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0 11:1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活动时间
申请时间:截止至xx年3月29日24点
审批时间:xx年3月30日-4月5日
答辩时间:xx年4月9日-11日
公示时间:xx年4月15日-22日
活动内容
评选部分细则
申请资格
1、 (1)在xx年3月至xx年3月期间,获得过“精品策划”或“精品团日活动“称号;
(2)09级、10级和11级团支部需满足xx年3月至xx年3月参加团日活动次数不得少于5次;12级团支部需满足xx年9月至xx年3月参加团日活动次数不得少于3次;
(2)参评十佳团日活动的团支部在xx-xx学年的团日活动中没有不良记录;
(3)团日活动主题突出,能够紧密结合每月团日活动主题;
(4)团日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和代表性,宣传方式新颖,环保节约,能立足青年学生实际,展示学生风采。
注:1.申请资格应满足以上全部条件;
2.申请需有诚信态度,经核实如有作假(如并未获得“精品团日”称号等),取消其申请资格;
筛选细则
(1)申报材料应重点突出、亮点鲜明、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有支撑材料;
(2)筛选依照分数原则,总分100分。
团日活动策划书30′,
团日活动反馈总结30′,
活动质量(包括团日活动参与性、思想性、创新性等)20′,
材料丰富度(包括ppt、音像资料、活动实物资料等)20′。
(3)筛选工作将充分认识评选工作重要性,按照校团委统一部署,在党总支统一领导下,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评选工作。
注意事项
(1) 认真填写申请表格,表格见附件一《xx-xx学年华东理工大学“十佳团日活动”申请表》,纸质稿在截至日期前交到大学生活动中心308室,组织部;同时电子版申请表、策划和ppt请打包发送至邮箱,邮件主题及文件名:xxx学院xxx班级“十佳团日”申报材料;音频资料如过大请拷贝到大活308室组织部电脑中。
(2)联系人: 刘晓璇 刘洋
xx-xx学年华东理工大学“十佳团日活动”申请表
学院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支部名称
团支书及联系方式
团日活动
名称
支部
奖惩
情况
团
日
活
动
介
绍
(1500字以内,可附页)
分团委
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校团委
意见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方便市民群众出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宗旨,全面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公交安全运营管理,着力提升司乘人员文明服务水平,提高公交行业社会满意度,以公交文明促社会文明,通过文明创建促行风建设和文明城市的创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创建目标
通过在公交行业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突出品牌效应,以点带面,开展以先进典型为导向的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文明创建活动。以年初申报、争创活动开展情况督查和年终考评验收的方式,成功创建一个文明示范公交企业、三个文明示范公交车队、二条文明示范公交线路。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宣传。(4月中旬)
为确保活动开展,县局成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任副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相关的配套制度、考评办法以及审核、日常检查和初步考评等工作。各企业成立相应的组织和活动开展方案,层层推进、全面开展,让全行业、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掀起公交行业文明创建的热潮。
(二)申报要求。(4月30日前)
申报的首要条件是:申报要求创建文明公交企业、车队、线路的企业要制定文明创建目标及标准,并在企业内部醒目位置上墙公示;制作体现企业文化的文明创建标语口号;在规定位置悬挂、张贴文明创建标识(包括车身外、车厢内)。另外具体申报条件如下:
1、文明示范公交企业。由各公司申报,申报企业必须是开展文明企示范线路、文明示范车队争创活动的企业。
2、文明示范公交车队。由各公司申报1至2个,申报条件:
(1)车队必须有开展文明示范线争创计划的车队。
(2)车队所属的线路不少于3条、车辆不少于30辆。
(3)所属线路上一年以来未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负面曝光和产生重大投诉。
(4)所属线路上一年以来未发生行车责任(同责以上)死亡事故。
3、文明示范公交线路。各公司申报1至2条精品线路,申报条件:
(1)开行2年以上,投入车辆不少于10辆,已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区、城乡及市、县间公交线路。
(2)该线路3年内未发生行车责任(同责以上)死亡事故。
(3)上一年以来未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负面曝光和产生重大投诉的线路。
(4)上一年被推荐为全市公交文明示范线路的可优先或重点申报。
(5)司乘人员着装统一,规范佩戴上岗证。
各企业于4月30日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申报材料,由领导小组进行初审。
(三)创建措施。(4-12月)
1、宣传发动,形成氛围。各企业要加强宣传发动,做到人人皆知;加强从业人员的文明创建工作培训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
2、社会公示,意见征询。通过运管网站、E网和其他媒介公示,征询沿途企业、乘客意见,发放意见征询表及各车队之间相互考评情况。
3、加强督查,整改提高。县运管所、各企业加强活动开展情况的督查,县运管所组织企业间互查或组织第三方测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或进行阶段性情况通报,促进不断提高。
篇3
海门虽是一个全国县市综合经济实力排七八十位的小地方,可广告经营与全国前二十强县市几乎是“称兄道弟”。令业内刮目相看的是,《海门日报》近几年的智慧广告已占据实绩量的60%左右。本文将示例已连续七年打造的百版“3·15”特刊,该项目于今年S月被评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创新成果奖”。
以独特优势打造“归类宣传”
一家地方报纸如何做“中国福布斯”?《海门日报》每年的“3·15”特刊通过若干细项调查、通过公开征集民意等形成的“归类宣传”品种不下四五十种,涉及广告客户有上千家。如今年主要推出的归类宣传项目有:叫响全国的名牌产品、著名商品,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地方名品,企业自荐的生产服务明星,海门商界励志百人,海门市民喜爱的银行卡,服务行业社会公论集纳,企业老总“3·15”论语,海门市经典企业精神等等。特别是报社组织的海门市信用口碑企业自评榜,竟然有200家企业要求刊出申报材料。
对“3·15”特刊推出的“归类宣传”,我们总要配制“套餐”,其“制作目标”是让广告主物超所值、产生满意感。就拿海门市信用口碑企业自评榜来说,除在“3·15”特刊集中推出申报材料,还在平时报纸版面连续公开列名调查,并在接下来出版的本地商贸节会刊“金花节特刊”、纪念国际劳动节的“五一”特刊,以及报社出版的杂志性特刊《海门》上刊出初步调查结果,再经严格审核筛选,将最终“结果”用于制作来年的“海门市信用口碑企业自评榜”台历,免费送给本地几乎所有中高端人士及报纸相关读者;另还在报社每年印制的邮政有奖贺卡上发榜。通过这些归类宣传,客户是花了小钱获得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媒体则创造了更多名利双收的广告产品,而地方政府和当地市场也需要这样的“舆论引导”。
“商道十论”“商德十论”的策划效应
最出色的策划是让广告主感觉到不参与不行,不参与有损的是自己,而且让读者感觉不到这是广告,而有强烈的精神和阅读需求。基于这种理念,《海门日报》经营者在策划广告产品时尽力做到的一条是:凡事都站在客户和读者角度考虑,确保业务人员上门联络时平均达到70%以上的“成功率”。坚持这样的经营理念并切实落到每个细节,就会使更多第一次轻易拒绝的广告主,在第二次第三次产生自觉甚至强烈的认同感。2011年“3·15”期间,《海门日报》策划了一个广告栏目叫“商道十论”,邀请海门著名企业家围绕十个事先拟好的题目请人分工撰写,结果报名参与的企业有20多个。2012年“3·15”期间,以同样方法策划了“商德十论”。
“商道十论”每篇两三千字加图片半版呈现。题目如:《我看陆亚萍:寻求使命,商人首先是个“政治家”》《我看朱仲辉:感恩戴德,商人力求是个“慈善家》《我看陆宗琴:标杆树人,商人理应是个“道德家”》。
“商德十论”每篇同样是二三千字加图片半版呈现。题目如:《企业最终的利润不是财富,是成功——郑新平启迪海门创业者》《今天的付出,也许要到十年后才有回报——郁方为启迪海门创业者》《别人说你一个好,胜过自己说自己100个好——蔡东升启迪海门创业者》。
凡策划必成一个“圆”,将每个“电子”配制成“百年陈酿”
《海门日报》每年的“3·152特刊虽然总体是一个策划方案,但其中的项目可能涉及数十个;每年“3·15”各有一个主题,但坚持做到周到、全面。没有出现一次因为某个项目的利益得失而让报媒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受损。
2011年共116版的“3·15”特刊总题目(总刊名)是“德商海门赢天下”,其下属四辑放在含3月15日的连续四天出版。分辑主题分别为:精品创市场,改变海门人生活和形象的百大“商品”;诚信通五洲,征服海门人心灵和感受的领军“商家”;责任天一重,激活海门人意志和智慧的高贵“商人”;商德肩比天,铸就海门人口碑和魅力的非凡“商道”。2012年共108版的“3·15”特刊的总题目是“新海之门通万商”,其下四辑的主题分别是:商品篇,名品铸“商”终是商;商人篇,“德”道赢商满眼商;商家篇,信用“论”商金银商;商道篇,无“安”不商千里商。
每刊每项每版都围绕让政府放心、让读者满意、让客户心仪、让自己收获策划,动足脑筋。《海门日报》广告人自创了两代报人的海门精神口号:有您1%的信赖,就有我100%的努力;铸铁军团队,做报业铁军。对版面上所有导言的写作,要求同时兼有“三力”:舆论引导力、广告吸聚力和可读耐读力。今年“3·15”特刊四辑导言每篇上千字,当地不少企业家已将其作为范文剪贴下来供领导层和员工学习。比如“商德决定理念,理念决定商道,商道决定前程。做成功商人,功夫同样在‘诗外’”等。
篇4
在办公室工作,我时常有一种危机感,甚至有一种本领恐慌。领导对我给与了许多关心与信任,同志们给了我许多支持与帮助,这既让我充满信心,也让我倍感压力。怎么才能为大局服务好,为同志们服务好,把任务完成好,成了我考虑最多的事情。我知道,自己到==部门工作晚,时间短,经验较少,业务不熟,要干好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此,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工商工作的职能定位;不断加强工商管理知识学习,熟悉工商业务,不求成为行家里手,但求业务熟悉精通;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立足自身岗位,认真抓好文字材料工作,不求过得去,但求过得硬,力求出精品,努力挖掘分局的特色和亮点,展现分局良好面貌和风采。通过一年的学习,自己基本上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当然,学无止境,要更好履行职能,更好干好工作,对于我来说,还需要多学业务,学透学深,还需提升本领,博采众长。
二、进一步推进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今年来,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完成综合文稿撰写任务。不论是领导讲话,还是汇报材料;不论是工作计划,还是阶段性总结,从接到任务起,我都坚持认真分析、研究,定出写作提纲,加班加点撰写。对文稿质量,不管个人水平如何,在态度上,我都坚持精益求精,坚决杜绝次品,争取多出精品。全年共完成综合材料80余篇,近30万字。
二是不断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广泛发动各单位信息联络员,动员他们重视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深入挖掘分局工作的亮点,加强包装与宣传;主动加强与各科室协调沟通,及时发现线索;积极参加分局组织的各种专项活动,把握工作动态。全年,处理各类信息357条,上报316条,被市简报采用159篇,省简报采用37篇,报送国家局2篇;编发《行政管理简报》24期、督查通报4期;分局全年在各级媒体上发表宣传工商形象稿件412篇,其中国家级12篇,省级48篇,市级280篇。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督查工作。针对基层工作实际,结合作风整训等全局性工作,配合监察室,深入基层,深入经营户,进行调研,较为准确把掌握了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为领导作决策提供了依据。就基层工作规范进行明察暗访,连续四周深入到=========等乡镇大小集市,全面调查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工作不规范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供领导参考。同时,加强督促检查,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大力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每周
一、
三、五报送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每月逢8报送项目推进进展情况,在招商引资重大活动期间报送工作计划、总结,每天报送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认真做好项目的包装、申报、验收等材料。
五是全面作好其他服务工作。每天向区政府报送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主要领导工作开展情况和次日工作计划;每月报送副科级领导工作实绩申报材料;每周报送当周重点工作总结和下周重点工作计划安排;每月向市局报送重点督查事项完成情况。同时,在分局领导和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的领导下,认真做好接待上级调研、检查,以及其他协调服务工作。
三、进一步改进作风,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我深知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来不得半点差错,来不得半点疏忽,因此,我特别注重自身的作风建设。在效能建设活动,以及作风整训活动中,我加强学习,时刻以“六条禁令”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将心思用在工作上,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领导指示及时落实,认真落实,快速落实,加班加点不抱怨,点灯熬油不抱怨。领导安排的工作,是我分内的事,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一年来,自己感觉,自己工作态度是积极的,工作作风较为扎实。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精品课程 管理主体
一、研究背景
自2003年教育部推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全国高校申报建设各级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很高,截止2010年2月,国家级精品课程已达3020门,加上省级和校级的精品课程,数量就更多了。随着精品课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尤其在高职院校,“重申请、轻管理”等现象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科学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管理至少需要明晰三个主要问题:“由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管什么”即精品课程管理的客体问题,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管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才既能把握建设的方向,同时又能调动相关教师的积极性。“怎么管”即管理的方法问题,涉及到应为精品课程管理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机制等问题。而“由谁管”则是精品课程管理的主体问题,精品课程建设到底应当由谁管才最科学、最合理的。明确管理主体,清晰管理权责,对于高职院校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主体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院―系―课程负责人”三级管理模式,即在院级,成立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办事机构一般设在教务处,主要负责宏观指导、监督与检查;在系部,成立系部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由系主任担任,主要做好课程建设中的管理、指导与督促工作;课程负责人则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经费使用等事务。三级管理模式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其在运行中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院级管理主体:有权无责,导致建设流于形式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教务处作为精品课程院级管理层面的主要机构。笔者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中的10所院校为例,搜索其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机构,其中80%是由学校教务处承担。
院级管理主体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负有从整体上规划、宏观上指导的权利,然教务处等部门作为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重要行政部门,存在着行政话语强势,在具体的精品课程建设中会出现由少数部门负责人作决定的现象,而一旦工作有误失则将责任推卸至系部或具体的负责人员,从而出现有权“无责”的局面,致使精品课程建设流于形式。
(二)系部管理主体:无权无责,导致监管力度不足
系部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三级管理体系的中间层,理应发挥沟通与协调的作用。对上,其负责着学院有关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政策的传达,而无权进行相关内容的修改;对下,系部对某一课程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及课程负责人,某一精品课程如何发展,如何规划的任务最终都落在课程负责人身上。实施权利的架空与责任的下放,使系部成为一个“无权无责”的管理主体,无法实现其监督的职责。
(三)课程负责人:责大于权,导致利益色彩浓厚
课程负责人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其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师德风貌直接决定课程的质量。一般而言,课程建设经费安排、年度检查、鉴定验收等皆属课程负责人工作范围,并承担直接责任,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精品课程建设中将荣誉归负责人,片面强调负责人作用而忽视院、系及其他建设人员作用和对课程建设的贡献。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等,荣誉归属的偏差,导致建设过程中利益色彩浓厚。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三级管理模式中的权责划分
精品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相关资源,形成的院、系和课程团队三级管理层次,它通过层层分权和管理中心的下移,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形成学院宏观上决策,系部精细化管理,课程团队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由此,构建高效的精品课程三级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院、系与课程团队之间能有清晰的权责划分,本文试图从地位、管理方式与职责分工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院级管理主体的权责
核心地位:院级管理主体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地位应由原来的决策与管理中心转化为决策中心,对涉及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为整个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
管理方式:核心地位的转变要求院级管理主体将主要精力放在关系到精品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方向性的事项上,同时应赋予系部充分的建设自,因此,其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应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关注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
职责分工:院级管理主体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应着重于宏观决策与管理服务,而脱离于具体事务。具体而言,院级管理主体主要应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制订配套的奖励与建设管理制度、组织教学团队参加校内外培训、协调各级部门的资源以及实现院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等,同时还负责学院精品课程的布点、规划、过程管理、验收工作,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召开精品课程建设会议,讨论新申报院 (校) 级精品课程的评审立项,在建精品课程的检查、验收以及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选择立项、申报组织等事宜。
(二)系部管理主体的权责
核心地位:系部管理主体的地位应随着院级管理主体由管理中心剥离而成为新的管理中心,其在院级管理主体的指导下相对独立的指导精品课程建设事务,包括管理监督、协调下属各课程团队的精品课程建设活动。
管理方式:作为新的管理中心,系部是学院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管理的实体,必须通过具体、细致的过程管理方式,才能确保院级管理主体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职责分工:过程管理方式需要系部在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职责。申报阶段,系部要组织教师参与调研分析,选择优势专业和课程,组建相应的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组和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同时要注意团队教师的专兼职教师比例、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等,定期开展教学教研,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建设阶段,系部要严格执行学院的各项政策安排,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建设规划和研讨,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并能在建设过程中,推陈出新,及时补充和更新课程建设团队。
(三)课程团队管理主体的权责
核心地位:一个明确的、固定的、合理的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课程团队作为单纯的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应该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组织,执行中心。
管理方式:作为执行中心,课程负责人应该是精品课程内容建设、课程特色和课程内涵的把握者与提炼者,管理可采用绩效管理的方式,调动团队中其他教职工的积极性。
职责分工:课程负责人的主要承担着组建课程团队,带领团队成员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建设课程网站、与企业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对现有的实训基地进行改进、提前完成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及今后课程建设的监控与管理等。
四、结语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 既需要学院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和监管,也需要所在系部的协调和配合,更需要课程建设团队的自主建设,由此,理顺各管理层级的关系,清晰各管理主体的权责,构建一个高效运行的管理机构体系,才能保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继续推进,才能切实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也才能体现精品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献,李永平,张秀琴.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21).
[2]朱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0(10).
基金项目: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9年一般课题《建设高职“双师素质”教师职后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湖南城建职院2009年一般课题《高职院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机制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地方性高等院校;精品专业;建设
一般来说,“地方性高等院校”是指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省市共建、地方为主的本科院校。本文所指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则是专指正在进行“专升本”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近几年陆续由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学院的新兴本科院校。
我国高等专科教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的一种应急措施而建立的。最初的高等专科教育多由普通大学举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了向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本科教育靠拢,在教学管理上沿用本科院校模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甚至教材方面,都实行“本科压缩”模式,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综合素质较强,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马上胜任生产第一线工作,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眼高手低,就业较难,反过来加剧了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教学更难于组织,使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实际上,目前高等专科教育正处于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这也迫使高等专科学校必须做出新的选择。而新兴的本科院校同样也面临生源质量不高,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师资水平远不及“211”工程重点大学和老牌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原有的专科教育仍实行的是“本科压缩式”的办学模式,而新近开设的本科专业,其水准与老牌地方本科院校仍有较大差距,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专项能力也不强,面临着与高等专科学校同样的“三无”问题,即办学无特色,专业无特点,学生无特长。因此,加强自身精品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所谓精品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实际质量方面,已具有其独特性、地方性和比较优势,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
一、精品专业的选择
不是任何专业可作为特色专业来建设,一定要有所选择。选择时,要考虑特色专业的特性,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1.体现精品专业的特性。首先,地方性高等学校的精品专业应体现“地方性”。地方性高等学校办学宗旨就是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人才,专业建设要充分依靠地方的现有条件和优势条件来开展。其次,特色专业要凸显“实用性”。地方性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除了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还要考虑毕业生择业需求和就业导向。再次,特色专业要具有“口径适度、宽窄并存”的“适合性”特点,以满足时展、社会职业岗位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的需要。第四,特色专业要注重“复合性”。“复合性”是指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实行专业复合,可以是不同专业复合成新专业,或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也可根据岗位需求变化,将同类或不同门类的专业复合。这样既节约人力,又不浪费资源,可使毕业生所学内容更广、更宽,同时也拓宽了择业领域。
2.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一,需求与条件相结合原则。地方性高等学校开展精品专业建设,首先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立足点,同时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师资力量来建设,否则专业的特色性就无法体现。其二,适度超前原则。精品专业的建设应考虑当前行业及岗位对工程实践及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要有长远眼光,应走在经济建设的前面,通过调研,将未来具有潜力的专业作为精品专业进行建设。因为任何一个专业都有一个成立、成长、成熟、衰落的周期,如果一个精品专业在其建设的最好时期迎来需求高峰,其专业特色就愈加鲜明。其三,校企合作原则。高校与企业(行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是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地方性高等学校应加强与当地企业(行业)的合作,开展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合作不仅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培养质量,而且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强企业的实力,扩大学校的影响。
二、精品专业的设置
1.设置的依据。一是要研究社会分类的变化,根据各职业岗位的特点,选择具有教育的效益性、教学的稳定性、生源的充足性的专业作为精品专业。二是要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论证。精品专业的设置要通过对社会发展背景(包括社会总的需求情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本地区支柱产业、经济发展规划等)、行业背景(包括现有行业运行状况、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以及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周密的分析,并组织专业委员会对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
2.设置的条件。精品专业的设置条件应有别于一般专业和特色专业,一般应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要有充分的师资储备。作为精品专业对师资应有更高的要求,它包括生师比的要求、知识结构的要求、职称结构的要求、学历结构的要求、学缘结构的要求。二是要有预先制定的科学、合理、先进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要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素质教育。三是要搞好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特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要有衔接性和一致性,要能体现实训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四是要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学校要设立精品专业建设专项基金,保证有正常的、持续性的投入用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精品专业的建设
1.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促进精品专业建设。地方性高等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型和实践型的人才,地方性高校精品专业建设要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向,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与地方经济部门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模式”。通过“课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企业模式”,使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氛围和企业文化,熟悉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熟悉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是构建高级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素质模式”。通过开发必修模块课程、选修模块课程、活动模块课程和主要在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中实施的实践模块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突破传统教学计划模式的瓶颈,以专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培养精品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专业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心理品质、专业业务操作技能。构建课程体系,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创新;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重视个性发展;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调课外专业意识养成训练;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创造动态训练环境。因此,应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重点建设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专业专门化课程、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等课程群,并实现课程群内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应完善课程内涵的建设,引入企业实例和应用研究项目;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分阶段组织实施。
3.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精品专业建设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必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科研、实践能力,根据学校精品专业建设的要求有重点的选择教师进行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把他们送到有关企业和地方经济部门工作,提高实践能力,并有选择地聘用企业和地方经济部门的业务和技术骨干担任有关课程的教学,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精品专业的管理
能否建设好精品专业,关键在于学校的政策导向和各系的认识程度、自身条件和积极性。因此精品专业的建设可考虑采用“专业申报、专家评审、学校确认、系科建设、定期督查、滚动竞争”的方式进行。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公平竞争、择优扶持、扬优保持、合理布局、项目管理”的原则。具体可按以下程序:
1.系科申报。根据遴选与建设标准及原则,各系对本系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论证,在系科预选的基础上,择优向学校申报校级精品专业建设点。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专业基本情况简介(从专业发展历史、学生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成果等方面介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含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专业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专业教学改革的落实情况、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性论证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配备情况。
2.考察审核。由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遴选与建设原则对各系所申报的专业建设点进行评审(包括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实地考察、评议并写出考察评议结论等),向学校推荐校级精品专业建设点。
3.学校审批。校领导根据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考察评议结论,审议批准该批建设的校级精品专业建设点。
为了加强精品专业建设的管理,需要重点加强精品专业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制定精品专业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专业管理。要确立学校对精品专业建设的统筹安排和系部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职能,理顺精品专业建设中各部门工作职责关系,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次是要制定课程管理办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建立课程提取、建设和退出机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能力建设的要求,对接专业最新理论和应用技术发展状况,提取相应的课程进入专业课程体系;对与市场需求脱节或已老化的课程,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确认后应退出专业课程体系。第三是要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落实各教学环节基本要求。规范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周密设计教学过程,准确把握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规范实施课程教学,确保教学质量。最后是要建立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机制,全面保障教学质量。制订严格的教学过程管理办法,实施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评价,确保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代治,杨义波.地方普通高等专业特色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5).
[2] 李立高.关于精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 施爱平,等.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4] 黄世秀.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研究[J].高职论坛,2007,(1).
篇7
一、《区县政府工作申报》中目的任务发展状况
《区县政府工作申报》分化给我局的任务共四项:
工作任务一:高程度筹划包装世界地质公园中心景区,在主流媒体开展强势宣传,吸引有实力的开拓商投资,施行高条理资本整合,做大做强旅行品牌。
工作发展:围绕宣传促销这个主题,区旅行局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向广阔市民大力推介世界地质公园。一是在3月份,经过在曲江会展中间举办的“中国西部旅行买卖会”,大力推介以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为龙头的各大景区。精心组织了景区推介会,发放宣传材料2.5万份,提高了市民对景区的知晓率,取得了展会举行方颁布的“山川好行止”奖牌;二是本年二月份辨别在《中国旅行报》、陕西播送电台黄金时段进行了三次宣传;三是共同市县政府、市旅行局积极开展旅行促销活动,盛大推出“一日游”精品线路;四是于本年五一前期,开拓了“旅行网”,以全新的方法使旅行信息驶入收集“高速公路”,便利了旅客深化调查旅行资本;五是在区委、区县政府指导下,开展“环猴子路沿线旅行情况综合整治”工作,和相关部分一起组织了“宣传展现、休闲旅行、文明体验”三大类共38项促销活动,已按期推进,回响优越;六是进一步加速了山丛林公园、丛林公园、高冠瀑布等景区的资本整合,加大基本设备建立,提拔了景区服务功用。推进了村、沟等农家乐专业村规范化、规范化治理和服务程度。
工作任务二:发扬历史文明和山川资本优势,启动栈道开拓项目,培养全区主题旅行新亮点。
工作发展:我局托付建大城市规划设计院先后完成了《关于道旅行区开拓的设想和布置》、《旅行项当前期工作方案》、《项目投资概算表》,编制规划的资金和合同曾经落实。至9月底,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了项目材料的搜集,进行了现场勘查,搜集了现场相片,调查了旅行市场近况,对调查材料进行了剖析,确立了规划编制思绪。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估计本年12月中旬完成。
工作任务三:规范旅行市场次序,提拔旅行服务程度,进一步提高旅行经济效益。
工作发展:我局组织举行了旅行景区质量品级培训班,增强景区A级评定工作,已完成关中民风博物院和丛林公园两家旅行景区参加A级评定的申报材料,等候审批;我局组织假期办相关单位辨别在五一、十一等节日前,对全区旅行景区进行了具体的市场次序大检查,规范了旅行市场次序;结合“服务质量提拔年”主题和整治“双十乱”活动,在全区旅行招待单位中普遍开展服务程度评选活动,整治各类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了旅行经济效益。
工作任务四:高起点规划建立东大温泉旅行财产园,加速道路等基本设备建立,打造会展大会、休闲文娱、温泉疗养等特征旅行财产堆积区。
工作发展:东大温泉休闲旅行区已引进“华圣御温泉度假村”项目,方案投资1.35亿元,建立宾馆、大会中间、温泉休闲区等设备。已累计投资约4000万元。该项目占地300亩,个中180亩用地手续已办妥。我局协助东大街办抓紧处理残剩地盘手续。
二、年度目标责任发展状况
1、高度注重旅行宣传推介工作
一是组织区内各景区在3月份参与了旅行买卖会和市第六届旅行博览会,发放宣传材料10万份,有用进行了旅行产物推介。
二是4月份,我局组织区内旅行企业,在《幸福生活天天游市民旅行休闲指南》上登载宣传图片,印制宣传册40万册,向市民免费发放,进一步提拔了景区知名度。
2、进一步增强行业治理工作,促进各景区健康发展
一是年头,我局与各景区签署了年度精神文明建立责任书,每月按时召开景区负责人大会,不时增强行业治理工作。
二是进一步履行农家乐规范化示范服务,努力使村庄游成为农家致富的有用载体。已在立元坪、村等村培训农家乐运营户305户,占到全年培训总量的101.6%。
三是我局高度注重旅行景区开拓和基本设备建立工作,已向市财务局、市旅行局上报了南、山、丛林公园等景区基本设备建立材料,积极争夺财务投资。古栈道修复规划合同已签,规划编制单位材料搜集、现场勘探、市场剖析等基本工作曾经完成。本年各景区已累计投资4630万元,用于基本设备建立,占全年任务(5000万元)的92.6%。
四是坚持了假期旅行协调机制,增强对旅行企业监管,做好组织协调,扎实开展旅行次序大检查大整治工作,“双十乱”整治活动,保证了旅行次序正常化。
经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们于本年四月份成功举行了翠华山第十届万人登山节,“五一”、“十一”黄金周各景区次序井然。到9月底,已招待旅客358.68万人次,占全年任务(360万人次)的99.6%;旅行直采取入2.3亿元,占全年任务2亿元的115%。
着力开拓特征旅行项目
我局增强与东大街办的联络协作,开拓建立高规格温泉旅行区。温泉度假村项目,已累计投资约4000万元。该项目占地300亩,个中180亩用地手续已办妥。我局正协助东大街办抓紧处理残剩地盘手续。与王莽街办一起开拓“桃花圃”、“荷塘月色”等特征旅行项目,已会同王莽街办、杨庄乡成功举行了我区首届赏花节,展现了旅行魅力。
4、努力做好各项中间工作及旅行维稳工作。
对区委、区县政府部署的方案生育、综合管治、安全生产、四城联创、节能降耗、情况维护等专项工作,都能确定指导小组、专职人员、办法步调、工作办法和完成时限,保证任务落到实处,获得实效,实时向区委、区县政府作专题汇报,并能积极协助所包街办开展工作。
开展工作创新以不时提拔村农家乐的运营治理程度为契机,努力做好对外包装推介,积极创立全省村庄游明星村。
三、班子和步队建立状况
我局指导班子可以以科学发展观统率旅行工作大局,依照区委、区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总结经历,创新思绪,完善办法,克意提高,在实践中不时提高指导程度和在朝才能;全体指导和干部大力增强作风建立,严厉执行国家政策律例和机关的规章准则,恪守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盲目实行党风廉政建立责任制,坚持为民服务认识和创优认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实避免违法违纪问题发作,妥善处理旅行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机关干部充分发扬实践联络实践的优秀学风,坚持每周三上午干部集中实践学习不不坚定,努力运用所学的实践和办法,处理变革和发展中碰到的新状况、新问题,以更高的规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扬了党员干部的前锋榜样效果;我们在旅行业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大力倡议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在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积极宣传,扎实践行,旅行行业“三优一称心”活动走在了全市前列,维护了我区旅行业昌盛不变的大局。
四、存在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8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根据《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其质量、声誉等特性本质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后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特色经济,既表明了产品的地域特色和良好质量,又代表了产地的良好信誉。加大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对维护产品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培育和提高特定产品品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为经营者带来巨大的商机,还将为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开拓一条新思路。因此,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特色产业、振兴地方经济为目标,以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精品、保证质量特色、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特色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为抓手,积极引导符合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产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区域品牌,发挥名牌效应,提升品牌形象,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
(二)工作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农(林)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申报工作与其他科技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工作方式,推行“专业协会和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以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特色品质为衡量标准,结合我县主要特色产品种类和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将“隆昌夏布”、“隆昌土陶”、“隆昌素”、“隆昌白鹅”、“隆昌麻鸭”、“隆昌白兔”、“隆昌青石”等具有发展优势的产品,作为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对象,进行重点突破,加大培育力度,实施阶梯培育申报。到2015年力争创建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资源普查,发掘、培育特色产品。科学制定资源普查计划,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开展传统特色产品普查,全面掌握资源状况、数量、类型、分布、品质特征、生产、加工、流通等情况。建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资源库,把特征突出的优质产品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梯队,有计划有进度地进行申报。着力加强对重点产品的培育,引导特色产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模式发展,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做响质量品牌,彰显传统文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为发掘、培育和申报工作奠定基础。
(二)规范标准体系,加强示范区建设。指导企业从生产环境、原辅料、工艺工序,到检验检测和包装、标志、储存等各个环节,全面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一体的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农业标准化+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注重保持基地规模,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基地面积,不断实现产量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切实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实施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无害化生产,加大对土壤、水质和空气的监测,严格使用化肥农药,切实降低有害残留物,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努力实现地理标志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名牌”战略,实现协调发展。坚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的有机结合,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与企业品牌的战略联动,以地理标志促进品牌的发展,以品牌效应带动地理标志的发展,努力开创地理标志与品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扶持龙头企业,发挥行业协会带动作用。重点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良性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形成一个龙头企业示范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地区的良好模式。引导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向企业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引导、组织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和市场秩序。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和产业化发展。
(五)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逐步建立、完善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保护体系,落实具体监管措施,严格质量要求。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性和安全性。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职责,严格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不定期开展普查和清理,依法查处地理标志违法行为,防止假冒伪劣地理标志产品混入市场,有力地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切实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隆昌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日常工作,成员由农业、科技、工商、林业、水务、卫生、气象、国土、环保、商务、宣传等相关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合力推进我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工作中,要切实加大检查力度,确保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篇9
[关键词]:职校 语文教学 督导作用
教学督导,简而言之,督导的督就是查看并提出问题,导就是提出解决办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研究、咨询与指导。我校对语文教学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价,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工作更有实效,进而促进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一、在参与学校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坚持激发、鼓励和规范督导对象的教学动机和行为
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反馈教学基本信息和教学条件、教学保障的信息;督导、检查语文课程是否按照我校教材管理有关规定,选择适用教材;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听课、调研、督促、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评价任课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水平;随机抽走教案(公开稿)和学生作业、试卷,评价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以及知识更新情况。
1.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让指导具有学术性、预见性和启发性。全面了解青年教师在备课、授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践、组织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指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2.根据学校安排,加强对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的指导和督查,不定期抽查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指导和督查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研讨、教学方法研讨和集体备课,共同探索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机制。
3.教学督导活跃在课堂和学生中间。根据学校安排,对日常教学秩序进行督查,特别是对新学期开学第一周教学秩序的检查和期末课程考试考风、考纪的巡查等。
4.根据学校安排,定期召开语文教学督导工作会议,通报信息,提出规范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建议。
5.组织有关改革方案的研讨、论证等工作,参与学校语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有计划地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6.对教师教研、教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参与对教师教学奖励申报材料审查和推荐工作。
教学督导所进行的工作,均做好工作记录。建立教学督导工作档案,并作为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二、督导常规及特定检查范围及相关内容
设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其中包括: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授课班级、评价内涵、档次及分数段、得分,对教学态度(认真备课,有质量较高的教案、讲稿,讲课认真,虚心征求意见并积极改进教学,热心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主持或参加课程建设;重视教学研究,并发表教研论文;优18~20分、良16~17分、中14~15分、差
合计得分;评价人、评价时间。
设立教学评价表,其中包括:任课教师、内容、课次、年级、人数,指标内涵评价等级,分数(满分100)优1.0分,良0.8分,中0.6分,及格0.5分,差0.3;设计内容(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内容搭配合理,体现基础性、实效性、健康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5分,目标(知识、技能、情感等领域目标设计明确、具体,层次分明,表述恰当,重、难点突出)5分,教案(结构科学,新颖,有创意)8分,多媒体(运用合理,有效利用资源)8分,教学过程5分,教法(给学生空间、时间,起到引导、指导和帮助的作用)22分,学生活动22分,师生交流20分,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对待他人进步,教师善于引导激励评价)10分;合计总分,评语,评价人,日期等;教学督导小结(月):时间,意见与建议和学期总结。
学校要求督导工作全面、及时地反映学校教学和管理系统运行状态的信息,为学校规划、协调、控制教学和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提供服务。
三、完善的工作
1.导
(1)讲座:如何备课、如何讲课、试卷分析;(2)听课、说课比赛;(3)优秀讲稿、教案展评;(4)青年教师教学大赛;(5)新聘教师听课把关;评课;(6)精品课、示范专业的文件起草、评比;(7)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的评审、推荐;(8)教师不同类型发言、比赛、讲课指导;(9)推广模式课,完善模式课的类型;(10)科研课题结题评审。
2.督
(1)随机听课;(2)教学质量调查(交流座谈会、实例问卷);(3)检查试卷;(4)检查教学日历;(5)检查教学大纲;(6)检查教案讲稿;(7)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8)教学实践检查;(9)查课、巡考。
四、督导工作的重点
督导要引导他们走个性化发展之路,不强制被督导教师按照某种标准接受督导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督导的“指导”功能,在教学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督导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突出发展性、引导性、主体性:强化对教师规范教学的引导和引领作用;肯定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地位。在教学督导活动中,督导过程积极反馈督导意见,与教师共同探讨存在的薄弱环节,合理评价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的比例参数。
五、坚持七个原则
篇10
今天在这里参加全区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下面我就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与在座的各位进行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回族自治区最北端,是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市辖两区一县,土地面积531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9%,有汉、回、蒙、满等23个民族,回族人口占20.3%。市山川秀丽,城市独具魅力,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机遇叠加,投资环境优越,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并先后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国家首批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城市试点。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奋斗目标,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组织实施了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新区人民公园、森林公园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大会战和“无冬闲”活动,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年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14.8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422.4万株,实现了林业建设的大发展、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
(一)全面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围绕建设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按照“增绿量、上水平、出精品”的原则,以市行政中心绿化工程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了城区“见缝插绿”工程、公共绿地改造工程、做精做美工程,打造了新区路网绿化、星海广场建设、城市街路绿化、公园改造等精品工程,实现了景观大提高、生态环境大改善的要求。年全市新建公共绿地2051亩,完成街路绿化48条,绿化面积1845亩,植树46.2万株,种草72.84万平方米;机关、学校、厂矿、居住小区绿化5296亩,植树87.1万株;摆放盆花290万盆。城区绿化档次明显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显著得到提升。
(二)加快城乡结合部绿化进程,城市外部大环境明显改观。把抓好城市外部大环境绿化作为展示良好对外形象的关键,积极总结往年造林绿化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坚持按照“大通道、宽林带、多树种、高标准”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总体要求,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做法,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外部大环境绿化力度,主要完成了世纪大道延伸段绿化工程、沙湖大道景观绿化一期绿化工程、潮湖(防护)生态园、中华奇石山生态园、惠农区采煤沉陷区生态园、北武当生态园、天河湾(湿地)生态园、星海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的建设,新增绿化面积75201.6亩,栽植各类苗木1255.1万株,城市外部大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三)发挥林业优势,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林业建设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加快平原绿化工程建设进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治沙造林工程的建设,完成农田防护林造林5148.8亩,栽植各类苗木39.2万株;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造林7995.7亩,栽植各类苗木352.35万株;完成治沙造林20000亩,栽植各类苗木343.15万株,高标准完成庄点绿化85个,绿化面积2000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创新工作思路,变一年造林为全年造林,实现了造林绿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大力组织开展了“无冬闲”活动,变冬闲为冬忙,对造林地段采取秋、冬两季提前做好水利设施配套、整地、开沟、修路、挖坑和落实苗木等准备工作,既为春季植树造林做好了充分准备,又缓解了春季造林绿化的繁重压力,实现了由一季造林向全年绿化的转变。全市上下积极响应“无冬闲”活动号召,冒严寒,克服各种困难,攻坚克难,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日,争时间、抢速度、要效率,奋战在植树造林第一线,实现了林业建设的新突破。年,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无论是栽植数量,还是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引进胡杨试栽,一次性获得成功,当年成活率高达80%以上,解决了胡杨移栽生根难、不易成活的技术难题,为我市乃至全区胡杨大面积栽植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科学依据,得到了区市领导和专家的赞同和认可。
(五)加快城市绿化步伐,有力推动“自治区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市“创园”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在相关部门及县区的大力协助和配合下,根据《自治区园林城市标准》及《自治区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结合全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对我市城市绿地基础数据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根据现状,制定了《市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的思路与对策》,编制了《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在全市大力开展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活动。通过“生态建设大会战”和“无冬闲”活动的开展,加快了城市绿化、城市大环境绿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创园指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建成区绿地率为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58平方米;公共绿地499.9公顷,防护绿地161.8公顷,生产绿地105.1公顷,风景林地211.1公顷,庭院、居住区、道路三大附属绿地465公顷。九月底经自治区专家组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自治区园林城市”的标准,对取得的成绩专家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湿地得到恢复与保护。全市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的代表星海湖,经过连续4年的恢复性抢救和治理,已建成融防洪、滞洪、蓄洪和休憩娱乐为一体的景观湿地公园,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而且凸现了山水园林的特色,实现了区域内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为我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成立“创园”工作领导班子。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做到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19家的“创园”领导小组。制订了《市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定期对各责任部门进行指导和工作检查。按照《自治区园林城市》的标准及申报评审办法,从组织、制度、人员等各个方面保证“创园”工作的顺利开展。收集整理《组织领导》、《管理制度》、《绿化建设》等八个部分的申报材料,并对多年来展现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成功的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从而展现“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生机盎然景象。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动员全社会参与“创园”。采取有效措施,大张旗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增强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宣传形式的生动性,进一步扩大宣传对象覆盖面。把重大活动的重点宣传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作用,在交通广播电台设立专栏节目,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认真做好义务植树适龄公民的普查工作,研究提高尽责率的对策和方法;抓好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提高基地建设水平;规范义务植树管理,保证绿化成效,确保了全民义务植树任务按计划完成,尽责率得以提高。
(三)落实责任,确保政令畅通。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标准高、涉及面广、任务重,全市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统一组织、统一行动。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产权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创建目标领导负责制,按照创建要求,制订出详细的创建整改计划,将任务逐单位分解落实,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两办督查室对照整改计划,进行监督检查,凡是任务完成好的,对创建园林城市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在全市通报嘉奖。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妨碍全市创建目标实现的,则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四)规划建绿,发挥城市规划龙头作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实行“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凡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的规定》,把绿化指标作为强制性指标从严要求。其附属绿地设计方案必须经市园林管理局审查,否则规划部门不得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绿化用地,确保绿地规划顺利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