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2:4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职称论文

篇1

建设工程档案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反映还有一层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工序的内容是要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也就是隐蔽工程。对这一部分,在工程竣工后我们是看不到的,也难以检测得到,我们只能根据掩盖前的照片、录像、图纸以及各种现场记录对这一部分工程内容进行评价,工程档案在此的作用就是无可替代了。

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建设工程档案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建设工程档案的质量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工程档案质量好,反映工程管理规范,反映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高,反映工程质量好。这一个观点可以从建设工程项目参评“鲁班奖”、“芙蓉奖”等奖项活动看出。凡是有意参评的项目,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都是非常重视的,都非常重视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包括施工现场拍照、录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视的,对档案的编制就更加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了。

4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建设工程档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一过程的目的和结果都是建立真实、完整、系统的建设工程档案。但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清晰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工程档案管理实际上不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的行为,实际上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更进一步,我们从工程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工程档案管理占有关键的一席之地。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从“人”的因素来看,建设工程资料员是建设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后持证上岗,而且要保证资料员的稳定。从“材料”的因素来看,所有建筑材料的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等是建设工程质量保证材料的主体;从“机械”的因素来看,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现场调度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从“方法”的因素来看,对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的记录就是施工日志;从“环境”的因素来看,我们往往要对开工前、施工中和竣工后的环境进行拍照和录像,反映场地环境的变化;上述几个方面的资料都在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编制范围内,所以工程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都离不开工程档案管理。

早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确对工程档案管理有所忽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培训(俗称“五大员”培训)一般是指: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安全员、造价员,一直没有包括资料员。而建设工程资料员培训由各市城建档案馆自行组织,没有纳入建设职业培训范畴,也没有发国家认可的证书。近几年,随着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有的城市实现了建设工程资料员经常性培训,还将《资料员合格证》上网,便于查询和核对,并要求每个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有持《资料员合格证》的专职人员从事工程资料编制工作,才能在工程竣工后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竣工档案;有的城市,如上海、重庆等已经将资料员纳入了“五大员”培训,长沙市2008年也正式将资料员培训纳入建设职业培训。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000年颁布的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首次从国家法规的层面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对建设工程档案的内容、质量要求、报送移交和法律责任进行了强制性规定,是目前推动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发展最重要的一部法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要求已经从微观提升到了宏观,从基层技术实践提升到了国家法规意志,这是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在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中重要作用最有力的证明。

5工程档案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篇2

雨污分流工程档案管理的不利因素

1施工工期长、标段多且工程进度不一致

雨污分流工程是网状分布,施工区域大,经过许多大街区和居民小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标段多且各个工区的进度也不一致。对于工程的建档工作带来相当大的监管困难,由于不同路段的工程进度不一致,各种物质、设备的投入统计也有很大的区别,归档程序是动态的,管理起来存在困难。而且,每个标段的验收也是分批独立进行,如果不能统一制定归档要求和提前介入监管,这些标段的档案材料可能会缺损。

2施工沿线覆盖区域大,地下管网设计复杂

雨污分流工程联系着城市街道地下空间和城市周围的湖泊、河流。施工区域主要在城市主干道和重要的城市街区,街道下面管网状况复杂,还有许多地下设施和人防工程,在施工中对原有管网的结构改造、设计图纸的修改,都会经常发生。施工单位如果不能及时将修改方案保存和及时归档,工程竣工后会为以后的施工和维护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还会留下各种隐患。目前,在一些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中,许多标段由于施工质量问题,还发生了多次返工现象,施工方案多次修改,监理方与施工方多次发生矛盾,如果不能保管好这些设计和修改图纸,一旦以后发生事故追究责任时,就会十分困难。

3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场所过于分散

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的各个标段展开,不同于其他场馆和楼层建设。各个标段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场所也存在极大的分散性。由于雨污分流工程在城市主要街区展开,工程项目部的办公场所一般较为简陋,简易房内的档案保管条件也不太好,都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环节存在相当大的不利影响。雨污分流工程指挥部应当对主要干道、施工区域大的重点路段,配置专门的档案人员和档案保管设备,加大对重点路段档案收集的监管力度。

雨污分流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措施

1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前,项目管理方就应当制定专门的归档制度和确定项目过程中的档案管理流程、监管体制、档案工作体系。在具体管理中,雨污分流项目档案的归档可以分为一次性归档和分阶段归档。归档的具体方式主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进度和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而决定。管理方要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责任书,对归档材料的范围、人员、项目单位、归档时间做出具体的规定。无论是一次性全部归档还是分阶段归档,都要作好必要的记录,明确责任,确保项目建设归档工作的严肃性和材料的完整性。工程开展后,施工方、监理方都要按照制度和档案工作协调机制,确保项目过程中的各类档案材料在生成后就能纳入有效管理之中。在具体项目的开展中,确保档案人员参与项目施工的进度监管,确保各个阶段的档案材料不能丢失,及时由档案人员参与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项目工程指挥部在开工前就注意与施工方签订档案管理协议,制订保证金制度来约束施工方重视档案工作。

2提供人力、资金、设备及库房等条件保障

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档案材料很多,需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保管这些档案材料,档案人员还要对档案工作流程的下一个环节进行监管,这就需要确定专门人员来做好档案的整理和指导工作。同时项目管理方和施工方还要考虑到档案管理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设备,这些费用应当纳入雨污分流工程管理的成本之中,最后还要指定条件较好的房间作为档案材料的管理库房,确保档案材料不能受到损害。项目管理方和施工方还应当为各个档案员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和计算机等存储载体,确保各类信息及时汇总和备份。

3建立工程建设和项目档案管理的协调机制

目前,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周期长和单位分散问题,是城市雨污分流项目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方应当在项目建设之前,认真研讨存在的问题和已有建设项目中取得的相关经验,准确划分工程项目的进度节点、按照工程项目来做好任务分解、责任分解、安全责任、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的具体内容划分。必须针对施工方的现有管理机构、管理水平、单位职责来明确,做好雨污分流工程进度与责任相一致。不同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和建设单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和时间进度做好规划。雨污分流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项目档案管理涉及到项目责任单位、档案单位、施工单位、供货物流方、监理部门、审计单位、设备管理单位等。雨污分流项目档案的完整性需要项目在不同的建设时期、不同环节中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项目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对于项目档案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项目档案形成的质量也是项目建设组织协调水平的重要体现。

4对项目全过程的档案资料进行跟踪管理

项目建设全过程必须认真考虑到每个环节,项目档案的归档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应根据各个标段的建设周期、建设进度确定每个节点的工程进度、直接责任人、项目档案管理员等内容。力争在协调中责任明确,编制归档跟踪手册。项目建设办公室在项目建设中,要督促项目管理方、施工单位、监理、审计部门的按照节点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各个工程项目的档案员要针对自己的工程项目节点,及时将有关归档资料进行归档和梳理,填写项目档案跟踪记录手册,对于不能归档的材料和责任人要及时向工程指挥部报告。

5确立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的提前验收制度

我国许多城市大型建设项目都推行了项目档案先于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其具体做法就是在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前,针对项目档案单独提前验收。项目档案提前验收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许多城市的大型建筑项目在档案验收前,将各种档案材料整理,对于各种散失的档案材料采取了及时的补救,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档案的归档和今后向城建档案馆或者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进行雨污分流整治工作,应当在项目建设中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的提前验收制度,这样在整个过程验收前,项目档案材料必须齐全才能实现竣工验收,即使有档案材料的缺损,也会在档案验收后,及时补救,从而有利于整个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归档。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重要凭证,也是办理招工、提干、调动、退休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人事管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作为人员信息主要载体的人事档案有了更加广阔的价值空间。市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和从业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企业自身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日趋社会化的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等都需要真实、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为依据、支撑和连接,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都离不开人事档案工作的有效运转。但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改进,以便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质量。

一、人事档案的含义及特点

1、人事档案的含义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情况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查阅档案。

2、人事档案的特点

(1)真实性

人事档案是干部选拔、人才录用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的内容在当事人的职业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真实、全面地记录个人的经历和实践,为用人单位了解人、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但是,现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缺屡见不鲜,把假材料、假信息放进档案里,甚至修改原始的档案信息,导致个别人 “参加工作的年龄越来越小,学历越来越高,工龄越来越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受到严峻的质疑。

(2)全面性

人事档案一般都记录着个人的履历,既包括个人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政治面貌,又包括个人的思想表现、个人的家庭情况等等信息,还包括单位对个人的考评或鉴定。因此,人事档案能够记载个人的成长史、思想发展史,能够展现个人的基本情况。因此,人事档案是个人信息的存储库,它概括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全貌。

(3)变动性

人事档案立卷后,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事人人生道路的延伸,将不断形成一些反映新信息的文件材料。因此,人事档案必须注意做好新材料的收集补充,力求缩短档案与员工实际情况的“时间差”,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必须打孔装订,以便随时补充新材料。

(4)机密性

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诸多方面情况,有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的是个人向组织汇报而不能向他人(包括家庭成员)言及的内心隐秘等等,因此,人事档案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任何人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向社会无条件地提供查询等服务。即使是处于档案管理机构的个人也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

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单位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多数单位的领导总是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看成是一项保管工作,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只要不丢失,保存完好,便于查档等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自己的日程安排,对档案管理一项不闻不问,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普及,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已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上,但在档案管理方面,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还是采取手工编辑、检索的方法。因此导致一些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还有一些单位虽然采取了信息化管理,但也仅限于把个人基本情况输入计算机,而对于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职称论文,图片等由于工作量大都没有列入计算机管理,仍是以传统的纸质档案为主。

3、人事档案收集工作力度不够

要想管理好人事档案,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收集归档工作管理制度。然而部分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制度。因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执行不严格,收集归档工作不及时,被动的现象出现。主要体现在收集归档的材料方面。经常发现材料不全面,或者有些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雷同的现象,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每个人的情况,人事档案管理犹如摆设。

4、档案管理工作重保管,轻利用

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档案的接收、审核,收集、排序、分类、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等方面,以及做好防潮,防火防蛀、防霉变等等仓库保管工作,却没有认真思考如此辛苦地做这些枯燥乏味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因此也就没有几个档案管理者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没有建立人事记录及人才技能库,也就无法充分掌握所管范围内的人才信息,不能为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专业支持。

三、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1、严格制度,提高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视

为了避免档案的丢失、改动,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手续,做到转入、转出、接收材料有登记,查阅、借阅档案有登记,利用方便,提供准确,有效地制约造成干部档案泄密、涂改等人为因素。对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实行责任追究。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单位领导要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成立档案管理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信息化管理,扩大电子档收集范围

在信息化的今天,要想真正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电子化。人事档案管理要扩大电子档收集范围。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最小的空间储存最大容量的信息,在个人基本信息管理方面,可以逐步将个人体貌特征等录入计算机,建立完整的个人数据信息库;另外将个人的译作、科研成果,著作、学术论文,图片,声影像资料等全部收入电子档案;为建立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条件。

3、注重收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收集工作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干部选拔,考察,培训,晋升时对人事档案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及时收集工作,确保档案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4、人事档案管理的重心转向开发利用

改变人事档案管理者的保管员的观念。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才的重要信息之源,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人事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可建立人事记录,通过审阅以往的人事记录,可以发现哪些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于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发现哪些人具有发展潜力,哪些人已经具备了从事空缺职位的能力与背景。建立人才技能库,当某一部门有空缺时,就将及时将具有这种能力的人都列出来,然后由人事部门直接对这些人进行考察鉴定,并适时选出恰当的人选。大大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结束语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只有将档案管理者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管理者在工作中始终充满激情,才能不断发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出创新建议,不断完善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为新时期的人才管理和利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邵.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档案. 2011(03)

[2] 张灵均.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档案. 2010(04)

[3] 聂彩霞.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才智. 2011(21)

篇4

关键词:电子文件中心;苏南模式;安徽模式;比较研究

2007年4月26日-27日,国家档案局分别在常州和合肥召开了全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会上,有两种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特别引人注目。一种是苏南模式,另一种便是安徽模式。这两种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仅是有地域上的区别,还是有质的不同?它们的前景又怎样?为摸个水落石出,本项目组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对之开展了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职称论文。

1研究对象的选择

对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本项目组选取了常州、南京、丹阳三家作为研究对象。常州市电子文件中心是我国第一家电子文件中心,地处“苏锡常”经济发达地区。南京是江苏省会城市,丹阳是镇江市下辖的县级市。这三地的选择,基本能代表苏南五市各级别的电子文件中心。对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本项目组选取了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和芜湖市电子文件中心。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是国家档案局关于电子文件中心项目的试点单位,芜湖市电子文件中心是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的试点单位。这些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

2比较分析

本项目组分别从电子文件中心产生的缘由、职能职责、系统功能、人员概况、经费来源、管理规章、安全与灾备、运行情况及发展态势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2.1电子文件中心产生的缘由

各家建设电子文件中心的起因或者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为了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二是为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还强调维护电子文件的安全性、有效保存人类记忆、履行法定职责、促进政务公开、密切党群关系、节约政务管理成本,等等。这些,其实是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两大功能目标的拓展或者说是延伸。另外,电子文件中心的产生与档案主管机构的政策号召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安徽省档案局与南京市档案局建设电子文件中心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响应上级主管机构的号召。

2.2电子文件中心的职能职责

各家都叫电子文件中心,但性质是否相同?职能职责是否大同小异呢?显然不是。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是按地区建立的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电子公文管理利用中心。它只是现行文件或半现行文件利用中心,不具备归档功能,不能代替档案归档,各立档单位还是需要将各类电子文件进行整理后再提交给档案馆以进行归档。很明显,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是政务信息公开的产物,提供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利用是它的职责。而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与苏南模式的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具有归档功能,它最大的目标是为了保障电子文件完整、真实、有效,使得电子文件像纸质文件一样得到永久保存。在完整、真实、有效地长期保存电子文件的基础上,电子文件的利用仅是长期保存电子文件这一功能的拓展或延伸。

2.3电子文件中心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

由于这两种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性质不同,所以,它们的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也有很大的区别。苏南模式侧重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利用,所以,文件的审核、及查阅或检索是其主要模块。而安徽模式侧重归档与长期保存,所以,其功能模块比苏南模式的要复杂得多。捕获、数据管理、档案存储与保存规划是其主要模块。仅从数据管理这一模块上说,苏南模式仅需要管理电子文件及其主要的目录数据,以供检索、备份和统计。而安徽模式,为维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不仅需要保存和管理电子文件本身,还需要保存并管理电子文件整个生命周期中与其产生、管理、归档、保存和利用等重要环节相关的一系列重要的元数据,而不单单局限于一些简单的目录数据。在安徽模式中,维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始终贯穿着每个模块。

2.4电子文件中心人员概况

电子文件中心不是独立的组织机构,所以,各家都没有专门的编制。安徽模式将电子文件中心作为一个向数字档案馆过渡的长期保存人类遗产的项目,所以,项目组成员人数较多。该项目的试点工作组负责组织和协调。职能小组负责标准起草、方案修订、科研攻关等。苏南模式将电子文件中心作为电子政务平台上的一个应用系统,所以,电子文件中心只有l至3名不等的兼职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的、备份等。

2.5电子文件中心的经费来源

电子文件中心的启动经费多由政府部门以专项经费的形式拨付,只有南京市电子文件中心是以科研经费的形式启动。而日常运行费用都只由各档案局在办公经费中列支。显然,由于复杂程度不同,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投资小,而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投资大。

2.6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标准或规章

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均未建立专门的管理标准或规章。而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针对电子文件管理和电子文件中心运行所涉及的各个重要环节,建立了一系列详细的标准与规章,从行业标准到地方标准再到机构规章,从上至下形成了三级规范体系。尤其是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项目负责编制的三个行业标准已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成为档案界的新热点。它们的制定及推广,有利于电子文件摆脱软硬件对它的束缚,为维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和长期可用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准备,为电子文件的归档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2.7电子文件中心的安全与灾备

在安全防范与灾难备份方面,苏南模式仅采用了技术手段进行防范。而安徽模式不仅从技术上,而且还从管理层面上进行了制度建设,使安全与灾备有了制度保障。

2.8电子文件中心的运行情况

作为现行或半现行电子公文利用中心,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使政务网内各机关单位很快地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一度受到这些机关单位的好评。但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各级人民政府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纷纷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建立政务公开栏目。这些栏目公开的文件类型除公文外,还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统汁信息、预案、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等。而电子文件中心中的文件类型只有公文,显然,在服务的“产品”类型上,电子文件中心有失丰富多样性。其次,政府门户网站除公开本级政府及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外,还公开垂直管理部门、公用企事业单位及下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而电子文件中心只能公开政务内网中各机关单位的信息。由于历史原因,或因经费、软硬件等问题,进入政务内网的机关单位总是不全,有的政务内网中连本级政府各部门机关都不全,更别提下级机关、条管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了。这样,电子文件中心在服务的“产品”数量上明显不及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务公开了。由此,现行或半现行公文利用功能受到严重冲击,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利用率急转直下。

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因为具有归档功能,以长期保存电子文件,维护电子文件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为己任,所以,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经过3年多,目前,只是完成了基础建设,处于试运行时期,利用效果尚不明显。

2.9电子文件中心的发展态势

因受到政府门户网站中政务信息公开的冲击,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的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利用率非常低,有时甚至为零利用。除文件利用外,它的另一个功能是文件备份,即相当于对政务内网中各机关单位的电子公文进行了同城异地备份。然而,实际上,政务内网中的所有数据,各地的信息化发展机构会负责备份,电子文件中心的备份功能显得无足轻重。最终,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只得将发展目光放到归档功能上。然而,由于电子文件中心最初的定位只是现行文件或半现行文件的利用中心,在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上没有为归档预留出路,这样,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一开始定位就很明确,它不是以现行文件或半现行文件的利用为目的,而是以保证电子文件完整、真实、有效和长期或永久可用作为根本目的,以归档作为主要职责。它除接收本级档案馆接收范围内所有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外,还将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电子文件中心互联,并且将电子文件中心的数据与安徽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整合,实现电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利用。很明显,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电子档案中心或数字档案馆。

3结论

苏南模式和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性质上,这两种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是有区别的。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是现行电子公文或半现行电子公文利用中心,它没有归档功能。它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而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是以维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为目标的长期或永久保存电子文件的归档基地,它具有归档功能。它在人力、物力上投资多,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它必须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和管理规章。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①二者同时抓住了电子政务发展的契机,借助电子政务内网作为电子公文传输和收集的一个主要渠道;②目前,二者收集和管理的对象都是电子公文;③二者都可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现行公文或半现行公文的利用。

从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自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政府门户网站开辟政务信息公开栏目,使得电子文件中心的现行或半现行公文的利用功能受到冲击。因此,主要以现行或半现行公文利用为目标的苏南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渐显衰微。而以归档基地为目标的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不受此条例的影响,它向着电子档案中心或数字档案馆的方向大步迈进。这两种同样基于电子政务发展起来的电子文件中心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发展前景呢?原因在于,二者在角色定位上有着质的不同。安徽模式紧紧抓住了档案管理机构不同于其他任何管理机构的职责所在一一有效地长期或永久地保存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即档案)。以此为出发点,一般而言,不会与其他机构存在职能上的重大冲突。

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定位准确,前景广阔,那是不是就一帆风顺呢?不是的。安徽模式的电子文件中心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它收集归档的对象只是电子公文,而以后若向电子档案中心或数字档案馆发展的话,仅局限于电子公文肯定是范围过于狭窄。非公文的其他文本文件及文本类型外的诸如音频、视频、多媒体、数据库文件也应该尽可能地列入归档管理范围。但目前,在维护电子文件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和长期可用性方面,安徽模式仅就文本类型的电子公文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他类型的文件,因为格式太多且又复杂并夹杂其他原因,还难以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国内外档案界共同面临着的业务难题,仅靠一个省级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试点项目来解决,是不大可能的。

目前,我国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方兴未艾,在前进的道路上,走一些弯路是在所难免。如何使电子文件中心少走弯路?本项目组建议国家档案主管机构对电子文件中心的性质及其职能进行定位,为各地方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指明方向。同时,面对电子文件管理提出的挑战,应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为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黄建忠.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J].档案与建设,2008(1).

[2][8]黄玉明,周建武,吴彬松.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设计与建设[J].中国档案,2009(8).

[3][6][7][10]芜湖市档案局.芜湖市电子文件管理利用中心建设方案[内部资料].

[4]黄玉明.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做法[J].中国档案,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