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8 14:1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划到202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场生产总值的10%左右,逐步成为我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力争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业体系。
二、建设目标: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扩大规模,整合场内各类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营造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场“农业+文化”的文化内涵,走农旅相融、农商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
三、建设内容:
繁荣联队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
四、主要措施:
1.繁荣联队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文化下队和进社区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文化扶贫”等文化工程。
2.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完善联队文化站设施及功能,巩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全场基本形成各类文化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篇2
一、葵花加工业
以潘胖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葵花加工转化力度,通过对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培植一批技术先进、品牌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加工企业。积极发展休闲食品和食用植物油的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二、瓜果菜加工业
重点发展瓜果菜保鲜、果菜汁、果酒、果菜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招商引资、融资建厂。使农民从瓜果菜加工中获得收入在现在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三、肉类加工
依托草原兴发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肉羊、肉牛、肉猪的肉质品质,发展肉类副产品的深加工制品,提高肉类加工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
五、乳品加工业
以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优质化奶源基地。狠抓奶牛品改良,开发多层次、多样化鲜奶和乳制品的新产品。
六、饲草饲料加工业
大力开展以玉米和紫花苜蓿牧草为原料的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颗粒化复合饲料加工及青贮饲料、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加工,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龙头企业建设
以潘胖食品公司为示范,依托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八、市场建设
以晏安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建立辐射面广、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农畜产品市场网络营销。使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集中流通,形成龙头找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篇3
今天,各位领导不辞辛劳,亲临我县检查、指导矿产业发展工作,这是对矿产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及全县29万各族人民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我县矿产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矿产资源近、长期规划情况
目前,我县正在着手制订全县工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对矿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重点谋划,主要是:
发展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出发点,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铜矿、盐矿、铁矿、煤矿开采与深加工矿业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高全县矿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矿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规划目标:到年,全县实现矿产业增加值5亿元,与年相比年均增长47.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石油年产量达3万吨,铜矿石年总产量达150万吨,两铜产量达1万吨。到2015年,全县实现矿产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与年相比年增长一倍。到2020年,全县实现矿产业增加值超过15亿元,与年相比年增长50%以上。同时紧扣全县矿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公路、电力的规划和建设,尽快建成云海-民乐、小-碧安的油路化,通过5-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对内、对外布局合理的通道网络体系,满足矿产业大型、重型卡车运输的要求;根据矿业开发离不开耗能的实际,积极推进矿电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快民乐、永平、碧安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实现电力与矿业共同发展。
二、矿产业发展布局及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思路
(一)发展布局
根据县域内的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发展前景,对重点矿产作如下布局:铜资源分布在民乐、正兴、凤山、威远、永平、半坡和碧安片区,其中以民乐和正兴片区为铜资源的主要开发区;铁矿资源分布在碧安、正兴、威远、凤山、半坡、永平和民乐片区,其中以碧安和正兴片区为铁矿资源的主要开发区;盐矿资源布在威远和凤山片区,其中以威远片区为盐矿资源的主要开发区;煤矿资源布在威远和永平片区,其中以威远片区为煤矿资源的主要开发区;其他矿产按照大矿整合、小矿搞活的方针,因矿制宜,积极开放、发展、搞活。
(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思路
我县是一个非贫非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发展中经济总量较小,存在结构不合理,农业大而弱,工业小而不强,基础设施滞后等根本问题。虽然自然资源丰集,但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工业主要靠是林产业支撑,产业结构单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县委、县政府在通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在“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建设“三个三”、实施“六战略”的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新思路,并把矿产业作为继林业之后的二大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培植矿产业支柱的提出,符合实际,符合矿产资源条件,符合市委市政府加快矿业发展战略、符合国家整体矿业发展趋势,符合市场运作需求。
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划布局,以铜矿、铁矿、铅矿、锌矿、盐矿、煤矿、石灰石开发为重点,把铜、铁、铅锌资源开发放在首位。重点开发民乐铜矿、碧安矿区、正兴矿区、凤岗盐矿和文卡盐矿。积极支持、协调和配合云南铜业、罗丰公司、山水铜业、金泉公司、庄吉集团开发民乐、正兴、碧安的铜矿、铁矿等优势资源,同时整合优化升级非金属矿产。加大探矿力度,摸清资源家底;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满足矿产业开发需要。注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最终实现资源变现,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三)措施打算
一是拓宽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力度,形成支持矿业发展的合力。二是加大矿产勘查力度,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三是建立资金滚动发展机制,构筑产业发展投资高地。四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进矿业企业“走出去”战略。五是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六是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硬环境。七是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八是积极推行矿电结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联动发展。九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矿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十是实施资源节约战略,推进矿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矿产资源配置情况和整合前后的对比
(一)矿产资源配置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自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以来,全县整合矿权31个,整合矿区面积603.87平方公里,整合资金约9000万元。其中整合探矿权17个,登记区块面积596.77平方公里;整合采矿权14个,矿区面积7.1平方公里。分别配置给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云铜)、矿业资源有限公司(罗丰)、山水铜业有限公司、金泉公司、庄吉集团等开发企业。
(二)整合前后的对比
整合前,矿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上存在矿产资源“散、小、弱、乱”,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困难,非法开采、无证开采、以探代采、越权出让和转包、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二是一些矿山企业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水保、环保和森林植被保护的关系,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安全、轻环保的倾向,导致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三是一些矿山企业无证开采,乱采滥挖,随意处置矿渣和尾水,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植被破坏,另一方面,对矿区周边的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矿业经济的有序发展,而且对当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县矿业对外开放的环境。自从规范和整顿以来,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散、小、弱、乱”现象得到彻底改变,无证勘查、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圈占矿山等“六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县矿业勘查、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通过强有力的资源整合,民乐矿区、正兴矿区、碧安矿区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具备了规模化勘查和开发的条件。
(三)矿权整合上的问题
一是希望在进行矿权整合前能对所涉及区块的矿权设置、开发现状等情况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加强上下衔接,在坚决支持市委政府对矿产业进行整合开发的前提下,使县一级能对市委政府作出矿权整合决定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以免造成工作脱节。二是矿权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较具体的工作大部分在县级,能否结合整合的实际情况加大处理善后资金的配套力度,使相关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保证开发进度。三是零星的矿点配置权是否能给予适当下放,便于激活小矿点开发。总之,希望今后在继续加大依法整合力度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上下信息沟通,以便于工作衔接,为企业做好服务。
四、矿产资源储量情况及各矿山企业与勘查单位合作勘查情况
(一)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情况
地处“三江”成矿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较广。目前,全县已发现20余种矿种,矿产地达30多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岩盐、石膏、硫磺、花岗岩、高岭土、石灰石等,其中岩盐储量达30多亿吨(居云南省第二位),凹凸棒石粘土矿5000万吨,天然气3亿立方米;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和石油,其中煤储量1000多万吨,石油储量41万吨,是云南省第一个生产石油的矿产地;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金、银、铅、锌等,其中铜矿经投资企业风险勘探,初步探明民乐宋家坡铜金属储量5.7万吨,坝卡河矿区铜金属储量3.5万吨,凤山登海山铜金属储量0.4万吨,威远镇训岗铜金属储量4.48万吨,铁矿碧安迁德铁矿地质储量为386万吨,威远镇坝朗铁储量27万吨;其他矿产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
(二)年各矿山企业与勘查单位合作勘查计划
1、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云铜)。与云南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和云南省有色地质楚勘院合作,勘探主要以钻探为主,年公司计划投入勘探经费1.5亿元,在完成宋家坡勘探工作,预计探获5-10万吨铜金属储量的基础上,同时实施探矿工作。探矿将持续至年,预计探获80-100万吨金属储量。
2、矿业资源有限公司(罗丰)。主要以钻探和坑探为主,年公司计划投入勘探经费550万元,预计探获5-10万吨铜金属储量。
3、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勘探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承担,在年完成物化探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探矿力度。年计划投入勘探经费500万元,近期计划下钻13个孔,证实和控制矿带走向,为下一步加大探矿密度作准备。
4、金泉矿业有限公司。公司在进行矿山开拓同时,加大探矿力度,年计划投入勘探经费480万元。
5、庄吉集团。主要以坑探为主,年公司计划投入勘探经费3000万元,预计探获5万吨铜金属储量。
6、盛镪矿业有限公司。主要以洞探为主,年公司计划投入勘探和建设经费1600万元,预计探获5-7万吨铜金属储量。
7、嘉特裕矿业有限公司。聘请勘探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年计划投入勘探和建设经费2200万元,勘探主要以坑探为主,预计探获2.5-3万吨铜金属储量。
五、年生产经营情况及年生产经营计划
(一)年生产经营情况
全年金属矿产开发实际完成总投资12906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探矿投入5415.5万元、建设投入7490.5万元;生产"两铜"2611.3吨(其中电积铜2476.3吨,精矿含铜135吨),比上年增长47%、铁合金3236.5吨、铁矿石12000吨;总产值19174万元,比上年增长83%;销售收入达18516万元,比上年增长59%;利税总额4569万元,比上年增长72%;上交税金总额.4万元,比上年增长78%。
(二)年生产经营计划
计划完成金属矿业开发总投资2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0%;生产“两铜”3600吨(其中电积铜2800吨,精矿含铜800吨),比上年增长38%左右,生产铁矿石25000吨;计划实现矿业总产值2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左右;实现税金总额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左右。
六、已批准的矿山勘探和开发项目落实情况
目前,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云铜集团)已建成年产3000吨电积铜厂一座、日处理矿石1000吨的浮选厂一座,累计投资11149万元;矿业资源有限公司(罗丰集团)已整合改造年产500吨电积铜厂一座、日处理矿石150吨的浮选厂一座,累计投资7799.41万元;山水铜业已完成碧安昔本铜矿的踏勘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物、化探工作,年内将完成探矿工作,进入建厂筹备阶段;金泉公司完成思普铁厂整合之后,已进入开展探矿和建厂的前期工作;庄吉集团已进入正兴和民乐开展探矿工作,计划投资2800万余元,力争今年建厂成500—1000的选厂一座并投入试生产;盛镪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凤山登海山铜矿)已建成年产600吨电积铜的选厂一座并投产,正着手筹建日处理200吨浮选厂一座;昆明嘉特裕分公司(威远训岗铜矿)正开展二期探矿工作及1000吨电积铜厂建厂前期准备工作;巨鑫矿业有限公司(威远新平铜矿)已建成年生产600吨电积铜厂一座,处于调试阶段;其他矿业企业正全面开展探矿工作,整体工作开展较为顺利。
七、急需市委、市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矿区道路的建设。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多方协调,争取云海至民乐、永平至碧安公路在今年雨季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加快民乐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尽快启动永平、正兴、碧安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希望市委、市政府出面协调、高位推动,以保证矿产业后续发展的需要。
(三)巨鑫矿业(新平铜矿)和小勐主铜矿的采矿证办理问题,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帮助协调尽快办理到位。
(四)工作经费不足,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八、扶持服务矿山企业情况及矿山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我县高度重视矿产业的发展,为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设立了专门的协调服务办公室,由县人民政府由分管副县长兼主任,并从县乡各部门抽取精干的工作人员;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明确了一名副职分管具体抓矿产业开发工作。工作中,在县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主动协调,优化服务,针对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地进行协调解决:国土部门按照整顿规范的要求加强了对矿业权的管理及执法监督;林业部门及时为企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加强了林政资源管理;水务、环保、安监、公安部门及时为企业办理水保、环保、安全生产、民爆用品等方面的手续,并在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强化监管;计划、工商、税务部门及时为企业办理立项、登记注册和各种优惠政策;交通、电力等其他相关部门也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履行好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作为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矿业协调办负担着协调、服务企业的责任,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建立起与企业经常性的联系机制,强化督察,跟踪服务,在矿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设立了办公室,有专人长期驻扎在现场,根据过程中的工作及时做好协调服务,有力促进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展,切实为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投资平台。
矿山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矿山企业的安全、环保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少部分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依法依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篇4
全县建筑业第三产业动员会以来,我镇通过抓观念、抓关键、抓行动等三项举措,坚持以创新的发展理念,科学的发展定位和崭新的发展思路,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三产强镇”的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动员会精神,具体措施如下:
一、领导重视转观念,全面学习会议精神
及时召开全体班子会,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回归的相关文件,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产提升,二产转型、三产突破”总体要求,及时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确立了我镇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生态休闲农业、建筑业三大产业。
二、具体措施抓关键
(一)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具体推进各项工作
(二)召开了由相关村支两委负责人、在外商贸流通、建筑业成功人士、国地税、工商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我镇发展商贸流通业、生态休闲农业、建筑房业进行讨论,分析我镇面临的机遇挑战,捋顺发展思路。
(三)出台崔家桥镇商贸流通业和建筑业扶持奖励办法,筑巢引凤,在“引进来”上下功夫,吸引外来投资
(四)积极主动做工作,务求实效,在“走出去”上做文章。我镇镇长亲自赴北京、天津、 郑州与客商洽谈,下一步将有 家商贸流通及建筑业企业来我镇考察。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与去年同期相比我镇商贸流通业和建筑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其在扩大消费、增加税收、调整结构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建筑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比去年同比增长1倍以上,商贸流通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有较快增长。
三、商贸流通及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流通业结构尚不合理。当前,我镇商贸流通主要依赖于零售餐饮业等传统产业的局面仍没有改变,而且这些传统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扶持,商贸流通领域中连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的发展速度不快,难于起到示范作用。
(二) 第三产企业发展水平不高,规模小,档次低,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人员不足,服务工作跟不上。
(三)由于历史原因,建筑企业回归需要加强与在外人士沟通联络;同时由于现有建筑企业资质升级较难,影响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下一步打算抓行动
(一) 利用网络、信件积极宣传我镇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做到镇村干部想明白,对企业说明白,企业熟悉政策做明白。
篇5
一、基本思路
年初,我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根据县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的指导思想,依据本乡实际,切实理出了一条以“蔬菜产业兴乡,科技推广先行的思路,认真加强对蔬菜产业化的引导,依托本乡“四季春蔬菜、花卉批发市场”,紧紧抓住“大棚春提前秋延后”高效种植的牛鼻子,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并调动一切科技信息力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全乡“三线十基地”全面开发,为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开好局。
二、围绕目标,完成各项指标
党委、政府凭借发达的交通优势,充足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及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干部作风,变指导为引导。特别是突出抓好示范村典型(典型模式、典型效益)强化扩大温棚保护地栽培,舍得人力、财力、物力,基本完成了年初目标:
(1)、蔬菜面积---发展到1.1万亩,效益2800万元
(2)、蔬菜单项人均收入----550元
(3)、*等6个蔬菜专业村人均收入----1200元以上
(4)、温室大棚、小弓棚面积5500亩,占蔬菜面积50%以上
(5)、蔬菜种植收入万元以上的户,450户以上,4000元以上的户,2000户以上。
(6)、蔬菜科技户1500户以上,培训蔬菜科技人才600名
(7)、实现蔬菜基地10个(*、崔老家、蒯庄、贾烟墩、*、高庄、李汉楼、田庄、袁村寺、张庄)
(8)、推广先进生产模式15个
(9)、引进新品种69个
(10)、先进技术普及率90%
(11)、优良品种覆盖率100%
三、“三线十基地”蔬菜高效开发
乡党委、政府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三线十基地”建设,沿G310国道、203省道、虞贾路,黄金十字架,重点抓基地建设产业化。目的是较快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商品化格局,突出形成了十大种植模公文写作式:
(1)、以*村为中心的1500亩温室大棚无公害“番茄---夏玉米----香菜(芹菜、大白菜)”
(2)、以崔老家为中心的1200亩无公害“春包菜(番茄)---秋黄瓜”模式
(3)、以袁老家为中心的3500亩优质“黑皮西瓜、八里香甜瓜----大白菜”模式
(4)、以田庄为中心的高架山药、大祘模式
(5)、以*为中心的“大葱---花菜”模式
(6)、以高庄为中心的的“辣椒----花菜”模式
(7)、以李汉楼为中心的山樱椒模式
(8)、以贾烟墩为中心的“啤酒大麦套甜玉米-----大白菜”模式
(9)、以张庄为中心的的“早花菜---大白菜”模式
(10)、以蒯庄为中心的“春弓棚番茄----秋黄瓜、(辣椒)”模式
以上模式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拉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显著地增加了我乡菜农今年的经济收入。
四、“四季春蔬菜、花卉大市场”建设
1、围绕领导决策搞好科学规划,舍得人力、物力投入。加大四季春蔬菜、花卉大市场三期工程建设,在原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资金350万,硬化二条街道,建造3排门面楼,新开发50亩的停车货场,使大市场的日蔬菜吞吐量达300吨以上。
2、实施“市场推动”战略,促进基地发展。通过市场引导,种植品种和结构有了较大幅度的转化,形成了具有较高外向市场份额的大白菜、黄瓜、香菜、辣椒、包菜、芹菜、花菜等“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结构,拓宽了销售渠道,使我乡的蔬菜走出家门,销向全国,面向国外。
五、典型经济效益:
1、*村是我乡的蔬菜专业村,人口1134人,土地917亩,人均0.8亩地,97年刚刚解决温饱。近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温棚发展到480架,人均蔬菜单项收入达2000元,占人均收入的75%以上,
2、*乡的秋黄瓜近年已主导了商丘大市场及周边县市场,但在秋涝之年是如何获得丰收的?外界很少知道,实际上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入秋以来,阴雨绵绵50多天,多种庄稼地都形成内渍外淹,不同成度的绝产减产,一般常规管理的黄瓜很难忍耐50天的低温、阴雨,减产9成或绝产,但崔老家村的几百亩秋黄瓜却另一番青枝绿叶、硕果累累的景象。原因是在乡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前期重化控、中期重保瓜、盛瓜期重根外喷肥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大灾之年大丰收”的局面。亩效益3000元以上;崔福明等科技意识强的户,亩产5000元以上。
3、崔老家村卞庄组菜农张益常,投资3500元建温棚一座,占地面积0.42亩,采取五种五收种植模式“冬蕃茄、套种西瓜、辣椒、丝瓜、豆角”,当季收入9600元,冬接丝瓜茬种茄子1100棵,收入11000元。
4、*村*组菜农代氷建四口人,六亩地,其中四亩蔬菜,建两座温室,修复1.6亩大棚,采取规模种植(全部蕃茄),“抢早抓巧,精细管理”,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5、*村高建华5口人,5亩大棚蔬菜、采取“春番茄----夏玉米----套香菜”模式。上半年番茄收入16000元(良种+良法)
6、*4口人,3亩大棚蔬菜,采取“春番茄---夏白菜----秋香菜”模式。春茬番茄实行三层覆盖栽培,收入12500元。
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支柱产业高效益
以乡科技站、农技站为依托,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新品种69个,经过试种示范,推广稳定了45个有价值的品种,如大白菜种:日本夏阳、南韩四季王、青杂三号等;番茄种:金棚一号,以色列148号等;辣椒:洛椒98A,湘研16、砀椒1号等
西瓜种:黑金刚2号、黑宝等;
甘兰种:金春早8398等;
黄瓜种:津优1号、津春2号等;
芫妥种:泰国耐热芫妥、昌龟杂交芫妥等;
豆角种:天子三尺绿、春条901等;
推广的新技术35项:
(1)、温室大棚多层覆盖技术;
(2)、中、晚熟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3)、西瓜嫁接抗重茬技术;⑷、西瓜近地面薄膜覆盖栽培技术;⑸、黄瓜“浸瓜保瓜技术”;⑹、无公害生物农药应用技术;⑺、配方平衡施肥技术;(8)、几种瓜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等;(9)、吡效隆高效座瓜技术(10)、农药混配防病治虫新技术等。这些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给我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
篇6
一、今年秋粮生产情况
为了解今年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情况,县农业局于6月23—25日组织科技人员对我县10个乡镇区秋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今年县秋作物总面积为100万亩,其中秋粮60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减幅4.7%;在种植的秋粮中,玉米40万亩,比上年减少4.5万亩,减幅5.3%;大豆和红薯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种植的经济物中,棉花8.0万亩,比上年减少8.3%;花生10万亩,比上年增加4.3%;蔬菜和瓜类20万亩,比上年增加10.4%。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是:粮食作物面积略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具体分析:在秋粮内部,玉米面积略减,大豆、红薯略增;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棉花因费工费时投入大,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多,加上今年价格回落面积减少。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红薯、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二是种植粮食作物省工省时,农民能外出打工多。三是畜牧业的发展,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稳定。因近两年花生增产,价格上涨,而且国家实施了粮油陪增计划,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面积增加。蔬菜和瓜类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连年持续走高,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二、秋粮主导品种推广情况
根据种子管理站部门掌握的品种销售情况,种植面积较多的品种名称及面积分别是:郑单958种植面积20万亩,蠡玉16种植面积4万亩,先玉335种植面积4万亩。其它品种占12万亩。
三、秋粮生产与管理情况
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造成秋作物播种较常年略偏晚,加上近期病虫危害和高温干旱等诸多因素,对秋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关于“三夏”生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保证了“三夏”生产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秋作物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夺取秋季丰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降雨持续偏少,致使部分秋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县干旱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杞县引导群众及时进行了中耕、追肥、化学除草、浇水以及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切实抓好以抗旱为重点的秋粮田间管理工作,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收获进度慢,杞县农民抓住时机,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浇水一块,人停机不停。截止目前,已累计中耕85.3万亩(次)、追肥55.1万亩(次),化学除草40.4万亩(次),浇水130.0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0.5万亩(次)。现在秋粮大田整体长势较好。
(一)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县农业局充分利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把农业技术人员分成5个技术服务小组,分乡包村,解决农民在秋粮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抓好抗旱播种,及时查苗补种。秋作物播种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秋作物缺苗断垄现象,我们及时宣传、组织群众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抓好秋苗补种工作。
2、适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今年秋作物出苗后,我局分片包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调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民及时进行了催芽补种。对缺苗20%以下的地块,玉米在4—5叶定苗时,去弱留壮,剔稠补稀,就近留双株补缺;大豆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结合定苗,对缺苗断垄地块进行带土移栽补缺;红薯用原始预备苗浇水移栽等应变措施,确保种植密度。
3、全面中耕,铲除田间杂草。我县秋作物大部分为铁茬播种,苗齐后普遍中耕了一遍,能有效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持土壤墒情、铲除田间杂草、培育壮苗。
4、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在防治玉米各种病虫害的措施中,重点做好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由于上两年大蒜茬玉米大面积发生粗缩病,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为做到未雨绸缪,县农业局及时召集植保、农技、种子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0多人,召开了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宣传共识,形成了县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意见,印发3万余份进行宣传。又在县电视台作了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讲座,要求农民选好种子和错期播种并密切注意灰飞虱迁灰规律和及时防治。
5、科学追肥,促进增产。我局今年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玉米施肥要分次科学施肥,严禁施肥“一炮轰”。在施好种肥和苗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适时、适量、合理追施肥料。大豆在定苗后,结合中耕,亩追施10—15公斤磷铵,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红薯苗期结合中耕,亩施磷铵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团棵期亩追尿素8—10公斤。花生在始花前,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提倡肥料深施,严禁在对作物施肥时进行丢施或撒施。
四、积极推广四大技术措施
1、配方施肥技术
不同作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肥特性,并且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肥量及养分配比都有不同。因此掌握土壤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土壤营养供应量,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少或过多造成的养分失衡均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今年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化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万亩示范方进行重点取土化验,共化验土样余份,根据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全县配方施肥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以上。
2、化除化控技术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的作用。化控能防止作物旺长,促使秋作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减少养分过分消耗。目前,全县大部分秋作物都进行了化除化控,化除化控面积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
3、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亩。改变了过去农民稀植大穗的种植习惯,密度增加了,据调查今年玉米种植密度比去年增加550棵以上。“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二是改套种为平播,铁茬直播,并适当延迟收获。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四是改人工种植为 机械化作业。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减少人工播种、收割面积,逐步扩大机耕、机种、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作业比例。
五、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好秋粮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确保抓出成效。为此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夺取秋粮丰收任务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田间地块。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为秋粮丰产丰收作贡献。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大力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加强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抗灾夺丰收搞好服务。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农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手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确保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
六、问题与建议
1、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秋粮作物管理粗放,如玉米、大豆不进行人工间苗;玉米施肥不科学,撒施肥料比重过大,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个别农户病虫防治不及时等。
2、乡级农技人员匮乏,县级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秋粮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较低。个别农民对玉米品种稀植密种,密植稀种,造成减产或产量不高。
篇7
美国:注重包装与环保
美国一直注意包装与环境保护问题,一些州政府采用法律措施强制回收包装废弃物,掀起“保护美国的美丽”的生态保护运动。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包装与环境保护总政策:包装材料的减量、回收、再利用和焚烧。美国包装工业的发展方案有两种:按15%减少原材料和包装制品中至少25%可回收利用,这两种方案都得到包装行业的认可。
不少专家认为减少原料用量是发展的主流。美国尚未立法,但至今已有37个州分别立法并各自确定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定额。根据美国环保局每年各种材料的回收情况,凡回收达50%以上的容器可免除预收费以鼓励所有生产者,保证他们的产品至少有一半可回收利用。目前美国每年度纸盒回收量高达4000万吨,回收的包装旧纸盒经化学处理后可重复使用。
德国:成立专门组织回收废弃物
德国颁布《垃圾法》,其目的在于避免和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率。环境部于1991年6月颁布《包装法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规定由生产者和包装货物的厂商承担包装废弃物收集分选和处理费用的法规。
削减使用包装材料和减少原材料消耗,规定运输包装必须100%回收,展示包装和消费后包装要由DSD(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公司回收,要求国营商成立专门公司经营这项业务。
1990年95家包装工业、消费、零售行业成立DSD组织,目前已拥有1.6万家成员公司,整个德国已形成废弃包装物处理系统。DSD成员向DSD支付费用,同时取得“绿点”包装回收标志的权利,支付的费用根据包装材料的类型和重量决定。非DSD成员所花费用更高。
日本:让污染者付款
日本政府1992年起草《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该法强调须生产可回收的包装产品和有选择地收集可回收的包装废弃物。
为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日本政府效仿欧洲以“污染者付款”原则为基础提出: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市政府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再处理。
加拿大:设置“蓝色的箱子”
包装废弃物再利用的项目中,“蓝色的箱子”活动在加拿大具有特色,它是安大略省的一个市首先提出来的。居民把收集来的马口铁罐、玻璃瓶、报纸、铝罐、塑料等分门别类放入蓝色塑料箱内或塑料袋内,1000万人将46万吨包装废弃物收集、分类,平均每位居民收集46公斤废弃物,目前“蓝色的箱子”活动席卷加拿大。
专家们认为,安大略省开创的“蓝色的箱子”活动将地方政府、包装行业、省政府的利益结合起来,便于加拿大取得更大的成功。
奥地利:使用再循环组织商标
篇8
乐山、眉山两地市场为主,四川其它地区及省外市场为辅
二、调研内容及任务
(一)调研专业
拟新开设专业或调整专业及2010年拟招生专业。
(二)调研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专业核心能力技能要求、行业标准及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2、就业定位:就业领域、就业方向、就业岗位。
3、开办条件:师资,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情况。
4、在办专业就业学生质量问卷、就业状况调查。
5、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相关人才需求(量)情况;学生家长需求情况。
(三)任务
1、完成教育教学质量、就业状况、专业市场需要问卷调查。
2、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形成本系(部)“*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该报告应包含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背景、市场需求情况分析、学生家长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及学院专业建设现状及支持条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今后本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调研结论等。
3、制作PPT进行专题汇报。
4、根据专业调研的情况提出新申报专业方案和2010年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或修改专业导航。
三、时间安排
2009年11-12月开展市场调研、进行专业调研分析。
2009年1--2月底形成调研报告、制作PPT。
2009年3月作专业建设汇报。
2009年4月拟定新专业申报材料初稿、按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及编制模板要求形成2010年拟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修改、专业主任审核修改、(系部)主任审定并签署意见后上报教务处审批。
四、调研方式:社会、行业企业、医院考察、座谈、问卷
五、调研牵头部门
(一)牵头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二)协助部门:学生处
六、调研承办单位:各系部
七、说明
(一)以专业(群)书写调研报告,收集、整理、统计问卷调查情况,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或申报新专业资料,制作专业建设PPT汇报资料。
(二)以上资料准备齐全报送教务处备案后,才能给予经费报销。
(三)2010年3月全院随机抽查PPT专业调研及建设汇报
篇9
产业用纺织品是区别于服装、家用纺织品,经专门设计、具有工程结构特点,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是现代纺织工业的代表性行业,也是衡量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作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3]。
“十一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速超过16%,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提高了6.4个百分点。但产业用纺织品总体发展质量不高,高技术含量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市场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开拓[4]。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1]。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作为纺织类高等院校,应该顺势而为,借助十二五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东风,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深入发掘课程内涵,精心探索教学模式,形成全新的、优秀的精品级课程。
1 课程背景及现状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类专业的普设课程,在国内各大纺织类院校中均有设置,并且都经历了诸多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目前在有些院校,此课程已经建设为校级乃至省级的精品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教案生动,教学效果佳。
在此课程授课的近10年时间中,学科组也数次根据行业的发展及学科的要求,进行过课程的微调。目前此课程在整个专业课体系中地位稳固、深得学生的喜爱,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课程为32学时的纯理论授课,对学生来说略显单一和枯燥;
(2)使用的教材为从十五开始建设的教材,内容经典丰富但相对于产业用纺织品的日新月异发展,略显陈旧;
(3)学生只能从课堂上的一些静态图片了解目前产业用纺织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够贴近产业实际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索在教学中引入自学和实践环节,以期通过学生自学最新科技文章,并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从而使得课堂内容紧跟前沿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内容;通过到实验室和行业现场参观考察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突出体现出产业用纺织品为产业所用的理念和目标。
2 教材改革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教材有“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规划期间的教材,这三版教材相互承接、不断发展,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经典性和前沿性。在本教改项目中,我们拟将这三版教材都作为基础素材,提取其中的经典知识点和代表性的论点,自编一本更为简易的教材,作为本项目教-自-实一体化中教学环节的主要授课内容,使得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于整个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掌握,为后续的自学和实践环节打好基础。
3 课时分配改革
在目前大纲规定的32课时中,合理划分教-自-实三个环节的课时分配,对于充分实现本项目的方案安排,具有重要的作用。考虑此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并不多且难度较低,因此本方案认为教学环节约安排12课时,让学生了解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和难点、重点,为后面的自学、实践环节打基础。而自学环节是学生自主到数据库搜索最新科技文章,追踪行业发展前沿,体现了本教改项目的核心思想,故安排16课时。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分配4课时。
4 自学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产业用纺织品的具体分类,我国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用途来说的16大类,将学生分为16个组,每组学生在自己分到的这类产业用纺织品范围内,到图书馆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整理为发言资料,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汇报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一组同学汇报结束后,教师负责组织讨论,要求其他各组须提出一个与其汇报相关的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汇报组的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出分数(90分满分),而对提出问题的小组则根据所提问题的质量给出问题分(10分满分),计入提出问题的小组总分。
5 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使得学生对于产业用纺织品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需满足的性能要求和设计思想。4个课时的实践环节,将安排学生到产业用纺织品实验室、高性能材料实验室等,进行参观和操作。
篇10
一、会议主题
以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和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主线,围绕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本台账”建立、民生工程、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听取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等,客观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意见建议,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再上新台阶。
二、时间安排及方式
1、时间:2013年3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方式:采取分村集中的方式,由村支部书记主汇报。
3、村参加人员:村三委成员、社干部、党员、部分社员代表。
4、乡参加人员: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驻村干部。
三、工作汇报的主要内容
1、2013年村总体发展思路、工作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村上确定的2013年主要经济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等。
3、四项专项考核工作。主要包括四项专项考核工作开展情况,有无创新工作方法,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4、新农村建设情况。主要包括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退耕还林等工作推进情况。
5、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便民服务站运行、“双代”服务开展;五保低保工作、殡葬工作开展情况;计划生育工作;为老百姓办实事等情况。
6、“三本台账”建立及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台账信息收集、处理以及取得的成效等情况,是否有典型经验做法。
7、村级债务清理情况。主要包括历年村级债务清理、申报及化解情况。
8、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情况。主要包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及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属于本村的并被纳入乡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的稳控及处置情况;安全生产宣传、排查等情况。
9、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主要包括村级班子建设、干部分工、党员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培养、村坐班制度执行情况、村监委会工作开展情况、“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成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