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16 03:3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迎新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金秋踏着轻盈的步伐到来了,而且我们也在这暮夏中怀着复杂的心情步入了新的起点,尽管我们对过去的青涩与懵懂很是怀念,但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时而汹涌时而平静,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惊喜,而军训正是当中一块礁石,激起我们高一的第一浪。一提到军训大家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很是不情愿,想到这些天不能玩电脑与手机,不再是暑假中散漫的样子,也不能与家人在一起吃饭,心中不免会泛起一阵苦涩。或许现在与新同学相处起来还会略显尴尬,但在七天的相处中,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建起新的友谊的。
军训不但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军训对同学们来说既是精彩的,同时又是艰苦的,我们的不少同学平时忙于学习而疏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心理也很脆弱,军训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眼下正值高温时节,长时间站在太阳底下,更是炎热难耐,加上连续训练,劳累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有思想和心理准备,要向解放军同志学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定信心,咬牙挺住,这样才能达到军训的目的,取得实在的效果。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希望的挑战的新时代,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担的一代。古人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高一军训是高中生活的第一步,让我们互相鼓励,互相监督,走好这最具青春魅力的一步!。
没有挑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没有考验的生活是不完整的!如果说我们前十六七年的生活还缺些什么,那就是“铁血”的体验。军训要求我们像军人一样挺拔高昂,要求我们有军人的严明纪律,更要求我们有军人的坚韧作风,军人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这就是军训的含义。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磨练使人成长,艰苦使人坚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一次次的练习动作会让我们练就坚强的身体,顽强的意志。“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让我们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我相信,它将使我们终身受益,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这七天的生活一定会让大家学会很多,铭记很多,在我们的高中新生活中镌刻出难忘的第一笔,让我们学会如何独立生活,如何变得坚强,在新同学的陪伴下战胜新一次的挑战,勇敢地向前,去迎接下一抹初生的彩虹。
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军训的经历,铭记所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用心去感受军人的爱国之情,并见之于行,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希望大家把在军训期间养成的良好品德和作风带到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去,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踏踏实实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自强不息,自立有为。我们无法在奥运赛场上拼搏,我们不能成为奥运圣坛上万人景仰的英雄,但我们可以热情地投入军训,我们可以把坚韧顽强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带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我们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岁月总会湮没我们年轻的故事,多年以后,不经意的你也许会翻起尘封的往事,同学,我希望你能说:我奋斗过我——无悔!
坚韧顽强守纪,凝视前方,我仿佛看到一面军旗正迎风猎猎,激荡起我所有的勇敢与激情!
篇2
我 是来自软件工程《英语》一班的余波,很荣幸有机会做为新成员代表来此发言。
首先,我 觉得进入双创是我的 一个机遇,她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她也是立在我面前的一个挑战,挑战我的毅力和信心。
作为大一新生,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我突然感觉,手足无措,甚至有点心悸适应它,已让我身心疲惫,但同时作为当代青年的我,是不应该在这一点挫折面前低头的,我 得勇于面对。七堇年说过;“要有意义的浪费生活."这句话给我感触很深,我想,在大学这个舞台上,我要不断磨练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只要你能发出足够的光芒,无论怎样的黑夜,也无法将你掩盖。所以我 选择来到双创。双创将会成为我 成长的一个摇篮。它也将磨砺着我,我 会昂首迎接这一挑战。
然后,据我所知,双创是本着创新,创业,这一理念的。而这一理念恰好正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力求的。因此加入双创,也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不可微估的 作用。
诚然,双创的发展,强大是离不开我们所有成员的建设的。
也许此刻的我 ,我们这一批新的成员,还能不够为双创做多大的贡献,但我 相信,我们这一批新的血液的注入,会让双创变得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我亦相信,我们这批新人,会在各部长的关心,带领下,迅速成长,今日我以双创为荣,明天双创以我为傲。这句话有点老土,却表现了我现在的 心情,我希望能为双创添光彩。
马云说过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在此,我 作为新成员的代表,代表所有新成员。做出一个承诺;我们一定会见到后天灿烂的阳光。请各位部长,各位领导相信,我们会在你们的带领下,踏实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我亦相信,后天灿烂的阳光,一定会涂满我们喜悦的脸庞。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法 创新
高中英语在经历了小学的单词层次上的教学之后,更加注重对英语的深层次研究,即从简单单词到一门具体详细的语言学习的进化,此时语法的教学就尤为重要。多年来,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特点,在如何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语法技巧也是各执己见。这其中不乏有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也有急需突破和摈弃的陈旧教学思想和套路。那么如何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就语法教学优化、创新是目前的重要问题。
一、强化语法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深入学习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无法掌握语言基础,那么学进去的东西并不能为己所用。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将所学知识扎实化,不至于刚学会,转头就忘记。语法学习也是如此,死记硬背对语法学习并没有太大帮助。打个比方,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多次强调例如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以及动名词等等英语专有名次,这次不同词汇在英语居室中充当着不同角色,老师多次强调就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然而结果却事半功半,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反复强调的这些词汇烂记于心,在使用时却经常搞混,市场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这就是老师太注重强调,几大词语多次、反复强调,却没有大注重区分,反正是学生容易混淆。大多数学生在老师苦说一大段可能记住:动词的“ing”可以用作主语、表语等;粉刺在句子中可以当做定于、表语、宾语等。这样的记忆不要说学生,即便是老师,只凭记忆强记,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忘记或是思维混乱。事实上,副词和形容词的性质是相同的,两者有事做的成分也是相同的,比如动词加上“ing”和名词是一个性质。以这样实例的方式去讲解,宁可让学生多运用几个例子去理解,也要少学生多背几句话,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作为英语教学老师,就要让学生在英语上达到“似懂非懂”的境界。
二、做好知识点归纳,掌握语法法则
学生单凭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不能学好英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是在不停灌输的的过程,学生大多没有使建筑出一个消化,即使当时懂了,巨大的信息量一下子灌输在脑子里,很容易在过后就忘记或是思维混乱,因此整理课堂上的知识点,对教学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消化,则会更加容易吸收。学生只有在课上认真听的同时,在课下归纳、思考、巩固,才能有效地掌握语法,记忆牢固,吸收成自己的知识点并运用自如。
三、正视错误,错误中掌握知识
在错误中学习,对自己的语法记忆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将错误的概念更加深刻化,是自己的语法知识不牢靠。例如有些学生在语法学习中记错了,或是混淆了,并不加以理会,任其不了了之,或是想着下次若是再碰到了,再去验证是否正确,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然后这种错误的语法认知就已经埋在脑子里了,之后遇见这样的问题,因为有过第一次的印象,就习惯性的还是往错误的理解上去思考,久而久之成为习惯。错误并不可怕,在发现错误的同时就要去验证,及时纠正,在作业或是考试中遇见做错的题,理解错误的语法,尽量在第一时间去更正,并理解错误点,然后再消化,真正掌握语法知识。
四、合理引导,摆脱语法专有名词的禁锢
语法专有名词大多数都是一种很抽象化的名词,这种对学生而言不容易被理解,在学生学习语法的道路上成为巨大的阻碍。不同参考书对语法专有名词的表达不一样,不同的老师在教学讲解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语法专有名词一般很抽象,很难被学生所理解。所以,语法专有名词成了学生语法学习的绊脚石。语法专有名词变体很多,在不同的参考书和不同任课教师的笔下会有不同的表达,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语法很吃力。一些研究表明,参考书中所涉及到的语法专有名词经过了高层次的整理归纳,而通常整理归纳的都是对英语语法可谓有一定造诣的人,对他们而言要区分这种名次并不难,然而对学生而言,他们很难去理解,及时向老师请教,也只有专业的英语老师才能答出来。
五、深化语法教学,引导学生牢记语法
在做阅读题时,学生读句子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在心里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这样的习惯或者下意识地思考就是长期语法学习培养出来的习惯。语法学习得好,对我们理解句子是十分有帮助的,所以说学习语法的真正作用并不只是为了去学习语法,而是运用语法帮助我们理解句子,在潜移默化培养语感。学生在做阅读题时就深有体会,语感好的人读文章十分顺利,哪怕有部分单词并不熟悉,也不会影响对整篇文章大概意思的理解,而是事实也只需要理解文章好久,并不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其语法和句子结构。
结束语:在高中生的语法教学中,需要运用创新的方式去教学。语法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是一样的,都有其一定的技和模式,需要任何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掌握教学技巧和经验,结合其他经验,总结出自己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管薪酬差距;企业研发强度;锦标赛理论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1.0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1-0001-05
Influence of Executive Pay Gap on Corporate R&D Intens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ournament Theory
LV Wei, ZHANG Shu-kai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2)
Abstract:509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chosen as samples from SME and GEM Boards,based on tournament theory, this paper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xecutive pay gap (t-1) on corporate R&D intensity (t).Besides, using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whether the chairman and the CEO being one person, the number of non-CEO executives and the time until next CEO ele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ecutive pay gap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D intensity of enterprises.The chairman and the CEO being one person enhance the relationship above, so does more non-CEO executives.However, the time until next CEO election will weaken this relationship.
Key words:executive pay gap;corporate R&D intensity;tournament theory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高管团队的薪酬结构日益呈现多样化。一般来说,高管薪酬差距指的是CEO与非CEO高管之间薪酬数额的差距,它体现了薪酬在高管团队中的分配方式和效率。Lazear和Rosen在1981年提出的锦标赛理论为薪酬差距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假设基础[1]。目前关于高管薪酬差距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是探究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特别是企业绩效的影响,其中关于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研发的研究还仅仅处在初级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的白热化,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环节,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然而,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研发强度总体较低。据统计,2007~2009年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平均R&D投入强度为1.4%,而在发达国家R&D强度一般达到3%~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20%[3]。基于此,对中国企业研发强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现有对高管薪酬差距研究的不足和企业创新研发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创新研发最为集中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然而,依据权变理论,不同情境下上述影响又会有所不同,因此本文试图引入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非CEO高管的总人数、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等调节变量。这项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了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二是引入调节变量,研究不同情境下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丰富该领域的研究视角;三是可以进一步挖掘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引导企业通过改善高管薪酬体系促进企业研发。
1 文献综述
1.1 对高管薪酬差距的现有研究
Lazear和Rosen提出的锦标赛理论将管理者看作是锦标赛中的竞争者,将组织内不同层级之间的薪酬差距看作公司给予在这场锦标赛中因为获胜而晋升至更高层级者的奖金。如果某位管理者最终赢得晋升,那么他将获得锦标赛中的绝大部分奖金,而落选者却可能毫无收获[1]。因此如果竞赛奖金足够高,即薪酬差距足够大,就会给管理者以巨大的激励去竭尽所能获取胜利。另一方面,根据委托理论,因为企业高管之间合作频繁,任务相互依存,努力程度难以量化,因此委托人对人的监控难度会提高,监控成本增大。而锦标赛型的相对业绩激励方法就会比以绝对业绩来激励更有效果,可以降低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很多学者的研究支持了锦标赛理论。Brian等发现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和股票回报率存在显著正相关[4]。Lin等以1999~2006年450家上市公司的34701名高管为样本,发现更大的薪酬离散度能带来更好的企业绩效[5]。Lee等用股票收益和托宾Q衡量公司业绩,发现高管薪酬离差越大,企业业绩越好[6]。
然而,也有学者对锦标赛理论提出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行为理论。行为理论认为不同层级间较大的薪酬差距会使较低层级者产生不公平感,阻碍团队甚至企业内部的合作和凝聚力,会降低企业绩效。该观点同样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证实。例如Akerlof等最早研究了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发现如果员工认为工资低且不公平,他们就会降低努力水平,影响到企业产出[7]。Hibbs和Locking认为企业业绩与内部薪酬差距负相关,企业有较强动机缩小薪酬差距[8]。Carpenter和Sanders发现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未来市场占有率和会计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9]。张正堂、李欣发现绝对和相对薪酬差距都和企业绩效呈现显著负相关[10]。
1.2 企业创新研发的影响因素
关于企业创新研发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企业特征、高管特征、内部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带来的资源禀赋是创新的基本条件;负债率对企业研发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11];高管的教育、任期等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研发水平[12];内部治理中管理层持股同样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13]。
高管薪酬水平对企业的影响目前主要聚焦在对绩效的影响,而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还亟待深入。胡婉丽等通过研究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发现高管薪酬水平和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14];姜涛、王怀明发现在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与研发投入呈倒“U”型关系;在私有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与研发投入不相关[15]。
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2.1 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
锦标赛理论将管理者看作是锦标赛中的竞争者,认为薪酬差距是对竞争获胜者的一种额外奖励,鼓励内部竞争和追求个人业绩。在高管团队中薪酬差距的存在意味着一旦某个非CEO高管成功晋升为CEO,他就能获得更高的薪酬;如果他失败,这份奖金就可能毫无所得。因此,加大高管薪酬差距可以激励非CEO高管晋升CEO,并为此努力工作,推动研发以谋求个人业绩和企业长期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强度正相关。
2.2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
两职合一是指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CEO),这会影响到非CEO高管晋升的可能性,改变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当两职合一时,CEO权力较大,可以干涉董事会的诸项决策,在涉及CEO变更事宜时,本来董事会是主要决策者,但因为CEO兼任董事长,加上所有权本身的分散化,就直接导致了实际控制权向CEO的转移,产生“管理者强于所有者”的现象,使得CEO即使表现较差也难以被辞退。在这种情况下非CEO高管希望通过推动研发提升企业绩效从而晋升CEO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无疑会减弱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影响高管推动研发的积极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削弱锦标赛理论的激励作用,减弱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3 非CEO高管人数的调节作用
非CEO高管人数代表了非CEO高管在争取晋升CEO过程中竞争者的多少,当竞争者人数增加时,晋升难度加大,获胜可能性降低,薪酬差距带来的晋升激励被削弱。研究发现,企业在非CEO高管人数增加时,会通过增加CEO与非CEO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来维持对后者足够强的激励。Brian等发现,每增加一个竞争者(非CEO高管),高管薪酬差距就会增加3%[4]。这正体现了若其他条件不变,非CEO高管人数增加会削弱锦标赛理论的激励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非CEO高管人数增多会削弱锦标赛理论的激励作用,减弱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4 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的调节作用
晋升总是建立在CEO变更的前提下。距离CEO下一次变更的时间会影响高管开展研发的态度。这源于创新研发本身的特点。首先创新研发周期较长,滞后性明显,研发投入短期内不能获得回报,因此它不是企业的短期目标,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另外,创新研发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会降低企业的短期绩效水平。因此若此刻临近CEO变更,非CEO高管可能并不希望大量开展研发,因为短期绩效水平下降会对其晋升CEO产生负面影响。若此刻距离变更时间较长,那么非CEO高管就敢于推动研发,以期在将来提升企业和个人绩效,帮助他晋升CEO。由此推断,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较长时,非CEO高管开展研发的积极性更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会增强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本文构建了理论模型,如图1。
3 样本选择与变量度量
3.1 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中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因变量为企业2011年研发强度。考虑到高管薪酬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文本将自变量提前一期,选取2010年的高管薪酬差距。研发投入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高管薪酬数据和所有控制变量数据均来源于企业2010年年报;所有调节变量数据来源于企业2011年年报。通过剔除部分未公布研发投入数据的样本,最终得到509家企业样本数据。
3.2 变量的度量
3.2.1 企业研发强度变量度量
研发强度反映了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被广泛认为是创新研发的重要指标变量。文献中衡量研发强度的指标主要包括:研发费用/总资产、研发费用/收入、研发费用/企业市场价值。刘运国等认为我国企业的市场价值难以被准确计量,且“收入”尤其是“应计收入”大多被“盈余操纵”[16],后两项指标不适合我国企业样本的研究。因此本文选用研发费用/总资产作为因变量,变量符号为R&D。
3.2.2 高管薪酬差距变量度量
本文选取的高管一般担任企业总经理
不同公司对总经理的称谓有所差异,具体包括总经理、总裁、CEO等。只要在实质上行使了公司的CEO职权,本文就予以确认。、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工程师、董事会秘书等职。在部分报表中存在个别高管2011年离任、薪酬未予公布、未从本公司而从其他单位领取报酬的情况,本文对这部分高管数据予以剔除。特别指出,本文使用的高管薪酬是高管在报告期内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属于短期报酬(非长期股权激励)。这是因为我国现今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并不高,且高管自身财富还处于积累阶段,因此短期报酬对他们而言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风险很小,相比之下更具吸引力,对他们决策行为也会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
关于高管薪酬差距的衡量指标,主要存在绝对薪酬差距(两层级薪酬之间的差额)和相对薪酬差距(两层级薪酬之间的比值、变异系数、离差率乘数等)两种。近年来学者普遍青睐后者。因此本文采用CEO薪酬/所有高管总薪酬来度量高管薪酬差距,该比值越大,表明CEO薪酬占所有高管薪酬总额的比例越大,CEO与非CEO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也就越大。变量符号为Gap。
3.2.3 调节变量度量
(1)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若两职合一,则该变量取值1;若两职分离,则取值0。变量符号为Power。
(2)非CEO高管人数:为企业年报中非CEO高管名单人数。符号为Number。
(3)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企业2011年年报报告了本届CEO的任期,任期截止时间即为下一次CEO变更时间。该变量以“月”为单位,取值为2011年1月到CEO任期截止月份之间的时间段长度。符号为Time。
3.2.4 控制变量度量
关于影响企业研发强度的其他因素,本文参考现有文献,选择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Debt)、上一年度绩效(Performance)和高管薪酬水平(Salary)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以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反映企业规模;以2010年企业销售净利润率反映上一年度绩效;以高管薪酬的平均值反映高管薪酬水平。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关系,采用层次回归方法检验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非CEO高管人数、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为了检验假设H1,拟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R&D=a0+a1Size+a2Debt+a3Performance
+a4Salary+a5Gap+e(1)
为了检验假设H2,拟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R&D=a0+a1Size+a2Debt+a3Performance
+a4Salary+a5Gap+a6Power+e(2)
R&D=a0+a1Size+a2Debt+a3Performance+
a4Salary+a5Gap+a6Power+a7Gap×Power+e(3)
为了检验假设H3,拟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R&D=a0+a1Size+a2Debt+a3Performance
+a4Salary+a5Gap+a6Number+e(4)
R&D=a0+a1Size+a2Debt+a3Performance+
a4Salary+a5Gap+a6Number+a7Gap×Number+e(5)
为了检验假设H4,拟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R&D=a0+a1Size+a2Debt+a3Performance
+a4Salary+a5Gap+a6Time+e(6)
R&D=a0+a1Size+a2Debt+a3Performance+
a4Salary+a5Gap+a6Time+a7Gap×Time+e(7)
4.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见表1)表明,样本企业平均R&D强度为2.5%,已经大幅超过了2001~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0.59%的平均研发强度[16]和2007~2009年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1.4%的平均研发强度[3]。另外,CEO薪酬占所有高管薪酬的比例平均为25.7%;非CEO高管人数大约为5人;距离下一次CEO变更平均还有20个月,且不同企业差别较大;样本公司总体规模不大,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高管平均年薪在32万元左右,且不同企业薪酬水平差距明显。
相关性方面,R&D强度和Gap的相关系数为-0.08,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研发强度和高管薪酬差距密切相关。Power、Time等调节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4.3 回归分析
4.3.1 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实证检验
模型(1)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强度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相关。这与H1的正相关假设正好相反,不符合锦标赛理论的推断,和行为理论的推断一致。假设H1没有得到验证。
本文认为该结果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有密切的联系。“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它反映了人们对公平的敏感性较强。可见,高管间较大的薪酬差距更容易使非CEO高管产生不公平感和不满情绪,不利于高管团队的团结与工作。而创新研发作为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后期实施都离不开高管团队的共同商议与合作支持,如果团队中存在不满、消极等不和谐因素,将阻碍企业创新研发战略的实施,影响研发投入。
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是从两种不同角度解释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都有其合理性,并且也都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理论本无对错,只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考虑哪种理论更加适用。因此上述结果并不是对锦标赛理论的否定,而是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行为理论的效应在中国环境下比锦标赛理论更加明显。
4.3.2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检验
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结果(见表2)显示,交互项Gap×Power的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且F Change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Power对Gap与R&D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合模型(1)中Gap和R&D呈现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两职合一会强化Gap和R&D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行为理论的效应得到加强,锦标赛理论的激励作用被削弱,其意义等同于削弱了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如图2)。假设H2得到验证。
4.3.3 非CEO高管人数的调节作用检验
模型(4)和模型(5)的回归结果(见表2)显示,交互项Gap×Number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且F Change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Number对Gap与R&D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合模型(1)中得出Gap与R&D呈现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非CEO高管人数增加会强化Gap和R&D的负相关关系,即行为理论的效应得到加强,锦标赛理论的激励作用被削弱,其意义等同于削弱了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的正相关关系(如图3)。假设H3得到验证。
4.3.4 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的调节作用检验
模型(6)和模型(7)的回归结果(见表2)显示,交互项Gap×Time的系数、F Change以及模型(6)和模型(7)中调节变量Time的系数均不显著,这说明Time可能是同质调节变量。为了进一步检验,本文以Time的平均值20.12为分界点将样本分组,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
结果表明,对于Time高于平均值的样本,Gap的系数为-0.072,系数不显著,而对于Time低于平均值的样本,Gap的系数为-0.123,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当Time较短时,Gap和R&D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性较强;当Time较长时,Gap和R&D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性减弱。这表明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会削弱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的负相关关系。即行为理论的效应被削弱,锦标赛理论的激励作用被加强,其意义等同于正向调节高
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的正相关关系(如图4)。假设H4得到验证。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锦标赛理论,以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中的509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第t-1期高管薪酬差距对第t期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并依据权变理论的观点,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探究了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非CEO高管人数、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结果显示,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强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行为理论比锦标赛理论更加适用于中国情境下的企业:加大高管薪酬差距会引起高管团队内部的不公平感,影响企业研发战略制定和实施中的团结与合作,不利于企业创新研发。而在调节作用的检验中,本文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非CEO高管人数增多,会削弱锦标赛理论的激励作用,使得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距离下一次CEO变更的时间会削弱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中国环境下的企业,高管团队的薪酬分配需要注重公平原则,高管薪酬差距不能太大,这样有利于高管间的合作以及创新研发战略的实施。同时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位设置也尽量采用两职分离的形式,维持CEO职位公平竞争的秩序,使高管薪酬差距的锦标赛激励更加有效;同样,企业高管团队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非CEO高管晋升的可能性,不利于其开展研发的积极性。不仅如此,企业在即将更换CEO时,由于高管可能出于自身私利不太愿意此时加大研发投入,所以企业监管部门应该尤其注意这一阶段的管理者消极行为,督促管理者重视研发,防止因为这一阶段忽视研发而损害企业长期竞争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本文的高管薪酬仅仅指的是短期薪酬,没有考虑高管长期股权激励。但是随着中国企业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长期股权激励对于其个人收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补充。另外,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研发强度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的关系以及内生性带来的影响,在本文中并没有考虑,同样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Lazear E,S Rosen.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J].Journal of Polotical Economy,1981,89(5):841-864.
[2]陈海声,卢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软科学,2011,25(2):20-23.
[3]李丽青.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7Z):270-271.
[4]Brian G,OReilly,et al.Top Executive Pay:Tournament or Teamwork[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93,11(4):606-628.
[5]Lin C,W Shen,et al.Corporate Tournament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 a Transition Economy:Evidence from the Publicly Listed Firms in China[R].Working Paper,April 22,2009.
[6]Lee K W,Lev B,Yeo G H H.Executive Pay Dispersion,Corporate,Governance,and Firm Performance[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8,30(3):315-338.
[7]Akerlof G A,et al.Job Switching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US Labor Market[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495-594.
[8]Hibbs,Locking.Wage Dispersion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Evidence for Sweden[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2000,18(4):755-782.
[9]Carpenter M A,Sanders W G.The Effect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Pay and Firm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MN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30(4):509-528.
[10]张正堂,李欣.高层管理团队核心成员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经济管理,2007,29(2):16-25.
[11]杨勇,达庆利,周勤.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61-65.
[12]李国勇,蒋文定,牛冬梅.CEO特征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1):77-83.
[13]冉茂盛,刘先福,黄凌云.高新企业股权激励与R&D支出的契约模型研究[J].软科学,2008,22(11):27-30.
[14]胡婉丽,汤书昆,肖向兵,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关系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4,13(6):119-123.
篇5
第1招:学会为自己打气
每位同学都应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考试,给自己设定一个实际的目标,不要要求过高或过低,别给自己无谓的压力。在复习阶段,考试之前,更应该经常为自己打打气,要相信自己一定行,这样所有的紧张、不安、灰心丧气的情绪也会逐步消除。
第2招: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每位同学可以先将一学期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复习,梳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完整的知识框架记忆在脑海里,然后再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出自己掌握得不够扎实的部分,进行重点复习。这样既节省时间,复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再者,可以拟定一个温课的时间表,然后按部就班地温习,这样可以消除时间紧张的紧迫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压力。
第3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发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家坡等国家,都在本世纪初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目的在于形成先进的信息化社会。他们的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建设了一大批数字化职业教育信息和课程资源,覆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各主干内容的“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框架正在形成。
2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2.1高职英语教育信息化利用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巨大优势, 能够促进高职英语教育信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有效配置高职英语教育资源。快速解决欠发达地区高职英语教育水平滞后,师资短缺等问题,推动高职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2能够发挥信息技术整合、共享和创新优秀教育资源的潜力,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技术整合,使得知识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利用数据平台进行教学评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价。
2.3以信息化教育动态、开放的突出特性,推动高职英语教育组织形式深层变革,促进开放教育网络的形成。国内外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促进学习者职业生涯进步,向多种形式转变,以面向更广泛的人群,适应学习者更加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形成动态、开放的教育网络,实现最终的理想目标。
2.4 应用价值
本课题对加快高职英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充分考虑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协作教学平台学习,让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可以提前学习或事后补课,做到课程和活动两不误,真正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英语教育信息化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创新教育过程和效果,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型英语教育模式,为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 加快高职英语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法及实践运作
3.1 加快开发高职英语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
目前我院正在开发制作英语教学资源库,整合并创新原有资源,开发出优质实用的英语教育数字化资源。
实践运作:(1)建立了微课视频资源库,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视频内容,课上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解决问题。作者在专业微课录制及网站“对勾网”上建立微课视频资源库,资源库网址:http:///teacher/10480。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微课视频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明确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及学习测试,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讲解课文任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APP手机云班课。作者自2015年9月开始通过蓝墨云班课手机APP,对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发送课程通知,推送课件、微视频、图片、音频、文档等资源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并提醒学生学习。在课堂上或课外时间里,教师可以随时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配套蓝墨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教师还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屈指可数,本研究开创了高职英语学习方式的先河,为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3.2 提升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英语教研室教师定期参加学院举办的信息化素养培训,并参加微课及信息化教学大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运作:英语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联合举办的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并参加相关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作者获得的奖项有:2016年6月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山东省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2016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等。
3.3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新模式
英语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手机APP软件的数据分析,建立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观,形成多维度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机制。将考试分阶段进行,对于学生平时在提问、作业、测验、口试等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思想,应当认真记载,适当加分,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出来。
实践运作:教师利用对勾网、蓝墨云班课、批改W的后台数据,总结出英语课程各个环节的问题,形成全程的课程数据评价,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号;排行;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40-02
2012年8月23日,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针对企业、媒体等团体用户推出一项微信用户订阅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可以享受到二维码订阅、信息阅读、消息推送、品牌传播等个性化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以其新颖的形式和简约的运作模式走人大众视野,并迅速风靡起来。微信公众平台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术语,而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微信公众号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超过800万个,现已成为最有力量的自媒体。
一、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迅速发展
自2012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推出首个国内高校官方微信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已陆续开通了微信公众号。2012年底至2015年间各高校纷纷注册微信公众号,针对校内师生提供新闻推送、资讯查询、娱乐消遣等服务,内容分为校园资讯类、生活服务类、图片风景类、人物展示类、娱乐热点类、技能工具类和心灵情感类等等。毋庸置疑,高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一所大学传递信息、凝聚情感的重要平台。
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为公告栏阶段和排行竞争阶段。在公告栏阶段,高校微信公众号迅速扩张,在数量上迅速提升,在服务功能和内容推送方面处于探索阶段,出现同质化现象。功能应用方面提供的服务雷同,均以查询成绩等基本查询功能为主,内容推送方面倾向将校园网官方信息直接转移到微信上。此阶段更注重粉丝关注数量,内容质量有待提升。排行竞争阶段是高校微信公众账号发展的高级阶段,进入喷发期。2014年底微信传播指数WCI(WeChat Communication Index)的出现引发了各级组织争相进行微信公众号排行的热情,高校微信公众号进入排行竞争阶段,为提升阅读量和综合影响力,进行功能应用的全方位探索,内容推送也更贴近学生受众的特点,更受学生欢迎。2014年11月20日新媒体指数网站上出现第一期以微信传播指数WCI为标准的排行榜单,开启了高校微信公众号排行的滥觞。从2014年底至今,半年多里共有数十家组织机构排行榜单,并呈燎原之势,愈演愈烈。
二、微信公众号排行的依据及分析
微信传播指数WCI是指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传播度、覆盖度及公众号的成熟度和影响力来反应微信整体热度和公众号的发展走势。WCI是至今为止大家公认的微信公众平台排行依据,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新媒体指数团队研发。WCI是根据公众号的文章阅读指数和点赞指数进行数据计算的,其中的基础数据标准有总阅读数R(某账号当期所有文章阅读数总和)、总点赞数Z(该账号当期所有文章点赞数总和)、该账号当期文章数N、该账号当期最高阅读数Rmax、该账号最高点赞数Zmax。
WCI的测算指标中阅读指数占80%,点赞指数占20%,阅读指数由总阅读数R、平均阅读数R/N,最高阅读数Rmax三个二级指标组成,各占比40%、45%、15%;点赞指数由总点赞数Z,平均阅读数Z/N,最高点赞数Zmax三个二级指标组成,各占比40%、45%、15%。以江苏共青团的《江苏各高校团组织微信公众号影响力风云榜》前十期排行榜的数据为例,通过分析发现,自2015年3月15日起开始进行排行,每周一一次,其中覆盖江苏90%的高校,每期选出前20强,每期平均WCI、总阅读数、总点赞数均呈现递增态势。
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排行有利于高校间微信公众号良性竞争发展,加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的网络化发展,利用新媒体平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但排行榜的出现也有弊端,排行榜单过于频繁,引发很多高校盲目冲榜,出现很多“冲榜微信号”,为了排行盲目追求高阅读量而忽略了质量,尤其是忽略了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宗旨。
三、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
高校微信公众号具有裂变式的传播力、融合式的渗透力和聚合式的影响力,许多高校已经将微信公众号作为重要的宣传窗口和服务窗口。
(一)定位策略――明确定位
对微信公众号而言,明确定位,就是你想说什么,你想对谁说,即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受众定位。自我定位明确我想说什么,需要剖析自身优劣势,进行自我评估和梳理。具体说来就是明确高校微信公众号建设的目的是什么?能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受众定位明确说给谁听,需要以差异化的视角进行“受众画像”,运用“对象感”来调整自身内容和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明确高校微信公众号所面向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最大的需求是什么?用户的痛点是什么?
(二)团队策略――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运营是微信公众号能够长久发展的必备条件。团队建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建核心层,核心层应对公众号的运营有全盘思考和顶层设计,并能带领他人完成团队目标,高校微信号核心团队中应有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骨干;(2)团队分工协作,高校微信公众号应包含技术研发、素材采编、活动管理、数据分析等部门,其中技术研发部门负责技术开发、后台维护,素材采编部门负责素材收集、排版、编辑,活动管理部门负责线上线下对接互动,数据分析部门负责数据汇总和分析;(3)培训团队精英,微信公众号的研发、可视化策划、数据分析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培养一批分别精通各个业务的专业人员,成为精英骨干。
(三)功能策略――研发技术
从最初的微信1.0到现在的微信5.3,腾讯公司运用迭代思维不断更新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高校微信公众号需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在微信公众平台基础上不断进行二次研发,提供贴近学生需求的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等服务功能,并不断更新迭代。研发技术不是仅仅在微信平台上做一个链接,而是在微信现有接口的基础上,运用模拟登陆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将成为高校微信公众号服务学生、吸引学生的最大法宝。
篇8
【关键词】云南省 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 影响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重要,研发是技术进步的源泉,企业的研发活动是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简称,R&D不仅可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生产率增长,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此,研究企业R&D活动中的影响因素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对影响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因素进行研究,对促进企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改善企业研发状况和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企业研发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企业的研发活动受到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对于此,国内外学者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三个维度做了大量的研究。
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环境、税收等因素,政府的研发支出、政府补贴、市场结构等因素也对企业的研发活动有重要的影响。Balachandra和Friar(1997)[1]认为研发环境(技术的新颖性、创新特征和市场特征)对企业的研发组织模式有重要的影响。金军、侯光明和甘仞初(1999)[2]运用一个多阶段动态模型,指出政府通过设计激励机制对企业R&D活动进行补贴,将激励企业加大R&D投入,并会促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王小荣和卜伟(2008)[3]的研究表明,前期新产品市场需求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还不够强大;行业中的竞争在总体上还未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研发活动有重要影响,企业内部因素对研发活动也有重要的影响。金玲娣和陈国宏(2001)[4]运用上海673家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调查数据研究表明,R&D投入强度随企业规模先递减后递增而后又递减,企业规模与R&D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Worley模型来表示。王任飞(2005)[5]分析了可能对企业R&D支出产生影响的10种内部因素,实际验证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都与企业R&D支出正相关,而出口导向则与企业R&D投入负相关,对其他变量作者未作量化和实证检验。钟耕深,刘鹏和于莉(2007)[6]研究发现公司战略、企业规模、研发类型、产品特点、资源需求、产品组合的宽度和关联度、管理能力等因素对企业选择研发有重要的影响。
有些学者同时从企业外部和内部对影响企业研发的因素进行研究。冯飞(1995)[7]对R&D活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竞争压力、技术引进、出口导向、技术专有、经验累积和技术机会等7个因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R&D行为。刘中立(2002)[8]和陈晓红等(2008)[9]认为影响技术创新的宏观因素有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社会资本因素等,微观因素有组织因素、技术因素、资本因素、人才因素、企业文化等。夏仕亮(2006[10]以及葛沪飞等人(2010,[11]认为影响高科技企业研发组织模式的因素有环境因素(包括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保护机制、技术交易市场以及研发的政策支撑)、战略因素(综合成本和产品因素)、企业规模因素(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以及组织学习途径与知识获取方式因素。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研发活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针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的研究较多,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从外部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对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因素进行研究,为今后企业研发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影响因素分析
(一)云南企业研发活动现状
“十一五”以来,云南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强,全省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由2006年11.4亿元增加到2010年21.4亿元,增幅达87.7%。政府对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有效激发了企业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企业研发活动呈不断加强趋势。
2010年,云南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441671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R&D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0.61%,低于全国1.76%的R&D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27位。云南省财政科学技术拨款214291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94%,低于全国4.58%的水平,在全国排第27位。云南省R&D人员37780人,比上年增长2.5%,在全国排第22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22551.5人年,增长6.8%,在全国排第23位。云南省高技术全年的总产值为169.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5位;高技术产业的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110、58和221,依次排在全国第22、22和23位。
从地区比较来看,云南的研发投入力度与全国平均水平以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研发经费和人员等投入都处于落后水平,科技财政拨款和高技术产业的产出也处于全国落后水平。云南省科技工作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科技进步综合排序仍然靠后,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仍较薄弱,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仍显得不足。首先是科技进步条件和环境仍待改善。科技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企业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其次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资金渠道单一。调研发现,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资金中企业自有资金重较大,少量的政府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资金比重很小。另外,企业尚未成为研发的主体,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有自己的技术中心,但是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较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说明我省的许多企业管理者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有助于企业改善研发现状,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效的提高科技活动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研发影响因素研究样本的获取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与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有关的数据,问卷调查的主旨在于分析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了国内外学者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从而使得问卷量表的内容能够充分反映需要测试的变量。在此基础上,调查问卷经过了初步设计、专家研讨会提出修改建议、小范围问卷发放测试等阶段,课题参与者多次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和修改,从而使得各题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表达本项研究的目的。因此,本研究所用的问卷能够较好地涵盖所研究的主题,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1.企业研发影响因素的选取。对影响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问卷的设计要将内容和目标相结合,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标不是简单的堆砌而应该有一定的层次,使评价体系的要素完整、逻辑合理。影响企业研发的因素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等复杂的指标系统,在进行企业研发影响因素分析时应将企业外部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影响企业研发的因素多数是定性指标,本研究中定性的指标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法”进行处理,然后进行评价。
企业的研发的成败与其外部的经济、社会和科技环境等因素都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外部经济、社会和科技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直接影响到其研发的选择和强度,同时,行业因素对企业的研发成败也有重要的影响。除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外还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企业自身的因素与企业研发活动的关系最密切,对研发活动的开展的影响最大。本研究中,假定的研究变量与企业的研发强度正相关,负向变量的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处理后的变量与企业的研发强度正相关。具体因素如表1所示:
2.样本的选取。本研究以云南省科技厅高新处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样本取自云南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截止问卷发放时,通过云南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共336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涉及企业的基本信息、近三年与研发相关的基本数据、研发现状、各因素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程度。共发放问卷184份,回收48家企业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26.1%。尽管相对于总数336家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数量较少,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看,30个样本以上属于大样本,因此,这种选择在统计学上可行。
三、样本数据的处理
根据回收的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对影响企业研发行为的因素进行信度分析和统计分析,依据每种因素的平均值可判定企业对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偏好。问卷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数值的大小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影响程度越大。
量表的信度又称为量表的可靠性,用于检验一组项目是否在测量同一概念,是衡量数据质量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实证研究中,量表信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计算Cronbach a值。一般认为,任何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0以上,表示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甚佳。Cronbach a值大于0.7,表明数据可靠性较高。在探索性研究中,Cronbach a值的值可以小于0.7,但应大于0.5。
由表2可知,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的变量数均为9,行业因素的变量数为5,外部环境因素的Cronbach a值为0.826,行业因素的Cronbach a值为0.790,企业自身因素的Cronbach a值为0.916。因而在影响企业研发行为的因素中,三种因素的数据都可以接受,而且有较好的信度,其中企业自身因素的可靠性最好。
(一)外部环境因素
由表3可知,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只有一项因素的平均值小于3,其余各项平均值均较大,可见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重大。在外部环境因素中以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平均值最高,平均值为3.9091,表明在外部环境因素中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对于企业的研发活动的影响最大。企业进行外部融资困难程度的平均值为3.6591,仅次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云南省政府对研发创新的租税优惠及投资抵减的平均值为3.5455,在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中排第三位,可见政府针对研发创新活动的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也很大。支持创新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善程度的平均值为2.9773,在外部环境因素中为平均分最低,表明其对于企业研发活动影响程度最小。还应看到,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困难程度的平均值为3.6591,标准差为1.52412,标准差最大,表明该因素对于企业的研发活动的影响程度虽然仅次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但是相对离散,因此,该因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因不同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多数企业认为这项因素对于企业研发存在较大影响。
(二)行业因素
由表4可知,在行业因素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中,行业需求的成长性的平均值最高,为3.7727,对应的标准差为1.29154,这表明在行业因素中间,行业需求的成长性对于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而且大多数企业都对此认同。行业研发创新活动强度的平均值为3.5682,仅次于行业需求的成长性对于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程度,而且绝大多数企业对该因素的影响都表示认同。行业研发成果的外溢效应的均值为3.4773,大于中值3,仅次于行业需求的成长性和行业研发创新活动强度两个因素。行业研发外包的盛行程度平均值为2.1818,在平均值中间最小,标准差为1.43499,在标准差中间为最大值,表明大多数企业都认为该因素对于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较小,少数企业认为该因素对于企业自身研发活动的影响较大。
(三)企业自身因素
由表4可知,企业自身因素相对于外部环境因素和行业因素更为重要,而且信度为0.915,比外部环境因素和行业因素更高。在影响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企业自身因素中,各变量均值比较大,标准差比较小,说明这些因素对企业研发活动影响大且企业偏好较为一致。在企业自身因素中企业最看重的是高新技术企业高层对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均值为4.4091,而且标准差也较小,表明绝大多数企业都认为该因素对于企业的研发活动最重要。关键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和经验积累的平均值为4.1818,仅次于企业高层对企业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表明该因素对于企业研发活动也产生重要影响,也说明了关键研发人员对于研发活动的重要性。企业高层对研发活动失败的容忍度均值为3.3864,高于3.0(3.0为中值),在企业自身因素中均值最低,表明大多数企业认为该因素相对于企业自身因素中的其他因素不重要。
四、对策建议
根据样本数据信度分析和三类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从影响因素总体平均值来看,企业自身因素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影响最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素,其次是外部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较小。根据以上对影响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各因素的分析,针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一)企业层面的建议
企业是研发的主体,其自身的因素是影响研发活动的主要因素,在研发活动起主导作用,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组织结构和公司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制定长期研发规划。调查发现,在众多企业自身因素中,企业高层对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研发活动开展的最重要因素。企业高层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企业应该制定长期的研发规划,确定长远的研发目标,有目的性的进行研发,使得研发活动与企业战略相一致,进而使企业的研发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2.完善企业研发组织体系。问卷调查表明,关键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和经验积累、企业研发管理及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研发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协调程度等因素都是多数企业最为看重的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都和企业研发组织体系密切相关。完善的组织体系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发组织体系,为企业研发活动创造良好的组织条件,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化建设,吸纳科研人才的同时加强人才储备计划的实施,为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供基本的组织和人员保障。
3.完善研发创新激励机制。研发创新活动的激励是研发活动启动、开展、强化的力量源泉。企业应从自身出发,建立并完善研发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研发人员的各种创新激励,为研发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研发环境,培养核心研发人员的归宿感,以此吸引并留住关键的研发创新人才。准确的确定研发人员的需求是激励研发人员的关键,研发人员除了有和一般员工共同的生理、安全、社交等基本需求以外,还有更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和个人成就动机,其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更强。企业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应该采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企业应该为研发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同时,企业还应该采取传统的技术人员转为管理人员和以技术为中心的晋升路线相结合的晋升方式,对关键的研发人员进行激励。
(二)政府层面的建议
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因素对其研发活动至关重要,但是云南省政府在企业的研发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创造良好的外部研发环境方面责无旁贷,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提供助力,同时也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施加压力,督促并帮助企业完善研发组织体系,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政府应该组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的竞争,为企业的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及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政策,促进企业的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外部环境支持。对于不符合行业标准的企业,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为企业建立研发体系,提升研发水平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给企业造成压力,迫使企业尽早建立和完善研发体系,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研发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其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2.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调研发现,企业进行外部融资困难对于企业的研发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云南省政府支持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于企业研发的影响较小,这表明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应该加强建设和完善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公益性特点的公共服务平台,既包括科技服务,也包括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向社会提供资源共享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基础平台,二是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缓解研发所面临的技术和资金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各研发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和金融资源,完善相关基础条件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科技和金融资源的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撑,既帮助企业缓解研发活动中的技术压力,也帮助企业降低了研发所面临的资金压力。
3.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政府在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合作创新,使企业的创新方式由自主创新转变为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现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的联合创新。企业进行自主研发要求同时使用资金、设备、人才、专利和专有技术等资源,其研发投入费用很高,同时要求有相当数量的研发人员;合作研发中合作者对研发资源的整合和信息的有效沟通,实现技术和管理知识经历技术共享、组织成员之问的互动、人员的互派、战略性整合,进而实现合作创新组织内部知识的传递与整合、内部化研发溢出效应、共担成本和风险,为企业提供知识创新与传递的平台与机制。政府除了传统上的立法支持、租税优惠、投融资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发展中介服务机构等措施之外,在产学研合作创新领域方面,政府应该对具有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性质的技术难题给予更多关注。
五、结语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对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水平的因素进行研究,便于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了解自身的研发状况,并为其采取措施合理安排运行机制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研究发现,企业自身因素是影响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主要因素,高新技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的制定长期研发规划、完善企业研发组织体系和研发创新激励机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云南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和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来改善企业的研发现状,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此外,由于研究者能力有限,且收集到问卷较少,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逐步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和完善。
注释
{1}此处在全部样本中剔除了4个不符合要求的样本,有效样本数为44个。
参考文献
[1]Balachandra,R.;Friar,J.H.Factors for success in R&D projects and new product innovation:a contextual framework[J].Engineering Management,IEEE Transactions on,1997,44(3):276-287.
[2]金军,侯光明,甘仞初.政府对研究与开发补贴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19(4),424-428.
[3]王小荣,卜伟.企业R&D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1(4),92-94.
[4]金玲娣,陈国宏.企业规模与R&D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1(1),22(1),51-57.
[5]王任飞.企业R&D支出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实证[J].科学学研究,2005(4),23(2),225-231.
[6]钟耕深,刘鹏,于莉.高科技品牌企业的研发组织模式及选择原则[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9):15-19.
[7]冯飞.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影响R&D行为的几个基本因素[J].中国软科学,1995(10),120-124.
[8]刘中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
[9]陈晓红,彭子晟,韩文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7),7,74-78.
[10]夏仕亮.高科技企业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1]葛沪飞,仝允桓,高旭东.企业自主研发选择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8),22(4),10-19.
篇9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文化性
引言
2003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此次,“新课标”不仅明确地指出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而且制订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文化意识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文化渗透、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文化性的体现
首先,2003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文化知识”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文化理
解”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新课标》对“文化”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
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第三,《新课标》首次明确了高中阶段对“文化意识”的分级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修订后的《新课标》既紧扣当今外语教学的最新研究理论也从侧面指出了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知识渗透的现状。文化意识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当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高中生的学习动机、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现状和高中英语教师文化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的调研,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并不表明培养文化意识在实践中得到真正有效地实施。高中生的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以前相比有所提高和增强,但仍很薄弱。
(一)教育导向是造成师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通过对部分教师及高中学生的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中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高中教育依旧是围绕着高考在进行,评价英语教学方式依然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此外,虽然文化意识被列入了英语课程总目标,但在考查中并没有得到较多的体现。相反,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仍是教学考查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现状导致教师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和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教师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全力以赴地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忽视对相关文化的介绍和引入。在另一方面,调查也表明,课堂正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学生接触文化的机会少,怎能谈得上让他们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呢?
(二)教师文化意识薄弱是造成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的客观原因
只有高素质的外语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我们必须看到,即使在当今,在县级以下的学校或是在一些山区学校,受过正规全日制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的比例并不高,同时受到各地经济的制约,大批在职英语教师无法及时接受到与相应培训和进修。试想,一个文化意识不高的教师如何培养出具有较强文化意识的学生呢?
(三)教材内容的编排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实行新课改后,英语教材有了较大变
化。
内容上补充了很多形式各样的文化材料,同时也对文化意识设定了分级目标。但是教材在呈现英语国家、生活场景、著名人物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片面性,仍然没有全面地、系统地反应出我国和英语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真正差异。那么,依据这样的材料进行文化教学,是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
(四)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中国人谦虚、稳重和内敛的民族性格。那么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人会习惯的按照自己的历史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来进行思维和判断。
总之,笔者认为:第一,中西文化差异始终存在,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第
二,要改善目前高中学生的薄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前提条件是学生具备更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如何丰富学生的相应知识?如何跨越障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堂上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有效地文化教学时刻不容缓也是必要的。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之探析
文化教学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课堂上的文化教学更具有效性,根据《新课标》中英语文化教学七八级的目标划分,结合教材自身的内容和优缺点,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教材内容,融合语言技能训练渗透英语文化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材扮演着主要角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活动至少有75%的课堂时间是花在教科书上。此外,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新课程实施技能的训练过程亦是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培养且提高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关键在于英语教师应利用好现有教材,借助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在各项技能训练上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比如在词汇教学上教师不能忽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字典中不能查到的词汇隐性的文化信息。以单词drugstore为例,它和汉语中的“药店”并不完全相同。在美语中,drugstore除了卖药之外,还可以兼售化妆品、胶卷、报纸、简易食品饮料等。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汉语和英语词汇在承载文化信息范围的不同。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听前围绕材料进行一定的文化铺垫,降低听力难度;或者对听力材料进行自己的挑选、补充、或替换。如果教师一成不变的按照教材训练,就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但如果通过视频、原声对白、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体会异国的社会风貌。在口语教学上教师要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把对话放在具体的语用背景下,并有针对性的介绍相关的文化因素。问候、电话、赞美、讨论等这些不同的交际话题无不渗透着中西文化的异同。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训练学生口语的机会传递文化信息。
同样,在语法教学环节,很多老师认为这块是没办法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其实不尽如此。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语言语法体系的独特性。汉语讲求意合,以表达思想、情感为主;英语讲求形合,注重形式联系。
英语阅读训练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英语材料的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熟悉英语文化和语言习惯的过程。阅读技巧的提高也是建立在对文章文化背景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英语教师不仅应训练高中生的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猜词等,同样也必须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技巧训练相结合。只有这样,二者才能相得益彰,学生也能更准确的把握文章内容。为此,阅读课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享受阅读,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如,配以图文的背景介绍,一小段电影视频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都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中的乐趣。
(二)创设课堂情景,还原真实西方文化氛围
环境总在隐性的影响语言学习。一个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能对学习者产生良好
效果。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人们有着大量在课外学习和运用母语的实践机会.不同于此,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课外很少有机会和外国人交流,所以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实践英语的主要场合。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各技能训练,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具体的西方情景,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语言和文化的熏陶。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小游戏、赏析歌曲、笑话等;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开展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活动。高中课文中涉及了数目不少的课本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性的课堂交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的技能训练,也在真实氛围中加深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三)结合各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进行英语文化教学不仅要让师生利用好课本,各学校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开发校本课程,使课堂上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授更有系统性,使学生更有学习英语文化的氛围。开发校本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积累,收集相关文化信息,并结合学情进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各学科高一高二年级均开设不同专题。比如2009届学生在高一时选修了如下课程:美国乡村音乐、广告英语、走进欧洲、英文经典电影赏析等。由于题目大,涉猎到各领域,包含的国家多。每次备课教师都应该细致深入,这样所用时间往往是课堂教学的3倍多,但这种利用校本课程进行文化教学的效果颇佳,会增强学生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四)利用好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知识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也是他们文化知识获得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学校都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个课程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师生共同构建课程内容。因此,这种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尤为合适。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英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始,班级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有关文化的话题,比如,希腊神话与习语、欧美“吉祥数”初探、欧美禁忌习俗、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等。各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对比等,直到最后写出小论文或以课件方式进行展示总结。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五)举办多种英语活动,创设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课堂氛围一样,亦是学习英语文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和英语教师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让校园洋溢着英语文化的氛围。以笔者的学校为例,外教会主讲一些文化讲座;每年举办英语游园活动、英语竞赛等;各班级会举办一些庆祝西方节日的晚会等等。这些丰富的活动能让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文化知识,是课堂教学极好的延伸和补充。
结语
伴随着文化教学在高中进一步的深入和落实,教学中必将出现更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广大师生都能转变对文化教与学的态度,都以宽容、热情之心不断实践,集思广益,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之路定会呈现越走越宽阔的新景象。
参考文献
[1]Sapir, Edward: Language An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1921.
[2]Scarcella, R. C. and Oxford, R.L.: The Tapestry of Language Learning.Boston: Heinle&Heinle Publishers.1992.
[3]Seelye, H.N.: Teaching Culture.Lincolnwood, II: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85.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科技外包三大主导模式
通过行业调研与借鉴外部专家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在银行内部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信息科技外包模式分类方式中,从外包模式本质差异出发,可分为项目式外包、混合式外包、人力式外包。
项目式外包模式是由发包方将工作任务以“交钥匙”形式提供给承包方的外包方式,在项目过程中发包方不参与外包的管理工作,仅对结果进行管理。其特点是明确定义项目目标、明确约定项目交付标准、发包方不承担项目目标。
混合式外包是定位于项目式外包和人力式外包中间的一种外包模式,通常发包方和承包方共同承担项目目标。其特点是明确定义双方职责分工、明确约定项目交付标准及双方要求、发包方和承包方共担项目目标并共同管理。
人力式外包指发包方从承包方购买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力资源,对其进行工作分配和日常管理,并根据工作量核定交付目标。其特点包括明确人员投入的时间要求、项目过程中达成工作内容及服务目标、发包方独立承担项目目标及管理。
银行自身的资源投入和能力水平是其选择混合式还是人力式外包模式的决定因素,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而项目级外包应以提升项目经理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目标。基于对银行外包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综合资源投入、自身能力、外包需求、市场环境、行业监管等五大影响因素,我们总结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包管理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是资源投入有限。国内四大行的业务规模较大,同时对科技投入力度也较大,科技资源配备充足。股份制商业银行限于整体业务规模,科技资源投入总量相对有限。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应通过优化供应商布局,规划供应商总体规模,优化资源配置,采用精细化的资源调控手段和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挑战二是能力不足。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品牌价值、资源投入等方面与四大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科技人员投入和知识积累也相对不足,导致对项目结果达成和外包资源投入评估不准,对供应商依赖较大。
挑战三是需求标准化程度较低。随着业务与科技的不断创新,对开发需求的日益增多,技术性外包需求在短期内急剧上升,但需求标准化程度较低。
挑战四是市场成熟度较低。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供应商信誉是决定项目式外包是否成功的前提条件。一些发达国家外包市场环境良好,供应商具有一定的信誉保障,项目式外包模式被大范围采用;而国内外包市场供应商良莠不齐,市场监管相对薄弱、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差,同时,受语言、信息保护等条件的制约,市场成熟度相对较低。
挑战五是行业监管需逐步完善。随着信息科技外包活动在商业银行的深入开展,相关监管要求和指导意见也要随之完善。
外包管理面临挑战
目前,民生银行IT外包主要分为基于多服务提供商的驻场开发和驻场运维两类。
2007年9月20日,民生银行正式启动新核心系统建设,2013年5月28日核心系统成功上线,项目前后共历时七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解决新核心基于单一SAP金融开发平台在适应中国金融市场时遇到的问题,民生银行通过自主开发扩展SAP功能,将基于SAP的单一核心平台机制转化为基于多平台的SOA架构。该措施确保了新核心系统最终成功上线,同时也为后新核心时代的开发和运维工作带来了挑战,突出表现为:SOA架构系统模块繁多(共160余个模块)、模块之间访问关系复杂、知识领域分散在不同的实施公司(40余家)使得后续开发工作对前期项目知识的依赖严重,后新核心时代在民生银行本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项目建设难以摆脱原开发商。在此背景下,民生银行信息科技开发外包形成了以新核心建设外包服务提供商为基础的服务商结构。
2013年新核心系统全面上线后,为提高运营保障质量、加强科学及规范化管理,民生银行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在原科技开发部下设立了软件开发部和生产运营部两个二级部门,正式将开发与运营分离,同时落实运维岗位的隔离制度,避免兼岗现象,确保生产运营的安全。至此,民生银行形成了基于开发和运维两条主线的信息科技外包体系。
但外包管理的挑战依然存在。如服务供应商管理及尽职调查难度大、管理边际成本不断加大,外包驻场场所的区位劣势致使其在外包资源中丧失区位竞争优势、外包资源定价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外包项目的审批及资源的准入管理周期较长,对单一外包资源的依赖限制了有效的资源选择和竞价机制等。
有效应对IT外包风险
为解决IT外包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缓释IT外包风险,有效提高外包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针对IT外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民生银行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外包服务供应商管理,逐步整合科技平台,减少供应商数量。
民生银行制定并了《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服务供应商专项管理办法》。通过对IT外包商准入严格把关、IT外包商日常管理和服务信息的有效维护、项目制结算的服务水平协议评价,形成IT外包公允性评价模型。通过对IT外包商的有效激励,加强其与民生银行的合作关系。通过整合科技平台,加强自身资源管控能力,从工具、运营、治理等多方面对供应商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科学、高效的供应商关系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健全外包资源池管理体系,引进大型公共外包资源服务提供商,提高供应商的资源提供量。
根据外包资源池的使用特点,民生银行计划落实基于岗位及能力的包年制外包模式,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和外包资源稳定性,减少资源轮换损耗,充分发挥资源效能。
三是调整外包场所布局,提高外包区位竞争能力。民生银行针对信息科技部搬迁至顺义马坡后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寻求解决方案,决定启用东城区一处办公区作为软件开发的一个基地,以提高业务与开发的沟通效率和外包区位竞争力。
四是加强外包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外包资源标价。
五是建立有效的项目审批授权,提高外包项目审批及资源准入效率。民生银行结合信息科技项目的特点,落实信息科技项目审批授权机制,有效提高了科技项目的审批效率。同时,结合外包资源的使用方向,采取灵活的入场考核及考察策略,提高资源入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