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16 16:0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经验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九二班 李卓
"清商忽已谢,环堵缅清冬。"上周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这场考试来的迅猛,去得或萧条或喜悦,它让有的同学取得了一笔成功的财富,也让有的同学懊恼后悔,沉浸其中。它仿佛一场大阅兵,检验者我们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就本次考试和大家交流我的学习心得;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而对我们而言,我认为数学、物理、化学、政史是没预习必要的,因为在课堂上几分钟的自学,足以与复习画等号,而语文、英语两大科,需要我们提前抽出时间来浏览课文,语文课文要注意层次划分,英语课文要注意新旧知识点的整合,句子结构的划分。
2.要注重课堂学习,关键是要开动脑盘,积极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有不少同学,一方面抱怨学习时间太少,另一方面在上课又因"走神"而把大量时间浪费掉。怎样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做到专心听讲呢?(1)要寄希望于课堂,而不是寄希望于课下,通过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来减轻课下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有了这种认识,课上就不容易"走神"了。(2)要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一个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来满足自己强烈求知欲的学生是不容易在课堂上"走神"的。(3)不要钻"牛角尖",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课下去钻研,这样就可以保证听课的延续性。假如你一个问题没听懂,就一个劲想,对老师使用"缠"字诀,死缠不放,老师不能因你这样而白白耽搁大多数同学的时间和利益。这种现象属于注意力不能及时正常转移的走神。
3.要当堂掌握。我们不难发现,日清前的数学课,大家会表现得很认真,周清前各科的复习课上,大家也比平时更认真,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会暗下决心。可见,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果。如果每节课前,同学们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4.做作业,关键要保质保量,不仅要把题做对,还要尽量快速完成。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两点要求:(1)争取一遍做对;(2)力求做题速度加快。如果能这样要求自己,考试时错误百出或做不完题的现象就与你无缘了。
5.调动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们如何培养浓厚的兴趣呢?(1)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兴趣。陈景润本来对外语学习没有兴趣,但他确定了要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一坚定不移的目标。因此,这个目标激发了他学习外语强烈的兴趣,它终于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后掌握了英、俄、德、日四种外语。作为中学生,只要学习目标明确,志向坚定,就会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2)利用客观条件引起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上丰富的图片使我们的思想到达一个神奇的境界,从而产生兴趣。
篇2
首先,我对任职于副主席这一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在这一年中,我协助体育部,举办了校运动会,篮球比赛。监督广播部广播、跟随志愿先锋队进行妫川广场捡垃圾活动等,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学校任务,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我学会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遇事要往前冲,往前赶,不能往后缩,身在其职,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学生会任职这一年,我成长了,对于某些事情更加有主见了,不再是毛毛躁躁的,学会了遇事思考,三思后行,古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认为,在其位就要做得漂亮!做得精彩!
做学生容易,做学生会干部难,每到涉及到班级利益的活动,学生之间就可能出现矛盾,出现冲突,这种事情不是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的事,而是怎样心平气和的将这件事情解决,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为此我也很是烦恼,我也想过退缩,但是不能退缩,在这个位置,就不能退宿,就不能怕苦,就不能有私心,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说过:当干部就不要有私心,有私心的就不要当干部。我会一直牢记这句话作为我工作的座右铭。
在学生会工作,培养了我较强的办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驾驭复杂局面和把握大局的应变能力,同时,适宜性强的个性与广大同学间的友好关系,也正是我的优势所在,而所有这些正是造就一个出色的学生会主席所需要的,我深信,一切真理的产生都是来源于成功的实践,我所拥有的,正是学生会主席所需要的,学生会主席所需要的,正是我所拥有的。
篇3
第一(对高三的看法)高三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它并没有多么的压抑人性,它就是比平常多忙一些吧,但这不是累,要我说,那是种充实。在高三,要问你收获了什么,我会说,由于努力,我锋利了自己;因为共同的理想,我拥有了一大帮朋友;跟老师的密切交流,我总是能够得到受益匪浅的启发。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相互鼓励,相互追赶,一起进步的场面真的很让人怀念。说了这么多,我只是一个意思:学弟学妹们可千万别误解了高三,高三并不黑暗,经历过高三你绝对会一辈子怀念的。
第二(学习方法一)凡事都要用心,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你看看,做题目要细心,长久的复习要恒心和耐心,高考最重要的是信心,这些不都要用心嘛!就在前几天,因为这个报告会,我还向我的大学同学征求意见,他其中就有一条强调说:“上课听讲要用心,但这句话就因为时常挂在嘴边,所以最容易被忽视。”他说得对啊,我就想,你用心听讲不只是单单用耳朵听就可以了吧?要做到用心听讲你最起码要,手、嘴巴、眼睛、耳朵、大脑全部动起来吧,这样课堂效率才会高嘛。还有,在你心浮气躁的时候,就不要再去学啦,还不如放下笔出去走一走、溜一溜去,去换回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安不下心学习的时候,我就索性不去学了呗,与其糟蹋了试题,还不如玩个自在实在呢。
第三(学习方法二)同学们记笔记的时候,一定要记觉得有用的东西,去有选择的记,不仅要动手记,还要动脑记。另外,自认为重要的知识或难点就多记两遍。记完后一定要勤回头看看。举我的例子吧,我就把我的英语笔记本分成了三部分,前面的1/3我用来记语法和典型例题、重点难点,中间的1/3我用来记陌生单词和短语,最后的1/3全是些好的句型和范文。在当时,我基本上是七八天背完一次笔记,背的时候,还把那些重点、不熟的或难掌握的知识全用红笔圈出来,有时还用红笔再写一遍来加强记忆。基本上高三一年下来,我的那个本也记满了,但也差不多翻烂了。结果很显着,高二我是一百一十几的水平,到了高三,我记得有很多次都考了一百三十多分,看吧,这就是用心的效果。
第四(学习方法三)以前我很少用课堂时间来背政治历史,因为在高二的时候我就养成一种习惯:在睡觉前和起床前自己窝在床上,在脑中复述复述课本的内容,想一想这块知识在哪一页?它是在这一页的哪个位置?或者把白天所学的再重复一遍、总结一下。其实政史的脉络框架图也可以这么记,白天再在纸上画一画就轻松掌握了。还有我觉得在早晨醒来后又不能起床的情况下,默默地背点书是出奇的效率高哇。我还记得就因为喜欢默背这个习惯,班主任嫌我背书声音小,于是第二天我很大声的去背书,结果嗓子也喊哑了,只顾大声喊了,背的知识也没怎么记住哇。呵呵。
篇4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矿井的重要前提
一流现代化文明矿井,是和谐煤矿,应该是产业和谐、管理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的统一体,涵盖了我矿科学发展等方方面面。从当前我矿的情况看,无论是安全生产工作,还是党建、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各方面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全矿安定团结、和谐文明的良好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但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如矿井建设特别时期,施工的工序纷繁,点多面广、技术装备落后、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都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难度和影响。从近几年我们矿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感到,企业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只有靠发展科技创新才能解决。尤其是在现代化的采煤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慢了就落后,就意味着没有出路,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因此,要建设和谐一流现代化文明矿井首当其冲的任务是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
发展与怎样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发展,就必须思考怎样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不利形势下,出路在于发展,希望在于发展,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系于发展。正是基于此,我矿作出了“发展、发展、快发展”的总体部署,使矿区各项事业呈现出了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强劲势头。应该说,我们矿各方面的基础比较好,然而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应怎样发展、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才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和谐煤矿的美好愿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严肃而重大的课题。现实中,如果只想发展,却忽视怎样发展,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美好的动机就很难实现,甚至会误入歧途,事与愿违。环顾过去,有关的教训举不胜举,环境恶化、能源紧张、贫富差距拉大等等,无不是发展中的代价;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也已经或正在出现,所有这一切都与发展观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观迫在眉睫。
二、建设和谐一流现代化文明矿井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我矿委根据“文明、和谐、科技、高效”的矿井的目标要求,作出了建设现代化文明矿井的总体部署。按照这一部署要求,我们联系本矿实际,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要求,建设和谐煤矿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与实践。
第一,坚持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为和谐煤矿建设提供保证。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也是煤矿和谐的重要标志。建设和谐煤矿首先要保证安全生产。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建设和谐煤矿过程中,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坚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为主线,大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成果。不断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积极探索和实践安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使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长流水、不断线,促进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二,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为现代化文明矿井建设奠定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建设现代化文明矿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感到,作为煤炭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惟其如此,才能为建设现代化文明矿井奠定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矿在涉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注重了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我矿确立的“提升主业、壮大非煤、煤电一体、兴矿富民、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为现代化文明矿井的建设催生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科技和人才,一打就倒;而如果没有精神和文化,则不打自倒。为此,在建设现代化文明矿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建塑特色企业文化作为和谐煤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经过学习、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推进和谐煤矿建设提供了动力和保证。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矿实际,制定了新一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从环境建设、准军事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软、硬件双管齐下,强势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环境建设上,我们本着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的原则,专门聘请专家对矿工业广场进行了整体设计和规划,并按照规划目标进行整体硬化和绿化美化。我们通过强势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较好地营造了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全矿呈现出人心思上、人心思干、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三、从建设现代化文明矿井中得到的启示
在建设现代化文明矿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启发很多。
篇5
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四班学生xx,今天我们要竞选班干部,我要竞选的职位是学习委员。
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很喜欢读书,并且喜欢各种各样的书,不管是科普读物,还是长篇小说,都是我的最爱。正是因为读了这么多的书,我的写作水平才不断提高,此外,我还很爱学习,善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能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对于自己的工作会做到尽职尽责,不会辜负老师同学对我的希望。
今天我假好当上了学习委员,我一定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做同学们的好榜样;并且要热心帮助同学,争取把别的同学的学习成绩也搞上去。积极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做老师的得力助手。但是毕竟强中自有强中手,假如我这次没有选上,那也没有关系,因为重在参与,可能我能力不足,其他同学比我更合适。但我会更加努力,争取下一次竞选成功,做一个认真负责的学习委员。
篇6
〔关键词〕法学教育;专业实习;实践教育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这一点业已成为国内外法学教育界的共识。但如何在法学教育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年来众多国内外法学教育家都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在我国,法学专业实习作为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已被广泛运用于法学专业教学中,为培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法律人才起了重要作用。当前,面对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如法学教育体制改革、法律职业改革、司法改革等种种制度变迁带来的挑战,各法学院校系都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方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法学专业实习已出现了形式化和走过场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对法学专业实习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本文通过国际经验的比较,①分析对法学专业实习重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多年的法学专业实习的改革经验,提出解决法学专业实习当前面临的问题的一些思路,以期引发对我国法学专业实习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
一、法学专业实习的困境
我国高等法学院校(系)在本科高年级的教学中,曾普遍要求学生参加与法学专业密切联系的专业实习,并将实习纳入学分管理;并基本形成了以集中实习(即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正常的学时中集中安排实习时间)为主的实习方式。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学专业实习的持续推行却遇到了困难。
首先,随着包括法学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各法学院校系的招生规模急剧膨胀。仅以我院为例,法学本科招生规模已由1995年的32人增长到2000年的250人。各法学院系的共建实习基地的容纳能力已远远跟不上法学院系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继续由法学院系负责联系安排专业实习已不现实。同时,与急速扩张的学生规模相比,实习经费更加捉襟见肘,更增加了共建实习基地的困难。
其次,为克服上述问题,目前大多数院校(系)在法学专业实习中以学生自行联系取代了由学校同有关单位(如实习基地)联系的组织方式,但由于缺乏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约束,实习形式化趋势严重。我院自允许学生自行联系以来,自行联系实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年自行联系毕业实习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为49%,这一比例较1998年增加了24%.而2000年自行联系毕业实习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则进一步提高到69%.以学生联系为主的实习模式,增加了实习管理和监督的难度。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都会为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提供制度的温床。
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学历高消费”的热潮对法学专业实习形成极大的冲击。根据法学本科教学计划,毕业实习须在完成对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骨干课的学习后进行,因而较优的时间安排是第6学期结束后,通常安排在第7学期。但这一时间安排正好同毕业生就业、考研时间冲突。在实践中,学生倾向于在有未来工作择业意向的地方实习,同时也倾向于自主、优先地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而更多采取自行联系的方式。由于当前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和盲目人才高消费观念,再加之本科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所激发的“考研热”,使自行联系实习的方式往往成为考研同学的“安全港”。
第四,终身教育思想和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对法学专业实习的冲击。终身教育(educationforalloutlife)思想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原来的“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传统教育思想,从而在继续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的协调配合下,大大减轻了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压力。从而促使法学教育者反思:四年的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培养出怎样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法律人才?专业实习是否不可替代?另外,在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学生的总学时数受到严格的限制的情况下,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如何科学安排专业实习时间,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
二、影响法学专业实习重要程度的因素
法学专业实习在推行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在法学教育界引发了对法学专业实习的基本问题——即法学专业实习必要性的质疑。北大已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取消了法学专业实习的学时安排,只保留了该门课程的名称。而更多的院校则对实习持一种弱化管理、听之任之的态度。当然,也有少数院校坚持改革以克服法学实习的形式化倾向。
进一步地,通过对国内外法学院校有关法学专业实习安排的考察,我们发现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学教育的层次、法学职业教育体制等因素对法学专业实习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对法学专业实习重要性的影响
法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20世纪30年代,东吴大学法学院孙晓楼教授在其所著的《法学教育》一书中指出,“法律教育之宗旨及计划是:要以严格之方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富有创造精神及善于适应时代需要之法律人才。”几十年后,在人类即将从工业经济时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型期,上述要求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法律人才。具体而言,法学教育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一是要改革现行法学教育体系不甚合理的地方,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构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法学教育体制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为立法、司法等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和从事法律辅助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法律职业类人才,如法律助理、司法行政人员等,还要为各行各业尤其是行政管理部门和经济部门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
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在我国,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大量的法学大师。正如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所言,大师不靠教育创制,而是凭天赋自我造就。培养应用型、能力强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当成为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而达成这一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核心工作就是着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法学专业实习正是促进本科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采取的有效措施。
2.法学本科教育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层次对法学本科专业实习重要性的影响
自1904年清政府建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法学教育专门机构———直隶法政学堂以来。已近百年。〔1〕回顾中国法律教育发展之路,虽历经坎坷,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由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构成的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的从中专、专科、本科、第二学士学位、法律硕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层次结构。〔2〕但是中国法学教育体系的不成熟和不科学的地方性的缺陷也日益凸现。
随着法学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增强,法学教育的层次结构、法学教育的起点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层次结构的重心将向上移。高等法学教育要坚持本科为基础,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大力发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JM)研究生教育,形成本科、硕士、博土教育之间合理的层次结构。
法学本科教育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双重目标。要在尚以“应试教育”为主的高中教育基础上完成的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仍是重要的教学培养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社会性、专业性的法学专业实习也必将在现在及将来一段时期存续。另一方面,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以对社会的充分认知为基础。正如世界教育联盟总裁、日本著名学者奥田真丈在“日本大学改革的现状与课题”的演讲中所言,“广阔的视野及社会分析综合能力”是大学生首先须培养的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使法学理论研究具有实践意义,才能培养有价值的学术型人才。因此,无论是培养哪一种人才,都要以人为本,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强调包括专业实习在内的专业实践的重要性。
3.法律职业教育体系对法学专业实习重要性的影响
是否具备完善的法律职业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学专业实习对于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性。
世界主要法治国家的法律职业一般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类是律师、法官和检察官。第二类是从事法律教学、科研的教师、专家。第三类是法律辅助人员。与此相适应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法学教育:一是普通高等法学教育,二是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研究发现,法学教育成功的国家都有完善的法律职业教育制度与高等法学教育相配套,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分离。不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普通法系国家,要培养出能直接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一般至少需6年~7年,其中包括注重素质教育的法学本科教育阶段和职业前培训阶段。因此,法学专业实习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必须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高中毕业为基础的法学本科教育中,法学专业实习常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教学方法融入法学本科教育中。
而在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严重脱节,法律职业教育长期作为一种上岗后补充学历培训而存在,因此,法学本科教育担负着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任务。尽管我们在推进司法改革和法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应当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法律职业对从业者的特殊要求,按法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建立起法学教育、法律职业培训和终身化的法律继续教育相互衔接、一体化的教育培训制度。但在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学职业教育体系前,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法学本科教育仍将担负重要的法律职业教育功能,以在法律机构实践为主的法学专业实习仍将是未来法律人才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
三、法学专业实习的实践探索
如前所述,法学专业实习在很长一个时期仍将是法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法学专业实习遭遇的困境并非是法学专业实习制度本身的缺陷,而是受制于我国变革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其他制度条件的约束。随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改革的深化,法学专业实习非但不能弱化,还应当积极研究相关的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只有在制度上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克服当前法学专业实习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尽管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国外法学专业实习在实习的必要性、内容、目标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都和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国外法学院在法学专业实习的制度设计上仍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可资借鉴。在设计法学专业实习制度时,学校的特点(如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学校资源的优势、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地区的特点(如法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地区偏好、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等)都是影响制度安排的重要的因素。
1.将法学专业实习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教学计划的安排则应更为灵活
比较发现,在是否将实习纳入学分管理以及是否将其定为必修课的问题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在美国,由于其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以及其法学初级学位立足于本科教育基础之上的特点,使美国的多数法学院并不强调学分管理或其必修课属性。耶鲁大学法学院在其J.D教学计划中将实习计划(ClinicProgram)列为选修课;纽约大学法学院则不将实习计划作为独立课程,而只视其为一种教学模式。而在大陆法系的德国,尽管存在法律职业准备阶段的实习,但一些著名的法学院仍然强调法学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在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实习被列为必修课纳入管理。
我们认为由于法学专业实习的质量是法学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环节,是完成从认识——实践——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的关键,因此,不能搞成形式化。在实践中,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专业实习形式化的“道德风险”普遍存在。我院长期坚持将法学专业实习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从而强化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法学专业实习的质量。
在时间的安排上,除了根据专业理论课开设的情况安排法学专业实习在四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合理时间外,是否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周期更是有待思考的问题。在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实习被分成两个阶段,即入门实习(EinfUhrungs)以及深入实习(Vertiefungspraktikum),由学生在假期里完成,分别为期4周和9周。我院的实践表明,第6学期结束时,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骨干课均已学习完毕,是安排法学专业实习的较佳时期。同时,为更充分地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和在校课程学习时间,我们将专业实习时间调整到第6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到第7学期的第5教学周止(通常为7~9月)。
2.学生自主选择与院系在法学专业实习环节扮演的角色转换
与对部分国外法学院的初步调研结果显示,国外各法学院对法学专业实习采取的是一种学生自主选择的模式。专业实习环节不同于理论教学环节,同理论教学环节相比,学生的自主性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赋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可以克服强行安排的弊端。我院的专业实习经验显示,在院系组织的情形,由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学生的主观意向的差异,会挫伤学生主动投入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妨碍了学生个体优势的发挥。其次,招生规模的扩张速度远远超出了实习基地容纳能力的扩张速度,采取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的实习模式也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在法学专业实习中,学校更多扮演的是机会提供者的角色。例如,耶鲁大学法学院就设有了eromeN.FrankLegalServicesOrganization(LSO)和YaleEnvironmentalProtectionClinic为法学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我国国内的著名法学院如北大、清华、人大、武大等法学院也都有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实习基地以规范化的管理、指导老师丰富的经验等优势仍成为学生的首要选择。此外,由于各地区开放程度的差异也使得实习基地可以为机会不多的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
3.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法学院系对法学专业实习的监管不力是引起当前法学专业实习形式化的根本动因。国外法学院对学生实习通过加强学生的实习申请和实习效果评定进行。在对学生申请的审核方面,着重于实习单位的选择和实习计划安排。例如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明确要求实习单位须与专业紧密结合,同时要求学生提出计划详尽的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行。而大多数美国大学法学院则鼓励跨学科的(interdisciplinary)实习计划,如耶鲁大学法学院学生的半年强化实习(intensivesemesterexperiences),可以跨学院进行,学院着重考察实习计划,对实习单位并没有特别规定。
在实习成绩的考核方面,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采用的是将实习学分区分为不分等级的学分(ungradedcredit)和等级学分(gradedcredit)两部分以及实习导师和院内教授共同评测相结合的方式。而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法学院麦卡瑟分校,对实践技术教学中的实践部分的评测则采用与理论部分相同的分等级计分法(即从不及格到优秀)〔3〕。
我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各国经验,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通过加强实习的动态管理实现对专业实习的有效监管。在多年的毕业实习实践中,已初步形成实习前申请审核、实习期间监督以及实习结束考评的动态管理模式。所谓实习申请审核,是指由参加专业实习的同学在开始实习前须拟订详尽的实习计划,并向实习指导小组提出书面的正式申请,在实习指导小组同意后方可进行。鉴于我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实习单位的选择只是提倡与法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单位,例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工商企业等也并不属禁止的范围。实习申请是否可获同意主要在于实习计划的详尽与否以及是否可以实现专业实习的目的。新晨
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实习模式大大提高了院系监督的成本,且不能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因此,实习期间的监督和科学的考评方法是确保实习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我院采取了强化实习课老师和实习地指导老师的合作的方式,对专业实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考核的评测方法。实习地指导老师的意见在对学生在实习地的表现的评价上将是主要的参考依据。实习成绩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实习论文的成绩评定。考虑到专业实习与校内课程学习在性质、评定老师在学生实习表现的信息不完全、实习单位等因素引起的差异,我们计划改革专业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改百分制为等级制,以提高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和监管的有效性。
我们相信,认真反思我国法学教育界近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的法学专业实习理论和实践,为法学实践教育寻求新的实现途径,对开创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的未来会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A〕。贺卫方主编。中国法学教育之路〔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篇7
一、明确岗位职责,有效开展工作
我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拟订全市科技发展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确定全市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科技进步。组织编制全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对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组织申报科技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组织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负责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科技信息管理等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负责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等等。只有明确岗位职责,才能有效开展科技工作。
二、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多方支持
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上级领导的联系,经常汇报工作、提出建议等,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与市农业、热作、农技、畜牧、财政等部门进行沟通,经常听取同\事、群众的意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总之,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才能统筹协调全盘工作,实现科技工作目标。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抓好当前几项重点科技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科技工作。要推进科技工作的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领导方法,改革完善各种不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
整合科技资源,抓好科技项目。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和资源特点,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精心组织、策划科技项目,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以科技项目作为科技工作的主要抓手。当前要重点抓好富民强市、兴隆咖啡等科技项目的实施,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篇8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本人结合高职《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教学实践体会,对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1.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1]是高职高专化工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卤化、磺化、硝化等12种单元反应技术,了解精细化学品合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生产过程及工艺设备等技术问题,使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具有共性的技术,以指导新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我院《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是按照反应单元和合成典型精细化学品实例的顺序编排的。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单元反应机理抽象复杂、合成流程及设备多种多样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这门实践性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单元过程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具备设计精细品合成工艺流程和工艺优化选择的能力,并且能为以后走上生产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就必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的体会,认为可以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
2.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1 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2]
教高16号文件[3]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精讲要点,突出重点,解释难点。本门课程由单元反应技术组成的,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反应机理繁多。如在讲授磺化、硝化、卤化、烷基化、酰化、氧化、还原、缩合、重氮化等单元反应时,涉及到的反应非常多,不必要照本宣科,应选择一些实用的反应进行精讲精练,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起到能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反应机理方面,学生不好掌握,更是不好理解,实用性也不强,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讲授每一单元过程的影响因素时,物理因素的影响如浓度、物料配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溶剂、催化剂、物料的纯度、反应介质的pH值、反应的终点控制、反应设备的选择、传热等因素应根据具体的某一单元过程应重点讲授,特别是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的影响。对于每一个单元过程的应用实例,可以选择一个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产品加以说明,使学生活学活用,应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裁减,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教师与教学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完成教学任务。
2.2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4]
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形成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失严肃,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有所成。而且无形中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实质来理解每类反应,以点带面,让学生从纯粹的记忆中解脱出来,做到知识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讲授C-酰化时,组织学生结合C-烷基化的内容,找出两单元反应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两者的反应机理都属于亲电取代反应历程,由于烷基的供电性,C-烷基化是一个连串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的配比和反应时间,避免较多的副产物生成;由于酰基是吸电子基,在芳环上引入酰基后,其电子云密度降低而不易发生多酰化、脱酰基、分子重排等副反应,C-酰化收率一般较高。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再如:在“苯甲酸制备”的实验中,采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氧化甲苯制得产物,但高锰酸钾水溶液与甲苯的有机相极难互溶,反应在非均相体系中进行,较难控制,反应所需时间较长,而且产率也低。针对这些情况,启发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相转移催化”这部分知识来合理改进实验操作。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分析和讨论,决定选择季铵盐(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对原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转移催化”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用对比的手段,进行对比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3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5][6]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例如:可以在先一次课结束时把课程中的某些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预习及准备几个问题,并明确告之下次课请学生上台讲解或讨论。每6~8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轮流选派代表上台讲解或发言,学生讲解完以后,其他同学或提问或补充或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该法鼓励学生相互竞争,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表现自我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4 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所谓的情境模拟就根据教学项目的内容,将学生安排在一个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去,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去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讲授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对于工艺流程和关键化工设备的讲授,我们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先随机以6~8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自己定好角色(老板、客户、技术人员等),然后去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提问与讨论,师生互评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往往与项目驱动、引导文法等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方法。
2.5 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7]
《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是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一门专业课程,甚至可以说是实际生产的缩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具体的生产实例贯穿于各单元操作的讲授中,将丰富的科研实践渗透在理论教学中。除了在学校设置相关实验外,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去看看相同的产品的工业生产流程。把工厂的流程与课本上的内容作比较,看看有何异同。我院化工系各专业的学生都安排有专门的时间到附近的茂名石化、新华粤、鲁华等大中型化工企业实习。教师可以考虑把教室搬到车间进行教学,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学以致用的工作态度,提高其表达能力。
3.结语
本文就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能有效地培养其沟通与表达能力。此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8]。
参考文献
[1]林峰.主编.精细有机合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09.
[2]程毓,张明.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3(6),72-73.
[3]刘晓东.高职高专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在线,2006,621:11
[4]李勇.《精细有机合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J],科技教育,2008,NO.30.
[5]毕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3,1,21,20-22.
[6]鞠剑峰.精细化学品教学改革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2005,6,2(21),91-93.
篇9
一、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信息化革命的进程,教育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高校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同时,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信息化与在教学管理中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管理尤为引人关注。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高校信息化进程中,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一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思想与观念上进行了一次深远的革命,给高等教育的模式、目标、内容及方法上都带来了深刻的革新,促进高等教育从封闭性从向开放性。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促进了远程教育、网络大学、虚拟教学的出现, 带来了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特点,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数字化与多媒体化,实现了数字校园的构建,使大众教育、终身教育成为可能。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安排更有弹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更有针对性。二是教育信息化对于原来固有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和谐,不再是传统观念下教与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交互性更强,通过网络、教学群、Internet网、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紧密和深入。三是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的加快,让高校的办学行动更加的透明和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促进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转变。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特点任务,按一定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变革,更是理念的变革,给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长期的。
三、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可便捷的获取信息,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一是教学管理中的交流质量受到影响。在高度信息化的工具广泛应用的同时,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被信息技术工具代替,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产生心理的隔阂,对教学管理与交流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在教学管理中信息的实证信较难把握。由于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信息量,信息获取便利,但是信息的真实性缺少考证,信息社会人们对于速度的追求往往让部分人忽视了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求特别注重信息与实际的结合;三是教学管理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的弱点,易造成信息泄漏;四是教学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量的增大,增加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影响管理或决策的质量;五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可能导致管理人员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水平下降。
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建议
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进行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基础。在信息化背景下,要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对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实现管理创新。要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决策的信息化观点来构建起科学管理体系。借鉴国内外教务教学管理改革的良好经验,从学校的管理系统出发,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 探索合适的改革方案,探索适宜的管理新方法,为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创造适宜环境。
2.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
高校在教学管理的手段上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充分利用软件来实现日常教学管理,在教务、学籍、排课、选课、考试等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管理,改变教学管理中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的现状。同时,通过校园网可实现用户的实时查询,构建了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点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规章制度
制定规范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建立起规范、严密、操作性强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保证制度的严谨性、合理性,实现与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高度一致性。用现代化手段保证管理,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教务教学管理制度的约束,以加强信息的反馈功能,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实现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能转变,实现提高对日常教务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通过体制的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的重心方面来,使教务教学管理部门能更专心的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4.做好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
充分发挥高新的知本力量,让高校内部知识和技术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开发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满足本校软件的适用性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可操作性。在规划整个信息系统时,要合理的统筹安排,实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快捷、高效运作。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竞争力 SWOT分析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分析与对策探究显得日益重要。而将SWOT分析法引入到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的研究中,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进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分析,以期寻找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加以对照分析。这样既可以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SWOT分析法是应用于企业战略分析的重要方法,其目的在于明确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
2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2.1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SWOT分析
2.1.1 内部资源的优势(Strength)――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式
目前内蒙古地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迈入成熟阶段,并结合我国特点,形成了诸如“产学研结合”、“订单式”、“以就业为导向”、“双证书制”等几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培养过程――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共同培养人才,如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开展教学活动,学校面向企业开展在职培训以及校企合作进行科技开发等。
培养内容――充分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采用“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部分组合的形式,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保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又强化实践课教学。
培养师资――“双师型”是教育界对高职教师普遍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
2.1.2 内部资源的劣势(Weakness)
生源质量普遍较差。高职院校在高考录取时是在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后进行录取的,虽然与本科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但与其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直接导致生源质量的巨大悬殊。以2010年为例,内蒙古高职录取分数线相比本科三批,在报考人数最多的普通理科类别中,相差达146分之多,生源质量自然相差较大。录取分数线低,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职生源的学习能力有限、学习习惯不好以及学习目标不明确等,这一点也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
缺乏完善的职业生涯指导。由于受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仍然停留在 “就业安置”阶段,基本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仅仅满足于帮助学生能找到一份工作,至于这份工作对学生来讲是否合适,是否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是否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则没有作为职业生涯指导的目标来追求。
学历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偏见,把高职教育看作是低于本科教育的“次等教育”,认为本科教育是“上等教育”,他们的认识只限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本科,普遍对高职的认同度不高。
2.1.3 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行业对从业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及变化和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直接的参与和支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型以及新管理制度的引进,会促使生产一线迫切需要补充大批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正因为国家、政府、行业和企业有相应的要求,才使得行业、企业甚至国家和政府支持并参与高职教育,要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实践场所等费用的投资,以此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客观上讲,经济社会发展这种推动力会从以上两个方面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2.1.4 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法中最有前景的一支新兴力量,在劳动力就业较多的地区,较为活跃的很多都是民营企业,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较为落后,因此会影响城乡居民整体的就业水平,制约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2.2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SWOT矩阵构建及策略分析
2.2.1 SO对策(优势―机会对策)――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一方面,高校管理层要有高瞻远瞩的思想,要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扶持政策,但是也要保障就业体系,争取多一些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并且优先考虑自身有优势的工作。
2.2.2 ST对策(优势―威胁对策)――利用优势、回避不利影响
一方面,就高职院校教学层次而言,保持比较优势是应对威胁的最好办法,需要从师资选择、培训形式及专业、课程设置入手,办出职业特色,突出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点;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除了重视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外,还要多参加一些就业途径培训,用过硬的动手能力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2.2.3 WO对策(劣势-机会对策)――利用机会,弥补弱点
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突出技能外,还要重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要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工作。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打好基础外,要全方面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增加有益身心的活动,这样能够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够让学生全面定位,调整好就业心态,才能不放弃去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就业的机会。
2.2.4 WT对策(劣势-威胁对策)――减少弱势,规避威胁
一方面要从建校思路上,我们要建设开放型的高职院校,我们除了加大影响投入外,还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这就需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等项目的发展。即要保持院校之间与时俱进,又要重视引进新技术,坚持走出去战略,以此来打造品牌高职院校。另一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要综合培养,减少弱势,避免造成学生心理和态度上的不公平因素。学校要帮助、引导学生树立自强有为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观念。这也是学校有生命力、学生有竞争力的首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