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18 00:0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方法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宏力高一年级综实班武晨阳
【武晨阳,2016年中考638分,长垣县并列状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2016级综实2班的武晨阳。很高兴能在这里发言,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经验。
首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努力了,才可能有所收获,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所以,努力、勤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学习好,这一步必须做到。不过,一时的努力不算努力,努力必须长久地坚持下去。也许一时的努力会给你带来一些进步,但如果你取得了一些进步后就沾沾自喜,不再努力,那么这一时的努力就会白费,因为别人也一直在努力。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许有人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每次都是在期末考试前稍加努力一些,便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成绩特别突出。对于我来说,七、八年级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而且不稳定,这就是因为我虽然有时努力,但没有长久地坚持下去。到了九年级,也许是因为感觉初中生活就快结束了,中考不再那样遥远了,我才知道一直努力下去。也就是从九年级开始,我的成绩才稳定于班级和年级的前列。九年级时,许多老师都说我聪明,但我心里知道聪明的人多了,不止我一个。我付出的努力只有我心里最清楚。每天晚上,我几乎都会拿着手灯再学一会儿,把今天剩下的任务完成,尽量不把它推到明天,因为明天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新的学习任务。在班里,在别人眼中,我就是脑子特别好用,学什么都很轻松的样子。但他们不知道,在成功地解决一道数学难题背后,我比他们多做多少这样的难题。他们每张数学卷上空白的最后两题,我是花费很长时间才把它们做上去的。平时不多做难题,到考场上就更不会做了。总之,我认为应该努力、坚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抽时间去钻研理科上的难题。
第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已经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蕴含的道理。七年级时的我就由于骄傲而成绩下滑,那时我在七上级上学期期中考试中,考了班级第一,年级第九,那时的我高兴极了。但从那以后,我就变得骄傲,浮躁,上课不认真,认为自己不用认真听也能学会,作业不认真写,随随便便敷衍了事。就这样,一个月后的月考,我没考好,但我为自己找借口,以为是自己没发挥好,还是不在乎,内心仍是骄傲自满的。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大幅度下滑。可庆幸的是,当时的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没有再骄傲,也没有自卑,成绩渐渐又赶上来了。可是,本性难移,每次取得一次好成绩,我便会骄傲,成绩就下降,之后再努力,再上升。我的整个七、八年级都是这样过来的。在八年级最后,我又考了一个好成绩,我又自负起来,整个假期都没碰作业。开学之后,班主任让我叫了家长,并花两节课时间教育了我。从那以后,我才克制了浮躁心理,虚心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中考才能考好。所以,学习不能浮躁,应该保持谦虚心理,虚心向老师学习。
第三,学习态度很重要。要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老师学的。要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即使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主、自愿地学习。要尽量完成各科作业,不要因为哪一科老师脾气好就不好好学哪科。在上那些自己擅长的科目的课上,不能浮躁,即使你哪一科考满分,也不能不听,应该认真听课,查漏补缺,使自己在这一科的优势一直保持下去。
另外,学习方法也很重要。以下是我认为较好的学习方法。
1.在上英语课时,如果老师讲短文,见到自己不会的单词就把它的意思记上,不要等老师说记时才知道记。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2.做数学卷时,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尽力把难题做出来,这样才能在考试时不害怕难题,才可能把它做出来。
3.初中物理比较简单,做题不在多,而在于把做过的题都弄懂。老师讲过的题,如果有错题,下课要多想想,尽量自己弄懂。如果真的想不明白就问老师,直到把它弄懂。
4.初中化学应把基础打好,把课本都弄透。做题时,要注意总结规律,以及做题方法。
5.政治、历史要多背,把课本读透,这样做题时才能得心应用。
这些便是我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篇2
你们好!
在前面的几次考试中,我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我的努力,当然学习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给各位介绍一下我的学习经验。
第一我觉得要想学习好先得对学习感兴趣。俗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对学习有动力,自然会越学越好。第二,要想搞好学习,必须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学习当中,我们的脑子里必须有三个字——“为什么”!牛顿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他问了个 “为什么”,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开水后,壶盖跳了起来,他问了个“为什么”,于是他发明了蒸汽机……,所以说聪明的人懂得说;智慧的人懂得听;高明的人懂得问。最后就是一定要勤奋,这是最重要的,连爱迪生都说“天才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也许上面我说的很抽象,具体下来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课,注意要多独立思考,不懂就要问,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要认真细致地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决不能马虎。还有的是,要做好笔记,课前最好预习,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对于接下来的课能更容易地吸收。课后也要进行复习,巩固好老师所讲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矗古人曾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也是这道理吗?最好要注意劳逸结合。只顾着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让脑子适当地放松一下才行,比如打打球,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新闻等。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毕竟学习是因人而异的。但我相信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付出汗水才会收获硕果的!我也会加倍努力,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成绩更上一层楼。
最后我想说“你再强也不要和别人比,你再弱也要和自己比,你挑战过了自己,把以前的自己比下去了,你就会收获比别人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勤奋出不了天才
听了这句话大家就奇怪了:不是总说勤奋出天才吗?连爱迪生都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其实大家都被爱迪生的这“半句话”误导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忙碌一生,而毫无意义.爱迪生的这句话后面还有,那就是:“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成就天才如此,学习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学习运用于学习之中,才能驾驶好学习这条大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至于学习的灵感从哪来,那就得靠大家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慢慢酝酿了……
但大家要记住一点:勤奋出不了天才,但天才必须得勤奋.
2.聪明的人懂得说;智慧的人懂得听;高明的人懂得问. 在学习中,你的脑子里首先得进三个字----为什么!牛顿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他问了个“为什么”,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枷利略在听说了铁球落地快慢由其质量决定后, 他问了个“为什么”,于是他发明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瓦特看到开水后,壶盖跳了起来, 他问了个“为什么”,于是他发明了蒸汽机……聪明的人懂得说;智慧的人懂得听;高明的人懂得问.
-------会问的人,往往收获最大.
3.你再强也不要和别人比,你再弱也要和自己比,你挑战过了自己,把以前的自己比下去了,你就会收获比别人强.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那是局外人的看法;我们是局内人,聪明点儿,挑战赢了自己,别人也不在话下.此乃“比”的哲思也.
4.将分数排在“第一位”-----倒数第一位
许多同学都把分数视为自己的命根,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伤精劳神,并患上“拒考症”,自负者向自卑前进, 自卑者更进一步.这样只会埋没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有一位德国人对我们中国人说:“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多,考试成绩比我们好,但你们还是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
篇3
学生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生字应该勤查工具书,工具书有字典类、词典类、参考资料类,只要学习用得上的,都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工具书的价值。学生要多动手查找答案,既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提高自己运用这些工具书的能力。另外,对于那些似曾见过的语句,学生也可以去动手查一查已学过的课文,这样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查出的答案再经过分析,学生的理解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善于倾听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他们最快接受知识的渠道之一,而且他们听课水平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作为传递信息载体,可以通过朗读、提问等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听课不仅仅是“听”,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懂,学生知道听课的目的,就会带上问题去听课。
三、勤写好问
耳听百遍比不上手过一遍,不论是学习中还是考试中,学生常出现把常用的字词写错的情况。什么原因呢?因为缺少了写。无论生字还是生词都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写一写。对于一些作文题目,有时看似很是容易可是写起来却难,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动笔勤写,不要眼高手低。
四、多练善思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了解自己知识的水平。我们不搞“题海战术”,但也不能不做练习题,要讲究练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使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思考”来巩固。可以采取由点到面、由整体到局部,系统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牢固地印在头脑里。如果某一知识点一时想不起来时,可以经过查找来巩固。无论在课上、在课下,还是在校内、在校外,学生都可以充分业余时间来练习和反思,持之以恒,定会有很大收获。
五、重视作业
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能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学生的语文作业的书写是否规范从表面来看好像只是属于形式方面的情况,实质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书写技能。因此,语文教师要随时做好学生汉字笔画结构的指导,以及部首的搭配,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结构,提高书写的技能,促进作业的规范性。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那些难度较深,能力方面要求较高的难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提示解题思路,解题示范,如此就可以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应充分地肯定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做法,尤其对他们那些有独创性的认识,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当然,对学生作业中的缺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让其他学生多注意、多留心。
六、分类复习
复习是学生对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是实现学习再认识的一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是一部分学生可能忽略的学习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及时复习,指导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结构,并且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复习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但目的是相同的,即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七、总结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 有效性 提高方法
数学考量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学好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学习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由于年纪较小,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主动性,影响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是数学教学的生命,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是数学研究的永恒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论更新不及时。
新课改在不断地深入,教师没有及时地对教学理论进行更新,导致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落到实处,接受的知识还是旧知识。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进行理论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只注重讲解教材,单纯追求教学进度,而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导致课堂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课堂讲解的内容无法理解,就会加重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长此以往,教师累学生也累,教学目标却无法实现。
二、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转变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引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的观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的颁布,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时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更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真正理解新课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便于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改善课堂环境,活跃学习氛围。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挥。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如果学生提出独特古怪的问题,教师要加以尊重,适当地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要团结相处,教师应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加以肯定与支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要对课堂的环境进行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创新的方法有:
1.采用情景再现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比较常见的。如“某某买《趣味数学》与《故事大王》,各买了5本,花了20元钱。如果每本《趣味数学》2.6元,求《故事大王》的价钱?”这样的例题,教师就可以将情景再现,让学生参与其中,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货币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分不清各种各样的货币,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买东西,掌握各种货币的价值。
2.采用小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这就要求教师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的数学知识体系比较简单,教师要保证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知识。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圆形的认识与面积计算”时,就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制作模型,一起讨论圆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这样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讲解,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主动性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教师提出问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教师要与学生融洽相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小学数学中,存在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比如“考试结束之后,某某知道语
文与外语的成绩,二者的平均分是93,求数学要考多少分能保证三科的平均分是95?”这一类型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要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不再依赖别人,而是主动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四)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目标的制定有一定的要求:
1.考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与创新思维放在首位。
篇5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积累; 质疑;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61-01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奋笔疾书老师强调的各种文言知识,以致书本上记录得密密麻麻,翻译时对照记录的语句就行了。教师一堂课讲个不停,学生一堂课记个不停。这种教法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积极地动脑、动手;虽然当时听"懂"了,但印象不深。因此教师一讲到底,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不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和掌握的程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①这就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那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学好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 诵读琅琅上口 提高记忆效率
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叶圣陶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②实践证明,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明白事理,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诵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很多时候,我和学生都陶醉在书声中,忘记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那优美旋律的朗读声,构成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自主阅读交流 加强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交流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辩越明,学习积极性也高涨。老师的条分屡析应该由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代替。让学生具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改变了过去由老师一人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单向活动的教学局面。老师传授的是学生想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为自己而学,在学习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也锻炼了胆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3 每课及时积累 巩固拓展延伸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篇课文练习题涉及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 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我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
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有:"走"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 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4 学习方法汇报 示范力量无穷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注重方法的引导,并且方法的介绍不只是由我越俎代庖,也让学习有方法的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实践中来,切实可行,很有示范性。学生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归纳总结法:学过一个单元后就应该对文言文的知识作小结,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之、者、于、以、而)概括,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知识就系统化、科学化,便于复习、应考。有自出试题法:把文言文的知识用习题加以整理,编成一道一道的题,清晰、醒目, 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巩固、复习,并通过试题提炼出重点、难点、考点,对知识的梳理更有条理。大致的题型是:字音字形字义、句子的翻译、大意的理解、人物的性格分析、朗读的节奏把握等方面,多角度理解课文。出好试题后,全班交换做题,起到了知识的补充、交流作用。积累名句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到优美的句子,有警示意义的句子就摘抄,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一读多得,其乐无穷。如《论语》、《劝学》、《滕王阁序》、等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以上的浅见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但我认为"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又是一个春花烂熳,莺歌燕舞的时节,又是一个清新明朗,云蒸霞**的清晨,每一天,在我们的生命里都是弥足珍贵的,逝者如斯,一切将不再重来,我们只有珍惜每一天的时光,才能不负我们的青春。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两个石匠在教堂附近的工地上加工**石,路人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石匠没好气地说:“我在把这该死的石头切成方块。”另一个石匠很乐意做这项工作,愉快而自豪地回答说:“我加入了建造大教堂的队伍。”
同样一个工作,因为不同的想法而产生了不同的心情,工作效率当然也就不一样了。这个故事给我们了一个启示: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由他的学习态度决定的,如果我们在学习时感觉枯燥无味,没有兴趣,那就一定学不好,更不用提创新。相反如果我们在学习时充满对知识的渴望,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并且全身心的投入,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我经常会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这样的话:学习真是一件苦差事。
亲爱的孩子们,“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的!
清晨,闻鸡起舞,迎着晨风操练,伴着晨曦诵读;晚上,夜深人静,挑灯苦战;课堂上,眼看,耳听,手写,心记,全神贯注,不得松懈。常常为了一道没解出的题,急的抓耳挠腮,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试成绩上不去,各方面的压力便随之而来……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题磨得人憔悴”,苦不胜言!然而,学习中的乐却更多。
当一道难题由于你的认真执着而解决了,你会有一种成就感,心情愉快;当因你全身心地去学习,成绩提高了,你会尝到成功的乐趣;当你帮助他人解答难题时,你会尝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当因你的效率提高了,你的空余时间多了,你可以多阅读些课外读物,你会尝到读书的乐趣,当进行些体育活动等时,你会尝到学习生活丰富多彩的乐趣,当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会乐在其中;当你中学,大学毕业,运用所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做出贡献时,更会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欢乐。学习本身包含着权大的乐趣。凡是爱学习,刻苦攻读的人,都会乐在其中!
鲁迅说,乐观者和悲观者总是存在很大的区别,“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乐观者看到的玫瑰是刺上盛开的花,悲观者眼中却只有花下的刺。”可见心态不同,看法不同,结果便也不同。
学习中,难免遇到不如意,萨迪也说过:“知识的根是苦的,知识的果是甜的。”所以别为面前的挫折所困扰了。顺水推舟固然轻松自得,但逆水之境谁言不是我们锻炼精神与体格的契机?人的精神不单在于鲜花掌声前的谦卑与自豪,更在于面对满路荆棘时眸中的坚毅与自信的目光,面对困难,我们是否被压得不得不苦思冥想解决之道,并因此沉溺于无尽的挫折感中,那样想之越深,苦之越深,但终无所获,抬起头来,把挫折困难看淡些,也许解决之法就在那一筹莫展之中,换条路子,看看前方,让你的身心踏于困难之上,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并战胜它,是我们学习苦中之乐的源泉,是我们永不服输,乐观向上的精神动力。
快乐地学习并不是所谓的一路平坦,而是面对学习之苦的心理调节,很多圣贤伟人,遭受逆境却能苦中作乐,不被眼前的灰色所感染,平淡乐观地对待困难,从而感到阳光依旧灿烂。为什么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效仿一二呢?我们不是要越过困难,逃避它而佯装快乐,而是身心健康地对付它,用微笑和坚毅的目光来迎接它,轻松健康的心态带来的往往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灵感,以一颗灿烂的心走过阴天与雨天,心灵的天空则会永葆一份湛蓝与纯洁,脸上则会永远荡漾着青春无畏而不乏机智的笑容。
俗话说:“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上甜。”学习中的苦与乐就是这样的,要想掌握真知识,真本领,不吃苦中苦,是不行的。对于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是对立的统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从而信心百倍,持之以恒,为获得学习中的“甜上甜”而艰苦奋斗。只有这样苦中寻乐,以苦求乐,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奋斗拼搏,才能享受到胜利者无限的幸福与欢乐。
但最关键的快乐是因获得的知识能满足儿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且自己在一心一意干好一件事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的乐趣。这样的话,学习应该是快乐的。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方法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对高中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有着明显的效果,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1体验式教学
1.1体验式教学基本内容
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教师通过采用不断积极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很自然的把所有的学生引入到当前的教学气氛中,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最大化的改善学生目前缺乏主动和依赖教师的状况,这样学生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体验到课堂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和由被动接受到创新的学习的改变。一方面,这种教学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动力,让错误的认识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享受;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模式,学生除了能够体验到课堂的乐趣之外,还能够加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和情感交流,从而对于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究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生作用。因此,总的来说,体验式教学只有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情感得到提升。在方式和手段方面,根据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辅作用,因此,体验式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等新的教学工具方面会有较多的使用,从而增加新知识的情景。
1.2体验式教学特点
第一,侧重教学课堂的讲学情景创建。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新的体验式教学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因此,体验式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能够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个需要多方面营造教学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在最大程度上体验到课堂的乐趣。
第二,自主学习。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数都是把书作为整个学习的中心内容,然而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则强调的是以学生自身为中心,学生将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组成部分。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内容。
第三,侧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了能够真正保证和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在整个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理解放在首要位置。一般情况下,根据体验式教学理论,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抛砖引玉式的简单提问以及课下的语言交流都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第四,活学活用。众所周知,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学以致用是体验式教学方式另一重要特点。在这种模式的运行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探索,发现等一些列过程之后,学生能够逐渐在生活中发数学,并且逐渐学会将数学知识活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2创建体验式教学措施
2.1营造教学情境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课堂教学目标,为了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有很好的具体情境体验,教师要结合好教学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现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同时能够学习得到知识的根本教学目的目标。另外,在设置情境时,为了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和不能接受的状况发生,教师最好根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事件进行情境创建。例如,对于数学课程中的函数问题,可以通过设定银行存贷款的具体实际情境,让学生课下再根据回家后,跟父母的交流讨论中,看得到的结果是否与课堂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相吻合,从而真正体验到函数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加深印象与理解。
另一方面,除了课堂上引入的生活实例之外,教师也能够留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及一些可操作性强的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数学的枯燥和单纯性,在根本上能够最大化的抵消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和抵触。
2.2勤于思考与总结
在体验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为了能够真正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爱思考与总结的习惯,教师必须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出质疑并且对于具体的习题能够主动寻找到其他更多的途径解决,只有从根本上拜托了教辅资料对思维的限制,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以充实学习、丰富学习和培养能力为终极目标的体验教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朝着正确并且健康的学习之路前进。
2.3强化交流学习
在体验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汇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引导学生之间形成课后交流的好习惯的重要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对于促进数学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作用,对于体验式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基本流程之一。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常和谐的交流环境与意境,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实现取长补短的学习,更能够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因此,教师如果想要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上新知识的印象与巩固,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增加布置集体任务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进行相关任务的完成,与此同时,小组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同样也能够强化对新知识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课后答疑工作,也能够为班集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很好的作用。
目前,高中教学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教学模式,具有承前启后的进步意义。每个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在坚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加课堂体验为主要目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有教育改革发展,坚信体验式教学将会对高中数学教学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凤伟.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界,2014,2(6):7-8.
篇8
[关键词]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下面我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1、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
2、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3、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4、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
5)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首先必须有适合的问题,如何编制能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的参与,必将促进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走进“研究性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2] 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传统教学方式自主学习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觉悟也越来越高,对于知识的需求不断的上升。同时,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大量的知识却让学生无法很好的吸收、汲取,变成自己的东西。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这时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研究性学习方法。高考是人生中决定命运的一次转折点,而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学、化学、物理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和大量做题是不够的,更需要自己深入的研究,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同时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知识点比较零散的学科,这种学科更需要学生研究透彻,形成自己独有的体系。
1.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容与形式
研究性学习又被称为专研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它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在这种新的学习方法中,学生占主体地位,而老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所有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讨论、研究、解决。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自己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虽然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各个学科的加总,而是不同学科的融合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对某一问题的研究一般会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材料收集、讨论总结、得出结论[1]。在这个过程中会运用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才会完成的更好,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2.研究性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老师的一味灌输,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较少,甚至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所教授的东西,压根没有自己的思考,一直死读书、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将它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会出现理论与现实相离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将学会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这也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没有用处的原因之一。而研究性学习则弥补了这个缺陷,它更注重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研究课题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走出课堂,发现书本以外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于文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相互结合,脱离课堂之后,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在现实中运用的方法,从而将课本上死气沉沉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学生更容易接受,然后转变成为自己的东西。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利有弊,一个注重理论的学习,一个注重理论的运用。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即不会成为书呆子,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锻炼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其实高中化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我们知道面粉的发酵需要碳酸氢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醋中含有3%―5%的乙酸、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等,这些都和我们学习的化学有关。既然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的紧密,那么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学好化学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化学的知识点很零散,只靠单纯的记忆,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既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就需要结合新的教学方法,这时研究性教学方法就应运而生了。化学研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发挥的程度,这直接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研究性学习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化学研究性学习方法中,学生占主体地位,但是老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老师是否了解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程度、布置课题的难易程度、老师何时加入讨论、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帮助[2]。这些也都是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认真思考过后,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将课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那么这个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且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讲,研究性学习方法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效率[3]。
4.结语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的一个补充,它更注重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它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脑力劳动,追求自我,逐步发现知识的乐趣,并且在这过程中发现新的东西。这不再是学生简单的学习过程,而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国林,许国鸿,宋慧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中创新模式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4,27:194
篇10
【关键词】报告分析方法 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6-02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但在关键的交流和结果分析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关系或老师主观的原因,出现一些这样的现象:(1)实验结果交流不全面,只有一、两个小组的汇报;(2)分析不深入,没有对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3)忽视学生丰富的发现,对学生发现的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由于担心影响正常教学视而不见。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必须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所呈现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结果进行质疑,相互间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后,得到了亲身体验的、丰富的信息,如果此时学生能对实验结果进行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探讨分析,那么,不仅对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功不可没,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要抓住结论形成这个契机,根据不同形式的实验结果,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一、利用现象观察型结果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推理及分析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程里,许多科学探究的结果是以某一种现象呈现出来,尤其是三、四年级的科学课程。例如在探究“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实验中,学生提出了“水分、光线、温度、养分、合适的温度、空气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协调,12小组分组进行某一个条件的研究,最后各小组学生汇报汇总实验结果,全班一起讨论思考、比较分析推理,最后得出“水分、合适的温度、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而光线、养分并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相互的汇报和共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做好实验数据处理,促进学生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路培琦老师说过“科学既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还重视在实验过程中搜集和积累数据,强调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在质上认识,更要从量的分析中得出结论。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小学高年段的数据收集比较常见,在实验中搜集了许多数据,如何处理,如何理解,就需要老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思维。例如三年级《空气的压缩》,学生在压缩空气前,针筒里的空气读数为5毫升,堵住针筒口,用力推活塞后,空气读数为2毫升,学生就会很兴奋地说:“空气少了!”老师可以顺势问:“真的少了?从哪里漏走的?如果继续用力压,空气还会少吗?”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再思考空气的读数为什么由5毫升变成了2毫升,由于继续学生继续用力推针筒后,空气的读数并没有减少,从而想到是因为空气被压缩而体积减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头脑经历了一个这样的推理:假如空气是从某个地方漏走的,我一直压,它会一直少至0毫升。可是,我压到后来,读数并不是0毫升,还是2毫升。可见,空气不是漏走而变少的,是被我挤压缩小的。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就会对“空气可以被压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认识从表象提升到了本质,学会了抽象概括这种思维方式。
三、重视实验结果的偏差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