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5 12:3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察院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检察院汇报材料

篇1

*院每年的举报案件线索在20条左右,举报线索中有一些是本院曾经多次查否的案件,案源严重不足,以住的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大的初查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举报人为了能够引起办案机关的重视,对所举报事件进行片面夸大,更有的为了泄私愤,甚至编造事实,这些在反贪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认真分析案件线索,理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线索易于突破,哪些线索隐藏着更大的问题,是查办案件的关键。对于得到的每条案件线索,我们都认真进行线索分析,召开分析会,对线索举报的事实的可能性进行判断,确定初查的重点。一是对被举报人的工作环境、社会关系、家庭条件进行分析,看被举报人是否具有犯罪的条件,是否具有犯罪的动机,是否具有犯罪的迹象。二是对举报实事的可能性和真实程度进行分析,从被举报人的单位的经济情况,财务管理制度,被举报人拥有的管理权力分析是否有举报事实产生的可能。三是从被举报人所在的单位的性质,是否具有较大的执法权利和较大财经行为、复杂的管理责任和大型的建设项目去分析贪贿行为的可能性。通过过认真开展线索分析评估,有效的确立了初查的重点,在全面初查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对一些重大线索进行重点调查。通过认真分析案件线索,有力的促进了案件线索的成案率,今年上半年我院共得到案件线索6条,立案4件,成案率为66%,与去年同期成案率16%相比,增长了50个百分点,扭转了我院案源少,成案率低,完成上级院确定的目标情况不好的不利局面。

二、领导靠前指挥,全力排除办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

在反贪案件查办过程中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些压力常常是反贪干警们顶不住的,各类干扰是导致案件流产的重要因素。能不能有效排除干扰,关键看领导,领导靠前指挥,做反贪干警的坚强后盾,干警们才能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才能不断加大查案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办案的效率。在反贪工作中,我们坚持领导靠前指挥,亲临办案一线,具有丰富反贪工作经验的检察长张玉明同志亲自挂帅指挥,同反贪干警一起研究案情,谋划查办思路,解决办案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当办案过程中遇到阻力时,院领导始终站在最前头。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院党组紧密团结,上下形成铁板一块,使各类办案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无处插针,保证金了案件侦查的顺利进行,有效的提高了案件成案率。在加强对反贪工作的领导,有效排除各类干扰上,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争取县委的理解与支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的会出现新的问题,职务犯罪也会出现新的动向,对新问题引发的新的职务犯罪的查办中有时会冲击到全局工作,如果简单的就案办案,缺少大局意识,很可能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有些机械的执法活动得不到地方党委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各级党委对反腐败的立场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只是在有些时候在查办职务犯罪上缺少沟通,才会产生误解,无形中增加了办案过程中的压力。在查办职务犯罪上我们能够坚持服从县委的领导,将反贪工作与县委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张玉明检察长经常与县委领导沟通意见,灵活的处理全县发展大局与查办职务犯罪的关系,得到了县委的理解与支持。在全县经济条件极差的前提下,县委县政府对检察院给予了极大财力物力支持,反贪办案设施,办案经费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二是全力顶住各类说情探风。在反贪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所谓嫌疑人亲戚朋友的熟人,这些人总想通过各种关系探听案件的进展情况,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犯罪证据转移、销毁,嫌疑人与相关人翻供、串供,一个本来能够成案的线索最后查不实,立不住。院领导带头强化办案纪律,在遇到各类说情探风时主动回避,在办案期间安排办案干警统一吃住,尽量少与外界联系,有力的做好了案件的保密工作,从院党组成员到一般干警,全部做到案件查办过程中不打听,非主管领导不过问,嫌疑人的亲朋故交的来访全回绝,有力的保证了办案过程中上下一心,思想统一。三是亲临一线指挥协调。在本年度所办的四件案件中,每当案件遇到困难的时候,检察长和主管检察长都亲自出面协调,认真组织处理好办案的各个环节,处理决定一些办案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保证了干警在办案中方向明确,方法得当,办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由于领导靠前指挥,认真谋划办案,全力排除办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反贪干警精神振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保证了案件查得实,立得住,诉得出、判得了。

三、周密安排调查环节,全力保证案件的查办效果

查办贪贿案件,处理好各办案环节的关系,是保证案件查办效果的重要因素。办案环节的处理也是一门艺术,处理得好,常常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办案环节的处理上,我们坚持多管齐下、松紧有度、由外向内的原则,保证了办案过程中环环相扣。一是调查做到隐秘。在对一条线索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从秘密入手,先掌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与举报情节相关的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对被调查人贪贿行为可能发生的领域、环节进行全面的把握,在被调查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将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吃透。二是介入初查表现出目标模糊。职务犯罪嫌疑人大多都有着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如果过早的打草惊蛇,嫌疑人就会转移目标,销毁证据,订立攻守同盟,很可能导致查不透、落不实。所以在办案过程中,我们开始介入初查时都不明确调查目标,让被调查人以为所查的案件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放松警惕。三是正面调查要趁热打铁。案件能不能成,能不能立得住,关键在于办案效率,当掌握了被调人的一些可能贪贿行为后,正面调查要趁热打铁,与被调查人进行正面接触要做到短兵相接,单刀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击垮,坚持连续作战,防止了因办案效率不高,战线拉得太长至使案件横生枝节,干预和影响办案质量和效果等问题的出现。大多贪贿犯罪嫌疑人都有着较高的智商,与这些人交锋是智力与心理的较量,要做到步步为营,设计好询问的各个环节,丝丝入扣,切断嫌疑人的退路。四是跟进措施调要紧。当掌握了嫌疑人犯罪的相关证据之后,我们紧跟着就做好跟进调查,使搜查、扣押及时规范,办案的辅助措施和手段跟得上,将证据做实,有力保证案件不反弹。通过认真处理好查办案件各个环节的关系,较好的保证了案件的侦查效果。四、强化安全措施,全力保障案件查办质量

篇2

去年12月以来,在新任检察长张玉明的带领下,我们全力克服各种困难,在侦查思路上不断进行新的调整,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立反贪案件4件4人,全部提起公诉,完成了省院确定的全年的反贪提起公诉基准数任务,提起公诉的反贪案件审判机关已经全部做了有罪判决,打破了*院几年来反贪工作开展不够理想的工作局面,创下了*院反贪工作的新纪录。

一、领导靠前指挥,全力排除办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

在反贪案件查办过程中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些压力常常是反贪干警们顶不住的,各类干扰是导致案件流产的重要因素。能不能有效排除干扰,关键看领导,领导靠前指挥,做反贪干警的坚强后盾,干警们才能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才能不断加大查案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办案的效率。在反贪工作中,我们坚持领导靠前指挥,亲临办案一线,具有丰富反贪工作经验的检察长张玉明同志亲自挂帅指挥,同反贪干警一起研究案情,谋划查办思路,解决办案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当办案过程中遇到阻力时,院领导始终站在最前头。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院党组紧密团结,上下形成铁板一块,使各类办案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无处插针,保证金了案件侦查的顺利进行,有效的提高了案件成案率。在加强对反贪工作的领导,有效排除各类干扰上,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争取县委的理解与支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的会出现新的问题,职务犯罪也会出现新的动向,对新问题引发的新的职务犯罪的查办中有时会冲击到全局工作,如果简单的就案办案,缺少大局意识,很可能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有些机械的执法活动得不到地方党委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各级党委对反腐败的立场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只是在有些时候在查办职务犯罪上缺少沟通,才会产生误解,无形中增加了办案过程中的压力。在查办职务犯罪上我们能够坚持服从县委的领导,将反贪工作与县委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张玉明检察长经常与县委领导沟通意见,灵活的处理全县发展大局与查办职务犯罪的关系,得到了县委的理解与支持。在全县经济条件极差的前提下,县委县政府对检察院给予了极大财力物力支持,反贪办案设施,办案经费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二是全力顶住各类说情探风。在反贪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所谓嫌疑人亲戚朋友的熟人,这些人总想通过各种关系探听案件的进展情况,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犯罪证据转移、销毁,嫌疑人与相关人翻供、串供,一个本来能够成案的线索最后查不实,立不住。院领导带头强化办案纪律,在遇到各类说情探风时主动回避,在办案期间安排办案干警统一吃住,尽量少与外界联系,有力的做好了案件的保密工作,从院党组成员到一般干警,全部做到案件查办过程中不打听,非主管领导不过问,嫌疑人的亲朋故交的来访全回绝,有力的保证了办案过程中上下一心,思想统一。三是亲临一线指挥协调。在本年度所办的四件案件中,每当案件遇到困难的时候,检察长和主管检察长都亲自出面协调,认真组织处理好办案的各个环节,处理决定一些办案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保证了干警在办案中方向明确,方法得当,办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由于领导靠前指挥,认真谋划办案,全力排除办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反贪干警精神振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保证了案件查得实,立得住,诉得出、判得了。

二、认真分析线索,全力寻找案件突破口

*院每年的举报案件线索在20条左右,举报线索中有一些是本院曾经多次查否的案件,案源严重不足,以住的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大的初查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举报人为了能够引起办案机关的重视,对所举报事件进行片面夸大,更有的为了泄私愤,甚至编造事实,这些在反贪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认真分析案件线索,理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线索易于突破,哪些线索隐藏着更大的问题,是查办案件的关键。对于得到的每条案件线索,我们都认真进行线索分析,召开分析会,对线索举报的事实的可能性进行判断,确定初查的重点。一是对被举报人的工作环境、社会关系、家庭条件进行分析,看被举报人是否具有犯罪的条件,是否具有犯罪的动机,是否具有犯罪的迹象。二是对举报实事的可能性和真实程度进行分析,从被举报人的单位的经济情况,财务管理制度,被举报人拥有的管理权力分析是否有举报事实产生的可能。三是从被举报人所在的单位的性质,是否具有较大的执法权利和较大财经行为、复杂的管理责任和大型的建设项目去分析贪贿行为的可能性。通过过认真开展线索分析评估,有效的确立了初查的重点,在全面初查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对一些重大线索进行重点调查。通过认真分析案件线索,有力的促进了案件线索的成案率,今年上半年我院共得到案件线索6条,立案4件,成案率为66%,与去年同期成案率16%相比,增长了50个百分点,扭转了我院案源少,成案率低,完成上级院确定的目标情况不好的不利局面。

三、周密安排调查环节,全力保证案件的查办效果

查办贪贿案件,处理好各办案环节的关系,是保证案件查办效果的重要因素。办案环节的处理也是一门艺术,处理得好,常常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办案环节的处理上,我们坚持多管齐下、松紧有度、由外向内的原则,保证了办案过程中环环相扣。一是调查做到隐秘。在对一条线索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从秘密入手,先掌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与举报情节相关的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对被调查人贪贿行为可能发生的领域、环节进行全面的把握,在被调查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将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吃透。二是介入初查表现出目标模糊。职务犯罪嫌疑人大多都有着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如果过早的打草惊蛇,嫌疑人就会转移目标,销毁证据,订立攻守同盟,很可能导致查不透、落不实。所以在办案过程中,我们开始介入初查时都不明确调查目标,让被调查人以为所查的案件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放松警惕。三是正面调查要趁热打铁。案件能不能成,能不能立得住,关键在于办案效率,当掌握了被调人的一些可能贪贿行为后,正面调查要趁热打铁,与被调查人进行正面接触要做到短兵相接,单刀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击垮,坚持连续作战,防止了因办案效率不高,战线拉得太长至使案件横生枝节,干预和影响办案质量和效果等问题的出现。大多贪贿犯罪嫌疑人都有着较高的智商,与这些人交锋是智力与心理的较量,要做到步步为营,设计好询问的各个环节,丝丝入扣,切断嫌疑人的退路。四是跟进措施调要紧。当掌握了嫌疑人犯罪的相关证据之后,我们紧跟着就做好跟进调查,使搜查、扣押及时规范,办案的辅助措施和手段跟得上,将证据做实,有力保证案件不反弹。通过认真处理好查办案件各个环节的关系,较好的保证了案件的侦查效果。四、强化安全措施,全力保障案件查办质量

篇3

一、要开阔视野,拓宽案源渠道

由于金融系统内的贪污贿赂犯罪类型多,涉案面广,因此,我们在收集、获取案件线索时,均要放宽视野,开展联想发散思维,不仅要关注市区范围内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而且要关注农村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仅要关注金融系统内部管理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而且要关注一般业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仅关注已查办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情况,而且注意发现相同职权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

1、鼓励全局干警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抓线索。要发挥每位干警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崭新的办案思路和灵活的办案手段,开动脑筋,主动出击,采取大力开展举报宣传活动,与公安、纪检、监察、、审计以及本院其他业务部门建立线索联系制度等多种形式,广泛挖掘案件线索。同时牢固树立线索意识、侦查意识,在日常生活、娱乐、交友等过程中做有心人,主动捕捉有价值的线索。*年以来,我局立案侦查的9件银行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中,有7件是自行发现的线索。

2、把初查作为立案的基础性环节来抓,坚持做到秘密初查与放开初查相结合。初查时不惊动初查对象,并严格限制知情人员范围,只限于检察长、分管检察长、反贪局长和直接办案人员知道,防止说情泄密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三放开”的方法,即不受举报内容的限制,放开初查的时间、放开初查的对象、放开初查的范围,开动脑筋、拓宽初查视野;

3、加强了对审讯尤其是初审的策略研究,因案制宜讲究审讯策略。审讯前全面熟悉初查材料,认真分析案情,周密制定讯问计划以及应变措施,精心选择接触犯罪嫌疑人的最佳时机、场合及地点,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二、强化侦查意识,研究犯罪规律,加强办案指导,深挖窝案,串案

近几年,我市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呈上升趋势,通过对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规律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窝案”、“串案”的特点。查出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案人员较多,甚至形成了具有共享既得利益的群体。*年4月,在查办金融系统某银行某营业所柜员韩某某特大挪用公款案件时,我们意识到,如果侦查得法,很可能突破一起大的“窝案”、“串案”。韩某某挪用公款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且采用偷支储户存款和收储不入帐的手段,犯罪金额高达110余万元,在此案的侦破过程当中,院党组高度重视,结合本案实际,分析研究“窝案”的特点,掌握“窝案”的规律,认为犯罪嫌疑人不可能一人独立完成取款的所有工作流程,一定会有其他工作人员参加其中,并且会有失职犯罪的可能。针对韩某某这一突破口,我们加大思想攻坚,加大审讯力度,进行重点突破。经过连续突审,韩某某终于交待了该营业所主任刘某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出纳员李某某涉嫌与他人共同挪用公款犯罪及失职罪,从而一举突破了以韩某某为轴心的挪用公款窝案。

三、适应办案工作的需要,建立快速反应,高效精干的办案组团

*年10月2日,某银行营业部将乌某某、李某某伙同他人采取技术手段,利用信用卡提现金百余万元非法据为己有的案件举报到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乌市公安局以涉嫌诈骗罪于*年10月4日、10月8日分别对乌某某、谢某某和李某某刑事拘留,*年11月1日市公安局将此案移送我院,还有3天拘留期限就到了,院领导迅速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乌某某案件办案组”,办案组成员由七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办案骨干组成。

鉴于乌某某案件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作案次数多,时间长,案情错综复杂,社会影响大,我们在借鉴以往办理案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整体优势,形成反贪合力,节约检察机关人力、财力等宝贵的办案资源,提高办案效率,我们建立了主办检察官负责下的办案组。即由反贪局长为主办检察官,负责乌某某办案组的全部工作,其余与乌某某案件有关的其他案件一律服从乌某某办案组的统一指挥,另在办案组内设立查帐、外调、追赃、预审、综合协调六个办案组,还从农行抽调了专业会计和审计人员,解决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的会计问题,又从刑一科和刑二科抽调了二名业务骨干协助审查证据,由这些骨干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办案队伍。

外调组主要负责对主办检察官指定的涉案线索的调查取证工作。

预审组主要负责对乌某某的预审工作。

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对案件材料、信息、资料的汇总、分析、保管及有关法律文书的制作,对内传达院领导、主办检察官对办案工作的指示,对外调组、预审组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协调各个办案组的工作及负责案件卷宗的装订。

追赃组主要负责追踪赃款赃物的去向,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查帐组主要负责对帐目、凭证的调查工作,从中寻找出有价值的线索和证据。

为保证案件质量,同时充分调动办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对具体的侦查工作全面放开,逐级落实主办检察官、办案组组长、办案人员的工作责任制。规定各个办案组、办案人对交办线索的事实和证据负全责,主办检察官确定侦查方向,对整个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负全责;各个办案组有权决定自己组内人员的任务分配、角色调配,在不影响整体案件进度的情况下,有权自主制定侦查计划、预审提纲,决定具体的侦查行为。同时规定各个办案组要密切配合,这种密切配合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阶段性的案情分析会,让每名干警都全面的掌握案情;二是经常性的通报案情,有新线索,新进展,新情况及时相互通报。特别是预审组和外调组,要“侦审结合,以侦促审”,综合协调组要对预审和外调的材料全面审查,严格把关。快速反应、高效精干办案组的建立,保证了乌某某案侦破工作的指挥有力、组织严密、运转高效,从而对整个案件的顺利侦查终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韩某某窝案同样是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各个击破,再分兵阵守的策略得以成功侦破和侦结的。

四、强化机制,调动干警的积极性,确保案件工作顺利进行。

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个别干警思想不积极、不上进。针对此问题,一是我局大力加强了队伍管理机制建设。年初对全局干警划分为五个办案组,责任到组,任务到人,分工明确,这样就避免了个别干警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坚持向管理要素质、要公正、要效率、要战斗力,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由一般性管理向科学管理、有效管理转变。二是加强队伍激励机制建设。为干警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想干、实干、会干、干好”,采取了三项激励措施:一是目标激励。我院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检察院,今年还要争创全国先进检察院,以此为契机明确提出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不仅要在全盟检察系统创一流、争第一,而且要在全国检察系统创一流、争先进。为本院争创全国先进检察院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干警坚定了决心,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全力以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二是信任激励。在工作中,经常对办案工作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并把有影响、有震动的案件交给有进取心、工作能力强、办案质量高的干警去办,使干警真正体会到干出成绩,就会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器重,从而出现了赛着干、比着干,谁也不甘落后的大好局面。三是物质激励。院党组对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在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年末按照反贪局办案奖励办法兑现,实行重奖、重罚,使干警做出的贡献与获得的物质利益成正比。

五、关于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防范措施及对策的一点体会

1、加大预防和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不断完善建立“教育、监督、管理、打击”、“四位一体”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金融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建立思想、制度、法律三条防线,确保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定。

2、加强法制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要使金融系统开展的法制教育、廉正教育、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具体化。要引导金融系统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岗敬业、终于职守,自觉做到“不想贪”,通过开展法纪教育,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教育引导职工遵纪守法,勤政廉洁,自觉做到“不敢贪”。通过强化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清除职务犯罪的思想根源。

篇4

一、工程招投标和物资采购方面情况

根据实际,所有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及大宗物资采购和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严格根据《物资采购和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等相关制度执行,工作规范,程序严格,加强了监督,做到的招投标及物资采购工作公平、公正,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廉洁廉政,有效地降低了经济成本,对预防经济违法违纪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工程招投标要严格按照《xxxx建设项目公路工程招投标流程图》的流程操作。交通局纪检组及监察对招投标进行全程监督。纪检组及监察室通过将公布招投标投诉电话及电子信箱等方式,加强了招投标工和的监督。

2、与承包人鉴定建设合同严格依法招投标,在选择合格的承包人的基础上项目法人应按照《招投标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不违背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前提下,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的原则,就招标文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同谈判的形式,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后签订合同协议书。合同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订立,招标人和中标人没有出现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得其他协议。

3、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后,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及时带有关手续和中标通知,双方单位法人、委托项目管理人(即项目法人或项目经理)到xxx纪委监察局,进行廉政谈话,并签订《建设工程廉政合同》。

4、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公路建设及招投标从业单位和人员的管理行为规范,更好地促进了交通工程建设市场体系,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了交通建设市场的监管。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了“黑名单”制,对违反规定的坚决记入“黑名单”并严格依法处理。

5、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监督健全。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对体系中的关键控制点要重点关注,建立相互协调的岗位职责,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管理的决策制度、报价制度、采购制度、验收制度、付款制度、监督制度。使采购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相互控制、相互制约、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增加透明度,为专业管理和审计监督提供有效的工作平台,实现廉政的目标。

6、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合理的综合平衡采购计划的审计监督。重点审查交通工程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充分,有无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其中物资采购的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有无超标采购或盲目采购情况;特别是新建项目是否立项、有无计委或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物资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理、有无挤占挪用情况;是否遵循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有无随意调整采购计划情况。通过巡查了解,采购计划平衡监督到位及时。

7、物资采购招投标环节的审计监督到位有效。一是审查招标程序的合法性审查到位。充分的好了招标准备工作。对招标准备阶段,应审查招标项目的手续,资金落实情况,招标所采用的形式,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审查招标内容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招标方式相关规定的一致性审查到位。及时审查招标文件的完整性。招标文件是评标及签订合同的依据,应审查招标人是否按规定编制了招标文件,是否了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书,招标文件中所列示的有关评标要求及评标标准的合理性、规范性,招标文件与招标通知书的一致性。同时,严格供应商准入资格,对供应商的供货、售后服务、注册资本等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审核,符合条件,并经实地考察后给予准入资格,进入供应商数据库。审查标底价的准确性。标底的制定是招投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中标与失标的主要换算量标准,价格的竞争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标底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招投标过程的公正性,影响竞标、评标的准确性。

二是审查开标的严密性到位。开标重点审查投标人的资质进行符合性审查,审查标书的密封完好性、有效性、标的填写格式、标书的递交时间。同时要审查开标程序的规范性,所有标书必须在纪检监察审查及相关部门人员的监督下当众开启。评标小组的组建必须在招标评委库中,评委采取随机抽签方式临时组建,评标委员会组成专家是否在5人以上且为单数,其中技术、经管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资格是否合规。

三是审查评标办法的合理性到位。评标的审查,是招投标审计监督的重中之重,这一过程应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类型,重点审查评标的内容,评标的依据,评标的方法和评标的过程,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标过程平等、公正的对待所有投标者,评标方法和投标报价应采用合理性和科学性,评标过程应保密,不受外界干预,杜绝人为原因造成评标不公平现象。一般采用最低价格中标原则,竞争评标的结果就是质优价廉者中标。但同时注意是否存在投标单位相互串通,抬高价格,共同作弊的现象。

四是审查定标的合规性到位。定标是招投标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中标结果是以签订合同来约束双方的行为,通过严格的履约执行完成标的,从而实现双方的希望目标。定标审查的主要是经评审小组按照法律程序和评标的条件与标准,研究确定的中标单位与招标履行合同订立之前的手续办理过程。审查定标程序、方法的合规性,切实做到优价中标,使定标价格既符合市场行情,又符合交通工程物资采购的效益目标。

五是审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到位。采购合同是明确采购单位与供应商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载体,如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双方必须认真签订采购合同。在审查采购合同时,要认真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整,条款中金额、品种、规格、材质、数量、质量、价款、交货时间、付款方式、付款账号、交货地址、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售后服务、采购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赔偿规定等各项内容是否准确。招标文件和询价书是否一致。同时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查实合同的执行率,检验合同交易的经济效果,总结合同管理中的经验和不足,强化合同管理,规避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二、转包分包方面情况

交通工程层层转包分包控制不严,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施工安全难以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交通系统干部的廉洁自律与队伍形象更难以保证,造成各种工程质量低劣、拖欠民工工资、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纪检监察巡查组通过对各工程项目的实地查看及走访调查,各工程项目对转包分包控制严格,无转包分包现象。从以下几方面有效控制了无转包分包现象的发生。

一是加快交通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对参与建设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信用登记和信誉评价,对社会公布;二是进一步完善项目组织管理实施方式,加快推进设计施工总承包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试点工作;三是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工程分包和劳务市场,严格资格准入和登记制度,严格企业资质的评审;四是进一步推进监理制度改革,完善监理责任追究制;五是进一步强化行业协会在引导企业诚信自律、创建健康行业文化等方面的职能,促进企业自觉抵制转包和违法分包。六加强对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同的管理。对利用职权指定转包、分包的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项目业主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无论是否获利,均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对涉及转包、违法分包的施工企业要按有关规定责令改正,处以罚款、降低资质直至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同时违规企业和人员将记入“黑名单”,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进入交通建设市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设计变更方面

1、工程设计变更控制严格。一是设计变更意向文件上报及时。做到未经书面同意擅自对工程内容(抢险工程除外)进行变更且实施者,其实施部分的费用由实施者承担。如最终变更方案未能通过,则必须将已实施的内容恢复原设计,全部费用由实施者自负。二是每一项设计变更(包括重大、较大、一般、小型设计变更),从变更意向的提出到现场的勘察,方案、费用的确定、以及所有相关会议召开的全过程,组织者都及时通知各相关从业单位的合同部派人参加。各级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项目执行办的合同部负责人或派出人员应按时参加。三是施工单位在收到设计变更图纸后要尽快编写上报设计变更费用文件,如超出设计变更费用文件的上报时限而不上报者,施工单位要按批复的方案来实施变更内容,但费用由施工单位自已承担。四是做到设计变更费用文件的上报要准确,且资料、签字真实齐全,需要实际测量数据来确定变更工程数量的,承包人及各级监理机构要有各自独立的变更前、后相关的各项测量、试验的实测资料及图片,文件中还必须有各自独立的变更工程数量计算及变更费用计算。施工单位缺少部分或全部实测资料,无法证明变更后数量来源的,则该变更虽已成立但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负;如果各级监理单位缺少部分或全部实测资料而无法证明变更后数量来源的,则依据项目办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设计变更程序规范。一是各级监理单位收到设计变更费用文件后,要在审核或审批时限内处理完毕,如超出审核或审批时限没处理完者,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二是对于所有与工程数量有关的变更,必须有设计单位出具的经设计单位签字并加盖变更设计公章的标准的变更设计图纸,且图纸中必须有变更后的工程数量。三是设计变更图纸要求签字齐全,且有设计单位的变更设计图章,签字盖章不全的则被认为无效图纸,不予接收。设计单位接到变更设计通知后,应在《自治区交通建设管理局交通建设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的时限内出具变更设计图纸,超出规定时限未交付变更设计图者,将依据相关规定对设计单位进行处罚。四是施工单位不得对取消和减少费用的变更项目久拖不报。各级监理单位可依据有关文件和会议纪要,在各自允许权限范围内,对减少费用的变更可直接下发变更令。对超出权限以外的变更可代为办理费用变更相关手续后上报。

四、财务管理及资金拨付方面

1、进一步提高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和指导思想的认识。明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基本任务在政府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2、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降低建设成本,杜绝浪费与腐败的关键。制度不健全。把关不严,就有可能增加建设成本,甚至给腐败留下空间,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财产损失。为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违规必究,围绕科学,规范,透明,优质,高效管理政府工程的目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包括财务审批制度、财务保管制度、费用报销开支内部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

3、及时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工程用款。交通工程式建设单位根据政府下达的年度项目建设资金计划,深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建设单位应及时向政府计划部门反映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做好项目建设资金计划的申请工作,落实资金来源,确保工程用款。

4、加强工程款支付的审查工作,推进财政直接支付制度,保证专款专用。一是财务人员在审查,办理工程款支付时,应充分发挥监督、审核把关的作用,不仅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还必须依据由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签字确认的工程月进度报表反映的计量情况审核办理,以免超进度支付工程教。二是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门开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供货施工单位帐户。

5、资金拔付严格。在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各项目资金拔付严格按制度进行,严格按合同约定拔付到位。对工程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依合同严格执行到位。

五、廉政合同执行方面

为避免“豆腐渣”工程,防止“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现象发生,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坚持工程建设和廉政建设一起抓,质量责任和廉政责任一起担。在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全面实行了工程建设合同与廉政建设合同同时签订、同时检查、同时验收的双合同制度。为了严格履行廉政合同规定的条款,达到廉政合同的要求,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局建章立制,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严格依法办事、按章操作,主动接受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纪检监察部门及上级领导机关的监督。及时总结、分析廉正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扎扎实实地把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1、加强制度建设,狠抓源头控制。各工程建设开始前,交通局与局机关和各代表处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工程建设质量和廉政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目标管理,预防腐败现象发生,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而使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各代表处也未雨绸缪,均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办法或条例,并公布上墙,经常组织职工学习。

2、注重预先防范,全面推行监督关口前移。一是抓岗前培训,筑牢思想防线。在年度工程建设全面开工之前,长江建管局都要抽出时间,对建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强调在抓工程质量、进度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廉政建设。交通局结合“三讲”教育、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有关廉政建设文件和学习材料,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吸取、的教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切实将党的各项政策、纪律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副处级以上干部全部提交了书面学习体会。

并将有关学习材料及时印发到各工程代表处。一线党支部组织本支部党员和驻现场的设计代表、监理机构中的流动党员一起学习,将廉政工作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创了参建各方廉政建设新局面。并适时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局属各单位组织廉政建设学习、参观,各代表处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廉政自查和检查。各代表处定期组织学习廉政手册,对照廉政条款进行自查;经常检查执行廉政合同情况,随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自己的言行。局机关领导利用赴一线检查指导工作机会,经常检查各代表处廉政建设情况,使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3、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自律能力。(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使大家真正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明白手中的权力每一分都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真正在思想筑起一道防腐长城。(2)加强党纪法纪教育。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把加强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政策和法纪观念,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对党纪、政纪条规和中央、省委反腐败倡廉的有关精神及交通系统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学习体会,使大家明确是非界线,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断增强自我保护和拒腐防变的意识。(3)加强警示教育。日常工作中,以全国交通系统和本地区发生的腐败案例为反面教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学习和案例分析,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重点工程是腐败问题的易发、高发地,面临着许多权钱交易的诱惑,必须从我做起,从细微处做起,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反腐意识,提高免疫能力。通过不断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事行为。制度是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行为和行为准则,是工作顺利进行和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我处是新组建单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客观存在,因此制度建设显的十分重要,必须着力抓紧抓好,力求在制度建设上不留盲点。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使大家在工作中事事有章可循,件件有据可依,以杜绝和减少工作中决策中的随意性,从制度上遏制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5、实施机关效能,争取广泛监督。实施机关效能,就是从工程建设立项到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实现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通过制定科学、可行、操作性强的制约机制,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软件系统,保证工程招、投标、工程分包、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检测、验收、计量支付、资金使用等公开透明。为确保工程建设过程在“阳光”下操作,一方面争取交通厅驻项目办纪检组对我处廉正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与海港区检查院的联系,深入开展“干部优秀、工程优质”共建活动;同时我处在网站上设立了廉正建设专栏,专门开通了网上举报地址,在机关、各施工监理单位安装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工作开展情况,随时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建立和形成一整套“政策公开、制度完善、要求明确、管理强化、监督到位”有效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推动沿海高速公路建设持续、健康、稳步的开展。

6、成立专门组织,强化监督落实。为了确保各项廉正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筹建处成立纪检组,其主要任务通过对执行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检查监督,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过程中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纪检组工作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监理单位、各支重办,抓源头、抓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效遏制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7、建立考核机制,实施责任追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

情况的考核工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室的工作目标考核、年度考核等结合起来进行。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好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不能评为先进个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好的科室部门,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对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及科室部门,按照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六、对今后防止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一些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还不完善,有的太笼统,操作性不强,应进一步完善。同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监理单位都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项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工程合同》、《廉政合同》双合同制。

2、切实建立起交通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在招标审查时,除对施工、临理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审查外,还要对其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经济责任的能力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一旦出了工程质量问题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返工责任,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追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建立交通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要建立健全施工档案。路段、施工队伍、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有关个人档案都要输入电脑,永久保存备查;二要从三个方面落实责任制,一是落实行政责任制,二是落实经济责任制,三是落实法律责任制。

3、领导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一是在交通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领导要带头执行纪律,做到不打招呼,不递条子,不搞权钱交易。二是不搞“领导工程”,不搞“献礼工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对属下的工作多一些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少一些直接干预。四是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权和责任。

4、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一是做好各项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防止“三边工程”;二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真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机制。要严格把握交通工程建设和监理市场准入关,资质和资信不够条件的不得进入交通工程建设市场。严格实行公开招标,认真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不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防止行政干预,杜绝人情风的干扰,严格制止少数发包人违法违规,权钱交易,暗箱操作。三是加强工程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禁工程层层转包。一经发现转包,应坚决制止,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严厉的处罚。四是层层把关,把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施工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好每一个关口,一个环节不合格,绝不进入下一个环节。

篇5

据西峡县检察院检察长路t介绍,为方便申请人,该院推出了行贿档案查询咨询和预s制度。

首先,在检察院大厅与预防局门口设立行贿档案查询告知牌,将查询需要准备的资料、查询受理范围及咨询电话、手机号码、QQ号码、电子邮件号码以及微信号码予以公示。

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于初次申请查询的单位、个人将QQ号码、微信号码等进行告知,并开通微信受理通道,将二维码制成图片放置在查询窗口位置,提醒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用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

“办事群众通过微信平台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查询信息,从而确保群众有备而来。”该院预防局局长贾永锋介绍。

西峡县检察院还打破原来3天内给答复模式,建立“当天申请―当即审核―当即查询―当场书面告知查询结果”的快速办理工作机制,确保10分钟之内办理完毕。

对于赶时间而忘了某样材料的查询者,则实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先向领导汇报情况后,再让该查询者提供电子资料,同时出具告知函,事后让查询人把相关纸质材料补齐。

对于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等急需查询的,为其开辟“绿色通道”。

“‘老客户’的一致点赞,缘于我院的‘申请查询企业资料备案’制度!” 该院主管预防工作的党组成员朱新民如是说。

针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量急剧增加的情况,西峡县检察院尝试建立“申请查询企业资料备案” 制度。此制度实施后,首次申请查询人提供业务介绍信、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个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预防局对其核对一致后,建立“一企业一档案一编号”,将申请查询企业的信息输入档案库进行存档,并进行编号。备案后,企业再申请查询的,只需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书》填写企业编号,不需要重复提供复印件,检察官即可对照编号进行审核查询。

据悉,该院还建立专人专岗负责对贿赂犯罪信息进行录入制度,确保信息录入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篇6

2002年以来,市检察院在全市6个基层院提前一年实现“五好”、市院荣获“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工作奖”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把基层院建设摆上检察事业强基固本的重要位置,始终坚持发挥市院“一线指挥部”作用与发挥基层院主体作用相统一、提高履行职责的法律监督能力与提高自我完善的发展能力相协调、争取党委支持与创造一流业绩相一致,以更高的标准、更细的要求和更实的措施落实高检院工作部署,实现了两级检察院的同步协调发展,全市检察机关成为三门峡市的一面旗帜。7个院中有6个院多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有4个院被当地党委树为先进典型。市院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市委政法委作出向检察院学习的决定。

一、抓根本,把方向,在精神状态上开辟基层院建设新境界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为根本方向,确定奋斗目标。在检察业务上,单项夺第一,全面争先进;在综合指标上,争创和保持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在检察系统,争创全省、全国先进检察院;在地方,“逢先必争、逢旗必夺”,争当党委的先进典型,推动各项工作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断进步。坚持“以法为本抓好业务、以人为本建好队伍、以民为本搞好服务”的总体思路,指导各基层院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增强了基层院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坚持“创新创优创精品”,评选“十大精品案件”“十大精品工作”,激发了基层院追求进步的创造力。全市检察机关29个单位(部门)获省以上荣誉称号,数十项工作在全国、全省评比中名 事迹材料网

二、抓关键,上水平,在核心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三、抓重点,解难题,在协调发展上开拓新空间

加强与县区党委政府的联系,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向人大汇报工作40余次,发放征求意见函2300余份。解决从优待警和经费保障问题,激发内部发展动力。三年来6个基层院干警晋职晋级68人次,争取财政拨款410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和管理系统化。

篇7

摘 要 检察委员会制度是我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确立以来就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体制的不断完善,检委会工作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改革完善检委会制度成为当前检察改革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 组成人员 运作程序

一、检察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之完善

针对检察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上的不合理,笔者认为检察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应当符合两项原则:即较高的专业性和相对的开放性。检委会委员的素质和检委会的议事质量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检委会委员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检委会议事质量和议事效率的高低。具有相对的开放性,这是由检察委员会讨论的疑难案件或重大事项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所决定的。如有的案件的一些专业性问题,仅仅靠承办人来汇报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必须有专业性人员的专业说明。如还有的一些案件,由于承办人员认识的片面性或基于个人其他原因,在汇报案件时有以偏概全或遗漏某些事实的可能,这些都需要相关人员的补充或监督。基于上述两个原则,笔者认为检察委员会的构成人员应当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一)检察委员会委员

检察委员会委员是检委会当然的组成人员。实践中,各地各级检察委员会委员一般包括具有检察官资格的院领导班子成员、一些内设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虽然有的观点认为检委会委员的这种组成不科学、不符合专业性的要求,但笔者认为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检察官法》实行后,将一些不具备检察官资格的其他机关调进检察院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排除在检察官序列,另一方面当前能够被选拔为检察院领导成员或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也往往都是业务精通、政治素质强的干警,这在客观上契合了检委会委员择优选任和专业化的要求,因此这种情况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检委会委员的任职期限问题,其实质上就是对检委会委员的更新问题。同时检察委员会委员作为检委会的常驻人员,其实践性和经验性也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检委会委员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除因退休、调离等客观原因外,不能因行政职务的变更而改变。

(二)检委会专职委员

1999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的通知》规定:“为改善检察委员会的结构,各级人民检察院可以选拔一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法律政策水平高、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资深检察官和优秀检察官担任专职委员。”从最高检的规定可以看出,检察机关之所以要设立检委会专职委员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检察委员会的结构,增强检委会的议事和决策能力,提升检委会的决策质量,这无疑为促进检委会的专业化水平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但是由于高检院仅仅对专职委员的选拔条件作了概括性的表述,且只是要求“可以”设立这一弹性规定,因此从实践来看检委会专职委员制度建设的并不理想,省级以上检察院基本上都设立了专职委员,但是设置专职委员的分州市检察院还不足半数,超过四分之三的县(区)检察院尚未设置专职委员①。因此要想真正发挥检委会职委员的作用,高检院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定,从检委会专职委员的任用条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方面作详细的规定。

(三)案件承办人

根据司法活动亲历性原则的要求,案件的承办人对案件事实和定性的认定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检委会的构成人员中案件承办人是不可或缺的,其在检委会中的作用就是如实汇报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认定。对于自侦案件,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往往都要求自侦部门案件承办人或侦监、公诉部门案件承办人作为列席人员同时参加检委会,这对于全面了解案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不多言。然而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捕或移送的案件在召开检委会时,却鲜有检察机关请公安机关案件承办人列席检委会的,我们认为这是欠妥的,应当邀请公安机关的承办人列席。因为这样既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认定事实和对案件进行定性,在检委会的决策中真正贯彻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刑诉法原则,同时对于公安机关有异议的案件,可以现场予以解决,避免和减少公安机关对案件提出复议。

(四)法律专家和其他专业性人员

随着检察业务涉及问题的多样化、复杂化,传统的“通才”式检察官已很难适应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我国检委会委员的构成来看,特别是在基层院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善这一结构,在某一特定领域如鉴定、法医等方面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很是缺少。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的案件检委会的构成人员中还应包括如法医、鉴定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目前,在检察实践中,已有部分检察机关在检委会工作邀请外来专家性人员列席检委会。

二、检委会的运作程序之完善

(一)关于启动程序,应当增加主动审查方式

当前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所讨论的案件,往往是被动的由承办人或承办部门提请的,而缺少一种对案件进行主动审查并提请检委会讨论的方式。我们在实践中对于案件是否进入检委会讨论,往往看重的是该案件是否需要提交检委会,也就是对不应当进入检委会讨论的案件进行把关,却忽略了一部分应当进而没有进入检委会讨论的案件。因此,为了防止一些应当进入检委会讨论的案件而没有进入提请程序,建议应增加主动审查程序,具体可由检委会办事机构或检委会专职委员定期对案件进行审查,重点审查不捕、不决定的案件,防止因个人原因而规避检委会监督独自做出决定。

(二)关于案件审查程序,检委会委员应当亲自审查案卷

理论界有的学者提出检察委员会在对具体案件行使决定权时,由于各个委员不是案件的承办人,没有对案件进行亲自审查,因而检察委员会决定案件具有行政审批的性质,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司法权威的树立。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呼应司法亲历性原则要求,可以探索实行检委会委员亲自审查案卷的做法,由于一起案件的卷宗只有一份,如果所有委员都要轮流审查一遍又不符合实际,不符合诉讼效率原则。当前随着科技强检发展和检察信息化的深入,建立案件审查材料电子档成为可能,因此在案件进入检委会讨论之前,每位检委会成员通过审查案件电子卷宗对案件进行审查把关,同时辅之以纸质卷宗(委员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对电子卷宗不能反映的问题,可以随时调阅卷宗),这样检委会委员在对案件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前既全面把握了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同时对案件的性质又有了深入的思考,既解决了诉效率的问题,又解决了司法亲历性的要求。

(三)关于错案追究程序,应当建立统一科学的检委会委员责任考核和追究制

《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对此并没有做出规定。然而要求建立检察委员会的错案追究责任问题,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多有呼声。如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基层检察委员会错误决定导致的错案,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就可能成为某些检察人员为达到徇私枉法而又不承担责任的借口。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出现错误时如何追究责任,各地检察机关的做法不同,有的由检察委员会集体负责(实际上由检察机关承担错案赔偿责任),有的除检察机关承担责任外,还追究检察委员会委员个人的责任,如扣发奖金或工资、限制晋升、取消检察委员会委员资格等②。因此,建立规范科学的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是检委会科学发展的实然选择。对此,我们认为检委会承担责任的依据应当是检察委员会记录。案件汇报人是案件的承办人,对汇报案件的事实和证据部分是否全面准确承担责任;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或检察委员会委员在实行会前阅卷审查的情况下,应当对所研究案件的承办人在事实认定、证据的认定及法律适用方面是否全面准确有提出意见的责任;对检察委员会的错误决定投赞成票的委员应当按照有关错案追究规定承担责任。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还应根据会议记录对委员的发言情况进行整理,作为对委员议事能力的考核依据③。

注释:

①蒋森华.检察委员会制度改革研究―以检委会专职委员为视角.法制与经济.2009.9(216):75.

篇8

一、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意义

检察机关派员出席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法庭审理,是立法对现行刑事审判制度的完善,对于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保障公平正义、增强司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简易程序案件公诉人出庭,从工作强度、工作模式、诉讼程序等方面都是新的任务和挑战。因此,认真做好简易程序案件公诉人出庭工作,是法、检两院适应新要求、强化新理念、应对新挑战的重要任务。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充分认识开展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指导下,切实通过工作实践,积累经验、完善机制、探索方式方法,为全面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做好充分准备。

二、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特点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有以下特点:

1、只适用于第一审程序。简易程序不适用于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相比之下,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相对复杂、重大。

2、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案情简单、影响较小、处罚较轻的刑事案件。只有这些案件才具有适用简易程序审判的条件。刑事诉讼法将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案件划归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因此相对重大、复杂、疑难的刑事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3、简易程序的具体内容是对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相对简化。比如简化审判组织、简化审判程序等。这些简化都由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并不是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当事人任意决定的。

4、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于2003年3月14日的《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规定,也应适用于自诉案件的审理。

5、审理期限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0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三、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应注重的环节

(一)把握出庭案件范围

1、对于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1)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案件;(2)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3)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4)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1)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2)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3)有重大社会影响的;(4)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5)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二)探索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办理工作机制

1、程序的启动。检察院应当加强与同级公安机关的协调,对符合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案件建议相对集中移送审查;应当安排专人办理符合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案件;对符合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案件,要充分向被告人说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后果,讯问其是否同意适用;被告人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相对集中向法院提起公诉,并以书面方式向法院提出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议。法院对符合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案件应当确定专人承办;对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向被告人进一步核实其是否同意;对检察院没有建议适用简易程序,但法院认为符合条件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及时通知检察院;对被告人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确定相对集中的开庭审理时间;必要时,可以在庭审前集中召集控辩双方召开庭前会议,对非法证据等问题作出处理。

2、法庭审理。检察院对书和公诉意见应当简要宣读;对案件证据应当进行归纳,概括出示;应当注意法庭讯问和法庭辩论的节奏和效率;应当提出明确的量刑建议。法院应当询问被告人对指控犯罪事实的意见,告知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确认其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应当提高庭审效率;应当保障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权利;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尽快作出裁判。

3、简易程序的转化。检察院在提起公诉后,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及时通知法院;在庭审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当庭或建议休庭后提出。法院在庭审前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及时通知检察院;庭审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当庭或宣布休庭后决定转化为普通程序审理。检察院对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决定进行监督。对于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在实践中又如何操作,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只作了简单规定。仍存在着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后应遵循下列程序:(一)人民法院对于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案件,应当作出决定,书面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书已送达被告人的,还应当通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由于人民法院是诉讼的裁决者,因此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决定应当执行。实践中往往是人民法院只口头通知人民检察院,甚至没有通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这是不严肃和错误的,不能充分保证被告人的辩护权。

(二)人民法院决定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后,应即时将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案件材料全部退回,人民检察院应按普通程序重新移送。人民检察院对按两种不同程序提起公诉的案件,在书的制作和案卷的移送方式上都有区别,所以人民检察院有必要按普通程序的要求重新提起公诉。实践中存在着人民检察院只把案件抱拿回,然后只等开庭,而不重新移送材料,这与法律规定按普通程序重新审理相违背,将造成既不是简易程序审理,也不是普通程序审理的怪现象。

(三)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重新按普通程序移送的案件,仍应第一审的普通程序进行审理,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不能以在按简易程序审理时完成了有关程序而简化有关程序。要充分保障被告人履行其应有的诉讼权,特别是相应规定的时间要保证。针对这一点,实践中由于司法机关往往怕麻烦,加上对被告人诉权保护的观念不强,而不严格遵循普通程序的规定。

(四)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期限。《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三十条规定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应当从决定转为普通程序之日起计算。《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审查的期限应当从收到人民法院有关案件材料之日起计算。仔细比较,二者的规定是有一定区别的。人民法院决定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后,应当把案卷材料退回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重新按普通程序移送材料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时间,而这个时间计入人民法院审理的时间,显然不合适。但人民检察院又以此重新计算审查期限,也显然过长。笔者认为,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法院决定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后十日内向人民法院重新提起公诉比较为宜。同时,人民法院应从重新收到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材料后开始计算审理时间。

篇9

[论文关键词]附条件不 监督考察 社区矫正 禁止令

一、附条件不制度概述

(一)附条件不的理论基础

1.便宜主义。便宜主义,指的是检察官虽认为犯罪已经具备法律上的要件,仍可斟酌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看,自20世纪初刑罚的目的刑理论取代报应刑理论后,便宜主义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承认,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它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体现了惩罚和预防相结合的思想,有利于轻罪犯罪人的改造,也节约了司法资源。附条件不是便宜主义原则的新运用和新发展。

2.恢复性司法理论。“所谓恢复性司法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结果的非正式犯罪处理方法……恢复性司法旨在建立一个使犯罪人和被害人进入对话状态的模式,以期尽可能地将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恢复到犯罪前的状态。”该制度弱化个人的惩罚,强调社会关系的修复。人民检察院在做出附条件不决定的时候,考虑被害人的需求、被不人的悔罪情况和人身危险性、证人安全、未成年人的矫正等诸多原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挽救、社会关系的修复,促成恢复性司法目标的实现。

(二)附条件不的实践基础

2002年3月,南京市两所中学的学生为琐事发生冲突并引发了严重的故意伤害事件。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作出了“暂缓不”决定,规定在3个月考察期内,肇事学生必须履行五项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遵守取保候审有关规定;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完成学业;每人每月至少从事一次公益活动;每人每半个月以书面形式向玄武区检察院汇报一次思想。如能圆满履行所规定的义务,就作不处理,否则将追究刑事责任。个别检察机关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许多地区检察机关开始推行。据初步统计,全国有19个省市200余个基层检察机关开展过这项制度的试点工作。但称谓不一,如暂缓制度、暂缓不制度、缓予制度。2008年,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意见中专门提出了设立附条件不制度的意见。2012年3月14日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附条件不制度做出规定,该项制度正式确立。

二、刑事司法监督考察机制之借鉴

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即在一定期间内保留执行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借鉴以完善附条件不的监督考察机制。

(一)社区矫正制度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201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为司法行政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日常工作由司法所承担;参与者包括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此外,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社区矫正执行工作,如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审批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减刑建议等。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监督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报告;定期到实地了解、核实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组织社区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等。

社区矫正充分依靠社会力量的参与,充分发动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作用。这些社会力量在心理矫治、社会适应性帮扶方面有着更多的专业优势

(二)禁止令制度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从刑法的规定看,禁止令不是一种新的刑罚,而是对管制犯、缓刑犯具体执行监管的革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中,解释了什么是“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如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罪的,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禁止接触同案犯。同时规定了禁止令的期限、执行机关、执行监督等问题。

三、附条件不的监督考察机制构建

在立法规定的基础之上,结合缓刑制度,对附条件不的监督考察机制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构建。

(一)被附条件不人在考察期内应履行的义务

所附条件是否科学合理、恰当可行,是附条件不制度实施后能够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专家学者认为,被附条件不人应履行如下义务:书面悔过;向被害人道歉;对被害人的损失作出赔偿或者给予被害人补偿;向指定的公益团体支付一定数额的财物;提供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治愈精神疾患、戒除毒瘾;不得侵扰被害人、证人;禁止出入特定场所。[7]显然,立法没有全部吸收上述思想。

在设计附加条件时,应当把握必要性和可行性。考虑其必要性以避免不合理地增加犯罪嫌疑人的负担,考虑其可行性则避免增加执行难度。学者模式的向公益团体支付财物、参加公益劳动,对家庭生活困难或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会加重其生活负担,且偏远地区的公益劳动难以考察;治愈精神疾患、戒除毒瘾,需要一定的周期和系统的治疗,在六个月至一年的监督考察期内完成是不可行的,若被不人因此而承担考察不合格被的风险是不合理的。

实践中,各基层检察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制定了《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附条件不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将所附条件分为必备考察义务和附加考察义务。必备义务是指在考察期间必须遵守的义务:不得故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遵守《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关于被取保候审人义务的相关规定;主动提交书面悔过材料;积极向被害人道歉、赔偿损失;在家庭、学校、社区表现良好。附加考察义务是指根据犯罪嫌疑人个别情况,附加其在考察期间必须遵守的义务,包括定期接受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禁止出入特定场所;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其他有助于感化、矫正犯罪嫌疑人,引导其回归社会的义务。这种分类方式兼顾了学者意见和立法规定,必备义务将学者提出的向被害人道歉、赔偿的措施吸收进来,有利于补偿被害人的损失,也有利于社会关系的修复;将取保候审的规定吸收进来,是对法条中离开住所须报批准规定的细化。附加考察义务是对必备义务的补充,禁止出入特定场所则是吸收了禁止令的内容,有利于被不人的矫正。上述细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实施方式

1.监督主体。法条明确规定了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但检察机关的人员力量难以承担监督考察的全部工作。非本地户籍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由做出决定的检察机关进行监督考察不仅易发生监管疏漏,也占用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因此,由检察机关交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司法机关及其他相关的基层组织配合进行监督考察,更有利于及时掌握情况。检察机关应立足于监督、指导、审查的地位,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及学校、社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管教,充分吸收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力量辅助未成年人的矫正,允许被害人参与考察,从而形成客观、公正、全面的考察成果。

2.考察方式。第一,检察机关召开考察座谈会、责令考察对象提交书面思想汇报、走访学校,定期掌握其思想动态;第二,学校、社区出具表现证明,证明其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以及是否参加社区劳动或者公益活动;第三,社会工作者或社会志愿者针对心理矫正情况及时进行沟通,由矫正机构出具矫正报告;第四,询问被害人、调查被附条件不人在悔罪、补偿损失等方面的表现。

3.考察频率和考验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根据嫌疑人的悔罪情况、案件危害程度、考察方式来掌握。如书面思想汇报半月一考察;学校表现季度一考察;座谈会在考察结束前进行;真诚悔罪,危害较小,考察期限较短的,只进行一到两次考察。

(三)相关配套制度

1.救济制度。当考验期满,检察机关以某种理由撤销附条件不决定时,特别是当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己经履行了一定义务的时候,撤销决定一定会招致犯罪嫌疑人的强烈不满,可以规定允许嫌疑人向上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考察期满后,当检察机关作出不决定时,认为嫌疑人没有依法履行附加条件所规定各项义务的被害人,有权向上级检察机关申诉或在检察机关作出不决定后,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篇10

一、数据—运行改革的现实反映

(一)案件报捕情况

从报捕情况看,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共受理“上提一级”的报捕案件248件265人,较改革前同期的231件250人,受理案件数与人数分别增长7.36%和6.00%,未出现人们担忧的报捕数下滑的情形,改革平稳推进。

(二)逮捕适用情况

从处理结果看,决定逮捕240人,逮捕率为90.57%,较同期下降2.63%;决定不予逮捕22人,不捕率为8.30%,较同期上升1.50%;因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而要求撤回的3人

在决定不予逮捕的22人中,因不构成犯罪不捕的2人,占不捕总人数的9.09%;证据不足不捕14人,占不捕总人数的63.64%;因无逮捕必要不捕6人,占27.27%。(见图一)

二、成效—坚持改革的正当理由

(一)不捕率上升

通过对北京市近三年查办的自侦案件罪名分析,笔者发现行、受贿案合计占自侦案件的比例超过了50%(见图二)。行、受贿案件与贪污、挪用类案件有账簿可查,渎职类犯罪有危害后果相比,典型特点是客观证据少,主要靠行、受贿双方相互印证的口供定罪。且不论其他案件,仅对行、受贿案件不能突破口供就意味着有大量的自侦案件要流失。口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对于突破口供而言,逮捕显然具有重要意义,“以捕代侦”的逻辑就这样形成了。

改革前,同一检察院自侦自捕,受突破案件的利益驱动,即便在侦监部门认为不构成犯罪或证据存疑的情况下,检察长进行风险决策,往往也会决定逮捕。“上提一级”后,上级院不用考虑突破案件的问题,受错捕责任的影响,对一些不构成犯罪或证据存疑的案件,能够正确适用不捕措施。与此同时,“上提一级”还强化了对逮捕必要性审查的要求。逮捕条件的严格把握导致了不捕率的上升,北京改革后14个月较改革前同期不捕率上升了1.50%,四川上升了1.30%,江苏上升了2.59%,湖南和河南上升了8%。

(二)无罪率下降

“上提一级”后上级院严格对逮捕证据条件的把握,将一些不构成犯罪、证据存疑的案件排除在逮捕措施之外,降低了逮捕风险,捕后无罪案件绝对数增加,无罪率也随之降低。2008年北京市自侦案件捕后无罪率为3.56%,2009年为3.12%,2010年为1.91%(同时期刑事案件的捕后无罪率分别为1.04%、0.98%、0.77%)。由此可见,改革后较改革前同期,捕后无罪率下降幅度明显加大(见图三)。

(三)监督力度加大

“上提一级”后,遵循“检察一体”、“上命下从”原则,上级院对下级院的监督不再象同级监督那样畏手畏脚,层级监督作用日渐显现,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超职能管辖得到纠正。在实践中,个别检察院为了突破案件、完成办案指标或者追赃,对本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并报捕情况时有出现。改革后上级院共对三起超职能管辖案件要求退回报捕。二是侦查取证行为得到规范。共对下级院报捕的166个案件中的13个案件(占上提案件数的7.83%)提出纠正意见(相比于改革前同期的1件,增加了7.23%),下级院自侦部门全部接受并予以改正。三是引导取证作用进一步加强。共对决定逮捕的159人中的67人制作了《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要求补侦率达到42.1%。对证据不足决定不予逮捕的14人,全部制作了《补充侦查提纲》,引导取证。

三、问题—分析改革的主要症结

(一)办案期限紧张

“上提一级”后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办案期限紧张。由于自侦案件的刑事拘留时间短、取证难度大,加之侦查技能手段的不足,改革前实践中自侦部门挤占审查批捕时间的情况时有发生,原来由同一检察院自侦自捕,只要总体上时间不超过14天,就符合法律规定。而“上提一级”改革与现行的移送审查逮捕程序相比,增加了双重审查程序。由于上级院通常要求在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后7日内报请决定逮捕,这就使得原下级院自侦与侦监共用的14天时间被削减了一半。在7天内,自侦部门要完成收集固定证据、卷宗整理、文书制作、请示汇报,难度非常大;由于7天时间大部分被自侦部门挤占,下级院的同级审查基本流于形式。“上提一级”后,上级院要承担完全的错捕责任,就要全部阅卷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律师意见,时间也非常紧张。此外14天时间还要考虑异地报送案件材料、送达法律文书、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路途时间。

(二)同级审查流于形式

“上提一级”规定只提到报请上级院审查之前,要先经同级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但对于何时报同级审查,以何种方式同级审查,如何出具同级审查意见、侦监部门与自侦部门意见出现分歧如何解决均未予以明确。实践中自侦部门往往在嫌疑人被拘留后的第6日甚至第7日上午才移送材料接受同级审查。而半天或一天的审查时间,根本无暇对证据进行实质审查。实践中同级审查大多进行的是形式审查,即审查报请材料手续是否齐备、规范,出具的意见书在事实认定和证据证明事项上也大多摘抄复制了自侦部门的报请审查逮捕意见书的内容。而不对证据进行实质审查,所谓的同级审查也就流于形式了。

(三)附条件逮捕适用不规范

“附条件逮捕”能够“分层次”看待证据条件,将一部分证据暂时还不满足逮捕条件,但有重大突破可能的案件适用附条件逮捕,有利于打击职务犯罪。附条件之后的定期审查、撤销逮捕的程序设计,有利于缩短羁押期限、保障人权,因而附条件逮捕在自侦案件中有较大的适用空间。“上提一级”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市检一、二分院适用附条件逮捕的比例分别达到:17.50%、20.83%、19.48%。但高检院创设附条件逮捕制度时曾明确,仅适用于重特大刑事案件,不适用于自侦案件,所以实践中自侦案件大量适用附条件逮捕是缺乏依据的。正因为缺乏制度约束,下级院在实际适用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如在所附期限届满前,不重新报请上级院侦监部门审查补证情况,直接提起公诉;更有甚者,在补侦不到位情况下,拒不执行上级院的撤销逮捕决定。

(四)听取律师意见缺乏保障

侦监部门听取律师意见,是保证正确适用逮捕措施、拓宽发现逮捕必要性信息和侦查监督线索的重要途径。“上提一级”改革明确了听取律师的意见的情况。但该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听取范围没有保障,仅限于逮捕必要性条件,不包括事实认定和证据方面的意见。二是听取程序没有保障。如只规定了审查主体,未规定在什么阶段、由谁告知律师有权提出有关逮捕必要性的意见以及相关证据材料;未规定在什么阶段、向谁提出、以何种形式提出;未规定提出意见和材料后如何流转到上级院侦监部门;未规定如何向律师反馈意见和材料的审理情况和结论。实践中自侦部门对律师出具的意见材料,不予重视,是否附卷比较随意,侦监部门实际看到的律师意见比例偏低。

四、措施—完善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解决办案期限紧张

1.加大初查力度。可适当将侦心前移至初查,提高初查质量,减轻立案后的侦查压力。一是要对案件线索进行客观、全面的审查,真正做到查微析疑,准备筛选甄别有价值线索;二是要制定缜密的侦查计划,明确目的,提高效率;三是要充分运用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等不限制被调查对象人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的措施,做好立案的基础性工作;四是要准确把握立案时机,既要防止当立不立,暴露侦查意图,贻误战机;又要防止不当立而立,取证不到位,立案后侦查时间不足。

2.加强侦捕联动。针对“上提一级”后,上级院侦监部门办案期限紧张的问题,可加强侦捕联动并规范提前介入。首先,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定性、法律适用存在较大分歧,在本地区影响重大等案件,自侦部门应在立案之日将基本案情通知上级院侦监部门,并及时就案件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汇报,便于上级院了解案情,决定是否介入。提前介入可以有上级院决定和下级院提议两种方式,介入的主要工作是参加下级院自侦部门的案件讨论与决策,对侦查取证方向和定性、证据、逮捕必要性问题进行交流,及时解决意见不同、标准不一的问题,介入的相应成果要体现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其次,对于上级院侦监部门经审查拟不捕的,如果同下级院自侦部门意见分歧较大,听取上级院自侦部门主管检察长意见时,可通知下级院自侦部门的案件承办人、分管领导参见讨论,便于及时消化处理不同意见。最后,上级院侦监部门与下级院自侦部门应定期召开自侦案件侦捕联席会议,对阶段性案件总体情况进行沟通反馈,制度自侦案件类案证据规则。

3.增加科技投入。面对办案期限紧张的挑战,应加快检察系统内部局域网建设,实现系统互联、信息共享,使得报捕案件可通过网络从下级院自侦部门流转到上级院侦监部门,实行在线汇报案情、在线讨论案件、网络会议、远程视频讯问等。一方面,省去了大量的在途时间和人力物力,办案人员也能够及时便捷地听取、交流、沟通各方意见。另一方面,也避免上级院侦监部门承办人进行大量文字输入的重复劳动,使其能集中精力于对案件事实、证据的审查,法律的适用上。

(二)取消同级审查

“上提一级”规定对两级院侦监部门的职能划分是:下级院侦监部门应当履行对本院自侦部门的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职责,上级院发现下级院侦查活动违法应当纠正。审查逮捕是发现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线索的重要途径。由于下级院大多不对证据进行实质审,这样也就很难监督线索。

同级审查仅进行形式审没有意义,进行实质审一样不可取。首先同样的程序两级院侦监部门各走一遍,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其次,对于同级审查出具的意见性质不易确定、错捕责任也无法追究。“上提一级”后,行使批捕权的主体是上级院侦监部门,一旦出现错捕,是由上级院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相关人员会被责任追究。改革前,在本院侦监部门是行使决定逮捕权主体,需承担错捕责任的情况下,侦监部门与自侦部门就是否够罪、捕与不捕出现分歧时,还需让步,做出逮捕决定为突破案件服务。“上提一级”后,在无需承担错捕责任的情况下,同级院的侦监部门就更没有严格审查,提出与自侦部门不同意见的驱动力了。高检院希望通过同级审查来加强而不是削弱同级监督,但事实上多年以来同级院的“同体监督”是不力的。如果认为同级可以监督,决定逮捕权就不需上提一级,如果认为同体监督无法达到监督目的,上提一级后设置同级审查也就没有意义,因此建议取消同级审查,决定逮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均由上级院行使。

(三)规范自侦案件附条件逮捕制度

侦查实践证明,一味追求捕前证据完全到位不符合自侦案件的实际情况与案件发展特点。如果一味按照拔高了的逮捕条件去审查自侦案件,短短7天时间,要求自侦部门取证达到定罪标准,显然不切实际,对达不到定罪标准的案件一概不捕,势必会造成大量自侦案件的流失,不利于反腐败斗争的开展。自侦案件中有必要引入附条件逮捕制度,但同时应当对适用的程序加以规范。

一是明确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案情重大、复杂、社会影响大的职务犯罪嫌疑人,要求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虽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根据自侦案件的不同特点,可以对以下几种情形允许适用附条件逮捕:贿赂案件中一方已作有罪供述的案件;贿赂案件中嫌疑人供述的金额虽然较小,但有证据表明继续侦查可能会取得重大进展的案件;贪污挪用案件中嫌疑人已作有罪供述,但缺乏相应书证、物证,或者尚未具有足够时间制作司法会计鉴定报告的案件;渎职案件具体后果尚未出现但有重大发展可能的;其他证据不足但有事实表明继续侦查可能会取得重大进展的案件。

二是严格后续审查。对于上述案件,自侦部门应在提请逮捕时就明确侦查方案和计划,供上级院侦监部门审查是否能够附条件逮捕。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附条件逮捕的,上级院侦监部门应当对下级院自侦部门发出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明的事实和需要补充收集、核实的证据。捕后,上级院侦监部门须及时对补充侦查情况进行延伸监督,促进捕后侦查取证,使证据达到定罪标准。若发现无法补充证据或补充证据不理想,不能达到定罪标准的,应当及时撤销逮捕,下级院应当执行。同时,对附条件逮捕案件,下级院自侦部门移送审查前应当征询上级院侦监部门的意见。上级院侦监部门与下级院公诉部门应建立备案制度,保证未经侦监部门把关的案件不流入审查环节。

(四)保障听取律师意见制度

一是扩大律师提出意见的范围,应不仅局限于逮捕必要性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还可以提供新的证据材料或者证据材料来源、法律适用意见。二是要细化听取律师意见的程序。首先,要明确告知程序。自侦部门在报请上级院侦监部门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将犯罪嫌疑人是否委托律师、律师联系方式记录在案,随卷移送。上级院侦监部门收到相关材料后,应及时告知律师案件的进展环节,并告知律师有参与审查逮捕程序提出律师意见的权利。其次要规范审查程序。对于有会见要求的律师,应安排两名以上侦查监督部门承办检察官在接待室接收材料,听取律师对于审查逮捕案件的意见并记录在案。上级院侦监部门案件承办人应将律师意见内容详细记入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然后结合下级院自侦部门报捕的证据材料对律师提出的主张和理由逐一分析,最后提出是否采纳的处理意见,按照三级负责的内部工作程序,逐级审批。最后要严格反馈程序。凡律师参与的案件,承办人应在审结之日,将处理结果以及对律师意见的采纳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承办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