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7:3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
一、加强工程项目财务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控制从广义的解释应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就控制主体而言,既包含所有者(出资人)对经营者的控制,又包含经营者之间不同层次的控制;财务控制的内容是对企业各个层次上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约束和监督,包括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从严治企,实现管理创新,是国有施工企业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从总体上讲,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财务账目不实、采购和销售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跑冒滴漏”等问题仍然很严重。对此,企业应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尽快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的管理方式。
财务控制的重要性是保障现代企业制度顺利实施的核心机制。首先,对企业所有者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财务控制做保证。其次,对经营者而言,财务控制是其履行受托经营责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再者,财务控制能够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使控制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在现代企业中,其主要作用如下:一是有助于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和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可见,财务控制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责、权、利失衡。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施工企业的改制进行不够彻底,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机制和人事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够,造成责、权、利失衡,责、利不能同时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二是成本在手中,效益不在心中;三是项目经理负盈不负亏。
2.“管”则死,“放”则乱。权力过度回收企业层,不能充分调动项目经理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权力下放过大,则难以有效控制,必然引发滥用权力的负面效应,这是目前施工企业授权管理普遍遇到的尴尬局面。
3.内部控制观念陈旧。由于施工企业的改制不彻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很多缺陷,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于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些企业以为内部控制就是俗称的内部监督,这种认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
4.委派会计人员监督不力,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对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授权管理的控制。授权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是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里指在项目实施之前对项目经理行使管理权限的范围及内容加以核准所进行的控制。授权管理控制的方式是通过书面授权书(或正式文件)来明确授权事项,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
授权控制按实施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对工程项目部的一般授权应包括:在保证总工期的前提下有权对自行施工项目及负有管理责任的分包项目的施工工期进行安排和调整;有权制定自行施工项目的作业承包方案;有权建议选用或辞退分包队伍;有权自行决定选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权直接向项目业主进行现场施工数量变更、索赔等事项的签证和相应的经营工作,对自己的跟踪中标的工程项目有优先承包权;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有权决定项目可控成本的支出。对于分包项目的确定、分包队伍的选用、分包合同的签订、分包工程结算、分包工程款的支付、大宗材料的采购、大型施工机械的租用、非生产性开支、项目资金的借贷和分配等必须符合国家法规规定和企业管理制度,并得到上级特别授权项目经理才能行使相应的权力。就施工企业流动性大、管理跨度无限延伸的特点,实施对项目经理的明确授权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之一。
总之,授权控制应实现以下几点:(1)工程项目部的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的权力;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得审批。(2)所有业务未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2.进一步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控制。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说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我国以宝钢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国有企业都实践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这里所指的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以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文件,它指明了施工阶段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是整个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控制必须在授权管理控制的制约下,上升为事前及施工过程等一系列细化的财务控制目标。根据工程的预算情况结合本企业的定额水平将工、料、机,责、权、利关系落实到各部门、各工序乃至每个员工,将项目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变动成本(主要指工、料、机)中的数量部分为作业层的可控成本,实行定额控制;单价部分为项目管理层或公司职能部门的可控成本,实行预算和市场孰低原则控制。固定成本(主要指间接费用、管理费、利息支出)实行总额控制,将项目计划总费用按计划工期分配到各职能部门的每月中进行控制或包干使用,使之明确他们各自的权限空间、责任区域和责任成本以及相应的奖节罚超配套措施。实施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强化工程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便于在施工过程对项目成本和资金使用的监控与考核,以利于随时发现成本水平的偏差,及时调整决策。施工过程的成本水平真实与否来自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控制会计信息在过程中一贯真实可靠,是有效实施预算控制,防止寅吃卯粮、项目前盈后亏的关键所在。
3.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控制。完善企业的资金内部控制,必须有完善的相关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企业成立财务结算中心,集中管理内部单位的现金收付;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的资金需要;办理内部各单位(分公司、项目部)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
4.改进项目会计主管委派制。实行对工程项目部委派会计主管,是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保证。上级委派会计主管确定了会计监督者的地位,在会计工作中建立一个约束工程项目部权力的关口,有效实施对项目经济活动的日常及过程监督控制,防止经营承包者利用占有和掌握着会计信息资源,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决定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粉饰会计报告,实现短期的个人价值最大化。
5.不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授权控制、预算管理、资金控制、委派会计主管等约束措施并不能完全有效地禁止经营承包者的投机行为。企业对属下的工程项目经理能够做到合理的设计“约束+激励”控制方式,去引导经营承包者的行为,使其发生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减少或可以预期。即应该让经营者为企业付出的劳动和贡献获得“满意”的回报(包括经济上的报酬和名誉地位的满足),但是仅此还不能阻止经营者会想方设法去获取报酬之外的收入。因此必须在制度上规范管理程序和设计控制方式去禁止经营者的投机行为,以及一旦发现“经营越轨行为”所采取的严厉惩罚性措施,使得经营者能够在得失之间进行理智的权衡,引导他们放弃“非分之想”,心安理得、稳定地获得“满意”的报酬。
财务控制是企业治理控制权的一种体现,有效的财务控制有赖于完善的、良好的控制环境。在现代企业中,委托人拥有财务资本,企业经营决策人员拥有管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资本,工人拥有人力资本,可以说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达成的一种契约。同时,由于企业是一个不完备的契约,它不能消除每个要素所有者行为所具有的外部性,个人价值最优化的选择一般不等于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的价值最优化选择。所以,笔者认为,最优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使一个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使企业每个参与人行为的外部效应最小化。为了消除个体行为的外部性,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也必须贯彻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只有实现这种对应,才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内部制约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宗柳,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实务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石本仁。公司治理与中国会计改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3.刘炳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4.李兴山。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重金属污染;生物防治;生物农药
1、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4]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NFT)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76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1]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1982年,全国23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1985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60万亩。
2、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
(1)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是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或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确切地说,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危害程度的方法。我国广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种植示范户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并设法保护天敌;万一上述措施不奏效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2]
(2)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另外,根据菜园土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各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2]
(3)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从1979年开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科研人员就对蔬菜中硝酸盐的分布水平、累积规律和控制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地区常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的大致含量,指出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除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及蔬菜的生长部位有关外,还受外界光照、施肥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利用荫棚遮光栽培菠菜,与露地栽培相比,其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施用化肥,大白菜叶片中的NO3含量明显提高。上述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实践中,从蔬菜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栽培环境控制等多途径综合控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效果明显。[2]
3、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两类机构,即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和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建议设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专项研究基金,成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协作小组,从财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着重加强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3]
(2)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需要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或规程)加以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应把握以下三关:一是生产基地选址关。首先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在对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多种污染项目检测的基础上,选择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地域作为试验基地。二是种植过程无害化关。采取控制农药、化肥、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技术病虫害的蔬菜优良品种;采取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又以氮、磷、钾平衡配方的施肥技术等等。三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关。在蔬菜上市前,由质量检测部门对蔬菜中重金属、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有毒物质残留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内(或参照国际)的食品卫生标准或相应地区的有关标准。[5]
参考文献
[1]闫晓波.无公害蔬菜青翠碧绿.中国环境报,2007.06
[2]无公害蔬菜标准的探讨.《食品研究与开发》杂志,2007.11
[3]加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建设.农民日报,2006.03
篇3
1.制造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在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主要由企业会计部门,或者有企业财务专员负责,而企业最基本的成本产生个体,即企业员工则被排除在成本管理之外,久而久之,使得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逐渐降低。并且,企业没有建立起对员工的成本责任考核制度,进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2.制造企业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制造企业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健全,无法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以制造类的中小企业为例,当前大部分中小制造企业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依靠财务管理软件,或者是在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运用ERP软件进行管理,这两者的管理侧重在核算方面,而在成本预测、成本偏离分析以及成本控制方面,企业并未给予重视。另外,因财务成本信息没有形成明确的管理目标,则无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指标,导致收集到的财务成本信息数据混乱,进而使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缺乏有力支撑。
3.制造企业生产周期长导致财务管理滞后
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加工的周期较长,进而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滞后。以制造业生产机械设备为例,大型盾构机、挖掘机的生产周期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甚至有的需要半年时间。且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往往会不同原因要求返工改造,由于责任不明确,使得生产无法继续,进而给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带来难题。
二、改进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
制造业的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企业会计部门和企业财务专员之间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涵盖了各个生产工艺流程、各个企业职能部门以及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因此,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每一位企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建立长效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制度,在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精细化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分析反馈机制。
1.建立长效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必须先强调“以人为本”,即以企业员工为中心,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到成本精细化工作中。企业需要建立一套长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让企业全员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借此将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落实到每个个体,使之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一个有机环节[2]。一方面,企业要健全和完善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制度,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管理者和员工增强成本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改变管理者和员工的成本管理观念,为实现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员工监督机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职责,责任到人,对不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行为要予以问责,严肃处理,从而增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
2.建立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制度
制造企业在增强了管理者和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后,需要建立一套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制度,针对企业各个生产工艺流程及各个职能部门自身所具有的的特点,对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管理和营销成本,财务支出等费用进行可控费用分解。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通过可控费用分解管理成为财务成本的管理员与统计员,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成本费用反馈到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并向企业财务部门申报,再由企业财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财务准则进行分类汇总,最后完成财务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核算[3]。
3.在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精细化分析
只有在企业完成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成本精细化分析工作。据相关研究表明,企业单纯依靠财务部门完成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效率很低,因此,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不能纯粹依靠企业财务部门来完成,必须由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完成。企业需要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建立财务管理综合分析数据库,各个职能部门都能够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向财务分析数据库上报或获取财务成本管理信息。通过这样的数据库平台,可以让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都能通过获取的数据信息及时了解本部门在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企业员工能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沟通交流,加强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为企业后续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4.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
制造企业实现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个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离不开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财务成本数据,企业只有对各个职能部门的财务成本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以及分类汇总,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4]。在企业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后,需要考虑成本费用预算指标是否能作为可控费用分解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这项工作同时也是实现企业成本精细化控制的关键所在。企业需要与各个部门负责人签订成本费用责任书,让各个部门负责人都能肩负起管理本部门可控预算成本费用的责任,并将此作为考核奖惩依据。
5.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分析反馈机制
篇4
1.建筑工程公司的市场风险较大
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国家的大的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一个建筑项目是否盈利一般都会受到我国社会形式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比较严重,这都使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对建筑企业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有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由于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建筑工程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又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支出与收入的数目较大,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些细节不是很重视,所以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账目并没有认真的处理以至于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通过对以上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公司在对日常财务活动要谨慎的对待,首先就要建筑工程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具有财务风险意识,为公司其他的基础员工做好示范,从而不断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对一个大的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时,要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这一块。同时,我们还有注意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不断的减少公司的风险。
2.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减少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该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筑工程公司取得招标后,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随这一工程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这一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所需的人员与工期等等,认真制定合同,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意识,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
3.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一个建筑工程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成本的大小,因此,我们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应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要有准确的采购信息;其次,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找到适合本工程的建筑材料;最后,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对于成本购买的详细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4.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
为了公司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应用,减小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在预算中,要积极考虑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要考虑工程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
三、总结
篇5
(一)基于科室成本开展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主要由院级成本、科级成本、单病种成本和单项成本组成,因此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以核算科室成本为基础,逐步开展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核算。科室成本的核算过程主要是指将科室作为核算的对象对医院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划分和归类。科室成本核算作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其关键环节是将医院的行政后勤、医辅、医技和临床合理划分为四类核算部分。为了保证医院成本核算能够在每个核算部分中得以落实,必须将整个医院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有效分解到每一个部分中,从而对每个成本核算部分的经济责任加以明确和落实。科室成本又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主要是科室本身产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并且将产生的费用支出直接计入或者通过应用内部服务价格等方法计算后计入到科室成本之中的成本;而间接成本主要是指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分摊的其他科室费用而产生的成本,间接成本在计入科室成本之前必须按照“收益和负担”原则及相应标准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在科室成本核算基础上产生的,它所核算的对象是各个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收费卫生材料和药品成本除外)。与科室成本雷同,医疗项目成本费用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直接计入医疗项目成本的直接费用和按一定标准分摊之后计入医疗项目成本的间接费用。为了使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更加科学,医院一般都会使用作业成本法对直接费用进行集中归类,使用成本动因方法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对资源消耗过程的追踪。病种成本核算过程主要是针对已经出院的病人在住院期间为了治疗某病种而形成的医疗项目成本、药物成本和单独收费材料成本的综合过程。如果在核算过程中对病人住院期间可能接受的治疗流程进行充分考虑,那么这种成本核算就是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在病种临床路径明确之后,便可以对病种标准成本进行简单而合理的计算。其计算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来确定各病种成本项目的加权平均,从而得到病种成本核算的基数;其次,参照临床路径来修正病种成本核算的基数;最后,依据DRGs分组标准来修正成本核算数据,最终得出病种成本核算的精确数据。
(二)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实施成本可行性论证
医院要想有效降低成本,必须找出各种成本核算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一般来说,医院可以通过参照科室实际情况,运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和量本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确定。这就需要医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年度成本分析报告会制度,对整个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总结,对科室成本方案进行分析,对下一年度医院和各科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出指导性建议。除此之外,医院还应从投入成本的角度出发,以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作为分配原则,在分配过程中进行不断论证,在投入和产出的全过程中分析成本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在对成本投入进行预测时,应该将量本利分析方法和预测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明确成本投入的业务量和在投入与产出过程中必须控制的目标业务量和目标业务收入。在医院资产中,医疗设备的价值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占了医院总产值的50%,而医疗设备产生的各种经济收益占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因此,为了避免医疗设备的成本浪费,医院必须对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进行科学论证。要想提高医疗设备购置的投资效率,医院必须对设备购置进行规范管理并做到以下几点。
1.在购置设备之前,申请科室应该对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充分考察,确定设备在质量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及这些设备在全国的分布情况等。
2.对科室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机制加以完善,这样便可确保在设备购置的论证过程中参与设备购置的小组能够充分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进行准确的决策。
3.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保本分析法、投资回收法、利润现值和投资额比较法。除此之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净现值法对成本投资进行评价,只有对资金流量的时间价值进行充分考虑,才能合理反映项目投资的价值。
4.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为以后医疗设备的购置提供相应的参考。成本效益分析作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引进项目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的科学验证。因此,在医疗设备购置中采用这种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的回报率。
(三)依托HRP信息整合平台,实现成本管控的精细化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医院成本核算也应该跟随时代的进步实现核算的网络化,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终端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是以医疗环节为核心的前台业务系统,通过这一信息系统的监理,科室可以获取相应的开单收入和执行收入的信息(行政后勤科室除外),但是系统与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系统内部无法分享其他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并且各模块之间的业务关联是通过定期纸质报表或相关系统中导出的电子数据传递来实现的,在实际运用中会给财务统一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和弊端,医院必须对成本核算单元、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接口进行合理划分。如今,为了更加科学地管理人财物、医教研和护药技,医院应该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和程序,对已经存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医院各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医院资源计划系统,即HRP系统。该系统平台应该以经济管理为主线,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平台:用以管理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用以成本核算体系的财务管理平台;用以物流供应的物资管理平台;用以成本核算部分的资产管理平台;用以成本预算、核算、监管和决策的分析平台等。通过这些系统管理平台的构建,医院可以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并且通过这些系统管理平台之间信息系统的连接和统一成本核算平台的构建,医院也可以实现成本管控的数字化。
二、结语
篇6
第一步骤是要过关。能通过是对参评人员发表的经济学职称论文的最基本要求,数据显示,每年都有不少参评人员因为论文不通过而无法参加当年的高会评审,浪费一次宝贵的评审机会。各省(市)对于职称论文重复率的标准设定略有差异,大多会设置在20%-30%左右,有些会在当年的评审通知中明确,有些省份未做明确但实际上会进行处理。因此,拟参加评审的人员要结合所在省(市)的重复率标准,在前使用软件进行检测,对于重复率较高的文章要认真反复修改,直至将重复率严格控制在20%以内。以前曾看到有评委爆料说评审时发现有评审人员全文抄袭自己的文章,这种情况下即使侥幸通过也会被评委投反对票。但并不意味着整篇论文都需要是作者自己原创,论文创作时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语言进行整合,同时应在论文中或参考文献中加以注明。
第二步骤是要过内容关。论文质量直接影响评审时科研部分得分,而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是衡量职称论文质量高低的三个重要标准。创新性是指论文内容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能够提出新观点、新工具、新方法、新操作或新启示,进而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形成作者的一己之见,使论文对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不同,职称论文大多是实务文章,选题应源于具体财务实践,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指导实践,因此论文内容不能仅限于理论介绍、背景描述,而应将重点放在应用启示、管理对策上,即使是理论型文章也要着眼于对理论成果的应用探讨。可读性是指论文内容要写得通俗易懂,在文字使用上要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对于较为复杂或枯燥的理论、原则、规范等应尽量通过鲜活的案例、具体的操作等形式来进行演绎和阐释清楚。同时,论文选题、内容最好能和作者过往的工作经历相匹配,如制造业从业者宜围绕制造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展开,尽量不去挑战所在行业之外的研究领域,用于高会评审的论文选题应围绕单位或行业的经济学、财务、内控等问题展开。
第三步骤是要过细节关。一是要合理安排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通常在通过经济学中级职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在预计参加评审前的2-3年内均衡发表最好,切记不宜在截止时间前的最后1-2个月才发表,以免给评委留下突击发表的不良印象。二是要合理安排论文的篇幅字数。一般来讲,除了要满足所在省份对论文字数的基本要求之外,实务论文的字数不宜过多,但也不能过少。字数过多会显得论文拖沓冗长、啰啰嗦嗦,对于发表在收费期刊上的还有要多交版面费的问题;字数过少会导致很多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不够充分,让人感觉研究不深入,读起来会显得余尤未尽。参考实务期刊的征稿要求,文章字数宜控制在3000字-5000字左右。三是要留意与其他科研项目的叠加。除进行论文创作之外,编写(编著)书籍、参与(主持)课题也是科研能力的有效证明,申报人员要善于把握机会,积极参与专业课题的申报、书籍的撰写,特别是由国家财政部、各省财政厅(局)、各省经济学学会立项的课题。四是要留意论文创作的行文规范。论文标题和结构要合理,论文语句要通顺,应避免明显的病句、错误的用词,也不能出现明显的错字、别字。五是要留意评审时论文提交的规范。提交论文纸质材料的,要包含杂志封面、有刊号页、当期目录(最好用荧光笔划出送审文章的标题)、正文等;提交论文电子版的,要记得预留时的电子版,文章排版要整洁,字体字号要美观大方,不能引起评委的反感;发表多篇论文的,主送论文要用最能体现申报人科研能力的论文。
篇7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 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 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 这就促使预算单位必须如实申报用款计划, 提高编制预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 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
【本页关键词】职称论文 职称期刊 MBA论文写作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正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国库管理制度, 是被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公共财政管理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我国, 它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 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 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集中支付专户, 将所有财政资金存入国库集中支付专户, 单位在支付款项时提出申请, 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 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实行这种制度, 能从根本上避免我国现行财政资金缴拨制度的种种弊端, 对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1. 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去财政资金支付层层拨付, 财政收入层层汇缴, 流经环节过多, 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的问题, 也能从制度上解决以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截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 从而起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作用。
2. 能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预算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账户直接拨付, 减少了中间环节, 使预算资金到位及时, 从而有效地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 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改变了资金由预算单位层层转拨, 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既有利于财政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 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又能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3. 有利于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加大财政监管的力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信息, 都可以在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由此, 对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 监管的力度也明显加强。
4. 有利于促进预算单位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 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 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 这就促使预算单位必须如实申报用款计划, 提高编制预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专项经费必须事先提出详尽的论证报告和预期效益, 预算的执行与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在时间上一致, 这样就促使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水平, 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5.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篇8
截至2006年11月末.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券发行突破3万亿元。毕业论文开发银行用8年时间突融债破券第发一个行1万亿元,用3年时间,登上2万亿元台阶,又用2年时间,突破3万亿元,其在筹资领域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了“债券银行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重点建设方面所发挥的得天强厚的优势。
一、“债券银行”的求素
1994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投融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双重产物诞生了。国家将开发银行设计为“债券银行”模式,反映出国家在经历了建国以来投融资领域从“财政拨款”到“拨改贷”的历史沿革后,在尝试一种新的效率更高、资源配置更合理的融资模式
受当时经济环境与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硕士论文 为保证开发银行起步运行,国务院决定由人民银行以行政派购方式为开发银行组织金融债券发行。派购发行保证了开发银行信贷资金需要,支持了开发银行的发展,也为开发银行日后的市场化筹资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行政派购发愤的弊端逐步显现。此外,从外部环境看,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需要依托高效、规模较大的债券市场;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后,也需要一个新的投资场所,开发银行抓住历史契机,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支持下,于1998年9月在银行间市场率先开始了市场化发行会融债券的尝试
二债券银行”的启示:国家伯用证券化的转化
开发银行金融债券被视为准国债,尽管在管理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与国债共同担负着为国家筹集大额、长期建设资金的职能。
开发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98年前的政策性金融和之后的开发性会融。拐点始于1998年开发银行的自身改革,而指导这一改革的理论正是开发性金融。开发银行开始在政府主导下,研究制度建设的规律,与政府一道承担起制度建设的义务,在主动建设市场、培育市场中,探索解决
三债券银行的成功
(一) 人民币债券发行日趋成熟
开发银行在
(二)外汇筹资能力迅速增强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国内外汇资金,减少从境外筹集外资,减轻国家外债负担和企业债务成本,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置换高成本外债,控制外债风险。同时鼓励发行境内外币债券,用于外债结构调整。开发银行于2003年9月成功发行首只境内美元债券,开创了境内外币债券市场。目前,开发银行共发行了7期境内债券,外币债券的余额为37.3亿美元。
境内外币债券的成功发行,还拓宽了开发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渠道,职称论文 增加了国内市场的美元投资工具,对有效利用国内外汇资金、抑制结汇需求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开展人民币掉期业务,开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2005年10月,与光大银行完成了我国第一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实现了双赢目标。开发银行对冲了浮动利率贷款和固定利率发债之间的利率缺口,降低了融资成本;光大银行通过利率互换开拓了固定利率房贷业务。此次交易确立了开发银行在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开拓者、建设者、领先者的地位。2006年以来,开发银行相继向全球交易商推出了期限最长达10年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和人民币外汇掉期的双边报价,目前在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占据70%以上的份额,是最大的做市商;在人民币升掉期市场上担当主要做市商,以及国内唯一一家提供10年期报价的金融机构。
(四)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连通信贷与货币市场2005年12月,开发银行成功发行国内第一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abs产品的成功发行,既是开发性金融优良经营成果的社会共享,同时对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也具有重大意义。abs产品打通了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实现了两个市场的对接。它将原来基本无法流动的信贷资产转换成具有高度流动性、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标准化证券,这对于银行中长期信贷资产的风险转移,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以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可谓一举多赢。
(五)积极开展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不断提高信贷客户的直接融资能力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直接融资比例过小。工作总结 为培育、完善信贷客户的退出机制,开发银行于2000年获准进入企业债券承销市场,并且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有企业债券、短券融资券和财务公司金融债承销资格的金融机构。开发银行债券承销业绩连年位居市场前列。通过证券市场的严格监管,帮助企业改善了治理结构,有效降低了开发银行的信贷风险;通过承销业务的积极创新,帮助客户拓宽融资渠道,将重点信贷大客户逐步培养成新型商业主体,为其连通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结构合理化搭建了通路。
篇9
浅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所谓继续教育,又称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认识到持续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最后还要精心地组织管理。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改革、会计主体变化对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等);
3.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我国当前会计人员领域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
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三是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整体素质,实行强制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在第七条又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1)立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
(2)“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4)其他相关法规制度。《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内容的规定从总体上讲是合理而明确的,它涉及到了对会计人员工作胜任能力各项要求的要素。同时也不难发现《暂行规定》对继续教育目标的规定不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在现实培
训过程中往往将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两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对象的现象,进而影响培训工作的实效。因此,从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必须做到分层次、分对象地进行。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立足基层,筹划未来,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检查督促,保证质量。
l.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财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人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态度决定一切”,针对成人教育,只有调动起学习的热情.才能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否则流于形式,白白浪费时间,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
2.明确主体,形式多样。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的机关是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培训以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为依托,发挥其他部门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有自学、有培训;可自己组织,也可委托办班;有函授、电教、录像,也可课堂讲授、网络查询、实地演练户j集中上来,也可分片下去等。
3.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增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毕竟是一个教育问题,而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因职责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培训资格的确定上、培训计划的制定上、培训监督和评价仁就一直存在问题。在财政部门中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将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教育界、会计界和财政部门的高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会讨一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财政部门本身(会计管理处)也要有专人参与,除财政部门人员外,其他成员可以采取个人自荐、财政部门审核聘任的办法。
篇10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在波特的通用战略中,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都极其重视成本的管理。前者的作用在于“开源”,后者在于“节流”,都是增强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手段。顾客在作购买决定之前,首先都会求得一个功能,质量和价格的平衡。这个平衡同时正是追求顾客满意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是完全从市场出发的,绝不是传统观念下的低成本控制。
1、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传统管理会计的重点是将产量作为几乎是唯一的成本动因,“产量成本”的概念一度为指导管理会计实务的原理。事实上,成本结构和成本业绩反映的是过去的战略决策—结构性动因和现在的管理行为—执行性动因。成本分析必须基于对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的深刻理解。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成本动因,它可以决定企业的成本结构。它主要有:
(1)规模。是指在价值链活动规模较大时,活动的效率提高。如在营销、研发等方面加大投资,可以降低单位成本。这与企业的水平一体化相关。
(2)范围。是指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业务领域更广泛更直接,在本企业业务流中向两端延伸至销售和原材料提供等。这与企业的垂直一体化相关。
(3)经验。企业价值链活动可以经过学习的过程提高作业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学习曲线运用到人工成本计量中。
(4)技术。技术包含于任何一个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之中。只有那些能转变为率先行动者优势的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成本优势。
(5)复杂性。企业的产品种类、服务范围与市场特性有关。不同的目标市场自然应有不同的价值活动。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作业程序的成本动因,多数不可量化。它主要有:
①生产力。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
②全面质量管理(TQM)。TQM强调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每一名员工都承担质量责任。要求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
③生产能力利用率。充分调动企业所有资源,优化资本配置,提高员工向心力是现代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
④联系。是指企业各价值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不单包括企业生产活动的关联,还包括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间的依存关系。
传统管理会计单单注意结构性或执行性动因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将它们综合在一起考虑。但是战略管理会计就不是一项静态的技术,而是一系列动态的分析决策了。事实上不是所有战略动因都同时同等重要,但其中一些确实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根据具体企业情况,每一个成本动因都有特定的成本分析法则。管理会计人员只有认真审视结构性和执行性成本动因,深刻理解成本结构的动态,才能使企业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战略动因分析的重要性。
通用汽车公司在整个80年代的销量是福特公司的两倍多。为了保持优势,通用依据传统管理会计的观点,单在生产技术方面大力投资,意图降低成本,而对规模范围、经验等方面未加注意。而福特认为一味追求产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产品种类上的不经济,在对通用的分析中,福特还认识到通用的技术进步不是因为它的劳动密集性生产线,而是生产能力的利用和质量管理动因。于是福特果断地削减大量车型,创造出质量和生产线复杂性动因更和谐的局势,从而在战略动因的利用上整体超过了通用。时至今日,福特的汽车销量已远远超过通用,位居世界第一。
作业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具体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是把价值链根据动因分成一个个的作业活动单位。尽量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在不影响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选用低成本作业,以优化资源配置。价值链在市场与竞争状况分析阶段已有所论及,那时它只对企业起一个初步的描述作用,现在随着成本动因加入,明确的作业概念出现,它将起实际的控制作用。
2、目标成本管理
会计职称论文高级会计师,高会评审,财会论文,工业企业制造企业商业外贸房地产建筑施工交通,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高校财务管理,会计教育教学论文论文写作指导。
由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摸索出的系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是根据产品在市场上能接受的价格和预期利润倒推出生产成本。这是突破传统思维的战略思想。首先,设定“理想的”目标,代替“合理的”目标,意味着对成本降低无穷尽的追求。其次,用市场需求指导决策实际上是将顾客的需求体现在价格、质量和成本的平衡关系中。不光制造成本、设计方案、生产工艺都视为内部因素,连与供应商的关系等也包括在内。JIT生产方式的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管理会计界通过对世界数百家大公司的调查发现,大约85%—90%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已被决定。因此这种追求极限的成本思想必须依靠战略构筑、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会计人员应被视为整个成本管理队伍中的一分子。数据的收集分析也应体现在整个价值链过程中,而非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这种方法的很好实践。总的来说,目标成本管理可视作一个动态的成本管理过程,而非一系列技术的简单结合。
我国邯钢于1991年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就是中国化的目标成本管理,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从产品在市场上被承认可接受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剖析其潜在效益,从后向前核定,直到原材料采购。可见中外优秀企业从实践中已认识到,运用战略思想指导企业微观活动是发掘企业潜力的动力所在。
营销学家麦卡锡将各种因素归结为4个方面: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产品方面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已经涉及,下面论述价格、分销和促销方面的战略管理。
会计人员在企业活动中和营销主管一起决定价格策略和销售预算。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是企业获利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在战略管理会计中,销售收入和成本信息一样,应从顾客和市场出发。根据价格制定的不同依据,可将定价方法分作3类:
1、成本导向定价:以营销产品的成本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定价方法,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就属此类。它使用吸收成本法突出产品获利能力,但并没有考虑到不同的顾客和细分市场会有不同的收益。不过因为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为分析拓展了思路,成本导向定价的简便易行在今天仍有其实用价值。
2、需求导向定价:以产品或服务的社会需求状态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企业的营销成本和市场竞争状态,制定或调整销售价格的方法。根据价格需求弹性定价是较普遍的方法。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这个方法可谓无懈可击,但将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完全量化却几乎是不可能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使需求导向定价的实际运用并不广泛。
3、竞争导向定价: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供应竞争状态和顾客反应为依据,以决定是否参与竞争的定价方法。由于此方法完全从市场出发,并要求企业始终保持动态的战略眼光,因此效果十分显著。在战略定价中,竞争导向定价已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