生产厂家、数量、产地、规格、型号、参数、批号(出厂日期)“八核对”,否则不予办理入库手续。
(三)定期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清点核对,每季度(月)盘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帐册资料齐全、完整。定期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检查,保证应急储备物资不发生霉变、受潮、变质、损坏、短缺和丢失。
(四)做好应急储备物资库房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到库房整洁、通风,物资存放整齐有序。
(五)做好应急储备物资库房安全保卫和防火防盗工作,做到消防设施齐备有效、电器线路安全、防盗设备完好无损,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六)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分发制度,未经领导签字同意,不得擅自发放应急储备物资。
(七)做到工作时间必在岗,下班后必保持通讯通畅,应急状态必随叫随到,确保应急储备物资的发放及时、快捷,不发生差错。
(八)应急储备物资的发放、库存等情况应定期向领导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随时汇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按照《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组织实施。
(一)传染病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
,或出现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三)职业中毒: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
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环境因素事件:
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九)医源性感染事件:
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地面、墙壁:呼吸道传染病污染的室内场所一般采用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采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2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20ml/m3),以表面湿润为度。肠道传染病污染的场所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有芽胞污染时选用含有效氯10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120min。
2、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医院有污水消毒设施的,可直接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染地面和容器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浸泡,作用60min。没有污水消毒设施的医疗机构,可倒入化粪池,按化粪池的容积,每天投加有效氯100g/m3~500g/m3(漂白粉400 g/m3~2000g/m3)。病家排泄物和呕吐物可加入1/5漂白粉或等量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混匀作用60min~120min,倒入抽水马桶。
3、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 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 mg/L)、或含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浸泡后清水冲净,注意腐蚀性。
4、厕所:厕所的四壁和地面的消毒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湿润为度。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5加漂白粉,搅匀作用2h。
5、室内空气:家庭、学校和幼儿园教室可采用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采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3%过氧化氢、500mg/L的含氯消毒液、2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20ml/m3),密闭作用60min以上后通风换气。医院诊疗场所尽量选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建议在送风口安装动态空气消毒装置进行消毒;单个病房可考虑熏蒸或超低容量喷雾进行消毒。烈性传染病时考虑使用15%过氧乙酸7ml/m3或福尔马林溶液50ml/m3加熏蒸2h,注意对场所内物品和设施的腐蚀性。
6、污水消毒
(1)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污水池进行消毒,按有效氯50mg/L~100mg/L投加(漂白粉200g/m3~400g/m3),混匀作用2h,余氯为4mg/L以上即可排放。
(2)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先测定污水容积,按有效氯50mg/L~100mg/L投加消毒剂(漂白粉200g/m3~400g/m3);搅匀作用2h,余氯在4mg/L以上即可排放。流动污水水体应分段截流;在截流后,测每段的污水容量,再按前法进行消毒。
7、垃圾:能焚烧的统一送医疗废物处置点焚烧。不能焚烧的可采用含有效氯10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密封包装后送垃圾场填埋。
8、衣物:呼吸道传染病污染的衣物一般阳光下暴晒就可以。肠道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贵重衣物可打包后送环氧乙烷消毒站消毒。医院污染衣物按加氯漂洗程序清洗可达到消毒。
9、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20 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 min。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10、食物:病家污染食物一般可采用煮沸消毒后倒弃。污染的瓜果、蔬菜原则上不再食用,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60 min后做动物饲料。芽孢污染的食物需在含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2 h后处理。
11、物品、家俱、玩具:家庭、学校和幼儿园的室内选择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使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3%过氧化氢、500mg/L的含氯消毒液、2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20ml/m3),密闭作用60min以上,然后用清水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可使家具表面、物品表面和物体表面达到消毒。玩具可使用可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浸泡或75%乙醇擦拭消毒。
12、纸张、书报:一般焚烧处理;有保存价值的可打包后送环氧乙烷消毒站消毒。
13、病人尸体:对鼠疫、霍乱和炭疽病人的尸体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口、鼻、耳、、阴道要用浸过0.5%过氧乙酸的棉球堵塞后尽快火化。土葬时,应远离水源50m以上,棺木应在距地面2m以下深埋,棺内尸体两侧及底部铺垫厚达3cm~5 cm漂白粉,棺外底部铺垫厚3cm~5cm漂白粉。
篇9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市中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境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1.4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加强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的监测,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区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办(镇)和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区卫生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加强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练和培训工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办(镇)和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2.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
2.1组织机构
2.1.1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总指挥,区应急办主任、区卫生局局长任副总指挥,区委宣传部、区监察局、发改委、卫生局、公安分局、财政局、教育局、交通局、安监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中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1.2市中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1.3临时现场指挥部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急领导小组成立由领导小组成员、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人员组成的临时现场指挥部并迅速赶赴现场。
2.1.4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
区卫生局组建由卫生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传染病学、微生物学、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卫生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下设传染病及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专业委员会、食物中毒专业委员会、职业中毒专业委员会。
2.1.5医疗救援队
区卫生局、区医院要组建8-10人的医疗救援队,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调度指挥。医疗救援队员需包括急救、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外科、临床检验、护理等专业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医疗药械,并做好定期更新。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职责
2.2.1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2.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组织开展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与防病工作;
2.负责建立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统一调配;
3.协调与区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单位的关系,保证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高效、有序地进行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4.向市卫生局和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向市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5.协同区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与防病的相关工作;
6.起草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与防病的预案和实施方案及有关工作计划;组织收集与分析相关信息,提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警与现场处理建议;
7.督促建立和完善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与防病的预警监测报告网络,保证信息畅通;
8.组织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社会动员等相关工作;
9.负责与新闻单位沟通,做好新闻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信息报道,加强应急和防病知识的宣传。
2.2.3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小组临时交办的工作。
1.区卫生局: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技术方案;负责确定监测点及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组建由卫生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检验检测等专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组建、培训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卫生监督、环境消毒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援队伍,落实对伤员的救治措施,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测工作;对事件现场进行卫生处置,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以及监督措施的落实;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协调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办(镇)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卫生防病和医疗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必要时,提请区政府对疫区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2.区委宣传部:把握宣传报到口径,确保正确舆论导向;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群众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居民自我防范能力。
3.区财政局:确保全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所需资金,拨付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事件病人的应急诊疗费用。
4.区公安分局:协助卫生及有关部门及时封锁可疑区域,依法落实强制隔离措施;负责做好疫点、疫区现场的治安管理工作;对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不予配合的,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依法、及时、妥善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5.区监察局:对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违纪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法做出处理。
6.区发改委:负责全区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调配;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市场秩序的整顿。
7.区商贸局:负责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
8.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区各类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9.区科技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技术方案;开展关于突发事件在监测、预警、反应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交流。
10.区交通局: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所需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和有关标本等应急处理物资运输任务,做好疫区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11.区物价局:贯彻执行中央、省、市下发的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价格干预措施,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市场价格的监督管理和市场药品及相关商品的价格监测,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并对市场价格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
12.区环卫局:负责全区垃圾、粪便的污染治理,指导组织全区环卫系统强化环卫设施及装备的消毒预防工作。
13.区环保局:负责全区范围内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14.区民政局:负责组织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各类捐助资金和物资,做好款物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15.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组织制订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政策;协助做好困难地区、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
16.区爱卫办:负责做好疫点、疫区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治,疫点、疫区范围内的灭蚊蝇、灭鼠(蚤)等工作;及时发现、报告疫情。
17.区安监局: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责令排除。
18.工商市中分局:依法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物资市场的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19.质监市中分局:负责对除药品、医疗器械外其它应急物资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保证产品质量。
20.市中交警大队:负责应急情况下的交通指挥,必要时对特定区域实施交通管制。
2.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的职责
1.负责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咨询、指导和评估,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提出建议和工作策略;
2.收集整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对居民群众关注问题提出建议和答复性意见;
3.负责开展相关业务技术培训与考核;
4.组织现场控制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案的研究。
2.2.5临时现场指挥部的职责
1.临时现场指挥部是受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或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派的临时组织,协同卫生部门做好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事发现场所在区域外急救药品、器材、后勤物资、人员的统一调配;
3.对现场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评价;
4.及时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或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信息,根据事态发展提出调整现场工作策略的建议;
5.协助组织卫生防病的社会动员,做好群防群治工作。
2.2.6医疗救援队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支援其他地区的应急救援工作。
3.经费和物资保障
3.1经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所需经费由区财政部门给予充分保障,并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包括处理突发事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交通通讯工具、药品、医疗用品、防护用品、事件受害人的紧急救治费用、急救人员防护费以及医疗废水废物处理处置费用等。
3.2物资保障
3.2.1建立区级政府物资储备库。具体物资储备数量参照市级储备情况,由区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共同研究确定。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医院按照分工,做好相应的物资储备工作。
3.2.2储备物资
1.消毒药械: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杀虫药品、喷雾器和流行病调查人员、消毒专业人员现场防护设备(猴服、隔离帽、防护眼镜、16层口罩、雨靴、一次性隔离衣、裤、帽、鞋套及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手电筒、一次性污物袋;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泄露防护用品、防化服、氧气桶、防护面具等);
2.中毒现场调查常备用品:注射器、消毒棉签、消毒纱布、勺子、夹子、镊子、酒精灯、酒精、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样品冷藏设备、温度计、毒物快速分析设备、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
3.中毒诊断试剂(包括各类化学及生物标准品、诊断试剂盒)、特效治疗药物(抗毒素以及特效解毒药等)
3.2.3物资供应
指定若干具备法定资质的骨干企业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物资生产基地,优先保证各种生产要素供应和供水供电等外部条件。
4.监测、预警和报告
4.1监测网络
4.1.1建立健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充分利用传染病网上报告系统、计划生育信息网等,完善区、办(镇)、村(居)三级报告网络。
4.1.2设置办(镇)基层监测点。依据人口分布合理布局,在辖区重要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和驻区医疗机构、药店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指定专人,具体承担监测点的监测报告工作,并履行定期零病例报告制度。
4.1.3在现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扩展监测范围,扩展疾病监测种类。对未纳入监测系统的相关疾病,如天花、沙门氏菌病等纳入监测系统管理。对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霍乱、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实行重点管理。
4.1.4完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和食物中毒监测网络,进一步加强生物毒素和化学毒素的监测。对有化学储存和运输的厂矿、企业,易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危害和社会恐慌的重要场所进行卫生学评价,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4.1.5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信息网络基础平台,形成微机网络化管理。加强疫情监测和相关资料分析交流,尽早发现和识别异常现象。
4.1.6加强常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重点传染病报告系统、疾病监测、职业危害因素和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管理,保证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及时性、灵敏性、特异性。
4.2预警系统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完善预警报告制度,并根据预警等级制定监测计划。定期召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专家联席会议,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季节到来之前,收集监测和报告资料,全面分析预测,做出预警报告,提出防范性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跟踪监测,掌握其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趋势和问题及时进行预警。
4.3报告
4.3.1责任报告人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和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4.3.2责任报告单位
全区各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单位及群众健康有密切关系的机构或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疫情报告的检查指导。
4.3.3报告内容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内容进行报告。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点、发现事件的过程和人员、病例的基本情况、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可能因素等,并根据事件发展及时报告,当事件结束后进行结案报告。
4.3.4报告程序和时限
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等突发事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要对报告内容的可靠性进行审核。如不能排除,应立即在最短时间内向区卫生局报告。区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区政府报告。
4.4突发事件分级
4.4.1A级(红色预警)
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
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流行;
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死亡10例以上;
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发生新发传染病的10例疑似病例;
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10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10天内发生3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5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4.4.2B级(橙色预警)
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死亡5-10例;
发生新发传染病的5-10例疑似病例;
中毒人数50-100人或出现死亡5-10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
医源性感染暴发并引起10例以上死亡;
药品引起100人以上群体性反应或10例以上死亡事件;
预防接种500人以上群体性反应或10例以上死亡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或10例以上死亡;
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事件;
4.4.3C级(蓝色预警)
乙类、丙类传染病流行并有5例以下死亡;
发生新发传染病的5例以下疑似病例;
中毒人数30人以下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10天内发生30人以下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医源性感染流行并引起1例以上死亡;
药品引起的30人以上群体性反应或有1例以上死亡;
预防接种引起的100人以上群体性反应或有1例死亡;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流行或1例以上死亡;
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
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事件;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5.应急处理方案
5.1一般性控制措施
5.1.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
5.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5.1.2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1.视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2.对现场伤亡情况的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价,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3.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
4.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5.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6.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5.1.3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由临时现场指挥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则指定,接受伤病员的医疗机构。
2.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3.临时现场指挥部指定的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4.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临时现场指挥部派医疗人员护送。
5.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收治伤病员的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5.1.4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按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5.1.5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5.1.6新闻宣传与信息
按上级有关指示,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5.2特殊性控制措施
根据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可分别采取以下特殊控制措施:
1.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2.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3.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4.限制大型公众聚会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5.局部区域或全区范围内停工、停课、停业。
5.3重大事件的控制措施
5.3.1流行和暴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理
1.初步调查。查看所有能找到的现患者,并逐个进行个案调查,根据流行病学史和病史、症状、体征和检验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在暴发区周围进行社会调查,查看水源、食物、蚊、蝇、鼠密度等情况,结合调查结果,初步判断可能引起暴发的因素和环节。
2.观察分析。对尚未隔离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严密观察;分析“三间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暴发的因素。
3.采取强制性措施。针对较为明确的暴发原因,报请市卫生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切断被污染的水源,禁售、禁食被污染的食物,强制大面积灭蚊、蝇、鼠等。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续发病例及时隔离诊治。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特异性保护措施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续发病例,并及时向市卫生部门通报疫情及处理情况。
4.深入调查验证假设
核实全部病例的个案调查表;
调查暴发地区的自然状况、地理环境等;
有关的实验室检测;
病例对照调查及其他补充调查。
5.总结
疫情平息无续发病例发生和病原携带者出现,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后,可以报请市卫生部门解除疫情,并通报疫区处理结果。区卫生部门及时对疫情处理工作进行总结,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对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5.3.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
1.初步调查。包括全面了解疫情,开展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确定统一诊断标准、核实诊断,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有关标本。
2.病例分析。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应用推理方法形成初步的病因假设,并对病因及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
3.根据初步假设,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作出评估和调用。同时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及时做好病人救治、转移和人群疏散工作,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险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同时,组织力量深入开展病例对照调查和有关的实验检测。
4.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实验检测、对策效果等资料,验证假设。
5.总结及后续研究。病(疫)情基本平息后,区卫生部门及时撰写疫情处理工作总结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市卫生部门。
6.经过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区卫生部门要进行后续监测,直到消除危害。同时,对需要深入研究的事件要制定计划,进行后续研究。
5.3.3重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
1.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停止导致职业中毒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排险;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中毒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6)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按照事故调查组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及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事故调查组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2.医疗救援队赶赴现场,根据情况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责令暂停导致职业中毒事故的作业;
(2)组织控制职业中毒事故现场;
(3)封存造成职业中毒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
(4)立即组织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劳动者。
3.调查组赶赴现场后要立即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1)详细调查了解中毒发生时的作业过程;
(2)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确定可能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并进行检测,做到有针对性;由于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浓度发生改变而不易采集到发生中毒时的实际浓度时,必要时为判明中毒原因,在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模拟发生中毒时的作业过程,再进行毒物检测;
(3)根据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操作过程中的空气浓度以及中毒人员的症状、体征和临床的理化检查,判定中毒原因;
(4)按卫生部制定的《急性职业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表》和《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卡》要求,收集必需的数据进行填报;
(5)撰写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并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5.3.4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
1.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2.对可疑中毒食物、中毒者呕吐物、粪便、血液、食品容器等样品进行采样并尽快送检。
3.组织进行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和《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1)对病人和进食者的调查
在组织抢救病人的同时,应向病人详细了解有关发病经过;重点观察和询问患者的症状、精神状态等;登记发病时间、可疑餐次(无可疑餐次应调查发病前72小时或之前的进餐食谱情况)的进餐时间、可疑中毒食品和食用量,并将结果登记在《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中,调查完毕后需由被调查者签字认可。
对疑难中毒事故的调查应对有关可疑食物分别进行调查,并注意调查、分析发病者与未发病者进食食物的差别。
要认真研究首发病例,并详细记录发病的症状、日期和具体时间。尽可能调查到所发生的全部病例以及与该起事件有关人员的发病情况,如果发病人数较多,可先随机选择部分人员进行调查。
选择最了解事件情况的有关人员(包括病人),详细了解有关食物的来源、加工方法、加工过程、存放条件、进食人员及食用量等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努力掌握以下信息:发病人数、可疑餐次、同餐进食人数及去向、共同进食的食品、临床表现及共同点、用药情况、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抢救和控制措施。
调查时应注意了解是否存在食物之外的其他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以排除或确定非食源性疾病。对可疑刑事中毒案件应将情况通报给公安部门。
(2)对可疑食品的加工过程进行调查
向食品加工制作场所的主管人员或企业负责人详细了解可疑食物加工制作流程,分析、标明可能存在或产生某种危害的加工操作环节及其危害发生的危险性。
对可疑食物加工制作过程进行初步检查,重点检查食品原料及其来源,加工方法是否杀灭或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加工过程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交叉污染,是否有不适当储存,以及剩余食物是否重新加热使用等内容。
了解厨师和其他参与食品加工制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以排除或发现食物被食品加工人员所携带病原污染的可能性。
根据调查情况选择并采集食品原料、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具(容器)等样品并进行检验。
4.中毒场所处理。根据不同性质的食物中毒,调查人员应指导发生中毒的单位和个人,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5.收集相关证据,必要时留取照相和录像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并按规定上报。
6.对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或有证据证明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可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
(2)封存被污染的工具及用具;
(3)责令生产经营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4)经过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者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7.造成食物中毒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2)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等;
(4)配合调查,按区卫生部门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8.诊断。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其他食物中毒有关诊断标准确认食物中毒。撰写调查报告,并按规定上报。
5.3.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
1.疫情报告。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诊断后,立即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分析诊断。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进行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隔离治疗。原则上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现就地隔离治疗,指定具备呼吸道传染病急救和隔离条件的医院,就地相对集中收治病人。进行采样检测,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
4.医学观察。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周。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
5.疫点消毒处理。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疫点(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场所等)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消毒技术》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预防控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5.3.6鼠疫应急处理
1.鼠疫的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向发病单位了解疫情的发生经过和发展情况,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封锁疫点、管理疫区等防疫措施。
2.核实诊断(确诊时限要求2天内)。个案调查包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暴露史等,结合病人淋巴液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进行核实诊断。
3.紧急疫情报告。发现重大鼠疫疫情,发病单位必须按照规定以最快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局。区卫生部门核实疫情后,立即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5.隔离治疗病人与疑似病人。
6.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疫源地、宿主、传播媒介等情况的调查,流行病学史,并追查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患鼠疫动物的接触者。
7.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5.3.7炭疽疫情应急处理
1.疫情的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了解疫情发生、发展情况,检查部分病人;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病人及现场可疑物品标本进行检验。根据流行病学暴露史和特殊的临床表现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
2.实施疫源地处理、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3.核实诊断。进一步调查病例或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和暴露史,采集病人的生物标本,根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4.隔离治疗。进行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
5.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发病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调查。
(2)根据暴发、流行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对可疑炭疽死亡的家畜进行细菌学与血清学检查。
(3)调查与患者、病畜、死畜及可能污染的畜产品和土壤等的接触者,并进行登记。
(4)根据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分析暴发流行原因、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
6.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5.3.8医院感染的应急处理
1.调查分析。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当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确定为流行或爆发感染。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治疗,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手段;隔离病人,并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进行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调查;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撰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5.3.9群体预防接种副反应和预防接种事故应急处理
1.在发现可能是接种异常反应或事故后,应进行初步调查。内容包括:
(1)接种疫苗的种类、生产单位、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疫苗来源、领苗日期、疫苗储运条件和疫苗的感官性状;
(2)接种时间和地点;
(3)接种器械的消毒和接种操作情况;
(4)接种的部位、途径、针次和剂量;
(5)接种者专业技术情况;
(6)发病时间、人数,发病者的基本情况和疫苗接种史,即往健康史;
(7)发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治情况;
(8)其他情况
2.调查结束后,填写调查表,并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3.一旦发生群体性反应时疏散病人,不宜集中处理,应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正面疏导,消除恐慌心理,稳定情绪,防止焦虑,辅以药物治疗,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偶合症,并及时报告。
5.3.10放射事故应急处理
1.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携带仪器设备赶赴事故现场,核实事故情况,估算受照剂量,判定事故类型级别,提出控制措施和救治方案,迅速进行立案调查。
2.发生人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迅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或医疗救治,对危险源采取应急性安全处理措施。
3.发生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事故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事故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
(2)对可能受放射性同位素污染或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
(3)迅速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种类、活度、污染范围和程度;
(4)在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采取彻底清除污染等处理措施。
5.3.11急性水源性疾病应急处理
1.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市卫生部门。
2.对发生污染事故危及人体健康的水源,立即停止使用。对二次供水单位,责令立即停止供水。
3.采集被污染水样,送有关监测机构进行检验,确定污染性质。
4.对发病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毒事故的发生时间、涉及的范围和中毒人群的数量、症状,填写个案调查表。及时救治病人,初步确定中毒原因。
5.对污染水源进行卫生学处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水源,采取消毒和净化处理措施。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应同时对管网采取处理措施。
6.恢复供水前,按照《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对水源水、水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三次检验,证实污染已消除后再进行供水。
6.人员培训
6.1培训目的
1.有关人员全面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依法防治、科学防治;
2.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各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诊断标准、治疗规范、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知识与病史采集技能;隔离防护基本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
3.专业人员全面掌握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4.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全面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临床实验研究人员全面掌握传染性疾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基本知识、实验室检测和研究的技术操作规范。
6.2培训对象
区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疾病预防控制及临床的实验研究人员、基层监测点责任报告人和医疗救援队成员等。
6.3培训方式
1.按时间分为应急培训和长期培训。
2.按类别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在岗培训、执业医师资格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培训等。
3.培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注重发挥学术团体和高校的作用,确保培训质量。定期组织现场模拟演练。
4.每年各级各类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医疗救援队人员不少于80学时。
6.4培训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临床医护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住院医师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等。
7.结果评估与善后处理
7.1评估
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对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通过科学评价提出处理类似事件的改进意见、建议。
7.2奖励与处罚
对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处理过程中负有失职责任的机构和人员按有关法律和规定严肃处理。
7.3抚恤与补助
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7.4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8.附则
8.1预案制定与修订
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各办(镇)和有关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8.2预案解释部门
篇10
一、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
当前,我省畜牧业生产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蛋鸡、奶业生产正在逐步回升,肉牛、肉羊养殖效益看好。预计一季度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12万吨、95万吨和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4%、8.6%和14%。
(一)生猪生产。预计一季度我省生猪存栏4495万头,出栏生猪180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1%、7.9%。生猪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生猪生产快速发展,市场供应充足。一是扶持政策推动发展。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良种体系建设和良种补贴、标准化养殖场改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生猪生产快速发展,存栏增幅较大。据对许昌县、长葛市、临颍县三个生猪生产监测县90个规模场、90个散养户2月份监测情况看,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2.04%。二是养殖效益促进发展。去年生猪生产仍然在高价位运行,据农业部确定的我省36个价格监测点的调查,去年仔猪平均价格同比增长63.9%,活猪平均价格同比增长24.7%,猪肉平均价格同比增长26.3%。全年统算出栏一头生猪可盈利300-400元,价高利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补栏的积极性。三是规模养殖带动发展。河南内乡牧原已经形成了年出栏50万头养殖规模,雏鹰集团、河南豫鸣、开封正大、新大牧业、正阳诸美等生猪生产龙头企业纷纷扩张规模,全省出栏万头以上猪场已达到25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58%。规模化养殖不仅提升了产业水平,而且也带动了散养户生产水平的提高。据对出栏50头以上的小规模户的调查,出栏率一般在150%左右,90公斤体重出栏时间在180天左右。
2、生猪价格波动明显,养殖效益下降。今年以来,活猪、猪肉价格先升后降,春节过后,价格回落明显。2月份我省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为20.54元/公斤、12.38元/公斤和20.03元/公斤,环比下降4.59%、7.20%和4.46%。据3月11日价格监测,活猪市场价已降到了12元/公斤以下,生产效益下降。以对临颍县广耀养猪场的调查为例,该场存栏1800头,母猪存栏160头。按照目前的价格,一头商品猪按100公斤计算,成本价格为10元/公斤,商品猪市场收购价格为11.5元/公斤,出栏1头商品猪盈利15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一百多元。
活猪及猪肉价格下跌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春节过后消费趋缓,而生猪出栏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出现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相对过剩。一是生产快速发展,出栏增长过快。近两年来,猪价一路走高,价高利好以及扶持政策的拉动,养殖总量增加,养殖规模扩大,形成了目前生猪出栏的相对高峰。据统计20__年我省生猪存栏达到4562万头,同比增长9.0%,能繁母猪存栏增幅达25%,据此推算月平均净增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二是消费淡季影响。春节过后消费趋缓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规律,节前集中购买消费,造成节后消费需求锐减。据对郑州市伊河路、汝河路、桐柏路3个集贸市场、20个固定猪肉零售摊位的调查,春节前平均每天销售4-5头,节后平均销售2头左右,下降一半以上。三是生猪外调减少。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减少,生猪外调数量下降,导致我省活猪价格下跌。据对我省商丘公路动物检疫检查站的调查,春节前每天外运生猪80-90车,外运生猪9000头左右,春节过后外运活猪每天只有40-50车,外运生猪4000多头,数量减少一半。
3、疫病风险依然存在,防控任务加重。我省是个畜牧业大省,也是生猪调出大省,又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畜禽饲养量大,流通量大,疫病传入传出的机率高,防控任务重、难度大,在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年以来,生猪生产疫情总体平稳,但由于受气候持续干旱的影响,圆环病毒、蓝耳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疫病有所抬头,个别地方小规模户出现了混合感染,对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4、生猪加工数量减少,头均效益上升。据对双汇集团生猪收购情况的调查了解,今年1-2月份共收购生猪1478129头,同比下降4.86%。双汇集团漯河本部今年1-2月份共收购生猪324910头,同比下降11.7%,平均收购价格12.5元/公斤,实现利润2862万元,头均利润88.1元,同比增长91%。另据对我省一个中型猪肉加工企业的调查,春节前的元月份共屠宰销售生猪24000头,环比增加5000头,增长26.32%,进入二月份,从2月2日开始生产到2月17日半个月,只屠宰销售6000头,日平均屠宰400头,下降50%。
5、农户补栏趋于理性,补栏增速放缓。虽然猪价下降幅度较大,但生猪生产仍有盈利空间,据测算,目前猪粮比价是8:1。经营管理比较好的规模场每出栏一头生猪可盈利100元左右,散养户每出栏一头生猪盈利在150元左右,农民生猪补栏由去年初的过热逐步走向理性,补栏增速明显放缓。
6、生猪优良品种供应能力增强。目前,全省有一、二级种猪场260个,年可提供种猪120多万头,增强了优良品种供应能力。另外,豫南黑猪已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和推广得到了加强。
(二)家禽生产。家禽业是我省畜牧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蛋鸡、肉鸡生产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肉鸡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月份鸡蛋平均价格为6.09元/公斤,环比下降1.76%;活鸡、西装鸡价格分别为10.43元/公斤、11.39元/公斤,环比分别下降0.37%、1.19%;商品代蛋雏鸡、肉雏鸡价格受农户补栏增加的影响,连续上涨,2月份平均价格分别为2.11元/只、2.10元/只,环比分别上涨8.88%、4.79%。
1、蛋鸡生产发展相对稳定,但养殖效益下降。虽然去年蛋鸡生产遭遇了问题蛋事件,但我省在鸡蛋产品中未检出三聚氰胺,加之中央下拨了5720万的蛋鸡标准化改造以奖代补项目,养殖场户扩规模、提水平积极性较高,应对市场的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蛋鸡生产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速度。从饲养情况看,我省去年底蛋鸡存栏3.04亿只,养殖户数38.48万户,其中规模养殖存栏500—10000只的场户5 .83万个、存栏1万只以上的5546个,蛋鸡养殖小区1069个;规模饲养量1.9亿只,规模比重达到68%。从养殖效益看,虽然当前玉米、豆粕等原料有所下降,但氨基酸、维生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工人工资、防疫成本的不断增加,蛋鸡养殖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据目前调查,全省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为2.06元/公斤,按此推算一个万只蛋鸡场,仅饲料费用每天需支出2575元左右,而鸡蛋销售收入3000元左右,加上人工防疫等其它费用支出,盈利空间有限。据对新乡市长垣县东蒲养殖有限公司调查显示,按目前饲料、蛋价核算,鸡蛋综合成本5.1~5.3元/千克,每只蛋鸡一个产蛋周期大约盈利1-3元。
2、肉鸡生产规模增长较快,养殖效益保持稳定。去年底全省存栏5万只以上肉鸡场达到268个,年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场达到1.8万个,全省肉鸡规模化比重达到96%。我省大用集团拟在周口市建设60个年出栏300万只的肉鸡养殖小区,20__年已建成使用6个,今年第一季度可建成9个,淮阳县新建肉种鸡场11个,可形成100万套的种鸡饲养能力;华英集团拟建的68个肉鸡养殖小区和出口备案场已建成27个,仅两大集团就带动该市第一季度新增肉鸡存栏1000万只以上。今年以来,肉鸡养殖效益保持稳定。据对濮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漯河市等地肉鸡养殖企业调查显示,目前肉鸡收购价格7.35元/千克,肉鸡雏价格为1.8元/只,配合料价格2510元/吨,按肉鸡出栏体重2.5千克、成活率90%、防疫费1.0元、水电人工费0.2元/只,每只肉鸡可获利1.5元左右。
(三)奶业生产。近年来我省奶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快速提升,奶业优势区域基本形成,乳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奶业生产成为我省畜牧业各产业中最富活力的产业,乳品加工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预计今年一季度奶牛存栏74万头,同比增长15.2%;牛奶产量75万吨,同比增长14.5%。当前奶业形势呈如下特点:一是乳品消费市场仍在恢复之中。三鹿事件已经过去半年,随着国家质量监管力度加大和正面宣传引导,乳品消费市场逐步回升,市场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据调查,郑州市汝河路世纪联华超市,三鹿事件前液态奶日均销售3000元左右,事件发生后最低降到不足200元,目前恢复到2350元左右,恢复79%。二是乳制品加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乳制品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加之处于销售淡季,企业成品、半成品大量积压,企业要履行收购合同,部分企业不得不持续喷粉。如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现有养殖小区43个,日收奶量150吨左右,2月份日用奶量只有60吨,其他全部喷粉,目前,该公司已喷粉1300多吨,占用资金约3200万元,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奶农养殖信心受挫。由于企业限产、减产,甚至变相拒收,造成生鲜乳相对过剩,奶款结算周期延长,影响奶农正常生产,导致养殖积极性下降。四是奶牛养殖效益下滑。据对郑州市调查,目前养殖户生鲜乳生产成本为2.05-2.15元/公斤,奶站管理成本为0.08-0.12元/公斤,养殖户每头奶牛的收益已由三鹿奶粉事件前的3500元/年,下降到不足千元,部分管理不好和没有进小区的养殖户已出现亏损,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正常生产经营,乃至奶牛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受消费者信心受挫,市场恢复缓慢,乳品加工企业资金困难,粗饲料大幅涨价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来源:文秘站 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加大,预计20__年奶业生产呈缓慢恢复之势,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四)肉牛、肉羊生产。我省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肉牛肉羊产业平稳发展,预计一季度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205万头、730万只,同比增长1.7%、4.4%;牛存栏达到895万头,同比增长2.5%;羊存栏1407万只,同比增长4.6%。
1、牛肉价格持续上升。由于受肉牛饲养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又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虽然育肥牛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但肉牛饲养尤其是繁殖母牛饲养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存栏增速平缓甚至有所下降,造成加工企业牛源不足,肉牛加工发展相对滞后,加工带动力弱。据监测显示,近年来,牛肉价格一直维持在30-32元/公斤,活牛价格在12.8-13.6元/公斤,每出栏一头育肥肉牛净利润在400-500元。如南阳市方城县古庄店乡的井楼和黎园,曾是该市养牛最多的村,年饲养量曾达到户均3头,但目前户均养牛只有0.8头。
2、肉羊养殖效益看好。今年以来,羊肉价格持续走高,2月份平均价格31.5元/公斤,同比增长0.92%。预计肉羊生产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有较快发展。据对濮阳县城关镇鲁振锋养羊场的调查,现饲养小尾寒羊30只,羔羊育肥7—8个月,平均获利235元,一只母羊年产仔获利在700元左右。另据对陕县西李村乡唐沟村养羊户朱海峰的调查,存栏羊60只,2个月龄羊羔只均售价150多元,羯羊育肥10月-12月后,肥羊售价每斤6元以上,只均收入300元左右。
二、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项畜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对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和完善防疫体系、提升生产水平及规模化水平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保障了市场供应。20__年,国家继续实施了生猪、奶牛、蛋鸡、肉牛等扶持政策,仅中央扶持资金近10亿元。一年来,我省通过监管、督导、检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1、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扩繁场建设项目。20__年中央投资21700万元,扶持我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927个;投资900万元,扶持我省建设生猪扩繁场9个。投资计划和支出预算于8月底下达,截止08年底,中央投资的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资金已到位19032.8万元,占中央计划投资的88%;生猪扩繁场资金已全部到场。
2、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20__年中央确定我省30个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1545万元,省财政又追加奖励资金5964万元,主要用于对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追加30%的奖励和省级生猪调出大 县的奖励,两级共投入资金27509万元。目前,各调出大县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正按方案要求进行。截止目前已支出资金18507.23万元,占两级投资总额的67%,其中用于猪舍改造7192.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38.86%;良种引进2175.5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1.05%;粪污处理支出2639.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4.26%;贷款贴息1072.1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5.79%;防疫费用支出1800.0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9.73%;保险费补助3043.9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6.45%;能繁母猪补贴584.1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3.16%。
3、生猪良种补贴政策。08年中央对我省18个县85万头能繁母猪实施良种补贴,补贴资金3400万元。截止08年底,受配母猪100.386万头,使用量398.444万头份,超额完成全年340万头份的计划开展任务。
4、能繁母猪保险政策。20__年,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在全省全面铺开。按照《河南省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我局多次与省保监局沟通协商,并召开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座谈会,继续由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险河南省分公司承办能繁母猪保险业务。据两家保险公司统计,截止08年底全省承保能繁母猪400多万头,理赔22万头。
5、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由于08年中央下达我省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只有19536万元,折合补贴能繁母猪325.6万头,这与我省实际存栏数差距较大(20__年我省能繁母猪补贴就达485万头)。为减少补贴过程中产生矛盾,切实把这项惠农政策落实好,我局多次与省财政、省统计协商,并向农业部、财政部作了汇报,因此,这项工作启动较晚。08年11月底下发文件,将中央补贴资金拔付各地。全省核查能繁母猪618万头,截止20__年底,已发放补贴资金52130.82万元。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我们与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组成联合核查组,对各地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于今年3月初向财政部报送了追加缺口资金的申请。
(二)奶业生产扶持政策
1、特困奶农补贴资金落实情况。国家下达我省20__万元救助资金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定了特困奶农救助方案,组织了申报、核查、公示等,并组织力量对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20__万元特困奶农救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完毕。
2、奶牛良种补贴。20__年中央下达我省补贴资金1008万元,对33.6万头能繁荷斯坦奶牛全部实施良种冻精补贴。我省去年8月份完成了冻精招标采购,全省奶牛良补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了培训,组织专家编制了《良种奶牛补贴培训手册》,已印制并免费下发到各县(市、区),科学指导良补工作开展。截止20__年底,全省67万剂的奶牛良种冻精采购任务已完成,已使用冻精32.61万剂,共配良种奶牛17.54万头,配准奶牛13.35万头。
3、奶牛直补。为扶持和稳定奶业生产,20__年我省继续实施每头奶牛补贴500元政策,对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户)由省财政补贴,存栏20-199头的奶牛养殖场(户)由省辖市财政补贴,存栏19头以下的奶牛养殖场(户)由县(市、区)财政补贴。20__年下达省级奶牛补贴资金12647万元,截止12月底,全省已落实直补资金24134.6万元。
(三)蛋鸡扶持政策。20__年,国家下达我省蛋鸡标准化改造以奖代补资金5720万元,按照农业部文件要求,我省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蛋鸡标准化改造评分标准。目前,县级验收基本完成,多数省辖市已开始复查验收,省级将于4月20日开始验收。
(四)肉牛扶持政策。为扶持肉牛产业发展,我们利用国家下达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6000万元,选定了12个肉牛生产大县。组织编写了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肉牛大县验收评分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目前,各肉牛生产大县正按方案要求积极实施。
三、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情况
统计监测工作是科学指导和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20__年以来,按照农业部统计监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会商协调,理顺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圆满完成了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最近两年来,畜牧业生产波动幅度不断加大,主要畜产品市场波动周期明显缩短,为了切实加强统计监测预警工作,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畜牧业统计监测体系,我省切实把畜牧统计监测工作作为行业管理的基础性重要工作来抓,及时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畜牧处等相关业务处室为成员的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畜牧处,具体负责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和信息。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适时召开了全省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会议。各级畜牧部门都健全完善统计监测领导和工作机制,为统计监测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理顺工作机制。针对长期以来统计不管生产,生产不了解统计,生产与统计、分析与预警相互分离和脱节的情况,我局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将统计监测职能由计财处调整到畜牧处,并固定了主管处长和统计人员专职负责统计监测工作,实现了统计监测工作和业务生产的有效对接,并认真执行各级统计员备案制,确保统计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了解决基层统计人员不固定、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及时把村级统计监测工作与村级防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岗双责,初步形成了的“省、市、县、乡、村”五级统计监测队伍。三是突出工作重点。20__年以来,我们重点对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监测。准确采集数据,认真组织了全省18个省辖市、36个价格监测点、3个生猪生产与疫病防控监测县、55个监测县的370个监测村、1110户监测户的基点调查统计工作。根据部里工作安排,今年适时启动了蛋鸡、肉鸡定点企业监测工作,并对286个监测企业信息员分两批进行了培训,保证了蛋鸡、肉鸡定点企业监测工作的正常启动和顺利开展。其次,及时汇总数据。基点监测数据多、时效性强,数据的汇总工作是统计监测的重点,我省将基点数据的上报工作列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对于数据采集上报严格时限要求,好的表扬,差的通报批评。第三,严格核查数据。对于采集的监测数据,实行抽查核查制度,除要求市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对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实地核查外,我们还聘请了畜牧、统计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审核组,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监督审核。同时通过电话询访、随机抽查等形式,对监测数据进行复核,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度,提高监测水平。复核的结果作为考核各地统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与下拨经费挂钩,连续三次核查不实的监测点,扣减监测经费。四是增加资金投入。为了提高统计监测水平,实现数据的采集、报送、分析和发 布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近年来我们以改善装备水平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把统计监测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每年省本级预算安排监测工作经费70万元,为18省辖市畜牧局统一配备专用电脑和传真机,统计监测员统一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各监点调查员配备了计算器,保证监测工作更方便、快捷。对于农业部下拨的统计监测经费,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要求,专户管理、专款使用,及时拨付各监测县,并监督监测县把村级调查员的调查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发放。五是强化能力建设。针对统计人员岗位不固定、人员变动频繁、工作随意性强等问题,我们以强化能力建设为重点,确保统计员队伍的稳定,要求各地严格选拔、加强培训、相对稳定,强化统计队伍的建设,明确提出统计工作不要求上下对口,但必须明确机构、固定专人,特别是要为统计监测人员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在职称考评、晋升提拔给予适当倾斜。我局还公布了咨询电话,建立与统计监测人员的联系制度,市、县、乡、村统计员可以直接和省局联系,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六是加强会商协调。我局统计监测职能整合后,加强了部门会商协调,先后与统计部门建立了统计会商制度,共同把握发展的态势;与农调部门建立了生产调查制度,摸清实际生产的状况;与商务部门建立市场分析制度,把握市场销售与价格的趋势;与发改财政部门建立政策协调制度,研究制订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四、开展生态环保养猪情况
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的长远之计和根本之策。生态环保养猪法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一项养猪新技术。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法,召开了现场会,并与各省辖市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1个生态环保养猪场。生猪调出大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生态环保养猪。由于领导重视和政策推动,生态环保养殖新技术在我省普遍推广和应用,截止20__年底,全省生态环保养猪场达到921个,其中529个已建成投入使用。
我省荥阳市17个养猪场投资350万元新建生态环保养猪猪舍28栋14000平方米,饲喂生猪9000头。另有14个养殖场正在实施标准化生态环保猪舍的改造。他们主要做法是: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生态环保养猪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畜牧局长亲自挂帅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推广环保养猪技术辅导组,深入一线,具体解决工程进展中的各类疑难问题,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宣传,舆论促动。以强化宣传为抓手,采取技术培训、发放光碟等宣传材料、制作环保养猪技术明白卡和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上设置专栏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生态环保养猪技术,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营造了好的氛围。三是打造样板,示范带动。在养猪集中乡镇选择有一定规模、示范带动能力强和积极性高的养猪企业,进行重点帮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建设标准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场户,对推广环保养猪新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全程跟踪,搞好服务。对新建和改造的生态环保养猪场,一方面组织技术专家,入场入户、现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资金和生猪奖补资金要向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法的场户倾斜,大力扶持生态环保养猪法场区建设。
五、问题及建议
(一)继续落实扶持政策。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要求中央和地方按6:4的比例补贴,这样对于河南这样的养殖大省,地方财政压力太大,特别是县级财政压力更大,建议减少或免去地方配套。建议扩大对标准化规模场和良种繁育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加大生猪良补力度,扩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额度。
(二)加强信贷服务、解决养殖业贷款难问题。畜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弱势产业,广大农户融资渠道少,担保难,长期以来养殖企业种猪、猪舍等不能用来作抵押的状况依然存在,农民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畜禽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资金问题已成为困扰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的“瓶颈”。建议在制定政策时能拨出专门资金,成立畜牧业发展信用担保中心,有效解决养殖场户融资难问题,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