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0:1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议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议职称论文

篇1

(一)成本核算体系的搭建

1、合理细分成本核算单元(责任中心)。

根据实际考核要求,在医院组织架构基础上对全院科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整合,确立了本部为100个成本责任中心,综合部为107个成本责任中心。

2、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盘点责任个人。

以2011年5月为基点,通过与人事科、信息科、财务科等管理部门沟通核对,对全院职工进行全面的盘点,最后确定全院成本核算人员清单。系统运行至2014年12月 ,全院成本责任个人共设定725个角色,净人数565人。医院本部总人数345人,综合部总人数380人。

3、重新归类收费项目。

对医院本部和综合部的医疗性收费明细项目进行归集,其中本部医疗服务项目3453个、药品8655个、收费材料561个;综合部医疗服务项目6352个、药品项目2160个、收费材料561个。根据核算需要将医疗性收入项目组合划分为67个收入项目,其中门诊34个,住院33个。根据各收入项目的属性设计了12类收入数据采集表格。

4、细分成本核算支出项目。

全院成本核算支出项目细分为130个,其中个人级支出60个,科室公用支出70个。

(二)资产清查

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全院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普查和盘存,确定各科室占用的固定资产情况,测量全院各科室的使用面积及公用面积,此项固定资产盘点为医院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组织数据接口开发

为实现全院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规范采集,开发了一系列的接口程序:第一,财务软件由AC990升级至会稽山软件,提供日记账、记账凭证的自动转账接口功能;第二,工资系统数据导入接口(目前采用表格导入方式);第三,本部与分部的医院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IS系统)收入数据采集接口;第四,固定资产管理及折旧数据导入接口(因统计口径问题暂时采用表格导入方式);第五,内部服务(作业)计量信息导入接口。

(四)整理归集原始收支数据

系统运行数据从2011年1月迄今为止已有近4年的真实数据。此项工作中,财务科、信息科、人事科等相关人员以及软件公司项目实施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五)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根据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新要求,对HIS系统做了大量的数据校对,实现了收入项目体系的标准化,科室划分的一体化,收入接口方式的优化,流量数据的归集、加工与传递。

(六)系统应用与操作培训

医院财务科、信息科相关工作人员倾心投入成本核算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通过项目实施,改进会计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与强化物资管理,有力促进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凯唱公司对我院按岗位分工进行操作培训,对成本会计岗位进行全程动态培训。目前,成本核算、后台控制以及系统维护等各岗位已能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系统的日常业务操作,熟悉后台系统管理、前台核算参数设置等基础模块的操作要领。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不够规范。如人员信息,在缺少医院考勤系统的情况下,人员考勤得不到及时更新维护。

2、医院部分工作量数据采集工作未细化,不能统计出明细数字供成本核算使用。

3、人员经费成本的分摊目前采用约当系数法,多重角色系数的确定缺少科学的依据,存在主观性因素。

4、在一些辅助部门的费用分摊上,有些过于粗糙,比如对于维修班的辅助费用,还没做到根据维修工时和材料消耗成本分摊;对于水电费的分摊计量上还不够全面,大多数科室的水表、电表没有安装,给分配带来难度;电话费等支出也没有细分到科室。

5、当核算体系有变更时,在一些基础设置的规范上,有时会出现疏忽和遗漏,造成成本分摊的不够准确和不能完全分配的现象。个别报表部分指标的计算不准确,尚不能与会计核算报表数据一致。

6、技术人员的信息支持上还需加强,要能对HIS系统基础信息进行维护,特别是要有对接口库进行维护的能力,对于成本核算中发现的问题,能协助查找原因,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7、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规定未能细化。新《医院会计制度》对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的讲解不够明确,以致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医院各行其是,影响了执行效果。

三、对策

1、进一步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业务学习,规范操作流程、规范服务计量数据采集,优化采集方式及计算过程,主要以表格整理导入的方式取得,统一口径。

2、建议各科室水电表分装到位,每月消耗与各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切实加强水电费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合理设置分摊依据,完善分配政策,严格遵循省规范成本分摊原则。

4、根据市卫生局的“四个统一”要求,扎实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医院各项支出需明确到各科室、个人,从而提高全成本核算的精准性。

5、人员角色系数的维护,人事调动导致人员角色频频改动,相应的角色系数也应重新定义,应引入先进的人员考勤模式,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6、医院绩效考核系统框架搭建迫在眉睫,增加全成本核算的有用性。

7、落实三期项目成本、药品成本、病种成本的计算。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提出:“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8、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全成本核算,完善连接财务部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处理系统,确保工作科学的开展。

篇2

开幕式文艺表演是现代奥运会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都为如何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文艺表演而绞尽脑汁。正所谓众口难调,开幕式文艺表演既要有所突破,又想夺得全球数十亿观众的喝彩,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纵观近年来的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可以说是各有千秋:1992年,穿着传统古希腊服饰的残疾射箭运动员安东尼奥・雷波罗在巴塞罗那用射箭这样浪漫而又颇具艺术气息的方式点燃了象征着希望的奥运圣火盆;1996年开幕式主题曲《登峰造极》的演唱者格萝利娅・伊斯特梵在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放声歌唱时,是依靠体内因出车祸而植入的两根8英寸钛棒而站立的,开幕式文艺表演者本身这样传奇的经历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一种很好的诠释;2000年悉尼,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尼基・韦伯斯特在她的“深海之梦”中,带领着观众们领略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

奥林匹克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2004年,作为欧洲海洋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在其首都所举办的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让我们看到了代表着西方文化的欧洲文明;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华5000年文明。这两届奥运会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正是这两种文化的缩影。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由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艺术呈现手法上的差异。

结构风格的比较

1.雅典奥运会:古典文化的经典演绎

作为奥运会的发源地,雅典的任务就是要对从远古的史诗与神话中找到的灵感进行升华。没有这样丰富的“古典”元素的开幕式,无论在内容、结构上多么新颖,都不能满足世界的期待。令人满意的是,希腊人正是通过巧妙地运用最让他们自豪的希腊神话和古代史诗中的神话人物和英雄来演绎文明的启蒙,将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推向了极致。

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以“希腊海洋”命名,共分六幕上演。随着主体育场内的灯光逐渐变暗,第一幕《欢迎奥运回家》的演出开始了。在有节奏的鼓点声中,50名英俊的希腊男子演奏着希腊最传统的民族乐器布祖齐步入主体育场内。大屏幕中站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场内穿着古典服装和现场穿着现代服装击鼓的打击乐手,相互配合,完美同步,寓意古今的和谐一致。突然,一束彗星状的光从主体育场上空利箭一般射入象征着爱琴海的巨大水潭中,点燃了奥运五环标志,寓意着奥林匹克的降临。《升希腊国旗》中,一位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的男孩挥舞着希腊国旗,乘坐一艘小船进入场内。希腊国歌《自由颂》响彻全场,希腊国旗在人们的注视下缓缓升起。《寓言》一幕中,代表着智慧和力量的结合的半人半马神首当其冲,依次引出三座雕塑,再现了史诗般的壮丽篇章。第四幕《历史年轮》用10幅画卷再现了从公元前2000年到1832年以来的希腊文明发展的历程。从《荷马史诗》记载的特洛伊战争发起者阿伽门农、希腊神话中创造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天神赫拉克勒斯,到希腊独立战争中的英雄掷铁饼者,表演中的男性都穿着“”的外衣,女人们也都穿着简单的纱衣,象征着最古老和最纯朴的人性。《生命典章》蕴含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来自水中的事实。水幕从水中徐徐生气,展现出闪耀的DNA双螺旋结构。正是这个简单的模型创造了我们,又使我们各不相同。最后一幕《橄榄树》随着橄榄树的破土而出,迅速升空,它所象征的和平和自由,所有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古希腊文明在极具象征意味的高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法中重现,可以说,雅典的开幕式文艺演出是新古典主义与现念完美结合的佳作。在奥运百年的历史上,历届开幕式都是沿着“文体”式分散的篇章结构加“兵阵”式的团体操模式前进的,而雅典推出的是崭新的以“爱琴海”为鲜明主题线索的“狂欢”式开幕式,这无疑是该届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亮点。

2.北京奥运会:奥运意境的东方展现

相比雅典的活泼奔放、不拘一格,北京奥运会显示出的是一种庄重典雅、大气磅礴之感。对于全世界来说,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中国不但有与埃及金字塔同样闻名于世的长城,还有历史悠久的汉字、四大发明、书法、水墨画、戏曲、古典舞蹈,茶道等等。如何将丰富多样的艺术内容集中地呈现给观众,这是一个重要的高难度问题。作为知名导演,张艺谋老师以他令人叹服的才华,带领他的团队解决了这一问题,成功的打造了一台色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灿烂文明》以山水画卷为线索,采用飞天巡天、吟诵论语、古琴演奏、昆曲演唱等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下篇为《辉煌时代》,有《星光》《自然》《蓝色星球》等章节,主要展现现代中国。最后,高举火炬的“体操王子”李宁腾空飞翔,在体育场上空,如同传说中逐日的夸父般,追随着一幅徐徐展开的呈现圣火全球传递影像的“祥云”长卷向前奔跑,最后通过引线成功点燃主火炬,完美演绎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

在整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过程中,大量团体操的表演被安排穿插其中。诞生于2200年前的世界十大奇迹始皇陵兵马俑呈现了团体操的前身――兵马阵的阅兵式,而开幕式上团体操的运用正是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继承。团体操通过有目的的、科学而巧妙并有规律的队形变化,将表演者合理地安排在体育场上,并结合各种个体动作的表演,形成不同寓意的队形,与整个文艺演出的中心思想相呼应。张艺谋导演采用这种“力”与“美”共存的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想象力,渲染着东方的“集体主义”精神。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这是中国早在2003年申奥时就对世界许下的庄严承诺。在奥林匹克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交融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以灵活多变的手法,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杂糅在一起,用艺术的口吻讲述着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诠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营造出的崇高而神圣的“奥运意境”。

文化呈现的比较

1.“神人合一”与“天人合一”

希腊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家,古代奥运会起源于对神灵的祭祀和崇拜,“神人合一,尊崇灵魂”的文化理念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得到了很好的呈现。水与火贯穿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始终,这是因为希腊人对水和火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认为海洋就是一切,是食物和快乐的源泉,火则代表了灵魂与精神的神圣。因此奥运五环是在象征着爱琴海的水潭中被点燃的。人马合一神话的演绎,雅典娜女神的橄榄树的拔地而起,由天后赫拉的乳汁幻化成的银河系孕育出的生命,这些情景无不折射出希腊文明中“神人合一,尊崇灵魂”的民族文化特征。

有别于希腊,中国更加强调“天人合一”。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思考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2500年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还是人本身的和谐统一。可以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被思想家钱穆先生看作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很多体现这一理念的中国元素。例如,在《自然》章节,2008名表演者排成太极八卦的阵形,表演太极拳。太极拳强调人身心合一、形神一致、动静有序、刚柔相济,使参与者能够在宁静、冥想中悟道,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功夫这一古老而又为世人熟知的体育形式正是开幕式文艺表演中表达“天人合一”的最佳选择。

除了“天人合一”,“和为贵”同样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所要呈现的一大主题。“和为贵”由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为了充分表达孔子“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张艺谋导演在开幕式的开篇就安排了如下环节:2008名击缶者和饰演孔子三千弟子的演员们先后高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表达对来自204个国家的奥运健儿和嘉宾的欢迎。在《文字》篇章,伴随着“孔子三千弟子”的诵读,场地中央的活字印刷字盘依照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先后变换出金文、小篆、楷体这三种字体的“和”字,进一步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向往和谐的一贯追求。这也让人们不禁联想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在100多年前发出的深情呼唤:“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就是友谊!”

2.“自由至上”与“和而不同”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本位,自我中心,强调个性的张扬和自由的追寻,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重点突出的希腊国旗,本身就是这西方文化的体现。在第二幕《升希腊国旗》环节中,小男孩手执的希腊国旗上相间的淡蓝色和白色的横向条文代表“不自由毋宁死”的信念。其后的《寓言》篇章中,有长着翅膀的爱神厄罗斯的自由飞翔;有一对热恋的男女从岸上落入“爱琴海”中,在海水中打闹嬉戏的浪漫而又惬意的生活;有一个的男子在正方体岩石上无拘无束地行走,象征着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在他们认为是方形的地球中自由思考。这些体现西方特有的文化的情节设计,结合表演者的精心装扮和投入演出,使希腊人“自我”文化的诉求得到满足和展示。

不同于西方国家对“个性”、“自由”的强调,中国尊奉的是儒家“君子和而不同”的为人处事原则。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能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完全认同对方。因此,“中和”、“中庸”成为了东方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孔子还曾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国方略。儒家认为,通过“修”、“齐”来达到“治”、“平”的目的,这样一来才能进一步实现天下大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文字》章节所体现的仁爱精神,《礼乐》章节中所展现的和谐盛世,都饱含着“中华文明是一种高度自律的文明”的深层含义。

3.“崇力尚争”与“兼收并蓄”

西方文化追求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探索精神,把运动员看成是社会的精英,是向人类生理极限不断提出挑战的英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历史年轮》中希腊神话中的众多英雄人物、崇尚武力的阿伽门农人、摆出各种运动姿态的活体雕塑将行为艺术完美地融入到历史演绎中,透射出西方社会中“竞争、奋斗、征服、索取”文化特质。

再来看我们中国。中国文化向来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从盛唐时期“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今天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其具体的体现。在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文艺表演的《丝路》这一章节中,敦煌的舞者在沙漠中舞蹈,同时,围绕在舞者四周的水手用船桨拼出船形的图案,与风浪搏斗,充分展现了汉代的张謇打通丝绸之路,以及明代的郑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即陶瓷之路的艰辛历程。接下来,一名身着古代服饰的男性演员高举指南针的前身――司南出现在主会场中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正是经由这两条极为重要的国际贸易路线传到世界各地,给人类文明以很大的推动。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文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土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的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施行的是和睦友好、互利双赢的和平交往政策,与近代西方一些国家推行殖民掠夺和对外扩张形成鲜明对照,在中华民族正在日益强大的现今,开幕式借助对这2件史实的再现,旗帜鲜明地向世界表明了我们的姿态:中国的崛起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福音。

篇3

1寄宿生现状

以本人所在学校为例,我校地处山区,是百色市右江区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乡镇学校,全校近1000名学生,生源呈远、散、僻等特点,部分学生家距离学校十分远;而且因为偏远,路况恶劣,所以交通十分不便;再加上[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职称论文写作服务lunwen. 1KEJIAN.CO M,欢迎您的光临]有的家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等原因,我校超过95%的学生都寄宿在学校。

2寄宿生面临的问题

由于年龄较小,适应能力较差,很多寄宿生很难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再加上自理能力较差,经常生病,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所以身体上的不舒服会更加剧学生心灵上的孤单;也有不少父母离异的家庭,将孩子寄养在外婆、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家,由他们全权负责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的学生心理更加孤僻。寄宿生远离家庭,远离父母,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馨,加之与监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或监护人管理教育不善等原因,造成寄宿生在思想、性格、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娇气任性、脾气暴躁、自由散漫或沉默寡言、离群孤独;有的学生不理解父母,对父母抱憎恨情绪,叛逆性强,故意通过不学习、外出上网、打架等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后果十分严重。所以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等应密切配合,共同关心、爱护、教育,让寄宿生更好地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去,让他们也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3寄宿生管理的建议

3.1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为寄宿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由于经费有限,部分农村初中学校住宿条件相对滞后,以我校为例,前两年学生住宿、生活设施、用水等问题都非常严重,宿舍有限,一间宿舍12个床位,正常地要安排十二个学生,多的时候还需要两人合铺,宿舍里面除了床位,所剩空间无几,只能添两张桌子让学生放置碗筷,没有橱柜,其他的生活用品只能堆在床铺底下,宿舍内十分拥挤;用水也非常不便,每层楼七间宿舍,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而且一到枯水期,三楼以上都没有水,所以寄宿生生活用水、用卫生间等都极为不便。住宿条件十分困难。校内的娱乐设施较少,寄宿生的课余生活也十分单调。

寄宿生远离家人来到学校,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能够更好更快的让他们融入这个大家庭。国务院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是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建立财政专户,做好规划,严格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到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不断地改善宿舍、饭堂及各种配套设施,为学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学校可以争取企业、社会上的其他单位或者爱心人士的支持,改善学校条件。

3.2学校应高度重视问题,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寄宿生健康、安全地学习、生活。学校要尽可能完善寄宿生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寄宿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管理上耐心、严慈、引导;后勤保障上热情、及时、到位。成立寄宿生管理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寄宿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及时地进行处理、教育。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寄宿生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寄宿生在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多元化学习平台,促[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职称论文写作服务lunwen. 1KEJIAN.CO M,欢迎您的光临]进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如书写评比、读书活动、作业展评、美术作品展览等,让寄宿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学校规范化管理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服务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力,以及主动服务社会的理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让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中充分发挥群体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主动的发展。

3.3用爱心去帮助寄宿生。

心理专家认为: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寄宿生离开父母很容易造成孤立、没有安全感,心里烦躁、抵制外界、冷淡等性格。教师是寄宿生在学校最亲密的人,应主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家庭情况,和他们聊天交谈,帮助指导他们学会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等,让每位学生懂得如何给于爱并收获更多的关爱。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在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应该用更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

生活老师应尽量培养寄宿生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寄宿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行动,学着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利用各种讲座和黑板报的宣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3.4加强家校沟通,共同育人。

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孩子寄宿学校,家长不仅不应有孩子由学校管理,无责一身轻的思想,反而更应因孩子寄宿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孩子放假在家的日子里,要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平时加强与老师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主动与老师联系,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老师探讨教育方法,做到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共同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校[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职称论文写作服务lunwen. 1 KEJIAN.CO M,欢迎您的光临]沟通,共同培养,让每一个寄宿生健康成长。

如何做好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寄宿生的健康成长,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但是如果社会、学校、教师、家长都给予寄宿生高度的重视,紧密配合,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谱写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的新篇章,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篇4

XX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更高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认真做好这一年的教育科研工作,将对承继“十五”成果,开创“十一五”学校教科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和学校XX年工作意见,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重点,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努力做到“研教结合,同步相长”。

本学期,教科处将进一步提高教科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实现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的广度上有新的突破,教科研究在深度上有新的突破,努力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建设健康和谐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贡献。

二、重点工作

    1、认真做好“十一五”学校主课题的立项准备工作,为该课题的顺利立项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向全校教师及校外专家广泛征集学校“十一五”主课题的选题,召集专门的会议论证并确定课题。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定稿。

   (3)按照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和课题指南,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4)筹备“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5)协助有关课题负责人做好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6)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我们将拟订课题研究指南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

(7)积极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五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课题方案评选,力争取得好成绩。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1)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将按照惯例组织“徒弟”开设汇报课,并进行必要的总结。

   (2)为了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将邀请昆山市的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骨干与我校青年教师交流。我们将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我们还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讨论和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

   (3)拟订“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究和交流,优先组织其外出学习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4)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第七批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第三、五批学术带头人重新评定工作。

3、开展对课程改革的研究,继续为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组编一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

(2)协助学校组织开展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的研究和研讨活动。

    4、重视教育科研平台的构筑。

   (1)努力办好《昆中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我们将编辑一期《昆中教育》,编辑两期《昆中教研参考》,编辑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编辑两期《江花》。 

(2)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我们将重点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争取在获奖层次上取得新突破。同时,我们将重点组织好我校第三次青年教师(不满三十五周岁)教育随笔征文评比活动。

(3)畅通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展示自我实力和学校形象提供条件。

(4)开展一次全校教师参加的论文活动,组织撰写出较高质量论文的教师与教师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心得。

(5)拟编辑一本“江苏省昆山中学优秀教育论文选(1996-XX)”,争取正式出版,向校庆六十周年献礼。

5、组建一支编审队伍,负责对教师每学期撰写的专题总结及其他论文进行审稿和修改,并负责向《昆中教育》推荐、向外推荐发表或参评。编审人员一年一聘,由学校下发聘书,教科处负责管理并安排有关工作。学校将给予编审人员一定的经济报酬。 

6、每学期认真宣传并执行已由学校教代会通过的《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理》。

7、认真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共2页,当前第1页1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陈炳飞: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昆中教育》、论文评比的审稿、修改工作。

缪  苗:教科处的对外宣传报道,编辑、校对工作,学校网页教科部分内容的充实更新,材料发放、收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2、高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3、收交教师学期专题总结,并请编审对有质量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4、青年教师培训。

5、草拟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

6、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7、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10期。

8、教科橱窗内容更新。

9、充实学校网站教科部分的内容。

10、考核教师上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和成果。

11、“江花”文学社成员充实。

12、《江花》XX年第一期组稿。

13、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第七批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第三、五批学术带头人重新评定工作。

四月份:

1、组织XX届“导师制”满师汇报课。

2、青年教师培训。

3、召集“十一五”学校主课题规划会议。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上学期教师教科常规工作及其成果考核。

6、《江花》XX年第二期组稿。

7、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外出学习。

8、协助有关课题负责人做好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9、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五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

课题方案评选。

10、编辑“江苏省昆山中学优秀教育论文选(1996-XX)”。

五月份:

1、《昆中教育》第46期组稿。

2、青年教师培训。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教科研培训。

5、组织XX届“导师制”满师汇报课。

6、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11期。

7、撰写、修定学校“十一五”主课题研究方案,向上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课题。

8、组织学校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会。

9、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10、组织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六、七月份:

1、青年教师培训。

2、“青炀班”、“涵青班”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

2、组织第三次青年教师“教育随笔”征文评比活动。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编辑出刊《昆中教育》第46期

5、撰写教科处学期工作总结。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7、教科处材料整理、归档。

8、组织“江花”文学社成员参加暑期夏令营。

 

 

 

篇5

关键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奥运会;战略思考

沙滩排球自1996年被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已逐步发展成为风靡全球的一项集竞技、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球类运动。中国沙滩排球正式起步于1994年,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来说发展较晚,到目前为止,仅有十多年的历程。但中国沙滩排球的发展是快速的,尤其是女子沙滩排球,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都获得了并列第9名的不俗成绩。[ 1 ]针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在2004年全国沙滩排球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比赛目标是: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要进入前8强,力争夺得奖牌。[ 2 ]从近几年来在世界性大赛上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我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实力和基础。但是,不应当忽视目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内所存在的诸如体能、技战术、发挥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想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既定目标,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还必须孕育新的突破。

1 中国女子沙滩排球在世界女子沙滩排球竞争格局中的位置

1. 1 与美国、巴西差距较大,处于第二集团

巴西和美国在世界女子沙滩排球的竞争格局中占据着绝对优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属于第一集团。在我国女子沙滩排球界被称为“黄金组合”的田佳/王菲在近几年的世界性大赛中获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使得我国女子沙滩排球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目前与澳大利亚处在第二集团的位置上。

由于美国和巴西这两个国家沙滩排球开展的历史较长,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后备力量, 加之运动员的职业化和竞赛水平较高。在前八或前四强方面与欧美等国相比,由于我国沙滩排球开展较晚,国内巡回赛的竞赛水平较低,很难有像巴西或美国那样有一大批选手达到世界水平。从整体上来说,在短时期内还很难与之抗衡。但是,根据沙滩排球的项目特点,可以重点培养一对或几对选手,来实现点的突破。

中国女子沙滩排球在近几年的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和世界女子沙滩排球锦标赛上的成绩逐年上升。中国队的黄金组合田佳/王菲在2005年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上一共获得了3 744个积分,排在第3位,与处在第2位的巴西的阿德里安娜/谢尔达这队组合的3 752个积分十分接近,但与第1位的朱丽娜/莱瑞萨德6 404个积分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1. 2 发展快速,潜力巨大

通过2003—2005年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锦标赛、奥运会的奖牌及前四强分布来看(见表1) ,毕业论文我国女子选手的成绩提高很快,成较快的上升势头,说明我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需要发挥技巧的隔网对抗类项目中,我国选手在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绩令世人赞叹。虽然这一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十分短暂,但是所呈现出来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国女子沙滩排球应努力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最佳机遇,开创出崭新篇章。

2 中国女子沙滩排球竞技能力现状分析

2. 1 身高、体重、年龄三项指标与国外队员的比较分析

将中国队与获得雅典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前4名的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队的身高、体重、年龄三项指标进行比较(见表2) ,硕士论文可以看出中国女子沙滩排球不同位置的队员在身高、体重指标上都略高于国外队员,经T检验无明显差异,说明我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员已经具备了世界优秀沙滩排球队员的形态(身高、体重)基础。在年龄指标上,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P < 0. 05) 。中国和国外攻手的平均年龄分别是22. 5和30. 75,相差8岁。防守队员年龄分别是24和30. 5,相差6岁。[ 4 ]

由于我国运动员的年龄普遍较低,拥有的沙滩排球运动年限较短,导致赛场经验相对不足,同时,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和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运动员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尚未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中国女子沙滩排球仍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2. 2 体能和技战术方面与国外优秀队员的对比分析

在体能方面,我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与国外队员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反映无氧运动能力及灵敏素质的快速移动和主要得分手段的扣球、拦网移动距离上均明显低于国外队员。快速动作可部分反映运动员的爆发力和灵敏性,而跳发球、扣球、拦网等技术动作是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这些技术动作在比赛距离分配上的差异可能是影响甚至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1 ]在跳发球方面与国外优秀队员的差异不明显,在发球速度上甚至占有一定的优势,平均发球速度在70千米/小时,最高发球速度达77千米/小时。

在技战术方面,我国女子沙滩排球主要表现出主动得分能力弱,特别是防反系统落后,据研究发现,发球和防反扣球的能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环节。同时,作为防反系统关键部分的拦网,目前我国女队的水平还较低。注重各项技术之间的串联能力,加强技战术实效性训练,不但能减少运动员的无畏体能消耗,还能有效提高技战术的发挥和击球的成功率。

2. 3 心理和运动智能方面的现状分析

沙滩排球的比赛性质和形式规定,比赛只能有两名队员参加,不能有替补,不能有教练员进行场外指导。这对运动员的个人独立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自我指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方面我国运动员的情况也差强人意。据调查发现,我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极少接受专门的心理培训。在智能方面,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其个人的独立能力来说有决定作用。同时,尽快加强运动员的外语交流能力和沙滩排球专业外语知识的教授,对运动员参加世界性大赛或与外籍教练之间的交流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女子沙滩排球已逐步开始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运动智能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排协为此专门派出了三名沙滩排球教练员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专门举办的心理培训班,医学论文 以希望能指导运动员在比赛心理素质上的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运动员自觉主动、充满信心地参与比赛,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并顽强地、灵活地寻找竞技取胜的途径。

3 实现北京奥运会夺牌目标的几点思考

3. 1 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在提高竞技体育成绩方面的优势

我国女子沙滩排球必须充分运用“举国体制”这一优势,进行统一组织,统一调配资源,争取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沙滩排球自独立建制以来,已经在体制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其在组织指导、科学管理方面的长处,及时解决所存在的阻碍因素。

3. 2 充分运用现代生化技术,科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生化监控是训练成功的科学保证,现代生化技术监控运动训练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功。生化监测在疲劳的判定以及消除疲劳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恢复手段科学化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职称论文 [ 4 ]提倡科学训练,必须以科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为基础。事实证明,在现代体育竞技比赛中,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否,已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3. 3 加强运动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外因和内因作为一对矛盾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运动员自身素质的高低是竞技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心理素质及外语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培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运动员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运动员今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较高的起点,符合我们所倡导的人文奥运精神。

3. 4 注重信息化技术在女子沙滩排球中的运用

建立在以计算机等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在当前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和比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运行相关的软件可以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技能、心理水平、专项素质进行科学评价,辅助比赛统计和训练监控工作,另外,还可结合数码摄像机和计算机,对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方面的解析,提倡科学训练,必须大力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女子沙滩排球训练监控、比赛指导方面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晓丹,等. 实际比赛中田佳/王菲与阿德里安娜/谢尔达的体能分配比较[ J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 2 ] 高沈阳. 中国沙滩排球的2008 [ J ]. 中国排球, 2005 (2).

[ 3 ]李王杰,等. 第28届奥运会女子沙滩排球比赛技术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 J ]. 四川体育科学, 2005 (3).

篇6

摘要:历经近10年的发展,实证会计研究正试图取代规范研究,成为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流范式。然而,其间存在的问题,值得学术界予以重视。笔者就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学术范式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分工,以及会计学术研究中的学术批评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部分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发表的会计学术论文提出了批评性的评论。努力倡导会计学术研究中的人文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宽松的学术氛围.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会计学者瓦茨和齐默尔曼所著的《实证会计理论》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会计界以来,实证研究这一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的问题就受到了会计学术界广泛的重视。近10年来的发展,实证方法已逐步为中国会计学术界所接受并得到了相当的应用。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999年全年和2000年1~6月,代表中国内地经济学最高水平的学术杂志《经济研究》,已经发表的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财务、会计论文(包括财务会计专业研究人员撰写的微观经济类专题的论文)就有20篇。由于学科划分以及对论文主题所涉及领域方面的认识,这种统计可能不甚精确,但不可否认,作为相当注重研究方法(尤其强调实证研究方法)的国内一流经济学学术期刊,正在刊登越来越多的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同样,被公认为中国内地会计学最高水平的学术理论刊物《会计研究》,收录发表的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撰写的会计论文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撰写的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也日渐增多。种种迹象表明,实证会计研究正试图取代规范研究,成为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流范式。

笔者认为,在实证研究这一方法被引进中国将近10年的今天再讨论这个问题,已经不能仅停留在方法的介绍或规范和实证两种研究范式孰优孰劣的比较评判层次上,而应当将学术研究中,中国会计学者在方法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揭示出来,并总结消化、吸收西方会计研究中的先进方法。正因为如此,笔者总结了中国学者应用实证方法撰写会计学术论文时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希望借助评论同行文章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在会计学术研究中建立并形成良好的学术批评风气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在中国接受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近10年的过程中,学术研究的方法论的争论可谓层出不穷。种新的学术范式之所以能够得以诞生并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原因需要认真予以分析和总结。笔者以为,搞清楚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关系,是展开讨论的基础。价值判断是对某种特定事实内容所作的“公正”或“不公正”、“合理”或“不合理”、“好”或“坏”、“好些”或“坏些”等的评价和预言。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政治、法律、道德的观念中,价值判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表达政治要求、决定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道德高尚还是低下等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也是进行行为选择和政治选择的前提。但是,在作为经验科学的经济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首先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从认识逻辑来看,价值判断仅仅是一种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作出的判断性评价和立场取向。它既不能排除别人对相同的事实持相反的立场,也不能提供可由其他主体进行事后检验的有关事实和信息,因而不具有科学预言能力。相反,事实判断则包括了可由各个主体进行事后检验的有关事实和论断,即事实是怎么回事,它已经怎样或将来会如何,因而能够在经验上被证实或证伪。不仅如此,价值判断也不能从事实判断中推导出来,即事实在逻辑上并不包含它的评价。强调事实判断在包括经济学、会计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不意味着在理论研究的整个活动和过程的所有方面都不应有价值判断。一般来说,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认识目标的确定、研究方法和分析结果的选择等领域和方面,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因为每个研究者既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题,也可以根据政治、道德和信仰选择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没有价值判断是不可想象的。比如说,当前中国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作为会计学界的研究者,展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既有理论上的价值,又有现实的意义,同样也符合社会大众对消除这种现象的情绪需要。但是,在学术理论研究的内容领域,也就是在认识过程和理论形成过程之中,却不允许价值判断插足。如果在内容领域借助于价值判断,就会使认识过程从一开始就引入“信仰”问题,这只会使认识过程扭曲,得不出科学的结论。再以当前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例,如果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会计造假是由于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薄弱,或是由于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建设市场经济的改革需要的所谓“先验信仰”,那么,按照如此的基础作出的分析必然会在结论上发生偏差。另外,有人强调科学家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指出一些伟大的学者都有着鲜明的价值观和强烈的历史责任,但没有说明这样的价值观和历史责任在他们的科学生涯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仔细加以考察,这样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对他们选择科学课题、坚持科学信仰和从事艰辛的科学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对其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过程本身则起不了什么积极作用。他们正是在抛开了价值判断而专注事实判断的情况下,才有了科学的创造。因此,在一些社会学科的研究中,在获取信息和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范围内,保持价值自由前提,避免进行价值判断是必要的。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规范研究是根据“应该如何”提出命题,而实证研究则以“是怎样的”来提出命题,这两种命题提出方式上的差异,决定了实证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以价值自由为前提的。作为经验科学的会计学研究,以价值自由为前提能够保证采用实证方法所作的理论探索是一种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研究活动。虽然,研究者在具体从事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以及结论的形成上,会犯下方法上的错误和产生各种逻辑上的漏洞,但这些问题并非是由于实证方法本身产生的,而是属于方法运用不得当造成的。理论研究中,以价值自由为前提的实证研究方法,是知识累积的重要手段,也正因如此,实证研究才能成为许多社会学科进行学术理论探索的主流方法,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并得到学术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二、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

在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的论争中,引起认识混乱的原因恰恰是对实证研究方法本身了解的不够深入、认识的不够清晰。实证分析可以分为理论实证(或逻辑实证、分析性实证)或经验实证(empirical)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可以独立进行的部分和阶段。前者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概括的体系或框架(framework),对现实关系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作出理论上和逻辑上的分析和解答;后者的目的在于对理论实证得出的结论和假说进行经验检验,以确定其真理和谬误所在,亦即证实或证伪。因此,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要建立理论模型,提出理论假设,进行抽象的深入的理论分析,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经验检验,证实或者证伪假说,得出带规律性的结论,亦即达到理论上的解释能力和预测价值。虽然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可以分别进行,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因为经验观察到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都包括在其中,只有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了每个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并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不仅如此,理论概念和理论范畴并不一定能够作为实证分析的指标和工具。因为,理论概念必须抽象掉许多次要因素,而经验研究所定义的指标及其据此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经验实证时,必须注意从理论概念向实证指标的过渡,实证指标的选择和设计必须尽量与理论概念相接近。这样,才能保证实证结论的严密性。

当前,不少中国会计学者进行的经验实证分析,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分析的框架,尤其是缺乏足够的微观经济学、金融理财学等会计的“基础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经过严谨理论研究之后得出的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缺乏基础性理论框架,就变成了为实证而实证。尽管这类研究中,作者搜集了数据,构造数学模型并作了回归分析,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给人一种玩弄数字游戏的印象。因而,其结果的解释能力和预测价值就值得怀疑。对会计研究而言,由于缺乏经济学和财务学的理论框架和相应的经验实证的结果,造成了不少研究要么不加分析地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框架作为展开研究的基础性理论,要么简单地以“中国特色”为由,笼统含糊地将现实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总结描述,即作为被检验的假说。如果说,在中国实证会计研究刚刚起步的时候,把西方学者用英语发表的实证研究论文的模型或分析框架拿过来,照着他们撰写实证论文的典型步骤和程式,加上中国的经验数据,做一遍练习题,是一种学术革命的先驱行为的话,那么,在经过了起步阶段的摸索之后的今天,再继续这种“照着例题做习题”的方式进行研究,就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会计学术研究的悲哀了。

针对会计研究缺乏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和金融财务学理论支持的问题,笔者建议,一方面,扩大“会计学研究的经济学视野”。应当看到,经过2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从各种中国经济学理论成果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加以整理、总结,综合利用,可以提炼出具有相当解释能力的理论供会计学研究参考。另一方面,若没有现成的或比较现成的经济和财务理论,会计学者就必须立足自身,加紧研究,补上这一课。

最后需要澄清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学生,包括不少已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学者,只要看到研究论文中没有数理统计的计量分析、数据采样,便会认为是规范研究。这实际上走入了一个“形式”误区。实证(positive)是和规范(normative)相对应的概念,两者从研究方法的命题选择上相互区别,但由于它们同时都可以进行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所以在形式上,特别是在使用自然语言加以理论表述时,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另外补充一点,在西方,normativeaccounting和positiveaccounting本来的含义是前者是指现值会计(presentvaluebasedaccounting),即符合理想假设前提条件环境下的会计;后者是指现实世界中被各种原则、准则所约束,但同时又具有多种备选方案可供选择和管理(management)的会计。四、学术范式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经济学也好,会计学也好,都是“西学”。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谁能先看到国外的研究成果或者谁先翻译国外的研究成果,谁就能在工作、学术研究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不管是否承认,当代学者,都以能用英文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为荣耀。既然将在国外刊物作为学术研究的激励之一,那么,作者就不得不遵守西方的学术规范、使用别人可以接受的表述方式,做到无论在自然语言还是理论概念甚至展开分析论证的方式上和西方保持一致,至少是要向西方靠拢。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学术理论研究,实际上也成为一个是否能够融入主流的问题。

所谓融入主流,概括地说,就是要接受、采纳和遵从主流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传统。主要包括学术的自由主义精神、理性主义前提、经验主义内容和实证主义方法。融入主流,首先要在上述四个方面接受并且掌握这些思维习惯。同时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中国当代的经济改革过程,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是充满巨大挑战的,很多问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甚至是传统理论不曾提出的。这就给学者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来记录这段无法重复的历史,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概念并进行理论的创新。在这方面中国学者具有无法比拟的地域优势。融入主流不仅意味着要接受和采纳,而且主要是创新和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中,中国学者还做得不够。比如,美国FASB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以“决策有用观”为前提的,这是由著名的特鲁布拉特报告经过广泛的实证调查后提出来的。中国如果要采纳或不采纳这一观念,同样也需要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如果能够做一次中国的会计信息用户的研究,结论将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科学是没有国界,也是没有国别的。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同样也是这样。只有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具体环境以及科学原理的具体应用是有国别特色的,受具体的历史、社会条件制约的,任何国家的科学家,包括社会科学家,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都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笔者不以为存在着东西方两种经济科学、会计学,也不相信在基础理论层次上会有什么“中国特色的会计学”。例如,当今中国会计学研究最大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问题其实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在中国表现得更为显著和突出。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首先就不得不为“失真”找到或者说界定一个可供研究的概念,来衡量所谓的“失真”的程度。换言之,必须首先解决何为会计信息质量高或低的判断标准。如果连这个基础性的理论概念或标准都无法确定的话,进一步的有关“失真”的性质、原因、程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就缺乏判断的基础,理论模型的建立就会存在相当的困难。那么经验研究所必需的变量的选取一定存在错误和偏差,又怎能希冀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又怎能找到减少“失真”的药方?

举这个例子,无非说明两点:(1)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用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靠性概念,在研究“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为了保持所谓中国特色,为了给人以本土化的感觉,就要使用真实性概念,那么,是否“失真”问题一定就要使用真实性概念?如果觉得美国的概念和标准存在不足,就应该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与之争辩,但是,笔者至今还没有看到这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学术主张,更没有看到逻辑严密的模型以及有充分证据的经验验证研究结果。关于“失真”的会计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事实上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都未真正地做到深入分析和高度抽象。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是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人类共同的学术课题,无所谓国界的区别,也是无法也无需本土化的。非要在基本范畴问题上强调所谓特色,只能是走入误区。(2)当我们有朝一日对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取得相当的共识后,就必须坚持把眼光聚焦在中国这块土壤上,对中国会计信息质量是高还是低、会计信息质量差的程度、引起的原因、解决的途径等问题。

从会计研究的发展史来看,学术界在最初的研究中积极参与规范研究,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转为实证研究模式,与规范研究分道扬镳,把带着技术开发性质的规范研究留给了实务界和规则制定机构⑤。笔者对上述“分工论”,即学术界主要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而实务界则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进行新的会计方法的开拓和对已有实务的规范,给予肯定。这种分工,既具有学理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又有别国成功的实践经验。在学理上,既然说实证方法解决“是什么样的”这类问题,必然的就把会计系统作为一个自变量,放到了整个社会经济环境这个“大函数”、“大方程”当中,研究会计系统的变化怎样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或者反之,找到社会经济环境中是什么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会计系统的逻辑关系。正是由于实证研究方法,把传统的会计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经济、文化、法律等整个社会。而传统的规范研究,则更为关注应该使用何种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应该采用何种会计信息的呈报方式等会计系统内部的问题。对于解决会计实务问题,规范研究来得更为直接有效。所以,基于两种研究方法本身的特点,学术界更多地使用实证方法而实务界更多地使用规范方法是有内在必然性的。对于会计这样一门实践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应用经济类学科,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从来都是相互补充的研究方法。重实证、轻规范或者重规范、轻实证都是不正确的学术偏见。正如厦门大学教授曲晓辉所言:“实践证明,规范研究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仍然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最近二三十年来,我们的规范会计研究并非太多而是太少,我国现存会计文献资料中的学术性成果的数量远远逊色于介绍、议论类的文字表述。”此外,就中国的现状来看,学术界仍然需要为政府进行政策性、决策性研究,为实务界的对策性研究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值得予以重视的是,学者在身兼数职,既要撰写学术理论文章,研究基础理论问题,又要为政府出谋划策,还要在报刊杂志上撰写专栏文章为大众答疑解惑的时候,必须摆正角色的定位。

三、会计研究中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对于学术的进步和理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它是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是学者相互交往的主要方式。其作用在于:一是通过学术批评可以逐步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学者们的行为和学术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则可依;二是可以对学术作品进行检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探索方向;三是可以增进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因此,严肃认真的学术批评是理论发展的巨大杠杆,也是繁荣学术的必由之路。反观会计学术界的学术批评现状,总感到意犹未尽。学术刊物上的商榷性文章和批评性评论罕见,但“广告式”、“推销式”的书评和文评则常常充斥于序言和文献介绍当中。其实,对学术理论作品的评论,可以存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书面的,如撰写相关的评论文章在相同的刊物上发表;也可以是口头的,如在学术研讨会上对会议的交流文章做评论、向文章作者指出选题、数据、论证方法等方面的失误和遗漏所在;还有最常用的和最经济的方法是在学术机构的内部,主要集中在各大专院校的会计系,在教授、研究人员、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讨论会,针对同事、同学发表的、未发表的研究习作展开“毫不留情的”批评。

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推广,离不开严肃、认真甚至是尖锐的学术批评,这是由实证研究方法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正因为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了可由各个主体进行事后检验的有关事实和论断,所以其研究的前提、路径和结论,对他人而言都是透明的、可以被重复执行的。因此,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的研究,更具备了被同行专家“挑刺”的可能,进行学术批评也不会落入“一头钻入概念体系”的会计理论争鸣的老套子当中。但也许正因为会计实证研究需要具备更为广博而深厚的经济学、财务学理论功力,付出更多艰辛而扎实的学术劳动,所以目前还很少有“傻瓜”把别人已经完成的研究再重新做一遍的事例,也就无从产生向别人挑战的勇气

注释:

①“POSITIVEACCOUNTINGTHEORY”,PRENTICE2HALL,INC1,ENGLEWWOODCLIFFS,NEWJERSEY,1986。②在此,不得不提到由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合作完成的论文———《中国的会计环境———一个分析框架》(载于《会计研究》2000年第8期第8页)。该文以严谨的态度,从会计的角度,采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中国会计的诸环境因素的行为方式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进一步的理论实证工作和在此基础上的经验实证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③张建伟《:会计学研究的经济学视野》,载于《会计研究》1999年第5期。④孙铮《: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会计》,载于《会计研究》2000年第2期。⑤这一观点最初是由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薛建峰在学术讨论中提出的,笔者深受启发。⑥曲晓辉《:中国特色的会计解读》,载于《会计研究》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