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1 17:0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塞上江南、水果之乡”之美誉,经多年自然筛选,选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地方特色水果,尤其是长枣已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从唐朝开始就被历代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果中珍品”。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长枣之乡”,长枣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当选为中国枣主产区协作组首届轮值主席单位。长枣产业已经成为区域化优势产业、特色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凸现出产业化发展雏形,大力发展长枣产业,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优势抓产业。自然禀赋优越,具有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量平均为206.2毫米,年均气温8.8℃,日照时数4434.7小时,有效积温3351.3℃,无霜期157天;境内山川过渡带地势平缓,交通便利,区域面积大,地下水和黄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气候、地域等优越条件培育出“长枣”独特品质。最大单果重达40g,可溶性固形物≥25%,富含锌、铁等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C、A、B、P等元素,是全国鲜食枣品种中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市抢抓自治区建设林业优势果品产业带的历史机遇,积极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长枣品牌,把发展长枣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来抓,建成了一条贯穿全市南北6个乡镇和5个农林场的沿山百公里经济林绿色长廊,使长枣产业已发展成为壮大县域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和最具优势特色的产业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长枣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万亩,挂果面积4.8万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实现产值过亿元。这是市立足优势、发挥优势,以大手笔建设大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科学论证做产业。为确保长枣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市在长枣产业全面启动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了长枣产业发展研讨会。一是对发展长枣产业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将长枣产业确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二是对长枣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措施、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为更好地发展长枣产业,做大做强长枣产业,培植财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和政策措施。三是对长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技术难关,如贮藏保鲜,脱毒栽培,无公害生产,市场开发品牌保护,优质种苗快繁快育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避免我们在产业发展中走弯路,走出一条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回报,成长性好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为长枣产业发展理清思路,制定实施步骤,确定总体目标。
(三)制定政策推产业。政策推动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有力保障。自治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出了“实施分区指导,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思想,将长枣确定为全区四大优势果品产业带建设重点推广品种之一。按照自治区《林业优势果品产业带建设实施方案》,我市制定出台了《长枣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长枣产业的意见》,规划至十二五末在沿山一带建成15万亩长枣产业带的目标,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发展长枣产业的优惠政策。一是扶持良种培育。对在市境内集中连片育苗50亩以上且培育地径2cm以上长枣苗木的企业及个人,经验收合格,每亩每年补贴600元,连补4年;二是鼓励规模种植。市财政对当年建设的长枣基地每亩安排100元种苗费,由市林业部门统一采购苗木。新建长枣园除无偿提供枣苗外,对集中连片50-100亩、100-200亩、200-300亩、300亩以上且成活率高于85%的,每亩每年分别补贴80元、100元、120元、140元,连补3年。对当年发展长枣面积达1000-2000亩、2000-3000亩、3000亩以上且成活率高于85%的乡镇、林场,一次性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10万元的奖励;三是促进标准化生产。对获得省(部)级绿色农产品或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的,给予3-5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农产品或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的,给予10-20万元奖励;四是加强科技支撑。设立科研专项经费,每年统筹安排50万元用于长枣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贮藏保鲜、深加工等方面的科研技术攻关;实施育才引智工程,每年选派1-2名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到区级对口科研单位及院校研修学习,每年从各乡镇、林场、专业村选出30-50名技术能手、优秀青年到市林业部门学习进修并与林业技术骨干结对子,进行专业技术帮扶,逐步培养出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带头人,为枣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鼓励拓展外销市场。鼓励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人拓展区外销售市场,销售量30-50万公斤的奖励5万元、50-100万公斤的奖励10万元、100万公斤以上的奖励15万元;六是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长枣深加工招商引资投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且当年到位资金30%以上,按投资方投入固定资产实际到位资金的3‰,给予引资人奖励;七是支持发展贮藏保鲜及深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人在市境内新建的贮藏保鲜库,建设规模在500平方米-800平方米、800平方米-1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1200平方米、1200平方米以上的,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在争取自治区、市相关政策补助的基础上,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补助;新建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后,给予设备资金总额15%的补贴;专营长枣销售,购买冷藏车单价超过10万元的,每辆车给予2万元补贴;八是加强品牌建设。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得著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同一企业的同一产品当年获得多级驰(著)名商标的,按最高奖项奖励一次。着力加强对“长枣”品牌证明商标的年度考查考核,林业、质监、工商、物价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乱打牌子、扰乱市场秩序等不法行为,规范良种繁育和市场营销秩序,保护长枣品牌;九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市财政按每亩10元标准设立长枣产业风险保障基金,纳入预算,专户管理;引导农户、企业、协会、经济合作社自愿入股,设立分户基金,专款专用;鼓励枣农自愿参与长枣保险,有效规避风险。
(四)强化科技促产业。把“科技兴枣”作为做大做强长枣产业的有力支撑,成立了长枣研究所,聘请区内有名的专家教授围绕长枣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在老枣树的更新复壮、提高坐果率、酸枣嫁接育苗技术、品种选优、定植技术、栽培管理技术、早果丰产技术、贮藏保鲜技术、幼龄树越冬技术、育苗技术、品种选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年观察和记录,发现了长枣5个类型,其中,长枣1型因结果早、果个大、丰产性能好等特点,已经自治区林业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先后制定了《长枣苗木繁育技术规程》、《长枣栽培技术规程》、《鲜长枣》、《地理标志产品—长枣》等六个地方标准。同时,在东塔镇马场湖建立了“万亩长枣全区标准化示范园”、“长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长枣有机食品生产示范点”。我市与天津科技大学建立了长枣产业“产、学、研”基地及长枣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平台,以长枣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依托,行业协会为支撑,共同探索研究开发适合市长枣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技术。在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中利用保鲜剂浸泡、微孔膜塑料袋加气体调解剂调节气体,低温贮藏及纳米蜡保鲜等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长枣保鲜技术。在基地建设中,加大了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开通长枣技术服务专线电话,建立中国移动长枣信息平台,及时将枣树管理要点和有关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传递给每个枣农,切实解决长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为长枣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龙头带动壮产业。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提升长枣产业化水平的关键,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长枣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根据社会分工原则,采取横向发展模式,建基地、办协会、扶持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协会、公司(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把市场与农户链接起来,解决农民卖果难的问题,结束一些果商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由市林业部门牵头成立了长枣协会,构建了“市、镇、村、队、户”五级服务网络,建立信息服务中心,成立技术服务组,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开展大量的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同时扶持发展果业公司、临河二道沟长枣经济合作社、园艺经济合作社、乡土树种栽培中心等经济合作组织,促使公司和经济合作组织在长枣产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截止目前,组建成立长枣经济合作组织14个,发展会员960个,参与长枣种植、销售和贮藏加工的人已经多达数万人,长枣产业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六)打造品牌兴产业。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做大做强长枣产业的核心内容来抓,极力打造长枣名牌产品。积极组织申报了“长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中国长枣之乡”工作,长枣正式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五家单位拥有长枣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权;同时,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长枣之乡”;全市各公司、企业、协会已通过国家工商局注册了“灵丹”牌、“红”牌、“灵州红”牌等商标7个,其中市果业公司“灵丹”牌长枣荣膺“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市第一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万亩长枣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得到了产地认证。为进一步拓展长枣市场,提升长枣的知名度,提高长枣市场占有率,聘任著名演员、制片人洪宇宙先生为长枣形象大使,并在深圳、上海等地成功举办了四届长枣节,设立区外直销网点117个,与华润万家建立了“农超对接”机制,产品远销北京、深圳等10多个省市5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果品出口俄罗斯和蒙古等国家。在产品销售中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长枣产品包装、统一最低市场收购价格、统一规范使用长枣证明商标、统一规范使用长枣商品商标、统一规范使用长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发挥了长枣品牌效应,对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创新机制强产业。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把长枣产业作为振兴市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培植财源的经济增长点来扶持。成立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林业部门设立了枣产业发展办公室。书记、市长先后多次调研长枣发展情况,带领农口部门及乡镇负责同志到山东等地学习红枣发展经验。二是实行三级责任承包制,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各抓一个乡(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分管领导各抓一个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各抓若干个队。按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对长枣基地实行两级承包责任制。同时市纪检、监察部门建立监督机制,对承包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随机抽查。通过工作重心下移,做到领导干部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目标,从而保证长枣产业基地建设顺利发展。三是实施业务部门园区三年承包制。采取定园、定人、定指标、定奖罚,包面积、包成活、包质量的“四定三包”措施,将科技人员固定到各相关园区,狠抓技术落实。四是高标准建设大规格优质长枣育苗基地。在东塔镇、白土岗乡、大泉林场、北沙窝林场建立了大规格优质长枣育苗基地4000亩,为我市长枣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五是狠抓示范园区建设。通过运用组装配套的科学技术,实现一年成活、二年长树、三年挂果的目标,增强了周边农民群众栽植长枣的信心和调动他们管理枣树的积极性,为全市长枣基地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长枣产业的快速发展。六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世界枣树博览园。2009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打造“黄河金岸•塞上明珠”沿黄城市带的战略决策,围绕“自然、生态、经济”的总体思路,突出历史悠久的枣文化,以市区现有的2万多株百年以上古枣树群落和其它果树群落为主,引进收集全国各地名优枣树品种300多个5600株,在城区北部规划建设了集科普、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世界枣树博览园,建成了枣文化展示区、枣品种收集区、遗产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以及枣花邀月、枣博馆、宝湖等十大主要景点,勾勒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世界枣树博览园被国家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世界枣树博览园”,并挂牌“中国枣种质资源库”。七是长枣深加工初具规模。我市与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共同开发研究,建成2000吨长枣鲜枣汁生产线、3000吨长枣果酒生产线和3000吨长枣智能化分级分选包装生产线各一条,这些技术的日趋成熟,将有力缓解长枣大量上市销售的后顾之忧。
二、长枣促进农民增收情况
长枣栽植8年进入初盛果期,亩产鲜长枣1250公斤(10元/公斤),通过近几年的生产情况和市场调查分析,达到盛果期的长枣平均亩收益稳定在8000-10000元,与不同作物比较,经济效益可观。一是与三大粮食作物相比,随着长枣树龄的增加,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是小麦套种玉米的8倍,水稻的6倍,蔬菜的3倍;二是与其它果树相比,在同等栽培条件下,长枣比苹果、梨、葡萄等其他经济林单产低,但由于长枣独特的品质使其市场价格比其他经济林品种的单价要高3-5倍。
三、下一步长枣产业发展重点
第一,大力夯实种苗基础。以农林场、育苗大户为主体实行定点专营育苗,重点培育大规格基地用苗。加快易丰产优质、早熟、大果型、抗裂果、易采收等长枣品系的选育速度。建立大规格育苗基地4000亩,建设长枣苗木选育基地1-2个,采穗圃500亩。
第二,继续扩大基地规模。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种植、宜枣皆枣”的原则,规划至“十二五”末,全市长枣种植总面积达到15万亩。一是重点围绕建设“黄河金岸”,在滨河大道两侧沿线发展枣林间作7000亩,其中长枣5000亩,全力打造集生态保护、经济效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沿黄生态线;二是在沿下白路两侧具备条件的地段全部栽植长枣,发展专业乡镇(场)和专业村,培育发展2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及公司1000个。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栽植枣树,发展庭院经济。四是结合道路绿化,在骨干道路两旁栽植枣树,扩大长枣种植面积。
第三,推广标准化生产。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标准化育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物资供给,统一生产基地土质检测,统一全程质量监控,逐步建立起综合开发——生态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位一体”高品质的枣果标准化生产模式。到2015年,全市建成长枣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建立优质长枣精品园30个,标准化示范园面积占80%以上,优果率提升到70%。
第四,确保果品质量安全。着力加强对“长枣”品牌证明商标的年度考核,严防假冒伪劣、以好充次,维护品牌。积极开展绿色、有机果品认证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快推进“长枣”果品无公害化生产步伐。加强对农资市场监督,按照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要求,规范绿色果品基地的农药、化肥、果袋、地膜等生产资料市场。整合现有农产品质量监测资源,逐步建立果品生产质量监测体系,依法对全市果品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加工等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和保护。
第五,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移动式冷库,配备大、中型冷藏运输车,加大冷链销售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河东机场空港物流中心的便捷空运条件,打开国内外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在马场湖园区建设集枣果销售、贮藏、信息、包装集散和果商驻扎等大型果品交易市场。联合外省市企业,在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设立长枣配货中心4-6个,销售网点10个以上,长枣专卖柜台300-500个,销售额占长枣鲜枣销售总量的80%。
篇2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步伐,确保实现商务部、省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现就做好*年省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建设规划工作
根据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工作目标、要求和各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情况,经综合平衡,现制定了《*年度省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附件1)。各地级以上市经贸主管部门要根据全省的规划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市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规划。要鼓励、引导承办企业在尚未建立农家店的乡镇和行政村建店,重点建设改造村级日用消费品农家店。
二、做好申报工作
(一)申报企业条件。
流通企业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自愿申请承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提出拟实施的地区及拟建设的农家店数量。
1.在广东省范围内依法登记设立,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各种所有制连锁经营企业;
2.拥有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配送商品品种(单品)1500种以上,已经发展日用品连锁店不少于10个;或拥有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农资配送中心,配送农资商品品种两大类以上且单品数量在30种以上,已经发展农资连锁店不少于100个;
3.工商营业执照显示具备2年以上从业经验;
4.商品分类分品种摆放,有相匹配的仓储设施,有必要的商品配送运输工具;
5.制定了*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规划;
6.自愿与县(市、区)经贸部门签订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承诺书;
7.已建立商品的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有与连锁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台帐管理制度。
(二)申报程序。
各县(市、区)经贸局会同当地财政局按照规定,组织本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有关申报工作(省直有关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经贸、财政部门提出申报),并对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加具意见后,报地级以上市经贸、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地级市以上经贸、财政部门将本地区申报企业的材料审核汇总后统一报省经贸委、省财政厅。
(三)申报材料。
1.县(市、区)经贸、财政部门联合行文推荐;
2.地级以上市经贸、财政部门验收报告;
3.企业书面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条件、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新增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等)以及增加社会就业等;
4.《广东省省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项资金申报表》(附件2),《*年度省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项目申报表》(附件3)、《*年度省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项目申报表》(附件4),须附每个项目(配送中心和农家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申报企业公章,并注明“此件与原件相符”),表格可在省经贸委网站“市场建设”栏目下载;
5.申报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申报企业公章);
6.涉及药品经营或设立药品专柜的需提供药品零售经营资格证以及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经验收合格,同意上报”的意见;
7.当地国税、地税部门出具的上一年度有关企业税收证明(包括纳税金额)。
申报材料需用文字材料(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报送,同时发送电子版至省经贸委邮箱。
(四)申报时间。
申报材料和电子文档请于9月25日前由地级以上市经贸、财政部门汇总后统一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逾期不予受理。
(五)申报注意事项。
各地经贸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财政部门认真做好申报企业的资格审核工作,确保所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提高文件材料的报送质量。
三、项目建设标准
(一)项目必须在*年1月至9月底建设或改造完成;
(二)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记录;
(三)达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价格;
(四)各地要按照《商务部关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验收的通知》(商建发〔*〕533号)、《商务部关于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通知》(商建发〔*〕600号)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复查工作的通知》(商办建函〔*〕129号)、《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SB/T10393—*)、《农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的通知》(粤经贸市场〔*〕777号)等文件的精神,准确把握配送中心和农家店验收的标准。
四、验收工作
(一)各地县(市、区)经贸部门应会同当地财政部门于9月10日前完成本地区*年省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验收工作,并将企业申报材料和验收报告报各地级以上市经贸、财政主管部门。
(二)各地级以上市经贸、财政主管部门应对本地区上报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进行复检验收,并于9月25日前将有关申报材料和地级以上市的验收报告报省经贸委、省财政厅。
(三)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在收到各地级以上市经贸、财政主管部门的验收报告后,组织开展对地级市进行交叉抽查,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届时派员进行督查。
五、扶持方式
省扶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资金采取补助的扶持方式,即根据省认定的申报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厅按规定通过财政部门核拨到承办企业。
六、省财政厅根据有关规定,对下拨的扶持资金开展绩效评价。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将按规定对资金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被检查的用款企业要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七、申报企业要对扶持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行为,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各地经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定质量抽查验收整改制度,对已验收的农家店实行回访。发现问题或有违规行为的,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积极组织整改,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经贸委。
篇3
为了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加快推进品牌强市建设,根据《金华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结合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及《*-*浙江名牌培育规划》的总体要求,决定开展*年金华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1、符合申报条件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
2、到期需复评的*年金华名牌产品(包括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3、已获得中国、浙江名牌称号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不再申报金华名牌产品;
二、申报条件
(一)符合《金华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农业产品*年的销售额须达到1000万元以上;
(二)符合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
1、新申报金华名牌的工业产品:(1)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业和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比例必须达到50%以上;(2)获市级科学技术奖和市级以上新产品的比例必须达到10%以上;(3)可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必须采标。
2、新申报金华名牌的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原料,必须来自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示范园区或基地;复评金华名牌的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原料,原则上必须来自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示范园区或基地。
3、复评金华名牌的工业产品可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上必须采标。
(三)申报产品的商标正式注册历史在一年以上(*年9月1日前注册)。
(四)申报企业(含复评企业)在申报前已建立并有效实施质量诚信制度。
(五)从2009年起,推荐申报浙江名牌产品原则上从金华名牌产品中产生。
三、优先推荐的重点产品
(一)对获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省级以上新产品。
(二)对获得地市级科学技术奖的产品,地市级新产品的销售产值可以放宽到2000万元以上。
(三)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成效显著,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产品。
(四)高新技术产品,先进制造业产品、企业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产品。
(五)对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较大影响的产品,有机认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产品。
(六)资源节约型产品,环保型产品;以自主品牌出口量大的产品,替代进口的产品。
(七)各地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确定的培育提升重点行业的产品;列入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培育目录的产品;列入《*-*年浙江名牌培育规划的产品。
(八)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我市重点行业、优势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的产品。
四、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年金华名牌产品的企业必须如实填写《金华名牌产品申请表》的有关内容,按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和详细文字说明材料。如果有数据不实的不受理该企业的金华名牌产品申请;有变造、伪造数据或证明材料的一经查实,三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金华名牌产品申请,不推荐申报浙江名牌。
(二)用户满意度调查情况,可以用近两年国家、省或有关调查机构的评价结果,也可以用企业开展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材料。
(三)各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指导企业按照申请表相关格式要求,填写制作申报材料。并对本辖区内申报企业进行汇总,将*年申报金华名牌产品汇总表(工业)、*年申报金华名牌产品汇总表(农业)、及*年申报金华名牌产品联系表用电子表格Excel格式并以文件形式上报市局质量处。汇总表和所有推荐企业的申报材料一式二份须于*年9月10日前报送,逾期将不予受理。除申请表要求的细目外,不接受其他格式、其他内容的申报材料。
(四)各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把关,确保辖区内申报企业的材料质量。对申报材料中出现错误较多的县(市、区)局(分局),在年终考核中将加减相应的分值。
(五)企业申报材料应附企业全貌、申报产品生产线及产品实物照片,不要精装,正反印刷。
(六)申报企业可以登陆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网*
《*年申报金华名牌产品汇总表》、《*年申报金华名牌产品联系表》。
篇4
评价对象:中国省、直辖市级电信运营商,包括计划单列市及有实力的地级市电信运营商。
评选办法:自评选起始之日起,愿意参评的地方电信运营商,按照评选要求申报材料,由联合评选小组依据评价体系对数据汇总、统计,确定、公布每个一级指标的前10名,以及总排名最靠前的40佳省级运营商及10佳地市级运营商。
评价指标:市场影响力20%、大连接与网络重构能力与创新40%、用户满意度20%、商务信赖度10%、社会责任承担和环境友好度10%
(二)2015-2016年度中国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50强
评价对象:在中国境内注册或注册分公司的通信设备技术提供商。通信技术设备包括系统、网络、计算、传输、接入、运维、终端、芯片、通信配套(电源、空调、测试仪表等)等产品与技术类型企业。
评选办法:自评选起始之日起,愿意参评的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按照评选对于数据的要求申报材料,由联合评选小组依据评价体系对数据汇总、统计,确定、公布每个一级指标的前10名,以及总排名最靠前的50佳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通过榜单评选,2016中国通信产业榜将评出若干企业领导力奖和市场领导力奖。
评选指标:面向大连接的技术与商业能力40%、市场领导力30%、用户满意度20%、社会责任承担和环境友好度10%。
(三)2015年度中国互联网企业50佳
评价对象:在中国境内注册或主营业务70%以上来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包括移动互联网网络服务、技术服务、应用服务类型企业。
评选办法:自评选起始之日起,愿意参评的企业按照评选对于数据的要求申报材料,由联合评选小组依据评价体系对数据汇总、统计,确定、公布每个一级指标的前10名,以及总排名最靠前的50佳移动互联网企业。
评选指标:连接应用创新力40%、市场领导力30%、用户满意度20%、社会责任承担和环境友好度10%。
(四)2015年度中国虚拟运营商20佳
评价对象:在中国境内注册、与中国基础运营商签订转售协议并获得工信部虚拟运营牌照的虚拟运营企业,仅包括虚拟运营主体企业,不含其母公司。
篇5
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章程》,结合《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国家艺术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一、资助对象
本项目资助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播交流推广活动。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通过夯实艺术创作的群众基础推动“高峰”涌现。重点资助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优秀艺术作品传播交流推广活动,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资助项目应是: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跟上时展、把握人民需求,符合传播规律,体现创新意识,为人民喜闻乐见,公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内涵丰厚、方式灵活、手段创新,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项目。资助的境外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应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走出去”项目。
二、资助范围
(一)本项目资助范围包括: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的展演、展示等传播交流推广活动。不资助艺术家个人的作品展演展示、纪念活动和节庆赛事等。
(二)申报在境内展演的舞台艺术作品,应是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过程中,久演不衰,深受欢迎,产生过较好社会影响的作品。申报作品原则上应符合以下要求: 1949年10月1日以后首演的作品,演出场次应达到 1000场以上,并且从 2008年至今演出场次应达到 60场以上; 1978年12月31日以后首演的作品,演出场次应达到 400场以上,并且从 2008年至今演出场次应达到 60场以上; 1949年以后首演的作品,总演出场次不足 1000场的,应从 1978年12月31日以来演出场次达到400场以上,并且从 2008年至今演出场次达到 60场以上。
(三)申报在境外开展的展演、展示项目,应为国内有代表性艺术家群体或一流艺术团体的代表作品。
(四)申报项目应是在 2016年1月1日至 12月31日之间实施的项目。
三、资助额度
艺术基金依据艺术门类、规模体量、成本投入等因素,为每个立项资助项目提供不超过 500万元的资助资金。
四、资助方式
(一)本项目以匹配资助为主。对在境内实施的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展馆剧场租赁、交通运输和工作人员差旅等费用,不含剧目创排、展品征集、展陈布置、作品保险、宣传推广等费用;对在境外实施的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国际间交通运输和工作人员国际旅费,不含展馆剧场租赁、剧目创排、展品征集、展陈布置、作品保险、宣传推广和工作人员食宿等费用。
(二)对立项资助项目,艺术基金将先期拨付资助资金总额的 60%作为启动经费;项目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 40%的资助资金。
五、申报条件
(一)本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单位或机构。申报项目的单位或机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2012年
1月1日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同级行政机关登记、注册的单位或机构。因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重新登记、注册的,登记、注册时间可与改革前连续计算。
2.
已经完成了申报项目的前期工作,能够提供详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与展演、展示承接方签署的相关协议和已落实资金证明。
(二)每家单位或机构可申报 1―2个
项目。由多家单位或机构合作完成的项目,
应由其中一家单位或机构作为申报主体进
行申报,并由主要合作方在《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 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表》上签署同意意见并加盖公章。(三)在境外开展的项目须经有审批权限的文化主管部门批准。
(四)申报在境外展演的舞台艺术项目,
应于 2015年 3月1日前完成作品创作,与
境外承接方签署了演出协议,并且落实了
部分经费。
(五)申报美术、书法、摄影 ,工艺美
术作品在境内外的展示项目,应于 2015年
3月1日前完成策展和展品征集,与承接方
签署了相关协议,并且落实了部分经费。
(六)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 201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立项资助的申报主体,在资助项目结项验收前,不得再次申报本项目。
六、申报时间
本项目从 2015年3月1日起开始申报,至5月1日截止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在申报期内受理项目申报,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逾期不予受理。
七、申报程序
(一)申报主体在规定的申报受理期内,登录国家艺术基金网站( http:// ),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网上申报管理系统”,按要求填写《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 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表》,上传申报材料,并将申报表和申报材料邮寄到管理中心。
(二)管理中心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核查。符合相关规定的予以受理;不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提供申报材料不全的,不予受理并将通知申报主体。
(三)对申报主体寄送的申报材料,管理中心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且不退还,请自行备份底稿。
八、申报材料
(一)《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 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表》;
(二)同级行政机关颁发的登记、注册证书复印件(须加盖本单位公章),因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重新登记、注册的应特别注明;
(三)开展传播交流推广活动的工作方案,与展演、展示承接方签署的相关协议和已落实资金证明;
(四)申报在境内开展的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资助项目,须提供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出具的已完成演出场次证明;
(五)在境外开展的项目须提供有审
批权限的文化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六)展演项目应提供完整的视频文件,
展示项目须提供 5―10幅有代表性作品的照片;
(七)申报材料在网络提交后,须下载、
打印并邮寄 1份到管理中心。申报材料为
文字材料的,要求统一用 A3纸双面印制,
中缝装订,并在指定位置加盖公章。申报
材料中的照片,尺幅应为 8―10寸,夹在
文字材料内,不要装订在一起。申报材料
为照片和音频、视频文件的,须将电子文
件存放在 U盘中一并邮寄 ;
(八)申报材料应于 2015年 5月1日
前邮寄给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评审部(以邮戳或交寄单为准)。邮寄地址:北京
市东城区青龙胡同 1号歌华大厦 A座16层,
邮编: 100007,咨询电话: 400-025-9525。
九、签约实施
(一)确定申报项目为立项资助项目后,
管理中心将与申报主体签订《国家艺术基金
资助项目协议书》。《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
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表》作
为协议书附件,具有同等约束力。
(二)申报项目立项后,申报主体应同
意按照艺术基金安排,参加艺术基金组织
的出版、展览、演出等公益性活动。
十、监督验收
(一) 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
目应于 2016年12月底前完成结项验收。如确需延期完成,必须于 2016年10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延期。
(二)管理中心将按照《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监督管理若干规定》,对资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组织专家对资助项目进行结项验收。由多家单位或机构合作完成的项目,申报主体应及时将获得立项资助的信息告知各合作方,负责在实施过程中与各合作方的协调,并作为责任方接受审计和监督。
(三)申报主体要保证申报项目在申报及后续实施过程中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如有侵犯,申报主体应依法承担全部责任。
(四)申报主体有以下情形的,管理中心有权对该项目重新审核,并依据其严重程度分别或同时采取暂缓拨款、终止拨款、追回部分或全部资助资金、撤销对该项目的资助以及三年内暂停申报主体申报资格等相应措施,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机构和个人责任:
1.
申报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2.
项目实施内容、经费支出、结项成果等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协议书》的约定存在重大差异;
3.
申报主体存在其他弄虚作假、挪用资助资金、违反《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协议书》等情形;
4.申报主体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十一、其他
(一)资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在相关材料显著位置注明该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二)资助项目结项验收时,申报主体应按要求提交完整的成果材料。
(三)艺术基金对申报主体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与第三方产生的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篇6
为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根据《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浙财企字〔**〕74号)文件精神,现就申报**年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
(一)注册地在浙江省境内(不含宁波),专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的企业和相关单位。
(二)申报单位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近几年没有发生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行为。
(三)申报项目的实施期为**年7月1日—**年6月30日。
二、资金支持的范围及方式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重点支持采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居民区设立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收购网点;支持围绕产业集群设立固定或流动的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培育。重点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通过吸收加盟、资源整合及开设连锁网点等方式做强做大;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硬件设施改造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三)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改造提升。重点支持符合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有产业依托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硬件设施投入和信息化建设。
(四)再生资源回收人员培训及相关研究。重点支持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开展的业务培训工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共性技术研究和开发。
对符合以上要求的项目,根据项目的投入情况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补助。
三、申报有关要求
(一)项目数量
根据**年资金规模,本次项目申报由市一级统一汇总,上报的项目数量分别为:所辖县(市、区)数量9个以上(含)的市,报6个项目,其中市本级不超过2个;所辖县、(市、区)少于9个的市,报4个项目,其中市本级1个。各地汇总上报的项目中,属于供销系统的项目不少于50%。
义乌市单独上报1个项目。
(二)申报材料
1.专项资金申请文件、申请表(附件一)、企业概况表(附件二),申请文件内容包括申报补助项目的基本情况、实施进度和预计绩效等内容;
2.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网点建设、项目实施、投资额度等情况专项审计报告书;
3.企业(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专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备案证明复印件;
4.经过审计的上一年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5.属于培训或科研项目的,应出具项目实施费用开支情况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一律以电脑打字的形式填报,并装订成册。申报表格可在省经贸委网站
(三)申报程序
篇7
开发区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党工委管委会“两大工程”、“四大任务”,三项举措培养企业积极申报淮安市市长质量奖评定工作,成绩显著。目前,江苏和兴汽车在市长质量奖评审中位列第一,公示已经结束,待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一是加大宣传,深入挖掘。深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及时、有效沟通,积极向企业宣传争创市长质量奖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效提高了企业申报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初步筛选出符合申报条件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管理、申报意向等情况,最终确定申报名单。
二是精心培育,深入帮扶。邀请多名质量专家分阶段走进江苏和兴汽车,对和兴汽车市长质量奖申报材料撰写、高层答辩以及现场答疑等多个环节开展专题培训辅导,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为争创淮安市“市长质量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深化服务,着力推进。为争创企业提供全程服务,组织人员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提供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指导企业整理申报材料,积极同市局沟通协调关系,疏通创建渠道,营造良好的“市长质量奖”争创工作环境。
篇8
第一条为加强全市进口处公平贸易预警点(以下简称“预警点”)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各预警点在应对国外贸易摩擦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市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预警点,是指通过市商务局认定,负责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工作的机构。包括两类:由有关行业商协会组织承办的行业类预警点;由龙头企业承办的产品类预警点。
第三条市商务局负责预警点的认定、考核、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有关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所辖区域内各预警点的管理和政策支持。各预警点要利用自身优势,统筹各方资源,加强预警点建设,认真履行职责任务。
第二章申报认定
第四条申报程序符合预警点申报条件的单位向所在地市、区商务主管部门递交申报材料,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对本地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初审合格的上报市商务局。
第五条申报条件申请承办预警点的单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主体资格要求。申请承办预警点的行业商协会应在全市具有行业代表性;龙头企业应在全省(市)同行业有代表性,预警监控产品进出口在全省(市)排名前五位。
2、机构人员要求。申请承办预警点的单位必须具备专门的工作机构和适应工作要求的专(兼)职人员。
3、网络建设要求。申请承办预警点的单位必须建立对外贸易预警工作网站或网页等专门的信息收集和平台。
4、工作能力要求。申请承办预警点的单位必须具备预警信息收集、评估分析、行业自律、协助做好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和贸易摩擦案件应对的能力。
第六条评估认定市商务局组织专家组对各市上报的预警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确认,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对于符合条件要求的承办单位,下发通知确认其预警点资格并给于财政补助。其中专家组成员应至少包含3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
第三章预警点建设
第七条工作目标预警点应以本行业或龙头企业重点进出口市场为监控预警对象,搭建起覆盖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重点进出口企业、国外进出口商和国内律师事务所等参与的公平贸易预警工作网络和工作平台。
第八条信息收集预警信息收集主要包括进出口产品量价情况、增幅情况、市场分布以及该市场使用“两反两保”的偏好程度以及该产品的涉案历史等。同时要注意收集目标国市场的动态信息,尤其是收集同类产品生产商的贸易救济动态信息。
第九条预警对一般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网络、预警报告等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传达到相关行业组织和企业。对于重大敏感的政策类预警信息的公开,要征求市商务局意见。
第十条信息运用根据收集的预警信息,各预警点应及时组织相关企业进行预警措施研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出口经营秩序。
第十一条工作台帐各预警点应建立日常工作台帐制度,如实反映预警点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各项工作的文字、影像资料档案,以备评估查阅。
第四章考核管理
第十二条监督管理市商务局采取实地调研、工作情况督查等多种形式对预警点进行监督,并进行年度考核。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所在地预警点的监督和管理,定期检查预警点工作情况。
第十三条年度考核市商务局每年下发预警点年度考核通知。各预警点应对照考核标准对本年度预警工作情况进行自我测评并将考核材料报送所在地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对预警点考核材料进行初审并出具意见后同意上报市商务局,由市商务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结果在市商务局网站公布。
第十四条考核内容预警点考核内容包括预警点机构建设、信息报送、案件应对、行业自律、工作创新等五个方面。考核标准详见附件。
第十五条专家审核市商务局组织专家组对预警点报送材料进行年度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六条政策扶持年度考核合格的预警点,保留预警点资格;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预警点,取消预警点资格。经评估确认及考核合格的预警点将依据市政府《关于鼓励企业转型发展的若干商务政策措施》给予每年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补助。
第五章附则
篇9
为做好2008年省财政专项资金技术创新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的重点及条件
1、项目申报的重点
(1)重大新产品培育专项。引导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以及自主品牌建设,加快主导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进程,把新产品做大做强,迅速形成规模效益。
重点支持的项目: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新兴产业,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应用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所进行工业化试验、开发、应用等直至形成产业化。
中试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主要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试验产品规模化生产。
创新品牌产品培育项目。主要支持一批近期已开发成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通过自主品牌的策划和营销,迅速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形成规模经济的重大新产品。
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主要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及基础件等四大产业,日产5000-10000吨大型水泥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及化肥成套设备、大型矿用机械产品、大型环保成套设备、汽车制造技术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大型港口机械设备和船舶制造等六大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研制,以及其他能形成规模效益的重大装备研制。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主要支持重点领域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围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工程化验室平台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主要以产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工艺技术的变革、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目标,推进企业系统整合与信息集成,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应用、高端信息化单元技术应用、面向供应链的协同信息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共享与业务集成应用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综合系统建设及企业计划与财务、物资与库存、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及网站等专项系统建设。
这次项目申报的重点企业是:省重要骨干工业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及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和节能减排重点企业。
2、申报项目的条件
除具备省财政厅、省经委财企〔**〕990号文件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重大新产品培育项目,要求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要求产品3年内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其中重大技术装备产品3年内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支持的技术中心必须是**年度评价合格的国家和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3、申报材料
(1)**省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附件1);
(2)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2);
(3)**省2008年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附件3)。
二、项目申报程序及要求
1、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原则上是列入省政府和省经委各类项目规划、年度计划的项目。
篇10
一、扶持原则
(一)合法合规原则。扶持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企业应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无不良记录。
(二)辐射带动原则。企业与农民建有稳定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企业能够吸收当地农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
(三)扶优扶强原则。对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优先扶持;对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项目优先扶持;对龙头企业和三资农业企业中的成长型企业项目优先扶持;对出口企业项目优先扶持。
(四)公平公正原则。凡符合农业产业政策和支持条件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三资农业企业均可申报。
二、扶持范围和申报条件
财政资金贴息范围主要是产业化企业用于企业本身生产扩能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科研开发、原料农产品基地建设、定单农业流动资金贷款等项目的贴息。已享受其他类别或部、省级支农项目扶持的,不再同时享受贴息扶持。
申报企业申请贴息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属于苏州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必须:
1.具有一定规模。上年度销售额不低于1000万元,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成交额1亿元以上。
2.辐射带动能力强。企业在苏州市范围内有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与基地农户有稳固的合同契约关系。
3.企业资信良好。企业的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
4.产权明晰,资产结构合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产负债率低于70%。
5.产品具有竞争力。主营产品符合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有较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产销率90%以上。
6.项目建设履行了合法审批程序,各种手续齐备,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完整。
(二)属于苏州市市级三资农业企业的必须:
1.紧密连接本地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潜力大、效益好、辐射带动面广、出口创汇能力强的优势外向型农业企业。
2.对本地农业产业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各类成长型、科技型、加工型农业企业。
3.符合我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要求,具备企业化运作,实行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的各类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地)。
4.能较好地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生态效益显著,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次产业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企业。
三、申报审批程序
(一)项目申报。按照属地原则,凡符合扶持范围和条件的企业均可进行申报。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向所在市、区发改委(局)和财政局申报;市级三资农业企业向所在市、区农林局和财政局申报。经企业所在地市、区发改委(局)或农林局分别会同财政局初审同意排序后,联合行文上报市发改委或农林局和市财政局。
(二)申报材料。申报须提供以下材料:
1.各市、区发改委(局)或农林局和财政局联合推荐文件;
2.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填报《苏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贷款贴息申请表》
3.填写《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主营产品,加工能力,原料基地规模,带动农民增收,消化农村劳动力等。同时,说明申报贴息项目情况。
4.项目贷款合同、担保合同(有担保的提供)、借款凭证、银行结息凭证。
5.原料收购合同。
6.企业上年报表和当年上半年财务报表。
7.资信等级复印件。
(三)项目审核。市发改委全面负责市级龙头企业项目的审查;市农林局负责对三资农业企业项目情况审查。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投资情况审查。市、区相关部门要对所推荐项目及其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四)资金下达。市财政局会同市发改委、农林局按照项目投资或贷款核实结果,据实测算项目的贴息补助金额,按程序审查确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局分别会市发改委和农林局联合行文下拨资金。
四、贴息额度
市级财政每年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发展和财政实际预算安排定量资金用于贴息,当年节余结转下年安排。项目贴息额度: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贴息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市级三资农业企业,贴息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贴息金额在贴息上限内按年度5%的贴息率据实计算,贴息期限为上年9月21日至当年9月20日。
五、申报时间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