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剖析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5 11:1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剖析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照市行“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部署安排,通过第一阶段的动员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市分行开展这次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任务要求。第二阶段,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标准,对工作进行了梳理,认真进行自查自摆,找准自身在思想、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明确的改进措施,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问题,弥补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适合建设银行战略转轨需要的一流员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业务、新产品的学习及推广应用不足。
对新业务、新产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畏难情绪,满足于原来掌握的业务和知识。对于学习,仅局限于上级行的培训,主动学习钻研较少。对于新产品的市场推广主动性不强,缺乏争先创优意识。
2、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规划。
每天经常是在重复日常工作,缺乏长期、持续的工作计划,对业务发展的前瞻性、目标性有待加强。
3、市场营销的力度与深度不足。
未能将外汇业务与人民币业务进行组合营销,深入市场的调研少,深入客户的现场营销少,坐在家里等待客户的现象普遍。对客户的差别化营销不足,未能有效进行客户细分,未能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没有为高端客户设计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
4、存在对业务规章理解不全面、不透彻的现象,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由于学习实践不够深入,对有些规章条例理解不透彻,导致业务操作中存在与制度要求有偏差的地方。规范操作的意识不强,存在只要不产生资金风险就万事大吉,不求细节规范的错误想法,基础管理不扎实。
二、改进措施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如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主动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不强。通过这次活动,结合“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学习方案,我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分析,从主观上查找原因,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主要措施如下:
1、增强对新业务、新产品的学习及推广应用。
高度重视上级行研发出来的各类新业务、新产品,注重学习钻研,切实熟悉理解,并运用到业务中去,积极进行推广应用,走在业务发展的前列,才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不断增强我行的市场竞争力,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增强业务的计划性和前瞻性。
务必制订切实的发展计划,切勿鼠目寸光,工作要具有前瞻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掌握主动权,并赢得最后的胜利。
3、增强市场营销的力度与深度。
要树立“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注重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综合我行的客户资源,制订有竞争力的营销计划,成立专业的营销团队,进行本币、外币的组合营销,有效运用我行的产品。
要对市场和客户进行认真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差别化营销,有的放矢,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进行成本与风险分析,选择最适合的产品。要为高端客户设计一揽子的业务组合,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树立我行良好的国际商业银行形象。
4、认真深入学习业务规章制度,增强合规意识和规范操作。
篇2
2020年6月15日,徽商银行铜陵分行五松山支行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传达学习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实施方案中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认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专题警示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会议应到8人,实到7人,事假1人,由五松山党支部书记安琦主持。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为提高对专题组织生活会重要性的认识,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端正了态度。今年上半年,支部开展了一对一谈心活动,在谈心活动中,支部全体党员认真谈思想,谈工作,谈学习,谈生活,对照党性分析的标准,重点检查了理想信念、宗旨、作风、遵守纪律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在征求意见阶段和谈心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每个党员在撰写自我剖析材料时,都经历了一个全面回顾、深刻反思、反复修改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支部书记对党员统一提交的自我剖析材料进行了严格的审阅和把关,对即将召开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了会前动员,并就有关注意事项做了详细地安排。
二、组织生活会上,支部全体党员端正态度,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和自我批评为重点,按照准备好的党性分析材料,逐一进行自我剖析,民主评议。 从党员个人层面看,支行员工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岗位,自我全面深刻的剖析。每位党员都实事求是,找思想作风中的不足,找工作实践中的差距,找存在问题中的教训,深入查找是否存在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不守纪律不讲规矩、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到位以及参加组织生活不经常、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等问题。大家的自我剖析普遍都很全面和客观,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实在,有理论、有高度,有内容。不少同志都非常勇敢地把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的问题亮出来,虚心接受大家的民主评议。
三、同志最后要求,支部各位党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刻对照反思,把强化警示教育作为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要自觉把守纪律、重规矩作为对党庄严的承诺、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作为终身必须的功课;要把“坚定不移重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始终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篇3
主题词:中小企业 倒闭 剖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209-02
2011年以来,发生在温州的中小企业主跑路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10月4日总理也专程到温州调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并召开了中小企业座谈会。从这次企业主跑路的情况来看,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把引发这种现象的矛头指向了银行,认为企业主跑路是银行贷款难造成的,因此要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笔者认为,造成温州的企业主跑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主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和银行等多方面的原因所致。现剖析如下:
一、企业主跑路的原因剖析
1.企业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老板投资冲动强烈而导致盲目投资。很多企业过度融资、过度对外投资、过度对外部担保。项目的需求资金大大超过了预算,项目又不能按期取得回报,导致资金链断裂。温州人被冠以胆大,长期“抬会”的风俗,民间借贷风气尤为严重,到处举债投资。这种思维和投资的方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创业成功率高,谁的胆子大,谁就能成功。而一旦进入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进入滞涨状态下,企业进入精细化经营,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和投资,需要长期管理改进来节约成本、提高技术含量。那种靠拍脑袋、靠大量借贷,没有任何风险评估机制下的赌徒式的投资必定遭遇重创。如某集团虽然2011年眼镜产值达到2.72亿元,但近年来的业务还包括太阳能、光伏、房地产等产业,曾投下五六亿元巨资,建起3个太阳能生产基地,但光伏发电成本回收缓慢,房地产业遭遇楼市调控后,巨大的投资规模将信泰推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二是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空壳化。有些企业家丢掉专心做事的优点,对新兴技术不感兴趣,浮躁不堪,喜赚快钱。80年代温州人,长期兢兢业业对自己的领域进行专研开发,能潜下心来,在相对有技术含量的机械行业、电器行业、阀门行业都能获得比较高的成果。对技术对事业热爱超过赚钱的狂热。而现在,部分创业主体70后、80后温州人,都希望快速赚钱,快速发财,还要赚大钱,根本没有心情沉下心研究什么技术,对新材料、新技术、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行业等均未涉及,只有少数温州企业坚持在专业的领域慢慢发展。更多人希望在传统行业、投机行业、奢侈品行业捞得第一桶金。因此一些企业虽然貌似还在经营主业,但随着利润空间的挤压,背地里却以主业为遮掩,把重心转而投向房地产、大宗资源和资本市场,炒煤矿、炒房、炒金、炒股、炒棉花、放高利贷等等,在这些炒作资金里面不全部都是温州人自己的钱,无本投资的现象普遍,三角债关系一旦资金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其他环节的资金马上出现“多米诺反应”。三是企业主道德风险引发的危机。温州的中小企业大都从家族作坊发展起来的,实行的是家族式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职务由家庭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由于历史原因,温州的一些中小企业主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家族式的企业管理,缺乏相对有力的监督力量,以致有些企业主有不良嗜好还难以制止。攀比风严重,把心思花在个人奢侈享受,赌徒心态严重。私有经济发达,老板数量众多,导致了温州攀比风盛行,一些企业老板没有把钱投入公司进行再生产和技术研发、改造,反而是举债去买多辆豪华轿车、买豪宅,奢侈消费,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攀比风盛行之后,随之而来是奢侈浪费风盛行、赌博之风盛行,赌博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攀比的升级。因为真正不把钱当钱,就去赌博了。一些企业由于赌博造成公司资金困难,甚至卖掉公司的也不在少数,而赌博赢来的钱,多数都贡献给宝马、奔驰、保时捷的车行了。所以赌博是双输,无论赢和输,社会财富会迅速扔掉奢侈品消费中去,受益的只有国外的奢侈品厂家。如江南皮革董事长黄某由于参与大额赌博,欠下巨额赌资出逃,个别企业主为全家办理了移民,为自己跑路铺设准备条件。
2.政府的原因。这次的企业主跑路,很少听到有人说政府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包括政府自身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对企业跑路会产生影响,笔者认为从政府的层面来说:一是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利润较为微薄,同样的税费占各自利润的比例,大企业要明显低于中小企业。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联合的《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除了成本上升、企业融资难等老问题外,民营企业家还普遍反映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在这项调查中,对于当前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有超过八成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很重”或“较重”。另外,对于“企业一年来向各级政府交纳国家规定以外的收费、集资、摊派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情况”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选择“1%以上”的民营企业占23.6%。二是受投资环境因素制约。温州这几年土地价格非常昂贵,土地供应非常紧张。部分发展期企业、科技型企业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急需土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档次。因此纷纷外迁台州、福建、青田、松阳等政策性较宽松、厂房租赁价格相对便宜的地区,温州大量企业的外迁、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和矿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离本土化、离制造化”的态势,导到产业空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据统计,170万温州人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创办的商品交易市场达500余个,拥有40多万个营销网点;60万温州人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业,设立境外企业500多家,创办市场15家。在外温州人一年的商品销售量,相当于19个“华夏第一市”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年销售总额。230万闯荡世界的温州人,已经一年创造工业产值3000亿元以上,贸易销售额超过6650亿元,相当于一个温州GDP水平。而这些企业具有两头在外的特征,即生产经营在外、税收缴纳在外,而融资又在温州本地。这些企业占用了相当部分温州的贷款资金和民间资金,使资金服务中小企业的覆盖面有所影响。三是受国家宏观形势的影响。随着近几年CPI指数的不断攀升,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上涨,厂房租赁成本上涨等,使部分企业经营较难。
3.金融机构的原因。一是对企业的贷款资金用途监控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有调查显示:温州的中小企业不是缺钱,而是企业主缺乏将钱用于生产经营、转型升级用途上。用几个数字说话:温州2010年的GDP为2925亿元,截止2011年6月末全市人民币贷款5671亿元,如加上大量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国内信用证议付、信托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温州企业的总体融资规模不下于7000亿元,融资是GDP的2倍多。虽然银行实行了“三办法一指引”,对银行的资金的第一手资金用途进行监控,但是对资金后手的用途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使其资金仍然流向于股市、楼市等非实体经济。二是银行对优质的大企业存在“抢食”的现象。对大型企业各大银行重复“授信”,使信贷资金不断向大型企业倾斜。同时,中小企业往往大部分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薄弱、信用等级偏低等瓶颈,银行认为贷款风险较高,贷款利率定价偏高,企业的负债和利息增大,企业负担不断加大。目前企业实际的融资成本已经达到15%~20%,而一个正常企业的回报率在10%左右。三是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担保难。中小企业要取得银行贷款,就要具有一定的抵押资产或相当实力的企业进行担保。但实际上,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的不多,即使有些企业愿意担保,但符合银行条件的担保企业也为数不多。另一方面,目前抵押物仅限于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很多中小企业土地多为集体、国有划拨土地,无法落实有效抵押。专利权、排污权、商标权等由于“登记无门、交易无市”,未得到融资应用。
二、走出困境的对策探讨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正如总理所说:“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温州对中国来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前沿,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拓荒者,因此,通过这次危机后,要使温州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必须拿出“组合拳”,笔者希望温州要在这次危机中认真总结,化“危”为“机”,切实提升理念,要从把温州打造成中国民营经济的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实体经济的发展来做强做大温州的当地经济,而不仅仅是把眼光盯在打造一个金融改革的试验区上。
1.企业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努力促进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走出困境的必然之路。企业的转型发展就要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推动增长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经营管理创新推动增长上来。一是要引导企业做强做优主业。一个企业要真正成为永久牌的企业,必须先“强”后“大”,先“专业”再“多元”。企业的主业不强,就好像大楼的地基不牢,这种情况下再盲目搞“副业”、铺摊子,只会加速大楼的倒塌。因此要利用社会力量动员企业专心经营,静下心来,把主业做专、做精、做实,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确保企业沿着科学的方向转型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前沿的温州,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引领者、海洋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强大的民间资本支撑、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加快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要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产业的转型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实质是产业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这种创新与转变关键是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加快技改步伐,实现从数量扩张到品质竞争与效益提高的转变。要把企业的竞争优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与质量、服务上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主动与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依托大企业和骨干企业拓展自身的市场,走出低层次竞争圈子。三是要集聚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要摒弃家庭式的管理模式,积极吸纳和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运行监督机制,严防企业主道德风险,优化管理方式,夯实管理基础,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科学治理结构,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2.改进政府的服务职能,着力做大温州总部经济。政府要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帮扶力度,针对当前发展的情势,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服务,做大温州总部经济,全力帮扶企业发展。一是要为中小企业减负快跑。政府要不断完善税制结构,落实减税缓税的相关政策。暂停部分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减少行政干预。加大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的加计抵扣政策实施力度。落实检验检测、产品鉴定、项目验收等相关费用的减免政策等。落实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助推中小企业轻装上阵,拓宽中小企业的净利润空间,让这些留存利润更多的用于企业运营、转型升级,或者员工加薪方面。二是要加大对企业开拓市场的支持力度。利用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服装、鞋业、汽配、合成革、汞阀等温州龙头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引导其进入龙头企业配套的营销网络,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换。利用政府的力量,发挥在外温州商会和世界温州人营销网络优势,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占有率。三是要加强政府引导和强化服务。发挥招商选资的作用,全面跟踪科技创新动态,把好项目推荐给好中小企业,并做好配套服务。政府部门要建立几个相关产业领域的专业团队,对国内自主创新动态、国外技术领先者、国内外的潜在投资者,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研究。并对这些高科技产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前景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使政府成为市场制度的供给者,企业成为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者。四是要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程度、风险控制技术、监管管理、债务追索及激励约束机制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广开融资渠道,盘活、规范民间资本,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使之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条“阳关渠道”。
3.银行要加大帮持力度,努力与企业共度时艰。一是要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设立专项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专职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机构,设置专项考核指标,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行业的区域监测力度,突出对创业型、创新型、外向型、配套型、品牌型小企业的支持。配合温州市政府确定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投向,以信贷资金杠杆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二是要主动减轻企业财务负担。积极主动让利中小企业,向上争取专项信贷规模,下放利率风险定价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求,发展前景较好、信用较好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降息让利。对经营困难但管理规范、主业突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减轻企业财务负担,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三是要推进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创新。深化抵押担保方式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与政府部门共同理顺动产、知识产权、商标权等抵押登记、管理问题,积极试办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设备按揭、专利权抵押、商标权抵押、知识产权抵押等贷款,综合运用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抵质押贷款多种担保方式的组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使银企双方共同获得利益和发展。四是要加强信贷资金的监控力度。进一步落实贷款新规。全面落实“三办法一指引”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受托支付制度,落实贷后管理职责,加强贷后管理,严格监测信贷资金走向,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田俊荣.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税费负担重,近半利润上缴.人民日报,2011.11.14
2.张学庆.拷问温州跑路老板.理财周刊,2011.11.1
3.朱剑红.报告显示超八成民营企业家认为税收负担很重.人民日报,2011.11.21
4.温州拉闸限电“一刀切”,企业面临生死抉择.浙江之声,2010.10.12
5.坚定不移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今日浙江,2011
6.温州人力量大集结―写在内外温州人互动发展大会召开之际.温州日报,2010.2.21
篇4
【关键词】借鉴 硅谷银行 科技型 小微企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立足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科技型小微企业以其特有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已逐渐成为创造财富和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其科技创新实践中仍面临着融资难的发展瓶颈,直接束缚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商业银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更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重要历史时期,立足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服务和外包、新传感网等新兴产业。在这些新兴产业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占据大多数,凭借其特有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不仅是科技型大中型企业的“孵化器”,更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营细胞和发展基础。
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同样面临着融资难的发展瓶颈。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组织形式,设立专门从事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特色支行,积极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因此,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社会责任。
同时,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随着我国银行业不断扩大,中小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银行间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一现状,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创新,寻求新的投资方向,才能在竞争中胜出。现在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很可能成长为未来的高新技术大中企业,商业银行只有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才能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利润水平,增强自身发展竞争力。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现状剖析
(一)财务管理薄弱,贷款偿还风险大
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人员规模通常较小,虽然具有独立的财务体系,但是财务制度往往不健全,财务管理薄弱。据统计,约95%以上的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完整,通常只有财务报表,缺乏其他财务资料信息。此外,有些企业为了规避税收,故意不建或者建立假账假表,使得财务管理徒有虚名。由于财务管理薄弱,财务信息不完整,银行很难判断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风险状况和还贷能力,造成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从事科技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若不成功,企业经营将陷入困境,难以偿还贷款。因此,依赖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偿还贷款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知识产权质押难,缺乏专业担保机构
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拥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知识产权、专利权是其主要资产,但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流动性差且价值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技术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失败率较高,风险系数大。因此大多数商业银行不接受知识产权、专利权等作为融资担保品,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申请常常因抵押物不符合条件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同时,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发展尚不成熟,缺乏针对微小企业的专业担保机构,而且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担保机构出于自身的风险控制考虑对担保企业提出苛刻的条件,增加了科技型微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信贷审批流程复杂,贷款管理成本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办理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的程序基本一致,无论从客户贷前资料收集、集中审批还是贷后管理,均以同样流程进行。就贷款程序而言,抵押登记通常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受理完毕,进行公证需要产权人和共有人全部到场签字,如以多人房产抵押,往往需要全家老小全部到场。因此,许多小微企业宁愿选择民间高息借款,也不愿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少但频率高,通常贷款金额少但次数高,和大企业相比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因而商业银行对开展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积极性不高,这也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硅谷银行的商业运行模式及启示
美国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成立十年来一直发展缓慢,和其他银行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至1993年美国硅谷掀起高科技产业创业浪潮,在大部分银行将目光投向大公司身上时,硅谷银行另辟奇径将目标市场定在新创立的科技中小企业身上,为它们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对机遇的准确把握,促进了硅谷银行的飞速发展。至2008年,美国100佳最佳银行排名中,硅谷银行位居13名,超过了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究其成功之路,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一)与创业投资公司紧密合作
硅谷银行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是与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创业投资公司紧密合作,进行联合投资。硅谷银行在客户选择上,以创业投资公司投资的客户为主,为他们提供商业银行服务、直接投资成为股东或合伙人。这样,硅谷银行通过风险投资进行客户甄别,避免了贷款发放前的信息不对称。
此外,硅谷银行为创业投资公司贷款时,由创业投资公司进行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并由创业投资公司将回报返还银行,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硅谷银行实行“跟随发展”模式,将网点设在创业投资机构附近,为创业投资机构提供直接的银行服务,以便为其提供及时服务,从而将业务向全国扩展。
(二)灵活的贷款担保方式
硅谷银行的客户群体是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拥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知识产权、专利权是其主要资产,固定资产较少,大多数以土地房屋租赁经营为主。硅谷银行改变经营观念,允许以专利技术代替传统的物质担保。例如,当企业处在创业研发阶段时,以专利技术作为担保,当产品进入市场,公司拥有应收账款后,则以应收账款替代知识产权作为抵押。
(三)仅涉足熟悉的专业领域
硅谷银行只投资于最熟悉的新兴工程产业和生命科学领域,其他领域一般不参与。硅谷银行的许多员工都有高科技领域的工作经验,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深的人脉关系,这也使得硅谷银行的专业化优势十分突出,有效降低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风险共担,灵活配置,分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风险
科技型小微企业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且财务管理能力薄弱,财务信息不完整,与商业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针对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与科技园、政府共担风险的模式,降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拓宽信息交流渠道。
其中,商业银行和科技园区的合作,可以通过园区与园区内企业间的银企对接活动,获取更多贷款申请企业的信息。同时,对科技园区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再由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即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间接融资,通过投资组合分散单个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与政府合作建立担保保证金风险池,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定向贷款。在风险共担的契约下,将政府的高科技担保保证金存入风险池,成为银行的托管风险池资金,再由商业银行按风险池资金的一定放大比例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定向贷款。
(二)创新产品,多方联动,丰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围绕科技型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抵押物和担保难的现状,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商标权融资、租赁融资、贸易融资等新型融资形式,探索以现金流为质押的新型业务模式,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融资选择。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积极与担保公司机构合作。担保机构在专利、知识产权、销售合同等非实物资产的估价上拥有优势,而商业银行一般不认可这些资产做抵押,可由担保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融资进行担保。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寻求创业投资公司作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与其合作不仅可以分享创业机构的客户资源,而且为了被投资创业企业的发展,其有动力和信息担当创业企业的担保机构。
(三)简化审批,优化流程,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效率
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审批程序繁琐冗长,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贷款“多、急、频”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商业银行应根据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贷款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简化审批环节和手续。一方面,不断改进贷款授权和授信制度,适当赋予基层机构信贷人员必要的贷款审批权限和管理责任。另一方面,提高风险容忍度,对操作风险、意外导致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情况不追究主办客户经理责任,打消客户经理拓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业务的顾虑,调动其拓展业务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武岩,慕丽杰.借鉴硅谷银行模式拓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J].理论界,2009(7):55-56.
[2]张玉华.金融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J].现代金融,2012(3):23-24.
[3]蒋占琴.江苏银行家纵论:中小融资难问题中个主体角色定位浅探[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
[4]吴秀婷.科技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初探[J].现代商业,2010(5):31-32.
[5]Myers,Majluf.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Financial Economics,1984,13(2):187-221.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绿色信贷 实践 难点 对策
一、绿色信贷的内涵
关于绿色信贷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而言,绿色信贷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阐释:第一,绿色信贷就是要让银行业承担起督促企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改变粗放经营模式的社会责任,使经济社会在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银行业在督促企业改变经营模式的同时,其自身也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绿色信贷则可以成为其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实践
1.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规模最大。截至2010年6月末,该行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余额达4200多亿元。2012年2月24日,在中国银监会主办的《绿色信贷指引》新闻会上,工商银行信贷部高层领导透露,截至2011年末,该行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四方面的绿色信贷余额就已经达到2900多亿元。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在近三年中也增长迅速。见表1。
表1 2009年~2011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统计表
数据来源:通过对2009-2011年度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公布数据整理而得。
从表1可以看到,近三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除2010年中国建行以8.12%的速度增长以外)几乎每年都以两位数比例增长。截至2011年末,这两家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绝对数都已经超过2000亿元。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规模较大。2010年,浦发银行投入节能环保行业贷款为214.61亿元,当年退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存量贷款227亿元。截至2011年末,该行中间信贷贷款发放超过10亿元、能效贷款达到近10亿元,全行三年累计发放绿色信贷超过1000亿元。
2009年,兴业银行全年共发放节能减排贷款金额165.8亿元。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兴业银行已累计发放绿色信贷融资2857笔,金额达1290.08亿元。
2.产品种类不断创新
在产品种类创新方面,兴业银行是先行者。2006年5月,该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在国内率先推出能源效率融资项目,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项目的融资需求。2008年2月,兴业银行与IFC签订第二期合作协议,将融资适用范围从能源效率项目扩展至所有节能减排的相关项目。
浦发银行则在2008年首推《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旨在为国内节能减排相关企业和项目提供综合、全面、高效、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形成了业内最全的、对绿色产业链上下游全面覆盖的金融产品体系。该绿色信贷产品已于2009年成功实施。2011年,该行在其绿色信贷体系中增加了“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新产品,该产品在短短半年内使得三四十个大型项目稳步推进。此外,浦发银行还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绿色信贷产品,例如和法国开发署合作开发的中间信贷贷款产品,以及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的能效贷款产品等。
国有商业银行也不断进行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2010年,建设银行将其绿色信贷产品覆盖面扩展到了文化产业,为文化创意、动漫影视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信贷支持。同年,建设银行在同行业还率先创新了新农村建设贷款产品,重点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安置改造、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则以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作为创新绿色信贷政策的切入点,积极拓宽节能环保信贷项目的发展领域。近年来,该行加大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于2009年在江西专门推出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国内保理业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难点分析
1.商业银行信贷评级难以做到细致化
第一,在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评级体系中,其包含的评级指标除少数财务指标是定量指标以外,绝大多数指标都是定性指标。这导致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过程中,其信贷评级更是难以做到定量评判。第二,当前商业银行在进行绿色信贷投放时,大多实行的是“环保一票否决制”,即已经发生了环境违法事件的企业将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但是在信贷项目投放时,商业银行对于尚未暴露出环境风险的企业却无法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充分评价,致使银行在选择信贷项目时要么选择放贷,要么选择不放贷,而无法根据不同企业的环境风险状况进行更细致地差异化选择。尤其是当其面对环境危险型企业、环境合格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时,最终的评级结果可能毫无差别。第三、对于企业环境风险的动态变化,商业银行由于缺乏量化的信贷评级,导致其不能对该企业绿色信贷规模大小做动态调整。
篇6
【 关键词 】 中小商业银行;等级保护;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1 中小银行等级保护咨询服务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6月29日人民银行下发了“银发【2012】163号”文件,为进一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 43号文印发),加强对银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结合近年来银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人民银行给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的指导意见,至此,正式的拉开了中小商业银行等级保护建设和整改工作的序幕。
2 等级保护咨询服务的项目目标
国内中小银行在信息安全的发展程度,大部分处于自我认知的阶段,一边忙于业务发展的保障需要,一边又要应对上级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于安全建设来说,大部分没有纳入到战略的层面来考虑。因此,借助于等级保护咨询服务来建立的这样一套信息安全体系,必须同时满足公安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人民银行等级保护的测评要求和银监会关于IT风险管理的要求。这些目标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只有将通用的要求、标准、规范落实到自己IT风险管理体系的各方面,建立适合自己业务特点与发展需求的信息安全体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风险、进行IT治理的目的,并最终通过等级测评。
3 等级保护咨询服务的总体思路
中小银行在咨询服务项目需要主动地全面的考量自身情况,综合分析人民银行、银监会和等级保护的要求,在现有的安全工作基础之上,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体系,同时满足这些主要的监管要求。这样面临检查时,只要客观反映出当前状态就可以,有效降低临时的材料组织工作。
同时满足三方面监管要求的信息安全体系,这个信息安全体系将以公安部的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人民银行的《等保测评指南》和银监会《管理指引》为主要依据来搭建起框架,以各专项监管指引为各个领域的具体工作指导,以ISO27000为代表的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为补充。
4 等级保护咨询服务的内容
等级保护的咨询服务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考公安部下发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指南”中将等级保护工作分为了定级备案、规划设计、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四大过程。
4.1 系统定级
系统定级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1) 等级保护的导入培训:在进行咨询服务之前,需要对银行相关科室信息人员进行等级保护的内容培训。只要讲清楚等保是什么,需要各级人员配合的工作点是什么就可以了。
2) 系统业务安全域划分: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信息搜集和资产调研。明确业务系统的范围、边界、功能、以及重要性等。
3) 编写系统定级报告和备案表:定级报告和备案表都是按照公安部等保办公室的通用模版来编写的,内容包含了系统功能描述、网络拓扑、定级的理由和依据等。
4) 召开专家评审会、获得备案证明:召开专家评审会并获得备案证明可视为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性成果,因为定级和备案是等级保护工作开展的前提,如果级别定错了,或者专家有不同的评审意见,则后续的设计方案、整改方案均无法执行。同时,对于银行信息科技部门的领导而言,服务工作做的怎么样无法量化,但是备案证书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如果能在评审会现场当场颁发,则意义更加重大。
4.2 规划与设计
规划与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等级差距分析和风险评估。
1) 技术层面可直接参考人民银行关于金融行业的“测评指南”来完成,可操作性较强。可分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五个层面进行差距评估,同时对网络流量和网络协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漏洞扫描设备、配置核查设备、渗透工具等进行风险分析,输出风险评估报告和技术层面的差距评估报告。
2) 管理层面上,等保的管理要求相对薄弱,集中体现在运维管理等方面,如果要达到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标准,还有很多需要加强和补充的地方,可以对现有的制度文档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等保的管理制度调研。
4.3 实施与整改
实施与整改阶段需要按照规划阶段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以满足等级保护安全体系的建设要求。
1) 组织体系整改:安全管理组织应形成由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具体信息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模式。可参考已成立的《等保领导小组》设立模式,但应具体到管理员岗位。
2) 管理体系整改:按照等级保护的要求补充或重新制定管理制度,根据咨询方提供的制度模版,银行可根据自身的实际业务需求进行修改,并经内部讨论修订后,下文试运行。
3) 技术体系整改:技术体系整改应从三个层面进行考虑。
制定技术规范:包括windows、AIX、Informix、tuxedo、cisco等主流设备的安全配置规范;可考虑聘请专业安全公司进行咨询服务,制定适合银行长期发展的安全策略和技术安全规范。
安全配置加固:根据已制定的技术规范进行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的全面的安全加固。
安全设备采购:在安全技术体系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落实安全技术详细设计方案中的具体技术要求,将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落实到具体安全产品中,形成合理、有效、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
4.4 等级测评
根据人民银行的《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服务安全指引》选择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等级测评,一般当地公安机关会指定2-3家评估中心进行等级测评,如果银行自行联系省外的测评机构,可能需要事先跟当地省公安厅取得联系,确保该测评机构的测评报告在本省是受到认可的。
实际上做了咨询服务之后,等级测评的工作就变的非常简单,因为咨询方会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就会与测评中心取得联系,确保其设计方案和整改实施方案得到专家和测评中心的认可,保障其顺利实施。所以在等级测评的时候,测评师从进场到出具评测报告大概只需一周左右的时间。
5 结束语
关于金融业等级保护的建设工作,是今后两年的一个重点工作,尤其是中小银行可借助合规要求,由信息科技部门立项,向行内申请更多的资源来完善自身的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武冬立.银行业安全防范建设指南.长安出版社,2008-11-1.
[2]李宗怡. 中国银行安全网构建基础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1.
[3] 刘志友.商业银行安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3-1.
[4] 曹子建,赵宇峰,容晓峰.网络入侵检测与防火墙联动平台设计[J].信息网络安全,2012,(09):12-14.
[5] 傅慧.动态包过滤防火墙规则优化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12):12-14.
篇7
二、案例描述
A公司是国内母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现有一笔以信用证结算的业务,具体描述如下:国内Y公司与境外H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从境外进口一批铁矿砂料,涉及进口报关、质量检测、货物运输等货物项下的事项全部在购销合同中明确其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国内Y公司与香港A公司、国内X公司签订委托代开证协议,由国内Y公司委托国内X公司作为其境内的开证商为其开具远期证至香港A公司,A公司收证后,“背靠背”开具即期证给境外H公司。协议中明确香港A公司、国内X公司只承担开证责任,即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具真实、无误、有效的国际信用证。
如图一所示:
三、案例剖析及说明
1、国内Y公司和H公司(供应商)签订货物购销合同。香港A公司与国内Y公司、国内X公司签订三方代开证协议。
2、从业务本质而言,国内Y公司与国内X公司、国内X公司与香港A公司、香港A公司与境外H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目的均只是为开具信用证的形式需要,实际购货合同的购货方和供货方分别为国内Y公司和境外H公司,相关合同条款均由国内Y公司和境外H公司协商确定。
3、作为香港A公司而言,对境外供应商开具的是即期信用证,需在签订购销合同时立即付款,而国内X公司开具给香港A公司的是90天的远期信用证。因此香港A公司需要在香港以远期信用证质押取得银行借款。
4、香港A公司开具发票给国内X公司,价格是在供应商销售价格基础上加差价,以弥补借款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费用,并赚取一定的收益。
四、财务处理及争论焦点。
(一)香港A公司帐务处理意见如下:
1、甲方二开具给香港A公司的远期信用证,香港A公司作为应收票据列报;2、香港A公司在香港外资银行的借款,作为短期借款列报;3、香港A公司按供应商实际销售价列报主营业务成本,按开票给国内X公司的价格列报为主营业务收入。
(二)帐务处理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如下:
1、信用证结算是否可以列入应收票据。2、向银行的融资行为是界定票据贴现还是短期借款。3、该项业务是按总价确认收入还是按差价确认费收入。
五、笔者的观点
1、信用证结算是否该纳入应收票据核算取决于应收票据的实质含义。虽然国内会计准则规定应付票据只核算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但从信用证的功能上分析,实质和银行承兑汇票类似,前者主要针对的是国际贸易结算,后者主要在国内使用。这里还需注意的是信用证项下的不同情况及业务进展的不同时期来具体判断,一般应以银行水单上是否列示该项信用证为基本的判断标准。若银行水单已经列入了该项信用证票据,则表明银行已取得对议付行付款的承诺,无论客户是否有能力付款,议付行都有义务无条件到期付款。此时应确认应收票据已经实现。为了规范该类交易的会计处理,笔者建议能否在“应收票据”科目下设置“信用证下银行承兑汇票”。同理,企业在开具国际信用证时,根据信用证基本信息判断,一旦形成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并且银行水单已列示承兑付款的时候可以将其归入“应付票据—信用证下银行承兑汇票”核算。
2、区分票据贴现和短期借款的关键在判断A公司对收到客户的信用证的处理方式。已实现承兑的信用证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可以申请转让、贴现、质押的处理方式。若进行贴现,该项信用证的收款权利让渡给银行,银行根据信用证的所附开证行的资质、金额、币种、付款期限等因素来确定贴现的利率,并最终确定贴现金额,一旦贴现,该项信用证的权利即转移。若进行质押,该项信用证作为抵押物。银行根据信用证所附的信息确定质押的最大金额,在其额度内的融资都能被银行接受,与贴现不同是,客户对该信用证仍然保有收款权利。从A公司的交易方式判断A公司的收证和开证金额不一致,融资金额不是以贴现金额为依据,收证权利仍然保留在A公司。所以A公司是以信用证为质押的短期融资行为,应列入“短期借款”核算。
3、判断收入金额的实质是看该类业务交易实质。从业务性质来看,香港A公司通过代开证协议明确了不承担货物项下的所有责任和义务,包括质量、数量、报关、运输等,只承担开证及交单义务。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国际贸易中提单即货权,提单交易即货物交易,与国内实质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虽然A公司并不承担具体货物买卖,但已形成提单交易,理论上A公司能通过掌握提单来控制交易的进行,在A公司上已发生了物权的变化。因此,应按总价确认收入,同时按进价确认成本。确认收入的时点应是A公司收到提单并提交银行单据,收证行收到议付行承兑付款的时点。
六、国际信用证结算模式业务流程的会计处理
(一)收到客户开出的信用证
(1)收证不做帐务处理。
(2)收证后向客户交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收议付行银行承兑通知。(议付行收到提单审核无误,即向收证行发承兑通知)借:应收票据,贷:应收账款
(4)信用证到期收款(根据信用证约定日期确定收款日期)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二)向供应商开出信用证
(1)开证时不做财务处理。
(2)开证后,供应商发货交单。
借:原材料(物质采购)
贷:应付账款
(3)开证行承兑付款。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票据
(4)信用证到期公司付款。(开证行的付款时间根据信用证条款及合同上注明的付款日期)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若需延期付款,或背对背信用证质押融资(一般期限在6个月以内)。
借:短期借款
贷:应付票据
篇8
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大致分为三种运行模式:仓单质押、保兑仓、物流保理。
1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所谓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的有价证券,仓单持有人随时可以凭仓单直接向仓储方提取仓储货物。仓单质押业务的核心在于中小企业以在库存动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物流企业经银行审核授权后,以第三方的身份承担监管责任,受银行委托提供监管服务,对质押物进行库存监管。质押货物的存放点可以是仓单出具方的仓库,也可以是具有一定仓储能力和仓储管理经验、良好行业信誉的第三方或出质人自办仓库,但后者须由仓单出具方派人监管并承担监管责任。企业质物灵活多样,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均可以作为质押物。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此运行模式产生的基础是:生产经营企业流动性经营运作占比逐年增大,而银行习惯从事传统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这是长期困扰企业融资的关键问题。物流仓单质押融资打破银行对动产抵押的歧视态度,使原材料、半产品、产成品等动产抵押物进入银行资产业务行列中。由于银行贷款收回是以特殊账户形式完成,从某种程度上说违约风险较低。关键问题是银行贷款金额与质押品内在价值之间能否做到合理贷款,合理收回,质押物品价值评估报告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一旦评估有失偏颇,同样会产生风险。
2保兑仓融资模式。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业务的一种延伸,保兑仓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是:生产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银行为确保金融资本金的安全,在生产商和经销商之间存在的买卖合同关系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银行提供承兑担保的前提下,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反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供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此模式运行基础是以结算为目的,保证结算有序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银行通过间接融资获得融资收益,并使融资风险因分散性而大为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先进的仓储设施和设备提高仓储运能并提高管理收益,还可对保兑货物提供评估和监管,创造利益。从运行关系产生到结束之间,买方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均会面临一定风险。
3物流保理金融模式。保理又称保付,指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行)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此模式运行基础是: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资金实力、经营业绩、经营前景、资产结构等授予物流企业信贷配额,由物流企业对有关联的中小企业提供质押贷款,并对企业进行系统化的融资安排、物品评估、资格审查以及全程动态监管。
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因而往往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银行更为简捷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银行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对它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银行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手中,这一风险可以得到大大的降低。
二、金融危机带给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
1抵押物风险。一般情况下,抵押物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数量多少的存量控制风险;质押物品种是否合适、市场价格是否稳定、质押物是否投标等质押物选择的风险;物流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先进、内部防范措施是否有效等物流公司对质押物监管的风险;货物来源是否合法、货物质量是否有以次充好现象、提货时是否有提好补坏现象、仓库安全、员工诚信、提单的可信度、保管设施是否合适等质押物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金融汇率变动等质押物变现的风险。
当前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货物和仓储市场的业务量也受到影响,客户信用等级、支付能力均在下降,货物价格又在急剧下跌,这使为其提供融通资金的商业银行也将面临风险。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中远和中海的经营数据显示,中远2008年前3季度营业收入平均增幅是41%,但第三季度增幅减为27%,增幅下降了大约1/3。中海集运受到的影响更大,前3季度,中海9月份亏损达到2.7亿元。现在很多船东都采取合并舱位,甚至取消运单以减少亏损。
2信用风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于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在出质人进行货物质押时,有的客户资信不好,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和以次充好,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质量风险。二是银行对物流公司和企业的评价失实的风险。尽管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介入融资过程,向商业银行提供制造企业货物的详细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然存在漏洞,这些数据的来源和有效性都还是个问号,由于银行的评价技术不完善、评估技术不高、网络信息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商业银行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依然很大,不可小视,这就出现了银行在信用评价时的数据信息低效风险。三是信用环境软约束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一向都与社会的金融生态密切相关,而经济领域至今还没有树立起诚信光荣、无信可耻的社会信用环境,也没有严厉的失信惩罚。这就使得物流金融这一项全新的金融业务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社会信用保障,也就是说当它踏入社会金融生态圈之后,信用坍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会导致这种失衡现象渐渐地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出现,进而不但没能为商业银行减轻负担,反而成为了其又一项信用风险的缘起。
在目前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下行态势下,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价格下跌的风险和销售变现的风险明显加大,以前常规的风险控制手段将极有可能使风险暴露大大增加,这将有可能导致物流金融业务中借款企业的大量违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这两类风险是现阶段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
3控制风险。由于我国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信贷时间短,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积累不足,又受到各种制度、法律的瓶颈制约,操作疏漏和失误难以避免,主要问题有贷款资金渠道狭窄,筹资方式少;贷款工具缺乏灵活性;银行风险管理手段受到外部环境限制;内部监控系统还不完善等。因此在物流金融业务中,银行内部存在着操作风险。因为在目前态势下,物流金融业务借款方也就是中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原材料、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价格会波动,数量会变化,从而引发很多供应链风险,其违约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质押品价格下跌的风险也变大,这些都要求物流企业要重新调整物流金融业务的监管模式、手段和指标,监管的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实体经济的萎缩也会造成物流金融业务量的萎缩,物流监管的规模效应更难获得。
4外部环境风险。物流金融业务中,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制度安排方面的一些缺陷。如我国信用制度作用的发挥存在企业信用档案及信用评估机制不健全的限制;质押制度存在标准仓单设置难、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质押物处置难等问题。这些制度安排自身的缺陷会弱化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作为转移风险手段防范风险的效果,甚至可能增大风险。其次是法律风险。目前我国的物流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物流公司以及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操作进行规范整合,这就会使物流金融业务无法可依,可能形成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并且法律风险也可能引发其他风险的发生。再次是宏观环境风险。宏观环境因素是影响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如汇率和利率因素以及国际物流整体需求因素等,物流业务的国际结算必然要牵涉到这类因素。另外还有我国物流业目前的整体发展状况,虽然发展迅速、业务剧增,但是成本高、资质差等,这些都是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弊端。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金融中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1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散转移机制。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剖析,可知金融创新不是主要问题,对金融创新缺乏有效控制才是关键所在。尤其在中国,利用金融创新分散风险的机制还很落后,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系统,当遇到较大的金融冲击时系统很可能难以消化。因此,物流金融应该利用金融衍生品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有利于将业务风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即便在业务蓬勃发展时,实时的监管、贷款审核条件的严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2建立相应的金融危机应急机制。当前,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物流金融创新可以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担保品价格风险、变现风险等,对新增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业务能否正常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将最终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政府、金融机构等都应该针对具体的创新业务制定相应的金融危机应急方案,这将有效抑制金融危机的扩散。
3加强银企合作关系。物流金融业务是一种典型的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业务形态。必然要广泛采用信息系统技术,以加快各方信息交流、简化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同时实时对货物进行跟踪监控。当今,世界制造业已经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已经让位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模式。为顺应市场趋势,领先制造业开始有选择地推动供应链管理和集约式生产方式的发展。企业加快引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加速企业的现金周转,提高资金利润率。商业银行与重点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物流金融风险。银行应有效地依托物流企业的业务平台获得客户的资信档案,进行客户的信用分级,使银行能根据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放心地把贷款直接发放给企业,以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环节。同时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信息取得成本,降低贷款的风险,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
4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增强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能力。金融危机下,需求的减弱加剧了物流市场的竞争,为行业的优胜劣汰、资源重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物流企业要增强服务创新能力,把创新内化到企业文化中,加强模式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规模大、实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这次危机也可能是一个加快兼并扩张、做大做强的大好机遇。另一方面,要拓宽银行服务对象范围。现在,物流是多产业、多领域及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体,其运作强调物流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实现优势互补。银行在同物流企业合作过程中,不仅可以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可以通过物流企业发展更多的客户,将金融服务扩展至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所有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上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总之,商业银行要积极创建与物流发展、商流发展相匹配的新的物流金融领域和新的服务范围,要主动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金融服务工具,力争做到物流的范围和领域有多大,物流金融服务范围、领域就随之有多大。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又要防范风险的发生,安全运营,达到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何黎明,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EB/OL],http;//.2009-01-02,
[2]杨娟,陈宇,任晓艳,基于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08,(2),
[3]莫静,李俊萍,物流金融风险形成及防范[J],青海金融,2007,(7),
[4]BobBemabucci,HelpingCustomersCureCashFlowmsThroughBetters~pplyChainManagement[J],TheSecuredLender,2005,11
[5]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
[6]赵晶晶,物流金融理论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纵横,2007,(3),
[7]张凯,董千里,物流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
[8]周明,物流金融的价值及风险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9]李毅学,冯耕中,汪寿阳,全球金融危机带给物流金融的启示[N],现代物流报,2008-10-14,
[10]刘锦辉,商业银行开发物流金融业务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08,(9),
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资金是国有企业的核心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风险绝对不容小觑。如何有效的防范资金风险,成为每个经营管理者必修的课题。只有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价值,国有企业才能提高综合实力,在市场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升营运水平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无论是股东资金投入,还是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所取得的款项,都为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资金充足,有利于国有企业抓住市场更好的投资机会,从而获得客观的收益;而该收益又可以投入到下一轮的经营活动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自身营运水平。
(二)有利于国有企业减少对外融资,维持良好信用若国有企业在经营周转过程中资金不充足,难以维持正常的业务开展,势必需要进行融资。但融资活动是把“双刃剑”,在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的同时,也增加了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负担。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经营净收益进行再投资,资本成本低;而用融资款项进行投资,会负担较高的资本成本。而且一旦有本金及利息逾期的情况,会对国有企业的信用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有利于国有企业统一管理资金,提高控制力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集团公司对各自子公司的控制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国有企业集团产融结合,从而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化。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安全存在隐患1.现金管理国有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出纳将保险柜的钥匙随意乱放,或在未经领导批准的情况下,就将钥匙交予他人保管;不注意密码安全,将其留置在他人轻易可以发现的地方,或直接告诉他人;在出纳员离开出纳场所前,也没有将现金、支票、印鉴等放入保险柜并锁好;甚至会出现挪用现金、白条抵库、借用外单位账户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的情况。这些都极大的危害了国有企业资金安全。2.银行存款管理出借账户供外部单位或个人使用,为外部单位或个人代收代付、转账套现;未经上级财务管理部门批准,私自开设银行账户;预留银行财务专用章和个人章由同一个人保管;由财务部门以外的业务部门设立、管理、操作银行账户。以上行为使国有企业的资金处于失控状态下,完全脱离的管理,具有极大的风险。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认识不到位内部管理机制缺失,没有相关制度可以遵照执行。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不足,认为资金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己无关。
(三)资金支出没有统筹安排和计划性大中型国有企业往往是集团管理制,层级多、子公司数量多。集团中的公司往往都“各自为政”,有自己的账户及财务制度等。这样容易造成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形同虚设,整体处于失控的状态,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无法使资金价值最大化。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制1.建立财务联签制度第一,经办人和经办部门负责人应如实反映联签事项的内容及金额,并在联签单据上签字,对业务及其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承担直接责任。第二,分管领导对分管部门联签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必要性负责,审查该事项是否列在月度、季度、年度资金计划内,在联签单据上签字,对联签事项的结果承担相应的审查责任。第三,分管财务的领导、总经理、董事长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履行最终审批权,对联签事项的结果负责。第四,财务部门的部长、会计审核人员对资金来源、手续的完备性、票据的合法合规性、支出的准确性、是否符合资金计划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支出均有权退回。出纳人员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单据有权拒绝付款。对于重要资金支出事项在付款之前业务前端环节的合同签订、商业谈判、招投标等活动应由财务部门委派财务人员参与。第五,签字人签字时应当谨慎负责。凡失职渎职,对集团公司造成损害的,签字人应承担直接或连带责任。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签字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财务部门应严格履行联签制度规定,对于程序不完善、手续不齐备的事项,财务部门应不予支付。2.建立大额资金管理制度(1)大额资金的使用条件。第一,大额资金使用实行预算管理,要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编制年度预算,合理安排资金预算。投资、技改及工程项目的大额资金使用前应有可行性论证;第二,投资、技改的大额资金使用前应有项目的相关决策资料;第三,符合招投标事项的大额资金使用前要实行招投标管理;第四,需要报经相关部门备案或核准的项目应取得有关批复文件;第五,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借款,须发红头文件写明资金用途。(2)大额资金使用的支付程序。第一,支付申请。根据年度经营、项目投资预算或批准的投资、融资、购置、捐赠计划等,由相关责任人提出资金使用意向和额度的书面申请材料,申请中需注明资金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相关材料,报经业务分管领导审核后,再提交总经理办公会研究,需董事会决议的,先经总经理审批后上报董事会。第二,支付决定。总经理办公会在权责范围内对相关业务部门提交的大额资金使用的支付申请实行集体决策,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形成书面会议纪要。对超出总经理办公会决策范围的事项,由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提请董事会研究并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董事会研究决定后应形成书面董事会会议决议。第三,支付审批。相关业务部门根据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的批准决定,填写资金使用支付申请单并附有关资料,实行授权审批和联签联审,履行审批程序,将经审批的支付申请单及其相关材料送交财务部门。第四,复核支付。财务部门接到相关业务部门送交的经审批的支付申请单及其相关材料后,对批准后资金支付申请的范围、权限、程序、手续、单证、金额、支付方式和支付单位等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予以支付。
(二)资金统一管理调配1.银行账户管理资金集中结算平台应统筹优选一家综合实力、服务质量、网络建设较好的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归集银行,通过其现有的现金管理系统和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同时子公司筛选现有存贷业务量较大和与集团公司有较好合作关系的其他商业银行和资金归集银行开立结算账户。集团公司所属各级子公司开立新的银行账户,应事先经集团财务管理部审核,再按其他规定程序办理,原则上新账户应开立在直联银行,账户开立后要通过资金集中结算平台管理系统及时报备和上线。2.资金结算管理子公司均应通过资金集中结算平台所使用的管理系统办理资金上划、下拨等业务。子公司的日常资金和内部专项资金支出,根据自身账户余额和实际支出情况,从资金集中结算平台的管理系统中下划到结算户中,子公司以商业银行柜台或网络银行形式办理支付;子公司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形成的资金沉淀,资金集中结算平台要及时组织归集。对子公司的存款实行有偿占用,根据各子公司资金归集状况和集团公司的收益情况确定并定期返还该部分收益。3.资金流预算管理要利用管理系统平台,支持集团对下属单位实施有效的资金监控,积极推进和逐步建立资金集中结算平台管理系统与集团预算管理的有效对接,促进集团预算管理、资金监控能力的提升。子公司要坚持科学合理安排、调度和使用资金,实现资金支付行为的预算管理,做到有备支付。督促各子公司在经营预算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资金支付的年度和月度预算,使资金运作逐步步入良性运转的轨道。4.信贷融资管理参与管理集团所属子公司的信贷融资活动,集团财务管理部利用统一管理的优势,出具包括融资方式和交易对象等项目的融资解决意见,具体信贷融资方式包含但不限于: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票据贴现等。一般情况下,与商业银行信贷融资的交易对象应在直联银行范围内选择。要逐步聚集集团内部的短期及长期资金,合理调节内部资金流向,优化融资结构。要利用好资金归集的有利条件,积极与各金融机构进行对接,扩大集团外部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5.资金归集管理集团财务管理部负责对集团各子公司资金归集比例实施考核管理,对于未按照规定归集资金的,一经发现将作为绩效考核的否决条款,与各子公司班子成员的年薪挂钩。集团各级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子公司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检查,主要包括:子公司可归集资金是否全部纳入资金集中结算平台账户,有无资金体外循环现象;资金拨付是否按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需要进行;信贷资金是否按资金用途使用,有无拖欠还款现象等,并纳入集团考核的重要指标。
篇10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主要是指美国贷款机构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按揭贷款人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就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这种次级按揭贷款将客户的偿付保障建立在房屋价格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其中所隐含的巨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近几年美国楼价高涨,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使得贷款机构为了盲目地追求高利润率而不断增加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供给,以至忽略了次级抵押贷款隐藏的风险。
次级按揭贷款因借款人信用等级不高,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且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由于美国过去的6、7年以来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有的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包和债券化规模,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事件规模的扩大,最终引发危机。
2008年7月以来,先是美国著名房贷银行印地麦克银行因客户大量取款引发流动性危机而倒闭。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倒闭银行,仅次于1984年破产的美国大陆伊诺伊国民银行。紧接着,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两大按揭信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遭到大量抛售,股价一周内曾跌去五成,一年之内市值损失了八成。7月25日,又有两家小银行——内华达州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宣布破产。而美国次贷危机向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的渗透,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次贷危机已超出了次贷的领域,美国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领域危机的“前奏”,次贷危机逐渐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发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动荡。
二、次贷危机成因的分析
过度自由却缺少监管的资产证券化,是造成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资产证券化今后还要继续发展的话,就要保证这些产品有严格的标准、严格的规范,避免出现过度风险。次贷危机是21世纪第一个复杂金融衍生市场的危机。
学者广泛认为:次贷危机是全球流动性充裕环境下,市场约束力下降、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弱化的结果。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在于美国本身的信贷扩张和金融创新。2001至2004年,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美国政府采取了低利率和税收激励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实现了稳步增长。这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很快。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别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于是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放贷机构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从而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2001年以来,各大投资银行广泛参与到这场巨大风险的追逐中,由于忽略了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发行了大量低评级的住房抵押贷款,并将其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等。而惯于攫取丰厚利润和承担巨大风险的对冲基金投资商们,纷纷抢购次级抵押信贷证券。从2004年6月底至今,美联储不断收紧原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利率逐渐回升的状态下,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资金链发生断裂,进而演变成一场金融风波。
美国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美国次贷危机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由于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发展仅十余年,且此前该市场运作状况良好,因而此前次贷违约率并不高。次贷相关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较快,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造成了风险扩散。监管部门监管不严,未能遏制风险集聚。从美联储的职能看。美联储有三大任务:抑制通胀、增加就业和维持金融稳定。
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首先应归因于2000年以来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2000年前后美国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里要提到另一个资金的大循环,即以美国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全球资金循环,这也是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些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别国储蓄。当大量美元流向这些国家时,为了避免本币大幅升值,这些国家的央行不得不买入美元,同时投放大量本币。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影响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了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从安全和保值的角度考量,不得不又去购买美国国债。这样,资金又进入了美国,一方面降低了美国利率和美国人的消费信贷成本,另一方面推高了美国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进一步助长了美国人的消费,从而形成了一个全球资金的大循环。
在这个循环当中,大多数靠出口初级商品或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美国的债主,美国人不仅输出了美元,也输出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华尔街的新奇产品。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坐着宽敞的波音飞机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推销他们的衍生产品。正如有的分析家形象地喻为:他们就这样将“坏猪肉放进绞肉机做成香肠卖给了全世界”。
此次危机波及世界,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了债券,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包括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更为严重的是,次贷危机会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并促使美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而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会越过国境,传导到全世界,这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演变成“美国次贷,全球买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杜厚文,初春莉.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根源、走势、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罗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及对我国的警示.求是.
[3]王东.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影响.当代经济.
[4]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2008,03.
[4]杨连总.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