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9 20:3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小学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

篇1

一、“三借助”提升新教师水平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十八里店学区新教师数量逐年递增。目前,学区共有教师398名,工作三年以内的新教师110名,占全体教师总数的28%。近年来,每年录用新教师的数量以25%~30%的速度递增,新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些新教师成长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如何提高这支庞大而专业素质又不高的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十八里店学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十八里店学区管委会主任崔永生介绍,近年来,十八里店学区充分发挥学区职能作用,通过监督、指导、服务、引领等,实施“三借助三做好”,不断完善对新教师的培养工作,更好地落实了学区“一、二、四、六”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借助学区大教研组活动,做好对新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各教研组打破学校界限,通过一带一(一老教师带一新教师)的形式,较好地完成了对新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并通过教学干部带组,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共同备课等,帮助第一年教师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高教师对职业定位的认识和从教能力。

借助学区内小视导,做好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充分发挥学区教学管理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常态日调研”和“专题月调研”,借助视导重点对各校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分析。视导中要求听新教师的课做到三个必须:必须详细评课、必须深入指导备课、必须给新教师提供1名骨干教师的观摩课。

借助课题研究,给新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围绕儿童文学课题和学科德育课题的研究,通过组织学区内的展示活动,为新教师参赛放宽条件,极大调动了新教师的积极性。各类活动中,新教师脱颖而出。如:闫亮老师的一本书的设计被推选到区里参加评比,他还在朝阳区讲述大赛中获一等奖。

此外,十八里店学区还成立了“心灵之约”俱乐部,开展师德培训;实施了育苗行动,开展研究活动;择优选送,开展新教师成长速递,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二、开创五步推进主题式教研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全面落实“质量工程”,构建和谐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八里店学区创新了教学研究模式,开展了五步推进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即:主题发动(每学年初学区根据本区域教学整体状况,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学年研究主题)、专业引领(通过教师自培、搭建网络平台、本土资源挖掘、专家指导等途径给教师的研究引领方向)、分组研究(分年级分学科确定切入课堂的小的教研主题)、同伴互助(通过教研活动中的培训、指导、实践、观摩等,作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最终形成教研成果)、交流展示。

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成立学区教研组。为此,学区成立六个语文教研组、六个数学教研组、一个英语教研组,各组负责人为一名教学副校长或教学主任,各组教研组长为本年级本学科的骨干教师,本组成员为本年级本学科的所有教师。

根据学区实际情况,各教研组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课堂典型问题提炼为教学研究的主题,发动各教研组的力量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专业引领是进行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推进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十八里店学区重新解读“专业引领”,拓宽引领方式,实现优质资源与本土资源的整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突出教师这一研究主体,自始至终贯穿专业引领,采取了教师自我引领、网络平台引领、本土资源引领、专家引领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以及群体互助学习的最大潜能,十八里店学区开展分年级分学科教研活动,以问题任务式驱动,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能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

为加强对教研活动过程的管理,实施效果评价必不可少。十八里店的五步推进主题式教研活动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对教研组工作的评价、对教师研究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实现了评价的无缝隙,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效果的落实。

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十八里店学区各校接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女子比例逐年增加,—20__年,该学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86%,而到今年9月,这一比例预计将达90%以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流动性比较大,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

近两年来,十八里店学区通过调研实施全面工作监控,针对问题出思路;通过检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针对分析定措施;通过视导实施问题改进监控,针对反思督发展。在实践中各学校能够针对所有年级去实施,并且逐步规范了工作程序。学区在抓全面的同时,又通过对重点年级实施考试目标管理,来促进和调动干部教师关注质量、改进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现一个新的突破。

学区依据规范化建设三个批队的划分,给各校制定了五年级全样本监测的目标。各校在学区统一要求下,均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机制,实施目标管理。学区还通过发挥各级教研的作用,立足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好实现专业引领与资源共享。为了提高教学干部命题能力,学区组织了语文等学科命题培训活动,教学干部还将语文等命题培训的内容及时传达给学校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培训效果验收,如:让教师出单元检测卷、出期末模拟试卷等,以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来引领教师深入理解课标,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33-01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一直是人类感知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般说来,阅读能力强的人,学习能力不会弱,而学习能力弱的人,往往是因为阅读能力太弱。爱阅读的孩子爱学习,爱阅读的孩子也会学习。阅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尤其是一名农村学校的语文老师,引导、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一、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孩子们投入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面不广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没有阅读氛围,孩子没有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里藏书少,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更谈不上家庭阅读氛围。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更不善于引导孩子从小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二)孩子没有自己的课外书。受经济条件限制,大部分农村孩子没有自己的课外书,即使有,数量也不多。在一些农村家长看来,孩子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一次调查:班上53个学生,有10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只有11个,有3个学生甚至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

(三)学校图书室的书籍陈旧。现在农村中小学校都建有图书室和阅览室,但是普遍存在藏书不足、课外读物更新不够及时等状况,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面对如此困境,如何让农村孩子爱上阅读,并使阅读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六个一”入手,即灌输一种理念,打造一个阅读课堂,成立一个图书角,每周一首诗词,每月一次评选活动,每学期一次汇报会。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灌输一种理念。就是向家长灌输“读课外书也是学习”的观念,让家长重视、支持孩子阅读。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活动等机会,向家长灌输阅读对人生有重大影响、买书就是买知识的观点,让家长们认识到,读课外书是孩子开发智力、丰富知识、增长本领的有效途径。告诉家长,要让孩子享受到真正的阅读乐趣,就要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醒家长平常要力所能及多买一些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课外读物。

(二)打造一个阅读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新课标强调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多写、多积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强调诵读涵泳,熟读精思,强调熟读勤读为语文学习的根本之法。语文教师应当“以读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在读中感悟文本。课堂中,学生阅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每一节课学生都要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或是大声朗读,或是默读品读。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讲解课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成立一个图书角。就是把学生手中的课外书集中在一起,成为共享资源。学生的语文水平与阅读的多少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夯实语文基础,加深文化底蕴。面对学校藏书不足,农村孩子课外读物少的窘境,可以鼓励学生把课外书集中到一起,成立班上图书角,让他们互相交换阅读。这样,一个人拿出一本课外书,一个班50人,每个学生就可以读到50本课外书。这样资源共享,增加了孩子的阅读量,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四)每周一首诗词。就是每周让学生熟读成诵一首优秀诗词。为了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可以采取每周让孩子们背诵一首优秀诗词的方法。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至少能积累20首优秀诗词,对他们学习传统文化很有帮助。

(五)每月一次评选活动。就是每月都举办一次 “读书明星” 评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读书明星” 评选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使一些原本不爱阅读的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使阅读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篇3

一、学具要实用

1.方便选材。

学具的准备是操作的前提,直观、实用的学具是进行操作活动的必备条件。无论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还是学生自制学具,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材。如在很多农村学校,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没有配套的学具,在操作活动中使用的小棒就可以用冰糕棍儿、吸管、牙签等来代替。有的教师还教学生用玉米粒、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充当学具,这些学具的选材和利用既经济又实用,还突出了农村的特色。所以在学具的选材上提倡:只求实用,不求时髦。

2.利于展示。

反馈学生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是操作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学具的准备既要考虑学生操作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汇报反馈的需要。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探究“测量面积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时,学生的具体操作是:用圆、正方形、三角形等学具来测量长方形纸条面积的大小,引导得出: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计量。教师为了方便学生展示操作结果,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硬纸板做的长方形纸板。这样,当学生上台前展示的时候,就不会由于纸板太软而使学具滑落,进而影响操作结果的展示。

另外,为了更直观、方便地展示学生的操作结果,教师一般要精心地准备一套相应的教具。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排列和组合”一课时,让学生用数字卡片1、2、3摆出不同的两位数,在这里,教师为学生的操作准备了学具:数字卡片;同时,教师还准备了具有磁性的数字卡片教具,以满足学生在黑板上灵活展示操作结果的需要。

二、操作要有序

完整的操作活动,是学生有序动手的过程,更是学生有序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在操作过程中,努力让学生以有序地动手操作促进有序的思维活动。

1.学具使用有序。

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序使用学具的良好习惯。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学生有一个操作活动――模拟小猴分桃子。在这个操作活动中,教师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将小棒放在课桌的右上角,当教学活动进行到需要操作的环节时,再统一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操作结束,要将小棒整理后放进书箱,再进行下面的学习。

2.操作步骤有序。

明确操作目的和操作步骤,是有序操作的重要保障。操作是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教师提出的任务和步骤不明确,操作活动就会变成学生好玩的游戏,而忽略了操作的实质。实践中发现:一些操作活动的任务或者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口头说一说,需要有一个文字的提示。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以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验证时就给出了这样的提示:1.用猜想的“长×宽”的方法,计算出长方形卡片的面积;2.从教师提供的材料中选出一种,来测量出这个卡片的面积,看测量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一个温馨的提示,可以为学生的操作指出方向,提供方法,保证操作活动的高效率。

三、提升要有效

操作活动的目的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教学目标的达到。引导学生对操作活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整个操作活动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操作的核心内容,摒弃非本质的东西,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认知。

1.提高反馈效率。

反馈提升是操作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要保证省时高效。实践中,对在汇报时是让学生到讲台前来汇报,还是在原位上汇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凡是学生能在座位上汇报的就不浪费时间走上讲台去汇报;凡是教师能走下去帮助学生把操作结果拿到前面展示、学生能在原座位上汇报的,教师就多跑两趟为学生做好服务。

2.提高引导效率。

在对操作结果进行分析、提升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引导能架起学生已有知识向新知识转化的桥梁,能让学生迸发创新的思维火花,能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列车提速,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建构。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在引导学生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成长方形后,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引导过程中,教师以大屏幕展示学生拼摆的过程。同时引导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含有几个长度单位?宽是2分米,有几个长度单位?”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直观的手段加以辅助提升,同时又紧紧抓住了知识的提升点:所拼摆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几个这样的长度单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几。引导学生完成这个转化后,进而就完成了由动手操作到得出结论的有效过渡,这个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评价要科学

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实施有效的操作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在操作中的应有作用。操作活动中科学的评价不仅表现为对操作结果的关注,而且应对学生操作的有序性、合作的有效性、操作的创新性给予充分的关注。针对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的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我推荐的书

?筅《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筅《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肖川著,新华出版社

?筅《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筅《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黄志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

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当前的中国教育实践为基准,辩证地学习和借鉴教育发达国家母语学习的经验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研究“我们”的学问,发展“我们”的教育,越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越要致力于培养属于“我们”的、具有“仁义礼智信”和“中国气质”的优秀学生。

篇4

一、“教”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一)优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纽带

“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汇报结论”是我们优化后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把固体放入水中》,我们就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汇报结论”的教学模式展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先用电子白板展示海面上180吨的大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而不沉到水底,然后揭示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在水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固体,苹果、螺丝、玻璃球等,猜测一下哪些上浮下沉?需要动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最后汇报结论。这样优化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愉快,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

(二)准确的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催化剂

无论是对教材的“胸有丘壑”,还是对创设情境的“驾轻就熟”,都需要语言贯穿全课。科学是抽象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是严谨的、准确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分散的,所以我们的语言必须富有感染力。

二、“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一)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和经历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基础。在《把固体放入水中》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大胆预测固体的沉与浮,并让学生知晓这只是科学预测,并不代表科学结论,结论需要动手实验才能得出。在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观察实验结果,教师注意对学生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学习科学,不在于学多么高深的知识,而在于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习惯。

(二)贴近生活的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真正懂得科学是来自生活,认识到生活处处有科学,从而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培养应用科学的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用科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中,铅笔、树叶、大米、盐等实验材料都是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在让学生理解溶解这一现象时,教师就再现生活中的场景。妈妈洗衣时洗衣粉的使用,爸爸喝咖啡时加的糖,做菜时投入的味精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此时派上了用场,学生兴趣盎然,提高了课堂实验效率。

三、“练”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规范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有很多科学实验都要借助仪器进行,因此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决定实验的成败,影响探究的效率。很多仪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方法及要求,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例如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有很多要求,如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等;点燃酒精灯要用侧面由下而上点燃,点燃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不锈钢实验盘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实验完毕后,材料整理得规范有序,也要练习。

(二)教师巡视实验,确保有效进行

篇5

为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重效率的校长队伍,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全县教育工作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人事股在2009年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上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选拔制度。在总结2009年、2009年中小学校长公开竞选以及××中学公推公选等办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竞聘和公推公选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套适应我县中小学校长聘任的机制。今年,在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班子上,要把那些思想进步、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善于管理,有改革创新精神,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并逐步解聘不合格校长,进一步优化校长队伍。

2、继续做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坚持校长培训制度,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要严格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按照省市校长培训下达的任务,积极组织高中校长,幼儿园园长赴省培训学校、初中校长赴市培训学校参加培训;结合教师进修学校,继续做好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布置、组织好小学校长、教务处主任赴沁阳永威学校轮训。办好新任小学校长的资格培训。积极联系外地办学先进单位,组织我县部分小学校长赴这些先进学校挂职锻炼。要逐步建立校长述学制度,每位校长在进行工作总结述职时,要述学,要有专门的述学材料和学习笔记。

3、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校长说校”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今年的

“校长说校”仍然采取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办法,对在“校长说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同时,开展“副职说配合”活动,今后校长的人选主要在表现好的副职中产生;启动“校长说课”活动。

4、加强校长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和考核机制。实行校长考核制度化,本着客观、全面、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一次认真的考核评估,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重实绩,认真严格,不搞形式。通过考核,促进校长素质的尽快提高。实行考核评估内容具体化。要采取领导考核和民主测评相结合,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听汇报与查资料看实绩相结合,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校长进行认真的考核评估。实行分类考核,区别对待。全县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极不平衡。因此,对校长要实行分类考核,可分为:城区、农村及农村偏远三类,实事求是,以类定级,不搞一刀切,充分调动广大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全县的办学水平。实行考核评估结果公开化。考核评估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综合分析,写出书面专题报告,印发全县,进行通报,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校长评优、晋级、晋职、聘任、辞退、解聘的重要依据。对于做出显著成绩的校长,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对其中有突出贡献、享有较高声誉的校长,推荐上级表彰。同时广泛宣传优秀校长的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对考核不称职的校长给予通报、戒勉,限期整改或免职;对因工作失职,或,给国家、学校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校长,视具体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完善教师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顶岗制度。充分发挥城镇优质教师资源优势,采取有效办法支援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城区中小学校以及广大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支援农村教育,形成支教工作的长效机制。顶岗教师原则上根据派出支教教师的数量等额安排。今年,将安排城镇学校教师50余人到偏远农村小学支教。

2、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逐步完善学校合理的层次结构。在乡镇各个小学中,实施

“走教”办法,即音乐、美术、英语等教师,在本校工作量不足时,可兼任几个小学的课程。加大对英语、音乐、美术等短缺教师的招聘数量。建立新招聘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优化农村教师年龄、学历结构,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在高中实施全员聘任,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制度,逐步优化高中教师队伍。

篇6

一.三区县的基本情况

1.三区县接受“两基”迎“国检”的时间:__市__区20__年9月,____县20__年4月,____县20__年6月。

2.三区县的经济、教育、“两基”状况与我州接近(__区与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荔波县类似,__县和__县与我州其余8县基本相同)。

二.三区县“两基”攻坚中的主要经验

1.把“两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全县发展考核目标,同时健全了定期议教制度;

2.健全联系教育制度,所有县级领导、县直各单位均联系1所学校,将教育工作实绩纳入年度业绩考核;

3.依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__区20__年至20__年中央转移支付均为1432万元,全部用于教育;__县三年共筹资5000多万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安排1155万元资金用于化解“普九”债务;__县 地方教育附加费收入专项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其中60%用于“两基”攻坚县的中小学危房改造。

4.涉教部门履行明晰的工作职责十分到位,并有相关的考核制度作保证。

5.控辍保学力度大,明确乡镇政府为动员学生入学的主体责任地位,提前两年就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6.__区“两基”巩固以职业教育为载体,全区中等职业在校生13万人,并在全国率先实行中职学生免费上学,使初中学生出路多元化为控制初中生辍学起到了极积的保证作用。__县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市政府免费提供每天两元的午餐。

7.__改革人事制度,保证师资满足“两基”需求,人事任免由单一的委任制过渡到委任制、聘任制、公选制多形式并举,合理设置中小学教师配备编制标准,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为:农村小学1:23、县城小学1:21,农村初中1:18、县城初中1:16,同时按小学9%以内、初中15%以内配备职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教师队伍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和全员聘任制。各县区严格核定教职工编制,坚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代课教师清退、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主管事权人权。

8.湘西州以“国检”为抓手,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国家是20__年开始实施,湘西州是20__年谋划,20__年在全州整体实施,20__年结束,在实施过程中,对全州校点布局进行调整,共减少校点700多所,国家补助7000万元,全州自筹资金3.3亿元,用三年时间完成308所初中、小学的建设任务,实现了乡乡均有寄宿制学校。二是全面推进农村教师公转房建设。湘西州在修建寄宿制学校的同时,就开始思考农村教师的公转房建设问题,20__年以县市为单位全面启动,按照“政府统筹,财政补贴,个人垫付部分资金,周转使用,以息抵租”的办法组织实施,全州计划筹资1亿元,力争在20__年彻底解决问题,全省在今年才启动此项工作。各县市根据财力确定教师承担比例,一般在30%-50%之间,教师个人出资1万元-3万元不等,教师公转房建设对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归纳“两基”迎“国检”三条主要成功的经验: 一是正确认识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档案工作不是简单的软件工作,软件工作也不是简单的档案工作。一项工作,在硬件上要扎扎实实的开展,实实在在的反映出来,要有形象、有气度,而软件工作要认真总结、真实反映、集中提炼、清晰诠释硬件工作;硬件有软件升华陪衬,软件有硬件真实的反映,这样的工作才叫有声有色。二是正确处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孤立的开展,都要放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中统筹考虑,都要有所联系,有所联想,力争一项工作带动一片,这样的工作才叫全面开展。三是正确认清细节与成败的关系。当一项工作在竞争中开展的时候,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条件,此时一定能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要把工作中的细节牢牢记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上,

精心不断的反复落实,使细节工作成为细微的亮点,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这样的工作才叫认真细致。

三、国家督导团的基本思想与做法

1.在三区县的考察中了解到国家督导团,在评验收工作中较为注重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政策执行是否到位; 注重宣传迎检氛围,使百姓知悉“两基”的一些基本常识;注重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关注国家出台惠民惠生政策的落实;政领导是否重视,特别是控辍保学工作中各级领导参与程度;注重资料的统一,上下对应,符合逻辑,经得起推敲;注重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注重从专题片中了解“两基”经历;注重从汇报演出中了解民族文化进校园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等。

2. 国家督导团“两基”国检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国检”前15天国家教育督导团公告。

第二步,国家教育督导团组织“国检”组实施“国检”。

第三步,检查确定省市。

第四步,抽查县。接受“国检”的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两基”评估验收是以县为单位。对县(市、区)检查程序为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查阅区“两基”档案材料。

第五步,随机抽查乡镇、学校。在乡镇一般查初中(含完中、一贯制)、中心小学、村小学、教学点。在学校需要对“两基”有关情况全面进行了解,视情况召开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座谈会。

四.三区县迎“国检”工作的做法

1.实行市委常委分别挂县(区)工作责任制,组织领导干部进行“两基”常识模拟考试。

2、“两基”公告,让更多群众了解“两基”及迎国检的主要内容,在地方电视台设立“两基”专栏每天报道“两基”进展情况,编写“两基”简报,书写固定标语。“两基”简报包括“两基”进度、动态、领导讲话等,固定标语要求每个乡镇所在地不少于5条,每个村不少于3条。

3、在国检之前,柳州市还从市直职能部门每单位选派3人统一安排到受检县驻乡镇督查指导,对所有学校,对学校的经费、项目建设、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疾病防疫等工作进行指导,查缺补漏,差什么补什么,并负责包乡镇国检通过。各蹲点人员务必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与蹲点学校的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及时督查“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限期整改。“国检”时所蹲点学校若出现重大问题,将对蹲点失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年度考核评为不称职并调离现工作岗位。

4、精心组织安排迎检工作。地区抽到县指导督查工作的同志每天要向指挥部汇报检查到的情况和问题,县委政府根据汇报问题召开本县的布置会。第二天将情况通报各有关乡镇,听取前一天通报问题的整改情况汇报。排出迎检倒计时时间表,印发“两基”工作手册、督查工作方案、国检知识问答等。

5.成立迎检工作指挥部,由党委书记、市县长任指挥长,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和党委委常委和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联合协调组、验收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维稳安全保卫组、安全生产组、城乡保洁组、现场检查指导组、建设安全组、交通秩序组、验收督查组等十二个专门工作组。

6.柳州市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统的迎检领导小组,下设立保障组、宣传组、安全稳定组、档案资料组、工作协调组,配合县各迎检工作组。其工作职责如下:保障组:检查各县区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管理和维修、“普实”、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项目管理等工作。宣传组:注重校园文化底蕴氛围的打造。安全稳定组:按要求、妥善做好代课教师的稳定工作。档案资料组:编辑整理全市“两基”工作文件汇编、画册和各县(区)“两基”上报材料审核。工作协调组:组织、协调全县“两基”工作,做好有关工作材料的上报和文件下发工作。模清验收团成员的各种情况,包括个人性格、爱好、特长、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经历)等。

7.安排迎检专项经费。柳州市政府专门安排800万元迎国检专项经费,其中拨区县教育局300万元用于迎国检资料建设及地区下县人员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500万元用于迎国检过关县奖励。

8.突破难点:一是着力提高普及程度。普及程度是衡量“两基”的核心指标。做到完善和落实控流保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劝学助学、控流保学的力度,确保各项普及程度指标符合国检要求。二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要以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用电安全、 消防安全等为重点,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到位,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特别是师生伤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三是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化解班额过大问题,严禁开除学生,严禁举办重点班、节假日办班补课和乱收费,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和谐愉悦的成长环境,以良好的教育形象迎接“两基”国检。

9、突出重点,精心准备档案资料,规范建设和进一步完善“两基”档案展示了一个地区“两基”工作取得的成果。加强档案管理、加强学籍管理、加强学校管理是巩固“两基”的手段,是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档案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将直接影响着国家对一个地区“两基”工作的评价。因此领导要高度重视,实行责任制,一级抓一级,规范档案建设工作,确保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两基”实施过程中的文件、领导讲话、照片、影像资料以及各项表册等都进行整理归类,做到内容清晰、数据准确,分类科学、核查方便,分年立卷、专柜专放,力求让档案资料客观翔实地再现“两基”工作过程,真实完整地反映“两基”工作实绩。要针对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不断增加,其一部分子女随父母进城就学,另一部分作为留守儿童在原籍就学的情况,要加强与其他县区教育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把落实学生流动的去向作为重点。通过就学所在地教育部门的配合,完善这部分学生的档案资料,充分发挥档案建设工作在迎接国检中的作用。地区教育局对“两基”国检档案建设进行了科室分工:

办公室:a1执法水平和学校布局、学校建设等,配合科室教育科、计财科、督导室。

基教科:a2普及程度、a5教育质量、a7扫盲工作及学校管理,及留守子女、务工子女入学、区、乡级成人学校、成人培训、职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等相关资料,配合科室职成科、教研室。

政工科:a3教师队伍(职称评定、教师工资、教师聘任、调动、校长、教师培训、师德工作等),配合科室师训科、进修学校、教研室。

教仪办:a4办学条件中学校装备设施、实验室、器材室、图书室建设、管理使用指导等,配合科室计财科、信息中心、体卫艺科、教育科。

基教科:a4办学条件中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及运动场地等。

信息中心:a4办学条件中有关内容,如语音教室、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建设、管理使用指导等。

计财科:a5教育经费及工资发放、危房改造、“两免一补”等专户资金,配合科室基建办。

宣传科:制作“两基”工作光盘,落实迎国检舆论宣传工作,制定迎国检期间的新闻宣传计划,报道迎国检工作动态、各校的工作经验和典型事迹等,为迎国检工作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督导室:指导自查、组织复查、协调迎验。

五、调研结果的使用

借鉴调研情况对我州迎检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或总指挥)的“__州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或指挥部”,下设多个专门工作组,负责协调解决全州特别是已抽到的国检县两基迎检工作。

2、建立州领导负责联系县(市)“两基”迎“国检”工作制度,对联系县(市)进行重点督查指导。

3、由州直各部门抽调业务精干人员,经培训后定点到各县市协助指导两基工作。帮助基层完善档案资料建设,解决教育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督促教育经费到位,加强安全维稳工作等。

篇7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农村初中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38-01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素质培养不足

考试固然是很有用的,它是对老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检验过程。但只是为了考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那么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现今不只是农村的教育,城市的教育也是一样的。老师关心的是升学率和及格率,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并不是十分的重视,或者是一点也不重视。

(二)教学和学习任务过重,产生厌教、厌学现象

在一些学校,英语老师不多,有些老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同时教好几个班,还要当班主任。一天到晚地忙教学事务,极容易产生厌教的情绪。另外,有些老师教学的方法很呆板,却固执不愿意向他人学习来改进,长时间地重复教学方式,自己也感到很厌烦。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作业,学习压力也很大,所以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教学设施和手段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由于农村初中的经济问题或者其他的原因,英语教学的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或者,学校配置了一些教学设施,但由于老师教学方式的不灵活,或者不会使用多媒体,造成设备的闲置,不能得到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一开始接触英语的新鲜感很快就消磨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过程

(一)任务前阶段(Pre ̄task phase)

任务型教学的准备阶段是一个比较短但十分重要的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对所涉及题目的不同的熟悉程度,可以对所需时间进行灵活的选用。这个阶段老师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项是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语言系统进行重构;另一项是帮助学生使其具备所需的语言和文化知训,以减轻下个阶段的认知压力,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在这个阶段,老师要做的主要有:

激活已掌握的背景。初中的教材里很多话题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话题,但有些话题需要知道文化背景这一方面的知识,城市里的孩子可能较容易理解,但农村的孩子在理解这方面就稍微差了一点。这样就需要老师去帮助他们,激活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启发他们头脑中的知识。

对新语言材料的引入:这指的是要让学生运用近学的新知识前,呈现给他们这一语言的材料,让他们获得感知。当学生对所谈论的主题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把新的语言材料直接呈现出来。而是要注意对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的激活。

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对于新任务的呈现,要用一段时间去练习语言的形式,虽然死记不对,但也代表这一项毫不重要。在学生已经记住词汇及语法后,老师还要注意对其进行操练。

(二)任务中阶段(during task phase)

这个阶段学生要尽量地运用到他们所学的知识,这个阶段主要有三个部分:

任务:学生以结成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老师要起到鼓励和监督的作用。在学生的交流和尝试或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也不要在和学生谈活中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尽量让学生感到一种可以自由表达的感觉。

计划:学生小组要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来向全班汇报自己这组任务完成的情况。由于要向全班的同学汇报,所以学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老师在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地给予指导。

报告:对于书面报告各小组可以互相交换着进行结果的比较,也可以向全面呈现。这时的教师要当好评判的角色,对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三)任务后阶段(post ̄task phase)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反思,寻找教学的得失。对任务的完成进行反思。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的重新演示:这不是让学生重复地表演,而是让他们独立地进行任务的完成,以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和准确程度。通过这一过和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足。

学生对自己做任务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和问题的反思与分析:学生要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自己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在学生做任务的过程中,也要记下学生的一些错误,在任务完成后把学生都犯的错误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任务型教学法在农村的初中英语课上运行起来是很有效的,而且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也都能勇于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平时的训练,很多学生都可以用自然的举止和表情、语言流利地回答问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以及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主要是因为任务型教学有以下的优势:

首先,任务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大多都很贴近学生的经历和生活,可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兴趣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其次,任务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在讨论时不仅让学生有了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可以相互地学习和交流。这一过程中,大家共同攻克了难关,获得了成功,学生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就得到了培养。

结语: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生的这一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任务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因为老师在布置任务时对任务只作出原则上的一些要求,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让学生自己设计的,所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知识也获得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由于自己动手实践的原因,也培养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任务的定义和类型.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6).

[2]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 Students’ Book . 七~九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第4 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统计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此,乡政府对农村统计检查自查工作高度重视,认真领会自查工作精神,再次学习《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统计检查自查工作的重要性。

二、乡乡统计队伍建设

1、分管情况:XX乡党委委员、副书记XX具体分管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管理。

2、统计机构健全、制度完整:乡政府确定专职统计员从事统计工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统计制度,要求统计人员按规定参加统计业务培训,按时参加统计年检,做到持证上岗,依法统计。

三、统计工作软、硬件建设

1、乡统计办公场所

乡党政领导在政府办公场所紧缺的情况下特意为统计办留置了一间全新、单独的办公室,并配置了专用的微机、打印机、档案柜等,有效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2、制度建设

根据统计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数据质量抽查制度,规范各项统计报表工作记录和统计资料的存档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日常统计报表工作和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3、各类统计报表按要求实行网上直报,并建立完整的村级台帐,保证数据质量,实事求是。

四、数据来源

1、充分发挥广大乡、村干部主观能动性,认真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调查。包括农产量抽样调查、畜牧抽样调查、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统计调查工作。

2、乡直有关部门上报各种报表及表册。如派出所提供的人口报表,畜牧站上报的畜牧生产季报表,农业服务中心上报的农村经济收入和农民负担调查表等。

3、乡统计人员到有关单位搜集相关的统计基础材料。统计人员到乡直管财政所、畜牧站、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搜集劳动情况及报表材料,到中心小学、卫生院等垂管单位搜集相关统计材料。

五、基础工作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能坚持认真学习《统计法》及工作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按时按规定参加统计工作会议、有关统计培训及统计执法考试等,提高了自身素质,适应了工作需要。

2、对统计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乡统计部门及时拟定了年初工作计划,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统计工作进度,乡党委、政府每年研究统计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对统计工作早安排、早部署,保证了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坚持实事求是、严格统计执法,认真做好统计调查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了统计各类报表工作。

(1)乡统计人员每月都要抽出部分时间,深入农村及有关单位进行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了解辖区农业生产,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进一步核实统计数据,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严格统计执法,按时按规定上报各种报表。

(2)认真搞好档案管理。将统计资料及时装订成册,将重要统计资料整理归档。由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统计数据来源可靠,统计人员加强学习,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较好。因此,本乡历年农村统计工作没有发生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经核查,乡级上报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15笔,分村汇总66笔,差异率0%;乡级上报农作物产量数据12笔,分村汇总60笔,差异率0%;乡级上报生猪存栏数据1笔,分村汇总5笔,差异率0%;牛存栏数据1笔,分村汇总5笔,差异率0%;羊存栏数据1笔,分村汇总5笔,差异率0%;家禽存栏数据1笔,分村汇总5笔,差异率0%。

六、存在的不足

对村级统计人员培训较少,乡直有关单位统计报表不能及时上报乡统计站。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乡统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认真学习与统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按规定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行的会议、培训、执法考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不断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需要。

2、加强对村级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搜集准备培训资料,拟定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次以上,使其统计业务素质有一定的提高。

3、规范统计档案管理。认真搜集统计资料予以保存,规范建档。

篇9

一、观察课

观察课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获取丰富、具体的自然知识,达到培养他们观察、分 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目的。小学自然教材中,低年级的《看一看》、《你怎么知道》、《各种各样的叶》、 《蜗牛》、《金鱼》、《天气》和中年级的《怎样认识物体--水》、《植物的叶》、《植物的茎》、《太阳 和影子》、《青蛙和蟾蜍》等都属于观察课。

复式班的观察课教学,一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动:明确观察目的,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教学开始由教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 ,然后出示小黑板说明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并指明观察重点。如上九义教材第四册《蜗牛》一课时,观察方法应 是:①观察蜗牛身体上长着什么?②仔细地看蜗牛各部分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观察重点)③用手摸一摸 蜗牛各部分有什么感觉?④蜗牛怎样爬?⑤蜗牛吃什么?(用菜叶、树叶、食物等分别试一试。)

(二)静:学生分组或个人独立观察。这一步骤要给学生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和板书的要 求认真地进行观察。

(三)动:1.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详细、具体地描述出来,交流观察印象。2.教 师小结。突出重点,系统小结,讲解通过观察应该明确的问题。3.布置作业,提出进一步观察的问题或自学 要求。

(四)静:自动作业,把观察后的结论抄写在作业本或观察记录本上。

二、实验课

实验课是以简单科学实验为主的自然课,它一般是先通过师生的实验,反复再现某种现象,同时进行观察 ,从中发现问题,引起讨论和研究,然后概括结论,最后又用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在亲自实验过程中获取知 识。在小学低年级自然教材中《磁铁游戏》、《沉和浮》、《影子》、《镜子》等和中年级自然教材中《怎样 认识物体--空气》、《热胀冷缩》、《物体的运动》、《人的消化》、《磁铁》等课,都属于实验课型。

复式班自然实验课的教学,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动:明确实验目的,讲解演示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开始实验前,教师应详细告诉学生本 堂课要做什么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尤其要交待清楚是观察某种现象,还是验证某种假设。

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二册《沉和浮》一课实验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实验时要把各种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 中,放一个,观察一个,记录一个,不能把一堆东西一下子全放入水中。

(二)静:学生分组实验。

(三)动: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用讨论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教师小结,讲解通过实 验应该明确什么问题,肯定学生实验的成果或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

三、技能训练课

技能训练课是让学生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的一种课型 。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属于技能训练课型的有:《种大蒜》、《种花》、《叶画》、《各种各样的种子》、《 制作叶的标本》、《种向日葵》、《养蚕》等课。

在小学阶段,技能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栽培、饲养、制作等技能。在复式班可把低、中年级相近的教学 内容统一组合在一节中采用合--分--合的结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以高带 低的作用。如低年级《叶画》和中年级《制作叶的标本》这两课就可以安排在同一节课,其教学程序可以这样 安排:

(一)合动(4分钟):教师展示做好的叶的标本和叶画,激发学习兴趣并提示中年级学生注意制作标本 的程序。

(二)分(15分钟+15分钟):低年级先“动”后“静”。“动”时教师示范拼叶画的方法和要求, “静”时让学生用采集来的叶拼摆叶画并用胶水贴在纸上。

中年级:先“静”后“动”。“静”时学生用压制好的叶按要求制作标本。“动”时教师予以检查和指导 。

(三)合动(10分钟):各年级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教师总结,并选出优秀作品 给予鼓励。

这类课型还可以和另一个年级的语文或数学课搭配,利用学生有较长实际操作的自动作业时间,去突破另 一个年级的教学重点。

四、科学考察课

考察是人们为着一定的目的,到自然界中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科学考察课就是以此为主 要教学方法的课型。其基本教学模式是:现场考察--取样分析--共同研究--作出结论。小学自然教材中 ,《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怎样认识物体--土壤》、《水·土·植物· 人》、《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等课都属于这类课型。

这类课型的教学因需到室外考察取样,在复式班较好的做法之一,就是把各年级有关的教学内容统一在一 起进行,也可结合春游、秋游或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上考察课,应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一)做好考察前准备。使学生明确考察目的,向学生传授考察的方法,提出考察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考察,认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又要指导 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使他们通过考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学到实地考察的本领 。

篇10

一、开发农村自然资源

将学生与大自然隔离开来,极不利于科学课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与自然界联系起来。

科学教学中如果能提供直接感知的植物,对于学生形成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很有帮助。农村田野、桑地、小河边,生长着无数的植物,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学《植物的花》,教师可让学生课前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掌握花的共性,了解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并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到人工授粉的知识。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利用农村学生可以充分接触的动物非常多这一点,教师可变枯燥无味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生动形象地学到科学知识。在学习《蜗牛》一课时,可事先让学生到菜园、果园、庄稼地等地方寻找蜗牛,用广口瓶盛好,待上课时把蜗牛带到教室。课堂上老师让学生独立观察,他们利用放大镜发现蜗牛的身体是由头、壳、腹、尾组成的;了解蜗牛的爬行速度、动作,发现它爬行的时候会留下许多黏液,知道蜗牛无论在什么地方爬行都不会掉下来。当蜗牛受到外界刺激时,它能分泌黏液,将壳口封闭,不动。这样,学生通过抓蜗牛、观察蜗牛、探究蜗牛,对蜗牛的身体结构了解得清清楚楚。

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走到自然中去,让他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改造自然,服务人类的目的。教学《水的浮力》时,指导学生带好实验材料在溪水中体验水的浮力。教学《蚂蚁》时,在校园里、草丛中寻找蚂蚁,从蚂蚁的生活环境到蚂蚁的外形、吃食情况等一步一步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二、开发农村家庭资源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农业实践,教学《蚕》时,课前可先请学生自己在家养几条蚕,精心饲养,仔细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课上进行集体交流汇报。这样一来,学生对蚕的一生非常了解,课堂上人人有话说,个个举手发言。在交流会上,学生会纷纷拿着自己的实验记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述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文字表格形式、生动图画形式。此外,布置一些家庭方面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家庭农业实践,一来可以让学生有更为充分的农业科技经验,二来可以减轻家长的劳动负担。课内与家里互相结合,使知识从感性认识自然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激发学生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三、开发农村社区资源

农村小学周边或多或少有一些农田、果园、企事业单位,学校可与他们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可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老师,聘请家长中的科技工作者定期向学生作科普讲座。可寻找到一些规模较大的含有一定农业科技成分的农场、果园、农田、养殖场,作为学校的校外体验教育活动基地。可聘请社区有经验的农民为辅导员,请他们为学生讲解农业科技知识,为学生解答农业科技方面的问题,还可请他们指导学生开展种植、养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学习学到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