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4 04:3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域经济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供电公司,认真履行电网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抓住机遇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强电网、抓管理、优服务,奏响了一部爱民、惠民、为民的乐章。
一、重服务为民营企业开绿灯
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该公司开通了电力“绿色通道”,实行一条龙服务,凡涉及用电问题,该公司以发展大局为重,该减的减、能免的免。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全县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可靠、放心、宽松的供电“大环境”。如:2003年初,该公司针对“五得利、邯雪、*府”等三家面粉加工业的用电需求,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35kv专供变电站,为其提供了充分可靠的电力供应。目前,该县有规模加工企业46家,日加工能力己达1.6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36%来自面粉产业,面粉加工能力、产值、利税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幅度。
随着三大产业规模扩张和链条延深,集群发展态势明显,2004年以来,该县在县城东侧建立了工业园区,园区内的得利城、香油城、华正塑编、邯雪面粉扩建、康源烤花生等7个总投资6.5亿元的特色产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原沙堤35kv变电站不能满足工业园区的电力供应,园区领导找到电力公司领导商谈电力供应问题,该公司领导当场表态,电力跟着项目走,不但要办,还要办好办实。2005年6月份,该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在园区内建设一座35kv变电站,专供园区内多家民营企业的电力供应。目前,该园区中澳美佳食品、三胜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玉米果糖、大蒜深加工、蛋鸡产业化等8个总投资6.3亿元的特色产业项目己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强电网为新农村建设夯基础
公司是国家中型企业,年购电量近4亿千瓦时,担负着*县工农业生产和79万人民生活用电任务。面对如此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压力,该公司牢记牢记服务宗旨,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和实施城农网改造的机遇,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新建与改造并举,倾尽全力建设一流电网,使全县电网布局和供电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几年来,公司抓住机遇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756.5万元,实施了一、二期农网、城网改造、机井通电等工程的实施,该县形成以4座110kv变电站为核心、18座35kv变电站为主网架的供电网络;县城10kv配电网实现“手拉手”供电,所辖35kv变电站双电源比例67%;18座35kv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供电能力显著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6%,电压合格率达到99%以上。2008年,公司完成购电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电量比农网改造前增加了3.4倍,基本满足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电需求。一个结构坚强、运行灵活、安全稳定的现代化区域电网已经形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保障。
三、系群众集中财力办实事
篇2
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两个问题
产业结构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变的。在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个转移过程中。
从当前和今后趋势看,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偏差问题,二是各次产业的升级问题。三次产业比例偏差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过低。经过多年努力,这一情况正在改变,许多地方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二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今后第三产业占比调整到多高,各地不能一个标准,也不能完全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因为彼此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不同,中国“世界加工厂”的角色还没有改变,工业占比不可能没有底线,一味降低。今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关键,不是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调整,而是如何突破各次产业升级的瓶颈,提高各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这才是根本。比例上去了,而层次和水平没有上去,经济还是不能持续。城市经济是这样,县域经济也是这样。
二、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一些地方县域经济中,工业占总量的80%以上,是主要的支撑力量。从现阶段的供给与需求来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应当立足现实,继续把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其原因有三:一是工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是工业的补充。许多服务业部门,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工业,没有工业,社会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二是县域对服务业的需求不同于大城市,只能突出重点,适度发展,拉长短板,形成地域特色,避免赶浪头、搞跃进;三是从反映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看,第二产业好于第三产业。工业无论是在税收,还是就业、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等方面都有比较优势。魏桥集团一个企业就占山东滨州市利税的40%。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做好工业这篇文章,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个方向应当坚定不移。
三、选好工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现在产能过剩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常态化,不是偶然现象;二是普遍性,几乎没有哪个行业产能不存在问题;三是难逆转。一些企业由于是在急速膨胀时期发展起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只能面临淘汰关停。这种情况在县域经济中比较突出。今后行业发展的空间在哪里?潜力在哪里?下面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抓好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由于区位条件等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容易,产业结构调整不能离开现有基础从头再来,抓好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是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要本着“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明确培植发展哪些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哪些传统优势行业,化解淘汰哪些低效落后产能,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途径,打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对于这一点,山东省委省政府认识很清楚。要求省经信委制定了20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具体到企业、产品和技术装备,针对性比较强。省长、分管省长逐个听汇报、做点评、督促落实。这是过去没有过的,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盯住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基础原材料创新、研发和攻关。现在企业大量的生产线、关键设备、重要原材料都是进口,造价也很高。如碳纤维很多地方在上,但高档原丝国内就生产不了。日本的每吨100多万元,国产的只卖十几万元,高端产品还不能用。有个企业生产了一种医疗器械,大部分零部件自己生产,但有种膜需要进口,这个东西不解决,这个器械只能是一堆废铁。山东阳信一个企业做出口餐具,诺贝尔奖发奖仪式的赠品就是他们的餐刀。这个企业年产1000多万套刀叉,用的不锈钢全部要进口。重要原材料如此,其他高端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依赖进口就更多、更普遍了。这些都是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不能再盯着一般化的大路产品。应当沿着产业链向上或向下分析查找,看看哪些是关键的、进口的、国内生产不了的,寻找国内外的资料和合作伙伴,开展研发和生产。这是县域经济今后升级换代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所在。
第三,倡导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当今世界制造业转型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叫服务型制造。有资料显示,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企业已达58%,而中国企业不到3%;全球1.3万家制造企业,服务环节盈利比制造环节平均高76%,服务利润占总利润的46%。因此,在产业形态上,县域经济也要推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不仅适应需求,而且创新需求,积极推进金融、研发、设计、物流、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业发展,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拉长微笑曲线的两端,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和目标。要按照服务业发展规律办事。制造业发展是以大项目为导向,有项目就有规模,就能形成生产力;而服务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需求才能有服务。要把服务业搞上去,依靠的是人才和环境,哪里有人才、环境好,服务业就能在哪里开花结果。所以优化营商环境很重要。
四、注重市场主体的增长质量
从企业构成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降低门槛,优质服务,增加市场主体数量,释放民间经济潜能,这是正确的。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新增市场主体43万户,同比增长48%,其中服务业占70%以上。当前经济缺什么?现在全省市场主体433万户,数量并不少,缺的是质量。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创新能力、市场驾驭能力、产品档次和水平。所以在发展市场主体时,应扶大促小,提质增效,眼睛要盯在已有企业的发展上,注意把已有企业抓好,不要仅仅看市场主体数量增长了多少。二是引导民营经济向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现在山东民营经济中,个体户多,私营企业少,个私比是4∶1,全国是3.5∶1,江苏、浙江是2.6∶1。其中有经营者观念和能力问题,也有政策问题。省里准备出台政策,对因“个转企”税负增加的,由地方财政给予补助,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免除经营者的后顾之忧。三是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山东省外商投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3%,数量不多,需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和招商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动力。以上三方面,是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时应注意的结构性调整和选择。
五、在做精主业基础上做大做强
篇3
情况的汇报
县财政局
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根据县优化办的部署,扎实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认真查摆问题,采取措施,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我局对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十分重视,月日就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党组书记、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月日,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动员大会,会上局长同志作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良服务》的主题报告,把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风评议活动和财政局的实际相结合,从开展活动的意义、内容、要求,讲到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很细,也很具体。并提出了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组织纪律松散的问题。极少数的干部职工在上班时间打开电脑看股市、玩游戏的现象;二是服务态度问题。极个别的同志在来信来访接待上不热情,解答不认真;三是工作责任心问题。个别同志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采取拖,实在拖不过就糊;四是办事效率问题。个别股室对局里布置的工作不按要求及时完成,办事效率不高。还存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方面做得不够。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强督查的有力措施,在该局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了人人都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关人的责任感,整个评议活动开展得实实在在。
二、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按照发号文件的要求,对财政监督检查,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了相关规定,对财政监督检查统一归口监督股管理,统一材料审核、下达有关文书,法规股负责合法性审核,办公室统一编发文号。实行财政监督检查处理处罚告知制度,严格审理、审批程序,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并明文规定严禁在一年内对同一单位实施同一问题两次检查。年月至今年月,县财政局对个单位实施了财政监督检查,检查对象均为行政事业单位,查出违纪违法金额万元,依法处理处罚个单位,收缴应当上交财政的收入和罚款万元。没有发生重复检查,所有检查均按照有关法律及财政法规依法进行;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执法工作年度被评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单位。我局现保留的审批、审核、备案项目,全部经县政府审核,主动取消了个项目其中涉及企业的项,取消的项目数量属县直单位之首,取消后,且没有再执行,各企业单位反映良好。我局会管所的会计资格考试等收费事项,均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没有发现超标收费,没有发生涉及企业的乱收费。没有发现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的情况。
篇4
一、正视困难,大胆改革,强化管理,转换了长期难
以改变的机关管理机制
多年来,由于局(馆)经费紧张等历史原因,档案局绝大部分职工长期在外整理档案兼业务指导,自行创收,形成了自由散漫、管理松散的机关管理机制,致使档案局(馆)的自身建设长年荒废,职能丧失,严重损害了部门形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通过加强教育、统一思想,认真贯彻档案法律法规等措施,集体研究决定将全员收回,严格按照党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能按股室职能定岗定责,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依法治档、履职兴档,一举彻底扭转了多年来长期难以改变的机关管理机制。
二、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并提供各项保障
(一)、争取资金,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积极向县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汇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三年来共争取资金40余万元,大大改善了档案保管和办公条件。
(二)、争取政策,着力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近三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和办法。如《**县档案达标升级奖励标准规定》、《关于印发**县政府公开信息送交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三农”档案工作的通知》、《**县档案馆接收档案暂行办法》等。
(三)、争取职数,着力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档案局历年只设一正一副两个职数,通过积极争取,开始设一正三副四个职数,同时增加两个非领导职数。在档案局批准为新一轮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后,开始面向全省招录了一名公务员。
三、在全恩施州基础条件最差的条件下,**县档案馆率先在全州荣升为国家三级综合档案馆
前,**县档案馆无论从硬件基础,还是从业务历史欠账等各个方面在与全州八县市比较都是最差和最落后的,通过盘清家底,找准差距,严格对照国家档案局《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办法》的标准,举全局之力,发扬克难奋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和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虽经一波三折,最终于今年9月以77.8的高分顺利通过了国家三级馆的验收,成为我州第一家国家级综合档案馆。
四、强化安全管理,受到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
高度重视档案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着手安全管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强化干部职工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在今年6月的全省综合档案馆安全大检查中荣获90分的高分并受到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五、狠抓全县档案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使全县档案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狠抓档案业务暨岗位培训工作。在平常的业务指导中就注重将业务规范和档案达标升级与业务培训相结合。今年10月又在全县举办了一期档案业务暨岗位培训班。有116人参加,全员均获得了省级档案岗位资格证书。
(二)、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各单位和重点工程项目及“三农”档案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进程。截止现在全县有42个单位的档案室达到省二级规范化管理标准;有4个单位档案室达省一级;有6个单位机关档案室晋升为省特级。目前全县有三个乡镇机关档案室达到省二级,全县205个行政村档案达到“五有”标准的已超过50%。对全县省、州、县三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登记和上报工作。对全县20多个重点项目工程档案进行了验收,充分发挥了档案事业在全县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组织执法专班,每年依法对全县各个科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填写档案行政执法通知书,督促进行整改,有效促进了全县依法治档工作的开展。
篇5
低保:民生化试验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古为黄国,秦汉置弋阳郡,唐宋元明为光州,清代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改为潢川县,建国后曾是潢川专署所在地。潢川是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和中华民族黄姓的发源地,风光旖旎,江南风情浓郁,素有豫东南“小苏州”和“鱼米之乡”的美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 1997年,潢川县根据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进行宣传发动,典型试点,广泛深入地调查摸底、测算和核定,于1998年底出台了《潢川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至1999年6月开始落实兑现保障金。
截至2007年12月,该县城市低保保障人数由开始的原城关镇“三无”人员lOO多人,发展到现在整个城区四个办事处在内的近8000城市贫困人口。 全县确定享受低保待遇人员5352户,7949人,其中离岗人员3174人,离退休人员545人,失业人员2002人,三无人员243人,其他人员1985人。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县非农业人口为11.7万余人,享受低保人数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比例达6.79%,高于河南省5%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潢川初步形成了一套由企业负责,按人头施保,后依据政策逐步平稳过渡到社区,以各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管理为主,按户进行差额救助的管理模式。 潢川交通区位优势独特,两条铁路(京九、宁西)、两条高速(沪陕、大广)、两条国道(312、106线)、两条光缆(乌沪、京九)和西气东输两条支线(豫南、淮武)均交汇于潢川,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五个黄金“十字架”,使潢川具有河南的南大门、东引西进的大平台和南下北上的桥头堡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被誉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
通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潢川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特别是低保工作的稳步推进,人民的生活正迈向富裕安康。
在探索中前进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市贫困居民,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同时,城市低保工作又是项全新的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必须有科学的、规范的操作程序。 因此,城市低保工作实施之初,潢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为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的低保工作组,成员单位涉及县政府办、民政局、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办事处等部门,并由上述部门抽调专人组织联合工作组,负责对全县低保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
为了更好地开展低保工作,潢川县根据上级要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实施方案。即:《潢川县城市居民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为顺利实施低保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依据。 作为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城市低保涉及对象多、人员成分复杂,必须严格按政策办事,做到依法施保。为此,潢川县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外地经验和该县实际,制定了17种情况不得享受低保待遇。即: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保障标准以上的;3年内购买商品房或3年内建私有住房及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私有住房面积超过人均40m2的;家庭使用空调、冰箱、手机、摩托车、驾驶机动车辆营利者;家有住房出租者;购买电脑、高档金银首饰等非生活必需品的;家中饲养宠物者;在法定就业年龄(男18~55周岁,女18~50周岁)内且有劳动能力者,无正当理由2次经介绍拒不就业或不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公益性劳动的;领取下岗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和离退休养老金的;有赌博、酗酒、吸毒、等违法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及违法收养的;参加组织的;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家庭因征用土地而“农转非”,并自愿领取一次性补偿金的;经社区群众评议后不得进入低保行列的。由于上述政策的出台,刹住了人人要求吃低保的混乱局面。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潢川县城市低保制度逐步走向了成熟。
走向成熟
篇6
一、主要工作及其成效:
我市在扩权强县试点改革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支持两县主动向上对接,建立对接机制,适应“扩权”要求。二是支持两县用好扩权政策,夯实强县基础。三是定位两县特色产业,提升两县经济实力。四是通过统筹城乡改革,支持两县改善基础条件。五是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规范市级部门行政行为。加强行政监督,规范决策程序,及时制止或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通过两年多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对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1、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
由于扩权县被赋予了市级经济管理权和审批权,实现了省与县的“直通车”,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报批更加便捷,省级部门对县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试点县项目资金和国债资金均较往年有较大增加;在确保试点县发展用地需要、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等方面也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在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投入上,也将试点县纳入其中通盘考虑,为各试点县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经济发展更加快速。
2、缓解了县财政困难,提高了县财政预算管理质量
理顺地方财政体制关系是我国经济改革重大任务之一,县级政府财权的确立是“省管县”改革的关键环节。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后,由于可使县级财政困难直接反馈到省财政,使省财政及时解决县财政的困难,各试点县的财政支出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财政省直管县提高了省对县的调控能力,使信息和资金都得以顺畅直达,省级财政更加关注县域的经济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研究帮助措施和办法,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促进了县级政府加强服务型和法治型政府建设
富顺县以扩权试点为契机,推进了县级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按照大部制的思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将县委目标督察室与县政府目标督察室、县发改局与县招商局、县旅游局与县文体局进行了整合;严格控制机关事业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要求各部门不能新增工作人员;成立了招投标中心和采购中心,建立了县中介大厅,集中了15个中介组织入驻办公,进一步优化了政务环境和提高政府效能。二是成立县和群众工作局,新建了接待大厅,建立了县、镇、村和调解员四级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健全了工作制度,开通了书记、县长网上办公系统,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三是对干部中存在的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改。着力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提升了工作质量,使县乡村三级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1、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有待细化
省委省政府的改革方针出台后,还需各个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出台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加以贯彻落实。省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的进度不一,有的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有的正在调研和制定中,在系统的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出台以前,某些方面造成市、县都感到难以把握。
2、磨合期行政运行成本有所增加
扩权强县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减少行政环节,提高行政效能,节约行政成本。但由于处于改革的过渡期,县与省、市政府的关系尚未理顺,各试点县的工作经费和运行成本普遍增加。原因在于:扩权后跑省请示汇报、开会学习的次数增多,加之省上一些业务部门的相关处室也经常召开会议,交通差旅等费用大大增加,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更为突出。扩权县与市上的人员一起参加了省上的会议和学习,但回来后市上通知开会或培训仍然难以完全避免。上报材料,现在省市两级都要报情况也难以完全避免。
3、市县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篇7
一、主要工作亮点
(一)科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去年9月,省科技厅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政策予以调整,改由上年度下半年开始申报次年科技计划项目。春节过后,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线股室人员先后多次到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就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落户事宜,向上级部门主要领导、相关处(科)室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汇报和积极争取。2013年下半年至今,根据《2014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要求,我局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依托省科技厅海联科技咨询公司、明达科技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个,其中:社会发展支撑计划项目1个、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项目1个、农业支撑计划项目2个、工业支撑计划项目1个、科普计划项目1个、科技惠民项目2个、科技特派员项目1个、创新基金项目6个,加上往年所申报项目,现已确定并新到位资金69万元,其他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之中。
(二)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
1、保护知识产权。2014年,市知识产权局下达我县专利申请任务数205件、专利授权任务数85件。据统计,截止五月底,全县已申请国家专利105件、授权45件,完成了半年度任务。国家专利维权执法行动已制定专题方案,将成为下半年全县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重点。
2、开展科普宣传。在“4.26”知识产权日、“5.12”应急宣传日和省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与此同时,按照省市科技部门要求,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完成了2013年度科普统计调查工作。
3、推进科技进步。5月14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湖宾馆召开,县长喻文、副县长赵群子参加会议,我县恒兴建材有限公司“一种聚酯多元醇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荣获2013年度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岳政通〔2014〕3号)。
(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
3月5日,国家科技部行文(国科发社〔2014〕56号);3月18日,科技部官方网站消息,我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式通过验收。
2008年2月,科技部行文批准我县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3年8月,科技部专家组对我县进行现场考察;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部门联席评审会,一致同意我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2014年4月,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通知,我局完成了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数据调查和实验区自评估报告等相关后续工作。
(四)全县科技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在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在高度重视下,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4月25日,我局在银河大酒店组织召开了县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表彰2013年度全县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安排2014年工作,并聘请省科技厅海联公司项目处专家为全体与会人员讲授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等相关知识,得到一致好评。副县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书记作了工作报告,各乡镇分管科技工作负责人、县内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和电视台、《今日》、《手机报》等媒体记者共约100人参加会议。
(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县委第十四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前期准备,3月25日,局党组召开了全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从3月下旬到6月中旬,局党组严格按照县委活动办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深入讨论、社区调研,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相互帮、集体议”等方式,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找准了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在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根据县委第十四督导组综合汇总,共整理出各类意见40条,其中反映领导班子集体的13条、反映党员领导干部的27条,分别占意见数的33%和67%。6月中旬,在县委督导组对我局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进行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开始撰写领导班子集体及其成员对照检查材料,为专题民主生活会作好准备。
二、困难和问题
1、科技地位偏低,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多。主要是群众对科技部门了解不多,缺少实质性的产学研场所和科普示范基地,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形成真正的亮点。
2、科技经费较少,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拉动不力。县财政预算科技专项经费在理论上较多,但实际可支配的很少,科技部门没有掌握足够的资金主动权,虽有心服务民营企业,但无力拉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3、科技人才匮乏,为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够。在科技部门现有的干部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从乡镇领导岗位退线和部队退伍政策安置而来,在申报、编制和引进科技计划项目,推广科技成果方面力不从心。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突出行业特色,确保全市领先地位。紧紧围绕2014年度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绩效考核目标,突出抓好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知识产权提质增量、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三大工作重点,进一步巩固科技在全市“领头雁”地位。
篇8
一年来,为配合全县的综合治理工作,我们按照“内部强防,队伍强管”的工作思路,推行“谁主管,谁负责”制度,并结合本单位的反腐倡廉、普法、行政执法等,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得力的措施,使全局上下及所辖小区出现了思想进步、政治稳定的新局面。回顾一年来的综治工作,我们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统一部署,组织领导在局领导身先垂范的带动下,全局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按照县综合治理、保卫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成立了以局长李波为组长,陈俊江、谢版权所有燕、等同志为成员的“综治”领导小组,专司全县的经济环境及全局政治、思想稳定,平时也有情报信息员专抓此项工作的运作落实。
(二)整章建制,完善一票否决权制,逐步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约束人的转变,基本实现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在局内部学习制度中,规定除了学习与公民生活、工作相关的基本法律外,还采取集中和自学的方式,重点学习了《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法》等国际涉外经济法,通过学习,提高了依法办事的效率。
(三)量化、细化“综治”管理目标责任,把年终考评与单位评先、个人评优及晋级提升等挂钩,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二、广泛宣传,确保稳定除了督促内部人员学习相关法律外,还广泛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
(一)牵头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牵头规范了“××*县招商版权所有引资优惠政策”。
(二)全局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特别是在非法宗教和组织活动频繁之际,全局干部职工保持高度警惕,严格实行领导负责,三方包保,一日三报的工作措施,除了保证自己不参与外,还保证家属及下属企业的员工也不参加,确保了一方的稳定。
篇9
第一条为了加快实施园区突进工程,规范园区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园区构建融资平台,解决园区建设资金困难,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以及渭滨姜谭、金台金河、陈仓科技、陈仓周原、凤翔长青、扶风绛帐、眉县科技、岐山建材、千阳建陶、凤县凤州、陇县等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
第三条市支持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两区多园”突破发展的意见》精神,由市级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支持“两区多园”发展,并随着市级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用于园区建设项目贷款贴息,由市工信局和市财政局按规定用途统一安排和管理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工信局和市财政局依据本规定对园区申报的项目组织专人审核,报市政府审定后执行。
第二章资金使用的原则和范围
第四条使用原则: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以及园区重点产业项目的贷款利息补贴;专项资金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市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的有关规定;专项资金使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坚持多贷多贴。
第五条使用范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园区的道路、供排水管网、路灯、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园区绿化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整体规划的标准化厂房建设贷款,园区重点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经审查符合条件,对当年实际新增贷款给予贴息。
第三章资金的申请
第六条申请专项资金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报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贷款贴息的园区,必须以园区开发公司为贷款主体。园区开发公司必须具备法人资格,有经营管理自,实行独立核算,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遵守国家政策法规,财务制度健全。以园区管委会委托其它公司的贷款不予贴息;
(二)申报重点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项目,必须是在园区内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产业项目类型符合园区规划的主导产业,为龙头骨干企业配套加工项目,项目建设企业为贷款主体。其它企业的贷款不予贴息;
(三)园区产业定位明确、主导产业突出;
(四)园区管理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完善,运作规范;
(五)项目用地已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办理了有关土地使用手续;
(六)申报的建设项目和规划相一致,项目已实施或正在实施。
第七条贴息额度及期限。予以贴息的资金必须是上年七月一日至当年六月三十日新增的且已投入项目建设的贷款。
(一)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贴息额度,根据项目贷款余额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二)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项目贴息额度,根据项目贷款余额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50%计算,单个项目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第八条申请专项资金,应逐级申报。每年七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为专项资金申报时间。各县、区在工业园区范围内公开组织项目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凡符合专项资金申报条件的项目,园区开发公司或企业向所在县、区工信局和财政局提出申请,经所在县、区工信局会同财政部门初审后,报市工信局、市财政局,高新区和蔡家坡开发区直接上报。由市工信局会同市财政局审核确定贴息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后,再由市工信局和市财政局共同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市、县、区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拨付。
第九条申报专项资金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1、园区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申请报告。
2、市工业园区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申请表(见附表)。
3、园区建设项目申请建设资金贷款时向银行提供的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
4、项目建设资金贷款合同复印件、银行贷款资金入账单据及付息凭证。
5、园区开发公司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第四章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市、县财政局和工信局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严格的项目和资金审核制度,严把项目申报关。园区申请贴息部分的贷款及补贴的利息必须用于园区项目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市、县工信局负责监督项目的落实,各级财政局负责资金的拨付,确保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各项目单位要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认真遵守国家有关财经纪律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贴息资金到位3个月后,由市工信局会同市财政局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建成1个月内向市、县、区工信局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项目建设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汇报材料。
第十三条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骗取和挪用专项资金的,将追回已安排的专项资金,以后年度不再安排该专项资金,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市工信局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10
在广西鹿寨县,得到农合行大力扶持的企业数以百计。自2007年成立至今,鹿寨农合行支持企业的贷款累计达到42.13亿元,扶持过的企业达483家,其中股份公司65家、民营企业235家、规模以上企业183家。曾让企业陷入“有资源无资本”困境的贷款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抓大不弃小 扶强又济弱
鹿寨县地处桂中腹地,农业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这些年,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扶持政策的激励,县境内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更迫切、更强旺。鹿寨农合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经营灵活的服务优势,敢于打破常规,变被动适应市场为主动寻找市场、占有市场。一方面,主动与县招商部门、工商部门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入驻企业注册登记的信息。另一方面,由行领导带队,率领“信贷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县境内两大工业园区调研,逐一了解在建企业和投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建立经济信息档案。一旦有金融服务需求,不分国企民企,抓大不放小,扶强又济弱,只要符合信贷政策、诚信好,且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都当成“黄金客户”,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及时给予贷款扶持。
在具体帮扶过程中,该行以强大的资金扶持为依托,采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全程跟进、全方位帮扶”的经营策略,精心为各类企业构筑起发展的平台。每年仲夏,正是蚕茧上市旺季,县境内的8家缫丝加工龙头企业和43家蚕茧烘烤小微企业,都急需上亿元现金收购蚕茧,其中元、角小票就需要上百万元。每当此时,鹿寨农合行都及早做好帮扶计划。现金不足,就及时到人民银行调拨;元角小票欠缺,就派人到商场、超市、门店兑换,确保蚕商有足够的资金收购蚕茧,不向蚕农打白条。仅2011年以来的三年间,该行支持8家缫丝企业的流动资金就达3.5亿元,使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线由原来的23条增加到56条,年产值达8.5亿元,既解决3100多名农村劳力稳定就业,又直接带动全县5.18万户蚕农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15.5万亩,年产鲜茧达2.15万吨,鹿寨县因此成为广西重要的缫丝生产基地,并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蚕茧之乡”。
融资抓“四化” 服务创品牌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帮扶效果,鹿寨农合行不断完善服务企业的“六项机制”建设,并以“四化”扎实推进融资服务。
利率差别化。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风险大小的企业,分别实行不同的贷款利率:经营业绩好、诚信度高、风险相对较小的“黄金客户”,按基准利率上浮20%给予扶持;而对那些诚信度较差、风险较大的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基准利率上浮50%至80%给予贷款扶持。
手续简单化。凡是在审批权限内的,只要材料齐全、手续完善,3天内便审批完毕,使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贷款。对于一些生产季节性较强的企业货款,经一次审批后,由企业在贷款期限内根据自身资金使用情况,随办随贷随还,无需再次审批。
产品创新化。在继续推行房地产、机械设备抵押和保证担保、仓单质押、产品质押等贷款品种的同时,针对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大的情况,适时推出封闭质押贷款新品种。2011年,又进一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也纳入抵押担保的范围,使原来个人联保贷款的主体由人扩展到物,较好地为一批集种养、加工为一体的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不足难题。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该行仅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达8973万元,涉及土地面积176.34万亩,大片农村闲置耕地和“四荒”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工作激励化。为了有效调动从事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该行专门制定和出台了小企业专项贷款营销考核激励办法。同时加强对信贷专管人员的敬业教育和业务培训,并选派优秀信贷经理参加区联社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学习,多渠道、多侧面地提高信贷人员的专管水平。
筑沟通平台 拓融资渠道
近年来,鹿寨农合行还积极探索企业融资服务的新思路、新途径,构筑银政、银企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拓展企业融资的渠道。
建立企业贷款工作报告制度。该行每月、每季由专职部门将企业贷款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建议等写成书面材料,及时向行领导和上级监管部门汇报,便于决策层掌握整体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经常积极主动与县招商局、行政办证中心、经贸局、工商局、税务局和工业园区管委等单位联系,了解全县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情况,为及时做好企业融资服务打好基础。
- 上一篇: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 下一篇:乡镇均衡教育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