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励志奖学金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9 10:2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家励志奖学金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报材料

篇1

一、调查概况

2013年10月,笔者同处绵阳市内的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校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6份,有效问卷346份,问卷有效率86.5%。并通过当面走访和网络交流的形式对30余名直接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学生辅导员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结果

(一)现行资助政策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情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资助的基础性工作,认定结果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公共财政资源能否准确配置到政策对象群体中去。调查中,43.93%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认定结果出现了较大偏差,而对于结果持认同态度的受访者仅有12.72%,10.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行了解。对认定工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受访者为35.8%,有22.55%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二)资助政策实施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

调查中,30.06%的受访者认为基本上或完全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的资金问题;54.92%的受访者认为资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问题;只有15.03%的学生认为国家资助对于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问题作用不大。另外调查中,36.42%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受助学生将资助资金用于请客吃饭或者购买娱乐性电子产品等不合理消费方式,同时有40.46%的受访者表示对受助者的资助使用方式表示怀疑。

(三)政策执行者及政策受益者对于政策的知晓度及满意度

在对资助政策体系中的众多资助制度的评价中,受访者认为最为合理的资助制度是凭实力获得的奖学金,得票数占49.71%。而对“免费午餐”―国家助学金却备受争议,仅有16.18%受访者认同其合理性。此外,助学贷款受到赞同的比例为17.34%,勤工助学受到赞同的比例为16.76%。

(四)学生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新诉求

受访者对无偿资助的助学金制度意见比较突出,要求降低助学金比例提高奖学金比例,因为奖学金的认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少相对公平。从辅导员的角度,他们也更倾向于将资助资源向奖学金倾斜,做到“贫中选优,优中重贫”。

三、现行资助政策体系执行过程表现出的问题

(一)资助对象认定过程缺乏准确度和公信度

这一环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认定标准难统一,多数认定标准普遍缺乏严密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无法有效核实其真实性,也无法对同等情况的申请人进行量化比较。二是个别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填报不实。三是认定工作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包括来自负责认定工作的老师、具体组织认定的学生干部等。

(二)资助理念滞后导致政策实施异化

一是表现出重经济“扶贫”,轻心理“济困”,用资金对学生进行支持救济,却忽视了由于贫困引发的学生一些极端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二是重资金发放,轻绩效监督。个别学生错误地认为国家和社会的资助是理所当然,习惯于享受“免费午餐”的良好感觉,从而丧失了忧患意识和逆境成才的斗志。

(三)资助政策知晓度有待提高

现行资助政策体系的宣传渠道主要通过高校直接面向学生进行,但总体上都呈现出宣传形式单一、信息单向传递的特点,缺乏制度约定的政策宣传使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对于政策的了解不足。

四、优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效果的建议

(一)转变资助理念,调整价值导向

资助政策应体现出准确、高效的资助理念。所谓准确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做到困难学生全覆盖;所谓高效,即是让每一分钱的资助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资助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开展资助工作的诚信教育,培养资助对象的诚信意识;如何让学生通过获得资助激发社会责任感,成为回报社会的人才等。

(二)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自卑和消极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极易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学校可通过设立助学班、开展专题辅导会等形式,将教育资源有目标地向困难学生进行倾斜,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提高专业学习成绩。通过心理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训练和素质拓展等活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格、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