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5 20:5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90个村庄将就地变新型社区
记者从山东省东营市住建委了解到,2013年纳入全市重点推进的58个农村新型社区项目,计划实施90个村庄,建设住宅23745户,年内完成投资76.16亿元。
截至目前,58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36个,占项目总数的62.1%;累计开工户数13186户,占项目计划数的55.5%。其中,2013年东营区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4759户,当前开工户数3225户,占67.8%。河口区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2个,计划建设住宅3386户,当前开工户数2143户,占63.3%。广饶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6464户,当前开工户数2420户,占37.4%。垦利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4860户,当前开工户数3517户,占72.4%。利津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2个,计划建设住宅4276户,当前开工户数1881户,占43.9%。
据市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东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引导在城镇驻地规划建设农村社区,争取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城边村、空心村、展区村搬迁改造和乡镇驻地村的整体改造任务;引导弱小村、空心村就近向中心村或镇驻地聚集,对经济基础较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偏远村、纯农村社区只做长期规划,优先发展产业,待条件成熟后分步实施。
当前东营市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二是依托国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市场化运作,由企业作为项目的投入主体,开发建设,建成后向村民出售。
市财政投入2.75亿元建设小城镇
东营市正在探索建立市建鲁鑫村新农村发展基金,该方案已获建行总行许可,基金的设立条件已基本成熟。 2013年,市财政共安排城镇化建设资金2.75亿元,已累计拨付1.07亿元。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尽最大努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东营区财政拨付3000万资金,支持牛庄镇陈庄、东庞社区建设。河口区坚持资金奖励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对按期完成任务的镇街,给予100万元奖励。广饶县对乡镇从银行贷款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县财政承担银行贷款利息的50%。垦利县对率先实施的永安镇惠鲁、惠丰社区建设,垫付了1.8亿元的启动资金。利津县决定从今年起,县财政连续3年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总额5000万元,目前,一期启动资金1000万元已拨付各乡镇(街道)。
新型城镇分为四个等级
按照“一主、四次、二十个小城镇、二百个农村新型社区”四级新型城镇等级体系目标,今年以来,东营市启动了到2030年的《东营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已完成初步方案汇报,年底前将完成规划成果;组织编制了《东营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将于近期组织初步设计方案汇报;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已经通过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审议,正在报国务院审批中。各县区也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根据本县区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规划,科学布局。东营区对辖区四镇进行了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编制完成4项总体规划、60余项详细规划、15项专业规划、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河口区委托知名城市规划设计院对辖区4镇总体规划和《河口区农村社区布局规划》进行修编。广饶县编制完成了城市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了全省首家县级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利津县实施了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修编。
各区县新型城镇
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新型城镇,明确定位,突出发展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产带城、以城促产。
东营区着力打造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努力推动胜利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规划建设了城南现代物流园和服务业集聚区;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中,为社区优先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用地,四镇共规划建设各类园区24个,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河口区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强区,今年重点实施的过亿元的农业重点项目11个;以河口经济开发区、蓝色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高技术产业。
广饶县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4万亩,草莓种植、高档花卉栽培等特色农业逐步壮大;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垦利县明确了“一城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养殖、生态蔬菜种植等21处特色园区,建成了黄河人家国际旅游度假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海参养殖基地。
利津县着力推动南部产业升级、北部开发破题、中部错位融合发展,新建了北宋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明集7000亩中小企业创业园,中部编制了《中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北部依托一期收回的7.7万亩土地资源优势,启动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
像管理城市一样管理新型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好,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也得跟上,这样才能提升城镇化质量。
东营区进行“大城管”管理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建成城管监督指挥平台和数字城管系统;开工建设各类社区服务平台35个,实施235个社会化小区维修改造,创建生态文明社区13个、生态文明村居40个。
篇2
关键字:民族村落,保护与更新,花腰彝,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导语:全球化迅猛扩张使得地方文化的地域性逐渐丧失,而以时代性为特点的流行文化则日益泛滥;当前中国持续强劲的城镇化建设则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初衷中对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与生活形态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所引起的大城市集聚效应则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大城市的转移,传统村落不断的走向衰败。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地域性,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构建城乡共生机制则成为当前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背景介绍
1.1联合设计项目介绍
2014年2月3日至2014年2月12日,云南大学城建学院与德方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Universitaet Weimar)围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展开合作交流。本次联合设计以全球化为背景,立足当下,以云南石屏县哨冲乡花腰彝民族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主题,旨在探讨传统民族村落的发展议题,从而为西南地区传统民族村落保护与更新提供思路。
1.2水瓜冲村现状
项目所在地为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哨冲乡水瓜冲村。哨冲乡地处石屏县北部,水瓜冲村是哨冲乡的一个自然村,村民全是彝族(也称尼苏、花腰)。 “花腰”是彝族“尼苏”支系中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滇中与滇南交界处石屏县北部的龙武、哨冲、龙朋及大桥等山区乡镇。这里的花腰彝族至今仍延续着神圣的宗教文化及古老的祭祀仪式。它依山而建的土掌房保存完整,使其拥有“小布达拉宫”的美称,民族村落文化特色突出。1
1.3项目流程
表1:项目流程(图表来源:作者自绘)
前期分析 现场调研 设计阶段 总结汇报
地形分析 从“建筑、农业、文化、景观、土地利用”等六个方面,混合分组,共享调研成果 前期调研资料整理及汇报 汇报及点评
交通区位 参观石屏郑营、石屏古镇、体验石屏文化 头脑风暴、角色扮演
文化分析 参观玉溪市澄江帽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游览抚仙湖 规划构思
图纸绘制
2 村落研究
2.1 现场调研
此次调研恰逢花腰彝纪念彝族英雄阿举行的12年一遇的“德培好”,古老的祭祀仪式吸引了许多游客及专家学者前来参观。村民们身着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场面宏大。
水瓜冲彝族村落建于朝阳、开阔的斜坡上。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北边有枝繁叶茂的龙树林象征村寨的兴旺发达。山、水、田、人构成了和谐美好的村落景观。顺山势层层叠落的土掌房是水瓜冲彝族的传统民居。完整的土掌房是三间四耳下八尺,正房三开间有楼,两耳及八尺一般只有一层,其屋顶用土捶成,正房楼上有门可通耳房顶。曾经的村落屋顶空间连续成片,屋顶是村民聊天、对歌娱乐、晾晒谷物的重要平台。如今部分屋顶坍塌破损,或是为了防止雨水渗透部分民居增加了坡屋顶,村落的屋顶平台已经断断续续。与此同时建造土掌房的工艺也逐渐失传。随着村子人口的增长,村民在村口的山脚新建了现代民居,对村落的整体风貌有一定影响。
2.2 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原先仅靠种植玉米、萝卜、烤烟等经济作物和饲养家畜家禽来维持生计的当地人逐渐外出打工,水瓜冲村逐渐出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现象。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花腰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在《乡土中国》中谈到,“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2]。经济发展对当地最大的影响便是对这种“熟悉社会”――传统社会结构的破坏。传统社会结构是传统文化形成与存在基础,在当前,原住民的流失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带来当地生活方式的改变,村落社会结构的改变,最终必将导致地域文化的消解。
要保护传统文化必须使当地人留下来,使传统的社会结构体系得以保留和发展。因此项目提出“织体村落”的概念,将现存的经济、生态、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抽象为相互交织的网络体系,通过网络体系的更新策略保护花腰彝民族文化,使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2.3水瓜冲发展的SWOT分析
提出规划理念,通过SWOT分析对水瓜冲村的现状优势、劣势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
表2:水瓜冲SWOT分析(图表来源:中德联合设计组)
STRENGTHE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遇 THREATS隐患
传统文化 经济单一 官方对彝族文化保护意识更强 经济发达地区对当地青壮年的吸引
自然环境状况良好 社会共公共服务设施匮乏 政府经济计划 外来市场冲击,当地产品无竞争力
传统生活方式保存良好 基础设施匮乏 专家学者的关注 全球化趋势冲击
良好的农业发展模式 高科技农业匮乏 其他人士关注(游客……) 新农村建设
可持续农业(无公害产品、低碳农业……)
2.4 目标与策略
社会文化网络的建设是此次规划的目标及解决民族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途径。设计者将从以下四方面建设网络系统。
表3:目标与策略(图表来源:中德联合设计组)
Goal
目 标 Strategy
策 略
Cultural nerwork 引导当地传统文化产业化,使其延续发展
彝族文化的传承 建立刺绣工作坊(教育、销售)
小型文化展览空间
建立彝族文化档案室
成立彝族文化学校(教育、展览、研究)
传统建筑保存与新建筑发展
Economic nerwork 利用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及现有农业产品发展生态农业
农产品加工,创立当地有机农业品牌
适量的旅游服务设施 有机农产品加工厂
保证水质、土壤、肥料等品质
采用先进灌溉技术
有限的体验式家庭客栈
物流仓储点
网络推广渠道
Social nerwork 基础设施完善,彝族村落沟通便捷
新的发展 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
运用新的技术建设新的彝族传统建筑
交通体系发展带动新型就业
Social nerwork 污水循环处理
垃圾分类处理
有机物循环利用
恢复生物、景观的多样性 生活污水植物降解
建设垃圾处理厂
建立循环站
优化树木种植品种
3 规划及设计探讨
3.1空间规划与建筑保护
(1)空间布局
保存完整的水瓜冲老村土掌房片区作为核心保护区,新增加的民居、旅游服务区、产业片区布置在老村东面的新村片区,形成两个组团的分布。组团式布局能较好的保护传统村落,同时为村庄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2)公共空间规划
围绕规划策略,结合老村建筑的更新改造,在规划中将闲置的土掌房,村内会堂加以改造,功能置换后作为刺绣工坊、文化展览空间及彝族文化教育学校。同时对现有公共空间节点――寨门、水井、街巷空间进行改造,增设健身、休憩娱乐等设施,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此外,将现状作为牲畜放养空间的老村山顶空间改造为马缨花文化主题公园,充分营造浓郁的花腰彝文化氛围。在新村片区增设歌舞广场,为村民提供弘扬民族歌舞文化的场所。屋顶空间平台的重新联通为村民日常交往及游客体验观光提供独特的开敞空间。
(3)建筑更新与保护
吸收政府补助资金对现存的土掌房进行修缮,通过在屋顶增加防水层的构造手段来改善屋顶漏水的困扰及反复修缮的繁琐工序等问题,使花腰彝独特的建筑重新焕发生机。鼓励并组织当地年轻人学习土掌房的建造技术。新建设的民居延续土掌房的风格及空间形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建设,形成顺应时展,满足居民需求的新彝族民居。
3.2 产业提升与文化传承
引进电子商务开发模式,将当地精美的刺绣工艺与世界时尚潮流融合,建立水瓜冲村刺绣工艺与时尚服装、手工艺等现代产业的联系。组织当地村民以及周边居民进行刺绣工艺的传授,通过家庭作坊式合作完成产业订单,从而实现传统手工艺传承与继承创新。在此基础上,考虑通过发展有机农产品对现有农业进行提升。同时对未来的旅游产业做了控制,避免过度的旅游对现有村落的冲击。
4 水瓜冲模式的示范性讨论
通过区域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更新产业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发展,将带动新型的就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新的水瓜冲,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水瓜冲村的发展方法将成为一种全新模式,在长远的未来,他将成为带动区域增长的强劲触媒[5]。
5 结语:
此次联合设计提出构建“网络”体系来解决民族村落发展问题的尝试性实践,通过保护其社会结构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项目中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许多设想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设想中。但是尽管如此,此次联合设计仍然很好的吸收了国内外的经验,探索了传统村落发展的新途径,为传统村落更新与保护提供了理论补充与现实应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佘孟良等.石屏县志【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10.
[2]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3] 王长华.王家大院:一尊农耕文明的化石【J】.丝绸之路,2012,(第15期).
篇3
1“舞草龙文化”溯源
“舞草龙”起源于唐朝,相传源自唐代的一场旱灾,传说“八仙”中的韩湘子是叶榭埝泾村人,为解家乡旱灾,召来东海“青龙”,普降大雨,使得叶榭盐铁塘两岸久旱逢甘霖。当地百姓为报韩湘子“吹箫召龙”的恩德,便将盐铁塘更名为“龙泉港”(唐贞元790年),并用金黄色的稻草扎成四丈4节、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的草龙,并在“龙泉港”举行庄严、隆重的村落群体性祭祀活动。仪式举行时需供奉“神箫(象征韩湘子)”和“青龙王”牌位,仪式分为“祷告”、“行云”、“求雨”、“取水”、“降雨”、“滚龙”、“返宫”等7个程式。以后该仪式逢农历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以及当地“关帝庙会”时举行,并延续至今。这种接近古代原生态的祭龙求雨仪式,因为有整合村落集体力量的文化功能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功能,已传承了近千年。现流传于上海松江地区,它是百姓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带有宗教性的活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条件匮乏的情况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心灵上的一种寄托,也是先民们劳作之余进行健身娱乐休闲以及教育活动的载体。
2舞草龙文化集体失忆之因
“舞草龙”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智慧、情感和精神。文化并没有强弱之分,与弱肉强食的“进化论”相悖,所有文化都有其价值,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充满生机的文化版图。但调查发现,在上海居住超过20年的上海居民对“舞草龙”的知晓程度还不到5%,这说明民俗体育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舞草龙”文化存在失忆事实。“不用则失”是遗忘规律,但在当今这个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市场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今天,造成遗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2007年,我国学者陈清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忆的原因有奥林匹克运动大规模融入造成的冲击;世人对中华文化的不正确认识;国人崇洋的心态以及民族文化的自卑。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所难免,但文化主体造成的失忆是不可忽视的。“舞草龙”文化发源于被称为“上海之根”的松江,属于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土文化,对“舞草龙”文化的记忆不仅是对上海历史的认识,更是上海市民自我身份确认的象征形式。“舞草龙”文化在上海失忆的原因有:异质文化尤其是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都市化、城镇化侵占了“舞草龙”等民间文化的生态空间;“教育失范”带来的传承断层;时尚娱乐主义、科技异化占据着市民们的休闲时间等等。
2.1异质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在所难免。上海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前线”,1842年上海开埠通商以后,异质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就不断融入上海,尤其是西方竞技体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民间传统文化(包括“舞草龙”文化)并没有被边缘化,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舞草龙”还广泛流行与上海地区,尤其是松江。例如1949年10月1日至15日,庆祝,松江人民制龙105条,举行长达半月的大型灯舞活动,分别在集镇闹市区和各乡村共舞,呈现五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舞队最多、舞姿最精彩,观众激情最高。(2012年12月19日,访谈记录)至此以后,类似盛大的活动再也没有出现,“舞草龙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其被边缘化最严重的三十年。上海是一座•12•商业气息相当浓重的城市,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有雄厚的经济资本和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但是经济资本投入于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和异质文化的比例极不协调;体育文化设施、宣传媒体(如报刊杂志)对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宣传格局不对称:上海市有很多大型的体育场馆,如万人体育场、江湾体育场、上海源深体育中心等,都只是承担规模宏大的世界顶级赛事;《文汇报》、《新民晚报》是上海乃至于全国性的大报,五星体育也是上海乃至于全国影响力比较强的体育电视频道,但稍微做一下内容分析就可以知道,其宣传对象主要是异质体育文化(尤其是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此外,正如张闳在“倾斜的天平”中所说,堂皇的上海大剧院等,功能强大,有着宏伟的外表,但它基本上等同于一个“国际戏班子”搭建的临时舞台。世界各地的文化成就,都可以到这里展览一番,赶一次集,然后收摊了事。其他许多气派非凡的文化设施,也都只能为外部文化提供展览、交流的平台。对“舞草龙”等本土文化宣传的缺失,使得有着强大文化设施的上海,正在蜕变为一个国际文化“庙会”。文化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它要求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自由舒畅的精神空气。上海都市化以及松江城镇建设过程中没有为本土体育文化搭建展示平台,以至于这些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造成“文化失忆”。主要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西方体育文化对本土民间体育文化的冲击)造成本土文化的失忆,这些因素背后更多隐藏的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可避免,但主观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舞草龙”文化在上海失忆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虽然上海市政府认识到本土文化失忆的危害,组织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些展示平台,但是还存在投入不够、缺乏专业群体的指导等很多问题。
2.2都市化、城镇化侵占了“舞草龙”文化的生态空间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松江县历史悠久,自古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荟萃。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叶榭镇是松江第一大镇,是“舞草龙”文化的传承基地,该镇在近些年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快速城镇化给“舞草龙”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叶榭镇城镇人口结构如表1。由表2可以看出,其人口的特点有流动性强;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等。根据预测,2015年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28.10%,2020年为34.10%,2030年为38.00%。这种特点对“舞草龙”的传承带来巨大挑战。首先,“舞草龙”产生并扎根于农村社会,其传承方式主要依赖于老人对孩子的口耳相传,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先的传承方式没有办法继续。其次,人口流动性强导致没有稳定的传承人。再次,人口的急剧城镇化导致乡村本地居民减少,以至于传承人萎缩。而如今,随着社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民俗体育文化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消失,该项目无可依附,其民俗文化内涵被消减,从而逐渐转变为一种纯粹的传统舞蹈节目,原生态不在。
2.3“时尚娱乐主义”和“科技异化”占据着市民的休闲时间现代人们追求娱乐和时尚,导致这些项目不合追求潮流一族的口味,因而被迫改造创新。但是改造后道具的制作成本高、易损坏,缺乏资金、服饰、道具的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当代人娱乐方式愈发丰富,外来文化与流行风潮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Iphone、ipad等现代化娱乐电子产品,电脑游戏,瑜伽、跑酷、轮滑和街舞等外来体育项目牢牢占据着青年群体的业余时间,尤其是青少年(民俗传统休闲体育项目的传承载体)的业余时间,人们的生命实践变成了在以“时尚、尊贵”为指向的人生阶梯上的不断提升“档次”的过程。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异文化”不是遥远、陌生、异己的力量,而是紧紧环绕着每个市民日常生命实践的基本元素。这种“异文化”会毫不费力地侵占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阵营,民间体育的生存和活化面临着众多挑战。
2.4“教育失范”带来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失范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传统文化传承断层,教育没有承担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导致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淡出学生群体视野,在学生群体中间“集体失忆”。学生群体是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要使广大青少年接触、学习和接受民间体育文化,学校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是高考制度影响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数量,“舞草龙”等本土民间体育项目就更难进入课堂。除此之外,上海体育学院黄聚云教授系统研究后提出了“教育柔性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存在“刚———柔”的两种维度,理想的教育应当是“刚柔并济”的,然而纵观历史不难发现,随着尚武文化的弱化、节制的被冷落和个体化的兴起,发生了由“刚性教育”向“柔性教育”的历史倾斜。当代中国的教育出现了教育功能服务化、教育环境温室化、教师职业女性化、教育手段轻快化和教育对象柔弱化等倾向,从而导致了一种注重带给学生愉悦感受的教育手段大行其道、过度溺爱保护的教育氛围笼罩四方、“顾客即上帝”式的教育价值甚嚣尘上的社会问题———教育柔性化。体育在教育“刚”“柔”维度中扮演着刚性教育的角色,我国教育重视智力教育,轻视体育教育,教育柔性化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通病。访问中,叶榭学校书记徐XX表示:“舞草龙”在我们学校(叶榭中学)传承最大的障碍来至于家长,现在的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家长为了保护子女,都不让他们参与“舞草龙”,担心他们会受伤,也害怕影响到子女考试成绩。
3“舞草龙”文化在上海松江的记忆重构
文化之记忆重构任重而道远,学校教育、城镇文化建设以及地区生态建设都将是促成“舞草龙”文化记忆重构的重要因素。
3.1“舞草龙”文化在学校重构“舞草龙”是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是民族文化的记忆载体,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智慧、情感和精神。20世纪80年代开始,叶榭中学老一辈学校领导、老师就开始了“舞草龙”文化的挖掘与整理,率先推动“舞草龙文化”在学校的重构。通过访问老艺人,挖掘整理出《上海民间舞蹈集成.松江卷》一书,该书是现今人们了解舞草龙历史的重要文献。除此之外,“舞草龙”在叶榭中学实现了课程化教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主要是校本教材(图1,表3),实践篇主要是将“舞草龙”技术动作安排进体育课课程内容和组织“舞草龙”俱乐部(图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舞草龙”这样的民间体育很适合在学校传播与发展,叶榭中学为“舞草龙”文化在学校构建点燃了星星之火。为什么适合在学校重构?“舞草龙”是实现体育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载体。首先,“舞草龙”的动作对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以及心肺功能都非常有帮助;其次,一支舞龙队伍队员有五六十人,相互之间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舞龙动作,能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第三,“舞草龙”蕴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龙文化、稻耕文化、民间传说(八仙传说)、民间宗教文化以及感恩文化等。舞草龙”是中华感恩文化的载体,是松江叶榭村民感恩“韩湘子吹箫求雨”的纪念活动,它还是感恩天时的活动:农业社会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每逢丰收之年,“乡民们”会立刻组织盛大的“舞草龙”表演。但它只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叶榭中学,没能形成影响力,实现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3.2舞草龙文化在松江城镇文化建设中重构文化是一个城镇的重要标志,没有文化内涵的城镇是没有生命的。近些年来,各地区纷纷增强本地文化建设来打造特色城市,以至于出现争夺人文景观的现象,例如“梁祝”在浙江宁波,还是江西宜兴;“孙悟空”在福建泉州,还是连云港……这是一场人文景点的争夺,它们各有各的理由,背后则是文化、旅游、经济的博弈。“舞草龙”是上海松江地区文化的典型代表,松江城镇化建设应该将“舞草龙”等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城镇建设过程中。依据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历史文物的保护实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因为文物是承载文化记忆的媒介,一定意义上历史文物的保护唤醒了许多历史记忆,重新展现了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内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松江人民政府也积极将“舞草龙”文化的记忆重构纳入到城镇化建设中去。目前在静态和动态保护方面均取得一些成绩。静态保护方面表现在:开展灯舞的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项目的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归档保管;目前记录舞草龙的文献资料有《上海民间舞蹈》、《松江民间舞蹈集成》、《松江风俗志》三本书;对松江地区的所有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邀请有关行家对流传松江地区的民间体育文化遗产作论证。此外还致力于保护好项目道具、表演技巧、音乐,建立展示平台。例如松江叶榭“舞草龙”建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叶榭张泽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马桥羊庄非遗陈列室以及叶榭学校的草龙滚灯陈列室。动态保护表现在: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老艺人,进行录音、录象存档;已恢复的草龙队按时排练;丰富草龙表演活动,扩大影响;镇财政保证每年有专项资金投入;组织青年学习灯舞,加深印象,提高兴趣,培养传承人,建立继承队伍;在原生态表演的同时,开掘它的潜在价值,实现“活态保护”。虽然,在政府的带动下,“舞草龙”的传承开始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掌握编制即能的传承人大多年龄超过65岁,青少年学生迫于生活压力和高考压力都不愿学习技艺等。由此,“舞草龙”这项古老的民间休闲体育项目要在城镇化背景下得到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还需要社会企业的资金投入,而这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舞草龙”项目自身的改造创新以融入现代化的城镇文化。
3.3舞草龙文化在松江打造生态旅游城镇背景下重构许多社会人类学者认为,大众消费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旅游业是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云南丽江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丽江纳西文化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和推动力。因此,我们在探讨“舞草龙”文化在上海松江的再生产时,也不可避免地要与旅游牵扯在一起,“它虽然逃脱不了文化和学术搭台,经济唱戏”的再生产模式,但也体现出一种被动的文化自觉。[1]松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方塔园、醉白池、佘山公园、上海影视乐园、西林寺、庙前街、泰晤士小镇、辰山植物园和欢乐谷等等。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虽然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但“舞草龙”等本土民俗文化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些旅游景观都为“舞草龙”等民俗体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记忆重构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实现记忆重构,不仅能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能带动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结语
篇4
全县城镇经济工作会议是县委、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分管县长就分管工作做了报告,认真总结了年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了年工作任务,部署的工作十分详细。对于分管领导的讲话,我完全同意,请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表彰了年度全县城镇经济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对于切实做好城镇经济工作,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意见。
一、坚定信心、突出重点,不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当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是总量不大的问题,如果总量做不大,就不存在调优结构和效益的问题,也不能解决群众的充分就业问题。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最近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力度作大经济总量。年—年,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由2.5亿元提高到12.72亿元,年均递增50.2%,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增速2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5%,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工业增加值增速位于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于全市第5位,招商引资增速位于全市第2位,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速位于全市第5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只能是在增速上占优势,我们的总量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只能是在增速上相对靠前。为什么我们只提增速,因为我们的总量不大。工作中,我们要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地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建设好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重点是抓好工业集中区、德日苏宝冷水库、500千伏输变电配套线路建设,特别是工业集中区建设。目前已经规划为赤峰市煤电化基地,当前要重点抓好要做好详规和主要通道建设。同时要做好园区的整体和主干道的绿化工作。目前的投资强度不算大,按照长期规划,投资应该在100亿元、财政收入应该在10亿元以上。所以说规划工作,特别是详规要做到一步到位。要提高入驻企业的数量、质量和投资的强度。园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投资的数量、质量和企业投资的强度。现在,大板电厂将于年内竣工投产,煤化工项目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投资额度,大板国家粮食储备库一期工程将于年内竣工,3000万吨一期1600万吨煤炭物流项目已经进入投资阶段。县财政每年都在园区安排一定的建设资金,保证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有一批能源、电力等项目将于年内入驻。华电集团已经批复开展年产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同时在多晶硅的招商上继续下功夫。所有说,园区的规划建设的承接产业转移上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要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步伐。通过几年来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我县矿产资源富集的成矿理论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下一步的重点就是下大力气整合和规范矿产资源,引进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和业主,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开采水平,推动矿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矿产资源整合和规范方面,上级已经有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主要有:对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探矿权人提交勘查设计方案年度计划投入直接用于勘查的资金,每平方公里不得低于第一个勘查年度2万元,第二个勘查年度4万元,第三个及以后勘查年度6万元的标准,否则,不予勘查设计和年检。我县按照每平方公里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统一执行。各探矿权人按要求在每年年初向县国土资源部门报送勘查施工方案和年度计划。停产半年的矿山企业必须向县人民政府说明情况并承诺具体开工日期。所有已设置5年以上的探矿权不能转为采矿权的,采矿权达不到市政府规定采矿规模的,必须接受市、县两级政府引进的大型矿山企业对其重组。各级政府可以设立国有公司对无力投入的探矿权进行收储,也可以参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的招标、拍卖、挂牌收储矿业权,利用国有公司掌握的矿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当地政府可以优先选择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的下游优势企业作为整合主体;或者以招标方式规范引入优势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整合主体;或者将矿区内的矿业权依法收回,统一规划后按规定权限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重新向符合整合主体标准要求的企业出让矿业权。原来在矿业权整合方面的依据不明确,现在已经有了明晰的规定,有了对矿业权人应该干什么、怎样干的规定。希望矿业权人对这方面要有高度重视,在探矿权时限内,加大探矿力度。
三是推动存量工业发展。要加大调度分析力度,推动存量企业加快建设进度,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做好塔布花煤矿总规模30万吨原煤、1万吨优质矿泉水、2000吨优质白酒扩建项目。这3家企业是我县的老工业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我们要积极扶持。对于食品加工企业国家有了一定的政策。要积极提供各种服务条件,对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快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四是及早研究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作为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要重点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和循环经济等项目。由县发改委负责,确保翁根山风电项目能够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建设,并争取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并继续做好其他几个风场基础工作,积极联系业主,争取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市里已经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伏材料项目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我县具有土地、电力送出等优势,要及早进行研究实施。要充分利用我县工业废渣、粉煤灰、尾矿库等资源,积极发展新型建材,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发展循环经济。山水集团的100万吨水泥项目年内将建成投产,再加上新型建材企业的进入,可以消耗废渣、废水。
二、利用和创造优势、立足长远,打造赤峰北部区域性中心
我们所提出的赤峰北部区域性中心和城镇建设不是一个概念。实际上是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心。近年来,我县按照打基础和促发展并举的原则,充分利用地理、区位、资源等方面优势,以打造赤峰北部区域性中心为目标,在能源、电力、交通、物流、商贸、金融等领域谋划了一批项目。今年,巴新铁路将全面开工建设,大板区域性铁路枢纽站前期工程也将全面启动,强化了铁路枢纽优势。今年在华峰宁50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的基础上,将实施巴林500千伏变电站至大板、林东、经林西至热水、经双胜至天山等4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特别是随着巴林500KV变电站至辽宁阜新500KV四回输变电工程的实施,我县将赤峰北部比较通畅的电力枢纽。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大通道、高速等道路优势。所以说,我们在铁路、电力、公路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枢纽。已经把巴林右县、特别是大板镇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距离缩小,功能强化了,辐射力度加强了。大板物流园项目规划综合物流量3000万吨,一期工程计划于2011年建成,二期工程计划于2015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蒙东乃至辽西地区物流集散中心。项目规划主要以煤炭物流为主,将劣质低热质的煤提质成高热质的煤,实现转化增值,形成赤峰北部的煤炭物流中心。年初,同中石油谈成了一个项目,投资总额2.05亿元,建设内容为年产13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备库。目前前期工作正在积极运作,计划今年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赤峰北部地区的成品油供应基地,服务范围将辐射赤峰北部、锡盟和通辽等地区。规划了赤峰北部金融发行中心,将于年内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赤峰北部地区的金融发行和服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巴林右县分行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报批,项目建成后,将辐射赤峰北部地区。巴林右县车辆检测站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并建成,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对赤峰北部县(县)的车辆进行车检。通过区位优势,我们要继续谋划和研究一批项目,以解决区域辐射和区域功能的地位,打造赤峰市北部区域性中心,随着项目的建设,功能的增强,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三、抢抓机遇、完善措施,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
(一)要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建设
近年来,我县按照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具体化、项目化的思路,不断完善重点项目专项推进责任制,每年都确定市级重点项目、县级专项推进项目、县级重点调度项目和县级专项推进前期项目,并明确具体时限、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实行按期调度机制,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坚持项目建设不放松,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通过具体项目的实现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上级的投资方向,结合地区实际,科学认真谋划和研究项目。对于确定的项目,要立足于早、立足于快,迅速行动,全方位争取。要切实抓好项目基础工作。对每一个项目都要做到情况准、内容实、底数清,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据,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保证项目顺利通过核准审批。项目优化工作组要加大工作力度,把项目做好做优,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争取国家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要全力推动项目实施。只有在建或竣工投产的项目形成梯度推进的格局,才能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抓好项目实施。第一、抓好前期。对有签约意向或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及时纳入到重点项目专项推进责任制调度范围,落实专人实行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环保、土地、地质、安全、节能、用水等审批程序。第二、抓好开工时间。在落实业主、落实前期的基础上,要及时做好用地、供水、供电等工作,积极主动地为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及早开工创造条件。第三、抓好建设速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联系,在提供优质高效施工环境的前提下,盯紧业主三件事:一要落实建设资金;二要选择优秀队伍;三要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只有好的业主、好的施工企业、好的施工流程,才能保证好的建设速度。有些企业做的比较好,如金鑫矿业公司,通过抢时间、抢进速,实现了选场当年开工并竣工投产,从而才能抢得效益,可以说,效益是企业的根本,速度是取得效益的关键。第四、抓好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只有竣工投产,才能形成现实生产能力,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前景的看好,将会不断进行扩建或增产,这实际上也相当于建设新项目,而且要比建设一个新项目更容易、更见效。在政策上,我们要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将扩建项目当作新开工项目对待,研究制定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全方位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我们近年来的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发展,主要是招商引资的结果。在招商引资上寻求突破的重点是态度、方法和环境问题。现在存在着招商只是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问题,全县仍然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招商的局面,实际上是认识和态度的问题,对年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就是对工作的一种认可。像国土资源局、中石油公司等单位在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项目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各级政府同苏木镇主要领导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单位引进的奖励给单位,个人引进的奖励给个人。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不给各地区和部门下达任务和指标,并不代表着各地区和部门没有任务。政策的调整和环境的建设十分关键,今年在环境优化方面继续下功夫。现在有的地区存在着招商引资不计成本的现象,项目引进后,形不成任何的效益,对此我们原则上不引入。但是如果对增加就业,对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有好处的项目,我们可以考虑引进。我们的每一个干部群众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项目都要基本掌握,对外能够进行宣传推介,不愧是巴林右县人。讲了之后,怎样使这些人能来、怎样留的住、怎样富的起来,就是运作过程的事情了。下一步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惩机制。主要是创造好的条件。在广泛征求意见、参照相关政策依据、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结合地区实际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招商引资政策修订完善工作,严格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大力整治优化环境,建立约束有力、奖罚严明的招商引资体系,逐步建立起提供政策、使客商有帐可算;讲究信誉,使客商安心投资;兑现奖励,使全民积极招商;优化环境,使全社会尊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在农牧业和社会发展的项目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有效解决劳动就业和富民的问题。富民的项目比直接给群众补贴的效果会更好。
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要做到人人都是推介员,人人都是宣传员。这种宣传的意识十分重要。主渠道方面宣传部门要注意加强。项目优化组要切实负起责任,算好效益帐,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产业定向、区域定向、项目定向、企业定向为主导的招商策略,明确区域和方向。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发改局和招商办要发挥好协调作用,将相关的信息及时搜集到位,将内部信息及时公布,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
四、积极培育、提升水平,促进服务业全面提档升级
一是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做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繁荣城乡市场、提高服务质量等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方面。要以将大板镇建设成为集通铁路沿线区域性中心枢纽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拉大城市框架,壮大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坚持城市建设项目化的思路,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高档次、上规模的建设项目,把好规划设计关,培育民族特色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城市风格。要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城中村”改造,鼓励集中规模拆迁开发,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高档次的住宅小区。继续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对巴林路、索博日嘎街道路两侧建筑物进行适度装饰。实施苏木镇所在地小城镇规划编制和村镇体系规划建设工作,规划建设2个县域次中心小城镇。城市建设的重点还是提档升级,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作。市里现在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下一步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这方面要有所认识。
二是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要做好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板物流园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工作。在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方面,要做好一期工程装修和室内布展工作,抓紧做好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同时要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并认真研究和做好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充分发挥好巴林石文化产业园载体作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培育具有特色的地方雕艺风格,开发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不断提升“中国巴林石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区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快大板物流园区建设。年内投资5000万元,完成运煤铁路专用线、外运公路工程,实施仓储卸煤站台、轨道衡等设施建设,年内争取具备仓储配送能力。在培育旅游业发展方面。在重点完成赛罕乌拉和德日苏宝冷水库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发建设,打造精品特色旅游路线。要不断丰富旅游商品,开发一批具有民族特色、附加值高的旅游产品。今年市里将在央视等中央媒体以及高速公路、重要出口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三是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提出,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的贷款政策,市里已经提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增长20%以上、新增小额信贷公司12家、加强“诚信赤峰”建设等目标。3月1日召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汇报会后,市政府已经安排金融机构对各县(县、区)的重点项目进行筛选,选择项目进行信贷支持。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衔接和协调,建立政府与金融部门定期沟通机制。一方面要向金融部门提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各金融机构也要主动与地方和企业搞好对接,积极介入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运作过程,做好金融服务。国家已经看出贷款原来存在着贷富不贷穷的问题。现在全县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并落实好上级的政策,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做好支持农牧业、农牧民和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五、明确责任、强化认识,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允许有一丝麻痹和侥幸心理。一是要强化业主的安全意识,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三是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四是保证安全投入。要加大督查力度,保证不出现问题。要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制。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一定要做好“四件事情”:一是该说的话要说,二是该开的会要开,三是该出的钱要出,四是该做的事要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积极认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突发和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必须要建立好的预案和指挥系统。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在执行制度上,要建立半小时报告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要在半小时内如实向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进行汇报,对于个别情况特殊,难以在事件发生后半小时内向县政府进行汇报的,可在半小时内,先口头汇报,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进行书面汇报。要妥善果断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各相关地区和部门一定要在规定的第一事件到位到岗工作,积极主动做好事件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并严格控制事态发展,坚决防止次生、衍生害事件发生。
六、高度重视、倒排工期,精心组织实施好迎会项目
篇5
刚才济南、淄博、邹平、莒南和三个镇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他们这些年抓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做法。另外,一些书面印发的典型材料也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焕彩厅长主要从如何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角度,讲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刚才刘伟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充分肯定了了全省小城镇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并结合国际国内的一些范例,深刻论述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下一步的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刘书记讲了“六个坚持”,就是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产业强镇、坚持功能兴镇、坚持文化立镇、坚持特色活镇、坚持为民建镇。这“六个坚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递进,密切相连,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起点高、立意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体实在,非常符合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实际。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刘伟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强调几点。
一、进一步深化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小城镇连接城乡,是城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小城镇在聚集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成为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重要的结合点。这在近年来各地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刚才,济南、淄博、邹平、莒南和几个镇的发言,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昨天我们现场参观的马桥镇,原来号称桓台县的“西伯利亚”,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巨变。现场我们看到,许多老百姓喜气洋洋,笑逐颜开,非常满意。通过开展小城镇建设,不仅面貌改变了,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刘伟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小城镇重要性的认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须重视小城镇建设;反过来,小城镇建设搞好了,又会促进经济发展。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小城镇建设越不抓,多少年面貌依旧,就不可能有吸引力,就不可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招商引资,也不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衡量和检验标准,也作为站在新起点、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具体行动,切实摆上日程,尽职尽责,抓紧抓实,抓出更大成效。刘书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从几个方面指出了我省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自己和自己比,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同广东、江苏省份相比,我们的小城镇还是发展慢了,总量确实太小。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后劲。如果我们在小城镇发展上能够赶上广东,那么我们**的发展状况就不可估量。
二、进一步转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指导
刘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小城镇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就是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省九次党代会的精神,对今后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各级政府要紧密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三个转变”的要求贯穿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工作重点,刘书记作了全面阐述,这里就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具体问题,我再强调一下:一是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产业带动,是不少小城镇发展的成功之路。马桥镇的两个大企业,就安排了15000人就业,每年提供地方财政收入两个多亿。没有产业支撑,不可能有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把城镇经济的发展放在县域经济的大盘子中,通盘考虑,统筹谋划。要立足小城镇的特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商贸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渠道。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对小城镇的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力求做到突出特色、形成规模、优势互补,避免各自为战、无序发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城镇经济的提升,通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县域经济的壮大,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与城镇体系规划紧密结合。刘书记在讲话中讲到,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这至关重要。小城镇建设,不怕慢,就怕乱。要做好规划,一届跟着一届干,一届一届抓下去,就会见到大成效。规划要有长期总体观念,要有适度超前意识,适应发展需要,避免“朝令夕改”。规划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城镇布局要科学合理,城镇规模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切实防止搞“形象工程”。要尊重群众意愿,决不能强迫命令,好事要办好。规划要防止低水平,不能搞成“大排挡”式的,沿着马路齐刷刷建房。建筑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突出地方特色。三是要与加强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紧密结合。要把节地、环保贯穿小城镇建设的始终。要协调组织农村工业集中布局,积极开展旧镇村改造、空心村治理和迁村并点,引导鼓励农民按规划集中连片统一建房,大力推行村镇开发、配套建设。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生活居住向社区集中。要加大污染控制和治理力度,严禁上马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然后患很大,治理的难度比得到的收益大得多。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营造宜居小城镇。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一定要加强,没有太多钱搞建设,至少应该干净起来。四是要与做大做强中心镇紧密结合。要采取有力措施,把我省247个中心镇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县域副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中心镇的领导班子建设,为中心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乡镇书记和镇长应当学会研究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增强城镇意识,培训成为明白人。要研究适当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新办法,探索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继续加大对中心镇的政策倾斜扶持力度,赋予中心镇更多的自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省建设厅要继续加强对中心镇的指导和监控,严格考核,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使中心镇名符其实。
三、进一步完善支持小城镇发展的部门联动机制和政策措施
发展小城镇,内容涵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配套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整体合力。当前的重点是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认真解决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突出矛盾,切实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努力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会前,省建设厅代省委、省政府草拟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会上已印发给大家。对其中一些需要协调研究的政策和体制机制等问题,我在这里点点题目,分分任务,会后请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尽快拿出意见和办法。一是探索研究既严格保护耕地、又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用地政策问题,请省国土资源厅会同建设厅负责;二是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问题,请省财政厅会同建设厅负责;三是探索建立有利于小城镇自我发展的财税体制问题,请省财政厅负责;四是探索建立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问题,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请省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劳动保障厅、卫生厅等部门研究提出相应意见。发改、人事、交通、水利、供销等各有关部门都要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从部门职责出发,积极为小城镇的长远发展、自我发展、健康发展尽心尽力,献计献策,为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性文件当好参谋、出好主意。
同志们,这次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小城镇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效果很好。大家回去后,一定要抓紧向市委、市政府和本部门主要领导同志汇报好会议精神,特别要原原本本地传达、学习、贯彻好刘伟书记的重要讲话,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推进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参加这次会议的县、镇,要先行一步,做得更好,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这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请各市、各部门10月底前书面报省建设厅,由省建设厅汇总后,书面报省委、省政府。
篇6
根据省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湖南省委党校第3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5月15日至22日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异地教学。八天的时间里,我们边学习、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不虚此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情况
我们一行50人在班主任伍晓华副教授、跟班老师吴厚庆教授的率领下,先后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浙江省宁波市学习考察。主要完成了四项任务:
一是听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先后听取了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邵煜栋教授的《上海浦东新区发展之路》,华东师大余南平教授的《上海改革开放经验借鉴》,上海市社科院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钱运春的《经济全球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江阴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宁波市委党校王凌副教授的《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二是考察现代城市和现代企业。先后参观考察了浦东新区,正大广场,南京路步行街,宝山钢铁集团,宁波市区等。
三是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后参观了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浙江省奉化市腾头村。
四是考察现代旅游业。先后参观考察了普陀山景区、奉化溪口景区,拜谒了鲁迅故居。
二、主要收获
这次华东之行,我们看到兄弟省市巨大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兄弟省市人民强烈的创业精神,获益良多,深受启迪。
一是开阔了视野。我们置身高楼林立的浦东新区,漫步美丽富饶的华西新村,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浦东开发仅基础设施建设就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先后建成了杨浦大桥、南浦大桥、浦东国际机场、世纪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城市化地区扩大到100余平方公里,新建各类建筑5000余万平方米,近千幢大楼拔地而起。华西村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硬道理,四十多年来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上世纪70年代,华西人用七年时间战天斗地,重造华西村地貌,实现亩产一吨粮,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党的以后,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华西村展开第二轮艰苦创业,成为亿元村,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华西村大力推进中心村的城镇化进程,中心村民实现集中居住,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二十一世纪腾飞”——新世纪以来,随着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华西村在对合并的周边村实行“一分五统”,统一规划,科学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目前,华西村已经形成了“南有钱庄(工业经济区)、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粮仓(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格局。
二是看到了差距。在华东考察期间,兄弟省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城乡面貌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看到了湖南与兄弟省市的差距,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006年,我省生产总值为7493.1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830元,全年财政总收入891.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0504.67元、3389.81元;同期上海市生产总值为10296.9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7310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00.3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0668元、9213元。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是我省的4.8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我省1.9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我省的2.72倍。2006年长沙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90.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853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05.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3924元、5653元;同期的宁波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86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51285元,完成财政收入561.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9674元、8847元。宁波市人均生产总值是长沙市的1.8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长沙的1.4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长沙市的1.57倍。这样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和强烈的紧迫感。
三是学习了经验。在考察中,我们感到上海、江苏、浙江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宁波市的多元化经济发展,很有借鉴价值。他们以国企改革为契机,实行资产重组,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宁波市借国企改革契机,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以购买、兼并、承包、租赁、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是优势民营企业,市电子信息集团公司参股后,使波导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成为我国国内最大寻呼机生产基地和数字移动电话生产基地。国企改革推进了民营经济从独资、合伙向股份制、集体化方向发展,该市民营有限责任公司从1997年的8207家增加到2000年的17751家。他们依托品牌企业,借势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宁波市余姚浙江帅康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厨具行业的主导企业,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个私企业依托“帅康”名牌,生产名牌配套产品,现有配套生产厂家30家,去年产值8.98亿元,销售额7.59亿元。该市宁海爱妻股份有限公司,曾借用沈阳“红双喜”压力锅牌子,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与“红双喜”脱钩,注册“爱妻”牌商标,产品供不应求。他们通过集聚联合,提升块状经济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宁波市一些县(市)以推进城市化为契机,以规划为龙头,以小区为载体,以产业和产品为纽带,积极探索连片发展、联合经营、整体优化的块状经济发展路子,使个私经济能够做到“小产品、大市场”。如慈溪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政策、统一配套”的要求,建立个私工业小区,引导一家一户的个私企业向小区集聚。到目前为止,已形成浒山轻纺织品、横河轴承、掌起灯火机等具有一方特色的块状经济35块,产值均超亿元。他们依靠科技兴企,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宁波市民营企业已从原来的低价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不少民营企业以联营、合资、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大集团联姻合作,开发新产品。宁波奉化南海化学集团公司从“借鸡生蛋”到“借脑生财”再到“筑巢生蛋”,共购买了12个系列、20个品种的高新化学助剂生产技术,成为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集团。他们实施外向带动,培育了大批出口创汇民营企业。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旺的新情况,宁波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境外投资办厂。目前,该市有境外企业163家,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2000年全市有出创汇民营企业1600多家,出口创汇额9.4亿美元。在出口创汇企业中,已形成了一批上规模的龙头企业。
三、几点启示
这次华东之行,主要是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分析我们的省情,既没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也缺乏上海这样的工业基础,对华东地区的经验不可盲目模仿,依葫芦画瓢。但这次学习考察却给以我们深刻的启示。
第一、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抢抓机遇,敢为人先,这是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上海在解放后、改革开放前,曾以辉煌的业绩给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改革开放开始的前十年,随之而崛起是珠江三角洲,人们较快地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走势,上海人反复思考,及时转变了观念。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指导和推动浦东的开发开放,并且响亮地提出了“自费改革、自主改革、率先改革”的口号,在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整体性调整中,他们提出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要有“金蝉脱壳”的技巧;他们牢牢记住了小平同志“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嘱托,在体制方面大胆创新。如在9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他们利用土地批租得到1000亿元的城市建设资金;直接利用外资来改造城市的基础设施,同意香港巨商李嘉诚投资改造黄浦江码头并有偿转让码头的使用权;等等。这些超前的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上海的发展牢牢地抓住了二十世纪发展的最后机遇,在浦东的开发开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习借鉴华东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华东人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大力倡导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和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率先富民的理念,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要敢于与强的比,高的攀,勇的争,快的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善于创造和把握一切加快发展的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在中部崛起中加快发展。
第二、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工业兴则省市兴,工业强则省市强,是被华东各省市实践证明的一条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分析湖南实际,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工业是实现湖南富民强省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立足现实基础,立足生产业的支撑与推动,立足惠及全省人民,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的大跨越。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实力、活力和控制力;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企业创新,加快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坚持以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壮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有色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传统产业,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三是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促进各类园区依托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开发一批能支撑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四是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着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商务、信息等生产业,规范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鼓励发展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全省上下要以无功即过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集中精力谋工业、抓工业,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第三、必须把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抓好招商引资是华东各地经济腾飞的一条共同经验。我们必须强化“招商引资”,通过外来资金解决经济发展的总量、速度和效益问题。一是围绕资源优势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农产、水产、茶叶、矿产、林业等资源加工型项目,特别是精深加工项目,下气力做粗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二是围绕产业优势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围绕各区县支柱产业,利用现有的设备、人才、技术、品种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围绕重点项目优势抓好招商引资。利用一批在建项目和计划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回报率高的优势,引进域外资本,确保在大项目的引进上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要借鉴华东地区招商引资的经验,创新招商方式,组建精干的招商队伍,分赴国内外进行专项招商,引进一批龙头型、组团型大项目。四是打造生产要素的集聚平台。要从建设和扩大现有的工业园区规模和承载能力入手,运作利用好土地资源,增强园区的承载功能。通过筑巢引凤,搭建园区平台,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湘投资兴业,使园区成为各区县项目投入的集中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
第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为第一增长点的作用。华东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是民营经济大大激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是富民经济。只有转制搞活、放手发展、开放引进、发展壮大一批民营企业,并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推动经济的快步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引导城乡广大干部群众利用一切合法手段自主创业,在创业中转变观念、增加收入、积累财富。二是壮大民营中小企业。对一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经营管理比较完善和产品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小企业给予多方面的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积极运作大企业集团。推动骨干民营企业进一步实施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鼓励、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同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实施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四是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支持中小银行和民间金融的规范有序发展,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推动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第五、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华东经验表明,现代化的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湖南省情,必须坚持规划引导、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二是要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三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各市州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四是要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突出特色,加快产业聚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增强城镇的竞争力和集聚力。
篇7
在全局上下奋力保超全年年度工作目标的关键时刻,以钟局长为首的市局各位领导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对xx国土局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代表xx县国土资源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xx县国土资源局现有在编干部职工xxx人,其中在职干部xxx人,退休干部xx人,辖x个职能股室,x个二级事业单位,xx个乡镇国土所,x个驻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有党员xxx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0%。
下面,我就近年来我局国土资源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局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把保护耕地资源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第一要务,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实施耕地保护“关口前移”,做到了“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确保了全县耕地总量稳中有增。
(三)有序推进国土整治。按照“保护生态,服务民生,提升效益”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我局申报的城关镇低丘岗地改造和高桥河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项目27000亩已经省厅批准,已通过投资评审,完成工程招投标,进入实施阶段;七里盐店河和上新集、二程、高桥连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已申报省级验收;永佳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一期8000亩工程已完工,二期7500亩施工任务过半,共向上争资近5000万元。完成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土地整理10万亩勘测选片工作。
(四)狠抓矿产资源整合。按照省厅、市局关于整合矿山企业的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关于保护生态、净化环境、核减矿山企业的通知,我局通过调查摸底,先后关闭了高桥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尚古山石料厂2个碎石采矿区,采矿权总数由原来的26个减少到24个。
(五)做好地灾防治工作。制订了《xx县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共排查各类矿山企业20余家,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秩序井然;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全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活动取得的成果,会同相关部门先后进行了2次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了5起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更加突出。近年来,xx立足新起点,实现弯道超越,发展势头强劲,土地需求点大面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型产业园区、民生项目建设、旅游业和服务业用地将明显增强,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提出的“十件实事”基本都涉及到用地问题,但土地规划修编后预留的用地空间很小,年度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十分有限,分配给xx的用地计划指标与实际需求缺口很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们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二是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保护与利用矛盾尖锐。我县违法违规用地主要集中在县城规划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公路沿线和村民建房这几个方面。2009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我县实现了零约谈、零问责的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整改到位、措施有力的因素,也有全国首次全覆盖,政策有松动,标准在放宽的原因。但2012年土地卫片执法工作我县疑似图斑多,农村居民用地点多面广,受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限制,工作压力将更大。
三是由于机制、体制和管理上的原因,历史上形成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的政策、新规定给我们现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老问题交织纵横,使得我们步履沉重。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落实严格的耕地资源保护制度,提高国土资源保护监管水平。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坚持“以建设促保护”的强化耕地保护管控机制,全面落实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的规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严格实行“先补后占”政策,进一步加大补充耕地开发力度,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
二是加大卫片执法检查力度。要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为重点,发挥卫片执法在预防、警示和惩处违法违规用地中的积极作用,摸清图斑底数,提前防范,提前整改,把约谈和问责的风险化解到最低限度。以落实巡查责任制和村级协管员制度为重点,推进国土资源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以落实土地违法行为报告制度为重点,切实加强土地违法行为的制止、纠正和整改工作,在执法中要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积极主动与公安、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协调联动,联合执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新局面。
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整治和农村建房管理,在认真调查清理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处理,绝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要通过这次集中整治,把历史遗留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二)加快转变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保障水平。
篇8
为加快我市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民政部、省、杭州市民政厅(局)有关《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同时,按照上级确定我市列为省、杭州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试点县(市)、区之一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做好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3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指本区域内,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种(养)殖业等领域服务于生产、加工、销售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团体。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农村生产力的有效组合,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集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信息提供、农产品产供销服务为一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农村结构调整和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农产品、农业技术的对外交流;有利于引导农民合法经营,增加收入,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有利于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产生和发展,是民间组织在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如何及时与加强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是目前各级政府,尤其是登记管理职能部门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和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精神,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与管理的创新机制。采取措施有效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健康有序发展,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成为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其在我市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组织领导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浙江省社会团体管理办法》和民政部、省、杭州市民政厅(局)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增效、增收,以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切入点,并把农民组织起来,赋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保障权益,应对市场,参与竞争,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组织创新机制。
2、组织领导:在试点期间我市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民政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科协、市工商分局、市财政局、市绿化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民政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做到“职能、人员、经费”三落实。
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试点工作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根据我市目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布局、运作和发展,在试点工作中,需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
1、坚持调查研究,摸清现状底数的原则,为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探索新的路子。调查摸底以登记管理机关与乡(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全市现有市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各乡(镇)负责本区域内现有的农村基层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及协会的调查,以调查表的形式,围绕农村基层现有各类专业经济组织和市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状况、性质和类别展开,详细准确掌握设立的层次、组织规模、活动方式、负责人和内部管理机制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会同市农办等有关部门,采取各类形式,广泛征询意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办法,为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和管理探索出新的路子。
2、坚持切合实际,求真务实的原则,积极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符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产业规模型、带动型、效能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对已登记和规范运作的七个市级、二个乡(镇)以及三个正在筹备成立的市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要在总结、提升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协会的能力建设,有效促进和带动产业的发展。对乡(镇)区域以下那些规模小、注册资金不足、缺乏带动力并以协会名义展开活动的,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合重组或理顺转型,特别要防止遍地开花、无序发展的过热现象,又要避免违背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的强行组合情况出现,使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切实步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轨道。
3、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具有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要按照市场规律和中介性质的特点,抓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内部建设,不断增强协会活力和效能。乡(镇)和市级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做好扶持、引导和推广工作,要循序渐进、稳重决策,逐步推行“协会+企业(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会员”的协会设立模式,乡(镇)以下区域除优势(特色)产业和原主产地外,一般以设立市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分支机构为主,使其真正成为我市农村组织、带动,服务于“三农”经济发展的有效社会组织。
4、坚持依法登记和规范运作的原则,使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依照法规,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凡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设立条件的,成熟一个,登记一个。对乡(镇)、街道区域以下所设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不违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政部、省、杭州市民政厅(局)指导意见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通过试点,制订出台我市乡(镇)、街道区域以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办法,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规范运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试点工作的安排
1、调查摸底,弄清现状和底数。采取市、乡(镇)结合,分别负责,以调查表,逐一调查的方式,准确掌握、全面了解全市市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乡(镇)区域以下各类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发展、设立等现状和底数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拟订可行性办法探明思路(3月15日——4月5日)。
2、制订措施,提出试点工作意见。向市政府汇报开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试点工作通知精神和意见;市成立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汇报、听取调查摸底的现状基本情况和试点工作意见,选择确定试点乡(镇),研究采取可行性措施,提出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登记管理意见(征求意见稿)(4月6日——4月30日)。
篇9
一、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市情,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这种发展模式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发展循环经济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切实做到不仅要经济增长,还要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不仅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讲求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使其逐步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生物资源南北兼有,极为丰富,林业资源居全省之首,森林覆盖率为西部第二,是阻挡风沙南下和西南酸雨北上的重要屏障,被专家称为调节西部空气、气候的重要“肺叶”。××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水资源总量219.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二类标准,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因此,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迫切需要。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实要求。××有“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略勉宁被誉为“中国的乌拉尔”,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极具特色。近年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绿色产业、生态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为突破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但工业发展既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更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导向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做大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产业、烟酒食品等产业。通过整合资源,优选扶持耗能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关联度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特别是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使其成为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二、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产业集聚区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建设等领域。结合××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突出“循环”和“集聚”两大主题,以产业链为主线,以资源的高效、集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飞地经济为途径,促进工业集中布局,基础设施共同使用,资源节约利用,废弃物循环回收,污染物低排放。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油气石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等产业,“一个中心、一个辐射区”的产业布局,整合提升现有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建成“六基地一中心”,即:以航空、数控机床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钢铁、锌冶炼为主体的冶金有色产业基地,以二氧化硅、石膏等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天然气为主的油气石化产业基地,以“猪、药、茶、菜”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基地,以生态和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使集聚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名片、企业发展的平台和工业经济强势发展的“航空母舰”。
(一)围绕产业集聚和循环,做强装备制造业。结合× ×装备制造业现状和产业基础,整合××航空工业园、褒河机械工业园区、铺镇工业园区,以汉航集团、陕飞公司、汉川机床等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围绕航空、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航空配套零部件研制、精密数控机床、专用刀工用具制造、精密工具仪表及输变电器加工等产品研发,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坚持循环发展理念,积极引导企业改革传统工艺,构建产品研发、生产循环产业链,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过适当加工处理作为原料,返回到生产过程中加以利用,实现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废物综合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清洁生产,构建装备制造业产业循环系统。当前,要围绕骨干企业的协作配套,在园区内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区,提供可租赁的标准化厂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环保处理条件,实施技术研发鼓励政策,引导和扶持小企业集聚发展,迅速壮大装备制造业规模。
(二)树立资源节约型理念,打造冶金建材产业基地。依托勉略宁及周边丰富的矿产资源,整合现有企业和园区,以高新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升级为主线,采用“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统合提升矿产资源开发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与生态化。在勉县设立现代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钢铁冶炼和锌材料加式产业,以矿产资源和有色冶金深加工为主,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改善工艺流程,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步实现资源低消耗和废弃物零排放,建成陕南最大的钢铁冶炼和材料加工产业基地。具体以汉钢、略钢和八一锌业为重点,围绕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矿石―铁(锌)精粉―烧结矿―铁(锌)―钢―机械加工业”生产链和“矿石―铁(锌)精粉―烧结矿―铁(锌)渣―钢渣―矿渣超微粉”、“焦炉煤气—焦油—精笨”或“焦炉煤气—硫铵—磷铵”的废物代谢链,实施好500万吨钢资源整合、30万吨锌冶炼等扩能技改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大力发展线材、板材及特种钢,扩大电解锌及锌合金冶炼规模,打造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能量、物质循环利用,构建冶金有色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依托五郎工业园区,以硅产业研发、生产为核心,发展“硅矿单选—硅合金—硅微粉—多晶硅—单晶硅”的产业链,逐步建设有机硅及光伏产品生产线。围绕镇巴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勘探和开发步伐,用全新的理念,最新的技术,打造陕南油气化工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快石膏资源开发,着力打造新型建材生产线,辅以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生产,提升资源及其衍生品利用水平。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有机食品示范市。依托××的环境资源优势和有机农业发展基础,以现有农业产业园区为基础,以农产品深度加工为主线,建设以畜禽、茶叶、柑桔为主的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精“三个六”(60万亩高产密植茶园、60万亩柑桔、年出栏600万头生猪),“四个优”(汉米、汉菜、汉油、汉药)农业主导产业,把××由全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变为集农业商品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生产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生态农业发展上,通过 “畜-沼-粮”、 “畜-沼-蚯蚓(蝇蛆)-畜(渔)”等循环,尽可能控制或避免对现有耕地、水域等农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实现农业系统资源的闭路循环。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强力推进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60万亩优质柑桔和年出栏600万头生猪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汉药、汉菜、汉米、汉油”等“汉”字特色品牌,完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强农产品生态环境监测,加大特色农产品原产地认证保护力度,壮大产业基地。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大力发展生物发酵肉制品、干燥肉制品,茶叶提取物、饮料开发,西洋参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和文化优势,打造循环经济型旅游休闲度假中心。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把环境教育、人文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活动。××的生态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两汉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秦岭巴山生态优越,自然田园风光独特。我们将按照“资源高效率利用、景区保护性开发、产品生态性设计和游客可持续消费”的理念,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集中力量打造长青华阳景区、黎坪景区、定军山三国文化景区、张良庙紫柏山景区和红寺湖、南湖、兴元湖、南沙湖等重点精品旅游景区,以旅游聚集人气,烘托商气,带动产业。以关中、成都、武汉等周边大中城市客源市场为重点,强化旅游宣传与整体营销,加强川陕旅游区域协作,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使××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中心城区“双百”战略,进一步拉大骨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成为“一江两岸”会客厅、“两汉三国”魅力城、宜居休闲温馨地,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功能和承载能力。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和配送中心、大型商贸服务中心、批发贸易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场,主动承接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圈、武汉都市经济圈三大经济区辐射,大力发展一批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开发和培育金融服务、休闲旅游、健身娱乐、社会化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全力打造陕甘川毗邻地区商贸和物资集散中心。
(五)着眼于区域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维护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和保护汉江水源水质为重点,下功夫引进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规划、评估、监测技术等,初步构建起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全民生态文化普及和环境监管能力等五大环境支撑体系,形成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型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最佳人居环境。推行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逐步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转化水平;加快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建设,扩大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规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预警机制,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改电、改路步伐,加大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力度,蓄养水源,改善、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实施蓝天、碧水和绿色生态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需要在政策、机制、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尽快完成××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要坚持在规划指导下,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在生态企业建设上,以实施“三百”工程为抓手,鼓励企业研发、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实施一批低耗能、低排放、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建立以企业内部循环为主的循环经济微观基础。坚决关停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企业,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上,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分析每个园区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积极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降低和减少企业排放和处理废弃物的经济成本,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社会建设上,运用生态理念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挖掘全市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立起不同层次之间的循环链接。在生产过程中,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上游企业生产的废弃物就是下游企业的原料,从而实现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生态环境最佳。在生活领域,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回收利用。整个城市乃至全社会都纳入循环经济圈,生产和生活之间建立连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循环。
(二)依靠科技,加快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针对重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和产品深加工,加强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转化技术研究,使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废弃物的排放最少化,组织市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积极争取省级科研支持,借脑借智,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引进、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生态循环型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开发生产再循环型产品,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生态转型。
(三)完善政策,整合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逐步提高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加大外调原材料的资源税征收力度,从而促进资源的本地化深加工和充分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速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气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篇10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持续推进绿色腹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照分解任务,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大农业科技注入力度,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强化项目推动引导,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推荐申报福建元隆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富含膳食纤维仿生素肉脯科技成果转化”等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项,推荐“武夷山茶业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全市共推荐上报各类省计划项目72项,被省科技厅立项的农业科技项目24项,争取经费169万元,邵武市拿口镇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镇及省科技厅“一镇一品”试点乡镇。邵武、建瓯等三个县(市、区)“一县一业”科技重大专项试点县项目完成项目的结题与考核验收工作,“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示范”、“杂交鹅掌揪优良家系与无性系苗木产业化”、“樟属天然香料产品加工产业化”等课题的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由龙头型企业科力种业有限公司承担的“高效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特优009、Ⅱ优183中试与示范”等项目,促进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推进成果转化,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通过持续推进闽北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借助“6.18”成果转化平台,以及开展校地科技合作等各种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上半年,全市共推广科技成果162项,开发新产品128项,一批高新技术、农业现代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不同杉木优良品种测定及丰产培育技术”、“山茶油、茶皂素及茶粕综合利用新技术”、“肉制品超高压杀菌技术”、“利用芝麻的植物化感作用防治茶园杂草技术”、“CO2超临界萃取玳玳花(叶)精油技术”、“白鹅种鹅繁育及加工技术”等科技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国家级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继建瓯市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市(县)之后,今年又推荐武夷山市并顺利通过省厅的审批与上报;突出抓好建阳市承担的UNDP项目(联合国开发署、国家科技部科技扶贫开发)的实施,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15个、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3个、示范户20户。为参加“6•18”企业科技项目查新35项,对接成果14项,技术需求对接10项。
三、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户生产发展提供支持
我局进一步加大闽北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提供数据库检索、病虫害防治、专家辅助诊断、电子答疑等农业信息化应用服务;新增远程科技视频培训点41个,其中硬件终端9个,软件终端32个;举办远程视频科技培训6期,培训人数3000多人次,延平区西芹镇村村通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通过继续组织实施“闽北星火特色产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已培训师资650人,培训农民工6万人次,发放星火科技培训实用教材200套,分发光盘给全市星火技术学校和相关示范点50张;突出抓好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点建设工作,全市省级7个科技特派员示范点已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人数3370人次,分发生产技术资料5630多份;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与互动联动村的挂点工作,扶持浦城县临江镇建立了远程科技视频培训系统,开展科技培训4期,实施“黄桃罐头加工品种示范基地建设”等省级科技项目2项,在该镇高坑、余元、寨下等村建立黄桃基地300亩,解决龙头企业“绿之星”的生产原料;配合市委组织部,抓好邵武市新丰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调研重点发展项目,并且在项目、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实际支持,安排南平市农科所的高级技术人员进入该村,赠送水稻、西爪新品种并指导生产;在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农技培训班180期,培训5000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涉及10个县、80个乡镇、500个村,参加活动的农民总人数11000人次;送农村科普图书16800册,科普挂图100套,科技录像片20部,科普光盘70套,科技资料37500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科技的支持作用正在日益发挥,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县市农业科技项目雷同,难以呈现特色优势;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力度还需要加强。
四、2007年下半年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工作思路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决定》,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在加强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上努力实现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农业领域的科技水平,为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持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在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以及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型试点企业的作用,突出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专利产业化,积极跟踪落实已经上报推荐的各类重要专项农业科技项目的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