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26 11:0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卫生工作(部分工作)
1、整合卫生资源将胡家渡卫生服务站,村前卫生服务站,古庄新乐园卫生服务站及新塘里、戴歧卫生服务站创建成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
2、同时建好惠城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定点好后将其建设成一流的现代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其起点要高,标准要高,要建成区乃至市新型的、有特色的、最好的、第一的卫生服务站,体现出新城的风采。
3、在硬件到位的基础上,依托卫生服务中心和各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居民(村民)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及时提示给出饮食、起居、活动等处方供人们生活参考,使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温暖百姓心。
4、加强培训教育,针对居民(村民)定期进行健康知识的讲座,真正做到人人皆知,入耳入心,进一步促进健康知识的普及,健康和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出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和谐奋进的社会大家庭,进入我们的每个社区,好象进入了一个健康快乐的乐园。形成全社会人民所向往的、都想渴望进入的人间天堂。
二、教育工作(部分工作)
1、进行新一轮教育资源的重组,长安中学的改造,理想城市学校的建设,金惠等社区幼儿园的新建都将展示教育硬件的风貌,辖区内现有省锡中——国家级重点中学一所,省示范初中一所,省实验小学二所,省实验幼儿园一所,今年将创建省优质幼儿园一所(新惠幼儿园),市级一类幼儿园一所(张村幼儿园),这些教育资源的富饶必将出一流教育成果。
2、教育硬件的逐步到位,今年将着重研究教育软件的提升,第一要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通过招聘、培训、交流、委培等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培养拔尖的领军型人物来带动一大批教育骨干。第二要解决目前一大批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和做出奉献的中小学代课教师和镇民办教师的医疗保险问题,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安心教育工作,是体现和谐建设的一大进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关心教育工作者的疾苦,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生活待遇,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来我们工作,为我们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人才的智慧优势。(现在各幼儿园教师紧缺,保育员紧缺,同时金惠幼儿园、理想城市幼儿园、新城中心幼儿园的开办,将需要很多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目前楼盘新迁入的新市民越来越多,急需解决他们子女的入学问题)。
3、条件成熟了,将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大做强。通过几年努力,要把“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教育看、教育看长安”的口号喊响喊亮,打出品牌,走出全国,冲向世界,目标和决心不能动摇。
三、文化体育工作(部分工作)
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就业创业课题“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研究”(编号:01),2013年度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项目“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013Z01)阶段研究成果。
摘要:在培养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能力的过程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开展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的研究工作,总结出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关键词 :高校 就业指导人员 专业发展 问题 对策
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现状
1.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外职业生涯的发展现状。这里提及的外职业生涯,指的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自身的工作状态的变化。具体来说,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日趋扩大,社会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步提升,这就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教育学校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管理体系,这就导致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高校内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付出的劳动成果难以得到足够的尊重,虽然肩负着教导学生的重要教育责任,却属于高校的行政编制。除此之外,在高校就业指导研究领域,也没有专门的学术期刊提供给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的交流与沟通,就业指导教育的学术性特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掘。
2.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现状。这里提及的内职业生涯,指的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自身的工作能力的变化。具体来说,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只是掌握了教育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和社会上的用人企业进行深度的交流和探讨,这就导致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难以提出有深度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各个高校尚未有设置就业指导专业的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搞行政没有问题,但是在进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讲座筹备、针对学生特点的一对一就业指导过程中,就很容易暴露出专业技能知识不足的缺点,很难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往往并不认为该工作岗位是自己的归宿,往往只是将该工作岗位当作自己升职的一个中间跳板,并没有充分意识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未来发展趋势
1.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专业化建设。在进行高校就业指导专业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专业化构建。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高校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树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升职体系,从偏行政的方向转化为学术方向,提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考核,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2.建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长效发展计划。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到对现有的就业指导人才的挽留和培养也要充分地重视到吸引专业的人才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并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进行相关的奖惩制度的评价,在评价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地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定审核,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长远发展。
3.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通过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含金量,让参与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大学生群体获取足够的信息。为了有效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各个高校的管理部门应当在学校内部成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研究委员会,并为该委员会聘请就业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在高校内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学术研讨会,并鼓励高校内部的就业创业指导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设置专项的课题研究资金,帮助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学术研究。
4.帮助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个人素养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首先能够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能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大学生群体求职创业的经验方法,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的学术知识,在实现自身知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更多的就业创业信息。
参考文献
[1]向丹阳.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索[J].广东教育,2013(9)
[2]蔡婧,邓宏宝.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3(7)
篇3
关键词:农科类;创业教育;教学资源
我国的农科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科类高校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分配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农科类高校教学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教育教学资源就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用于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都包括在内。在教育资源开发的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将农科类高校内部有创业教育经验的学科专家资源做一个系统的整合,充分发挥高校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业教育知识,大力挖掘农科类高校内部的教师资源,并将校内的师资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二,要促进校企联合,将农科类高校内的专业教师与校外的相关专业的企业家联合起来,形成联合授课,使得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成为学生的老师,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经验与专业实践经验,与校内的教师团队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互补。校内的教师团队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校外的企业家可以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为学生指明毕业后的创业方向,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这些农科类专业的企业家大多都拥有自己的农场或者养殖基地,这也为农科类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平台。
第三,在农科类高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人素质、创新创业意识、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我国的人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农科类高校的毕业生更是如此,这是农科类专业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我国经济市场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可以使得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更好的体现,在未来的竞争中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第四,在农科类高校开展 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个学科的学习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增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着重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二、开发农科类高校教学资源的方法
开发农科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主要通过强化教育、强化教学、强化实践三个方面来实现的,具体内容如下:
1.强化教育
对于农科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业实践能力,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明确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农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创业观念,这是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为学生的就业、择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强化教学
强化教学主要是从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上进行改变,改变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业教育的教学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农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模拟和实践操作的活动,要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农科类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增加农科类高校创业教育的课时,改变创业教育多数为选修课的尴尬局面。
3.强化实践
开发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说到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位学生营造可以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多组织相关专业模拟实践的活动,建立校企联合的模式,为农科类高校的学生赢得了创业模拟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农科类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在促进校企联合的方面,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企业家来到学校,由他们将自身创业的经验以及实践的心得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实际工作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便于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创业。
三、总结
开发农科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不能只依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努力,也要求校内各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协助开展农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力开发校内的教学资源,并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实践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人品质和自身修养的培养,使之可以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傅伟.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人才.2013(3X)
[2] 聂会平.大学生胜任力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15(14)
篇4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急功近利、利益等各种诱惑因素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当前大背景之下,本文分析了职业高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职业高中德育教学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德育职业高中德育社会转型期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多元化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存在着德育目标过高、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内容忽视底线道德教育,德育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等缺陷①。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职高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学校德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职业高中德育创新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在职业高中德育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改变职业高中德育效果不佳的现状,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职业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德育内容僵化,缺乏德育课程的校本研究
职业高中德育课程的大多是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的,很少甚至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社会环境实际,缺乏针对性的德育校本研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强调利益导向和竞争效益的经济伦理与以奉献利他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伦理发生着激烈碰撞。过去学校德育所灌输的绝对社会本位的思想,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理想,只能要求社会成员中的少数先进分子,而用它来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则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德育内容本身缺乏前瞻性与灵活性,结果使德育局限于书本大纲,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和失效。
(二)德育教育者缺乏经验
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专业设置又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教师普遍年轻。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较少,青年教师占大多数。青年教师也是在经历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转型的变化,他们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他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修养。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他们在工作中比较重视实际的效果,注重当前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但也存在着工作中容易急躁和耐心不足的缺点。尤其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没有耐心,对学生管理工作操之过急,甚至有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过分气愤而动手打学生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就要求学校在德育管理中要首先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德育管理。
(三)学校对社会变化的不适应导致德育的缺陷
职业高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要具备相应的技能,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大一部分是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现在学校也是根据普通高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找不到自己茫然,不能准确定位。
二、职业高中德育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德育方法脱离社会实际
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是通过指导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和现实的生活过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而是把教育置于生活之外。不是把道德视为一种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现实的交往生活才存在的纬度,把德育视为一种内含生命体验和情感特质的生活实践过程,而是把道德从生活中剥离和抽象出来视之为可以独立存在的东西②。而在实际中,我们知道德育与我们的生活是休息相关的,不可脱离的。如果把德育视为可以在真实的生活过程之外来专门进行的活动,德育就成了像自然科学教育一样的知识授受或思维、认知能力开发的过程,不具备动态教育、传授方法的。
2.对德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颇
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德育的主角,学生完全是德育的配角,因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角之绝色,即把学生看作是社会规范的造物,把德育看作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学生接受、继承和掌握了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就是德育的目的。在这种教育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执着于此的教师也就看不到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角的角色③。因而在这种教育中,学生没有主体性,感受不到育德的乐趣,只能感受到压抑、痛苦。
三、以德育生态论指导职业高中德育之措施
针对职业高中德育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在建构和谐德育生态的过程中,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职业规划设计
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学校德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毕业之后走上社会这个特点。教学的时候适当导入未来职业规划这一课程。让学生能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以学生终身发展为视点,设计教育方案、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综合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等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学会把握职业机会,以保证自我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二)强化学校德育的辐射功能
要把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系统结合起来。不能再将德育投入当作一种无偿的经济负担,而应当把“以德治国”的精神落在实处,充分认识职高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要逐步扩大现有职业高中学校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辐射作用④。有效扩展学校的德育影响范露,使其沿着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
(三)树立大德育观,充分发挥杜会对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
职业高中德育管理的主体除了有普通高中职业管理主体的特点外,还要在德育管理中体现职业高中的就业特性。要考虑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种劳动力的需求,降低青年就业的门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是职业高中的主要目标⑤。同时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把职业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基本的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技能训练是特色的职业教育格局。在进步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调节机制的引导和支配下,社会的道德教育应同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
优化德育环境,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境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德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许佳.道德多元化背景下学校的反思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6页
[2]孙艳艳.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7页
[3]钟毅.学校德育模式改进与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8页
篇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ur country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has also ushered in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du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ports indust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play.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such as the attention is not high, lacks the marketization operation, path does not clear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s not organic fusion and so 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universities, and ensur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关键词: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策略;高校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innov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266—03
0 引言
体育产业是体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总体水平。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使本已困难重重的高校体育四面楚歌。而体育产业化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的兴起,为高校体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全民体育的开展使得社会体育中的种种弊端逐渐显现,场馆设施和指导人员都不能满足人们空前高涨的健身消费需求,此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发展优势。文章结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和现状,探索适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1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滞后,受关注度不高 在当代经济社会,高校教育具有公益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产业和投资行为的特征。但由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人们重点关注社会体育产业的探索和发展,未能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关注和了解尚且不足。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势必在政策、管理、资金上处于劣势。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将是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管理混乱,缺少市场化运作的环境和手段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校体育运动开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体育产业不仅成为了高校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目前,我国高校拥有充足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良好的物质基础,拥有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的高校领导层仍未对高校体育产业有充分的认识,致使高校的体育设施和人才等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高校在进行体育产业化过程中,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简单,没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和扩大经营,未能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高校体育产业管理混乱、产权和经营权不明确、无相应的经营策略和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篇6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高职教育 创业教育 发展劣势 策略
[作者简介]胡志勇(1968- ),男,江西萍乡人,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江西 九江 337000)温明(1963- ),男,江西武宁人,九江职业大学公共课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哲学;熊庆秋(1976- ),女,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江西 九江 332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02-02
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趋势,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尤其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人才的培养。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具有高度正相关。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我国的浙江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均与其良好的创业氛围及活跃的创业活动有直接关系。因此,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拓宽办学思路,树立重视创业教育的理念。
在创业教育领域,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头,而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之中。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着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目标层次不够清晰、课程结构和体系薄弱、师资力量和创业教育环境缺乏、创业教育存在多种误区等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欠发达地区的高职创业教育除上述主要问题外,本身的发展劣势也很明显,这些都成为欠发达地区高职创业教育的现实阻力,需要正视并合理解决。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创业教育的劣势分析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与知识基础相对弱势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有两大部分来源:第一为高招部分,第二为中职学校升入部分。由于就业困难,社会职业对学历的要求增加,在生源大战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陷入招收不满而降分录取的窘境。也就是说,那些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要达到了最低录取线,甚至还有20分的线下浮动空间,基本都可以被高职院校录取。中职升入的学生大部分都曾是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这两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定有明显劣势,但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毅力不够、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差、学习自主性差等缺点,不难看出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最终导致知识基础差,这些可能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的学习适应和技能习得。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创业环境的支持度不够
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地处中西部,由于国家政策惠及少、特色资源缺乏、交通不便等因素的累积效用,造成了不仅仅是事实上的经济落后,还包括发展、创业的各种软硬环境的支持度不够。在思想观念上,欠发达地区的就业者或待业者首先想到的是去“北上广”打工,但据一份调查显示,上海市八成以上创业者或者正在创业的企业主都是在29岁之前就掘到了“第一桶金”。“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道出了欠发达地区人们求发展的良好愿望和环境不力的深刻矛盾。要扎实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必须培养新式社会公民、工人、农民,即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
(三)高职教育三年学制的体制局限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拿专科文凭,在校时间一般是三年,其中包括半年的顶岗实习,事实上只有两年半的学习时间。学生一方面需要时间适应新环境,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第一年是“彷徨”,第二年是“呐喊”,第三年就“伤逝”了,专科生还没到“朝花夕拾”就已经不得不走上工作岗位了;另一方面高职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两年半的时间要应对很多理论学习、专业知识训练等,难以强化创业的“根”――创业技能。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创业教育的策略
欠发达地区的高职创业教育可谓举步维艰,既要合理解决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又要克服自身缺陷,但二者的巧妙融合,可以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走出特色化发展之路,促进创业教育的本土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形式,促进日常教育活动高效化
在我国,创业教育已经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到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再发展到是一项培养大学生个性品质、心理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全方位、多领域素质的系统整合性教育活动。这种发展趋势澄清了一种认识,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学校应改变目前过分强调技能的做法,树立“专中求通,全人教育”的观念,以“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知识、技能培养相统一”为目标。其中,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是创业成功的保证,有了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创业精神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进校时基础薄弱,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业成绩不良,特别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宏观上,有两种做法可以尝试:第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包含一门创业教育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为多个模块,模块之间互相独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授课时可按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分别开设不同的模块组合。模块化教学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根据地方经济的需要和各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一般可建立五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专门化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第二,借鉴国外和我国创业试点学校的做法,将创业课程设置为公选课,实行学分制,鼓励学习自主性。在中观上,通过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校内外的创业设计活动、社团活动、“节”文化活动,激发个性,培养创业素质。高职生可以参加全国性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赢在中国”创业大赛,学生即使不参加比赛,在观看节目时,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创业活动,尤其是著名企业家对选手及其项目画龙点睛般的点评, 也可以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浙江大学的一系列做法,如成立校科技创新协会、社团引入学分制、出台《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用“节”文化培育创新人才、设立各类项目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等,有利于地方院校创业人才的培养,值得仿效。在微观上,日常教学方面应加强内涵建设,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和案例教学是推崇的方式。
(二)创新资源利用形式,发挥专业优势,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欠发达地区创业观念落后、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成功比率小、创业环境支持度差,但教育资源是共享的。共享的方式有三种: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大学公开视频课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各学校精英名师授课质量高,可以帮助现代大学生跨时空享受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可谓开“机”有益。大学生还可以进入高校的网站,很多高校都设有“优秀校友”这一栏目,讲述的都是成功个案。第二,请进来的方式。创业教师队伍必须优化,很多学校都意识到这一点,聘请全国著名的企业家来校讲学,但各个主题之间没有系统性。因此,建议多聘请实践专家、当地企业家及事业有成的学长们现身说法,并且注意统筹安排,形成长效机制。第三,走出去的方式。现时代,高等教育中有很多合作办学的方式,如中外合作办学,地区间的合作办学也应得到重视。欠发达地区擅长理论教学,沿海学校有创业氛围的优势,如果能结成合作伙伴,让学生交流半个学期,可以让资源价值倍增。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如果带有盲目性,那么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就很难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不但要有传统的特色专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地域特色专业,更要顺应市场发展,适时更新专业设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为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指明了一条发展之路,那就是与当地产业特征相结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在欠发达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高职创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对接,加快高职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因此,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在创业专业建设方面,首先应将老牌的传统专业继续做强做大,其次应做好地域特色专业,最后应新增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专业,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三)假期教育与在校教育相互补充,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缩短适应期
事实上,高职生在校时间仅有两年半,非常短暂。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大教育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6个学期5个寒暑假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创业素质要求、模块设计理念,我们建议实行一种创业实训课程全程渐进式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即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进行职业感受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定期到中小企业、商铺去参观体验。第二阶段,即第一个寒假,利用高校学期结束早与企业放假晚的时间差,规定一年级同学去企业见习一周,主要任务为“选业”见习,关注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企业创建策划知识与技能的提升。第三阶段,即第二学期,配合选业课程的开设,训练学生创业机会发现、创业项目评估、企业模式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计划的制订等技能。第四阶段,即一年级暑假阶段,是试选业、创业阶段,利用校内、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小型选业、创业活动,如开设网店、跳蚤市场等。第五阶段,即第三个学期,配合学校课程,进行开业模拟申办等实战练习,每周的教学实践课模拟申办登记系统,包括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出资和验资、工商注册登记、刻制印章、组织机构代码证申办、国税登记、地税登记、企业银行账户开户模块。第六阶段, 即第二个寒假,继续进行创业见习,并将见习任务增加为开业。第七阶段,即第四学期,配合课程,每周的创业实践课用来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开展创业问题辩论会,同时进行创业设计练习。第八阶段, 即第二个暑假,是小型创业活动试验阶段。第九阶段,即第五个学期学期,是反馈思考总结提升阶段。第十阶段,即第六个学期,进入顶岗实习、工作或创业状态。学校在这整个过程中要搭建平台,建好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和创业训练的支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萍平,杨海锋,邬家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与实践[J].科研管理,2005(S1).
[2]李福杰,王彩华.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若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9).
[3]刘夏亮.班里34个老板的启示[J].成才与就业,2006(24).
[4]彭书武.欠发达地区高职创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对接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8(1).
篇7
一、开发区发展现状
*市经济开发区自1998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快环境建设,推进经济增长,历经9年多的不懈努力,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经济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基本完成了起步发展的第一阶段,开始步于膨胀提高的“二次创业”发展时期。
(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06年,完成GDP63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15亿元,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实现利税8.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39亿元,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60万美元,各项指标增幅均超过30%,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县市区中已处于中上游地位。今年上半年,总体经济形势仍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止目前,确定入区项目575家,总投资410亿元;建成投产企业330家,总投资280亿元。皇明太阳能、中大空调和江苏波司登集团、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河南双汇集团、德国帕攀博格集团、日本明治机械公司、韩国宇星饲料公司、香港华宇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开发区。
(三)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开发区大力实施项目兴区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以皇明太阳能、六顺电器等为龙头的新能源开发产业;以中大.贝来特、亚太集团、力得科技、三和电器、奇威特公司等为龙头的空调电子产业;以双汇食品、光明乳业、巨嘴鸟面粉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波司登、华羽集团、中合服饰等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加工产业、以德工机械、福田重工、大陆架、新大陆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
(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几年来,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累计投资19亿多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电、有线电视、集中供热和信息宽带网“九通一平”;拥有了海关及口岸直通监管场站、银行、学校、医院、星级宾馆、高档住宅小区、大型商贸城等齐全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园林化建设格局。
二、开发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全省比,与全市发展的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政策不断收紧,制约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不断增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困难不断加大。概括起来,当前影响开发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不够大,不够快,还没有形成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开发区前些年发展较快,一大批项目落户,但近几年明显见慢。从全省看,与*经济开发区起步时间相近、面积相当的烟台经济开发区2006年GDP、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234亿元、478亿元和33亿元,增幅均在40%以上,分别是*经济开发区的3.7倍、3.6倍和6.1倍,增幅高于*经济开发区近10个百分点。从全市来讲,2006年开发区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分别是6.2%、7.1%和5.3%,不能体现出全市经济“主要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基本仍处于“增长点”阶段,形成“增长面”任重道远。
(二)缺少大项目的支撑,产业层次较低。几年来,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一批企业、项目相继入区发展。从企业数量上看,开发区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但从企业质量上讲,除皇明等企业外,缺少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项目,缺少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的优势企业。滨州市开发区截止目前入区企业不过百余家,不足*经济开发区的三分之一,但是2006年企业销售收入却与我们持平。其中仅魏桥和盟威两大集团在开发区的两个企业销售收入就达到80亿元,占总数的70%以上,并且带动了一批配套厂家。而且我们的入区企业多为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规模不够大,产业层次也比较低,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土地资源供应紧张,造成一些项目难以落户。目前,开发区在土地问题上面临三难:一是原有的计划用地指标已基本用完,部分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户。二是开发区二次创业“东进”战略规划初步完成,规划占地面积20000亩。而目前省里每年给全市下达的土地使用指标只有6000亩,如果平均分配给各县市区使用,开发区每年实际分配土地指标只有500亩左右,按照这种计划征用土地,开发区“东进”则需几十年的时间,与开发区发展的需要相差甚远。三是开发区土地价格偏高,目前的价格是县市的二倍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招商引资。
(四)经济发展环境尚不宽松,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有些部门到开发区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执法的主观随意性很大;有的部门应该或者可以下放的管理权限没有完全下放,办事手续繁琐,工作效率不高。受这些方面问题的制约,目前开发区的发展环境可以说不如各县市区宽松,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效果和形象,致使一些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项目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而转落他方。
三、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思路与措施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二次创业”的关键就是明确发展目标,把握主攻方向,围绕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发挥利用现有优势,挖掘创造新的优势,努力把开发区的发展大业加快推向前进。
(一)高起点定位,发挥开发区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开发区要想在“二次创业”中取胜,既要突破过去,超越自我,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发展;又要体现和发挥开发区本身应有的地位和功能作用,以更富有成效的方式加快发展。在目标定位上,要以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城区为目标,以打造*经济增长第一极、工业战略主战场、招商引资重要基地、实施技术创新、科技产业化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示范区为努力方向,推动开发区向更高层次、更高标准迈进。在发展规划上,特别是在开发区“东进”布局上,要同商贸为主的运河开发区,同商住、行政为主的老城区、新城区区别开来。要突出新型工业城区的特点,科学确定“东进”区域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搞好开发区的中长期规划。在发展战略上,要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基础上,从过去的外延扩展为主向拓展外延和提升内涵并重转变。既要解放思想,创新方式,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又要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已入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升企业的层次和发展水平。在产业结构上,按照工业城区的构架,相当时期内要突出以二产为主,三产为辅,同时逐步弱化直至退出一产。在产业层次上,要在继续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链条式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在城市建设上,经营城市与“发展企业”并举,围绕为企业发展服务搞好城区的规划和建设,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搞好劳动力转移,不断扩大和提高城区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在管理模式上,行政上授于开发区市一级相应权限;经济上实行特区化管理和开放式发展。
(二)做大做强工业,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工业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主题。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关键是培植大项目,发展大工业,提高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一是以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要围绕新能源开发、空调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培养产业“龙头”并延伸产业链,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产业链条变成产业“板块”,形成产业集群。为了扶持企业发展,除继续对企业实行“减免”政策支持外,要采取有效措施,每年确定5-8个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培植产业集群的“中坚”。要加快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积极推进条件成熟的骨干企业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加快膨胀发展。要适时成立产业发展指导办公室或行业协会等组织,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引导众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去,把分散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把初级的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联结起来,形成优势叠加、产业互动的效果。二是推动项目向开发区聚集,举全市之力促进开发区的快速膨胀。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要发挥开发区的区位等优势,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开发区聚集。市属企业的新上项目原则上应放在开发区;协调开发区和各县市区研究制定招商引资或利用外资、包括税收分成或全部返还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引导县市区招商引资的一些大项目、好项目以及与开发区产业、骨干企业关联度较高的项目放到开发区建设,以加快开发区的膨胀发展。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一方面,要尽快培育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创造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另一方面,要重点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入区,提高品牌的数量和层次。通过“品牌”企业的影响,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强化区域品牌,树立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及号召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开发区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良性互动共促发展。
(三)突破制约发挥优势,加大力度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借助外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是推动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选择。对开发区来说,如果没有招商引资,就没有开发区的今天;放弃忽视招商引资,等于放弃开发区的明天。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永恒主题,紧抓不放。要针对影响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重点问题,强化措施,破难攻关。一是破解土地瓶颈,为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户提供保证。土地问题解决不了,招商引资就是一句空话。根据开发区目前的情况,解决土地问题可考虑以下几条途径:第一,盘活存量,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设立投资标准,对现有驻区企业土地进行清核,凡不符合投资条件、进驻标准和投资占地要求的,特别是对圈而不建的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处理;对多占土地的项目,鼓励其增资扩股,实现无地招商,把土地的空置率降到最低;对于难以回收的空置土地、规定期限内没有追加投资且对项目空地拒绝进行合理调剂的,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提高土地税收标准,促其提高土地利用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如兴建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厂房,并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引导中小项目进入园区的标准厂房,盘活存量土地。第二,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对产业档次低、规模小,占地不合理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偿,妥善安置,让出来的土地安置更好的项目。第三,政策倾斜,增加开发区土地使用指标。围绕开发区“二次创业”和“东进”需要,建议近几年内全市土地指标向开发区倾斜,对引进和新上的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市里专题研究解决。第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土地价格问题。目前开发区土地每亩13.6万元,高于其他县市一倍以上,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建议报请省政府将开发区东部的抬头寺、袁桥、赵虎三个乡镇从行政区划上划回陵县,使三个乡镇的土地价格执行陵县标准,三个乡镇行政和土地开发使用仍授权开发区管理,以解决开发区土地价格问题。二是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招商引资效果。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调整动态和资本流向规律,积极发挥开发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通过“南融北接”“东跨西联”和寻求与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产品优势的最佳对接点,选准招商方向,提高招商引资的准确性;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面向国内外热点区域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链招商、企业招商和园区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三是打造招商平台,为招大商创造必要条件。加快配套产业的引进和培养,为引进高精尖大项目创造产业配套平台;搞好技术型劳动力的培养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制定有效的鼓励政策,为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创建人才平台;采取力度更大、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环境平台。
篇8
一、**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生猪养殖
我省是农业大省,具有发展生猪产业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基础优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国扶持下,**省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生猪产业持续做大,在全国市场波动的形势下稳步前进,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生猪存栏1380万头,出栏1056万头。出栏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5%。作为生猪生产大省,我省每年约52%的生猪及生猪产品销往省外,年生猪出栏量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中上游。据机构统计数据表明,2006我国生猪存栏排名前5位的省分别是四川6184万头、河南5523万头、湖南4027万头、云南3103万头、河北2978万头。国内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和湖南,三省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5%,其中四川数量一直位居第1位,比重在10%左右,最多时四川每年外调肥猪2000万头左右,约占全国省际间调拨的1/3。2008年的地震,使受灾较重的成都、绵阳的产猪地受到一些影响,但并没有发生在养猪基地集中的川南。所以对国内生猪养殖的排名没有太大影响。
二、生猪饲养技术水平
(一)养殖方式明显改变:
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生产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农户不再饲养母猪,专门进行育肥猪生产。
(二)良种化程度显著提高:辽宁省二元杂交可繁母猪存栏120多万头占可繁母猪总量的95%,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出栏2009万头,占生猪出栏总量的90%。四川省在2007年9月末生猪三元杂交面为60.73%,5个省10个县的调查养猪户中,公猪全部为引进品种,实现了良种化。所饲养的母猪中,河南省、陕西省养猪户全部为引进品种二元杂交猪,福建省、辽宁省有少量的土杂猪,四川省约50%的农户饲养含有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交猪。
(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我国生猪饲养出栏期缩短,平均为153天;母猪产仔数增加,平均为12头;平均生猪料肉比下降为3:1;育肥期间的死淘率降低,平均在2%以内,生猪的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四)养殖投资标准较高:根据5个省的调查,规模小的养猪户,每出栏1头100千克猪需要的流动资金约为1000元;大型规模猪场每出栏1头商品猪需要猪场建设投资50元,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为1000元。
三、生猪排泄物处理情况
在工程模式设计上。根据养殖场周边不同的种养方式,选择不同的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有“猪—沼—果”、“猪—沼—茶”、“猪—沼—竹”、“猪—沼—鱼”等模式。一方面有效的促进了周边经济作物产量、品质的提升,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真正实现了养殖粪污的零排放。
(养殖规模、存栏量在国内排位)20**年各地猪肉产量(万吨)四川480.2湖南429.12河南410.82山东346.42河北313.38湖北240.71广东237.73云南228.34江苏219.75安徽207.57辽宁175.29广西161.74江西161.21重庆137.12浙江126.43福建121.51贵州119.99吉林98.52**93.87内蒙80.79陕西69.92甘肃48.2山西46.82天津33.05海南32.14北京31.81新疆24.58宁夏10.16青海8.01上海5.841.**
(一)与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生猪养殖的发达国家主要有美国、丹麦、加拿大。这三国分别位列全球生猪养殖国家的前三名。其次还有荷兰、法国、德国及西班牙。
丹麦、美国和加拿大在全球猪肉出口排名中分别名列一、二、三位。丹麦的猪肉产量虽然只有165万吨(1999年数字),与我国同年产量相比只是我们的二十三分之一,但却是世界上头号猪肉出口大国,丹麦的猪肉在国际上美名远扬,1999年的猪肉出口量高出我国3倍。由此可见生产数量大未必出口竞争力就强,在世界肉类出口市场上“肉不在多而在精”。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生猪饲养的几个指标。一是出栏率。1999年我国生猪的出栏率为120%左右,1998年美国是164%,丹麦是175%,其他如德国、西班牙、法国、荷兰则在167%一179%之间,差距十分明显。二是出栏畜禽平均胴体重量。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生猪胴体重量低7千克,牛低176千克,家禽低0.33千克,如果我们达到美国的水平,相当于一年多产生猪300万吨,活牛514万吨,家禽227万吨。三是瘦肉率。国内有关专家指出,1999年我国生猪的平均瘦肉率约为46%一48%,而根据美国专家提供的资料,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猪肉的平均瘦肉率约在52%一60%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
关于养殖方式的比较,我们并不简单地认为规模越大就越好,当养殖规模扩大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规模扩大就会显得不够经济,何况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前些年在生猪规模饲养方面也曾有过盲目上大型猪场亏损严重、被迫关闭的教训,而且饲养规模、生产集中度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生产方式和配套的服务条件有内在联系,强行超越就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但是专业化规模养殖确实是发展方向,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如果再不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与国外养殖方式上的竞争差距就会继续扩大。
(二)生猪加工工业
近年来,我省的一些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因其生产的猪肉优质卫生,备受市民欢迎。全省规模以上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已达20余家,年加工生猪能力达到2000万头以上。目前,我省的“肉联”、“北大荒”和“金锣”三大生猪屠宰企业生产的生鲜肉,已占哈尔滨市场份额的60%。并由城市延伸到大部分县城,以优质、卫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同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表现如下:
1.农产品品质和标准低,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要,缺乏优质专用原料;
2.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运作中的采购、运销等环节的成本太高,无法保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3.原料生产者与加工企业利益机制发生扭曲,原料供应缺乏信誉保证;
4.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及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水平落后,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加工业模式;
5.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不顺,加工效益和区域优势难以发挥。
基于上述分析为判断,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包括:
1.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发,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和建立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体系;
2.建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原料生产的优质化程度;
3.因地制宜地发挥地理、区域、生态优势,建立绿色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基地;
4.依托农产品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体系;
动物防疫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仅有的两个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五个未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省份之一。我省8月28日启动了《**省五千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12年,全省将选择在哈尔滨郊区、大庆郊区、牡丹江郊区、佳木斯郊区等39个生猪生产重点市县建成规模化养猪场7177个,将青贮总量由980万吨提高到1920万吨。建成全国性生猪养殖基地,生猪出栏达到5000万头。
(三)生猪流通领域
龙头控制收购范围
半成品、成品市场占有量,营销手段,冷链情况。
四、我省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在生猪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繁育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不多,没有形成涵盖种猪选育、扩繁和商品猪生产的整体水平。
二是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是龙头企业不健全。广大养猪户与龙头企业联系的不紧密,农民养猪一定的盲目性,生猪市场一旦发生变化,抗风险能力差。举例来说,其实龙头加工企业对周边养殖基地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雨润刚一落户双城,周边就建起十几个规模养殖场;北大荒肉业在宝泉岭建厂后,周边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增加到20多个。巴彦县兴隆金锣集团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头,2006年屠宰加工79万头,2007年屠宰加工21万头,主要产品猪分割肉已远销北京、上海、长沙等多个大中城市,拉动该县3.6万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四是防疫体系不健全。随着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的日趋活跃,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生猪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变得越来越复杂。蓝耳病、园环病毒病、萎缩性鼻炎病等呈多发趋势,且表现出混合性感染特征,导致母猪繁殖率下降,仔猪死亡率增高,提高了养殖成本,加大了生产风险。
五是环境污染问题。规模养猪粪尿集中量大,土地难以消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制约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制约着我省生猪产业的发展。
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
立足资源优势,推进我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关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抓好繁育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完善现有种猪场,提高种猪质量,通过原种场、扩繁场、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形成以省级为主体的宝塔式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鼓励和支持种猪场(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扩大,开展种猪测定、拍卖,建设种公猪站,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促进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和供种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两场三站”,即种猪场的完善和提高、资源场的建设和完善、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站、省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县市改良配种站的建设。保证优良种猪供给,加快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生产水平。
二是加快发展规模饲养。生猪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过去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不适应生猪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养殖小区、养猪合作社和养猪大户等规模养殖场的发展。从品种改良、卫生防疫、饲料配制、养殖方式等建立标准化生产模式。使养猪专业户从居民区分离出来,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采取统一入栏、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出栏的饲养模式,达到生猪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生猪养殖的总体效益。
三是提高生猪防病能力。要按照“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猪病防控工作力度,建立防近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猪病预测预警能力,提高猪病防控技术水平,努力降低发生疫病的风险。帮助养猪户克服对疫病的畏惧心理。加强产地检疫,严防病死猪流入市场。
四是建立能繁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提高养猪户抗风险能力。由于养猪业是个弱质产业,效益与风险并存。养猪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不紧密,龙头企业不能及时返补给养猪户利益,灾害天所的发生,疫病难以有效控制,使养殖户心存芥蒂,在发展的同时担心着风险的降临。保险的出现提高了生猪产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为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五是大力发展养猪合作经济组织。由龙头养殖企业牵头,广大养殖户和小型养殖企业参与,形成生猪养殖全作社,将分散型养殖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市场。
六是培育壮大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招商引资,培育生猪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其做大做强步伐。大力发展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鲜冷却肉加工、熟食肉加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多层次、高档次加工,在发展肉品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皮、毛、骨头、血等副产品加工。着力打造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品牌。依托品牌,运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销售网络,开拓省外市场、国际市场。
七是污染防治。在养猪重点县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及养猪大户建设沼气池,用于发电和产生蒸汽,还可利用厌氧发酵形成有机肥,改良土壤土质。
五、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在扶持养殖业方面,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扶持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年出栏量3000——5000头),使养猪专业户从居民区分离出来,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饲养水平。主要在猪舍、饲料库、青贮窖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3.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推广膨经饲料及青贮料饲喂等方法,倡导自繁自养,增强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4.加大小区的疫病力度。配备必要的检验、检疫设备及药品,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5.加大排泄物的综合治理。用加温厌氧消化的污泥处理和高温厌氧发酵的污泥堆肥处理,形成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料,用于改土壤土质。
篇9
【关键词】研发投入 资本结构 高新技术企业
一、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今后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没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就没有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创新的动力,甚至危机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需要企业采用不同的融资渠道实现,而不同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资本的关系对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综观相关研究文献,近年来对企业研发行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只是将资本结构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而对研发投入是否对资本结构存在影响的研究则较为少见。北京地区创业板上市公司占全国创业板的比重达到15.1%,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州,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至2015年达到了80%。对北京地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结果,可以映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鉴于此,本文将以北京地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探讨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缓解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境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企业的资本结构取决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博弈。从企业外部来说,债权人是否愿意提供债务资金;从企业内部而言,企业自身的财务决策也将决定了企业是否会对外承担债务。从风险角度考虑,一旦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较高,则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而往往研发投入转换为收益的过程需要长时间,而且在转化为资本前需要不停的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从债权人的角度出发,为了减少可能承担的风险,债权人会谨慎考虑决定是否出借资金给债务人,如果债务人的财务风险较高则会对已经发放的债务资金提高风险补偿要求,从而增加债务的成本;而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风险补偿所带来的融资成本特别是财务风险的提高,企业更多地会采取权益融资来解决资金需求。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研发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性和保密性,而债权人为了确保债权投资的安全和收益,会要求企业披露相关的投资信息,而企业为了避免重要信息的外泄,会减少债务融资。
因此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理论假设: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研发支出应呈负相关关系。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均来自在北京地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考虑到样本时间序列的跨度一致,并考虑到财务数据的周期性,因此,样本期定为2013年至2015年,再剔除连续3年及以上数据不完全以及上市时间少于3年的上市公司,最后符合条件的25家上市公司可以作为实证研究样本。所有的统计数据都取自这25家公司对外公布的2013年至2015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及附注,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CSAMAR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本文立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角度,通过实证数据分析,研究研发投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往的文献中,选择以往文献中常用来衡量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来表示资本结构指标,作为因变量;同时选择研发密度来反映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并引入多个控制变量,以此建立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规模不同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存在差异,债权人的投资倾向也不同;净利率表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净利率高的企业能保证债务投资人的收益,以此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数额;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财务风险。因此选择企业资产规模、净利率和流动比率指标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如表1所示。
为了分析企业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根据采用的变量,建立以下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能看出各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中,资产负债率(LEV)的均值为0.2250,与传统企业相比偏小,说明样本公司负债总额比重较小,也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债务融资方面存在困难;流动比率(QR)之间差距很大,均值为4.0486能看出高新技术企业即使是短期负债比重也较小;从研发密度(DRS)来看,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了百倍,从平均数来看,研发密度的平均数和其最大值相差倍数达到了五倍以上,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上差别很大,说明并非所有高新技术企业都十分重视研发资金的投入;样本净利率(ROA)极小值为-0.183,该企业处于亏损阶段,极大值为0.2601,均值0.498,且标准差不大,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低,也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风险较高,而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会选择较为稳定的资本结构。
(二)回归结果分析
研发密度(RDS)对资产负债率(LEV)是负向影响,且其sig值为0.003,故可以说明研发密度对资产负债率等的影响是显著的。数据结果也验证了新技术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研发支出应呈负相关关系的假设。
资本结构(LEV)同时与规模(SIZE)正向相关,企业总资产数额越大,债务比重越大。与小企业相比,大企I通常借助其规模、融资途径多,以及具有专门的管理能力等的优势,通过内部或外部融资获得相应的资金,以扩大研发收益和企业经营收益。这样的公司在规避了成长中的小企业的许多风险以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债权融资,以加大研发投入的方式,开发市场,增加企业竞争力。
从数据的结果来看,研发投入越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债务融资的比重越低,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债权人提出研发项目风险补贴而造成的融资成本上升,同时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时更倾向于权益融资而非债务融资。但权益融资毕竟成本高,周期长,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资金需求往往是时间紧、风险大,并且研发项目本身会涉及到商业机密的问题,决策权的稀释、投资者对机密信息的知悉权都会对企业研发的决策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何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更好的融资方式、渠道是重要的课题
研发投入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负债融资困难,完善资本市场固然可以解决企业的融资渠道问题,从研究结果中同时可以来看,高新技术企业很难通过大量债务融资来满足其研发资金的需求。因此企业必须合理控制其资本结构,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在成本收益原则下,控制资金成本,保持财务上的灵活性,以应对研发项目的持续资金要求。此外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保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以应对可能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
五、结论
本文以研发投入披露较为全面的北京地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从2013年至2015年度中选取25个样本,探讨了研发投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既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的债务融资会减少。能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立韦.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影响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A].产业经济,2012.
[2]汪嘉欣.研发支出、资本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3]丁巍.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10
一、XX市(县)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及现状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着重对企业用工现状、缺工情况、企业用工安排和解决用工不足的办法和措施进行了解和掌握。据统计,在我市(县)企业缺乏的人才中,技术类人才占到了40%,销售类人才占到了30%,客服类人才占到了20%,管理类人才占到了10%。很多企业反映,目前技术人才匮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很大,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我市(县)各类行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严重缺乏高级技术人才。主要缺乏的技术人才有化工操作、机电维修、电焊工、高级电工、钳工等工种。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已成了制约我市(县)企业发展、制约我市(县)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造成XX市(县)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县)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由于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眼里,技术人才属于工人身份,算不得人才,使技术人才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高级技工”叫好不叫座,造成技术人才普遍缺乏。另一方面,是我市(县)自身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市(县)地处江苏中部小城,经济欠发达,技术人才待遇不高,造成留人难,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大量外流。同时,一些企业由于缺乏人才培养经费,或者担心培养的技术人才留不住,怕替他人做嫁衣裳,所以不愿意投入财力、精力培养技术人才。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企业内部一线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缺乏。
三、解决XX市(县)企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的对策
服务企业是劳动保障部门职责所在,也是重点工作之一。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我市(县)企业发展状况,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和优势,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应企业之所需,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服务力度,帮助市(县)内企业解决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一)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将帮助企业面向市场“招到人、培养人、教育人、留住人、管好人、维护人”放在当前推介就业的第一位,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企业缺工登记台帐,开展有针对性的推荐服务。对缺工比较严重、市(县)内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用工需求的企业,通过职介中心、信息互换、对口联系、企业自主招收的策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拓展劳务输入基地,做好劳动力供求对接。
(二)扎实开展企业用工服务。加大服务企业用工需求的宣传力度,把企业用工信息和企业形象作为重点内容,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向外地传送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缓解了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