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22 06:4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作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作发言稿

篇1

家长会发言稿--师生合作

雨水是冷的,心是热的,感谢家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

一、看分数,更应该看态度

学生的分数当你见到的时候,已经是个定局,但是学生的态度却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他的发展方向。

二、问学生,更应该问老师

家长和学生的代沟,应该来说是普遍存在的,学生不可能把学校里所有的事情都一一告诉你,特别是对他不利的信息,更是能瞒则瞒,因此与其问学生,还不如当着着学生的面打电话问老师,这样可以警觉孩子,其实老师和父母是相通的。

篇2

大家好!

我代表商务部对本届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从2004年第一届泛珠论坛召开以来,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内地东、中、西部的经济互动和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水平的提高。

今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在此深入探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7年来创造出来的巨大商机,促进内地九省区与港澳地区的经济融合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首先,内地港澳经济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

2007年以来,中央政府及时调正宏观经济政策,先后出台了扩大消费和加强内地服务业开放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港澳的不利影响减到最低,保持了港澳经济地稳定发展。2009年内地经济在世界率先回升向好,实现了预期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内地继续实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港澳经济各项指标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亮点。

内地将长期实施扩大内需和提升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实施"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等政策战略。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香港、澳门在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实行经济多元化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将为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内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升了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的规模与水平。

2009年,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九省区GDP总值超过10.5万亿元人民币,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其中已有4个省GDP总量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同期,港澳经济也获得较快发展。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内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升了泛珠三角地区内地九省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规模与水平。

2009年内地与港澳贸易总额为1771亿美元,比第一届泛珠论坛召开的2004年增长了55%。其中,泛珠三角地区内地九省区与港澳的贸易总额为1310亿美元,约占内地与港澳贸易总额的74%,比2004年增长了58%。

今年上半年,泛珠三角地区内地九省区与港澳的贸易总额为717亿美元,约占内地与港澳贸易总额的72%,比2004年同期的贸易额大幅增长了103%,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31%。

截至2009年年底,内地累计实际使用港澳资金4046.9亿美元,约占内地累计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42.9%。2009年,泛珠三角地区内地九省区吸收港澳实际投资金额为165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吸收港澳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强,比2004年的86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倍。今年上半年,泛珠三角地区内地九省区吸收港澳实际投资金额为100亿美元,约占今年上半年全国吸收港澳投资总额的35%,比2004年同期的43亿美元更是增长了133%。

港澳地区作为内地泛珠三角九省区重要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将继续发挥作为该区域对外合作桥梁的重要作用。

第三,CEPA的不断开放和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2003年以来,内地与香港、澳门陆续签署了CEPA及其七个《补充协议》。内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逐步对港澳扩大了开放。

其中,在货物贸易方面,自2006年1月1日起内地对原产于港澳的产品全面实施了"零关税"。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在金融、物流等领域对港澳服务提供者采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股比限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简化审批程序等优惠措施。目前,该领域对香港开放的领域已达44个,优惠措施累计达277项,对澳门开放的领域已达43个,优惠措施累计达261项。同时,内地与港澳在金融合作、旅游合作及专业资格互认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内地与港澳在贸易投资促进等10个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今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七》,涵盖了服务贸易开放、金融合作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内容,其中,对香港共采取34项具体措施,对澳门共采取30项具体措施,增加了教育、文化、环保、创新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明确了合作机制与合作内容,来支持香港推动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支持和配合澳门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

截至今年7月底,内地累计进口港澳零关税产品31.5亿美元,免征关税18.6亿元人民币;2600多家港澳企业按照CEPA的优惠条件投资内地;港澳银行有92家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存款总额逾930亿元;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十分踊跃,截至6月底,累计达8935.4万人次,占同期内地赴港澳游客总人数的48.9%。

CEPA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内地与港澳在经贸交流中的体制,加快了相互间资本、货物、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对港澳经济的复苏,促进港澳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对两地经贸交流,特别是泛珠三角地区区域合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此背景下,我认为泛珠三角地区应进一步抓住机遇,强化合作机制。在这里,我想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进一步发挥泛珠三角地区内地各省区的比较优势,实现科学协调发展。泛珠三角各省区要根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积极配合国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继续引导产业梯度转移,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作用,推进东、中、西互动,并为改革和创新经济管理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经验。泛珠三角各省区作为沿海开放地区,也应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建立与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对内地其他地区的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和坚持对港澳地区的开放,推动与港澳地区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多样化的合作,促进两地经济的深度融合。

第二,充分落实CEPA的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内地各省区与港澳的经济合作。

CEPA是内地对外签署并全面实施的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协议,并将根据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和深化。

落实CEPA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地与港澳经贸工作的重点。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研究CEPA落实的具体有效措施,加强宣传与推介CEPA。我们要在CEPA已开放的44个领域、277项优惠措施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创新方式,结合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三地融合的政策措施。希望内地九省区认真研究CEPA开放内容,积极充分利用CEPA的优惠政策,利用本地区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理优势,扩展本地区与港澳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引向深入。

第三,充分发挥9+2的机制性作用,实现内地九省区与港澳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泛珠三角内地各省区与港澳经济结构差异明显,具有很大的互补互利性。内地九省区腹地广阔,在市场、资源、劳动力等领域具有优势;香港、澳门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发达的国际营销渠道和先进的服务业。如何将港澳服务业优势与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优势多层次、多样化、宽领域地结合,实现共同发展,是未来泛珠三角地区深化合作、加快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各省区要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与规划,进一步发挥9+2的机制性作用,认真务实地充实9+2合作内容,研究充分利用港澳现有优势,发挥港澳在各省区"走出去"与"引进来"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区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发掘新的合作机会,特别是协助泛珠三角地区企业通过运用港澳服务业优势,在相互让渡、开放各自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货物贸易的零关税和服务贸易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促进内地九省区与港澳间经济融合,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我们也希望通过利用内地、港澳联手后的体制、机制优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共同承担各种经济合作项目。新晨

泛珠三角地区与台湾地区经贸关系密切。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我们相信,必将为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地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历史性的契机。

女士们,先生们

国家正在制订的十二五规划,将继续积极支持港澳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与发展,继续支持港澳与内地省区的经济合作。正在实施并不断充实的CEPA为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供了机遇,内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希望并且相信,在论坛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发挥论坛的平台作用,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3

一、基本情况

××乡烟草生产合作社现有社员113人,其中农民社员112人;注册资本10万元,其后社员按每人每年每亩200元的标准向合作社交纳服务费,待每年烟草收购工作结束后进行结算,多退少补。2008年,××乡烟草种植面积达3600余亩,亩均产量332斤,平均售价7.10元,创历史新高;××乡烟草生产合作社社员平均亩产达375斤,平均售价为7.50元,分别高出全乡平均水平的13%和5.6%。

二、主要做法

1、坚持“九统八分”服务模式,想社员之所想,解社员之所急。××乡烟草生产合作社紧密结合烟草生产的实际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在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规范、有序运作的前提下,分设技术管理服务部、应急小组和财务部。技术服务部内设烟田规划员、农资供应员、田间技术管理员、病虫害防治员、烘烤技术指导员、分级扎把技术指导员等岗位,通过社员大会将社内能人选配到相应的技术岗位;应急小组则及时帮助社员解决劳力、突发性灾害、烤房不足等实际困难,解社员燃眉之急。围绕烟草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求,木兰乡烟草生产合作社制定并严格坚持“九统八分”服务模式,即:统一烟田种植规划、统一稻草还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商品化育苗、统一农事安排、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调剂烤房、统一调剂劳力,分户冬翻整地、分户配方施肥、分户种植烤烟、分户田间管理、分户采摘烘烤、分户新改建烤房、分户清级扎把、分户烟叶交售。这种服务模式的坚持和运用,有效地促进了烟草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了稳产、高产、优质,凝聚了人心。如××村丰林下病虫害防治员王美良,利用合作社购置的电动喷雾器对社员种植的烤烟进行统防统治,尽管去年五、六月份持续低温高湿,但由于防治到位,社员种植的烤烟无一发生病虫害现象;又如××村幽兰岗社员何小平,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去年他栽种了7亩烤烟,还没到烤烟采摘时他就经常为烟叶采摘和鲜烟编竿的事担心,但没想到的是每到烤烟采摘时节,合作社应急小组就组织社员为其采摘烟叶,帮他编竿上烤,烤不下时还给他调剂烤房,解了何小平的心头之急,让他大大地松了一口长气。

2、争取上级政府及部门扶持,建设烟水配套工程,夯实烟草生产基础。××乡人民政府为进一步推进××乡烟草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积极向县人民政府及县烟草部门争取项目扶持,在全乡7个村全面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并狠抓工程质量监理,奠定了烟草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赢得全乡群众的热烈称赞,社员种烟积极性空前高涨。此外,县、乡两级政府还在信贷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合作社大力支持,县烟草公司按种烟面积给予社员每亩30元的资金扶持。

三、存在的问题

1、烟草收购的垄断性特点极大地束缚了××乡烟草生产合作社实力的增强,限制了烟草生产合作事业的扩大和永续发展,不利于烟草生产合作社的长远规划。

2、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提高机械化作业率、促进专业化分工、推动社会化服务和培植规模种植大户。

3、年轻农民大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去了,种烟农民呈现出老龄化的状态,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势。

四、建议

篇4

一、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特点

近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历了从自我发展到引导发展、再逐步转向规范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办社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出以下特点。

党的十七届三中指出,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弥补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它上联正规金融机构,下联千家万户,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创业投资提供低成本、快节奏的融资服务,是名副其实的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

我市区养猪专业合作社,采取实体支撑、融资解困,创新合作经营模式。社员把出售肥猪后的闲置资金存入合作社账户(合作社按照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给社员支付利息,利息从合作社兴办的饲料加工厂当年利润中列支,合作社饲料加工厂每年实现盈利20万元,社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合作社支取现金或者存放在合作社收取利息),合作社把社员卖猪的闲置资金和合作社盈利集中起来,贴息提供给资金周转困难的社员,以解决社员资金困难。

目前,社员在合作社存放卖猪的闲余资金130多万元,合作社提供给社员的周转资金达到160多万元。

(一)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09年3月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93个,比2008年增长52%,净增135个;成员人数12020个,增长38%;成员出资总额14017万元,增长79%,带动农户9180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3.1%,增长47%。

(二)合作领域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领域已从种植、养殖扩大到运销、加工、贮藏等多个方面,从单项服务发展到提供技术信息和实行产供销综合服务。在全市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中,从事产供销一体化服务161个,技术信息服务115个,运销服务47个,购买为主服务33个,加工服务18个,仓储服务12个,其他7个。

(三)组建形式多样。各地特色优势不同,合作社组建方式呈现多样化,其组织者或带头人基本为有丰富专业技术和市场营销经验的能人大户、在群众中有号召力的基层组织或龙头企业等。据统计,在全市农民合作社中,能人大户带动型219个,基层组织主导型74个,行业部门指导型44个,农技人员领办型28个,龙头企业依托型19个。

(四)经营水平提高。合作社正在由“单纯的松散型协会”向“紧密型专业合作社”快速转变。全市已有73个合作社创办了自己的经营实体,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给社员的二次返利。部分专业合作社还拥有自己的产品商标或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等。

(五)规范意识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合作社规范管理,积极向更高层次迈进。目前全市拥有省级示范合作社10个,市级十佳合作社10个,县级示范合作社200个,这些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法律地位明确,制定有较为规范的组织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对合作社的规范提高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农民合作社在现实中的价值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经营宗旨具有追求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灵魂,能最直接反映合作社的办社宗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完善会员与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关系,协调好利润分配中分红与积累的关系,明确以社员为主体的产权制度,确保会员权益的落实,激发农民的合作热情,克服松散性的弱点,使其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较强的带动力。

我市县果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成员自愿入股,用于合作社内部实体冷库的经营,年终按照成员出资额的多少从利润中提出60%用于股金分红,40%用于合作社积累。

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利润增长208%,合作社入股成员增长111%,合作社也由当初注册时150万元的资产滚动发展成现在550万元的总资产。

从的发展实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所接受和欢迎,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作用:

(一)生产要素上的集聚作用。县绿野瓜果合作社,是一家专门从事西瓜生产、销售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社,该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把从事西瓜生产经营的农户有序组织起来,开展“四统一”服务(统一信息技术、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市场销售),不仅在产品上实行了联合,而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二)市场营销上的桥梁纽带作用。县镇是我市猕猴桃种植之乡,但由于品种良莠不齐,管理技术不规范,再加上膨大剂的滥施滥用,使果品质量和信誉严重下降,销售价格起伏很大,果农常常为销售发愁。自2007年12月成立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后,他们积极引进中华猕猴桃系列红阳新品种,按照国际化果品生产标准,严格无公害生产,套袋面积达到95%以上。

(三)经济上的降耗增效作用。神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确保饲料供应质量,与陕西正大等名优企业长期签订饲料供销合同,由合作社统一采购,按低于市场价10%提供给成员,为成员每年降低成本10万元左右;销售时由理事长与猪商谈判,有效消除了生猪销售经纪人的中间环节,仅此一项,每公斤毛猪差价达0.3-0.6元,使社员养一头商品猪可多卖40元-50元。

(四)利益上的群体保护作用。县乳业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7月成立,针对奶价太低、付款不及时等受制于人的现状,该社筹资26万元买断乳业公司投资兴建的两套挤奶设备所有权,随后采取公开竞价方式,拍卖鲜奶收购权,在5家乳品企业中选择了奶价最高、信誉最好的省级龙头企业县乳业有限公司,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奶农利益。

同生态区域、同产业之间必须走联合壮大之路。

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强强联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着力壮大一批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业绩上层次的优秀骨干型专业合作社,形成集成优势。

我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胆的尝试,组建了县兴果果品专业联合社,下设6个分社,共享一个品牌—“”商标,拥有一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合作社苹果种植面积占到全县苹果面积的45.6%。

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纽带,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组织形式。合作社的实质,是“放大了的农民”。

三、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从市目前情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规模仍然较小,服务带动能力有限。目前,我省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好的市,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018家,实力最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3000万元。我市合作社数量仅为他的三分之一,而且有一定规模、有实体支撑、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不到10家,只占到合作社总数的4%。90%以上在村组范围内组建,80%以上集中在初级产品生产、销售环节,50%以上基本是对过去的种养和销售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中或整合,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二)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可持续性差。部分合作社组织章程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个别合作社办社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得到项目资金、贷款支持或取得征地等方面的便利,出现“空壳社”、“家族社”。

(三)扶持指导力度不够,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受合作社可抵押资产有限及农村信用社对合作社认识上存在偏差等因素的制约,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评级工作尚未实质性开展,工作进展缓慢,合作社获得信贷支持依旧困难重重。二是培训服务跟不上。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合作社仍然缺乏了解,缺乏一批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合作实践的业务指导和经营管理能手。特别是专门从事合作社指导服务的各级农村经营管理站,普遍人少事多,缺经费,没手段,权威性差。对合作社的服务职能发挥不够充分,业务指导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登记服务、税收优惠、项目倾斜等政策,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都打了折扣。虽然合作社的注册登记是免费的,但其他手续如办理机构代码证、刻原子印章、办理税务登记等整套手续办下来的费用将近500元,且程序相当复杂。

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径选择

虽然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民合作社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只要我们强化政策扶持,优化配套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运行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定会进入一个新阶段。目前,我市一批合作社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增强力量集成,破解发展规模小的难题

2008年为奶农增收50多万元,合作社增收34多万元,合作社还从管理费收益中向社员每公斤鲜奶返还0.04元,总共返还3.7万元,社员户均从合作社享受二次返利237元。目前,当地社员人均奶业毛收入3000多元,比未入社农民多出500多元。全村奶业收入300多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68%。

(二)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完善运作模式,破解可持续性差的难题

合作社将社员的股金集中起来统一调剂,统一支付,统一集中连片,开展规模经营,提高资金与土地的使用效益。又根据社员各自的特长在内部进行有序分工、优化组合,通过这种互助协作、优化组合的形式,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强大集成,效益显著增加。

(三)以资金互助合作为突破口,创新融资平台,破解信贷扶持少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与外界加强联系,积极引进客商,2008年仅与山东名海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就签订了4万公斤猕猴桃红阳品种购销合同,收购价格每公斤6.8元,比传统秦美品种每公斤高出5.6元,为社员增收27万元人民币,合作社以市场营销的良好效益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

篇5

大家晚上好!

受校长室委托,由我对一学期以来,全校的德育和安全工作进行总结。

本学期,我校的德育工作以安全、稳定、和谐为重要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这一个德育工作目标,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工作突破口,着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师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组织机构,不断研究德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突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功能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德育工作建设的重要环节,我校坚持做到每学期“四个会”制度,即“每周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每月一次主题班会,每半学期一次家长会,每学期一次德育与安全工作会议。”

本学期我们特别注重班会课的召开,做到每会必备,每会必查,每会必评。使我校的爱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明礼诚信教育、审美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深入和持久。

 一学期来,班主任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典型,如:

老校区初一年级孙欢欢、吴巧珍、王婷老师用激情四射的工作热情、勇往直前的工作干劲、坚持不懈的钉子精神和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每一个学生、影响着每一个老师、感动着每一位家长。孙欢欢、吴巧珍老师在每周末放学后,都会打电话到特别的学生家里询问学生是否按时到家;遇到气温变化的时候,她总会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每次考试前她会提醒同学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开学初孙欢欢老师班上有个学生报到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骨折,住院一个多月。她不仅自己到医院看望还组织学生代表前往探望。家长感激,学生感动。她认为:这些看起来很平常,但这些正是一位班主任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王长娟老师一直把思想工作置于班级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经常在班内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她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分浓,班级成绩名列第一,没有出过严重的违纪事件。

李辉老师在平时的管理中注重细节,能走入学生心灵,积极与学生谈心,深受学生的喜爱。已形成了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班风。

洪伟、叶敬兵:每天早来迟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对学生春风化雨,特别对问题学生能苦口婆心,不辞辛苦,想方设法转化问题学生,效果显著。受到领导、老师的一致称赞。

颜怀勤:班级管理细致入微,是“泡班”的典型,在对学生的学习上紧抓不放,学生成绩进步很大。现在已形成“入室即静,入室即学”的良好班风。

徐宗仁、仲文广、陈飞、王宗兵老师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班级管理的主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吕进老师引入竞争机制,设立竞争小组,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竞争意识强烈,月月获得文明班级流动红旗。

张树林、徐志国、薛邵龙老师注重细节规范化,对学生常规要求十分细致。朱雷、李勇老师,面对班级调皮学生较多的现状,在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的情况下,能以校为家,早到校、晚离校,实施坐班制、盯人办法,有效的控制了顽皮学生的违纪现象。

初一102班班主任杨应山老师,每天早早到校,晚读时早早进入教室。班级管理严谨、科学。一学年来取得了骄人成绩:文明班级月月不落,每次考试不是先锋班就是先进班。

徐乐老师,孩子很小,但对班级的付出一点也不受影响。有哪一天,哪一个时段要是不进班级,她就觉得不踏实。她所接手203班可以说是多事之班,前面两任班主任都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第三任班主任,她没有放弃这个班集体,通过她的不懈努力,收到显著的效果,在期末考试中,该班一跃成为第4名。

初二114班张冲老师一年来,工作兢兢业业,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都坚持在6:30之前到校。张冲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意观察和引导,善于发现和处理问题,班级管理稳定。一年以来,初二114班一共获得10次文明班级和9次教学质量先锋班称号。

初二101班张月梅老师非常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精心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相信学生,发扬民主,学生的自治能力强,班级班风好,常规、学习成绩突出。一年以来,初二101班一共获得9次文明班级,2次教学质量先锋班和6次教学质量先进班称号。

初三(111)班姜亚和老师一年来每天早上5:30之前到校,中午放弃回家休息,整天泡校、泡班,和学生谈心,积极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成绩突出,一年来8次获得文明班级,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先进班,一次教学质量先锋班,中考成绩显著,他班如东送生最多,线下生也最少。

初三(202)班吴兵老师工作兢兢业业,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都坚持在6:30之前到校、中午不回家,晚上检查学生回宿舍,平时还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工作责任心强,一年来他班9次获得文明班级,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先进班,在年级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2.注重家校合作,拓宽德育渠道。

本学年我校各年级分别在月考及期中考试过后召开了家长会,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制度建设、对学生的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及学校的校规校纪向家长做以汇报、说明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在家长会期间班主任组织召开的家长座谈会,主题明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与家长共同分析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班主任还与家长建立联系电话卡,可以适时地进行家访工作,加强了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与交流,让广大学生家长感受到我校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让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也使得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达到经常化、和谐化。

3.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基本单位,为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校成立了学生会和学生值周检查小组,来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工作中我校充分发挥了学生会和值周成员的积极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坚持做到每天检查监督班级卫生、学生纪律、文明行为、课间活动、生活常规等落实情况。学校把此项检查工作作为班级量化考核、优秀学生评比的重要依据。他们认真工作,公平公正检查,做到每天及时反馈。

政教处还利用大屏幕公布本周检点,编辑成诗句,便于记忆,利于提醒,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养成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加大各类检查力度,注重卫生常规,及时处理违纪现象。

本学期,老校区政教处大力倡导学生见到垃圾随手捡,坚持每月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抽测,本学期共下发通知14期;纸质通报137期,短信通报每天两次,内容主要涉及卫生、常规违纪、提醒、通知;显示屏内容基本没两天一换,充分发挥了它的育人功能。

新校区本学期共发卫生检查通报达58期,有效地规范了学生卫生习惯;发常规通报78期,对重点违规的人和事,政教处在通报备注中要求班级必须跟踪处理,并将处理情况用文字汇报给政教处,这一措施实行收效良好,学生对政教处通报产生极大的畏惧感。每个年级也都成立自管大队,对本年级的卫生、常规也进行督查和管理,检查结果也纳入每月班级常规积分评比,收效显著。

(缺新校区初三)

二、发挥“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德育网络管理功能,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

(一)管理育人

1.通过班会、升旗、广播、板报等德育渠道,强化德育功能教育。

本学年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儒家德育主题,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性教育、重大节日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主题班会制度和考核办法,每次班会精心准备方案和认真总结,充分发挥了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每周一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不断规范,对每位演讲人都要严格审查把关,国旗下讲话都能精心准备,在升旗仪式上让学生树立爱国思想、集体主义意识、忧患意识、友好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抗挫折意识以及理想意识等。

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板报、政教处显示屏等德育主阵地的作用,把学校的校规、校纪、学生纪律常规,学生管理制度、校园新闻、好人好事、时事政治等快讯及时向学生传达,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2. 定期召开教师会、班主任会议和学生会议,统一工作思想,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德育工作的协调与管理,构成一个养成生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统一的德育教育新形式,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德育工作宗旨。

3.坚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本学年学校两次邀请交警队领导进校园为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通过交通安全讲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观念,有力推进了我校普法的进程。

4.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为了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学年初校长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教师、工人之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利用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签定了《交通安全责任状》,同时在各部门的协助下,进行校门口自行车乱停乱放整治等活动,通过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每天一次安全日报单汇报,并组织全校防踩踏安全演练,出台《课间交接班操作规程》,使学校的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老校区还利用上午大课间时间有班主任带领几名学生干部检查学生携带手机、刀具和不健康书籍,收效显著。本学期还举行一次教学区、宿舍区安全疏散演练。

5.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防控工作

我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宁老师信箱,将了解掌握到的学生心理问题通过校园广播、专题材料、个别心理辅导以及举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解决,缓解了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茁壮健康的成长。

春秋两季为传染病的多发期,我校利用广播、给家长一封信、显示屏、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形式有效地向学生宣传预防疾病和传染病知识,尤其是H7N9肆虐时期,发动全校做好每天的晨检工作,发现有传染病源及时上报和采取隔离治疗等有效措施,适时对班级、宿舍、食堂进行消毒,控制了传染病源的蔓延和传播。

6.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不断丰富我校儒家德育特色。

每学期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为了进一步弘扬儒家思想,彰显我校儒家德育特色,本学期,政教处利用升旗向学生进行儒家思想教育,通过表扬卡和表扬金卡的发放,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并在学期末,改变原来的评比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儒家思想、弘扬儒学的成果,分别设立“怀文君子”、“仁爱标兵”“明礼标兵”、“智慧标兵”、“诚信标兵”、“勤俭标兵”、“谦恭标兵”等荣誉称号,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活动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学年我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寒假前,政教处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学生按照教育局要求,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寒假,开展“缤纷冬日活动”,开学初,政教处组织了“缤纷冬日”作品评比。

2.3月初到4月初,政教处成功组织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活动分为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摄影比赛,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特长的发展找寻了平台,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也增进了校园和谐氛围,浇灌出鲜艳的校园文明之花。

3、雅安地震发生后,我校团支部积极响应团县委的号召,组织全体团员慷慨解襄,开展了“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的特殊团费捐款活动,共捐款4000余元,为灾区人民战胜困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4. 5月初,我校成立足球队,徐正师科长、权老师、李长山老师积极组织队员训练,5月中旬到宿迁市参加比赛,荣获全市第一名,并于7月14日代表宿迁市赴南通参加省赛。本次比赛,我校足球队为怀文、为沭阳极好地树立了形象。

5.4月底,我校成立艺术表演队,委托张璐璐组织训练,参加5月份的县文艺会演,在张老师的认真训练下,我校一举夺得全县文艺会演初中组第一名,并代表沭阳参加市级文艺会演,并夺取宿迁市第二名。本学期我校还有周若冰、宋逸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县慈善演讲,周若冰同学获得初中组第一名,宋逸同学获得第二名。以上活动极大地丰富全校师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也正是由于我校体卫艺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我校的体卫艺工作得到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6.在学校的指导下,政教处认真开展了以“法制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廉政文化”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国土在我心中黑板报比赛、“康居新村”作文比赛、观看航天员太空授课、举办模拟法庭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竞争意识得到锻炼,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得到加强,都有为国家、班级争夺荣誉的决心和勇气,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7.通过“三、八”节、母亲节,组织学生对母亲进行感恩回报,如送贺卡、做家务、为母亲洗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关甚远,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体卫艺活动室、多功能教室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学生活动所需设备还不够健全。

2.德育系列活动,与部分教学活动相冲击,使得一些德育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化。

3.个别教师、学生家长缺乏德育教育工作的思想意识,管理学生的能力和艺术手段有待提高。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统一认识,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各项考核办法,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落实的落实好德育工作。

2.把每次教育活动形成文字材料、图片和视频集锦,为学校专题片提供素材。

3.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搞好校内外德育阵地建设,保障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健康、和谐地开展,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4.适时开展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及时上报德育工作信息。

5.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教师的潜能,认真开展校园田径队、舞蹈队、书法绘画小组、写作小组、演讲小组、对联兴趣小组等素质教育活动。

6.在老师中开展“德育标兵”评选,让德育工作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发芽。

7.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控工作的力度,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辅导,防止心理障碍造成的损害,加大对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8.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联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学生正面教育的引导力度。

9.确立德育教育课题,加大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力度。

篇6

一、**红薯淀粉合作社发展概况

1、规模扩大。截止到20**年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人数由成立时的12人增加到98人,股金由成立时的9.5万元注册资本增加到19万元。

2、机构健全。**红薯淀粉合作社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章程,组建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机构并规范运行,完善了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且严格执行,运作有序。20**年被县委农工部定为县级示范社。

3、服务全面。**红薯淀粉合作社对成员开展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红”商标已经工商部门受理)、统一销售(与**长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五统一”服务,全面提升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

4、亩产翻番。**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红薯平均亩产量由过去传统种植的2000斤左右,提高到现如今良种、良法、良育、良方、良治生产的5231斤,亩均产量翻了一点五番有余,并出现了喜人的“三最”,即春红薯最高亩产量实现了9860斤,烟薯套种最高亩产量达到了6513斤,单个薯块最重超出36.5斤。

5、效益明显。20**年,**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栽种红薯650亩,收获鲜薯1700吨,实现销售收入91.1万元,创造可分配盈余9.7万元,分两次全部返还给成员,成员亩平增收550元(即烟薯套种与烟后种植水稻收入对比);以合作方式带动农户812户,栽种红薯962亩,亩均增产322斤,亩均增收80余元,大大激发出群众栽种红薯的积极性。

二、主要做法

1、外出参观,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红薯淀粉合作社组建初期,理事长李**组织全体成员:一是深入到**市**乡红薯种植大户那里现场参观红薯生产场景,让成员亲身感受红薯产业发展的蓬勃景象,体味生产技术和管理素质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促进和巩固成员对红薯产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二是前往**山峰薯业有限公司和**长今食品有限公司参观红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空间,进一步坚定成员全身心投入红薯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先期签订购销合同,消除成员的后顾之忧。**红薯淀粉合作社先期与**长今食品有限公司洽谈并签订了红薯最低保护价(0.25元/斤)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当红薯的市场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长今食品有限公司以市场价收购**红薯淀粉合作社的鲜薯,反之,则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红薯淀粉合作社的鲜薯。然后,**红薯淀粉合作社再与成员签订红薯生产合同。这样一来,成员就只要专心致力于红薯的生产与管理,提高红薯产量与品质,既不要愁销路,也不要担心价格,断绝了后顾之忧。

3、抓好试验示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亩均产量。为实现红薯产业的高产、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红薯淀粉合作社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点5个(**村新田塅、沿江前塅上、江咀塅上,**村岭坑垅里,**村水口塅上),设立试验项目15个,分别为:一是红薯下种时间观察对比试验;二是春红薯试验,包括红薯专用肥适合用量产量对比、不同整地方法产量对比、不同移栽时间产量对比、小象虫防治对比、盖膜与不盖膜对比、锄草(复草)与不锄草(复草)试验;三是烟薯套种试验,包括烟田套种薯苗移栽时间产量对比、烟薯套种施肥量对比、烟薯套种苗质量与产量关系对比、烟薯套种不同品种产量对比、套种红薯防治鈄纹夜蛾选用农药效果对比、烟薯套种垄两边和一边锄草施肥对比、烟薯套种施用不同肥料对比试验;四是薯苗越冬试验。以上各项试验全部获得成功,例如在小棚拱膜保温育苗的情况下,选择3月上旬前下种更合适;春薯视土壤肥力在盖地膜的情况下,亩施36.6%红薯专用肥50-70公斤为好;红薯田提倡机犁,如用牛犁要做到两犁一耙,尽量减少硬心和块土;春红薯移栽越早,产量越高;选用杀地下害虫的地虫统克或土蚕必毙的基本可控制小象虫为害,另外采用水旱轮作方式,即使不用药的情况下,地下害虫为害轻;春红薯最好选择盖膜种植,有利于稳产、高产、低成本;春红薯不锄草(选用草甘磷、乙草胺兑水喷雾一次)对产量影响变化不大;烟田套种红薯越旱,薯产量越高,根据观察烟田套种比较适合时间是当烟采摘完3—4烤套入红薯最好,但套种早的田间荫避度较大,薯苗长出30公分内,一定要打顶,增加分枝,减少细小苗;烟薯套种田施以36.6%红薯专用肥30—40公斤为宜,产量较高、成本低、虫害少;烟薯套种薯苗越粗壮,干物质高,产量越高,种苗确保百株插苗重900克以上,选薯苗时剪取尾头1—2节嫩壮苗较好;烟薯套种淀粉红薯以南昌番薯为对比,豫薯王表现产量较高,徐薯18其次;烟薯套种防治鈄纹夜蛾选用2.2%威牛或2%甲维盐防效好;烟薯套种田锄草施肥可施一边,又节省劳力、又能明显增产;烟薯套种施用自配36.6%红薯专用肥,投资少、效果好;薯苗完全可以越冬,能提早移栽时间20-28天,减少亩生产成本40-60元等。试验田面积共计72亩,红薯总产量达到199.3吨,亩均产量5536斤。通过试验示范,举办技术培训4次,印发技术资料2800余份,大大提高了成员栽种红薯的技术,带动了全乡红薯产业的发展,刷新了红薯的亩均产量与产值。试验证明烟薯套种是当前我县农业生产上的较好种植模式,其亩均产值可高达4300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后,难以形成集中连片的区域种植,红薯的产业效益在短时期内很难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2、农民守旧思想较为严重,一时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种植大户不多。

四、下步工作设想

1、学会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壮大红薯产业链。一是继续抓好淀粉红薯的生产,做好红薯品种提纯,进行红薯脱毒处理,提高红薯品质,再创亩均产量新高;二是继续抓好试验示范,解决食用红薯外观问题以及食用红薯产量与小薯化的矛盾,引进紫色红薯、红心王、早熟红薯等新品种,开辟食用红薯生产新天地,走出销售鲜红薯的路子。

2、推广配方施肥,提高机械化耕作率,继续降低红薯生产成本。

3、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发展新成员,适当增加成员出资,解决运营经费紧张的矛盾。

4、兴办薯粉加工厂,自创薯粉品牌,解决红薯销售受制于签约企业的瓶颈问题。

篇7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离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高职英语老师首先必须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1-3],具有本专业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要求[4]。国内外大量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不仅指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更是大力推行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①-③。张小建副部长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2006系列活动上讲话时指出,“校企结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技校、培训机构是工业化的产物,离开企业的需要,学校无从发展;而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也提出了对学校提供培训服务的强烈要求。只有校企结合,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才能走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实现跨跃式发展”[5]。这使以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可能。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统一,理论应知与操作应会的结合,充分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其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必将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必须走出课堂,跨越教室,走入行业深入企业。英语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习和了解先进工艺和流程,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领会企业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然后将这些东西融入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贯穿到入学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指导和就创业教育中,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出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发展的职业教育的道路已成为共识,学校也已开始构建专业认知、项目实训、专项实习、课程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实时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对所学专业的最新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靠高职教师来完成,作为高职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更是不能仅停留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在授课过程中使英语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有更密切的结合,所以更需要深入行业深入企业一线。但是,就目前情况看,高职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英语应用与职业和专业结合度较差,其专业发展大多没有走校企合作的途径。为了更真实地了解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笔者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天一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5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作了随机问卷调查。每所学校发放25份问卷,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占问卷数的90.4%。问卷共从7个不同角度测试高职英语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和对校企合作的参与程度,取得详实的材料后研究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有较为科学的依据和基础。

(一)高职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意识不浓。根据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1.7%的高职英语教师有制定有专业化发展目标及计划;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较低;只有8.7%的高职英语教师具备某项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或经验,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较低;54.6%的高职英语教师曾经去行业(企业)实践或锻炼过;曾经去企业参观学习与交流的占34.3%;调查显示能主动与企业联系,了解行业动态及发展趋势的仅占9.7%,90.3%的高职英语教师没有主动意识要深入企业行业,了解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教师的关注度就仅在于对学生语言的教学和培养方面,久而久之,高职英语教师就成了高职教师中与行业企业联系最不紧密,校企合作意识较为淡薄的群体。

(二)高职英语教师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路径了解不够。由于对职业教育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够,导致校企合作的意识不浓,继而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了解不多就成为必然。当高职英语教师被问及校企合作是否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用时,98.5%的高职英语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用,其中认为非常有用的占58.7%,只有1.5%的教师认为无用。但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调查结果了解得知,80.3%的高职英语教师是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其专业化发展的,11.4%通过各类培训,只有8.3%的是高职英语教师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师有一定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但还不够;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校企合作的意识不浓,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在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路径还不够清晰。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当然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持续发复的过程,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如何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如何在传授语言知识时与专业知识结合,如何在语言的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和精神,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教学要求与企业要求结合,有效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成了十分有意义的研究。

(一)学校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制度,让教师与行业企业亲密接触。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以对接产业为出发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优秀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6]。基于此,在高职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制度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选择,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可以让教师走出教室和校园,走入行业和企业,走进生产一线和技术前沿。选择行业技术和管理领先的企业,采取脱产和半脱产,挂职锻炼、跟班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老师定期下企业顶岗实践。在真实职场中获取经验是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使教师更直观地了解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在法国,合作的行业企业负责要向职业学校提供有关行业和职业文凭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中心,落实教师在企业内长期实习;在澳大利亚,教师培养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循环终身教育模式。教师除参加各种新知识讲座和新技术培训外,还必须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实践,或定期返回行业兼职,以适应市场对职业教育的新需求。因此,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亲密接触后,英语教师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实践经验的丰富,必将在授课中促进英语与专业更密切地结合,有助于学生获取更真实的经验。(本文来自于《宜宾学院学报》杂志。《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学校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让教师与企业实时交互。根据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高职教师应该实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要求[4],因此,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定期举行培训就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德国的学校提倡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培训高职教师,许多企业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也举办一些培训邀请高职学校教师参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提供的针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多数仍侧重于英语教训,面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这一情况,企业的培训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一欠缺。学校也可以依托相关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实践基地,以满足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定期总结交流培训工作,依托“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引领等方式,广泛开展培训,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积极作用,以顶岗实习、合作项目和专题培训等形式有计划地培训教师,让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实时交互,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师徒结对,让教师现场体验真实工作过程。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了促进“五个对接”的内涵,要求专业要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英语教师在走入企业时深入到技术技能岗位上去,由师傅带领了解真实的工作过程、职业标准和产业技术创新情况,从而在育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完成与产业、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的对接。在教学上,很多学校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模式,与企业工作人员结成形式上的师徒关系,形成互动纽带,充分发挥企业专家传帮带的作用,让高职英语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工作过程、企业的需求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难题。严格把好选师关,优选精选德技双馨者担任师傅,包括“土专家”、“岗位能手”等,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岗位多元的师傅队伍。从基础、基本的环节入手,充分发挥其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精心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为防止“师带徒”活动流于形式,还可以从签订“师带徒协议”抓起,从形式到内容加以规范,明确师徒责任义务和计划目标,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考核。高职英语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现场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了解工艺流程和要求,增加了教师引导学生的知识和自信,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和职业教育研究。教师应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自主学习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是一个终身持续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将与研究行业企业需求、研究教学与技能型人才辈出培养的关系,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这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既有外部条件的支持,更有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在终身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完善的过程。职业教育是一种紧贴社会需求的岗位教育,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岗位不断涌现,使得高职英语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是职前与职后综合培养的结果。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有这样的特征:能自主发展,有持续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有职业热情,有专业精神,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或个人化的教育哲学。

(五)坚持“双证书”制度,显化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果。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五个对接”的内容之一,这主要指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作为高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以双证书为手段,促进转型就理所当然。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在学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追逐,双证书效应在学生层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作为高职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除英语相关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外获取某个行业,比如金融、房产、建筑、计算机等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较少,教师们自觉主动参与高职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行业知识的学习较少。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除自身的学历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外,也应积极主动学习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获取某个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行业知识的了解掌握,高职英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英语专业服务的同时也一并融入行业知识内容。这样,给高职学生提供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可持续应用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基;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师也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了自身的专业知识面,从而为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升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 展对策 科研院所

1.产学研合作的理论概述

本文以湖北省高校为出发点和中心,对本文中的“产学研合作”作如下界定:产学研合作是指湖北省高校(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以协同创新为目标,与社会其他主体(科研院所和企业)所建立的深度合作,使其资源整合、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从而带动湖北省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2.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湖北省高校数量众多、科研实力雄厚、政策环境和制度建设相对优越,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的合作仍存不足。

(一)科教资源分布不均衡。湖北省科研实力雄厚且知名的高校不及北京、广东、江苏多,且主要集中在武汉,同时,其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也仅仅集中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几所部属院校进行,各级政府也倾向于对他们投资,而省内的其他高校,由于自身基础、研发实力、资金缺乏等客观原因,产学研程度相对较低,这使得湖北省科技资源强弱不一,不利于湖北省整体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科技投入水平较低。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科技投入水平相对较低。以2010年为例。首先,我省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6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6%,在国内排名第9名, 由此可见,我省应加大对科研投入资金的比重。其次,2010年我省财政支出为2501.4亿元,而用于财政科技拨款仅为264118万元,其中高校科学教育的拨款为355103万元,仅占地方财政支出的0.17%, 可以看出科教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再次,高校在现行制度下获取资金途径太少且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湖北省高校科技产出还是比较落后的。如2011年湖北省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量为177件,排名第三,位居上海、江苏之后。但是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为1368万元,落后于在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南、陕西、辽宁、重庆。 同时,技术市场流向湖北的合同数和成额数分别占全国的2.98%、35%。 可见,我省承接外部科研成果转化为我省资源的较少,而外流情况严重。

(四)创新性人才缺乏。湖北省虽然每年培养出大量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但由于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均收入上,与北京、江浙、上海、广州等地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很多高科技人才严重外流,使得湖北省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却不是享受人才的乐园。纵观我省在人才建设上客观面临的三大难题:省外人才难引进,本地人才难留住,有人才难使劲。

3.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对策

以“2011计划”为指导思想,从高校、企业、政府以及科技中介四个方面提出有利于加快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建议。

(一)发挥高校的协同创新作用。以“2011计划”为指导思想,湖北省高校应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协同创新的目标,整合产、学、研的创新资源,增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转化之间的协同和互动,从而推动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行业企业以及高校与区域发展、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进而把我省高校打造成“湖北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模式的典范。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我省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出台相关教育政策,对教育投入进行监督,注重科研人员的首创精神,改进管理方式,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可通过设立政府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等方式对具有市场潜力、技术含量高、知识产权自主的项目进行支持,特别是对有利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给予投资补偿。三是推动校企合作。政府应有相应的指导部门,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鼓励企业与高校资源共享,支持企业和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以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发展。

(三)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一是要树立务实的合作观念。企业应以诚信的资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时,充分肯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对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科技项目应及时提供相关研发经费,加快其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转变。二是要提高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全国企业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平均比重为2%,我省企业如想强势占领市场,应使其研发科技投入目标达到2%以上。三要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企业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研发能力与水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吸收外部科技资源,保护高校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允许以技术参股分享企业利润。

(四)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首先,应完善科技中介机构的队伍建设。湖北省应建立一支具有完备知识体系、良好沟通能力、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专业素养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同时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营销、法律专长和良好协作意识的团队。其次,应改善与国内外科技中介机构的合作。相比之下,我省科技中介机构起步晚、实力弱,应加强与其他省科技中介之间的联系,借鉴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开阔我省科技中介服务者的视野、缩小与先进国家、省份服务水平上的差距。再次,应强化科技中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我省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应更加重视对信息网络化的基础性建设,实现对科技中介市场的网络化管理,以确保准确无误地将合作信息传递给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使资源得到共享,满足各方所需。最后,应重视科技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个性化,多样性的服务需求,针对在技术转移和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技术供需双方对科技中介机构的联合,进一步健全和发挥科技中介组织在技术交流、创新、评估及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牵线搭桥。

参考文献:

[1] 董夏兰.湖北省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5)

篇9

一、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本开展情况

(一)农牧民参合和资金筹集稳步上升。我县20__年被定为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先后五次调整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方案,截止目前,参合率达到100%。自去年在全疆率先实施“新农合+商业补充保险”模式以来,农牧民参保积极性明显增加,补偿率由34%提高到51%。20__年,参合农牧民住院次均补偿913.38 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36 %,较往年同比分别增长2个百分点,参合农牧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高于往年,农牧民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平均满意率达95%以上。

(二)补偿政策逐步完善。一是在各级财政逐年增大补助标准,人均参合资金总量增大的前提下,通过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各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的分级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防止基金过多沉淀,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使农牧民受益最大化。20__年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400元、 和8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50%、40%、和3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8000元。为尽可能的让参合农牧民享受更多、更高的补偿,20__年,先后对新农合实施方案进行了两次调整,目前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80元、200元、5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70%、55%、4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120__元。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家庭成员的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30元的保底补偿。二是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法,让农牧民享受更多的农合补助。20__年年底,我县在严格管理基金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案,在__率先推行合作医疗二次补偿,共补偿 680人次,金额达26.19万元。20__年,__县尝试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引入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补充险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一是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明显提高。商业补充保障制度积极稳妥的落实,让农牧民切身感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种种好处,农牧民参合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__年,我县参合率达到100%。二是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__年,合作医疗共支出225.54万元,补偿金额85.1万。合作医疗补充险的实施,使农牧民的受益率显著提高,补偿比例由实施前的34%增至51%。三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与商业补充险的联合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牧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实施以来,全县1713名农牧民从中受益,其中35人享受了大病补偿,补偿金额高达21.5万元

(三)取得明显效果。经几年的探索努力,至20__年来,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和规范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组织管理、筹资机制、基金管理与使用、医疗救助、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并逐步规范、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牧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乡卫生院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载体,资金总量迅速上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动下,乡卫生院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院的就医环境大为改观,硬件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新和完善,这些都为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是一件惠民的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不小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错综复杂和一些不可预见性,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冷静对待。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牧民参合率高,而参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组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化培训,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解答,乡干部又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使农牧民对新农合的相关政策不够了解,调查中发现一些农牧民在定点医院看病不知道如何报销,甚至有的参加了新农合也不知道怎么享受这一政策。

2、农牧民对目前的报销比例不满意,门诊家庭账户上的钱不够用。我县人口少,经济落后,我们的筹资属于低水平广覆盖的局面,住院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农牧民医疗保障需求逐步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正在日渐加大

3、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一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控编,二是设备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三是村卫生室不能发挥基本功能。影响了小病普惠政策的落实,反映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有待改善,乡医务人员有待充实,村卫生员的待遇有待提高。

4、真正的穷人还存在看不起病。对于那些尚处于温饱边缘徘徊的农民,不仅无钱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已经参合,但具体看病时还得先自己垫付,过后按比例报销,农民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少,真正的穷人依然看不起病。

5、日常工作量大,经办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薄弱。合管中心经费严重不足。合作医疗的管理和办公经费紧张。目前,县财政为合作医疗预算经费为1万元/年,而合管中心每年用于培训、督导、审核、宣传发动、网络运行等费用至少在4万元以上。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宣传,优化服务。一是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

现身说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帐费用,增加透明度,提高了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四是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2、加快建立起适合我县县情的筹资增长机制,提高基金运行总量,从而不断提高农牧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合作医疗基金酬资水平低与广大农牧民医疗保障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是新型合作医疗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积极稳妥的筹资增长机制,提高筹资金额,增加筹资渠道和来源,扩大基金总量。在中央、自治区补助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我县财政又极为困难,在不增加县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社会资助资金,如在每年各类捐款中留出一定资金,存入专门帐户,并每年定期划拨到合作医疗基金专户,使基金透支的风险降到最低。积极稳定的筹资政策是提高农牧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关键。20__年在全县推行门诊统筹。

3、给乡、村医疗机构创造生存发展空间。切实加大对农牧区乡、村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一是增大对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修建力度,为其添置更新医疗设备,稳定卫生队伍,同时加强其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诊疗水平,给乡村卫生室创造生存发展的空间,真正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为农民提高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作用

一、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各个时期产生的作用

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形成、爆发、扩散、恢复四阶段都有很大影响,覆盖事件发生发展全过程,当然有可能新媒体在具体的事件中在各个环节发生作用不一样,但是其显现出来的信息聚合和传播能力是巨大的。

(一)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形成时期的作用。新媒体为突发事件在潜伏期提供极佳的酝酿环境。任何一个事件发生都是长期问题和情绪积累的结果,不会毫无原因就突然之间就爆发。虽然有不少的突发事件在几天之内发生并达到,但是突发事件都有一个较长的、无意识的酝酿期,这个过程往往都是在新媒体中进行。新媒体的出现让高校在突发事件的形成期危机监测更困难。新媒体的传播的开放性和隐匿性,会导致突发事件在酝酿表面看起来的平静,但是实际上可能是暗流涌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突发事件的案例得知,事件发生的起因很简单,学生最初诉求也具体明确,就是要求在某一个问题及时得解决,但是如果处置不及,事件通过新媒体的再发酵,事件的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学生群体的诉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说,从单一问题演变对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满,甚至是对政府部门不作为的不满,最后的结果可能大家都始料不及。所以,高校突发事件最佳的处量时期就是在它的形成期。

(二)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爆发时期作用。高校学生是新媒体最主要和最活跃的群体,占据多种沟通渠道,而学校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对此类渠道却占有较少,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就更不会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新媒体上,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传统媒体报道上,当学生们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图文并茂地热议某些话题,或者某些话题已经引起群体性不满,甚至出现大家以静坐、绝食、游行等方式以促进问题解决的时候,学校很多管理部门可能还在新媒体的圈子以外。其次,学校突发事件出现后,不能很好地使用新媒体进行与学生沟通,不能与学生用平等地位、坦诚态度、客观事实去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当前高校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都比较容易激化矛盾:一是采取回避降温办法,采用“鸵鸟政策”,清除新媒体中相关信息,希望事件能因此而降温;二是采取勒令停止办法,通过下发行政命令要求相关负责人或者涉及事件的学生停止推动事件的发展。

(三)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扩散时期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传播的扩散是十分迅速的,这种传播是直播式的,几乎就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早已突破了拉斯维尔“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的、取得了什么效果”的单向传播模式,而是双向互动的,为一个焦点问题讨论提供无限空间。与此同时,高校突发事件另一种扩散方式还表现在容易引起其他高校共鸣、效仿、联动等效果。一搜索高校出现突发事件引发全国各地高校对此类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甚至以实际行动来声援回应的时间比比皆是,特别是敏感时期的游行示威活动的 “传染力”就最强。2011年8月,事件引发广州、西安、香港、海口等先后开展反日游行。这类关于国家维护问题、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等共性问题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扩散速度最快、所造成的影响也最坏。突发事件扩散以后处置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虽然事件起因只有一个,但是由于参与人群多诉求也变得十分复杂了,一时间各种声音都会出现,产生了突发事件的聚变效应。

二、新媒体影响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和手机的高使用率,使高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时刻处于风口浪尖上,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参与度高,总是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有独特的兴趣,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这种旁观者的心态就更加明显,了解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传播的基本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并让它为我所用。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传播至少有如下几点特征:

(一)传播口径的不一致性。由于每个人都可以是“者”,同时可以是“评论者”,所以新媒体 在信息传播的时候总是小道消息满天飞,各式各样的谣言四起,让受众无法辨别到底哪个口径出来的信息才是权威。

(二)沟通形式的交互性。以往的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我说你听”,受众根本没有机会就此信息作出自己的回应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新媒体则不然,沟通渠道的畅通使受众可以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所有接受信息的人都可以互相讨论、沟通、发表。这也是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舆情难以得到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