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8 12:4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者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记者申报材料

篇1

我于年月起任校团委书记,年月兼任政教处副主任,年月起任副校长,一直分管学校德育工作。近年来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的办学理念,我在宏观上规划,微观上指导,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无锡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无锡市示范团校、江阴市五四红旗团委等光荣称号,年高质量地通过了省重点高中的验收,德育考评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近三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在投入巨资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创建成为无锡市园林式单位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发挥校园观念文化的导向下功能 

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三年来在校园各个方位,逐步布置校训、三风、名人名言、优秀毕业生人生格言的宣传牌及行为规范警示牌,运用积极的舆论导向,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明习惯。 

.发挥校园组织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学社、校记者团、广播站、电视台、舞蹈队、合唱队以及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俱乐部等社团组织有十余个,学生参与率达左右,每年举办两次艺术节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身心和特长的发展。我校参加全市重点高中辩论赛勇夺第三名,校舞蹈队参加市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并多次代表镇参加市文明广场的演出,在省重点高中验收中我校的文艺汇报演出获验收组专家好评,在全省、全市的多次征文活动中都有多名学生获奖。 

二、建设好两支队伍,夯实育人基础 

近年来,我校事业一路高歌猛进,靠的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靠的就是充满朝气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着力造就育人队伍 

⑴强化师德教育,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 

师德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我校近三年来开展了以“铸师魂、展师风、重师能、树形象”为主线,以发扬“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五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重塑人类灵魂工程师良好形象的“塑形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使广大教师找出自己的不足,获得进取的力量。组织教师收集和学习古今中外弘扬高尚师德的名言、警句,使广大教师从中领悟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道理。组织教师从自己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自编铸造师魂、弘扬师德的格言,使教师师德素养有了新的提高。 

⑵为教师铺展成功道路,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着力追求 

近年来,针对学校由于规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新教师猛增的实际,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成才规划,坚持不懈地抓好新老教师的结合的“青蓝工程”和德岗教师制度,抓好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与岗位自学的结合,抓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抓好岗位锻炼与总结提高的结合,建立了岗位锻炼的成才机制。 

.着力培养学生干部队伍 

在我校的学生自我管理中,学生干部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他们功不可没。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⑴民主推荐,⑵岗位竞选,⑶组织培训,⑷活动锻炼,⑸参与管理。三、培养好全体学生,实践育人理念 

近几年,我们大力改革“高空德育”模式,加强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建立双向多维立体化的德育结构,形成了班主任为主操作,教学为主渠道,班集体建设为主途径,自我教育为主方法,并辅以社区的齐抓共管(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创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做到“八化”: 

.德育要求的时代化 

德育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跟上时代的“脉搏”。 

首先,我们在观念内涵中力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通过开展“庆建党八十周年,展成化学子风采”的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爱党、爱国主义情感体验;通过闭路电视播放中国加入、奥运赛况等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我们在形式上力求要适合当代学生求新的特点。通过在全校学生中招聘校广播站和电视台记者、编辑、播音员,征集绿化短语,征集学校学校标语牌的名言、警句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教育效果。 

第三,我们策略上突出“开放性”。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开展“与社会牵手、让青春发言”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德育网络的立体化 

在德育机构和组织方面,我校开辟三条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三级构成,三者职责分明,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学校各项德育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的团委、学生会,年级的团总支、学生分会,班级的团支部、班委会三级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年级的安排,根据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渠道,主要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警校共建,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个校内校外处处有人教,在校在家时时有人育的主体德育网络。  共2页,当前第1页1

.德育内容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社会实际,围绕培养“四有”新人,适应未来社会的总目标,确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序列化德育教育重点:高一以国情教育、养成教育为主,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养成好习惯、适应新环境;高二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三以成才观、就业观教育为主,做好升学与就业两手准备。这样层次分明、前后衔接、整体推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各年级教育内容可穿插渗透,同时组织心理素质讲座,使学生在校各阶段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均有良好的发展。 

.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一方面各科教师备课上课中坚持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开发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寓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环境熏陶之中:每年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大型教育活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严肃隆重,国旗下讲话结合实际,常讲常新;各班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生动活泼;全校多块板报每两周一期,画廊月月更新,异彩纷呈;开设的心理活动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请专家到校作科普讲座、法制报告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希望的五月”、“成化之秋”艺术节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风采;参观、访问、郊游、十八岁成人仪式、种植“共青林”、参加创建卫生镇劳动和农村劳动、举办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效良好;每年新生的军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校“爱心育苗”基金会资助了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获得社会广泛赞扬;“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的通讯曾登上《无锡日报》,广为传诵;“弯弯腰”活动、节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小分队”净化美化了校园。 

.德育管理的刚柔化 

传统的刚性管理强调的是外在的规范,它使德育管理过程有章可循,因此,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建设,把成化学生日常规范项编印成册,每人一册,开学逐条学,平时重点学,出现问题反复学,使日常要求铭记于学生心中。但刚性管理容易陷入机械化、简单化。面对目前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的学生,我们的管理也需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我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突出“四重”:内在重于外在,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 

如每学期开展的“校风建设月”活动,一方面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刚性的规定,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师生以满腔的热情做好耐心细致的帮教转化工作,让柔性管理发挥入理、入情、入心的能效。 

.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我们充分利用本校一流的装备设施,发挥它们在德育中的作用。一运用闭路电视,每天中午和晚自修前的时间,播放新闻分,科技博览、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科技动态,关注社会生活。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主题班会,增加活动容量,提高活动效果。在全市德育活动观摩和省重点验收中获得好评。三利用网络技术,下载德育信息和理论,以共享文件在校园网中供教师学习,或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集中讨论,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德育考核的常规化 

德育是一项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不断进行评价和严格考核才能见效的工作。我校坚持下面三项考核,使考核落到实处。 

篇2

一、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同志在思想上始终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责任,立足本职工作,善于思考和总结,并在实践中综合运用。

作为一名一线员工的班长,他深知在集装箱生产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未放松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工余、作业间定期、有计划地对班组的一线员工进行沟通,努力创造公司与员工共成长的良好工作氛围。其所在班组在我司历年来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有突出表现。**同志作为南方**公司一名党外积极分子,表现出了积极,热烈的政治素质。在组织有意识地培养和锤炼下,他在思想和工作上日趋成熟,成为思想、政治、技术全面过硬的青年干部。

二、工作中敢打硬仗,业务水平突出

*年,服务公司**地堆场新增了冷箱维修业务。由于南方**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干箱,因此在冷箱维修业务这块几乎是一片空白,人手特别紧缺。需要一个既懂电工业务、又对空调冷机维修熟悉的维修工。由于这方面人才不多,而且服务公司**地堆场成立不久,一切条件都比较艰苦,因此从其他部门调人手也比较困难。后来领导想到了**。当时**已经是南方**公司设备保障部维修电工班的班长,而调去服务公司**地堆场只是作一般的普通技术维修工人,**能服从组织安排,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虽然**最初只有中技学历,但他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在生产部上班的时候,为了解决生产线自动焊的问题,自己掏钱购置了一些设备,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进行电路板的研究。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常钻研到深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自行设计出一套自动焊控制电路板,并得到设备保障部的表扬。由于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他也于*年被公司任命为设备保障部电工班班长。在任班长期间,他带领全班人员较为出色的完成了设备检修及维修的日常工作。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又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进夜校学习了单片机和微电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在2005年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深圳市高级电工考试,取得了深圳市高级技工证书。他这种好学上进、自学成才、以公司为家、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从去年九月份至今,服务公司**地堆场维修了五百多台冷箱,每台箱都经过了他的检验及修理,出去之后没有一台箱因检测及维修质量问题遭到客户投诉;相反,由于其娴熟的技术,得到了多家客户的赞扬。h(客户公司)的箱东对其技术表示非常满意。c(客户公司)把**地堆场作为其亚太地区的冷箱维修基地,这其中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自二四年三月在**地堆场任职至今,**同志率领其所属团队,虽然此团队只有八人,但为公司维修了**台冷藏集装箱,为公司创造产值超过**#万元。

三、情真意切,待同志似亲人

篇3

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太阳能”)是一家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750)。该公司的20.8MW屋顶电站项目在2010年一次性获得国家财政部“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支持2.8亿元,建成投产后每年能发电2500万度,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屋顶电站。

同样幸运的还有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4月6日,该公司公告称,根据常德市财政局《关于下达“支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通知》,金健米业获得2000万元补贴,专项用于公司已投入的优质米种植基地推广及其产业化项目。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第13期2010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显示,截至4月17日,1570家上市公司已披露年报,其中,1454家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占比达到92.61%;涉及总金额高达463.4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获3187.09万元。上述1454家公司中,享受到政府税费返还和减免的有514家,涉及金额79.32亿元,平均每家1543.03万元。

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却没那么幸运。与兴业太阳能同时申报2010年国家财政部“金太阳示范工程”20MW屋顶电站的株洲南车时代集团,申报方案最终落选,没有获得财政资金的支持。

申请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真的存在捷径或秘诀吗?

兴业太阳能的成功路径

财政部《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管理的通知》(财建[2010]662号)下发日期为2010年9月21日,而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必须在10月30日之前将申报材料报至财政部。如何在1个月内,完成这个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当初负责此项工作的兴业太阳能总经理助理周青告诉记者,他们有每天浏览财政部网站的习惯,地方财政部门还未收到正式文件之前,他们就看到了网站公布的通知。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申报小组,首先是对照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分析,最终决定参与申报。

根据财政部2010年662文件精神,此次申报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重点为:建筑面积充裕、电网接入条件较好、电力负荷较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进行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集中连片建设。湖南兴业太阳能产业园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我们每年都要参与很多金太阳屋顶计划类似的示范工程项目,对应申报积累了很多经验。在申报过程中,分工合作非常重要。技术组负责方案设计,政府组负责对接政府沟通,材料组负责材料收集。这或许是我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周青向记者透露。

申报初稿在一周后就提交政府部门审批。由于“金太阳示范工程”要逐级审批,而且每级政府都要求财政、能源、科技、环境、电力部门立项和审批。兴业太阳能一开始就向政府部门申请援手,并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所在的九华示范区为兴业太阳能申报这个大型太阳能屋顶电站召开了专门会议,全力支持兴业太阳能申报工作。湘潭市副市长、九华示范区管委会工委书记杨亲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0年底,我们高度重视这个项目,该项目从立项开始,到成功申报获批为‘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后,就一鸣惊人地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焦点之一。”

申报材料流程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提交公司项目所在的九华示范区管委会的发改局、财政局及产业局,获得园区立项;第二步提交湘潭市财政局、科技局及发改委,三部门同时立项获批后第二步结束;第三步则是提交湖南省财政厅、能源局(能源局隶属发改委)、环保厅、电力局以及科技厅。

“最后一步至关重要。作为如此重大的省级项目,省级环评以及电力局同意并网则是重中之重。”周青强调说。除此之外,规划好申报时间,按时申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财政补贴申报“秘笈”

有关专家总结兴业太阳能同时申报成功的几点要素:

1.获取消息早,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2.吃透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对症下药,申报材料针对性强;

3.团队作战,分工合理,执行效率高,有利于短期内快速完成申报;

4.联合政府,争取支持,申报材料通过率比较高;

5.及时沟通,查漏补缺,随时可申报材料存在的缺陷进行补救。

很多企业并不了解财政补贴方面的政策,也不知道获取财政补贴的流程。一位省财政厅副处长认为,出现上述情况,一方面是当地政策部门宣传不够,企业不了解相关情况;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主动去了解政策。

从财政对企业的补贴流程上来看,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中央财政下拨的资金。首先是中央财政下发文件,然后省里组织下面市县财政上报企业,省里汇总,然后上报中央,经过中央财政部门的核实,再把企业名单报回来,划拨资金。

第二种是省级财政下拨的资金。一般都会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相关企业向当地财政上报项目,然后由当地财政汇总上报省级财政。

比如,2010年常德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补助资金申报流程图。就详细、明了地说明了企业申报补助资金的流程(见图)。

篇4

2008年4月18日,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遵义钛业”)计划中小板IPO融资,并在当年4月29日召开的发审会上(首发)获得通过。

2013年伊始,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在审IPO排队名单显示,遵义钛业在2012年12月28日被终止审查,遵义钛业正式退出IPO。近5年时间,其创造了最长时间 “过而未发”的纪录。

更让人唏嘘的是,在拟IPO时,遵义钛业2005年、2006年、2007年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6.29亿元、1.92亿元,而至梦断IPO时的2012年,其前三季度竟然亏损7542.2万元。

彼时为其保荐上市的保荐人之一的周旭东,在遵义钛业过会后,还未等其上市,也已从其保荐券商方正证券跳槽至浙商证券。

遵义钛业渴望资金。2012年12月12日,遵义钛业只得发行短期融资券:“发行人本次短期融资券注册金额5亿元,拟于2012年第四季度发行1亿元,2013年第三季度发行2亿元。”

五年坎坷

2007年的遵义钛业,可以说是贵州资本市场上的宠儿。

时任贵州省证监局局长蔡运兴,在贵州省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07年,贵州将推动后续资源完成上市,实现“保二争三”的目标,使辖区内上市公司的数量从现有的17家上升到20家。并指出,贵州省有关部门将重点推动遵义钛业发行上市。

随后,遵义钛业的上市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保荐券商为方正证券(现名为“瑞信方正证券”),保荐人为周旭东和时任方正证券法定代表人雷杰。

虽然遵义钛业2007年的业绩有大幅的下滑,不过还是在2008年的4月29日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

但随后,由于金融危机、市场低迷,监管层在2008年9月暂停了IPO,遵义钛业在2008年未能正式发行上市。

2009年6月,IPO重启,应是遵义钛业上市的最好时机,但据媒体报道,其因未能及时递交2008年年报而错失良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直试图与遵义钛业董秘何国普取得联系,但手机接通后,机主否认自己是何国普,之后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一位与何国普熟知的人士告诉记者,自从遵义钛业IPO终止审查之后,何国普的手机每天会接到大量电话,可能他不想被“打扰”。

而根据遵义钛业彼时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的保荐券商电话号码,在1月15日记者拨打时,也变成了他人。

“遵义钛业过会后,我就跳槽走了,没有再跟进这个项目。”周旭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记者调查了解,2008年、2009年遵义钛业的业绩不景气,或许也是其在2009年未能上市的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获得的一份遵义钛业2009年度经审计的合并及母公司财务报告显示,其在2008年和2009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839.5万元和2351.8万元。这与招股书披露的2007年净利润1.92亿元相比,下滑幅度巨大。

2013年1月10日,遵义钛业正式对外公告称,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公司主动要求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材料,并称近日收到了证监会决定终止对公司上市申请材料审查的通知。

史上“最严IPO核查”

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在北京召开“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会议”,要求强化IPO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要求,各保荐机构、会计师应在3月31日之前将自查工作报告报送证监会。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证监会要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监管、诚信监管等多种手段,依法依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进一步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坚决打击欺诈上市、恶意造假等违法行为。

这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的IPO核查”。

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随着IPO核查风暴进行,一些报告期业绩不好甚至信息不规范的企业可能会主动提出撤回申报材料,以免被查出问题,以便为再次IPO做好准备。

截至发稿时,证监会公布的最新IPO申报企业情况显示,除了遵义钛业,还有福建安溪铁观音、浙江华正新材料、山东海力化工,以及申报创业板上市的北京电旗通讯、深圳华北工控、大连路明发光出现在终止审查名单上。

“而从遵义钛业来看,过会之后排队时间长达5年之久,显然是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上市,即使再等下去也很难取得突破,还不如先撤回材料,发展好自身业务,再寻求上市机会。”上述投行人士说。

至于遵义钛业此次为何会主动撤销上市申报材料,本刊记者致函证监会,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归咎于行业低谷

遵义钛业IPO受挫,与其募资投向项目所处行业的近况脱不了干系。

根据2008年的招股书,遵义钛业共需要资金9.998亿元用于投资新增年产1万吨海绵钛扩建工程。而上市的排队之路,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也让遵义钛业背负了不轻的负债压力。

《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下称“《说明书》”)显示,公司负债增加主要用于新增1万吨海绵钛扩建工程以及子公司遵宝钛业1万吨海绵钛扩建项目工程建设。由于募集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为了保证以上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和其子公司遵宝钛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导致了负债的增加。

《说明书》还透露,遵义钛业2009—2011年三年年末及2012 年6月末负债余额分别为 15.46亿元、 17.36亿元、20.9亿元和23.88亿元。

此外,遵义钛业之所以选择利用短期融资券来融资,或许亦与其短期负债压力大有关系。据透露,遵义钛业2009—2011年三年年末及2012 年6月末流动负债分别占总负债的比重为 47.45% 、52.58% 、62.51% 和 61.39 %。

遵义钛业称,短期负债压力大是因为除了原先计划募投项目所需资金转向银行借款以外,由于近几年海绵钛行业处周期性低谷,营业收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均受到一定影响,公司部分短期流动资金的补充也由银行借款解决,应付票据有所增加。

不过相比于遵义钛业遭遇的海绵钛行业低谷期,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宝钛股份(600456.SH)却有不一样的结果。2011年,宝钛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69.44万元,同比增长1684.66%。中信建投的调研报告认为,海绵钛业绩爆发是盈利增长的主要原因,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其子公司华神钛业海绵钛业绩爆增308%,达到1.06 亿元,成为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

有分析认为,遵义钛业近几年业绩下滑,除与行业周期有关之外,也和公司未能很好调整大的战略方向有一定关系。

篇5

摄影队伍越来越壮大,摄影水平越来越高,摄影对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深入……处于全民摄影时代下的金像奖,其受关注程度之高,参与范围之广,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参见第61页表1)。

专业彰显金像实力

金像奖因其独有的魅力和高度,一直受业界有影响力的摄影人关注和向往。从统计数据中看出,申报者中,职业摄影人占到了68.3%,充分说明了金像奖的专业水准和含金量。其中,前七届的得主、评委中,又有32位申报了本届金像奖;新华社等一大批新闻机构、报业集团的主力摄影记者也以团体形式申报;此外,还有多位爱好摄影并对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各个行业的领导、旅居海外却一直关注国内摄影现状的摄影人……各个行业摄影中坚力量的申报参与,尤其是获得终身成就奖的8位老摄影人,他们的名字足以凸显这个国家级奖项的价值和水准。

当然,还有一部分“实力派”摄影人,执著于某一领域长达十余年,但却因为选片角度、制作水平、创新程度等没有做到位,而与金像失之交臂。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金像奖吸引了三位“荷赛”得主申报,但因金像奖不同于普通摄影比赛的定位和规则,评委们在综合考评了三位申报者的资质和影响力后,只有费茂华一人当选。

时代打造平民富翁

20年来,金像奖在普通摄影人心中一直是 “高门槛”,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社会经济、对外交流等多方因素限制,能够在摄影界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多是借助单位实力、职业便利走出的“贵族”摄影人、职业摄影人,处于这个群体的摄影人容易也更有资格触摸金像奖。例如获得首届金像奖的10位摄影师中,有2人是媒体的摄影记者,7人是部队和地方单位的摄影宣传干事或专职摄影师。

但是,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交流的多元化,促使着摄影界不断推出了属于当下的英雄。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尝试、更新不同的器材技术,有条件走遍天南海北拍摄,有条件通过各种畅通的信息渠道掌握最新的动态和趋势……不断涌现出的、优秀的非职业摄影人以他们卓越的影像、新颖的想法、执著的钻研,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这个群体的崛起,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普通摄影人开始接触以前看来高不可攀的金像奖。

本届金像奖申报者中,从事非摄影行业工作的占到了31.6%,而最终的评选结果中,也上演了“平民富翁”的美丽传说――欧阳星凯、王争平是从《大众摄影》月赛摇篮中走出普通摄影人,凭着对摄影的热情,长期关注、拍摄某一题材,认真研究摄影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们的态度和专业素质,赢得了评委的认可,赢得了金像奖的认可。但英雄不以成败论,蓝建民、彭学平、楼宇浩等一大批申报本届金像奖的普通摄影人,虽然没能获奖,但他们的经历足以鼓舞更多普通摄影人。

老品牌注入新活力

一个人的成就和影响力似乎总与年龄成正比,但本届金像奖35岁以下的申报者达到了13位,并最终有颜志雄、王敬民两人获奖。本届评委的年龄也更趋年轻化,40岁以下的评委占据了3位。更多新生力量的参与,为金像奖这个专业、庄严的国家奖项,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金像奖的包容性、与时俱进性。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机会。

介质转变体现时代特征

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摄影进入全民时代的一个巨大助推力,这使得摄影较以前有了根本改变――按下快门时,才刚刚开始,之后的调图、输出、装裱,摄影人都可以亲自参与其中。本届金像奖的申报作品中,除新华社、部队等摄影团体仍选用传统冲印照片外,其余申报者大部分采用了数字输出技术,而且在纸张选用、色彩管理等方面,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金像奖对申报材料的要求,也体现出数字时代的特质,本届金像奖要求作者在申报作品同时,需附送一张刻有作品大图的光盘,以方便后期展览制作。

篇6

市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徐逸智处长指出:本次集聚区的评审认定工作是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在全市开展,并委托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目前已经进行了二批共21家集聚区的评选认定,下一步还将进行第三批的评定工作。

作为向市发展改革委提供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一直关注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公司总经理助理尹茂生指出,为了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健康快速发展,北京市2006年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北京市实行集聚区认定制度,并确定了公开、公正、公平,统筹规划、促进集约,政府引导、产业导向的三个认定原则。该办法还规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要符合7个条件,一要有科学的规划,二要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定位,三要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四要有先进的产业形态,五要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六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七要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据介绍,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工作于2007年8月正式启动,申报期间,共收到申报材料46份,申报的集聚区分布于全市16个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涵盖了古玩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广告会展、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文艺演出、动漫网游、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文化旅游等8个主要领域。评审过程先后经历了组织申报、资格预审、组织评估、现场评估、专题研究和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通过等七个程序。评审专家从《市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库》中随机选取,由相关行业专家和投资专家组成专家团全程参与评审全过程,并依托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评估论证工作。

篇7

自2012年10月10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两家企业IPO申请之后,IPO审核的空窗期已长达四个多月。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882家拟上市在审企业排队等候IPO的重新开闸。

2013年1月8日,申请首发的工作也已停止。当天,证监会召开了“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开启了被戏称为“史上最严”的在审企业财务核查工作。

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说,此次检查的目的就是纾缓IPO排队的拥堵,并挤干在审企业财务数据的“水分”,要求企业将真实的情况告诉市场。

专项行动以来,已有20家企业中止审查,九家撤回IPO在审材料。撤回的九家企业包括江苏中圣园科技、钜泉光电科技等五家创业板拟上市的公司,以及安溪铁观音、浙江华正新材料等四家主板拟上市的公司。

据《财经》记者获悉,证监会要求业绩下滑的企业不能通过中止审查来拖延时间继续排队等待IPO,而应撤回材料。未来企业符合条件后可继续申请IPO,且审核节奏可相对快些。如果企业的信息存在虚假的也应撤回材料。

有投行人士乐观估计,此次专项检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会撤回材料或中止审查。但即便如此,仍会有将近600家在审企业等待IPO。A股市场,宏观供大于求,微观则在发行领域求大于供,且这一现状短期无法扭转。

北京一家合资投行业务主管称,在香港市场,欺诈上市已经可以追求相关责任方的刑事责任。而在国内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和力度均远远不够。一方面,市场的违规成本太低;另一方面,严格的审核导致首发上市的渠道拥堵,一旦上市,企业可以获得高额的溢价。因此,再多“史上最严”的核查都难以大幅减少欺诈的行为。

最严核查

此次核查专项行动,针对的是全部首发的在审企业,要求企业的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自查,并于3月31日前提交自查报告;证监会将在2013年4月至5月间全面复核自查报告,采用重点抽查的方式,并派各地方证监局的工作人员到发行人现场进行核查。

有证监会人士在会议上表示,证监会将成立不少于15个小组,动用约100多人,对此次自查工作进行重点抽查。

如果在审企业没有在3月31日前提交自查报告,在随后的20个工作日内又没有提交中止审核申请,证监会直接中止审核。创业板企业如果2012年业绩出现下滑的情况,事实上已经不满足上市条件,也应直接撤材料。

已过会企业亦需尽快提交自查报告,之后方可拿批文。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目前还无法预计到底有多少家企业的IPO申报材料被撤回。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行人士称,依据创业板要求,因业绩下滑而无法达到“持续盈利能力”等条件而直接撤回的企业比例可能更大,而真正因为财务造假、业绩水分等原因撤回的比例则相对小一些。

“‘信言不美,真水无香’,好的招股书就应该是一杯真水。”这是创业板部二处杨郊红在会议中的发言,也反映出监管层要求发行人和保荐机构要以财务真实性可靠性为原则、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核心目的。

这次证监会的自查要求“事无巨细,颇为严格”。不仅包括了从内部控制、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衔接与印证、收入盈利增长、关联交易等九大方面的自查事项,甚至还包括发行人的工商资料底稿、会计报表的底稿等。

此次自查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营业收入成为自点。仅仅关于货币资金审查方面,就包括六大项20小项。

如果发行人财务报表出现虚假陈述,保荐机构发现后申请撤回材料,还需取得发行人的签字同意,这会影响在审企业撤回材料的数量。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未来只需要保荐机构或发行人一方申请撤回材料,就可以撤回申请材料。

该人士进一步称,这次核查工作并非运动式的行动,今后针对在审企业财务数据的核查、自查工作将常态化,旨在尽可能保证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IPO何时重新开闸则需视市场条件而定。

投行应对

1月8日后,各家投行针对发行人的财务信息自查工作已经展开。

一家投行的负责人表示,关键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2012年的年报审计工作还没有完成,大家都还在等待会计师事务所赶制的年报,具体的情况要等到看到年报的初稿后才会有一个定论。

证监会对重新上报抽查的概率大概只有2%到5%。某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抽查的大样本是在重新上报材料之后,所以作为保荐机构不可能因为是抽查就抱有侥幸心理。投行部门手上所有IPO在审项目都必须重新审查一遍,这大大增加了保荐机构的工作量。

截至2012年10月底的数据,从首发在审项目数量看,最多的是国信证券,多达68个项目。其次是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各有50个IPO在审项目。

从地域分布看,广东省在审IPO项目数量最多,有141个。其次是江苏108个,北京106个,这三大区域在审IPO数量占了在审项目数量的43%。

而不同券商投行对于此次审查的不同IPO项目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手上握着在审项目较多的投行,一定会有取有舍。”某北京大型投行负责人表示,“比如,在堰塞湖现象之前,证监会不鼓励的盈利模式的行业,像信托类企业、租赁类企业,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和房地产行业。这类企业,即使申报材料交上去很长时间,也很难有音信。实在不行,也只能先放弃。”

据《财经》记者了解,金融类、房地产类发行规模较大的在审项目,多数都集中在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大型券商手中。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证券的在审项目中,就掌握着包括中海信托、徽商银行、富力地产等多个发行规模较大的企业。

目前IPO在审项目比较少的投行的气氛相对轻松。但这些券商也要求投行人员,今后对要上报过会的IPO项目,按照此次证监会审查的要求来进行上报。

“证监会此次财务核查中的要求过去也存在,只是现在要求得更清晰、更严格了。这种要求今后也肯定会变成一种常态。”华林证券董事长薛荣年向《财经》记者表示。

面对证监会“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各家投行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并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要求提出了质疑。

有投行人士表示,这样的财务核查不单大幅增加了保荐人的工作量,无形中还增加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使得投行做IPO业务的成本进一步升高。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查中有些细节要求过于强人所难。

比如核查会计报表底稿和工商资料底稿,核查企业的“前50大”主要供应商、客户等。

针对投行人员的各种抱怨和质疑,证监会表示,核查能力是对保荐机构的一种基本专业要求,如果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核查,只能说明这家保荐机构没有胜任该企业发行上市工作的能力。

证监会某官员甚至在会上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如果企业需要核查的存货都在水里,而承揽项目的投行人员不会游泳也不会潜水,无法获知存货的真实情况,那么这单IPO就不应该承接。

亦有投行人士对证监会此次审查行动表现出支持态度,认为证监会是用心良苦,问题的关键是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要求更严格,这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

撤回出路

严格的财务核查封堵了部分企业IPO上市融资渠道,但监管部门还是给这些企业留下了一些出路。

1月17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主任欧阳泽华表示,IPO排队的在审企业众多,达不到IPO标准的企业可以选择通过被并购获得发展。

2006年赴海外上市未果的同捷科技,在2009年计划冲击A股上市,再度折戟。在1月13日,成飞集成(002190.SZ)公告称,收购中科远东等21家企业及雷玉成等36名自然人持有的同捷科技87.86%的股权。

尽管并购退出的收益远比不上IPO退出的回报,但考虑到时间成本,并购退出仍不失为部分撤回企业的一种选择。

除了并购退出,证监会还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去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新三板”)或者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新三板”于2013年1月16日正式扩容,中关村、天津滨海、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四家全国高新技术园区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在新三板挂牌。

由于监管部门表示正在研究“新三板”的转板机制,不少中小企业开始谋求在“新三板”挂牌。

不过,证监会权威人士称,目前研究的转板机制还是针对不进行配套融资的“转板”,如果“新三板”挂牌企业需要转到中小板或创业板等其他市场,同时进行IPO或者再融资的,仍需通过发行部门的核准。

此外,仅有注册地在四个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可以在“新三板”挂牌,而大多数撤回IPO申请的企业并不在这些园区内,因此,在“新三板”挂牌也有一定的限制。

为撤回申请企业提供出路,确实能够缓解IPO排队的拥堵,但这并不是治本之道。

业界对监管层叫停IPO对市场影响的争论一直存在。

而在A股历史上一共有过7次IPO暂停:分别在1994年11月1日-1995年1月24日;1995年4月11日-1995年6月30日;1995年6月30日-1995年10月10日;2001年9月10日-2001年11月29日;2004年9月9日-2005年2月3日;2005年6月7日-2006年6月19日。

市场人士认为:历史多数证明,IPO停发时间越长,大家对“停”“启”IPO的政策预期越敏感。

一旦IPO从暂停到重启后,市场对政策的预期更加强烈,市场反应更加强烈,往往适得其反。

IPO掌握着市场“造富”的闸门,IPO改革牵动A股市场敏感神经。今年年初,郭树清曾大胆发问“新股发行不审,行不行?”使市场一度猜测监管层意图开放IPO审核权力。对于IPO采用“注册制”还是“审核制”更是产生激烈讨论。

但现在更加严厉的财务审核风暴,却使多数人大跌眼镜。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回应称,实行审核制还是注册制,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政府监管机构、交易所平台和其他市场中介的职责和义务,如何保证企业能够完整、准确、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

篇8

实施四年的证券发行保荐制度行至变革前夜。

1月14日,证监会发行部有关官员在出席相关会议期间透露,修订后的新制度将提高保荐机构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联合保荐;并赋予保荐机构管理保荐代表人的权限、强化保荐代表人退出机制;另外,创业板将放宽保荐人签单数量的限制。

这一新制度将在2004年2月1日实施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基础上修订,并有望于2008年三四月间出台。记者获悉,2007年下半年,证监会就此走访了21家券商,同时向47家券商发出书面征询函,听取这些机构对完善保荐制度的建议。

对新制度坚持市场化发行的总体方向,投行人士评价积极。对限制联合保荐等新的监管原则,业内亦产生争议,认为将加剧证券业两极分化,近三分之一保荐机构或被淘汰。由保荐机构监管保荐代表人的制度设计,亦被认为或将有损保荐代表人的独立性。

「保荐机构准入门槛提高

与《暂行办法》相比,新制度最大变化在于提高了保荐机构的准入门槛。投行人士表示,这有利于强化投行内控,在投行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暂行办法》规定,券商获得保荐人资格需达到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是综合类券商,其次,拥有保荐代表人应不少于两名。而目前综合类券商的提法已被《证券法》废除,故新制度将引入注册资本与净资本指标。同时,保荐机构的保荐代表最低人数将从两名提高至四名。

根据证监会统计,目前,保荐代表人数量不足四名的保荐机构只有七家。自2006年“新老划断”以来,上述七家券商仅完成两个发行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行业门槛提高后,上述七家券商或将丧失保荐资格。同时,保荐代表人的争夺将加剧,拥有六名以下保荐代表人的19家券商同样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这意味着新股保荐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优质券商集中。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12日,去年共有116只新股上市,其保荐业务被39家保荐机构瓜分。也就是说,在目前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66家券商中,有27家券商2007年保荐业务为零,占比达40.9%。

而在获得保荐业务的39家保荐机构中,前五位的机构合计保荐了61家新股,占总数的52.59%。其中,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和平安证券的保荐家数最多,分别达到15家、12家和11家。有13家保荐机构仅保荐了1只新股,9家保荐机构保荐了2只新股。

对于中小券商争夺保荐代表人的现状,一位大型券商高管表示,排名靠后的小券商需慎重考虑,“高薪保牌”意义究竟有多大,“小而全、不挣钱”是否值得。他认为,保荐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券商进一步细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联合保荐受限

对于过去证券发行过程中通用的联合保荐方式,新制度将从严控制。

证监会发行部处长李明透露,鉴于在证券发行上市的持续督导阶段,存在联合保荐方互相推诿责任问题。今后,原则上将不再允许联合保荐。

目前,融资规模较大的发行项目,半数以上以联合保荐方式进行。自2006年5月新股发行重启以来,如中国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88)、工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98)、中国国航(上海交易所代码:601111)等大型IPO项目,均以联合保荐方式发行。而在2007年十大IPO项目中,有八家以联合保荐方式进行。其中,中国石油(上海交易所代码:601857)、建设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中国平安(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交通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28)由三家投行联合保荐。

2006年,由中金、中信、银河三家联合保荐承销的中国国航上市后,一度破发,被业内指为联合保荐承销不力。一位投行人士介绍,此前的一些上市联合保荐,确曾出现过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的情况,并被证监会官员斥为“三家不如一家”。

部分投行人士认为,联合保荐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取消联合保荐是逆潮流之举。“且不说影响投行收入,对动辄数百亿元的大型项目,或两地上市项目,单个投行难以完成保荐承销。”

香港证券发行制度中允许联合保荐方式,但规定必须有一个机构与香港证监会沟通,如出现问题则联合方同时处罚。业内人士表示,内地也完全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追究保荐责任,不必因噎废食。

事实上,证监会2006年5月30日的《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下称《准则》),从九个方面详细规定了保荐人必须开展的工作,以及工作的方法、程序等,细化了证券法规定的保荐人连带责任和“有罪推定”式的责任追究制度。“法规已近完善,关键在于严格执法。否则,保荐人尽职调查不系统、不规范、个人经验色彩浓的状况仍难有改观。”一大型券商高管表示。

记者获悉,此次取消联合保荐的同时,证监会亦留有“绿色通道”。

“考虑到一些保荐机构的特殊情况,如果完全禁止联合保荐,不利于券商直接投资业务的发展,因此我们准备允许保荐机构在可能与发行人存在影响独立性的情况下,可采取联保方式。”李明表示,保荐人与发行人存在一定比例的股权关系时,可采取联合保荐。但仅限定两家保荐方。

据悉,随着券商直投业务的放开,保荐机构与发行人之间存在股权关系不可避免。根据《暂行办法》,“保荐机构及其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合计超过7%时,保荐机构不得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

新制度规定“保荐机构与发行人存在股权关联情况”达到一定比例可采取联合保荐,且另一家联合保荐方必须和发行人没有股权关系。据悉,这一比例可能从原来对关联持股7%的规定下降到5%。

即便如此,业内估计,新制度仍将对直投业务较多的中信证券造成较大影响。而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曾经私下表示,“宁可损失一些保荐项目,也要做直投” 。将直投项目运作至上市,贡献的利润必然远远大于保荐利润。

「谁来监管保荐代表人

保荐代表人的监管和退出,也将成为新制度的重要改革内容。

证监会将赋予保荐机构对保荐代表的执业监管权。“如发现保荐代表人尽职调查工作日志严重缺失或有重大遗漏问题,未参加尽职调查工作或者尽职调查不彻底不充分,保荐机构可以具函,要求证监会撤销其资格。”李明说。

新制度亦将要求保荐机构建立健全辅导制度、工作底稿制度。保荐机构须指定专人定期检查保荐代表人尽职调查工作日志,对保荐代表人作出年度考核评定,并将此考评在年度执业报告中上报证监会。

李明表示,为提高保荐业务质量,证监会将制定新的现场检查制度。对保荐机构从事保荐业务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

2007年,证监会共走访了21家券商,意在摸清保荐制实施情况并详细了解券商对《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的执行情况。结果发现,各券商执行工作底稿的水平差距大到“足以令人吃惊”的程度,“因此,我们将在2008年出台工作底稿制度,确定一个基本要求。”李明说。

此前,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王林曾表示,2007年,在证券市场筹资额大幅上升的同时,发行保荐机构专业服务水平与市场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保荐机构在推荐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存在五大问题,如企业上市条件不成熟、申报材料信息披露不完备、制作申报材料粗糙、申报过程中公司重大事项与发行部缺乏沟通以及部分机构擅自修改申报材料等。

王林也表示,2008年将加强现场检查工作,也可能从市场中请部分专业机构参与调查,“如果发现严重遗漏,未参与尽职调查或者尽职调查不充分,保荐代表人资格将被撤销,以净化队伍。”另外,证监会也将出台《保荐业务内控指引》《保荐业务内控标准》等配套文件,以强化保荐机构内控机制。

有券商表示,上述措施有助于加强监管,提高保荐代表人的业务水平。亦有反对意见称,由保荐机构监管保荐代表人,将令后者丧失独立性。

业内人士认为,与律师、会计师等职业类似,保荐代表人亦应以自律处罚及违规处罚为主,而非行政处罚。出现重大过失时,应加重违规处罚成本,否则,难以收到处罚效果。据悉,保荐人制度实施以来,曾发生涉嫌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江苏琼花(深圳交易所代码:002002)事件,而证监会仅对两名保荐人作出取消三个月保荐资格的初步处罚。

“保荐代表人的退出机制,应该是违规者即退出行业,根据一方意见、数种指标强制退出,对整固行业队伍、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并无益处。”一位券商人士说。

「创业板放宽签单量

1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这是监管层首次明确创业板推出时间。新修订的保荐制度将以创业板为试点,尝试突破原有的“双签制”。

所谓“双签制”即一个发行项目必须有两名保荐代表人联合签名,并且保荐代表人不得同时承接其他发行业务。

业内普遍认为,一个融资项目周期少则半年,多则数年。“双签制”将保荐人绑定在一个项目中,一定程度造成资源浪费,也拉高了企业上市成本。因此,投行界对突破“双签制”颇为期待。

据悉,此次证监会考虑在创业板放松保荐人签单数量限制。如试点成熟,亦有可能向主板推广。

此前,有人士认为,由于创业板的推荐风险较主板更大,应该实行较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保荐人制度。李明则表示,创业板保荐与主板保荐在尽职调查、辅导等业务流程及全面协调上完全一致。真实性问题亦并无区别。“虽然创业板规模小、利润低、风险大,但对保荐机构来说,你可以不为它的业绩作保证,但你不可以造假。”

按主板保荐制度规定,公司 “上市当年即亏损”或“上市当年利润下滑50%”,将追究保荐人责任。对于创业板,保荐人对公司“上市当年即亏损”将不再负责。

篇9

为了上市审核,有许多文件材料需要印刷,保诺时也不敢在自己的车间里印刷,同样是怕同事知道传来传去导致意外,就怕影响了投下大笔资源和长时间准备的上市计划。保诺时通过辅导上市的服务单位去印刷,他们认为反正只不过几百本中英文上市说明书罢了,不会花多少钱,但是哪知道收到账单,其中的价格让经营合版印刷的保诺时惊讶不已,“印刷竟然还有这么好的利润?”

2013年底,Bloomberg商业周刊介绍了一家在北京的荣大快印店(以下简称“荣大”),其专门提供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财务专项核查需要的印刷业务,估计这家快印店1年的营业额超过数千万元。2013年3月IPO财务专项核查工作自查部分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有几百家券商排队到荣大打印核查需要的材料。荣大的业务员称,一份IPO核查报告印刷费用差不多要5000元,2013年约有800家IPO在审企业,这可是半个月进账400万元的生意。

2014年1月,IPO重启的新闻让这项业务引起了商业周刊的注目。

根据券商人士透露,一家公司从最初提交项目申报书到最后被批准,一份申报材料的印刷费用为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根据媒体报道,IPO企业年年增加,这一领域的印刷规模从2006年的1000多万元成长到2012年的6000万元,每年成长超过100%。荣大宣称他们占有95%以上的市场份额,几千万元的印刷生意为何都跑到荣大去呢?

据说有一两家和证券监管单位关系良好的快印店,试图争取这一美好的生意机会,就是没能成功。

从准备上市的企业的角度观察,整个审核程序需要会计、法律和券商的昂贵服务,上市程序的成本可能就超过2000万元,有任何差错就可能上不了市,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几万元的印刷成本在这一重要计划的各项环节里面,可算最重要而成本份额最低的部分,因为上市计划书上面每一个数字都必须有所根据,各类审核材料的格式不同,相同项目的一个数字出现在两个表格上也不能有任何误差。可以想象在送审前一分钟都有细节调整的可能,印刷很简单,但是配合这份报告书的校对作业才是这个印刷生意的专业部分。

和荣大已经合作多年的券商表示,荣大多年积累下来服务这一行业的经验,几乎黏住了所有的券商。

要到荣大印刷,必须穿过北京金灿酒店的大堂,顺着红地毯走一段就会看到“荣大伟业”“券商之家”的招牌,柜台后面穿制服的小姑娘看到你会问“你好,有几位?”

是的,你到荣大得先check-in(登记入住),荣大不仅提供印刷服务,还有印前工作:除了帮忙校对以外,还有原件整理、扫描、复印、编页码、转电子档和刻录光盘。上述核材料的印刷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复杂如果让客户离开印刷厂去修改,再来印刷,暂且不论时效问题,上市公司避免内线交易的法律困扰以及法上市的风险都存在,“信息安全应该才是IPO核查数据印刷过程中的键点。

审,回前无”关

荣大提供客户工作空间、住宿客房、饮食,还有专业人员帮助加班赶工,直到印刷工作完成为止。到柜台check-in、check-out(付账离开)和一般住宿饭店类似,只是收费的项目不同。

荣大将印前服务人员分成A、B、C三个等级,新进人员培训几个月才能排班列队成为C级印前服务专员,然后经过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升级。等级的差别在于对IPO核审材料和程序的了解程度,等级越高对客户的帮忙越有效益,当然也反映在荣大的账单上。对于分秒必争的高价值IPO作业,印刷是整体服务的最后一段罢了,难怪其他快印店无法从荣大手上抢走印刷生意。

凭借完整的一条龙服务,荣大几乎不需要宣传就能掌握大部分IPO印刷业务的市场份额。其母公司荣大伟业商贸有限公司,于2013年初就开始设立另一家公司,专门从事IPO咨询和品牌传播等各种财经咨询服务业务,让这项印刷黏住的专业横向发展。

在行业内,荣大被称为“离上市最近的快印店”,商业周刊的记者询问值班经理“是否有荣大的宣传册?”,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没有宣传册,有的是行业内的口碑!”

听说世界级的制造大款富士康的毛利少于1%,但是她有上千亿元的营业额,毛利也还是有几亿元呢。假设在某一产品或服务上,我们能做到比富士康更优秀、更有效益,也还是无法和富士康竞争,因为没有20%的毛利,一家企业根本无法生存呀!

由于通讯发达,今天大公司经由网络轻易可触及任何边远地区的客户,大众市场上小企业已经没有立足的余地,只有专业领域还有可能。

篇10

年前证监会突击《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目前正在排队的800多家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今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对于业绩下滑企业的劝退意味较浓。本次财务报告专项自查针对的所有报告覆盖期项目,即3月31日前申报的所有企业。

将检查机构底稿

“《通知》要求首发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严把信息披露质量,坚决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执业质量问题的,将转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处理;发现财务造假、利润操纵等明确线索的,将转稽查部门做进一步调查;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上述保荐代表人表示,虽然法律法规对于中介机构有了上述明确规定,但是通过《通知》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保荐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连带责任。

此次检查将包括保荐机构底稿。“虽然按照相关规定,保荐机构的底稿必须充分符合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券商机构也会为迎合客户的需求,对于部分问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该保荐代表人指出,“底稿是反映一家中介机构是否细致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的最直接证据,与结论性的材料相比,底稿更明确地反映了中介机构做了多少工作。”举例来说,就上市公司的供应商来看,如果上市公司声称有20家供应商,底稿内将明确地包括这20家供应商提供的盖章等函证,以明确地反映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往来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中介机构特别关注发行人是否存在自我交易、关联方代为支付成本费用等、与利益群体 (保荐机构、PE机构等及关联方)发生交易往来、体外资金支付货款、压低员工薪金、调控期间费用等十二项粉饰或操纵利润情形。

从2012年4月“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起,到5月的14号公告、10月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4号、12月的专项财务检查通知,强调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意味越来越浓。

有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1月8日的证监会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会议的核心内容即为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检查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保荐机构应对企业审核承担责任,并表示:“凡是进入行政受理程序的,就必须承担申报文件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更严重责任。”

据悉,证监会将成立不少于15个小组,100多人,进行重点抽查。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姚刚于会议上强硬表态,对“没把握的项目,就撤回去;3月31日之前完成自查”。

财务审查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自查,以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为主,对报告期全部财务状况自查,于3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在4月到5月,为复核阶段,证监会审核部门对每家在审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复核,预审员还要结合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反馈及回复,对照自查报告,发现有该查不查的,直接移交稽查立案;最后一个阶段为现场检查,证监会将选取20-50家进行。

数个项目已立案

证监会及下属各部门将动员全系统的力量参与进来,进行此次专项检查。

姚刚在会议上表示:“证监会党委对这次检查工作也非常重视,发行部、创业板部、稽查局、两交易所、六证监局(即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深圳证监局)都要抽调人员来进行这项工作,如果发现重大问题,稽查局将提前介入;我们现在已经有几个项目立案了,陆续结案后,有几家中介机构将面临监管或处罚的情况。”

上述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证监会此次对待财务审查违规的机构态度十分强硬,将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双重手段进行惩处。

据悉,收到警示函的机构,将影响其评级,相应会增多其投保基金的缴纳,也影响其新业务资格的审批。行政处罚则是指本轮检查工作后,还出现问题,将按照法律规定上限的一倍到五倍来进行处罚。

证监会会计部主任贾文勤也于会上表态,新股发行的监管越来越严,除了新股信息披露提前以外,监管机构对欺诈零容忍的态度也已明确。

“此前会计师事务所重审计数量而轻审计质量、重报表数据之间的会计关系而轻非财务数据;重财务报表而轻招股说明书;财报都对实际经营状况进行了美化修饰。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对风险把控的缺失,证监会此番倾力加强财务审查,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所应承担的责任势必要加强。”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如此评价。

2012年上半年新上市公司104家,其中上半年业绩下降的占29%,下降幅度超过50%的占6%,比往年有明显增加;截至2012年11月,在审企业中业绩下降的占比也较高。

对此发行部主任刘春旭表示:“2012年的一系列措施推出以来,发行部一直在处理一批信息披露存在违规违法的案例,大多数问题出在财务信息上。我们准备处理的案例中,有的项目存在下滑迹象的,审核部门曾经提示过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做风险披露。”

同时,刘春旭表示证监会的监管工作也要相应调整思路,对如实披露信息的、且不存在明显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将核准发行。已有业绩下滑仍过会的企业案例会考虑出台些专项信息披露指引。并强调十七条“公司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发行上市和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事项”都应披露,鼓励要从投资者角度考虑充分披露信息,披露数据到最近一季度。

据悉,1月8日上午深交所已针对医药行业、餐饮行业了专项指引。由于中介机构和企业需要细化相关的材料,这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地逼迫上市企业自己放慢审核节奏。

国信保荐22家居首

本报记者 李意安 发自上海

从2012年的IPO市场成绩来看,除中信证券由2011首发12家增至2012年的15家,表现逆势增长以外,其余各家券商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国信证券保荐22家虽已称雄,但比之2011年31家的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跌;平安证券因灵魂人物薛荣年离开前后引发激烈人事动荡,累计41名平安保代出走,对2012年业绩影响甚重,保荐数量大幅缩水,由2011年的34家变成14家;除此以外,申万保荐3家仅1家过会,被否率最高。

而在众多被否和终止审核的案例中,多为关联交易导致的独立性欠缺、持续盈利能力欠佳以及存内控风险,成为频频提及的被否原因。

一大型券商的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事实上, IPO堰塞湖对券商而言不失为推动其转型的一个新机遇。事实上,除了A股市场的IPO业务,券商投行还可在企业挂牌转让、再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海外上市、并购重组和‘转板’等过程中提供服务,这些都可以也将成为券商新的业务增长点。”

2012年市场低迷,佣金率和换手率双双下滑,导致券商全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0%。2013年股票与债券承销业务虽有所好转,但难以成为券商业绩的驱动力。因此,创新业务给券商业绩贡献了多元化的驱动力,部分业务管制的放松可在短期内转化为券商的盈利能力,看好传统业务稳定增长、并具有创新特色的大中型券商。

赴港上市门槛降,新三板试点扩容

新股泄洪

本报记者 李意安 发自上海

由于市场连续萎靡不振,A股IPO发审工作2012年明显放缓,排队企业数量积聚,首发企业数量却骤减。

证监会网站1月5日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包括初审中、落实反馈意见中、已通过发审会在内的IPO排队企业已增至882家,“堰塞湖”压力进一步增加。其中,计划在上交所登陆的企业有176家,深交所365家。另外,共计341家公司欲闯关创业板。过会待发企业的企业还有89家。

自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多家公司业绩不符合上市要求被迫撤回材料。据证监会公布的IPO审查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有67家IPO撤回。其中由于创业板对业绩增长有明确规定,所以该板块也成为“重灾区”。根据证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创业板有44家企业终止审查。2012年下半年,部分企业甚至主动“召回”申请资料。

自2012年8月以来,IPO审核两次断档,十一假期过后曾短暂开启,11月2日浙江世宝上市之后,IPO市场一直关闭。新股IPO已暂停数月,新一轮改革推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相关研讨班上强调:“要研究有效措施,通过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对在审企业进行疏导分流。”

多管齐下疏导“堰塞湖”

有消息人士称,目前证监会计划降低H股IPO的财务门槛,希望通过此举将部分排队的A股IPO分流到香港等国际市场上市,此举被市场理解为意在缓解目前越来越大的A股IPO排队压力。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最近正在和包括四大在内的一些上市中介机构接触,希望能扩大H股发行通道,把一些正在排队的企业送到香港上市,以缓解当前的A股IPO排队压力。”该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降低当前H股IPO财务准入条件,以让更多的企业满足赴港上市要求。

2012年12月20日,证监会《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业界认为,证监会降低境外上市门槛,可能有为A股IPO分压的用意。

据悉,此前赴港上市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直接向香港联交所发审委员会提交申请,通过聆讯,即可进行IPO。但此种上市多为红筹公司,而非“红筹架构”企业则需在赴港聆讯前先得到内地证监会的批准,此类多被称为H股上市。据了解,目前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需满足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5000万美元融资额和6000万元人民币净利润等要求。

“监管层已经有文件表示要降低H股发行的标准。”上述人士称。

另有券商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证监会此前已经对部分项目进行窗口指导,降低企业境外上市的难度,目前转战香港IPO市场的难度确实要低一些。

对于降低发行门槛分流A股IPO企业,银泰证券投资顾问路巍认为,“这是一举多赢。一方面解决了更多内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减轻了内地IPO市场的重压;另一方面,将使投资者对A股更有信心,继续推动整体上涨。”

新三板将添分流功能

事实上,2012年“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和久堵不疏的“堰塞湖”都是“新三板”欣欣向荣的主要推手。截至2012年12月31日,挂牌“新三板”的公司达到200家。来自深交所的信息显示,2012年共有105家公司挂牌“新三板”,占比超过半数,一年挂牌的公司比之前5年的累计数量还多。同时,目前还未进入试点的国家高新区也在积极争取2013年“新三板”试点扩容,南京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张玉玺预计:“2013年全国‘两会’前后,或将有10-20家国家高新区入围‘新三板’试点。”

更多的人正在寄望“新三板挂牌”分流IPO。

但同时也有人质疑IPO待审企业赴新三板挂牌将受到新三板试点的限制,因目前的新三板只限于中关村、天津、上海、武汉四个科技园区,另一方面,待审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也缺少吸引力,待审企业之所以要争上A股市场,一是为了最大化融资,二是给公司原有股东创造高价套现机会。但在新三板挂牌解决不了这两方面的需求。

目前多数拟上市企业对分流“新三板”的态度似乎并不积极。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认为,原因就在于“新三板”的融资能力与中小板、创业板、主板还不能相提并论,更为关键的是从场外市场进入场内市场的“转板”机制仍未建立。尽管“新三板”挂牌成本低,但拟IPO企业多数还是愿意排队等候上市。

有券商投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新三板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分析人士预期,“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有望分流部分IPO压力。而为化解IPO“堰塞湖”压力,监管层处理思路正逐渐明晰:向“新三板”、债市分流;开展对800多家排队企业的专项检查;严格执法,严惩业绩包装等。

“如果在‘新三板’和场内市场间设置绿色通道,从审核到发行给予挂牌企业便利的话,‘新三板’的吸引力将非常强。”宏源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新三板”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尹百宽表示,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存量发行以及公众化奠定了法律基础,“新三板”的融资功能将大幅提升。

然而,另一方面,IPO“堰塞湖”却不失为一个让市场主体各方冷静的好的存在。至少从目前看来,IPO“堰塞湖”已经让一些烂尾项目现形,对上市企业队伍起到一个“洗涤”的作用,让一些业绩包装造假的公司现出原形。

IPO打假应常态化

本报记者 方广

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向来不佳,上市前就进行申报材料的造假已成公开的秘密,结果上市“圈完钱”后就出现业绩大幅下滑,更别说年年季季分红。这一痼疾摆在那里那么多年,各方却就是拿它没辙。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诸多问题,也慢慢从少见多怪至多见少怪,最后就见怪不怪了。当对一种现象已经麻木或某种意识状态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把它当作一种自然而然。所以,对再差的公司,投资者照样申购,二级市场上照样买,照样炒。

管理层也不是没有整治过,但最终结果要么是收效甚微,要么就是无疾而终。这一次的动静似乎“雷声”比较大,但最终落下的雨点能有多少呢?

此次检查的背景是在IPO队伍“爆棚”的背景下出现的。目前已过会及在审的申请IPO企业接近900家,按一年240个交易日及一个交易日进行一宗IPO计算,需要近四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化,这还没考虑在此期间后续新增的IPO申请。这一严重的“IPO堵塞”情况让人犯愁,如何消化当然就成了管理层最急迫的任务。

所以,IPO打假与其说是一种主动的自我清洁机制,不如说是由通道拥堵倒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分流是选择之一,但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得重新熟悉新的市场的制度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相关文件资料的撰写,这些都是新增成本,过去付出的成本中有部分也必将成为沉没成本。而从募资效果来看,其它市场(香港市场、新三板)和其它方式(发债融资)显然没有正规A股市场有吸引力。香港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和A股完全没法比,而且在法律和会计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人员及信息交流方面的沟通成本也较内地高。而要申请上市的公司放弃IPO而改为发债,更是一厢情愿,这不仅意味着过去的付出完全成为沉没成本,还意味着要负担新的成本。

部分公司在劫难逃

相比之下,直接从排队队伍中切去一部分会更直接也更有效。而对上市公司申报材料中存在的最常见的问题,经过对数千家上市公司的审核,管理层早已驾轻就熟,了然于胸。以前未对其“动真格”,是因为时机未到,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是这个市场的核心载体,它作为轴心联结了IPO过程中所有的中介机构及相关主体,是其它各主体的利益能否实现的前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现在的情形则是,IPO队伍过长,已经影响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进程,事态到了必须牺牲一部分作为代价来保证大局的时候,这时就不难理解管理层为何会痛下决心动真格,而一旦动真格,自然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所以,在此次行动中,注定有一些公司会成为被清除对象而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