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26 20:1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发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进行我们此次“中国铁塔-中天科技联合实验室”的签约仪式。在此,我瑾代表中国铁塔公司,对项目的签约表示真挚的祝贺,向参加签约仪式的各位来宾、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铁塔与中天科技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中国铁塔公司是国家公共通信基础设施的服务者和提供者,在新的5G时代,中国铁塔必将有更重要的使命,重新定位自己的时代角色;中天科技是光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运营商“网络即服务”理念的驱使下,积极向ICT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拓展。因此,双方在很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前景。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说:“市场上只有产业链而没有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高速发展的通信信息时代,企业必须采取更加开放的策略,谋取共赢之道,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多方合作,在共赢中实现自己的发展,这也是现代企业在信息经济中的游戏规则。中国铁塔公司与中天科技在战略上有着高度的契合,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为新起点,中国铁塔公司丰富的行业资源与中天科技拥有的先进核心技术能力携手,在射频、光缆、能源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此次合作,双方将在行业拓展、项目合作、技术支持、铁塔基站资源共享等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合作,这必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资源、行业等优势,强强联合,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共同拓展行业市场,实现双方跨越式发展。

中国曾在移动通信领域落人一步,如今中国抓住机遇,在5G的商用落地上快人一步。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只有强者才能独领,弱者将会退出舞台。在通信信息技术的跑道上,我们必须有敬畏、重合作、讲诚信、与时俱进,才能赢在未来,实现超越。

篇2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资源,以技术进步实现勘探突破。面对勘探领域向低、深、难延伸,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剩余资源呈现薄、小、散、差的实际,强化地震技术攻关,创新发展复杂小断层精细解释及微幅构造识别技术,发展完善高分辨率保幅处理和甜点识别技术,有效识别断距小于5米的小断层和3至5米的微幅度构造,3至5米厚窄小河道单砂体识别率比上年提高25%,有力支撑了精细勘探、甩开勘探,在新领域、新层系、新目标取得重要发现。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量,以技术进步促进精准开发。xx油田公司主动适应油田开发和稳产需要,立足水驱控递减、聚驱提效率、复合驱降成本,配套完善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高效开发技术,创新形成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效技术,创新发展三元复合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和长垣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大力实施精准地质研究、精准方案设计、精准工艺措施、精准管理手段,油田开发效果进一步改善,主要开发指标创出新水平。2016年,油田水驱自然递减率控制到6.87%,综合递减率控制到4.12%。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效益,以技术进步深化提质增效。要破解油田成本、效益的双重压力,必须从传统的管理挖潜向科技挖潜、系统挖潜转变,努力加快油藏、采油、地面技术进步,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2016年,油田大力推广水驱综合调整、细分注水及油井堵水技术,攻关机采井举升技术,应用节能降耗技术,在油田上下形成了“经营油藏、效益开发”的良好氛围。

篇3

五小 王金勇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五小的一名普通的教师,今天能够参加学区举办的《科学》教研研讨活动,感到非常荣幸,也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对于这次发言,作为不是科学专业、从事《科学》教学经验较少的我来说,感到惶恐!这次本这学习的态度参加活动,希望能有更大的收获。现在我对自己在《科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及复习打算作简单的汇报。

首先,先谈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内容及设计理念。本册共5个单元(18课)及专项学习: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第3单元《常见的力》,第4单元《简单电路》,第5单元《岩石与矿物》,最后是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其次,简单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情况。我是一个既教数学又教科学的教师,在《科学》教学方面确实感到吃力。虽然只担任一个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但总觉得放在科学教学上的精力不够,或许是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数学的教学上!自从担任《科学》的教学工作以来,自己始终是尽力尽责教学生,没有教参书、没有教案、没有课件、没有复习资料,自己从网上查阅、下载、打印;不懂的科学原理、现象等,自己网上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对理解不清的题,与同事交流讨论解决,对于能给孩子观看的视频资料,尽量让孩子观看。虽然是这样,自己的学生还是没能学好、没能考好!记得在去年三年级的《科学》评卷中,发现很多孩子不能正确书写一些字,从那时起,深深的意识到科学学科写对字的重要性,我想是不是也把科学的字词也像语文字词一样来要求,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呢?科学就是科学,有的知识太抽象,比如这学期的“力”,有拉力、摩擦力、浮力等,再一个是“电路”问题,对很多孩子学习来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学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我们班的大多孩子总是不能完整地表述一种概念、结论、现象等,似懂非懂,讲不清、写不出。我任教《科学》一年多以来,科学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教师“学”科学,“讲”科学,学生是听科学,怕考科学。

第三,说说我对于这学期后期复习的打算。不瞒大家,我的科学进度截止上周才上到第15课,目前还差3课和专项学习的教学任务未完成,我将按照计划尽快上完新课,确保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后期复习我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边复习边检测,对基本概念及实验内容的复习,给学生发放知识点复习资料,要求学生记忆,对基本知识点要求掌握,达到大多数学生会背会写,每单元将检测最少一次,大约需要两周时间;第二阶段是综合能力模拟检测,即总体复习及检测,利用科学课、体育课,每天进行一检测一讲解,查缺补漏,训练学生答题技巧,计划一周时间。复习期间利用早读或中午时间对学生进行记忆效果的抽查,针对背不下来的作为回家作业的安排。每单元进行一些易错、难写的字词的听写,让学生真正会写会考!争取在期末考试中优生能考80分以上,中上等生能考及格以上,差生人数较少。

篇4

通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领会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中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的新论断,为农业科研的发展进步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的确立,将会对农业科研创新带来大量的资金和项目投入。院里“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化、量化,为全院各所全面发展、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加工所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深入调研,找准问题

加工所于**年成立,到20***年已12个年头。20年以前,所里科研仪器总值约5万元左右,在院里支持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通过各方筹措,目前科研仪器总值近300万元。2***年省里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加工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于20***年6月正式办理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当时,加工所全体上下认真分析形势,面对各项费用增加、职工收入下降、科研手段匮乏、创收门路单一、人员思想波动的困局,制定了“求生存、求发展、上台阶”的工作思路。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生存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20年以后,全所人员的基本工资得以全额发放。当前,加工所已到了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那就是如何求发展、上台阶,进一步突破瓶颈,实现新的跨越。

为此,加工所党支部牢牢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契机,进一步强化“三新”大讨论成果,在深化学习、深入调研上下功夫,在破解难题、加快发展上求突破。分别采取召开党员座谈会、所中层领导讨论会、全所职工大会,到实体实地调研等形式,逐步梳理出影响制约加工所求发展、上台阶的突出问题。

(一)科研方面

1、科研人员太少,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足,无法形成科研团队,

在申请各类科研项目时受到限制,往往过不了形式审查关。

2、科研仪器数量少。几年来,加工所利用自有积累资金,相继投入100余万元购买了常用的基本实验仪器。07年在马院长的帮助下,购买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仪器总价值达300余万元。但总体看,实验仪器数量少、标准低、不配套、不完善,无法形成自己的科研优势和特色。

3、实验场地狭窄。加工所办公楼是砖混结构,建设用途是写字楼,全部是单间设计,受建筑结构的限制,无法用于实验室改造。04年,所里自行加盖了实验室,但面积小且上下水等设施不配套,现在的仪器已无法摆放,只好临时安装在其他地方,工作环境、水电供应等根本无法保证,无法满足实验要求。

(二)开发实体

开发实体弱、小、散,经济收入不稳定。加工所现有实体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差。当前房产、地产收入是所里主要的收入来源,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租价格往往较低。场地不能自主开发,无法保证稳定的收入增长。

(三)职工思想

职工思想不稳定,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由于所里人员身份不同,企业身份的职工情绪失落,不平衡心态加剧,大家更多担心的是退休后工资没有保障和收入差距的拉大。攀比心理、上访心态正在发酵,内部矛盾日渐突出,相互融合、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支持显得更加困难。虽然所里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但收效不大,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

二、实事求是,理清思路

通过“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逐步理清了思路,制定出“科研是立所之本,人才是强所之路,服务是固所之基,开发是壮所之源”总体思路和原则。工作重点要由寻找生存之路向壮大科研实力转移,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做文章,确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功能食品”、“食用菌保鲜、加工利用”两个学科发展方向,要沉下心来,耐住寂寞,韬光养晦,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业优势和科研特色。要塑造亮点,快出成果,力争3—5年内,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向院内一流的研究所看齐。

三、突出重点,强化对策

业以道为根基,事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理论和思想来引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工所当前突破困局的唯一出路是突出重点,强化对策。

(一)强化科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学科扩张、优势提升”计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工所各项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我所在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功能食品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要以此为切入点,以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抓好科研平台建设。

1、在院实验室建设提升计划中,力求在院综合大楼拿出800—1000㎡,建设2—3个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实验室,以提升科研水准,改善加工学科“短板”形象。

2、完善实验仪器设备,以突出活性物质提取与功能食品研究技术为中心,配套前处理和加工工艺设备,在二氧化碳萃取、液相色谱的基础上,添置膜分离、分子蒸馏、超粉碎、微胶囊、低温冷冻、喷雾干燥等设备。上述配套设备约需经费800万元,设备到位后要争取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功能食品”实验室落户我所,解决长期困扰的科研仪器不足的问题。

3、增加事业编制数量,达到25—30人的人才规模。计划2—3年内引进博士3—5人、引进培养硕士8—10人,加上现有人员,打造2—3个科研攻关小组,形成有力的科研团队。

(二)加快中试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

依据本所科研优势和特色,充分调研市场,整合院里其他科室的研究成果,利用二氧化碳萃取、分子蒸馏等技术建设1000万元投资规模的产业化中试项目,本着生产销售“中间体”的原则,面对化妆品、保健食品市场,先期产品以小麦胚芽油、米糠油、玉米胚芽油为主,二期要面对功能食品、医药市场开发芝麻酚、芝麻林素、大豆异黄酮、香椿黄酮等产品。资金问题采取所里出资、个人投资入股、院里支持三方合力解决,尽快建成投产,产生效益,以保证加工所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

(三)成立服务中心,服务全院科研。

无论是试验农场或是加工所,所里为院科研服务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现有人员大部分参与科研服务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随着院第二试验基地的建成、试验项目的进入,科研人员对服务工作的需求更加迫切、要求更加严格。当前,试验基地面积由800余亩扩增至2500余亩,试验地道路面积增加10倍,排水渠长度增加20倍,田间服务工作量大大增加。近几年来,院里投入大量资金完善配套农业机械、灌排水设施,为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计划利用原有服务人员,以机务队为依托,成立科研服务中心,承担试验基地农机服务、灌排服务、试验地卫生及沟渠清理等工作。为迎接新的任务,我所将抽出专门人员加强农业试验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技能,同时和课题组紧密结合,解决其住基地人员少、农业试验工不足等问题,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承担起科研服务工作的重任,力争在几年内实现科研服务机械化、专业化,上水准、上台阶。同时,采取多种手段,转变现有企业职工身份,以解决其顾虑重重、情绪不稳及思想波动大等问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加工所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科院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四)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院里帮助和帮助下,克服一切困难,利用现有土地在东风路位置建设综合实验楼,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以解决开发创收不稳定、职工工作岗位缺乏、职工思想浮动等问题,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扩大收入来源。

(五)重树形象,优化外部环境。

篇5

大家好!

我叫****,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警徽在心中闪亮》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各位领导汇报并交流我从警几年来的心得和收获,令我感到既光荣又惭愧。比起身边如广翰银河中熠熠生辉的群星般的公安干警们来说,我只不过是萤火之光。作为公安一名基层干部,我

没有高深的理论和系统的心得,我只能把自已忠实履行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着法律的威严,维护着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把自已对公安的理解和践行作一个汇报。我相信这一件件小事都能引起广大干警们心中的共鸣,因为他们可能发生在许许多多的干警身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角色作为法制科副科长,作为全局最年轻的副科级领导干部,我深深感觉到肩头的责任与重量。我深深明白,在法制建设快速推进的今天,只有不断充电,才能适应当前执法形势的需要。工作中,我结合当前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刻苦钻研政治侦察、刑事侦查、经济侦查等业务知识,积极参加法律专业自学考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于年初拿到网省警官学院法学**文凭。为最大限度地汲取法律营养,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我不仅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而且还订阅了大量的法律书籍、报刊和杂志进行涉猎,特别是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解释,我都及时摘抄下来,仔细揣摸,潜心研究;对一些疑难问题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不能确定的案件,我一方面向老同志、业务能手虚心请教,与检察机关和法院进行沟通协调,一方面与科里的其他同志查阅资料,直至弄个水落石出方可罢休。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练就了一项“绝活”,

篇6

__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__

摘 要:树立正确的效率公平观,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现阶段的探讨不应忽略“先市场”机制这一阶段,并应针对不同阶段对效率公平观进行具体 分析 :第一,进入市场前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国家如何使 经济 组织和个人获得公平的准入条件。第二,初次分配阶段,即市场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国家对“效率”应否干预,如干预须限于何种程度,才能有利于公平,又不至于抑制效率?未来应是何种发展趋势?第三,再次分配阶段,在该阶段需要关注的是国家应如何拓展实现公平的渠道,使其得到落实,并避免产生偏差。

关键词:“先市场”机制;“后市场”机制;收入分配;效率公平观

1 现阶段的效率公平观不应忽略“先市场”机制

1.1 “先市场”机制的存在及介入的需要

任何一个经济生活中的问题,都离不开其所嵌入的社会生活网络。从传统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步,然而探讨我国现今的问题,并不能在单纯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间进行简单切换,而是要认识到,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种过渡状态。尽管这种过渡状态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却能提醒我们在看待改革中的问题时,切不能将问题简单化。首先应当看到的是,在这种过渡阶段中,市场机制不断得到培育。在市场机制中,只要竞争规则是透明公正的,那么先天条件不同所带来的差距,便不能说是不公平。但何谓先天条件不同?这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假如说这种“先天不足”是由权利、资源等分配不公而导致的资源占有不均,那么其所引起的贫富差距便不能归结为“先天条件不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资源应指生产性资源,而非消费性资源。“关于资源创造和分配的含义颇复杂且绝不是完全清楚的。然而,没有某种最低程度的资源基础,许多人将无法享有选择不同行动方式的能力。没有最起码的资源,他们将极度脆弱和依赖他人,无法作出完全独立的选择,也无法利用表面上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机会。”虽然这一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进入市场前的阶段,但为了将这种早在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权利、资源等分配不均区分开来,权且将其称为“先市场”机制。“先市场”机制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生产要素分配本身,更会延伸至整个生产过程,并影响生产成果的分配。

1.2 有利于减少探讨效率公平关系时的偏差

有学者指出,在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同经济改革的关系时,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出现的问题都简单归罪于经济改革本身;另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改革所应该付出的代价”。 一方面,舆论对收入差距过大的批评,往往不仅是针对收入差距本身,而更是针对产生过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前提,即进入市场时机会的不均等,如果这些舆论被片面渲染,便容易出现将收入差距扩大简单归罪于改革本身,而完全否定效率的局面。另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确实也不能简单归结为改革应该付出的代价,并因此完全否定公平,在我国这种过渡型的渐进改革中,付出代价可能不可避免,然而在今后如何破除“先市场”机制的弊病,并使这种公平在进入市场后得到延伸,减少不必要的代价,是现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

2 “先市场”机制中的效率公平观

(1)“先市场”机制的公平是前置性的公平,如不能使各经济主体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此产生的“效率”将缺乏正义的根基、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对此的第一个疑问是,“先市场”机制中公平的缺乏,对进入市场后“效率”的影响是否被夸大?笔者认为,“先市场”机制中的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权利分配和资源占有的差异,将导致经济组织间或个体间付出近似的成本,却会获得差异较大的酬劳,在这种情况下,“先市场”机制中公平的缺乏始终牵制着市场机制。第二个疑问是,解决“先市场机制”的问题难以一蹴而就,何不放开这一问题,转而在进入市场后的分配中进行弥补,以找到更加现实、可行的解决途径。然而笔者认为,一方面,如前文所述,这种解决思路可能导致忽视问题的本源,而将矛盾中心转移至市场机制本身;另一方面,进入市场后阶段所能进行的弥补是有限度的,如果国家能在分配权的行使中逐步赋予经济组织间和个体间起始的公平,才能带来根本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再者,如果仅在分配阶段寻求解决方案,那么在“先市场”机制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将得不到及时扶持,缺乏终极关怀的制度,即使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其本身的合理性也将备受质疑。

(2)扩大“先市场”机制中的公平,需采取系统的解决方案。除了运用法治的力量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惩处外,扩大“先市场”机制中的公平,需要多方面手段的配合。①主导性手段。即逐步从制度上破除市场进入条件的不等,也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首先,在企业等经济组织之间,除了被赋予公共职能的企业外,其他经济主体间的垄断须被逐渐破除,这同时也将影响不同经济组织内部的收入分配。其次,在个体之间,需要培育和健全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城乡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以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种种障碍,为人们在参与收入和财产的分配过程中提供比较平等的机会。更加科学、人性化的劳动力流动体系,将赋予个体间更多的公平。②配合性手段。解决了经济组织间和个体间表面的机会不平等或许远远够,因为种种问题都与其背后的许多话题息息相关。首先,应赋予起步者更多的扶持和引导。对弱者的扶持并非应一概放在再分配阶段虑,如对于中小企业等处在起步阶段,并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效益的经济组织,在现阶段应给予其法律 、政策上更多的支持,并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为其获得更公平的准入机会提供助力。其次,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赋予个体更充分、平等的教育资源,破除一些僵化的体制,将会惠及众人,并为个体进入市场创造更多平等的机会。

3 市场机制中的效率公平观

3.1 对效率的充分尊重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

探讨市场机制中的效率公平观问题时首先要辨明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的概念,市场机制的运行必然产生一定的收入差距,而分配不公是在先市场机制中的不公平、再分配中公平难以落实等综合因素下产生,其与单纯的收入差距不能混同。在区分先市场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对于市场机制来说,选择市场就是选择效率。效率不应成为权利分配不公、资源占有不均的替罪羊。市场机制中的竞争带来优胜劣汰,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

讳言效率无益改革。唯有尊重社会成员在竞争中获得的劳动成果,才能引导整个社会走向更加宽阔的发展道路。故而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市场机制中的初次分配仍应是以效率为主导的。有学者认为,“政府的职责是创造一个能充分激励财富创造的社会环境……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分配上,只坚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去激励人们创造财富,到最后就没什么东西可分了,分配只是解决贫富问题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在1956到1976年,国家实行了工资和物价的“双冻结”,这种僵化的分配机制导致了非常不利于青年一代的收入分配格局,在劳动者积极性被遏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难免会成为一潭死水。3.2 这一时期的调整应着重制度的完善,并确立理性的目标模式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表述,似乎隐含了在初次分配中也要注重公平的涵义。第一,总的来说,进入市场机制后的初次分配仍应是以效率为主导目标的,而现阶段调整的重点应放在相关制度的完善上,如确立各项标准和保障制度。因为如果缺乏制度支持,部分主体现有收益的获得也将缺乏保障。这种制度完善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而具有过渡性质。例如相关报道指出,《工资条例》可望在年内出台,其核心 内容 是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及支付机制,旨在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和欠薪现象。 第二,这里强调的公平应当是一种“适度公平”、“理性公平”。首先,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切忌一刀切,应当在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基础上来“限高”、“扩中”和“托低”,从而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中逐步形成稳定的收入分配结构。举例来 说, 目前,我国私营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5%-6%,如果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这些企业员工的工资,企业将有可能大量倒闭或裁员,这样就会使得这种努力是得其反,也不利于产业升级。 其次,从生产单位等内部来看,“限高”、“扩中”和“托低”宜被处理成“一体两翼”的关系,即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限制较高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的标准,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假如在内外都能理性地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那么其与效率目标的冲突便可以缓和,而这种过渡性的调整也将冲淡进入市场前资源占有不均、权利分配不公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3.3 效率与伦理观的冲突与融合

在如今的市场机制中,“效率”目标日益被赋予了其他的要求,如在公司法制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金融法制中的“社会责任投资”、“绿色金融”等等,都从正面或反面要求经济主体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逐渐承担主体内外的伦理责任。有观点指出,效率与公平背后,实际上是商业社会、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道德的问题 ,比起“非道义理论 ”来说,“道德同一论”更值得赞同,即认为商业社会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故应遵守社会的常道,受社会伦理纲常的激励和约束。 从经济组织的角度来看,效率的获取与其被赋予的伦理责任存在一定冲突,然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效率被赋予伦理责任或许确有其内在动因,并且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7

大家好!沐着五月的花香,我带着青春的气息站到了这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谱写青春无悔曲》。

科学发展观,依我的理解:就是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国度,科学发展观像一座高耸的灯塔,照耀着我们各行各业去谋求和开创兴旺发达之路。置身于这样的时代,注定了我们年轻的创业者,要有与时俱进、创新图强的人生目标和时代重任感!

我们青年人,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路上的突击手,如何立足于本职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面对着这一连串的发问,我不由得想讲讲我所在单位里的年轻人。我们青年人大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继承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长期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

选育种是科研生产一线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优良的茶树品种是千千万万的选育种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的科技人员常常需要到各地产茶区调查收集茶树资源,经常是大清早就带着干粮和水出发,晚上披星戴月才回到住宿点,常常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就这样,在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下,我们年轻的科技人员很快地成长起来,在选育种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

有了良种,还需要茶叶生产技术的推广工作。我们科研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技术推广正是运用农业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重要环节中同样有着我们年轻科技人员的身影。

就拿我们茶科所的**和**同志来说吧,在**屯长期驻扎,示范推广茶叶生产技术。当地原有茶园建园基础差,管理水平低,形成了大量的低产茶园,农民收入很低。经过**、**同志努力,带动了周边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茶叶产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年**屯村民仅茶叶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了1700元,比**年的680元提高了近3倍,茶叶产业在**屯成为最有优势的产业,坚定了村民依靠茶叶致富的信心。

我们青年技术人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各位朋友,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浩繁的、系统的、艰巨的宏大工程。前景壮阔,任重道远。未来是我们青年人的!我们不仅要跟跑,还要领跑;面对着这方面已做出榜样的目标,我们不仅要追赶而且更要超越!

篇8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方法;激励机制

科研团队是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替代个体研究,以科研团队为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主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集体性、开放性给科研管理带来了挑战,以往的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难于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同时,由于受到国际科研竞争的压力,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科研成果产出、提升高校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

高校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开发研究为内容,由技能互补且具有共同科研目标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研人员组成。高校科研团队与其他工作群体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高校科研团队一般是为了从事国家级、省部级或学校自身的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究、工程化研究等科研活动而组建的,而从事的科研活动具有创造性、风险性和长期性。

科研活动以揭示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发展应用途径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主要任务,具有极高的创造性。而科研活动的创造性需要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学术水平,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高度抽象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好奇心。因此,培养科研工作人员获取、归纳知识的能力,保持和激发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探索力是保证科研活动成果开展的前提。

科研活动是对规律的探索,而探索的过程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且受到科研工作人员本身知识储备和研究经验的制约,因此科研活动的过程具有极高的风险性。科研活动的风险性就意味着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不能仅仅建立在任务的完成度上,而忽略了科研活动过程中科研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努力。

科研活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性和探索过程的风险性决定了科研活动具有长期性。并且科研活动的成果的积累往往与投入时间呈指数关系,即科研活动开展的初期是知识积累和尝试的过程,随着活动的推进,成果才能逐渐取得。许多获得重大科研成就的人员和团队都有很长的很久周期。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也要求科研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毅力。因此,科研活动的长期性要求对科研团队的评价不能仅从局部时间点上去着眼,且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而给科研人员创造自由的学术环境。

第二、高校科研团队的成员大体上由本校或不同高校相关学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组成,由优秀的中青年担任科研带头人,由青年科研工作者担任研究骨干负责具体科研活动的执行。而青年科研工作者往往面临着谋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等多方面的压力。

青年科研工作人员往往踏入社会不久,如何谋生以保障自身或家庭的衣食住行是其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所以能够为中青年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科研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

青年科研工作人员往往处于其个人科研事业的初期,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依然存在增强知识储备、提高科研素养、扩大科研交流范围的需求。因此,在制定科研评价体系、推进科研活动的同时,也应注重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培养和激励,使其维持对科研的热情。

第三、高校研究团队一般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原创性和成果的转化应用,团队的每个科研人员都具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各个成员间快速的交流与反馈,因此高效研究团队的组成结构往往为扁平式,需要体现人员的平等性且便于不同领域科研人员的沟通与交流。

二、现有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团队在任务性质、人员组成、组织结构等三个方面具有以上的特征,只有针对以上特征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制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的科研潜力,完成科研任务。然而,现有的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往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1)团队分工不明确。有些科研团队建立后,管理责任不明确,团队负责人或是成员纠缠于一些日常管理实务,是的科研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有些团队负责人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经验,使得团队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相互协作,导致团队绩效不佳。

2)学科交叉不畅通。科研团队中的人员往往来自于不同学科、学院、高校。然而,F有制度往往没有建立一个畅通的跨单位合作平台,使得各项资源在使用时存在困难,阻碍了团队成员的交流合作。

3)考核方案不科学。现存普遍的对科研团队的考核制度还主要是整体考核,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忽略了对承担不同职责人员的分类考核,忽略了对团队人员合作的考核,不利于激发所有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的合作。

4)激励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科学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现有的机制还是以个人为导向,科研绩效考评与职称级别评定挂钩,把竞争引入到了团队激励中去,极大的打击了部分团队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导致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冲突,影响了团队建设与发展。

三、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方法与激励机制

基于上述对高校科研团队特点与现有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根据自身体验,从团队分工、平台建设、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团队分工

从学校层面,应简化科研事物办理流程,并为科研团队指定财务等专业指导人员,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投入,将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才能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

加强团队负责人的培养,使其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尊重团队成员,学会合理授权及分配任务,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并与成员一起完成项目规划,明确内容、要求和预期结果,制定阶段性检查工作。

2.平台建设

打破学科、学院、学校间软硬件资源使用的壁垒。现有资源往往存在重复购置、某单位长期闲置而需要的单位无法使用的情况,亟待发展远程资源使用技术,建立规范的资源共享制度。

建立人才信息库,构建内外信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为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学科碰撞的机会。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将国际交流从现有的简单的邀请外籍专家做报告发展成包含在校授课、学生交换、科研合作等方式。特别需要注重团队青年研究人员的输出和培养,以快速提升团队的科研实力

3.考核制度

从以论文、项目为导向的考核目标转变成兼顾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的考核目标,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团队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消除一刀切试的考核方法,实现综合考评。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考核指标,对从事战略性科学研究的科研团队及其科研人员适当延长考核年限,给予宽松的发展氛围,全面评估。

高校对科研团队的考核应该兼顾整体与个人的评价,建立公平公正的科学评价,消除团队中的带头人为主的考核政策,明确团队中个人的贡献,对促进个人科研工作的热情起到积极作用。

4.激励机制

科研团队的科研进展与每个科研个体息息相关,因此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经济收入的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避免简单分类或者一刀切的分配方式。对于具有特殊贡献的工作,应当建立经济奖励制度,对于严重违反团队基本原则的建立经济惩罚方案。

配合物质激励,注重精神激励。培养团队负责人与团队成员间的良好关系,并通过表演、鼓励等方式提升团队成员在科研项目工作中的成就感,保持并提高每个科研个体的研究热情。

对青年成员,着重成长激励。关注青年成员的个体成长,提供个体发展机会,综合考虑成长发展需求在成果方面给予适当的优先安排与考虑。

四、结束语

本文以科研团队这一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主体,首先分析了研究高校研究团队在研究任务、人员构成和组织结构方面的重要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分析了现有高校研究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经验提出了高校研究团队管理与激励的几点建立。期望通过文本的讨论,为高校研究团队的管理方案和激励机制制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江翠翠. 基于科研F队特征的高效科研激励模式探讨[J]. 科教文汇,2010(1): 1-2.

[2]夏代云,何泌章,李炳昌. 高校创新性基础科学研究团队特征研究 -- -- 以卢瑟福-盖格-马斯顿团队为例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31(6): 144-149.

篇9

[关键词] 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指标体系;绩效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1-27-4

Research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Guo Yan Yang Xiao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ing,Zigong Sichuan 643000)

Abstract:At pres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every day,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reflected on the compet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gh-tech enterprise is the carri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 transformation, so systematically research on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s the foundation for enhancing high-tech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capability’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igh-tech enterprises, innovative capability’s influence on high-tech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some other relev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deficiencies, an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 in the future is expected.

Keywords:innovative capability; high-tech enterprises; index system; performance

1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能够持续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以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得以实施的载体,它的发展将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水平以及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丰富的实践价值[1]。随着当今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李茜雯提出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起着先导性作用,科技创新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技术经济的一体化。科技创新可以改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因而它的研发费用将高于一般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活动需要大量的设备和高技能人才,因而它需要大量投入资金、人力资本、科技含量。李茜雯总结出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高投入企业[2]。如今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产业化不断地发展以至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迎接挑战发现机遇,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Stewart Thornhill 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考察发现了产品的销量水平取决于企业的科研实力,企业的科研实力、创新能力显著影响企业的绩效[3]。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科技创新能改善劳动生产率,增加销量从而提高绩效,能够改进原有产品以及创造新产品的角度来研究了科技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2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1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作为创新研发的主要经济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R&D持续的投资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企业,因此它在人力资本运用和价值实现方面优先于其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想把人力资本变成企业的核心资本,就要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激励机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解决人力资本激励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对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机制。郭丹通过对全国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他在这些基础之上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保障制度,这个制度包括内部保障机制、外部保障机制两个核心[4]。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较好的投资收益率,对企业外部社会具有较强的正向引导作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缺点是存在着高风险,外部私人资本由于惧怕高风险因而对高新技术投资较少,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李文庆认为政府应从财政方面来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支出,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支出结构,通过间接的方式加强对企业进行税收减免[5]。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统计,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创新能力构成的研究主要包括:创新过程、创新系统、创新行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Muller认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对新产品研发的能力、改进技术的能力、储备能力以及组织能力[6]。Burgel-man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7]。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文献中,学者们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从创新资源的角度看主要有R&D投入、人力资本、政府的财政支持等。

2.2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杨德伟分析了股权结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发现了终极所有权性质显著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民营产权不适用企业科技创新,高层人员持股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科技创新不具有统计上的相关性[8]。江珂通过对我国29个省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他认为环境规制对我国三类科技创新的影响取决于“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区域环境规制要发挥正向作用,然而环境规制对西部区域的科技创新不发挥作用,因而,环境规制对科技创新存在区域性差异。徐亚静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认为从全国层面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并未对我国专利申请量产生正向作用。FDI对不同区域的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他强调了制度因素对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如非国有化程度、城市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等[9]。万坤扬采用Moran'sI指数研究了FDI、高校和R&D等因素对区域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的影响。他认为FDI对区域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没有正向作用,反而对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带来负面的影响[10]。在研究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中,学者们分别从股权结构、环境规制、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学习能力、制度因素、FDI、R&D等角度来研究,并得出了丰富的结论,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提高和完善指明了道路。图1总结了现有实证研究发现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2.3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它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一定的原则,即要坚持科学性、综合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吴永林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可以分为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了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对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较大,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11]。王芳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创新投入能力,研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及创新产出能力,下一层次有12个定量的二级指标[12]。潘霞根据系统整体性、科学先进性、规范可比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动态和静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分为内在竞争力和外在竞争力,下一层的三级指标包括产业投入能力、产业产出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潜力、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支持环境、产业自然环境[13]。陈程把成果转化阶段的指标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包括发明专利数、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年平均就业人员。产出指标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产出指标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成果,体现了通过采用技术创新措施而带来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结果[14]。杨楠通过对河南省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构建了包括创新实施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核心能力的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4个一级指标,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了贡献[15]。现有的文献资料大多是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前面的专家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不断完善,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多文献为了追求全面性,列出了技术创新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但是没有提出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突出影响的关键因素,因而缺少实用价值,需要继续进行完善。

3 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是用来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一个概念。目前学术界多从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技术创新生产率的大小、技术创新生产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胡义东认为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研发人员的比例与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关系,企业的规模程度与创新产出关系显著,员工总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低于企业总资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16]。胡保亮通过对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分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他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能为企业带来营业收入的显著增长,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上的显著增长,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7]。陈晓红研究了营销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作用,发现了营销能力对于市场绩效有显著影响[18]。王珍义得出了政治关联能够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结论,并发现政治关联能够对技术创新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外部融资在政治关联影响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效应[19]。郑慕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分析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认为本地企业拥有外资企业的横向外溢效应将有更好地技术创新绩效,相对来说纵向外溢效应的影响作用较若,同时FDI技术外溢通过影响本地企业吸收能力来影响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20]。张同斌认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水平越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各分位绩效的影响越大[21]。通过研究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根据学者们的实证研究文献,得出如图2所示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所受影响的图示。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4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深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大量的开创性和累积性成果。研究者们从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相关的理论成果不仅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而且从逻辑上勾勒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当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未来进行研究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相关结论和研究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其次,从现有的创新能力研究来看,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关系是研究焦点。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体系的整合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方向,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将影响企业的决策以及经济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牛冲槐,刘颖祺,牛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差异化分析[J].经济问题,2014(5):78-82.

[2] 李茜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1.

[3] STEWART T.Knowledge,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high-and low-technology regim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9):687-703.

[4] 郭丹.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保障制度构建―基于全国200多家企业的实地调研[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2):91-96.

[5] 李文庆,卢钊,崔惠民.政府财政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5):51-53.

[6] Muller S.Endogenous innovation waves and economic growth[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3):1-18.

[7] Frohman Alan L.Personal Initiative Sparks Innovation [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9(3):61-72.

[8] 杨德伟.股权结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1(8):56-60.

[9] 徐亚静,王华.开放条件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创新[J].国际贸易问题,2011(2):136-146.

[10] 万坤扬.FDI对区域不同层次技术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J].技术经济,2011(3):7-13.

[11] 吴永林,赵佳菲.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企业经济,2011(3):21-23.

[12] 王芳.企业规模、所有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例[D].山西:中北大学研究生院,2014.

[13] 潘霞,鞠晓峰,陈军.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29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 (4):65-69.

[14] 陈程,刘和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33-137.

[15] 杨楠.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12(1):27-31.

[16] 胡义东,仲伟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4):80-85.

[17] 胡保亮.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3):95-100.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电力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信息化网络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建设中,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电力工业对于我国国民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网络系统遭到破坏的事件频发,使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电力工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来促进电力工业建设的发展。

1 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从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到如今与其他计算机、终端等连接在一起的综合系统。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成为庞大的,能够将不同地理位置且功能独立的系统互联,以完成信息传递及资源共享。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各种信息网络技术的设备、软件等也不断完善,我们认为,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设备

计算机网络在将不同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时,不同类型、生产厂家的设备的差异会对计算机信息传递产生重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完善良好的设备有利于保障计算机网络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各种电子设备完成信息的转换与传递,性能差、功能弱的设备对于冗余的数据和信息的容错能力较差,不仅难以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要求,还可能导致系统的瘫痪崩溃。对于像电力系统这样重要的系统而言,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线,以确保在计算机网络扩展时能够更好地兼容,而且要采用双线模式的布线措施,以免在出现其中一条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切换到另一条线上,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

1.2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将不同的机器设备连接起来,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而要确保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则需要人的力量。人既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与最终受益者,同时也应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使系统的运行更有效率。计算机网络管理对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硬件设备的维护,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的使用要求不尽相同,如果长期缺少监控维护,对机器出现的某些故障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则会对计算机网络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管理,对于网络运行的标准与通信协议,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立明确的管理方案,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

2 电力系统中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网络的故障测定问题

由于TCP/IP协议主要是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因此,基于此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存在一定的漏洞,电力工业的安全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而目前对于电力系统的网络故障还缺乏较为全面的定义,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还没有明确的分类及分析,因而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故障性质还缺乏相应的评定标准,也缺少测定的手段依据,导致在计算机网络的故障无法及时处理,降低了电力系统计算机网路的可靠性。

2.2 工作环境的安全漏洞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力工业的电力系统缺乏相对独立的可靠性设计,电力系统的用户环境与公网的用户环境差异化小,没有体现出电力工业操作系统的独立性,在加上计算机网络自身结构上的漏洞,导致电力工业计算机网络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使电力企业生产遭到极大的威胁,严重危害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如果出现特定的计算机网络病毒,电力系统脆弱的防御能力发挥作用,而且当前计算机病毒的复制能力强,危害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破坏系统数据,泄露重要安全数据,这些都会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不仅如此,在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中,技术人员的技术不到位,管理人员的措施不完善,都会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外漏,这些都表明电力工业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靠亟需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3 电力系统中加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建立在对系统网络潜在风险因素准确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电力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通过增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明确电力系统网络规范设计等方面进行。

3.1 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涉及的硬件、软件及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升网络管理的可靠性就应使每个组成部分各行其是,使整个网络安全顺畅地运行,在电力系统中,可以设置多条线路,预防因线路损坏而造成的系统瘫痪,根据电力系统的内容设定不同的安全级别,对管理与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相关人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加强对计算机可靠性的监控,与相关技术开发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明确相互责任,严格按照保密等级进行用户管理,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尽快解决,防止重要机密数据泄露。

3.2 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防范

电力工业在国民生产的重要支柱,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生产中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必须配置高级别的防范措施,以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首先,在安装计算机杀毒软件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特定的防火墙设置,加强重要信息系统的服务器管理。提升计算机网络对外风险的防御能力。对于系统中的工作站等配置不同级别的防病毒客户端,使电力系统网络在整体防范的基础上,各个工作站又具备自身的防范措施。在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还需对病毒库应进行全面及时的更新,掌握病毒的特征,运用相关查杀软件加强对病毒的防范管理。

其次,建立起专门的电力系统的防范技术措施,如隔离岛及双处理器技术,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效率。在电力系统的硬件软件上,应采用单向传输控制技术,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对不同区间的电力系统进行全面隔离配置,运用各种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力系统网络的可靠性。

最后,加强电力系统硬软件设备对于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力工业应该建立科学的设备使用规范,在实际条件允许范围内,选择性能优良的硬软件设备,采用符合标准的兼容性强的设备,提升使用周期,从而为计算机网络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将会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建设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各项生产事业中,而网络信息的安全可靠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实践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在深入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因素的基础上,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从硬软件设备配置、网络管理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防范措施等方面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更好地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与长远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郭雪,朱永刚.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

[2]丁开盛,张学渊,梁雄健.通信网可靠性的定义及其综合测度指标[J].通信学报,1999,20(10).

[3]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