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9 16:4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城市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城市申报材料

篇1

北京市专利资助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北京市专利资助金管理办法》(京知局〔20xx〕178号)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代办处(以下简称北京代办处)负责本实施细则的执行工作。

第二章 申报方式

第三条 专利资助金采取网上申报和纸件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申报是指申请人在北京市专利资助金网上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网上申报系统)提交申报表。

纸件材料申报是指网上申报后,将纸件材料提交至北京代办处。

第四条 申请人原则上应自行申报资助金。如委托专利机构的,仅可选择一家办理。

每个申报周期内,申请人仅能申报一次。已委托专利机构申报的,申请人本次不得再自行申报。

第三章 网上申报

第五条 申请人应首先在网上申报系统注册,注册成功后方可提交申报表。注册信息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

第六条 提交申报表后,申请人应及时登录网上申报系统查看通知。

申报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纸件材料。

申报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应在规定期限内修改并重新提交申报表。未在期限内重新提交的,视为未提出申报。

第四章 纸件材料申报

第七条 纸件材料包括从网上申报系统下载的《北京市专利资助金申报表》、申请人 身份证明文件和专利证明材料三部分。申报材料应加盖申请人公章或签名。

第八条 身份证明文件包括:

(一)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并由申请人签名;

(二)申请人为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副本、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第九条 申报国内专利资助金的,应提交下列专利证明材料:

(一)申报国内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费用资助的,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

(二)申报国内发明专利服务费资助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费用一并申报,并提交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复印件。

(三)申报发明专利第七年、第八年年费资助的,提交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打印的收费信息查询页。

(四)小微企业申报发明专利授权后前三年度年费的,提交小微企业申明函原件和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打印的收费信息查询页。小微企业授权当年年费,应与国内发明专利申请费用一同申报。

(五)其它材料或文件。

第十条 申报港澳台地区专利资助金的,应提交下列专利证明材料:

(一)申报香港标准专利申请费用资助的,提交香港知识产权署颁发的批予标准专利证明书复印件。

(二)申报澳门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资助的,提交澳门经济局颁发的专利注册证复印件。

(三)申报台湾地区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资助的,提交台湾智慧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复印件。

(四)其它材料或文件。

第十一条 申报国外发明专利资助金的,应提交下列专利证明材料:

(一)专利证书复印件及授权公告首页复印件;

(二)专利证书及其著录项目的中文译文;

(三)其它材料或文件。

第十二条 纸件材料应按照顺序沿左侧装订成册。证明材料应按照网上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申报表中记载的文件顺序依次排放。

上述材料应打印或复印在A4纸上,文件应整洁、清晰。

第十三条 申请人应按要求提交纸件材料。对于提交的纸件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应在指定期限内修改并重新提交。

未在指定期限内重新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申报。

第五章 申报材料审核

第十四条 申报材料审核包括对网上申报材料的审核及对纸件申报材料的审核。

第十五条 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后,北京代办处应及时审核,并将结果予以公示。

第六章 资金发放

第十六条 对于事业单位和自然人,采取银行汇款的方式发放;对于企业及其它类型机构,采取转账支票的方式发放。

第十七条 通过银行汇款方式领取专利资助金的,应及时查看银行账户。

第十八条 通过转账支票方式领取专利资助金的,应在指定期限内到北京代办处办理申领手续,不得委托专利机构领取。

第十九条 以下情况之一视为放弃领取专利资助金:

(一)提供银行账户信息有误的;

(二)逾期不领取的;

(三)因未及时入账造成支票过期的;

(四)因保存不善造成支票丢失,未及时通知北京代办处并通过法院办理公告遗失手续的。

第七章 绿色通道服务

第二十条 对于信誉好、申报质量高的企事业单位,可以申请开通绿色通道服务,经批准同意后,享有绿色通道服务资格。

绿色通道服务是指申请人在进行纸件材料申报时,仅需提供《北京市专利资助金申报表》,无需提供相关专利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绿色通道服务仅适用于国内专利资助金申报。

第二十二条 开通程序:

(一)申请人应当向北京代办处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北京市专利资助金绿色通道服务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

(二)北京代办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开通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应保证申报质量,如材料审核时发现两处(含)以上错误的,视为本次申报未提出;

第二十四条 绿色通道资格仅当年有效。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根据专利资助金绩效考评工作需要,申请人应积极配合提供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报告及专利资助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专利资助存在的问题为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保护创新成果,提升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目前各地都制订了知识产权奖励政策,在政策兑现过程中,由于涉及企业多、时间跨度长、申报材料核查工作量大,完全靠手工效率较低,不利于数据统计、核查、分析和资料保管等问题,佰腾科技开发了区域专利资助管理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开放申报、及时统计、有效核查、数据资料完整保存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政策透明度。

适用对象:

各级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或园区、工业园区、产业开发区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篇2

关键词:彝族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火把节,西昌

本文通过分析凉山彝族火把节节日庆典如何塑造并传播“月城”西昌的旅游城市形象,来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一、文化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传播就是以文化信息为媒介内容的传播活动,它是传播的特殊范畴之一。从广义上来看,它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全部内容的传播,新闻传播、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教育传播、艺术传播等等都包含在文化传播之中。但从狭义上来看,主要是指对以精神文化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的传播活动,研究文化传播的特殊社会功能,以及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凉山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及其现状

凉山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育程度高且传播形式多样化,凉山州儒教、道教、本土宗教交流交融,彝、藏、苗、蒙古等各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人类留下了灿烂文明结晶,如藏彝文化走廊、南丝绸之路等。凉山州地区由于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小,保留大量的彝族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艺术,传统美术,传统医药和民俗。自2001年以来,凉山州开展民俗文化资源调查保护工作,收集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的实地调查和申报材料。凉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目前,已建立了四个国家、省、州、县的目录系统。

近年来,凉山州积极举办国际火把节传播彝族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彝人制造、山鹰组合等彝族歌手获得全国性比赛大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反响。凉山州政府提出全力打造“一座春天气息的城市”、“月城西昌”壮大凉山旅游业,极大地促进了凉山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2012年4月27日,被誉为“云端上的高速公路”雅西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全长240公里、总投资超过206亿元的高速公路是全球高速公路中的奇迹。对于凉山州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塑造

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城市形象是一种文化的认知和公众的印象,城市的形象的核心是文化魅力。西昌市通过火把节来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塑造和传播西昌市的旅游城市形象

在21世纪,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是否具有自己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保持,能创立和维持城市的独特性,增强城市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能力。城市文化具有聚集和整合功能,能创造消费需求,能创造品牌效应,能够建城市旅游资源。i

(一)西昌市借助彝族文化传播来塑造、传播西昌市城市形象的方式

西昌市以往以“航天城”(卫星发射基地)出名,而近十年为了城市的发展需要,西昌市开始大力开发它所蕴含的彝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选美活动选出“月亮女儿”作为西昌市的形象代言人,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上大肆宣传,还在市区扩建、兴修各种休闲娱乐旅游场所。西昌市通过彝海结盟塑像(小叶丹塑像)、火把广场、民族风情园、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凉山民族体育场、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等建筑物即静态造型文化来展现彝族文化、传播彝族文化,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风俗特色、信仰和智慧。

西昌的城市形象被定位为文化旅游型品牌城市,西昌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彝族文化是西昌的灵魂,并通过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彝族火把节节庆活动来聚集目光以达到塑造城市特色、宣传城市形象的目的。火把节作为西昌市的文化行为符号,在正面意义上促进了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二)西昌市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

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文化保存城市记忆、明确城市定位、决定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西昌市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昌市通过火把节有效地传播了彝族文化,使凉山地区彝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了展现,有效地保护并传承了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使全国各地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充分了解和认识了彝族文化的精神实质。

(2)西昌市通过火把节传播彝族文化,活动期间凉山州内各族人民都融入其中,使彝族文化与汉族、藏族、苗族等各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融合,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民族更加平等团结,并给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大凉山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文化与经济是紧密相连的。西昌市举办火把节节庆活动来传播彝族文化,可以对经济产生互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西昌市的经济发展。

(三)西昌市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构建意义

近年来,西昌市的旅游节庆逐年增多,促进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树立了西昌市旅游的良好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提高了西昌市城市的知名度,它有助于吸引新的游客及相关投资。

成功的节庆活动能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和城市形象,提高居住环境和文化地位。“火把节”活动,加强了西昌市作为宜居城市品牌。提高西昌市的知名度。使昭觉这样没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服饰的县城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

(2)改善了西昌市的基础设施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节活动将在西昌市举行,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星级酒店从1995年的15个增加至45。在2010年,旅行社数量从15到32个。西昌青山机场1975年开航,机场能够起降c—130、安124和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西昌交通便利,与成都之间有民航班机。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当地的旅游专列将被打开。几十年来这个城市的公路建设和4.1亿元,新改建油路487公里,等级公路1320公里。实现了省道全线绿化,辐射各区县、乡镇公路为网络的现代公路交通体系,打通了通往滇、川、藏三省(市)边界的山门,与此同时,雅西高速公路也顺利通车。

篇3

一、标准全覆盖――实现“所有服务窗口、所有办事流程、所有工作人员”三个100%覆盖

2012年,南通市政务中心迁入新址,办事大厅由3400平方米增至35000 平方米,年业务办理量达到500万件。环境改善推动硬件提升后,服务软件如何与之适应、共振,江苏省南通市从标准化建设入手破题,寻找答案。

――服务窗口全覆盖。试点项目不能搞成“项目中再试点”,看准的事情就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江苏省南通市将1个主中心、4个分中心、65个进驻部门,包括市级范围内建设、交通、水利、港口等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产权交易、机电设备等9大类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交易事项以及物业管理、配套服务等全面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按照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保障标准体系、提供标准体系三个方面,制订标准771项,形成了覆盖全部政务服务内涵的标准体系。

――办事流程全覆盖。标准化具有可共同使用、重复使用的特性,在同一办事标准的衡量下,流程输出、服务成效就有了检验的“标尺”。江苏省南通市对经政府公布保留的508项行政许可、非许可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全部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实施化繁就简、流程再造,将项目名称、办事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等用标准文本编制、标准语言表述,高度提炼,只留“干货”,逐步实现了由“工作流程”向“工作标准”的转换,“制度观念”向“标准理念”的转变。

――工作人员全覆盖。“徒法不足以自行”,标准制订实施了,并不自动发挥作用,必须靠每个人去自觉践行。为了有效提升全员标准意识,江苏省南通市做到一套标准,前后台一同遵守,上下级一体执行。一方面,练好内功,抓好全员学习,制订月度培训计划,扎实搞好专、兼职标准化员的内训,打好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同济大学、上海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注重境界拔高。另一方面,营造情景,加大宣传造势力度,在服务大厅大屏、立柱屏等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使人人、时时、处处置身于标准化氛围内、在潜移默化中。

二、管理全规范――做到“人有工作标准,事有质量标准,物有管理标准”

标准化的要求延伸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事无巨细、事无遗漏、分门别类、一一对应,使标准化成为提升服务效能的“推进器”,促进服务规范的“监控仪”,实现了便民利民聚民心,提速增效促发展。

――列好“工作、责任、权力”三项清单。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要求?做到什么程度?江苏省南通市将工作标准、履职要求明确到每一个部门、事项、岗位、人员,制订出台了环境、能源、安全应急、职业健康、信息安全、财务管理、设备设施及用品、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合同管理等9个方面的保障标准136项,提供标准597项。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行“合同制管理模式”,将每个进中心工作人员的权力、责任,分部门负责人、窗口办事人员两个层面,签订工作合同;制订印发了《南通市政务中心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公约》,要求中心各处室、各进驻单位(窗口)、分中心公开承诺,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履职意识。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实现“五个统一”。组织对9大类24项交易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优化,排查出594个监察点,经过分析评估,起草了公共资源交易运行、监管、队伍建设标准三类35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管理标准体系,实现了市级范围内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统一进场交易、统一信息、统一规范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五个统一”。其中,在全省率先创立了现场综合监管、行业部门监管、行政监察、社会监督“四位一体”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工作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行为,促进了公平竞争、阳光透明。

――并联审批实现“减、简、放”。对基本建设项目、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三类并联审批业务实行标准化改造,以标准形式固化内部管理成效,增强履职承诺刚性,促进流程减少、申报简洁、简政放权,努力实现并联审批新常态。在标准化工作的有力促进下,目前,江苏省南通市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总承诺期限由5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短22个工作日内完成,提速56%;设立“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专区”,探索推行“一窗受理、四证联发”的注册登记新模式,对外承诺期限缩减为3个工作日内,较法定承诺期限压缩了95%;积极推动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开发建成全省首个“房屋建筑联合竣工验收信息系统”,验收时间由3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左右。

三、服务全方位――有诺必践、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不断擦亮“民生政务、百姓之家”金字招牌

强化品牌意识,深入开展“民生政务、百姓之家”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让办事群众进入中心的第一时间就感受到“热情、周到、便民、高效”的服务宗旨,“和谐统一,庄重大方,温馨舒适”的现代化政务服务氛围。

――优化需求,在平面布局上下足功夫。江苏省南通市政务服务整体布局规整、大厅开阔通透、视觉导向明确、信息化程度高。在服务窗口设置上,采用岛型回廊式布局,设立8个主干服务区,按照“业务关联、办件均衡、组网合理、留有余量”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所有进驻部门;窗口柜台设置改变传统模式,电脑采取嵌入式,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无障碍平等对视,不仅从形式上,更是从理念上体现了对办事群众的尊重友爱。在便民设施上,配置了总服务台、导服员、自助查询机、排队叫号系统和自助上网、银行、照相、售卖机及商务中心、医务室、超市、餐厅等便民设施,达到了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目前,江苏省南通市制订的《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规范》,正积极申报江苏省地方标准。

――智慧服务,在信息建设上系统构建。高技术含量的信息化运用,为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各类电子引导系统、信息系统、交互评价系统、信息查询系统、自助申报系统、取证打印系统近400台套。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了数据交换、网上审批、电子监察一体化,条块有机结合的政务服务电子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建设行政审批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13个部门专网、近50个应用系统异构数据的整合、共享问题。为了严格内部管理,加强科技监管能力,中心服务大厅布设324个高清摄像头,每1分半钟轮巡1次。同时,还建成集IC卡、面部识别、指纹扫描三合一的新型智能考勤系统。

――机制创新,在特色亮点上力求突破。着力推行上门服务、先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鼓励倡导所有窗口形成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在力推“民生政务、百姓之家”服务品牌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星级服务品牌评选等系列活动。先后推出了高峰办件应急制、“保姆式”、“地毯式”、“客服团队”、统一、菜单式等便民服务举措,进驻单位、窗口共推出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品牌60多个,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共品牌集群。今年2月份,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来中心视察时称赞:“南通市政务中心便民服务‘无午休、无双休’全日制服务百姓和企业,形成的‘部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等良性机制值得各地好好总结。”

四、满意全过程――引入第三方测评体系,建立“四位一体”满意度测评机制

群众满意度是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晴雨表、风向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满意度测评体系,江苏省南通市积极创新、细致筹划,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

――引入第三方测评体系,提高公正性。引入通信运营商作为第三方测评的实施主体,在测评内容上,将窗口与窗口工作人员二者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测评,从审批行为、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收费情况、廉政建设等五个方面,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进行。在测评时间上,每月初将上月办件归集过滤,保留办件人员姓名、电话等必要信息,由南通电信公司进行随机电话回访。在样本选定上,对一个窗口调查母本少于50个的,全部调查;母本超出50的部分按10%的比例计入总数,总数不超过100个,每月抽样比例约为总办件数的10%,3000件左右。为确保调查情况的公开透明,将电话回访全程进行录音,并保存3个月。在结果运用上,根据《南通市政务中心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将第三方测评结果直接输入考核系统,由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得分,占总考核得分的20%权重。

篇4

刚才,我们收听收看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会上传达了有关会议、批示精神,通报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情况,还就下一阶段工作及进行了全面部署。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对这些工作的高度重视,请大家务必高度警醒,迅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我县实际,我再简单强调三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要再提升

1.上级有要求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和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无论省级、市级还是县级层面都已经召开了动员部署会。此次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这样的会议,大家应该也感受到了这样的氛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如此高层次、高频率、高要求推进这些工作,足见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敏锐性,提高政治站位,把这些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忌掉以轻心,马虎大意。(特别是刚刚通报中提到的问题,请相关责任单位和乡镇一定要迅速整改,整改情况市委、市政府肯定会跟踪督查的!谁要是跟踪督查时还被找出问题,到时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发展有需要

无论城乡环境、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还是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与我们的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的。我们不搞形象工程,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形象。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地方的环境好坏,民风淳朴与否,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软环境。特别是,这些问题都与我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是我们打造急需破解的难题。

3.群众有期盼

近年来,无论是从群众的来信来访还是“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建议,对城乡环境的整治、乡风文明提升、环保问题整改等等问题,大家都始终高度关注、热切期盼。我们现在天天讲,要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是,发臭的垃圾、恼人的噪音、呛人的扬尘等等这些群众身边的“小烦恼”却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群众的“大幸福”。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解决这些问题群众有期盼,我们更有责任!

二、推进措施要再加力

1.城区环境整治方面

一是全面提升保洁质量。要督促保洁公司加大环卫设施设备更新的投入,加快城区中型垃圾中转站建设,完善城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果壳箱设置;尽快完成城区保洁工作、环卫设施移接交工作;加大保洁力度,督促持续扩大保洁面积,将城乡结合部纳入一体化保洁范围;强化保洁队伍建设,落实保洁时间“一提前一延长”。抓好城区“牛皮癣”整治工作。

二是加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临时停车场、摊点、交易点等便民疏导点建设,着力解决城区占道经营、无车位可停等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实施东等路口电子交通信号灯建设,规范城区交通秩序;启动数字城管平台建设。

三是加强市容联动执法。以全县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契机,继续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城区“脏、乱、差”现象。

四是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大力实施城区填平补齐和下水道清淤疏通工作,启动城区易涝点下水管道改造工作;加强城区路灯、景观灯等市政设施的维护,保障城市道路、公共休闲广场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率。

五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城市街景提档、功能升级、景区打造的要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到年底,完成桥主体工程建设并通车,启动城区一河两岸建筑立面改造、农贸市场建设,启动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4个乡镇垃圾压缩站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垃圾场防渗滤液处理设施投入使用。

六是推进城管体制改革。要围绕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城管部门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整合执法职能和队伍,进一步理顺城管体制机制,推行城区综合执法工作。

2.乡村环境整治方面

一是空心房整治进度要加快。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项工作得到了较快推进,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另外,对于空心房拆除的后续管理一定要跟进,千万不能“一拆了之”,垃圾一定要及时清理,该复垦的要尽快复垦。

二是“三沿六区”乱埋乱葬专项整治行动要加快推进。全县已核实“三沿六区”需搬迁坟墓总数穴(含重点工程需搬迁坟墓穴),已作为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一定要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必须全部按照时间节点搬迁到位。要按相关要求建立完善迁坟台账,7月20日前完成这项工作,要落实乡村干部迁坟包干责任,上门上户做好动员工作、发放迁坟通知书,确保9月能够开始全面迁坟。当前,公益性墓地建设进度偏慢,无一乡镇开工建设,各乡镇一定要加快进度,每个乡镇必须在8月底前建成一个乡镇级公益性墓地。

三是农村垃圾治理要强化。当前,10个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已经全部实现城乡一体化,县首创环保公司已全面接管,实现了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今后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督查调度,虽然农村生活垃圾已经移交给县首创环保公司,但是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不能当“甩手掌柜”,要经常性开展督查调度,深入各乡镇、村组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验收准备工作,尤其要重视第三方的明察暗访工作,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通力协作,全力以赴,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四是新农村建设要加快。目前来看,新村点的建设方面进展不平衡,桐江许坊片进展较快,其他地方进展偏慢。下一步,关键是要加快进度,提升精细度,确保按时、高质、高效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3.乡风文明建设和“三城同创”方面

这项工作目前主要存在进展不平衡、群众参与不够强等问题。乡风文明建设和“三城同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

一是宣传上要更加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务必采取切实措施,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做到政策解读家喻户晓,群众知晓率、参与率100%全覆盖,群众满意率要达到95%以上。

二是结合上要更加有效。乡风文明行动要与“旅游强县”、“精准扶贫”、“环境整治年”、“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特别是,乡风文明建设要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好,着力解决部分群众“以贫为荣”“拼穷”“我穷我怕谁”“等靠要”等不良思想。

三是“三城同创”工作不能放松。去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县获评文明城市,这个荣誉来之不易。今年,我们还要迎接市文明城市复核,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更加努力,确保复核过关。同时,要做好下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的前期各项工作。要切实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评选宣传工作。

森林城市创建方面,我们的各种申报材料已进入核稿阶段,下一步的关键是迎接省绿化委员会的验收。卫生城市创建方面,虽然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方面我们要明年才能够申报验收,目前来看大部分工作进展顺利,但是有一项农贸市场建设达标的硬指标进展滞后,必须尽快着手,否则,拖到后面就来不及了,请相关单位加快推进。

三、推进进度要再加快

1.要统筹兼顾

当前各项攻坚任务异常繁重,各种工作也是千头万绪。请大家一定要学会统筹兼顾、十个手指弹钢琴,切忌“因事小而不为,因事杂而乱为,因事难而怕为”,做到各项工作都能紧张有序推进。

2.要打提前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作一定要打提前量,千万不能等到“火烧眉毛”了,才“火急火燎”地赶。打好提前量,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从容,更是做好工作的诀窍。特别是卫生城市创建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工作,一定要适当提前,否则就容易出问题。

3.要跟踪问责

篇5

关键词:新时代;民间投资;营商环境;益阳市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益阳市民间投资稳步增长取得可喜的成就,民间投资总量不断增加,逐步跨上新台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常态化的一年,更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年。需要发挥投资的拉动效应,牢牢把握新一轮民间投资的机遇,多渠道、全领域积极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不断巩固我市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

一、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民间投资总量逐年增加

益阳市贯彻落实党中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聚精会神做好民间投资工作,全市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87.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30.6亿元)的53.7%;2018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66.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54.4亿元)的70.5%。2019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速12.3%,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0.4%,比2019年提升2.4个百分点。2020年紧紧扭住重点项目建设“牛鼻子”,落实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部署,持续开展中心城区重点产业项目观摩活动、“奋战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民间投资增长0.9%,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民间投资领域逐渐拓宽

从投资行业看,民间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由单一的住宅建设向批发零售、餐饮、生物医药、新材料、房地产等多领域发展,且逐步渗透到交通运输、电力生产、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等行业。一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成为投资的主战场。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40%。例如,艾华二期、宇晶机器二期、三一中阳摊铺机、新兴铸件等项目稳步推进。另一方面,聚焦改善民生,康养、文旅等投资成为热点。为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引进民间资本进入文旅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要。例如,云台山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南洞庭湖湿地公园等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红枫大道、茶乡花海等网红打卡地声名远播,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三)民间投资环境逐渐改善

首先,提升政务审批效能。加快推进放管服、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重点改革,不断提升政府的行政审批效能。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一体化平台试运行,企业和群众办事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大幅缩减,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其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并实施《益阳市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完善落实措施,清理涉及营商环境文件129个,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第三,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易发多发腐败问题防控力度,坚决铲除滋生腐败土壤,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四)民间投资贡献较为突出

民营经济介入的领域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吸纳了大量的进城务工农民和外来打工者,在增加就业方面,民营企业具有自身的优势。2014年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1.4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18.3万人)的61.9%,2018年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3.6万人,占比达到75.55%。民间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在利税贡献方面,在全市利税总额占比一直在60%以上。

二、民间投资领域存在的主要短板和问题

(一)营商环境不优,影响民间投资信心

首先,政务服务的效率水平偏低。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主观上存在“坐、等、观望”等思想,“慢作为”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企业办事仍然需要“多次跑、来回跑”。其次,政务审批透明度相对不足。政务审批服务中心“一站式”受理做到了,但是权力没有真正放下来,不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个名目,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依旧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导致企业办小事、报项目还是要跑多个部门、盖多个章,耗费企业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延误了市场机遇。例如,桃江县郭家洲夕阳美老年公寓建设项目2017年3月开工,计划2018年初开业,由于消防报建等方面缺乏指导,导致项目建设严重滞后。第三,市场信用法治体系待完善。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诚信度不高,招商奖励或支持等政策兑现不到位,严重影响政府信用度和招商引资满意度。例如,辖区县的水井巷炒货整体搬迁项目已缴纳土地定金50万元,按照合同约定县政府应该于2019年3月底前为其配置用地并完成三通一平,但是选址地块的征地拆迁工作到2019年8月才完成。

(二)投资项目少,压缩民间投资空间

首先,发展水平落后,优势产业不显。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水平跟省内相比,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主要经济指标全省排名靠后。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板块的岳阳相比,经济实力相差悬殊,2020年益阳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只有岳阳的50.0%、37.1%。其次,发展重点不明,支柱产业不强。本土大型连锁超市、大型批零龙头企业和大型品牌企业少,特别是支撑社零平稳增长的年营业额过十亿的样本企业凤毛麟角。市场主体培育不够,2019年上半年,全市“四上企业”申报新增35家,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比增速排名第一的邵阳市少141家,总量全省排名第十位。第三,环保政策趋紧,发展要求趋严。根据《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实施方案》要求2018年洞庭湖地区坚决退出制浆产能和落后造纸产能,2019年全面退出造纸产能,益阳共有制浆造纸企业26家,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主战场,造纸产业几乎萎缩。

(三)政策引导不强,降低民间投资意愿

首先,知晓率不高,政策效果打折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未有效得到解决,相关部门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扎实深入,对民营经济政策的送达力度不够,导致民营企业在相关优惠政策上不知晓、不熟悉。例如,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等优惠扶持政策,企业家们普遍反映企业“有没有”“能不能”“该不该”享受不是很清楚。其次,执行力不佳,企业获得感不强。国家、省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落实中仍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第三,普惠性不足,本土企业难发展。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过多的关注外来企业来益阳发展,而对益阳本土企业扶持发展力度则不够,很多优惠政策本土企业难以一视同仁的享受,严重挫伤益阳本土企业家发展的积极性。

(四)要素保障不足,压缩民间投资规模

首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低。银行大量资金沉淀,没有充分发挥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2019年益阳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68.5亿元,仅占全省贷款余额(36460.5亿元)的2.93%,存贷比55.34%,低于湖南存贷比(74.41%)19.07个百分点。其次,工业园区制约较多。园区公共交通不便,市政管网、污水管网不能及时接入项目场地,影响项目进度。例如,衡龙新区自来水加压站一直未实质性开工,园区供水困难,同时双回路电源未到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第三,企业用工供需紧张。产业发展用工缺口大,出现普通用工资源不足、技术人才引进困难、培养人才难留住、优秀管理销售人才缺乏的现象。第四,工业用地指标偏少。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8个区(县)普遍反映用地缺口大。

(五)自身素质不高,影响民间投资水平

首先,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民营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丧失了在初创时期的创业精神,对现代市场营销、资本市场运营研究掌握不深不透,发展自信缺失,发展后劲和活力不强,缺乏现代企业家精神。第二,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作坊式、家庭式管理根深蒂固,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投资决策上主要凭借经营者的个人经验,局限性较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难以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应对滞后,思维观念等固化,仍然按照老一套出牌。第三,产业结构层次相对偏低。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缺乏能够真正支撑市域经济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例如,2019年全市251个市级重点项目中,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项目只有19个,年计划投资超过2亿元的项目只有66个。

三、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增加民间投资项目,破解“无处投”难题

首先,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县一特”产业发展,打造“131千亿级产业”工程。以益阳高新技术船舶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益阳特种装备产业基地为载体,着力培育亚光科技、资江机等军民融合骨干企业,推动军民产业深度融合、互促发展。以沅江市船舶制造产业、安化县黑茶产业遴选为第二批和第三批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为契机,加快益阳特色产业发展。其次,做好项目引进储备工作。抓住国家推动中部崛起、开发建设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瞄准中央各类资金支持重点和方向,做好重大项目的引进工作。第三,建立项目推介长效机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回报明确的产业项目,加快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民间投资推介项目长效机制。

(二)优化营商环境,破解“不敢投”难题

首先,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减办事流程和环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通“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后一公里”,加快建立部门间信息交互共享机制,真正变“企业跑”为“数据跑”,着力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效率。其次,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健全市县(区)两级主要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结对联系制度,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机制。开展政策落实、金融服务、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第三,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持续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坚决惩治随意干预企业依法经营活动行为,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把考核重心放在促进民间投资成效上。第四,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工业园区医院、学校、公交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切实解决职工就医、子女上学等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加大政策扶持,破解“不愿投”难题

首先,政策制定精准发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调性,深挖政策含金量,细化、量化政策措施。例如,高度重视本土企业发展,加强对本土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制定本土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支持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企业向集团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带有“益阳基因”的企业上市。其次,政策宣传全面覆盖。全面收集梳理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规定,权威公布涉企政策清单,拓宽宣传申报渠道,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真正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和力度。第三,政策落实便捷高效。针对中央、省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间投资的政策,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充分发挥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激励作用,让民营企业从优惠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四)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无力投”难题

首先,保资金。搭建全市统一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加强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做好银行、企业对接工作,将平台打造成集企业、银行、保险、事务所等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增进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和支持。尽快成立益阳市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其次,保用地。强化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职责,按照“争取一批、盘活一批、增补一批、调剂一批、交易一批”的思路,做好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确保用地需求。同时开展对“僵尸企业”、闲置土地以及违规变更土地用途的专项清理,加大依法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园区土地、厂房等资源。加强与省自然资源与规划厅对接联系,争取用地指标向益阳倾斜。第三,保人才。制定“益阳市(县)技能人才培育三/五年行动计划”,培养一支适应产业升级的技能人才队伍。要出台更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

(五)提升综合素质,破解“不会投”难题

首先,加强党委政府政治关怀。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在依法执政、参政议政、民主执政的重要力量,发挥民营企业家在发展益阳实体经济、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各级政协、人大要扩大优秀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治安排的职数,扩大优秀民营企业突出人才纳入“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等评选奖励范畴,让民营企业家真正感受到在政治上有地位。其次,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通过优秀企业家的评比和选拔,树立一批民营企业家优秀典型,让企业家精神融入益阳社会经济发展。第三,提升企业家的投资水平。市工商联、相关社会团体建立形式多样的民企高管培训交流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异地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营企业家持续经营能力、行业分析把握能力、自身企业管理能力、金融工具运用能力,不断提升投资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投资重要论述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20(19).

[2]王焕培.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1(02).

[3]梁安柱.疫情新形势下广西优结构扩投资路径研究———基于近三年广西投资结构分析[J].市场论坛,2020(12).

[4]杨启斐.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12).

[5]张国良,孔祥超.新时代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漳州市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0(11).

[6]沈智慧.新常态下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

篇6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水资源;指标;载体

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部在全国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平遥是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该县成立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领导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联动分工,组建了县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的节水管理机构,收集整理了有针对性、较为完整的支撑证明资料,完成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技术评估。

1基本情况

平遥县位于太原盆地东南部,总面积为1260km2,其中山区面积574km2,丘陵区面积266km2,平川区面积420km2,整个县域东南高,西北低。辖9个乡,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73个行政村,394个自然村。总人口54.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2985万人,非农业人口15.9529万人。耕地面积438.93km2,有效灌溉面积378k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0km2,高效节水灌溉率为55.78%,2018年实际灌溉面积286.87km2。该县主要河流均属于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境内有汾河、惠济河、柳根河、瀴涧河、沙河、昌源河等,除汾河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降雨量415.5mm,年内分布相差悬殊,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这3个月内,将近占年降水量的70%。水资源总量8960万m3,人均水资源量165m3,不及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严重缺水界线,属于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县之一[1]。

2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的指标

2.1总体目标

完善以总量控制与用水定额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协调、部门联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体系。

2.2具体指标

用水总量制在10037万m3以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利用量明显提高。用水效率方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17.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为14.2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5。用水管理方面,完善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计价、非居民用水实行差别水价等。在水资源管控方面,开展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工业用水计量率为100%、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为86.7%,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8%。在载体建设方面,开展节水型企业建设、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及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在增强意识方面,经常开展节水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水情知识和节水知识,加强公众参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能力,70%以上的调查对象具有明显的节水意识。

3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节水宣传工作未常态化

节水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对县域内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大众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水主题日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应使节水宣传工作常态化,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工作中。

3.2节水管理制度体系不全

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部分,该县先后出台了多项节水政策制度,但尚未形成系统配套完善的节水管理体系,在部分环节仍需加强制度建设,需要在政府主导下,继续完善并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等,使取用水每个环节都有制度约束和政策引导。

3.3城镇生活用水管理薄弱

该县新建居民小区均使用了节水型用水器具,而老旧小区和老旧公共取水部门等取水设施陈旧,需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家庭广泛开展节水器具推广工作,同时需进行老旧管网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3.4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不高

一方面煤矿矿坑排水利用率不高,矿井水对周围村庄河道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每日有近1000m3的污水被直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多数村庄生活污水随处溢流或在低洼地带聚结,生活污水靠蒸发的现象仍然存在,需要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并提高处理后的中水利用率。

3.5节水型载体建设未开始

该县节水载体建设是短板,没有充分发挥节水载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需要在县域范围内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提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整体水平,特别是提高公共管理机构和学校的节约用水管理水平。

4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的对策

4.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节水意识

该县结合实际,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普及水利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爱惜水资源、水利设施的意识,节约用水意识,在“3·22世界水日”“12·4宪法宣传日”活动中,在《平遥古城报》刊登《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部分内容,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宣传主题、标语、口号以及节约用水公益广告等,组织开展节约用水有奖知识竞赛,对该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到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教活动,为广大市民和学生们讲解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日常节水常识和粘贴节水标识,进一步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在街道、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发放节水倡议书,提高广大市民的节水意识;在交通要道及高速路口投放大型固定节水宣传广告牌;设立水资源保护标志,在普洞岩溶水水源地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牌45块,在源神庙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牌51块,在9个乡政府所在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牌89块;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30%)、中小学生(占40%)、小区居民(占30%)等随机调查公众节水意识,问卷调查内容有节约用水是否必要、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是否有节水习惯、平时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等,95%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节约用水非常重要。

4.2完善各项节水管理制度

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思路,印发了《平遥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平遥县节约用水“三同时”管理办法》《平遥县用水定额管理办法》《平遥县用水计量管理办法》《平遥县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载体认定等工作中,严格执行用水定额,近3年来上级部门在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中未发现不按规定定额用水的情况。并且明确在该县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以及扩建项目要全部实行水资源论证,并严格按照论证结论办理取水水许可,在县经济开发区内,将水资源论证列为“标准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使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土资源空间均衡相协调。开展水资源与节水监管百日行动,确定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监管重点对象,重点监管单位包括平遥县东源供水有限公司、平遥县乾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平遥县传康老母鸡食品研发有限公司、平遥县峰岩福利洗煤有限公司、山西汇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耀光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外贸平遥包装印刷造纸有限公司、平遥县金众煤焦有限责任公司8家用水单位。监管内容如下:对该县山丘区地下水超载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后的执行落实情况;未经批准擅自取水,包括未取得取水许可批复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未取得取水许可证擅自取水、取水许可证逾期未及时延续;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包括擅自转让取水权、擅自转让取水许可规定的取水水源、取水地点、取水量和取水用途等;未按规定安装取水计量设施,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运行不正常;计划用水管理、取用水台账、执行用水定额、超计划超定额取用水情况;开展节水评价,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情况;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山西实施方案》和《山西节水行动方案晋中实施细则》情况[2]。

4.3提升城镇用水管理水平

4.3.1改造城镇供水管网该县更新安装管道17.842km,分别是城中村改水工程,更换安装干坑村主管线0.96km、东达蒲村供水管线1.524km、十九街村干线1.014km,从根本上改善了城中村村民的饮水质量,彻底解决城中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达到城区供水全覆盖;紧跟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在城区范围内先后安装南三环供水管道0.3km,柳根路(西外环—兴平路)供水管道0.72km,滨河路供水管道1.324km,烟草宿舍、人行宿舍、聚源市场、圣临巷、育才路等庭院管网12km。将老旧灰铸铁供水管道全部更新为PE、PVC-O给水管材,并对供水区域进行合理细分区块,将原先的4个大区细分成68个分区,安装远传监测水表68块,实现了“公司、区域、用户”点、线、面三者结合的分区化管理,为掌握水量变化动态、科学控制管网漏损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推动居民节水奠定了基础。4.3.2控制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城乡供水公司加大巡检力度,建立智慧水务管控一体化平台,运用管网GIS、管网监测、DMA管理、客服营销系统对供水管网的流量、压力、用水状况、水表运行状态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利用手机APP可随时发现异常,并及时解决,利用爆管预警功能预防水漏。2018年抢修维修大小漏水点3075人次,及时有效地遏制了管网跑冒滴漏现象,降低了管网漏损率。当年供水量为491万m3,售水量为466万m3,漏损量为25万m3,管网漏损率为5.3%,低于8%的标准要求。4.3.3城镇供水实行阶梯水价与分类水价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到户,完成了“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改造工作,各级水量及应用水价为:一级水量为每人每月2.0m3及以下,水价为2.7元/m3;二级水量为每人每月2.01~4.0m3及以下,水价为4.05元/m3;三级水量为每人每月4.01m3以上,水价为8.1元/m3。非居民与特种用水实行分类水价,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与分类水价相结合办法,非居民用水价格为4.0元/m3,特种用水价格为30.0元/m3。

4.4提升工业用水计量管理水平

在工业用水方面,结合生产工艺流程,一方面抓好高耗水流程的节水技术改造,减小耗水量;另一方面抓好企业生产废水的处理回用,减少净取水量。工业企业除总水表外,用水车间和主要设备上全部分别装表计量,规范用水计量和统计工作,确保全县146家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100%。鼓励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清洁生产,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耀光煤电有限公司在水平衡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建设节约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用水在线监测,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节水管理水平,建成节水管理示范企业。

4.5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

在充分利用地表水、科学合理开采地下水的同时,建议县级政府制定颁布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入河口和排污口的调查登记,对工业企业的污水全部实现在线监测,达标排放,鼓励可综合利用污水的企业开发利用煤矿矿坑排水和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等非常规水源。4.5.1充分利用煤矿矿坑排水该县拥有7座煤矿,每年有近100万m3的矿井排水,在利用煤矿矿坑排水方面,要引导煤化集团投资铺设引水管道,将平遥一矿、温家沟煤矿的矿坑排水引到段村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用于绿化,生产制冷的循环水系统,砖厂生产、农田灌溉等,综合利用矿排水,既能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又能保护煤矿周边的生态环境;鼓励峰岩集团利用所属的正和煤业矿井排水,投资铺设引水管道,经分级沉淀后,供集团各企业生产使用,一部分可供热电公司冷却塔用水,一部分经处理后可制作锅炉软化水,收集制作锅炉软化水排出的浓水和冷却塔排出的循环水后焦化公司可用于灭焦,1年可消耗矿井排水80万m3;建议加强对矿井排水利用的管理,安装计量设施,建立用水台账,依据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依法执行水资源税的征缴及优惠制度。4.5.2提高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使用率平遥瑞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后的中水一部分用于市政景观绿化用水,一部分作为山西省耀光煤电有限公司的生产用水,用作锅炉补给水及辅机循环冷却水的补水,剩余中水被排入汾河。根据2018年台账数据统计,2018年污水处理量为375.65万m3,其中工业用水65.48万m3,园林绿化用水12.7万m3,合计回用78.18万m3,中水回用率为20.81%。建议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力度,在农村地区兴建小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生态小区。

4.6创建节水载体

该县开展了节水载体建设,经过大力宣传、充分动员,相关单位积极申报,按照节水载体的评价标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节水情况现场进行考察,评选结果为:重点用水行业规模以上节水型企业有4家,分别为山西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平遥县兴华煤焦有限公司、平遥一矿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晋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率为50%;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有12家,分别为平遥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平遥县农业农村局、平遥县水利局、平遥县林业局、平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平遥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平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平遥县农村经济管理办公室、平遥县发展和改革局、平遥县统计局、平遥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山西省平遥中学,建成率为56%;节水型居民小区有2个,分别为康宁苑D区和秋雨小区二期,建成率为20%。对认定的节水载体,由县政府颁发节水型单位牌匾,并安排专项资金,将部分老旧用水器具更新改造为节水型器具,安装节水型智能水表60块、沟槽式感应节水器169套、小便池沟槽节水器92套、304不锈钢冲水箱196个、节水型水嘴630个、单蹲坑161个,有效促进了科学用水,发挥了节水用水的示范引领作用[3]。

5结语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机制体制,制定办法制度,淘汰高耗水工业,推进农业节水和公共节水,对地下水管理实行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然而,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当下,需要持续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水平,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杨士荣,王瑞萍,李小牛.山西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7):40-45,59.

[2]赵洁琳.平遥县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水利科技,202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