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1 18:3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加强能源的宣传、计划和综合管理
在XX年全年工作中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坚持宣传、教育、管理并重的方针,特别是贯彻《能源法》实施五周年之际,×××撰写通讯报道二篇,悬挂大型横幅三幅,开展厂内宣传展版二幅/次,张贴相应宣传资料五处,营造宣传、学习的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根据二厂的实际情况,工作面较广,给能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实际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领导及各相关部门十分重视能源管理工作,特别对安全用能、计划用能工作尤为重视。XX年为确保完成全年科研任务,加强安全、科学、有效的使用能源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
1. 加强了全厂低压配电间内供电设备的每周巡检、日常运行、维护与检修任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做到了检修有计划、工作有内容、时间有结点,达到了计划与人员落实到位,设备检修记录完整、安全保护装置可靠,确保了用能的安全。
2.加强了每月定期抄表和水压、电压的监测,做到了数据准确、及时,当用水量、水压或电压发生变化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并与有关部门联系,既确保了科研生产的用能需求又保障了能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定期对全厂13个×××21个给水井的清理和57个主供水阀门的维护、检修和13公里10kv高压供电线路、13台电力变压器、10公里的供水管道、57个给水阀门井供水正常维护,使管道、阀门无泄漏,杜绝了跑、冒、漏的现象,有效的节约了能源。
4. 加强能源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能源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核算工作。通过能源数据管理,及时了解生产负荷情况,进行相应的负荷调整,也为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一年来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使整个能源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水平。XX年各项能源数据准确、能源费用核算无误,全年节约能源经费达98万元。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节能水平
×××在XX年的能源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宣传、学习、贯彻《能源法》等活动,使职工的节能意识、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工作中,将节能措施纳入了生产计划,在设备维护、检修中推广节能技术,加大了节能型、环保型产品的应用力度;在设备更新改造中选用先进的节能、环保设备替 代淘汰旧设备,推动了二厂能源管理工作,特别是节能工作向更深、更高目标发展。
1.全年在厂内各科研室更换新型节能水嘴300多个;
2.加强设备技术改造工作,积极利用新设备、新技术。XX年我厂对部分重要×××进行了设备技术改造,更新了4台新型的abb电力变压器;对×××的特排风机进行了更新改造,采用模块控制技术;对×××生产配套的a3系统的送风机进行了更新改造;对厂内路灯系统采用分时间、时段控制新技术;全厂推广使用节能灯泡,全年更新新型灯具347套,一年来节电效果显著。
三、 能源的安全使用和各类设施的可靠性是节能工作的基础
要保证供能安全和用能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在XX年能源管理工作中,×××按计划对高压试验工具(高压拉杆、高压验电笔、绝缘鞋、绝缘手套、避雷器等)进行耐压试验、直流泄漏实验;对登高板、安全绳等进行负重试验,为安全供能检修工作,提高了坚强可靠的技术保障条件,全年共检累计总数达52次。
篇2
根据省经委《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皖经投资〔2008〕37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08年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的申报重点
1.节能、减排、降耗、综合利用效果明显,在行业内或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较好的示范意义的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装备和管理,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新工艺、新设备的项目;直接为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实现清洁生产、改善环境提供服务的项目。
2.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技术改造项目。
3.对现有高耗能高污染生产线进行改造的项目。
4.国家、省确定的153户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项目。
二、申报项目的条件
除具备省财政厅、省经委财企〔**〕990号文件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项目必须具有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显著特点。
2.节能项目的年节能量不低于1000吨标煤、综合利用项目的资源综合利用量不低于5000吨,节水项目的年节水量不低于2万吨,清洁生产项目要附清洁生产审计报告。
3.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承担项目的企业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近三年经济效益较好,项目资本金落实,企业净资产原则上不低于承担项目总投资。
三、申报材料
1.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表。
2.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项目基本情况表、企业基本情况表(县区同时要报项目汇总表)。
3.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已落实(投入)项目建设的自有资金有效凭证(无偿资助方式,复印件)或项目贷款合同和已发生的银行贷款凭证及结息单(贷款贴息方式、复印件)等资料。
4.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生产经营情况(或业务开展情况)、上一年度能源消耗情况及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6.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及截至项目申报前一月的会计报表。
四、项目申报程序及要求
1.各县项目申报单位对照条件和要求,编制完成节能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填写《**省节能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申请表》后,行文向县经委、财政局提出申请。各县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盖章)后报市经委、财政局,并对初审结果和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市属企业和区属企业对照条件和要求,编制完成节能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填写《**省节能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申请表》后,行文向市经委、财政局提出申请。
篇3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相关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
第三条区节能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负责纳入年度预算安排,节能专项资金的数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要逐年递增。
第四条区经济信息化局作为区节能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并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坚持专款专用。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区属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区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注册、纳税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和企业。
第六条节能专项资金的用途。具体使用范围如下:
(一)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
(二)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区域热电联产、节约和替代石油、政府机构节能、建筑节能等重点节能工程;
(三)节能技术和示范推广应用项目;
(四)节能表彰、奖励;
(五)节能宣传、培训;
(六)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自愿协议;
(七)区政府确定的支持节能工作的其他用途。
第七条国家确定的节能其他专项资金、补贴资金依照其法定用途支出。
第八条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遵守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和节能管理要求,认真执行相关节能标准,有健全的节能管理体系;
(二)项目申报单位在生产经营中无违法记录;
(三)项目申报单位在环境保护等方面均达到国家标准;
(四)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较强的节能示范带动作用。
第九条申报材料
(一)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
(二)企业基本情况表及说明;
(三)项目可行性报告;
(四)项目投资明细清单及相应凭证复印件;
(五)上一年度企业财务报表及项目投资情况专项审计报告;
(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以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七)与项目相关的其它材料,如节能产品认证书、专利书、清洁生产单位证书、节能效果说明等;
(八)对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须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第十条节能专项资金由区经济信息化局和区财政局对项目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后,确定安排项目及资金支持额度并联合下达资金计划。
第十一条一个项目只能享受一次节能专项资金,不可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第十二条节能项目实施单位收到节能专项资金后,须按国家相关财务规定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区财政局、区经济信息化局要按照职责,加强对节能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凡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须退回节能专项资金,区财政局、区经济信息化局3年内不再为其安排节能专项资金;对情节严重、构成违法行为的,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一)利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节能专项资金的;
(二)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违反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
篇4
第一条为了规范市节能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实现节能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8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节能工作的意见》(粤府〔*〕120号)及市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惠府〔*〕28号)、《*市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惠府〔2008〕6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级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以降低全市单位GDP能耗为目标,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的财政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引导为主、公平公开公正、注重实效、严格监督、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和市经贸局共同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审核确定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会同市经贸局确定当年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并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工作,按照程序拨付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市经贸局负责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会同市财政局组织节能降耗项目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价。
第二章使用方式和范围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使用采取奖励和补助两种方式。
对年节能量在500吨标准煤以上2000吨标准煤以下(不含2000吨)的节能技改项目按照200元/吨标准煤进行奖励(年节能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可申报国家或省的节能专项资金奖励,不再纳入市节能专项资金的奖励范围)。
对单个项目的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的50%,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40万元。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如下:
(一)按实际节能量对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等国家重点支持的节能工程技改项目给予奖励;
(二)补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要包括具有示范意义的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项目、木材节约代用等项目;
(三)补助研究开发先进节能技术和示范推广应用项目;
(四)奖励节能降耗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政府和企业;
(五)补助宣传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节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宣传培训、政策研究、交流合作、节能监察(监测)能力建设等;
(六)对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经验收合格,获得市清洁生产企业的称号,节能降耗、减污效果显著的,给予奖励;
(七)补助资源节约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节能、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以及开展能源审计、监测、评估、合同能源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服务项目;
(八)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节能降耗工作所需支出。
第三章申报和审批
第七条市经贸局、财政局按照年度计划,应当在当年一季度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联合发出申报通知。县、区经贸局和财政局按照属地原则共同组织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工作。市属企业(单位)直接向市经贸局和市财政局申报。
第八条申报节能技改奖励项目,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范围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制度健全,3年内无违规违纪行为;
(二)项目实施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三)项目经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用地、环保等各种手续完备;
(四)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或已经开工建设,申报的节能量应当通过节能技改项目直接产生,并且能够核定;
(五)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等级为基本完成以上。
第九条申报研发示范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的补助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报单位或企业具有相应的资质,具有较强的研发或推广能力;
(二)项目内容属于我市重点节能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或符合国家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方向,技术和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能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
(三)申报的项目应当有明确可行的工作方案、经费预算、项目控制措施,自筹资金落实到位。
第十条申报节能技改奖励或研发补助项目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二)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及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节能技改或节能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的项目批准或备案文件,用地、环评批复文件,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项目材料;
(四)申报单位上一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表)及审计报告;
(五)节能技改项目还须提交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
(六)节能技术研发示范推广项目须提交项目工作方案、经费预算、自筹资金落实到位证明以及项目控制措施;
(七)本项目近年获得国家、省、市级财政资金支持情况说明;
(八)市重点用能单位应出具年度节能目标考核现场核查意见;
(九)申报单位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十)需要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项目,申报材料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第十一条申报宣传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二)单位基本情况以及宣传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申请表;
(三)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
(四)本项目近年获得国家、省、市级财政资金支持情况说明;
(五)申报单位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六)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节能中介服务机构推广节能服务项目,申报材料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第十二条节能量的核定,由项目实施单位自愿选择并委托由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按有关规定确定的具有节能服务资质的节能量审核机构进行审核;节能量审核机构按照国家统一的节能量审核确认办法,审核出具报告并承担责任。
节能量审核机构名单由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在具有省节能服务资质的节能量审核机构选定公布,并负责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县、区经贸局和财政局应当对属地企业(单位)上报项目提出初审意见。
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组织专家评审,对部分需要进行现场考察的项目进行核查,形成奖励或补助项目初步计划在市经贸局网站上公示,公示期5天,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并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第十四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的项目,不给予扶持:
(一)在享受各级政府财政资助中有严重违约行为的;
(二)近3年内发生过未按规定进行工商年检或者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
(三)因涉嫌违法行为正在被有关行政部门立案查处或者被行政处罚后未满两年的;
(四)面临正在进行的有可能影响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诉讼或者仲裁的;
(五)单位主要财产因债务纠纷已被或正面临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的。
第四章专项资金的拨付与会计处理
第十五条根据下达的资金计划,市财政局按规定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其中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市属单位项目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实行集中支付,县、区单位项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市属单位项目专项资金由市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县、区单位项目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
第十六条节能技术改造奖励项目竣工验收后,市财政局会同市经贸局委托节能量审核机构对项目实际节能量进行审核,由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承担责任。市财政局根据节能量审核报告与县、区财政部门进行清算,由县、区财政部门负责下达或扣回奖励资金。
第十七条市有关主管部门、县(区)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后,应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节能奖励资金在财务上作资本公积处理。
(二)收到补助金的项目单位为企业的,应通过专项应付款进行核算;项目单位为行政单位的,通过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进行核算;项目单位为事业单位的,通过拨入专款进行核算。
第五章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对出具节能量审核报告严重失实的节能量审核机构,从公布的名单中予以删除,并依法追究审核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编造项目套取专项资金,以及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全额收缴专项资金,取消其申报资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各级经贸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专款专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在专项资金申报审批中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篇5
第一条为调动全社会开展节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完成我省“*”节能约束性目标,根据《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36号)等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节能奖励表彰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由省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节能奖励的推荐、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
第二章奖项设置和奖励对象
第四条设立三个节能奖项:节能先进地区、节能先进单位和节能先进个人。
第五条节能奖励的对象和范围:
(一)节能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或完成等级、节能考核评分位居前5名的地级以上市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
(二)节能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或完成等级的国家、省监管重点耗能企业;在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及节能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重大节能成效的单位;
(三)在节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节能效益的个人。
第三章评选条件和奖励形式
第六条对节能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或完成等级、考核评分位居前五名的地级以上市政府,省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地区奖,予以通报表彰并各奖励一次性奖金40万元。
第七条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以上的国家、省监管企业,或者节能成效突出的其他单位,省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单位奖,予以通报表彰并各奖励一次性奖金5万元。
全省每年度表彰奖励节能先进单位180家左右.其中,表彰省千家重点耗能企业100家左右(具体根据年度节能考核结果确定),表彰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用能企业(机构)30家左右,表彰节能管理服务单位50家左右。
第八条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节能效益的个人,省政府授予节能先进个人奖,予以通报表彰,并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
第九条申请评为节能先进个人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热爱节能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事节能工作(节能岗位)3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节能管理中,对推动节能工作产生直接的作用和成效,被市级以上节能主管部门认可;
(二)在节能技术研究中,承担主要研发工作或作为研究开发负责人,成果已被采用并产生明显节能效益;
(三)在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中,创造性开展工作,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在本企业、行业、区域中的普及率明显提高;
(四)在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中,担任项目建设主要负责人,项目运行实现节能目标,且节能量占企业当年节能量的20%以上;
(五)在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政策和设计规范,提供有针对性、节能效果明显的设计方案,使能源消耗量减少30%以上;
(六)在岗位节能方面,积极学习节能知识,钻研节能技术,探索节能办法,提出节能效果明显的方法和建议,或者创造性地使用节能技术,在本职岗位取得年节能10%以上效益;
(七)检举揭发严重浪费能源行为,并经市以上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查证属实。
第十条节能先进个人的名额分为企业人员和企业以外人员。全省每年度表彰节能先进个人280名左右,其中企业人员应占50%以上。企业人员中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源管理、技术人员不少于70%,企业法定代表人不得超过30%。企业以外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科及科以下人员不少于70%,厅级以上干部不参与评奖。
各市节能先进个人名额根据各市节能考核结果排名,结合各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等因素确定;省有关部门节能先进个人名额综合考虑部门节能工作措施、工作成效等因素确定。
第十一条节能奖励资金及相关经费从省财政安排的节能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四章评选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节能先进地区奖、工业领域(国家和省监管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先进单位奖的评选,由省经贸委根据上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提出建议名单及方案报省政府审定。
第十三条节能先进个人奖以及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服务等领域节能先进单位奖的评选程序:
(一)具备评选条件的单位、个人,属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单位的,按程序逐级向地级以上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属省直单位的,可直接向省主管部门申报,申报时一并提交鉴定报告等证明材料;
(二)地级以上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省有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单位、个人提出推荐意见连同申报材料报省经贸委;
(三)省经贸委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后,会同省委党廉办和省人事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建设厅、交通厅、农业厅、水利厅、统计局、质监局、林业局、南方电监局等部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候选名单,并在省经贸委网站及其他新闻媒体上公示;
(四)经公示5日内无异议的,由省经贸委提出建议名单及方案报省政府审定。
篇6
1、营造良好环境。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在重大项目的核准备案、入园进区、引进人才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不断做大做强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工业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0.1亿元,增长1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8%,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75%以上。
2、提升服务质量。来我委办理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的,先由申办人(企业)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申报认定备案,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审核后,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申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先由申办人(企业)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3、用心服务群众。以合水县蒿咀铺乡蒿咀铺村49贫困户为主要对象,按照联系对象一次确定、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的办法进行,联村干部全年进村不少于4次,累计不少于1个月;联户干部全年入户不少于2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周。
4、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及服务承诺制。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严禁工作时间擅离职守、出入娱乐场所特别是参与赌博。对发生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者,一经查明,视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告诫处理, 情节严重的对当事人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以上承诺,请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予以监督。若未能兑现承诺,我将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篇7
为做好2008年省财政专项资金技术创新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的重点及条件
1、项目申报的重点
(1)重大新产品培育专项。引导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以及自主品牌建设,加快主导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进程,把新产品做大做强,迅速形成规模效益。
重点支持的项目: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新兴产业,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应用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所进行工业化试验、开发、应用等直至形成产业化。
中试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主要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试验产品规模化生产。
创新品牌产品培育项目。主要支持一批近期已开发成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通过自主品牌的策划和营销,迅速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形成规模经济的重大新产品。
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主要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及基础件等四大产业,日产5000-10000吨大型水泥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及化肥成套设备、大型矿用机械产品、大型环保成套设备、汽车制造技术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大型港口机械设备和船舶制造等六大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研制,以及其他能形成规模效益的重大装备研制。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主要支持重点领域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围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工程化验室平台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主要以产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工艺技术的变革、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目标,推进企业系统整合与信息集成,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应用、高端信息化单元技术应用、面向供应链的协同信息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共享与业务集成应用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综合系统建设及企业计划与财务、物资与库存、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及网站等专项系统建设。
这次项目申报的重点企业是:省重要骨干工业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及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和节能减排重点企业。
2、申报项目的条件
除具备省财政厅、省经委财企〔**〕990号文件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重大新产品培育项目,要求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要求产品3年内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其中重大技术装备产品3年内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支持的技术中心必须是**年度评价合格的国家和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3、申报材料
(1)**省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附件1);
(2)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2);
(3)**省2008年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附件3)。
二、项目申报程序及要求
1、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原则上是列入省政府和省经委各类项目规划、年度计划的项目。
篇8
关键词:深圳市;节能(绿色建筑);审查管理;问题
近年来,深圳市持续推进建筑项目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积极转变建筑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是构建“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重要环节。2013年1月,所有新开工建设项目在全国率先100%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2015年,全市新建节能建筑面积累计超过9100万平方米;全市累计有20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2100万平米。
一、深圳市绿色建筑管理工作概况
全面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深圳市绿色建筑发展遵循的原则:(1)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2)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3)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市人民政府建立推行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问题,监督考核各相关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全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绿色建筑等级比例要求;组织编制绿色建筑技术规范;绿色建筑造价标准和相关价格信息;负责对全市绿色建筑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各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下同)按照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绿色建筑发展任务和要求,制定本辖区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管理权限,负责辖区范围内绿色建筑的监督管理工作。
当前,深圳市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建筑节能监管机制,涵盖了建筑项目验收、施工、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等各个环节,建筑项目绿色节能施工设计图抽检合格率不低于30%,修改优化以后合格率达100%,并且全面落实了建筑项目节能减排验收工作,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办公建筑都必须经过能效测评,而且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
二、绿色建筑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在多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项目在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和法规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
(一)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方面:
1.部分申报单位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重视不足,对项目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不高。部分项目虽然已被确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但申报单位不及时申报,或不及时回复笔者出具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办文告知中的有关问题。近日,笔者对一个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并对其存在问题出具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办文告知书,经笔者多次催促,申报单位才给予回复。主要原因是自从取消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当作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以后,监管部门对抽查到的项目缺少有效监管手段,造成申报单位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项目执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不高。
2.部分设计单位、审图机构单位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不强,。笔者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过程中经常重复遇到以下类似问题:(1)部分项目设计图纸、节能计算模型中的指标不一致,同一指标在不同的设计文件中参数不一致,同一措施在不同的设计文件中表述不一致;(2)节能专篇过于简单,建筑节能相关做法、保温材料性能参数表述缺少,在节能专篇中经常缺少保温隔热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参数等细节的描述;(3)项目部分户型的外窗通风开口面积比例不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第4.0.13条强制性条文规定;(4)倒置式屋面未按《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2010)第5.2.5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按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mm等等。
3.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实施性法规政策不完善。2015年02月02日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已经了一年多了,但其中一些明确的相关配套制度迟迟没有出台,各单位对该标准实施时间(按建设工程设计合同还是工程规划许可日期为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ZJG 29-2009)是否继续执行等系列问题存在很大争议,导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执行力度大打折扣,执行难度大,从而使的绿色建筑有关工作推进缓慢,对我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阻力。
(二)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专业初审方面:
1.部分申报单位对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专业初审的重视不足,未及时申报,导致所准备的资料存在大量的问题。部分项目在申报验收时才发现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专业初审仍未申报,从而匆忙申报,导致所准备的资料存在大量的问题:(1)文件形式常见问题有:申报系统内填报内容与上传的申报文件不一致;上传的申报文件不完整,缺漏大量必要文件;申报材料填报内容与设计文件或证明材料不一致等等。(2)条文不达标常见问题有:住区绿地率计算未按要求进行计算;装饰性构件比例计算文件不完整;每套住宅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满足有关居住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等等。
2.绿色建筑相关实施性法规迟未出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标准有待加强,导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执行力度大打折扣,执行难度大。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相应的《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30-2009)亟需修编,深化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
3.网上申报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尚不完善。由于新的网上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尚不完善,未有独立的服务器,经常出现文件不可上传或下载的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专业初审都在网上申报(不收纸质文件),当发现设计文件出现明显违反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时,我们无法第一时间取得证据(纸质文件)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罚。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执法力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的监管,着力抓好设计阶段及相关薄弱环节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监管。要强化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的责任意识,对经常出问题的设计单位、审图机构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要重点抽查,从严执法。同时,加强与市住建局联合执法。
(二)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
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区政府及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 多种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完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机构,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学习,充实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管理力量,积极培养自身技术力量,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有效保障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相关宣贯培训和推广工作
重视和有效组织面向全行业和全社会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技术标准、典型案例、的宣贯和推广活动。结合自身实际,联合各种媒体、相关协会、专业机构或社会公益组织,通过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营造全行业、全社会共同支持全面发展绿色建筑的良好氛围。
篇9
第一条为规范全省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以下简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管理,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和资金安全,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实施改造的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利用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奖励资金(以下简称“国家奖励资金”)和省、州(地、市)、县级配套资金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项目。
第四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计划的制定,国家、省级资金的预算、拨付,项目审定、验收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各州(地、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计划制定、资金预算拨付、项目初审、验收评估和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省级配套资金的落实,国家奖励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的审核拨付和监管工作;各州(地、市)、县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第五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的建设年份、结构形式、用能系统、能源消耗指标、寿命周期等组织调查统计和分析,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
第六条高能耗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优先列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强制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建设的民用建筑不得纳入有国家、省、州(地、市)、县财政补助资金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不能保证继续安全使用20年以上的建筑不宜实施节能改造。
第七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同步进行围护结构和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第八条鼓励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九条申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应满足如下条件:
(一)产权单位和居民自愿;
(二)不属于城市改造拆迁范围;
(三)经节能诊断具备节能改造条件,节能潜力较大;
(四)节能改造技术方案应满足《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实施细则》(DB63/617)等现行标准和《既有居住节能改造技术导则》的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五)自筹资金已落实。
第十条申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正式申请文件;
(二)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评估机构出具的节能诊断报告;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
(四)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建筑节能专项备案表和工程概算;
(五)住户与实施单位签订的改造协议书;
(六)其它必要的资料。
申报材料一式五份,同时提供电子文档。
第十一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申报程序:
(一)建设单位向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二)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初审;
(三)初审合格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由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汇总后,填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汇总表(附表1),于每年的12月31日前统一上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申报量不得少于当地任务量)。
第十二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审查、评估,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结合审查、评估、核查结果下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核定国家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
第三章资金筹措和管理
第十三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原则上由国家、省、州(地、市)、县和产权单位(居民)按相关文件规定的比例承担。
第十四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配套资金,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十五条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创新方式筹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
第十六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奖励资金可与棚户区改造资金统筹规划、合并使用。由个人承担的资金可按有关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和房屋维修基金。
第十七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家奖励资金按55元/㎡标准补助(2014年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60%、30%、1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组织验收评估后,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国家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拨付到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奖励(配套)资金必须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奖励(配套)资金。
第十九条各州(地、市)、县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并切实强化对国家奖励资金和配套资金的监管工作。
第二十条未按计划完工或未按申报内容实施的项目,相应核减国家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通过整改仍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追回国家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对于弄虚作假骗取资金或侵占、截留、挪用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实施管理
第二十二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产权单位(业主委员会),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供热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组织实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不得作为建设单位参与项目的实施工作。
第二十三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实行招投标,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向各州(地、市)人民政府告知并向社会公布,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切实履行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监管职责,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逐级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第二十六条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改造项目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
第二十七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设计、施工应严格执行《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实施细则》(DB63/61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省实施细则》(DB63/744)等现行标准和《既有居住节能改造技术导则》、《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等文件;选用具有《省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认定证书》和具有节能标识的节能材料(产品),并按规定见证取样复检。
第二十八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完工后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能效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估验收的依据;能效测评工作应严格执行现行标准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示技术导则(试行)》;能效测评机构应独立、客观地开展能效测评工作,并对其出具的测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九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评估验收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建科[2009]261号)执行。项目完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将验收评估报告报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验收评估并出具验收评估报告,并将验收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对各州(地、市)、县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抽验,并形成验收评估报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
第三十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不定期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附则
篇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应对危机,市政府决定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包头市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国经贸中小企业[2003)143号)在包头市纳税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包头市“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各类中小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中小企业发展贴息资金,是由市、旗县区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扩大规模等,使用了银行贷款(包括各类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用于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项目贴息的资金。对担保公司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章贴息资金的安排原则、重点和方式
第四条 贴息资金安排的基本原则
(一)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包头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定支持重点。
第一产业重点支持农畜产品加工、,流通及服务“三农”企业。第二产业重点支持机械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钢铁和不锈钢的延伸加工与配套产业、铝的延伸加工及配套产业、稀土应用类产品开发产业、镁合金及其延伸加工及配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有信誉有实力有资质建筑企业。第三产业重点支持面向生产的物流基地、各类交易平台建设及生产资料市场建设项目,面向生活的连锁经营、社区服务业项目、农村牧区市场建设、商贸餐饮及旅游等项目。
(二)有利于资源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
(三)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择优扶强,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引导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第五条 贴息资金根据符合贴息、条件的项目融资总额、当年贴补率计算确定,贴息率不超过当期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两年,贴息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已获得上级部门贴息资金,其不足部分也可贴息。
第三章 贴息资金承担单位的条件
第六条 项目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二)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三)良好的纳税信用;
(四)其他具备的条件。
第七条 申报材料内容
(一)相关部门和财政部门出具的正式申请文件、项目资金申请表;
(二)企业法入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符合资质的设计部门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等相关材料(流动资金贷款除外);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企业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和银行信用等级等相关材料;
(五)环保部门提供的环保评价意见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节能评估报告;
(六)银行贷款合同、银行贷款到位凭证和利息支付凭单(复印件);
(七)纳税地纳税情况证明;
(八)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九)适度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相关资料的条件。
第四章 贴息资金的申报、审定和下达
第八条 贴息资金申报程序:由项目单位所在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本地区上报项目进行审核后,联合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及市财政上报。
第九条 分产业成立市贴息资金项目评审委员会,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入和专家组成,对旗县区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条 各产业评审组在对上报项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筛选提出贴息资金支持项目的初步意见。
第十一条 市财政局商各产业评审组组长、副组长,确定贴息、支持项目及额度,并下达贴息资金预算。
第五章 贴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条 贴息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贴息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十三条 贴息资金和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市财政局负责贴息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确定贴息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对旗县区联合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项目单位收到贴息后,流动资金贷款贴患作冲减财务费用处理;固定资产在建项目作冲减工程成本,竣工项目作冲减财务费用处理。
第十五条 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及包头市的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贴息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凡违反规定,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贴息资金或项目实施存在严重问题的,除将违规贴息资金全额收缴外,三年内取消该项目申请贴息资金的资格,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