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8:1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形测量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形测量论文

篇1

电子平板数字测绘系统、侧记法数字测绘系统、掌上数字测图系统合称数字地形测绘技术,这套技术的核心理念是数字化系统配合全站仪共同使用,即GPSRTK系统配合全站仪进行综合测绘,现在最实用、最先进的方式是,掌上电脑+全站仪+地形库内业,这种方式适合山地、草地、盆地,利用现代化数字手段,通过对全站仪的数据统计,从而建立起基础模型,全方位立体化的三维系统没醒,对当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加强建模效果,更加快捷与便捷的将这一数据进行整合。

2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采用一般多以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及标尺、标杆为主要工具,用断面法或极坐标法及交会法定位,用测深杆和测深锤来采集水深数据,这种方法存在作业效率低,误差大等诸多缺点,近来已经很少被采用。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DGPS,GPSRTK及CORS系统配合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是以某已知点作为基准点,基准点的GPS接收机连续接收卫星信号,并与已知点的位置进行比较,确定当时误差的伪距修正值,将这些修正值通过无线电台接收,用户接收机接收修正值来实时校正GPS信号,它具有全天侯、实时连续、高精度等特点。目前GPSRTK及CORS系统定位已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并且能够做到实时无验潮测量。以上几种定位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与岸上基准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定位技术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特别是较大面积的水下地形测量,可以大大缩短工作周期,减轻劳动强度。

3变形监测技术

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是对被监测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的变化特征。变形监测按其变形监测部位分为外部变形监测(外观)和内部变形监测(内观)两部分,涉及测量学范畴的工作主要为外部变形监测。外部变形监测按变形方向可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水利水电工程外部变形监测包括变形监测基准网测量、工作基点测量、变形体变形监测、监测资料分析等内容,常用水利水电工程外部变形监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大地测量法;(2)基准线测量法;(3)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

4结语

篇2

关键字:自动化,测绘,地图,计算机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measurement field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topographic survey often use outdated tools, and spend a lot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so that the topographic mapping has defec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of modern mapping technology, topographic mapping has been out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become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for a variety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vides unparalleled.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simple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survey with modern mapping technology autom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automation; mapping; map; computer

中图分类号:U412.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测绘概述

地形测量是通过一定方式对需要的地方进行地貌形状进行测绘,从而为相关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绘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供行军、作战用,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

二、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对地形测量的促进作用首先、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简单。传统的地形测量,是通过动用大量的测量工作人员和原始的测量工具到实际需要测量的地方进行测量。由于这种地形测量的方式需要的动用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测量之后还要进行人工绘制相应的图形,所以传统的地形测量工作是相当繁琐的。随着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地形测量工具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地形测量中。这些现代化的测绘技术通过先进的测绘仪器,不仅可以让工作人员不用深入到实地进行测绘,而是通过各种仪器进行测绘,如遥感系统的运用,测绘人员可以在办公室通过操控计算机从而完成测绘工作,与此同时,现代测绘技术也可以通过相关技术对所测绘地形自动生成图形,从而节省了测绘人员的作图这一环节。

其次、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精确。地形测绘是通过对相关的地形进行测量,并绘制相关的图形,从而为国家保留相关的地理资料,通过整理,从而运用到国家中的各个行业,其中包括地域规划,战略设定、运用于地理教学等,因而地形测绘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确度,才能满足这上述的要求。传统的地形测绘工作精确度是相当差的,它通过原始的测绘工具进行两,通过手工对地形进行绘制,这样的地形测绘很难符合相关的精确毒的要求。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地形测绘的广泛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智能化的绘图手段,从而更加准确的对需要测绘的地形进行测量并自动绘制相应的地形图,例如现代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图片都是通过卫星拍摄的方式获得的,让学生对地形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另外,智能化的绘图能够减少人力的浪费,并且精确性较高,可以防止人为的疏忽,

最后、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安全。传统的地形测绘工作中,由于工作要求的需要,测绘工作人员将会到各种地形进行测绘工作,而这些测绘的地点并不是都是安全的,例如在山地等地形进行测绘过程中,由于山地的地形叫陡峭,测绘人员需要进行一些具有很大危险性的工作;而在湿地等地方进行测绘工作时 ,由于这类地方的环境影响,很多具有攻击性的动物也会给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传统测绘工作的安全性是人们很难防范的。现代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解决了这一个难题,既减少了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通过先进的测绘仪器,测绘工作人员已不再需要深入到危险的实地进行测绘,他们的任务变成了通过操作现代化仪器进行远程测绘或通过卫星进行相关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工作人员的安全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现代测绘技术在当前地形测绘中的具体运用1、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作为七十年代美国军方用的第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能够为美国军方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服务,并进行情报收集和核能检测、应急通讯等方面。随着这几十年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GPS技术也已经跻身与世界的前列,为我国的各项事业提供巨大的帮助。GPS的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共同配合,从而完成相应的工作,即地面控制部分,用于检测和控制定位系统、空间部分,具有24颗卫星,用于具体的工作和用户装置部分,用于接收定位系统发出的信号,三者的合作,即可以完成工作要求。全球定位系统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并不局限于陆地上的各种测绘,与此同时,它也被用在了海洋和航空航天中,为人类在探测海洋中的地形,保证人们正常的海上作业。例如上海市的特殊地形,需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其水下地形的变化进行测绘,描述变化趋势,为建设提供宝贵的水下地形资料,这一工作在上海市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而GPS的组件普及,市政工程论文给这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让水下测绘工作变得更加便捷、精确和效率。综合上述内容,全球定位系统在地形测绘中的特点主要有:测站之间无需同时,但上空应开阔,保证GPS信号接收;定位进度较高;观测时间短,节省测绘时间;提供三位坐标;操作简便和全天候作业,因此GPS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2、遥感技术(R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随着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对我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大的帮助,包括国民经济建设、测绘领域中的应用等,均有重大的发展。而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领域中的应用则是遥感技术当前的运用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地形测绘理念,即通过测量并绘制纸质地图已经不再存在,现代化的地形测绘已经向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包括多品种、多用途、高度集成等,其中还包括模拟和数字化等,遥感影像资料也再测绘中广泛应用。我国通过遥感完成相关的测绘工作的实例很多,并通过借鉴国外的发展状态下,推出4D产品模式,为我国的地形测绘工作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斑竹。当前,国内很多测绘机构部门正在进行信息化工作,即通过现代化手段完成现代化的地形测绘资料,国家测绘局也再遥感技术的帮助下多种比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遥感技术借助雷达卫星全天时、全天候及不易受其他恶劣环境影响的特点,通过立体摄影的方法帮助测绘人员获取测绘地面的三维信息,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测绘地形的特征。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又称GIS,它是利用计算机建立的储存相关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它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转化为与之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数字存储、分析、处理及建立有效数据管理系统。另外,通过对这些多方面要素的综合分析,从而方面研究人员能快速的获取满足不同需求的数据,通过图形、数字等方式表示相关的结果。当前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地形测绘中应用的首要步骤是设计并建立数字地图,其中包括野外数字化采集、地图扫描、数字摄影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地图,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地形结构,便于测绘和规划设计,发挥测绘人员对测绘计划的参与作用,提高了测绘的工作质量和效益。

篇3

关键字:RTK水深测量注意问题

0 引言

在以航海为主要应用目的海道测量中,最基本的工作是进行水深测量。水深测量是水上定位与测深作业相结合的测量作业。水深测量常采用水面船只进行,测量船沿计划测线航行某一间隔距离采集定位与水深数据,经一系列的数据修正处理后,得到准确的水深。

以往的水深测量多采用交会定位,测量工作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精度难以保证,测量工作难度大,外业测量人员也很艰苦,且成图时间长。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已在陆地测量中应用成熟,逐渐向海洋测量发展。

1 GPS-RTK测量技术基本原理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水深测量定位法,它是继NNSS(子午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美国推出的第二代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及地面各种测量工作中。GPS 测量系统在水深测量定位方面通常采用两种定位方式:实时差分定位(DGPS)方法与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

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RTK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矿山等区域性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工程放样、航道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运动目标的精密导航等。图1是RTK技术测量水深的原理图。

图1 GPS-RTK水深测量原理

图中,相对于某项目的高程基准面,流动站的天线高为H2,换能器的瞬间高程为H3,水底点0的高程为H0,H为测深仪测出的水深值(-H0表示大小和H0一样,但方向相反)。假设换能器长度为L,可以得出:

􀀁 􀀁式中测点的平面位置HO由RTK实时测出,则 则为水深。

2 基于GPS-RTK技术的水深测量系统结构

基于RTK 的水深测量系统由基准站和移动站构成。基准站主要由GPS接收机和数据发射电台组成。移动站架设在测量船上,GPS接收机与测深仪通过安装有专业的水下数字化测量成图软件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可同时定位测深。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RTK水深测量系统结构

装载流动站的测量船在水下数字化测量成图软件的实时监控下,可对江河、湖泊、浅海进行全天候的水下地形测量。操作人员可通过计算机对测量成果进行现场处理,并由外接绘图仪打印输出,从而真正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3 基于GPS-RTK技术的水深测量作业步骤

测量作业分三步来进行,即测前的准备、外业的数据采集测量作业和数据的后处理形成成果输出。

3.1 测前的准备

(1)求转换参数。为了保证RTK的定位和高程测量精度,测区周围至少要有3个已知高等级的测量点, 且这些点连结的几何图形能够把测区包围在里面。通过点校正,求转换示意图。图3是选择A、B、C、D、E 五个校正点的情况。

图3 点校正平面示意图

① 将GPS 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A 上,设置好参考坐标系、投影参数、差分电文数据格式、发射间隔及最大卫星使用数,关闭转换参数和七参数,输入基准站WGS-84坐标后设置为基准站。② 将GPS移动站架设在已知点B 上,设置好参考坐标系、投影参数、差分电文数据格式、接收间隔,关闭转换参数和七参数后,求得该点的固定解(WGS-84 坐标)。③ 通过A、B 两点的84 坐标及当地坐标,求得转换参数。

(2)建立任务,设置好坐标系、投影、一级变换及图定义。

(3)作计划线。如果已经有了测量断面就要重新布设,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密。

3.2 外业的数据采集

(1)架设基准站在求转换参数时架设的基准点上,且坐标不变。

(2)将GPS 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和便携机等连接好后,打开电源。设置好记录设置、定位仪和测深仪接口、接收数据格式、测深仪配置、天线偏差改正及延迟校正后,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了。

3.3 数据的后处理

数据后处理通常指利用后处理软件将所测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其中包括测深仪改正、动态吃水改正参数、定位及水深数据误差参数改正、采集水深取样、综合改正输出、图型的整饰等,将其转换成为现行成图软件所认可的数据,并在上面绘制出地形图及其统计分析报告等,所有测量成果可以通过打印机或绘图机输出。

4 基于GPS-RTK技术的水深测量的注意问题

基于RTK 的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的主要误差影响因素有: 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多路径效应误差、星历误差、接收机钟误差、天线相位中心位置偏差等。为了提高测绘成果的精度,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4.1 船体摇摆姿态的修正

船体在水面行驶的过程中,船体姿态是随时变化的。船的姿态可用电磁式姿态仪进行修正,修正包括位置的修正和高程的修正。姿态仪可输出船的航向、横摆、纵摆等参数,通过专用的测量软件接入进行修正。

4.2 采样速率和延迟造成的误差

GPS定位输出的更新率将直接影响到瞬时采集的精度和密度,现在大多数RTK方式下GPS 输出率都可以高达20Hz,而测深仪的输出速度各种品牌差别很大, 数据输出的延迟也各不相同。因此,定位数据的定位时刻和水深数据的测量时刻的时间差造成定位延迟。

4.3 RTK 高程可靠性的问题

RTK 高程用于测量水深,其可信度问题是倍受关注的问题。在作业之前可以把使用RTK测量的水位与人工观测的水位进行比较,判断其可靠性,实践证明RTK 高程是可靠的。

4.4 选择合适的基准站站址。

基准站站址应远离障碍物和干扰源,以免数据链失锁。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防止GPS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并使接收机观测到尽可能多的卫星。点位附近不应有高压线、无线电发射源,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站址应高于周围地物,以提高作业半径。

5 总结

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手段, 基于RTK 的水深测量系统定位精度高,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无需通视,操作简便, 自动化程度高, 劳动强度小,可全天候作业, 效益高,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 利用RTK 技术进行无验潮水深测量理论上已经成熟, 但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 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总结, 从而形成规范的、得到管理机构认可的作业程序和统一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风雷,卢清平.GPS-RTK技术在水深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12):355-356.

[2] 王琼.RTK测量精度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

篇4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城市建设

 

数字化测图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在测量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与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特点。论文格式,城市建设。根据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和多年在野外工作的经验,和同志们交流一下想法,仅供参考。

在控制测量中,使用GPS测量时,除必要的测量起算数据外,尽可能要自已知检测点,检测合格后,再把检测点加入控制网作为已知点进行平差计算,这样要以有效检测测量精度,防止测量错误。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时,应严格注意输入测站点与后视点。如果测站点与后视点错号(点号与位置均认识错误),实践证明无法检测出来,造成内业处理上的不便。数字化测图内业图形编辑主要依靠外业记录,外业测量时,记录员应详细记清测点点号、点的属性、连线关系,必要时绘制草图。否则,内业处理时,容易造成错乱。数字化测图等高线的勾绘完全取决于野外的测点,因此在地貌测绘时,立尺员应合理选择地貌特征点,并认真了解观察地形,复杂地区应简单绘制地形草图,以便使勾绘的等高线更加符合测区情况。由于数字化测绘相对于传统平板测图具有精度高、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等显著经济技术优势,加之近年来数字化测绘设备价格的持续下降,规划、设计等用图单位普遍采用计算机设计而要求提供数字化测绘成果等因素,测量单位普遍采用野外数字化测绘完成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工作。数字化测图已基本淘汰传统的平板仪测图技术,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技术方法。而是数字化时代对测绘成果应用方法变革的必然结果。它引起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目前对其重要意义尚认识不足,现行的技术规范、测绘产品价格体系均有与之不适应的地方,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数字化测绘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降低,业务培训应有新的侧重 ,数字化测图是采用全站仪直接测取碎部点坐标和高程,计算机编辑成图的技术方法。论文格式,城市建设。数字化测图按作业方法可分为编码和无码两种,编码方法在测点时必须按碎部点的类型及相互间联系输入特征编码以便事后编辑成图。操作仪器的作业员不仅要熟记编码,还要时刻观察地形才能正确输入,因此,这种方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均有较高要求。就处理碎部点间关系而言,实际上与平板仪测图无异。无码方法则不需输入任何编码,而是代之以棱镜处作业员绘制草图记录所测点之位置、点号及与其它点的联系。测站照准目标测取数据后,只需向棱镜处作业员报告碎部点点号而已,测站与棱镜间联络较少,测图工作实际上主要在棱镜处进行。由于测点时不需观察地形,因而测量速度很快,一台仪器可观测二至三个棱镜,相当于两三个平板测图组,外业测图效率很高。作业时,绘制草图的作业员在棱镜处现场绘制,简单而不易出错,只需熟悉地形、地物表示方法即可胜任;而观测员操作全站仪测点精度很高,数据传输又是自动进行,避免了人为的错误和读数误差;内业编辑则是计算机展点,对照草图应用绘图软件的各种编辑工具成图,等高线自动完成,轻松快捷。从理论上讲,数字图中碎部点精度与作业员操作技能关系不大,正常情况下已达到图根点的水平,测量误差可忽略不计。论文格式,城市建设。所以在数字化测绘条件下,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成图质量只能靠提升作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即由"测得准"转到"如何测,如何表示"上来。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今后测绘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要从熟练、准确的技能训练转移到地形、地物的正确表达,计算机绘图理论、不同使用目的下地形图的不同取舍等更深层次的内容上来。

比例尺的概念将淡化,而代之以具体的测绘要求,传统的平板测图由于一定幅面内地形符号的负载及表现能力的局限,不得已分为各种比例尺。而且为了地形图使用时量算方便,大比例尺实际上主要是1:500、1:1000两种。由于纸质地形图上同样长度的距离误差,代表的实际长度不同,所以不同比例尺地图不光细致程度不同,精度也不同,相互间很难转换,常常造成重复测绘。现在数字化测图仍沿用传统平板仪测图的要求划分比例尺,用来确定测绘细部的细致程度和定义绘图输出时点状符号大小,及部分线状符号(坎、斜坡等)的长短、间隔宽窄等。考虑到输出纸质地图并不是数字化测图的最终目的,数字化图的使用主要在计算机上进行。而在计算机中地形元素之间距离、方位关系由其坐标决定,图形缩放时图上数据与实地数据关系换算自动完成,无所谓比例尺,精度也不因图形缩放而异。所以除点状字符及部分线状符号大小定义不同外,不同比例尺数字地图间差别仅仅是细致程度不同而已。目前各地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地形、地貌变化很快,新测的地形图很快就会失去现势性。考虑到数字化地图采用不同地物、地形类别分层存储,并且具有无级缩放显示,地图符号负载量限制相对较小,精度与比例尺无关等优势。所以可以设想,应淡化比例尺的概念,用图单位根据实际用途提出具体的测绘内容,不再涉及比例尺大小。而测绘单位也不再根据测量规范按比例尺所限定的测绘内容,花费人力、物力测绘数量众多、存在时期短,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意义地形、地物。这对提高作业效率、节省经费都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值得有关方面研究。

在数字化测绘条件下,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已不是决定成图质量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测绘精度很高,地形图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碎部点位的确定,地形、地物的合理表达,作业人员根据地形图的使用目的所作出的正确取舍等因素,作业人员技术培训应与之相适应。

在数字采集、实地记录、内业编辑的工作结合上多下功夫,目前测绘单位已普遍采用数字化测图的条件下,已不能适应,值得认真审视。在内业图形编辑时,各类地物符号应严格按照地形图图式要求进行编辑。绘图软件中地物符号一般按控制点、居民地、独立地物、交通设施、管线设施、水系设施、地貌土质、植被园林、境界线分类,在此基础上,每大类又包含许多项,共计大约670多项。论文格式,城市建设。因此,在外业测量记录时要准确,在内业图形编辑时,根据地物的类别选取对应的地物符号进行编辑,以满足数字化成图的规范要求。图形编辑应遵循“不清不绘”的原则,对记录不清的暂时不编辑,经外业检查后再进行编辑处理。论文格式,城市建设。图形编辑应遵循“边编辑边注记”的原则。论文格式,城市建设。对于在测区来说,野外采集的信息很多,为避免错误,每编辑完一个完整的地物,应及时加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注记,如独立树,应注记树的类别等。数字化测图在分组测量时,各组测量的数据编辑完成后,应将整个测区拼接起来,认真检查各组测图的衔接情况,检查处理后,现考虑整个测区地形图分幅的问题。数字化地形图内业图形编辑完成后,应利用绘图机绘出样图,到实地进认真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物有无漏测、属性注记是否与实际相符、陡坎的走向、电力线和通讯线的连线关系、等高线是否反映实际等等。对内业处理中有疑问的地方应重点检查。实践证明,实地检查是数字化测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篇5

【关键词】大比例尺地形图;工程测量;应用;测量

伴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飞速发展,地表以及其表面的附属物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地形图测绘工作,需要把这些变化都精准地在地形图上反映出来,对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进一步确保地形图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研究制定合理的地形图测绘生产流程、具体操作模式和质量监督、控制等技术,已经被作为重要课题引起了广大测绘人员和管理者的注意。采用大比例尺的测绘方法绘制地形图,在实际作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发展现状

地形图测绘工作主要是通过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测图方式完成的,最终转换成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地形图测绘的作业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通过全站仪与电子手簿配合,现场绘制出相关草图,完成关于地物和地形的相关野外数据的采集工作,在室内通过数字化成图系统把得到的观测数据进一步转换为图形,并将其与草图对照,进行编辑,从而生成所需的数字化地形图。最后,通过对数据、图形进行检查修改以及信息化等,得出最终结果,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中。

第二,在现场,通过将便携式电脑和全站仪结合起来,当场对构筑物,现状、点状的地物,以及相关地貌等进行编辑,然后在室内对图面做简单的整理、装饰、修改等工作。此种方法将电子手簿和笔记本电脑的优点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解决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与实际编辑中的误差问题,大大节省了测绘成本,并保障了其质量。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发展和其优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的进步在给其他领域带来便捷的同时,同样也给我们测绘行业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向和目标,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更新和换代,更是测绘行业的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来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出现,在很大意义和程度上解决了工程测量中面临的难题,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对范围比较小的地区也能及时的进行工程的测量和检测,一方面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在很大程度节约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

三、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

1、测量实例内容概述

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试某观测站,在进行测试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选点、埋石、GPS监测、水准联测等采集工作,在此项大比例尺地形图工程测量工作中,主要投放的设备有六台、GPS接收机四台、全站仪一台、自动水平尺一天,其观测和测量的时间为15天,然后根据时间要求提供测量的结果。

2、测量区的基本情况构造

需要测量的观测站的周围交通还是非常的便利的,需要测试的地区地形比较开阔、起伏的程度不是非常的大、可以算作是平原,但是在测试区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就是周围树木角度、可能会对测量的准确度和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3、GPS接收机在工程测量中的使用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说,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其使用程度,在工程测量中,更是非常的广泛,在建筑工程中,测量其建筑地形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采用GPS+RTK的完美结合进行的建筑工程中地形的测量,在建筑工程地形测量过程中,通常都是使用不动态的测量方式,来对其建筑工程地形进行的控制和测量,在使用GPS+RTK进行的测量中,只需要通过GPS进行的定位,然后通过RTK来进行碎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一般都是需要一个人背着测量仪器,然后在地形的碎点上呆一下,在进行的移动过程中,还需要输入其测量的特殊编码,最后通过定位,就可以非常方便的测量出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需要的施工地形图了,通过二者完美的融合,一方面使其地形图能够保证其准确度,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时效性。

4、采用相应方法统计其精度加以分析

在了解了测量区的基本构造环境之后,我们通过对测区几条不同的线路进行定位观测之后发现,得出相应的数据如下,点位误差最大值4.4mm,最小值3.21mm;无约束平差后相对精度最低l/47万、最高1/56万;约束平差后相对精度最低l/34万,最高1/41万;同步三角形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值为2.07ppm。

5、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1比500的施测方法

(1)在对该观测站站址1比5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施测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数字化构成图方法来进行观测站的施测,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首先采用的作业方法,可以采用GPS不动态定位方法,来对其观测站地区进行图根点坐标标注和联测,在进行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水平尺联测的方法,施测图根点的高程,进行测试区内部的数据和图像的采集,然后在从测试区外业采取相应的数据,最后测试区外业采集的相关数据和图像,使用光缆传播的方式,传播到测量使用的计算机中,然后计算机机会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模式,来对其采集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最后计算机会将分析和采集的图像文件通过绘图仪的方式打印传输出来。

(2)为了能够保证长期保存图根点以及未来将进行施工放样测量的工作,为了今后的施工考虑,我们可以在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之后,然后在每个不同的测试区之内预埋一些长久性的埋石点,在进行埋石点的过程中,其石头高度一般都是要在五十厘米左右,所埋石应该在视眼开拓的地方,而且还不容易受到别人的破坏。

(3)通过对上述观测区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改观测区采集的点数为652点。在进行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基本绘图软件是来自于南方CASS的成图系统软件,该软件是通过多年以来很多单位和专家使用之后,都说效果比较好的软件。

四、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相应的技术总结

该测量工程在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主要通过的方式就是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进行图像的观测,在进行GPS网施测过程中,可能是由于树木角度的情况,使其知点距离和待测图根点距离较长,为此,在进行测量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三台GPA接收器的形式,对其观测区进行同步的观测和测量,经过测试才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其结果还是比较符合测量的中的规定范围和相应要求的,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准确的GPS数据测量结果。

综上所述,在上文中我们简单的对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发展,以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在论述过程中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同时希望我们相应的实践人员能够在日常工程测量工作中,不断的对其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争取创新和完善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方法,为今后工程测量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地形图测绘中GPS-RTK用于图根点测量的可行性分析-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6).

篇6

关键字: GNSS,网络RTK,精度分析

Abstract: It compared data from Web RTK with traditional traversing data, an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precision. Finally, it concluded it is capable to use RTK to replace traversing.

Key words: GNSS, Web RTK, Precise Analyze

中图分类号: TN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域性的CORS(Continuous Operation Reference Stations)技术不断得到推广,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常规控制测量改进提供了方便而快捷的工具,本文就探讨了一级导线控制和RTK一级控制测量的精度,认为利用网络RTK完全能替代常规的一级导线控制。

1.1传统的一级导线控制测量的局限性

传统的一级导线控制测量一般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它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受起算点的限制,必须要求起算点是点对、可视;投入人员多,每组一般需要投入3-4人;外业作业时间长,一般情况下,每小组每天能观测3-4公里,基本控制面积约1平方公里,同时点间通视、白天观测等受观测环境影响较大。 所以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需要更先进的测量手段代替传统控制测量模式。

1.2 采用CORS技术替代常规的一级导线控制的可行性

CORS是由多个GPS(Globle Position System)基准站组成的系统,它主要通过因特网和无线通信网络向系统覆盖的服务区内用户提供基准站坐标和基准站GPS观测数据,用户通过因特网下载CORS若干基准站数据进行事后精密定位,也可以接收数据播发站的数据对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精密定位[1]。

CORS系统是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的设施之一,是地球空间信息网格的具体应用,同时也是RT—CORS构造层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网格参数,可以为城市发展构筑动态的、连续的空间数据参考框架[1]。它可应用网络RTK技术、PPP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服务。相对于传统的RTK技术而言,CORS有着很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缩短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拥有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消除系统误差和修复周跳,增强了差分作业的可靠性;用户不需要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了费用。目前国外建成的CORS系统包括美国的GPS连续运行站网[1]、日本的COSMOS系统[2]、加拿大的 [3],以及丹麦,瑞士,德国等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CORS系统。国内建成CORS系统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昆明、武汉、天津、重庆、广州、杭州、南宁、合肥、石家庄[4]。重庆CQGNSS已建成,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即将公布,用CORS技术替代常规的一级导线控制软、硬件完全具备。

2 性能分析

2.1验证试验基本情况

2010年12月某工业园区1:500地形测量项目中利用网络RTK进行项目内的一级导线点平面控制,并利用全站仪采用传统导线测量方式检查对比。

项目使用仪器包括:中海达V8GPS接收机6台套,接收机RTK平面标称精度精±(10mm+1mm×D ppm),高程标称精度±(20mm+1mm×D ppm);Topcon GTS722全站仪1台套,角度测量标称精度±2″,距离测量标称精度±(2mm+2mm×Dppm)。

2.2精度分析

2.2.1 一级导线控制精度

(1)内符合精度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6](CH/T 2009-2010)要求,对RTK控制点需进行检查,该工业园区1:500地形测量采用GTS7222″仪器对项目内33个采用网络RTK测量的一级导线点抽取20个点进行系统的平面坐标精度测试。根据《城市测量规范》[7](CJJ8-99)(下称《规范》)要求,在相邻的一级导线点以某一点定向,按支点测量方式检查平面坐标,相关观测要求按照规范规定要求,检查RTK控制点内部符合精度,最终坐标检查统计表如表1所示。

表1 一级导线点内符合平面坐标较差统计表

根据《规范》对一级RTK控制点数据检查的要求,需检查点的坐标较差中误差小于±5cm,经统计按照同精度检查的中误差公式计算得该20个一级导线点的坐标较差中误差为±0.9cm,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该网络进行一级控制测量内符合精度良好。

(2)外符合精度

根据《城市测量规范》[6](CJJ8-99)(下称《规范》)观测要求,采用GTS7222″仪器在四等GPS点上架站以相邻GPS点定向按支点测量方式检查9个一级RTK控制点平面坐标,检查RTK控制点平面外符合精度,最终坐标检查统计表如表2所示。

表2 一级导线点内符合平面坐标较差统计表

经统计按照同精度检查的中误差公式计算得该9个一级导线点的坐标较差中误差为±2.7 cm,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该网络进行一级控制测量外符合精度良好。

3 结论

从利用网络RTK与传统手段检查数据的实例证明:网络RTK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达到规范要求,该技术能代替全站仪进行的一级导线测量。

网络RTK测量无误差累计,成果精度均匀、独立;起算点的影响较小、作业效率高,随着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测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RTK技术一定会在重庆山地、丘陵地区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俊勇,党亚民.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新进展[J]. 测绘科学. 2005,30(2):9-10.

[2] 吴北平,岳迎春,李征航等. 论城市GPS网络导航服务系统的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132-133.

[3] 唐卫明,楼益栋,刘晖等.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定位精度检测方法研究. 通信学报. 2006,27(8):73-74.

[4] 杨光,方锋,祁芳. GZCORS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地理空间信息;2007,5(3):20-21.

[5] 韩婷婷,史弦,尚堃等. GNSS星座覆盖以及导航定位性能评估分析[J]. 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论文集.2009.

[6]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7]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篇7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控制网;GPS RTK

1.GPS简介

1.1 GPS 起源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是美国从本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 20 年,耗资 200 亿美元,于 1994 年全面建成 ,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1.2 GPS 基本原理

GPS 卫星分布在离地球表面上约 20200Km 上空的圆形轨道上 ,平均约 11 小时 58 分即能绕地球一周,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均能于每个时刻至少收到 4 颗以上卫星所传送的电波。

GPS 卫星测量乃是利用 GPS 卫星所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以测定点位的三度空间坐标之定位系统, 基本上是以距离的测量方式进行,即测量接收机与已知位置的卫星间的瞬间距离。 主要的测量方法有两种:虚拟距离观测与载波相位观测。在高精度的测量要求下,几乎都采用载波相位观测为主。

GPS 卫星提供不同的观测量 , 其中以电码距离为观测量来定位,应用于导航定位与即时定位方面,是以单独一个观测站接收信号而得定位结果,称为单点定位或绝对定位或导航定位。 次外以载波相位为观测量者, 大多以双测站以上同时观测而求得点与点间的基线向量,称为相对定位或差分定位。

1.3 GPS RTK 测量简介

GPS RTK(Real Time Kinematic) 技术开始于 90 年代初 ,是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测量系统,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目前适时、准确地确定待测点的位置的最佳方式,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GPS RTK 具有定位精度高且精度分布均匀,速度快、效率高,观测时间短,方便灵活,测程不受限制,不受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

2.GPS控制网测量

探讨GPS 控制网网形比较灵活 ,可以根据实际地理条件 ,建筑物条件以及相应的测区情况来布设。连接方式可以为点连式的、边连式的、混连式的、中点多边形等连接方式。GPS 控制测量点间不要求通视,图形结构灵活, 因此选点工作要比传统控制测量的选点简便容易得多。GPS 点的选定不以相邻点间的通视作为先决条件 ,给选点带来极大的灵活性,但也有具体的要求。为了点位能长期保存和使用,不致位移和变形,点位尽量选在土质坚硬、地质情况良好之处,或是已有一定的建筑年代、不再会有沉降的较坚固的建筑物的顶面。点位应当保证观测时卫星信号不能受到干扰,选点时做到点位周围视场内最好没有高度角大于 15°的障碍物,尤其是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远离大功率的无线发射台和高压电线,没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的物体。为了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及应用的方便,点位优先考虑在交通方便和车辆能够到达的地方。

观测作业的主要任务是捕获 GPS 卫星信号对其进行跟踪、 接收和处理,以获取所需的定位和观测数据。 就我们所使用的 GPS 接收机而言,观测作业的操作是非常简单的,需要人工干预很少。 在 GPS 测量开始前先检查接收机安置安置状况及电源联结等无误后方可开机。开机后,等待接收机初始化完成并进行记录数据状态,然后每隔几分钟便查看一下接收机的工作是否正常。 在观测作业中认真作到:观测组按照计划表规定时间作业,确保同步观测;开机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测回,每测回从不同部位量取三次,两测回天线高之差不大于 3mm;天线高的量取部位,按作业前的统一规定量取,并在记录薄中详细记录;一个时段观测中,不能够关机又重新启动、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及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关闭或删除文件等;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按规定现场记录,字迹清楚,不的涂改、转抄;观测期间防止接收机震动,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则在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调度组织者。

3.GPS RTK技术的应用

RTK 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因此在控制测量、工程放样、地形测图中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3.1 控制测量

为满足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测绘的需要, 城市控制网具有控制

面积大、精度高、使用频繁等特点,城市Ⅰ、Ⅱ、Ⅲ级导线大多位于地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 常规控制测量如导线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 GPS 静态测量,点间不需通视且精度高,但数据采集时间长,还需事后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内业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则

必须返工。 应用 RTK 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其操作方法灵活方便,在作业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测量成果在精度上稍差于导线测量和

GPS 静态测量 。

3.2 工程放样

RTK 测量技术用于市政道路中线放样 , 放样工作可一人单独完成。 将线路参数如线路起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输入 RTK 的外业手簿,即可放样。 放样方法灵活,即能按桩号也可按坐标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 放样时屏幕上有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移动,根据手簿屏幕上数值移动,直到放样点距十分接近即可完成。

3.3 用地测量

在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 技术可动态实时测量界址点坐标,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应用 RTK 技术可实时测量权属界址点,大大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3.4 地形图测量

GPS-RTK 接收机在地形图测量中是一种全天候 、实时 、快速 、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在测区内布设的控制点大大减少。相对全站仪测图来讲,无须考虑迁站和通视条件,测量的效率大大地提高。 GPS-RTK 接收机在野外实地采集各种地形要素数据,经过 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

GPS-RTK 在地形图测量中其存在的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冈 ,

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其他仪器进行

补充。

4.结语

GPS 测量技术具有传统测量方法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故用 GPS 测量技术建立测量控制网,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测区中通视困难的难题,而旦还大大的减轻了野外作业的强度。GPS RTK 具有定位精度高且精度分布均匀,速度快、效率高,观测时间短,方便灵活,测程不受限制,不受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 因此在控制测量、工程放样、地形测图中将会被更广泛应用。可以肯定,随着 GPS 测量技术应用研究不断深入,硬件和软件设备的进一步完善,GPS 测量技术在测绘事业中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篇8

论文摘要: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前言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 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 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1987 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 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 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 80 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 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500 。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 21 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

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 GPS 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 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测绘技术;现代工程测量;应用;发展分析

前言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测量数据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也日益提高,逐步向数字化、实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上发展。如今,随着以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不断应用,为我国工程测量事业发展提供了极为坚实的动力。

一、当代新兴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在进行工程测量的过程中,GPS技术使用不仅较为简单,而且测量时间较短,其采取卫星导航这一技术的属性也在根本上提高了其抗干扰能力,保密性较高。因此,GPS技术在如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在许多行业中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通用技术[1]。

在GPS的技术上,实时动态的测量技术(RTK)也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不仅不再需要布设控制点等复杂的技术,而且可以一次成型,大大的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因此,在施工放样工作、工程测绘工作、数字化测图工作中都会起到极为显著地作用。

(二)地理信息技术(GIS)

GIS立足于计算机编程,以测绘测量为基础,本质上是一种对空间对象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GIS逐步实现了网络平台化和应用的社会化。可以说,GIS已经成为了当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2]。

(三)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在测量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利用波谱进行探索,而后对不同物体产生的响应来作为依据。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遥感来感知和观察事物已经更为有效,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在水文、气象、地质、地理、资源环境等领域都得到了极为突出的应用,是一种现代新兴的先进空间探测技术。

如今,航空遥感技术已经成为进行地形图测绘最为重要的手段,在实践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准确而及时的收集各种数据,而且还能及时的对数据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因此,使用者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图形和数据,最终取得更为科学、准确的地形测量。

二、现代化测绘技术在当今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若想对于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可以发挥CIS系统的作用,在原图数字化处理中加以应用,以高精度、准确的比例尺和原始性满足各种要求。目前,利用数字化仪主要依靠三种不同的方法,即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和手扶跟踪数字化。

这种数字化的输入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输入准确,但是也存在着输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等不住。此外,在对于实体空间的位置进行探测和确定时,主要依靠矢量跟踪,而矢量跟踪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升级,自动化程度和有效化应用不断提高。测定三维空间位置所依靠的主要是GPS输入,能够准确的对于地球表面的图形位置进行准确的确定,并且不需要进行其他的转换而直接输入数据库之中,极大地方便了日常应用。

在如今的工程测量过程中,使用新型的GPS技术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可以极为快速、准确的对于各种坐标进行确定,如果在野外,依靠测图软件便可以一次性的生成电子地图,十分的方便使用[3]。

在如今的工程测量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便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这种软件不仅极为准确和实用,而且能够自动提取各种多变形信息,具有着高效、便捷、保真的优点。

三、现代化测绘技术在当今工程测量中具体应用分析

(一)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的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全国范围内均开展了地籍测量工作,对于地籍地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可以十分便捷和准确的对于全国土地信息进行统计,包括面积、属性、使用情况等。如今,和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现代化的测绘系统在使用中更为便捷,维护也极为方便,具有极为显著地优越性。

(二)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采取遥感技术可以及时的检测江河湖泊的水文变化,当遭遇灾害时,现代的遥感技术可以极为准确的提供信息,使得控制灾情和预防灾害的工作中能够取得有效地技术支持[4]。

(三)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中,新型的测绘技术可以及时的观测到各种数据,不仅有利于工程的施工,而且也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使用也极为方便,简单的机械装置便可以完成对于复杂工地的检测工作,并且输送、拷贝、复制也极为方便,具有极为显著地应用价值。

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已经摆脱了原有的附属地位,而是成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创新,才能真正的掌握新型的测绘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测绘技术本身的发展,而且也会对我国社会各项建设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国忠;杨喜明.测绘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01(02):34-36.

[2]吴东.浅谈测绘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05(05):56-59.

篇10

【关键词】:GPS;大断面;水文测量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简单来说,GPS就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是指通过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和导航的系统。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通过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以此来确定待测点的位置。由于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使用时只要求测站上空开阔,对测站之间互相通视要求不高,因此,在使用GPS进行水文大断面测量时就不再需要建造觇标。GPS技术的这一优点既可以大大减少水文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可以使选点工作变得非常灵活多变,省去了传统水文测量中对传算点以及过渡点的测量工作。

由于GPS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准确度极高的时间信息、三维坐标以及三维速度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因此GPS在水文大断面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GPS全球定位系统分为空间卫星群、地面监控系统以及卫星接收设备三个部分。首先GPS的空间卫星群是由24颗GPS卫星组成,它们平均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能够保证GPS接收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地平线以上接收到卫星发出的信号;其次GPS的地面监控系统,它包括主控站、监测站以及注入站,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进行与卫星之间的数据处理,接收和发送。最后是GPS用户的接收设备,它主要是指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计算机等用户设备,可以接受GPS卫星发出的信号,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定位导航。因此,GPS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的降低工作的难度,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度,对水文大断面测量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水文大断面测量中GPS技术的发展现状

GPS技术率先由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研发,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能得到了广泛而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对GPS技术的应用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尤其是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水文上的河道断面一般指设置测站的河段剖面,而水文测站一般设在上下游比较平顺的河段。近年来,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软件的不断更新,我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通过GPS技术对水文大断面进行测量时,对于20km以内相对静态的定位,仅需15-20分钟;而对于快速静态相对定位进行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采取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时,每站观测的时间只需要几秒钟。因此,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水文测量工作的效率以及降低测量者的工作强度,使测量工作更加简便。

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应用的特点

GPS技术与传统的水文大断面测量方法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其特点对水文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些特点的研究可以使GPS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水文大断面的测量工作中。

一方面,使用GPS技术进行水文测量时,测站之间对通视性的要求不高。在水文测量中,测站之间的相互通视性一直是测量工作的难题。但是,由于GPS技术对这一要求不高,只要保证测站上空开阔不受干扰,便能对GPS卫星信号进行接收的特点使得这一问题得以充分解决,从而提高了水文测量中的选点灵活方便性。另一方面,GPS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的特点。通过对比常用的设备可以发现,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二者的测量精确度差不多。但是,在实际水文大断面测量工作中可以分析得出,随着测量距离的增长,使用GPS进行水文测量的优越性就会更加突出。此外,GPS技术在水文测量中还具有,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以及能够提供三维坐标等特点,通过快速静态定位方法的方法使得测量时间缩短,并且能够对观测站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测定的同时,可以观测站的大地高程进行精确测定这些特点使得水文测量技术的操作极为简便,极大的方便了测量工作。另外,GPS水文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全天候的水文测量,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2]。

GPS在水文大断面测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根据GPS技术在实际水文大断面中应用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GPS在水文测量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寻找解决的措施,以此来保证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正常工作,进而实现水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GPS技术的经济适应性

目前,我国的GPS技术起步比较晚,技术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的应用中的成本价格还存在着比较高的弊端。但是,由于不同的水文大断面的测量内容对其测量的精度要求也存在不同,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价值工程的原理从各方面对GPS技术在水文测量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以此来尽可能地提高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应用中的经济适用性。

2、GPS卫星信号的接受

由于GPS技术是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来实现对水文大断面测量点的定位,因此,卫星状况的好坏对GPS技术定位的实现和水文测量的精度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在利用GPS技术进行定位时,会存在卫星状况不良的情况,导致设备对GPS信号的接收出现一定的问题,这时就会造成GPS技术定位误差增大的现象出现,甚至GPS信号失锁无法进行定位,从而影响水文工作的进行。所以,作为水文测量的工作者,就要在数据采集时对卫星的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发现所接收使用的卫星数目过少或出现浮点解时应作特别记录或延长测量时间,以此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3、测前准备工作

GPS基准站设置与常规光电仪器设站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应用GPS对水文大断面每次进行设站测量时,要先到其他已知点上进行测试比对,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行后续工作,以此来防止设站出现的错误,造成测量失误。此外,要对测区的控制点资料进行收集,进行参考站和流动站的设置。同时,还要根据差分GPS的工作原理严格控制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以及差分数据链的正常传播需要。

4、对测量数据的处理

通过GPS技术对水文大断面进行测量后,要及时对数据进行保存和处理。由于水文的所有测量数据,尤其是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它们都是通过自动采集并以电子文件形式记录在计算机或仪器内存里的,因此要及时对水文大断面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备份和汇总工作,或者进行拷贝提供内业后处理和编辑成图使用,以此来防止水文测量信息数据的丢失[3]。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是水文测量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在实际水文大断面的测量工作中,通过对GPS技术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测量工作中的经验,使GPS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水文大断面的测量工作中,以此来降低测量工作的难度,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保证水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韩艳丽GPS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西部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