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4 10:2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

篇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一、把广阔的阅读空间和科学的阅读计划结合起来

平常的班级读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特别爱读书的孩子什么书都看,如饥似渴;一些孩子只看自己喜欢的某一类的书,也有一些同学还没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看书只是做样子而已。那么,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呢?这就要求我们要为不同阅读兴趣的孩子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推荐不同种类的书籍:如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通过定向阅读,趣味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科学的阅读计划最好是系统的、具体的、明确的。比如说:小学六年必须阅读的书目是多少?是哪些?那么,具体到低段、中段、高段具体应该读多少?读哪些?再具体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期又应该读多少?读哪些?再具体到每个人每学期的保底书目是多少?是哪些等等。这听起来好象很复杂,其实不难,我们只要在每个学期末把学生阅读的书目统计一下,就大概知道了情况,然后再根据需要适当增减必要的书目,也就是把阅读空间和阅读计划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更好的把控和进行有效指导,避免了学生阅读的虚象性和盲目性。

二、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我们每个班可能都有这样的学生,每天看着也在读书,可是说不会说,写不会写,这是典型的"读而不思、读而不记"现象,叫爱读书,却不会读书。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就内容而言,我们可以教学生灵活运用课内阅读方法:如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语段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诵读、鉴赏、比较、评价、探究等阅读方法。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无充足时间读书时要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了积累语言要学会摘读。读中有批注,要边读边想,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跟进读书,逐步指导,填写"每日阅读卡"等。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旁批阅读、附注阅读等良好阅读习惯。朱熹也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智特点,制定包括数量、书目等学期计划,教师要经常督促引导,对阅读笔记进行检查,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四、 实施阅读评介,用评介促进阅读

我们对待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可以用"好读书,不求甚解,放任自读"的眼光来看,重在情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但也不能对阅读效果一步不关注。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首先是评价阅读量是否达标,对自主性的阅读量是可能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其次,评价阅读效果,如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等。

五、 探索形式多样的阅读课型

1、阅读指导课

基本环节是:阅读方法指导--读书尝试--交流体会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指导课也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在生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指导课要重视教给学生阅读的依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阅读推荐课

基本环节:介绍读物--激发兴趣--课外阅读

(1)介绍读物(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介绍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的;介绍古今中外的名著等)

(2)激发兴趣(采取自己擅长的方式,大力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达到吸引其他同学,形成争相阅读的场面。形式有:讲故事,评书,课本剧,新书招贴画等)

3、阅读积累课

基本环节:自由诵读--积累练习--反馈阅读效果

积累练习:摘抄词句、写读后感、仿定片断等等,自制读书卡片(佳词卡、佳句卡、仿写卡、体会卡)

4、读写互动课

基本环节:佳作赏析--拓展想象--自主尝试--赏析点评

在自主尝试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给课文续写故事,改编连环画,进行剧本创作,创作意境画,书法创作、配乐尝试、舞蹈创作等等,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由展示阅读的收获,体验阅读的成功。

5、阅读欣赏课

基本环节:佳作欣赏--个人点评--全班交流

体会语言的分寸感、形象感、情味感、畅达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可配乐朗诵、谱曲吟唱、背诵等形式。

6、阅读汇报

基本环节: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点评

篇2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 拓展阅读 阅读素养 书香童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86-01

拓展阅读具体是指语文教师立足课堂,就语文阅读教材的某一主题,为学生搜寻更多的课外阅读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吸收更多的知识,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打造书香童年提供保障。

1 拓展课外阅读时间

1.1开设图书推荐课

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当重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跟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相适应,努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小学中年段学生开始慢慢喜欢读一些思维性较强的文章。当然,不同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存在差异性,只有带着兴趣去阅读才能够取得好的成效,所以教师在为学生推荐拓展读物时要兼顾好中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般地,教师都会立足课堂,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为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实现课堂学习跟课外阅读的无缝对接,这是拓展阅读的重要策略之一[1]。课外拓展阅读将为学生补充一定的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学生阅读素材得到拓展的同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阅读素养。例如,在学完第五册的课文《西湖》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跟西湖有关的图片、资料等内容;在学完课文《卧薪尝胆》后可为学生推荐《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通过拓展阅读将学生有限的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和打造书香童年奠定基础。

1.2开设成果展示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一些图书之后将会产生很多的体验和想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开设阅读成果展示课,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平台。成果展示课主要是通过交流和评比检查学生拓展阅读的成效,为学生汇报和展示阅读成果提供途径。例如,学生在读完教师推荐的《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后,可以在成果展示课上通过以下四种主要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一是书面形式,学生可以在阅读成语故事时做一些小卡片,记录自己的读后感、读书简报、读书笔记等,在课堂上展示给教师和其他同学。二是口头汇报形式,组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例如成语接龙大赛、故事大王比赛等,促使学生将自己阅读记忆下来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人听。三是表演形式,包括成语故事的小品表演、童话表演等,让学生在表演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四是评比形式,在展示课上,教师成立评比小组,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评比出阅读大王、优秀读书笔记等,为全班学生培养出几个阅读能力强、阅读素养高的榜样,以带动全班学生共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2 拓展阅读的实施策略

2.1围绕主题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在实施拓展阅读时,教师不能受到语文课堂的限制,要敢于跳出课堂,在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拓展阅读[2]。

例如,在学校举办的语文节活动上,教师可以围绕“迪士尼奇妙之旅” 开展拓展阅读实践活动。由于这是小学生们平时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主题之一,所以在整个活动里,学生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热情高涨,纷纷加入到看迪士尼动画、表演经典故事、写读后感、举行辩论赛等活动中……这一系列的拓展阅读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又如,在小学中年段的音乐学科里,当学生学完《游击队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一些跟《游击队歌》的诞生历程相关的资料、书籍,促使学生了解作曲家贺绿汀,了解《游击队歌》的起源和历史,在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并在潜移默化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2.2创建书香家庭,打造书香童年

家庭环境的好坏跟学生的成长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将亲子阅读作为拓展阅读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和素养。例如,创建书香家庭的活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民主平等的家庭阅读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读书热情,在加强亲子沟通的同时增加家庭凝聚力,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书香童年。

3 结语

小学中年段语文中有效的课外拓展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同时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和书香童年的打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对于小学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任务要求主要有:一是寻找信息,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二是解释原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文本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三是思考文本的内容,要求阅读者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即怎样去证明、维护自己的观点。

基于以上认识与思考,本节课拟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淘书”为载体,让学生在对比、联系阅读各类图、表、文中获得相关信息,做出简单的推论,进而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本创生】

1.阅读材料1:《六年级课外阅读书目一览表》(下发,人手一份)。

2.阅读材料2: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结果(下发,人手一份)。

3.阅读材料3~5:好书介绍单3份(下发,人手一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六年级课外阅读书目一览表》以及“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的阅读,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策略――“对比、联系、整合”,在此基础上获取信息,做出简单的推论。

2.通过对“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好书介绍单”的对比联系阅读,学习将“对比、联系、整合”的阅读策略运用到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以及运用信息形成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都带来了什么好书?小组内相互介绍一下。

二、略读表格,提取信息 ,明确任务

1. 谈话导入:课件呈现阅读材料1《六年级课外阅读书目一览表》。

(1)如果让你选,你最想看哪本书?为什么?

(2)如果要从中挑选出大家喜欢看又值得看的书,你们觉得最好还要了解哪些信息?

2.明确任务:出示课题“淘书之旅”。

二、试读图表,尝试推论,学习策略

1.出示材料:课件呈现阅读材料2“六(4)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

2.师生共读:初步了解统计图的构成(标题,竖轴,横轴,图标说明)。

3.师生动笔:学生书面小结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同步小结,写在作业纸上。

[六(4)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

我班实际人数51人,回收问卷51份。经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班同学图书阅读量在8本以上的有46人。对于同学们课余阅读的书籍类型,调查统计如下表:

从以上材料中,我得出以下结论(至少写出1点,语言尽量简洁):

5.明晰概念:补充资料,认识非连续性文本。

三、联读多份材料,形成观点,运用策略

1.下发阅读材料3~5:自读好书介绍单,读完想一想:如果让你推荐一本,你打算推荐哪一本?

2.临时分组:基于个体选择,全班完成分组。

3.合作学习:形成推荐理由。

(1)明确任务。课件呈现: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①小组讨论推荐理由,用关键词表达,写在卡纸上,把字写大一点。

②派代表汇报。 ]

(2)小组讨论,完成推荐任务。

4.汇报交流:强化阅读策略。

(1)代表汇报,交流阅读策略。

(2)教师示范,强化阅读策略。

四、总结全课,强化策略,延伸阅读

五、板书设计

[[ 获得信息做出推论形成观点 ][非连续

性文本] ]

【专家评课】

本课较好地体现了以下五种意识。

课程意识。本节课无论是主题的确定、学材的创生还是形式的设计,都是教师自己完成的。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不能只停留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从学习内容上进行重构与创生,这才是课改的关键所在。实施这一步很难,但我们的脚步必须迈出去。

板块意识。本节课两大板块,一是试读图表,学习策略;二是联读图文(表),运用策略。板块之间有联系,又有递进,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教学推进自然流畅,课堂体现了一种简约之美。

方法意识。每一节课的学习,教师一定要为方法、策略而教,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验。怎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徐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凸显了这一点,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阅读,学会了“这一类”的阅读,这是真正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

策略意识。徐老师特别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获得信息―做出推论―形成观点。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操练,还把这种学习的策略清晰地呈现在板书上,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学本意识。这节课,从学材开发上,无论是做的、看的、学习的,都来自于学生;从教学策略上,徐老师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师生形成了平等的学习共同体。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徐老师以生为本的理念和意识。

篇4

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尝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毕业时要达到能简单的识图和对话,并能阅读浅显的英文故事短文的目标。要想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仅靠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课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又是对教材学习的一种检测和提升,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最有效、直接的方式。

1. 自画、朗诵英语漫画作品

漫画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读物。借助于漫画的滑稽、夸张、简明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学生能很快理解课文大意。因此,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在课外自画、朗读英语漫画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而且也能在朗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形象思维能力。

2、改编rhyme,chant或songs

rhyme,chant,songs 等环节是牛津小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些环节形式活泼,内容有趣,因此学生很乐意去学习。鉴于此,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课外对其中的一些小诗和歌谣进行改编,这样既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从英语视角中走出来,增强书面表达能力。

3.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很强,他们都特别希望被家长和教师赞许和肯定。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尝试不定期的在班上组织英文读书比赛,让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当评委,从发音、语速、选材、语感等方面进行评选,并颁发奖品,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开展英语专题研讨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英语对于儿童是“新生”事物,他们在对其发音和表述方式感到好奇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疑问和不解。其实,这正是英语教师进行方法指导与思维点拨的关键。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下开展专题研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要以为专题研讨只是英语专家、学者、教师才能完成的工作。其实不然,小学生虽然在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方面还有待完善,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心理却一点也不比成人差。例如,“thank you”是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表达“感谢”的习惯用法。那么在语言交际中,除了用“thank you”之外,还能用其他方式来表示感谢或感激吗?为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就以“‘感谢’英语知多少”为题,让学生课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通过阅读报刊、杂志、观看影视作品、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来拓展学生的研究渠道,开辟英语第二课堂,让各个研究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集中汇报。经过大家的努力,师生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种表达感谢的方式。如热情洋溢的“谢谢”,用appreciate,例句:I really appreciate it.(我很感谢。)如称赞对方功劳的感谢用thanks,例句:Thanks to you(we made it on time).(真要多谢你,我们才能准时完成)非常正式的“谢谢”用grateful,例句:I’m truly grateful for your help.(我非常感激你的帮助)

通过专题研讨,学生能够以某一具体的问题为点,经过教师指导与小组探究,不断进行思维拓展,从而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构成线,最后通过应用得以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构成面。

三、开展英语课外实践

知识的最大价值在于应用,而国人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就在于缺乏较为真实的语境。随着小学生词汇量的不断积累,语法知识的日益丰富,表达能力的逐渐提高,利用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了school,zoo, supermarket, train station等表示地点的词汇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熟悉和运用“Excuse me,Where’s...?”“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等短语和句型给他人指路,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去汽车站、火车站、公园、景区等公众场所,担当义务“指路员”,更好地服务外国朋友。

又如,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训练他们能够用纯正的语音进行对话与交流,教师也可以定期在校园内外举办英语角(English Corner),让大家聊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天气情况、电脑游戏,讲一些英文小故事,进行情境表演等。在这样轻松愉悦的交谈中,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也会潜移默化的提高。

篇5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学生

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不是方法,而是兴趣与热情。由于我个人对于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应该把好的文学作品带给孩子,应该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烂漫情调的童年。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孩子爱上阅读的话,他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阅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物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二、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文化的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校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治愚”等。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金钥匙―――读书积极分子”。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在学校或班级中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扩展激趣

扩展激趣即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扩展活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调节活动的心理结构。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有许多介绍历史人物和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这些书籍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认知水平结构范围内的纵横发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爱国情感,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如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梗概)》后,可扩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可扩展阅读《故乡》,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三分钟演讲”,交流读书所得

学生读书了,读得质量如何?利用上课前我组织了“三分钟演讲”,按座位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我规定,围绕你看的书,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同学们看书时,比以前认真多了,都或多或少的有收@。

五、开展剪贴报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让学生把平时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做成剪贴报展示。这个实践活动提高了阅读质量,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这不但是一个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还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手段。

六、及时表彰鼓励,展开读书比赛

篇6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

(2)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①家长要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a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b符合儿童年龄特点。c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②学校要创建良好的读书环境。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检索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3)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①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订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篇7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奥运"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向往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等。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 1 )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对课外阅读不一定个个都会很感兴趣,但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只靠教师来强制执行,但作为教师也可适当指导一下阅读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兴趣习惯,主要采取以下相关的策略:

1.课后延伸。如教《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后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了解诸葛亮更多有趣的故事吗?请大家回去找一找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看,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还可以找齐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看,这样能起到一石二鸟之功效。

2.复述故事。学完一些课文故事后或看完一些课外书后,教师要求学生简单复述出来,让学生长话短说,除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兴趣去探究原著外,大部分学生更喜欢表述出来。

3.定期交流。让学生详细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情况,‘谈收获,讲感悟,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设立奖励。设立读书管理小组,让学生每阅读完一本课外读物后就到读书管理组长处汇报自己读了什么书,并交上读后感,然后管理组长记录好,每月总结一次,读得多感悟得最好的就予以大红花奖励,到学期末汇总,谁的红花最多就奖励课外阅读之星。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应适当控制课外阅读中休闲的成分,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的精读和品读的功力,培养学生对作品语言的敏锐悟性。

1.明确地读。教师要对推荐给学生阅读书目里的内容熟悉,更要体悟到这些课外读物的感受,让小学生能在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通过他们本身的自主阅读活动的过程,去大胆地吸纳课外读物中语言文字里所承载的文化思想、科学领域的大量信息,还得对收获得来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中,不断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正确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行课外阅读,就使得他们有了明确的汲取对象。这样的做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

2.有目的地读。我们要求学生要有做学问的阅读方式习惯去阅读,这样做并不是以囤积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着眼于对知识的发现运用、整合探究甚至乎会是推陈出新,因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并将学生引领一个更新更高的阅读境界。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可以顺势利导提供一些阅读材料,指引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的氛围下进行有效的阅读,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越读越高涨。

3.让学生运用得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把在语文课堂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运用于课外阅读,使这些方法升格为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好基石。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批注;用不同的符号点画文章里重要的内容;做好文章内容的摘要,整理好自己阅读的提纲,把书读“薄”了;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写心得感想,把书读“厚”了。

三、指导学生汲取营养,懂得积累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要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的话,就要教会学生自主从书中汲取书中的养料,懂得去积累且要做到学以致用。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全程投入,融情于境。读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阅读的过程其实是把书里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过程,只要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当中充分地去调动自己的溉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会有深刻的印象,把这些转化为自己的素材。

篇9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十分重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这仅仅是个下限,要达到这一目标,那关键就在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程标准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而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喜好课外阅读的主阵地。下面就我的经验,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中激发小学生高段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新课前的预习习惯的养成

我在教学五年级语文时,就交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查阅关于本课课题的相关知识,作者情况,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勾画出生字词语,喜欢的语句,认读生字,生字组词,课后问题思考等。并把此作为课外作业,在上课前由学生组长检查进行登记,在上课时让每个组长汇报评比:整体情况,没有完成的,完成的差的,完成的最好的,然后老师点评。这样坚持不到一个月,学生由不自觉安排预习到自觉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这让学生养成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我也深深感受到,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后,教学起来也相当轻松了。后来,有时让优生来当小老师给学生讲,自己适时进行纠正补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中的“趣味”

一是教师说话既要有亲和力,又要幽默风趣,让学生体味文学作品中的“趣味”。二是要以阅读教学中的故事悬念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欲望。一位学院的博士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基础上提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的观点。我非常赞同。这是否应该成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标准呢?

乐趣之事人人喜爱,有趣、惊险、奇特、令人感动的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故事,个个都会兴致勃勃,将会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从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易于学生好奇感兴趣的材料

创设读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使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能不受感染吗?

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善于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中国有句古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读书方法呢?当然法无定法,关键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默读静思,或大声朗诵,教师可充分利用班干部的号召作用和尖子生的榜样作用,培养他们对此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并利用他们影响其他学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全班到全校性的读书热潮。

读的欣赏,读出兴趣的指导。允许学生自由选定自己喜欢的内容,无拘无束地阅读。朗读重点语段、默读、略读、浏览阅读,快慢、轻重、摇头晃脑、唱读等。

还要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和能力。尤其是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累了以后,可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其课外阅读兴趣。这些要求学生在课内要做到,在课外也要做到,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与能力。

五、通过督促、展示、评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课外阅读多少的统计比赛,分项由专人登记,由非干部进行。

2、通过学生自评、他评,以完成为优,依次为优+、优++,一周一次。

3、利用教室墙壁,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己张贴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字画、或手抄报幅、或心得感悟等。

篇10

1.我国学生阅读现状堪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每年人均课外阅读量远远不够,人均阅读图书1.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人均阅读量着实让人感到惊愕和不可思议。除了人均阅读量低之外,另一个倾向是读书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阅读的目的是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取得高分。在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教参、基础训练、考试辅导类的书籍。“应试教育”导致阅读教学收效甚微,产生了“高耗低能”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2.利用教材,在课堂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让学生读通读透,悟出写法,领会作者的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从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如我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词语表现人物品质。如救助车夫一段,作者连用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突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抓住了这些有特色的语言,反复阅读,深刻体会,就会领悟鲁迅先生的关切之情以及救助车夫后的激愤之情。这样,学生不仅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提高了阅读能力。

(2)善于抓住文章重点段落展开学习。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要重点体会的部分,并鼓励学生质疑。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抓住“课文是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写的”这个问题。学生找到了“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再分别找出詹天佑“杰出”和“爱国”的部分,这篇课文就很好理解了。然后再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找准重点段: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先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反复诵读,再认真领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超人的才能就能跃然纸上。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不言而喻了。

3.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读,老师应该先推荐一些有趣的儿童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欲罢不能。再让家长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读书的环境,养成善于读书的好习惯。再结合新课标推荐的古诗词以及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要求学生一定坚持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就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或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精彩语句片段,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

4.让学生多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都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了学生较大的自;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环境描写的句子”,加强了学习的指导性,积累在于运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这样归类整理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搭桥,进一步巩固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5.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