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4 09:0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由镇政府报区房地局审核并做有关方案,再报市房地局审批(出据批次批文及耕地指标意见书),建设单位需交每亩1.5万元耕地指标费;
2、由镇政府报区计委立项,报区规划局审批规划用地后报区房地局供地,建设单位需交每亩1万元垦复基金费,每亩4000元耕地占用税;
3、方案设计审批后报区规划局申领工程规划许可证;
4、非耕地不需报农用地转用,不交耕地占用税,其它手续与耕地相同;
5、已批好的土地(如:内部扩建、翻建等)由镇政府审批项目后申领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有关手续;
6、招标及竣工验收手续由建设单位直接与区有关部门办理;
7、工作承诺时限:
(1)上报区审批的由镇土地管理所申报材料全部接收之日起,在3个工作内报区审批;
(2)镇政府审批的由镇土地管理所申报材料全部接收之日起,在10个工作内审批。
二、具体程序
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基建立项规划选址及规划用地勘测定界建设用地供地方案设计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申领工程规划许可证招标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
三、申报资料
1.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
(1)法定代表人委托书;
(2)法人证书(复印件);
(3)营业执照和有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4)项目建议书;
(5)申请地块范围地籍图及方案布置图。
2、基建立项
(1)报批项目建设书的请示(8份);
(2)项目建议书(8份);
(3)项目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8份);
(4)项目初步选址地形图(8份,其中7份复印件);
(5)项目建设方案总平面图(8份,其中7份复印件);
(6)地块权属证明或土地利用计划(复印件8份);
(7)企业项目批文(复印件8份)。
3、规划选址
(1)批准的项目建设书或其它有关计划文件;
(2)地形图(3份);
(3)土地权属证(复印件);,
(4)如联建的提供联建协议书;
(5)选址论证;
(6)土地利用计划(复印件);
(7)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
4、规划用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批准的项目建设书或其它有关计划文件;
(2)地形图(5份);
(3)土地权属证(复印件);
(4)选址论证(复印件);
(5)土地利用计划(复印件);
(6)总平面图;
(7)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
5、建设用地供地
(1)申请用地报告;
(2)建设用地申请表;
(3)项目建设书批复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4)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和总平面图;
(5)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文件和附图;
(6)用地范围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7)1:1000测绘空白地形图(9份);
(8)国家规费的缴款凭证或减免的相关材料;
(9)三资企业还需附合同及章程。
6、方案设计审批
(1)《市建设工程设计要求申请表》;
(2)规划管理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知单(复印件);
(3)建设基地的1;1000地形图;
(4)建筑设计方案图(总平面及单体平、立、剖面图)2套;
(5)市地名建设工程命名征询单;
(6)建设项目计划批准文件;
(7)消防、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审核意见。
7、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1)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请示;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建设书批文;
(4)规划选址意见书;
(5)规划范围地形图;
(6)规划部门审定的设计方案;
(7)项目法人的资本金承诺及资本金落实情况;
(8)各市政配套部门征询意见;
(9)工程总平面图和单体平面图。
8、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
(2)建设项目计划批准文件(复印件);
(3)建设基地土地使用权属证件或建设用地批准书(复印件);
(4)应拆房屋的权属证件(复印件);
(5)1:1000地形图(4份);
(6)总平面图设计图(4份);
(7)建筑施工(平、立、剖面图和目录)2份;
(8)分层面积表(2份);
(9)基础结构图(2份);
篇2
一、加强新校区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措施
1、增强新校区基建档案归档意识。大力宣传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并从思想意识上、组织职能上和具体工作上加以提高、充实和完善。
2、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有关法规,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遵循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制定本单位基建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制度。并严格执行。
3、基建档案的动态管理。要求档案人员随着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建立跟踪管理框架,加强与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有机联系,形成多方信息反馈网络,以适应工程建设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到建档工作与基建工程同步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工程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工程竣工验收时,要及时提交一整套合格的竣工图。这样,使档案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
二、做好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档案材料的收集
工程建设档案材料是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的进展陆续产生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级下达的项目建设书及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环境预测调查报告,设计任务书、计划任务书等。
2、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如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材料、专利文件、设计计算书,关键技术试验,总体规划设计,设计评价,鉴定及审批等。
3、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如施工定位测量、地质勘探资料;质保书、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记录及测试、沉降、位移、变形、监测记录;图纸会审、变更设计通知单、技术核定单位等修改依据;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资料;焊接试验记录、报告、施工检验、探伤记录;设备、管线及电气、仪表施工安装记录、质量评定、事故处理报告等。
4、竣工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如建筑安装工程总量表、工程说明、竣工图、测试记录、随工检查签证、记录、工程变更单、重要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已安装设备明细表.竣工图主要包括:总平面图;建筑、结构竣工图;大型设备基础竣工图;电力、照明、给水、排水、煤气、通讯、暖通、监控、电梯等专业竣工图;建设用地范围内地下综合管网图(含管线接口位置)等。
5、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如监理通知、备忘录、报告、会议纪要;施工质量分析;监理规程;合同管理文件、三控制文件、协调文件等。
6、设备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如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出厂质量合格证明;设备、材料装箱单、开箱记录;设备图纸使用说明书;设备安装调试记录等。
7、竣工验收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如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设计总结、监理总结;质量评审材料;环保、劳动安全卫生、消防、档案等竣工验收审批文件;竣工验收会议决议文件、验收证书及验收委员会签字名单;项目评优报奖申报材料、批准文件及证书等。
三、做好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基建档案的整理
在遵循档案材料形成规律,保持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下,对文件材料进行分类、组织保管单位和编目工作。
1、分类。按工程项目分类法分类,就是按照一个基本建设项目的全部材料为单位划分类别。在一个项目之内,可以按单项工程或专业性质划分属类。
2、组卷。按建设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竣工四个阶段分别组卷。项目立项阶段,按项目申报、地质勘探、工程征地等环节分别组卷。设计阶段按设计程序分别组卷。可根据材料的多少,分别组成一卷或数卷。施工阶段一般按单位、单项工程或专业组卷,组卷时文字材料在前,图样材料在后。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文字材料,一般单独组卷。
3、卷内文件排列。建设项目按依据性材料、基础性材料、工程设计(含初步设计、技术投计、施工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竣工验收等顺序排列。
4、案卷的编目。(1)编写案卷页号。以有书写内容的页面编写页号,正面写在右下角,反面写在左下角。不装订的以件为单位编写件号,并加盖档号章。(2)填写卷内目录。主要是序号、文号、责任者、题名、日期、页次的填写。(3)填写备考表。卷内备考表填写卷内文件材料的件数、页数,以及在组卷和案卷管理中需要说明的问题。5、编制检索工具。主要是编制总目录、分类目录、底图档案目录等。
四、把好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基建档案的验收关
新校区建设是一项大型重点工程,其基建工程档案的验收应分项进行,分组验收。
1、查明上级批文及相关依据性材料。包括征用土地审批材料、计划任务书、建筑施工许可证、规划许可证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移交到城建档案馆的外,学院在办理时仍要保留一份原件,在今后的利用中可节省不少费用。
2、鉴定技术文件。主要从内容说明、数据尺寸、特定指标、设计变更部位、签字盖章等五个方面验收。
3、审核竣工图。除重大变更要求,重新绘制竣工图外,一般情况下竣工图都是在施工图的基础上更改以后加盖竣工图章而成的。
五、建立基建档案质量评估表
篇3
一、明确政府投(融)资项目范围
凡在我县行政区域内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国债资金投资、国有资产抵押的金融贷款资金投资和其他利用政府性资源投资的房屋建筑、市政设施、装饰装修、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整理、园林绿化和道路交通等建设项目,均属于政府投(融)资项目范围。
二、规范项目概预算管理
根据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单位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由中标单位进行建设方案初步设计,具体编制投资概算,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报县政府批准。
(一)房屋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由县发改委牵头,会同县财政局、县代建中心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项目总概算进行审核确认;市政、园林绿化项目、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项目由县住建局会同县发改委、县财政局联合审核确认;公路交通工程项目由县交通运输局会同县发改委、县财政局联合审核确认;水利工程项目由县水利局会同县发改委、县财政局联合审核确认;土地整理项目由县国土局会同县财政局联合审核确认。
(二)建设单位根据审核确认的概算,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财政窗口办理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审批手续。部门预算单位按照年度建设计划将基本建设资金列入当年部门预算。非部门预算单位按照年度建设计划,将自筹资金的80%缴存县行政服务中心财政窗口,开设基建专户,实行专户管理。
(三)县发改委在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后,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审查。项目建设方案确定后,由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的设计单位,在批准的投资概算范围内,组织开展设计深化,编制施工图和详细预算,工程预算不得超过工程概算。设计文件须经住建、规划、国土、环保、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工程预算必须经县财政局审核,如确因特殊原因超过工程投资概算的,须重新报县政府批准,确定新的项目建设规模。县财政局以《县政府投(融)资项目工程预算审批表》(附件1)为拨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之一。
三、加强项目招投标监督
各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县财政、监察等部门对所有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实施全过程监督。招标最高控制价不得高于工程定额预算价,并须经县财政局备案。招标最高控制价高于工程定额预算价以及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招标采购确定施工(服务)单位的,财政部门拒付建设资金,监察部门应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严格项目变更管理
(一)项目建设资金总额以批准确认的投资总额为准,工程造价以招投标中标价为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如确需进行项目变更,应遵循科学、合理、真实、经济和及时的原则,按照以下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项目变更由建设单位负责申报,申报方案须经项目监理、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签署意见,依照审批权限报批。
2.建设单位应对每次变更的报批金额把关,填写《县政府投(融)资项目变更审批表》(附件2),并按程序报批。《县政府投(融)资项目变更审批表》作为变更工程计量的依据之一。
3.政府对投资项目变更实行控制审批。为规范项目变更行为,减少变更的随意性,实行项目变更预审制度,由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局对项目变更申请进行预审,提出预审意见。凡变更累计增加额在50万元以下且不超过中标价5%的,建设单位填写《县政府投(融)资项目变更审批表》,报县财政局备案后实施;凡变更累计增加额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且不超过中标价10%的,须报经相关部门审核,分管县长批准后实施;凡变更累计增加额超过100万元,或超过中标价10%的,须经相关部门初审,分管县长审签,报县长批准后实施。
(二)对因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造价调整,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并在合同中约定,由此造成的投资总额增加,亦由建设单位按上述程序报批。
(三)项目变更审批结束后,相关变更资料由建设单位报县财政局备案,作为拨付追加工程资金的依据。
(四)项目变更较大(超出批准投资规模10%),经建设主管部门鉴定可单独施工的部分,必须根据项目工程量情况重新招标。对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暂估价以及发包人供应材料、设备和专业工程的管理按市有关规定执行;项目变更部分由原施工单位实施的,其工程价款的调整按上级有关施工合同价款调整办法的规定执行。
(五)设计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因工作不到位造成设计漏项等引起项目变更的,应按照设计合同中的有关约定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六)因招标编制的项目清单误差引起造价变动较大的,应由招标单位按照合同中的有关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七)项目变更累计增加金额应严格控制在批准投资额的10%以内。项目建设费用增加总额超过批准投资额10%以上的,须在项目变更实施前向县发改委申请办理项目变更审批手续。
五、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一)加强项目预算管理
1.经县人代会批准列入本级年度预算及经批准年度内预算追加的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由县财政局按进度足额划拨县财政投资项目资金专户。
2.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本县建设和维护项目的补助资金,直接转入县财政投资项目资金专户,单独核算,专项用于相应的扶持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拨入建设单位的专项补助资金,亦直接划缴县财政投资项目资金专户。
3.经批准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类预算外资金及建设单位的其他自筹资金,根据项目预算的需要量,由各预算外资金专户或建设单位账户划入县财政投资项目资金专户或政府代建项目财政专户。
4.对上级专项拨款、银行项目贷款,如要求在上级指定银行或贷款银行直接开户进账的,由项目建设单位向县财政部门申请,经批准可在相关银行开户建账。
5.属于政府工程代建项目的,按《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县政府投资代建项目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执行。
(二)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管理
1.县财政局为我县财政投资项目资金拨付与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对有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各类项目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
2.项目资金实施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3.县财政局要严把资金拨付关,在审核有关工程资料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及工程进度拨付资金,通过项目资金的拨付环节,加强对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和专款专用。
4.项目资金拨付要求:
(1)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备料款应在合同中约定支付比例和抵扣方式,原则上不超过合同金额的20%,并在工程进度款中抵扣。凡是没有签订合同或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不得支付预付款。
(2)工程进度款根据合同约定支付。工程决算审计前应预留合同价20%-30%的工程款,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前应预留审计结算价10%的工程款,在县财政局出具《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支付余款。
(3)质保金支付时间至少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一年以上。质保期内如有返修,发生的费用在质保金中扣除。
(4)项目须进行政府采购的,按政府采购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加强项目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凭项目立项批复、工程概预算审批和招投标手续等文件邀请相关部门进行综合验收。为确保工程量计量的准确性,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土方工程、土建工程的地下部分以及装饰工程的隐蔽部分的计量,必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现场签证后方可确认。凡遇项目重大变更,建设单位应及时通知审计部门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抽查、验证,为决算审计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逐步实现对重大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查与监督管理。需分步验收的工程,应及时按项目类别分别邀请县住建、水利、交通、园林绿化等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验收。项目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县住建、发改、财政(国资办)、审计、监察、消防等相关部门共同验收。
七、严格项目结算审计
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竣工结算资料的编制工作,并对竣工结算资料认真审核把关。竣工结算资料须附项目立项批复、工程概预算审批、招投标以及《县政府投(融)资项目变更审批表》等文件资料。建设单位将竣工结算资料按规定时间送县审计局审计,县审计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凡未填报《县政府投(融)资项目变更审批表》的变更工程量不予计量,未经审计的工程结算不予认可,建设资金余款不予拨付。对于项目结算送审价核减率超过10%的,其超出的部分审核费由施工单位承担,并由建设单位在应支付的工程费用中抵扣;核减率超过20%的,施工单位除需支付上述费用外,由相应审查机构予以通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暂停承接工程业务的处罚。
八、健全项目决算审批
(一)项目结算审计确认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凭项目立项批复、工程概预算审批和招投标手续等文件,报县财政局审批。决算报表和决算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省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二)县财政局要严格审核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及时批复建设单位,并按规定拨付工程余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根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转增固定资产,并按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九、防范项目融资风险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是公共财政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适当前瞻、量力而行的原则。凡需通过融资方式筹集项目资金的,必须事先将年度融资计划报县财政局审核,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建设单位每年必须编制债务预算报县财政局,落实好还款资金来源,防范、控制债务风险。
十、强化部门责任考核
(一)项目建设单位的职责
建设单位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各单位必须按照程序做好项目前期申报、论证工作,按照规定及时做好项目变更调整申报和资金的计划、筹集工作,按要求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准备和财务决算工作。
凡因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及时履行项目变更报批手续,造成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监理的管理,凡因工程监理工作不到位,造成资金损失或增加工程造价的,应由监理单位按照工程监理合同中的有关约定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二)主管部门的职责
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做好建设单位各项申报材料的初审,抓好项目的跟踪管理,协调好建设单位和项目监管部门的关系。凡因初审把关不严,造成工作不到位的,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共同承担责任。
(三)监管部门的职责
1.县发改委:负责政府投(融)资项目的审查批复;建立、管理政府投(融)资项目库;组织有关项目变更审核工作;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2.县财政局:负责资金来源审批、投资概算审核、项目资金审核拨付和项目财务决算审核批复;负责组织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债务预算;参与有关项目变更审核;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和项目招投标监督工作。
3.县住建局:负责组织工程招投标活动和有关工程竣工验收。
4.县代建中心:负责代建项目合同范围内的工程招投标;负责对代建项目工程施工实施全过程管理;按规定和计划使用工程资金;组织工程验收和项目决算的编制和报审工作。
5.县审计局:负责政府投(融)资项目的审计工作,安排项目审计计划,及时做好项目审计,保证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按时结算。
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部署,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创新行政服务举措,切实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效能,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三集中三到位”工作
1.职能归并到位(2014年5月—8月)。各有关部门以“不增加机构、不增加人员、不增加职数”为原则,进一步开展审批职能清理归并工作。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其他行政服务事项的职能全部集中到一个科室管理,通过新设、合署、增挂等形式设立“行政许可(服务)科”,明确1名领导分管行政审批工作。(牵头单位:区编办,责任单位:各有关职能部门)
2.事项集中到位(2014年6月—11月)。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其他行政服务事项应100%进驻行政服务大厅,任何部门不得在行政服务大厅之外办理审批事项。对行政审批事项或办件量相对较少的部门,探索通过整合、委托、等形式,在区行政服务大厅设立综合窗口,实行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对因、场地限制等特殊情况暂不能进驻区行政服务大厅办理的部门,须经区政府批准,以自建办事大厅的形式实行窗口审批,同时增挂“区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牌子,接受区行政服务中心监管。(牵头单位:区行政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职能部门)
3.窗口授权到位(2014年6月—11月)。各有关部门对行政许可科要充分授权,建立“科室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的工作模式,部门行政审批职权重心要向窗口转移,切实提高窗口受理、办理、办结的能力。对程序简便,申请人提交材料齐全,可当场审批的,部门应授权窗口即来即办;对不能当场办理,部门应授权窗口组织协调相关科室提供辅审批,并在承诺时限内审批办结;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窗口应以书面告知的形式予以明确答复。各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简化、优化内部审批流程和环节,确保行政审批承诺件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提速50%以上。(牵头单位:区行政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有关职能部门)
(二)清理审批事项编制权力清单
1.清理行政审批事项(2014年5月—6月)。各有关部门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刻内涵,积极开展对现有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服务事项的分析梳理,进一步调整、削减、取消相关行政审批事项。要理清并争取上级部门可以取消、委托或下放至本级办理的审批事项;要理清本部门可以下放、委托下级或取消的审批事项;要理清有利于实现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优化的关联审批事项。要发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作用,促进行政审批事项的规范管理。(牵头部门:区政府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责任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
2.做好事项承接工作(2014年5月—12月)。各有关部门应主动与上级部门衔接,对照公开事项目录,及时调整相关新增事项。新承接事项应在30个工作日内调整到位,完成与市相关部门沟通、配合、对接等工作,经法制办审核通过后,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办理。(牵头部门:区政府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责任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
3.做好事权下放工作(2014年6月—12月)。各相关部门要本着“便民利民、积极稳妥、权能匹配、成熟先行”的原则,下放一批本级应放、能放的审批事项。特别要把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区级行政服务事项通过转移、委托、延伸等方式进行事项下放或前移。对委托下放事项,委托方与承接方签订委托书,明确权责义务、审批权限、法律责任等。注重对事权下放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移交,杜绝交接过程中的推诿扯皮、有事无人管等现象。(牵头部门:区政府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责任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镇、街道)
4.编制行政审批目录(2014年6月—8月)。及时编制全区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积极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主要包括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实施机关等,由区政府法制办审核,经区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任何部门不得在目录之外组织实施行政审批,不得擅自增加行政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或内容,切实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牵头部门:区政府法制办,责任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
(三)开展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工作
全面开展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按照“统一受理、充分授权、联合勘察、各司其职、结论明确、限时办结”的原则,把原来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的行政性验收工作改为由一个机构协调统筹办理,实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统一组织、统一办理、统一监管。(牵头部门: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局,责任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
1.设立工作机构(2014年5月—6月)。成立区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办公室(以下简称区联合验收办),区联合验收办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局(人防办)、环保局、规划分局、消防大队和市气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合验收办主任由区建设局分管负责人担任,区行政服务大厅建设局窗口承担具体受理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2014年6月—7月)。由区联合验收办负责组织、协调联合验收部门做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审批管理、现场勘察、出具验收合格文书等工作,组织各成员单位对辖区内竣工项目进行联合验收,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并对联合验收工作开展全程监督检查。
3.启动联合验收(2014年8月)。区联合验收办实行“一窗式”综合服务模式,统一受理建设单位验收申请,约定时间集中上门统一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各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法律文书,由区联合验收办统一回复。
(四)进一步推行“容缺预审”机制
加快区重大重点项目行政审批进度,进一步发挥“容缺预审”机制的积极作用,着力推动全区行政服务在“提质提速提效”上取得新成效。(牵头部门:区审改办,责任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
1.确定“容缺预审”的范围(2014年5月—6月)。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以及区政府督办、会办的其他项目,项目基本审批条件具备、申报材料主件齐全,在其他条件和申报材料暂缺的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可先予容缺审批。
2.扩充“容缺预审”目录(2014年6月—7月)。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对照《市重大项目容缺预审事项目录》,梳理扩充本部门可以“容缺预审”的审批事项,明确扩大后容缺审批的事项和材料目录明细,形成第二批涉及部门更多、涵盖事项更广的“容缺预审”事项目录。
3.实行“容缺预审”(2014年7月)。在办件过程中对照《容缺预审事项目录》,对一些互为前置的审批事项,在项目单位签署责任承诺书后,各部门先予受理,并进入审批流程;对项目中非主要要素缺件的,各部门可在项目单位签署承诺书后,予以受理并进入审批流程,缺件在正式批准前予以补齐。
(五)启动企业设立登记联合踏勘
按照“统一受理、联合勘察、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的原则,对辖区内餐饮业、娱乐业设立登记开展集中统一的联合踏勘工作,减少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多头踏勘、重复踏勘、人情踏勘。(牵头部门:区行政服务中心、卫生局、文体局,责任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
1.设立联合踏勘工作机构(2014年5月—6月)。成立企业设立项目联合踏勘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联合踏勘办),办公室设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区联合踏勘办由区行政服务中心、文体局、卫生局、环保局、城管局、消防大队、工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区联合踏勘办主任由区行政服务中心分管负责人担任。
2、明确联合踏勘工作职责(2014年6月—7月)。区卫生窗口牵头主办餐饮行业企业设立登记中的踏勘受理工作;区文体窗口牵头主办娱乐行业企业设立登记中的踏勘受理工作;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开展集中现场踏勘审批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现场踏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全程进行监督检查。
3、实施联合踏勘(2014年8月)。区联合踏勘办实行“一车式”踏勘,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各成员单位集中开展现场踏勘工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在规定时间内出具踏勘意见,工商局根据有关部门踏勘意见办理证照。未经联合踏勘会审的,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发放相关证照。
(六)提高基层便民服务水平
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是政府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服务型政府形象展示的最前线。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提升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提升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水平。(牵头部门:区行政服务中心,责任部门:各镇、街道)
1.强化阵地建设(2014年5月—12月)。根据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全面规范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基本建设。统一镇村两级便民服务机构名称,名称统一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站)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应由中层正职以上人员担任。按照“选址合理、场地适合、配套到位”要求,两级便民服务机构应建有交通比较便利、场所相对独立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原则上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使用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服务大厅均应体现“以人为本、贴心服务”理念,完善各类服务指南、公开栏、自助查询机等配套服务措施。
2.优化服务内容(2014年5月—12月)。按照“应进全进、涉群必进”要求,合理设置基层服务大厅为民服务事项。凡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事项应全部集中进入服务大厅办理。要结合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实际,不断扩展便民服务内容,因地制宜的设置便民服务事项,确保基层群众服务需求量大、服务时效性强、服务频次多的事项进驻服务大厅。要开拓思路,结合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实际,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代办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网上服务、助残服务等便民举措,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深化管理机制(2014年5月—12月)。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进一步加强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日常运行管理,建立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信息标准化等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AB”角工作制、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度,确保便民服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配强配优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政策业务培训,提高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工作的领导,有敢发展、勇挑担、干成事的决心,积极发挥本部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抓落实、职能科室具体抓的工作局面。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研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推进落实工作,及时掌握有关部门的进展动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抓好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