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4-04 23:5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组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组发言稿

篇1

有人说过: 一个好的校长等于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等于一个好的班级。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一个好的小组长就应该等于一个好的小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组长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组长发言稿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班干部的竞选,我竞选的目标是语文小组长。我之所以来竞选语文小组长,是因为小组长能为大家服务,而我也感到能为大家做些事情而快乐,同时能激励和督促我自己奋进、向上。再有,我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能感受到许多快乐,我也希望同学们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大家也都知道,以前我曾经做过数学和英语小组长,为大家服务过,大家也看到我每次收齐作业立刻就交给课代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有,我认为做事情要有责任感,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同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然,在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都会用各种方法去解决。而且我也会在管理中顾及同学的感受,耐心而又执着地尽到自己的责任,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这次能当选我们组的小组长,我会带领全组同学搞好卫生,成立互帮小组,让我们组便成以一个团结合作,关心他人的小集体。,以我的热情,我的毅力,我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做好工作,热情地为同学服务。就算我不能当选,我也不会灰心、气馁,而我将在今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大家看看我最新的面貌!

奋斗是我的性格,成功是我的目标!希望大家投我一票,让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大家服务。谢谢大家!

小组长发言稿2大家好,我是王一鸣,过去因为写字慢被刷下去的我,现在又想竞选小组长了。

我要竞选这个职位是因为我学习不错,写写字速度不是太慢,还和老师、同学共同生活了五年。我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所以我想试一试。

过去我不敢和老师、同学说话,所以朋友很少。现在,我的变化很大,我不仅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和许多同学建立了朋友关系,我的朋友一个个多了起来。过去,上课我爱搞小动作,现在的我可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上课的时候不仅认真听课,而且还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在这次期末考试当中,我取得了全班第五的好成绩。

如果我成功了,我一定会为同学服务,做老师的好帮手,如果有的同学有不会的问题,我会耐心地给他讲解,如果有的同学生活遇到了困难,我会尽力帮助他渡过难关。我还要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美。如果不成功,我也不会气馁,这说明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过我关心同学的心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请同学们给我一次机会,请投给我你们手中宝贵的一票。

小组长发言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张志华。这次,我要竞选的职务是我们组组长。

在竞选这个职务之前我一直担任我们四个人的小组长,虽然这个官职很小,但我却很热爱这个职务。

每天早晨,我都要检查他们的作业,有是,还要帮助老师批改同学们听写下的词语所填下的课外书。如果有人没完成作业,我便叫他们立即补作业,直到补完所有作业。在此之间,我还要随时检查他们的错误更正情况,还要替他们讲解每道题错误的原因。

如果我竞选组长成功的话,我一定会做好这个职务,让班上的同学受益。如果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我都会认认真真地给他讲解,直到他能够独立做题。因为我担任过四个人的组长,所以,我总结出了一套学习方案:在做作业之中,要把不懂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手段弄明白,第二天才能为同学们详细的,多方面的解答同学们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没有前一天的准备,就不能为同学们详细的解答,从而不能使组员及时改正错误,既耽误了他们的成绩,也是我工作中的失职。

每天收取作业时,我都会检查一遍同学们的作业,如果还有一些同学没有交上作业的话,我会督促他们交作业的。

请大家支持我,谢谢大家!

小组长发言稿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参加这次小组长选举,既高兴又自豪。我叫李昀隆。我以前的性格内向,做事缺乏信心,胆子也比较小。特别在课上,老师提问时,生怕答错,回答的声音很小。

现在的我已经不想像以前那样,想通过这次竞选小组长的锻炼,将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孩子,希望同学们相信我,让我拥有这个锻炼的机会。

这次竞选小组长,让我悠然想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刚刚结束的特首选举。曾荫权先生的竞选口号是“我会做好这份工作”,在这里,我也这样跟大家许下诺言“我也会做好这份工作”。假如我真的当选小组长,我会团结其他班干部,同心协力搞好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成绩,维护班级的荣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我会动员、组织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去帮助成绩稍欠理想的同学,让大家的成绩共同提高,因为学习才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

假如我当选了小组长,我会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有时候,同学对老师或学校有一些想法,但他们不敢跟老师说,误会积压在心底,慢慢地造成了对老师的反感,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此时,我会及时把同学们的意见反馈给老师,也会及时把老师的设想跟同学们沟通,这样,我们班级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班级。

假如我落选了,说明我还有许多缺点,我将不断自我纠正,争取进步,决不气馁,下届再选。最后,我再次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选我当小组长,让我做同学们的忠实“仆人”。

谢谢大家!

小组长发言稿5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十七班的学生x,很荣幸的站在了这个竞选的讲台,我本次竞选的职位是小组长。

我认为有一句话不是很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不想当班长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吗?因为我想为大家服务,所以今天我来竞选小组长。我竞选小组长的优势就是,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并且我以前也做过小组长,我能比较快的速度收交作业本,并很快的交到学习委员的手里,既没耽误自己的事情,又没浪费他人的时间,我假如当上小组长后,我会更加关心他人,把自己的缺点改正,我会吸取他人好的行为习惯,把我们组的卫生几率管理好,减轻班长、学习委员、老师等人的负担,做组员的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总自我做起,帮组员他们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行为,我要让大家知道,组长不只只有收作业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任务,我会让同学们感到学习中的趣味,假如我没有竞选上也没关系,我还是会继续努力,不会灰心,这一次的不成功不代表下一次的不成功。在今后,我将让大家看见一个努力认真的我,一个全新的我。

奋斗是我的性格,成功是我的目标,改良是我的习惯,希望大家投我圣神的一票,让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热情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吧!谢谢大家!

篇2

大家好!

首先,感谢公司科协对我的信任,安排我在这里进行交流发言。我叫**,来自上海三钢,现任文*写作网有限公司制造部副部长。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推动,而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则是企业永久的无形资产,并强有力地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现在,当我们一起回顾长江润发集团科协走过的四年历程时,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处于又一次巨变中的“长江名花”的时候,此时此刻,令我们感到无比欣慰、无比自豪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体、一个积极向上的科技人员之家、一个优秀的科技人员团队,正在不断的形成其独特的魅力,为长江村、长江润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是2004年5月,加盟到**公司的,转眼在这里工作已经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里,我们充分感受到公司领导对我们的重视和关心。同时,非常有幸的是,在去年9月份,就在**公司科协小组成立之初,我与公司近三十名的大学生一起加入了科协组织,成为科协的一员;但说实在的,当时自己还真没把科协当那么一回事,因为按照我在原上钢三厂的经历来看,科协这个组织没什么实际作用,仅是一个组织,一个摆设而已。然而,当有一天我身边一名年轻的 外地大学生从科协领导手中接过一盒精致的蛋糕,一支娇艳的鲜花的时候,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我相信当时那位年轻的大学生也一定是激动万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让我对科协有了新的认识;随后,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些小事情,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公司科协对待人才的重视,感受到了家的感觉。

当今是知识的时代、人才的时代,因此知识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随着公司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筛网滤布以及各项培训工作、技改及新品开发等工作的开展,作为科协小组中一员,我也参与了科协组织的不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更让我明白了这个组织的不简单之处。由于我在平时工作中,因为工作原因,在下属车间以及科室的人才引进、员工培训方面的需要与科协小组接触比较多,了解的也比较多,在此,我想结合我自身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这两个方面的情况:

在人才引进方面,从润浦型钢去年投产至今,公司先后引进了大专以上的各类人才近三十名,并很好的充实了到了公司的各个岗位。同时,为了使这些新引进的大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技术进入角色,公司科协根据大学生各自的特长,安排了上海来的老师傅进行专人“传、帮、带”,在公司内部各个岗位大力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目前,公司除去年集团科协组织的3对帮教对象以外,今年又在各关键岗位安排了19对帮教对象,共结成帮教师徒22多对;为提高和保证他们的教学效果,还签订了师徒协议,并按帮教情况给予1000-4000元的现金奖励,及相应的工资待遇。通过这些活动,为了能留住人才,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给房子、给股金、给位子,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如今,已经有一部分年青大学生在某些重要岗位上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假以时日,肯定能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才。

在这方面,作为公司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我认为公司科协小组平做的工作确实做的很细致、很到位,也很有必要,非常有利人才的培养,更可以让我们生产部门在生产安排上不用考虑人员问题,没有任何顾虑。

在员工培训方面,公司科协小组坚持做到了定期、有针对性对科技人员以及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例如今年3月份,公司科协小组和**科协小组联合,在人才使用方面,充分体现集团公司提出的讲学历、讲能力、讲效率,促使科技人员自觉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对公司中层干部一次题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部门经理”的企业管理培训,时间持续一个星期。此次培训我也参加了,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培训不但对提高我们管理人员以及年青大学生的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还加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战斗力;另外,公司还会在业余时间邀请公司的法律顾问对公司科技人员以及销售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员工进行操作技能、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等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就我自己而言,获益很多,觉得自己底气更足了、眼界更广了,工作更显得得心应手了,我想在我们公司有这样感觉的不只是我一个科技人员。现在,在我眼里“科协”这个概念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因为他的存在毕竟给我、给大家都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好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科协会员,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每个人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压滤机滤布挥洒辛勤的汗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当前,我们的科协已经为我们的攀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身为科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积极投入到科协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为这个大家庭的振兴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坚信,在集团公司科协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公司全体科协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润浦型钢科协小组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为长江村的三个文明建设贡献出更大的贡献。

篇3

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体现教研组的内在价值,更快更好地促进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认识教研组的职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将从除传达文件、布置工作安排以外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组的主要工作职能。

一、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在任教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达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有差别。在教研活动时,教师之间应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是成功的,或是有遗憾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促进本组教师的共同成长。一堂课,经过教研组主备教师的初备,再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备课质量将大大提高。如“伴性遗传”一节,有的教师从红绿色盲的发现导入,有的教师从对本班学生是否是红绿色盲的测试导入,还有的教师从男女的性染色体复习导入,这三种方法,显然都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但是,哪种形式更适合高中生,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知欲,学习效果更好,仍需要实践,然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换心得,分享经验,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论学习,交流教学科研成果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终身学习,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强化自己的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跨学科知识、科学前沿知识等。如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教研活动的时候,本组教师应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探讨这些新的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及在本校能否践行等。

三、听课评课,齐力打磨课堂

在教研活动时间,本组教师集中起来听课,大家一起评一评课,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如笔者所在地区的一些学校规定,每个星期的教研活动时间必须开一节课,评课时每个人必须发言,且不能只说优点。这些条条框框听起来是有些禁锢人的感觉,但是长期实践下来,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在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或教学竞赛前的听评课,不仅年青教师积累了经验,成熟教师也能从年青教师的身上发现可借鉴之处。

四、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技能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经历“选题、开题、课题立项、课题中期评估、结题、专家评审”等课题研究历程,不仅增强了教研组的科研能力,也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而且,因为在课题研究中,个人分工不同,收获也不同,有的教师发表了文章、案例,有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得了奖,进而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共同发展。

五、课程开发,构建校本特色

校本课程是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后,由学校自主研发、开设、管理的课程,目前校本课程已经占到各校课程体系中的10%左右。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基层,是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团队。教师通过研发、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研究能力、科研能力、知识储备等。笔者所在教研组利用本校资源,现已开发了《生活中的生物实验》和《蔬菜种植》两门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很快,而一群人一起走才可以走很远!”在学校,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走很远的教学团体。我们要深入理解教研组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建设优质的教研组,以提高本组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法、学法的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姜兴明.中小学教研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7).

篇4

(1.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2.新疆克拉玛依市第14小学,新疆克拉玛依834003)

摘要: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发展由于受训练时间、教练员水平、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制约,还处于探索阶段,整体水平比较低,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足球运动员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文章以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的教练员、运动员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的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竞赛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7-0045-04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已逐渐处于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通过高校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来充分发挥高校在我国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已成为体育运动发展的重大趋势。

高校足球运动已具有较广泛的基础,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足球协会联合主办,是唯一被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正是认可和全力支持的全国性的大学11人制足球赛事。

如何切实提高球队的水平,把高校足球队办成我国职业足球后备人才库,实现向国家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最终目标,是高校足球运动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对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发展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不仅是探索新疆普通高校足球运动的有效模式,而且对制定新疆足球运动的长期发展计划,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的足球代表队。

2.2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对以上7所高校足球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做问卷调查。其中教练员7人(每所学校1人),运动员126人(每所学校18人)。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有关高校足球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后备力量现状等方面的文章,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3.2访谈法

笔者以面谈和问卷的形式走访部分足球方面的各专家、足球教练、体育教师、足球队员,向他们请教普通高校足球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座谈和咨询,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2.3.3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形式对7所高校足球队的教练员发放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份,有效回收率100%,运动员126份,回收问卷119份,回收率94.4%,其中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89.7%。

2.3.4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目的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运动员现状

3.1.1运动员队伍现状分析

运动员的运动等级,是衡量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表l结果显示,总体反映出有等级足球运动员比无级别足球运动员偏少,这说明这些高校足球运动员中参加高水平比赛的运动员人数不多,所以他们的大赛经验欠缺,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足球训练,并且这些级别相对较高和有级别的足球运动员都集中在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两所学校中。

要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对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表2显示,高校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态度。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现出来。学习方面有着良好的主观基础,说明大多数足球运动员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3影响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因素

表3结果显示,影响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因素排前位的是学训矛盾,占被调查人数的53.10%,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课余足球训练以及比赛前经常在上课期间进行集训,所以学业方面的事情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运动训练。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

排第2位的是没有奖励,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却得不到认可和回报,这同样会影响运动员以后参加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高水平运动员按照学校制订的训练和参赛计划进行的训练、比赛,应视为其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学分管理体系。对在国际比赛和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学校还应按其所获名次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学分。“

排第3位的是比赛机会太少,对于竞技体育比赛既是检验训练成果的手段,也是刺激运动员积极投身训练的相关因素,长时间没有比赛机会,使运动员没有训练目标,失去训练的动力。

排第4位的是学校不重视,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积极性。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运动员会更加积极地训练。

排第5位的是训练条件,部分高校的体育设施不完备,很难腾空足球场地供足球队训练使用且场地质量较差。场地质量较差会引起运动员训练时避免不了受伤,这会影响足球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3.2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教练员现状

教练员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在高校足球队的教练员主要是该校的体育教师,他们平常主要是上课。由于一边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带队训练,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球队的运动水平,就必须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中国足球教练员的数量远远少于日本,等级划分较为简单,培训费用较高而且没有明确说明。

3.2.1教练员学历情况分析

具有较高的学历,相应的业务基础就好,科研的潜在能力就越大,同时也是直观反映教练员自身整体训练的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7所高校中的教练员全部都是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通过分析认为,担任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的教练员们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对于球队训练具有基础保证。要充分意识到在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要不断更新和储备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自身的发展与时代一同进步的要求。

3.2.2教练员职称情况分析

教练员职称是其总体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及其成就的体现是衡量人才群体素质状况的尺度之一。表5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教练员中没有具有教授职称的,由于大多数教练员在训练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搞科研的时间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要少得多。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关系到职称的评定,这也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人数较少的原因。

提高教练员素质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普通高校足球代表队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建立竞争上岗机制的同时在职称评定和奖励制度上应给予特殊政策,激发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尤其关键的是要建立系统规范的教练员培训体系。

3.2.3教练员等级情况分析

教练员等级是代表教练员接受专业培训的程度,是教练员执教能力的重要体现。表6所示,培养高级教练员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教练员等级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没有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教练员人数较多,这种状况是很不利于球队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会造成训练质量不高。

教练员作为训练的执行者、主导者,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训练的开展。表7分析可知,目前高校中只有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有招收足球特招生的权利,所以其他学校无法招进一些想要的尖子运动员。这势必会影响到其他高校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教练员具有教师和教练员的双重身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带队训练,比其他体育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足球运动对场地和训练辅助器材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这也是影响教练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3.3新疆普通高校足球运动竞赛模式

3.3.1高校内足球比赛的现状

校内足球比赛的举办为喜欢踢足球的高校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训练的机会,还在比赛中表现特别突出,个人技术和能力强的学生也有机会选人校足球代表队,所以校内足球比赛的举办是教练员选拔队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校内比赛的举办普及了足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在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丰富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3.2高校间足球比赛的现状

目前新疆普通高校之间的足球竞赛活动较少,各高校足球队参加较多的比赛主要是每年一次的大学生足球比赛。新疆地域辽阔,南、北疆地区相隔甚远,位于偏远地区的部分高校由于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时不能参加每年一次的大学生足球比赛,一般比赛举办地安排在乌鲁木齐。甚至各高校足球队之间的友谊赛也几乎都没有。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的竞赛状况不容乐观。参加比赛锻炼的机会太少是制约高校足球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日本,各类学校的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茶,形成了以大学为龙头,涵盖中学、小学完整的学校足球体系。在大学足球这个层面上,不包括参加日本足球联赛的大学球队,全日本大学生联盟有280支注册球队。

因此,建立健全竞赛制度、增加比赛场次是高校足球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3.4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训练现状

表9显示,各高校足球队的训练方式安排是比较灵活的。各高校常年训练时间基本都安排在课余时间。这7所高校足球队每周训练次数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有所不同。有些高校因学校对足球队的重视程度的不够,而只是在比赛准备期的训练中通过增加训练次数来提高球队的实力。用这样的带队训练肯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只重视集训而忽视平时训练积累的练法是不可取的,这是今后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训练工作中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足球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球员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来保证。

3.5影响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发展的相关因素

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研究中列举了6项影响足球队发展的因素,并对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所以学校不投入经费是无法持续球队的发展。

选择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占71.43%;学校领导对足球队课余训练的认识和态度会直接反映到该校对足球队课余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程度以及经费的投入程度。同时,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球队能否持续发展的主观因素。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政策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来源,各校执行的招生政策不一致,导致尖子球员的流向在各高校间不均衡,使各球队水平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各高校足球队的整体发展。选择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影响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发展的人数占57.14%;训练的大部分运动员都是比较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因他们文化基础差,又考虑到顺利毕业就业。有比赛时给学生期末考试加分除了三所大学外,其他学校均没有加分或其他形式的照顾,这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出勤率和良好的状态。选择训练硬件设施不完善影响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发展的人数占42.86%;训练场地的质量差,器材设备简陋会影响球队训练的质量,新疆的冬天长,所以没有足球训练使用的室内馆,导致足球队的正常训练。这些因素对保证高校足球队完成高质量的训练有重要意义。选择竞赛制度影响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发展的人数占28.57%;这个因素虽然不能对高校足球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可以从不同侧面促进其整体的发展,同样对高校足球队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l)总体反映出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运动员主要来自普通中学;有运动等级足球运动员比无级别足球运动员偏少,大多数队员都没有运动等级。这说明这些高校足球运动员中参加高水平比赛的运动员人数不多,所以他们的大赛经验欠缺。(2)训练和学习的矛盾、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比赛场次太少、学校不重视、训练条件不完善是影响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因素。(3)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教练员全部都是兼具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双重任务的体育教师,他们的教龄和执教训练年限比较合理。教练员等级较低、高职称、高学历教练员比例较小,科研水平较低,进修培训机会很少,学校不重视,相关待遇和学生生源不理想是影响了新疆普通高校足球队的训练质量。(4)有些高校因学校对足球队的重视程度的不够,而只是在比赛准备期的训练中通过增加训练次数来提高球队的实力,球员运动水平和训练的强度,用这样的带队训练肯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只重视集训而忽视平时训练积累的练法是不可取的。(5)新疆普通高校足球运动的竞赛状况不容乐观,各高校的校内足球比赛开展情况较好,但是各高校之间的比赛交流机会较少,参加比赛锻炼的场次不多是制约高校足球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6)学校领导对足球队的重视程度虽然在日趋加大,但是仍然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

篇5

摘要:本文将“小组工作”方法运用到基层团组织的日常管理建设中,结合支持关系理论实现基层团组织人才培养以及激励机制的构建的目的,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工作 基层团建

一、“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基层团建可行性分析

(一)“小组工作”方法特点

“小组工作”方法作为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方法之一,全美小组工作协会在进行了大量的小组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小组工作是指经过训练的指导者应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原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成员的交流,帮助小组成员获得新的经验,从而完成小组的既定目标。{1}它通过一个群体环境,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及一些有助于处理各种困扰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满足小组组员的需要。小组工作强调将特点相似的服务对象组合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扰。

(二)应用于基层团组织建设可行性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凝聚团员力量,在教育团员青年、培养团员青年的过程中实现组织建设目标,夯实基层团组织的基础,实现对于青年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提升。基于既定目标的相似性这一特点,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将小组工作模式的原理运用于基层团建实务工作中,激发团员青年参与意识,通过集体活动环境的创造诸如团校、拓展训练等形式提供人际交往机会,在活动中实现理念的灌输和问题的解决。在团组织建设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具有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应用研究

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已经初步发挥其积极作用,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取得成功。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目标方向实现对小组成员的培养。小组工作方法建立的小组大致可以分为治疗小组、自我成长小组、训练小组、自助小组、分享小组、教育性小组、讨论性小组、任务性小组、家族性小组等。{2}本文采取自我成长小组的小组工作方法,侧重对小组成员人生阶段的转变,实现其个人内在能力和人格的改变。

(一)以团校活动划分工作小组

以项目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设定小组活动目标,进行分阶段的活动安排,采取激励措施实现小组设定目标。

1.小组活动准备阶段

按照兴趣为划分标准,进行小组成员的招募,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对于小组负责人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其了解小组领导者的作用和具体工作方式,与小组组员见面并告知小组活动目标以及对于整个小组活动的安排。

2.小组实施阶段

在本阶段,结合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吸纳各基层团支部的骨干同学参加到以小组为单位的培训活动中,在形成的各小组中开展活动。第一阶段是:发挥小组领导者的作用,首先实现团队成员的熟悉和了解,建立一种互信体系。同时,小组领导者除了要对于小组成员关心、尊重、包容外,要注意运用倾听、整合等沟通技巧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团队的共同意志。

第二个阶段是:集中培训团建理论知识,并按照小组为单位布置项目任务。将形成的小组活动方案按照既定步骤进行,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工,必要时引入社会咨询机构进行性格分析实现小组成员高效配置,实现互补和互动。在此过程中,小组领导者注重引导作用的发挥,通过发动团队成员的见积极性,鼓励创新意识和新的想法、新思路的提出,以便充实团队整体策划方案的内容和实现预期目标。

第三阶段是:将小组活动方案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以成果形式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增强小组活动和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成果的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了解团队活动的目标,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和团队凝聚力。

第四阶段是:总结阶段。对成果展示的内容,以综合评分形式予以评价,结合颁奖仪式表彰优秀团队,实现激励的效果。在团队活动和展示的过程中,重视凝练团队精神的口号的征集,以此作为凝聚团队成员引起团队共鸣的重要方法。

(二)常规小组工作效率培养

在高校基层团建过程中,除了开展团校和素质拓展等形式的小组工作形式之外,将基层分团委部门视为工作小组,以部门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开展小组工作。据国外专家研究表明,关心和意图归属的程度越高,积极的效果越多,最成功的小组领导者应当表现出高度的关心和意图归属以及适度的情感激励和执行功能。在部门工作中引入绩效考评的评价机制,对团队工作的效度运用评分形式展现出来,结合表彰会等形式激发团队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的工作能力,在相互配合中实现经验的积累和传播,有针对性地结合小组成员的各自特点进行培训,实现小组工作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团队的归属感认同感的加强。

(三)以支持关系理论完善管理、激励机制

在小组工作管理系统中,组织成员的态度极为重要,他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团队目标实现与否。在小组中表现为一种支持关系,支持关系理论是合作系统的核心指导期在实践中的应用。“支持关系理论”具体表述为:“领导以及其他类型的组织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背景、价值准则和期望所形成的视角,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确认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支持性的,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受到重视,都有自己的价值。”成员亲身经历和体验,不是个人式经验,而是在组织氛围中的群体式经验。即通过群体实现个体价值,也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形成个体价值的意义。

对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而言,实现支持关系的重点在于要正确对待组织成员,要对组织成员的人格、态度予以充分的尊重,在群体中实现个体的价值。只有从群体角度来理解,才能体会到“支持关系”的实质。这种“支持关系”有助于组织成员认识到自己在组织当中承担的使命和目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感受到在群体中自身存在的价值。通过价值认同的教育,激发团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实现团队整体的管理中的激励效果,提升团队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小组工作方法的效果评估

基于上文的论述,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基层团建运用过程中,重点强调积极性的调动和集体认同感的塑造。但是,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的进行团队建设时,不能认为小组活动的过程就是简单的游戏,效果好坏的衡量标准界定为游戏是否气氛热烈等片面化、简单化的误区。小组工作实质是强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实现小组成员的思想沟通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在小组成员中传达一种共同的理念和精神内涵。小组工作的灵魂是小组成员见坦诚的沟通和经验分享的过程。同时,要避免领导中心论的情况发生。在小组工作中,小组领导者通过对于小组成员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实现小组工作的高效率。但是,不能因此认为小组工作成果归功于小组领导者,如此小组工作方法的研究将毫无价值可言。在成长小组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小组领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引领者和协调者,不能混淆地位。

通过在高校基层团建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对于实现团组织整体的工作效度,实现对于团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任何新开展的事务都有其缺点和不完善之处,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期实现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等.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第七版)【M】.晏凤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M】.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2(增订三版).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何雪松.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哲理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2007(3).

[5]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6).

[6]黄耀明. 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7]杨竹.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介入及其困境.【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专刊),2002

[8]黄耀明.社会工作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3). [9].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3)

[10]时堪等.小组工作及其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

[11]魏爽.“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6(5)

[12]王竹换.分析社会交换理论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社会工作2009(8).

篇6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改革;发展

1前言

由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和日趋完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已贯穿在人们的脑海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1〕。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主要是技术教学,也就是说只用达标、考试来评定同学们的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成绩,这是一种死板硬套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整节课就教师一个口令,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整个过程就像“军事化”训练,学生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没有主动性,都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处于听从指挥、遵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在大运动量的练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因此,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对过去的教学模式产生不满后,我们相继提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将“快乐体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旨在将过去的“身体教育”转向“身心教育”〔2〕。如果想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就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的培养,把以前只注重技术练习转变为身心练习的培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过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的局面,做到教学内容丰富、灵活多样、富有新意,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推广、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且有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和传播。

2结果与分析

2.1普通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情况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展现出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格,但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来说,体育课的结构和内容单一,很少有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未能展现出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这种情况导致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能得到广泛的开展。大学生是弘扬、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力量和关键所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然而,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对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黄河科技大学部分高等院校800名大学生(其中男女大学生各400名,均为在校一、二年级学生)的调查情况如下:

统计结果显示,69%的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一点都不了解,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了解点民族传统体育(见表1),28%的学生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不知道,虽然有53%的学生知道1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见表2),但作为大学生对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总体来说是非常匮乏的。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非常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大学生应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这是高校体育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2.2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长拳、太极拳在普通高校中已普遍开展,但散打、太极剑的普遍性不是太好(见表3)。因此,高校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与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从表4中可以发现,男生比较喜欢技击性比较大、活动量比较大的项目,女生喜欢柔韧性好、技击技术不太强的项目。

2.3普通高校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满意度调查

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还是比较满意的,极少一部分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学校开设的项目比较少,对开设的项目不感兴趣,因此,学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4高校开展民族体育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简单易学,如太极拳、太极剑等,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量和体能,就能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并且,太极拳、太极剑等加上与之相应的音乐,就会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动作之间的协调性,动作的变换组合给人以美得享受,拥有很强的艺术性。在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能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如在节假日或闲暇时间,组织学生排练太极拳或太极剑等,并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在不同的节目或晚会中进行表演,并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鼓励,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能加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高校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依赖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进行宣传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兴趣。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选修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不要让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动作,为以后走上社会以及为社区体育的建设有一分力出一分力,有一分光发一分光。大学生年年都有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建设。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让大部分人掌握一定的运动项目,人人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强健的人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独特的技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形式多样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学生的眼球,让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该项活动。培养同学们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并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体育意识,这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养成,也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

2.5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竞技性和娱乐性结合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是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在体能表现形态中智慧的结晶。因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仅是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与体现。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纷繁复杂,风格各异,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

2.5.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符合素质健康教育的要求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有序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驱除忧虑,焕发精神。烦恼的最佳“解毒剂”就是运动,当您烦恼时多用肌肉,少用脑筋,其结果将会令您惊讶不已。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而且还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学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反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继承性,代代相传的体育或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影响着素质教育不同方面的内容,特别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操的培养是所有素质培养的基础,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而民族传统体育以增强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技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学生人文素养、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要求包括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是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创新以及适应社会快速发展能力的整体和谐的健康发展为主线,将增进学生健康放在体育课的首要位置,贯穿于体育课自始至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体育项目的需求状况,做到人人受益。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其独特的技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具有技术动作简单易学,运动负荷适中,身体的各个关节都能照顾到位、活动的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极易掌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由于动作简单易学,教师教的时间有所减少,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的运动员数也不同,有的需要一人完成,有的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5.2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符合终身体育的要求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创新,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体育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对象一直是在校的学生,我国学校体育始终限定在学校学习期间。从上学开始虽然一直有体育课,中间没有间断性,但与终身体育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别,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毕业以后就不再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说体育脱离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终身体育要求每个人都把体育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事实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自愿的适应这种要求。学校体育应该为终身体育奠定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终身体育是把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联系在一起,保证体育教育的长久性,并且符合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与个人、自然、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只用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之间的和谐,这符合终身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内容丰富,且规则简单易学、不受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大众接受,适应社会各种人群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抗性大小、运动负荷大小等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目前学校体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适合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以后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到了老年的时候也可以进行锻炼,从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

2.5.3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明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技术风格,特别适应在高校开展。学生毕业后都将走进社会,这样,他们将不知不觉中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者与传播者,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是他们发扬与传播的主要内容;再者,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接受传统的养生思想,传统养生思想隐含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财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健身养生法对学生今后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使不健全的体育形态走向合理性、科学性、大众化的重要平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传统体育已是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独立分支,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宏观调控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壮大。只有利用教育,才有利于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财产聚集到一块。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普通高校中,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还不够全面,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认识还够。

(2)普通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的种类还不够丰富,数量还不够多。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符合终身体育的要求。

3.2建议

(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

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本着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变革的原则,较好地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风韵和特色,这样,这样可以贴近现代社会需要和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时代精神,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2)建议高校每年在购置体育器材的时候增加购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的数量和种类,为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创造物质条件。

(3)强化竞技性,注重健身性,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充满观赏性。我国有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要加强其竞争性,提高健身性、娱乐性,就一定能满足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必然能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4)选择适合各地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我国各地高校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应该选择那些地域文化特征明显,锻炼内容独特,健身价值高,表现形式新颖,群众基础好,又适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的项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容易为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向着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徐培文,徐淑斐.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

〔2〕潘勤.高校体育改革与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沈潜,孙以柱.体育项目大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4〕赵昌毅.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民族教育研究,2001(1):77-77.

篇7

【关键词】五人制足球;高校;发展趋势;研究

五人制足球运动无论是从场地上还是人数技术上都是十一人制足球的一个缩影。在1987年的时候,国际足联正式的将十一人制足球缩影的运动命名为“五人制足球”,为了增加这项比赛的精彩度,使其全球化,在1994年的时候将手扔边线球转化成为用脚踢,4米的弧也改成了6米,守门员被允许在的踢球。目前,五人制足球运动已经逐渐的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因其具有健身性、娱乐性以及观赏和时尚性的特点,也逐渐的受到广大大学生们的喜爱。

一、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特点跟其作用

(1)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街头足球带来了五人制足球比赛,其在任意的一块空地上都能够直接进行比赛,场地占用面积比较的小,组织跟器材设备的要求不高,比较的简单,一般高校的现有条件都能够符合,因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一项很适合在高校的学生展开的运动;

(2)对于大学生的体能跟运动素质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功能,给大学生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技能带来了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在学生体制跟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承受压力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球员的攻防转换的节奏比较快,射门次数比较多,场地小跟人数少的因素,让攻守双方常常处在短兵相接的拼抢状态,多次数的攻守转换以及高频率、强度大,都比较适合大学生的体制要求,激烈的争夺战,高技术要求、快节奏而不粗糙,多次射门进球,要比十一人制的比赛更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二、五人制足球运动在我国的现状

众所周知,国际足球联赛的五大赛事之一就有世界杯“五人制足球”的比赛,像欧洲那些发达国家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球队,然而我国的五人制足球运动项目开展的比较晚,五人制足球运动比赛首次出现是在1984年广州的邀请赛中,当时参加五人制足球运动比赛的队伍人数非常的少,后来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才慢慢的出现了这种类似的比赛,然而比赛场面不够热烈,缺少观众,运动员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平时缺乏专门的训练跟指导,也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虽说我国也参加过五人制足球世界锦标赛,但也只是临时组建起来的一个参赛队伍,至今,我们国家现在也有了职业的五人制足球队和联赛,在整体上也有了一定提升。

五人制足球运动,在我国高校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学生都很喜爱足球这项运动,随着社会跟企业的力量逐渐进入校园,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生们有组织系统的参加了各种比赛活动,逐渐丰富了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发展五人制足球运动也受到学生的大量追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

三、五人制足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前景

校园的足球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结合娱乐竞技于一体,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基础,它不仅仅只是一项运动,更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校体育教育创新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正全面号召全民推行素质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给高校传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给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健全合格的劳动者,因此,身体的素质要求就比较的重要。然而足球运动属于一项长期发展的体育工程,需要经历过一定时间跟经验的积累。我们从五人制足球的特点中可以了解到,其很适合大范围的普及跟推广,就像是篮球一样,老少皆宜,占地面积小,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有一天它也会像三对三篮球赛那样如火如荼的被开展。五人制足球的比赛规则比较的人性化,不允许冲撞跟铲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动员受到伤害的情况发生,因此它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在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校园体育文化。五人制足球是十一人制足球的缩小版本,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崇尚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体育比赛中自由发挥的创造精神、挑战生理极限的挑战精神、服从团队和裁判的规则意识都是高校学生最重要的文化素质。“特步杯”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就是推动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典型案例,不仅可以推广及宣传体育精神,还能展现跟宣扬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积极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同时提升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2)给大学生展现自我的体育才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学生的身心已经基本发育成熟,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就是争强好胜,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渴望有着更多更大的空间来让他们展现自我,张扬自己的个性,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五人制足球的快速攻防转换要求给了他们很好的机会,通过展示自我的球技战术,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自信心得到了发展,在运动中体会到了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养成了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为以后的终身体育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五、总结

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五人制足球运动,其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跟教学任务的一个积极有效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吸引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及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高校推广五人制足球运动,不仅能够弥补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的不足之处,还能够缓解体育设施的不足以及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大学生学习跟参与足球锻炼的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娇,何佳莉.关于在高校中开展室内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思考[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6)

[2]刘娇,何佳莉.关于在高校中开展室内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思考[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6)

[3]赵祚福.试论五人制足球在高校推广的价值[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7(02)

篇8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真实判例或虚拟案例,充当法律职业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法学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包括课堂案例法(包括课堂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评析等方式)、观摩案例法、模拟法庭法等,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教学需求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强[2]。为了增强案例教学法在民族院校法学教育中的作用,了解其实施现状及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认知,以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有效地在民族院校法学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为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2012级学生56名,2013级学生64名,总共120名。

本次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调查问卷70份,有效率为100%;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阅读与法学案例教学法相关的专著与论文,对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形成科学的认识,为本文的调研与撰写奠定理论基础;访谈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2012级、2013级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及目前该专业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现状。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法学(藏汉双语)专业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认知情况分析

从总体上看,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程度是比较高的。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70%的人认为是了解案例教学法的,23%的学生认为自己听说过案例教学法,但不是十分了解,只有7%的学生认为不了解案例教学法。为了进一步深化关于被调查者对案例教学法认知情况的了解,笔者调研了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具体方式的了解情况,96%的学生认为包括课堂案例法,86%的学生认为包括观摩案例法,68%的学生认为包括模拟案例法,其中57%的学生认为包括以上三种方式。由此可知: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在教学中是广泛采取了案例教学法的。

(二)课堂案例法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分析得知,3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实施效果非常好,62%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的实施效果比较好,4%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的实施效果一般,3%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的实施效果不好。在认为课堂案例法实施效果非常好和比较好的被调查者中,84%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77%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8%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在认为课堂案例法实施效果一般和不好的被调查者中,有两位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没有针对性,所占比例40%,有2位认为实施课堂案例法时讨论不够充分,所占比例40%,有1位认为实施课堂案例法时课堂纪律较混乱,所占比例20%。由此可知:多数学生对课堂案例法是持肯定态度的。少数对课堂案例法持否定态度的学生认为,目前此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组织实施和案例选择。

(三)在实施课堂案例法时学生参与度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8位被调查者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案例教学中,所占比例83%,12位被调查者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案例教学,所占比例17%。针对这12位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案例教学的同学,笔者又进一步调查了其没有积极参与的原因,其中7位同学不知如何分析案例,所占比例58%,3位同学害怕自己分析案例时观点错误,受到嘲笑,所占比例25%,2位同学对所讨论的案例不感兴趣,所占比例17%。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同学的参与程度是较高的,但那些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案例教学中的同学也不能忽视。针对没有积极参与的同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案例教学时应多给予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同学应转变对传统法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四)课堂案例法中案例选择情况调查分析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90%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例,4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推进法治进程的经典案例,8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5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与民族地区相关的案例。为了进一步了解课堂案例法中案例选择情况,笔者对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2012级、2013级2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多数学生认为目前课堂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所学知识结合是较紧密的,但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不紧密,尤其是藏区的案例很少有所涉及。由此可知:学生认为课堂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与生活结合紧密、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经典案例,同时应增加发生在藏区的案例。由于法学(藏汉双语)专业的学生都是来自藏区,将来绝大多数学生也会在藏区从事法律工作,因此增加发生在藏区的案例,便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五)观摩案例法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目前,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所采取的观摩案例法包括视频案例教学法和去法院参加旁听两种具体方式,笔者对这两种方式分别进行了调研。100%的被调查者参与过视频案例教学法,但只有18位被调查者到法院旁听过案件审理,所占比例26%。在18位到法院旁听过案件审理的被调查者中,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旁听可以亲身感受庭审程序,加深对法律知识的学习,41%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旁听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旁听坚定了自己从事法律工作的决定,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旁听对自己没有帮助。由此可见: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在法学(藏汉双语)教学中视频案例法实施情况较好,但组织学生参加旁听实施情况需要加强。但是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了目前在组织学生旁听时存在的问题,如:法官讲方言部分学生听不懂;学生事先对案情不了解,不能及时跟上庭审的进程;旁听中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

(六)模拟法庭法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50人参加过模拟法庭,占71%的比例,20人没参加过,所占比例29%,其中2012级的35名同学全部参加过模拟法庭,而2013级的35名同学中只有15人参加过模拟法庭。在参加过模拟法庭的50名同学中,认为目前模拟法庭开设效果非常好的有13人,所占比例26%,认为效果比较好的有24人,所占比例48%,认为效果一般的有10人,所占比例为20%,认为效果不好的有3人,所占比例为6%。由此可见:目前,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模拟法庭开设状况良好,同学参与度较高,同时呈现出2012级学生比2013级学生参与程度高的特点,原因在于,该系部在2012级法学(藏汉双语)班中开设了模拟法庭的课程,但在2013级尚未开设,2013级学生目前参与模拟法庭的方式主要有通过法学会及系部举办的模拟法庭竞赛等。同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系部模拟法庭实施效果良好,同学认可程度较高。

三、启示

(一)精选案例

选择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在访谈中,接受访谈的同学多数都提到了对案例选择的一些建议。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即具有典型性,以实现使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对法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其次,案例应与法治动态紧密结合,即具有新颖性,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了解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3]。再次,案例选择应与藏区司法实践相结合,即具有相关性,这是针对法学(藏汉双语)专业教学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案例教学中有些学生比较活跃,参与度较高,有些同学相对内向,很少主动发言,教师应为每一位同学的参与创造条件,鼓励同学大胆发言,交流观点。在案例教学中,通过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件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从事法律工作的技巧[4]。

(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案例教学

篇9

【关键词】组织胚胎学 实验课 教学效率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主干学科,从研究方法和知识的获得方式来说,它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因而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是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医学实验的基础。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医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医学院校组织胚胎学课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验,导致出现学生考试能力强而动手实践能力弱的现象。作为组织胚胎学教师,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就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我们对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认真分析,为提高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手能力、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实验课独立性大,组织教学难,不同程度地存在满堂乱、效果差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五点:一是行为习惯差,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自由好玩;二是不预习实验内容,不清楚实验步骤,不知如何实验;三是组内无明确分工,喜欢动手的学生代替全组操作,其他同学旁观侧望,无事可做;四是不重视实验过程,只等抄写实验结果;五是实验测评考核不明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提高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效率的做法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实验员的准备

实验前,实验员必须熟悉本次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指导的要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一切器材和药品。

2.学生的准备

学生在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熟悉本次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观察项目、注意事项及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3.带教老师的准备

带教老师在实验前要认真写好实验教案,并把重要内容简要写在实验室的黑板上,以便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实验前,教师要进行预实验,以便了解本次实验所准备的物品是否齐全、够用,实验仪器装置是否完善合理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开始前最好观看一次本次实验内容的实验录像(主要是实验操作部分),让学生规范实验操作,以防在实验中出差错,提高实验成功率。

(二)重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

1.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掌握以下两种主要的观察方法:第一是整体的观察方法,也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在指导实验中应纠正学生只顾局部不顾整体的观察,在整体中要观察到局部的变化,比如在“细胞和组织的观察”实验中,不仅要观察某种细胞的形态,还要观察细胞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形态变化。第二是比较的观察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形式有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和不同事物间的比较,或相似的、相近的和相关的事物间的比较,例如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神经细胞、汗腺细胞的区别,人的细胞与蟾蜍细胞及家兔细胞的相似与不同,通过比较能够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所以,只有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使学生明确并掌握实验的本质特征。

2.操作技能的培养

组织胚胎学实验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片获取知识,在观察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以及绘图方法。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时,必须观察学生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以了解操作方法、步骤、显微镜特别是数码显微镜的使用是否正确。可通过提问让学生讲解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在各组之间进行结果比较,认真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实验报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写,遇有实验失败要认真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也不失一种补救方法。学生通过发现问题,仔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综合归纳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探究理论的正确与否。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验课上先提出问题,在学生实验观察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结合操作过程,对观察结果进行归纳,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结论。学生通过仔细操作,观察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结论,最后,由教师加以总评。这样即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强化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考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平时的实验情况、基本操作,在实验全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验的不同进程进行现场考核综合打分,占在打分中根据学生实验质量高低注意拉开成绩差距;第二部分包括基本原理、实验报告,是实验成绩的主要部分;第三部分为学生的实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据此制定出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鼓励学生动手积极性的的实验考试制度(评分制度)。通过考核,切实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切实加强实验考核,加大实验成绩在总分中所占比例,实验成绩应占到占总成绩的20%~30%。

四、总结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发现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总之,组织胚胎学实验不仅要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更要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预期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从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出发,生动灵活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倪俊芳.强化组织胚胎学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医技杂志,2006,13(8).

篇10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法制教育 实效性 研究

课 程:本论文为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XJK011CZJ018。

教育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生理、心智日趋成熟,理解、接受力有了较大提高,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即将走上社会,迫切而自觉地存在着了解和掌握社会法律规范的需要,这为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积极有效的法制教育奠定了客观基础。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发挥着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服务,提高学生法律素质,树立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有效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等重要作用。但事实上,由于受到经济基础、教育观念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各种问题较为突出。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对劳动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理应顺应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各项教育的实效性,将更多的新生劳动力转化为基本了解法律制度,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人才支撑。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

1.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关于法制教育存在着认识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对法制教育的内容认识不足。笔者认为法制教育应该包括三方面的教育内容:静态的法律规范、制度等的教育学习;动态意义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等的教育学习;法制观念的培养树立。事实上,不少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关于法制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法律规范的学习上。

(2)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高职院校认为,职业教育重在职业技术、技能的学习,重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学好专业技能就行了,轻视法制教育等人文素质类教育。这种认识忽视了职业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种,教育的本质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劳动工具的批量生产。

2.法制教育现有模式缺乏实效性

据调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有模式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再加上由学生管理部门组织每学期甚至每学年一到两次的法制讲座。法制讲座,虽然在短期有一定的刺激,但由于数量有限,难以持久地发挥影响力,成为行为主体的稳定行为影响内化因素。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内容仅占到四章10节,篇幅有限,课时有限,但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较为广泛,二者间的矛盾导致了实践中教学无法充分、深入,制约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方法手段相对单一,传统的理论教学仍停留在“填鸭”式或是“满堂灌”,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很难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意志,上升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显然,现有的法制教育模式缺乏实效性。

3.法制教育评价标准欠缺

有效的教育评价标准相当于一个强大的动力系统,既能促进教师“教”,又能带动学生“学”,只有充分开启了这个动力系统,才能使教育实效性得到切实提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现有的法制教育评价标准多是停留在对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的考核,关于法制教育的全面系统性评价标准几乎没有,直接导致了法制教育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除了上好几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外,其他可有可无。欠缺了动力系统的法制教育这辆大车,尽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部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里仍是举步维艰。

4.法制教育师资人员严重匮乏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带来社会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表现出难以吸引优秀师资,自有师资培养培训经费短缺,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等现状。因此,对于边缘化的法制教育,其师资资源更是严重匮乏。据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担任,涉及法律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讲授显得力不从心,更不用说通过创新教学,提升其实效性。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1.来自民族地区教育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形成制约。同时,民族地区的教育对象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受到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各种因素交织的影响,学生在性格、情感、信仰等精神意识层面表现出较明显和突出的特质。如:在情感上具有开朗、热情、倔强、自尊心强、易激动等特点;意志上具有坚韧、刚强、勇敢、自制力弱等特点;信念信仰上具有坚定、执著、易冲动等特点等等。种种原因,使民族地区教育呈现出不容忽视的特殊性,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克服困难,突破制约,重视差异,深入思考,切实推进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来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因素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综合,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与直接运作的高级实用人才,这一明确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它是一种实用类型的教育。因此,教育教学实践中呈现出重专业、重技能,轻公共课、轻素质教育的现象,这种现象无论在管理层、教师,还是在学生中都较为普遍存在。法制教育教学必须突破这种“一边倒”观念的拘囿,充分发挥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推动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

3.来自法制教育自身的影响因素

法制教育属于社会规范的学习。社会规范学习(social norm learning)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除了服从于学习的一般规律外,社会规范学习还讲究知、情、行的系统递进,先认知,再激感,最后内化为自觉行为,是一个注重科学渐进,注重方法实效的教育学习系统。影响其教育学习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社会交往需要、规范本身的类型特点、规范行为的社会反馈、认识与体验的一致性等等。因此,提升法制教育实效性必须结合社会规范学习的特殊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如增加对学生交往需要的了解,加强对法律规范类型特点的区分,注重对学生规范行为的社会反馈,促进其对法律规范认知与体验的紧密结合等。

三、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效性实现途径思考

1.提升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法制教育是指运用广义的教育手段开展的法制意识培养、法律素质养成、法律知识学习、法律能力提高的系统性活动,是一项融理论性、实践性、思想性、政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其教育面向社会全体,教育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社会公民,属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对青少年学生犯罪预控、防止传销进校园等现实热点问题的关注,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带来的对现代专业能力与人文素质兼备的“职业人”的市场需求,在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切实要求。民族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但在新生劳动力的培养上也不能回避这一任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加强法制教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推进教育培养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2.创新法制教育模式

(1)编写专门教材,精心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实践中,高校法制教育基本从属于德育教育,没有自身独立地位。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与德育教学内容一起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没有自己的专门教材。但事实上,不同类别的高校中,都“一刀切”地以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课时少,内容庞杂,教育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并缺乏针对性。因此,编写专门教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是创新法制教育模式,提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有力途径。

具体而言,法制教育专门教材应满足学生对法律规范的认知需要,可以包括法律基础知识(其中应包括与法律相关的必要性知识、规范的基础理论知识、执行规范的程序性知识等)主要的法律条文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讲座或讨论会等形式,增加热点法律问题、民族地区常见法律问题等内容。另外,除了帮助学生知法,法制教育还要帮助学生懂得用法,因此应在教学内容上,注意权利义务观念的树立培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结合专业需要,有选择地讲授一些专业法。总之,教学内容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如同烹饪中的各种食材,只有选材得当、食材精美,才能让学生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2)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多样化的系统。在专门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有51%的学生认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更适合该课程教学,另有32%的学生选择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关于教学手段的调查中,34%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式,30%的学生选择教师启发式,还有25%的学生倾向于实践式教学,23%的学生选择了案例式教学。显然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不再乐意接受传统的“填鸭”式或是“满堂灌”,而是更希望突出自我的主体地位,期待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喜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种现状,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新时期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新要求。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各校实际,借鉴发达地区高校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采取结合专业需求的延伸式教学;与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参观警示基地、旁听庭审的实践式教学;角色扮演、法庭模拟的情境体验式教学等等。还可以通过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讲座、案例探讨分析会,第二课堂的辩论演讲、知识抢答、社会调查、民族文化活动等,不仅教学,更激发出学生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除了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的相辅相成也必不可少。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网络视频、收看电影、电视法律专题片等等,促进教育教学的活泼多样、生动形象。

民族地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各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特定的育人途径,实现其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3.科学制定法制教育评价标准

促进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评价标准是个关键。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教师“教”的评价标准上,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关注教学基本要素的齐备(如授课计划、教案等的完备),教学环节的齐全(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齐全,有无小测验、下班辅导、听课、批改作业等)。还有的学校将课时量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质的评价,有的将教学督导、同行专家评教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很少有学校将学生评价作为重要参考。这种评价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监督管理,并不能有的放矢地从根本上解决法制教育相关课程实效性缺乏的问题。作为法制教育的教学老师,基本素质应该高于一般课程教师,停留于基本教学管理的评价标准偏低。另外,也忽视了学生评价,这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需要不相符合。实践中,必须结合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现实,开拓思维,创新评价标准。注重评价标准中,质与量的结合,评价标准体系中既要有教务管理的“规定动作”,又要有教师的“创新动作”。要将实践课、创新教学方法、科研等纳入评价标准体系中。将学生评价作为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同行专家、教学督导、任课教师评价形成综合评价。

在学生“学”的评价标准上,传统的评价拘泥于书本知识和内容的记忆与复述,对形成的法律素养和价值观视而不见,并不是衡量学生接受法制教育效果优劣的好方法。更严重的是,学生可能为应付这样的考试而采取相应“高效”的学习方法,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践行,这与法制教育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纳入高校教育范畴的法制教育主要应是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律素养和法律能力,应该将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表现,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认识解决能力以及一些内隐的素质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应该考虑过程性评价(如平时课堂表现等),重视质性评价(如品质优良与否),突出表现性评价(如参加各项法制、德育活动加分等,)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

4.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教师对年轻的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无论何种教育,各类教育要素都得靠教师挥动指挥棒去调动,教师永远是发挥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实现法制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管理层面来看,应该提高法制教育教师的准入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法制教育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定期举办或参加专业教师交流培训活动,尤其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间也要加强相互交流,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讨,及时交流分享经验,探讨对策。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社会学、民族心理学等知识讲授,促进教师对民族文化知识的掌握,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要自觉地思考研究专业。只有研究课程,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育对象具有多层次性,既有高中起点的大专生,又有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同时在校学生大多为少数民族,具有本民族的性格情感特质。这都需要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切实研究关注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仅深谙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还要具备较为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