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10:3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职称论文

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环境问题;勘测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1.4水利水电工程与鱼类、生物物种问题①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②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同时局部气候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都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造成影响。

二、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

2.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三、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所有行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龙头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妙月.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性危险评价问题[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99-100.

[2]王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3-15.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环境问题;勘测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1.4水利水电工程与鱼类、生物物种问题①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②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同时局部气候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都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造成影响。

二、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

2.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三、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所有行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龙头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妙月.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性危险评价问题[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99-100.

[2]王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3-15.

篇3

1.1复杂地形基坑支护施工特点

(1)复杂地形中由于施工条件不同,所要求的建筑物功能不同、结构不同,其基坑的形式也不同,因此对基坑的支护施工要求也不同,施工技术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2)基坑支护施工作为一项保证基坑施工安全的措施,以一种临时设施的形式呈现,虽然是临时性的设施,却存在于基坑施工全过程,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3)基坑的施工面积是受建筑工程的形式和结构决定的,作为一项建筑基础,投入的施工费用相对很高,其面积和规模也比较大。

(4)基坑支护一般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因此施工条件相对比较差,而且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条件也难以确认,这就给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基坑支护的作用

对于复杂地形而言,基坑支护工程不仅能要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确保基坑不会出现坍塌和沉陷问题的一种技术措施,还保护着整个施工过程避免因为周围土质松动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防护措施。

2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施工控制要点

2.1基坑支护施工设计方案审查

对于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工程而言,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形的基坑支护施工中,如果实际施工阶段和实际方案有部分出入,因为必须保持施工的连续性,因此可以针对实际地形条件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然而对于复杂地形条件的基坑施工,如果设计方案和实际施工出现差异,受众多因素影响,更改施工方式相当困难,一旦整改工程可能会造成整个工程失败,无法保证工期,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于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施工,必须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和科学的计算,从源头控制工程质量。

2.2施工周围的建筑和基坑的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周边建筑和基坑的基本变形监测,该将缓解是工程监理中的关键部分。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质量控制,依照建筑观测的精确度要求,必须按照规定指标来准确反映工程周边的建筑和基坑变化情况。采用信息化的施工技术,施工的同时就要进行检测,并及时归纳、反馈监测结果,充分掌握施工范围内建筑和基坑的变形情况。对于基坑施工和地下结构施工,必须对周边对象和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通过监测得到的数据,及时了解施工周围的结构实际状态和变化,防患于未然,保证基坑边坡与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顺利进行各项施工。另外,通过监测数据和设计的参数进行对比,可以合理的分析出其差异,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2.3加强选择分包队伍的审核

复杂场地的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施工难度极大、要求技术较高的工程。因此,其施工更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来承担,因此许多施工方将其分包给其他建筑公司。所以,在施工前期的队伍选择上,必须遵循择优原则,选择队伍实力强,有相关施工较多经验的分包团队,挑选施工技术水平高、信誉好且经济合理的施工团队,加强对分包公司的审核力度,提供高水准的施工技术。

3复杂地形基坑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控制工序质量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如果要控制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管控。因基坑支护工程的特殊性,施工工序也有自己专门的规定,绝不允许乱序和漏工现象。控制工序质量主要从工序施工的条件质量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其中工序的活动条件质量是指,施工过程中工序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和要素,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和设备以及材料的质量控制。合理管控工序活动条件,不仅同时达到了对施工设计和设备、材料等的控制,还能有效地约束施工人员操作规范,从根源控制工程质量。

3.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在复杂地形基坑施工中,要保障基坑施工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根据相关基坑支护工程的规范标准对工序的质量控制点进行合理设置。监理部门必须严格对其进行监控,可以在施工前就对施工现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及时发现隐患所在,并作出处理和预防,这个环节不仅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3严格管控工序活动条件,检查分项工程质量

监理部门不仅要控制各项施工阶段的质量,更要对工序控制过程中的工序活动条件进行主动控制。严格审查基坑支护工程的各项施工设计方案和工序方案,对工序活动条件进行实时掌控,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还应不定时的对工程中各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检查,通过多次检查预先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得到结果并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工序问题,必须及时进行通报,及时设计合理的调整和补救措施,避免隐患扩大影响整体施工。

3.4科学分析工序质量

复杂地形基坑施工中,影响其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工操作、材料和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序等。基坑施工对施工人员的技能操作要求较高,如果出现操作失误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质量很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其次,对于施工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其达到国家标准并符合施工要求。施工中,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养护,定期检查排除老化设备,检修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最后,施工顺序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加大对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和监督,进一步提升工序质量。

4结语

篇4

1.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工作重在普及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作整体上目前尚处于起步、初级和较高水平并存状态,与其他行业相比,我们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在专业软件的开发方面,我们一些软件的难度和水平并不比其他行业差多少,但从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看,我们恐怕要有十年的差距。以火电行业为例,他们在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关注计算机在勘测行业的应用,现在他们的地质师起码能够进行计算机制图工作,他们已经朝着人均占有一台计算机的方向迈进,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硬件设备的购置及软件的引进,已经培养了一批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并在行业上有组织、有系统地联合开发软件。而我们水利水电勘测行业,各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极少数人应用水平很高,但大多数地质师连计算机都摸不到,更谈不上熟练使用,计算机对他们来说还有很强的神秘感。由此严重制约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提高。我们不禁要问:造成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是我们的地质师不如其他行业的地质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众所周知,水利水电行业的地质勘察工作是最复杂的,能胜任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地质师足以胜任其他任何行业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计算机并不是一件神秘莫测的东西,它只是我们手中的一件工具,操作它也只是个熟练问题。可以说一学就会,不用就忘。只要有一台机器,靠一定的培训和大量的实践,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思想认识及工作方法上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真正重视这项工作。应该逐步增加设备的投入,为地质师们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相信我们年轻一代的地质师们是完全有能力促使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事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2.转变观念,重视勘测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作

造成目前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多年来,水利水电行业重设计、轻勘测恐怕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思想问题,对勘测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就更加不重视,殊不知勘测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搞不上去,将来势必拖设计的后腿,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勘测专业大量的基础性资料的收集,大量的成图及分析计算等繁杂的工作都急需计算机来辅助完成。落后就要挨打,在市场竞争中就必然处于劣势,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现在起,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整体素质,将计算机应用工作摆在首位。

篇5

关键词:海堤工程问题治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大鹏龙岐湾,属于深圳市东部海堤的范畴。依据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深圳市东部海堤(长2.8km)重建工作,配合东部半岛开发建设,达标加固东部海堤堤防,建成城市防潮体系。本段海堤全长367m,防潮标准按50年一遇设防。

2 海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现场的勘察和分析研究,本段海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标准偏低。本段海堤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设计标准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堤的防潮标准已满足不了当下的要求。

(2)堤身结构问题。本段海堤主要由土堤和浆砌石挡墙构成。土堤的表层土体已经剥落,局部发生坍塌,已失去防护功能。现状直立式浆砌石挡墙高约1~2.5m,由于修建时间久远,标准低、墙身单薄,墙体表面砂浆勾缝已经脱落,历经海浪的冲击淘刷,多处墙体破损严重,局部已发生坍塌,失去了防护功能,如图1。

图1破损坍塌的墙体

3 海堤工程治理技术措施

综上分析,为提高海堤防御风暴潮的能力,满足该片区的发展需求,需对该段海堤进行整治。依据片区的防潮(洪)规划、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地块开发,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来提高海堤防御风暴潮的能力,增强海堤结构的安全性。海堤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有很多种,一般应根据海堤的保护对象、潮位、风区长度、堤前水深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对于本海堤工程主要治理技术论述如下:

3.1提高设计标准

对海堤进行彻底的治理,须按有关规范及区域规划确定海堤设计标准,包括海堤的防潮标准。 堤顶高程的设计首先应按海堤保护对象的范围和重要性确定其设计频率,然后按公式“堤顶高程=设计位H+波浪爬高R+安全超高A”确定,设计位采用设计频率潮位,风浪爬高采用莆田公式计算,安全超高根据海堤是否允许越浪予以选取。提高本海堤具体标准如下:

(1)海堤堤顶高程。根据《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堤顶高程应按设计位加堤顶超高再加风浪爬高确定,本海堤重现期为50年,堤防级别为2级,不允许越浪的安全加高为0.8m,允许越浪安全加高取0.4m。

式中:zp——设计频率的堤顶高程,m;

hp——设计频率的(水)位,m;

RF——按设计波浪计算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按不允许越浪爬高累计频率取F=2%,按允许越浪爬高累计频率取13%),

A——安全超高,不允许越浪的安全加高为0.8m,允许越浪安全加高取0.4m(本工程按允许越浪设计)。

本段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3.2消浪防冲

海浪冲击是危及海堤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完好的消浪防冲结构是抵消波浪冲击的有效措施,消浪结构不仅能削减波浪的爬高,降低堤顶高程,而且能减轻波浪对堤身主体结构的冲击力。由于本段海堤具有景观需求,海堤设计时考虑在临水面采用镶嵌自然条石,一来通过自然条石粗糙的表面可以增加堤身的糙渗系数,降低波浪爬高,二来自然条石相对于混凝土更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满足当地的景观需求。

3.3 堤基加固

本海堤大多建在软土地基上,软土一般为淤泥和淤泥质土,软土特性在全国沿海地区中是较差的,具有高压缩性和低强度的特性。所以在软土地区应进行堤基设计,验算其稳定性和沉降,当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还应进行堤基处理设计。当整体稳定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又相差不远时,采用堤脚设置反压平台可很好解决稳定问题。因为本地基为淤泥,一般尽可能挖除;当厚度较大和分布较广而难以挖除时,可采用打砂井或砂坑加速排水,使大部分沉降在施工期发生,并调整施工速度,结合堤脚镇压台,使地基土强度的增长与填土重量的增长相适应, 以保证地基的稳定。

3.4岸滩保护设计

对堤前滩涂有侵蚀性的海岸, 堤防并不能防止前滩的冲刷,应在海滩的侵蚀深度处修建保滩护岸工程,工程措施可采用丁坝群以及丁坝群与潜堤相结合的布置,使泥沙在坝(堤)格内淤积。参照深圳近几年来的海堤护岸工程建设经验,丁坝坝长30~50m,坝距2~4倍坝长,方向一般与海堤轴线正交,坝头坡度不陡于1:3.0,结构为堆石坝,坝头前沿抛石保护。

4 结束语

总之,广东海岸线较长,修建海堤较多,经常受台风、海浪的破坏,存在较多的工程问题,造成原因也是多方面,只有深入了解造成的原因,才能提出合理的加固措施。海堤治理工程首先要确定其设计标准,建设的重点是迎海面护坡(挡墙)加固。海堤治理措施有多种,往往需要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才能选定适宜、有效的措施,有时甚至需要多种措施并用,才能排除隐患,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地下室;收缩裂缝;控制

地下室结构一般都是由钢筋混凝土墙围合而成,在设计荷载所用下,钢筋混凝土墙一般是不会产生裂缝的,然而高层建筑地下室墙壁开裂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早期裂缝出现几率比较高,并且几乎都不是由荷载作用而引起的,由此就必须对非荷载作用下地下室墙壁裂缝原因进行分析。除地下室墙体会开裂外,地下室底板,顶板都会产生非荷载裂缝。根据2001~2006年的统计资料,高层建筑地下室大底板出现裂缝的数量占底板总数的10%,而地下室外墙的开裂数量占被调查工程总数的85%以上。控制外墙裂缝技术难度很大,在国内外的工程实践中还没有非常成熟有效的技术措施,本文拟对此作探讨。

1 地下室的外部约束分析

地下室是结构物比较特殊的一部,它位于结构的底部,并且与基础相连接,这样地下室通过基础或者直接与地基相互作用。对于地下室来说,地基或者地基与基础共同对地下室的作用就成为本文所说的地下室外部约束。

(1)地基对地下室地板的约束。

地下室底板浇注在地基上,地基和底板之间有粘结、摩擦作用。当底板发生温度变形或者收缩变形时,底板和地基之间将产相对运动,但由于粘结作用和摩擦作用的存在,地基将阻止底板的相对运动,在地基与底板接触面上必然会产生剪应力,这个剪应力就是地基对底板的约束作用。

由于地基条件的多样性,底板界面尺寸的变化,底板上的结构形式和荷载的变化等,底板与地基之间的剪应力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只有通过近似简化的方式来求解此剪应力。假定某点的剪应力z与该点水平位移u成正比:

(2)桩基础对结构的约束。

桩基础是一种承载性能高、稳定性好、沉降及差异变形小、沉降稳定快、抗震能力强及能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且适用范围广的基础形式,因而在工程中的运用愈来愈广泛。在分析地下室结构的约束时,必然要考虑桩基的存在所来带的约束作用。

在相关资料上把桩的约束作用均匀分配到每根桩所分担的地基面积上,然后与地基对底板的约束进行叠加,其单位面积地基上桩的阻力Cx,为:

2 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以从两个指标来进行判别:其一就是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其二是混凝土的拉应变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不容易测得,因而用混凝土的拉应力是否达到混凝上的抗拉强度作为判断混凝土的是否开裂的依据比较方便,运用也比较普遍。这样,计算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就非常必要的了。

2.1 温度收缩应力计算的公式

假定:(1)结构物同地基接触面上的剪应力与水平变位成线性比例:

上式中T——底板与地基结束面上的剪应力;

Cx——水平阻力系数,即产生单位位移的剪应力,取值同前文所述;

U——产生剪应力:的地基水平位移;

(2)结构物为地基上的长条形结构物一薄板、矮墙等,板厚或者墙高与长度之比HlL

2.2 温度收缩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对于单一的混凝土构件,譬如一片规则的墙体或是一块规则的混凝土底板受到均匀的约束及均匀的温度、收缩变形的作用时,运用上一小节的理论计算公式时比较方便的,但当我们面对的是一片不规则的墙体,不规则的底板,不均匀的约束和荷载时,运用以上的理论公式就比较难以反映构件的真实应力状态。更只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我们要掌握整个结构在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状态时,用以上的理论公式时难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有限元理论的完善,相应有限元软件的精度也在提高,这样,选择运用可信有限元软件对我们所要研究的结构或者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是比较方便,且其分析结果也是可供参考的。

3 地下室温度收缩裂缝控制的措施

针对温度收缩变形的特点,以上具体的分析了影响温度收缩变化的具体因素,为有效的控制地下室裂缝的产生与扩展,相应的从结构与结构设计、材料质量、施工措施三个方面来考虑裂缝的控制措施。

3.1 结构与结构设计方面

(1)减少结构约束。

约束是变形变化产生裂缝的必要条件,假如没有约束存在,那么变形弯化不会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应力,亦不会使结构或者构件开裂。地下室底板的变形变化受到地基、垫层、桩基础等的约束,地下室侧墙受到地基、基础、底板、顶板的约束,顶板受到侧墙的约束。减小结构或者构件受到的约束程度可以相应的减小结构或者构件的约束应力。为了减小地基对底板造成的外部约束,可以在地基与底板之间设置滑动层或者缓冲层,缓冲层用于构件局部突出嵌入岩石的情况。在地板和垫层之间设置滑动层,减小底板受到的约束程度,让地板在变形变化作用下有更大的伸缩的自由度,以至于可以释放有变形变化所引起的应力。

(2)设置伸缩缝。

设置伸缩缝就是把长度比较大的结构分成若干个长度比较小的单元结构,其本质就是减小独立结构的长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通过减小结构的长度来减小约束作用。缩缝间距可以释放一定的温度收缩变形引起的变形变化,使由于约束产生的应力不致使结构开裂。但伸缩缝的设置会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对施工、维护和结构抗震度是不利的,对于地下室,还会带来使用上的不便,而且容易发生诸如渗漏等的使用隐患。

(3)设置后浇带。

设置后浇带是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防止温度收缩变形产生裂缝的一种方法。并且是扩大伸缩缝间距或者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后浇带是施工期间设置的临时变形缝,其目的是释放早期的温度收缩变形变化。早期混凝土的收缩量比较大且温度场相对不稳定,后浇带必须留置一定的时间,根据具体的情况,留置时间可不同,但从理论上说后浇带留置时间尽可能长些,温度收缩变形释放的比较充分,效果比较好。后浇带要有一定的宽度,一般规定是0.8~1.0m但这宽度范围并不是不可以突破的,在已经发表的文章中作者指出只要施工条件允许,应将后浇带宽度尽量取的大些。后浇带是为了释放变形产生的约束应力,所以穿越后浇带的连续钢筋总量越少越好。

(4)配置一定量的构造钢筋。

合理的配置构造钢筋是可以比较有效的限制裂缝的扩展,但配筋不能防止裂缝的出现。配筋的总的原则是细而密,一般来说,在实际工程中,所选用的钢筋直径在8-16范围内,钢筋间距一般在100~200mm之间。

配置的构造钢筋需要有一定的量,可以用配筋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对于怎样的配筋率才是有效而又经济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从文献可得到通常配筋率在0.2%1%之间变化,且在此范围内,随配筋率的增加对裂缝宽度的控制效果也相应的提升;研究者倾向于采用 0.8%~1%之间的配筋率,这是值得参考的;对于超过1%的配筋率,随着配筋率的增加裂缝控制的效果不明显。

(5)采用专门的预加力措施,如采用预应力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

3.2 材料质量方面的措施

混凝土材料自身的质量严重的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从材料方面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是一个有效的防裂措施,具体如下:

(1)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可以选用收缩值比较小的水泥,例如矿渣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采用水泥细度相对较大的水泥;采用较低的水灰比;降低砂率,选用质量比较高的骨料及良好的粗骨料的级配: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尽可能的选用强度等级比较低的混凝土;适当的选用外加剂和掺合料。

(2)减小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减小混凝土水化热可以通过减少水泥用量,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标号比较低的水泥。

(3)选用质量良好的外加剂,并且适当、正确的使用。如采用膨胀剂配置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裂能力。

(4)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比较差是由混凝土自身的组成决定的,所以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让混凝土充分的发展自身的强度:其次就是可以加入纤维来改善混凝土的受拉性能。

3.3 施工方面的措施

施工措施对混凝土的防裂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的浇注方案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温度裂缝产生较大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浇注时间(如避免高温天气),保证现场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尤其是对新浇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关键的。混凝土的养护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总的说来,就是养护可以给混凝土营造一个有利于混凝土性能发挥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地下室的侧墙养护相对比较困难,这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给予解决。

参考文献

[1]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协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全学友,孙会朗.后浇带的设置方案对抗裂效果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4,(6).

篇7

关键词 微课;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长期以来,面向高考的应试教育使得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缺乏具体的情境,枯燥乏味。教师与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没有得到重视,相对薄弱。而微课则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丰富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接受更多的视觉与听觉上的刺激。微课中可以展示多样的外国文化背景,更易于呈现教学重难点及疑点,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联想发散思维,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一、微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1.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与策略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合理分析利用教材,或延伸补充课外知识,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明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具体要求,例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侧重学生语感增强基础上的阅读策略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形成。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几乎每一单元都是篇幅较长的阅读文章,仅仅靠文章中的一些插图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背景及主旨要义。因此,微课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具体形象地了解外国的风俗人情、政治文化背景等,明白文章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文本内涵的欲望。①

(2)教师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处理好重难点与疑点,因材施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教师要通览教材,深入分析文章结构,通过课前与学生的充分讨论来研究分析让学生费解的知识障碍,最终确定采取合适的微课类型,或启发,或讲授,或问答,或讨论等。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而言,英语生词与句式语法的不解仍是造成英语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在微课中最好能够以生动具体方式的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句式结构,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进而提高阅读效率。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制作或收集不同难度的微课资料,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②

(3)教师要善于及时进行微课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反馈交流,以期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整修改微课教学的计划和内容。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测验、提问、问卷等不同方式来评价微课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极与组内其他英语教师共同探讨微课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最大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 提升。

2.微课课例设计及说明

(1)文本介绍与分析

本案例选自人教课标版必修5第二单元的Reading部分Puzzles in geography。本课的话题是“英国”,主要从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讲述了联合王国的形成、发展,以及它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如果通过几个微视频展开教学,直观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英国概况的知识,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英国形成一个比较详实的认识,拓宽其知识面,深入理解和领悟英国文化习俗。

(2)微课设计及说明

①情境导入微视频

Step1:Presentation

Play a piece of famous music about Scottish bagpipe and 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UK (Big Ben,London Bridge,St Paul’s Cathedral,Westminster Abbey,Buckingham Palace, Royal Observatory in Greenwich,Scottish soldier,Karl Marx) .

Step2 :Talking

Teacher asks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give some explanations and show some related pictures): How many countries does the UK consist of ? Who rules the country: the Prime Minister or the queen? What are the provinces called in England? Which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England?

Then teacher says : The UK is famous for the things mentioned above and many other things. So there are a lot more things for us to learn .

【设计说明】播放图文并茂的视频可以激发学生了解英国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拓展视野和英语课外知识的积累,也可了解学生课前掌握的程度。微视频为学生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②整体阅读理解微视频

Pleas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1: (Para. 1-3) What England includes; about Great Britain; the UK

Part2: (Para. 4-5)The geographic division of England into zon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Part 3:(Para. 6 ) The cultural importance of London

【设计说明】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通过教师提纲挈领的思路点拨,让学生学会整体阅读的方法,抓住全文的重点,加深对全文结构的理解。

③关于英国历史发展及英国文化的微视频:

The UK:consists of four countries: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The four groups of invaders: 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

The Romans left their________and________.

The Anglo-Saxons left their________and their________.

The Vikings influenced the________and________.

The Normans left________and________.

【设计说明】以列表的方式呈现文章的具体内容,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

二、总结与建议

微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的适当运用也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别样的生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微课毕竟只是一个讲 解碎片化知识点的短暂的活动过程,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依靠课堂上微课的应用,很难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③因此,教师还需不断探讨学生在课外使用微课的有效性,以及注重教师自身对于微课实践经验的积累等。

1.力求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教师应明确微课的使用对学生而言,仅仅是一种激励机制,而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展示易于操作、画面精美、动静结合、有独特亮点的微课教学课件,但不提倡为搞形式花样而将微课作为课堂主体的本末倒置的课堂教学,因为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思维能力,更违背了英语阅读教学的规律。

2.探索微课在学生英语课堂外的运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大多数高中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往往难以面面俱到。很多学生课堂上难以消化的问题也经常搁置一旁,羞于请教老师。因此,学校应积极创设技术条件,让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困惑将课堂上的教学难点,如语法语音、句式结构等微课资源,上传至网络资源平台,供学生不断复习揣摩。同时,教师还应发挥引导监督的作用,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养成通过微课解决英语学习中疑点难点的好习惯。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3.教师要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交流经验,开发校本微课专题。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频繁,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微课制作方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同时,还可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开发适合学生学情的微课专题,例如阅读技巧微课专题(语法分析、词汇联想、篇章结构、寻找主题句、揣测主旨),文本阅读微课专题(故事类、小说类、新闻类)等等。微课专题系列的开发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要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参考文献:

篇8

一、采取模块化教学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离高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时,学生的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进行系统化的复习,只能依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块有大有小,所用的时间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20分钟、10分钟,一堂课中可以有多个小模块,随机灵活,针对性强,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学生成绩的提高在于平时的点滴领悟,我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强调“平时作业像考试,考试的时候才像做作业”。学生做作业要规范,教师要仔细统计分析,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共性问题是模块化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源。这几年根据我们的统计,组织了如下小专题:晨昏线、纬线和经线的关系;气候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农业区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业区位与清洁生产;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辨析;等等。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随时进行分析补充,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当然模块化教学内容始终立足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

案例:晨昏线、纬线与经线的关系。第一步,引导学生画出春分日(秋分日)的太阳光照立体图;第二步,观察晨昏圈、经线圈、纬线圈的关系,有哪些交点和切点,每个点的时刻,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分布情况等;第三步,观察随着地球的自转运动,这些点上的地理要素变化情况;第四步,观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上述点的地理要素变化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等。

二、精选试题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每年第二轮复习时,网络上的复习资料(试题)很多,兄弟学校的复习资料(试题)也很多。面对如此大量的复习资料,很多教师会感到迷茫。什么试题都给学生做,时间上不允许,随便选择一些,不但会受题目重复的困惑,也确实会因此而错过一些好题目。

我们的对策是,所有资料都由高三年级教师先挑选一遍,同时也做一遍,把真正的好资料(试题)挑选出来,让学生练习。教师在挑选时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历年来文综考试的常考考点是试题内容的基本依据。当然,试题的科学性、综合性,设问的逻辑性、合理性等,也是挑选的重要依据。

2014年高考复习时,我们对2009~2013年浙江省文综地理选择题部分考点进行了统计(见下表,表中数字为选择题题号)。

根据以上的统计,我们发现在这5年的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5次)的是人口与城市、天气气候与自然带(注:气候相关知识更多地出现在综合题中)、地球运动;其次是区位因素和环境,出现4次;地形、地质和3S技术出现3次,旅游和工农业活动(注:更多分值出现在综合题中)出现2次;土壤这部分知识出现1次。从分值权重来看,人口与城市、天气气候与自然带、环境、区位因素等占的比重最大,这说明知识点的考查还是比较集中的,我们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综合题我们统计了2011~2013年的高考题,具体问题列表如下: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从考查内容来看,出现频率高的考点有气候特征、港口区位、产业结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从考查角度来看,常用的考查方式是“成因”分析、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

对于那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类型,也往往成为我们挑选试题的又一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些题目类型的强化训练,并结合到模块教学的专题练习中,让学生通过相似题型的训练达到能力的提高。

各省历年的高考试题是最好的练习题,这是我们挑选试题的最重要渠道。另外,我们特别注重浙江省内的各地级市的模拟卷,这些卷子比较新颖、规范,对高考要求把握得比较准确,质量很高。对省外一些与热点问题结合得比较好又比较新颖的原创题,在精选的基础上我们也会直接使用。地理试卷采用“11+2”的结构,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试卷。一般情况下,让学生每周做2套地理试题,周末做一套文综试题(政史地合卷)。

三、精析错题 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解题能力的提高固然取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但平时规范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我们对于学生平时的试题练习,都做到有练习就有批改,有批改就有统计。通过这种平时训练,不但从个体角度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答题情况,也从总体角度让学生知道哪些问题是自己答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对于这些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还要在课堂上安排专门的时间精讲、精析。不但要把试题的命题意图讲清楚,也要告诉学生答题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还要分析出学生经常出错的原因所在,以及避免出错的策略。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认真批改每一份答卷,然后对试卷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出每道题目的平均得分(对于综合题,计算每个设问的平均得分)。然后对答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统计,统计出学生答错的原因类型,包括审题错误、原理使用错误、表述错误等。

第二步,做好试卷讲评的准备。通过试卷分析出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好。哪些内容不需要再花时间讲解,哪些内容还需要花时间补充讲解。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内容只要点到为止,等等。做好试卷讲解的PPT。

第三步,在课堂上进行试卷分析。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设问方式、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等。对容易出错的试题,分析出错的原因,由此纠正学生的错误审 题习惯和错误地理思维方式,以及不规范、不科学、不严谨的答题表述。

第四步,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给学生一些同类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四、规范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现在的地理高考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优秀成绩的取得当然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有关,但学生对地理试题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其得分的高低。我们强调的是“会做的题目要100%拿分,不会做的题目能拿1分也好”的理念。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非常注重解题规范的训练,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在2014年的高考中,我班文综平均分为242分,其中有一位同学还取得了273分的高分,这就是平时对学生进行答题能力训练取得好效果的佐证。我们结合别人的经验和自身的实际,总结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和思路,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加以强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经验一: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与思路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解题条件。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制性条件,思考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从什么角度进行考查的?文字和图像材料给了我们哪些显性和隐性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做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审题要慢,判断要果断。

第二步,适当联想,准确判断选项。结合审题的结果和信息指向,回忆联想相关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比较每个选项的原理表述是不是准确?如果准确,那么是不是与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相符?我们强调:基本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就是基本标准,凡是不符合的就排除;凡是材料中没有反映的要排除;另外,可持续发展有关原理是最高准则,不符合的都不能选。

第三步,反思检查,准确涂写。我们要求学生在作出选择之后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选择的理由充分吗?有没有信息没有用上?一般来说信息没有用完的答案可能是错误的,能否举个例子来证明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或错误的?然后进行合理涂写,涂写要求是5个一组,涂写完后再一题一题地进行答案和涂写选项核对,然后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检查,凡是一行中有两个选项被涂黑的肯定出现了错误,及时改正。

经验二:综合题的解题步骤与思路

第一步,阅读材料,审清题意。先通读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对提供的信息有个总体认识,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审阅材料。要注意每一题中有几个问题,做到有一问必有一答,避免漏答。

第二步,构建答题框架,明确答题思路。明确了考查内容后就可以回忆相关的主干知识,形成答题的框架,结合设问的角度和材料信息理清答题思路。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做到心中有数,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要点写在最前面,不同的要点要分开表述。至于需要答几点,要根据分数来拟定,一般来说要多拟定一个答案要点。

第三步,结合具体材料,准确表达。有些同学喜欢什么内容都往答题卷上搬,而且所答内容又很抽象,不能做到针对性强,这样答题通常不能获得较高的分值。我们要求学生:图文材料始终是我们回答问题的出发点,前因后果必须交代清楚,所用的地理原理是联系“前因”与“后果”的链条,表述必须准确、到位。

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我们平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那么就可以减少无谓的失误。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五、个性化辅导 保证人人过关

班级授课制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实现因材施教,课外辅导是对日常教学的必要补充。我们的个性化辅导包括个性化的作业辅导和心理辅导。

我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每次考试后学生都会拿试卷让老师分析,在老师分析后还要人人过关。具体内容是让学生说说答错题目的原因所在。如,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想?问题出在哪?是审题问题,还是答题问题?是知识问题,还是能力问题?对于进步不快的学生,我们还要求学生把这一阶段的练习拿出来进行教学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也要求学生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和整理,有必要的话,教师还会专门找相关内容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训练。

篇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也在各地兴起,特别是对于西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居民的经济收入、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地区文化的保护、改善了当地的社会环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等。但是,旅游开发也给当地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如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破坏了传统文化、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等。由此可见,旅游开发对于地区发展来说是利弊相容的,而如何更好地规避不利影响、扩大积极影响,不仅是旅游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倡导公正、和谐的内在需求体现。

关于旅游开发对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绝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旅游发展给社区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影响进行论述和总结的。然而,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成果除了具体的案例有差异外,其他的很多成果都存在雷同之处,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综述只是停留在旅游开发对经济、社会、环境等三方面内容的总结上,缺乏对研究方法、理论运用、研究视角等方面的探索。因此,本研究将立足于学者们的研究基础,进一步总结和分析学者们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内容归纳分析的同时也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理论运用等进行总结,从中整理出旅游开发对社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归纳其中的不足,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二、资料来源

本文的研究资料获取主要是利用中国知网()(2001—2012)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通过检索“旅游开发”和“旅游社区”的关键词条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力求所获取的资料与研究内容相关,且将文献期刊质量较低、引用量很少的文章进行剔除,确保最终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信度。通过上述检索方法,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资料176篇,其中期刊论文148篇、硕士论文22篇、博士论文6篇。从统计结果来看,国内研究学者在进行旅游开发对社区的影响研究中对研究地类型的选取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占总数的46%左右;研究方法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相对较少;研究大多数是基于管理学的视角,但近年来运用感知和地理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有所增加,且这一类研究多运用因子分析和spss统计等,定量化和结构模型化的研究明显;在研究内容上则侧重在社区文化和环境上,而对社区经济效益的关注较弱。表1为旅游开发对社区影响的文献细分状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旅游开发对社区经济的影响

旅游开发给社区带来的利益问题首先表现在经济影响上。在地理时空视角上,刘益从时空分异特征的角度对广东丹霞山和世外桃源的旅游经济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旅游开发对两地社区居民产生的经济效益值分别为丹霞山景区3.5,世外桃源4.02。由此说明,旅游开发给这两个欠发达地区社区居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存在差距,其还从空间地理因素、产权体制因素、发展模式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实际上很多的学者在研究旅游开发对社区利益影响问题时更多的是立足于实际案例地,通过旅游所带来的就业、收益、物价、居民感知等因素权衡旅游对社区的利益影响。罗文斌等从社区居民收入和就业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在收入维度上,收入水平、收入方式、收入用途都呈正态增长,而在收入效用上,由于收入增长需平衡物价上涨的原因使得收入效用变化不大;在就业维度中,旅游开发使得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就业维度的变化不如收入维度的变化显着。而张传时等则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指出旅游开发使得当地经济得以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引发了物价上涨的问题,同时旅游开发提高了社区妇女阶层的经济地位。

在感知视角上,黄玉理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丽江古城社区居民的态度划分为“一定程度的憎恨者”、“积极的支持者”和“谨慎的支持者”。其中“一定程度的憎恨者”主要是具有高中学历的年轻人,他们认为旅游开发将大部分的收益带走了,利益分配很不均衡;“积极的支持者”对旅游影响感知强烈,认可旅游给社区带来的各种影响;而“谨慎的支持者”对旅游影响的关心程度不高。柴寿升等则主要从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产生的消极影响出发,分析了社区与政府、社区内部间、社区与景区之间的矛盾,并依据这些冲突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而戴美琪通过研究农业旅游社区经济影响得出,旅游对农业旅游社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收入和用途、收入渠道和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和劳动特征以及生活成本和经营意识”四个主要因子上。李东和等从地理空间感知的视角,研究了安徽三河镇旅游区的空间结构,其将景区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区进行研究对比发现,在经济影响中,核心区要高于过渡区,在成本感知上,旅游发展使得社区生活费用上升普遍都感知强烈,总体上感知符合距离衰减规律。焦华富等则从旅游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视角出发,认为旅游发展加速了九华山的城镇化,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但也使得物价上涨和生活成本的增加。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中,徐燕等通过对森林保护区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造成的影响中对耕地问题意识最强,其次是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在补偿方式中主要有地皮补偿、房屋补偿和现金补偿等;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益保障的对策,即激励社区居民参 与旅游开发、加强政府的控制和管理、采取社区居民自治管理、重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等。

2、旅游开发对社区文化的影响

旅游文化是旅游深入发展的灵魂,只有在地区特色文化的支撑下,旅游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学者们热衷于研究旅游开发对社区文化的影响,不仅在数量上丰富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不断的细分。吴必虎等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影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应该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和发展民族生态博物馆,并把它作为民族文化地区旅游开发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此同时,马晓京则研究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给民族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同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认为旅游对民族地区文化环境的影响较之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并影响到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李经龙等则认为旅游对目的地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居民的态度、示范效应、道德感退化、对语言和宗教的影响、文化移入、新殖民主义、传统工艺品和传统习俗的影响等方面。

随着[专业提供论文和职称论文服务lunwen. 1KEJIAN.CO M,欢迎您的光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旅游开发的社区文化影响研究更加细化了。基于地理学视角,在对社区语言文化和节庆文化的变迁和影响研究中,王雅婧认为旅游使得外来语言开始在本地使用,普通话开始被更多的人接受,地方方言受到了影响;而节庆文化却得到了传承,并出现了新型的文化节庆活动。潘秋玲则从负面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旅游开发对目的地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益,研究认为旅游开发导致了当地方言的淡化,具体表现在:土语景观萎缩、普通话景观扩张,形成新语言占据土语空间和两者并存的现象,使得目的地语言景观更趋多元化,外语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与方言相互交融,形成中外语言景观并存交互并用的格局,并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这一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

在此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基础上,有学者则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研究开始关注旅游开发对社区的生活方式、服饰、居住文化、内在观念等产生影响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茆长荣以龙胜平安寨为例,分析了旅游开发带给平安寨社区居民在生计模式、居住文化、生活方式、服饰文化、职业分化、、寨老制度方面的差异,并从价值观念和文化变迁等角度探析了旅游开发给当地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而马英对云南仙人洞社区的研究不仅包含了上述内容,还对房屋结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外,郑小虎等研究了贵州民俗博物馆,指出民族文化同化和商品化导致当地的特色建筑遭到摧毁性的破坏,但陈炜等对广西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结果却指出,旅游开发激励了侗族社区居民对他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得很多面临损毁的文化被保护下来,特别是侗族的木结构建筑得以再现,同时建造技艺也得以传承。

3、旅游开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中可以发现,单独研究旅游开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的文献较少,大多数学者是在研究旅游给社区带来的综合影响中阐述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关于旅游开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包括旅游开发对社区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狭义的环境影响即社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少,大多表现在社区垃圾、污水、交通等状况中;而广义的社区环境如生活环境、医疗环境等研究相对较多。

在狭义范围的社区环境研究中,杜忠潮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了陕西省旅游开发对社区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使得当地的交通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这也促使各主要景区之间实现了交通线之间的联动,但是旅游开发同样使得社区的文物遭到损毁,景区排放的污水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水源地,且噪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严重。胡爱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旅游发展给社区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污染严重、卫生状况差、盲目接待,导致环境失衡、开发和规划不合理,引发环境问题等,并从规划、管理、教育和宣传等角度提出改善环境问题的办法。陈秀琼等对厦门野山谷生态乐园的研究表明,旅游开发使得居民有意识地去保护文化遗产,同时旅游开发也使得社区的水环境受到了影响,空气和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但调查显示这些影响是由初期的施工环境所造成的。费婷婷等从宏观视角研究认为,旅游使得社区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开发对社区环境的破坏,并且旅游业占用了社区的公共资源,使得社区居民原有的公共空间缩小;同时研究表明,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也使社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更高,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土地资源环境。

而在社区宏观环境层面的研究中,何仲禹等对比分析了北京市门头沟、黄山市宏村以及昆山周庄三地旅游开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研究以居民的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生活状态为主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旅游的发展,社区居民主动的修缮自己的房屋以改善居住条件吸引游客;而交通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垃圾回收、照明系统、停车设施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游客的增加依旧使得当地的环境卫生压力增大,同时物价的上涨也加重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样,焦华富等在九华山旅游开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研究中指出,旅游使得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包括社区的生活设施、教育环境、医疗卫生事业等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旅游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区犯罪,尽管社区的卫生设施进行了改进,但是拥挤问题和垃圾问题依然严重。宣国富等则从地理感知的视角对三亚旅游的开发进行研究,指出旅游发展刺激了三亚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在交通和酒店等设施上改进明显,但与此同时,外来游客的进入使得当地的生活观念和传统伦理发生了变 化,表现在犯罪率上升和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的增多。表2是旅游开发对社区的影响在上述内容上的具体表象。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篇10

关键词:违约损害赔偿、可得利益、可预见性

损害赔偿是民法的核心,“损害赔偿之债在实务上最称重要,万流归宗。民法上之问题,实以此为核心。”在违约责任中,损害赔偿更为合同救济制度的中心,“在一切造成损失的合同领域,都可以适用损害赔偿责任。”无论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损害赔偿这一救济方法都是各国法律普遍存在的一种违约责任。

通过比较各国对违约损害赔偿这一制度的设计和具体运用,笔者发现各国的做法各不相同。我国《合同法》对违约损害赔偿也做了明确规定,但实践中,对该条文,尤其是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呢?笔者在比较相关国家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不同规定的基础上,试着分析了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求能更准确地理解其真实含义。

一、违约损害赔偿的含义

广义的违约损害赔偿是指债务人违反合同所应承担的各种违约责任。狭义的违约损害赔偿指违反合同的债务人承担的赔偿债权人损失的赔偿责任,其外延主要指损害赔偿金。因债务人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害,当事人之间的原合同债务就转化为损害赔偿的债权债务关系。本文所讨论的违约损害赔偿是狭义的违约损害赔偿,即违约损害赔偿金。

违约损害赔偿其基本目的就是过错一方当事人因违约行为向无过错的当事人给予金钱上的补偿。合同法并不寻求惩罚,它的目的就是赔偿,而且只是赔偿,即尽量用金钱令受害方回复到一个合约被履行的状态,有人称之为“复原”,是补偿受害方因对方破坏合约所带来的对受害方的(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违约损害赔偿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非违约方的损失为标准。损害赔偿应该基于非违约方的损失而不是违约方的收益,“使填补损害之后果,产生有如损害事故未曾发生之效果,则制度之设计,非从赔偿权利人之立场出发不可,易言之,必须着眼赔偿权利人所遭受之损害,并努力填补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因此,违约损害赔偿时,首先必须确定非违约方因违约方违约受到损失,如果非违约方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便不能够获得损害赔偿。其次,损害赔偿不应超过非违约方所受的损失,不能使非违约方由于损害赔偿而得利。

第二,违约损害赔偿具有补偿性,一般不具有惩罚性。损害赔偿主要是为了弥补或填补债权人因违约行为遭受的损害后果。在一般情况下,损害赔偿的范围以实际发生的损害为标准,而不是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为确定赔偿的标准,因为赔偿的目的一般不是为了处罚过错方的行为,而是为了补偿受害人的损失。

二、国外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立法考察

(一)大陆法系国家

1.法国

法国民法上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体现在民法典第1149-1151条中,第1149条规定了“一般应包括债权人所受现实的损害和所失可获得的利益”(全部赔偿原则),接着,第1150条对于非因债务人故意所致不履行“债务人仅就订立契约时所预见或可预见的损害和利益负赔偿的责任“(预见赔偿原则),第1151条对于因债务人故意所致不履行规定“关于债权人因不履行而遭受现实的损害和丧失可获得的利益所受的赔偿,应以不履行契约直接发生者为限”(直接损害原则)。可见,法国民法典规定损害照偿包括所受损失和所失利益,即确立了(全部赔偿原则),在此基础上,对赔偿范围逐步限定,先是限定于直接损害(故意或重大过失之场合),接着再限定于可得预见的损失(非故意或重大过失之场合)。

2.德国

德国民法对违约损害赔偿实行完全赔偿原则,并以相当因果关系限定其赔偿范围。《德国民法》第249条第1项规定“负损害赔偿义务者,应回复其发生赔偿义务之事由未发生前存在之状态。”此规定反映了完全赔偿原则,即产生损害之行为的方式、行为之际行为人的故意过失程度、损害是否可预见、损害属直接还是间接,诸此对损害赔偿的范围并无影响。依据完全赔偿原则,对基于发生损害赔偿义务的事实和“因果关系”的损害应予以赔偿,而且,“因果关系”以外的要件(比如预见可能件、直接或间接等)均非必要。

(二)英美法系国家

在英美法系,合同法最初注重的是对期待利益的保护。但自富勒及其学生帕迪尤在其长篇论文《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中提出合同损害赔偿应区分三种利益即返还利益、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以后,英美法系司法实践及立法都深受影响。如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344条规定:“依据本重述所述之规则,司法救济用以保护受诺人—种或多种下述利益:(a)其‘期待利益’,亦即通过使其处于如若合同被履行他本应处的状况而享有交易之好处使他所享受的利益,(b)其‘信赖利益’,亦即通过使其处于如若合同未曾缔结他本应处的状况补偿其因信赖合同而遭受之损失使他所享受的利益,或(c)其‘返还利益’,亦即通过返还其交付与对方的所有好处使他所享有的利益。”在肯定期待利益的原则性地位的。

同时,将信赖利益作为一种替代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期待利益难以用相当的确定性加以证明时,可以以信赖利益计算损害的大小,这有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但各国限制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则有所差异。

1.英国

在英国,限制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则主要是远隔性(remoteness)规则。在英国法上,为了确立获取损害赔偿的权利,原告所要证明的第一件事是他所遭受的损失是由违约造成的。若对此可以证明,但单纯地对原因和结果的证明尚不足以使原告有权对其损失获取赔偿,他仍须证明他因对方违约所遭受的损失并非过分间接或远隔的。最后才是损害的金钱评价问题。损害远隔性规则,其内容可简要概括如下:违约之被告对“过分远隔的(tooremote)损失”并不负责,对远隔性的检验是要看该损失是否处于当事人的合理预测范围之内;合理预测之检验适用于缔约时而非违约时或裁判时,另外,当事人预测到损害的类型即可,无须预测损害的范围。除此之外,违约损害赔偿还受到减轻损失、因果关系等规则限制。摘要:损害赔偿这一救济方法是各国法律普遍存在的一种违约责任,我国《合同法》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理解也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在比较相关国家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不同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求能更准确地理解其真实含义。

2.美国

在美国,限制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则主要是“不可预见性”规则。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351条规定:“(1)对违约方于缔约时没有理由预见为违约之可能结果的损失,不可获取损害赔偿。(2)于下列场合,损失得作为违约之可能结果而被预见到:(a)该违约系在事物的通常进程中发生的;或(b)该违约虽非在事物的通常进程中发生而为特别情事之结果,但违约方有理由知道该特别情事。(3)于特定情事中为避免不成比例之赔偿以符合正义之要求.法院得通过排除对利润损失的赔偿、通过仅允许对信赖损失获取赔偿或其他方式,将损害赔偿限制于可预见的损失。”除此之外,违约损害赔偿还受到可避免性、不确定性等规则限制。

三、我国法律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我国相关法律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对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据此,可以认为我国法律在违约损害赔偿上实行完全赔偿原则,即违约方赔偿因其违约而使非违约方遭受的全部损失,包括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但在赔偿时应受可预见原则的限制。

(一)积极损失

积极损失,亦称财产的直接减少,是与可得利益相对应的一组概念,它是指因违约事故的发生,赔偿权利人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费用的支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对债权人财产造成的减少和损坏;二是由于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使债权人多支出的费用。和可得利益不同,它是一种现实财产损失;而可得利益是指如果合同得到适当履行债权人能够得到的利益却没有得到。比如,买卖合同生效后,卖方违约,不履行交货义务,买方购买替代物的价格如高于原合同价格,则买方所遭受的损失为积极损失;如果买方已签订了已更高价格转卖此物的合同,则其丧失的利润为可得利益。积极损失一般包括下列损失:各种订约费用的支出因为违约而不能够得到补偿;一方对另一方作出履行后未获得对价;因标的物交付暇疵而要承担的全部损失;因履行迟延造成的利息损失和其他财产损失;卖方在停止运货、运输和运回已交的货物、保管货物等方面所花费的商业费用,以及因卖方违约使买方在检验、接收、运输、保管卖方所交付的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所花费的合理费用等等职称论文。

赔偿积极损失的目的在于使非违约方因有效的合同得不到履行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受到的损害得到返还或赔偿,因为如合同能得到遵守,则非违约方所支付之费用能够回收或根本就无须支付额外费用。该损失是因违约所造成的,则当然由违约当事人负赔偿责任。对积极损失进行赔偿是公平正义的起码要求。另外,积极损失一般比较容易确定,因而法律一般不限定其赔偿范围,也就是说,对积极损失都应予以补偿。

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是两组并非完全对应的概念。积极损失既可以是期待利益,也可以是信赖利益。比如上述卖方违约的例子中,对买方购买替代物而额外支出的费用就属于预期利益,因为对买方做出赔偿后,他就处于了合同得到完全履行时的状态。

(二)可得利益

1.可得利益的含义

我国《合同法》第113条所规定的“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就是指可得利益,但对可得利益的含义,《合同法》本身并未给予立法界定。王利明教授认为: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在适当履行以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指合同债权人在合同全面适当履行的基础上,依事物通常进行或依特殊情况,特别是依已采取的措施或准备,可预期取得的财产增值利益。也有一些学者将其称为“预期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增值利益”或“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而导致受损方丧失的应得收益”。一般来说.可得利益主要是指利润损失,例如获得标的物以后转卖所获得利益、获得租赁物以后转租所获得利益、获得机器设备等各种标的物以后投人使用后所获得利益、营业利益等。可得利益也被称为“消极损害”,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可得利益是一种财产的增值利益,它不是债务人依据合同所为的履行本身,而是通过债务人对合同标的的履行可以获得的超过合同标的本身价值的那部分财产利益,即利润。

第二,可得利益是未来可以得到的利益。可得利益是一种未来才可实现的利益,未来取决于合同的实际履行,而并非违约行为发生时当事人就实际享有的利益。如合同买方购买货物后再去转售,其将来转售的利润所得即属于可得利益。可见,这种利益是有待于特定行为完成后才可实现的预期利益。

第三,可得利益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尽管可得利益并非实际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但又不完全确定。只要合同如期履行,这种利益在正常情况下就会被当事人所获得。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指出,“如果合同得到适当履行,所损失的利益,有时被称做结果性(间接)损失,对于受损害方当事人来说通常将会是自然增长的利益。这种利益往往是不确定的,所以这种利益的损失经常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在通常情况下,当事人为实现这一利益作了积极的准备,所以,可得利益已具备了转化为现实利益的基础和条件,具有和现实利益基本相同的确定性。

2.可得利益与相关概念辨析

有学者认为“直接损失是指因违约行为造成的财物的直接减少和因此多支出的一切费用。间接损失是指失去了可得利益。”对此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区分等同于积极损失和消极损失(即可得利益损失)的观点,王利明教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不能代替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区分,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出发所作的区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意义。所谓直接损失,指因违约行为直接造成的损害后果.而间接损失是介入了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后果,两者表现在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上,前者是直接因果关系,后者是间接因果关系。一些间接损失如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失,是现实遭受的实际损失,但不是可得利益的损失。可得利益的损失也不—定都是违约行为的间接后果,例如买方因卖方不交货而无法转售,其所遭受的利润损失就是卖方违约的直接后果,很难说它只是一种间接损失。

2.美国

在美国,限制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则主要是“不可预见性”规则。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351条规定:“(1)对违约方于缔约时没有理由预见为违约之可能结果的损失,不可获取损害赔偿。(2)于下列场合,损失得作为违约之可能结果而被预见到:(a)该违约系在事物的通常进程中发生的;或(b)该违约虽非在事物的通常进程中发生而为特别情事之结果,但违约方有理由知道该特别情事。(3)于特定情事中为避免不成比例之赔偿以符合正义之要求.法院得通过排除对利润损失的赔偿、通过仅允许对信赖损失获取赔偿或其他方式,将损害赔偿限制于可预见的损失。”除此之外,违约损害赔偿还受到可避免性、不确定性等规则限制。

三、我国法律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我国相关法律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对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据此,可以认为我国法律在违约损害赔偿上实行完全赔偿原则,即违约方赔偿因其违约而使非违约方遭受的全部损失,包括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但在赔偿时应受可预见原则的限制。

(一)积极损失

积极损失,亦称财产的直接减少,是与可得利益相对应的一组概念,它是指因违约事故的发生,赔偿权利人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费用的支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对债权人财产造成的减少和损坏;二是由于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使债权人多支出的费用。和可得利益不同,它是一种现实财产损失;而可得利益是指如果合同得到适当履行债权人能够得到的利益却没有得到。比如,买卖合同生效后,卖方违约,不履行交货义务,买方购买替代物的价格如高于原合同价格,则买方所遭受的损失为积极损失;如果买方已签订了已更高价格转卖此物的合同,则其丧失的利润为可得利益。积极损失一般包括下列损失:各种订约费用的支出因为违约而不能够得到补偿;一方对另一方作出履行后未获得对价;因标的物交付暇疵而要承担的全部损失;因履行迟延造成的利息损失和其他财产损失;卖方在停止运货、运输和运回已交的货物、保管货物等方面所花费的商业费用,以及因卖方违约使买方在检验、接收、运输、保管卖方所交付的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所花费的合理费用等等职称论文。

赔偿积极损失的目的在于使非违约方因有效的合同得不到履行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受到的损害得到返还或赔偿,因为如合同能得到遵守,则非违约方所支付之费用能够回收或根本就无须支付额外费用。该损失是因违约所造成的,则当然由违约当事人负赔偿责任。对积极损失进行赔偿是公平正义的起码要求。另外,积极损失一般比较容易确定,因而法律一般不限定其赔偿范围,也就是说,对积极损失都应予以补偿。

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是两组并非完全对应的概念。积极损失既可以是期待利益,也可以是信赖利益。比如上述卖方违约的例子中,对买方购买替代物而额外支出的费用就属于预期利益,因为对买方做出赔偿后,他就处于了合同得到完全履行时的状态。

(二)可得利益

1.可得利益的含义

我国《合同法》第113条所规定的“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就是指可得利益,但对可得利益的含义,《合同法》本身并未给予立法界定。王利明教授认为: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在适当履行以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指合同债权人在合同全面适当履行的基础上,依事物通常进行或依特殊情况,特别是依已采取的措施或准备,可预期取得的财产增值利益。也有一些学者将其称为“预期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增值利益”或“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而导致受损方丧失的应得收益”。一般来说.可得利益主要是指利润损失,例如获得标的物以后转卖所获得利益、获得租赁物以后转租所获得利益、获得机器设备等各种标的物以后投人使用后所获得利益、营业利益等。可得利益也被称为“消极损害”,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可得利益是一种财产的增值利益,它不是债务人依据合同所为的履行本身,而是通过债务人对合同标的的履行可以获得的超过合同标的本身价值的那部分财产利益,即利润。

第二,可得利益是未来可以得到的利益。可得利益是一种未来才可实现的利益,未来取决于合同的实际履行,而并非违约行为发生时当事人就实际享有的利益。如合同买方购买货物后再去转售,其将来转售的利润所得即属于可得利益。可见,这种利益是有待于特定行为完成后才可实现的预期利益。

第三,可得利益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尽管可得利益并非实际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但又不完全确定。只要合同如期履行,这种利益在正常情况下就会被当事人所获得。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指出,“如果合同得到适当履行,所损失的利益,有时被称做结果性(间接)损失,对于受损害方当事人来说通常将会是自然增长的利益。这种利益往往是不确定的,所以这种利益的损失经常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在通常情况下,当事人为实现这一利益作了积极的准备,所以,可得利益已具备了转化为现实利益的基础和条件,具有和现实利益基本相同的确定性。

2.可得利益与相关概念辨析

有学者认为“直接损失是指因违约行为造成的财物的直接减少和因此多支出的一切费用。间接损失是指失去了可得利益。”对此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区分等同于积极损失和消极损失(即可得利益损失)的观点,王利明教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不能代替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区分,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出发所作的区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意义。所谓直接损失,指因违约行为直接造成的损害后果.而间接损失是介入了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后果,两者表现在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上,前者是直接因果关系,后者是间接因果关系。一些间接损失如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失,是现实遭受的实际损失,但不是可得利益的损失。可得利益的损失也不—定都是违约行为的间接后果,例如买方因卖方不交货而无法转售,其所遭受的利润损失就是卖方违约的直接后果,很难说它只是一种间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