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1:3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正规教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正规教师论文

篇1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应纳入法治的轨道,城市公交事业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城市公交事业的政府规制要以立法为先导,按法定程序进行改革,以法律制度为规制依据。公交事业发达国家在进行政府规制改革之前,制定并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为纲领指导政府规制改革的实践。不言而喻,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城市公交事业政府规制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对公共交通研究不深,城市公共交通立法已经跟不上城市公交事业发展的步伐。现行的规制依据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一些政策和办法,如《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若干规定》、《全民所有制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以及地方城市政府出台的一些管理条例,如大连、济南、武汉等城市制定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这些规定、办法和条例对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促进城市公交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法律层级低、法律效用较差,因而在执行中打了不少折扣,对城市公交行业的约束力不一,既缺乏统一权威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也缺乏本行业的专门法律。

根据公交事业发达国家在政府规制法律制度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应建立城市公交政府规制体制的法律框架,作为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的准则。当前,应尽快出台一部具有权威性、全国性的《城市公共交通法》,为城市公交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城市公共交通法》应对公共交通各方面的具体管理作出较为全面的法律规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的性质、规划、设施建设、线路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城市之间的差异大,需要以《城市公共交通法》为指导,因地制宜,制定一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公共交通管理条例》。

二、政企分离是城市公交事业政府规制改革的关键

城市公交事业民营化之前,其政府规制体制的基本特征是高度政企合一,政府既是规制政策的制定者与监督执行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这种高度政企合一的政府规制体制,其主要弊端是国有公交企业垄断经营,没有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权,缺乏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动力,因而也就缺乏竞争活力。因此,实行政企分离是城市公交事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的关键。城市公交事业民营化重构政企关系,政企分开,即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公交企业所有者职能和公交企业经营者职能分离。

面对走向民营化的城市公交事业,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公交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组建一个独立、公正的规制机构(如城市公共交通监管委员会)来规制和监督公交企业的市场行为。城市公共交通监管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为合理授权、完善规制、适当监管,即制定具体的行业规制规章、颁发公交企业经营许可证、对城市公交进入和退出市场进行规制、制定并监督执行价格规制政策、制定公交服务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规定公交企业的普遍服务、确定公交补贴方式和额度等。

政企分离后,公交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依托、以多元化经营为扶持、以股份制经营为运作机制的全新型公交企业经营模式。利用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契机,向国内外开放城市公交市场,积极引进外部资金,运用控股、参股的方式,组建多家股份制公交企业在同一个层面上展开竞争。公交企业可以资产为纽带,建立紧密型的集团式经营企业,发展广告、房地产、旅游、商贸、物业管理、汽车维修与配件供应等相关领域的产业,突破城市的地域限制,与其他上市公交企业联合经营,进入其他城市的公交客运市场。

三、有效竞争是城市公交事业政府规制改革的目标导向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竞争出质量,竞争出效率,竞争机制的引入与完善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根本之道”[1]。城市公交事业的自然垄断性意味着其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但是由一家或极少数几家公交企业经营又会扼杀竞争活力。因此,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便构成政府制定城市公交事业规制政策的两难选择。从世界范围看,任何一个城市公交市场均是适度开放和适度竞争的市场。对此,以实现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作为城市公交事业政府规制的目标导向,对城市公交规制并举。

其一,适度的城市公交市场准入机制。城市公交行业并非自然垄断行业,由众多的私营公交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可以降低价格,减少政府补贴。城市公交市场应在政府的监控下,实行有限度的竞争,适当控制进入者的数量和规模,并逐步推行公交线路特许经营,对新增的公交客运线路或收回的现有公交客运线路的经营权,以拍卖、公开招标方式,让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公交企业公平竞争,由提供最低报价的那家公交企业获得特许经营权,规制机构与之签定特许经营合同,准许其经营城市公交业务。如果公交企业未能履行合同,规制机构可以取消与这家企业签订的合同,重新选择另一家,这打破了公交营运的终身制,把竞争机制注入城市公交行业。

其二,公交企业有序退出的制度安排。在通过特许投标来选择经营者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公交企业退出经营问题。如果政府对公交企业的退出缺乏一定程度上的规制,可能会使公交服务供给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进而影响城市公交的稳定运营。因此,政府必须要求已获准入的公交企业负供给责任,从而对它们实施退出规制:首先,选择退出对象。只要符合退出规制条件的,不论其所有制如何,均应列为退出对象。其次,退出对象补偿的问题。根据退出公交市场的经营者所遭受利益损失的程度进行等价补偿。最后,引入新的经营者。在妥善处理企业退出公交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引入新的经营者,让符合条件的公交企业进入客运市场,以确保公交运营的连续性。

四、激励性规制是城市公交事业政府规制改革的有效手段

激励性规制是相对于政府单方强制规制而言的一种新型管制方式。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为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效率,通过激发、引导的方法使公交企业自愿按政府意图进行生产经营[2]。其实质是给予公交企业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促使公交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服务,诱导公交企业逐步接近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思路。为了提高行业效率而给予公交企业的激励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

一是在公交票价规制中引入区域间比较竞争机制。公交票价是公交企业和乘客的利益冲突点,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规制机构指导下制定市场竞争价格。我国城市公交行业基本上是由区域性垄断企业经营的,政府规制机构可以运用区域间比较竞争机制控制成本的变化,剔除各种影响成本的外部因素,以运营效率最高的公交企业的成本作为制定价格的依据,促使各区域的公交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开展间接竞争。

二是建立规范的政策性亏损评估机制。政府对公交企业的扶持和财政资助体现了政府公共财政的职能,体现了政府为社会提供公益性公共产品的责任。我国应确立重点扶持城市公交企业财政补贴政策,建立规范的政策性亏损评估机制,对公交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与评价,根据票价收入情况,结合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成绩,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基数,切实发挥政府财政补贴在城市公交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质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出门乘车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上档次、多样化、便利性等需求,这要求城市公交创新服务模式,推出特色服务、特需服务、精品服务等新产品。公交企业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乘客提供不同的乘车服务。比如,通过车型和票价的差异,开通普线、大站快线、直达线等类型的快速公交线路,相应地将票价上调至2~4元。

参考文献:

[1]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147.

篇2

关键词:贫困山区 音乐教师 缺失 策略研究

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音乐美感的滋养,音乐是中学生素质教育和情感培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城市中学义务教育形势乐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有不少贫困山区中学,音乐教育还是一个盲区,音乐教育的缺失较为严重,那里的学生还处在对音乐教育的渴望之中。改变贫困山区音乐教育缺失的现状刻不容缓,加快发展贫困山区音乐教育迫不及待。

一、贫困山区中学音乐教育缺失的现状

两年前,笔者受领导委派来到广西贫困山区支教,相继在几所中学负责音乐教学工作。当第一次走进他们的校园时,从校长、教师、学生惊讶而又兴奋的目光中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和责任。在这期间,笔者对广西最贫困的几所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音乐教育的缺失有以下几种情况。

1.音乐价值观的缺失

据一个初三毕业生反映,他所就读的学校是离县城40公里的一所比较偏僻的中学,他在那里读了三年初中,没有上过一堂音乐课,没有唱过一首完整的歌,也没有听到老师唱歌。偏远山区中学为什么不开设音乐课?其原因当然不排除某些客观因素,但也不排除人为的观念所致,即:音乐教育价值观的缺失。

音乐教育价值是什么?是情商教育,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可是在山区中学,他们只重视智商培养而忽视情商教育,不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是导致有些中学删去音乐课的原因之一。

一是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认为音乐没有列入升学科目,不开设音乐课对升学无关紧要,不影响学生升学,也不影响学校升学率。在思想上没有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价值,他们把音乐当作可有可无,把音乐课当作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时都可以给语数外让课,把学生的升学率作为办学的最终目的,“光师耀校”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目标。

二是把升学率的价值取向传给了学生家长。许多学生家长受到升学率的影响,认为学音乐是不务正业,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影响升学成绩。有些爱好音乐的学生在家听听音乐、哼哼歌曲都会受到家长的指责,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价值观的盲区,所以不少中学就把音乐课停了。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音乐课,也只是在初一年级开设,初二开设的很少,初三几乎没有。

2.音乐教师的缺失

贫困山区中学缺乏专业音乐教师是普遍现象,他们很少配置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都是由语文、英语等科目的任课老师兼上的,于是不正规的音乐教学带入了课堂,他们只能教唱自己熟悉的歌曲,会唱什么教什么,甚至使浅俗的爱情歌曲在校园内传唱,严重违反了《课程标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即使条件稍好点的中学有音乐老师,他们的学历也很低,大多是中专毕业生,很少有专业的正规音乐院校毕业生。他们没有受过高师音乐的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音乐教师在贫困山区严重缺失。

3.音乐教师素质的缺失

(1)文化知识的缺乏

音乐教师要具备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文学历史、地理人文、语言美学等知识都是音乐的相邻学科知识,与音乐紧密相连,这些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缺一不可。但在山区中学音乐教师身上这些相关文化知识还不够丰富,缺乏多层次、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没有拓宽知识面,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音乐相关的学科知识运用自如。

(2)专业知识的缺乏

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视唱、节奏、旋律、器乐等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山区中学的音乐教师却很少涉及到这些音乐常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只能教学生唱几首流行歌曲,没有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扩大视野,享受真正的音乐美感,离“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要求有较大差别。

4.教学设备的缺失

在城市中学及经济发达的农村中学,教学环境普遍得到了改善,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实训楼,齐全完善的音乐教学设备应有尽有。但是贫困山区音乐教育所需的教学设备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音乐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别说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高档设备,就连一台破旧的风琴都没有,甚至有的中学连录放设备都不俱全,在音乐课上就靠教师的“清唱”教给学生几首自己熟悉的歌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音乐教学,影响了音乐教学质量,更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改变贫困山区中学音乐教育缺失的策略

1.完善音乐课程机制,提高音乐教育地位

目前,山区中学没有音乐课程的硬性目标,教师的教学任务指标和教学质量指标不明确,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掌握音乐技能的指标也不明确,教材使用的规范性更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为改变这种现状,山区中学的音乐课应纳入年终考试考核的范围,实施达标制。各项教学指标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规定执行,规范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有效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2.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注重发挥音乐教育作用

(1)认识音乐教育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音乐教育既是美育,也是创新性教育,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品德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这种美的想象需要音乐进行启迪。”[2]音乐是声音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和声等多方面的音乐元素来塑造艺术形象,并通过艺术形象去激发人们的美感。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乃至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内容,是教育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所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思辩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情商,还能坚定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念,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格魅力的作用

音乐的教育价值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课堂上,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使他们建立起对一切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曾有音乐大师认为:“歌声是生活中的阳光,没有阳光的生活是沉寂的、郁闷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勃发的季节,正是心灵勃发的高峰期,他们不仅有学习文化知识的渴望,也有对音乐的渴求。”[3]初中阶段,升学率的高压、学习的繁忙,使得中学生心情压抑。如果能为学生开设轻松活泼的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放松,享受音乐的美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还能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3.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音乐师资,缓解教师缺失的燃眉之急

(1)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扎实教学功底的合格教师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既要有丰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做到内修外习,强根固本。

①文化知识的融入

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有歌唱识谱涉及的人文知识、发声共鸣涉及的物理生物知识、歌词分析涉及小说诗歌的文学知识、曲式结构涉及的美学知识等。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文化素质如何,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

②专业知识的渗透

音乐教师应经过高师音乐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才能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视唱练耳、乐理常识、器乐演奏、乐曲配器、和声配置、曲式分析、合唱指挥、舞蹈编排、音乐活动的组织与评判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集音乐教师于一身,缺一不可。这些专业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中学音乐教师的基础,是当好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必备的前提。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思想活跃,对音乐充满渴望。只要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激发他们的二度创作思维,因此,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扎实了才能开启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培养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融为一体的教学能手

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有成熟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的教学个性,还是一名善于把实践与方法巧妙融合的教学能手。

①善于运用教学方法

把“教与学”变为“学与教”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技巧环节,是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这种方法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尤为重要。正如北京大学名师林崇德教授所说:“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教学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目的的体现者,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习过程的探索者。”[4]变“教与学”为“学与教”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一是“学生点菜”,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学生“点的菜”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是点拨引导。例:学生点一曲音乐作品,让学生去理解去讲解,让学生分析曲式的结构,让学生演唱自己点的作品,教师随后的点评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是因地制宜组织音乐活动。音乐教师组织音乐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这种机会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给所有学生上舞台的机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活动要求大众化。”[2]例如:班级或小组拉歌比赛、演唱接力、击鼓传花等音乐活动能使全体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乐,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是成立学生音乐团体。成立有音乐教师参与并指导的学校合唱团、乐队、舞蹈队,让这些团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才华,树立自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本土音乐与大纲教材融为一体的创新型师资

山区音乐课是比较有乡土特色的。“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山区,有着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文化。山区音乐教师要注重把原生态音乐、本土歌谣带入音乐课堂,丰富教学内容。”[5]笔者在支教期间,曾对广西的苗族音乐有过采风。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苗族的高腔、平腔就是苗族人民最爱唱的本土音乐。它高亢嘹亮,朴实婉转,声音甜美,深受苗家儿女喜爱。不论是欢庆佳节还是婚嫁喜事,大家都会闻声而合之,闻鼓而舞之。特别是苗族的接龙舞、狮子舞更是远近闻名。它节奏明快、古朴、协调、舞姿优美大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果山区音乐教师善于采风,勤于采风,注意吸收地区民歌等音乐元素,并融入大纲教材,把山区原生态音乐与优秀民族歌曲融为一体,就能实现山区音乐教育的创新,这种创新型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尽快改变贫困山区中学音乐教育缺失的现状,加强贫困山区的音乐教育,提高山区学生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是实施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小娥.浅谈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具备的素质[J].湘江歌声,2001(1).

[2] 吴永东.刍议农村中学音乐教育落后之我见//湖南教师论文汇编[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 黄群.翻开音乐新的一页//湖南教师论文会编[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