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班级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7 03:0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色班级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 班级精品活动内容要求:主题不限,活动形式不限。可以只有一个大型活动,也可有主题活动附加系列小型活动。应具有参与度高,内容丰富,态度积极,效果良好,形式创新等突出特点。
3. 申报材料要求:A. 填写《班级精品活动申报表》。
B. 上交活动详细策划(至少包含活动名称,主题,目的及意义,前期准备及宣传,活动流程,后期宣传及展示,经费预算等。)
C. 以上材料的电子档(打包后名称设为“精品活动申报+年级专业+活动时间”)请至少在活动开展前一周发送到组织部的公共邮箱内,纸质档请同一时间递交到 通博楼A309 学生值班处。
4. 后期成果汇报要求:上交活动的相关宣传稿,新闻稿,心得体会等文字材料,和活动的相关照片,视频资料。将材料打包后,以“精品活动成果+年级专业+活动时间”命名发送到组织部公共邮箱。我们将对你们的精品活动进行网上成果展示。(成果汇报详细要求我们将在以后进行通知。)
篇2
小学优秀班集体申报材料范文(一)我们二(2)班虽然是低年级段的一个班集体,大家入学才一年多,但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成为一个团结向上、文明守纪的集体。
一、常规方面。
我们在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指导下,努力遵守学校的一日常规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用“人人优秀”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班有正确的集体舆论,班主任和辅导员会利用晨会、队日等时间引导大家对班级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讨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每天清晨,卫生委员会带领值日生打扫教室和走廊。只要走进我们班,展现在你面前的就会是干净、整齐、美观的教室,让人感到安详舒适、爽心悦目,有一种“家”的感觉。从第一天上学开始,范老师就教会我们如何整理自己的小课桌,并努力培养我们的“弯腰精神”,告诉我们,教室就是我们的家,整洁、美观靠大家。晨读课,纪律委员会带领大家井然有序地读书、背书,同学们在朗朗的书声中,领略到了书海的博大和遨游书海的无限乐趣。中午,我们能自觉午休,或看课外书,或写作业,老师告诉过我们,教室是学习的地方,需要保持安静,只要进了教室,我们都会自觉遵守“安静”这条准则。
我们班坚持“值日班长”制度。每天,老师会轮流选四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负责班级打扫卫生、晨读、做操、上课、课间活动、放学、劳动等各方面事务,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民主、平等,我们感觉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同学都有了锻炼的机会。
二、学习方面。
我们在学习上有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尽心尽力学好每门功课,“没有一个同学掉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的各科成绩及格率都是100%,优秀率在本年级中也是名列前茅。我们在学好语文、数学等功课的同时,还喜欢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经典读物是同学们的最爱,还有些学生读起了《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名著。在书籍中,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并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活动方面。
我班的同学不光能学好文化知识,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学校的运动会、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庆“六一” 歌咏比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我们都踊跃参加,并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姚雯蕾同学,平时刻苦练习电子琴,已过了六级考试,她在庆“六一”歌咏比赛中的表现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书法曾获市二等奖;她的朗诵水平也是全校师生有目共睹的。而潘嘉乐同学,是个胆大心细的男生,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能说会道、敢作敢当,是个称职的好班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肯定会越来越团结。
我们现在还小,要走的路还很长,相信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一个更为优秀的班集体。
小学优秀班集体申报材料范文(二)赤壁路小学五(2)班拥有53名少先队员。是一个充满朝气,富有爱心、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在努力为这个集体增光添彩。我们虽然年少,但充满自信;我们虽然稚嫩,但勇于拼搏。五年来,我们相亲相爱,携手共进,以坚实的步履留下了让我们引以自豪的足迹,展示了我们独特的风采。
一、拥有良好的班风学风
凡是教过我们班的老师都夸我们班的学生活跃,团结,有上进心,有创新精神。表现最出色的有三点:第一,热爱学习。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回家按时完成作业,有很强的求知欲。第二,富有爱心。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班级同学在第一时间踊跃捐款捐物。钱澄同学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一万元钱全部捐给了江苏省慈善总会,受到了省慈善总会的来信表扬。第三,超强的凝聚力。记得那是四年级参加拔河比赛,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居然击败了一直稳居年级第一的四(1)班,好多同学都激动得哭了。是呀,我们怎么能不哭呢?为了这次拔河比赛,多少同学手上的水泡还没有消就参加了正式的比赛,看着那一双双红肿的小手,擦着那腮边的泪水,谁能不被我们这种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深深打动呢?
二、拥有一支责任心极强的班干部
我们班的队员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班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每学期的班干部竞选都是通过民主选举而成的,他们不但成绩好、品质好,而且都有一颗为大家服务的热心,队员们都有各自的特长和实力,人人都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于是,采用了“班干部轮流当”的政策,实行了“每日班长”制,让每位同学都来体验一下当班长的光荣、责任和义务。有的同学值日时,比老师来得还早,一到学校就指挥同学打扫卫生,带领同学早读,维持班级秩序;有的同学甚至连发烧了也不请假,不告诉老师,坚持完成“一日班长”的任务。我们的的宣传委员李卓晨同学,积极组织同学根据学校的要求设计黑板报,把每月一期的板报设计得主题鲜明,板面新颖。在每月一次的班级大扫除工作中,卫生委员许子琢同学带领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在他的督促下,班级的卫生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教室里的物品摆放整整齐齐,地面干干净净。学习委员许玲瑞和各科的课代表们更是认真负责好每天收发作业本的工作,耐心地协助老师做好学习上有困难同学的辅导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班级的各项工作在班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做得有条不紊。
三、拥有尽职尽责的优秀班主任
我们的班主任吉敏老师,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和我们在一起时总是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学生热爱她,家长信任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专业知识征服了学生,做为辅导员,她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学生。虽然我们五年级了,学习非常紧张,但是每周五下午的班队会,吉老师却能保证时间,决不占用,让我们自主地开展班队活动,丰富多彩的班活动使周五下午真正成为队员们期盼的快乐周末,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展示。在“让童心和红丝带一起飘扬”的班主题会上,吉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引导同学们讨论了“如何对待爱滋病人”的问题,课后,吉老师还组织大家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进行了宣传。2019年10月,我们在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力学小学,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公民教育国际论坛”力学分场活动。此前,在吉老师的策划、组织、引导下,我们确立了班级研究项目-----如何让古老的民国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如何对民国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再利用。项目活动严格按照研究的六个步骤稳步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调查、走访,我们与法律法规 “零距离”,与普通民众、官员、专家 “面对面”,这一切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在行动中收获满满,在过程中得到成长。在论坛现场,同学们与听证员之间睿智的对话,赢得了现场代表的阵阵掌声。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以小公民的姿态,以高度的责任心干预社会,大家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得以增强。
四、拥有可喜可贺的成绩。
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硕果。五年来,同学们凭着自信与拼搏,在成长的路上留下了自豪的足迹:在“喜迎建国六十年,我与祖国共奋进”歌曲演唱会中获优秀奖,在校运动会上获二等奖。多名同学获“鼓楼之星”、“鼓楼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曹雨葭同学形象好,声音好,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主持人,从三年级开始多次主持学校的大队活动和文艺表演,多次代表学校参加鼓楼区、南京市的演讲比赛并屡获大奖;许子琢同学的二胡演奏水平已达十级,多次在校为同学表演;金国琛参加了全国少儿电子琴大赛并获一等奖;书法美术更是人才辈出,在我们赤小画廊上就选用了我们班好几位同学的作品,金谷同学代表南京市参加了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浦东东明杯”少儿彩绘文化衫邀请赛。获得了优秀奖和世博会门票。
这就是我们五(2)班,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集体,一个永远敢于超越自我的集体。相信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再创辉煌!
小学优秀班集体申报材料范文(三)唐一小五一班班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团结、进取、活泼、创新是我们的最大特点。一、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推动我们发展我们有强烈的集体观念,有浓厚的班级情感,有坚强的班委会和集体核心,有自己的班级特色。班干部和课代表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班级事务井井有条。班干部心中有同学、有集体,他们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我们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凝聚力是令人佩服的,无论是哪方面的集体活动,无论是我们的长项还是弱项,同学们都会尽力一搏,发挥出最高水平,争取到最满意的成绩,主题班会、手抄报,建党90周年剪贴集等各类活动、比赛,无一不体现了我们班团结进取的作风。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强的凝聚力,是因为同学们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大家将班级视做一个大家庭,真正将自己视做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逐渐形成了“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因而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面对有关集体的事,大家都会暂时放下私事,同心协力地完成它。二、养成教育来自于一点一滴的小事良好的班风来自于严格、民主的班级制度。而这些制度对于每个班来说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怎样实施。我认为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开学初,我刚接手这个班,这个时候班级体的养成纪律十分重要。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不如进行实地教育。例如路队问题,我发现总有个别同学排路队时不遵守纪律,于是,我细心观察,有一天,机会来了,我发现有几个同学自由散漫,于是我让路队长把路队带回教室,重新排队,并提好要求,从那以后,我班的路队情况总能自觉排的很好。良好的班风形成于正确的集体舆论。我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对学生行为经常性地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我都是在实际活动中渗透,利用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如课间操要求学生站直,挺胸抬头,我就总会寻找一个榜样来表扬,“你看,谁谁谁站得多好!”其他同学就自然而然的也向他学习,接下来就多多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不错,假如你声嘶力竭的喊谁谁谁站好了!你,歪了,你说了这个还有那个,而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倒不如利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同学,尤其是小孩子,特别喜欢夸奖,天真无邪,上完操回教室的路上我会观察谁纪律好,及时表扬并提出明天的要求。这样一个阶段下来,孩子们每天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做得越来越好。班主任工作是细腻的,时时刻刻都要及时发现问题,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三、朴实浓厚的学风激励我们
篇3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各中小学要利用两课教学、班团队会、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等时间,开设形势教育课,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列出课时计划,组织学生观看教育部下发的形势教育课光盘。要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时事讲座、征文、小记者调查、座谈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与认识。二、狠抓常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深化“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效果,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到贯彻落实《守则》、《规范》上,把组织学生尤其是新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市教育局制定的“十要十不要”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活动载体:“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全市征集和网上投票,市教育局制定了沈阳市中小学生“十要十不要”。各校要认真组织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见《“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方案》。三、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要建立学校在校常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学校一日联检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班级内务管理、文体活动、课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指导、有监督、有检查、有通报、有整改,真正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处在有效的监管下,并逐渐把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活动载体:第五届德育巡礼活动。本届德育巡礼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即德育督导和班主任技能大赛。
德育督导主要包括:
(1)升旗仪式,各校要按照要求和规定步骤认真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要做好各种材料的积累工作。
(2)检查常规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每日联检制度的落实情况。
(3)德育特色校验收。四、夯实德育基础,抓好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1、加强德育主任队伍建设,实行德育主任月例会交流制度,推广“一校一品”。轮流在各校召开主任例会,为主任提供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德育主任的工作能力。组织德育主任培训,提高德育主任的理论水平。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培训、考评机制,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对全区优秀班主任进行培训。
3、丰富德育科网页的内容、完善功能,为各学校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活动载体:
(1)班主任话细节案例电子版整理上传工作
(2)班主任技能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将分四个内容进行,分别是教学技能、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经验介绍。具体要求见活动方案。五、固本培元,深化国学教育
1、推广普及国学示范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国学教育现场会、特色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学教育示范校的成功经验,普及以固定时间诵读为基础,以校本课程、思品课为主渠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国学教育模式。
2、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各校尤其是国学教育示范校要认真梳理国学教育经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教育体系,争取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骨干校。
活动载体:
(1)国学教育工作调研。根据创建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德育科将组织调研小组到各校进行国学教育工作调研,为创建示范区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2)传统节日经典诵读。各校要利用传统节日等有利教育时机,举办校内国学经典赏读会。通过赏读会使学生进一步领略国学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典素养,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学修养,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2009年,教育局将举办国学经典赏读会,希望各校能够在下半年积极筹备、组织经典赏读会,选拔优秀节目,为区内经典赏读会做好准备。六、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9月份的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载体:(2)奥运精神教育,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完美的组织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文明、和谐、友善,展示了体育健儿顽强的拼搏精神,各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奥运会所展示的中国精神,使学生在文明礼仪、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方面受到教育。
篇4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着眼学生的未来素养,要求教师首先是一名素养的示范者,一名人文的关怀者,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超专业素养”。他(她)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有积极友善的生活态度,澄净明澈的心灵世界,独立思考的自信睿智。而实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课程。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课程素养的提升,每一个老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必须是课程的建设者,课程的创生者。基于儿童发展的师本课程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一、起步:自明自断,寻找自己的专业乐趣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老师的工作跟着教材走,跟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走,跟着上面走,每天疲于应付,人云亦云,如黄牛般耕耘,工作没有乐趣。09年开始,我校启动一师一卷评价制度,将评价权还给老师,让老师们放下包袱,真正审视自己的教学。两年后,学校设立了“教师小微课程奖”,只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自身有两年及两年以上具体做法和良好实绩的教育教学成果,即可申报“教师小微课程奖”。申报材料突出实践性和创造性,主要形式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教材、课件、论文、著作等,利用暑假进行集中展示交流,并邀请专家现场答疑,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培训。
这个奖项的设立主要是让教师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自己,在同伴、专家的指导下,逐渐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自明自断起来,找到自己的专业乐趣。所以,我们非常强调这一评审的过程性:初审与后续交流、评审与指导、讲述与答辩,将评审与学习、反思联系起来。一年一个轮回,能够持续研究,持续跟踪,确保出成果。
在评审的标准上,我们强调两点:实践性、创造性。这两点无法用量化的标准来评定,只能用定性的描述,所以我们采用专家投票的方式,或者商议的方式来确定质量。借此为教师找到发展的着力点,并为他们提出发展建议。这是我们推进教师小微课程奖的核心要义。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够有自己的课程,成为某一点上的专家。这个奖项的价值在于课程取向,为我校教师发展建立的一个持续的激励机制,内在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变革。
老师们申报的课程精彩纷呈,低年级的绘本阅读,高年级的整书阅读;家长开放活动的实践和思考,交友护照传递的精彩;科学笔记应用的分析研究,版画教学的设计开发……老师们认真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教学的生长点。
著名教育媒体人李振村老师在他的《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一文中,建议老师们追问自己:我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在哪里?我的优势和专长究竟在哪里?我如何从教学的个性和特色出发,寻找到专业发展的宽广路径?教师小微课程的评比,让老师们从自身出发,追问、审视,寻找自身的价值,获得认同感。
二、持续:共同研究,寻找生长的实践土壤
小微课程奖第一年的申报,非常火爆,全校获奖项目超过老师人数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我们比较理想化地提出“系统”“层次”“评价”三个评价维度。系统即依据项目年段特点,形成比较系统化的课程;层次指课程各小项能体现层次推进和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是建构评价体系,不同类别主题有个性化评价,体现评价促进梯度上升,不再某个年段急求一步到位。除了原有的实践性、创造性,还要求顾及到课程的影响力。老师们觉得很为难,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来,经年的研究成果,第一年基本上都展示过了,第二年,仅仅一年时间,不可能有更新的研究;其次,原有的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支撑和后续指导,仅靠教师日常实践,无法深入。一线老师,更多的还是草根式、实践类的积累。如何深入持续?成了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思考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申报的小微课程,有许多相同处或共通处。学校教师是按照学科年级分组的,同组老师,往往就是一个研究团队。它具有合作性,团队教师拥有共同的兴趣与需要,在相同问题上进行探讨,共同成长,互相影响,最终在耳濡目染中触发其余教师的研究欲望,形成学校新的团队研究文化。
于是,我们从不同角度,借力聚力,让一线教师依据自己的研究意愿自行组织团队,借用共同研究的合力,帮助教师成长。
1.项目协同
2012年9月,学校研发出台了《吴江实验小学语文学科“关键素养”指导手册(试行)》,开始了素养研究之旅。素养,与知识能力不同,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属于非学科、非量化、非智力因素,但它也要通过一定的路径实现,蕴含在学习过程之中。
以三语为例,在习作起步阶段,我们设定的关键素养项目是“写童话故事”,并将要点放在“写好人物对话”上。怎样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使故得更生动具体。三语组的老师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寻找语文书中的对话;认识积累表示“说”的词语;学习几种提示语在作文中的混合性使用,循序渐进,学习将故事写具体。期末,每个学生们都有一本自己创作的童话小书,内容具体,情节生动。三语组老师齐心协力,将一学期积累的实践汇成了“写童话故事――写好对话”教学系列课程,颇有成就感,也为后面的年级做了引领示范。
2.名师带动
学校几位特级教师,在阅读、写作等领域各有特色,他们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同时也是所在学科年级组的教研骨干,通过他们的辐射力量,带动一大批教师成长。
年过四旬的叶惠琴老师,原本一直嚷着自己老了。自从加入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作文团队,研究写作课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在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下,不断摸索,撰写了《作文教学让我找到自信》《故事力作文课程》,获得学校小微课程一等奖。她在研究过程中,找回了自信,也找回了青春。
3.志趣相投
学生素养的养成,既有教师的专业引领,更有非专业的熏陶。一个老师的兴趣爱好、特长特点,往往会影响到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几轮小微课程的评比交流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喜欢小古文,有的老师爱读沈从文;有的老师擅长演讲朗诵,有的老师唱歌很专业……于是,我们依据教师个人生活工作实际,在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志趣相投的老师组成小团队,开展集体研讨,既探究自己的研究内容,又反思自己的研究方式、效果和风格,在问题解决中追寻教师工作的意义。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提升,更有针对性地研究,我们还聘请相关专家担任团队导师,引领成长。
三、提升:素养至上,创生独有的师本课程
基础课程专家张华教授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必然是尊重学生和鼓励学生独立思想的教育。”同样,尊重和鼓励教师独立思想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当老师们逐步明晰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成了课程的创造者、领导者、开发者,工作就变得更有乐趣。它彻底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让教学成为研究,唤醒教师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它具有草根性,教师的教学或工作本身是一种研究;它具有生长性,能够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篇5
治学箴言 一丝不苟,严格严谨。
教学主张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成就每一个孩子,为他们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教学风格 多法并举,因材施教。
教学成果
20xx年,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教学质量先进个人”、“模范教师”。
20xx年,被评为学校“教学标兵”。
20xx年,获得学校“优质课一等奖”。
20xx年,被评为学校“模范教师”、“质量先进个人”。
20xx年,获学校“优质课三等奖”、“优秀教师”。
20xx年,获学校“质量先进个人”、“优秀教师”。
说起来**老师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在**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朱老师的数学课那是顶呱呱”,学生们是这样的评价她。**同志于20xx年毕业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商洛分校数学系,工作以来,她注重个人修养,十年如一日,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天,用平静的心情去做每一件事,不断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
面对同行教师抱怨数学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她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她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构建合理、科学的课堂结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在探索中,她发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源泉,于是她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思路,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数学五步教学法,即“定标-预设-质疑-解惑-拓展”。
在教学中,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她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每一个孩子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为目标,在工作中她大胆的做出了“培优补差”这一设想,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她的具体做法是:利用课堂内外,对数学学科中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用较高的要求、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让他们在数学领域出类拔萃;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课外补差,从基础抓起,让他们逐步赶上。通过这一方法,使优秀生、学困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培优补差”一度曾在**中学得到了普遍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巧设“点将台”,引得活水来。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工作中,她利用课余时间,巧设“点将台”。每周在班级内对大家较为困惑而又重点的问题,点名让数学优秀生来亲自解决,通过学生的讲解,更易于让学困生接受。“点将台”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辅导学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学困生找到了一个补偿的机会,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这种好的做法在全校很快得到推广,如今茶余饭后,校园的角角落落,各年级、各学科的“点将台”前,“小将”们侃侃而谈,听众们侧耳聆听,各具神态,已成为校园的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加强学生数学积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克服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她坚持开展课外“每日一练”活动。让优秀生除了课内学习外,有展示和发展的空间,使学困生有固本和强化练习的机会,从而使一批批数学爱好者成绩脱颖而出。
她不断加强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数学学习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比如让学生自己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测算竹竿长度与影长的比例,测算树木的高度等,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与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同志非常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穿着朴素大方,生活勤俭,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她不仅会教书,更关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她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后来,作为团委书记的她,更是对学生关怀有加,经常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使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不少学生常与她交往,有困难、有心里话主动找她商谈。凡是接受过她教育的学生都会这样说:“群众有困难找民警,学生有困难找荣荣”,这在**中学已传为佳话。
**同志在学生心目中是良师益友,在同志和领导的眼中,她又是一名出色的好同志。她家住**县城,却扎根**山区一干就是十余年,无怨无悔。离家100余华里,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她从没有因环境因素而迟到、早退过一次。她常年以校为家,忘我工作,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无人照顾,只好托付给了年迈的父母。作为女儿为工作不能尽孝,还给老人留下了负担,她心里实在不忍,但她对事业的一片赤诚得到了老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她放手大胆地去工作。
由于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她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用艰苦的努力、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绚丽的花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所带班级学生数学成绩连年居全校乃至全县前列,先后有五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她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一定会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再创辉煌。
愿这颗山区教坛新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教学名师申报材料(二)
一、申报个人:XX县XX镇中心学校刘XX
二、申报级别:省级
三、申报理由:
四、个人体育教学及体育训练情况
(一)、个人基本情况:
(二)、个人主要业绩
该同志从教以来,长期在教学一线任教,每年在600学时以上;30多年如一日,严于律己,严守师德,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成绩 显着;注重教研,提升自己的体育教研能力,五年来精心撰写体育教案 20余册;担任学校体艺教研组长,指导 我校艺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主持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及学生田径训练工作,编写小学生田径训练及阳光体育运动资料10余万字,取得了全县体育教师公认的体育竞技成绩 ,他对学生进行现场体育训练的实际情况受到了省市县体育运动中心领导 的好评。
1、 勤奋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
2、努力工作 教学成果显着
3、积极研修 提升自己教研水平
近五年来他接受市县级教师培训及网络培训年均50学时以上,2012年以来,他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举办的课题研究,《有效推行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已取得市级结题证书;《小学体育训练的策略研究》已取得县级结题证书。积极撰写论文 ,《怎样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获县级一等奖,《 阳光体育在农村小学推行的策略》、《小学体育训练的策略》获得县级二等奖。撰写博文达15万字以上,点击率达到了16000余次,受到博友的好评。
该同志对体育教学及体育竞技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态度,赢得了社会的给好评,我校借这次评选省级体育教学名师的契机,使他在今后的体育工作中有更高的追求目标,带动我校乃至我县体育工走向更高的台阶。
教学名师申报材料(三)
贾武,男,**年6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
一、教育教学
1.高尚的师“德”。
这首先表现在安心于农村教育教学事业。从93年大学毕业至今,在农村基层一呆就达整整18个年头,许多人都纳闷,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不转行?为什么不往高处走?对此,贾武老师却说:“城市教育需要好教师,农村教育更需要好教师,只有农村教育上来了,整个社会教育才能上来。一个人对教育的贡献不在乎是在农村还是城市,而在乎这个人对教育的态度,陶行知先生从城市到农村创办教育,不一样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我生于农村,是个农家孩子,理应为农村的教育教学出更多的力”。第二,表现在敬业爱岗,努力践行“身正为范”,关爱着每一个学生。该老师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与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他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模范履行师德规范,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凭自身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贾老师始终不渝的追求,绝不放弃是贾老师执着韧劲的生动体现,为此,在他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常人眼中的所谓“差生”与他结下的师生情谊往往更深更厚,难怪不少毕业时没能考上理想高中的学生有这样的怨言:“如果任教的所有老师都能象贾老师那样热情、那份坚持,我不至于今天这一地步。”
2.高超的师“能”。
3.精巧的师“艺”。
一个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重要在于育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育具有适应时展的人才。贾老师懂得身为一名生物教师,注重发挥本学科的德育功能的独特意义,深刻领会“教育人”的份量。
在教学中,听过贾老师课的人,都会对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的授课思路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期认真研究教材、精选教法使其久而久之形成的“讲得生动形象,练得落实到位”的教学风格,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与灵活多样、风格清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学生评价说,贾老师的课,通俗易懂,让人感觉可以顺着一条指引的红线,对知识透彻地理解,深刻地领会,听得轻松,记得牢固。
在教育中,贾老师善于协调、架桥,在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班干部与同学之间,在家长与孩子之间,许多棘手的难题因他的协调迎韧而解,许多尴尬的局面会因他的架桥而被打破。在对待学生中,贾老师坚信,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所以,他总是倾注耐心,尊重学生人格,进行换位思考,用自己的爱心换学生的真心,凭着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与学生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多沟通多理解。贾老师认为初中学生思想不稳定,更容易产生厌学、逃学的念头,所谓的“差生”,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他们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性格特点,注意把准学生的脉搏,细致的逐个的做思想工作,区别对待,有类而教的教学教育手段,没有教而无效的学生。**学年,他接手的八年级④班学生张萌,各科作业很少交,学习成绩一般,经过贾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本学期中期考试名列全级40名。
4.纯朴的师“风”。
“踏实、认真”是贾老师一贯的风格,“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是贾老师始终不渝坚持的理念,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贾老师以一位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干劲,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以爱岗、敬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学生,虽然多年任教初中生物,书本知识对于他已是滚瓜烂熟,但从不也不会摆老资格,总担心自己的些许放松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前途,因此决不马虎,从不上无准备的课,20**年被评为平凉市骨干教师后,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深刻领会“骨干”的内涵,工作上更加主动深入,尽其所能,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对于上级部门与学校所布置的任务,从不推却,总是设法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公开于各位同行,并随时接受本校及外校教师前来听课。
谦虚、和善是贾老师为人处世的准则,一方面严于律己,另一方面宽以待人,抱着一颗诚心、爱心,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能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实现平等相处,愉快协作,为学校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二、班级管理
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贾老师一上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清晨到深夜,他总是坚持比学生要起得早,比学生睡得晚,每天工作一般是十一个小时以上,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他认识到:班主任,对家长,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奉献。
1.换位思考——让留守孩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孩”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 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子女缺乏亲情关爱, 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 走上极端。
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讲就是“很不逗人爱”的孩子,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人员紧张,教学超级大班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常常被遗忘在角落。对于这些孩子,贾武同志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他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贾老师所教过的学生都知道,病了,他可以替他(她)们买药;没钱了,找他借;父母在外打工,他可以给他们一些家长的爱。20**届学生梁玉霞,父亲去世,家境十分贫寒。当严冬来临时,学生们早就穿上了轻松保暖的棉衣,可她进到教室却冻得脸色煞白。他仔细一看,她还没穿上棉袄。贾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便对她多了一份关爱,并将部分煤送给她做饭,同时,经常给她进行心理辅导,让她坚强的面对困难。学生沈毅飞,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去县城给其姐姐做饭,家里只有老奶奶看管,于是贪玩,成绩下滑严重,经过他的耐心教育和心理关怀,该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短期内赶上去了。
每学期初,贾老师都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然后汇总分析,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他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适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2.科学管理——让学生在民主与竞争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上,贾老师积极协调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他恪守科学的师道精神,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日常管理上,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经过学习,摸索,贾老师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队活动渗透在工作中,他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自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当一天家”,让学生学做生活的主人。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班级的组织纪律、各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组织,主要起着服务和支持作用。尤其是“我爱我的班集体”主题观摩班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锻炼了个人的能力。20**届学生唐强军,个性很强,为了培养他的自主自立能力,贾老师推荐他当班长来管理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不但把班级管理得好,而且自己进步很大,现在到初三年级仍担任班长。
在工作中,贾老师尤其注意培养班委会克服依赖老师的思想,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大胆工作,出问题老师负责。班委会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当主人,班级处处事事有人管,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3.强调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教书与育人并举,贾老师尤其注意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经常组织以“公民道德”“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培育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宽严相济——让后进生在和谐与激励得到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差,学习成绩差,即所谓的“差生”。面对“差生,贾老师认为,作为人民教师,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会让我难过一辈了,一辈子都将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关爱“差生”,绝不放弃。因为他始终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的学生”,是“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
20**届学生史双寿,父亲早亡,由继父供他上学,刚入校不久便私下拿班上同学的钱物,他知道后,没有在班上声张,私下让他归还钱物,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他认真学习,改变自我。从那以后,他还时时关注他,呵护他,教导他,很快,史双寿变了,变得和从前判若两人。这名有劣迹的“差生”终于变成一个品学优良的“优生”,从入校时全级285名上升到全级85名。事后,很多人问他用什么招术使这个问题孩子发生转变的,他说:“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宽严相济。”
5.重视心理辅导——让学生安心上学
篇6
省级先进班级体申报材料
xx级临床麻醉学专业班委会在接到第一临床学院xx级年级办“关于评定xx-xx学年云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认真讨论、分析和总结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所走过的岁月中足以拿出来参加此项评比的诸多优势。先陈述如下:
一 本班全体同仁有着政治立场坚定,团结同学,以身作则,密切联系同学的班级领导核心。一个好的领导核心是一个集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原动力!一直以来,班委们都致力于如何才能使全班同学健康快乐的生活于大学校园,进而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班委会组建之初制定了全班同学都要努力实现的人生境界和服务于广大患者们的理念,概括为以下七点,即一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切忌眼高手低,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二与人相处,一定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之后定要躬身而行之;三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发问,进而才能及时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对待病人一定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五“学,然后知不足”,切忌知不足却不学或盲目的学;六凡事要立足于基础,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实习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急患者之所急,尽我们之所能,努力把事情办到大家都满意为止;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除了注重德智体能的全面发展外,还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开展同学间就实习、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讨论以便帮助其他同学共同提高。
岁月悄无声息的走过,留下的是无尽的感念,感念于集体的力量及党和国家的关心与爱护。也正因为如此,本班才更加坚信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党员和预备党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6.9%,入党积极份子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2.6%。有了这样好的环境,在班委们的积极努力和精心安排下定期不定期的在班内开展昆明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印发的诸期《学习文选》,以求共同进步和时刻保持高度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随着毕业的日子临近,本班的同仁们莫不感到即将离开这个温暖大家庭时的种种不舍和真心祝愿每一位同仁都能找个好归宿的热切期盼。总之,在校期间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退,荣辱与共,共同谱写了昆明医学院临床麻醉专业实习学习生活史上新的辉煌篇章。
二 本班有着积极上进,乐于之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朝气蓬勃,文明健康的良好班风。在校期间本班同仁们无不崇尚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纪,爱护国家财产,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遵守宿舍管理有关规定,维护教室和宿舍卫生,并经常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如:实习期间有几位同学不为金钱所动再三拒收患者家属给予的“红包” 足见他们的高格尚品,实习期间有几位同学还接到患者出院后写来的感谢信等。
三 本班有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是古圣先贤告诫我们关于为学的名言,当然诸如此类者还有很多很多,因此我们坐拥着这么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如若不听之用之岂不属于不孝之徒!鉴于此,自从进入实习单位以来尤其是xx年3月至10月间,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便邀请附二院麻醉学教研室的老师们给我们讲授有关麻醉和危重医学方面的内容,以便我们不断提高和改善自己在麻醉和危重方面的业务技能水平,具体讲授内容如下:麻醉深度监测(王晓薇教授),麻醉安全评估(思永玉博士),肺功能评估(王晓薇教授),非心脏手术前心脏危险性评估和临床治疗(黄青青教授),硬膜外麻醉的管理(思永玉博士),硬膜外麻醉临床常见问题(许向明副教授),全身麻醉的管理(思永玉博士),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化应用(万林俊主任医师),成分输血与血液保护技术(黄青青教授),高位颈内静脉穿刺术和喉罩置入术(陶建平副教授),围术期低温及并发症的防治(何晓峰副主任医师),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兰颖捷副主任医师),低氧血症(万林俊主任医师),血流动力学复苏目标及预后指标评析(黄青青教授),二氧化碳与麻醉(万林俊主任医师),靶控麻醉(邓新波主任医师),麻醉中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陈晴莎主任医师),器官功能失常综合症(苏美仙主任医师)和疼痛治疗进展(黄佑庆主任医师)。另外该学年内本班智育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4.21%, 无补考同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考试成绩达标者在班内占有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情况为国家二级5人和国家三级1人;英语考试达标情况cet四级 29人和cet六级 4人;
四 本班有着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科技活动优良传统以及保持良好的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良好风气。例如:在日常教室及宿舍卫生评比中,我班3320宿舍被评为“优秀宿舍”“和谐宿舍”称号,班内能认真组织本班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象棋比赛等),参与主办昆明医学院“麻人杯” 篮球赛以增进不同年级麻醉专业之间的友谊且同学们反响良好,与附一、附二院麻醉科开展篮球比赛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积极配合附一院麻醉科举办昆明医学院临床麻醉学专业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及积极参加年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五 一直以来,本班同仁们都热爱体育锻炼,每学期体育成绩考核时都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相应要求。历届昆明医学院秋季运动会和“健康杯” 篮球赛均有本班多名同学报名参加且均为所在学院取得了优异成绩。
六 本班曾获得过xx—xx学年度校级“先进班集体”的殊荣。
以上均为本班在校期间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敬请老师们审核批阅!
篇7
关键词:教学档案;教学评估;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83-01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高教厅(2004)21号),《评估方案》共有7项一级指标加特色项目,19项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出了明确界定,所有指标体系的支撑材料都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档案材料中,所以,完整的教学档案不仅是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原始记录和佐证材料。
一、 系部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反映这一实践活动的教学档案内容庞杂,形式多样。教学档案有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电子文档等,其内容包括:1、教学文件管理:包括:(1)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类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实施细则等。(2)系部制订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等。(3)系部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等。2、日常教学管理:(1)班级日志、学生到课情况、学生座谈评课意见等。(2)教师授课情况、教师异动情况、教师作业批改、承担科研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教师工作量及业务考核等内容。(3)每学期的开课计划、教学任务书、课表安排、教材订购、系部教学工作年度计划总结和教研、教改工作总结等内容。(4)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3、考务管理:(1)期末考试试卷命题、学生考场安排,教师监考安排。(2)试卷阅卷、统分,成绩录入,试卷成绩分析及教学质量分析。4、学籍管理:学生入学学籍登记、学生学籍异动、奖惩记录、考试成绩、毕业材料等内容。5、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师资培养计划、教师业务进修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材料,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术梯队建设;科研教改实践、学术研讨活动记录等。6、专业建设:专业的申报材料,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的审批文件,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
二、 系部教学档案对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1、系部教学档案是真实的原始资料。系部是高校基层的教学部门,系部教学档案是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资料,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系部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情况,全面反映教学工作进程和特点,是今后进行教学管理和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也是改进工作、促进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和参考。对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2、系部教学档案是系部教学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系领导和有关人员查阅系部教学档案,可以熟悉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制定教学计划和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信息反馈、管理都离不开教学档案,可为这些教学工作提供比较详尽的参考依据。3、系部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基础。开展教学评估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国家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无论国家对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何确定,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估时,必然要通过查阅相关档案才能对某一高校作出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条件、状态、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了解核实教育理念、管理状况、办学特色时,系部教学档案可提供较完整、系统、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是高校搞好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评估对系部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的促进作用
1、教学评估能促进系部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由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原因,部分学校没有把行政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分开。档案管理员几乎由教学管理人员兼任。随着办学规模扩大,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日益繁重,加上缺少必要的档案专业知识,档案管理工作常处于无序状态,无法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应提高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档案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编撰水平。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现在的高等学校,学科门类多,涉及知识面宽,更要求工作人员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以适应各种档案的归档及管理。工作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常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2、教学评估可促进系部教学档案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教学评估客观上会促使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改变过去重教学管理、轻档案建设的片面思想,重视教学档案和其它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部门也是一个新挑战。改变其过去被动接收、脱节管理为主动管理,负责指导,使档案管理即时化、统一规范化。应加强建立档案的宣传力度,强化全体教师的档案意识,让档案的收集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1]。同时要加强对教师有关档案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熟知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原则、要求和时间,主动完成档案资料移交归档工作。当教学档案积累到一定程度,应引导大家积极使用和利用档案,真真切切体会到教学档案的价值,使档案源于教学,用于教学。加强对系部教学档案的管理,把教学档案建设当作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寓教学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于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同时要优化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完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都有规范化的要求,保证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脱节。提高教学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质量,这是做好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的关键。3、教学评估能促进系部教学档案系统化管理。教学档案具有与一般档案不同的特性,如专业性、周期性、成套性和分散性。过去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都是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各自为政,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收集不规范、不完整、不系统。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指标体系为教学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为高等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认真研究分析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及时改进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促进教学档案信息与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统一,恰当处理常规教学档案建设和迎评材料档案建设的关系,以教学评估促进教学档案建设,以完整、准确的教学档案信息支撑教学评估工作,促进教学评估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共同推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教学评估依赖于教学档案,教学评估又能促进高校教学档案的建设与发展。4、教学评估有利于改善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的办公条件。部分高等学校因教学评估的需要,突击收集整理教学档案,系部没有固定教学档案管理场所、稳定的人员、专门的设备,教学档案管理无从谈起。2003年教育部正式确立的评估制度对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它必然促使高等学校改善系部的教学档案工作条件。5、教学评估推进教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将教学档案从单一的纸质管理方式向多元化电子管理模式转化,电子文件主要有:(1)字(表)处理文件。如:用WORD等软件制作的电子版讲义、试题库等。(2)数据库文件,即以数据库形式存在的有文件属性的记录。如:教师情况数据库、学生学籍管理数据库等(3)图形文件,是指根据一定算法绘制的图表、曲线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绘制中产生的文件。(4)图像文件,即用数字设备采集或制作的画面。如: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等。系部在学术学术讲座,教学观摩课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过程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5)影像文件,即用视频捕获设备录入的数字或使用动画软件生成的二维、三维动画等各种动态画面。如学校新闻、校园风貌,各院系用于提高知名度,扩大招生规模拍摄制成的招生宣传片等。(6)声音文件,即用音频设备录入或生成的文件。它们对历史的再现更为完整、准确、形象、生动、直观。所以,要制订规范的电子材料档案管理办法,做好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使教学档案材料图文并茂,层次多样,生动形象。6、教学评估促进系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的普及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信息化管理是现代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学校应该尝试选用档案管理软件对其进行管理,将所有教学材料建立目录输入电脑,将重要教学档案内容录入电脑,这样一方面能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使档案材料的检索更加快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对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而言,教学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些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完善、不规范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个机遇,面对挑战,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贯彻到教学档案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档案管理和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篇8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转型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01-09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首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学院的教研与培训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研、教师培训工作要求,实现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是摆在学院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适应时展的步伐,学院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吉林省基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以“研修网”的建设为着眼点,以学院“教研”“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机制,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
教研与培训工作为什么转型?应该如何转型?采用何种方式转型?这三个问题是摆在学院领导班子面前的亟待回答的问题。
教研与培训为什么要转型发展?其转型发展的动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在线教研方式的出现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诉求均给传统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主动变革传统的教研与培训模式,整合全省教师进修院校力量,打造出服务于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生态系统。
(一)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内涵分析
教研与培训工作的转型发展,指教研与培训工作内部结构要素与外部动态环境之间的调整变革。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核心是以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研培深度融合为导向,以“互联网+”教研与培训为基本方式,目标是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教研与培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本次变革最终指向学院核心工作职能的重建,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并非意味着放弃或弱化原有的工作职能,而是重新整合原有工作职能的内部要素,对传统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信息时展的潮流,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并不仅仅是把原有的业务流程搬到互联网上那么简单,它涉及教研与培训部门的工作思路以及工作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学院承担着教研、培训、管理等多项职能,其中教研与培训是学院工作职能的核心所在,也是学院存在的基础。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并不是一味追求教研与培训的信息化,追求形式上的变革,而忽视教研服务质量与教师培训质量,教研与培训工作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将“互联网+”诸要素融入并贯穿于转型发展之中。
(二)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是实现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互联网+’培训与教研”实现“两转两改”。“两转”,即教研与培训管理由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变;教研与培训方式由“集中式”向“混合式”转变。“两改”,即教研服务与教师培训向普惠性改变;教研与培训分工明确向合作、协同改变。之所以提出“两转两改”统领学院工作职能的转型发展,是因为过去教研与培训工作已遭遇瓶颈,教研工作长期以来存在普惠性较差,重教研过程管理、轻教研结果评估的现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重培训结果评估、轻培训过程监管的问题。无论是教研还是培训,粗放式管理普遍存在,合作与协同意识有待于提高。通过“互联网+”传统教研与培训工作,实现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全面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战略规划
互联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等带来巨大的变化,作为承担全省教师培训与教研工作的成人高校,必须顺势而为,积极拥抱互联网,围绕学院及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核心工作职能,主动整合传统业务,建立贯通“省-市-县-校”的协同工作平台,以突破时空限制,形成传统业务的标准化与信息化,推动教研与培训工作的升级转型,进而打造高效的教研与培训生态系统。因此,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将以教师的需求为核心,以教研、培训工作标准化为基础,以教研与培训业务流程信息化改造为手段,以形成全省教师进修院校工作协同生态系统为目标,重构教研与培训诸要素,审视与改造传统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模式,实现教研与培训工作的科学化,为全省各级进修院校及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研与培训服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战略,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针对性
学院将“坚持顶层设计,坚持研培结合”列为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2013年,根据“建立队伍,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的工作思路,学院从教研、教学、培训、研究所、学院信息中心等部门抽调力量,组建吉林省基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建设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以下简称“研修网”),探索新形势下教研与培训的工作机制;为确保教研与培训业务的信息化改造顺利进行,学院成立了由省网络信息中心、学院信息中心、教研室办公室、教师培训中心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办公室,合力攻关.梳理与审视传统的教研与培训经验,整体设计教研与培训的业务流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具有吉林省特色的“研修网”建设思路。
(二)围绕学院核心业务,系统规划,提出“三个平台,一个中心”的建设蓝图
经过院务会议讨论,学院将“研修网”建设作为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围绕教研平台、培训平台、管理平台以及资源中心建设,梳理教研与培训的业务流程,确定教研与培训工作标准,推进教研与培训工作的转型发展。
当前,学院承担的教师培训、学科教研工作正有序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全省教师培训与教研工作业务流程已经基本完成标准化改造,基本实现了教研与培训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混合式研修氛围正在形成,省、市、县三级教师进修院校教研与培训协同工作的支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各培训机构正按照既定的程序规范执行培训项目。一系列的变革,是学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发挥学院在教研培训中的传统优势、提升服务全省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
(三)开放办网,引进优质资源,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创新体制机制是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的关键,管理制度改革是创新体制机制的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专业的省级教研与培训平台支撑,各类承担不同职能的平台、网站之间相互割裂,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使用效率低下。因此,教研与培训转型的落脚点表现为教研、培训及管理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学院将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作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理顺管理工作体制,盘活机制,按照“纵向联合、横向发展”的方式做好教研平台、培训平台及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管理员队伍,保障教研与培训工作做到上通下达,协同配合。另一方面,与全国各地的优秀互联网企业进行数据对接,为全省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目前已与中国教研网、学科网、超星公司等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
三、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
自1957年学院成立以来,尽管经历了多次变化,但是学院的核心工作始终以服务全省基础教育为办学宗旨,教研工作认真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工作职能,教师培训工作坚持研培结合的特色和优势。经过几代学院人的努力与探索,在教研和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吉林省教育学院特色的教研与培训传统。为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与培训工作,学院以“研修网”建设为着眼点,围绕教研平台、培训平台、管理平台及资源中心的建设探索新时期教研与培训工作的特点及规律。
(一)建设专业平台,为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提供平台支持。
1.建设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平台,探索“互联网+”教师培训的运行模式
在研修网上线之前,吉林省没有专业的教师培训平台,仅有一些供宣传用的门户网站,网站一般设一个或几个管理员来信息,以宣传或者通知公告为主,网站用户类型单一,交互性较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博客或者论坛,主要用于主题,供老师们交流。由于这些博客或论坛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功能,难以开展有组织的大规模教师培训活动,教师的研修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偶发的。对于一项完整的、有组织的教师培训,应该包括培训前的调研、培训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培训结束后的评价与考核,这就需要对教师培训的业务组织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建设多角色协同的教师培训平台。在培训平台中每一角色的人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培训工作。以一项完整的县区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制定培训计划,分配培训名额;学校执行培训计划,推荐参训教师。县区辅导员建立班级,提供培训课程、发起研修活动,督促学员学习,批改作业,评估培训效果。而这样的教师培训就需要有专业的培训服务平台加以支撑。
(1)搭建“个人中心-教师工作坊-大学区-研修社区”一体化、全系列的教师网络培训服务平台,为教师研修提供专业的平台支撑。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建成了完善的教师培训服务平台。教师培训服务平台主要由个人中心、教师工作坊、大学区和研修社区构成。
①个人中心。全省每位教师及辅导员均有个人中心,教师可以通过个人中心修改密码、修改个人信息、日志、参与活动、关注同伴、完善信息、上传及下载资源、参与培训……辅导员可以通过个人中心管理工作坊、研修班级、批改作业、制作课程……凡是与教师及辅导员相关的业务,均可以通过个人中心完成。
②教师工作坊。教师工作坊是有组织的教师研修团队,主要以活动为主。工作坊的组织者是坊主,协助坊主工作的是坊管理。无论坊主还是坊管理均可以组织活动。工作坊是省、市(州)、县(区)管理员授权给某些用户创建的权限,由具有权限的老师创建的。工作坊既可以支持短期的教师培训项目,也支持教师长期的研修。通俗地说,工作坊就像一个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教研组,坊成员可以就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研讨。
③大学区。大学区一般由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组成。教师上传的研修成果(日志、资源、图片等)可以在大学区中集中展示。区域管理员可以通过培训平台提供的大学区组建工具,完成大学区的组织工作。大学区建立完成后,成员学校老师们的研修成果可以自动汇聚到一起,集中展示。
④研修社区。研修社区主要展示某一时间节点培训平台中发生的事件。如,谁评论了?谁发日志了?谁传资源了?大家在关注哪些话题?提供了哪些培训课程?研修社区是一个综合展示的空间,既有学前的教师,也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大家在一起交流,共同研讨与教学有关的话题。
(2)研制丰富多样的培训管理工具,确保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科学有序运行。
教师培训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从教师培训的流程来看,涉及到培训项目规划、培训项目招标、专家评标、中标公示、培训报名、培训过程管理、培训绩效评估等多个环节;从教师培训涉及的人员来看,不仅需要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配合,还涉及到对承担项目的各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等工作。为了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科学.高效进行,在培训平台的建设中,对传统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认真分析与梳理,确定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操作程序,针对教师培训的业务流程,研制了多样化的教师培训管理工具,供各级教师培训院校使用。
①项目规划与招标、评标工具。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可以利用该工具规划年度培训项目,投标机构的标书、专家评审以及中标公告均可以通过平成,为培训项目规划、招标及评标工作提供工具支撑。
②培训报名工具。培训报名工作具有培训项目多、数据汇总量大、任务繁重、时间紧等特点,涉及到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培训机构,是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针对教师培训报名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报名流程进行优化,建立了“省向市(州)下达培训项目及培训名额市(州)向县(区)下达培训项目及名额县(区)向学校下达培训项目及名额学校执行培训项目及名额”业务组织流程以及“学校报名县区审核市州审核省审核平台分发给培训机构”的培训名单上报机制,确保报名工作高效、有序、准确。
③培训过程管理工具。培训项目多、执行培训项目的机构多、培训项目执行时间不同是培训过程管理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为确保承担培训项目的各培训机构能够根据相关要求规范化实施培训,研发了培训过程管理工具。针对培训学习的方式,培训项目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短期集中培训;一类是远程网络培训。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管理流程也存在遇到的差异。对于短期集中培训,设计开发了“向培训机构分发学员名单(如需更换学员,学校可提出申请,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机构上报各种材料及学员成绩省项目办审核培训项目执行机构打印证书”的工作流程;对于远程网络培训,设计开发了“学员统一由研修网跳转至培训平台培训执行机构定期上报成绩培训执行机构上报各种材料及学员成绩学员所在学校对学员学习绩效评估省项目办审核学员自主打印证书”的管理流程。通过培训过程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项目培训过程实时监管,确保培训质量。
④培训班级管理工具。一般来说,教师进修院校为了执行培训计划,会设计不同的培训项目。为了便于管理,培训项目的执行往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辅导员可以利用分班工具对参培教师进行分班操作。为了便于项目管理,每一个培训项目均设定了培训通知、培训简报、培训简报等栏目,供项目执行部门上报过程性材料使用。培训班级中的辅导员可以利用研修活动组织工具设计丰富的研修活动,利用课程制作工具方便的制作各类网络培训课程,利用作业批改工具对培训学员上传的作业进行批改,利用培训绩效评估工具,对每一位参训学员进行评估。
⑤网络培训课程制作工具。网络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学习的重要材料,由于网络培训课程的制作往往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而成为广大教师制作网络课程的瓶颈问题。为了降低制作网络课程的难度,研发了网络课程制作工具,任何教师或教研员均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向导制作出专业的网络课程。
⑥培训档案管理工具。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对培训档案的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出现“培训专业户”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研发了培训档案管理工具供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使用。培训项目结束后,自动转入培训项目档案进行管理,便于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对参培教师的信息进行查询、汇总及统计。
⑦调查问卷工具。调查问卷是了解参培教师培训需求的重要方法,涉及到问卷的制作与问卷的统计。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均可以利用该工具进行训前需求调研、训后满意度调查,确保培训质量。
(3)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管理体系,各级管理员协同配合,确保教师培训的各项工作上传下达、高效运转。
培训平台采用四级管理员体系,每一级管理员具有不同的权限。校级管理员负责录入、管理本单位教师研修帐号及密码、完成参培人员报名、督促教师参加学习;县(区)管理员负责管理辖区内学校的单位帐号、向学校下达培训项目及参培人员数、审核学校上报的参培教师名单、督促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市(州)管理员负责辖区内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单位帐号、向县(区)下达培训项目及参培人员数、审核县(区)上报参培教师名单、督促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省级管理员负责录入年度规划的培训项目、向各市(州)下达培训项目及参培教师数、管理市(州)教师进修院校单位帐号、审核各市州上报的参培教师名单、向各培训项目执行机构分发参培教师名单、监管培训项目的运行情况。
2.建设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教研平台,探索“互联网+”教研工作的运行模式
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及吉林省财政厅启动实施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平台试点项目。在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培训平台中已有的“个人中心-教师工作坊-大学区-研修社区”框架以及全省24万教师及3000多名教研员的用户资源,依据教研工作的职能,建设“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平台。
(1)对“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平台功能进行科学定位,与培训平台深度融合,确保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研培一体化”。
教研平台的建设机制是将学校作为信息的采集与接收;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以及区域研修活动协调与组织;市(州)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室)及省教育学院(教研室)负责跨区域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打通由学校到省的研修活动组织通道。在教研平台的设计中,充分发挥我省完善的省、市、县三级进修院校作用,依托培训平台中已有的教师用户体系,构建一个全省性的、相对封闭的大社区,使全省教研员、教师研修使用。这样的设计,既实现了研培深度融合,又把原来的信息孤岛连接成网,促进优质资源的流通,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资源的效益,促进全省教育的均衡发展。
(2)研制丰富多样的教研工具,为教研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持。
教研工作承担着“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教研员,促进教研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快教研工作转型。我们依据教研员的工作职能,研制了多样化的教研工具,供各级教师培训院校的教研员使用。
①教研活动组织工具。教研工作的核心是教研活动的组织。利用活动组织工具,教研员可以便捷地组织讨论式或辩论式的教研活动,或者文本类、视频类(录播、直播)教研活动。
②教研档案管理工具。为全省每位教师及教研员建立教研档案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项工作得以实现。教研平台从培训平台中调取已有的用户数据,为全省教师及教研员建立了完善的教研发展档案,内容涵盖了教师的基础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教龄等,以及教师的职业信息,如工作经历,论文、课题等。教研员通过统计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教研平台提供记录教师在教研平台及培训平台中的各种行为的工具,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提供数据支持。
③评选活动组织工具。“以评代研,以评促研”是各级教研部门常用的工作方式。传统的评选活动组织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如发放通知,提交作品、评审作品、公示结果等等。为了减轻教研员的工作量,我们对各种评选活动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结合互联网的特点,研发了评选活动组织工具,确定了作品评选的业务组织流程:“通知发放教师通过个人中心自主上传作品_÷县区教研员审核同行投票专家评审结果评审”。评选工具支持省、市(州)、县(区)不同层级的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使用。评选工具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教研员的工作量,而且保证了评选参与者多元、评选环节透明,客观上保证了评选活动的公平。
④教师信息统计工具。教师信息统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传统的教研工作中,教研员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进行统计,由于受到样本数据量、发放问卷地域的限制,统计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制了教师信息统计工具,利用培训平台中已有的教师信息,对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并提供分析结果,为各级教研员全面评估教师队伍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
⑤课堂观察研究工具。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由经验教研走向实证教研的重要方法。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专业的课堂观察研究工具,课堂观察多处于质性描述阶段,缺乏必要的统计数据支撑。通过大量的研究,我们构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型,研制了课堂观察研究工具,支持对视频片段进行精细化、多维度分析,并形成统计分析数据,为教研员开展精细化课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⑥教研工作记录工具。教研员的工作充满个性化特点,教研员一旦岗位发生变化,会导致原有的教研工作中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制了教研工作记录工具,全面记录教研员对教师评价的各种数据,以数据积累的方式保证教研工作的连续性。
⑦教研课题管理工具。教研课题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课题规划、课题申报、课题评审、课题结题等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提交大量的材料。针对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研制了教研课题管理工具,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流程,确定了“课题规划教师通过个人中心提交申报材料专家评审课题立项过程材料提交结题材料提交专家评审发放证书”的业务流程。
(二)依托培训平台与教研平台,构建培训与教研新模式,促进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
1.教师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探索。
(1)培训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①优化管理程序,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教师培训质量。2014年,我院承担了“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管理工作,在培训管理中,我们依托“研修网”建设了“提升工程监管平台”,采用“把住入口、统一标准、定期上报、多元评价、控制出口”的工作思路对承担该项目的各远程机构进行监管。以10天为一个周期,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绩效进行评估,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培训测评与校本测评有机结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培训目标。正是由于严格的过程管理,该项目在2014年教育部匿名评估中,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2015年,我们依托“研修网”建设了“国培省培监管平台”,将这种精细化培训管理模式推广到省培及国培项目,将教师培训过程管理划分为“项目规划、项目招标、项目评标、项目公示、项目报名、项目实施、绩效评估”7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采用“厘清职责、分类管理、材料收集、程序约束”的工作思路对承担省培及国培的各培训机构进行管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省项目办通过监管平台对各阶段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项目报名采用“分级下达项目及培训指标,基层学校执行项目并上报参培教师名单;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审核培训名单、培训名单分发给培训机构”的工作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通基层学校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通道,采用“基层学校申请、教师进修院校监管、培训机构审核”工作流程进行更换学员操作。为了控制培训节奏,确保各承担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能够按照要求实施培训,采用程序控制,即培训机构须达到项目办要求,才能开通打印学员证书的功能。这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确保了2015年国培及省培各培训项目科学、高效、有序进行。
②科学设计评价模型,激发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领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及基层学校的网络研修工作。科学的评价设计,能够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教师培训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了多种评价模型,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网络研修当中。积分制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分享自己的资源,参与平台提供的课程学习,参与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组织的研修活动;粉丝数量的设计,能有效提高教师研修的质量,及时了解自己受到关注的程度;培训学分制的评价设计,能有效考核教师在参与项目培训中的表现,督促教师参与到项目培训中。“研修脚印”的设计,能够促进教师每天进入研修平台,进行自主研修。为了引领全省的网络研修工作,我们通过教师培训平台对各级教师进修院校辖区内的学校网络研修效果进行动态评估,督促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用好研修网,做好常态化校本研修工作。自“研修网”上线以来,每周均有几万教师同时在线,交流、研讨、分享自己的研修成果,每天都有2000多份资源上传到资源中心当中。
(2)培训方式由集中式培训向混合式培训转变;由“单打独斗式培训”向“协同式培训”转变。
①2014年以来,学院所承担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研修网”培训班级及教师工作坊功能,采用“训前网络预热-训中指导-训后网络跟踪”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将培训向前拓展,向后延伸,确保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在教师集中培训中采用“线下集中培训-线上互动研讨-线下总结提升”的混合式培训方式,避免了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前,这种混合式培训模式在全省各级进修院校教师培训中广泛使用。
②以往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都是“单打独斗式”的培训,具体表现为教研部门与培训部门缺乏协同与合作、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之间缺乏协同与合作。“研修网”培训平台建成后,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使教研部门与培训部门之间、各级进修院校之间“协同式培训”得以实现。“协同式培训”有三层含义,一是培训业务协同,下级通过培训平台配合上级做好培训的服务工作,如学员选派、绩效评估等工作。也可以根据相关文件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项目,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二是培训项目协同,教师培训院校之间可以通过平台相互借鉴,分享经验;三是教研部门与培训部门之间的协同,教研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教师培训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研培一体化。当前,已经有多个区县通过研修网培训平台开展全员培训。
(3)建立体制机制,激发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积极性,促进网络研修由偶发低效向常态高效转变。
当前,全省网络研修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网络环境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氛围正在形成。教师自主研修、工作坊内研修、大学区研修、培训项目研修等正在进行,每周活跃在教研平台中的教师数量达到60000多人,高峰时达到100000多人。永吉县、辉南县、通化县等多个县区通过培训平台开展全员培训。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均已在培训平台中建立的工作坊开展不同类别的研修活动。长春南关区、长春汽车区、永吉县、桦甸市、公主岭市、梅河口市、抚松县、长岭县、白城洮北区、延边延吉市、长春宽城区、长春朝阳区、吉林磐石市、通化东昌区、白城通榆县、辽源东丰县、白山江源区、长白山管委会等在培训平台中建立了“大学区”实验区虚拟社区,开展常态化的网络研修活动。
2.教学研究工作转型发展的探索
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组织更多是线下集中式的,惠及的群体往往有限。教研平台的建立,这一现象会有所改善,有组织的、大规模、普惠性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成为可能。当前,全省各地教师进修院校在依托教研平台开展混合式教研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均建立了教师工作坊,全县的学科教师加坊。针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如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学科以片区为基本单位建立学科工作坊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人人有坊,人人参与,增强了教研服务的普惠性。为了扩大教研活动的影响力,教研平台提供了视频直播服务功能,为全省各地教研部门开展大规模教研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活动前预热一教研活动直播一活动后总结”的混合式教研模式正在形成。依托教研平台建设的教研档案管理系统,囊括了全省从学前到高中全部教师业务发展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教研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教研工具,如针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管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分析模型、教研问答、课题管理等等,这些教研工具的应用,势必会加快教研工作向精细化转变的步伐,使教研工作走向专业化。
(三)依托资源中心,构建资源建设新机制,资源来源由“单一”向“多元”转型。
为了有效支持教师培训以及教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省教师教育教学,我们建设了“吉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采用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思路,加快资源建设的步伐。经过近2年的建设,资源中心中已经有超过50万的研修资源,几乎涵盖了从学前到高中所有学科。
1.调动省内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及学校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加快本地资源建设的步伐。在本地资源的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采用积分制,鼓励广大教师上传优质资源;二是实行区域资源中心建设,为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及学校开通本地资源中心,展示本地资源建设成果;三是加强构建资源建设评估模型,对各地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2.利用国培及省培经费,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本地生成性资源的品质。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培训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我省采用了招标的方式引入全国优秀的培训机构,如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中央电化教育馆、奥鹏远程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这些机构具有丰富的远程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教师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资源的制作水平,进而提高本地生成性资源的品质。
3.与各培训平台对接,回收教师培训过程中生成性资源,保证资源不流失。“研修网”建设之前,教师在参加各种培训中的生成性资源因培训平台关闭而无法使用和流通。为了避免出现生成性资源流失,研修网与各培训平台对接,将教师的生成性资源回收到资源中心中,供全省教师免费使用。
4.通过开展各种比赛征集优质的资源。2014年、2015年省教育厅分别组织了两次全省微课大赛,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征集了20000多件作品供全省教师免费使用。
5.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制作的课程资源。舒兰市、通化县、辉南县等县(市)为开展全员培训,制作了大量的课程资源供参训教师学习。
6.与国内成熟的网络内容提供机构展开合作,采用用户对接的方式,供全省教师免费使用。引入超星数字图书馆(内含30000多册图书),为广大教师提供大量的图书资源,供全省教师免费阅读;引入学科网备课资源(内含超过380万套、11000GB的高质量教学资料),供广大教师备课研修使用。与中国教研网深度合作,采用帐号互认,教师无须二次登录,为老师们提供丰富的研修资源。
四、对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思考
(一)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广大基层教师学习方式、培训方式的变革,也涉及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进修院校观念的变革。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传统的教研与培训方式已根深蒂固。对于教师而言,多习惯于面对面的集中式研讨与培训;对于教研员或者教师培训者而言,多擅长于集中式教研与培训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对于教师进修院校而言,多侧重于对集中式教研与培训的次数及质量对教研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估多侧重于纸面材料的总结。这些工作方式与已有的观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更多受到经验与观念的制约。因此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首先要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型。
1.要从教师进修院校生存的高度认识到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行政化的地域之间的界限将会被打破,各种网络培训机构不断侵蚀传统的教师培训业务,随着培训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培训师资的市场化,将会出现类似“培训淘宝”的系统提供教师培训的直供业务,“培训淘宝”一旦出现,仅提供师资和培训组织服务的培训机构可能会丧失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以及教师进修院校之间加强业务协同,加快教研与培训转型的步伐,不断提高教研与培训的服务质量。
2.教研员要从职业存在合理性的高度认识到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定位于“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作为区域内的课程教学领导者,教研员具有“专业话语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研员的“专业话语权”受到严重的挑战,教师自主成立的“跨地域教研组”、“跨地域工作坊”不断涌现。有所作为的教研员、专家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会导致地域内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加举步维艰。因此,只有积极面对变化,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快教研工作的转型发展,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
3.教师进修院校要从教研与培训专业化的高度认识到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教师进修院校之间工作独立,缺乏合作与协同。教师进修院校设立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分明。互联网的本质是“数据的流动”,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是互联网中的节点,这些节点只有相互联通,“数据的流动”才能得以实现。“数据的流动”实际是工作的协同,这就要求教师进修院校对外加强与院校之间的合作,对内要对原有的分工加以调整,对各种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破除影响数据流动的壁垒,使之更加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加快教研与培训转型的步伐。
4.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促进全省教育发展的高度认识到转型的迫切性。各级进修院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忠实地执行着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工作职责,在教师培训、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支持和帮助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完成转型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内的广大教师。
(二)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不仅涉及到工作方式的变革,也涉及到教研与培训部门相关职能要素的统整与重建。在传统培训中,培训者是主角,学员被动学习。随着网络信息的日益丰富,新生代教师基本习惯于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非新生代员工主动学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当前,很多教师已进入主动学习阶段,即使是由教师进修院校组织的现场培训,也越来越强调学员在课程前中后的积极参与实践。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培训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再只是传统的培训组织工作,而要通过运营高效的学习社区,不断推动教师学习互动、总结分享。学习社区的运营需要良好的课程、有深度的活动设计、及时的反馈及评价,而这些工作就需要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协同与配合。因此,教研人员不仅要有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学科课程领导力、研修活动的组织能力、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便做好网络课程的开发、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与教研活动的评价等工作。
(三)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离不开教研平台与培训平台的建设,这不仅需要对相关的软件进行更新与完善,还需要相应的硬件加以支撑。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为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 上一篇:银行岗位能手申报材料
- 下一篇:小学优秀班集体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