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4 13:5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走基层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调研指导工作方面
1.调研计划性不强,调研主题不明确;
2.调研不够深入,走马观花;
3.听取经验汇报多,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少;
4.调研检查过程陪同人员过多;
6.领导调研安排同一条路线,有的有作秀成分。
二、服务群众方面
1.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较差;
2.服务效率不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不及时;
3.服务内容和形式跟不上形势,不能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服务基层方面
1.工作态度较差,请示工作不能得到正面答复;
2.工作能力不够,不能提供专业指导;
3.工作要求脱离实际,基层执行困难;
4.工作计划性不强,材料报送时限要求不合理;
5.工作布置以后没有持续跟踪,只追求结果;
6.工作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不符合实际;
7.对于基层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置之不理。
四、会议管理方面
1.各类会议数量多,抓落实的时间少;
2.相同内容会议层层召开、重复召开;
3.以会议贯彻会议,没有见诸行动抓落实;
4.会议讲话长、套话多,具体落实措施少;
5.随意扩大参会范围,陪会人员多;
6.随意提高参会层级,领导干部忙于开会;
7.会议迟到、早退、玩手机、打瞌睡现象时有发生。
五、文件管理方面
1.文件、简报数量多,随意扩大发送范围;
2.公文质量不高,行文不规范,时有错别字;
3.工作方案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可操作性不强;
4.各类报表多,报表设计质量不高;
5.相关人员没有按时阅办公文。
六、机关作风方面
1.工作职责界面不清晰,工作向谁请示、由谁落实不够明确;
2.工作互相推诿,分内工作不愿意承担;
3.工作效率不高,批复事项、报送材料等不及时;
4.机关部门之间横向沟通不畅。
七、干部职工履职方面
1.汇报工作时只讲亮点不说不足;
2.热衷于与下级单位签订“责任状”,以签订责任书代替抓落实;
3.布置工作层层加压,要求既要执行规定动作,又要创新自选动作,不主动与基层一起或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4.该自己干的工作交给基层干,或花钱委托别人干;
5.应该本级决策的事项不决策,报给上级决策;
6.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办事拖沓敷衍。
八、干事创业方面
1.工作得过且过,不在状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艰苦奋斗意志减退,缺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攻坚克难的精神;
3.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面对问题绕着走,甘当老好人、圆滑官、太平官;
4.满腹牢骚和怨言,比待遇多,比责任和奉献少;
5.遇到功劳自己揽,遇到困难往外推;
6.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九、落实上级工作方面
1.工作过度注重包装,忽视实际效果;
2.笔力好能力差,汇报材料准备得比较齐全,但是工作却并未有效开展;
3.总是强调各种困难,没有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
4.重形式轻内容,自己宣称的亮点特色比较多,但实际并未达到工作效果;
5.选择性落实,以单位或部门特殊情况为借口,仅仅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工作;
篇2
一、接地气 忌走马观花
走基层一直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从延安窑洞里的广播电台,到西柏坡民居中的报纸编辑部,再到深入工厂农村的大批通讯员队伍,一代又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采写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播发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报道。
在中国医药报组织的走基层活动中,记者走进偏远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到贵州省东南部月亮山麓深处的一个古老村寨——岜沙苗寨,和少数民族群众交流,了解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用药状况,写出了《一位苗族老人的用药观》。文章通过对一位苗族老人的采访,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用药观念的改变,让读者感受到偏远农村安全用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事实证明,走基层就是要走到群众之中,在膝促膝的沟通中体察民情,在心贴心的交流中了解民意,这样才能真正“接地气”,而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简单地开个座谈会,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找几个不错的点转转,走走过场就完事大吉。
二、贴民生 忌回避问题
基层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富矿吸引着新闻工作者前去开采发掘。新闻记者就要在走基层过程中,凭借自己敏锐的新闻眼光,去发现、去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将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真实地写出来,并且跟踪报道所涉及问题的处理情况,真正帮助基层群众反映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中央电视台2011年春节推出的《新春走基层·邵全杰的回家路》节目,记者跟随邵全杰一家登上回家的列车,与百姓一起经历回家路的艰辛,体会路途中的人情温暖,通过基层中具体的人物、场景、细节,真实客观地反映春运客流压力和铁路现实运力之间的矛盾,比以往报道中抽象的数字更能为观众认可和接受。节目的播出,也推动了铁道部门对网上订票、农民工返程购票难等现实问题的解决。
关注民生、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是“走基层”活动实实在在的效果。如果“走基层”的记者全都“只说好话,不言问题”,那样就达不到“转作风、改文风”的目的。
《文汇报》推出的“牵挂小餐桌”主题报道,聚焦部分贫困农村孩子的吃饭、营养和健康成长问题。
记者在一所尚未得到午餐资助的乡村学校,目睹了孩子们以1块钱一包的方便面当中饭的场景。文中写道
,“一头短发的徐晓静,手里捏着空荡荡的酱料包,努力想把里面的‘残留’舔干净,最后,她把酱料包直接扔进只剩下汤的碗里,看着慢慢从缝中溢出的油,满足地喝了下去……”这样的细节,谁都过目难忘,谁都会为贫困孩子的“小餐桌”着急。
直面问题,是记者的职责。即便是一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起码也让基层群众感受到“走基层”的记者不是只把注意力放在可以“增光添彩”的亮点上。在走基层活动中,《中国医药报》记者就走进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北川,了解在废墟中重建后的现状,真实展现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艰辛,也反映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人手少、监管力量薄弱、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文章发出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了对灾区的投入力度,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灾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三、成常态 忌搞一阵风
在“走基层”活动中,我们听到基层群众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搞,欢迎记者经常到基层走走。”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显然,一两次“走转改”活动并不能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因此,“走基层”活动应该坚持不懈地搞下去,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而忌搞一阵风。
笔者认为,“走转改”活动本身可以有起止,活动的形式却需要不断完善,建立长效机制,让走基层成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各大媒体应考虑建立领导带班制度,定期深入基层;也可充分发挥驻地记者站的力量,健全基层联系点制度,让“走转改”常态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周华:《“走转改”的魅力在哪儿?——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侧记》,2011年8月19日《光明日报》
[2]谢佳沥:《人民日报“走转改”专栏报道的特色》,《青年记者》2011年第32期
篇3
现在很多总结都需要用PPT汇报,PPT的长处是图文并茂,多媒体动画炫目夺人,结果是总结形式越来越出彩,但是内容呢?越来越难写,不然也不会每到年底,有那么多人去网上买总结模板应付了事。
1、明确定位:你给谁写?
对内写工作总结也许是你是写给直属领导,也许是你帮领导写总结材料给更上一级的领导看;
对外写工作总结,也许是给主管部门,也许是给外部专家,也许是服务的客户。
这些场合对工作总结的要求,文风,素材,框架区别都很大。很多人写总结习惯复制粘贴,但是面对不同的汇报对象,你能随便复制粘贴吗?
表一不同汇报对象感兴趣的内容点也许不同
总结提交对象
感兴趣的内容侧重(仅供参考)
直属领导
想听听你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上级领导
想知道你对未来工作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
主管领导
想知道你们工作中可以借鉴推广的亮点
外部专家
想知道你们工作中的创新之处和具体成果档次
服务客户
想知道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配合要求
如果你给不同的人写汇报材料,就要学会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他们需要的高度来提炼材料,你的年终总结写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2、明确类型:你写哪种?
仅仅知道工作汇报的对象还不够,还得了解自己汇报的类型。
在内部汇报建议按基层,中层,高层分类考虑,基层往往侧重搜集材料,中层往往侧重提炼思路,高层往往侧重提出愿景,这些就决定了你写汇报的基调和选材必须有差异。
基层写年终总结多是汇报自己的岗位工作,直白说就是没有功劳晒苦劳,都是差不多的工作,就比一比谁的份量足。这样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工作总结越写越厚,但在领导眼里,谁的工作总结写得厚就是做得比较多比较好,其实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意搜集材料临到年尾你哪里来的素材把总结写厚?#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基层要敢把年终总结写薄,要么是工作业绩太出色,要么的确没什么好业绩写,要么单位本来就是走形式主义的场,你说你是哪一种?
但中层写总结对自己就要更高的要求,仅仅会记流水账还不够,还得会归纳提炼。中层一般都要在上一阶段的经营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部门未来一年的工作思路,这里面不能只是没有业绩凑亮点,而是要拼深度拼力度。#你对我要求那么高,年终奖100块都不给我!#
关于市场你怎么看?提多高的目标?为什么这个目标合适?准备怎么做?同行都怎么做?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风险?做好风险应对措施了吗?如果万一没有完成会有什么后果?
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中层的汇报里面系统考虑,但实际上,大部分经营分析汇报只有数据,没有分析,大家把精力都用在了整理数据或者美化PPT上去了。#其实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
比如下图的PPT,看起来工整规范,数据一目了然,现在问题来了,这些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
不要指望通过口头介绍说清楚,有几个人能做到文字都说不清的事情,口头能表达清楚呢?
至于高层做总结,更多是强调战略规划,有些人会嘲笑高层只会没有愿景画大饼,但是作为高层反复让员工相信我们有能力看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有信心抢占业务的制高点,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团队士气的措施,这些不叫总结,要总领。对高层而言,好总结不是比谁写得多,而是比谁看得远。#有钱,就是任性#
3、明确目的:为何要写?
即便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总结,在不同的场合,写的目的是不同的。
如果是年终盘点,你可能更多需要总结一年的得失,为明年做好规划?
如果是项目总结,你可能需要预判风险,想一想万一风险来临你可以向哪里寻求应对之策?
如果是新年规划,你的目标要得到保障,你需要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在哪里可以争取?
如果一份工作总结只是一份工作流水账,那真的没有写的必要,毕竟你做的大部分重要的事情,领导都知道,要是领导都不知道,要么说明你的工作不重要,要么说明你的业绩不重要。#看了你的年终总结,领导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
明智的人不会仅仅在工作总结里总结,而是要通过汇报的机会争取各种资源,毕竟,工作总结是制度规定里面允许你和上级领导沟通的一种重要武器。#写总结不易,且行且珍惜#
有的朋友工作业绩实在不够好。数据不行、趋势不利、业绩不够,即使真的“一无所有”,你也必须想办法找出“局部”亮点。没有功劳就拼苦劳,质量不行数量凑;没有突破拼深度,有深度有内涵的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看得出效果的;什么都没有,那就拼愿景!今年的不足是为明年更大的进步做铺垫!#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这些小伎俩其实只是为了避免被打板子,工作不可能次次顺心,但是如果能总结出失败的地方,知道如何改进成长,我想打板子的时候领导也会再给你机会的。
4、明确基调:何种写法?
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一无所获还是积累经验?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这是态度问题!
同样的成绩,不同的解读就会带来不同的反馈。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至少证明你一直在努力尝试、一直在试错中成长!
语言是有力量的,有时候语言的力量能帮你保住饭碗,因为语言是你心态的反应。#看看业绩在高速负增长,我也是醉了#
5、明确结构:何种框架?
工作总结最忌讳形式化,或者写成一笔流水账,汇报工作要有一个框架。
领导喜欢的汇报思维往往是以点带面还是面面俱到?一分为二还是抓大放小?实在没有办法就试试一个观点三个论据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写作方法。
比如下面的案例,内容都是日常部门里面的零零碎碎,如果一笔流水账自然没有人认为你的工作做得好。
但是工作汇报中领导想看到的无非两点:要么开源,要么节流。
如果业绩不好,开源无能,那就说说为公司节约了多少成本,也可以变相突出自己任劳任怨、加班加点。
把总结与领导关心的问题直接挂钩,至少说明你的存在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价值。基层写汇报,大致的思路不外乎于此。#感觉领导萌萌哒#
经过调整的汇报结构非常好借助了领导的成本管理思维,且用领导熟悉的语言讲话,有力说明了琐碎的工作和重要的成本控制工作之间的联系。这就借助了成本管理思考框架的力量,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要去读MBA了吧?就是为了学习这些商业分析框架。#读个MBA学费这么贵,你家里人知道吗?#
6、明确数据:定性定量?
在工作汇报中经常需要谈谈业绩指标,其实业绩指标未必就是数据,指标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
定性指标往往弹性很大,谁能够概括得更给力,总结得更深刻就最出彩。比如大家都能完成的业绩,你加上用户,全面,突围等正面词汇,会显得更有力量。另外为你的工作想一个应景的标题也是抓住眼球的靠谱办法。
定量考核比较难对付,但是也一样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比如下面有三句话,你觉得哪种是完成情况良好,哪种是完成情况出了问题,哪种是为了反应自己的专业范,一切尽在掌握时说的话吗?
A:全年任务基本完成…
B:全年任务完成了92.1%
C:全年任务全面达成…
如果有一组不错的业绩数据,试试排比法也很给力。
其实工作中的数据,知道哪些不该说和知道如何把事说明白一样重要,这些事情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
7、明确风格:求新求稳?
工作总结要不要形式出彩?这是一个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要知道领导心目中,创新形式和形式主义只有一步之遥!这之间的转换又很有可能只是取决于你的工作业绩和别人对你的工作实际评价。
比方说这种文艺调的工作总结,很多人喜欢,但真的能用在正式工作汇报中吗?
也许是此时不博,更待何时?也许是不求出彩,但求无过!
到底是哪种情况,你要斟酌,不要为了形式而形式,切记最好的年终总结还是“以成绩说话”,“用事实说话”。
形式创新只是应急之需,绝不是长久之策。最后,以一句时髦的流行语结尾:写年终总结不难,难的是没业绩怎么写出好总结!
我不是为了总结,我就是认真!
怎样在一年的最后画上完美的句号并寄予新的希望呢?
年终总结是对个人及部门一年工作绩效的总结。你可以通过总结对未来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个人也可以通过总结对过往的工作进行回顾和自我提升。
年终总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列出大事件,写出好标题。
将一年所发生的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事件列出来。同时写下在这些事件中,HR运用的思路和想法。
在所有人力资源事件中选出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列出并进行说明。根据大事件可以总结出一个好标题,让你的总结与众不同。
2、对于数据,你的分析更重要。
例如列出人员结构比例的变化数据、人员配置率数据、流失率数据、培训流失率、内部晋升人员占比等需要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个时候又会用到第1点提到的大事件。如果你更进一步,可以将今年的数据和去年同期进行比较形成趋势图进行深入分析。
3、你的表述方式让总结锦上添花。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你在进行年终总结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面对的是人资部门的领导,你需要站在人资角度对制度、流程、策略方面做专业高度上的表述。
如果面对业务部门的领导,你就需要站在业务方的角度,着重讲述在业务伙伴的方向所做的工作和效果。你只要了解到对方最关心的是什么,你从这个角度进行讲述就错不了。
4、谈自己的不足,以及来年的改善。
针对总结必须谈自己的不足,必须谈明年的如何改善,没有反省的总结,不叫真正的总结,没有改善计划的总结,就是虚假的总结。
5、谈明年的目标规划。
一年过去了,有问题,有收获,更重要的是明年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必须给领导一个交代,明年你的打算,你的方向,你的目标。
6、记得最后感谢领导与同事。
年度总结,不能只谈自己的丰功伟绩,还要感谢那些支持你取得这些成绩和成长的领导和同事。
【年终总结的禁忌】
老板最不喜欢的总结是什么?
以下这些年终总结,就不必发年终奖了!
临近年底,一年的工作干的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不足,这需要我们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但是,笔者却发现在工作总结写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头重脚轻”。这类总结,对于一年的工作总结的可谓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以至于总结的前半部分内容黑压压一大片,篇幅明显大过下半部分内容。
第二,是“平铺直叙”。这类总结,对于一年的工作按照条目分段来写,某个时期干的什么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写的可谓全面,象是一本“流水帐”。
第三,是“没有亮点”。这类总结,只是在总结成绩,没有经验、措施、成果及影响的总结。
第四,是“缺乏分析”。这类总结,只是总结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没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或者只是提困难,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是“轻描淡写”。这类总结,对于工作、成绩写的可谓是简单至极,草草两页纸完事。
工作总结是对前期工作的回顾和反思,是对存在缺陷和问题的深层次、系统化地分析,对于更好地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和改善业绩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总结写的好不好、问题分析的到不到位、措施制定的操作性强不强、工作部署的合不合理等等,可以看出一个单位领导善不善于问题分析、工作有没有思路、责任心强不强,是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还是被动应付或回避问题,等等。
写好工作总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合理布局。
第一部分写工作业绩情况,第二部分是亮点经验总结与分析;第三部分是困难和问题分析及建议;第四部分是下一步工作安排。
而具体篇幅1-2-1-3的模式能够给人以阅读的兴趣,即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两倍、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当,第四部分是第一部分的2-3倍。
二是业绩总结要简明扼要。避免事无世细,要将主要业绩指标和重要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好。
三是工作亮点总结、分析要到位。特别是工作当中的具体做法、措施、成果、影响、启示。
四是要善于发现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找到工作业绩差的深层次原因,找到制约业绩提升的根源所在,并且要区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五是针对亮点推广、困难和问题的分析,要制定出具体工作部署。工作部署要纵观全局,措施要具体到位,并且要注意可操作性,以便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六是避免官话、空话、套话、废话。写作要言之有物,重点突出,分析透彻,措施细致。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市中小学按时按要求开学,督促师生按时返校,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迅速进入状态、步入正轨,市教育局决定于2月28日(正月初十,星期六)对全市中小学进行开学工作督查,现制定督查方案如下:
一、督查内容
督查内容见《市教育局开学工作督查记载表》。本次督查的重点就是确保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按时开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返校情况。学校对未到学生是否作了详细登记,是否掌握了解情况,是否进行了走访劝学,是否落实了控辍责任包保,是否对学生开展了收心教育,是否建立了留守学生管理档案和制度,留守生走访率是否达到100%,相关记载是否完善配套。
2、教师到岗情况。学校教职工花名册、教师任课表人员名单、教师考勤表是否一致;教师是否按时全部返岗;有无非正常离岗人员。
3、常规工作情况。中小学是否按时开学;是否举行了开学典礼;"八个一"是否落实(教师提前备好一周课、上好第一节课、批改好第一次作业、领导听好第一节课、学校升好本学期第一次国旗、做好第一次操、教务处作好第一次巡堂和第一次备改检查);是否制定了新的课程总分表(实验室、微机室内是否有对应的授课班级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周历表和教师任课表;是否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清扫整理,教室、办公室和各功能室是否干净整洁,校园是否存在卫生死角。
4、试点学校及积极尝试的非试点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情况。是否结合教育局新的工作要求修订了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或推进方案;学校各部门工作计划是否紧扣高效课堂建设主题;是否结合高效课堂建设开展了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启动了导学案编写工作,导学案编制是否做到消化、优化、个性化,教师是否按导学案组织教学;是否建立了观课、议课、巡课、磨课机制。
5、安全管理及规范办学行为情况。是否进行了开学前的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隐患是否及时排除;是否对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管理是否严格、责任是否划定,门卫、食堂、小卖部、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对接送学生的车辆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排查。收费项目是否公开;是否存在违规收费;是否存在违规征订或推销教辅资料的行为;是否存在一次性收取服务性代收费的行为。
6、"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情况。中心初中(学校)是否制定方案,确定日程安排;学校教师全员注册是否作出安排;教师"晒课"任务是否按比例分解;学科"晒课"点评人是否确定。
二、督查时间
2月28日(正月初十,星期六)督查,3月2日(星期一)各督查人员上交督查情况相关材料。
三、督查方法
1、市教育局成立2015年春季开学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安排1-3名机关工作人员分赴各中心初中和局直学校全面负责督查、指导该单位开学工作。
2、督查人员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利用一天时间,深入到中心初中所属的每一所中小学进行开学工作督查,重点查找突出的问题和工作亮点,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3、督查采取"听"、"查"、"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查人员每到一所学校,不听课,直接听取校长开学工作情况汇报;然后查学生、教师到校到岗,查计划、制度、教案(导学案)、课表;看学校一日常规管理情况、高效课堂建设情况、校园环境整理情况;随机找教师、学生或家长访谈,了解学校开学工作及收费情况。发现问题即时向被督查学校校长反馈,督促学校整改到位。
4、学校督查结束后,督查人员即时将督查情况填写到《市教育局开学工作督查记载表》上,然后请受检学校校长签字确认。所有督查工作结束后,督查人员要认真汇总督查情况,从工作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三个方面写出书面汇报材料。在3月2日将督查记载本、情况汇报材料及相关统计表交对应的职能科室。
四、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在市局督查之前提前组织人员到辖区学校检查、指导开学工作,确保学校按时开学、顺利开学,并将开学工作自查报告于3月2日前通过办公平台报市教育局基教科。
2、各督查人员必须明确此次督查的内容及各项工作要求,做到有备而去,有获而归。表格要填写清楚,问题要查清楚,典型的人和事要记载详实,开学工作整体情况要了解清楚。
篇5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基层工作的有关要求,按照团市委的统一部署,3月,我被选派成为第二批派驻区县团委指导工作的团干部,赴静海团县委开展工作。半年来,我严格按照团市委的有关要求,围绕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这一目标任务和今年团市委重点工作,努力在基层立住脚、扑下身,用真心实意、真才实学和真抓实干赢得青年的信任。我努力做到虚心学习,深入调研,不辱使命,从基层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准确掌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团的组织和工作情况,帮助基层团组织理清工作头绪和发展思路,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我努力做好“四个结合”,将上级团组织工作部署与当地团情相结合,将推进团的工作与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相结合,将开展团的活动与夯实团的基层基础相结合,将进行工作思路指导和提供实实在在帮助相结合,确保驻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树立派驻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深入基层抓调研
驻点以来,我全身心投入静海团县委工作,保证每周5天出勤。我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共向县委副书记倪福江同志汇报三次,向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刘建国同志汇报一次,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深入基层,迅速开展工作调研,在一个多月内走访__县18个乡镇,9个企业,5个学校,11个街道社区,与40多名基层团干部座谈,与30多名农村青年直接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详细了解本地区团工作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调查发现,__县共青团工作基础较好,开拓进取意识强烈,但还存在基层团干部流动性大、兼职过多,党政领导重视不够,资金紧张,资源和项目匮乏、团干部力量不充足等问题,团的工作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落实,大部分农村基层的团组织尤其是村级团组织还处在半瘫痪状态。分析其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是组织和队伍的问题。
二、夯实基础抓组织
驻点以来我主要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为重点,努力恢复基层最根本的造血能力,整体活跃基层团的工作。
1、推进村级团组织换届工作。村级团组织是共青团组织的基石,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执行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为夯实农村共青团工作基础,促进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按照团市委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我积极向县委组织部汇报,推动以村级“两委”班子( )换届为契机,在全县18个乡镇、383个行政村中全面启动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通过选拔优秀青年能人进入团的工作队伍,选拔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志愿者兼任村团干部等方式,配齐配强团干部,推动他们进入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结束后,村级团组织结构和工作条件得到历史性提高,村级团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达到32岁,比上届降低了4.7岁。据统计,团县委直接“操盘”村级团组织换届工作,在全市18个区县中尚属首次,这项工作被团中央列为基层团建试点工作典型。
2、建立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示范点。为破解基层团工作的困境,按照“强乡带村”的原则,围绕区域化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思路,我们积极争取政策,将静海镇、王口镇和台头镇团委创建为“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示范点”。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支持和鼓励示范点大胆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活跃农村的共青团工作。推动开展了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班、青年农民西瓜种植技术服务、“爱心助农”行动等工作项目,如依托王口镇国良菌类种植基地,创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实践基地,成立国良种植专业协会团支部,以服务青年增收成才为纽带,免费为150名农村无业青年提供菌类种植技术培训,培养30名优秀青年产业带头人,带动50余户农户共同致富,从而把青年紧密团结在团的周围。
3、实施“两新”组织团建工程。为进一步提升非公企业共青团工作水平,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指导海青集团、佳荣商贸集团等2个符合建团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团组织,指导国良菌类种植基地依托行业协会建立3个团支部,共增加覆盖青年达1000余人,提高了团的覆盖率。指导新建的“两新”组织团委>:请记住我站域名/文化建设和青年实际需求,大力开展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读书求知、文体娱乐和交友联谊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团的凝聚力。
三、服务青年抓能人
1、建立“农村青年人才库”。为促进农村青年致富能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建立“农村青年人才库”。通过调查摸底,深入挖掘本地区农村青年能人,全面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专长和需求,通过开展 宣传引导、交流培训、信息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年自我成长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上来,多做帮带共富的好事,赢得群众支持。前段时间,我还实地考察了部分青年致富能手,与他们开展座谈交流,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向有关部门汇报,为党政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依据。
2、推进农村青年行业协会建设。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青年主要存在信息、技术、销售和资金问题,个体经营户在市场竞争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急需一个组织的帮助和扶持。因此,我们大力推进农村青年行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团组织建设,创新团的服务载体,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切实满足农村青年发展生产的需求,引导和帮助他们增收致富。6月份,我们依托国良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菌类种植协会,带动青年入会200余人。
3、开展“青春静海win”人才专项培训计划。一是组建青年种植服务队。我积极争取了团市委青农专项资金和县委配套资金,依托团泊镇西瓜种植产业,选拔30名西瓜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村青年组建青年农民西瓜种植技术服务队,面向西瓜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计划在年内培养100名青年西瓜种植能手,并免费为500个西瓜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以发挥规模效应,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二是举办青年人才培训班。依托成人技术培训中心、农业学校,利用现有实用人才协会、养猪协会、枣树协会的人才资源,针对农村青年开展劳动政策咨询、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服务。现已举办青年使用技术培训班5次,重点开设了种养殖、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市场营销、家电维修、汽摩修理、it技术等专业课程,并与劳动部门协调通过考核为学习合格者颁发证书。现已开办3期,培训青年100余人。
此外,我积极联络南开大学、__科技大学、市农学院等高校,深化与__县各乡镇的结对合作,引进外脑资源,跟踪服务本地青年成才和经济发展。开展“知识打造新静海”活动,推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18位博士担任__县18个乡镇的乡镇长助理,为各乡镇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实现高校学生实践与区县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格局,此项工作正在推动落实中。
四、活跃基层抓项目
1、开展服务青年创业致富项目。一是开发示范农业园项目。依托团县委现有土地资源,开发示范农业园项目,积极联系市农学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开展农村青年技术培训服务。二是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新静海”农口局团委静海帮扶系列活动。我发挥自身工作优势,多方奔走,联络市农业局、水务局、农垦集团、林业局、畜牧兽医局团委等单位,开展了“市农口局团委静海行”系列帮扶活动,针对农村青年所需所想为其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县委领导的肯定。三是开展了青年企业家子牙考察团活动。积极联络市青乡企协会员,深入子牙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展实地调研、投资洽谈、项目对接等活动,达成中兵别克“虚拟4s店”、安邦保险青年创业项目多个投资意向。
篇6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21-2
走进麦当劳快餐店,几乎每一家都是顾客盈门,生意火爆,其成功的因素很多,包括食品品质、服务质量、就餐环境、营销策略等各个方面,在此仅就其典型的管理方式——走动式管理进行剖析。
一、麦当劳走动式管理的来由
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当初只是芝加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纸杯和乳精机械制造商,后来成为美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时间都到所属各公司、各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曾有一段时间,公司面临严重亏,而许多中层领导仍然待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推诿上。于是克罗克下令,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锯掉。原来,这是他想出的一个“奇招”:锯掉后背的椅子坐上去很不舒服,许多人就不得不走下椅子四处走动。不久,大家也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走出办公室,开展“走动式”管理。看似简单的一个细节,却成为扭转麦当劳被动经营局面的重要举措。
1982年,美国管理学者汤姆·彼得斯推出《追求卓越》一书,提出了“走动式管理”概念,让走动式管理风靡全球。走动管理(management by wandering around,简称MBWA)是指高阶主管经常抽空前往各个办公室走动,以获得更丰富、更直接的员工工作问题,并及时了解所属员工工作困境的一种策略。这种管理方式是麦当劳最典型的工作方式。
二、走动式管理的突出特点
1.走动式管理是一种问题管理
没有问题就是企业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的生产涉及生产资料、员工等生产要素,也包括生产、销售、物流、融资、筹资等多个环节。在一个企业运转过程中,各个要素和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协调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企业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环境。
实行走动式管理,管理者直接深入到基层员工从事生产、服务的工作岗位,直接面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相反,如果管理者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等着看报表,听汇报,不深入员工工作的现场,就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当然也不能第一时间协调处理。长期拖延下去,就会错过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问题不但会加重,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严重者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麦当劳提供服务的最高标准是质量(Quality)、服务(Service)、清洁(Cleanliness)和价值(Value)。其中,Quality是指麦当劳为保障食品品质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标准。牛肉食品要经过40多项品质检查;食品制作后超过一定期限(汉堡包的时限是20-30分钟、炸薯条是7分钟),便丢弃不卖等等。麦当劳的管理者常以普通顾客的身份考察食品的新鲜度、温度、味道、地板、天花板、墙壁、桌椅等是否符合标准,柜台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和速度如何等,一定程度上督促和激励着员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正是因为这种走动式管理,管理者将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和控制住,所以成就了麦当劳今天的辉煌。
2.走动式管理是一种细节管理
之所以说走动式管理是一种细节管理,是指管理者从员工工作现场的细微之处入手,或是一名员工的牢骚,或是顾客的一次抱怨,或是某一浪费原材料的举动,了解企业生产服务的现状及当下存在的问题萌芽,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消灭在初始状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变得快捷和简单。听听汇报,看看报表,是管理者常用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手段,但这种方式了解问题不太全面。因为通过汇报或报表获取的材料都是经过工作人员整理的过程,不但经历了二次加工,而且可能延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间。等管理者通过报表发现问题时,事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相比较来说,走动式管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这种情形的出现,可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然,实行走动式管理,要注意把握好协调处理的方法和“度”,看待问题不要以偏概全,将轻微问题严重化,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将某一现象或事情夸大化;也不要漠然视之,无动于衷。同时,还要注意采取得当的处理方法,否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3.走动式管理是一种服务式管理
毋庸置疑,管理者具有对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使监督检查的权力。但是,如果管理者在员工工作的现场,仅仅是来检查批评,提要求,提意见,那就达不到走动式管理的最好效果。笔者以为,走动式管理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服务意识,也就是服务生产一线员工,急生产之所急,忧员工之所忧,发挥管理部门的协调、服务和保障功能,保障企业实现良性运转。
大家都知道鲶鱼效应这一事例。挪威渔民将捕捞到的沙丁鱼运回港口时,总要先准备几条活蹦乱跳的鲶鱼。一旦把捕获的沙丁鱼放入水槽后,便将鲶鱼也放入水槽。沙丁鱼因为鲶鱼的追赶而四处逃窜,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保证氧气充足,运回港内的沙丁鱼也就十分鲜活。
同样道理,管理者经常走到员工中间,既能对各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服务和生产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又能及时了解生产、服务一线的现场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试想,管理者不是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管理者服务员工的低姿态,和员工平等地聊天,做调查,搞调研,就能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并且极大地调动员工为公司发展献技计出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身上的潜能,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走动式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式管理,还能拉近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使两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顺畅,关系也更为融洽。通过面对面的沟通,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状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掌握员工的所思所想,从而及时对症下药,处理解决各种问题,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高效运转。
走动式管理是一种服务式管理,并不排斥管理者监督检查权力的行使,两个方面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该帮助帮助,公平处理,公正行事,亲和力强,这样的管理者才是受员工青睐的,这样的管理方式也是员工接受和支持的。
4.走动式管理是一种现场管理
走动式管理是指管理者深入员工工作的现场进行管理。工作现场有最鲜活的工作和生产场景,有素质高的员工,也有素质低的员工;能发现企业做的好的地方,也能发现企业需要改进的地方。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推广好的经验,协调和处理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就能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走动式管理不是简单地走走形式,而是针对如何消除企业存在的弊端,促进企业良性运转而采取的管理方式。所以,管理者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到员工工作的现场去随便转转,如同走马观花,不会有任何收获,对管理企业的提升和改进也不会起到促进作用。那就和走动式管理的内涵反其道而行之了。
管理者在推行走动式管理时,还要正确处理好与其它管理方式的关系。也就是说,推行走动式管理的管理者并不是需要天天扎根在员工工作的一线,而是要与信息化管理、制度管理、薪酬管理等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来综合运用。如果每天都盲目地深入一线,那么管理者就会琐事缠身,没有时间顾及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样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走动式管理只有与其它管理方式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取长补短,促进企业高效率运转,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走动式管理的重要作用
1.走动式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效率是企业生产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效率高低和企业的效益密切相关。没有哪一个企业效率低下的企业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员工素质的高低、技术工艺先进程度、物流的发达与否等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需要管理者及时将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处理解决。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因为管理者深入基层员工的工作一线,可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而不必再经过员工整理、汇报等环节,这样就加快了问题协调解决处理的速度。另一方面,因为管理者协调解决问题非常及时,协调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将问题消除在了萌芽状态,不致于使问题发展到严重到影响生产和服务的程度,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能。
2.走动式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执行力
目前,在许多企业和公共部门都存在着政策和措施执行难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定制度和决策的管理者很少深入普通员工中间,不了解现场的情况,不熟悉基层的员工,制定的制度不适应基层的实际状况,或者和基层员工接触少,对政策和决策解释沟通不够,造成员工对制度和决策理解不太全面或存在误解,所以在执行制度时会产生畏难情绪,也就不会积极地给予支持和配合。
推行走动式管理,恰好弥补了与基层员工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大大增强了增强企业员工的执行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出现在同一现场,对基层员工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督促和激励,他们会自我加压,将自己最优秀的方面展现出来,积极地去贯彻执行各种标准和制度;另一方面,因为管理者和基层员工沟通的顺畅,二者之间的障碍和鸿沟逐渐消除,随着理解的深入,基层员工对上级推行的制度和政策非常赞同,所以会更加支持,执行起来也会更加自觉。当然,制度和政策的效果也就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走动式管理是一种十分可取的管理方式,对提高企业效率,调动员工主动性,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吸收其优点,并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推广和运用。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
检查的态度不端正 有的人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为了对上有个交待;有的人则通过检查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掩盖自己的,甚至还可借此来宣扬自己的政绩。因此,有些检查团在下到基层以后,检查的路线越来越“短”了,检查的内容越来越“浅”了,依法查处的力度越来越“软”了,最后是“雨过地皮湿”,问题依旧、隐患依旧,各种事故仍屡屡发生。
检点不突出 有的人习惯于搞全面安全生产大检查,没有重点,面面俱到,在上面听汇报、看材料,用去了大半天;然后,到车间转一转、看一看,特别是对那些关键、要害部位、危险源(点)更是蜻蜒点水,一走而过。这样根本看不到问题,找不到关键,更提不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检查人员外行多 有的检查团过于庞大,浩浩荡荡,其中专业人员不多,外行人员不少,这不仅增加了基层的接待困难,而且也干扰了现场的生产秩序。有些外行人在检查中只能讲套话、空话、大话,讲不出有用的话,甚至错话,在群众中影响很不好。
检查方法不科学 在进行检查前,没有进行详细的策划和按要求编制《安全检查表》,而是凭经验、凭直觉地进行检查。这样不仅容易漏检,而且很难发现那些深层的问题和潜在的事故隐患。
整改措施不得力 有的检查团在检查后,不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只是轻描淡写地总结几句,既不追究责任,也不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更谈不上把整改措施落实到人头上;即使发现了严重的问题,也是以“下不为例”而宣告结束,皆大欢喜。
安全检查,重在实效
第一,不搞形式,注重“效果” 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消除事故隐患,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检查工作的全过程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认真准备、认真检查,做好评价,落实整改措施,不图形式,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尽可能避免“人马未动,《通知》先行”的做法,以防止被检单位来一个“上下齐动员,糊弄检查团”,使检查团查不到真实情况,从而失去检查的意义,达不到检查的目的。
第二,从实际出发,多搞专项检查 安全检查的种类有多种,要从实际出发,以专项检查为重点。
实践证明,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集中一段时间、针对诸如机电设备、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要害部位等开展深入细致的专项检查,对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少些“外行”,多些“专家” 检查人员的组成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外行”人员和陪同人员尽量少,专业人员尽量多,实行“领导、专业人员、陪同人员三结合”。主管领导参加,有利于组织指挥,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能引起被检单位的重视;专业人能击中要害,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第四,既听汇报、看材料,更要深入现场 事故隐患多存在于生产现场,因此在检查的过程中,既要听被检单位的汇报,查阅有关的材料,更要深入生产现场,到班组、到工厂中去,根据检查计划和检查标准,按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关键部位、关键设备进行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五,既凭经验,更靠“科学” 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可贵的,但必须上升到理论,上升为科学规律,因为经验的本身受到每个人感知、知觉、性格、价格观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往往具有片面性。唯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推动安全检查由人治向法治、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在诸多的科学方法中,采用《安全检查表》是最常见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篇8
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组织工作的重心在基层、力量在基层、成果也在基层。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应该成为组工干部的一种常态、一种自觉。广大组工干部要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推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到基层群众中去的好传统永远不能丢。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新形势下,这个优良传统不仅不能丢,还要不断发扬光大,坚决防止脱离群众的现象。对一个人的考察评价,不能光在机关看材料、听情况,更应该到群众中听听“口碑”、印证实绩。制定组织建设、干部和人才工作政策,不能关起门来搞设计,更应该到基层群众中听意见、寻对策。工作落实得怎么样,也不能光看下面报上来的材料和数字,更应该到基层去检查。组工干部学习熟悉经济工作、基层工作,最根本的途径是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组工干部要当“潜水艇”真正沉到基层一线,而不能像“浮萍”浮在机关、漂在上面,防止产生情况危机、语言危机和知识危机。到基层群众中去面对面交流,最为直接、最为有效,也最受群众欢迎。下到基层去,才能亲身体验到基层的博大精深,切身感受到群众的创新创造,吸收到机关里所得不到的营养;走到群众中去,群众才会把你当自家人,干部才会说出心里话,我们才能掌握一手材料;深入到实践中去,与基层群众一起想问题、谋对策、抓落实,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满意度才会有新的提高。
到基层群众中去重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下基层目的不在于“下”,而在于下去后“干什么”。组工干部下基层不是作客,也不是观光,必须解决实际问题。发现问题是本领,解决问题见水平。要做到“听、问、送、促、帮”五个字:“听”,就是要带着诚意下基层,虚心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要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深入了解群众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看法,并以此为镜子、为动力,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问”,就是要带着问题下基层,深入县乡(街道),到农村、社区、企业中去搞调研。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送”,就是要带着感情下基层,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密切与基层群众联系。“促”,就是要带着“药方”下基层,开展选人用人满意度专题谈话,促进满意度有新的提高。要针对满意度民调结果,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高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帮”,就是要带着责任下基层,深入了解组织工作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指导帮助基层抓好落实。当前,重点是抓好换届之年各项工作,指导创先争优活动,督促各地各单位抓紧落实人才强市、强县、强企战略。
到基层群众中去提倡走乡间小道。下基层要注意方式方法,多走乡间小道,务求取得实效。提倡“五多、五少”:一是多些“临时抽查”,少走“固定路线”。下基层事先“踩好点”,看到的往往是“样板”,听到的多是赞扬的话。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多些“临时停车”,多搞临时抽查、随机调查。二是多搞蹲点调研,少些走马观花。要走村入户,下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三是多到矛盾一线,少些绕道走。下基层不仅要到基础好的地方去发掘典型、总结经验,更要注意到情况复杂、矛盾集中、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了解情况、推动工作。四是多些轻车简从,少些繁文缛节。组工干部要从严要求、加强自律,不要基层提供书面汇报,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不影响基层正常工作秩序,保持组工干部良好形象。五是多些网络互动,少些闭目塞听。提倡组工干部开微博,加强与网民互动交流,拉近距离,推进“阳光组工”。(责任编辑:张进中)
篇9
一、“三下乡”活动意义与存在问题
1.“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
第一,通过广泛开展文化服务、科教宣传、调查研究、科技帮扶,为乡村基层建设做出了贡献,送去了实惠;第二,使广大大学生在活动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国情、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坚定了理想信念;第三,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的专业实践平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基层,既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也检验和提升了自身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2.“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
(1)活动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在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对“三下乡”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三下乡”活动多存在“走走、玩玩、看看”现象,一些“三下乡”活动甚至变成“游山玩水”、“晒萌走秀”摆拍照片的过场戏,活动时间周期短、内容单一、效果不佳。
(2)活动内容粗浅,专业性与针对性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基层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随之提升。但高校“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停留在参观考察、科普宣传、卫生服务、生活体验等较为初级粗浅的活动形式上。活动内容与大学生专业内容结合不紧,不能根据基层的实际需要输送文化和知识,更受限于自身专业科技知识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导致“三下乡”活动的“业余”化。
(3)基地建设走样,数量质量比重失衡。“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多存在走马观花现象,“一年打一枪,一年换一地”,年年建基地,年年丢阵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存在很大流动性和临时性,导致活动在人力、物力上额外浪费重叠。“三下乡”活动总结中,更多的是吹嘘历年实践基地的建设数量,用华丽辞藻掩盖基地效用发挥的缺陷,基地建设的数量与质量比重失衡,使活动缺乏连续性和有效性。
(4)教育意义缺失。大学生参与“三下乡”过程体验收获不足。“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上的敷衍、内容上的粗浅和基地建设的走样,导致“三下乡”变成“运动式”下乡。为求创新,活动地点年年翻新。去年市内搞,今年市外搞,明年省外搞的“滑稽”现象,使“三下乡”失去针对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往往活动仪式壮观、声势浩大,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却大幅缩水,草草收场,致使“三下乡”活动失去应有的教育引导意义,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对“三下乡”活动产生异样的看法,对活动的真正价值产生质疑。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活动考评机制的疏漏
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一般多通过总结材料、活动图片、新闻宣传等内容的考核,以汇报联评形式对“三下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测评打分,根据得分高低最终评定优劣。此种考评形式在一定阶段内,调动了基层团组织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但由于机制内在约束因素缺失的漏洞,不能较为科学合理地对“三下乡”活动进行有效考评,导致“三下乡”活动呈现“三只手”发展趋势,即 “活动导演策划的行家里手、活动宣传图片的专业摄手、活动新闻文字的职业”。部分基层团组织学会找漏子、钻空子,将活动开展的重点放在策划吸引眼球的亮点活动、拍摄场景热烈的宣传图片、炮制数量可观的媒体新闻方面。
传统“三下乡”考评形式在活动过程监督、内容鉴别、效果考量等方面的限制因素缺失,导致“三下乡”活动由“持久战”变成“闪电战”,活动的开展根据“行家里手”的前期策划和现场导演,将本应开展一两周的活动压缩到一两天;“专业摄手”在有限时间内拍摄出无限“氛围浓重”、“气氛热烈”的“三下乡”活动图片;“职业”配合活动图片炮制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向各新闻网站海量投稿,从而提升活动新闻宣传数量,装点活动开展的“社会认可度”。致使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形成恶性循环,只看形式不重质量,使“三下乡”失去了其本应有的价值意义。
三、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活动考评机制建设
1.考评指标内容优化
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评内容应更多地提升对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周期、活动真实社会认可度的比重,从活动主题的时效性,活动内容的专业性、针对性,活动周期的时间长度,活动基地的巩固与作用发挥,活动新闻的质量和真实性等方面优化“三下乡”活动考评指标内容。从而杜绝“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化走向,提升活动的服务质量,保障活动的科学长效开展,更好发挥“三下乡”活动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2.考评形式多元整合
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形式可在传统汇报联评互评打分基础上增添客观测评内容。比如,组织专人在“三下乡”活动开展期间到活动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观摩考察,实地调查了解真实的活动开展和基地建设与效用发挥情况,后期审评志愿者活动日志等。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考量相结合,对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成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使“三下乡”活动得以扎实长效开展。
篇10
每次说起“勤政模范”这个荣誉,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12月中旬的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
12月11日上午,市总工会党组中心组举办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扩大)学习会议,省总主席来宜讲座,130人在此参会;
11日晚上,与会100多人在国宾花园晚餐和举办联欢晚会;
12日上午,市总机关、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工会100多人在国宾花园举办全市工会工作创优争先考核汇报会;
12日下午,参加会议的50多人参观湖北移动通信公司宜昌分公司、宜昌人福药业公司、黑旋风锯业公司。
这五个活动领导规格之高、参加人员之多、准备时间之紧、活动安排之密,是我到办公室工作以来首次遇到的。会议的会场准备和会场调整、基层工会汇报材料汇编成册、领导同志主持辞和重要讲话、印制30周年画册和图片展、与会人员的餐饮住宿、通知参会领导和与会人员、提前考察各参观企业、交通线路和车辆安排……,这次系列活动犹如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各项繁杂琐碎的准备工作复杂得就象九连环一样,千头万绪,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疏忽。之前的连续两个星期,我与办公室全体同志厉兵秣马、分工协作,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有的同志连续一周都是凌晨两三点才回家。那段时期,刚好我母亲因膝关节动手术连续三次住院,但我中途只请了半天休假,始终身先士卒,坚持工作在第一线,直到活动全部圆满结束,才与大家共同露出久违的欣慰的微笑!感谢组织授予我“勤政模范”的光荣称号,它是对办公室全体同志的共同褒奖!同时,我想对办公室每一位同志说,勤政模范的背后,是你们无数个迎着朝阳繁忙的早晨,是你们无数个披着晚霞疲惫的黄昏,大家都辛苦了!
人都是有惰性的,谁都愿意每天座在办公室里轻松一点儿。我时常冥思苦想,改革开放30年来,为什么刚好我到办公室工作以后,市总工会办公室的工作突然步入任务繁重、压力倍增的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是工作制度、职能分工的问题,还是我个人的能力水平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中去权衡,才找到不需要妄自菲薄的答案。
一是新形势下党委政府对工会工作的要求更高。大家可以回想,近两三年,市委每年都要两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市政府每年都要召开联席会议,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要直接到市总工会,或组织一到两次与工会工作相关的专题视察,劳动关系三方每年都要召开两次协商会议。筹备好这些会议和活动,起草好这些会议和活动相关的文件和材料,是办公室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这无疑也给办公室赋予了更多的工作量。前段时间,曾有一位同志对我说,在办公室起草的众多报告中,有一个曾经让他听了之后感到内心震憾,我很纳闷,我以为是张主席在三大或是哪一次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结果他告诉我:都不是,是去年在这里召开的与政府第六次联席会议上的张主席所作的工会工作汇报材料。刚开始我不太相信,文字的力量能够大到让人内心震憾。事后我又专门把这份报告拿出来仔细地读了几遍,咦?确实有一种内心震憾的感觉,我与这位同志感受一样:竟然不敢相信,在刚刚过去的里,市总工会怎么做了这么多事情,取得了这么多荣誉!我又仔细地回想了一下,让人震憾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准备这个汇报材料,从去年6月份开始,在张主席的直接指导下,先后召开了5-6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修改了不下10次。我多次为起草好这份汇报材料绞尽脑汁、夜不能寐。我想:直到今天读了之后还能感动自己和别人的这份汇报材料正是对我去年荣获“勤政模范”的最好诠释!
二是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期盼更多。近几年来,我想大家与我一样都已经强烈地感觉到,市总工会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维权和帮扶,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了困难职工和农民工,从坚持“三个舍得”兴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到举全会之力成功创建全国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从坚持“送温暖”、“金秋助学”、“送清凉”等工会帮扶品牌工程,到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机制,从集中举办声势浩大的农民工趣味运动会、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到深入企业、乡镇和矿山举办“走进职工”慰问演出,免费为职工农民工放电影、送图书,市总工会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无一不深刻地留下新时期工会工作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排忧解难的时代烙印。正是投身在这样一个火热的大有作为的时代,投身在这样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组织的感染下,作为出生在工人家庭的一名工会干部,我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会工作并以此为自豪。每当我在办公室,看到前来的求助职工和基层工会干部的焦急心情和期盼眼神,从不一推了之,总是不由自主地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听他们倾诉,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大局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办公室作为市总工会领导机关重要的综合办事机构,履行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协调综合、后勤保障等重要职能,承担着为工会 领导服务、为基层工会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的重要任务,处在协调各方、服务全局的枢纽位置,在工会工作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总工会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办文办会的逐渐规范,机关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公室的工作量有增无减。最近几个月,每个月都有四批以上的厅级以上领导来宜视察,每个月都有一批大型的兄弟工会代表团来宜参观交流。每当我们以整洁的办公环境、周密的接待安排赢得前来参观视察的领导和客人们的赞誉时,自豪之情都会在自己内心油然而生。去年,张主席等各位领导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高、严、细、实”四字要求,我想,这四字要求,就是对办文、办会、接待等都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就是把做好每件事情的着力点放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上,不心浮气躁,不好高骛远;就是从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做起,从最简单、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起,特别注重把自己岗位上的、自己手中的事情做精做细,做出成绩。作为办公室的负责人,我始终牢记,工会办公室的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工会工作水平,作风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转,新时期工会办公室工作只有严格落实“高、严、细、实”要求,才能促进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勤”这个字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辞源》解释是:努力认真地做。我想,勤政就是要不厌其轻,不厌其小,不厌其碎,不厌其烦,认真办好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
办公室的工作虽然是平凡而琐碎的,它只见苦劳难见功劳,只见奉献难见回报,只见责备难见微笑。但我想,它更是光荣而重要的。最后,我想以新东方集团首席执行官俞敏洪最近一次北京大学的演讲中一段精彩的话作为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 上一篇:社区矫正工作汇报材料
- 下一篇:共建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