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团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7 22:3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社团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文学社团出现的根源
校园文学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联系着教育与文学两大领域,是美育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及当代文学中的地位。校园文学活动,能够使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文学阅读和文学创作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以及发挥文学艺术潜移默化的独特教育功能。作为校园文学发展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学社团,使学生在具备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锻炼的空间,对于净化自身心灵、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挖掘创造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学社团是培育学生写作能力的平台
校园文学社团为“我要作文”的同学开辟了一个园地。它是以校园文学为阵地,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舞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文学品味、文化积淀,提高他们在现在乃至将来社会中的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有希望自己的精神劳动产品得到大家赏识的愿望,只是写给老师看的作文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自我表现欲,而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天地来表现自己,校园文学社团这一组织形式为这些同学交流思想感情和展示文学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为参与文学社团的教师取得语文教学更大的成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三、文学社团与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三种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当今小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接触面是宽广的。学生每天从家庭、从社会、从和他人的交往、从广播电视、从电脑网络中得来的各方面的信息是相当丰富和广泛的。在作文教学中,以育人为总目标,以“情(情感)”为纽带,以“知(知识)”为支点,以“理(理性思考)”为核心,以“活(灵活)”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自由、持续、全面地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写作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要有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要敏锐,要提高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水平,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多方位、多角度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
(2)培养思维能力
有了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独立思考的头脑,即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善于从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中、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发掘出事物的本质,寻找出事物的各种原因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每一次写作都是创作或创新的过程,它需要加工提炼,把观察所得的感性材料加以扬弃,分解出生活的精华和糟粕。
2.寻找生活的支点,构建完美的创作过程
从小学三年级起,我们就成立了“银河”文学社,办起了《银河》社刊,为“我要作文”的同学开辟了一块耕耘的园地,制定了明确的宗旨、任务、活动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爱学习的同学。我们引导学生选择投稿作为突破口,让他们瞄准自己的读者群,做一些具体实在的、“有据可查”的写作实践工作,写的文章写达到发表的水平,这样他们才能有一种写作的成就感。首先,印发《校刊投稿指南》;其次,立足校园,给学生建立四个写作素材档案袋;第三,由写作骨干组稿、改稿,由教师定稿,再进行集体投稿和自由投稿;最后,根据发表情况,请发表文章的同学介绍经验,开展纵横比较,组织讨论、辩论等交流活动。
3.拓宽育人渠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文学社团作为学校文学教育的有效载体,文学社团承载着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延伸课堂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等任务。作为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学社团活动,不能囿于校园内,必须走向社会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立足今天,着眼未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21世纪的人才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四、实验的初步效果
我们力图在小课堂里见大千世界,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率高起来,并让学生把饱满的学习热情持续到课外。学校开放了阅览室,班级建立了图书角,每周文学社团教师组都会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探讨教法、精心挑选阅读书目、指导阅读方法、交流阅读技巧、检查阅读笔记、定期开展读书汇报评比活动等有效地辅助措施,促进文学社团健康蓬勃的发展壮大。
篇2
【关键词】:优化环境 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
陶____先生指出:“教师就是改造社会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就是说,学校发展必须依赖于广大教师,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能够反作用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学校教科研文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教育转型期,如果让教师单枪匹马是很难快速发展的,他们的专业成长步伐是缓慢的。所以,唤醒教师内心深处不断成长的事业渴望是教师研究团队主动发展的保障。我校通过构建团队网络,提供专业引领,搭建展示平台,建立保障机制等办法,突出“三重视三坚持”,强化教师研究团队的建设与经营。
建立教师研究团队可以说是简单而复杂的研究工程。身在农村,该校一直坚持“ 做向成功,做着成长”的目标理念,鼓励教师用行动去实践自己对教育的认识。通过草根式教师研究团队建设,力争逐步构建“培训、课题、资源 ”三位一体的教师研训互动新模式。
1.加强对团队建设的领导。成立课程研究部,提升教导处对教师团队的管理职能,强化教科室对教师教科研活动的研究、创新、引领作用,安排一名副校长具体统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一名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从而建立起校长室—课程部—年级组(各职能科室)—学科教研组—全体教师组成的校内教育教学研究网络。
2.打造多学科的研究团队。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和社区服务的需要,以国家级课题《建设书香校园,享受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校本课题《农村小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为龙头,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细化出十多个校级小课题,建立小陶子文学社、教师成长学校等教师研究团队。让全体教师人人做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人,为他们成为科研型教师搭建平台。
1.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活动引领。
把教师研究团队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关键点来抓。进行《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和《践行爱的承诺,争做师德标兵》实践活动。该校注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化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创设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班、入党积极分子创优班,青年教师写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写青年教师,家长写教师、学生写老师,编辑《师闻集》等,潜移默化地引领教师成长。
对成绩突出的团队和教师优先评优晋级,提升教师跻身团队的成就感。每学年100多人在区级以上的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设计和论文竞赛中获奖。
2.重视业务提升,坚持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一直是该校教师研究团队建设的着力点。坚持“为需要而培,重实效而行。”突出“在行动中成长”的培训策略。
陶____先生说:“教育是一种行为,而行为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行为,那是盲动。”可见,教师的教育行为是要有专家的正确教育理论来引领的,事实证明,无论是搞教育改革或是科研项目研究,都离不开理论来指导实践。
该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采取课题引领、同伴互助、充分展示的办法,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教师个人的实践创新,促进教师“报团”发展。
认真办好教师成长学校,突出一个“行”字。坚持“做向成功,做着成长”的行动理念,引领全体教职工人人争做校、区、市级六大骨干教师。鼓励大家做有方向的教师,在不断成功中成长,学校分三个层次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在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中年教师发展学校、老年教师创新学校碰撞理念,建树思想,形成风格。举办“我眼中的校本课程”、“我是陶____生活教育思想的践行者”等论坛讲座;“征集教育教学100问”;进行小课题开发与研究;强化“课堂生活化研究”等诸多活动,编辑《陶研集》等专辑。促进全体____人在“做、学、问”的教育科研中自我发展。
实行话题主讲人制度,体现一个“改”字。话题主讲人是每一次活动的组织者,负责活动前选好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困难或热点问题,准备好话题相关材料搜集,介绍搜集的专家观点,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俗话说:“有思才有进”。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与现象赋予理性思考,进行回顾和反省,从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求规律性的东西,改进自己教学工作中理性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是有效促进个人专业水平发展,成为名师的途径。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谰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
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了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的启示,说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学校为每位教师发放《课题研究工作笔记》,记载自己的行动轨迹,撰写反思故事,对实践中的做法进行归纳,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教师团队研究优势。
坚持“四制”研究,优化一个“研”字。(备课作业制、课前抽查说课制、刷卡听课制、培训汇报制)通过对教师在培训中“做”的管理,让教师去做,用话题、任务“引”教师参与研究,带教师进入研究状态,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转型突破“四大瓶颈”,即转变观念、改变习性、掌握技术和营造环境,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课堂教学转型的4条建议:1.充分重视学生资助学习能力的培养;2.确保学生课内独立学习的时间;3.重视研究在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处内化力量;4.优化师生情感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刷卡听课制的建立,变过去“逼”着教师去上课、听课,为现在的主动申请上示范观摩课,主动听取别的老师的教研课,通过积分累计,进行专项奖励,每学期近60人次上过校内研究课,20多人次在校内外做了专题讲座,教师听课平均达20节。
备课作业制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要求学生做的作业,自己先做。先行试水,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做中思考,做中研究。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做实事,把教师头脑中的“经验”,做出灵动、做成“思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重视目标管理,坚持绩效考核。
对教师研究团队实行目标激励性、实效性奖励。①教师人人制订自己的《提升发展规划书》;②根据培养计划,设定《党员示范岗》、《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创优岗》,注意在校级、中层管理人员、中青年教师岗位培养、锻炼,建功立业发挥作用。③实行动态性的全员绩效发展评价制度,以工作态度、责任心和实绩为依据,建立教师团队工作实绩台账,坚持自评与学校总评相结合,将教科研工作以100分的权重纳入其中,用具体的量化表呈现出来,通过评优评先等途径激励团队之间合理竞争和创新,形成内驱力。
学校现有6名中学高级教师,多名校内教坛新秀,20多名校内教学能手和8名校内学科专家。学校及时为教师的研究成果结集,在校刊上发表展示。目前,我校90%的教师发表获奖论文600多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倾向”。学校的教师研究团队应以优化课程文化为抓手,实施“二四六”工程,即:坚持“两项”研究不放松,狠抓“四题”落实,实现“六个跨越”,追寻教师成长轨迹,构筑人才成长高地。
1.“两项”研究,打造多元的教育教学新秩序
(1)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不放松。教师研究团队的建设使教科研工作扎根在课堂,在课堂中生根开花。
(2)狠抓陶____教育思想研究不放松。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强陶____生活教育思想研究,让生活教育思想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生活教育的经验做法在泰州市、省陶研会上交流,教师撰写了大量生活教育文章。
2. “四题” 研究,引领优化行动
(1)问题研究,规范行走方式。在教师中开展“问题与我同行”活动,搜集第一手素材,用问题教养大脑。如:学校开展的人性化作业研究、文明班级申报评比、书香家庭达标评比、五小儿童评比等,让教师、家长和学生聚焦教育,研讨教育教学,发展自我。
(2)主题研究,丰富思想认识。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强化研究意识,通过举办教师论坛,每月举办一次活动。每次均评选出论坛之星。教师围绕主题撰写了大量的交流心得,促进教师问得有效,说得精彩,写得实在,富有创意。
(3)课题研究,打造教学特色。该校坚持“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观念,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成长,研究有路子,思考有方向,形成了课堂教学生活化、书香式的教学特色。
(4)专题研究,形成个性风格。修炼内功从研究课程开始,促进成长从研究自己入手,学校帮助教师梳理自己的教学成果,小结各自的特色,出刊教师个人教育科研专辑,探寻教师的研究发展方向,力争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科研风格。
3.促进教师成长,构建 “六”大发展阶梯
搭建“六大”发展阶梯,让教师不断找准目标,逐步发展。从该校走出了省特级教师、泰州市名校长、泰州市学科带头人、____市名教师。泰州市、____市师德模范和最美乡村教师。全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文章600多篇,本校草根式教育科研《突出教师成长的重围》等做法被《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报》专题报道。《用____思想引领学校教科研》一文发表在2012年《____研究》第3期。2013年跻身江苏省陶____实验学校行列。
4.组建学生社团,在活动中提升教师实战水平。
篇3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键之处在于全面领会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真正把课程建设列入学校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
1. 吃透精神,领会实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的改革,其主要突破之一就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要求学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兴趣需求,发挥个性特长,适应社会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开设了《客家山歌》、《蓝球裁判》等深受学生和社会欢迎的校本课程,33人的山歌兴趣班,每天在文化公园引吭高歌,博得阵阵喝彩,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使者,他们代表全县参加市山歌大赛,多次获得金奖。《蓝球裁判》的18名学生,通过一年的培训实践,基本掌握了篮球的理论知识,成为活跃在蓝球场上的积极分子,深受好评。这两门校本课程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助推学校各项工作的催化剂,点亮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明灯。
2. 整合资源,有的放矢。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要求校长必须了解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提升课程整合力,特别对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做全方位了解。
我校生源多数来自农村,比较朴实,文化课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在全县普通高中多年连续扩招的形势下,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整体下降,优质生源不多,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一些家长进城务工后家庭教育出现缺位现象,留守学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参加各类活动的态度,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较差。加之高中学习环境的变化,任务的加重,升学压力大,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出现了学习劲头不足、思想波动等现象,甚至出现了消极厌学情绪。
作为新办学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在全县有影响力的名师少,但他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明显,只要稍加引导,可塑性很强。
作为校长,在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透彻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需要和身心特点的实际,了解师资优劣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发方面,校长的领导力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与“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差异性,立足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自觉、主动、积极建构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不是只让学生学习国家课程,教育还允许并支持学生学他感兴趣的东西,这是校长课程领导力不可或缺的。
3. 规范标准,优化课程。
校长对课程的执行要根据学校资源实际,规范课程实施,找准国家课程与学校实际情况的结合点。具体而言,校长应从两个方面提高其课程执行力:一是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施。校本化实施不是简单地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和主动创新的过程。因此,要做到思想、师资、时间、空间、经费、评价六个统一的标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满足学生素质全面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根本指向,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老师的终身幸福奠基为指南,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
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体现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乡土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给予在高中学习重压下、学习基础薄弱的大多数学生以更多的课程选择,使其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多管齐下,丰富校长课程领导力手段
一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障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校课程开设了限修课程和自主选修的校本课程,做到限修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自主选修以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限修方面,高一、初一的国学经典《弟子规》、高二、初二为经典诗词;自主选修方面,根据学生兴趣个性特长开设了涵盖体育艺术、科技生活、人文社会等35门校本课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树立品牌,科学规范地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为便于管理,我们在时间的安排上做足保证,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为校本选修课时间,同学们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教室上课,每月小结一次,每期总结一次,元旦、五四还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极大推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是优化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培养一支勤钻研、会合作、业务精良、能奉献、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深化教研团队建设。教研组是有效实施课程、保障课程质量不可或缺的一个组织。抓实、抓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和校本课程管理工作,学校要求做到师生共读,每个备课组要有阅读目录,要有一个校级课题立项,成立课题评审小组,以促进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三、注重实践,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水平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个性多元的学生以及新课标的发展要求,学校与时俱进,提出了“在传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做人文情怀的践行者”的办学理念,秉承“尊道厚德,博学善思”的校训,明确了“会做人、好习惯、守规范、有特长,成为健全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朝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常规抓落实,细化管理重规范”,更新教育观念,净化育人环境,完善设施设备,规范制度管理,优化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结合学校的实际,全方位开设了培养个性特长学生为主的各种校本课程三十多门。
四、和谐校园,深化校长课程领导力内涵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提高办学质量,推进学校课程发展的根基,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推动校园和谐发展的旗帜,要求校长领导课改团队从办学实际出发,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
我们学校是一所市一级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我们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每期积极开设校本课程30多门,涵盖人文类、体艺类、科技类等,把“会做人,好习惯,守规范,有特长”作为育人目标,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会做人。知礼识义,谦逊务实,对人讲诚信,有礼貌。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自尊自爱,自强自重。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我把国学经典课程化,德育工作经常化,在高中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弟子规》课。团委会、学生会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开展志愿活动。每年的母亲节要求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坐在妈妈身旁讲几句贴心的话。每期开学第一周,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假期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写成书面材料上交,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受。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做人要“硬打硬”,做事“实打实”,开展无人监考的考试活动,人人自律,个个自觉,效果很好。
好习惯。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用,不好的陋习毁人一生。三年后,我不是希望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但能成为合格的公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少数的精英,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公民。为此,我从学生的学习、卫生、休息、生活、锻炼等习惯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从平常的行为中养成良好习惯。每天早上准时收听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晚上收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每天用普通话阅读一份报纸,扩大自己的阅读量,遇到不懂的词语要及时查字典,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求学生每天写一页正楷字,一学期挑选一张在家长会时向父母汇报;每天早上准时参加早操,下午要尽量挤出时间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每天早读上课前整理好宿舍内务,打扫好公共卫生等。一个人好的养成习惯,决定一个人的素质和命运,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看见校园里的杂草主动除掉,看见地上的垃圾,亲自捡起,看见白天亮着路灯,伸手关掉,看见学生的自行车亲自去整理……这样带动影响了师生的自觉行为。
守规范。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健全合格的公民”,就要培养他们的规范意识,良好素养。学生必须受校规的约束,走入社会才能自觉做守法公民。因此,我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我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早操、早读、午休、晚修、晚休等细处入手,注重学生的仪容仪表,保持会场秩序,注意公共形象,言行举止体现精神风貌。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2000名学生的午餐在地下室进行,2000名学生的供餐方式是自助餐,没有人分饭菜,没有值日人员维持秩序,40分钟用餐过程,没有人跑步,没有人插队,没有人喧哗,没有人打闹。更为可贵的是,所有学生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40分钟用餐结束后,门口的泔桶是空的。
学生的规范意识不是以生俱来的,需要一个教育培养的过程。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让学生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么做。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